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

时间:2019-05-15 05:1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

第一篇: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

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

中俄两国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的两种内涵和形态各异的文化模式。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上毗邻的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具有地缘优势、人文优势、经济互补优势,中俄两国文化及教育体制的异同,寻求发展契机,有利于促进中俄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俄两国学术文化的交流,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巩固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与近代西域文化,还有周边文化的少量结合。历经数千年的抉择、砥砺和发展,自晋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儒、释、道为支柱,诸子百家学说并行不悖的思想建构与文化底蕴。中华文化有史以来一直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与轴心。鸦片战争之前,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性和文明的自创性,中国文化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刷与动摇。而随着现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与全球文化贯通,并取它国之精华,排它国之糟粕,已成为中国富国强兵、富民强体的必选之路。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结合处,地理位置相对开阔,近邻文化比较发达,与外界交往甚密。它的文化正是在周边多种文化的撞击和渗透下逐步形成的,并无根深蒂固的本土化,因而属于典型的嫁接文化或边缘文化。历史上,俄罗斯既受到过西方文化的长期熏陶,也曾沐浴了东方文化的洗礼,因此形成了东西方文化集于一身的东西合璧的文化。中俄两国的文化的起源和属性影响着中俄两国教育体制及学术交流。

中俄两国的教育体制有许多相同及类似的地方。首先,教育都肩负着沉重的时代责任与历史重托,并面临严峻的挑战;其次,针对教育的改革均在积极探索和不断实施之中,围绕政府——社会——学校的关系,不断明晰着各自的定位和作用;最后,都有较严格和完善的学位管理、教师培养与任用、学生激励与淘汰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中俄两国的教育体制也存在许多不同及差别,主要反映在:

第一,在考试和招生环节上,俄罗斯的考试命题与选拔由各学校乃至院系独自进行,而中国则一直采取国家或省市统一命题、集中录取的方式;

第二,在教学方式、学习条件、学术氛围,学术交流与往来,学生能动性、自主性及发散、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两国间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也是中国同西方国家带有共性的差别和差距;

第三,在学生就读方式及后勤服务管理上,中国以严格统一的“住校制”为主,学校各项后勤服务保障部门和设施完善,但也由此存在机构人员庞杂,效率低等弱点,现正通过社会化企业化的改革,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扬长避短。俄罗斯学校普遍实行“走读制”,学校整体效率及效益虽高,但同时亦有管理不严、生活不便等不足;

第四,在高校方面,在本科以上学位管理上,中国是“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而俄罗斯则多为“硕士,而五年连读“硕士—副博士”体系;在高校教师任用及职称评聘等环节上,俄罗斯相当严格。全俄高校教授、副教授队伍少而精,反映出国家和社会对“教授”质量的注重及严格界定,也使得教授的地位与作用在教学和科研中得到充分展现;

第五,在教育文化方面,中国文化一直以“中学”为主体,无论经过怎样的改革与革命,“中学”始终在中国大文化平台中居于主导地位。尽管在某些制度设计和规则制定上中国越来越多地引进了西方国家的经验,在某些方面越来越像西方国家模仿,但“西学”主要属于知识层面的东西,它无力撼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而且,任何外来文化传到中国后都要经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洋为中用。因而此“西学”已非彼“西学”。这正是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博采众长而本色不易、渐进发展而非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俄罗斯文化的阴阳两极性决定了它的无根基性、无本体性,因而对东西方两种文化均采取了知识性的态度:在遇到西方文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便掉头向东方文化求解,而在东方文化中难以实现的目标则依靠西方文化来变通,与西方国家打交道时依循西方文化,与东方国家交往时则运用东方文化;用使自己亚洲化的方法克制亚洲,用使自己欧洲化的方法制胜欧洲。而且,每一次文化转变都像一场押注,其手段之激,方式之烈,后果之难以预料,实属罕见。例如:苏联解体后的自由派先锋波波夫、盖达尔以及叶利钦的首席谋士布尔布利斯就曾建议“用最资本主义的方法改造俄罗斯”,而“无需任何民族性的掩饰”。

第六,教育体制的差异影响着两国人民对家和国理解的不同。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家庭和家族的利益要高于国家利益,“百善孝为先”,孝道利家是上至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恪守的道德准则。对个人来讲,家族即他的世界,家族在则世界在,家族若瓦解世界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一般来讲,中国人对家的关心超过了对国的关心,在面临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选择时,中国人往往首选前者,再选后者。当然也有例外,毕竟中国有很多舍生取义的大贤、大可。所以我们暂且不能一概而论。在俄罗斯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家庭和家族意识并不强烈,更无中国人视为孝道之首的传宗接代、延续血脉的想法。在民族主义和家族主义比较的意义上,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具有民族主义情绪的国家。是民族主义自大自狂、甚嚣尘上的国家,是把一切都民族化了的国家。家族观念比国家观念对人类的危害要小得多,因为国家观念容易导致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为国尽忠的最好方法就是杀人;而孝道利家的最好方法则是安居乐业、老守田园,采菊东篱下,安得其所的人性化、私性化的理念。但这种意识也是造成对国事麻木不仁、对公事弥饷玩公、听之任之的温床意识。

中俄两国教育体制存在着相同和差异的地方,但是并不是意味着中俄两国不进行文化交流,学术上的交流。通过考察与对比可以发现,中俄两国的学术上的交流频繁,时可以相互补充和借鉴的。

在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上,尽管两国的政府都通过立法及提供经费等方式和途径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发挥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和影响,不过总体来说,中国政府对学校及教育的管理干预已变得更为间接和宏观,许多权利已经下放给学校,逐步树立起教育是“人才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理念。政府的拨款主要用于对新建院校的投资,重点和急需专业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的引导,奖贷学金发放等大政的方面,并已初见成效。这亦是当今国际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事实证明,政府管得过多过细,常使得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不利于教育及学校自主自立地健康发展。而莫斯科一些很有资历及名望的学府,因长期由政府直接包管,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发展动力。这应成为俄罗斯学校深思的一个问题。中国教育改革中,政府不断放权,学校市场化、集约化的做法也值得俄罗斯关注。

在教学的方式效果上,俄罗斯学校许多做法值得中国借鉴。对地处莫斯科的多所院校考察后感受到,教师普遍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以及电教设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课堂气氛很好;经常安排学生课堂演讲和辩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这些值得中国好好研究和学习。这不仅是一个教学手段和方式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一个如何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的问题。

在考试和录取制度上,两国现行的制度各有利弊,应相互融合。现实情况是,中国过多地依靠绝对统一的国家考试和录取,而俄罗斯又过于放任于各校自行命题和选拔。结果是中国考生的培养潜质很容易被统一而僵化的考试科目与方式抑制和掩盖,从而制约了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反观俄罗斯,却又有另一方面的问题,学生和学校的负担加重,尤其是一些院校以多招多淘汰的遴选方式选拔学生,这对大多数被淘汰者而言,只能来年再考,造成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此外,为实现多种选择,学生又不得不复习准备多种科目和内容,负担沉重且基础难以扎实。而日本考试和选拔制度可谓为两者的折中,日本把学校入学考试分为两次,第一次是统一考试,考题由“考试中心”拟定,所有考生在统一的时间进行考试;然后,各个学校进行第二次考试,形式则灵活多样,意在细致考察权衡考生的专业培养潜质。实施效果不错。

在办学的效率和效益上,俄罗斯学校的一些高效现象足以引起对中国近些年出现的合并院校扩大规模但却往往难出效率的现实进行反思。扩大学校规模不一定就会提高效率和效益,相反,常常还会造成巨大的内耗。学校对自身准确的层次定位、有效的内部挖潜、不断提高单位效益才应是提高办学效率的基本方向。在俄罗斯,从教学方面看,学校的走读方式是其办学效率及效益较高的一个重要方面。“走读制”有效地增添了人员及校舍的灵活性和利用率,校园仿佛没有节假日,全日制、在职、成教等各类学生各择其主、人流不断,达到了高效率。

在两国学校后勤服务管理上,中国走在了前面。应该说,中国学校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相当健全,这也得益于长期实行的“住校制”。从学生角度讲,完善而低廉的生活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学生,既节省了学生很多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又可一定程度地为学校创收。目前,中国学校后勤服务所积极进行的社会化企业化改革,目的也在于更好地保证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尽管俄罗斯的学校以“走读制”为主,但白天校园里学生的保有量更大,大流量下更需要便捷的后勤服务。为此,可尝试多方集资筹建类似德国的“大学生服务社”,使后勤服务既不完全由学校承包,又不完全放任于社会,甚至还可探求学生的自主管理方式,一举多得。

中俄两国的国情各不相同,互补性更多的是一种理论上的探讨。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充分地借鉴别人的经验和长处,结合自身特点有效地促进本国教育的改革及发展,则是共同的愿望。

第二篇:中西教育体制差异

人类获取知识的最佳模式和人体智力发育的自然规律,那就是:

一、人类获取知识的效率是与对该知识的兴趣有极大的关系。人类是天然具有好奇心的。而教育的作用就是如何诱导,刺激和引导这种好奇心。填鸭式和题海式教育是泯灭这种好奇心的天敌(必要的记忆背诵除外)。而且极易导致人对学习的反感心理以及对个人行为的其他负面影响。

二、儿童在宽松的环境中用他们天性中的好奇心加上想象的翅膀,充分地感受生活,积累对自然的认识。

西方教育基本上照顾到了这些自然规律。在初中(15岁)以前基本上不给学生施加任何压力。学生学得很放松。既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还可以让各种兴趣自由的生长,各种思想自由地发展。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有一个十分健全的发育。但一过15岁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迅速变得严格起来,而且学习负担和压力都有显著的增加。这种状态将持续增强直到大学毕业。结果到大学毕业时学过的总内容比中国的大学生有多无少。换句话说,在校学习强度与人的理解能力及智力发育保持同步增长。这是值得中国教育界好好借鉴的。

遵从教育自然规律与否才是中西方教育的根本差异,也是中国现行的教育方式中最深层次的,最实质性的,最难被人们注意到的要害问题。

在教育孩子上,西方的教育是:

第一:把孩子当人看,平等地看待他,给他选择的权利。

第二:从小让孩子独立,教会孩子如何在各种环境下生存的技能。

第三: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培养他一颗乐观的坚毅的心。

中国与美国在教育方面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美国教师给学生传授了许多人文的东西,提出了要守时、要注重仪表、人们都需要朋友、继母也是有爱心的、要爱自己、出错并不可怕等六个观点,将品德教育融入课堂,教人做一个懂得礼仪、诚实守时的人,体会父母的爱和朋友的帮助,更要学会爱自己,可谓润物细无声,比泛泛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效果更为明显。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侧重于分析字、词、句,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思想。教给学生的无非就是做人要真诚、善良,要遵守时间,学生除了学到这些,还有小女孩们幻想着穿上玻璃鞋找到自己的王子,嫁到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去。

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爱自己!近年来,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报道:为了一些小事、小小的挫折,许多孩子竟然自杀,告别人世,惋惜之余,不禁感叹,现在小孩子的心理也太脆弱了。美国教师关于“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需要的东西--没有人能够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的观点,正是需要我们来告诉中国的孩子的,要爱自己!不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当儿戏。

090114049

汉本一班

朱晓彦

第三篇:中美两国招聘广告的差异

A:秘书(总裁助理)

美国招聘广告

1)商业公文写作能力强;熟悉各类电脑办公软件

2)擅长沟通和应对公众媒体;具有协调部门关系的能力

3)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同等职位工作经验3年以上

4)能够经常出差(一年1/5的时间)

中国招聘广告

1)年龄28岁以下;身高1.62以上,五官端正,气质好

2)英文六级以上,语言表达能力强,擅长沟通等

3)学历本科及以上

B: 银行职员

美国招聘广告

1)高中毕业。有现金收付经验优先

2)性格细心,注意细节;耐心,友好

3)能够意识到销售机会,主动向客户介绍银行产品

4)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重庆去年一家商业银行的招聘广告

1)本科学历;英语四级以上,电脑2级以上

2)身高1.60 以上,五官端正

3)口头,写作能力良好,长于沟通

4)附5寸的生活照片

C:大学教师--非教授级别:

美国(心理学)招聘广告

1)博士学历(已完成)

2)具有心理学方面成功的教学经验

3)愿致力于本科教学和心理科学的研究

4)请表明你的教学理念,研究兴趣等

中国招聘广告

1)硕士,年龄28以下,博士可适当放宽条件

2)语言表达能力强,英语六级;本科、研究生专业一致

3)发表论文2篇

4)党员优先

第四篇:中俄民族的性格差异及影响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家、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性格方面的差异也在不断地缩小。尽管如此,但有些民族所固有的性格是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随意改变的,本文主要从中俄两国的民族性格出发,研究中俄民族的性格差异,并深入探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寻找两民族性格间的契合点,希望本文的内容和观点能够对中俄文化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民族性格;民族性格差异

一、中俄两民族的性格特点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和共同文化传统的稳定的成员共同体。相对的,民族精神就应该是各民族文化中内在的、稳定发展的一种历史传统。本部分主要分别论述中俄两民族的性格特点。以两国自身的性格作为出发点,做为基础探讨中俄两国性格上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一)中华民族性格中的主要特点

1.中国的民族性格中“中庸”的特点

“中庸”是儒家的思想主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庸”思想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也就是要求人道与天道相吻合。《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奉行着儒家的“中庸之道”,凡事没有绝对,不强求也不将就,是很多中国人喜欢的处世态度。所以在中国,人们的思想绝不是极端的,人们更喜欢介于黑和白之间的灰色区域,做事讲求分寸、做人宽厚圆润。可以说在“中庸之道”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宽厚、圆融的性格。其实,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既能不伤及他人与自己的颜面,又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这种“中庸之道”的性格特点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无论是在个人修养上,或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平和且不争执,这在如今的国际交往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与他国进行来往时,中国人向来温和宽厚,形成具有自身风格的行事作风。

2。中国的民族性格中“包容”的特点

中华民族性格中包容的特点最早可以追溯到晋,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又有清末林则徐题书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说的都是宽以待人的包容的性格。

中国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遇事冷静、不骄不躁,能容人之过,这才显示出我大国人民的风范。《左传》中有言: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千百年来,中国以其包容大度的心态广结善缘,成为国际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成员。而“包容”这―性格特点,在当前的国际交往中,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性格特点。

(二)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主要特点

1.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极端性”的特点

在俄罗斯人的意识中,“世界不是白的,就是黑的;不是黑的,就是白的。多彩的世界对俄罗斯人是不存在的”。与中国的中庸思想不同,俄罗斯人凡事都追求绝对,像上面提到的那样,在他们眼中事情只分两种:黑白对错,不存在所谓的灰色区域,没有任何中间缓冲阶段。同时,东正教教义对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特征表现在。宗教情怀和神性意向以受难意识为基础,追求终极,彻底和绝对,强调共同性,寻求普遍获救”。所以就造就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极端性”的特点。这一点与中国人是完全相反的,世界范围常常用“战斗民族”来形容俄罗斯人民,这样的称号不是平白而来的,俄罗斯人民始终信奉极端终极性的做事方法。

2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两面性”的特点

很多学者认为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如“谜一般”,这样说的原因就在于其民族性格的“两面性”,既有西方因素又有东方特征。这种性格的产生在于俄罗斯独特的地理位置,它横跨亚欧大陆,多年来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在这片国土上相互激荡和碰撞,“为这里最终生存下来的文化深深地打上东西方文明结合的烙印”。俄罗斯就像一个巨大的钟摆,一直摇摆在东西方之间,有时靠近东方,有时摆向西方。

二、中俄民族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中俄民族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因素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这种气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传统农业文明的发展,也是中国“天人合一”的中庸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国人素来向往平稳安定的生活,不争强不好胜,强调以和为贵。温和的气候类型造就了中国温和的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中国人安稳的性格特点。

俄罗斯横跨地跨欧亚大陆的两大洲,拥有寒带、亚寒带和北温带三个气候带,寒冷而漫长的冬天促成了俄罗斯人表现自我的性格,同时畜牧业的高度发展也是形成他们极端且好斗性格的一大因素,不仅如此,俄罗斯人也因为长期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而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和逻辑性。

(二)中俄民族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宗教因素

中国人素来信奉儒家思想,奉行中庸之道,强调以和为贵。在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等思想早已在万千中国人内心深处扎根,这是中国人民族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而相对的,俄罗斯人长期受到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是一个拥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东正教是俄罗斯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宗教。在东正教以及古罗斯人神话传说的共同影响下,现在,俄罗斯民间流传着的各种风俗习惯,俄罗斯人自信豪放、善于表达等的性格特点都与这一宗教信仰有关。

三、中俄民族性格的差异

(一)在政治上的差异

中俄两国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多年来两国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两国在政治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从国家的民族精神角度来论述中俄两国政治上的差异。

中国的民族精神内涵可以用《周易》中的两句明艳来概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明一直都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五千多年的不断发展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俄罗斯的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总的来说,俄罗斯民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民族精神的特别之处,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俄罗斯的民族精神也同时具有东西方的文化特点,既有东方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也有西方民族精神中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在生产生活上的差异

上面提到过,中国位于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且雨热同期,十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以一个农业大国的形象立足于国际社会中。在生产生活中更多的以农业种植业为发展方式,平稳的生产秩序,稳定的生活轨迹。而俄罗斯因为地处寒带、亚寒带和北温带三个气候带,冬天寒冷而漫长,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但广阔的牧场和草原却为俄罗斯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俄罗斯人民生产生活主要依靠的也是牧场饲养的牛、羊、猪等牲畜所生产的肉、奶、蛋等。

四、结语――借鉴俄罗斯民族性格,完善中华民族精神

俄罗斯的民族性格的形成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双重熏陶,是两方文化精髓的结合。中国在某程度上应该借鉴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进取精神和科学精神,在有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之后,也应该注重强化个性和进取精神的培养,否则也只能是空有一腔热血而无处释放。在这一层次上俄罗斯民族的性格很值得我们借鉴,在追求总体稳定的情况下也要突出自我个性,强调挑战与创新,发展自我。所以,应该借鉴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以此来完善中国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第五篇:中俄交际礼仪的差异

中俄交际礼仪的差异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及研究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种族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际,但同时也可以说是不同语言或者不同文化底蕴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际。

经济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越加频繁。不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甚至是在军事方面,都离不开交流这个过程。这样的文化交际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中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友好的外交。尽管现代科技发达到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的程度,缩短了交流的距离和时间,交流似乎变得很容易,但是要想要拉近不同种族之间的心理距离,巧妙运用跨文化交际是十分的。

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与国际交往日益加深的时代,跨文化交际显得越发重要,跨文化交际也作为一门兴起的学科被人们学习。通过对跨文化交际的不断研究和学习,在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中,可以营造良好融洽的氛围。

二、中俄交际礼仪差异的具体表现

1、自我介绍方式的差异

在广泛的人际交往中,如若能巧妙地使用自我介绍,不仅可以扩大属于自己的交际范围,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展现自我,在交往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解除不必要的误会,因此自我介绍在人际交往中显得特别重要,而中俄两国在自我介绍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

首先来看看我们中国人是如何进行自我介绍的。中国人见到陌生人一般先是互问姓名,表明是对对方的关心,以示一种尊重和礼貌,而不习惯向别人主动介绍自己,因为在中国人看来那样做有自我夸耀目中无人的嫌疑,是无礼貌不谦虚的表现,这也许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内在含蓄、委婉性格的表现。而俄罗斯人正好相反,他们的自我表现意识相当强,常常会在别人面前显示自我的价值,与生人见面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在他们看来,不这样做的话,就会被别人误认为是对方在耍架子摆谱,不容易接近。由此看来,中国人的性格应该是属于偏内向型的,感情虽然很丰富,但是不轻易表露。而俄罗斯人性格属于很明显的外露型,他们拥有火一般的热情,感情比较容易外露,因此说话也比较直截了当,动作行为比较豪爽。

2、请客的差异

现如今,请客作为一种交际手段,也是渐渐流行起来。这种交际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朋友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增进彼此的理解。

中国人在邀请别人来自己家做客时,首先会依据惯例说像这类的话我请客,你一定要来,不来不行呀,说了这些话,中国人是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和真诚,即使这是一些表面话,但被邀请者有时候听了也会十分开心,显得自己十分受邀请者的重视。但是俄罗斯人对于这些话会做出什么反应呢?他们一般反应的不会是特别开心,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邀请简直就是强人所难,完全没有顾及到自己的感受。在俄罗斯文化中,俄罗斯人十分尊重别人的安排和计划,当他们邀请别人参加某个宴会或者某些活动时,一定会顾忌到被邀请者的感受,他们认为邀请别人事实上就是在占用别人的时间,因此对于最后的邀请时间和计划邀请者和被邀请者会积极的协商,直到双方满意为止。而在中国文化中呢,被邀请者会把邀请作为一种荣幸来看,对于邀请者来说,邀请是在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是在给被邀请者面子的。

3、对待时间态度的差异

与约定者会面时,守约和准时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不同的国家对于准时也有自己的标准。

除了一些重要的会晤,俄罗斯人在赴约的时候有可能会迟到十分钟,在俄罗斯人看来这完全是允许的。由此就有很多外国友人就认为俄罗斯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很随便。俄罗斯人对于准时总是有着自己的概念,尤其他们在和别人约定时间的时候,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概念约定见面的大约时间,比如说约定在十点钟见面,其实可以认为是大约十点钟见面就可以了。而中国人在赴约时,一般会提前几分钟到达约定地点。在中国人看来,不守时是很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态度呢?这估计与俄罗斯人不习惯制定长远生活计划有关吧。

三、深入分析中俄交际礼仪差异产生的原因

1、文化起源的不同

中国在亚洲属于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文化组成大部分来源于本土文化,很少一部分结合了周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文化的积淀和发展,在中国大地上渐渐形成了以儒、道为基础,诸子百家思想共存的思想文化底蕴。

俄罗斯地处在亚由大陆板块的结合处,左邻欧洲国家,又紧挨亚洲国家,地理位置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比较开阔,可以汲取邻国优秀先进的文化。因此俄罗斯文化的形成不同于中国,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和渗透使其文化的本土性渐渐消失,形成了比较典型的边缘文化,或者可以称为嫁接文化。

2、文化的构成及形式不同

中国文化在不断的发展中,对于各国的文化,只要是有精华之处就会去包容并且不断融合,因此异国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并且任何的外来文化来到中国后都必定会经历中国化这样一个过程,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洋为中用。由此看来,这正是中国文化能在众多文化中博采众长却本色不改、逐渐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与中国文化相反,俄罗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很极端,也可以说是相对。俄罗斯文化本土性比较差,因此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俄罗斯大地上巧妙结合。在很多方面俄罗斯民族采取相对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当西方文化没有办法解释问题的时候,就会转向东方文化寻求解决方案。在与国家交往时也一样,在与西方国家交往时遵循西方文化规则,在于东方国家打交道时使用的是东方文化准则。

四、结语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积淀。中俄两国由于不同的历史、习惯、宗教,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决定了两国交际礼仪的差异。为了中俄两国的友好发展,了解并学习两国的交际礼仪的差异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本文的简单介绍,希望有助于更多俄语学习者的学习,共同来进步,用我们的努力促进中俄两国之间更好的发展。

下载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俄习俗差异5篇范文

    中俄习俗差异 世界上每一个名族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民俗文化,甚至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民族风俗和传统礼节,它们深深地扎根于民族心理中。而俄罗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

    中国与北欧教育体制差异[五篇范例]

    中国与北欧教育体制的差异 说到中国的教育体制,大家脑中浮现出的第一个词语可能就是应试教育;而说到美国的教育体制,大家所想到的可能更多是素质教育。 中国当下的应试教育模......

    中俄两国相互投资合作透视[最终定稿]

    中俄两国相互投资合作透视 张中华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不但奠定了两国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而且使中俄两国的经贸关系在政治互信的前提下,进入了一个双......

    中俄两国投资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中俄两国投资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邢广程、张中华 [作者简介] 邢广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中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发展中俄两国区域合作 巩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发展中俄两国区域合作 巩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区域合作:现状和前景国际研讨会"综述 高晓慧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国际合作局联合主办的“中俄区......

    全球战略稳定不只事关中俄两国利益范文

    全球战略稳定不只事关中俄两国利益 作者:卜永光 6月25日,刚刚和习近平主席共同参加完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的普京对华进行了“旋风式”访问。以“老朋友”相称的两个大国领......

    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

    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摘要】随着中国的入世,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将越来越频繁。中西方民族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文化、宗教、历史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

    《灰姑娘》中美两国课堂的差异分析

    《灰姑娘》中美两国课堂的差异分析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灰姑娘》中美两国课堂案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中美两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追求和不同的教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