蒋介石心中的痛

时间:2019-05-15 03:1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蒋介石心中的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蒋介石心中的痛》。

第一篇:蒋介石心中的痛

蒋介石心中永远的痛

看看蒋公当时是如何苦心极力抢救大陆学者的;看看中共当年是怎样“旗帜鲜明”地宣扬民主自由的;看看他们是如何“信誓旦旦”地承诺:“决不搞无产阶级专政、一党专制”、“民选政府后还政于民”、“各级政府直至中央都是由普通平等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将实现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

而在他们夺取政权后,又是如何对待那些被他们“忽悠”而留下来的学者和全国人民的!“抢救大陆学人”计划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

1948年12月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战局对国民政府十分不利。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代理部长的陈雪屏,奉蒋介石之命由南京紧急飞往北平,召集北大清华校长梅贻琦、胡适等教授开会,秘密商讨“抢救学人”的实施办法。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冒着‘解放军’的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体操作。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陆高级知识份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陈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结局,然而,在北平的大多数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人各有志,许多人不准备去南京跟蒋介石赴台,而是愿意留在大陆。1948年12月14日,“抢救大陆学人”的飞机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候了两天时间,才有胡适、毛子水、钱思亮、英千里、张佛泉等少数著名教授登机,大部份机舱座位都被空闲著。12月21日,第二批被“抢救”的学人也只有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以及李书华、袁同礼、杨武之等20几位教授。到达南京后的梅贻琦,当着蒋介石的面似乎该为不能多载几人前来南京而表示惋惜。

据资料统计,当时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共拥有81位院士,仅有10几位院士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而有60余位院士选择继续在大陆。选择离开的知识份子是少数,大多数还是选择留下来。比如,北大文学院长汤用彤就被列为“抢救”名单,但他没有选择离开,胡适离开后曾写信劝其南下,并派人送来两张机票,汤用彤依然不为所动。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决心留下来,胡适邀他同机飞走时被他断然拒绝。在致胡适的公开信中,陈垣天真地认为:“在北平‘解放’的前夕,南京政府三番两次地用飞机来接,我想虽然你和陈寅恪先生已经走了,但青年的学生们却用行动告诉了我,他们在等待光明,他们在迎接新的社会,我知道新力量已经成长„„”

据中国科学院估算,当时散居海外的中国科学家大约有5000余人,到1956年底有2000余名科学家陆续返回大陆,但后来的遭遇大概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

大陆学人对“新政府”抱幻想的原因

当时中国绝大多数知识份子之所以选择留在大陆,以及后来大批留学欧美的科学家放弃舒适环境和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其原因很多。原因之一是,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都满怀着对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无法自拔地爱,都怀抱着对国计民生地殷切关怀,或是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或是对国民党.统.治感到失望等。但是,促成他们留守大陆或是回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共产党印象颇好,对共产党的统治抱有希望和幻想,那么,这种希望和幻想是从哪里来的呢?

1947年1月,国共双方在前线打得正欢,《新华日报》却在国统区庆祝了创刊9周年,也无人阻拦,郭沫若、张澜、沈钧儒、黄炎培、陶行知、许广平、陈铭枢等等所谓民主人士纷纷写贺信贺词,说它是“人民号角,民主喉舌”。《新华日报》,1939年创刊,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自创刊后一直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针对允许其自由办报的国民政府,该报采取“愤怒控诉,彻底否定,置之死地”的态度,坚持不懈地骂了近十年,公开号召工人和农民一起推翻.国民党,甚至公开号召国民党军队站出来对政府反戈一击。让我们摘录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的部份内容,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

“他们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正是在民主制度之下更容易教育和训练民众。”

“有人说:共产党要夺取政权,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敏感瓷)专制,这是一种恶意的造谣和污蔑„„只要一有可能,当人民的组织已有相当的程度,人民能否选举自己所愿意的人来管理自己事情的时候,共产党就毫无保留地还政于民,将政.权全部交给人民所选举的政府管理。共产党并不愿意包办政府„„”

“人民的自由出版是近代文明的道路。它需要文明的创造,它需要文明的批判和自由研究——健全的文明都容许批评,它没有什么经不起文明批评之理——真正的出版法以人民的自由出版为常道,因为人民的自由出版是思想信仰、良心、学术、言论自由集中的镜。”

“中国人民文盲太多,进行选举时非常麻烦,这也是事实。„„选举的能否进行和能否进行得好,关键在于人民有没有发表意见和反对他人意见的权利,在于人民能不能真正无拘束的拥护某个人和反对某个人,至于选举的技术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

“首先要说明,候选人决不是指派的,而是由人民提出的,在乡选中每一个选民都可以单独提出一个候选人。在县选中每十个选民可以连合提出一个候选人。选举的方法是分成两种:一种是识字的人,写选票;一种是不识字的人,则以投豆子代替写选票。”

“我们尊重并且愿意接受美国朋友善意的批评和建议,正如我们对孤立.主义提出批评,应受到尊重一样,这也是从彼此激励互求进步以加强两国人民的合作出发的。我们丝毫也不心存疑惧,认为美国朋友的批评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我们并不需要、亦不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并不主张集体化,也不反对个人的活动——事实上,我们鼓励竞争和私人企业。在互惠的条件下,我们允许并欢迎外国对我们的地区作工商业的投资„„我们相信着,并且实行着民主政治。”

“他们说这一套(指民.主)都是外国人的东西,不适用于中国„„顽固派还在用八十年前用过的方法来反对真理„„民主制度比不民主制度更好,这和机器工业比手工业生产更好一样,在外国如此,在中国也如此。而且也只能有在某国发展起来的民主,却没有只适用于某国的民主。”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货,不是代用品。把一党(敏感瓷)专政化一下妆,当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中国的人民都在睁着眼看:不要拿民主的代用品来欺骗我们啊!”

1945年9月27日《新华日报》二版头条刊登毛泽东答记者问,标题是《毛泽东同志答路透社记者中国需要和平建国》:“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是由普通平等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并向选举它们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里不需要橡皮子弹。”

“罗斯福总统说过:‘吾人历史上无时不表现美国人民准备作自由人民,且为此权利而奋斗’现在,也只有集合全世界爱好自由的人民的力量来奋斗,才能怀着信心瞻望将来,让全世界所有各国人民,都可以自由生活,不受暴政摧残,而凭他们多种多样的愿望和自由的良心而生活。”

“一个民主国家,主权应该在人民手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一个号称民主的国家,而主权不在人民手中,这决不是正轨,只能算是变态,就不是民主国家„„不结束党治,不实行人民普选,如何能实现民主?把人民的权利交给人民!”

那么那些留在大陆的学人们,等待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这里只摘录部份留在大陆知识份子的结局。

一代大师陈寅恪,他学贯中西,通晓十余种语言,甚至包括梵文、西夏文和突厥文,被称为“中国最博学之人”;文革开始后,他家被大字报覆盖,远望如白色棺材;红卫兵还把几个高音喇叭放于其床头,使双目失明且患心脏病的他彻底崩溃。去世前一天下午,气脉已竭的他还要“口头交代”,他说“我如在死囚牢中”,留下了“涕泣对牛衣”的诗句。

曾昭抡,曾国藩侄重孙,与妻子俞大絪,都是民国知名学者,1949年两人滞留于香港,蒋介石欲抢救二人去台湾,两人断然拒绝,归来报国。文革时红卫兵将俞大絪(yin)教授上衣剥除,用皮带死命抽打,俞教授悲愤难抑,是夜仰药自尽。4个月后曾昭抡也被含冤折磨死,兴盛百年的曾氏传承,至此香断。

胡思杜,胡适幼子。北京沦陷前夕,蒋介石派专机接胡适,胡思杜不愿随行,说:“我又没有做什么有害他们的事,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1950年,胡思杜发表《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骂胡适是“帝国主义走狗及人民公敌”。1957年,胡思杜被划为右派,“畏罪上吊自杀”。胡适直到1962年病逝也不知其子已先他而去。

在一次批判大会上,已经72岁的大师吴宓(mi)被勒令下跪,跪了两个多小时。批斗会结束后,有人偷偷问他身体可吃得消,他说“跪着比站着好些”。到批林批孔时,吴宓不肯批判孔子,说“没有孔子,中国仍在混沌之中”,并说“宁愿杀头也不批孔”,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刘盼遂,北师大中文系教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古典文献学家、语言学家。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第一届招生,以一甲名次考入,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1928年毕业后执教于北京女师、清华大学、燕京、辅仁大学。46年起任北师大教授。1966年8月被红卫兵打死。潜艇专家、船舶工程专家王荣璸(bin),第一代潜艇研发核心,曾在英德美三国学习,1949年积极参加“反搬运、反疏散、反破坏”斗争,留住了许多本想前往台湾的技术人员,1969年被打为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美苏双重特务,关入牛棚,遭残酷批斗和抄家。1938年冒生命危险从德国带回国的潜艇资料底片也被抄走遗失。

1975年9月15日,漫画大师丰子恺含冤去世。他在文革中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黑画家”,遭严重迫害。如《昨日豆花棚下过,忽然迎面好风吹》一画,被认为是欢迎蒋反攻大陆。“好风”者,好消息也。《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本倡导和平,结果被认为是迎合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需要。

萧光琰(yan),化学家。建国后最早从事石油化学研究的科学家。他1920年就移居美国,读了博士并工作。1949年,他花几千美元购买翻印器材,花一年时间搜集、翻印和整理他认为祖国需要的资料,然后几经波折回到国内,在文革中被关押,遭遇日以即夜的残酷殴打和侮辱,后自杀身亡。三天后,其妻子和15岁的女儿自杀。

董铁宝,力学家、计算数学家,中国计算机研制和断裂力学研究的先驱之一。抗日时曾冒着日军轰炸参加抢修滇缅公路桥梁,1945年赴美获博士学位,后参与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设计编程。1956年放弃一切,绕道欧洲,花费三个月辗转回国,任教北大,在1968年清阶运动中被指控为特务,隔离审查,上吊身亡。

周寿宪,1951年26岁时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并留美从事研究工作,1955年冲破阻挠回国,任职于清华,参与筹建计算机专业,是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创建人之一。文革中被送到江西鲤鱼洲清华五七干校,被长期摧残后患上精神病,但军宣队员说他是装的,常拳打脚踢谩骂侮辱,后因病情严重送回北京,1976年跳楼自杀。

虞光裕,中国航空科学元勋,曾在美国和英国飞机工厂从事设计工作。1949年拒绝赴台,辗转香港和南朝鲜,历时三个月艰难回国。1956年成功主持研制中国第一台喷气发动机,并主持建设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文革遭害,在车间劳改,拆卸旧锅炉时被跌落的通风管道砸死。

钱晋,1944年毕业于北大,领导研制成功多种高级炸药、塑料粘结炸药,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巨大贡献。文革时被打为反革命,被逼交代子虚乌有的“国民党西北派遣军”问题。当时有两个口号:“会英文的就是美国特务,会俄文的就是苏联特务”,钱晋拒不承认自己是特务,结果被活活打死。

詹安泰,古典文学家,书法家,词学造诣最深,有“南詹北夏,一代词宗”称誉,任教于中大。1957年被打为右派,文革遭批斗,多年文稿被烧毁,其子曾每天偷藏几张手稿带出去埋在地下,保住少数心血。1967年4月淋巴癌复发,医院不肯医治,凄凉离世,家人随后被中大赶至集体宿舍居住,其两室藏书后被贱卖。

董坚毅,哈佛大学博士,52年回国,55年支援大西北。57年被定为右派送夹边沟劳教。60年饥荒袭来,董亦不能幸免。其妻顾晓颖(也为留美生)来探视,待寻得其遗体时,周身皮肉已被割食一空,仅剩头颅挂在骨架之上。夹边沟劳教人员2800多人,饿死2100多人,死难者掩埋草率,累累白骨外露绵延两公里。

任何人在任何一件事上相信了共产党的承诺和宣传,都可能在这件事上丢掉性命,这些留在大陆的杰出知识份子的悲惨命运就是明证。

第二篇:人才,中小企业心中的痛

人才,中小企业心中的痛

人才,是企业得以存续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极为短暂的原因之一,即在于人才的缺乏和人才战略的缺位。一般而言,大企业可以凭借其雄厚的实力招揽人才,局部和暂时的人才流失对于大型企业整体的即时影响可能会被制度体系缓冲,而很少会产生危及整个组织存亡的危机,但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小企业,哪怕是一般性人才的流失也可能会导致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陷入混乱之中。正如文中上海迅腾数据备份有限公司程瑞所处的情势那样,几名老员工的离职,其后果就可能是对企业存续的重大威胁。因此,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已经成为所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战略性难题。

中小企业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的困难,往往是由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受企业发展的规模和成本所限,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大型企业所惯用的高薪、高福利手段来吸引人才,也难以通过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对企业未来的认同感留住人才,这些在上文情景案例中程瑞的一系列招募活动中均得到了印证,他既给不了电话应聘者提出的20万年薪,也给不了焦阳可靠的高品质生活保障。其次,受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征所限,大型企业组织内部岗位职责相对比较明晰,企业中团队的重要性程度往往高于个人,其对人才个体的任职能力要求相对而言以专为主,而中小企业由于其组织体系尚处于发展之中,对于人才的素质和任职能力要求则会是以博为主,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无论是高层经营管理者,还是一般性人才,对于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很重要,这正是几名老员工离职后让程瑞为之焦头烂额的原因所在。

虽然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的人才战略优势尽数丧失。我们在面对和正视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小企业在人才战略方面的优势,逐步建立和完善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机制,并从事业、情感和激励三个方面加以发挥和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建立一个有效的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战略性管理机制。

首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因势利导以构筑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条件,在“事得其人,人尽其才”的人才管理和使用原则指导下,激发人才对于企业使命和未来愿景的认同感,将企业发展与个人的事业成就相结合。中小企业的人才发展空间广阔,人才战略相对于大型企业更加富有弹性。其次,倡导和创建和谐的企业和团队文化,激发人才在企业中的归属感。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比较灵活,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企业与人才之间的情感和信任机制也比较容易建立,企业应针对不同工作性质和处于企业中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才,基于公平和效率的原则,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来评价人才的绩效,这样既有利于协调新老员工的关系,也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激发组织认同感。第三,创新激励手段和体系,提升人才对远期激励的期望值。如中小企业因为运营成本所限而兑现不了核心人才提出的高工资要求,但为了吸引核心人才,企业可以采取期权激励的方式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期权是中小企业吸引并留住人才的最大法宝,程瑞虽然难以提供王红提出的25%的股份要求,但他可以考虑运用期权激励的方式来打动她,通过企业的美好愿景来吸引她。期权和愿景,不但可以吸引人才加盟,而且可以起到留住人才员工的作用。

人才,是中小企业心中的痛。一方面,有了人才,企业就有了明天,没有了人才,企业就会朝不保夕;但另一方面,有了人才,却没有相应的人才使用和激励策略,人才也很难为其所用。中小企业只有正面自身的困难,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构建合适的人才梯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书写,我心中的痛

书写,我心中的痛

浙江省乐清英华学校沈扬波

中国学生的聪明程度在世界上毫不逊色,中国学生的勤恳状态在国际上有目共睹。在学生三四岁开始握笔起到十五六岁的时间里,他们辛辛苦苦地学习训练,每个汉字、每个部首要书写数千遍、乃至上万遍。十多个年头,能完成多少事情!然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学生们却没有学会如何漂亮地书写汉字,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令人不满意,这究竟是为什么?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一名语文教师,学生书写,一直是我心中的痛,但痛定思痛,却从未放弃过寻找出路。

一、现状折射

细心的我们也许会发现,在自己身边,常常看到许多中小学生不是歪着脑袋、就是斜着身子写字。走近一看作业,笔画不是断臂就是缺腿,字体扭曲变形,潦草难辨;或者呆板僵硬,或者龙飞凤舞,或者涂抹严重。

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字却越写越难看,更多的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感到,写一手漂亮的汉字真不容易。“外表像研究生、说话像大学生、作文像中学生、写字像小学生。”这是当下人们对青年的评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一些大的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在招聘高级职员时都要求应聘者提供手写的简历,不再接受电脑打印的自荐书和简历这是一种趋势,也势必会在其他的城市及其他的领域盛行。

对我们中学生而言,从2001年开始,全国大部分省市(包括温州市)就已经开始实行语文中考卷面书写单独计分了,而且中考卷面分值逐年增加。可现状是学生刚进中学时,整体书写还可以,渐渐地书写开始整体退步,出现越写越差的现象,虽然老师反复强调也无济于事。

二、危害分析

从身心的角度讲,书写不好常常也是坐姿错误导致的,坐姿错误是造成中小学生近视、颈和脊柱病变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书写不好,学生自身也苦恼,想到写了练了这么多年的字竟然还是这样差,经常被家长老师说,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极大的挫伤,甚至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他们养成各种散漫的生活习惯,这样,势必影响到以后学习、工作的效率和成绩。

从相互关系的角度看讲,字写得不好,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有一个学生这样感叹地说:“我的字写得很差,老师在还不熟悉我时,看了我的作文本,认为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他们都说‘字如其人’,连字都写不好的人,学习品行能好到哪里去呢?其实,我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就因为字烂,给他人的初次印象竟是如此之差。”如今,许多大学毕业生,因为字写得太烂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从应试的角度讲,书写潦草和卷面涂抹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我们将心比心想想,字迹不好的作业本、试卷,不仅影响老师的“视力”,浪费批阅时间,增加老师的工作压力,而且也影响了老师的心情和工作效率。在这种状态下老师是不会细看内容,出现误判、卷面和印象双重扣分现象,就拿语文来说,书写不好,卷面3到5分扣了,作文因印象降一个等级,扣3到5分,阅读分析题因书写没细看被误扣3到5分,加起来就有十多分因书写丢分!

三、原因透析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大体上存在以下的原因:

1.学生书写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的不良影响。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的书写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许多人都认为电脑打印可以代替书写,不必重视学生的写字训练。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中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一种依赖电脑输入代替用手书写的倾向随之出现,这种现象不仅对学校规范写字教育是一种冲击,而且误导

了学生,他们不懂得写字的重要性,只是把写字当成一件任务来完成,甚至错误地认为:有了电脑,练字没必要,何苦花那精力,况且考试看的是答案,书写美了就能算对?不如把时间省出来多做题。

2.学校对学生的书写水平高低重视不够,在目前的环境下,不少人还是认为学生的书写好不好无关紧要,只要知识掌握好,就能考得好分数,就好给家长和上级领导交代。这样一来,铺天盖地的题海占据了学生很多的时间,挤掉了必要的技能训练。对于没有自控能力,一心想着玩,吃不了苦的中学生而言,明明知道自己的字难看,现在正是纠正的好时机,可就是静不下心坚持下来,在缺乏老师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以前形成不良的书写习惯,总是很难改正。其结果只能是只图完成任务,字就越画越差,越画越乱,终于形成了学生那种“鬼画符”的书写悲剧。

3.虽然学生心里想写好字,可一谈到书写,家长第一反应是给学生买字帖,把孩子送到书法班学写字,一直以来,所有的人教学生写字,都是依照字帖的要求从偏旁部首入手,可没练多久就觉得枯燥,最后不了了之,写作业的字还是“涛声依旧”,此举不但没让学生写好字,相反还挫伤了其信心和兴趣。

四、相应对策

面对书写的各种现状,以及因此造成的种种危害,老师和学生应该正视造成这种局面的客观和主观原因,要想解决问题,就不可相互推诿和埋怨,得一起来寻求相应的对策。

我觉得首先应勇敢面对当前的数码时代少纸、无纸化办公的社会趋势,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对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尤其起关键作用的在学校,学生书写好不好,不只是书法老师和语文老师的事,也应是每一个老师和校长的事,只要学校和老师把学生的写字要求贯穿于学生的所有作业中,学生的写字水平就会提高。回想在七十年代以前,哪里有什么书法班,可是学生的整体写字水平却比现在高,那时候学生以写得一手好字为荣,学校每个学期都要举行各层次的作业展览,学生每门课的作业都要写得认认真真才行,这大概就是那时学生的字都写得较好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我觉得还应转变一下我们的思维模式,比方说:让人听得耳朵都起了老茧的说法——训练强度不够;练习书写从训练偏旁笔画开始;一味训斥学生的态度不端正······在这一点上,我就大胆尝试,作业尽量给充足的时间完成,打破练字从训练偏旁笔画开始的常规,提出书写从练习、研究字体结构入手,并下发专门讲解汉字间架结构的讲义供学生长期练习,告诉他们汉字是方块字,虽然每个字各有特点,但也有共同点,有规律可循,指导学生善于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举一反三。如左右结构的要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下半部分要稳,要托住上面等等。经过指导,学生闻一知十,从而培养他们的写字迁移能力。除此之外,我还号召学生练字写大字,每天没事时在草稿纸上随手写几个,不求写多少,只是写着玩,写完后仔细琢磨一下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把自己写的字当做是一件艺术品来品评,也可以把写得好的字给同学欣赏,这样不仅简化了练字程序,将练字化为无形之中,而且会很快培养练字兴趣。另外还把这种写字作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当缺乏耐心、内心浮躁、受外界干扰时,可写几个字来让自己平静下来,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 “心如止水”的品格,“静心”的习惯。

平时,我也对学生书写态度进行教育,常常告诫他们“态度决定一切”,你想赢,只要去做,必定能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写好字须强调“认真”二字,认真指的是基本态度······与此同时,我更多的是对他们陈述书写的利害性。必须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字写得正确、端正、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能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并举出铁的事实来引起学生重视。

2003年中考一次语文阅卷,一位语文教研员抽查了一位考生的试卷,发现该考生作文只得了16分,与满分30分相差14分,不及格。他仔细阅读这名考生的作文,发现作文写

得相当不错,然后将作文交给几名阅卷老师,大家一起看,进行评定。老师们经过仔细阅读,异口同声地称赞该考生的作文写得好。最后,经过认真评审,给这名考生加了10分。

为什么一篇作文竟出现10分之差?原来,问题出在这名考生的字上,他字写得太潦草了。而作为阅卷老师,一上午要阅150份卷子,每篇作文按800字计算,就是12万字,老师怎么可能有精力一字一句阅作文呢?最后很可能凭字打印象分了。一位阅卷老师说,现在学生的字写得越来越差,而且书写习惯不好,随意涂改、勾画、打补丁,卷面很不干净,有的字连辨认都成问题。实际上,卷面和书写很重要,阅卷老师看到字写得好的试卷,总会眼前一亮,印象分也会高一些。

高考又怎样呢?我看到一份资料:2004年广西高考,出现了2000份考生的作文试卷因书写不好而导致电脑不识别,最后经过反复处理,还是出现了几十份作文卷因书写过于潦草或用墨水不符合考试标准,使电脑无法读取,最终作文得了0分。也是在这一年的高考中,广西参加高考的考生共有20多万人,在第一次阅卷中,作文得满分只有68篇,经过最后的复审,得满分的试卷增加到497篇。也就是说,这后增加的429篇满分卷,大多是因为书写卷面字迹不够美观,差一点被埋没。

许多参与中高考阅卷的老师发出肺腑之言:中高考对书写的要求很高,好的卷面、规范而流利的书写可以获得“印象分”,特别是文科,假如两位考生得分情况不相上下,那么起决定作用的是书写。基于此,我常常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说,既然书写对考试如此重要,为何要丢掉唾手可得的书写分,而要苦苦地去拿解答题的分?所以,不写错别字、字体美观、卷面整洁成为师生的努力已刻不容缓。

当学生确实明白书写的重要性,想写好字时,作为老师的我们此刻就要给予及时的帮助了。我对这种情况,首先是和这个学生一起分析他(她)的字,找出优、缺点,然后从笔画或结构上有针对性的推出整改方案,每次所花的辅导时间不过一节多课,然后过段时间看看效果,肯定、表扬的同时做适当的指导,效果出奇的好。这些学生书写转变了,自信也有了,特别有成就感,学习状态也转变好了,真没想到书写竟有如此魔力。

一手好字,可为中高考加分;一手好字,可提高审美情趣;一手好字,可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手好字,可叩开就业之门;一手好字,可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艺术······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张脸”,字是门楼书是屋,一个人如果连字都写不好,怎么能打开“黄金”屋呢?所以,当老师的要以负责任的态度促使学生写好字,当学生的更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写好字。

第四篇:运动会--我心中的痛

运动会--我心中的痛

我班的男生特历害,特别是在运动会上。因为跑步快的同学集聚我班,所以也为我班在运动会上添彩不少。

这不,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又要拉开银幕,选运动员的风暴又开始了……

男生跑得快的数不胜数,名单都快挤爆了,只好把一些落在后面的男同学的名字割去。真应了一句话“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没选上的男同学个个都唉声叹气,连连叫苦。

女生可大不一样,过了许多天,名单上只有六个,而且一些同学报名还是男生强迫的,经过老师点拨后,才勉强有两位女同学报了名。

在运动会上,你可以看到我的身影。但除非天和地倒过来了,你才可以在获奖名单上看见我的名字。其实我在班里跑得不慢,但一上运动会,不知怎的,我便两脚发软,濒近瘫痪。心理素质不好!

但尽管我每次参加,还是每次都不得奖,可我班的运动会总分还是会位居全校第一。当那金光闪闪的奖状在我眼前闪耀时,我的心便会痛。我就听见它对我说:“你没得奖,就可以享受成功的美好,实在太不公平。别的运动员才参加几次就得奖?你呢?你次次都参加,可没有一次得奖。你不觉得愧对了你这一身运动服吗?”

我无力反抗,但又无力取得名次。

于是我铁了心,决定从此与运动界断绝关系。我的名字将永远在运动会上被遗忘。

指导老师章红莲

第五篇:一个小学支教老师心中的痛

提起望江的教育,特别是小学这一块,有一个不可忽视且让人揪心的问题,那就是小学支教教师(以前称代课老师)的命运何去何从的问题。据我了解望江现在在岗的支教教师只有四十余人,他们无形是小学教育这块的弱势群体。

很不幸的是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十七年了,整整十七年,我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少女时的梦想都给了她,给了我心爱的教育事业。十七年来,我始终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追求,尽管工资微薄,但我仍然钟情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承担着学校的繁重的教学工作,而且成绩突出,得到了校领导及周边群众的好评。2005年,我还获得了镇级优秀教师的表彰,得此殊荣我并没有满足,我仍然痴心着我心中神圣的职业。

教书是我人生中最不能放下的事,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为此付出的痛。那是1998年,我在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刚怀上自己的孩子。为了不耽误教学,我没有请假,每天徒步往返于学校。一个来回就得三四个小时,这对于一个孕妇来说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呀!或许,命运就是那么对我不公,那年我流产了,我的孩子没了。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我的爱人,我的家人,都陷于无尽的痛苦之中。失子之痛,对于一个作母亲的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打击?我恨我自己,恨我当时为什么不请假,恨死了教书。可是,事后我还是放不下对教书的爱,放不下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放不下那让我魂牵梦绕的课堂,我又重新走上了教学的岗位,重新开始了我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我庆幸自己踏上了这块神圣的土地,但现实的无奈却又让我踌躇,让我心痛。我们这群支教者的命运最终将会怎样?我不得而知。但我们又能怎样呢?十几年,几十年一直钟情的事业,到时就一句话说辞退就辞退,那是一种怎样的失落,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毕竟在教育岗位上走了那么多年,那份恋情,那么爱,怎能割舍?我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相对于那些转正的民师,我们是多么的可怜啊!现在的我们正如处在刀俎之上,命运的噩耗随时来临,我们惴惴不安。历史上的“鸟尽弓藏”难道也要在我们这群可怜人身上重演吗?我们真的是那些不能言语的可怜的“弓”吗?谁让我们走上了这条神圣而又令人心寒的教学之路?又是谁让我们这群傻子爱着又恨着?如果说望江教育局是我们的娘家的话,那我们就是那群可怜的孩子们!我们为娘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奉献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可我们的娘家人呢?他们有了后起之秀,就嫌我们人老珠黄了,不要我们了。是的,我们不如那些刚出校门的学子们,但我们有一颗颗火热的对于教育事业的心,有十几年,几十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有一颗颗上进的心。虽然,我们读的书没有那些所谓的大学生多,但我们不也在努力提升吗?工作之余,我们并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当别人沉浸在麻将声中时,我们却在灯下补着那失去的求学的时光。我们不可回避我们的短处,因为我们对教育的热忱。或许,有人说招聘是公平的,但对于我们这群弱势群体,公平背后又意味着什么?我们不过是陪衬罢了,不过是那一片片为人作嫁衣的可怜的“绿叶”罢了,所说的“公平”也不过是摆在架子上的“花瓶”。

为教书,洒下汗水,多少青丝熬白发,盼只盼堂堂正正多尽绵薄;

诚育人,播种爱意,几番寸心化肝肠,望只望顺顺利利再献余生。

这是我作为一个普通支教者的心声,也是我们这个群体所有人的心声。面对我们这个弱势群体,我相信大家给予的不仅仅是同情,也一定会有一份关怀,一份鼓与呼。同时,我也深信我们的娘家——望江教育局,也绝不会坐视不管,我们期待着!

(注:本文根据一位普通教师的口述整理而成。

下载蒋介石心中的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蒋介石心中的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父亲,你是我心中的痛》读后感

    黄昏之际,窗户扶案的我奋笔疾书,内心一直为刚才的文章情节伤感。唉,都怨那该死的文章。文章介绍了一个儿子在成家立业后,仍不肯原谅曾抛弃他的父亲。对此,我不以为然,毕竟司空见惯......

    蒋介石人物事迹

    蒋介石人物事迹 1908年赴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4.12事件”,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 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戎马一生,他干过很多大事,也犯下许多错误。1937年9月11日,蒋犯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个错误。当时他命令少帅张学良,尽可 能地避免和日本人发生任何冲......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传读后感 做为一个历史人物,他是鲜活的。做为一个军人,最终他是失败的。做为一名政治家,他是有相当地位的。蒋介石的一切,说白了其实都是历史赋予他的。脱开历史,脱开当时......

    蒋介石评传读后感

    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 ——读《蒋介石评传》有感 从小听着毛主席的事迹长大,我却渐渐对老蒋充满兴趣。也许因为老蒋是浙江人的缘故,我从......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传读后感 财管7班沈惟骏091360724 说到蒋介石,我们大概除只知道那场蒋宋联姻的世纪政治婚礼和四大家族,其他的可能了解得很少。我们对蒋介石先生的了解还很模糊,读过的书......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传》观后感回顾历史,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之后,这段历史呈现出众多英雄。正如战火弥漫的三国时代,乱世出英雄,亦或者是枭雄。而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人来说,一位不可不提的人物则......

    蒋介石日记观后感

    《历史关口 蒋介石日记 1931至1945》观后感 120516 12051177 魏屹坤 在反复斟酌后,我选择了《历史关口 蒋介石日记 1931至1945》这一部纪录片。蒋介石作为一名在中国近代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