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实主义视角下美俄关系探究(合集)

时间:2019-05-15 03:3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现实主义视角下美俄关系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现实主义视角下美俄关系探究》。

第一篇:新现实主义视角下美俄关系探究

新现实主义视角下的美俄关系探究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理论走到了新的阶段,传统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了新的土壤,日趋复杂的国际背景和对传统理论的修正和补充的需求,催生了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又称结构现实主义,本文统称新现实主义)的产生,并被广泛用于国际关系实践中。新现实主义理论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不止一次地指出两极世界的稳定性,这也是他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基础,他认为冷战后,新特征的两极会仍然存在,会出现不对称的状态,有彼此合作对抗第三方的两极,也有内部斗争的两极,新的两极包括中国、俄罗斯、美国、欧盟等。沃尔兹在其《国际政治理论》的一书中说: “没有人会否认对共同问题进行解决或某种方式的管理需要集体的努力„„国际问题的解决单个国家已无法独力承担,需要多个国家协商解决。”他还认为“在国际政治中,失去制衡的权力构成了危险,即使失衡的是美国的权力。”因此,新现实主义对美俄关系未来的发展和认识会有一个新的认识,会更加客观、深刻认识国际关系的热点和趋势。

美俄关系是既苏联解体后全球最热点的大国关系,作为世界最顶级的军事大国关系,二者关系的发展牵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目光。作为全世界最强大的美国,抑制、弱化前苏联和现在俄罗斯的的政策仍在继续,可以成为“新遏制战略”,其中的“软遏制”也称意识形态因素始终是无法回避的冲突和斗争。新世纪以来,格鲁吉亚的冲突、乌克兰的冲突其实都凸显了俄美之间竞争的加剧,尤其是乌克兰危机,俄美更是因此出现直接对抗。但是,同时也有新的缓和和友善,普京在2015年元旦向奥巴马发出的致辞中表示,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两国和其他盟国组成的联盟向希特勒宣战。” “俄罗斯和美国的合作只能在权利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非敌非友”、“亦敌亦友”的新型冷战关系还会持续较久的时间。

二、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1、主要内容

新现实主义理论成型于20世纪7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思·沃尔兹,作为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对国际关系体系的变化和战争的认识是极其深刻和直观的,他在1959年出版了专著《人,国家和战争》。本书里,他将战争的原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人性”和“个人”,例如战争的发生因为贪欲、本性的邪恶发生的,比如日本侵华战争等。第二层次为政治、经济、制度等“体制”,例如社会主义制度、君主体系、军事联盟等。第三层为“国际系统的结构”,即国际社会是个无政府状态。

1979年出版《国际政治理论》和1980年发表《核武器扩散:更多也许会更好》更是肯尼思·沃尔兹的巅峰之作,两本著作里面对新现实主义理论做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国际结构体系才是变量,一个完整的国际体系结构包括国家(单元)和国际结构,在一个无政府的国际体系结构框架内,相对稳定的结构是主要单元越少越好,进而推断出美俄两极体系是较为稳定的关系,或者说美国一极统治下的国际体系也是相对理想状态,也称为“金字塔体系”。

除肯尼思·沃尔兹之外,其他学者在新现实主义理论方面的建树也颇多,主要集中在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合作、和国际关系中单元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研究。

2.新现实主义视角下的国际关系体系状况

在新现实主义理论学者认为, 最稳定的机构就是美国处于全球霸权地位的金字塔式结构。其他国家作为追随者或者跟进者的角色存在于国际体系中, 只能接受已制定好的国际规则和秩序, 接受霸主的安排,霸主会在全球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谈到韩国、日本、菲律宾,马上会想到他们都是美国的盟友,在处理和这些国家关系的时候,都需要看美国的态度;例如由于美国和欧盟制裁、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和卢布快速贬值,俄罗斯国内局势不稳定,俄罗斯经济形势严峻。2014年11月,俄遭遇2009年10月以来首次经济萎缩。金字塔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跟进者会不断从各个方面发起挑战, 也许短期内并不是全方位的挑战,但这也会造成结构的动荡, 甚至战争的爆发, 金字塔结构模式会发生改变。会转向一种新的模式,称为均势结构。这种结构无论是领导者、追随者、跟进者都无法绝对掌控结构,形成彼此制衡状态, 这是和平得以实现和维护的前提条件。肯尼思·沃尔兹就认为核扩散的对于制衡局面是有好处的,如果大的国家都拥有了核武器,那么世界也就不会有核战争了,美国对日本发动核打击也是基于此,但是美国肯定不会轻易发动针对俄罗斯的核战争,因为俄罗斯拥有的核武器数量是极其庞大的。

三、当前国际体系中美俄关系的特点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激变时期,已经进入了典型的均势制衡时期,美国的实力相对下降,不同目标的区域性的或者全球性的的国际组织日趋增多、影响力也不断增大,世界的多力量中心化趋势已经成型,信息化平台不断完善,大国博弈和互动的舞台愈加广阔,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美俄关系的特点和趋势也越发鲜明。

1.美俄都需要转移国内矛盾,“遏制”和“反遏制”仍将加剧,2013年1月20日,奥巴马正式开始其第二届总统任期,“全球领导”角色的美国总统新的任期外交上会遇到更大的麻烦。比如伊朗核问题难有突破,中东“阿拉伯之春”已经演变成了“阿拉伯之劫”一些国家陷入了战乱,于俄罗斯关系陷入了胶着状态,美俄之间的导弹防御问题难以解决,并且在2014年双方都增加各自军备部署,推进核武器的现代化,甚至有媒体分析,双方已进入核军备竞赛阶段,俄罗斯测试的中程巡航导弹和美国相对应的在欧洲军事部署,已经引起了民众的恐慌和军事专家的警觉;再加上乌克兰危机正在蔓延,奥巴马甚至声称:“暴力由俄罗斯鼓动,分离主义分子由俄罗斯训练。他们由俄罗斯武装,得到俄罗斯资助。”试图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但是美国国内问题和欧洲盟友并不是铁板一块,欧洲的盟友都处于经济的复原期,和俄罗斯都有着密切的复杂的经济联系,因此对俄罗斯的制裁和敌对都是不稳固的。美国还未从两次战争的泥潭中全身退出,国内民众对奥巴马政府仍然缺少足够的信任。这一切都是奥巴马政府需要去化解的问题和矛盾

俄罗斯方面,面对美国的制裁,尽管处于防守状态,但是在个别方面还是取得了进展,抵挡住了美国对俄罗斯与克里米亚的制裁战和对卢布的攻击,在乌克兰问题上,取得一定的主动权。但是普京政府和乌克兰彻底决裂,会加速乌克兰倒向西方,和美国和欧洲的矛盾上升到了更加激化的阶段。国内来讲,普京也面临着诸多压力,进一步完善经济和内政治理。突破本国传统的经济格局,引入灵活的市场机制,加强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和交流等工作仍需较多的努力和付出。

2.矛盾和对抗中也有缓和

首先,俄罗斯现在是势单力薄的同北约进行对抗,是单个单元与一个体系在对抗,非常需要多个单元的力量加入。曾经的苏联盟友、抑或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加入,因此俄罗斯在新型对抗中还是考虑更多的利益契合点,而不是简单的军事对抗,在加上俄罗斯昔日的盟友更多只是希望和俄罗斯保持松散的邦联关系,更好的加强经贸合作作为重点。

其次,俄美的对抗并不是全球对抗,在伊朗核问题、朝鲜问题、打击ISIS方面,双方还需要合作。例如美国国务卿克里在莫斯科和普京会晤,寻求双方合作和沟通的渠道;美国元老基辛格给普京打电话,呼吁寻找途径结束乌克兰危机;美俄“电话外交”更是2014年度外交新途径,美俄外长2014年全年煲了数十次次电话粥,奥巴马和普京也是在“吵架”中不忘有7次电话联络。不过,这一切的努力效果如何暂且不知,但是也充分说明了,现代美俄关系冲突中的合作意愿还是很真切的。

3.局部地区热点问题在合作、谈判中寻找突破

首先,乌克兰危机是美欧、俄三方最难解决的问题。乌克兰加入欧盟已经确定,对于欧盟来说,如何加强对乌克兰政府朝着有利于欧盟的改革成为更加重要的议题。这一议题的实现,需要28个欧盟成员国和美国的倾力付出,也需要拥有能够抵挡住俄罗斯强大的威胁的力量和智慧。在2015年,俄、乌、法、德四国会议、其他国际会议等场合的对乌克兰危机的外交斡旋成为国际政治一个重要热点,虽然前路漫漫,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达成阶段性的协议还是有可能的。

其次,中俄关系寻找到了新的合作点,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两国有更多合作空间,合作需求也更加广泛。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在俄罗斯,并在2014年度5次会晤,形成了深刻和密切的交流渠道和平台,引领了两国发展方向。中俄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促进国际形势健康发展的最积极因素。2014年,双方在朝鲜问题、叙利亚问题上加强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世界的和平、安全、稳定方面,两国也会有紧密的协作,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这些都为乌克兰危机的解决、战略核武器问题的妥善处理提供了足够的参考和交流的平台。

第三,欧洲处理与俄罗斯保持了相对克制。比如制裁俄罗斯方面,扮演“夹心饼干”角色的欧盟实施了有限制裁,为以后的和谈留出了空间,因为欧盟和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但是作为北约的成员,又必须和美国步调对应。因此,在以后的地区问题上,欧盟的大国领导扮演者协调者的角色,比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等。法国总统奥朗德在2015年初接受国内某电台访问就说,“我想制裁措施必须停下来。如果有进展,这些措施就应该被解除,如果没有,那么制裁也将会继续。”

由此可以看出,在全球竞争过程中,各国之间的密切程度已经相当高,更多的国家或者地区组织需要或者愿意扮演重要一个单位者的角色,拥有更多自主意识和同盟意识,在未来的阶段,均衡的特征会更加明显,这也为更多地区或者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协商的舞台。

四、未来美俄关系的前景展望

美俄竞争状况可控,趋于相对稳定状态。2014年美俄剑拔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美国对俄的经济制裁也未有显著成效,美国也无法完全说服其欧洲盟友进行最严格的制裁,也就注定了会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乌克兰新政府倒向西方,俄罗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但是同时也保留了一些谈判的空间,试图寻找新的途径化解危机,不断释放新的善意。美国将俄罗斯八国集团,虽然不同步、虽然有怨言,欧盟也对俄罗斯实施了相应的制裁,但是都不会持续较长时间。

对俄罗斯来说,国际油价跌至2009年的水平,卢布贬值,俄罗斯甚至出现了抢购潮,这些对普京来说都是不好的信号。但是为了维持军事的均衡,普京仍然提高军费开支,加强军事力量部署。俄罗斯领导很清楚,现在阶段采取军事对抗是得不偿失的。缓和和美国、欧盟的关系,不断改善本国经济状况,寻找外交的突破口、开拓外交新空间成为了重中之重。但是短期内俄罗斯肯定不会软化其外交态度。

虽然美国与俄罗斯在一些问题上针锋相对,二者在全球领域的合作空间是巨大的,奥巴马冷处理和俄罗斯的关系,就是不断寻找到维系全球霸主地位的最佳契合点,就是要形成较为稳固的利益共同体来共同对抗俄罗斯,再加上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二任期已经开始,其没有连任压力的情况下,其更不着急缓和和俄罗斯的关系。2014年,虽然普京的支持率在80%左右,奥巴马的支持率在42%左右,但是奥巴马在和俄罗斯的竞争中还是具有较多的战略优势,普京在实施个人意志、推动具体策略等方面有优势,基于此,双方矛盾中有共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紧张态势仍将持续,但是不会失控。

五、美俄对抗中的中国外交机遇

2014年度算是俄罗斯近年来外交最艰难的阶段,美俄的剧烈碰撞、俄日领土争端尚未解决、俄罗斯经济的衰退等使得俄罗斯力不从心。但是,中俄关系在2014年度持续在高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2014年5月,中俄元首在上海共同签署《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更加强了双方的合作;2014年度,中俄双方结束了长达10年的天然气供气谈判;2014年双方领导人访问次数最多,被称为“建交65年来最好时期”。2014年,中美合作交流渠道通畅,彼此联系较为紧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越来越大。在面对美俄竞争关系中,俄罗斯和美国都会不断拓展新的外交渠道,加强和我国的联系和依赖,美俄竞争彰显了中国的重要性,我过对俄、美贸易会面临较多的机遇,协调他们的冲突的同时,以“市场原则”为基础协调各方关系,这对中国是必须的,同时避免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任何一个国家去敌对,这也符合中国和平外交的政策。不断加强和美国、俄罗斯多边合作关系,形成长期性和高度的战略稳定性的关系,形成独立于美国、俄罗斯之外的第三极,共同构成稳固的、和谐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参考文献:

[ 1 ] 肯尼斯·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2 ] 悦世雄: 《当代西方囯际关系理论》,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二篇:食品安全视角下的网络舆情处置探究

食品安全视角下的网络舆情处置探究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是由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由网络媒体、网民等主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转载和评论,并在民众认知、情感和意志基础上,对食品安全形势、食品安全监管产生的主观态度。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平台,对推动政府食品安全管理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作为重要的社会风险因素,若不加以合理的引导,将对社会发展与稳定产生消极影响。如何快速反应、积极引导、妥善处置食品安全的网络舆情,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涉及食品安全的网络舆情的若干特点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加上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使食品安全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迅速传播、扩散、放大,甚至歪曲事实,很容易造成无法遏制的后果。其特点主要有:

(一)源头隐蔽,真假难辨,防范困难。由于网络平台传播信息门槛低且身份隐蔽,任何人只要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随时随地自由发布信息。近年来,网民因编造散布虚假公共安全信息被警方查处的案例屡见不鲜。而且,这些虚假“爆料”都是在8小时以外时间发到论坛或其他网络媒介上去的,突发性强,让人防不胜防。

(二)关注度高,传播迅速,影响重大。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财产生命安全,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今年5月份,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发布第一次舆情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在最受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方面,食品安全最高,达到70.4%,第二为空气污染,达67.9%。一些偶发事件,往往会演变成行业性、全国性的危机,使全国所有的同类产品都会遭到置疑、遭受损失。

(三)互动性强,期望值高,容忍度低。网络传播打破了过去讯息单向传送的格局,受众接受讯息的互动方式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网民要求当事人,特别是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做好信息公开的要求十分强烈。

(四)情绪主导,理性较少,引导困难。近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涉及食品种类繁多,生产、加工、流通、质检等诸多环节问题也屡被曝光,致使广大网民对国内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大幅降低,成见颇深。广大网民很难客观、理性、就事论事地看待问题,即使有一些理性的正面观点和评论,也很快会受到置疑或打压,正面引导的难度较大。

二、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应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应把握的重要环节

由于食品安全舆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倘若相关监管部门应对不及时,处置不妥当,极易对经济、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加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管,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实时监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增长,网络上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庞大,及时准确地搜集和提取相关信息,是做好食品安全舆情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有效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尤为重要。只有变被动应对为主动监测,才能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引导,遏制负面炒作,最大限度地把食品安全舆情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快速反应。舆情如火,容不得半点犹豫。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作为政府监管机关必须坚持第一时间处理的原则,第一时间进行掌控,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研判,决不允许有丝毫消极怠慢,甚至回避隐瞒。如果处置不及时,反应慢半拍,事态就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化,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积极应对。堵不如疏,面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要不回避、不敷衍,主动介入,积极应对。采取“瞒、压、拖”的“鸵鸟政策”,延时应对、虚情应对、缺位应对,往往会造成工作的更大被动。这种应对方式不仅违背信息传播规律,也意味着政府主动放弃了公众、放弃了舆论引导权。

(四)妥善处置。处置食品安全网络舆情,要十分讲究政策方法。处置中,要多做宣传、解释、说服、疏导工作,着力缓解网民的情绪。对情况属实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要及时公布信息,并拿出切实有效的处置方案,向新闻媒体表明立场和决心,争取各界理解和支持,以实际行动树立起食品安全监管机关执法为民、勇于负责的良好形象。对虚假信息,则必须及时辟谣,并从严从快查处和追究伪造和恶意传播虚假信息人员的责任。

三、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有效机制

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舆情应对和事件处置各方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从理念、能力、防范、处置和引导等方面入手,建立一整套应对的有效机制。

(一)全面树立科学的应对舆情应对理念。面对全新的网络平台与舆论环境,要在正确认识食品安全网络舆论的特点,把握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舆情应对理念。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舆情监督是当前一种重要的民主监督形式,把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提高到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及时、适度调整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并要根据网络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对网络舆论进行合理的规范和引导,变被动为主动,立足于“疏”和“导”。要加大加大培训教育力度,通过专家讲座、安全教学、实战演练等方式,重点培养和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网络执政能力,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网络知识、新闻传播知识和危机公关知识,更要增强面对舆论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正确研判网络舆情,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和舆论引导的能力。

(二)建立科学的监测预警机制。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速研发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科学设置搜索关键字和关键频度,以人机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门户网站、论坛、微博、报纸、电视等媒体上的信息实施动态监控,争取在第一时间里捕捉到舆论苗头。要建立一支舆情监测队伍,负责及时收集、甄别、研判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动态,根据其影响力和覆盖面,科学界定、量化分析共风险指数,并定期编制舆情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提高信息发布效率并加强法制建设。目前民众对政府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布的及时性与充足程度颇有微辞;由于食品安全舆情发布不及时且内容相对匮乏,百姓不得不从非官方的渠道获取小道消息,这就为食品安全方面的谣言滋生创造了土壤。为此,作为政府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加强信息管理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专门的舆情处置机构,制定科学可行的舆情处置预案,明确舆情应对处置的责任单位、方法、步骤。同时通过法制建设以规范网络运营与网民行为。

(四)努力加强舆论的正面宣传引导。要主动与新闻媒体加强沟通,保持顺畅的媒体沟通渠道。善待媒体、善用网络,把握有利时机,掌握分寸和节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正面引导,实现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媒体和公众的“三赢”。可通过约请记者参与调查、向记者通报情况等形式表明态度、消除影响。必要时动员专家、网络评论员队伍等对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发帖、评论、回复、释疑和引导。在对舆论参与对象的引导中,要区分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

(五)建立事后评估问责机制。在食品安全舆情趋于平稳后,应及时总结、梳理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建立起有效的舆情处置评估和反馈机制。一方面,从引发危机的事由入手,查找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在干部管理、等工作上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提高管理水平,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另一方面,从危机管理的成效入手,分析整个危机管理体系,包括危机管理组织制度以及危机的防范、预警和处理各环节存在的不足,及时制定改善措施,并将每一次食品安全舆情危机的应对制作成应急处理案例,以便今后遇到同类情况时能快速有效处理。同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部门、舆情监测员和网络评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突发舆情事件预警、应对不力的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第三篇:柔性管理视角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探究论文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利用柔性管理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效果,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文章通过阐述柔性管理,分析组织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柔性管理视角下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管理;柔性管理;高等教育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人文本教育教学模式成为高校组织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主流,同时这一教学模式也适应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高校在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将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确保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基于此,从柔性管理的角度研究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柔性管理

1.柔性管理的含义。所谓柔性管理指在研究人们心理、行为的过程中,借助非强制性措施,对人们进行引导,同时将组织意志转变成自觉行动,通常情况下,柔性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柔性管理符合人们的心理、行为规律;其次,柔性管理属于非强制性管理;第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第四,培养人们自觉行动的习惯。从管理效果来看,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人,侧重人与人之间需求的差异性,采用柔性、非强制性方式实施管理,对人给予高度尊重。

2.柔性管理的特点。对于柔性管理来说,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管理的对象是具体的人。在人与人之间,无论是思维,还是情感需求,彼此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柔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需要以人为本,正确协调处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等。其次,管理方式的多样性。从应用领域来说,最初人们将柔性管理应用于企业管理,后来逐渐向其他领域扩张。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活动空间不断扩大,能够对其进行约束的条件已经非常宽松。第三,管理侧重稳定性、动态性。在管理过程中,对于高校来说,一方面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或改变,确保柔性管理不断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另一方面需要重视管理人员的稳定性,进一步建立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管理队伍。第四,管理效果的实操性、塑造性。对于高校来说,实施柔性管理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大学生树立自觉的意识。

二、组织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缺乏人本理念。以人为本需要高度重视人的主导性地位。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所以社会构成要素需要被人掌握和利用,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开展管理工作才有意义。然而,当前高校在组织开展教育工作时,普遍缺乏人本理念,没有对人给予高度重视。长期以来,高校在组织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一直沿用刚性管理思想,教育管理者借助规章制度对大学生进行约束,进而制约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尤其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高校主要采用处罚的方式进行管理,很少使用耐心教育的管理方式。

2.目标抽象。高校在组织开展管理工作时,与其他管理工作相比,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侧重点集中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高校通过制定实施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衡量,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对于高校来说,实施刚性管理的前提是组织的理性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行政方式开展管理工作,强调高校的权威性、规范性,弱化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世界观等柔性能力或技能。高校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实施管理,忽略横向沟通,弱化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没有考虑学生的情感、文化等因素,进而难以帮助学生做到自我管理。

3.心理与行为管理存在脱节。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发生改变,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例如紧张、自卑、抑郁等,一方面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对他人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在组织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情感、心理等方面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大学生消除负面情绪,树立阳光心态,同时,高校需要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跟踪,避免将心理管理等同于治愈百病的良药。

三、柔性管理视角下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优化教育管理体系。在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在评价方面侧重量化,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相反,采用柔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这是由柔性管理的对象决定的。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难以通过数字的方式量化人的心理、思维、行为等,而柔性管理的模糊性,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进而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高校来说,通过柔性管理模式组织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需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从生活、学习方面关心大学生,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表扬、鼓励,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增强自信心,搭建一个互尊、互爱的教学平台。在学习、生活中,教学管理者需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将有困难的学生作为重点帮助对象。借助心理咨询对困难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这些学生真心感受教学管理者的关心与照顾。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要用柔和的语气,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育管理工作,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调整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关系。从矛盾论的角度说,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可以说,刚性管理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刚性管理,管理工作就会难以开展。而柔性管理则是刚性管理的一种补充,如果没有柔性管理,刚性管理就会缺乏持久性,进而难以实现管理效果。在新时期,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时,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调整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关系,帮助学生实施自我管理,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时代发展趋势,对于高校来说,借助柔性管理有利于顺利开展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借助柔性管理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并不是排斥、否定刚性管理模式,而是对刚性管理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借助柔性管理模式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实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之间的融合,确保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需要以刚性管理为基础,然后融入柔性管理,以此提升教育教学的时效性。所以说,高校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措施,充分挖掘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价值,以此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丹,何伟强,赵静.大学生党员管理教育现状与柔性管理机制建设探究—基于中山大学案例的实证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2]霍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满意度探究—以柔性管理理念为视角[J].学理论,2013(36).[3]巩长芬.浅谈柔性管理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5(10).

第四篇:全方位育人视角下新时期高校资助效果探究

全方位育人视角下新时期高校资助效果探究

摘 要:资助工作的灵魂在于育人,作为高校教育系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与高等教育相辅相成,应当发挥重要的思想教育作用。通过对2007年以来高校资助政策发生变化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发现,新时期高校资助在对贫困学生提供经济援助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化的资助体系、精神与物质并重的资助模式,引导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回馈社会,发挥了切实有效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全方位育人 高校资助 新时期 效果

一、引言

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一思想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资助工作关系到千千万万贫困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对贫困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

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自此,我国逐步建立起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仅扩大了资助范围,而且大幅度提高了资助额度。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总书记又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目前,对于本专科学生,建立起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对于研究生,建立起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三助”岗位津贴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2016年,全国资助资金突破1600亿元,增幅8.24%,其中高校资助总金额955.84亿元,政府、高校及社会设立的各类政策措施共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4281.82万人次。自2007年我国着力构建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来,资助资金连续十年保持高速增长。

在如此大的投入之下,通过多元化的资助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许多贫困大学生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资助工作的重点在于育人,在这一方面新时期的资助政策起到了怎样的效果,是否符合全方位育人的基本要求,成为本文亟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新时期高校资助政策变化特点

(一)奖学金占比逐年提高,注重激励作用

据《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共发放资助金额955.84亿元,其中各类奖学金奖励金额210.19亿元,占高校资助总额的21.99%,这一比例相比于2012年提高了13.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6年,全年共发放有偿性质的国家助学贷款263.21亿元,占高校资助总额的27.54%,成为高校资助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变化表明高校资助政策正在逐步摆脱助学金比例远远高于奖学金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同学是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获得奖学金,而非只需通过困难认定、递交助学金申请书并填写表格这种忽视主观努力的方式就能获得助学金。无偿性质的资助容易使贫困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导致大部分学生只去申请不需要返还的助学金,而不去申请对于成绩有要求的、不确定是否能获得的奖学金和有偿的国家助学贷款,使得这部分贫困学生丧失了争取奖学金的动力和偿还助学贷款的压力,在既无动力也无压力的情况下放弃了提高自己的机会。在助学金比例远远高于奖学金比例这一不得当的分配方式下,既会削弱贫困学生追求自身发展的积极性,也会引发一些非贫困生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来争取助学金。

通过这一政策导向变化,促使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积极进取,通过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成果来获得更高额度的奖助金,在“济困”的基础上,进一步起到“扶志”的作用,有效激励贫困大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各项集体活动当中,提升综合素质。

(二)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力度加大,强化实践教育

自2007年新的国家资助体系形成以来,各大高校在校内设置了越来越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同时也包含一些校外岗位,对家庭贫困的学生优先考虑,是一种学生通过付出劳动来获得一定的报酬以完成学业的资助形式。在2007年至2011年实行新资助政策最初的这5年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累计发放1335.25万人次,发放金额74.11亿元。仅2016年一年,国家通过勤工助学资助大学生374.34万人次,资助金额达22.82亿元。通过勤工助学这种形式给予贫困大学生资助,不仅有助于缓解他们在经济生活方面的困难,更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劳动观念和自信心,能够促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资助体系多样性提升,多角度关怀学生

随着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资助资金来源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和政府层面,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高校和个人也加入到学生资助的队伍当中。一些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学生设立奖、助学金,联合高校的爱心屋为贫困学生捐赠物品,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以及为优秀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或创业所需的帮助和支持。高校一方面积极联系企业,为贫困学生尽可能的创建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另一方面,用细致入微的资助工作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传递温暖和正能量,强化感恩和诚信教育,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建设方面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决心,在精神层面给学生以支持。其次,资助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特点,包括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绿色通道、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冬令补贴及其他社会资助等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在资助模式上也由原本单一的经济资助,拓展出许多项目化的资助方式,更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培育自强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发展

高校在实施资助政策时,不断加强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例如根据贫困学生的思想变化特点与特定要求,设立了针对性的学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进行心理调适,明确努力目标,迎接生活挑战。提高勤工助学岗位含金量,对应聘学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引导贫困学生学会艰苦奋斗,提升综合技能。配合资助工作展开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引导贫困学生自强自立、感恩诚信、回报社会。在一些高校的爱心屋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和义务劳动的方式获取爱心物品,引导他们在了解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明确自身责任,用自己的行动奉贤他人、回馈社会。

三、新资助政策对贫困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

(一)精神方面:激励树立志向

在过去的资助体系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的资助有限,往往在其求学过程中会感受到许多其他同学感受不到的困难,在这种状况下,容易造成其在精神思想方面的认知出现一定的偏差,诸如“家庭经济困难是社会发展资源不平衡造成的”、“个人无论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命运”等不正确的认识由此形成,消极的思想使得这部分大学生凭借“等靠要”获得资助,而非主动靠自己的能力去争取。而新的资助政策不仅体现为经济帮扶,更重视的是政策引导,使贫困学生在认可和关怀中平和心态,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他们不再埋怨社会不公,不再责怪家庭和父母,而是感谢父母通过努力供自己上大学,并相信自己也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提高生活境遇,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项在给予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资助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增强学习动力;社会助学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学习企业家的成功事迹,激发奋斗意志;通过“绿色通道”等政策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打开通往高校的大门,使受助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求学机会的来之不易,从而奋发图强、认真学习。在这样的资助体系下,更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珍惜在校时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拓自身素质领域,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心理方面:增??自尊自信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还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处于正在发展成熟的阶段,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产生心理波动。家庭境遇使贫困学生的受教育经历和视野都相对于其他同学更为局限,缺少爱好和特长,在与人交往时往往呈现出不自信的表现,在性格方面,更容易偏于内向、沉默寡言,更容易产生消极和逆反等抵触心理。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实行以前,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受到资助的额度有限,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将业余时间用于埋头苦读和打工赚钱,而在人际交往方面投入的经历较少,不愿意花时间去参加学生组织和社团等课外活动。在新的政策实施后,每名贫困大学生都能切实感受到教育的公平性,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完善自身全面发展当中,大学生培养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表现的更加积极向上、乐观自信。

此外,新时期的高校资助政策鼓励学生在参与勤工助学和社团的过程中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并在与其他人的交流沟通过程中学会疏解心理压力,处理人际关系。学生也可以在勤工助学等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价值,提高自信心,消除自卑感,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从而在今后的人生中更加理性的看待挫折、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同时也能够渐渐地相信自己具备抵抗困难的能力,走出心理阴影。

(三)能力方面:提高综合素质

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还具备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的作用,使受助学生各方面能力大幅提升。在现今高校的勤工助学岗位上,学生才是经营项目的主导者,每个部门的经理均为学生,学校只负责审批、指导和联系供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勤工助学项目提高主人翁意识。岗位分校内和校外两种,类型设置多种多样,由单纯的体力劳动型工作逐步转向为能够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发挥专业知识的工作。在这样的勤工助学体系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亲身实践,施展才华,弥补“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不足,学会如何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论认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将来的就业积累知识和技巧,提高竞争上岗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能够更快适应压力打下基础。

(四)品德方面:培育诚信意识

随着助学贷款这种资助形式比例的增加,各高校围绕助学贷款,开展诚信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借助开展助学贷款政策宣讲会的机会,不仅让学生对贷款流程加以了解和熟悉,更是通过这一形式使学生理解遵守信用、恪守承诺的重要意义,明白毕业后履行协议按时还款缴息的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自己应该为保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能够顺利运行下去尽到这份责任,通过按时缴清助学贷款这一表象传递“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这一深层含义。

各高校在具体实施这一政策时,配合了大量的工作以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如挖掘和树立诚信典型,开展主题班会,组织诚信签名、诚信宣誓、签订还款承诺书仪式,征集诚信口号,制作诚信展板展示等活动,通过过程育人,使诚信的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将贷款诚信情况纳入学生德育考核范畴,与各项评奖评优挂钩,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库,并放入学生个人档案中,再将考评得分作为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的重要依据,同时该档案还将随个人就业流转到用人单位,使学生意识到失信行为将会对以后的评奖评优、求职就业、交友人脉有所影响,一旦出现诚信不端行为,必须承担严重的后果。

(五)情感方面:激发感恩之心

目前,我国高校资助体系健全完善,在对学生的关心细节方面考虑得细致到位。同时,高校资助工作者在落实资助政策时比以往更加注重对受助学生情感上的关怀,尤其是长期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家长直接接触的辅导员,能够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开展资助工作,并在此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参与记录自己受助心路历程的征文活动,树立受助感恩典型,潜移默化地影响受助者,通过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方式培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之心,励志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奋发图强,不忘回报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之情,主动承担起建设国家的责任。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2007年以来高校资助政策发生变化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发现新时期高校资助政策不仅帮助学生摆脱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困扰,使得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还起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在提高综合素养、建立健全人格,培养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起到显著作用。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因此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任重而道远。当然,现今的资助体系也不免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仍需要不断的健全和完善,这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资助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与展望――以上海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4(2):108-111.[2]宋晓东,曹宏鹏.大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效果、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80-82.[3]吕璐,仲会.高校受资助贫困生感恩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7(20):21-22.[4]侯其锋.论高校资助体系的完善与育人功能的强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74-77.[5]顾鑫.高校“三全育人”资助育人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作者简介:王婷(1990-),女,吉林长春,汉族,经济学硕士,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思政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五篇:职业人视角下版式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究;4400

职业人视角下版式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版式设计,意即设计编排,是设计方根据创意主题和美学需要,在有限制条件的版面内,最大化运用造型原则,使之与自身创意相结合,根据已知内容主题需求,将色块,文字、边饰,图表(图形)及色彩等视觉传达信息要素统一运用,从而配置出有组织、有构思的设计作品。本文从一个职业人的角度,力求客观的论述了这一新兴课程的教学发展和改革方向。

关键词:独立创新性;实践;市场需求

版式设计是一种设计行为,也是一种加工和选择的过程。理性思维通过视觉形式表现出来,并带有设计者一定的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既传达信息,又产生美感,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互动中,尚能保持相对的独立,这是它不完全等同于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

今日社会信息化发展越来越迅速和普及,市场要求设计形式应该不断的发展变化。优秀的适应现代市场的版式设计,是未来设计工作者所必备的专业技能,也是艺术修养的升华表现。因此如何提升版式设计教育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现阶段普遍的校内版式设计教学现状,令人堪虞,授课内容相互借鉴和参考,甚至照搬照抄都蔚然成风。雷同的不仅仅是教学课程内容,教育模式、形式都十分相似和接近。各式各样的成品平面广告中的表现手法,包括其版式运用和色彩、字体选择,组成了版式设计教学的基本内容。其中偶然夹杂着一味的“创意追求”,某种程度上已脱离了广大市场受众的审美情趣,形成了理念上的偏执,仅仅追求张扬和独树一帜。课堂上仅仅只是反复强调色块和字体,版式与图片等要素的表现技巧,追求平面视觉上的唯美。反而对于创意的来源、设计的目的、媒体的相契性、消费受众的受欢迎程度、设计效果带动的商业反馈等等致关重要的内容不屑一顾,放弃了研究和深入。1.版式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及其方向

如何在实践教学中逐步改变以往的沉疴弊病,这是一个亟需探讨和改革的重大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职业生涯,发现最根本的改变,应该从改变学生的理解开始。版式设计的结构要素以及基本规律方法,都是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化理解的。课堂上的教学从理念和知识开始,就必须与实践专业技能相结合,由于平面设计元素的编排占版面设计活动的主要部分,其能力也代表着一种从业设计者所必备的专业修养。不可否认,版式设计的基本实践活动就是将创意理念转化成由点、线、面所构成的视觉语言。不同的编排,将会产生丰富多变的视感与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践,需要持续开拓学生视野,引入全球范围的前沿设计知识,以尽可能多的教学方式,结合招贴、海报、报纸、杂志以及国际网页等来源的设计案列,向学生们更好的传授新观念。各种实训和教程应该融会贯通,不宜一成不变,设计主体可以替换,各种尝试都应该用来充实设计案例档案。课堂实践中需要引导学生们感受到版式设计的不同表达方式,其特点包括功能性与动态性的。其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教学结构来完成,譬如:案例分析、原理讲解,理论引导、作品分析、学生讨论、作业练习、教师点评等等。

但仅仅做到以上诸点还不够,还必须在内容单一的版式设计授课中增加综合设计课程,带领学生来到更丰富的想象思维空间,拓展个性边界,创造机遇,触发灵感。设计教学环境可设定各种条件和限制,全过程的让学生完成设计,训练其实践创意,鼓励学生互动。思考与表达不要跟着教师走,也不能随大流,相对独立地完成现有想法的表达。在创意设计上,此时拿出的初稿肯定还不够完善,草图相对粗糙、不成熟,但思考的结果是有个性的。不一样的东西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就可以阶段性的完成独立创意的学习,也就达到了创新的目的,从而通过这一过程逐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要补充一点的是,最近要求设计者熟练掌握运用设计软件进行创作,利用科技便利的工具,来更准确的表达版式设计的视觉构架。版式设计的表达能力是多方位的,传统版式设计原理经过学习者的自觉掌握与运用,完全可以探索出崭新的设计语言和传达方式。在版式设计作品完稿的同时,还要能够做到对于自己作品理念的一个完整表述,包括创意来源和设计实施,这才是完整的版式设计成品。2.培养职业能力,适应市场需求

以上提及的学校课堂上的实践训练,其实只是基础中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要倡导和带领学生们在走出课堂,近距离地接触职业岗位,接触市场、研究社会。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公益设计考察、商业市场调查、社会集体体验等等。在每个项目结束后进行客观的行业分析,由参与的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并加以补充和引导。

[2]

[1]设计的过程也是体验、考察和调查的过程,要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例如,在化妆品专柜店中的各种商标设计、招贴海报设计、新季产品促销宣传手册等都是充分鲜活的素材,让学生亲手收集、观察现场的反应和效果,并思考其来源,设计意图,使用技巧,表达创意等等设计理念,得出结论。版式设计在课堂上遇到的诸多理论问题,应该在实践项目中,与真实的工作碰撞,并自主的选择解决方式。此时的整个过程,远远超出了课堂上反复的灌输教条,而鲜活而真实的刻在学习者的脑海之中。再次强调的是,必须注重在校外设计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的眼、脑、手的统一协调,如果思维能力能够与操作能力得到统一训练,那么设计创意和设计技巧之间的完美融合也将指日可待。

3.培养职业能力,严格把关输送人才 3.1明确人才市场的需求

中国社会面领着一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现阶段的设计教育要应对的市场,是全球化,高速化的。在这样的生态坏境下,设计行业领域的用人标准,呈现出非同一般的变化多端、非常复杂的特点。艺术设计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毕业之后能否成为行业的就业人员,这些在今天正是版式设计教学所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设计人才的培养计划,在制定之初,就必须考虑这些现实问题,并在设计教育管理及教学活动中得以明确体现和实施。

当然,版式设计教学并非一味的盲从和适应外界的要求,它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必须承担起传达思想的、甚至是传承文化的重任。当今时代是各种知识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各个学科间的边缘界限已被模糊,综合性人才才能符合版式设计的边缘化、多样性。设计者必须培养自身的综合素养,艺术、科学、文学、哲学甚至是商业理念、政治意识都要注重学习,务求兼备。在教学中,施教者应该让学生们深切体会到这方面的要求,引导他们的认识,理解版式设计作为一种变化中的新学科,兼具文化、艺术、社会经济、科技能力等各方面的范畴。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其边缘性、广博性。3.2实践项目真实可行

抛开纯粹的教育者观点,笔者以职业设计人的视角出发,明确认识到职业岗位的需要是最客观现实的。如果无法将实践教学与之接轨,切实实现实践设计训练的真实可行化、职业专业化,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学习的环境如果被开发成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是一致的,也就是创造与职业环境同步一致的课堂环境,并将优秀企业的理念文化融入教学,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职业素质,更会极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遵循重视学生理解的前提下,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在增加实践设计的同时,压缩呆板的版式设计形式训练课程。课堂教学应当遵循以分组讨论、互动协作式为主的前提,教师通过实际案例,根据教学安排,提出论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相互答辩。形成课堂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设计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良性局面。3.3引入真实项目

从职业人的视角来看,当前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密切联系社会上一些常见职业岗位的需求,增强实践课程的职业化和实用性。同时,为学生营造一种和岗位工作情况相类似的学习情境,让教师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职业环境的一些特点,并将国内外一些优秀企业的文化、管理理念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尽早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在实践课堂中引入真实的项目,而实践的过程就是完成项目的过程,所以引入真实项目增强了职业市场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在实践课堂中引入真实项目,学生需要按照教师的引导完成项目,所以实践程度更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熟练掌握了职业岗位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将多年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从而加深了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

根据版式设计实践教学理论,在引入真实项目时,要先对该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定位,确定学生通过这个项目可以实现哪些目标,如:技能操作的熟练、知识能力的提高等。然后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实现项目教学。与此同时,在海报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领域中,版式设计语言都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在符合版式设计实践教学理论的前提下,科学编排和表达各个设计要素,进行版面编排、视觉流程等实践和应用。3.4评价与考核

职业人视角下版式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评价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评价和考核时,首先要逐步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然后对同学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其次,注重对设计过程、设计效果以及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与评价。过去主要以作业、试卷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而这些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考核的重要性。所以要通过多种方式,对整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以及学生参与项目完成的综合能力提高程度等进行考核,还要对学生的设计创意、理论知识应用、作品制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与考核。此外,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考核,还要对聘请的企业专业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需要认识到[3]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成功人士都善于指导别人进行自身的改进和完善。所以对聘请的企业专业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分析其优点和缺点,如果该企业专业人员不负责人,不善于指导别人,或者对这方面不关心,下次开展实践教学时,就要避开这个误区,尽量找一个负责人且愿意、乐于指导学生的企业专业人员,为学生进行专业且正确的指导,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使版式设计课程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出符合市场职业人的需要是版式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深化的基础。如果实际项目被成功引进课堂,课程过程就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这在一方面确保了教学实践与职业市场的充分融合,在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得到能力提高与实战锻炼。市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正是版式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真正了解和把握住职业人自身的需求和定位,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参考文献:

[1]王绍强.关于版式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艺术与设计, 2010:143-145.[2]刘有泉.艺术设计专业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美术大观(教学论坛), 2010:164-165.[3]伊延波,孙妍.版式设计语言的理论在设计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3(1):47.[4]李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视界下的教材建设路径——基于美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4,06:128-131.

下载新现实主义视角下美俄关系探究(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现实主义视角下美俄关系探究(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歌曲汉译探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核心素养视角下农村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策略探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农村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小学语文的教学逐渐有了新的要求,即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不断地创......

    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探究

    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探究 摘要:事业单位是以国家为后备支撑,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而存在的一种具有中国经济特色的组织形态,其对稳定我......

    内部控制视角下财务管理探究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摘要:在高校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的发展。但当前的高校财务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财务管理水平降低,本文在分析高校财......

    新常态下,政商关系何去何从5篇

    新常态下,政商关系何去何从? 日前,浙商总会280多名理事在杭州召开经济形势研判会。会上,浙商总会会长、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会上提议浙商给自己定下四条纪律——不行贿......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纳税服务体系优化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纳税服务体系优化 摘要: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服务奠定了现代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这些年来新公共管理理论带给税务系统许多新的理念、新思想和......

    “焦点背景”理论视角下的攀岩口译探究(推荐阅读)

    “焦点背景”理论视角下的攀岩口译探究 摘要:本文从普通口译/攀岩口译、说话者/译员以及说话者/听众等三方面详细论述了“焦点/背景”理论在攀岩口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焦......

    工匠精神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路径探究

    工匠精神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路径探究 摘要:创新的潮流导致部分大学生错误理解创新的深刻内涵,一味追求形式化、功利化以及高产出,浮躁的风气必然导致大学生创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