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夯实基础 立足江都 创建品牌 面向苏中
夯实基础 立足江都
创建品牌
面向苏中
----扬州洪泉医院市场定位与探索
开业于2006年9月8日的扬州洪泉医院,坐落于江都城北新区,龙川北路与黄山路交叉口,是一所民办非企业、非营利性、综合性大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医院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医院现有职工6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20多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0人。
历经五年的发展,医院已成为江都市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一支“新秀”,现开放床位625张,开设临床病区15个,开设除传染科、心脏外科、核医学科外的二级专科25个,医技、辅助科室10个。五年来医院共治愈出院患者56537人次,门诊诊疗1036641人次,成功抢救危重患者上万人次,开展各类各项手术16785台次。
医院坚持“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创学科品牌,做百年老院”的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提高质量、保障安全。医院挂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扬州分院,先后被江都市劳动保障局及市卫生局指定为医保、农保定点医疗机构,08年挂牌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同年创下扬州市“规范收费医院”,获得扬州市“服务质量奖”、“消费者最满意单位”等荣誉称号。
著名市场家菲利浦•科特勒认为:“定位的意思是你必须在顾客心目中树立某种形象”,佩恩认为:“定位是关于识别、开发和沟通那些可以使机构的产品和服务被目标顾客心中感觉到它比竞争对手的那些更好和更有特色的差异性优势”。医院市场定位就是确定医疗服务产品形象和医院整体形象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地位。医院医疗市场定位明确后,就要求医院管理者对这一市场的需求情况、特点、竞争情况及本医院自身的特点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医院的整体和所提供的产品进行定位,充分体现医院的服务差异化的特点,提供给病人有意义的附加价值链,使顾客能够感知和识别本医院以及产品,满足或超越病人的理想期望,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医院市场定位是医院整体形象,包括产品形象,医院的技术、经济实力、服务质量、信誉素质(医院精神、医院文化)对社会奉献等全方位的形象在病人心目中的位置。就如何做好民营医院市场定位与操作的问题,结合我院的实际总结如下:
一、投资者高起点、高标准的医院建设与目标定位。1.1、董事长的办院理念与建院历程。
俞洪泉董事长,年少时家境贫寒、家庭复杂(养父母带大)、没有读过多少书;年轻时在外闯荡、拼搏、白手起家;中年后回家兴办企业、建造医院,造福一方百姓。
建医院的初始是因为董事长的一次亲身体会,2004年家中一位主要亲人得了突发性疾病,为了更好地治疗,使得董事长转辗扬州、南京、上海等各大医院,切身的感受让这位
成功的企业家看到了江都的老百姓看病是多么不易,于是萌生了要用自己的名字在江都建一所医院,用自己的成功回报家乡、造福百姓,要让大家看得好病、看得起病。于是就有了与政府协商兴建医院,当时的想法得到了市里领导的肯定和高度重视,于是医院的建设也顺理成章。
董事长产业是以汽配、汽车生产为主业,目前旗下共实体企业九家,固定资产几十亿,为兴建医院投资近3个亿,按三级医院规划建设,当初向扬州市卫生局申报的是非营利性、综合性、非企业性的民营医院,建院初就已明确了“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经亏本来经营,创专科品牌、做百年老院”的理念。五年来,医院投资者就是这么做的,在没有盈余的情况下,董事长还在不断增加医院的投入,08年再次投资3000万兴建了放疗中心。
1.2、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历程。
江都地处苏中腹地,自古交通便捷,老百姓一有病,在江都解决不了就去苏北人民医院,在苏北解决不了就上南京、上海,董事长的切身体会让他决定兴办医院,要让那些去南京、上海看病的人在江都就能得到解决。为快速提升医院的实力和影响力,开院前董事长多次拜访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院领导,寻求合作。终于在开院前与上海一院签定了合作意向,挂牌为上海一院扬州分院,开院初上海一院就派出了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眼科、病理科等专家长期驻扎在医院,并委任一名领导分管医院的医疗工作,董事长的目标是要建成“家门口的上海医院”,但在五年的运作过程中,双方的合作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随着上海一院松江分院的开业,上海一院外派的专家越来越少,现在的合作也只能说是流于形式了。
1.3、尝试由苏北人民医院全权托管的失败历程。
2010年医院和上海一院的合作陷入尴尬的局面,于是董事长对医院管理层进行了重组,为实现创建三级医院的目标,尝试与扬州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三级医院(苏北人民医院)全面合作,成立苏北人民医院东区分院,在扬州市政府、市政协的牵线、搭桥下,双方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就合作问题进行了多回合的接洽,但最终苏北医院考虑到自身扩张与自身人员不够的问题,合作没有成功。虽然合作失败,但再一次让大家看到了医院投资者对医院的目标定位。
二、医院管理者务实、创新的市场定位与操作历程。2.1、立足江都,发展自己是医院办院的初始。
2006年,江都成规模的医院只有市人医(江都市人民医院)一家,当时的床位350张,业务收入不到一个亿,在一个10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来说,不管在业务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都做得不算好,也是当时在江都看病难、住院难是真实的写照。要开医院首先要解决资
源问题,要办好医院首先要提升形象问题,怎么做?董事长从筹建医院就请来了市人医当时分管门诊的业务副院长倪建功,担任医院院长,倪院长又从市人医引进了包括管理、医疗、护理在内的40多人,组建了医院人才框架。市人医的专家、骨干到了民营医院,也吸引一大部分忠实的顾客,医院在开院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住院患者已超过200人,平时在江都市人医能解决的疾病,在洪泉医院照样能解决,从而为今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开端。
2.2、适合社会、医学及本地医疗特点的医院市场定位与学科建设。
江都地处苏中腹地,东接泰州、西连扬州、南临长江、北接高邮(宝应),区域交通发达(境内高速公路三条、国道一条、省道二条)、经济发展快速(造船、钢结构企业较多),作为10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来说,虽然医疗资源不少,但本地医疗技术与能力远不能满足于社会的发展。但从医疗机构的配置上来说,东有泰州市人民医院、西有苏北、扬州市人医、武警医院等多家三级医院,北面的高邮、宝应人民医院与当时的江都市人医不相上下,医疗竞争相当激烈。为了能更好发展自己,医院领导考察了江苏省内的大型综合性民营医院及周边区县经营良好的医院的发展情况后,认为医院的想做大、做强是完全可能的。同时为能更好地适合江都本区域的实情和医学发展的自然规律,并结合社会人口老龄化和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增高的趋势,将老年病学科(心血管、内分泌、神经内科、呼吸科)、创伤性学科(骨科、脑外科、普外科)、肿瘤科(肿瘤内、外科)列为医院重点发展与培养专科,市场目标定位于以上专科及对口病源,争取通过学科的发展将上述病人的看病问题就地解决,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优势和形象品牌。
2.3、运用市场机制,符合本地特色,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医院地处江都北区新城,开院初交通不便,周围常住居民少,医院年轻人多、外地医务人员多,再加上江都本地人看病习惯----喜欢找熟人,给医院迅速打开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医院医保病人比例明显低于其它同级别医院,再加上近二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付比例的提高,农村就医患者及疾病明显增加,让医院领导层看到了,医院要立足于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病源问题,最大的份额在农村医疗市场这一块,再加上原江都一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改制后,在硬件投入、技术提高方面已相对落后,农村老百姓对乡镇民营医院的性质和急功近利的现状比较清楚,使得一大部分病人流向了市区,其中我院占了很大的比例。针对这一情况,医院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与各乡镇卫生院与乡村医、防保工作者建立联系,邀请大家参观医院、组织大家专题业务学习、提高,去发现身边的病人,介绍医院,最终扩大医院知名度,获得百姓的认可,现在我院已和辖区内四家卫生院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专科主任下乡开设专科门诊,指导技术,双方达成了双向转诊协议。
2.4、创学科品牌、树专科特色,创二级甲等医院,打造医院形象。
医院将自身发展和专业学科发展相结合,并在建院初期就确立了“创学科品牌、树专科特色”的理念,08年医院领导组织各专科学科进行讨论、分析,明确了今后五年发展方向,初步筛选出心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普外科、肿瘤外科为医院的重点专科,在人才引进、设备添置、科室规划方面优先考虑、重点培育,使得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今年,医院将以“二级甲等”医院的创建为契机,积极向扬州市卫生局申报扬州市重点医学专科五个,通过等级医院的创建,为医院技术准入,学科发展确定了标准,也为医院综合实力在江都、及至扬州医学领域的一个见证。
2.5、夯实基础、规范治疗,打造诚信医疗,切实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夯实基础,创建学习型医院,医院坚持对各类医务人员实施“三基、三严”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培训与训练,实施奖罚措施,对三次结考核不合格予以劝退,目前已辞退不合格人员十多人。医务处、护理部坚持对年轻医护人员实施全面轮转、规范培训、定期考核,同时不断选送医疗(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进行专业培训与学习,开院前在上海一院轮转住院医师30多人,所有护士长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医院轮转学习护理管理与技能。为加深交流、提高基层医疗技术,医院每年邀请本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会,已组织专家来院专题讲座十多场。
医院坚持“三合理”规范,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控制抗菌药物滥用,坚持执行手术分级权限管理,确保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等各项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大大提高了医疗质量,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为更多的患者创造了康复、生存的机会。通过创建“无红包医院”,医务人员向社会公开承诺:杜绝红包、拒收回扣。通过创建“规范收费医院”,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合合理理治疗。通过“服务质量奖”评审,让窗口服务更规范,让病区护理更温馨。为推出个性化服务,在董事长的倡导下开展了电话回访和科主行(护士长)名片发放,确保大家住院期间及时与主任(护士长)联系,保证大家出院后有人问候、指导康复。为方便患者就诊、确保危重患者及时得到救助,医院改进流程几十项,改造场所(布局)十多处。通过满意度调查,走访不满意患者近百人,改进工作不足、服务不如意事件上百件。通过高质量的医疗治疗、一系列的特色服务,扬州洪泉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五年来共收感谢信210封,锦旗、牌匾330件,医务人员退收红包21万余元。医院用诚信书写着自己的历程,用品质和技术传达着医务人员神圣的格言,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政府的赞同、同行的敬佩。
2.6、以市场为向导、创新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医疗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医务人员首先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坚持以落实社会责任为已任,用自己的行动完成各项医疗、保障任务,服务于百姓、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五年来,医院的发展得到了扬州市、江都市各级政府与部门的鼎力支持,得到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监管部门的扶持与帮助,让医院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为感恩社会、感恩政府、感恩董事长、感恩大家的大力支持,医院遵循服务百姓、回报社会、发展自我的原则,使得医疗工作质量及效率、效益的综合指数不断提高, 不断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形成自身特色,进一步增加医疗技术含量,使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于大众。继续创新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与市场定位相配套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3.1、英明的决策与科学地管理是医院学科发展的前提。
医院的学科发展离不开英明的决策,开院以来,医院秉承着俞洪泉董事长的办院理念“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以亏本来经营,创学科品牌、做百年老院”;医院只有健康发展了才能做大、做强,做好学科发展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解决原本在江都解决不了的疾病。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医院管理者与建设者按医学学科的发展的自然规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3.2、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医院学科发展的保障。
开院前医院就引进了全套GE影像设备(1.5T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全数字DSA、全身DRCR、、全数字乳腺钼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脏彩超、全套腹腔镜设备、全套的内窥镜设备„„随着医院的发展,为更好地促进重点专科的建设,提高脑外科对脑肿瘤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引进国际项级超吸刀,为解决恶性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医院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放疗设备(英国医科达的直线加速器、荷兰荷通的模拟定位仪),为使脑部疾患的康复,医院引进了扬州市目前最大的高压氧舱(16人舱),为解决泌尿系结石患者微创碎石的需要,医院引进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钬激光„„一件件设备的引进,就支撑着一个个专业学科的发展,有了这样、那样的设备,医生的检查、治疗手段的才能不断地更新,才能更好地为患者减轻痛苦、确保疗效。
3.3、人才是医院学科发展的基础。
再好的设备、再多的资源,缺少了人才就什么也不是,医学学科的发展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为解决人才问题,医院领导不惜亲自北上北京、银川、南下广州、长沙、奔武汉、赴成都,三顾茅庐,积极地接待了一批批专家、学者,成功地从全国各地聘请到多名专家来院工作,引进了放射科李一鸣博士、病理科韩春荣博士、脑外科胡国庆主任医师、ICU宋冬梅副主任医师、骨科李存成副主任医师、麻醉科张恒胜副主任医师„„每个主任现在都是医院学科的带头人,支撑着医院学科的全面发展。为求更好地发展,医院寻求着与上海大医院的合作,在挂靠了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后,依托上海一院,引进了神经内科鲁佑瑜
博士、心内科温沁竹博士担任病区主任,同时依靠上海一院市重点医学学科泌尿外科、眼科、妇科优势,我院的相应专科也得到了全面提高,建立的长期合作的关系。
3.4、整合医院无形资源,创建中心使医院学科得到了更好地发展。
08医院领导带领神经内外科主任考察了上海华山医院、江阴人民医院(目前国内及周边神经内外科发展最好的医院)后,决定有效整合合神经内科,成立脑科中心。09年又成功整合医院急诊(急救)与心内科冠脉造影、支架置入的技术,组建了我院的心血管急救中心,迄今已为数十名心肌梗塞的患者挽救了宝贵的生命。2010年医院将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手段的化疗、放疗、介入相互整合,成立了肿瘤中心,目前肿瘤内科依托江苏省肿瘤医院,成功为各类恶性肿瘤实施治疗上万例,大大提高了恶性肿瘤的生存率和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有效整合资源,确保多学科在专业技术上互通、资源上互享、工作上互勉,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各专业学科也在竞争中发展与壮大。同时各中心也充分共享着世界医学学科发展带来的好处,改变了各大公立医院以往独立门户、各专业分割明确的尴尬,为患者的治疗创造更新的理念,让患者的利益最大化。
四、民营医院市场定位与困惑。
4.1、医院市场定位容易,但政府(政策)定位难。
民营医院特别是大型的综合性医院,是近几年才出现在国内的医疗市场,医院投资者来自各个行业,投资的目的也纷繁复杂,但经营医院的绝大部分来自原来的公立医院,医院运作的基本规律是不会变的,医院管理者对自身的定位也是容易做的,但管理、监督、指导医院的政府职能部门、国家政策、规定目前还远跟不上民营医院的发展。就说我们医院一个投资三个亿的民营医院,虽然在医院立项、建设方面都得到了扬州、江都各级政府的重视和认可,但在医院定位方面,就多次遭到了扬州市卫生局的质疑,医院想申报三级医院,但扬州的答复是“在江都,不超过江都市人医,申请三级医院是不可能的”。去年开业的江苏盛泽医院,作为一家位于吴江乡镇的大型民营医院,去年就通过江苏省卫生厅关于三级医院的批获,又是怎么通过的呢?行政主管部门对医院的定位离医院对自己的定位差距比较大。
4.2、医院市场定位易,但学科发展道路艰巨,技术准入无门。
随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医学各类技术的准入,加大了新建医院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准入的难度,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考核标准对新建医院架起了不可逾越的障碍,一般的二类技术准入,首先要求是医院完成多少例,新建医院从一张白纸开始,个别专业技术也是在外院专家的指导下逐步开展,想要准入根本无门。我院原心内科主任李振魁,新桥医院博士(主任医师),能独立完成先心封堵、冠脉支架、射频消融多项心脏介
入技术,引进我院后也完成了几十例患者的治疗,但在医院申请该项目时,扬州市卫生局连申报的材料都不受理,之后因为没有资质,该主任离开了我院,以后再招就更难了,没有资质谁又能来呢?
4.3、与民营医院市场定位和发展相配套的社会机制不健全。
作为医疗服务行业,人才引进是最难的事,留住人才是更不容易的事。医院开业五年来,人才流动之多,是原来公立医院所见不到的。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医学人才引进的配套机制、优惠政策几乎为零,政府部门只注重能产生效益的生产企业和科研项目,但对服务行业的人才重视还远落后于大家的需求,所有的与政策(待遇)、配套措施全要靠医院自身的力量去完成,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是很难能做到的。比如说子女就学、配偶工作、福利、待遇、安置、住房等问题,都需要社会各部门协同解决特殊人才引进时的困难。只有政策到位了,工作做细了,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住。
近几年对医疗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医疗体制改革和配套机制在民营医院的政策始终模糊不清,药品补偿机制在民营医院如何落实至今没有说法,一系列的政策让民营医院的工作人员雾里看花、飘忽不定。
4.4、当今的医疗环境和社会舆论对民营医院的发展不利。
因为受到原来小的民营医院小打小闹、急功近利的不良影响,大家对民营医院心存介蒂,再加上现在的社会舆论对医院、医生不利报道,让医院生存在夹缝中,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型的公立医院)没人会说、没人敢说,但民营医院舆报道肆无忌惮,医院又能找谁主持公道。2010年12月我院一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入院抢救12小时不到的情况下,突然死亡,随后的遭遇是医院被封大门三天,扬州地方电视台跟踪报道三次,接受省内外电视台、报社、期刊受访十多家,试想医院怎么才能生存,最后申请尸检不同意、鉴定不同意、诉讼不同意,在市政府的协调下,以医院经济补偿一次性了结。医院为此产生的不良后果不是一年、二年能弥补的,谁又能为民营医院主持公道呢?
4.5、寻求有力的监管、正确的引导和切实的扶持。
民营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没有成文的规定,缺少成功的案例,医院的发展都是是在探索中进行,大量的工作是参照公立医院几十年运行的积累在摸索。民营医院的发展真正寻求的是有力的监管、正确的引导和切实的扶持。只有这样,民营医院的发展才能走上正规、走向健康,切实解决政府投资问题,解决百姓看病难、看顾病贵的难题。
第二篇:“夯实基础、打造品牌、提升质量”工作汇报
XX市第二医院
“夯实基础、打造品牌、提升质量”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
按照会议安排,我把XX市第二医院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新院于2009年7月开工建设,2011年10月峻工,并顺利完成了整体搬迁。新院占地25亩,建筑面积28300平方米,总投资9000万元。医院分门诊、急诊、住院、行政四大功能区,设住院病区10个,开放床位355张,医疗医技室22个。目前全院在职职工47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0人,占73.4%,骨科人员11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1.4%,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25人,其中高级职称46人,研究生14人,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才,4名硕士研究生,11人成为省市学科带头人。医院新引进检验、放射、B超等十多套高端设备,为获取精确数据优化医疗方案提供了保障。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医院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年实现业务收入7349.52万元,同比增长47.8%,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目标;药品收入3394.54万元,占业务收入的46.18%;医疗性收入3844.98万元,占业务收入的
合内固定,引进国家级新技术胸腰段骨折闭合复位钉棒内固定,引进国家级先进技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顺利完成两例患者术前准备,完成外翻膝的人工全膝关节外侧入路置换,率先开展肘关节前侧入路肱骨小头滑车粉碎骨折无头螺钉固定,率先开展膝关节改良后侧入路处理平台后髁骨折。
在院感工作方面,护理部与院感专职人员共同制定了我院重点科室的院内感染标准、细则及流程,并将医废方面的法律法规、工作制度、流程、应急预案进行了成册编制,严格执行,有效地控制了院感的发生。
二是打造品牌,培育医院特色专科,形成了专业骨科的体系
在专科特色培育上,瞄准国内国际技术前沿。
1、深化西医骨科三级学科建设,完善细化了小儿骨科、显微外科、脊柱骨科、关节骨科、骨肿瘤、骨结核治疗科、运动医学科等10个骨科专业科室;全力推动西医骨科精细化、专业化发展进程。
2、加强中医骨伤科特色专科建设,推进了正骨复位、推拿按摩、局部牵引、药物调理等的综合应用提升,促进了全院整体学科的发展。
3、整合中医科、理疗科的专业功能,在此基础上,投入了近100万元购进了电疗、熏疗、蒸疗等康复理疗器材,并引进人才,成立了康复医学科,拓展了骨科患者和心脑血
三、2013年发展构想和具体措施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卫生局的工作部署,我院以“稳增长、调结构、强管理、抓质量、惠民生、优环境”为工作着力点,推进经济效益健康发展、医疗质量安全发展、人才培养科学发展、医疗服务和谐发展,环境建设文明发展,营造“就医环境温馨、诊疗环境规范、人文环境和谐、学术环境开放”的良好氛围,突出健康持续发展,确保效益不断提升。注重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开源节流,降低成本,提高医疗性收入比例,药品比例下降5%,年业务收入达到8800万元,力争突破9000万元,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实现三级医院的发展目标。
三、存在不足
一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就医方便程度。
二是高端医疗设备还没有完全配套,专业人员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
三是人才梯队建设力度不够,特别是高、精、尖技术人才少。
四是远程服务医保、农合政策不到位,物价标准差距大,对接就医服务受到限制。
五是内科还需进一步细化。
四、今后的管理方向:
第三篇:立足安全 夯实基础 着力构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立足安全 夯实基础 着力构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以实施《安全生产法》为主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夯实基础,深化整治,着力构筑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一、立足安全,理清基本思路
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形势,“大事不多,小事不断”。特别是发生的死亡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痛定思痛,认真反思,深切认识,安全生产的任何麻痹和松懈,都将付出沉重的生命代价和财产损失。在组织反复检查、反复整改、反复督查的情况下,仍然发生重大的责任事故。究其原因,在基层、在一线,仍然存在着侥幸心理、盲目蛮干的现象,仍然存在着整改不到位、隐患难根治的问题。在安全生产的运行体制上,存在着安全监管效力衰减、安全生产措施弱化的痼疾,安全生产工作不牢的病根,基层工作不落实,基础工作不牢固。要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必须在基层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在夯实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必须狠抓“双基”落实,落实、落实、再落实。明确安全生产工作要以大局稳定为目标,以“双基”工作为重点,以专项整治为载体,狠抓制度建设、网络建设、隐患整改等关键环节全力构筑长效机制,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二、齐抓共管,建立基本体系
建立合理、高效运作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抓手。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全方位的贯彻落实,消除管理死角和漏洞,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安全生产新格局,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框架。
三、以人为本,提高基本素质
安全生产最有效、最基础的工作是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坚持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层面人员,突出抓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提高。对安全生产监察执法人员,重点抓依法行政和业务素质,对生产一线的职工和管理人员重点抓管理技能,对社会各界重点强化安全意识。二是管理层和一线职工培训,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三是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为了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应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深入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
四、注重防范,完善基本制度
没有健全的安全制度作保障,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良性发展。立足于防范,立足于安全生产全过程的制度化,全力加强安全生产的法规和制度建设,着力建设系统的、基本的工作机制、体制和管理模式。一是建立安全生产的基
本工作制度,形成相关配套的工作制度。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把安全生产列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一把手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各岗位工作人员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不断加大安全生产考核力度,严格目标考核标准。三是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对事故隐患的排查、备案、整改、复查实行全过程的制度化管理。坚持采取条块结合、自查和抽查相结合、专项治理检查和督查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办法,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积极整治事故隐患,即时落实整改措施,迅速排除险情。
五、加大投入,强化基本保障
实践证明,要想减少和杜绝事故发生,必须从本质安全入手,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着力打造安全生产软硬环境。注重三个方面的投入:一是加大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二是加大预防性投入。突出抓建设工程项目“三同时”制度的落实。三是加大事故隐患治理投入。
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对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警钟长鸣,长抓不懈。
第四篇:夯实基础立足服务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
夯实基础 立足服务
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
我县西屏镇社区人口2.23万,辖6个社区委员会,有各类残疾人668人。近年来,在县残联的支持指导和该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社区残疾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将残疾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民政厅、省残联等14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在西屏镇党委、政府的配合下,将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在2002年初,就将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具体要求列入基层残联建设工作目标考核。西屏镇所辖的6个社区专门发文并挂牌成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协会主席由社区主任担任,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或优秀残疾人及其亲属担任,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在成立之际,县残联给予每个社区500元的开办经费补贴。同时,县残联深入社区与残疾人家庭,开展了一次社区残疾人特困户调查,了解并听取残疾人和社区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指导社区实际工作的开展,规范社区残疾人的基础工作。
二、政府主导,部门密切配合,为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社区残疾人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要有效地实施这项工程,单靠残联是不行的,必须有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达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能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又能协调工作,这样才能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的服务,获得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整体效益。在政府领导的协调下,各部门对社区残疾人工作达成共识,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资源、精神文明等方面,通力合作,为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创造宽松环境。卫生部门负责残疾人康复工作,县人民医院在城中社区所辖地设立了“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挂号、免费咨询、免费上门服务等项目。工商税务部门支持残疾人私营、个体企业的发展,在办证免费、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了优惠政策;辖区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如城西社区所辖的浙江科马磨擦材料有限公司,安置了101名残疾人就业。教育部门对“三残”学生实行特困补助,各学校对特困残疾少年儿童或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减免学杂费。民政部门将特困残疾人家庭100%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文体部门和健身基地积极为残疾人运动创造条件,特别是为参加省市残疾人运动会的运动员无偿提供训练场地和运动器械等。同时,各社区组织残疾人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培养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三、依托社区,立足服务,为残疾有排忧解难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在开展社区服务中,各社区牢牢抓住社区要为残疾人提供诸如康复、劳动就业、法律援助、帮包带扶、文体活动等系列性服务为重点,始终坚持各项工作向残疾人倾斜,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一是加强宣传,强化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社区残疾人协会充分利用报刊、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发动社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工作。充分利用每年的助残日,围绕主题开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在今年的助残日期间,古城社区和城中社区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为残疾人捐款,成立了“扶残基金会”,并对残疾人进行了慰问走访,送上了社会大家庭的一份温情。
二是扎实做好残疾人扶贫帮困工作。残疾人是社会群体中最弱的群体,因此,各社区对残疾人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优先、困难救济优先。在生活上,将困难残疾人纳入低保;对特困残疾人,动员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已结对帮扶了6位残疾人,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扶持,而且还不定期上门服务,及时帮助其解决困难。如城北社区肢体残疾人叶小娣,靠摆鞋摊维持生计,但去年因家中不幸被盗,这对本身困难的残疾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该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与电信局团委联系,送上了结对帮困款500元,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每逢春节,社区都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残疾人免费送对联,并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三是开展扶残助残活动。为了使残疾人能够得到更具体的帮助和服务,社区残协开展“一助一”结对服务活动。社区青年志愿者也在为残疾人服务中塑造了新形象,至今社区已有10多位残疾老人得到他们常年的扶持和帮助。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免费为残疾人体检一次,并建立健康档案。各社区都对社区的重度残疾人逐一进行了解,并走访其左邻右舍,耐心地向邻里们宣传,促成了残疾人与其邻里结对子,做到了残疾人的困难有人帮。为特困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已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积极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残疾人虽然在身体上有缺陷,但他们不能完全依赖于政府和社会,他们也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平等地参与社会。社区残协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教育残疾人乐观进取,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同时,对残疾人进行《残疾人保障法》和就业方面的培训,鼓励和帮助残疾人自谋职业,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优先安排残疾人到社区服务网点和公益性服务岗位上就业,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就业、经营方面的实际困难。
五是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社区在创建精神文明的活动中,把社区文明宣传教育和残疾人教育、扶残助残教育结合起来,把社区各类讲座和残疾人工作讲座结合起来,把社区的兴趣小组活动和残疾人协会的活动结合起来,为残疾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一批残疾人文体人才脱颖而出:肢残人陈军的书画作品在省市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奖, 并参加了省残联组织的中日书法交流,出访日本。肢残人饶伟民在举重项目上夺得市首届残运会金牌和省第六届残运会铜牌的可喜成绩。在文体活动方面,组织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联谊或小型文体活动,如城南社区组织残疾人参观福利企业和本县的一些旅游点,并为他们拍照留影。
六是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是政府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某些特定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以保证其合法权益得到实现的法律制度,它是国家保障司法人权和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随着残疾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与正常人相比,残疾人在遇到麻烦事需要解决时,他们的困难显得更多。由于受教育的局限和生理、身体结构上的缺陷,行动、沟通的不便和自我保护能力的不足,他们更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与服务。今年,城中社区值《法律援助条例》颁布之际,向辖区的残疾人每人发放了一张法律援助联系卡,为残疾人当事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第五篇:夯实文明创建基础 提升文明创建功能
夯实文明创建基础 提升文明创建功能
――仓埠财政所2010年文明创建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所在区财政局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文明办的支持和帮助下,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文明建设总揽全局,以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为己任,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财政工作大力推进,财政任务年年完成。先后获得了区委、区政府“文明单位”、“最佳文明单位”、“先进单位”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区财政局“先进单位”;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先进党支部”、“先进工作单位”、“红旗单位”、“立功单位”和“有突出贡献单位”;共青团新洲区委“新长征突击队”;新洲区巾帼建功活动协调领导小组、新洲区妇女联合会“巾帼文明岗”;武汉市委、市政府“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以人为本,从严治队,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
在创建中,我们通过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文明创建工作是财政部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队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树立良好财政形象的客观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本所实际,根据区局的总体目标要求,制定了《仓埠街财政所创建目标规划》,并且根据总体规划,每季召开一次创建工作会议,每半年安排一个主题创建,使得文明创建工作既有远景目标,又有近期措施,形成了“创有目标,赶有方向,学有榜样”的创建工作思想。
1、加强班子建设。所党支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顾大局、讲团结、相互支持配合,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合力;率先叫响了“向我看齐、向党支部看齐”的口号,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好,要求干部职工不做的,领导坚决不做,充分发挥了干部表率带头作用。
2、以德育人,提高干部职工道德水平。我们采取专题辅导、座谈讨论等形式,坚决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奉献财政、服务社会的思想,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活动,共捐助资金5000余元。
3、以建设财政文化为载体,增强干部职工的文化修养。根据区局的统一部署,积极在所内开展财政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团队精神,大力弘扬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良好风尚,在所内形成争创“业务能手”、“共产党员示范岗”、“巾帼文明示范岗”氛围,切实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
4、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重点,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开展了建设学习型领导、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家庭,形成了领导带头,家庭共建等多种多样的团队学习格局。
二、提升服务理念,健全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首先,全面提升服务理念,我们确立了“以服务促管理”、“以服务促发展”的观念;其次,建立财政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本着“以人为本、依法服务、精细管理、公正透明、注重实效、持续改进”的原则,把服务群众、服务经济、服务社会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第三,健全财政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机制,采取“听、看、控、访、查、评”相统一的评价方法,采取内部考评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日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专项与临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使服务质量评价更具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同时,把考评结果与奖惩、待遇挂钩,切实调动了干部职工高效服务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考核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都从根源上剖析原因,举一反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并根据这些问题和形势发展要求,及时修订完善服务质量管理的目标、内容、标准,实现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了服务层次。
三、抓住重点,着力解决文明创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结合我所实际,抓好文明创建工作,必须紧紧抓住“规范管理、优质服务”这个重点做文章,为了强化优质服务,我所明确提出“服务在财政,满意在社会”的服务理念,努力提升财政服务质量,认真进行整改,切实抓出实效。
一是规范“四仪”。对财政人员从“言、行、容、礼”四仪进行统一规范,要求干部职工“美文明之容、言文明之语、行文明之礼、为文明之举”,练好服务“内功”。
二是追求“四零”。要求在服务过程中,做到“零距离”、“零缺陷”,在征管过程中,实现“零投诉”、“零诉讼”。
三是落实“五制”。在为人民群众服务过程中,严格挂牌上岗制度,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服务制”、“延时服务制”、“预约服务制”的服务方式。通过“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开展,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得到了领导的赞扬,为财政形象增添了光彩。
四、健全机制,巩固文明创建工作的成果
近年来,我所积极探索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效管理办法,不断健全和完善文明创建的工作机制,巩固和发展文明创建工作的成果。
1、健全文明创建的教育机制。重点开展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财政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在全所形成奋发有为、团结奋斗的良好风尚,树立财政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帮助干部职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使财政人员具备较高层次的科学知识结构和具备较强的业务操作技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
2、健全文明创建的宣传机制。加强对文明创建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专栏、会议、座谈等方式,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正反典型和先进经验。及时反映、交流创建工作的新做法、新成效,为推进创建工作的蓬勃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密切关注其他兄弟单位创建和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注重学习、借鉴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我所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健全文明创建的监督机制。主动向社会公开办事制度,机关办事程序和各项服务承诺,骋请社会监察员和建立行风监督员队伍,虚心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寻找薄弱环节,积极落实整改,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
4、健全文明创建的考证机制。将文明创建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强化目标责任。建立财政内部、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各界对各项工作全过程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奖惩机制,定期对干部职工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奖惩罚劣。
5、健全文明创建的投入机制,将创建工作所需经费,进行统筹安排,加大投入,为落实各项文明创建任务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五、协调推进,促进财政事业的全面发展
我所把文明创建工作与财政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谋划,协调推进,共同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1、与组织财政收入工作相结合。组织财政收入是财政部门的基本职能。文明创建,完成财政收入任务是硬指标。几年来,我所将文明创建渗透到组织财政收入的各项工作之中,坚持依法征税,文明征税,保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并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2、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我所坚持以加强队伍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为保证,优化管理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我所的文明建设一年一个台阶。
在干部教育方面,我们着眼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学习,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各类文化知识学习,参加业务技能培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还全力推进“一把手”工程,认真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两务必”和“八荣八耻”,较好地解决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性党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文明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我们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狠抓落实,抓制度建设,抓预防教育,抓案件查处,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我所坚持不懈地以党风廉政建设为阵地,加强教育预防,与党员干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和措施,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全面落实了“两权”监督。从监督的内容、方式、机构以及考核、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细化,狠抓监督的关键环节,注重监督的全面性和操作性,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其次与区局、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密配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的监督和制约,有效地解决了看得见,管不着,看不见,管得着的难题。
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所文明创建工作总体层次还较低,与形势的发展、与上级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今后,我们将根据上级的要求,对照成绩找差距,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将继续贯彻“巩固、规范、创新、提高”的方针,全面建设“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的新目标。强化品牌意识,着力打造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努力开创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