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会展业与广州会展业比较研究(精)
武汉会展业与广州会展业比较研究
会展业被称为“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它是集商品展示交易、经济技术合作、科学文化交流为一体兼具信息、通讯、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旅游发展、商业贸易、招商引资等在内的综合性的关联度非常高的服务贸易活动。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会展,能够带动巨大的资金流、物流、人流、信息流、创造商机,拉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达到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本文将通过对武汉会展业与广州会展业在发展机遇、区位优势、展馆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特色、专业人才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论述武汉会展业所面临的优势、机遇、劣势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的比较
广州为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内会展发展最早、会展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思想观念解放,经济发展政策良好和企业经营体制灵活,给国际投资商留下较好的印象。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英文缩写为CEPA)的签订为广州提供了良好的合作机会。虽然CEPA是香港和内地的贸易自由化步骤,但由于广州与香港一衣带水,无疑成了协议的最大收益者。据香港会展协会主席朱裕伦介绍,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展场面积只有64000平方米,与香港展览公司合作,广州略胜一筹。在这时代赋予的良好发展机遇下,广州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发展的优势,向开发国际市场的方向发展。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湖北省政府关于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决定,确定将其发展成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三大城市圈呼应的、我国内陆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之一的奋斗目标。这些重大政策和举措的出台,为武汉这一中部唯一特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今,武汉不仅是湖北省会展业的中心,并已成为中部会展业的重镇。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中部其他城市也在追赶。从1999年开始,长沙会展经济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增长,花博会、浏阳国际烟花节等也在发展壮大;合肥投资3.86亿建成了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南昌正竭力打造花园城市。其中长沙、合肥都明确提出要建立中部展览之都的设想。这些都给了武汉这一中部‘老大’巨大的压力。武汉应抓住机遇,以产业优势为依托加快会展业的发展。
(二)区位优势比较
广州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腹地,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中国南方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最大集散地,是外商投资的热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广州交通发达,是广东及华南地区海、陆、空交通枢纽,交通通达性极好,拥有亚洲一流的航空港—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广州还是中国乃世界的加工制造中心,电子元配件、轻工、消费品类发展迅速并引领潮流,再加上已走过50个春秋“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的带动和培育,使广州会展业的发展独占一方。与上海、北京一并成为中国重量级的会展城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区位优势:广州—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商品经济的集散地,商贸名城。另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建成,而珠三角地区紧靠东盟,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最为密切,广州的区位优势更为突显。
(三)展馆条件的比较
广州共有5个专业展馆, 总面积达67.3万平方米, 标准展位21130个。同时,可用作展览场地的资源除了专业的展馆外,还有博物馆类、体育馆类、星级酒店内部的展场设施等。2003年落成的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其智能、通风、交通等几大系统,都体现了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工程计划把整个10.5万平方公里的琶州岛建设成为 “国际博览城”。在展馆建设方面, 广州处于全国率先发展之列。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在历史上是全国四大展览中心。上世纪80年代,由于展馆的改建,武汉会展业停滞了6年。从2003年开始, 武汉展览面积从每年5%的速度增长,到了2005年,武汉展览数量为110个,占整个华中地区的35%,几乎每三天就有一个会展。现在武汉拥有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科技会展中心等三座专业场馆。可供展览使用的面积11.4万多平方米,可搭建国际标准展位4000多个。由于武汉展馆多为多层建筑,组展商、参展商对二楼及二楼以上的展馆不感兴趣: 布展、撤展麻烦, 参观者也不爱上楼。致使展馆有效的展览面积有限。目前,武汉展馆使用率为30%,离最经济的40%-50%还有一段差距。而上海大型展馆使用率已达到70%。此外,武汉最大的展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地处闹市,实行交通管制使得巨大的人流、车流无法集散。展馆硬件不足,使得武汉会展发展缓慢。
(四)产业基础比较
良好的产业基础是产业发展的前沿地带,往往会为会展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世界上95%的工厂产品都可以在东莞配齐,电子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的出口中占了很大的份额,东莞的电博会应运而生。广州轻工、消费品类发展迅速并引领潮流。以庞大的工业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为后盾,广东已有不少展览成国际知名品牌。
建国以后,武汉的工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除此之外,武汉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商业贸易活跃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市场容量和辐射能力巨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资金流通总额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近几年来,武汉通过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和精品名牌战略,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出现的钢铁、汽车、光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五大支柱产业和食品、纺织服装、造纸及包装等一批优势行业,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随着东风公司总部正式进驻武汉,法国PSA、日本日产、本田三大世界汽车巨头齐聚武汉。已经构成了中国汽车市场上的“武汉集群”,汽车产业特色已经初露端倪。根据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到2007年,武汉可形成年产汽车60万辆的生产能力,工业总产值达到842亿元,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实现产值160亿元。还有就是东胡高新技术开发区,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中国光谷”光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所有这些产业的繁荣必将为会展业迅速发展奠定基础。
(五)资源特色比较
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深厚的多元文化是知名的会展城市的共同特征,也是夏威夷、大连、博鳌等旅游胜地城市都具有较强的会展吸引力,又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欧洲多元文化的集中地,本地居民讲四种不同的语言(法语、德语、荷兰语或西班牙语),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布鲁塞尔是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和平共处的规范城市。在1951-2005年世界博览会中,竟有四次是在此举办(1897、1910、1935、1958)。
在珠三角区域内,广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风物兼具,历史文化厚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三朝十帝的地方政权所在地,唐宋明清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孙中山三次建立政权的地方;同时广州文化善变、兼容、有浓郁的商业色彩,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最先接收到外面世界信息的地方,各种流行文化也贴近世界潮流,走在全国的最前线;广州的城市建设风格,社会生活节奏,市民观念意识等都体现出现代商业文化气度和风范。
武汉自然景观独特,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拥有三千五百年的悠久历史。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崔灏题诗之处的《黄鹤楼》、记录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博物馆等文化景点,海内外众多游客耳熟能详;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木兰湖等近千个天然湖泊,游人留恋忘返;近代的汉剧和杂技享誉全国。早在商周时期武汉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明清以后,它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近现代以来更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在现代史上,武汉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江城武汉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武汉围绕江城特色和区位优势,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大力实施宣传促销,初步形成武汉华中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形象以及滨江滨湖都市旅游格局。武汉国际旅游节就是以武汉旅游业为依托,办得比较成功的会展活动。2003年举办的以“万里长江,魅力武汉”为主题的第二界武汉国际旅游节内容新颖独特,并且应用了高新技术,也充分体现了武汉的民俗特色,在短短的28天内,就吸引了25万外地旅客,其中外宾最低消费1000元一天,总共取得了15亿元的直接收入。
(六)会展专业人才的比较
全国会展业普遍存在缺少专业会展人才的问题。武汉、广州也毫不例外。培育熟悉业务,富有经验的专业队伍是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根本举措。
目前,广州已有我国高等院校第一所中外合作的旅游学院—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在开展会展大专系列人才培训;另有广州市第二商业学院开设有会展商务中专系列人才培训。这种初具规模的教育体系一定程度上讲是自发形成的,尚缺乏政府政策上的强有力支持,只是有赖于各教学单位领导依据市场需求的先见之明而自发设置的。虽然如此,目前在全国,仍然是属于最早会展专业方向的专业体系教育。这两校会展专业的设立打破了我国目前会展教育滞后的局面,将会展教育纳入了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和普通中专教育的体系;填补了中国会展教育的空白,它体现了教育在培养市场化人才的先锋作用。
武汉目前没有院校成立专业来专门培养会展人才,只有少数旅游院系开设了会展课程。但武汉充分发挥旅游教育和科研优势,形成大学、中专等各级旅游教育群体,为全市旅游行业输送人才,旅游行业可提供英、法、德、意、日、阿拉伯、西班牙等二十多个外国语种的导游服务,以及中外数十个国家的特色餐饮,这些人才的培养必定也能为武汉会展业提供强大的发展后劲。
综上所述,与广州会展业相比,武汉会展业的发展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些是武汉发展会展业的基础,随着武汉举办的大规模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逐年的递增,这些优势必然得到最大的发挥,劣势条件也应得到改善和提高。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像广州、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等一些会展发达地区和城市办展的成功经验,制定有利措施,大力开发武汉的会展业。
第二篇:广州会展业发展现状
广州会展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会展业具有中介有效、成本低廉、增加就业、推动经济的特点,是高效益、无污染而且对相关产业带动力极强的产业。据权威资料表明,国际会展业对相关产业如交通、商业、餐饮、旅游等具有积极的带动效应。展会在产品销售中也承担极为重要的角色,贸易展会成交额仅次于直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CEIR)的统计,3/4的买家在贸易展会上找到新的供应商,超过1/4的买家在展会上购买产品。因此,世界一些著名“展览城”,如汉诺威、法兰克福、科隆、芝加哥、纽约、巴黎及新加坡、香港等都将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会展业的高速发展、国际会展中心向中国转移,为广州迎来了会展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更大的挑战。
广州毗邻香港和澳门,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经济圈腹地,是华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量最大的集散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性岸,对外贸易自秦汉时迄今两千余年一直繁荣兴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贸易口岸角色。改革开放后,广州为全国最大的内贸及分销中心,商品覆盖全国和东南亚,欧美等地区。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广州曾把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城市的战略定位,是符合世界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进入新世纪,更加务实地从实际出发,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广州的国际化方向是历史以及未来发展的使然。因此,广州计划3--5年,成为亚洲会展中心城市;未来10--20 年,成为世界会展中心城市。作为“中国第一展”举办地,广州在中国会展城市中享有独特的历史地位。然而,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会展形式风云变幻,广州如果不能了解自身特点,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国际化进程的话,必然会丧失已有的优势,甚至连作为中国会展“第三城”都不保。
一、广州会展业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广交会的诞生,使广州成为当代国内会展业开始最早的城市,改革开放进一步促进了广州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善于吸纳外来文化,敢于实践创新的广州人已经在会展业方面先行一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一)拥有两大展馆群体
广州的会展场馆形成了以流花地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展览中心、锦汉展览中心和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两大会展场馆群体为主的展馆格局(见表1)。尤其是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达70 万平方米,有亚洲第一展馆之称的新馆建成,使广州展览场地供应量大幅增加,为广州竞争“国际会展都市”提供了硬件保证,也更加确立了广州会展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涌现出一批品牌展会
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是目前中国会展经济带最为繁荣的地区。广州是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所在地,历经几十年,每届成交额都达到150 亿美元,客商十几万,国际化影响极大(表2)。同时,还培育了一批像留交会、美容展、家具展、建材展、医疗器械等品牌展会。
据广州市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07 年在广州市举办的名展、大展数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展览规模明显扩大:(1)春秋两届交易会展览面积61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41%;(2)春夏两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37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49%;(3)春秋两届广州国际美容美发化妆用品进出口博览会14.61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54%;(4)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10.00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64%;(5)2007 年广州酒店用品展览会8.5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67%;(6)第十二届广州国际照明+建筑电器展览会8.36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0%;(7)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13.50 万平方米;(8)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展览会12.00 万平方米;(9)2007 年广州博览会6 万平方米。
其中一些品牌展会是广州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展览如汉诺威博览会、科隆“国际食品市场”(ANUGA)、柏林“绿色周”(农业与食品业)、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来广州举办或合办; 也有一些是由一批实力较强并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民营展览公司所办。据悉,广州民营展览公司举办的品牌展览正在形成规模化,成为一股促进广州会展业品牌化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会展产业化基本成型
会展业的乘数效应,以其创造的高额经济价值,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对社会综合经济指数增长的拉动作用,形成了会展经济。会展产业化的主要标志在于专业化和市场化、规模化和国际化运作。现今广州会展业的规模、种类、从业人数、对相关行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经济繁荣的作用是数年前无法想象的,在经营管理体制、市场运作机制和行业协调方面也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政府角色逐渐改变。会展市场化的关键点就是把握好政府的角色定位。广州市政府通过大力培育专业化、公司化会展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主体,彻底改变政府包办的做法,基本退出主办者的角色。广州会展业发展规划已列入广州市服务业发展“十一”规划,成立市会展业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相关法规,正式启动了广州市会展“一站式”审核管理服务中心。总之,在发展会展经济中,广州市政府已经逐渐将重心转移到规划、调整、服务和行使经济管理的职能上。(2)市场机制逐渐形成。市场是在竞争和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 的平衡中获得健康良性发展。广州市会展业一直就直面国际经济的风云变化,因此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由市协作办、市公商局、市外经贸联合颁布施行了《关于加强广州市会展业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会展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会展的审核要求和展览市场的管理等; 成立了会展业行业自律组织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制定实施了《广州市会展业行业规范》和《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自律公约》,完善了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制定颁布了“广州展示工程企业资质等级评定标准及细则(试行)”,并在协会内开展了展示工程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落实会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二、广州会展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加入WTO后,广州展览业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亚洲其它经济区域的竞争。展览业属服务贸易的范畴,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是成功进行市场运作的基本保证。目前,亚太地区竞争最激烈的要数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形成了三大区域性的展览模式。新加坡在展览硬件和软件以及政府扶持等方面做得较为完善;香港地区也成功地操作了许多以贸易出口为主的品牌展览会,其优势是借助于完善的服务设施;而中国大陆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其发展空间应优于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另外,日本的东京和韩国的汉城以及中东的迪拜也力争在亚太地区区域展览中心市场上分一杯羹。
(二)来自国内其它省市的竞争。会展业正成为中国大地上一轮活力四射的朝阳。展览公司把它当作是一块能快速产生效益的试验田,地方政府也将其视作提高本地知名度的一块招牌,于是乎在中国造就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展会热潮。目前,北京、上海的展览业发展很快,态势良好,广州与这两个城市的差距在拉大。中国展览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出现了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名牌展览会,有的跻身世界名展,但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如北京举办的国际机床展、通讯展、纺机展、汽车展以及上海的工博会、华交会、模具展、包装展、家具展等影响相当大,其中有些展会已成为国际博览会联盟成员。广州因“广交会”而得到会展业发展先机,广博会、美博会、留交会、建材展、灯饰展等也较为成功,但潜力尚未充分挖掘。据展览王国德国透露的信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德国展览公司到外国举办展览会,在亚洲的首选地是香港、上海、北京及新加坡。
(三)来自珠三角周边城市的竞争。目前,广州周边不少城市也围绕会展这个新兴产业谋篇布局,各出奇谋。一些有远见的政府领导人都在着力引导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甚至要将会展中心建成本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以展兴市”的字眼频频出现在这些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东省内除广州底气十足瞄准亚洲会展中心的地位以外,深圳、珠海、东莞、中山、顺德等都为发展会展业不遗余力。拥有“航展”的珠海有意将会展业和旅游业同时以支柱产业来发展;东莞通过虎门服装节、IT展、家具展等在广东会展业占稳了一席之地,自己也多了“时装之都”、“家具之都”、“电子之都”的桂冠。
三、广州会展业的不足
广州会展业历史悠久,比较有影响的可追溯到1957 年春的广交会,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近20 年的发展使广州会展业有了一定的基础。近几年平均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其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是否思考过到底是什么动力在支撑着广州会展业的发展,现存的一些问题中又是什么制约着广州会展业的发展? 这些问题不仅关乎行业的发展,更加关系着广州市的城市发展规划的实现。几年前就有人根据广州、上海和北京2001、2002 和2003 年主要展会信息,认为广州会展业除开两届的广交会,在展会密度、展会行业和展会级别上与北京、上海的会展业都存在着差距(表2)。也有专家预言未来中国展览城市的基本格局可能是“国际展览名城”不超过2 个,“中国展览名城”在10个之内,区域性展览城市10 个左右,显然已经把广州排除在“国际展览名城”之外。
现在的会展界全国会展城市谁居第一位,一般会首推上海或北京,这两家谁也不服谁,各有各的优势,难以定论,但基本上不会有人提到广州。这是为什么? 因为目前除了广交会,除了展览面积比较大,广州会展业的总体规模和水平与这两个城市相比确实已经有了一定的差距。广交会是国际级展会,从诞生开始就垄断着整个国家外贸权,对我国政治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它举全国之力,汇集全国最优秀资源,创造出了“中国第一展”的盛名。到如今,广交会展览面积已从首届的9 600平方米,发展为60 万平方米,净展面积28.2 万平方米,展位31 408 个。鉴于广交会在中国会展业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对广州经济的贡献,以至于人们形成一种逻辑,那就是广交会绝对是引领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最佳典范。然而,广交会长期一枝独秀,成为独霸一方的超级会展航母,这种现状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却是极为不利的。
由于目前的局面仍是广交会独领风骚,其他的展会与之相比,差距太大,根本不能形成气候,因此普遍都是规模较小。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缺乏竞争的广州会展业市场是不健康的,也不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广交会可以说是历史的产物,承载着政治功能。创始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第一展”,长期受制于旧体制的条条框框,比如说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甚至于目前的广州大型品牌展览会基本上还是由政府主办。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其经济效益是可想而知的。一度存在的“老大思想”,缺少国际品牌和国际化水平较底等等反映了广交会已经成为广州会展业发展的制肘,所以有些仁者已经提出这样的看法:广州会展业能否从广交会的大文化中走出来是广州会展业能否走上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广州会展业面临的问题:一是展览业管理不规范,尚无具有绝对权威的展览管理部门,展览审批部门重复,往往干涉多指导少;二是重复办展导致展商分流、规模小、效果差。计划经济遗留的部门分割,各自为政导致不同地方和部门在利驱动下盲目办展、无序竞争,造成展会内容重复,办展规模和效益都适得其反。三是展览基础设施仍不适应发展要求;四是长期欠缺专业性;五是没有一个展览管理协会,业界缺乏协调和自律。
三、发展广州会展业的对策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会展市场的竞争必将呈现白热化。世界展览经济市场的竞争,已经充分体现了国际市场竞争是通过资本实力和品牌优势实现的。广州会展业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竞争力,加速国际化进程步伐,将广州构建成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呢?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找出问题的根源,也就是症结所在。广州会展业界的有些人已经思考广州会展业现存的一些问题。由上述可知,制约广州会展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就是广交会的问题。发展广州会展业就必须直面广交会,超脱于广交会影响之外。
(1)既要重视广交会,办好广交会,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也要借助广交会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开拓广州会展业国内外市场。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迎接挑战。我国目前除香港之外,在内地尚未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展览中心城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展览经济虽说已初具规模,但离建成国际展览中心还有较大差距。
进入新世纪,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心要用6年时间把10平方公里的琶洲小岛建成亚洲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国际博览城。博览城的核心工程,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已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目前是全亚洲最大、设施最完善最现代化的展馆。这使我们看到中国展览业本已倾斜的天平又在向广州招手,广州又回到了与京沪展览业竞争的同一起跑线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州是展览的沃土,广州有条件扶持和发展会展业。建议市政府抓住机遇,引导广州会展业健康稳步发展。
(2)发展民营会展企业,着力打造广交会外的品牌,最好培育一批能够与广交会竞争,甚至超越广交会的真正属于广州的专业展会。广州会展业的内涵肯定不是仅仅指称广交会。相反,广州会展业的真正发展一定体现在广州拥有一批品牌展会和许许多多的大型展览公司。百花齐放才是春,广州会展业的繁荣也就是众多会展公司争雄的时代。明确会展业发展目标。把无污染、高效益的“绿色产业”展览业作为服务贸易领域内的一个重要方面,制订将广州建成亚洲会展中心的战略目标,并将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
(3)务必要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痼疾,大胆创新,背离广交会的常规做法,弱化、淡化广交会的政治功能,坚持市场经济,大力扶持新兴的展会,同时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引进资本,通过联合、联盟、兼并等手段,做大做强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会展集团公司。
(4)明确广州展览业的政府管理职能部门。目前广州展览业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审批多头。例如来华国际展由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批,超过1000平方米以上的报外经贸部审批或备案;贸促会系统的国际展办展由国家贸促会审批并报外经贸部备案;非国际展则向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使审批不但跨部门或系统,还分中央、省及地方,易造成混乱。多层次,多渠道办展,“展”出多门。根据现行展览管理办法,国务院各部委及其所属的工贸公司、外贸公司、协会、商会、中国贸促会及其行业分会和地方分会、地方政府或省市级外贸主管部门等都能举办境内国际展览会,举办不带“国际”头衔的展览会凡注册展览企业在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就可办理。由于办展单位过滥,又缺乏沟通和协调,无序竞争助长了低水平重复办展,其直接后果是展商分流、规模小、效益差,参展商不知所措,外商更是难以决策。
(5)重视会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培养高素质、有全球视野的战略性人才。会展行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与上海、北京的会展教育市场相比,广州的会展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已经成为中国会展城市谁主沉浮的决定性因素。
(6)培养国有主渠道专业的展览办展机构。广州的会展主力军除了国有展览企业,主要是社会力量办展,较难形成规模,从业人员素质也较低;而政府各部门参与的展览,如广州博览会、广州美食节、广州服装节等也因部门分割,缺乏沟通而难以较快形成规模和提升档次。因此,广州的办展机构特别是国有办展机构应该聚合,一个拳头对外才有影响力。国内一些城市的办展经验,如深圳高交会、北京高科技周、广州留交会、广州汽车展、上海工博会及华交会等,皆因政府积极介入很快发展成名牌展览会。也可参照上海的做法,通过资源整合,成立主渠道专业展览机构。
(7)加强对会展行业的调研和立法。目前政府对会展业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会展是何种行业,会带来何种收益,带动那些产业等,应有专职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并尽快立法加以规范。这一点,上海已走在前面。据了解,国内展览业的第一个地方法规———上海展览法规已进入起草阶段,主要是理顺行政主管部门和海关、商检、工商、税务等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克服多头管理的弊病,以及展览公司办展的资质要求和法律程序。为了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广州也应通过地方立法来规范展览市场,保障广州展览业的健康发展。(8)尽快成立展览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广州展览界呼吁成立展览协会已多年。由于没有自己的组织,业界办展观念落后,同题材展览“重复建设”严重,众多公司蜂拥入市,良莠不齐在所难免,常有“办一场坏一场,坏一场就换个公司名”的现象。同时,展览界的要求也应有个合法渠道反映。因此,希望政府尽快明确广州展览业主管部门,并在主管部门指导下成立展览协会。
四、结语
经过一段发展历程,随着各地会展业的觉醒和快速发展,广交会的风骚已远不如以前了。然而,到目前为止广州上下一片仍旧沉湎于广州作为广交会的举办地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广州虽然占据着广交会的绝对优势,却没有走出一条自己的路,难怪广州会展业已然表现出不敌北京、上海等中国会展城市,甚至在专业展会上也不如一些区域会展的发展势头。广州会展业路迢迢,惟有百展竞放时
会展管理作业
(广州会展业发展概况)
学院:旅游学院
班级:09酒店经营与管理 学号:20091101171 姓名:石慧
第三篇:广州会展业发展的swot分析
广州会展业的swot分析
摘要:广州会展有其独特的模式,无论是政府招商建设还是展馆周边的配套设施都在不断完善当中。广州展览会具有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等多方面的特点,通过分析广州会展业的优势与不足,能让我们更好总结其经验并得到借鉴。
一、广州的会展经济模式
广州模式的典型特点是在发展新区建设展馆,由当地政府招商建设展馆周边配套设施,商务部主导展馆的建设与运营。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建于2002年,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的琶洲岛,紧邻珠江,分三期建设,总投资100亿元,规划总用地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首期工程占地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二、三期工程已经启动。广州市在琶洲展馆周边规划了89.2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用地,各类服务设施目前正在建设中。
二、广州展览会情况分析
1.专业化
2006年各类展览会专业化程度都较高。以第100届广交会为例,仅琶洲展馆一期展出工业类商品,就含家用电器、电子及信息产品、灯具灯饰、工具、机械及设备、小型车辆及配件、五金制品、建材、化工及矿产、车辆及工程机械等10个专业展区,有8229个展位;二期展出日用消费品类商品,含日用品、食品及茶叶等8个专业展区,有8615个展位。再看流花路展馆:一期展出纺织服装类及医药保健类商品,纺织服装类含服装、家用纺织品、纺织原料面料、抽纱、地毯及挂毯、裘革皮羽绒及制品、鞋帽7个专业展区,有6518个展位;医药保健类含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1个展区,452个展位。二期展出礼品类商品,含礼品、装饰品、玩具、编织品、园艺、钟表眼镜、办公文具、体育及旅游休闲用品8个专业展区,有6954个展位。
2.品牌化
第99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品牌展区备受采购商关注。占展位总数14%的品牌展区成交额累计达到66.3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31.6%。居前三位的广东美的集团成交9亿美元,广东格兰仕集团成交6.3亿美元,青岛海尔集团成交4.7亿美元。
第100届广交会首次设立综合展馆。为充分展示我国产业发展水平和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品牌的风采,第100届广交会的品牌展区展位达4175个,占总展位的13%,而进入品牌展区的企业共有805家。这些企业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由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147个出口名牌参展企业;二是由各个交易团推荐,并经严格审定,符合商务部关于广交会品牌展区七项准入条件的企业。这其中就包括诸如名瑞、格兰仕和TCL、虎头等不少来自广东省内的知名服装、家电、电子信息产品品牌。
3.国际化
近年来,广州展览国际化水平有所提高,以第99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为例,世界零售商250强中,有81家到会,排名在世界前20名的有14家。又如2006年11月14~16日为期三天的亚洲皮革展,作为广州最专业的国际展览之一,展会中180多家参展商中70% 1
来自欧洲,他们带来了最专业的皮革流行趋势,吸引了大批时尚专业人士、设计师纷纷到会,熟悉最新的时尚趋势。
由广州锦汉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2005中国锦汉礼品、家居用品及装饰品交易会”是广州首个获得UFI认证的展会。2006年“中国锦汉纺织服装及面料展览会”也获得了全球展览业协会(UFI)的认证,广州锦汉国际展览中心也被UFI吸纳为正式会员。
4.参展者动因
分析参展者的动因主要有:一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宣传公司形象;二是与老客户保持密切联系,把展览会作为同行交流的殿堂;三是结交新客户;四是开拓新的客户市场;五是推广新产品;六是签订销售合同。
此外,参展商还各有所图。例如第100届广交会上,宁波代表团为宁波中国日用消费品展览会进行宣传,因为该展会举办时间是来年的六月份,所以广交会就成为其招商和联系客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广交会场馆内,香港贸发局也设立了展位推介旗下展会,在馆外,义乌设立接待站,吸引外商眼球。
除了推广地方展会,也有参展省市把广交会当作推广地区特色的平台。如云南省带着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来广州巡回商演;海南交易团举办大型的经贸旅游推介会。
三、广州会展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
① 政策优势
广州市政府致力于通过各种政策推动和法规保障,力求为广州会展业的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一方面积极引进一些国外知名会展企业进驻广州,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政府及相关旅游组织和会展企业加入国际性的会展组织协会。此外,广州市成立了广州会展业管理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及市协作办、市工商局、市贸促会、市经贸委等单位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政府办公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局、财政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卫生局、统计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文化局、科技局、经贸委、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协作办公室、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国税局、地税局、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贸促会等单位的领导组成,全面负责广州会展业发展的组织、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另外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广州市会展业管理的意见》,将从建立健全会展业管理体系、制定会展业发展规划、建立会展业申报审核制度和建立听证制度等方面规范广州市会展业发展。
②经济优势
国际博览会联盟(UFI)曾发表报告认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世界中等水准以上、服务业在GDP的比重超过制造业且过半、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超过100%、行业协会的力量相对较强,那么会展经济就会在该城市或该区域得以强势增长,并发挥积极作用。据统计,2002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1%,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1%,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36%,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占全国的12%。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大,既是国内甚至是国际的轻加工业制造基地,又是国内对外贸易的视窗,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市场巨大。而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是广东的经济中心,也是珠三角地区的枢纽,其经济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这是广州会展业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
③区位优势
广州位于最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腹地,是中国南方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流的最大集散地,又毗邻港澳,连接东南亚,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广州华侨众多,对外联系密切。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国际机场和良好的地面交通条件,广州的辐射力远至广东省、华南地区、泛珠三角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④会展自身优势
⑴品牌优势——拥有“中国第一展”。中国会展业的历史是从1956年举办“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始的。经过48年的精心打造,广交会成功举办了96届,规模达到554万平方米,被誉为“中国第一展”。根据德国展览委员会的统计,该展已经位列汉诺威通信及技术博览会和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之后,居世界第三大展览。广交会以其拥有的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广州会展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2004年广交会展览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展位4000个,国内20多个政府组团和境外3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企业参展,达成贸易及合作总额1500多亿元。
⑵硬件优势——拥有亚洲第一的展馆。广州现有专业场馆11个,展览面积49万平方米,可利用来办展会的体育场馆及各大酒店面积65万平方米。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该中心建筑总面积70万平方米,首期占地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已建好16个展厅。
⑶展会优势——展会数量和展览公司具有较大发展潜力。2004年在穗举办的各种展览、展销会616个,其中国际性大型展览50个;另市属企业中具有展览经营范围的企业有2384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510家
2.劣势
① 会展人力资源方面
现代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对运作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高,目前广州主营会展业务的企业有353家,按平均每家需求量20~30人计,共需专业人才近8000人而已。目前国内会展业发展中普遍存在会展业产品雷同、低水平重复竞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则在于专业人才的匮乏,会展业产品雷同是展会规模普遍偏小的必然结果,因为面积小且分散的展馆只适合小规模办展,策划、营销等专业人才缺乏注定会导致低水平办展。小规模重复办展的直接后果便是参展商和观众无所适从,客户分流、资源浪费,展会吸引力不强,最终会制约会展业的专业化和集约化进程。
②展会层次方面
一方面,广州目前缺少国际会展旅游的专业服务公司,缺乏专业会展旅行社,许多国际会议大多由几个部门联合或由某家旅行社兼办,这显然不能适应会展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看,现有会展企业受短期经济利益的影响较大,大多数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观念,这种落后的经营理念表现在会展活动运作中就是“尽可能多地办展,而不注重内涵的积累和质量的提高”,从而影响了会展品牌的树立。品牌展会、品牌会展企业和品牌会展城市之间的关联性极强。
③是行业管理方面
这主要是因为政府部门对会展业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管理、协调、鼓励、支持办法,缺乏对会展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认定和审查制度;会展举办主体素质差,整体服务水平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一些场馆管理方式陈旧,服务意识差,一门心思为了创收,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甚至有一些展会以各种手段“骗展”,结果在国内外客商中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会展业协会成立伊始,还未充分发挥作用,缺乏对会展业的调查统计和理论研究,难以准确评估和预测会展业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3.机遇
①内部机会——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和国际会展公司即将成立广州正在筹备成立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该协会由广州市会展服务中心、广州商业会展中心、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广州地区旅游协会和广州服装行业协会等单位作为发起人,以政府部门的展览中心、专业展览公司、相关的行业协会、展馆(场)、宾馆酒店等五个层面的单位成员作为会员,目前已有近150家单位入会。目的是为了搞好建章立制,制定完善会展行业标准和行业守则,进一步完善会展业市场的游戏规则,增加会展市场的透明度,避免不正当竞争;培训和引进会展专业人才,推广先进科学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促进会展业的技术进步;组织各种形式对内对外的合作交流;加强自省自律,诚信办会办展。此外,广州国际会展公司也正在筹建中。成立国际会展公司,是加速广州市会展业国际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展览集团企业开始进入我国会展市场。如德国汉诺威、杜塞尔多夫等展览集团已进军我国展览市场,其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管理先进,对国内会展企业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全球获得UFI认证的国际性展览会或贸易博览会共有629个,其中中国有37个,至目前为止,广州还没有。为改变这种局面,成立广州国际会展公司, 与国际著名会展公司合作,引入国际会展经验和知名品牌,着重做好国际招展工作,提高会展业国际化程度, 加快广州市会展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使广州市会展业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可与国际展览业相抗衡的能力。
外部机会——泛珠三角打造会展联动平台“泛珠三角会展产业发展论坛”,就如何加强泛珠三角会展城市合作与联动发展进行讨论。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区域合作可在品牌、信息资源方面做文章,打造会展区域联动平台。例如,泛珠三角的会展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上应该坚持“大中小、远中近”相结合的原则展开合作,通过会展专业市场的细分和划割来做好规划,避免泛珠三角区域内出现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此外,在会展品牌上展开合作。对已在泛珠三角区域城市举办过的重要展会与品牌展会项目,如果易地举办,可以实行扶持和保护。场馆优先安排档期,对办展手续实行“一站式”服务,建立“绿色通道”;对于泛珠三角城市中举办的同类型展会,展开合作。用资源交换、股份合作、转卖等形式把同类型展会做大做强。
威胁:
①来自亚洲其它经济区域的竞争。展览业属服务贸易的范畴,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是成功进行市场运作的基本保证。目前,亚太地区竞争最激烈的要数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形成了三大区域性的展览模式。新加坡在展览硬件和软件以及政府扶持等方面做得较为完善;香港地区也成功地操作了许多以贸易
出口为主的品牌展览会,其优势是借助于完善的服务设施;而中国大陆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其发展空间应优于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另外,日本的东京和韩国的汉城以及中东的迪拜也力争在亚太地区区域展览中心市场上分一杯羹。
②来自国内其它省市的竞争威胁。现阶段,广州虽然与北京、上海并称中国三大会展中心城市,在每年2000多个展会中占有一定比重,但就举办的展会数量和规模看,广州与北京、上海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三大城市在全国会展业市场占有率分别是:北京25%、上海18%、广州仅占8%,而排在第四位的大连占有率也达到7%。另据展览王国德国透露的信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德国展览公司到外国举办展览会,在中国的首选地是上海和北京。③来自珠三角地区的竞争威胁。单就珠三角地区来看,有能力直接与广州竞争的就有好几个。深圳现在的展馆面积有14万平方米,同时凭借依靠香港的优势大力发展会展业,高交会的号召力也决不会比广交会低一个档次。另外,东莞、顺德、南海、中山也都培育出不少品牌展览。短期内广州如果不能再创出优势品牌,或者不能跃上一个层次成为国际性的会展城市,未来将直接面对珠三角其他城市的激烈竞争,广州在其中并不占据太大的优势。
第四篇:南宁市会展业管理办法
南宁市会展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会展活动的管理,规范会展活动,促进会展业规范有序发展,根据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会展活动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会展,是指举办单位(包括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招展的方式在固定场所和预定时期内举办的物品、技术和服务的展览、展销等商务活动,包括商品展销会和其他商务会展。
本办法所称主办单位,是指负责制定会展实施方案和计划,对会展活动进行统筹、组织和安排,并对会展活动承担主要责任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承办单位是指接受主办单位委托,负责具体会展事项的单位。
第四条会展活动实行市场规则、有序竞争、行业自律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商务部门负责本辖区会展的行业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和实施会展业发展规划;
(二)制定会展业行业标准;
(三)负责审核、报送会展业专项扶持资金的使用计划和方案;
(四)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会展活动的保障服务;
(五)进行会展备案,统计和公布会展行业信息;
(六)负责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及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商品展销会登记和依法进行会展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财政、公安、知识产权、建设等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会展活动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八条会展行业协会应当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加强会展协调管理。
会展行业协会应当在建立展览评估体系、组织展览数据统计、发布展览信息及引导会员规范经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鼓励会展行业协会开展各种会展培训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第二章会展管理
第九条本市实行会展计划提前申报制度。每年一月和六月,会展举办单位应当将拟在上半年和下半年举办的会展的计划书报送举办地的市或县商务部门。举办地在市辖区范围内的,报市商务部门,举办地在县辖区范围内的,报县商务部门。商务部门应当及时将拟办展信息在其公务网站上公布。
对会展计划中同类题材会展的举办时间间隔不足一个月的,由商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协调,引导举办单位有序办展。
第十条会展需经有关部门许可方可举办的,举办单位应当取得相应的批准文件。举办商品展销会应当依法向市或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同类题材商品展销会的申办时间相隔不足一个月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该情况书面告知有关申请人。第十一条会展举办单位应当在开展五日前将会展有关情况报举办地的市或县商务部门备案。备案部门应当及时知会工商、公安、建设、知识产权及相关的科技、教育等部门,并将会展的有关信息在其公务网站上公布。
办理会展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举办单位资格证明。两个以上单位联合举办会展的,应提交联合举办的协议书等书面合同;
(二)会展活动实施方案,包括会展活动目的、名称、内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起止时间、活动地点、收费标准、银行临时账号、组(筹)委会办公地址、主要负责人和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三)有关部门核发的会展许可文件或备案证明;
(四)对参展方的资格审查情况。
第十二条已办理许可手续的会展,需要变更会展名称、举办单位、举办时间或地点等事项的,主办单位应当向原许可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并及时通知参展方。会展已报有关部门备案的,应当自依法变更之日起二日内通知备案部门。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会展需要变更有关内容的,举办单位应当及时通知参展方。第十三条会展举办单位应当与参展方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举办单位负责会展内部组织管理工作,对参展方提交的下列材料进行审查:
(一)法人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及其他相关证件;
(二)参展人员登记表、参展人员的身份证明和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属特定行业从业人员的,应当提交相应证件。
(三)展品登记表、展品合法来源依据。
举办单位应当在会展举办期间对参展方的参展活动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或者参展方有违法行为的,应该及时向有关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会展场馆方应当制定安全防范工作制度,组建安全保卫机构,配备专职保安人员。
会展活动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举办单位和会展场馆方应当按照《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获得公安部门的安全许可,并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第十五条会展展台搭建委托方应当与展台搭建单位签订展台施工安全责任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展台安全的监督和检查。
建设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搭建的展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向展台搭建单位提出,展台搭建单位应当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六条招展信息应当以会展主办单位名义发布。联合举办会展的,应当共同发布招展信息。
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举办会展的,主办单位应当在招展信息发布三日前将招展信息发布时间、媒介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七条招展信息中应当列明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并标注会展举办地工商、商务部门的电话和网址供参展方咨询。
招展信息应当真实、合法,招展信息中的会展主题和名称,举办时间、地点等内容应当与有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事项内容一致。未经其他单位书面同意,不得在招展信息中将该单位作为举办单位或者其他参与主体。
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商品展销会,不得对外发布招展信息。
第十八条会展举办单位应当在会场设置投诉处理点,并在场馆醒目位置公布工商、商务、公安和知识产权等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会展有商品现货加工、销售的,还应当设置标准计量器具供观展人员免费使用。
第十九条会展举办单位应当依法做好会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展前参展项目、展品、展板、展台及相关宣传资料等知识产权审查制度,督促参展方对可能引发知识产权纠纷的参展项目进行检查,参展方应当配合。
参展项目依法应当具备相关权利证明的,参展方应当携带相关的权利证明参展;对参展项目标注知识产权标记、标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标注。
第二十条举办单位与参展方应当在参展合同中约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内容,该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
(一)双方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二)参展方对参展项目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承诺;
(三)参展项目涉嫌侵权的处理措施。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当制定会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同示范条款或文本,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会展扶持和服务
第二十一条市人民政府设立会展业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对举办规模会展、品牌会展、与本市支柱产业关系度高的专业会展进行补助和奖励;
(二)对会展宣传推广以及会展人才引进和培养等进行补助。
专项扶持资金使用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符合以下标准之一的会展,可申请以市政府名义主办、承办或联合主办、承办:
(一)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和意义,配合全市重大战略或外事外贸多边、双边工作需要的;
(二)属全国性、综合性或较强专业性的品牌会展,或会展展览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或展位超过800个,或参展客商超过2万人的。
需以市人民政府名义主办、承办或联合主办、承办的,由主办单位向市商务部门提出申请,市商务部门在十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第二十三条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本单位主办、承办的会展的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四条符合下列标准的会展,且举办时间在三天以上的,工商、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进驻:
(一)政府和政府部门主办的会展;
(二)展出面积达1万平方米以上或展位在800个以上的会展;
(三)在国际或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会展。
会展举办单位和场馆方应当为工商、商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进驻会展场馆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第二十五条商务部门应当根据会展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状况,适时发布会展项目指导目录。
第二十六条商务部门应当建立会展业咨询服务制度。对重点会展实行事前、事后评估,为参展商提供咨询。
商务部门应当及时统计会展活动数据,每月向社会公布会展登记情况,提供会展活动动态信息。
商务部门应当设立会展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会展场馆方、参展方、展台搭建单位及其他会展从业单位的信用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违法和失信的会展从业单位及其负责人名单,并将相关信息送本市企业信用征集机构。
有关具体规定由商务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商务部门应当联合工商、公安、知识产权等部门加强对会展活动的巡查,维护会展秩序,依法及时处理纠纷,保障会展从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违反第十一条第一款和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不按要求进行备案和变更备案的,由商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不签订展台施工安全责任书的,由建设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限期以通告形式更正,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未在规定期限内将招展信息报送备案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发布招展信息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改正,并可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三条会展业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活动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篇:北海会展业之我见
北海仲天会议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开展业务运作之我见及三月份的工作安排
一
北海会展市场的分析
北海会展市场并不是所谓的“空白”状态,目前,会展业的会议部分就有数十家会展(会务)公司在运作,它们每年都在在承接着各种规模不同的会议业务,以北海的“广西燕泰会展有限公司”为例:他们就成功地承办过“辽宁朝阳柴油机公司商务会议”、“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年会”、“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年会”等等;而北海会展业的展览业部分目前相对而言就处在比较原始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如下:
1.缺乏专业的会展场所
2.缺乏专业的承办公司,或者说缺乏高水准的专业公司 3.办展企业各自为政,自我运转
以北海的“房展”和“车展”为例:北海每年都在北海银滩举办房展,由“北海银滩景区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办展的场地就设置在北海银滩公园内的人行主干道上,约22个露天的帐篷展位,2011年的国庆房展因为台风天气原因近乎泡汤…北海的车展都是由广西北海机电公司主办,地点就设在其公司的汽车销售市场大院内,展示商品以自身代理经营的汽车品牌为主,同步吸引我市的其他汽车代理商参展,展位设置是商铺+帐篷,从2011年开始就想办成春季展和金秋展两场。两个展会都有上述明显相同的共点,还有,主题展会缺乏鲜
明的展示主题,对要展示的商品体现不出应有的层次感,立体空间不够等等….在北海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如果有一个专业的会展场所,有一个会经营、会策划的优秀组织团队,那么就会极大地改观北海现有的会展市场局面。
二 什么样类型的会展活动适合北海的市场
经济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空间,优越的区位条件是实现会展活动目标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其他条件再优越也难以使会展活动取得成功。此外,举办地的资源状况、气候条件也会影响会展活动的举行。北海是一个三面环海的海滨城市,具备了一定举办大中型会展活动的基础条件,主要如下:
1.经济文化相对发达; 2.有相当的城市知名度;
3.有较为完善的交通、通讯、涉外宾馆等基础; 4.旅游城市。
可是,北海也有本身固然存在的先天缺陷,城市人口不足,各种市场相对较小,不能形成相应的规模,举办会展活动的影响力收到很大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类型的会展适合北海的市场?在此,就以下两个方面提出我的看法:
(一)北海本地市场的会展活动
针对北海(含合浦)的市场消费需求和实际情况而言,我司可就下列会展活动展开市场介入:
1.北海房产展(房博会)2.车展 3.家装建材展
4.性节庆综合展(如端午或中秋购物综合展等等)5.其他专业性行业会展(如园艺展、水产加工展等等)
(二)超北海区域的会展活动
1.环北部湾地区工业成果(信息)展 2.环北部湾地区房博信息展 3.西南地区食品工业展 ……
三 北海仲天会议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怎样开展有效的业务经营活动
作为一个新企业,我司在会展业的起步运作实实在在的是个新手,特别是人员构成方面,没有一个专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庆幸的是,作为一个团体,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把这个事情做好、做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经营中学习经营”这应该是我们团队的共识。
那么,下一步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公司的相应工作呢?我认为:
(一)公司要做好会展业,在完善现有场地硬件的基础上,在经营运转方面应该做好如下几点:
1.建立并完善公司的会展网站。公司的网站建立是经营运转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节点,网站的建立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的传达信息,开拓市场,实现会展的信息化,成为了我司会展经营中不可替代的重要
环节。例如:我司要举办一场车展,那么在招商办展的同时,同步在相应的企业网站上举办网络车展并做好推广,对参展企业来讲,无疑具备了更大的吸引力,因为我们具备了实物展会和网络展会同步结合的实力,通过电子商务的有效展示,使我们展会的信息处在“永不落幕”的状态中。
2.做好周密的市场分析工作,严谨地为相应的会展活动做好主题定位,认真细致地做好会展活动的整体策划。市场环境分析是展会立项可行性分析的第一步,它是根据展会立项策划提出的展会举办方案,在已经掌握的各种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论证举办展会的各种市场条件是否具备,是否有举办该展会所需要的各种政策基础和社会基础。市场环境分析不仅要研究各种现有的市场条件,还要对其未来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使展会立项可行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合理。会展主题是会展的指导思想、宗旨、目的要求等最凝练的概括与表述,是贯穿于整个会展过程所反映的、文化等社会生活内容的中心思想;它是会展的主办者传达给参展商和公众的一个明确的信息,同时也是社会了解展会的首要方面。在上述两方面的基础上,认真细致地做好会展活动的整体策划方案,才能为展会的成功举办打下坚实的基础。
3.重视会展的策划,更要重视会展的招商。一个会展举办的成功与否,有优秀的会展策划方案固然重要,但会展招商工作的落实却是重中之重。如果会展的招商招展我们现在不在全方位的角度上做好准备,那么,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可能将会陷于全线被动。因为我们目
前的招商部同事都是新手,没有从事相关工作的履历,所以,在人员培训学习方面一定要做好准确的定位引导,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提前做好建立不同行业会展招商企业信息库的相关工作,做好相应招商工作的管理要求,为全面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
4.立足于北海,放眼于全国。北海只是一个小小的城市,我们做任何工作,如果只把眼光定位在一个焦点上的话,那么,我们的胸怀也不免过小。因此,我认为,在目前的状况下,我们做事也不能好高慕远,应该脚踏实地的通过观摩学习,通过一年的实践操作,为公司取得相对的成绩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把办展的目标拓展到北海外的市场,有了这样的定位目标,我们才能把我们的事业做强做大。
(二)公司的运转模式:独立办展、合作办展、场地出租。
何雪峰
2012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