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比中美两国社会福利的巨大差异
对比中美两国社会福利的巨大差异
按:中国人讲“孝道”,讲究“尊老爱幼”,年年讲月月讲,学校讲,社会讲,然而却做不到,能对自己父母好已经很不错了,根本不可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美国人从来没有这种口号,却真正地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靠,整个社会帮助弱势群体,孝道没在口口声称孝顺的中国落实,反在“不讲孝道”的美国得到了实现,这难道不值得中国人去深思吗?
在美国,凡是穷人都可以申领白卡,称为medicaid。享有全额免费医保,年满65岁的公民或永久居留人士,无论贫富,可再申领medicare,享有更高的医疗保险,不去申领算犯法。一般来说,所谓穷人,是指自己银行账户内存款少于2000美元,或者月收入少于767美元者。而在中国,有“红卡”可以享受全额免费医疗的,只有高干,工人农民则没有。
除此以外,美国穷人还可以申请SSI,称为“社会安全补助金”,每人或者每对夫妻可以领到三百到七百多元的现金补助,如果还有孩子,补助更多,基本上还是就算国家给你养了。孩子越多,补助金越高。
还有一项给穷人的福利,加粮食券,和SSI一样,需经社安局审核后,根据个人情况,比如你是否和子女合住呀,是否有子女补贴呀,来决定分发数额,也有三五百元不等,这样下来,实际穷人吃饭是不要钱了。等小孩上了学,学费全免,学校负责小孩的伙食,也是不要钱的。
在美国是不可能饿死人的。实际上,美国满街随时都有各种各样分发救济食品的慈善组织,有的每周三有的每周四,反正走哪都能遇见,不拘你是谁,不管你贫富,只要你愿意要就给你,你爱领不领,分发的食物,低等的有土豆白菜番茄大米,好点的有牛奶果汁罐头火腿午餐肉,这些一般是慈善组织或者教会等举办,大家习以为常,基本没什么人领,难得看见有人排队,唯独某些华人喜欢占便宜,周三刚在法拉盛领过,周六又去杰美加领,每天都要找一个地方去占点便宜,弄得家里食物堆成了山,而一般美国人,根本连看都不想看,大有宁可饿死也不吃的味道。我曾看报道,要是在中国大陆,哪家商场说今天鸡蛋便宜一毛钱,会引来上万人抢购,为此插队打架的比比皆是,要是在大陆也兴这项“仁政”,不知道每天要出现多少践踏伤人的事故。
政府还给老年穷人分发房屋,只要你递交申请,政府就给你安排一套一或一套二的老年房,如果你觉得位置不好,或者嫌其太旧,都可以拒绝领取,政府再给你换,直到你满意为止,前些时候,我知道有个人领到一套在杰美卡崭新的新房,十分满意。据她说,所需的代价,就是每月将领到的SSI的三分之一作为房钱,比如她一月能领六百的,现在只能领四百了,而水电煤等国家全包。
对于年满六十五岁的老年穷人,或者有慢性病的年轻穷人,政府还在各社区设立大量的老年人服务中心,任他们在里面白吃白喝。这项工作由不同部门执行,都是由一些私人组织先成立老年活动中心,国家委托保险公司上门给每位申请的老年人健康状况认真地打分,只要有资料显示该老年人评分标准在五分以上,即可享受,老年人可以一周去老年活动中心五六天,不仅白吃白喝,还可以学英语玩电脑,打牌搓麻将,跳舞唱歌聊天,很快一天就打发过去了。
国家按每人每天200美元的标准,通过保险公司划给老年活动中心。所以这伙食一定是老年人吃不完的,菜肴丰盛,基本都是大鱼大虾。常常还派发各种商场得购物券,大家想想,按这个计算,国家每月在每个老年人身上平均要花掉五六千美元。反观我们在大陆的那个单位,“退休职工协会”简称“退协”,每月安排一次退休职工的活动,一次十五块人民币,一年才一百八十元。后来经费紧张,缩减到一年才100元,十二个月只能开十次,每次每人才十元人民币,十块钱能吃什么呢?大家只好蹲在地下跟叫花子样每个人捧一低劣的盒饭充饥,剩下的钱顶多可以在茶铺冲杯茶,几个人搓一圈麻将走人。我们老年职工,为党奉献了一辈子,到老落这么个下场,着实寒心哪!在美国,国家光在老年活动中心上面,每人每天就要花费200美元,相当于1300人民币,而中国退休职工,每人每年才100人民币,一年都才人家一天的13分之一,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如果老年人觉得自己腿脚不方便了,想去活动中心玩,又去不了,怎么办?只要你说一声,国家还派专车到你家来接送,请注意,这里说的是“专车”。是指国家安排辆车,安排个司机,就为你这么一个穷人服务,而不是说来一趟要接十七八个老头老太挤一辆车子里,要专人专车专送。如果你连去老年中心玩的力气都没有了,国家专就门派一个护士或护士助理到你家来伺候你,帮你买东西帮你打扫卫生帮你擦屎尿,你要不愿住家里,国家就送你去养老院,直到为你送完葬,一切由国家全包,不需子女或者自己再出钱。
有人会说:“我比较有钱,这项福利恐怕我就享受不了了吧?”其实你也可以顺利地变成穷人的,你可以拥有一套别墅一辆汽车,无论有多么地豪华,都不算在你资产之内。你把你的存款都买了这些,你的帐户里不就没钱了吗?那么就可以申请白卡,享受这些福利。还有个办法,美国允许财产的转让,你可以把财产转让给子女,你自己成为穷光蛋,也可以申请白卡,但法律规定需在转让后三年才能申请,也就是说政府明知你会这么耍赖,也睁眼闭眼。
本来美国大可不必这么优待“穷鬼”,把这些钱省下来让领导“三公消费”不好吗?这就是美国的气量,现在的美国,经济形势并不那么乐观,巨额的赤字,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奥巴马政府去年两次面临破产的窘境,可为什么美国还是这样对穷人这么“铺张浪费”,不怕这样把美国给吃垮呢?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当“世界警察”去“干涉别国内政”,为霍尔木兹海峡派那么多航空母舰去呢?要知道军舰动一动就是多少亿的呀。因为这是理念问题,是人的尊严问题,要是动摇了这些理念,首先在法律上就通不过,美国就是再背多少债,也要维护这些理念,宁可亡了国,也要对穷人负责到底,也要维护世界和平。这才是政府该做的。否则要这政府干什么?尽为公务员牟利,党员干部老想着与民争利的政府不叫政府,而是“某某”。
相反,中国一直吹嘘自己是什么“盛世”,什么“大国崛起”,多么“河蟹”,储备了多少万亿的美元,世界第一,可是又有几个落实到穷人头上的呢?穷人只感觉退休金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还要应付房价、医疗费、孩子学费等填不完的窟窿,国进民退。官员会说:“中国人口太多,没有办法实行美国那样对待穷人的政策,国家暂时有困难,大家克服克服,胜利的曙光就在前面。主权高于人权,你们总不想学美国那样为了善待穷人,为了维护穷人的尊严而把国家给搞垮吧?亡了国,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不就断了吗?”
你看,刚吹嘘完天朝盛世,这里马上又要找客观因素开始哭穷了,反正一说为穷人办点实事,他头一个反应就是推诿。一说要维护穷人的人权生存权,他马上拿“主权”来压制。既然全国不能搞,可以不可以先选几个城市搞试点呢?我看他们也是不愿意的。
那么是不是说中国这种社会就一点“仁政”都没有,全部都是批评呢?还不是的,中国不仅每年有多少公职人员花费多少公款喝了多少瓶酒无人知晓,而且据报载,广州公布了2012年的财政预算,8所 “特供” 机关幼儿园要拨款5754.44万元,让条件本已优厚的机关幼儿园锦上添花,人民质问:凭什么用财政公款供养公务员“老少三代” ? “你有儿子有孙子要养,我们也有儿子有孙子要养,我凭什么养你,还要代你养儿子,还要代你养孙子?”大家在大陆,没少看见那些“市委机关幼儿园”“空军蓝天机关幼儿园”的吧?那里条件之优厚,恐怕连美国幼儿园都相形见拙,可肥水只流“特供”幼儿园,公务员的子女能进,体制外的孩子得送礼交赞助费走后门才能进,纳税人的钱养了官爹还得养官儿。人民敢怒不敢言。这就是中国式的“仁政”,其实质是只对体制内“兴仁政”,这个时候他们就不怕亡国了。
但是话反过来说,即使当权者愿意,即使财政充裕,中国实际也是不可能实行美国这套福利政策的。大家知道,中国百姓最怕的是“改革”二字,而官员最喜欢的也正是“改革”二字。因为这改革二字才使无数官员有了立地成为亿万富翁转而成为资本家的机会。中国的社会即使轻轻地动一下,都会造就无数的亿万富翁,历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最开始那些到死不活的国企领导,整天愁眉苦脸的样子,整天别有用心“非实行厂长责任制”不可,要给他们不受监督的权力,否则他就治不好这厂,蛊惑国家搞什么“国有企业机制转换”,实际这些厂长摇身一变就成了股东,低价收买了国有资产,空手套白狼,顿时成了亿万富翁,而广大工农却成了他们的奴隶。改革的一大举措是开放股市,然而三十年下来,得利的都是那些有门路有渠道探听内部消息的,不知道造就了多少亿万富翁,而垫背的是广大痴迷百姓。
据说,当年温眼见国库里有那么多钱,本想造福百姓让大家得点实惠,却担心四万亿钱一发下来,一经各级官员的手,会平白无故让这些官员都成亿万富翁,只好投资刘志军搞高铁,结果依然这笔钱大部门被刘志军、丁书苗、张曙光等贪污掉。在中国简直就不能大兴土木,任何一个工程,无论大小,都会有贪污的机会造就几个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就算一个最小的官,哪怕只有一点点权力,比如一个普通的中学校长后勤处长,都整天盼望翻修教学楼,因为一翻修,他们就又有钱可以贪污,再小的县医院,院长和药房主任都希望进一步“改革”,因为越改,他们权力越大,越有利于回扣望自己口袋送。即便没有任何权力的工人,也会学着偷厂里的东西变卖,就算食堂里的厨子,也会把食堂里的肉揣怀里带回去,街上最没文化的卖菜小贩也会缺斤短两,玩起秤来像玩魔术。
如果中国也像美国一样办这样的老年活动中心,每人每天享受200美元,那么具体掌控的人只会批准那些体制内有背景的,他的亲戚朋友,或者给他个人送过礼的人开办的中心,这些中心又会伙同保险公司作假,让许多根本不达标的人审核通过来白吃白喝。中心的员工不仅偷工减料,私自投藏鱼肉蛋回家,还卖人情请自己的亲朋好友进来随便揩油,中心本身也会大肆侵吞这笔善款,可能落实到每个老年人身上的不到2元,这样下来,反正最后得便宜的还是官员的亲属,不几年这个中心负责人就成亿万富翁,拿去养郭美美了,连带下面掌勺的小伙计都发了一笔。
所以在中国,领袖不信任干部,干部看不起群众,群众又仇恨官员,官员又欺上瞒下,各怀鬼胎,这就是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上到下,每个人都那么自私、油滑、贪婪、虚伪、毫无诚信,每个人的这样邪念使任何一种善举都举步维艰,让任何一样善心都无法持续,结果什么事都办不成,即便是“仁政”最后肯定演变成“暴政”,使整个社会处于一个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他们伤害的是他们自己,这就叫愚蠢。举个例子,那些贪污教学楼修建款的校长,即使获得了百万贪污款而未被察觉,可是人有不测风云,退休后生活在这样没有保障的社会,要是得了重病,百万贪污款根本不顶用,最后医又医不起,死又死不了,还得连累子女。他可能想象不到,之所以这个社会缺乏基本的保障,是千千万万象他一样没有基本诚信,见钱眼开,喜欢偷奸耍滑的人造成的,使他们自己最后享受不到温暖,生活在这种没有基本尊严的社会里,他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承担的是他自己给自己带来的一份后果而已。
生在中国当穷人实在是悲哀!
第二篇:中美两国招聘广告的差异
A:秘书(总裁助理)
美国招聘广告
1)商业公文写作能力强;熟悉各类电脑办公软件
2)擅长沟通和应对公众媒体;具有协调部门关系的能力
3)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同等职位工作经验3年以上
4)能够经常出差(一年1/5的时间)
中国招聘广告
1)年龄28岁以下;身高1.62以上,五官端正,气质好
2)英文六级以上,语言表达能力强,擅长沟通等
3)学历本科及以上
B: 银行职员
美国招聘广告
1)高中毕业。有现金收付经验优先
2)性格细心,注意细节;耐心,友好
3)能够意识到销售机会,主动向客户介绍银行产品
4)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重庆去年一家商业银行的招聘广告
1)本科学历;英语四级以上,电脑2级以上
2)身高1.60 以上,五官端正
3)口头,写作能力良好,长于沟通
4)附5寸的生活照片
C:大学教师--非教授级别:
美国(心理学)招聘广告
1)博士学历(已完成)
2)具有心理学方面成功的教学经验
3)愿致力于本科教学和心理科学的研究
4)请表明你的教学理念,研究兴趣等
中国招聘广告
1)硕士,年龄28以下,博士可适当放宽条件
2)语言表达能力强,英语六级;本科、研究生专业一致
3)发表论文2篇
4)党员优先
第三篇:中美两国招聘广告对比
中美两国招聘广告对比:国内的广告像是在找情人
备注: 笔者前些时候浏览招聘广告,发现中美广告间有很多有趣差异,现选择三个职位为例:
美国 中国
A:秘书(总裁助理)1)商业公文写作能力强;熟悉各类电脑办公软件 1)年龄28岁以下;身高1.62以上,五官端正,气质好
2)擅长沟通和应对公众媒体;具有协调部门关系的能力 2)英文六级以上,语言表达能力强,擅长沟通等
3)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同等职位工作经验3年以上 3)学历本科及以上 4)能够经常出差(一年1/5的时间)
B: 银行职员 美国 重庆去年一家商业银行的招聘广告
1)高中毕业;有现金收付经验优先 1)本科学历;英语四级以上,电脑2级以上 2)性格细心,注意细节;耐心,友好 2)身高1.60 以上,五官端正
3)能够意识到销售机会,主动向客户介绍银行产品 3)口头,写作能力良好,长于沟通 4)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4)附5寸的生活照片
C:大学教师--非教授级别: 美国(心理学)--中国
1)博士学历(已完成)1)硕士,年龄28以下,博士可适当放宽条件 2)具有心理学方面成功的教学经验 2)语言表达能力强,英语六级;本科,研究生专业一致
3)愿致力于本科教学和心理科学的研究 3)发表论文2篇 4)请表明你的教学理念,研究兴趣等 4)党员优先
一眼看上去,中国的招聘广告有点像情人招聘广告,要年轻,要貌美,还要有带得出去的资本:学历;美国广告像找妻子,要求具体、实用:
第一,美国公司招聘广告更多的是对该岗位工作所需的技能和能力的具体要求,而且很多招聘广告都会非常详细地描述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具体工作范围,甚至具 体到应熟悉什么软件,哪方面的专业知识,甚至什么样的性格,要求有什么样的资历,简言之,你可以了解到这个工作岗位每一天大概做些什么工作。
第二:中国公司的广告比较抽象,所要求大体是外在的,比如学历,年龄,相貌等。年龄几乎在中国的每个招聘广告中都会出现。普通职位,25以下,稍微涉及 到高学历或者技术的,30岁以下;如果没有博士学历,又不是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才,过了35是很难找到工作的。而美国很多职业还倾向于已经有很多阅历的 中年以上的人,如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教师、心理学从业人员、单位中层管理人员。笔者认为大多数人还是在30岁以后才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为人处事更加成熟;工作上也有了很多经历和经验,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可是过了30,35又没有 超级强人的能干,在国内想要换个工作,会发现自己很尴尬,似乎早已经被挤出了就业的大门。
身高,容貌也在国内很多招聘广告中出现, 因此笔者初来美国看报纸或网络上的招聘广告时,是非常惊异的;因为这里没有一条广告提到年龄,身高(空姐和特殊警察会要求,但是其身高与工作密切相关),相貌,当然后来知道美国法律规定招聘不得有年龄,国籍,容貌, 出生地,种族,婚否等的歧视,而且这些信息在简历中都不允许出现.至于身高他们根本都没有提到歧视, 似乎没有人觉得普通工作与身高还有关系!
第三: 从以上的对比我们还能看出, 美国的很多公司在招聘初级或一般职员等学历要求不高,如以上的银行职员,秘书,翻译,政府部门的普通工作(公务员), 甚至中层经理都只要求高中学历;美国公司不愿意招(over qualified--资历超过岗位要求)的人员,首先招聘这些人,你付出的薪水要多于普通人员;而且他们非常容易跳槽。而中国公司几乎清一色的喜欢高学 历, 我们研究生有个同学考上了海关, 全院都很羡慕, 即使她的工作只是在过境处扫描旅客是否携带有非法物品。从本科到研究生,学了7年的英语,但是也没有人觉得学非所用可惜,当然大家都知道,现在找工作太 难,而且海关的待遇出名的好。这里涉及到很多中美之间的深层次差异, 比如就业机会、大学的教育质量等------笔者不在这里做探讨。
虽然一般职位,公司都不会要求大学学历, 但是公司鼓励继续教育,比如你刚进入银行做一般职员时只有高中学历,但是单位鼓励继续学习,绝大多数银行都赞助(很多银行报销100%的学费)员工的学习计划。当然,我们国内也有所谓的继续教育,比如电大,党校,网络的等,但大都比较“水”,多为拿文凭而已,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党校硕士, 博士, 含金量比较低,但是美国的继续教育都很正规(也有少数收钱发文凭的学校),非常严格,他们的毕业文凭和高中毕业后直接升入大学的毕业文凭几乎没有任何差 异,这里更没有专为领导干部设立的轻松拿文凭的学校。大多数美国人并没有很小就树立要读什么大学的志向, 很多人是在工作几年后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或者工作之需又回到校园读书(晚上和周末上课);有些则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 选择先就业, 再读书的道路。
另一方面, 虽然一般公司不倾向于招聘高学历的人,但是并不意味着学历就不重要,在需要良好教育背景的工作中,比如电脑或者高科技公司,教育,咨询等行业,大学,甚至 研究生,博士学位都是必须具备的,比如教师,美国很多中小学教师都是硕士,校长很多是博士毕业;大学教师一般都要求博士, 政府重要岗位,如联邦储备委员会,证券市场监督机构等基本的岗位都要求硕士学位.心理咨询很多也是要求硕士和博士学历, 而且还得通过资格证书考试。
第四: 经验和技能在美国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影响你找工作的成功率,而且还与你的工资息息相关。如果是一个不太需要复杂和专业知识的工作, 一个工作了5年积累了很多经验的高中生是绝对能打败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美国的高中都为学生配备了就业顾问和学业顾问,就业顾问为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帮 助他们分析自己适合于哪种职业,应该具备哪种技能,所以虽然美国公司只要求高中学历,但是美国的高中教育远比国内的高中实用,很多高中开设了商业课程等。
在很多美国公司,即使是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学历,薪水也是不一样的,区别就在于经验,技能,如果你有别人没有的技能而且对工作有用的,你的薪水也会比其 它人高。笔者前些天看见一个电视网络公司招聘销售代表(室内销售), 该公司就注明双语员工(其列举了所需要的第二语言)享受差别薪水的待遇。
第五:中国公司喜欢科班出身,专业对口,但是在美国很多行业---非物理,化学等专业性很强的外,他们更倾向于招收不同学习和就业背景的人员,金融业经常招收政治学,新闻,甚至农业专业的人员;人力资源招收历史学,心理学的,而且很多行业都强调较宽的知识面。
第四篇: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
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
【摘要】随着中国的入世,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将越来越频繁。中西方民族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文化、宗教、历史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了解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特点,跨越文化障碍和揭示各民族性格中的隐蔽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各民族文化特征的交际策略,更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从中美文化差异的视角出发,探究形成中西民族性格差异的原因。
【关键字】中美 民族性格 差异
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和美国,他们在很多方面有共同之处。[1] 中华民族是华夏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是在中国统一国家里经过几千年时间融合了许多民族及其思想文化、感情意志、习俗信仰而形成的伟大民族。
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2]
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型的农业文化。黄河与长江孕育的华夏大地,土壤肥沃,四季分明,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自然地理条件。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或是遇到兵荒马乱,人民大体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是一种朴素而又实际的生产方式,长期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的中华民族便毫无疑问形成了静的性格。”[3]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融合过程中,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总体性格。
这个总体性格是由各民族的优秀性格熔铸而成的。所谓民族的优秀性格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形成并比较稳定地保持着的一种共有的思想活动特征和传统。中美两国民族性格的差异是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讲到探究这种差异之根源及原因
时,传统上,学者诸家习惯用这么一种逻辑:由“地理环境决定论”推导出中西文化不同的渊源和发展轨迹,再由不同的中西文化渊源和发展轨迹,孕育出中西民族不同的性格。
这种逻辑推理和理论应该是可接受和认可的。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世间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直线一元的而是多元复杂的。同样地,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的形成原因也是多元化的。
一、从历史文化看
在历史文明的长河中,中国走了几千年,美国走了几百年,到了今天,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作为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两大民族,已经形成各自迥异的文化特征和性格。提到中美文化差异,几乎会让每一个人自然地联想到东西方文化差异。如果比较文化差异的话,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两个国家比中国和美国更具可比性了。因为两个民族的文化不断交融,两个民族的性格在不断互相磨擦,互相影响。[4]
但是正如某个人,其性格势必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一面,也有碍其自身发展的一面,如何在文化交流磨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本民族形成一种更利于民族自身发展与完善的性格就是一个需要学习、了解和研究的问题了。同时,美国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在生存、生活方面的依赖性逐渐削弱。由此便产生了美国这样一个多元制社会,多元制“就是要使所有的思想和意见都能得以表达和实现。”“个人主义的特色则在„„每个人或团体的均志愿加入国家这 个组织,但并不放弃自己的个体和选择权”。[5]中美国民性格的差异代代相传,在这其中,家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以及家庭生活集中体现了一个社会中人们的道德标准、价值观。“正是家庭,而不是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向孩子们传授知识与经验。”[6]
中国人与美国人的区别,同样也表现在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或许是因为中国文化是在北温带黄河两岸之大平原农耕地区发展、生长起来的,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自始即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路径,形成一种比较孤立、特殊的文化。也正是由于受到这种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使中国文化比较重视内部的和谐,具有天人合一的特征,易于形成中庸平和的民族性格。总之,中国的传统
思想,一直把中庸之道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孔子赞颂:“中庸之德,其至矣平。”朱熹在《中庸章句》题注称:“中者,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孔子认为凡事应“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从老子、孔子开始,都非常重视道德修养问题。提出了十分丰富的有关修养的理论和主张.‘‘侈”指修身,“养”指养性或养心.修养即提高觉悟.培养高尚的道德.儒家关心人的主体,偏重柔,主张“明心见性”,注重内省及人格完善。以达到圣贤境界.“吾日三省吾身”的劝勉历来为志士仁人们所蘑奉,这就养成了中国人内向的性格,心态也是安宁的、宁静的。可以讲几千年以来中国人强调的是如何做人,做好人成了人生最高理想,而且道德本身就是最高报酬,讲究为人要有浩然正气,要保持人格的尊严”。中国人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充实与愉悦,不太看重物质利益,中国人总想避免被人看成是个重利之徒,避免炫耀自己富有,利欲熏心的人则被视为势力、俗气、缺乏道德而遭人所唾弃。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真可谓一穷二白,中国人正是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 来发展和强大中国的.。无私奉献,不计报酬”。只求给予,不求索取”、“俯酋甘为孺子牛”、。淡泊名利”等这些都是中国人的座右铭。
而美国人跟中国人恰恰相反,他们祭尚及时行乐。追求物质利益。美国文化源于西方从古代希腊就开始的海洋文化或者商业文化。求变、好奇是海洋文化的特点,他们养成了好动的性格,逐步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以及其它制约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他们企图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争取个性解放;在个人奋斗中克服常规。求变、求动是他们的精神动力,并在做事中发展这一动力。因此,“做事有所成就”自然就变成了他们的重要的文化取向或价值观念。美国人重视铤而走险,认为快速行动,追求效率,并有所成就才是积极的品质.因此入们争取改善社会地位,为获得成就而有为。并因此获得金钱和荣誉,他们尽量满足自已的欲望和要求。
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日“爱人”,孟子说。仁也者,人也。[7—8]所谓人就是指人际关系。中国讲究礼节,注重孝悌为仁之根本,注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不同等级秩序,要求臣子忠于君,子孝于父母,弟尊敬兄长,等等,否则便为“不仁”。然而,西方的文化则偏重于理智、理性,认为理智应该而且能够控制情感,人应该控制自我的欲望,用理智和道德去追求幸福,理智的份量大于人情的份量。这也与中美的伦理观念不同密切相关。美国人认为人与人之同是契约关系,人与人之周只是依靠契约联系在一起的,而中国人讲究人伦情谊关系。讲究“君巨,父子、夫妻、兄弟、师友”。三纲五常”等等。
二、从文化相对主意看
从文化相对主义视角来看,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种文化的独特之处都不会相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价值和功能,任何一种文化只能从该文化的内部去研究、去理解。[9]
中庸和平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人养成一种惰性而不思进取,美国传统中则贯穿了求生存求发展的信息,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他们注重创新.愿意迁移和进行冒险。这种频繁的迁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不习惯于平淡无奇的生活,渴望看到新地方、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获得新成功的性格。[10]而这也正是很多中国人所缺乏的.
由其宗教信仰演化而来的“天赋人权”观点使美国人相信美国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是最优越的,然而作为与美国白人不同的。异文化”拥有者,美国国内的黑人、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种许多年来一直处在白人严重的种族歧视之下.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就是上述“美国信条”的代表。冷战结束后。亨廷顿推出“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不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冲突,而是不同文明之问的冲突。作为有普世意义的“美国信条”必然要与伊斯兰文化和中国儒家文化等“异文化”发生冲突,认为美国的优越之处不在于美国人民优于其他人民,而在于“美国理想”的至高无上。[11]这也是美国政府在当今世界上推行单边主义的思想溯源。
参考文献
[1] 侯喆.中国与美国儿童国民性格的差异[J].人文论坛.186
[2] E.Steward.American Cultural Patterns.美国文化模式[ M].卫景宜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69—70.[3] 余元浦,潭好哲,陆学明.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9.[4] Bradford Smith.Why we Like Americans [M].1957.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169.[5] 侯维瑞.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218—
219.[6] Baker, Larry.Communication.Chicago:Prentice-Hall Inc.[J],1984:
[7]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 扬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9] 马广海.文化人类学[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10] 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99.[11] 苑可.亨廷顿的优思[ J ].读书,2005,(5).
第五篇:《灰姑娘》中美两国课堂的差异分析
《灰姑娘》中美两国课堂的差异分析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灰姑娘》中美两国课堂案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中美两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追求和不同的教育理念下课堂的巨大差异。甄别这些差异,领悟其中的真谛,是教育追求的使命。
一、学习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其本质是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中美两位教师讲授《灰姑娘》的课堂实录,美国老师不自觉地运用了建构主义理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很大提高。而中国老师则主要采取灌输的方式,课堂教学极其低效。下面通过建构主义的四条核心理念加以简要分析。
首先,知识依赖于个体以往的构建。中美学生对灰姑娘的故事本身都很熟悉,他们都有了进一步构建新知识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美国老师引导学生引申出很多新的情境与新的问题,不断挑战学生的思维;而中国老师则停留在对故事如同嚼蜡的所谓“分析”之中,没有给学生自主构建的机会,学生自然没有任何兴趣。其次,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发生的。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的结构内;顺应就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影响而发生改变。第三,学习是一个不断创造的有机过程,而不是简单积累的机械过程。第四,有意义学习是通过反思和认知冲突的解决以及对早期低水平的理解加以否定得到的。
二、学生课堂参与
“参与”作为一种能力,可为学生形成日后走上社会所需要的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奠定基础,长期的正确“参与”,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态度和情感有极大帮助。案例中,中美两国课堂学生都有和老师之间的问答互动。但参与有着明显的差异。美国课堂学生的参与态度是积极的,他们对老师的提问非常感兴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中国课堂学生的参与态度消极,对老师的问题不感兴趣。真正的课堂参与是学生全身心参与,他们在和老师的交互问答中,不断思考,层层深入。
三、教师的角色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从“独唱”变为“伴唱”,从传播知识信息变为帮助学生选择、追求、组织和管理信息,因此是引导学生而不是改造学生。
案例中,美国教师把一个看似简单而熟悉的童话故事通过12个问题作引导,抓住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教育的目标。中国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学生消极应对的时候没有积极采取措施,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课前的预设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没有对自己的课堂设计、组织与引导进行反思,反而对学生进行了老生常谈的指责和训斥。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
四、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美国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中国课堂少有平等的现象,上课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看来,教师是不可侵犯的权威,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说教者。想起了《学记》中的一段话:“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明确地告诫我们,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发挥。
五、教学的侧重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美国课堂通过故事背后的12个设问,巧妙地将教育融入课堂,引申出众多人生哲理。而中国课堂更注重知识与技能层面的目标,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六、文本的地位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课堂教学所要完成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课堂建构的结果,教师在给学生提供素材和资源时,可以根据课程主题对文本或教材进行大胆整合,大量援引其他资源。
美国课堂就体现了这种新课程关于文本或教材的理念和课程观。教师利用《灰姑娘》故事的某些情节,创设与学生认知、成长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态度。学生不仅读会了故事,更从中汲取了如何去生活,如何去爱的生命经验。而中国课堂,教师逐字逐段进行分析,学生的学仅限于对文本的理解,无法超越文本,因此课堂很无趣。课堂的价值更难以在学生以后的人生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作者单位 陕西省潼关县教学研究室
编辑 徐绒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