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研究
摘 要:音乐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能够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双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本文主要阐述了“双课堂”教学模式含义,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研究了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方式。
关键词:双课堂;游戏教学;兴趣培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是小学生用音乐充实人生的前提因素。这需要小学音乐教师采取有效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双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小学生音乐兴趣的有效方法,如何运用“双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是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
一、“双课堂”
“双课堂”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双课堂”是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课外教学是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之外开展的教学活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双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使小学生实际掌握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开展小学音乐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不能将音乐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课堂上,教师只是教学生唱几首简单的音乐歌曲,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这种音乐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因此,要想完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就要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双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解决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方式
(一)通过训练音乐技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音乐技能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训练小学生音乐技能来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音乐课堂中,教师根据音乐教学的内容,一边给学生放音乐,一边伴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身体做出伴奏节拍的动作,比如拍手、拍肩膀、跺脚等;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器材为学生伴奏,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碰铃、供响板等打击乐器做出伴奏;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工具做出伴奏,比如让学生敲打尺子、文具盒、圆珠笔等等。学生掌握到演奏技巧后,会对音乐产生兴趣,积极地探索音乐知识领域。在训练小学生音乐技能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己编创儿童歌曲,在演唱歌曲时让其他学生使用身边的工具伴奏,这样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技能,为小学生学习音乐打好基础。
(二)利用游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音乐游戏是把音乐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把音乐与游戏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做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情感体验融入到游戏当中,通过音乐游戏来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具体实践中,教师利用简单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辨别音乐种类,利用易拉罐、纸、水瓶等工具帮助学生辨别音乐的强弱、音调的高低、音节的长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几首流行儿童歌曲,用音乐器材演奏出这些歌曲,让学生去猜歌曲的名字,丰富学生的音乐歌曲曲目知识。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乐器打出复杂的音乐节拍,让学生去模仿,看看谁模仿的最像,通过模仿提高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使小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音乐知识,这样不仅引发了小学生探究音乐的好奇心,还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
(三)利用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音乐小组活动大多是在课外进行。在课堂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扩展小学生的音乐知识,使小学生学习到教学大纲以外的音乐知识。教《土拨鼠》这首歌曲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土拨鼠》作家的其他音乐,使小学生了解到世界音乐精华,对音乐产生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课外活动,根据小学生的爱好自由组织音乐实践活动,比如编创歌词、编排舞蹈、举行大合唱等等,通过音乐活动方式把音乐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还能够加强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四)利用生活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愉快地、积极地参加到音乐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走入生活中的音乐世界。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趣、生动的音乐教学活动。这样小学生会把音乐看作一项快乐的事情,不会觉得音乐教学枯燥乏味。同时教师利用生活场景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音乐。比如教师在教学生演唱《买菜》歌曲时,教师可以亲自带领学生观察买菜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理解歌词,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买菜》歌曲学习当中;在教《种瓜》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实践劳动,体验种瓜的整个过程,这样小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种瓜》这首歌曲,还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五)建立和谐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依赖于学生自身的音乐知识水平,还取决于和谐的教学环境。音乐教学是一种欣赏教学,它能创造舒适的环境,给人们带来愉悦。因此,音乐教师要创造和谐、轻松的音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小小音乐会》这节课中,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音乐会的形式,用甜美、活泼的声音演唱《小小音乐会》歌曲,唱出吹喇叭、拉二胡、敲锣打鼓时的欢乐场景,使小学生感觉到身处音乐现场当中,愉悦小学生的心情,使小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
总结: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采用“教唱式”教法,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气氛枯燥乏味,使小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双课堂”教学方式是全面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模式,活跃音乐教学气氛,提高小学生音乐技能。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采用“双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双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旭丽.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J].教学实践,2014,10(01):50.[2]林鹊.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J].才智,2014,10(04):46.[3]尚卫.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2,10(03):28.[4]黄娜.论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9.
第二篇:音乐教学论文:培养小学音乐兴趣
音乐教学论文:培养小学音乐兴趣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一、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五育并重”等观点,他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以美助德的主张。随着对外门户的打开,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也流进大门,不少港台通俗流行歌曲虽也不错,但却不适应小学生唱、其中“哥呀”、“妹呀”、“爱呀”等歌词,不少学生唱得津津有味,如果让这种负面影响不受抵制的发展,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知道适宜唱什么歌,不该唱什么歌。教会他们选择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献身。如《国际歌》、《国歌》、《队歌》、《我的祖国》等歌曲,不就是通过自身强烈的感染力激励人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吗?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让学生会体验美创造美。
1、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优美的姿式。
有端正的坐姿和规范的站姿是学唱歌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如果坐姿、站姿不规范,就不能用好气息呼吸。比如: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高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不可能出现以上的现象,发声自然会正确。长此以往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
2、美妙的歌声陶冶人的情操、规范约否人的言行
会发出美妙歌声的人,说话一定不会粗野,乱说乱吼,他的言谈举止一定十分得体,表现出好的修养。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表现内心的喜悦,用歌曲的情绪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三、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幸福的明天美滋滋的哩》是一首彝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热情欢快,又具有幸福、甜美之感,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在教学中,配以电教片介绍祖国建国前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从绚丽多彩的城市风光到小城镇风情,再介绍彝族山寨的风土人情,配上该歌曲的伴唱录音导入新课,富有彝族特色的热情曲调,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的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表出了想学、想唱的欲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找出美的意境,从而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四、用唱、打、念、吹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利用奥尔夫愉快教学法中高年级学生进行唱、打、念、吹结合的方法,如在训练《母鸡叫格格》这条练习曲时,我先让学生用学过的音乐知识观察分析,找出节奏规律作练习铺垫;然后分声部进行视唱练习,待唱熟练流畅后进行二部合唱,最后进行竖笛合奏练习。达到了和谐的效果。接着归纳这条练习中出现的节奏型和旋律进行方向等,通过这些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模仿练习中的节奏规律自己重新创作、编排节奏、旋律、自打节奏、自唱旋律、自念、自吹竖笛,进而将学生分四组讨论,让学生进行重新合奏。第一组自唱旋律,第二组用竖笛吹旋律,第三组念节奏做动作,第四组用打击乐器配合敲节奏,这样各种声响重新组合,创造出了种美妙的合奏效果。也让学生明白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并从中体会到创美的惊喜。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增长了音乐知识,同时也滋育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报告
课题立项以来,我们紧抓学习、培训不松手,正确把握课题究的方向,统一和深化对课题的认识,集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理论培训工作。如:大量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材料。认真上好每一节研究课,根据课题方案分步实施,精心设计,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强化理论学习,努力在课题研究的同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结合教学工作,使课题研究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教师具备了课题研究的教学技能,课题列入了学校工作计划,本课题有市教研室和我校教导处的支持,由课题组具体实施,保证了课题的有序展开。
一、研究过程
1、把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每学期,我围绕研究课题,确定自己的实验课课题,并把实验课和优质课、示范课结合起来,把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有机联系起来。
2、对照课题方案,改革教学指导过程,认真上好实验课。实验课就是在课题方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尝试。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都能围绕课题方案,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指导过程。能做到落实主体地位,改革教学过程的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研究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点与策略
整合是确保学生身心愉悦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它提高了学生综合审美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体验音乐的渠道。以此为基础的音乐课,不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是多种艺术形式并存,但都发挥各自的优势,都为一条主线服务。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同时通过音乐的学习,从另一层面也希望其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
1、更新教师的观念
围绕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结合课题理论学习的动机,我大力宣扬三种观念的转变。(1)转变角色
新课程背景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发展的必需,也是实施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坚持平等互动,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要求教师从权威席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意见以及他们的感想,注意多鼓励,教师做到了这些,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满怀热情地走进音乐教学课堂。(2)尊重学生的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回答问题,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经验、感受和想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同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理解和独特感受的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特别是,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其中自己的感受有些难免有荒谬之处。同时,我们又知道,音乐是具有模糊性的,所以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作为教师,都不要轻易地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和鼓励。
2、分类分层、因材施教
(1)感性入手,欣赏领先。在教学中加大听的力度,多给学生介绍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影视卡通歌曲欣赏,健康的流行音乐,开阔学生视野。多给学生讲一些音乐家的故事。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启发学生多感受,多想象,多思考,多表述。
(2)演唱结合,注重表演。对音准差、嗓音不好而又活泼好动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律动、歌表演或音乐游戏。通过表演提高音乐感受能力、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3)唱奏结合,以奏为主。对节奏感好但音准差,又不善于表演,嗓子又不好的同学,鼓励他们在器乐方面发展。
(4)加强“双基”练习。新课程实施加以来,很多教师淡化了“双基”训练。事实上,每节课都设计一些视唱练耳和发声练习,循序渐进,会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水平的。(5)充分利用班级音乐骨干,和学困生结对子,组成“一帮一,一对一,共进步。”的帮扶小组。
(6)鼓励音乐学困生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自我参与能力,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四、研究成效分析
我紧密依据既定的课题实施方案,结合课题组学期工作计划,积极探索音乐教育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教师方面
(1)作为实验教师,我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学观念,通过实验,我再一次深深地领悟学习并运用了音乐新课程理念。尤其是在音乐审美教育教学中,坚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教学活动,吸新学生参与。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鼓励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2)、开展整合课题实验,造就了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 我都能够从本学科的教育原理入手,各自寻找适合自己教学的教学内容平台。通过上好每一节研究课,自己的发掘、整合,使整堂课丰富多彩,受到了许多听课老师的好评。
2、学生方面(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题实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同时,学生还利用课中学到的形式,在学校的艺术节和英语节中,用音诗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2)、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现在的小学生见多识广,在教学中,首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多种的学习方式,尽量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文字资料,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讨论冼星海对中国音乐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等。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我们相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有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一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最终取得丰硕成果。
《农村小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一、课题研究工作汇报
课题自立项研究以来,我本着“勤奋严谨、创新高效”的原则,先是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自主参与音乐学习的现状进行细致的了解和研究分析,针对目前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寻找相应对策,找准切入点进行实验研究。由于该课题是在前沿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点上进行的,结合行动研究法的特征,本课题研究遵循“学习思考——实践探索——反思总结——验证提升”的基本程序组织实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工作。
1、学习思考,明确目标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教育教学
理念,深刻领会课改对音乐教学的要求,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其次,我有选择地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专著及关于音乐教学的系列文章。通过学习与思考,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2、立足课堂,实践探索 行动研究,不能离开行动,而且必须在行动中研究。为此,我立足课堂,坚持结合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寻找对策,逐步完善。首先确立形成学生自主参与音乐学习的操作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立项以来,我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中如何凸现学生自主参与方式的培养”、“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科研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反思总结,形成风格 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探索,掌握了被自己肯定的教学方法,并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课题研究中,我把学生情况、工作情况和研究进展情况随时记录下来,其目的是把指导自己行动的理念当作自己思维的对象和内容,在自己的意识活动中自觉地返回自己,从而超越自己。如:对“了解学生的参与状态”这件事进行反思,那么就要在时间、广度、态度上考虑: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包括思考、讨论、实践、交流)所占总课时比例是多少?参与人数与总人数比、参与活动感官种类(口、手、脑、眼、耳、四肢等)、课堂气氛活跃程度是主动还是被动等等。总之,反思提供下一步行动以更确当的指导。
4、验证提升,总结归档
这是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在基本完成课题提出的研究目标后,我对一年来开展的各项活动和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验证和总结,对平时积累的资料进行认真梳理研讨。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验证反思总结后的结论;二是使自己的教学技能趋于成熟。让自己对实验研究过程有个全面的认识与提高,并总结归档出大量的研究材料,总结出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工作体会
为了做好课题研究,我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好三件事:一是争取领导支持。我勤向领导汇报,使校领导了解课题,了解我所做的工作,了解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困难,有些事务尽力邀请领导参加,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样,他们对我的工作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给了我巨大的支持。二是勤奋学习。开题以来,我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专著、书刊,主动请教行家里手,咨询求教;积极撰写教学心得、研究论文;三是勇于实践,开动脑筋,分析学生基础、观察学生特点、总结教学的得失,设计行之有效的实验操作方法。成功了,继续坚持;不成功,及时调整修改。
毋庸置疑,我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比如知识经验和能力不足,研究手段、措施不够先进,有些学生不完全适应等等。尽管如此,我觉得“农村小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教学策略”符合我们农村小学教学实际。通过课题研究,学校增添了科研活力,教师激发了学习钻研热情,学生获得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虽然有收获,但我不因此而满足,因课题有结题之日,而教学科研没有终结之时。我将继续实验、研究、探索、总结,充分地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之优化,使之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为农村小学音乐教改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小研究课题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问题情景设计的研究
Post By:2010-1-11 11:12:57
一、课题研究意义
1、具有使用性
无论什么课,设疑是每节课中解决某一问题所必须的途径,在小学音
乐课中,为启发学生理解想象、艺术再创造而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在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中展开想象翅膀,更具有实用性。
2、具有科学性
每位教师都知道这样一个教学理念——“授之以渔”,而怎么“授” 才能让学生得“渔”呢?那就是我们教师本身所追求的一个教学境界。让每个学生得“渔”的过程取决与教师“授”的水准。所以,它具有科学性。
3、具有可操作性
每节音乐课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和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每个环节都可设计不同的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与理解,所以,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4、具有独创性
根据课改精神,把课堂换给学生这一理念,许多教师都尝试着走上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等这一新型而科学的教学轨道,但是要让学生有质量的质疑和创造性的释疑,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气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进入问题的情境中,这样的质疑与释疑才有质量,所以它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具有独创性。
二、研究内容
1、对歌曲情绪体验的情境问题设计研究。
2、对音乐作品再创造的情境问题的研究。
3、对歌词教学的情境问题的设计研究。
三.论文,公开课.“关于小学音乐综合活动实践课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改革音乐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势在必行。让学生在单学科中学到多学科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大改革措施之一。怎样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多学科知识的教学,是我们一线音乐老师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国家教育部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的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二、概念的界定
音乐综合活动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是以音乐为主线、结合多学科知识,综合而成。学生在音乐课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但学习音乐(以学习音乐为主要目的),同时还应兼学到其它知识。以这样的形式而进行的音乐课才是音乐综合实践课。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这样的“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化发展。它是以一种新的形式、新的姿态挤身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行列中。音乐综合活动实践课是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三、理论假设
1、实践证明学生接受音乐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接受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开放的势态。
2、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各艺术门类本是源于一家,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这种固有的融合趋势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
3、从学生的心理学角度看,综合活动实践课中存在的“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使各学科或同艺术类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
四、研究目的
1、确立起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摒弃传统的音乐教学片面地追求音乐的“双基”教学,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的以“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的音乐教育价值。
2、尊重了学生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方法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能够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训练,对学生进行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五、研究内容
1、把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文化等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把音乐与包括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3、把音乐课程与包括语文、历史等在内的或与音乐教学有关的非艺术课程适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4、把音乐课堂教学有意识地与音乐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建立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2、实验研究法:所开设的实验班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同时喑设对比班。
3、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筛选、吸收、运用,并结合本研究加以创新。
4、经验总结法:依据研究目的,把实践获得的结果,进行总结提高,最后上升为理论.
第四篇:演讲初稿--音乐教学中兴趣培养
让音乐伴随兴趣飞舞
广西省玉林市容县容州镇第三小学
夏 林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音乐伴随兴趣飞舞”。
我是一名艺术教师,我喜欢音乐,更喜欢用音乐与学生交流。在教学中,曾经有这样事情让我的教学思路豁然开朗。
一天上午的音乐课,预备铃响了,我走到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传来学生模仿的一些西里古怪的声音,有鸭子的叫声——嘎嘎,青蛙的叫声——呱呱,小鸟的叫声——唧唧,还有猪等等的叫声。教室里俨然就是一个动物园。我满腔怒火走进教室,还没等我开口,值日班干就对我说:“老师,同学们知道这节课上《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这首歌,所以都学里面的动物叫起来了!”这时,我才想起上一周我布置学生学一些动物的叫声。我不由自主地笑了。那领头的“小鸭子”见我没批评他,更是兴趣怏然地学起了鸭子走路。他的动作和音乐非常合拍,便肯定他说:“你这是在扮演鸭子的角色吧”。那只 “小鸭子”自豪地回答我:“是的!我们都在学动物的叫声和它们的走路姿态”。这孩子话音未落,另一个孩子又说:“我觉得小东学的小猪叫,像是在吃午饭,它吃的可香呢!”这下,孩子们像开讨论会一样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听着孩子们对动物声音的演绎,看着孩子们的学习的兴趣这么高涨,我由衷地高兴!平时,我应该多给他们这样的表现机会的。接下来的时间便让学生分成小组来模仿动物发出的声音,然后及时给予评价。这样一来,一节课的难点就在学生们极高的学习兴趣中突破了。
著名的音乐家罗杰.诺斯说过: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孩子们心灵纯净,最容易接受音乐所赋予的灵感和美妙感受。关键是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热爱的机会和平台。
(出示“东西南北”)大家看,这是孩子们玩过的“东西南北”,在讲授二年级教材《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一课时,我把栩栩如生的小狗、小鸭、小鸡等小动物的头饰贴到“东西南北”中去。当我把它拿到课堂上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出的兴奋让我雀跃。我开始有节奏地操做头饰,学生跟着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他们那唯妙唯俏的叫声像一只只可爱的小狗、小鸡和小鸭,非常有趣!接着我把道具给他们自己操作,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乐不可支,完全投入到其中。因此,我总结出形象而实用的教具是可以让音乐伴随兴趣飞舞的!
大家请看画面:(学生们模仿“一个师傅仨徒弟”的动作的照片)这是上一年级欣赏课《一个师傅仨徒弟》时,我让学生听着歌词做动作。他们有的学孙悟空,有的学沙和尚挑担,有的学猪八戒迈着笨重的脚步,还有的装扮成唐僧在“骑马”。我深深感觉到学生的模仿能力真是不可估量的!这个时候我发现律动在音乐中演绎着,那是快乐、那是激情,那是兴趣!那是他们内心感受音乐的升华!
因为兴趣,音乐不再是黑白相间的五线谱,而是五彩斑斓的彩虹桥;因为兴趣,音乐不再是枯燥单调的阿拉伯数字,而是随风而舞的小精灵。让音乐伴随兴趣飞舞吧,我们可以让音乐更美!让孩子们的心灵在音乐中飞舞得更美!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篮球兴趣培养的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篮球兴趣培养的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篮球兴趣培养的研究
曹伟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小学生篮球运动兴趣的培养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选用体育教材,改变组织教法和增加体育游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探讨如何改善小学生对篮球运动教学产生的消极心理,培养小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整体的篮球技术水平。【关键词】体育兴趣;培养;组织教法;体育游戏。1.前言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会渐渐增强,他们能控制自己不泄气、不分心,直到问题得到解决。所以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因此怎样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是致关重要。在篮球教学中体育兴趣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对篮球的兴趣爱好,我们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不单单只限于动作技术的教学,我们要在室外课堂的教学中,加以篮球规则的讲解。采用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增加小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爱好,这样才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投入到篮球的学习中来,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发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挖掘这些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要让学生自己去重新掌握、重新建立和重新发现真理,现化心理研究告诉我们智慧产生于行动。让学生主动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设计徒手操或游戏内容,上课时分组做准备活动,可以发展学生们设计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大家练习的兴趣也很浓厚,有的组做游戏、有的组花样跑、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上课的气氛热烈,教学效果也很好。再如在复习课的教学时,让学生主动探索更好更快地达成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以及不甘落后勇于创新的精神都得到培养。个性也得到了发展。小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
2.1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在这段时期,他们的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 增期。骨骼在急速生长,手、脚,特别脚骨长得最快,胸骨横径在加宽,女孩子的胯骨也在增大。肌肉随着骨 骼的变化而发达起来。心肺迅速增大,特别是心肺容积和血管容积、以及肺活量,都较出生时增长了近一倍。由于心肺容积增大,使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从事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但是,与成年人相比,他们的骨骼、肌肉成长尚未健全,心肌收缩力量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总的来说,从生理机质上看,他们与 成年人相比仍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的。
2.2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处于发育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具有半少年半儿 童的心理特征,既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又不乏对成人的依赖性,既开始产生一定的自觉性,又在不自觉中仍时 时表露其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这几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思想还不稳定、不成熟,所以,虽然模仿力极强,但是学得快,忘得也快。总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 为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篮球兴趣培养的研究
不强,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等等。体育课多为户外的活动课,若不能把握小 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就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3 教学中篮球兴趣的培养的研究 3.1 提高体育兴趣的重要性
3.1.1兴趣。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即使已形成的习惯,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薄而逐渐消退。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可就越强。坚持终生体育,我们强调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意义。体育兴趣是体育行为的基础,学生一旦产生了强烈的体育兴趣,他就会为体育轰动而乐此不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体育兴趣,就不需要教师去督促他们练习。体育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3.1.2体育教学。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精神,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它是作为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环节。
3.1.3学校的体育教学。不仅同其它文化课一样体育教学也是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不断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使其获得综合效益。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掌握“三基”的基础上,更具体目标是完成国家统一的学校体育教学的新课程标准,其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而体育课却有各种类型的课,应根据各种类型课的特点与任务要求进行组织上课。具体衡量一堂课的质量,总的应从这次课的类型与具体课的任务考虑,而评定整个体育课的质量,却离不开学校体育课在整个学校体育中所占的地位作用这个大前提,因此确定学校体育课改革的方向,首先,就应明确学校体育课在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或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建立相适应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再具体深入研究学校体育课的上法。
3.2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篮球兴趣
3.2.1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师本身应该提高篮球运动知识和技术水平,应不断的自身的知识视野和运动技能,在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要有准确、熟练、完美的动作示范和生动、形象、诙谐的讲解,让学生建立起动作美得概念从而激发他们跃跃欲试的情绪,诱发他们的好奇心。如:运球突破时像“离弦之箭”快速敏捷,原地运球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等,这种语言可以发张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一个快乐的遐想世界,而这种快乐的境界对提高学生的兴奋及动力定型的形成可以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其次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发展个性的教育。在实践中结合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谈运动的价值,谈不同的运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习的动机,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3.2.2加深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和自我认识。小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极其匮乏,他们往往觉得篮球运动就是随便打打玩玩,不会打也无所谓。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现阶段的生理及生理特点,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各种篮球视频向学生宣传篮球的基本知识,也可以经常的向学生们介绍各个名人从事篮球运动的故事。通过榜样的德作用提高学生的自身认识,激发进取心,培养学习篮球的兴趣。另外小学生处于少儿阶段,对学习的信心不足;信心是成功的基础和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喜欢篮球,但在刚接触篮球时缺乏竞争愿望和必胜的信心,对待自信心差的学生要多突出游戏的特点,并结合少儿学生的特点,从游戏入手激发兴趣,突出项目特点形成训练合力,挖掘隐形内涵提高教育效果,通过游戏可以把简单的篮球基本技术和
小学体育教学中篮球兴趣培养的研究
战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3.2.3教学方法的创新。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与一般的游戏有点区别,是从游戏中派生和发展而来的一个分支,是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富有浓厚的娱乐气息和鲜明教育意义的一种游戏。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煅炼方法。具有煅炼身体、富于娱乐、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体育游戏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体育游戏,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篮球基本功练习单调乏味,尤其是熟悉球性和各种脚步移动等练习更是如此。但是,正是由于篮球技术的多样性,使我们在日常训练中的单个技术动作往往可以演变为多种训练形式,并且小学生活泼好动, 敏感性较强,喜欢新颖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这对调动学生的求新心理和练习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在训练中要不断地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符合他们的心里特征。
(1)各种形式的运球练习。例如,在熟习球性练习中,除采用多样性运球手法。如,用布将眼睛蒙起来原地运球或者用双手同时运两个球(两手动作相同或不同)练习;每人一球抢打或者追逐;几何图形运球追逐跑;限定范围内运球拍打其他人的球等。还可根据队员掌握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外,还可以增加一些难度,如待学生这些练习基本熟悉后要求队员在往返折返跑运球返回时用左手等。这些方法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而且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训练的质量。同一个技术动作有多种训练手段,每一种手段的作用都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认真总结各种训练手段的优缺,根据训练内容和对象的实际情况,多法结合,灵活运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游戏和比赛。传统的训练方法对于队员掌握篮球的各项技术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队员对所练习的动作兴趣不高或者根本没有兴趣,尤其是小学生。如练习一个动作反反复复,队员即便对篮球有一定兴趣,对这样的训练也会失去兴趣,结果造成了队员都按自己的意愿三三两俩的“玩”起了篮球。通过游戏和比赛,使学生体会到快乐的同时,逐渐发现自身基本技术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篮球学习和练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练习各种脚步和身体素质练习时,为防止学生感到枯躁,兴奋性下降,影响练习效果,都可以采用游戏或比赛方法,来调整练习中产生的抑制心理。如躲闪追逐、曲线追逐、“贴烧饼”、推小车、侧身跑接力比赛等,不仅活跃了训练气氛,而且很易激发练习兴趣,保证训练质量。
3.2.4游戏和比赛训练时需要注意问题。
(1)、适当增减游戏和比赛的难度。一般小学生初学比赛时,比较容易出现带球走、两次运球等违例现象,可“视而不见”,不给学生讲太多的规则的目的就是不影响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游戏和比赛氛围。随着学生的能力逐渐提高后,再适当增加规则的难度和比赛质量。
(2)在比赛中增强对防守意识的培养。在最初组织教学比赛时,学生们都不知道如何去防守或者根本不敢去防守。如果单独将防守技术拿出来练习,起不到什么直观的效果。所以可以在“实战”中进行边学边练。如,教练可带领相对较弱的一方,在游戏或者比赛中积极地防守、抢断。这时教练要不断的给队员示范和启发,只要队员们都能模仿起来,这样就达到了训练的效果。虽然防守的动作和姿势不是非常正规,但是提高提高了双方防守的积极性,比赛也更加激烈。
(3)从比赛中找信心,培养群体作风和合作意识。小学高段学生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队员的个人技术也是参次不齐。组织队员实力强、个子高的队员一组,往往其他队员都不敢和他们比赛。所以教练可以经常亲自参与到弱队的比赛中,一有机会就给队员创造投篮机会,鼓励她们勇敢去投篮,去拼抢。有时候她们偶尔投中一两个就很兴奋,就这样诱导学生多投篮,多进攻,多防守。有时候弱队还能战胜强队,队员的训练的积极性就提高了许多。3.3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小学体育教学中篮球兴趣培养的研究
3.3.1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与学生多沟通、交流,让让学生对篮球产生情感;当学生得到教练对篮球兴趣的培养和耐心的指导后,学生对篮球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能较好地进行篮球实践。但更深层的对篮球的认识、理解、实践则仍需教练进一步的培养,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爱好,这便是激趣与善学的升华—爱学过程。“爱学”就是要使学生对篮球产生情感。而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当教练把这种情感带到训练场上时,学生从练习中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诚挚的爱后,他们就会从内心得到鼓舞,感到欣慰,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逐步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爱好。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小学篮球课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过于单一,方法较少,娱乐性、游戏性较差,没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于程序化和传统的训练方式,并不能充分发挥小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只有通过教练员通俗易懂的讲解、简单实用的技术教学、趣味性的游戏或者比赛才能有效发展队员对篮球的兴趣和比赛的能力。并且想要培养好学生的兴趣需要学校的积极重视,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建立体育兴趣,使得学生在体育锻炼和篮球运动中享受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美育素质。4.2 建议
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只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是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能力同兴趣、爱好和习惯的。人的某种活动联系表现在活动中。能力同兴趣、爱好、习惯上虽有上述的共同点互相联系,但仍有严格的区别,且不能相互代替。
参考文献:
1王贺东.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讨论[J].湖北体育科技报,2005 2郭岩.运动员的情绪调节及训练[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 3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刘怿.篮球运动员比赛的心理现象与训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3 5于振峰、赵宗跃、孟刚[M].体育游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黄元龙.篮球技术和训练[J].中国高校教育发展研究,2004 7李富菊.体育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8郭殿祥.论体育情绪调节的作用[J].丹东师范学院,2004 9高松山.篮球教学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10牛永刚.篮球运动员心理现象与训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4 11张钧、张蕴琨.运动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苗凤藻.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调节[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