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校长素质研究

时间:2019-05-15 04:4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世纪的校长素质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世纪的校长素质研究》。

第一篇:21世纪的校长素质研究

21世纪的校长素质研究

摘要:21世纪,中小学校长应具备九种基本素质,即:高尚的思想品德;全面的高标准的质量效益观;深厚扎实的文化知识功底;强烈的开拓创新意识;善做教育科研的带头人;科学的、现代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豁达的心理状态;纵向沟通与横向联系的社会活动能力;深谙发展“校园经济”之道。

关键词:21世纪;中小学校长;素质

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规定,要“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因而,作为教师的教师——校长,其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就是说,在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方针确定之后,在学校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如校舍、设备、资金投入、师资等基本达标以后,在某种意义上讲,校长更是决定的因素。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决策者和指挥者,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学校的日常工作,始终处于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的核心地位、决策地位和主导地位。校长的思想品质、教育理论、办学理念、工作作风、言行举止等非权力因素,在学校工作中无不起着导航引路、潜移默化、影响大局的突出作用。因此,做一名校长很不容易,做一名优秀校长、名校长更不容易。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专家,中小学知名校长的治校之道,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校长,特别是作为基础教育排头兵的重点中学校长,必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教育理论素养、管理水平、创新意识、业务能力、为人处事、个人修养、实干精神、与时俱进、驾驭全局等因素在内的综合素质。国外很多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最伟大的产品是新型的学校教育。新型的学校教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校长。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可见,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素质体现着校风校貌,决定着办学的水平。笔者认为,21世纪中小学校长应具备以下九种基本素质。

一、德才兼备,是校长必备的素质

在教育战线广大的教师队伍中,想当校长和可以当校长的人,也许不在少数,但这校长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因为,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具备德才兼备的素质。这德才兼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所以,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把德才兼备作为任用和考核校长的必要条件之一。德,即是道德,是为人之德,处世之德,立身之德,办事之德。是处世为人立身的起码要求。无德即无道,无道则路不通。校长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因为他所管理和领导的是有一定修养和文化底蕴的教师,他们对道德的要求也许比一般人高,因为,尽管他们的道德准则具备的不多,但他们对道德准则了解的比常人多,比常人深。所以,作为校长,必须要以德服人,以德管人,以德育人,具有人本主义思想。这样,才能贤能为之用,人尽其才,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否则,则众叛亲离,校长将会成为孤家寡人,孤掌难鸣,则事业何兴?民心何聚?政权何稳?

这才,即为身才,文才,口才,帅才。选拔校长,尽可能的容貌端正,仪表端庄,这才具亲和率,这是先天的物质基础,也是校长工作成功的要件之一。更重要的是,作为校长,要带头学习,不断学习,时时充实自己,更新知识,把握时代的潮流,具备时代气息,走在时代的前列。他的文才、口才、帅才都应该是一流的。有文才,则思维敏捷,才华出众;有口才,则口齿伶俐,方能服众;有帅才,则领导有方,上下一心。要很好的研究政治,研究领导艺术,具备统揽全局的能力,这样,才不会出现顾此失彼,手足无措的局面。

德是才的基础,才是德的表现。有德则才显,有才则德著,无德则才虚,无才则德贫。德和才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的关系。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无德是蠢才,无才无德是弃才,有德有才是英才。英才左右逢源,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事业兴旺,人缘广得。庸才,受制于人,瞻前顾后,难以成事。蠢才,头脑简单,态度粗暴,难聚民心,则用之无益。弃才,无德无才,为人唾弃。

德才兼备的表现是: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服务意识和大众意识,会为人民办事,能为人民办事。这样,则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事业幸甚,民众幸甚。事实上,德才兼备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品质,起码是一切想为人民和能为人民办事的人应该具备的。所以,校长必须首先具备这种品质。因为校长是一种岗位,是一种工作,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第一,政治强、思想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决策。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经过全党、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世纪到来之际,面对世界范围内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尤其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校长,首先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主席“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放思想,总揽全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积极投身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去,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中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危机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努力使广大中学生从小树立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顽强拼搏,刻苦学习的优良品质,始终不渝地朝着江总书记倡导的“坚持做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一宏伟目标迈进。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永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自觉把“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发展个性,创造特色”的办学理念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确保教育这方“圣地”艳阳高照,春光明媚,花团锦簇,硕果累累。

其次,校长必须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政治品德,鲜明的政治观点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时刻保持蓬勃向上的革命朝气,不畏强权的浩然正气和昂扬进取的改革锐气。时时处处走在前,干在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光明磊落、一身正气,虚怀若谷,礼贤下士,实是求事,开拓进取,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校长必须模范地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同党中央和上级党政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关心国家大事,强化学校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自觉实践“三个代表”,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体师生爱校如家的主人翁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运用软硬件各种手段,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再次,必须立足校情,集思广益,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使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战略方针真正落到实处。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因此,针对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依然存在的储多弊端,尤其是对照欧美发达国家学生中普遍显露出的创新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演说能力强的“三强”优势及其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卓越才华和咄咄逼人的不凡气势,不能不使我们对“应试教育”的现状、创新人才的缺乏及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衰深感担忧。2002年9月8日,江主席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教育创新的战略思想,他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探索新的教育发展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不断健全和完善新的教育体制,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学习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管理经验,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些精辟论述,高屋建瓴,意义重大。

总之,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校长,根本在教师。每一位中学校长理所当然地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具体做到:①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②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整体化知识教育观念;③转变以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④转变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⑤转变以数量规模为中心的办学思想,树立讲求质量效益的办学观念。否则,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肯定不是一名合格的校长,终归会被教育改革的大潮所淘汰。第二,懂教育,业务精。

在新的历史时期,校长必须是精通教育工作的内行或专家,必须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实干家和带头人。校长既要有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勇气和信念,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求真务实的献身精神。如果继续逆教育创新的大潮而动,依然拘泥或陶醉于“应试教育”的怪圈,热衷于高考升学率的角逐,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至少可以断定,这位校长不懂教育,或者说不懂现代教育。其结果,不仅会贻误学生,而且会危害现代化事业。当务之急,只有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素质良好的合格的毕业生为总揽,从管理体制、政治保障、人事制度、资源配置、办学目标、办学模式、评估标准、经费投入、硬件建设等方面入手,统筹兼顾、群策群力,制定出符合校情的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方案,分步实施,狠抓落实,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实现“点上开花,面上结果”,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合格加特长的教育目标,即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一句话,特色就是教育质量,就是校长的水平,教师的水平,特色就是学校的生命线、主旋律,有个性、有特长的人,就是高素质的人,就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人,各行各业,概莫能外。总之,学校有无特色应该是衡量校长创新能力与管理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志。

特色并非是凭空创造的,它的实质是办学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共性,并表现和丰富共性。共性的优化是个性优化的前提和基础,而个性优化又促进和丰富了共性优化。没有良好的基础,特色难以形成;但特色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一种新的模式。某种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个性和共性的相互促进和统一。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尤其要把培养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和发展作为各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首选目标。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学生“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学校的各项工作均应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只有照此要求,抓好落实,学校才会永葆生机和活力。第三,善管理,作风正。

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在校长,根本在教师。校长、教职工和学生始终是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三对主要矛盾。如何正确对待、处理和解决这些主要矛盾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类问题,妥善地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学校的“人学”。因此,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每一位校长首要的和最根本的问题。这一问题解决好了,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自我育人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地把学校办好。所以,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必须解放思想,总揽全局,发扬民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必须对学校的总体工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具体做到:领导得力,决策正确;指挥得当,实施稳妥;检查具体,紧扣目标;考核合理,评估准确;树立典型,整体提高。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时时处处走在前、干在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先进的典型激励人,以优良的校风吸引人。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到全面管理、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动态管理、科学管理,不断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应是每一位校长的警示牌和座右铭。第四,爱学习,亲躬行。

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一再表明,教育改革高潮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息息相关。二次大战以来的改革热潮反映了这个问题,当今世界出现的改革潮流,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教育的出路,研究教育改革,这些改革与60年代、70年代的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教育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是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二次大战后的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发展的格局和力量对比都出现了不少新的情况新的问题,21世纪世界教育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已经并正在证明,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依靠教育和科学乃是必由之路。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新的特点是:①教育的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②教育的科学化程度明显加快;③教育的国际化已成定局;④教育的一体化彼此交织,相互渗透;⑤知识经济蓬勃兴起,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成为新世纪教育的最新课题。为此,教育自身的现代化势在必行,时不我待,方兴未艾,蔚然成风。

每一位有历史责任感、事业心的中学校长,既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又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教育学》、《心理学》、《领导管理学》及新的教育理论,法律、法规,通晓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动向、新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制定、部署、安排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办学目标、课程计划、教研教改、教学设备、信息化建设及硬件建设等。更新教育观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亲自参与教学实践,使之适应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全心全意、不余遗力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真正适应21世纪需要的“四有”新人为己任。否则,盲目乐观、夜郎自大,必将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最终被历史潮流所淘汰,这是素质教育对中学校长的最本质的要求。目前,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提高工作的全面展开,无疑对培养提高校长们的综合素质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抓紧抓好,才能真正取得实效。第五,多交际,为人民。

由于教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特征,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科教兴国战略、滨海新区开发战略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人民群众对办好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又由于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受历史的、现实的、经济的、文化的及领导体制、思想观念、办学模式、经费投入、软硬件建设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们的中小学校长不可能是“专家型”、“学者型”或一般“事务型”的领导,而应该成为全力以赴实践素质教育的“综合型”实干家,成为学校的经营者。对内必须在学校管理、教育创新、后勤服务工作中始终尊重全校师生的首创精神,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师生办学,以法治教、以德治校,要坚持校务、财务公开制度,集思广益、民主办学,不断优化尊师重教、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干事创业环境。勤调查、勤询问、勤研究,促膝淡心,广交朋友,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对外则必然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积级争取领导机关、社会各界、学生家长对教育工作的关怀、支持和配合,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不断开创“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苦教为范,生以勤学为乐”,集万民之力,聚八方之财,兴千秋大业,育世纪英才的新局面,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还深情于人民,献终身于教育,此乃新时期中学校长的神圣职责。

第二篇:世纪英才教育校长岗位职责

世纪英才教育培训中心 教学校长岗位职责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法规,提高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增强教育教学的科学决策能力,以自

身的科研能力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探索切合本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深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努力推行素质教育。

3、指导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制定全校教研工作计划,指导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检查教学计划的完

成情况,检查教研课题制定,落实及成果鉴定情况,主持并指导重大教研活动的研究与实施。

4、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坚持听课,评课,加强调研、检查、督促,保证全校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

正常开展。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抓好教师业务培训工作,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指导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做好新教师“结对”工作。

5、坚持教学过程管理,善于捕捉教育教学新动向,新趋势,新观念,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现代教育理念。

利用各类教研会,及时分析总结、传达新信息,推动教学工作向更高的要求发展。

6、开学初,制订各科教学计划,教研活动计划,教学评价体系,学生考评机制。学期末汇总教学成果,积累教学数据,通过各种途径反馈给家长,为招生做好铺垫。每学期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调整课程计划,教学方案,教学要求。

7、督促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及时反馈教案检查、学生作业检查评比结果,学生辅导前后成绩测评、励

志奖学金评比名单及各种竞赛成绩统计结果的上报。定期召开家长会,以不同形式展示教学成果。抓好小学、中学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努力实现教学成绩的提高。

第三篇:校长职责与校长素质

校长职责与校长素质

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主持学校工作。具体来说,校长主要行使以下职责:

1、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执行上级的指示、决定,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校长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它们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在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不良倾向,要依法行使职权,要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

2、负责学校的组织管理、行政决策,主持学校行政会议、校务会议等,向教师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健全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组织、领导并监督制度的执行。

3、全面规划、统一安排学校工作,组织制订并实施学校工作计划,审批部门工作计划,做好督促、检查和总结工作,审查处理、答复各科室的请示报告。

校长要学会“举重若轻”。校长不能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结果累坏了自己又得罪了其他领导和教师,事情也未必办得成功。对此,校长必须利用好规章制度和问责制,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广大教师的作用。

4、领导和组织教育教学。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搞好教学常规管理。认真研究教学工作和学生教育工作,对德、智、体、美、劳和课外活动负有全面责任,对学生人身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带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校长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应当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并且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学校集体的行为,最终推动学生、教师、校长、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校长在指导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校长要重点抓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注意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多与教师进行交流合作,虚心接受教师的合理化建议;其次要带头研究并且指导教育教学和教学改革,重视教研组活动的开展,必要时与会指导;第三要深入到教学一线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

校长要重视学生人身安全。校长要防止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情况在学校出现,引导教师正确管理学生,要做好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好督促检查,要有严格的追究负责制,要有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和值班制度。

校长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和享有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与情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校风传统、集体舆论等精神财富及教学环境、办学条件等物质财富的总合。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全校师生的人格及道德走向具有导向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对师生及社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态度、价值观具有约束和规范功能。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方面要梳理、整合本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秀成分,加以发扬强化,另一方面要学习其它学校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方案和经验,取长补短,同时还要考虑本校所处地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学校性质、师生民族构成、学生年龄、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5、建立教职工的聘任、考核、培训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校长要正确评价教师,既要看到教师的优点和成功,也要看到教师的缺点与不足,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教师。校长要正确使用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给他们足够的施展空间,并且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短处。

校长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随着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教师必须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校长要将教师培训工作变成制度化、常规化的工作,要亲自抓,要将教师培训情况列入考核,要与职称、奖金等挂钩,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6、分管学校财务工作,审理学校各项经费预算和基本建设计划,审批财务开支,要求总务人员管好、用好校舍、设备和经费,搞好校园管理和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校长在理好财的基础上要注意广开财源,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对学校建设的大力支持,要搞好勤工俭学,要充分挖掘学校的潜力,要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要勤俭节约,但是也要防止乱收费乱摊派等不良行为,以免引发不稳定因素。

7、配合党组织,支持和指导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等群众组织在办学育人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8、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建设德育工作骨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9、搞好学校的对外关系,做好协调工作,形成合力,办好学校。

校长要注意和学生家长的关系。校长要充分发挥家长会、家长学校的作用,教会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成就和困难,倾听家长的心声。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还可以发挥家长的力量来办好教育。

可见,校长的职责决定了在学校中的地位的特殊性,就出现了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的现象。而校长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兴衰成败。作为一名校长,我认为应具备以下的基本素质:

(一)、思想品德素质

校长的思想品德修养对形成优良的学校集体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都说明校长是师德高尚的人,是师生的楷模。因此作为校长必须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

1、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作为校长,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

2、具有高度的原则性和事实求是的精神。

校长在工作中要坚持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丧失原则和立场的事坚决不做;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不能不顾学校的实际情况一昧地蛮干,也不能因循守旧、畏缩不前。

3、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校长要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要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劳动者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认识到振兴教育既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责任,也是科教兴国的迫切需要。

4、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校长要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有了这种精神境界,校长就能与教师、学生、家长心平气和的交流沟通,减少矛盾,增进友谊,增强合力,就能听得进去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就能克服私心、个人欲望的干扰,就能把维护学校的正当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身的天职,就能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假公济私的行为。

5、具有公道正派的优良作风。

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作为校长要深知,自己威信是来自于公事公办、不循私情;来自于作风正派,对上不吹、不拍,对下不欺、不压,不搞小团体小山头;来自于言行一致、光明正大,不文过饰非、诿过于人。

6、具有民主谦逊,胸襟开阔的高贵品质。

首先,校长要作风民主,多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心声,遇事多与同事、教师沟通商量,争取大家的认同,达成共识,以便形成合力,减少阻力,使工作顺利进行。作为校长要深知,个人独断专行、态度傲慢,是领导工作之大忌讳。

其次,校长要有容人之量,胸襟开阔。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同意见,甚至出现一些不愉快,但是作为一名校长,切忌小肚鸡肠、斤斤计较,要大度待人,要宽容诚恳,要团结、相信、依靠广大教师共同搞好工作。

7、具有自知之明,能够严于律己。

校长要正确认识自我,善于解剖自己,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上级的批评、教师的意见,并且在面对吹拍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校长要在遵守纪律、个人品德、文明举止、业务水平等方面为教师作出表率,要对自己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8、具有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指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巨大意义。校长肩负着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提高人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任,首先要使自己成为创造型的人才。为此,校长要着眼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一校之长要做创新型教改实践家,站在全国及至全球的教育高度,审视与规划未来。

9、具有善于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面对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加快,校长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地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使自己始终站在发展教育理论的前沿。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是一个校长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校长作为全校最高管理者、决策者,智能形象的树立,棋高一招的决策,得益于知识渊博,储备雄厚和对业务的精通。

10、具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能力。

要办好一所学校,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就要有一位水平高、能力强、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校长,才能赢得社会的赞誉和家长的信赖。这就要求校长敢于冲破旧观念,善于运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实践,带领全体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具有探索性的教育科研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培养出全面发展而又具有个性的人才。

11、具有坚忍不拔,顽强向上的意志。

在工作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要求校长敢于面对困难,具有不被困难吓倒的气概和勇气,坚决解决困难、克服困难。

(二)、专业文化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么首先就得成为一名好教师。”校长是教育人的人,是教师的教师。这就要求校长是教育的行家,具有T型知识结构(专与博的有机结合),要有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有厚实的专业基础,掌握教育规律,掌握信息技术,熟悉教学业务,是教学骨干和学科教学研究的带头人。也就是说,校长必须熟悉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精通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的基本语言、基本思路与方法、基本知识与结构有着清晰的认识,能熟练地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而且还对该学科的某些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在教学方面能给教师起示范作用;必须长于课堂教学,善于课堂管理,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能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能做到教学成绩优秀,深受学生爱戴;必须掌握最新的现代教育科研的动向和理论,了解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了解各学科课程标准对各学科的基本要求,了解所在学校各学科教材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必须善于探索规律,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并可以随时将获得的新知识传授给广大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面,见多识广,博闻强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了解本地的历史、自然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民族与宗教政策。

(三)、领导管理素质

学校领导不同于其它部门的领导,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的管理也是一种教育,这更要求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校长的人格和修养去影响和带动师生。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首脑,其工作能力是校长综合素质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反映,是履行职责、完成任务、领导管理学校各项工作的本领。

1、具有计划、决策、组织、指挥能力。

校长对任何一件重要事情,在决策之前,要对它的类型、层次、紧迫性和重要性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提出相应的若干个实施方案,然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保证方案是科学可行的。校长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要善于决断,优于权衡,敢于担当,勇于拍板。校长一旦决策之后,要确保方案得到恰当实施,根据执行情况评价决策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但是不必事必躬亲,要放手让大家去干,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把事情做成。

2、具有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

校长要处理好和上级领导的关系。校长要尊重上级领导,不在背后对领导说三道四;要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围绕领导的思路展开工作,积极为领导献言献策,有重要问题主动请示汇报;对领导的错误要及时地讲究策略地指出来,说服领导改正;当领导之间出现矛盾时要及时想办法调解,不要挑拨离间。

校长要和学校领导班子搞好关系。校长要主动团结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放手让他们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多让班子成员参与决策,要依靠规章制度管理下属领导,要对班子成员的失误及时指出并帮助改正。

校长在处理学校的问题时要从国家、民族、社会、地区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着眼,具有全局意识,不搞本位主义和关门主义,不搞小团体小山头,自觉协调并理顺和相关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3、具有调动、协调教师的能力。

赢得教师,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作为校长,首先要发现人才,要克服首因效应、光环效应、近因效应、定势效应等负面影响,坚持全面地看人、历史地看人、发展地看人。其次校长要有育才之心,必须承担起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培训的任务,要重视引进激励机制,如目标激励、参与激励、成果激励等,以及新老教师优势互补的措施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其三,校长要有用人之道,让教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合适的岗位大显身手,要留住人才。其四,校长要引进学校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在人才策略上就要知人善任、合理使用、用中培养、整体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跨世纪的师资队伍。

校长在管理学校的同时需要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激励教职工,因此,校长要重视与教职工的情感交流。当教职工在工作中受到挫折时,校长要肯定他们的成绩,并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指明方向,使之振作;当教职工在生活方面遇到困难时,校长要尽可能关心帮助,给予解决;当教职工出现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的情况时,校长要善于分析他们的心理原因,帮助解开思想扣子,使他们从低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重树信心,多给教职工以关怀、温暖、宽容,心理上的开导和物质上的帮助等,形成和睦融洽的气氛,教职工才会心悦诚服,才会把校长当成知心人。

4、具有交流问题的能力。

校长主要是学会倾听,要善于倾听,既可以了解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而且便于和广大教师交流。在倾听中校长要尊重对方,平等待人,及时反馈,适当插话,讲究礼仪,察言观色,切忌高高在上,冷言冷语,横加指责,虚情假意。

5、具有理好财的能力。

作为一名校长,理好财的前提是不贪财,寡私欲,“无私则心静,心境则神清”,廉洁奉公、民主理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规范“聚财”,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规范收费项目,严格收费标准,决不能明知故犯,触及“高压线”引发不安定的因素。其次,是合理用财,对学校的开支事先前有计划,开支要紧缩,切忌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禁止在帐务上弄虚作假。第三要做到民主理财,提高学校经费收支的透明度,设立财务监督小组,定期向教师公布收支情况,并通过教代会的形式,做好财务专题报告,征求教师对学校收支的一件和建议,不断完善学校的财务管理,使广大教师成为明白人,使校长成为清白人。

6、具有领导权威,善于发挥非权利影响力。

校长要有正确的权威观,要知道真正的权威来自于品德高尚,才能出众,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办事公道,奖惩分明,讲究信誉,塌实苦干,成绩突出。校长在树立权威时切忌滥用权利,乱用奖惩,任人唯亲,弄虚作假,小肚鸡肠。校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非权利影响力,要处处起带头作用,用自己的思想品德、人格魅力、专业知识、教学艺术、工作作风去影响广大教师,赢得广大教师的尊重与爱戴。

7、具有制度建设的能力。

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能够保障学校工作有秩序、高效率的进行,是管理和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对移风易俗、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校长首先要做好制度的制定工作,因校制宜建立健全一系列科学的、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把办学思想都外化在所建设的规章制度之中,保证一切按规矩办事,使学校得以持续稳定地发展。其次校长要做好制度的实施,既要敢于“管”,也要善于“奖”,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善于变通,真正做到以规章管事,以制度管人,使广大教师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努力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校工作氛围,使管理工作进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四)、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校长开展工作的本钱,因此校长要注意加强锻炼身体,要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要饮食合理,不暴饮暴食,要心态健康,积极乐观。

总之,作为校长,只要朝上述要求努力去做,而且也确实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成功的好校长的,所在学校也必定会获得全面发展的。

校长职责与校长素质

西梁泉小学

郭俊杰 2014年4月

第四篇:世纪星小学六年级家长会校长发言稿

世纪星小学六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首先感谢在座的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学校今天举行六年级的家长会,可以说,我们已是老朋友了,今天就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因为,你们的孩子再过两个多月就小学毕业了,要进入新的学校,跨入新的学习阶段。今天,你们的到来既是对我们学校毕业班工作的大力支持,也是对你们子女教育的关心。今天召开这个家长会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最近在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表现,更好地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更好地帮助孩子渡过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关键时期,使孩子顺利迈进中学。

小学六年级,是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中最后一个阶段,是学生终生学习的一个中转站,对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小学六年级,也是小学与初中的接轨点,学生素质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即将面临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受到一个新的挑战、新的评价。我们应该认识到,六年级是小学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我现以三点说说它的重要性:

第一、孩子们辛苦了六年,多少风风雨雨,严寒酷暑。现在到了最后收获的季节。这一个句号是否能够划得圆满,关系着他这六年定论问题。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带着遗憾走出小学校门。

第二、这段时间学习关系着你的孩子将来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兴趣。如果你的孩子以较好的成绩步入初中,我想他一定会充满信心,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势必也会抱着乐观的、向上的态度;有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可见这对他的学习影响是十分大的;

第三、这段时间学习是你孩子走入初中给初中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也可谓是展现给老师们的第二张脸。多多少少会影响初中老师对你的孩子的判断,以及将采取的一些策略。所以也可以这么说,小学毕业既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也是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毕业考试的成败也意味新的开始的成败了。

因此,我希望通过这次家长会,除了促进我们科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外,希望我们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多花一点心思,多花一点时间,让我们的学生,你们的孩子在毕业考试中有一个比较好的、令人满意的成绩,在最复习冲剌阶段,向各位家长的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帮助孩子制订家庭学习目标和复习计划。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根

据教学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的,在家庭中,我们家长也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实事求是分析自身的现状(学习上的情况、优势、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和复习计划。六年级升学考试是对学生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检测,像语文的拼音、字、词、句、段、篇,数学的数、形、计算、公式

定义、实际问题解答方法等,英语要注重单词、词汇的积累,口语能力的发展,家长们不妨及早入手,帮助孩子查漏补缺,购买一些练习开始有针对性地复习资料。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孩子多一些交流、沟通,而不是一味的用家长的意愿

来要求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或某次考试成绩不好时,不要一味用简单的打骂等方式来教育孩子。要了解孩子的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分析习题错误的原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也可以与任课老师一起商量对策,切忌放任、放弃,或只有决心,而没有行动。

3、平时要尽可能多抽出点时间,督促好学生的家庭作业,配合老师辅导好自己

孩子的学习,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育孩子均衡发展,要重视所有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不能偏科。小学阶段的全部知识,都是将来后续学习的基础,厚此薄彼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和成长。

5、针对孩子的情况,及时和老师联系,及时沟通。要经常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学

生在校情况,向老师反映学生在家的表现,以达到相互了解,共同配合,共同教育的目的。

6、多关心孩子的安全问题,身体的健康安全,心理安全,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

关于六年级毕业生小升初学生安排问题向各位家长解释说明一下,根据以往从化市教育局初中招生计划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区域限制:根根小学与初中所在的城区范围。

2、成绩要求:从高至低的分数取录

3、五证齐全:外来工子女入城就近上学,要具备五证,即学生和家长的户口簿、家长就业证明,居住证、家长的社保卡、小升初学生报名表。合乎以上条件的,我们将协助家长将学生安排就近入学,进入后,学生将享受本地生的优惠政策;否则没有达到要求的,家长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和关系,去疏通,总之但愿我校每个毕业生都能进到理想的学校,跨入新的里程碑。

虽然离我们的孩子毕业离期不远,但我们还是会尽最大努力和职责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做细。同时也希望各位家长与孩子的科任老师、班主任老师多联系、多沟通、多交流。并向学校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最后,请让我再次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祝望大家: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从化市世纪星小学

2012年4月13日

第五篇:农民科学素质研究

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新思考

一、前言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人文素养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其中包含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

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品读研习精神层面的追求、实现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与艺术修养、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于2011年8月30日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让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公民科学素质再上新水平。他强调,公民科学素质是落实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坚实基础、衡量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这对于实现“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顺利落实,政府在深化改革开放、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方面的着力关注,不仅国民的物质生活得到大幅度改善,而且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成效显著,重点人群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行动扎实推进,科普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与优良人文素养的公民比例显著提高,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就当前的基层群众科学及文化发展状况来看,城市居民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显然进步于农民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农民是国家管理的最基层主体,可以说,其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建设对于国家来说是处于范围最广、难度最高,也是最基础的一环。为跟随“十二五”规划的步伐,推动深入最基层,扎根社会,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行动,努力提升农民科学与文化素养整体水平,全面跟进配合政府决策引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道路,本文对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与文化素养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

二、我国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1)现阶段存在的现象与问题

根据有关调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科学素质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浪潮中持续走高,尤其是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行之后。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也十分明显;大多数公民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而农民群体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在我国一直就有着悠久的重文化、重修养的人文传统,但其因为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农民群众“重物质、轻精神”的思想愈发突出,越发不注意思想道德修养,在物质迅速增长的情况下,人文熏陶在农民群众中的进步显现的并不明显。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农业技术知识缺乏,科学技术水平偏低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群众主要依靠长辈们言传身教来获得技术,大部分农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农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不足表现为:

① 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如收割机、犁田机„„但是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知识缺乏,使用以及维修这些先进机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不仅资源得到浪费,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② 农作物种植时间分配、种植密度、施肥数量、除病周期及药剂分量等都不够科学。虽较以前农作物产量大大提升,但是目前实际产量与利用农业技术培植的农作物的产量还是偏低,产量提升空间依旧比较大。

③ 农业养殖技术没有引进与落实,包括渔业养殖、畜牧业养殖。饲料的生产与引进给养殖业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目前农村出现的猪瘟、鸡瘟、狂犬病等病毒蔓延依旧没有得到重视与防范,农民群体在“大**”中依旧是损失最重的受害群体。

④ 农民群众对于农业科技的认知接受能力也较弱,大多数农民对于农业新技术、新产品表现出消极观望的态度,能看懂农业科技知识的很少,很难掌握要领。

2、与外界科学发展信息脱轨,封建迷信现象依旧存在

当前,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已经迁到农村,虽然农民群众能够通过这一渠道获取一部分的信息,但并没有引起重视与关注,对政策动态、经济方针、科学技术新发展„„表现出了严重的滞后性和空白性。因农民群众科学意识薄弱,面对各类困难与挑战,他们仍寄希望于封建迷信行为,通过封建迷信活动求医治,驱鬼神,“算命先生”“风水先生”风靡,进一步隔离了农民自主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3、忽视农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保意识不强

当前政府大力推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在农村地区这些观念对于农民来说,似乎与他们毫无关联,主要现象有:随地乱仍“白色污染”,耕地、池塘、小溪、山地等随处可见;人均耕地大量被占用,尤其是基础设施、乡镇企业大量占用;农民受物质利益驱动,部分水田改种经济作物,人均耕地逐渐减少;水资源浪费严重,污染也在逐渐浸染;商业化砍伐移植树木,给农村绿色植被划出了一道道的伤口;农民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不合理操作,使得耕地肥力下降、生态自我净化能力下降,废水废气的乱排放更是给农村生态环境抹上了一层层阴影。

4、日常生活方式不科学,身体素质不高

从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来看,农民的生活条件与生活方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就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文化的结果来看,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与其极不和谐。首先表现为:健康保健意识几乎接近于零,膳食结构不合理、农民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并且受到严重影响,缺乏健康举措;其次,日常休闲娱乐方式不正确,“赌博之风”只增不减;再次,医疗卫生、食品卫生等都没有跟上城镇水平。

5、“跟风走”的现象严重,民主管理意识淡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也在逐渐的升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缺乏自己的主见与判断,“人云亦云、人为我为”的现象层叠不起,导致很多不正派、无组织的行为出现;民主选举混乱,投票随意,缺乏理性,无组织性;法律意识淡薄,被侵权时维权意识薄弱。

6、整体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精神生活匮乏

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社会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当前农民大多数都是呈现金钱至上和利己思想;个人利益摆前,国家和社会利益至后;社会正义感、尊老爱幼、责任感„„逐渐流失;荣辱观、价值观偏离正确轨道。不仅存在道德失范,而且还存在道德失衡、失序的现象,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谐社会建设。

以上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新社会、绿色社会、法制社会、民主社会的特定内涵。一方面阻碍了农村、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是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胡景涛总书记说:提高农民素质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破除小富则安、封闭保守、急功近利的意识条件是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加收的基础,也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长久之计。所以提升农民群众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迫在眉睫。

(2)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分析

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农村的基石,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影响其偏低的因素与原因涉及到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内在的主观方面与外在的客观方面进行剖析,来寻求突破性的对策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农村的建设。

1、内在主观因素分析

农民是提升科学素质与文化素养的主体,是农业科学技术的接受者和最终使用者,来自农民自身的因素对其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其思想观念与行动直接影响着农民学习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知识的意愿和农技推广工作的时效性,内在的主观方面无疑是决定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高低的主要因素,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因素:

① 受教育程度偏低。据有关数据统计,当前农民受教育水平大部分处于初中和初中水平以下,农民对于新农业科技知识与技术了解少之又少,学习能力也很差,实践运用能力也很低。这是制约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关键因素。

② 思想固化,受小农经济思想牵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小农意识已经解体,但农民生产都是依赖老辈们传授经验,受以前“自给自足”思想的影响,固守陈规、安于现状,不愿意去接受外部新的事物,安守于自己的圈子内,不关心外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在思想意识上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

2、外在客观因素分析

外部环境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作用任何事物并形成一定的结果,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与农民所处的环境脱离不了关系,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造就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广大的农民群众也是如此。目前,影响农民群体科学文化素质的外部因素主要做如下总结:

① 缺乏基础设施。农村可以说是整个社会最基层的地方,一般实行发展大计都是优先从城镇出发,相对于城镇来说,农村知识资源的来源确实屈指可数,没有相关的技术资源书籍、没有拥有信息快速更换得网络铺设、没有参与交流的畅谈场所、没有投身健康的活动地盘。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造成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偏低的原因。

② 政府重视力度不够。受城乡二元制的影响,农村的发展远远及不上城镇发展的速度,尤其是在教育这一块,农村仅仅还只是局限于应试教育,对于其他应用知识与视野的开拓都没有涉及。农民都存在这样一种思想—读书走出农村,大量优秀人才从农村流失,出现一种“逆淘汰”的现象,知识性人才都被流失出去,而素质偏低的人都被留在了农村。政府资金拨发力度不够,资金缺乏,农民学习网络体制无法实施,这些因素进一步导致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偏低。

三、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对策与具体途径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为指导,全面推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方案,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以下是实现目标的对策以及措施建议。

1、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地向农民灌输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培养农民群众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引导其积极创新,不断解放思想、发展自身。

开展定期思想政治学习。由村党干部组织实行,定期对国家先进的政治思想、政治体制进行指导学习;由先进代表进行督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切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学习小组,就有关思想实行干部与农民讨论学习,充分发挥农民的创新精神,提高自身民主管理意识;树立思想政治先锋模范代表,进行表彰奖励,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古语有云: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人。依此而言,提高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必要途径之一,只有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才有保障。笔者依据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的实际情况,以事实为依托,提出一下措施:

建立相应的农村“图书管”设施、“农民书屋”等公共知识资源机构,引进公共网络设备,倡导农民及时自主了解农业科学技术以及外部市场动态;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等组织场地,建立公共学习场所,开展农业技术学习交流活动、文化探究、文化塑造等活动,促进共同进步。

倡导当地大学生或者各地学校捐赠书籍资源,形成可再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倡导当地乡镇企业赞助配备书籍、专业人员指导、相关硬件设施等,促进农企共同发展。

建立公共娱乐交流场所。如:当地特色文化学习馆、村民活动健身中心、文艺活动室等。切实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丰富农民精神娱乐生活。

3、开展科普宣传与培训

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以加速增长的速度更新与换代,对于我国第一产业—农业的研究更是处于第一线,其不仅要有力的支撑全国十几亿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要为我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做出极大贡献,普及农民农业技术知识与技术,不仅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的迅速提高,而且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强大动力。

凭借本地大学生的优势资源,开展大学生进行“下乡”活动,利用宣讲、科学演示、实地操作等方式坚持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内容,重点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健康卫生、反对愚昧迷信和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对当地农民进行相应的科学素质与文化素养的指导培训。

成立科技咨询服务站、农民问题反馈小组,定期针对当地的农业经济方式,邀请专业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与指导。

利用农村科普栏、科普橱窗、公共网络设施服务,手机信息平台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关法规政策,推进他们及时了解科学技术动态,教育他们知法懂法、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使其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提高其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开展农民业余技术培训,不以伤害生态与环境为前提,推行多样化的生产方式,用以创造经济与社会效益。以农村先进代表为领头人,带动后发群体,开展科学技术、职业技能、岗位职能示范。

4、改进农村管理体制,增强民主管理意识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大胆引进优秀人才,构建高效人力资源管理团队。人是一切价值创造的根本与来源,发挥着核心作用。拥有一个高效的领导班子,切实关注民生、以“惠民生、和谐农村”为重点,才能有效地把广大农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把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落实到基层,为提高农民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对村干部绩效评价体制进行完善,将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生态和谐等概念引入干部工作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以生产力为指标。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不断增强农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构建官民一体管理团队。切实以“全民参与”为指导,从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上着手,就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事务,选举农民代表或全民参与决策,落实“民主议事”制度,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村组织管理效率,又能着实从贴近农民、贴近实际出发,以农民利益为主线,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区环境。

建立激励机制。对于村内“致富能手”、“知识达人”、“技能达人”、“学习积极分子”等,及时给予表彰奖励,以此来激励带动其他农民自主积极投身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农民群众的自觉意识。

5、建立村内示范团体

选拔一批优秀农民,以职业教育、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提高其生产技能。抓住关键群体,建立优秀团体,发挥“先学带动后学”的效应,充分体现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农民来说,看得见的利益才是最吸引人的,建立示范团体不仅可以消除农民个人风险忧患,还可以发挥“1+1>2”的团队效应,最大化产出。

6、解决农民医疗保障,提高农民身体素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物质温饱已经不再是农民头等关注的部分,健康素质逐渐进入农民群众的眼帘,也有很多农民对身体健康的追求已由传统的求医问药转向身心愉快、健康长寿上来,开始对各种问题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按照“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抓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满足农民身体健康的基本需求。建立体育活动中心,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活动、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日常生活,改善农民日常不良生活方式。

7、成立文化小组,创建精神文明

一个国家人民的素质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得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尤其是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针对我国农民群体文化事业发展严重不足,农民精神生活匮乏,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途径出发:第一,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以“文明户”、“文明村镇”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广大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第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农民群体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与习俗,不论老人、小孩还是中年群体都采取以互相监督的形式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第三,开展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发扬文化古韵的农村文化,使得农民群体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修养。

下载21世纪的校长素质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世纪的校长素质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大学生素质研究

    当代大学生素质研究当大学不再是精英教育,当大学文凭不再是铁饭碗的象征,我们当代大学生拥有什么样的素质来面对社会,接受挑战呢?是高分低能,是眼高手低,抑或是思维独特,勇于创新?......

    世纪兰德公司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世纪兰德公司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世纪兰德深圳富通丽沙花都项目为例) 摘要:在当今房地产产能相对过剩、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市场营销在整个房地......

    谈谈校长的管理素质

    谈谈校长的管理素质 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领导者,是学校的灵魂神经中枢老师中的老师,对 学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校长的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整体健康发展......

    农业现代化之农民素质研究

    农业现代化之农民素质研究 ----对津市市农民素质的调查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

    教学设计师的素质研究

    教学设计师的工作范畴与素质结构探究 2010-06-14 来源:韩山师范学院——教学系统设计网络课程浏览:391次汪基德, 张刚阳, 梁 萌 (河南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摘 要......

    我国警察职业素质研究

    摘要4-6Abstract6-11 引言11-16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1. 警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理论 2. 我国当前警察职业道德素质的基......

    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综述

    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综述 ——教师人格魅力的研究 摘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气质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共同熔铸成的人格魅力......

    团干部素质模型的研究

    团干部素质模型的研究 内容摘要宝钢团委着手构建团干部素质模型,对持续学习、团队建设、影响力、组织计划、解决问题、创新力等六个能力,按照团干部群体工作的要求进行合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