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用书总结 五六章(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5:3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用书总结 五六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用书总结 五六章》。

第一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用书总结 五六章

第五章游戏的指导

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不直接创造财富,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的主要功能

(1)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2)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3)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4)游戏能够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5)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应当把握以下策略或基本要求:(1)指导以观察为依据;

(2)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以自身为媒介、以材料为媒介、以儿童伙伴为媒介;(3)确定指导的时机;

(4)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5)把握好互动的节奏。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1)介入的角色定位

根据教师对游戏介入程度的高低,可将教师的角色分为以下两类共6种。在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对儿童游戏性质及正在游戏的儿童的特征的仔细观察,不断变换所扮演的角色,推动游戏的发展。

①非支持性角色:不参与者、导演者;

②支持者角色:旁观者、舞台管理者、共同游戏者、游戏带头人。(2)介入的时机

①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

②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介入; ③当儿童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 ④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巧方面发生困难时。(3)介入方式

成人介入游戏的方式主要有外部干预和内部干预。(4)介入的注意点 ①分层次指导;

②慎扮“现实代言人”角色; ③及时退出。角色游戏的指导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1)小班角色游戏指导: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其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避免其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其平行游戏的需要;以平行游戏法指导游戏,也可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加入游戏,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

(2)中班角色游戏指导:教师应根据儿童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儿童玩多种主题或相同主题的游戏;注意观察儿童游戏的情节及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通过游戏讲评引导儿童分享游戏经验,以丰富游戏主题和内容;指导儿童学会并掌握交往技能及规范,促进儿童与同伴交往,使儿童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问题。(3)大班角色游戏指导:教师应根据儿童游戏的特点,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材料和场地,多用语言指导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观察儿童游戏的种种意图,给儿童提供开展游戏的练习机会和必要帮助;允许并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点滴创造,通过讲评让儿童相互学习,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水平。建构游戏的指导

建构游戏:又称结构游戏,是指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如积木、积塑、沙石、泥、雪、金属材料等)进行建构活动的游戏。这种游戏对幼儿手的技能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被称为“塑造工程师的游戏”。(1)小班建构游戏指导

①引导幼儿认识建构材料,引发活动兴趣;

②为幼儿安排游戏场地和足够数量的建构游戏材料;

③在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建构技能,鼓励其尝试独立建构简单物体; ④引导幼儿理解和明确建构的目的,发现其想象力,使主题逐渐稳定; ⑤建立游戏规则;

⑥教会幼儿整理和保管玩具最简单的方法,让其参与部分整理工作,培养其爱玩具的习惯; ⑦提供小型木质积木、大型轻质积木和小动物玩具、交通工具模型、平面板、小筐等辅助材料。

(2)中班建构游戏指导

①设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建构活动打下基础;

②培养幼儿设计建构方案,学会有目的地选材,看平面结构图; ③着重指导幼儿掌握建构技能并运用其塑造各种物体;

④组织幼儿评议建构活动,鼓励其独立、主动地发表意见和创造发明;

⑤提供大积木、中小型积木和人偶、小动物、交通工具模型、废旧材料、橡皮泥等各种建构材料及辅助材料。

(3)大班建构游戏指导

①培养幼儿独立建构的能力,要求其按计划、有顺序地建构; ②让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建构时,学习表现物体的细节和特征,能准确表现游戏的构思和内容,会使用建构材料和辅助材料;

③引导幼儿在欣赏自己和同伴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④鼓励幼儿集体进行建构活动,共同设计方案,确定规划,分工合作,开展大型建构游戏; ⑤提供大积木、中小型积木、平面板和更多形状的辅助材料。表演游戏的指导 表演游戏:儿童按照童话或故事中的情节扮演某一角色,再现文化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1)中班表演游戏指导

①为幼儿准备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且最好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 ②保证幼儿有不少于30分钟的游戏时间; ③提供简单易搭的材料,以2—4种为宜;

④最初开展阶段帮助幼儿做好分组工作,讲解角色更换原则,不急于示范,耐心等待幼儿协商、讨论,提醒其坚持游戏主题;

⑤在游戏展开阶段,应提高幼儿的角色表现意识,可参与游戏,为幼儿提供适当示范。

(2)大班表演游戏指导

①可为幼儿提供较多种类的游戏材料,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样化探索; ②在游戏最初阶段应尽可能少地干预;

③随着游戏的展开,及时给幼儿提供反馈,提高其表现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侧重点放在帮助幼儿运用语气、语调、生动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来塑造角色上;④通过反思性谈话和小组讨论来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规则游戏的指导

(1)尽可能选择让大多数幼儿参与而不是旁观、等待的游戏;

(2)游戏如需分组,最好采用随机的方式帮助幼儿分组而不要让幼儿因性别、能力、性格等的差异而体验来自同伴的“忽视”或“拒绝”的压力;(3)让幼儿体验到游戏成功的快感而不是挫折感 ①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规则游戏; ②游戏过程中不要常常让幼儿停下来被“纠错”;

③在参与游戏的幼儿年龄与技能水平不同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游戏的“碰运气”因素,以使每个幼儿都有“赢”的机会。(4)保持规则的灵活性

①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加大游戏规则的难度;

②如果幼儿要求且他们都同意改变规则,则应允许幼儿改变规则。(5)降低游戏的竞争性

①把重点放在游戏过程而不是“赢”的结果上; ②不要为“赢者”提供奖品或奖赏;

③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到“赢者”所用的有效策略上,引导幼儿学习伙伴的策略,意识到他人的想法和观点。

(6)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

①3~5岁的幼儿喜欢非竞争性的猜谜游戏、简单的拼图或匹配游戏、棋牌游戏、简单的追跑等大肌肉活动,指导要点放在提醒幼儿如何玩和注意游戏的技能上; ②5岁以上的幼儿会就游戏规则进行协商、谈判,并改变规则以增强游戏的新颖性和挑战性,成人不要轻易干预。

(7)幼儿参与游戏基于自愿原则,允许个别幼儿在集体游戏时间里独自玩耍。

第六章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活动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有观察、实验、参观、游戏、操作、谈话和讨论、讲解和讲述等。

2.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结构(1)活动名称、设计意图

(2)活动目标:活动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情感、动作技能。(3)活动准备的设计

准备工作是实施活动的前提,它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的进程和实际效果。活动准备包括:知识准备、情感准备、材料准备。(4)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是教师按照活动目标,通过有计划开展教育活动必须让幼儿掌握的重要的知识或经验,它是相对于所学的教育内容的主次而言的,也是教师教育活动反思必须首先考虑的因素之一。活动难点是教师按照活动目标,通过有计划开展教育活动必须让幼儿掌握的知识或经

验,它是幼儿认知经验范围内较难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经验,是针对幼儿现有经验和水平背景下的理解和能力而言的。教师要分析儿童的发展,找准重难点,以期实施教学,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5)活动形式与方法

活动形式包括集体、小组、个人三种形式,先后顺序如何,以什么形式为主,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6)活动过程的设计

活动过程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7)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既是对前面活动的巩固,也是继续开展下一个活动的链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交代清楚延伸的具体活动是什么,其指导要点是什么。(8)活动评价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的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总目标(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5.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1)身体保健活动的主要内容:生活习惯和能力;饮食与营养;人体认识与保护自身安全。(2)身体锻炼活动的主要内容:身体活动的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练习;基本体操和队列练习。

6.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

(1)身体保健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动作与行为练习法、讲解演示法、情景表演法、讨论评议法、感知体验法。(2)身体锻炼活动常采用的方法:讲解示范法、练习法、语言提示和具体帮助法、游戏法。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艺术领域的目标做了如下规定:(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8.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包括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和音乐欣赏四方面的内容

9.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方法:示范法、语言法、角色变换法、整体教学法、多通道参与法。

10.幼儿的美术活动,大致可分为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

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大致有:观察分析法、示范与范例法、游戏练习法、情感熏陶法、图式预知法。1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的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总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12.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科学性和启蒙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13.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

(1)了解自然环境及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2)探究身边事物的自然科学现象;(3)感受科学技术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劳动与实践法、测量法、分类法、信息交流法、早期科学阅读法、游戏法。14.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1)对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等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好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探索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5.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原则:启蒙性、生活性、可探索性、系统性。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操作法、游戏法、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寻找法、其他辅助性方法(如欣赏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1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的兴趣。根据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和有关幼儿语言习得和学习语言的理论,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分为学说普通话、谈话、讲述、早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

17.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是指教师为发展幼儿语言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幼儿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在对人、物、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提高语言能力。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般方法有以下几种:示范模仿法、视听讲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18.《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的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总目标(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19.通过对《纲要(试行)》的分析,社会领域的课程内容大致地、相对地可以划分为四个板块: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文化。

20.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包括一般的教育方法和专门的教育方法。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一般方法:(1)语言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2)直观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参观法;(3)行为练习法;(4)行为评价法;(5)陶冶法。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专门方法:(1)移情训练法;(2)角色扮演法;(3)观察学习法。

第二篇:2014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在报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后,一般考生们如果参加教育培训班的话,就不用担心考试用书的问题,培训班会免费给考生学员发放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而没有参加培训班的考生们想要选择一套合适的考试用书则需要在教材的选择上下番功夫。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教育心理学

作 者:卢强

出 版 社:北京出版社

书籍介绍: 北京市教师资格证书 2014年使用教材版本 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培训教材(第3版)

2教育学

作 者:肖北方

出 版 社:北京出版社

书籍介绍: 北京市教师资格证书 2014年使用教材版本 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培训教材(第3版)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1学前教育学

作 者:李生兰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籍简介: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现象,提示学前教育的规律,以增强学员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职业素质,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旨在帮助学员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掌握幼儿教育的实践技能和重要能力。

2儿童发展概论

作 者:秦金亮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籍简介: 涉及儿童发展基础、感知觉注意发展、记忆发展、想象思维发展、言语发展、情绪发展等内容,力图以生理、认知、社会、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儿童发展的学科知识 体系,并在体系的统整性、教材的弹塑性、知识的创生性、文字的可读性、内容的可理解性、课程资源的立体性等方面有所突破。

上面为您列举出来的这些考试用书,共分为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和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考试需要选择不同的考试用书,希望这些考试用书能够成为考生们的备考利器,攻克教师资格证考试难关。

第三篇:教师资格证总结

三.名词解释(教学法)

1.教学氛围: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2.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3.启发式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4.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5.教授法: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

6.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7.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试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8.实验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9.讨论学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各问题与他人相互研讨,切磋,琢磨,相互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

10.调研学习法:是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它是指学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11.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2.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的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与技巧。

13.导入技能:指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教学活动开始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一种能力和技巧

14.板书技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或形象的图表传递信息的能力与技巧。

15.评价方法: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取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16.纸笔测验:根据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组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引起学生的学习表现,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衡量的一种评价方法。

17.成长记录袋: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18.合作评价:指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

19.教学媒体: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20.网络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四.简答

1.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发展 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 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 2.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发展性、情感性、主体性、多样性、技术性 3.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科性质、特点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依据教学原则 依据教师的素养条件 依据教学目标

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4.选择教学方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反馈调控优化课堂结构 注意灵活性和调控性 注意积极性与整体性 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 注意教法与学法的统计

5.简要回答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运用教学方法要树立完整的观点

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要善于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6.简要回答教学方法发展的基本趋势 由以教为重心逐渐移动以学为重心 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 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 7.简要回答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教学目的观、教学过程观、教学对象观、教师观、知识观 8.加涅把学习按照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分成哪几个阶段

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9.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1)2)3)4)5)6)7)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认为学生的认识经历着“动作表征,映象表征,符号表征”三个发展阶段 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 注意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强调发现学习的方法

10.简述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 第一阶段:温故导新,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探究 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 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 11.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 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 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 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12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观 13.简答教学模式的能力

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启发功能、推断功能 14.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综合性、发展性、递补性

15.简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创新的原则、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突出学生主体的原则、开发的原则、实践探究的原则

16.简要回答“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1)2)3)4)5)6)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尝试—探究知识的尝试 归纳—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变式—变式练习的尝试

回授—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 调节—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结果

17.简要回答暗示教学的模式的教学策略 创设优雅的教学外部环境 学前动员

采用各种暗示手段

18.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19.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读书学习法、讨论学习法、调研学习法、实践学习法、循环学习法 19.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有哪些

教育学生爱好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善于使用工具书

教会学生一些作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并要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20.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21.简要说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 22.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哪些方面

课前准备、专心听、仔细看、善于想、敢于问、勤于解、重点记 23.简要回答教学技能的特点 1)2)3)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

教学技能的形成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 教学技能是学习与训练的结果 4)教学技能具有可操作性

24.备课包括哪些内容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方法;制定学年、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编写教案 25.钻研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通读整个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 了解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精度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 26.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学目的要写的具体明确,切记空洞抽象 有创造性,既依据教科书,又不照搬教科书 要反复检查和修改教案

27.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则

目标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明确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普遍性原则 28.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或缩小学生思考的范围 引出部分答案

提供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旧知识 把明思考问题的方向

把一个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的问题 从难度较大的问题退回难度较小的问题 29.简要回答课堂结课的意义和作用 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具有强化主题,明确要旨的作用 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 提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练习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 30.中小学基础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纸笔测验、课堂观察、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合作评价 31.简述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

体现多维目标、恰当确定各学习领域的比例、试题选择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32.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的交往状态 学生的思维状态 学生的情绪状态 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 33.如何实施课堂观察

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选择观察方法、准备观察工具、观察结果的处理 34.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

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选择记录的工具、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 35.简述当前教学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系。教学日益多媒化、综合化、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以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36.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要特点 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号 37.简述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

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仿真性、及时性、灵活性、可控性、高效性 38.简述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材中的难点与重点、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变革、网络教学可以节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五.综合

1.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要求 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 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研究学法

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 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

2.结合实际分析中小学教师学习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1)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教师备课离不开教学方法 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离不开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是学生发展的制约因素

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的个性心理的发展 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的智力发展 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的身体发展 3)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通过教学方法来体现 教学内容的改革必然伴随教学方法的改革 进行教学改革最容易着手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3.结合实际分析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1)2)教学目的观:全面发展与主动的发展的相互统一 教学过程观:

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是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的过程;是知情意完满人格协调发展的过程;是认知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过程 3)4)5)1)教学对象观: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是潜在的主体 教师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转化者

知识观:坚持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传授与发现过程的统一 由重知识传授模式向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发展 4.结合实际分析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化竞争程度以及个人社会生活复杂化程度提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2)3)4)由重教师的教学模式向重学生的教学模式发展 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发展 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现代教学模式都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0世纪50年代后产生的教学模式大都属于演绎教学模式 5.结合实际分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第一,研究性学习以项目,课题,主体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一定下程度上探究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活动 第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归纳等,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问题上,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过程。6.结合实际分析教师运用板书技能应注意的问题 1)2)3)4)5)6)7)1)体现意图、有目的性:板书设计要加强目的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书写规律,有示范性:板书要工整,必须遵循汉字的书写规则

语言准确、有科学性:板书用词要准确、恰当、能正确反应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意图 层次分明、有条理性:板书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繁简适中逻辑性强 重点突出、有鲜明性

合理布局、有计划性: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实际出发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精心的设计 形成多样、有趣味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形成多样、充满情趣的板书 以质性评价统整替代量化评价 7.结合实际分析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

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代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所表现出的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局限日益突出,质性变化起到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2)3)4)5)6)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个别差异 强调评价问题的情境性和真实性 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发展性学生评价突出地强调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 测验的试题不能孤立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要有真实性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避免单一的评价带来的误差,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 评价方式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客观要求 8.结合实际分析合作评价的操作策略 1)教师要做好合作评价的组织者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家长,社区人员说明合作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教师要向各评价主体明确评价的标准

再次,教师要为家长和社区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对学生也要有评价“培训” 2)3)4)5)6)7)合理控制评价主体的参与范围 淡化等级和分数

合作评价要淡化等级与分散,强调品评与反思 信息应以描述性为主 不便在高利害评价中使用 及时沟通反馈调整 要分清哪些内容适合多主体评价,要考虑评价的目的,采用最有效,最合理的评价方式与手段

三.名词解释题(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是一种有严格控制的特殊的观察形式,是有目的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法。3.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4.条件发射: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5.感觉: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所做出的反应 6.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7.表象: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理形式 8.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 9.后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10.超额学习: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

11.遗忘: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记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回忆的现象。

12.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13.想象:是人根据人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即通过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14.求异思维:对要解决的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思考,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找到许多新答案的思维方式 15.创造性思维:

是人以性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

16.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绘在人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 17.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8.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9.情商:是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也就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

20.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21.智力:使人能顺利的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22.气质: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 23.性格: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一贯的行为方式

24.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5.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方案 26.变式:指教学过程向学生举例子时,交替变更所提供材料的形式,使对象非本质特征得到变异,而突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共同规律

27.精细加工策略:指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的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策略。28元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29.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律、理论等的描述

30.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和从事这种活动的技能

31.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它活动的影响 32.技能:指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 33.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34.心理发展:指个体从胚胎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35.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的威望和信誉的情神感召力量,即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四.简述题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描述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3.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4.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日常生活经验证明、医学临床经验证明、科学实验证明 5.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 6.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产生的,二者常交织在一起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的区别 二者分析器方面的区别

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7.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

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 区别: 1)2)3)4)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

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所以,观察比感知更具有理解性。

观察的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 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

8.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9.简述感受性的变化规律: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应用 10.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 1)2)3)4)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巩固 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 避免回忆材料时的系列位置效应 注意科学用脑

11.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到一定的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的多以后忘得少

12.简述如何进行复习

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复习要多样化、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 13.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1)2)3)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适当超额的学习

减少前摄抑制或后摄抑制的干扰 正确组织复习

14.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

联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活动,语言对思维的主要作用是:语言是个人思维活动的工具,语言是标记思维活动成果的工具,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工具。区别: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思维与外部世界是反应的关系;语言与外部世界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语言规律有民族性,思维规律有全人类性。15.简述思维的品质 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16.简述创造思维的过程 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17.简述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

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18.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很熟练的,这样才能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去,使注意合理分配

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程度等 19.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 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 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 20无意注意的形成规律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21.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

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激发间接兴趣、组织有关活动、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22.简答动机的功能有哪些 启发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 23.简述意志过程的分析 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24.简述意志品质有哪些

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

不良的意志品质有:盲目性和独断性、武断和优柔寡断,动摇性和顽固性、易冲动和闹情绪 25.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

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随意运动为基础、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克服困难 26.简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语言提示的方式、活动的方式 2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8.简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造各种条件,以满足学习需要 29.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反应的对象不同、随意性程度不同、机体表现不同 30.怎样控制激情

自我意识调控、理智调控、合理释放、艺术升华、适当转移 31.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正确认识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 正确认识与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 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水平32.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 信号、适应、动机、组织 33.简答人的外部表情的变化 面部表情、语言表情、身段表情 34.能力与认知技能的关系如何

联系:知识技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能力又制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区别:掌握知识、技能属于心理活动过程范畴,而能力属于人的心理特征 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的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35.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

36.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育与教学中培养、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在勤奋努力中培养 37.简述中小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

家庭教育影响、学校教育影响、社会教育影响、自我教育影响 38.简述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具有一种成人感、发现新的自我、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性意识开始觉醒 39.简述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稳定性与毕生发展性、人格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40.简述学习策略的形成条件

内部条件: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元认知发生水平、学生的动机水平外部条件:变式与练习、外显的可操作技术 41.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

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控制原则、注意个人效能感原则、注意个人的年龄差异 42.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有哪些

要确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学习策略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

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习策略。43.简述知识学习的标准

概念化、结构化、条件化、自动化、策略化 44.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学习材料这间的共同因素、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指导的作用、定势的作用、对学习情境的理解、认知结构的特点、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45.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型阶段、自动化阶段 46.如何培养动作技能 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示范与讲解、练习与反馈 47.简答道德认识的形成 道德知识的掌握 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道德信念的确立

48.简述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 先天和后天的关系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的关系 49.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的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地有效地心理咨询和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50.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格完善、自我意识客观、人际关系协调、反应适度 51.如何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面对现实适应环境;广交朋友,与人为善;努力工作,学会休闲。52.简答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 1)2)3)遗传物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发展的。

五.综合应用题

1.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力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有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直接影响到感觉的选择性。

其次,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

再次,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报告、日记或作文,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试述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1)2)3)4)5)6)7)8)1)2)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学生只有明确了为什么而学后,才能自觉学习,主动去记,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 加强对记忆材料的理解 对记忆材料的充分应用 使学生掌握记忆规律 交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科学,合理用脑 树立记忆的信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 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维活动 3.试论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4)5)6)7)8)提高元认知能力,交给学生思维策略 交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 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质 提高创造性活动条件,让学生大胆创造

4.试述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哪些

创造动机强度的影响,创造动机是创造思维的内部动机、知觉情境的影响、思维定势的影响、功能固着的影响、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已有知识的影响、人格的影响、灵感的影响、启发的影响 5.试述教师应如何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要尽量防止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干扰 新颖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 培养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 2)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适当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3)1)2)3)4)5)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明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意义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

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儿童积极的思维 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6.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验证明,学生了解其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学习的积极性要高,进步要快,从心理学上讲,是给予及时的强化。

7.如何对中小学生不良情绪进行调适

矫正错误的观念、不要简单禁止,应善于疏导、不要损伤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科学正面引导,利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帮助学生扩大胸襟 8.试述影响中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 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自然前提

素质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对能力的作用和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教育对能力发展起主导作用 社会实践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

总之,中小学生能力发展是多因素影响结果,其中身体素质是前提,是可能性,社会环境是决定因素,教育起主导作用,实践是重要途径 9.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1)2)加强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和科学规律的教学 合理安排教材,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3)4)5)6)7)1)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科学地安排练习与实践,加强练习的指导 创设与情境相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 采用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 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的认知能力 10.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有哪些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分配的注意力、巩固的记忆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 2)3)教师的情感 教师的意志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要热爱学生 教师要有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 三.名词解释(教育学)

1.学校教育: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4.遗传素质: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5.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他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征

6.教育目的;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手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7.教育方针: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指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8.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0.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1.教师聘任制: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国家或教育行政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12.核心课程: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老师或数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13.校本课程:由学生所在学校的老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科、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4.课程标准: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15.教学原则: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应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16班级授课制: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照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7.复式教学: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的学生编制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8.德育方法: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19.行为训练法: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四.简答简述题

1.教育本质的含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本质的特征: 1)2)3)1)2)3)4)5)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形式。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略教育真谛。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3.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

4.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

1.藏息相辅2.师道尊严3.教学相长4.启发诱惑5.学不le等 5.简述20世纪初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教育理论派

1.实验教学法2.文化教育法3实用主义教育学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5.批判教育学 6.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2)3)1)2)3)1)2)3)4)5)6)1)2)3)1)2)制约着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内容 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制约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人口质量影响制约教育的质量 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教育活化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教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7.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8.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9.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0.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 1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2)3)4)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的目的的根本特点 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的总要求

13.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展、可持续发展 14.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15.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 16.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

一、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17.师生关系的类型

民主型、挚爱型、管理型、专制型、放任自流型 18.列举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 行为目标—美国学者泰勒 生长性目标—英国学者斯藤豪斯 表现性目标—美国艾斯纳 19.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 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 注重内容的基础性 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20.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基本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课程设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 21.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

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活动、评价课程 22.教学的基本功能

授受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23.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分为准备、展开、终结三个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又分为:启发和定向两个阶段 展开阶段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阶段 终结阶段分为:检查和评价两个阶段 30.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班级规模的小型化、空间安排的多样化、注重个别化教学、教学组织的综合化、31.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时间设计、措施设计、评价设计 32.说课中“说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 1)2)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3)4)5)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说明哪些辅助手段辅助教学 说明板书设计

33.简析品德的结构

从内容结构角度看,品德包含道德价值、道德原则、行为规范 从品德能力角度看,品德包括道德判断力、决策力、践行力

从品德形式结构角度分析,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所构成的综合体 34.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1)2)3)1)2)3)直接的道德教学 透视到学科中的德育影响 校内外活动

学校德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 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 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35.简述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36.德育的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 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 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37.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 1)2)3)1)2)3)4)5)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 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是获得成功的过程 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 注意奖励额灵活运用

坚持奖励的精神鼓励性质,学校德育要慎用物质奖励 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 38.简述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学艺术

39.班级的功能

归属功能、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选择功能、保护功能 40.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41.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1)2)3)4)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五、综合应用题

1.试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1)2)3)4)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 教育民主化进度加快 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教育内容综合化 5)6)7)1)2)3)1)2)3)1)2)3)1)2)3)4)5)6)1)2)3)4)5)1)2)3)1)2)3)4)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常态模式

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使人的发展避负盲目性 因材施教

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或加工还应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教师的教育机智 了解和研究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修养 实现课程功能的变化

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效果与特色:富有成效与特点

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品德结构各要素协调发展的过程 品德的发展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构 品德的发展经历了他律到自律的不同阶段 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建立班级体的领导核心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有计划的组织开展集体活动 2.简述在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4.论理想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

5.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6.论一堂好课的评课要求

7.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8.班主任如何做好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

第四篇:教师资格证总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方法归纳:

1、优美图片【写景,如、故都的秋 感官刺激 引人入胜】

朗诵的范读音频【现代诗歌、散文

感受其韵律美 内容】

演讲视频【演讲稿 如、我有一个梦想 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情景再现【写景 叙事 如、漓江山水 包身工

3、提问方式【是否去过如没有 可以在课文中感受到 写景 长江三峡 趵突泉】

4、引用法【引用学过的相关诗句 如济南的冬天 】

5、诗句接龙【互动性强 但难掌控场面 如由木兰诗导出 孔雀东南飞】

6、后人评价【钟嵘《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 一字千金】

(二)、释题

1、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生活年代,可请学生谈一谈对作者的了解。由标题明文体 文体特点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三个方面 课程重难点:重点明确【基础】,难点恰当【升华】

(三)初步感知1、2、文章结构【】 脉络清晰

3、语言特点【】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四)、合作探究:

1、自由发言

A结合课文及课外知识谈一谈你对主人公或某事的看法【写人或叙事】

B谈一谈你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一段话

2、小组研讨

3、小辩论赛

(五)、主题归纳

1、分析人物形象

2、总结全文 分析文章内涵:思想内容和情感取向

【诗眼、文眼】

(六)、拓展引申

1、根据所学句式,仿写句子

(七)、作业布置:

1、熟读并背诵课文某段

2、把古诗改为现代诗歌或小说【

1、2针对于古诗文】

3、根据所学戏剧,分小组扮演角色并表演 【戏剧】

4、课外组织诗歌朗诵大赛【诗歌】

5、写一篇短文【你想对某人说的话】,文体,字数不限【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6、课后就自己喜欢的一段音乐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

【结语】感谢各位老师专家耐心聆听我的说课,作为青年教师,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谢谢。

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精选素材、首尾突出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是人教版-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要达到的』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研读赏析要掌握的』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难。。: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 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 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以多媒体出示Q1,Q2,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Q1,Q2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 拓展延伸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之类

环节5 课后作业

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

《荆轲刺秦王》说课稿

1说教材

《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的名篇。课文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过程,再现了荆轲献图和血染秦廷的壮烈场面,塑造了一个扶危济困、助弱锄强、视死如归的侠士形象。《荆轲刺秦王》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二课的讲读课文。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对于学生了解先秦文学,认识中华文化的精华,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同时,根据本课人物形象个性化描写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①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1.知识与技能: 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文言断句和翻译的能力②、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设疑、自主探究、合作解决,培养学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思想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②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③教学难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说教法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感悟、熏陶和积累。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据此,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等。3说学法

①自主学习法:指导学生参照注释,圈点、勾画、思考,理解课文大意。②探究法。4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心是斩杀敌方最高军事指挥首脑,借以瓦解敌军。对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而战国末期势单力孤的燕国,使用过这一手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吧。本课以此导入,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②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以及《战国策》相关知识。

③指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参照注释,圈点、勾画、思考,理解课文大意。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完成课后练习三。以此突破教学重点。

④探究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了解行刺的缘由,认识荆轲“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精神。了解行刺的准备特别是易水诀别的场面,感受慷慨悲歌的氛围,认识荆轲刚烈勇武的性格。了解廷刺秦王的高潮,抓住“顾”“笑”“前”,认识荆轲超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气质。了解荆轲被斩,认识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理解人物的形象,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⑤朗读并背诵易水诀别一段,结合课后练习二,引导学生探讨景物描写与音乐描写的渲染悲壮气氛的作用。

⑥探讨课文中所展现的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充分体会人物的性格。

⑦课堂小结。多角度的描写,有利于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本文通过环境描写、音乐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荆轲这一勇武、侠义、果敢、忠义的人物形象。⑧作业,搜集课文中的特殊句式,探究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正确评价荆轲的行刺。5板书设计

行刺的缘由:“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精神 行刺的准备:白衣冠——荆轲刚烈勇武

行刺的过程: “顾”“笑”“前”——超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气质 行刺的结果: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

《滕王阁序》说课稿

一、说教材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第四册文言文单元中的古代散文单元。通过高一和高二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本单元的单元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领略文言作品在抒情、叙事中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一是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二是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之美;三是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我把本课的重点设定为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和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难点是学会赏析景物描写,掌握一定的赏析技巧。

三、说教学方法

对于文言文教学,必须以诵读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诵读和讨论这两种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在完成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后,我对我的课堂作以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以《新唐书》中记载的故事导入: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新唐书》)

这样导入新课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程序的展开。

(二)理清作者思路 先由学生齐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本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成的?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思考。

通过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本文先写洪州之美。接着介绍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滕王阁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富庶祥和的生活场景。并由此写到宴会的盛况,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即仕途坎坷却依然积极乐观的情怀,最后述说身世,谢主引宾。

三、赏析2—3段

首先是学生自由诵读课文2---3段,在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美。然后让学生写出一段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在班上朗读。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段景物描写的妙处,并提出赏析的一些技巧。亦即可先从绘画的角度,即从上下,远近,色彩,虚实等方面思考;然后再从语言的角度,即修辞,意境,表达效果等方面思考。

四、分析4—6段

在本部分,我们主要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首先,提出问题:

1、本部分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

2、我们从中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

接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入地讨论,并联系自身实际,确立自己近期的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归园田居》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归园田居》(其一)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这三首诗在本册古代诗歌单元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诗歌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三、关于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B 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 做官,有名有利 B 做农民,平平淡淡。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三)解题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四)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

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1说教材

《别了,“不列颠尼亚”》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准确生动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的盛事。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新闻特写,它巧妙地从英方撤离这一角度,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见的一个个场景、一个个画面,具有极佳的艺术感染力。

根据教学大纲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同时根据本单元新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①教学目的: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了解香港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内容。

③教学难点:欣赏新闻的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4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以香港回归的史实导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习的热情。1997年7月1日,这是一个值得全中国人民骄傲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一刻,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让我们一起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再一次感受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

②引导学生了解新闻以新闻特写的特点,把握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的形式,认识新闻特写侧重于“再现”,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特点。

③阅读课文,围绕标题、导语、主体来理解本文。引导学生认识标题的含义,其一是交待英国皇家游轮离开香港,一是象征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表达了自豪感。引导学生认识导语三个重点,一个是点题,点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下降,香港即将回归;三是导语突出时间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主体部分从英方降旗撤离的角度来报道这一重大事件的特点。

④阅读课文主体部分,探究文中写三次降旗的意义,引导学生把握下午4∶30,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拉开英国告别仪式的序幕;6时15分,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象征着英国长达156年统治的结束;子夜时分,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⑤探究港督府描写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场景的自然过渡与以总督府的变迁来暗示香港的百年变迁,体现了中国的日益强大。

⑥结合课后练习三,揣摩新闻的语言,“日落仪式”的背景及“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品味文中蕴含的末任总督离港的黯然神伤和失落感以及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无比兴奋的豪情。

⑦课堂小结。本文从英方降旗撤离的角度来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激动人心的事件,同时,穿插史料的写法增添了文章厚重感。

⑧作业。搜集有关香港的资料互相交流,试写一篇短新闻。5板书设计

4∶30,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英国告别仪式的序幕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英国统治的结束(黯然神伤、失落)

子夜时分,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自豪感)0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祝福》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祝福》,我将从八个方面来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高中六册书中,共有六个小说单元:第四册三个,第五册两个;第六册一个。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四、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我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小说之门的金钥匙。

2、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

3、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之后,我指出这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什么?又是谁剥夺了她的“春天”?接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鲁迅,走进《祝福》。

(二)检查预习(落实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说涉及的人物、环境、情节,)

(三)表演擂台(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表演精彩片断,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四)自由论坛(每两组负责一个问题)

1、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又是最苦的女人?

根据教学重点与目标2,我设计了问题1,意在引导学生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从而认识到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劳、善良、质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顽强、倔强)。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2、比较:祥林嫂与如今下岗女工的命运的异同?

根据教学难点,我设计了问题2,意在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祥林嫂与如今下岗女工都遇到了人生的险滩:前者丧夫失子,后者下岗;也同样为改变命运作了抗争。祥林嫂的抗争是”逃_撞_捐_问”, 但她的这种抗争是带有封建和迷信色彩的,在当时,像她这样的女人是注定要被封建伦理制度排挤甚至吞噬的。如今下岗女工想再上岗就容易多了,只要积极参加再就业学习、培训就有机会找到工作,登上展示个人价值的舞台。更何况社会也会向她伸出友爱之手。这是与不同的社会制度分不开的。

(五)影片点点评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的砍门槛的情节,让学生谈一谈对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的看法,分析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再次突出教学重点。

(六)课外阅读

阅读鲁迅小说《离婚》,注意比较爱姑和祥林嫂的命运,看看有何深刻含义?

八、说板书

谁杀害了祥林嫂?

内因:祥林嫂的内心世界及个性

悲剧根源

外因:封建伦理制度,旧的文化

《致橡树》说课稿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分析

文革结束后,我国文坛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朦胧派”诗歌作品和诗人群体的出现以及围绕“朦胧诗”展开的论战,是当年极具轰动效应的文坛大事。舒婷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致橡树》,正是当年“朦胧诗”的代表作。

《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作为“朦胧派”的诗作,它不象常见的爱情诗那样直抒胸臆,它跳出一般爱情诗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照爱情,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了一番理性的拷问与判断。

诗人以“不,这些都还不够”为转折点,把这首诗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认可的爱情模式的批判、摈斥,后一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十四岁左右年龄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形象思维,对于文艺作品尤其是诗歌的形象化表达方式和强烈的感情宣泄比年龄较大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领悟。因此,我打算调动一切可能的艺术手法,让学生在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学到相关知识,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描绘的各种形象,学习运用象征、对比、对偶、对仗、类比、比拟、拟人、递进等手法,培养自己丰富而瑰丽的艺术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从听觉上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朗诵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美感,练习放飞并驾驭自己的想象力;进而练习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记录下来。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诗中表达的争取女性尊严和独立地位的抗争决心和新型的爱情观、自由平等、人的价值等深层理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从“不,这些都还不够”开始,诗人对自己理想中的爱情的想象。如何鉴赏这一段?

2、难点:“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两处,作为没有过真正的爱情体验、涉世未深的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对此可以略作讲解,但不宜过分理性化,仍应把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整体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今后的实践和成长过程中思考。

二、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共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为学生作配乐示范朗诵(有条件时,同时显示相应的画面)。

2、简介作者和“朦胧诗”,文.革以及文.革结束后的转型时期,思想解放,“双百方针”,以及当年对“朦胧诗”的批评。

(二)感知形象(共15分钟)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教师配以适当的音乐,整体感知诗歌创造的艺术的形象。要求:

标出自己读得不准的字音,如“凌霄花”的“凌”的齐齿呼后鼻音,“炫耀”的“炫”是否读成第二声,“峰”是否读成“fōng”,“雾霭”的读音等。(5分钟)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将思考题板书或者用课件展示):

(1)诗中描写了那些形象?

(2)诗中提到了几种爱情观?

(3)诗歌分几个层次?

(4)诗人赞成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

(5)你最喜欢哪一句或者哪几句?

读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尽可能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10分钟)

(三)品咂—鉴赏(课堂练习)(共25分钟)

1、教师稍作讲解,进行局部研讨。对比诗中表现的各种爱情观,以及本文的写作手法和技巧。重点分析“不,这些都还不够”以后的诗句。(10分钟)

2、点名请朗读较好的学生朗读“不,这些都还不够”以后的诗句。(1分钟)

3、全班齐声朗读这段诗句。(1分钟)

4、趁热打铁,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倾听、点拨:(13分钟)(以下问题板书或者用大屏幕展示)

(1)凌霄花和鸟儿象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为什么用它们来象征?

(2)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所象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为什么用它们来象征?

(3)木棉和橡树——树的形象所象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为什么用它们来象征?

(4)作者怎样描写橡树与木棉的关系的?

(5)作者怎样深化了主题?

(四)朗诵比赛(拓展练习)(课外)

利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方式,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诗歌朗诵爱好者进行。

(五)诗歌专栏(拓展练习)(课外)

利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方式,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诗歌朗诵爱好者进行,组织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审稿。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一共五种,古诗中常用前四种);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 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笔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③选材剪材;

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设问、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

三、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1、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

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四、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夸张 比喻 拟人 设置悬念 点面结合 开门见山 伏笔照应 开篇点题 比拟 借代

五、诗歌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含义

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狭义: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向期望方向发生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共关系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三、教育的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四、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

5、交往起源论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近现代教育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的功能

1、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二、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

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2、教育对人口的再生产作用(教育的人口功能)

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五、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3、学校文化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1、什么是人的发展

2、青春期的生理发展变化

3、人的发展规律

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1、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理论

2、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1、教育制度的含义

2、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3、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二、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

1、双轨制

2、单轨制

3、分支制

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1、旧中国的学制

2、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3、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三、义务教育制度

1、义务教育的概念

2、义务教育的特点

3、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 第六节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含义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3、教育目的的作用

4、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

1、社会本位论

2、个人本位论

3、生活本位论

4、教育无目的论

三、我国的教育方针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

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

2、智育

3、体育

4、美育

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特点:

1、研究角度的多维性;

2、研究目的的针对性;

3、研究主体的多元性;

4、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5、研究成果的滞后性。

二、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1、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

2、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

3、不断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

三、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历史法

4、实验法

5、行动研究法 第二章中学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二、课程的类型

1、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4、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二,课程理论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

2、活动中心课程论

3、社会中心课程论 第二节课程组织

一、课程目标

1、概念

2、确立依据

3、三维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2、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方式 三 课程评价

1、涵义

2、主要模式

三、课程开发

1、概念

2、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3、课程开发的模式

第三节站刚教育课科改革

一、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频与理论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1、基本理念

2、核心理念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新课改的总目标

2、具体目标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1、课程结构的改革

2、课程内容的改革

3、课程评价的改革

4、教育观念的改革

5、学习方式的改革 第三章中学教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内涵

一、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数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二、教学的任务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站本环节

一、备课 要求:

三、上课

四、课外作业的布量与提改

1、意义

2、形式

3、要求

五、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方法:

第四节、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含义

二、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8、量力性原则 第五节、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

2、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制

2、班级授课制

3、现代教学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4、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5、其他教学组织形式

三、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1、新教育

2、翻转课堂

3、微课

4、微格教学

5、慕课

6、跨越式教学 第七节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二、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1、学生学业评价

2、课堂教学评价

3、教师评价

三、教学评价的种类

1、根据实施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根据运用的标准,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3、根据评价主体,可以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第八节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一、我用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

1、实施素质教育---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

2、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3、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

4、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二、我国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

1、以教育现代化为阶段目标取向

2、以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

3、以终身教育为终极价值取向

4、以生命关怀为核心价值取向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认知过程

一、感觉

1、感觉的概念

2、感觉的种类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4、感觉的特性

二、知觉

1、概念

2、种类

3、特性

三、注意

1、概念

2、特点

3、分类

4、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四、记忆

1、概念

2、分类

3、记忆的过程

5、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五、思维

1、概念

2、特征

3、种类

六、想象

1、概念

2、分类

七、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概述

2、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4、问题解决的策略 第二节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概念

二、知识的学习

1、知识的类型与表征

2、知识学习的种类

3、知识学习的过程

三、技能的形成

1、技能及其分类

2、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3、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第三节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二、学习动机的构成

1、学习需要内驱动力

2、学习期待与诱因

三、学习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功能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2、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3、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4、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5、奥苏泊尔的成就动机分类

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六、学习动机的理论

1、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

3、成就动机理论

4、成败归因理论

5、自我效能感理论

6、成就目标理论

七、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2、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四节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1、正迁移和负迁移

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3、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4、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5、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三、学习迁移的理论

1、形式训练营说

2、共同要素说

3、概括化理论

4、关系转移理论

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四、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五、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1、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2、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第五节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1、认知策略

2、元认知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第六节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2、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3、斯纳金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认知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型---顿悟学习理论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4、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2、学生中心的教育观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慨述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1、性意识的出现

2、性情感的发展变化

三、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1、加强教育,理解性心理和性生理的变化

2、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性冲动,适当地与异性交往

四、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1、感觉的发展

2、知觉的发展

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1、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2、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四、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五、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1、智力发展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

2、智力基本达到成熟

3、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1、认知发展的机制

2、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

3、认知发展的阶段

七、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观

3、内化学说

4、教育知识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第三节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情绪情感概述

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3、情绪的分类

4、情感的分类

二、情绪理论

1、詹姆士-兰格理论

2、坎农-巴德学说

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4、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5、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6、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三、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四、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五、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1、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2、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第四节中学生的意志发展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的基本特征

三、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

2、执行决定阶段

四、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双趋式冲突 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

多重趋避式冲突

五、意志品质

1、自觉性

2、果断性

3、坚持性

4、自制性

六、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1、采取决定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不断提高,执行决定的毅力明显增长

2、意志行动由易受暗示性向自觉性发展

3、意志行动由草率向果断性发展

4、意志行动的持续时间逐步增长,坚持品质逐步形成

5、意志行动对行为的调节能力增强,自制力逐渐成熟

七、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五节中学生的人格和能力发展

一、人格

1、概念

2、特征

3、结构

4、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5、中学生良好的人格塑造

二、人格发展理论

1、佛洛依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3、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4、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5、A-B型人格理论

三、能力

1、能力的概念

2、分类

3、智力及其理论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抑郁症

2、恐惧症

3、焦虑症

4、强迫症

5、网络成瘾

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轴导的方法

一、心理辅导概述

1、概念

2、目标

3、途径

4、基本原则

二、心理辅导的内容

1、学习辅导

2、人格辅导

3、生活辅导

4、生涯辅导

三、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1、强化法

2、系统脱敏法

3、认知疗法

4、来访者中心疗法

5、理性情绪疗法 第三节压力与挫折

一、压力及压力源概述

1、压力的概念

2、压力源的种类

二、压力的调节方法

三、挫析的含叉

四、挫折的应对 第七章、中学德育

第-节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一、品德概述

1、概念

2、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3、品德的心理结构

4、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三、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外部条件

2、内部条件

四、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有效地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第二节道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1、基本观点

2、教育价值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基本观点

3、教育价值

第三节德育及其主要内容 一、德育的含义

二、德育目标 三、德育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生态文明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四、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

1、生存教育

2、生活教育

3、生命教育

4、安全教育

5、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

一、中学德育过程的内涵

1、概念

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3、构成要素

二、德有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五节中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一、中学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知行统一原则

7、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中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途径

2、方法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第一节班级与班集体建设

一、班级概述

1、班级的含义

2、功能

3、班集体的含义

4、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1、班级与集体的区别

2、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3、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三、班级中的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1、正式群体

2、非正式群体

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4、群体的功能

第二节有效的课些管理

一、课堂管理概述

1、概念

2、功能

3、影响课堂管理的基本因素

4、课堂管理的原则

5、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

二、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1、课堂气氛及其类型

2、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3、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

4、良好的师生沟通

三、课堂纪律与课堂问题行为

1、课堂纪律及其维持策略

2、课堂问题及其应对

第三节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一、课外活动概述

1、概念

2、特点

3、意义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三、课外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三、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第四节班主任 一班主任的概念

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三、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四、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1、班主任常规工作的内容

2、个别教育工作

3、班会活动组织

4、偶发事件的处理 五、学校与家庭的协调

1、家访

2、班级家长会

3、家长学校

4、家长沙龙和家长委员会 六、学校与社会的协调 第五节教师心理

一、教师的角色心理

1、教师角色的含义

2、教师角色的构成

3、教师角色的形成阶段

4、教师角色意识

5、教师威信

二、教师的心理特征

1、教师的认知特征

2、教师的人格特征

3、教师的行为特征

4、教学效能感

三、教师成长心理

1、教师成长的历程

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法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

1、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2、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

3、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4、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

1、教育观

2、素质教育观

3、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4、中学素质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1、素质教育的目标

2、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2、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第二节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1、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2、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

3、中学生发展的特点

4、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

三、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

1、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2、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 第三节教师观

一、中学教师职业的认识

1、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二、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5、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

6、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

三、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教师专业知识素养

3、教师教育专业素养

4、教师职业心理素养

四、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1、教师职业的责任

2、教师职业的价值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一、教育法概述

1、教育法的含义

2、功能

3、基本原则

二、教育法律关系

1、概念

2、构成要素

三、教育法的渊源

1、宪法

2、教育法律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教育法规

5、教育行政规章

四、教育法律责任

1、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

2、构成要件

3、类型

五、教育法律救济

1、含义

2、途径

第二节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

一、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性质与地位

2、基本结构与内容

二、教育单行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教育法规与政策

1、《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第三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1、教师权利的含义

2、确立教师权利的法律依据

3、教师的基本权利解读

二、教师的义务

1、含义

2、确立教师义务的法律依据

3、教师的基本义务解读 第四节学生的权利保护

一、法律法规关系中的学生

1、学生的法律地位

2、中学教育活动中学生权利保护的意义

二、学生的权利与保护

1、学生的权利

2、学生权利的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中学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3、教师职业道德在中学教育活动中的意义

4、教师职业道德表现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制定背景

2、具体内容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三、《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1、制定背景

2、具体内容与解读 第二节教师职业行为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解读

1、教师思想新为规范

2、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3、教师人际行为规范

4、教师仪表行为规范

5、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3、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4、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第四章、文化素养 第一节历史文化素养

一、中国古代史

1、原始社会

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3、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

4、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5、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6、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西夏、金、元

7、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弱---明、清

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1、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

3、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4、戊戌变法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8、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

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0、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1、抗日战争

12、人民解放战争

1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

三、世界历史

1、古代历史简介

2、近代历史简介

3、现代史简介 第二节科学文化素养

一、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2、天文学成就

3、数学成就

4、农业、手工业及自然科学著作

5、医学成就

6、地理学著作

二、我国近现代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2、航天技术

3、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4、超级杂交水稻

5、超级计算机

6、成功提取青蒿素

7、中国天眼

三、外国主要科技成就

1、外国古代科技成就

2、近代科学主要成就

3、科技发展中的三次科技革命

四、著名的科学家及主要贡献

1、第一次科技革命

2、第二次科技革命

3、第三次科技革命

五、生活中的科学常识 第三节传统文化素养

一、传统思想文化

二、古代教育

三、古代称谓

四、神话故事与历史典故

五、部分民族民俗

六、其他文化常识 第四节文学素养

一、中国文学名家名篇

二、外国文学名家名篇能力提升训练 第五节艺术素养

一、文字和书法

二、绘画

三、雕塑

四、建筑

五、音乐

六、中国戏曲

七、电影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第一节、信息处理能力

一、Word文字处理软件

二、Excel电子表格

三、PowerPoint演示文稿 第二节逻辑思维能力

一、概念与命题

二、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

三、复言命题的推理

四、智力推理

五、类比推理

六、图形推理

七、数字推理

下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用书总结 五六章(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用书总结 五六章(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说课稿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欣赏活动《耳朵上的绿星》.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耳朵上的绿星》这一内容情节有趣,形象鲜明......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 结构化面试

    面试考试程序 (一)候考:考生持面试准考证、身份证件,按时到达测试考点,进入候考室候考。 (二)抽题:根据考点安排,登陆“面试测评软件系统”,计算机从题库中抽取一组试题,考生任选其......

    教师资格证培训总结

    工作小结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眼看这次的教师资格培训班就要接近尾声了,看着朝夕相处的同学们马上就该回到各自的工作生活中去,心里难免有些不舍。在这些天的学习生活中充满着......

    教师资格证总结题

    1.负强化就是惩罚。 答:错误,理由:(1)负强化是指移去某事物,导致行动者愉快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增加,其目的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2)惩罚使用在学生出现不当行为之后,目的在于否定他的......

    教师资格证面试总结(★)

    阅读教学:1. Teaching objectives:Knowledge: To grasp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ssage, such as……(词汇、短语、语法)Ability: To develop the stude......

    教师资格证——教学法总结[★]

    教 学 法 一、名词解释 教学氛围: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

    教师资格证总结(范文)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幼儿园图书室应该配备的教师用书

    幼儿园图书室应该配备的教师用书 1、《幼儿园新教师上岗手册》2、规范与要求 《幼儿园工作规程》 《3~6周岁幼儿发展指南》、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礼仪的99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