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讲练测 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含解析)(推荐)
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之讲案【新课标版历史】
专题13近代世界思想
考向一 文艺复兴 1.讲高考(1)考纲要求
了解和掌握文艺复兴背景、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及其向西欧其他国家的扩展。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在欧洲各国的扩展和延伸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全貌,更加深刻地领会文艺复兴运动地性质及其影响。
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是重点。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很快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这就使得文艺复兴运动在深刻性、广泛性等多方面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都有明确的提高,这就使得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发展成为波及整个欧洲、影响遍及世界的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2)命题规律
文艺复兴是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是历年高考核心考点之一;主要考察的内容有:一是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背景;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及向西欧各国扩展;三是文艺复兴的特点及影响。该专题在复兴时需要更多的关注,它可以辐射近代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发展的状况,复兴这个专题时也可以近代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发展,并且从中找到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例1【2014江苏单科,13题】“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答案】D
【解析】本题以人文主义者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向往财富,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公开揶揄上帝。
例2【2013年广东历史B卷】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2)适应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3)创造了划时代的艺术、文学成就(4)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发展清除思想障碍
(5)动摇了神学无上权威,对宗教改革运动也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3.讲典例
【例1】【江苏省扬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2013年12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追悼会上致辞说:“曼德拉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也是以身作则最伟大的老师之一。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愿意为自由和平等、民主和正义而奉献一切。”曼德拉的精神最符合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价值追求? A.苏格拉底 B.但丁 C.薄伽丘 D.马丁·路德
【趁热打铁】【北京市东城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
(二)17】之所以说“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是因为这场运动 A.冲击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C.追求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平等 【答案】A
B.倡导“先定论”,挑战教皇的权威 D.用理性之光驱散了现实的黑暗
【解析】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B项属于宗教改革时期加尔文的思想,C项中的“彻底”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属于启蒙思想。故答案选择A项。
【例2】【2014山东高三文综模拟历史,题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5.讲易错
【题目】西方人文精神从起源到成熟经历了漫长发展过程。下列有关人文主义精神的阐述,符合这一顺序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美德即知识 ③真诚购买赎罪券的人与真心悔罪的人一样稀少④人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A.④③②①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考向二 宗教改革 1.讲高考(1)考纲要求
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宗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具备运用宗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规律
本知识点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对比复习。教师讲解时要注意本知识内部的考点联系与区别。
例1【2012高考广东文综,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例2【2011高考福建文综,21】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
A、否定对教皇的盲从,也否定封建主的特权。
B、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C、其思想主要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性质: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束缚的一场革命运动a.德国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挑战教皇的权威
b.加尔文在瑞士的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得救,同时他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宣扬“先定论”,这一思想得到资产阶级的拥护。(4)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影响。3.讲典例
【例1】【2014年浙江 杭州二模18,题】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成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
【趁热打铁】【2014东北三校一模,32题】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最早努力“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A.但丁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达·芬奇
【例2】【2013年北湖北八校联考,30】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行为,产生于基督教禁欲主义”。这种禁欲主义
A.有利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D.引发了宗教改革的全面展开 【答案】C 【解析】宗教改革时期,新教的禁欲主义提倡个人应该抑制感情,应该过严肃、“勤劳”的生活,这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生活理想。因此答案选择C项。文艺复兴早于宗教改革,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与史实不符,新教伦理的提出晚宗教改革。
【趁热打铁】【2012年湖南长沙一模历史,题18】马丁·路德说:“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种主张()A.A.否认了罗马教会存在的合法性 B.否定了罗马教会的精神权威 B.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4.讲方法
本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并与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点对比来考查,同时也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同时要注意新教教派各派别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新教与旧天主教的根本区别,不要混淆知识点间的区别。5.讲易错
【题目】【2012年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2题】《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考向三 启蒙运动 1.讲高考(1)考纲要求
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及影响;知道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代表作;理解启蒙运动标志着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的基本确立。学会从基于史实的历史故事中发掘历史信息,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影响.通过对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异同点的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继承和发展的观点。
通过对伏尔泰、卢梭等思想家现身真理、捍卫正义事业史实的介绍,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2)命题规律
本考点是本专题中最重要的考点,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主要的考查点有:启蒙运动的背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启蒙思想的特点及影响。例1【2013年江苏文综卷1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人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例2【2013年天津文综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
2.讲基础
本考向主要考察法国的启蒙思想(复习需要注意启蒙思想起源于英国而高潮在法国),复习时学生要注意其背景的重要性。
一、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封建专制制度成为其发展的严重障碍,要结束旧的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必须做好舆论准备。
3、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挣脱了封建迷信的束缚。
4、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
5、工业革命的推广
二、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潮:理性主义
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内容
1、伏尔泰(1)主要观点: A、天赋人权学说的提出
B、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C、主张开明君主制,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2)评价: A、是启蒙运动的先驱
B、他比同时代的理性学者更尖锐的批判现在制度,更热情的歌颂理性一,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C、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2、孟德斯鸠:
(1)主要思想:发展了英国思想家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主张三权之间“相互制约和平衡”。(2)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3)评价: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实践了三权分立学说的国家。
3、卢梭: 主要观点:
A、提倡“社会契约”论
B、认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 C、“人民主权”说,否定封建王权。
4、康德
(1)主要观点:人非工具(2)评价:
A、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B、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三、启蒙思想的影响
①有力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②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③在欧洲、美洲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迫使封建君主改变统治方法,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起了深远影响;
④启蒙思想的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激励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3.讲典例
【例1】【江西省七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趁热打铁】江苏省扬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例2】【四川省绵阳南山实验高中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题5】弗雷德里克·C·拜泽尔《早期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他们忠实予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材料表明浪漫主义 A.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 B.与启蒙运动同时产生
C.与启蒙运动的内容基本相同 D.和启蒙运动在根本观念上具有一致性
【趁热打铁】【2012东北三校二模,32】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这则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天赋人权 B.人民主权 C.法律至上 D.权力制衡
4.讲方法
它可以与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比考查,难度较大。选择题与材料题两种考查方式都有,复习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对比学习,强化知识点的准确性。更应该注意的是本专题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运动图示或是表格的方式来进行复习。
5.讲易错
【题目】【2013江苏单科,1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
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错选】C或D 【错因】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易受材料内容的表象迷惑,不能从深层含义上分析出正确的答案。【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哲学家即启蒙思想家。他们认为人类通过自然科学支配整个世界,所以B项错误。近代科学追求的是自由平等,而不是王权公平,所以C项错误。阶级平等在启蒙运动中并未提及,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领社会进步的思想,故A项正确。
314-
第二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用组合强化练二十含解析
语用组合强化练(二十)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最近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因为一个演讲视频火了。视频中单院长对故宫的各种藏品如数家珍,被大家誉为有智慧、金句多的“段子手”。
②唐朝诗人王维被边塞的奇景震撼,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无独有偶,宋代范仲淹在边塞军中也对这样的风光做过描写。
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详细周密的总体规划,零敲碎打的改革不能达到我们预想的目标。
④短短十天的军训过去了,但我们忘不了教官不胜其烦地重复单调的动作,更忘不了烈日下我们共同奋斗的身影。
⑤短暂的20分钟节目浓缩了王华同志对新疆、农四师、家庭的热爱,他在事业上的坚守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冰壶秋月的松柏胸襟。
⑥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一部自传性质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以鲜明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叙事风格侃侃而谈,真实而有艺术感染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解析】选B。①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使用正确。②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的。(多用于贬义)褒贬失当。③零敲碎打:指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方式进行或处理,也说零打碎敲。使用正确。④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使用错误,应为“不厌其烦”。⑤冰壶秋月: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形容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使用正确。⑥侃侃而谈: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不合语境,应为“娓娓道来”。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古人的某些比喻,在代表想象力丰富的同时,作者的心灵世界和意志,借此发挥作用,比如说悲哀到“肝肠寸断”,沮丧到“五内俱焚”,深刻到“刻骨铭心”。既然有这样的妙喻,造词的人,想必是所言非虚。能造出如此恰如其分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正是古往今来那些爱恨分明、重情重义的先人的能耐
B.也许只有那些爱恨分明、重情重义的先人才有这能耐吧
C.也许就是那些爱恨分明、重情重义的有能耐的先人吧
D.正是古往今来那些爱恨分明、重情重义的有能耐的先人
【解析】选B。“能造出如此恰如其分的词”指向的是本领,与句意的重心落在“能耐”的A、B项对应,据此可排除句意重心落在“先人”的C、D两项;对“能造出如此恰如其分的词”的原因只能是一种推测,B项表述比较委婉,语气比较符合语境,而A项用的是判断的句式,过于肯定,与推测的语境不符。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____________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大白话。____________我却知道,有不少人,____________很多人并非为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去建构自己的人生与生活。____________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为他们生活的另一部分。
A.也许 但是 而且 因此
B.如果
而
甚至
因而
C.如果
但是
而且
因此
D.也许
而
甚至
因而
【解析】选D。第一处前后是选择关系,据此可以排除B、C两项。第二处前后是转折关系,用“但是”表示转折语气偏重,选“而”更符合语言习惯,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第三处前后是递进关系,“甚至”比“而且”程度重,选“甚至”更符合语感,据此也可以排除A、C两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新版物业条例将增加狗患治理规定,两次受罚者将被纳入严重失信名单,物业如对违规养犬坐视不管的,最高处以3万元以上罚款。
D.由于学校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张玉滚不得不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是他给自己定下的“铁律”。
【解析】选B。A项,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一面,“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是两面。应在“能”的后面加上“否”。C项,不合逻辑:“最高”和“以上”不能连用,“最高”是确数,“以上”是概数。应去掉“以上”。D项,成分残缺:“打造”缺宾语中心词,可以在“全能型”后加“教师”。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个人募捐行为之所以容易演变成社会事件,最重要的原因是媒体扮演了扩声器的角色,原本一个只有少数人知道的个人募捐行为,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就容易变成一个地方性甚至全国性的大新闻。在这种情况下,募捐者就可以轻松获得远超其预期的善款,由此引发道德风险。可是,②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人募捐行为就难以产生影响。因此,③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公众媒体协助个人向社会公众开展募捐活动的行为,要求媒体对募捐人的情况作出基本审核,并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①经过媒体大肆报道 ②如果没有媒体的参与 ③应该通过法律手段加以监管
6.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截止2019年8月底,②已有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19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③六年多来,“一带一路”从倡议走向实践、从愿景付诸行动,④使中国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⑤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增强。⑥“一带一路”正在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⑦它开辟了中国引领全球开放合作的新篇章,⑧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①句,“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不能带时间词语(作宾语),应改为“截至”。第③句,“付诸”,交付使用的意思,搭配不当,应改为“变为”。第⑥句,“正在”后面残缺成分,后面加“成为”。第⑦句,“开辟”,开创,创立,与“新篇章”不搭配,应改为“谱写”。
答案:①“截止”改为“截至”(或:“截止”后面加“到”);③“付诸”改为“变为”(或:在“付诸”前加“到”);⑥“正在”后面加“成为”;⑦“开辟”改为“谱写”(或:“篇章”改为“天地”)。
第三篇:2014届高考英语 复习讲练测完形填空10
2014届高考英语复习讲练测:完形填空10
In the clinic, I asked if Michael could be retested, so the specialist tested him again.To my __36__, it was the same score.Later that evening, I _37_ told Frank what I had learned that day.After talking it over, we agree that we knew our _38_ much better than an IQ(智商)test.We _39_ that Michael’s score must have been a __40___ and we should treat him ___41___ as usual.We moved to Indiana in 1962, and Michael studied at Concordia High School in the same year.He got _42 _ grades in the school, especially _43_ biology and chemistry, which was a great comfort.Michael _44_ Indiana University in 1965 as a pre-medical student, soon afterwards, his teachers permitted him to take more courses than _45_.In 1968, he was accepted by the School of Medicine, Yale University.On graduation day in 1972, Frank and I _46_ the ceremony(典礼)at Yale.After the ceremony, we told Michael about the _47_ IQ score he got when he was six.Since that day, Michael sometimes would look at us and say _48_, “My dear mom and dad never told me that I couldn’t be a doctor, not until after I graduated from medical school!” It is his special way of thanking us for the _49_ we had in him.Interestingly, Michael then _50_ another IQ test.We went to the same clinic where he had _51_ the test eighteen years before.This time Michael scored 126, an increase of 36 points.A result like that was supposed to be _52_.Children often do as _53_ as what adults, particularly parents and teachers, _54_ of them.That is, tell a child he is “ _55_”, and he may play the role of a foolish child.36.A.joyB.surprise
B.fearfully
B.sonC.dislikeD.disappointmentD.hopefully 37.A.tearfully 38.A.student
39.A.argued
40.A.jokeC.cheerfullyC.friendC.decidedD.doctor B.realizedD.understood B.mistakeC.warningD wonder.41.A.specially 42.A.poor43.A.in
B.strictly
C.naturally
D.carefully
B.good
C.average
D.standard
D.for
D.entered
B.about B.chose
C.of
44.A.visited45.A.allowed46.A.missed47.A.high
C.passedC.required
B.described B.held
D.offered
C.delayed
D.attended
B.sameC.lowD.different
D.jokingly D.delight
D.prepared for
48.A.curiously 49.A.faith
B.eagerlyB.interest
C.calmlyC.pride
50.A.looked for B.asked for 51.A.received B.accepted52.A.imperfect
C.waited for
C.organized D.discussed
D.unsatisfactory
B.impossible
C.uncertain
53.A.honestly B.much54.A.hear55.A.wise
C.well
D.bravely
D.speak
B.learn
C.expect
B.rudeC.shyD.stupid
答案36.D37.A38.B39.C40.B41.C42.B43.A44.D45.C46.D47.C48.D49.A50.B51.A52.B53.C54.C55.D
It's fourteen years since I left the Philippines to live with my family in the USA.A month ago, while on summer vacation back in my motherland, I learned a lesson from mosquito(蚊子)bites.Right before36Kennedy Airport in New York, my grandma37me of the behavior of the native mosquitoes around the38like me.She said, “There's an old saying—the39you stay away from the motherland, the sweeter your blood40to the mosquitoes.” Not41it, I replied, “Grandmaaaa, that's just an old wives' tale!”
Well, less than a week42my arrival in Manila, I was already carpeted with a43of mosquito bites.I took many measures to keep myself from being44, but they all proved useless.Late one45in my cousin's home, I couldn't bear the46of the bites.Hoping to find some comfort, I47my cousin, who was sleeping peacefully in the bed next to mine.Unhappy for being48she said, “There is nothing you can do.Go back to sleep.”With a few turns, she slept again.Enviously(妒嫉地)49her sleep, I hoped a big mosquito would50on her face.However, the mosquitoes would just lightly dance around her forehead and fly away quickly, never biting her.Amazed(惊奇的), I ran to others'51, only to find they were all sleeping52as the same thing occurred again and again.From those bites, I came to53my grandma's silly tale.From then on, I've always tried to keep a(n)54mind about those strange old wives' tales55they do have some truth to them.36.A.leavingB.passingfinding
37.A.persuaded
B.remindedC.warnedD.informed
D.C.visitingD.38.A.studentsB.foreignersC.passengersvisitors
39.A.earlier40.A.growsremains
B.longerC.soonerD.later B.goes
C.flowsD.41.A.expectingB.understandingC.recognizingD.believing 42.A.afterB.before
C.whenD.as
D.43.A.shadeB.pileC.cloudblanket
44.A.touchedB.bittenC.defeatedD.discovered 45.A.morningB.afternoon46.A.noiseB.hiteffect
47.A.woke upB.shouted atC.looked fordropped on
48.A.blamedB.interruptedC.movedfrightened
49.A.having
C.eveningD.night C.pain
D.D.D.B.watchingC.makingD.helping
50.A.landB.fly
C.fall
D.wait
51.A.housesB.flatsC.roomsD.homes 52.A.joyfullyB.anxiouslyworriedly
53.A.tellB.knowC.remember
D.accept
C.soundlesslyD.54.A.openB.activeC.clear55.A.andB.so
C.because答案36.A37.C38.D39.B40.A41.D42.A43.D44.B45.D46.C47.A48.B49.B50.A51.C52.C53.D54.A55.C
D.honest D.until
第四篇:2014届高考英语 复习讲练测教案5
2014届高考英语复习讲练测:教案5 1.persuade vt.说服,劝服,使相信
persuade sb.to do sth.=persuade sb.into doing sth.说服某人做某事 persuade sb.not to do sth.=persuade sb.out of doing sth.说服某人不做某事 persuade sb.of sth.说服某人信服某事 persuade sb.+thatclause 使某人相信„„
He persuaded me to study hard.=He persuaded me into studying hard.他说服我努力学习。易混辨析persuade与advise persuade sb.to do sth.表示成功地说服某人去做某事;其中try to persuade sb.to do sth.表示试图说服某人做某事,含有没有成功的意思。
advise sb.to do sth.表示建议某人做某事,对方是否采纳则不一定。①Jack finally persuaded his father to give up smoking.杰克终于说服他父亲戒了烟。
②We tried to persuade her to go out with us,but she refused.我们试图说服她和我们一起出去,但被她拒绝了。
③I advised them to start early so that they could arrive there before dark.我建议他们早一点动身,以便能天黑前赶到那儿。
反馈1.1The boy was ______ to follow his friends' idea and was pleased to see it worked better than expected.A.advised
B.allowed C.forbidden D.persuaded 反馈1.2 I ______ her to kick the habit of smoking,but she wouldn't listen.A.tried to persuade B.persuaded C.suggested D.expected 反馈1.3I ______ him not to smoke,but he didn't follow my advice.A.persuaded B.suggested C.advised D.hoped 反馈1.4(2012·浙江宁波十校联考)One of us ______ us all taking shelter under the tree.Unluckily,one boy bought it and was struck by lightning as a result.A.advised B.suggested C.persuaded D.urged
①All possible means ______ been tried.②Every possible means ______ been tried.反馈2.4______ the underemployed university graduates,the highttech project is expected to create 10,000 or so jobs in the fields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and testing.A.Meaning to benefit B.Meaning benefiting C.Meant benefiting D.Meant to benefit 反馈2.5For him ______ stage is just ______ means of making a living.A.a;a B.the;a C.the;the D.a;the 3.benefit vt.有利于,使„„受益 n.利益,福利,好处
benefit sb./sth.使某人/某物获益 benefit from...从„„中获益 have/get/receive the benefit of 得益于 for the benefit of...为了„„的利益 be of benefit to sb.对某人有益 beneficial adj.有益的,有利的
be beneficial to(=be of benefit to)对„„有益
①Do you really benefit from playing computer games every day? 你真的能从每天玩电脑游戏中获益吗?
②This project is of great benefit to everyone.这项工程对每个人都大有好处。
易混辨析benefit,interest,profit与advantage benefit为普通用词,指通过正当手段从物质或精神方面得到的任何好处或利益。它的复数形式benefits表示“救济金”;
interest作“利益”讲时,多用复数形式,既可指集团、群体的利益,又可指个人的利益。interest作不可数名词时,意为“利息”;
profit着重收益,尤指从物质、钱财等方面获得的利益;
advantage指因某方面占优势或利用某机会以及对方弱点而获得利益与好处。
①The interests of the individual must be subordinated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collective.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
②All his wealth did not profit him.他所有的财富并没有使他受益。
她建议坐地铁去公园。
⑤I wouldn't recommend you to give up halfway.我不会劝你半途而废。
⑥Our English teacher often recommends that we(should)practise speaking English in and out of class.我们的英语老师经常劝告我们无论课堂内外都要练习说英语。
⑦The doctor suggested that he(should)try his best to lose weight from now on.医生建议他从现在开始尽力减肥。
⑧The bodyguards insisted that the president(should)keep away from the crowd for the sake of safety.出于安全考虑,警卫人员坚决要求总统远离人群。
⑨We suggest that students be sent abroad and stay there for two or three years.我们建议学生被送到国外并在那儿待上两三年。
特别提醒当suggest,insist不表示建议或坚持要某人做某事,而表示“暗示、表明”或“坚持认为”时,则用陈述语气。
She insisted that she was right.她坚持认为她是对的。
反馈4.1He's very wellconnected,so there's surely somebody to ______ him for a good job when he graduates.A.refer B.advise C.recommend D.insist 反馈4.2 It is politely requested by the hotel management that radios ______ after 11 o'clock at night.A.were not played B.not be played C.not to play D.did not play 反馈4.3The doctor recommended I ______ here ______ the sunshine before I started for home.A.came;to B.come;for C.would come;with D.will come;in 反馈4.4The young man insisted that he ______ nothing wrong and ______ free.A.did;set
D.determined;went;hoping 反馈5.2 A ______ and strongwilled man is what it takes to achieve the task.A.determining B.determined C.deciding D.decided 反馈5.3She was full of ______ to achieve her goals.A.idea B.determination C.patience D.responsibility 6.appeal vi.恳求,呼吁;有吸引力;上诉 n.呼吁;恳求 appeal to sb.for sth./to do sth.呼吁/ 要求/恳求某人做某事 appeal to sb.=attract sb.吸引/引起某人的兴趣 appeal against 为„„上诉;诉诸 appeal to the law 诉诸法律
appeal to the higher court 向高级法院提出上诉 appeal n.呼吁;恳求
make/launch an appeal to sb.向某人发出紧急呼吁 appealing adj.动人心弦的,有魅力的,有感染力的
①Martin Luther King appealed to the blacks to appeal to the highest court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which raised great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马丁·路德·金呼吁黑人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反对种族歧视,这引起了全世界极大的关注。
②Our English teacher's sense of humor appeals to every student in our class.我们英语老师的幽默感吸引了班里的每一位学生。③He appealed against the judge's decision.他不服法官判决而上诉。
④The teacher listened to his appeal.老师倾听了他的要求。⑤She appealed to us to go with her.她恳求我们和她同行。
反馈6.1The idea of working abroad,together with your proposals,never ______to me.A.attracts B.attract C.appeal D.appeals 反馈6.2 The Republican candidate ______ to the young people to vote for him and make a difference to the country.A.called B.requested C.asked D.appealed
⑤Even though/Though/Although I felt sorry for him,I was secretly pleased that he was having difficulties.虽然我为他感到惋惜,但对他的困难却暗自高兴。
⑥We thoroughly understand each other,even if/even though we don't always agree.我们彼此非常了解,虽然有时候也有一些分歧。
反馈8.1Many of them turned a deaf ear to his advice,______ they knew it to be valuable.A.as if B.now that C.even though D.so that 反馈8.2 ______ when everybody else objects to his suggestion,he won't feel upset.A.Even if B.Although C.As if D.Even 反馈8.3______ you disagree with her,her idea is still worth considering.A.If only B.Even if C.Instead of D.Despite of 9.figure out 计算出,想出,理解,弄清楚
①Even the repairman couldn't figure out what had gone wrong with the washer.连修理工也弄不明白这洗衣机出了什么毛病。
②I can't figure why they ridicule this constructive suggestion.我弄不懂他们为什么嘲笑这一建设性建议。
③Let's figure the expense first.我们先来算算费用吧。
反馈9The present situation is very complex,so I think it will take me some time to ______ its reality.A.make up B.figure out C.look through D.put off 10.get...across 讲清楚;渡过 用法拓展含有get的短语
get ahead of...领先
get along 进展,过活,相处 get away 逃掉 get away from...避免,摆脱,离开 get back 回来 get...back 收回,找回 get behind 落后 get down 记下来 get down to 认真做
get to know/love 逐渐地了解/爱上 get in 进来
反馈10.5 In China,nobody is to ______ with killing someone.A.get across B.get through C.get away D.get over
考点归纳拓展 【思路点拨】
1.1 D 根据was pleased to see it worked better可知这个男孩被劝服听朋友的话,故答案为D项。
1.2 A 句意:我试图说服她戒掉抽烟的习惯,但是她不听。try to persuade sb.to do sth.表示试图说服某人做某事,含有未能成功的意思,符合语境。
1.3 C 句意:我建议他不要抽烟,但是他没有听从我的建议。A项表示说服了他不抽烟,与后半句矛盾;advise sb.to do sth.建议某人做某事,符合语境,故C项正确。
1.4 B suggest sb.doing是唯一正确的搭配,意为“建议某人做某事”。
2.1 D 句意:如果你认为对女人好就意味着凡事都向她请示,那你恐怕就错了。mean to do sth.意为“打算做某事”;mean doing sth.意为“意味着做某事”,故选D项。
2.2 A 句意:她本意是想帮他,却反而让情况变糟了。mean to do意为“意欲做某事”。2.3 ①have ②has means意为“方式;方法”,单复数同形。当means由every修饰时,显然是单数,谓语用单数形式。如果means由all修饰则为复数,谓语用复数形式。
2.4 D 句意:旨在让那些低端就业的大学生获益,这个高科技项目有望创造1万个左右计算机编程和测试领域的就业岗位。the project和mean是被动关系,故应为meant;be meant to do是固定用法,为目的含义,故答案为D项。
2.5 B 句意:对于他来说,从艺是一种谋生手段。根据句意,stage 表示从艺,是一个抽象概念,其前不可以加不定冠词;means为单复数同形的名词,此处表示“一种方式”,用 a means of 表达。
3.1 A 句意:新的《劳动法》将使更多的人受益,特别是工人将从中受益。benefit sb.“使某人受益”;benefit from“从„„中受益”,故A项正确。
3.2 D 句意:跟上亚洲形势的发展会有帮助。beneficial “有益的”,符合题意。fortunate “幸运的”;dangerous “危险的”;safe“安全的”。
3.3 ①benefit ②advantage
3.4(1)for the benefit of(2)is beneficial to 4.1 C 句意:他很有关系,所以到毕业时肯定有人推荐他做一份好工作。recommend sb.for sth.为固定用法,意为“推荐某人某事物”,符合题意。
4.2 B 全句意思是:旅馆管理部门恳请客人晚上11点后不要打开收音机。句中的谓语动词request(请求)所引导的从句应当用虚拟语气,即动词原形或“should+动词原形”。本句的主语从句中,谓语应当用被动语态。所以,答案应为not be played。在上述这类句子中不能用动词过去时形式表示虚拟语气,所以A项不正确。not to play是动词带to的不定式,不能在句中作谓语。did not play也是动词play的过去时形式,同样不能在本句中作为
法还是值得考虑的。B make up“组成;化妆;编造”;figure out“理解;弄清楚”;look through“浏览”;put off“推迟”。句意:目前的形势非常复杂,因此我认为要花费我一些时间来弄清楚它的真实性。
10.1 A 此题考查以get为中心词的短语用法。get down to表示“开始认真对待”“开始认真考虑”。由题意可知应为“我们该认真对待我们的学习了”,故答案为A项。
10.2 A 句意:那座火山剧烈的喷发而山脚下的那个村庄竟然安然渡过危险。此处用come through表示“(安然渡过)危机,疾病等”。
10.3 A 考查动词短语的用法。get along“(勉强)生活;进展”;come on “开始”或用于祈使句表鼓励、催促等;watch out“当心,注意”;set off “动身;出发”。根据句意可知A项正确。
10.4 B A项意为“偶遇”;B项意为“克服(困难等)”;C项意为“来访”;D项意为“下车”。句意:如果我们能克服目前的困难,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10.5 C 句意:在中国,没有人在杀了人的情况下能逃脱惩罚。get away with(doing)sth.意为“在犯了某罪的情况下逃脱惩罚”。
第五篇:(讲练测)2017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测)(含解析)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基础达标测试】
(总分100分 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中的文字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答案】B 考点:文字的重要性
2.一千多年前,犹太人被逐离中东后,有的到了欧洲,有的到了中国。一千年后,犹太人在欧洲仍是犹太人,处处受人歧视,最终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而一千多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却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了一起。材料说明()
A.犹太文化具有独立性 B.欧洲文化具有排他性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世界文化具有差异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一千多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却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了一起,说明我国坚持求同存异,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具有包容性,C说法正确;AB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3.酒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酒和诗的渊源,酒和字的融合,酒和亲情的交汇,酒和政治的关联等等,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洋溢着酒文化迷人的魅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A.多样化的特点 B.实用性的特点 C.时代性的特点 D.博大精深的特点 【答案】D 1 考点:本题考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4.钱伟长说:“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多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A.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 B.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多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透过汉字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C说法正确;AB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5.有位教授曾用过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上述材料表明()
A.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B.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 D.文化与政治、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6.20个省区的433项少数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京举行展示,设有“剪刻绘画”“文学史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民族器乐”等多个展区。这一活动()A.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C.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B、C与材料无关,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但不是趋同,故排除。材料中少数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京举行展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选项A正确;故本答案选A。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7.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 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自然条件、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两岸因为地域的不同,所以在文化上有所差异,两岸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认识,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地域性,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8.随着《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电视节目的热播,汉字的书写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汉字书写之所以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基于汉字()①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④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考点:汉字的重要性、作用
9.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青瓷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唯我独尊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体现时代,摒弃传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介绍了青瓷器具有的特点,即: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由此而著称于世,揭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即: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所以B符合题意;A中“唯我独尊”错误;D中“摒弃传统”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故C与题意无关。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10.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①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③被外来文化所同化 ④剔除外来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1.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②③正确。题干材料没有突出国画的悠久历史和对其他绘画的借鉴,①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2.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中华各民族的文化()①相互联系,趋于同一 ②相互区别,独立发展 ③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④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故③④正确,①②说法都错误。考点: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考查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的理解。
13.从下边这两幅艺术化的中国汉字成语图片,我们能够领略到汉字的独特魅力。通过图片可以看出()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
B.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 D.汉字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答案】C 考点:汉字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解读漫画信息的能力,可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14.在历史上,中华不同民族的文化,如匈奴、鲜卑、契丹、辽、金、蒙、满等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同样也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这说明,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答案】D 【解析】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故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意不符。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点评:本题作对的关键是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不同的是表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不同。15.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答案】A 考点: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6.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答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解析】
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的水陆庵以雕塑精美而闻名,当地人用“三十六斗菜籽”来形容其雕塑的数量之多,用“一部立体的连环画”来概括它别具一格的艺术价值。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时期,明、清两代曾多次进行过重修,现存的3700多尊泥塑,布满店内的所有墙壁,大的比真人还高,小的细如巴掌。这些泥塑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但实际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五百罗汉过海”、“九龙天浴”、“千人听经图”,每一组都是一个佛教经变故事,释迦牟尼的一生被演绎得活灵活现,堪称一部“立体的连环画”。在所有的泥塑中,观音菩萨的男性相貌造型,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教主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等现象,在我国的其他古寺中也极为罕见。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水陆庵展现了中华文化怎样的魅力? 【答案】
(1)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时期,古寺中老子孔子塑像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2)寺内雕塑精美,布局严谨等,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3)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则表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4)水陆庵的塑像特点,则表明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水陆庵展现的中华文化的魅力。本题并未限定学生答题的具体知识点,解答本题学生必须通过认真分析材料及设问才能获取答题的有用信息。本题设问中“中华文化的魅力”,启示学生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其次,学生需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性语句,以进一步明确答题的方向。本题材料中“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时期,明、清两代曾多次进行过重修”,启示学生可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方面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水陆庵以雕塑精美而闻名,其雕塑的数量众多,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启示学生可从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等方面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在所有的泥塑中,观音菩萨的男性相貌造型,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教主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等现象,在我国的其他古寺中也极为罕见”,启示学生中文化的包容性特征方面去分析说明。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征的相关知识。
【能力提高测试】
(总分100分 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汉字的重要性
2.《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丛书。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占卜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表现在:()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从中能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 ④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共内容涵盖甚广,作为史书典籍,它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从中可以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①②说法正确。史书典籍并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③说法错误。我们透过史书典籍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但并不能看到所有文化,④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3.对于父亲,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谓,比如有的地方叫“爹”,有的地方叫“大”,有的地方叫“爷(耶)”等等。对于这种现象,比较合理的解释是()A.文化的形成受制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B.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C.各兄弟民族共同镕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D.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都有强烈的认同感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4.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强调旗袍源自满族,融合文明特点,结合西式裙装,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同时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故入选。③④选项观点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民族服饰并不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保持文化多样性,而不是逐渐趋同,故排除。
考点: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2015年播出的纪录片《记住乡愁》,每集讲述一个传统村落的生活故事和文化传承,片中浓浓的乡愁、细腻的故乡情感、厚重的文化沉淀,引发海内外众多观众共鸣。这种共鸣()A.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 B.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C.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D.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答案】A 考点:中华文化的作用
6.古人认为,羊是膳食美味,所以羊大为“美”;“美” 与“善”同义,故金文的“善”字从羊从二言,表示众口夸赞的意思;羊性情温顺,因此“善”又有善良、慈善之义„„由此可见()
A.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动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表明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信息涉及的主体是汉字,而不是文字,不能体现文化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仅仅涉及汉字,并没有涉及与世界的关系,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仅仅涉及汉字,不能体现文化多样性,故排除。考点:汉字的重要性
7.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8.中医学以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利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优势,对解决诸多疑难病症提供了治疗思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③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特点 ④中医学能够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中医学以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利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优势,对解决诸多疑难病症提供了治疗思路”,说明中医学注重于综合考察病情,标本兼治,具有整体性特点,注重于实际运用,具有西医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所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答案选择D。
考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中华文化的特点。
9.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徽州村落注重自然情趣与山水灵气,房屋布局与环境协调,具有依山就势和“枕山、面水、聚合、朝阳”的特点。这表明()①传统文化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②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9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传统建筑。
10.北方人请客吃饭,总是整一桌子菜,量也很实在。南方人请客吃饭盘子小得多,菜的份量也少得多,但花色品种则比较丰富。他们都认为对方虚伪,本分人说,弄那么一点点菜,让人不敢下筷子,这请的哪门子客?虚情假意吧?南方人说,明明吃不完,还要不停的上菜,这是让人吃还是让人看?虚张声势么!这说明()①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②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③请客吃饭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 ④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北方人和南方人请客吃饭有不同做法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①④适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11.2015年春晚节目:《大地春晖》—56个民族创意服装秀,让我们大饱眼福。每年的春晚舞台上,都少不了少数民族的歌舞表演,各族演员载歌载舞向我们展现了各民族的灿烂文化。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考点: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2.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100个汉字认识中国》强调的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未涉及其他民族文化,②③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①④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1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抵御外来侵略、抵抗疾病、自然灾害以及耕种、祭祀、庆贺等活动演变而来的,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各个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④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
14.2015年2月9日,加州参议员夏乐柏提交的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一项决议案,获得参议院全票通过。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在州一级参议院通过有关庆祝农历新年的决议案。可见春节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人的节日、语言和饮食已经在世界传播。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魅力 ③中华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发展方向 ④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中国的春节之所以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人的节日、语言和饮食已经在世界传播,是因为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独具魅力,①②符合题意。③中的“主导”,说法不对。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15.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少数民族,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族);少部分西迁南迁,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藏族、羌族等。羌族至今仍保留本民族的语言、服饰、建筑、原始宗教等。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羌年”。羌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①羌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羌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③羌族文化的形成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④羌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6.2014年7月13日,原创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届登陆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档。第二季节目升级了考题难度,增加了大量古人常用而现代人较少使用的冷僻字。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节目应该限于常用易错字的矫正。
但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看来,片面强调常用易错字,对相对冷僻的字词简单地加以排斥,反映了当下母语价值观存在的缺失。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向这种母语价值观发起挑战。关正文说,今年决赛考题的难度再次升级,节目的口号也变成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关正文说:“现在大家都讲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不是今天才有的,它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承,它的内容记载在历代经典古籍之中。不认识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我们就无法亲近经典,就谈不上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建树。”(1)结合材料分析“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就如何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提两点建议。不超过15个字。【答案】
(1)①汉字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利于让全国人民领略汉字之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母语价值观,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修养。
(2)要求:书法陶冶情操、全民阅读、书香中国万里行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或公益文化活动。
考点:汉字的作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7.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材料二: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肩负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超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根据材料一,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2)文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某校“开展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答案】
(1)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③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2)例如:“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好高‘好语暖人心”,“人人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礼仪足素养的体现”,“礼仪是成功的基石”,“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学礼仪,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敬人者,人恒敬之”等。只要围绕文明礼仪去拟定,言之有理即可。要求拟定两条。(答案与要求关联度高,每条得2分;与要求关联度较好,每条得1分,无联系不得分。)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