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探索学术研讨会[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5:5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探索学术研讨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探索学术研讨会》。

第一篇: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探索学术研讨会

四川大学举行“灾后重建 发展振兴”——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探索学术研讨会

灾后重建发展振兴,专家齐聚蓉城研讨战略。为宣传北川灾后重建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挖掘北川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经验的借鉴与示范意义,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探索高校与地方合作新模式,推动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促进防灾减灾事业发展,5月14日,由四川大学主办,国际防灾复兴协力机构(IRP)协办,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承办的“灾后重建发展振兴”——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探索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天使宾馆举行。

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苟兴元,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纪委书记赵凯生,国际防灾复兴协力机构副主任川脇康生,台湾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主任赖丽仙,(日本)公益财团法人兵库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人类与防灾未来中心研究部部长、前日本兵库县防灾局防灾规划处处长村田昌彦,(日本)公益财团法人兵库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人类与防灾未来中心副主任大木健一等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来自科学院系统、地震局系统、民政系统、北川国家地震纪念馆、台湾九二一地震纪念教育园区、国际防灾复兴协力机构、香港理大学和四川大学的防灾减灾、灾后重建等相关领域专家100余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香港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敏主持。

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在研讨会开幕式上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四川大学防灾减灾已经成为集中而具体地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等一系列人类普世价值的重要内容。我们今天在此举行这个学术研讨会,是为推动人类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做出努力。期望四川大学能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全球性重大问题中做出重要的贡献,真正体现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晏世经副校长希望,在防灾减灾领域学养深厚、经验丰富、声名卓著的与会专家们继续关注与支持四川大学及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的发展,围绕会议主题,积极分享经验和智慧。

国际防灾复兴协力机构副主任川脇康生在开幕式上致辞。在简要介绍了国际防灾复兴协力机构的基本概况后,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学术研讨会,能够群策群力,进一步推动北川等地震遗址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建设灾后更美丽的新家园,并以此为契机将北川经验推广到全世界。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苟兴元在开幕式上表示,这次学术研讨会以灾后重建发展振兴为主题,进一步探索大学与地震遗址区的合作模式,对于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和灾后重建的人才培养,探讨灾后振兴并总结灾后重建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相信通过大家的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本次研讨会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为灾后重建提供极具建设性的理论成果支撑。

随后,四川大学与北川国家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旨在推动双方在防灾减灾教育、地震遗址保护、展示和开发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

作为四川大学举办的“5.12”汶川地震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研讨会以“探讨灾区发展振兴、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及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分为“灾害教育与国际减灾”主题演讲、“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研讨”专题研讨和圆桌研讨三个环节,与会专家们就以上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香港赛马会、日本兵库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人类与防灾未来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台湾九二一地震纪念教育园区、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四川大学举办“5.12”汶川地震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启动仪式暨IDMR大讲堂

5月11日上午,由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IDMR)主办的“5·12”汶川地震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启动仪式暨 IDMR大讲堂在学校望江校区行政楼414报告厅举行。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应急管理专家小组组长闪淳昌,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阮曾媛琪,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副校长晏世经,四川省政府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施毅,绵阳市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纪委书记赵凯生等出席仪式。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以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主持仪式。

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教授致辞。在简要介绍了四川大学特别是香港理工大学联合组建的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的基本概况着重介绍了在震后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灾后重建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就后,石坚副校长指出,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如何有效应付和预防自然灾害,如何提高人类抵御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从灾难中提炼危机处理和灾后重建的本质性和规律性问题,以便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等系列问题是当前急需探索和研究的。为此,四川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共同筹建了灾后重建和管理学院,致力培养灾后重建与管理领域高端专业人才,加强灾后重建与管理领域学科建设与创新,努力提高抵御各类灾害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他表示,让全人类具有灾难认识,具有科学预防灾难的知识和技术,具有避免和战胜灾难的信心和能力,是我们学界应有的责任。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共进,致力于推动防灾减灾的光荣事业,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阮曾媛琪教授致辞。她指出,大学不仅要培养掌握高端知识的人,更要培养有着强烈社会责任心、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的人。今年举行的汶川地震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和IDMR大讲堂,吸引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参与,这非常有助于将灾害危机变成发展转机,进一步推动灾害预防与管理的建设发展,对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四川,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绵阳市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纪委书记赵凯生代表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对系列纪念活动的启动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北川人民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以及发展振兴的各位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表示,作为此次系列纪念活动的参与单位,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将按照整个活动的总体安排部署,超前谋划,精心筹备,科学组织,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随后,石坚副校长宣布“5·12”汶川地震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正式启动。

仪式上,晏世经副校长介绍了此次系列纪念活动的内容。此次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多边参与,具体包括:“映像四川—希望之旅”、“灾后重建 发展振兴—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探索学术研讨会”、“川港学子灾区希望行活动”等活动。

随后的第一期IDMR大讲堂中,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应急管理专家小组组长闪淳昌和香港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特聘专家顾林生教授先后做了题为“汶川大地震与我国综合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与国际减灾人才培养”的专题讲座,与大家分享了在灾后重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收获与感悟。

第二篇:关于北川灾后重建调查报告

关于北川灾后重建效果调查报告

法学与社会学院 思政2班

第一小组:谢素萍 许文节 程群 邹燕 谢静 徐代珊

一、调查时间:2015年6月4日

二、调查地点:北川县擂鼓镇街道、楠竹村、茶坊村

三、调查对象:当地街道居民、村民

四、调查目的:了解现状,存在的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

五、调查方法: 实地走访

六、调查现象及问题存在方面:根据走访的居民对灾后重建效果的描述,居民自身对目前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北川灾后重建政策的参考,分析北川灾后重建工作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北川灾后重建工作更加完善。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北川县城造成毁灭性破坏,县城被夷为平地,房屋基本损毁、人员大量伤亡、道路交通中断,水、电、气、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尽毁。北川作为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县城的恢复重建因其对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定要把北川建设好”、“再造一个新北川”的指示,要求北川县城的重建要成为整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标杆和象征,起到示范作用。经过专家反复论证,确认北川县城无法原址恢复重建,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异地重建北川新县城。

北川新县城的规划设计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把北川新县城建成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标志性工程,成为“城建工程标志、抗震精神标志和文化遗产标志”。除了对心理造成的巨大伤痛,北川人民的生活方面也要随之改变,因为地震几乎毁掉了所有的房屋以及大部分的耕地,北川的灾后重建工作庞大而艰难。按照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山东省对口支援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灾后重建,经过六年的拼搏努力,援建任务顺利完成,“再造一个新北川”的基本目标基本实现。

(一)街道居民对灾后重建效果及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为例

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位于北川县境东南,震前为北川羌族自治县的重点镇,属北川县的南大门,距原县城(曲山镇驻地)8公里,距绵阳市区约60公里,安(县)北(川)公路穿境而过,是绵阳至北川老县城的必经之地,现在仍是关内 交通要道。

根据走访调查结果显示,擂鼓镇街道居民对灾后重建工作效果持满意态度特别是交通和生活起居方面。调查的一位88岁的李女士表示,现在居住的起居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生活幸福,并且称“好不过擂鼓”,对擂鼓镇的街道绿化十分满意,街道卫生好。

一位52岁的王女士表示,现在是我生活条件比震前有所改善,擂鼓镇的灾后重建工作很细致。谈到经济及就业方面,李阿姨表示,新建的西南水泥厂在带动当地经济方面贡献较大,并且为镇上居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是灾后重建工作

中对经济促进的较好举措。

据资料显示,擂鼓镇灾后人居环境质量预测指数为0.77,为中等水平;其次人居环境建设后的综合评价指数Q=6.16大于之前的标准值5。可以看出通过灾后人居环境建设的不断进行,灾后擂鼓镇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在一段时期内处于良好的状态,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要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建设规划方案,建立适合擂鼓镇长久发展的人居环境体系,为擂鼓镇永久人居环境建设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二)乡村村民对灾后重建效果及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以擂鼓镇楠竹村为例

据调查,楠竹村的经济作物主要为楠竹和梨子、桃子。茶坊村的经济作物主要为药材和高山蔬菜。调查中的一位周女士表示,目前村民的大部分收入是在外务工,村民的安置房均是自建房,但地基是政府提供,给每个家庭按人数提供补贴,每3-4人补贴1.6万,每5人补贴1.9万,房子的成本大概是780元每平方米,提供养老保险。对于这个补贴政策,周女士表示基本满意,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周女士表示相比震前而言,孩子上学要更为方便。

(三)灾后重建工作不足之处显示----以楠竹村、茶坊村为例

据调查结果显示,灾后重建工作整体上使居民们安居乐业,特别是城镇居民的生活起居条件大大改善,但是有部分村民对村落的交通情况和政府补贴的落实情况有所不满。

调查中的一位楠竹村的李女士表示,目前楠竹村的经济作物梨、桃的收获过程均是用人力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山路运送到交易场所,因为目前山上还没有修建公路,这大大阻碍了楠竹村今后的经济和旅游的发展。为了保证调查结果额真实性,此次调查小组特意走上山体验山路的情况,结果果然如李女士所说,用人力在山路上运输十分困难,并且下雨后容易滑倒。此外,茶坊村的董女士表示,由于地震以后,大部分的耕地被掩埋,家里目前以种药材为生,丈夫在外打工,儿子在念大学,是生源地贷款,希望政府能够改善村落交通,方便进山。

在政府补贴的落实情况方面,茶坊村的魏女士表示,由于工作人员的频繁变动,自己的政府补贴无处领取,在地震以后家里的房屋全部损毁,目前新建的房屋是自己一家人打工后修的,并且非常简陋,她希望政府的补贴能够早点到位。

(四)调查总结

根据此次的实地走访调查,可以看出北川的灾后重建工作深得人心,并且取得巨大成效,是受灾人民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过上稳定的生活,帮助他们及早地走出地震带来的伤痛。但是,在这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些许的不足,比如上述反应得村落居民与街道居民相比,交通条件和补贴落实欠缺,希望随着工作的细化和深入,这些问题能逐步得到解决。

第三篇: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重建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都江堰模式受汶川大地震影响,都江堰市大面积受灾,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海市对口援助下,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都江堰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以产业重建、城镇重建、农房重建、生态重建等为重点,积极探索都江堰重建新模式。

一、城镇重建——“壹街区”模式

大地震导致都江堰城镇受灾严重,大量房屋损毁,灾后重建的第一重任就是要着力解决都江堰受灾市民的安臵问题。在城镇住房重建中,融入援建市的建筑风貌和当地特色,是都江堰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一大亮点。为了城镇灾后的可持续发展,都江堰积极探索“新市镇”城市发展机制,使灾后重建从单一城市功能的应急恢复向系统提升转变。此外,在重建过程中,都江堰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带给灾民切实的利益。以“壹街区”为例:

(一)建筑特色——“川西风貌+上海风情”

“壹街区”是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第一个功能完整的成街区建设项目,社区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功能完善,是一个集川西风貌、上海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按照“一街区、一家人”的理念,“壹街区”的设计规划融入上海元素,条条小巷纵横交错,住房建设相对集中,建筑风貌体现上海特有的“弄堂”风情。

(二)命名特色

“壹街区”的命名很有特色,它不仅包含着都江堰人民对援建者的感恩之心,更是传递着新的文化理念和突出其综合功能,让人耳目一新。据悉,当初在为该项目命名时,都江堰为了感恩上海援建、铭记援建者的恩情,提出叫“上海花园”、“上海城”或“上海村”。但被上海援建者拒绝:“援建不是恩惠,这个项目应该传递出更新的理念,拥有更响亮的名字。”而且该项目拥有开放式的特点,无线网络将覆盖于整个区域内,所以“壹街区”也是“E街区”。

(三)功能提升——综合性城区

为了提升都江堰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力,“壹街区”建设项目通过对口援建、联建等共同参与重建的新模式,形成功能提升的“新市镇”城市发展机制。“壹街区”是集居住、学校、医疗、购物、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对居民的安居乐业和城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打造出都江堰城区重建的特色街区。

(四)产业提升——“借水还水”生态城区

水,是都江堰城市的灵魂,在“壹街区”中充分利用现有优质生态环境,做足水文章,打造河、岸、林、园的生态体系。将蒲阳河的河水引流到区域中心,打造人工湖,规划成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态城区,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农房重建——“十大模式”

都江堰的农房在地震中大量倒塌,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民住房问题,让灾民震后生活和生产有保障,都江堰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运用于乡镇灾后重建,探索出农房重建的“十大模式”:①“指标换住房”的向峨模式;②运用“联建”政策的大观茶坪模式;③“依山靠水原址自建”的蒲阳花溪模式;④“院落统规自建”的翠月湖清江村模式;⑤“大院落原址自建”的安龙徐家院子模式;⑥建设“新型社区”的青城山石桥模式;⑦产权“抵押贷款”的青城山泰安A模式;⑧臵换平移“大地变小地”的青城山泰安B模式;⑨“指标换资金”的天马向荣模式;⑩“产权融资”的紫坪铺镇沙湾村模式。按照土地和房屋确权与流转制度,以及灾后重建资金筹措的不同,上述十种模式又可分为统建统建、统规自建、原址重建、异地重建和联建共五种住房重建模式。

(一)联建——都江堰农房重建特色

都江堰区别于其他灾区农房重建的一大特色就是联建。联建不仅引入了社会资金,解决了农村受灾群众重建资金瓶颈问题,而且提高了重建水平,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大观茶坪模式是利用依山傍水的优美旅游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积极引入社会资金采取“联建”方式进行灾后重建,包括企业参与多家农户联建、自然人参与多家农户联建、自然人与农户联建三种形式。并在联建过程中突出后续产业发展,布局未来乡村连锁酒店业,构筑村民可持续增收平台,有效推进了灾后重建与产业发展的统筹布局。而紫坪铺镇沙湾村模式则是通过产权换住房,成功实现了住房重建。

(二)统规统建

向峨模式的“指标换住房”和青城山石桥模式的“新型社区建设”探索出统规统建新路子。“指标换住房”是指农民通过宅基地产权臵换新居住房、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发展等多项权利,对农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农民的居住方式和生产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新型社区建设”是指农民通过比选形式选择社会投资方进行“新型社区”建设,不仅保证农民先入住新房再拆除旧房,还能收取租金,并从受灾群众转变为产业工人。此外,为了增强灾后重建和发展的动力,青城山镇泰安村通过两种方式解决资金缺口:一是建房前向金融部门申请担保贷款用于重建;二是建成后申请抵押贷款用于装修,通过产权“抵押贷款”,解决商铺、住房重建的启动资金,促进当地商业的快速恢复。

(三)统规自建

在统规自建上,翠月湖清江村模式的“院落统规自建”使受灾农民就近居住,方便生产生活的需要,实现了基础设施的集中共享。结合“川西林盘”保护,“指标换资金”的天马向荣模式的具体做法是:通过拆小院并大院的方式,将拆除的小院落还耕,由县级政府或成都市级政府回购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使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从而有效解决重建资金难题。并且结合区域实际,依托产业带动优势,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原址自建

在原址自建上,蒲阳花溪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依山靠水原址自建”,通过灾后恢复重建永久性住房补贴、自筹资金、贷款资金三种方式筹集重建资金来源,并改善了水电气等基础配套建设,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而安龙徐家院子模式则采取“大院落原址自建”,一是全面利用林盘院落幽静的环境,对基础设施进行配套;二是在完成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利用紧邻成青路的区位优势,统筹考虑未来产业支撑。

(五)异地重建

青城山泰安在破解资金瓶颈上,则通过臵换平移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获得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出让收益,集中迁址异地重建,有效解决了灾后住房重建问题,促进灾后产业发展。

三、乡镇重建——向峨模式

结合成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都江堰制定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带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变。并且,通过对区域的整体规划和产业组合,将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实现一三产业联动,为灾后产业重建与提升提供了又一典范。以向峨乡为例:

(一)农房重建——“指标换住房”

向峨乡按照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综合整理,集中修建住房安臵灾民,将城乡用地指标增减挂钩,腾出多余集体建设用地3000亩,在经济较发达的双流县有偿使用这部分挂钩指标,为灾后住房重建筹集建设资金6亿元,有效保证了灾后农房重建的顺利进行。而且集约利用土地,实施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得到根本转变。

(二)社区管理特色——“居民自治”

农民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后,向峨乡为了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不花一分钱管理好自己生活的安臵小区,提出“群众参与,自治自管”口号,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区主体、市场运作、居民自治”的新型村级管理模式。以向峨乡鹿池社区为例,为共同创建、共同分享和谐小区,鹿池社区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家园自己守”作为小区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小区管理,不仅增强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而且改善生活习惯,提高了文明素质。

(三)产业提升——带动当地可持续发展

一三产业互动。震前向峨乡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挖煤为主,产业单一。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2003年向峨乡放弃了资源挖掘型经济,转而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发展。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向峨乡大力实施“四个万亩”工程(猕猴桃、茶叶、“三木”药材、笋用竹),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向峨乡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2009年已发展猕猴桃基地17683亩、茶叶基地3993亩、“三木”药材基地15974亩、笋用竹基地8679亩,直接带动产业农户1500余户。

高端旅游,实行差异化营销。在灾后重建中,向峨乡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进行旅游开发,与一般的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区别开来,实行差异划化营销,着重发展高端旅游产业。例如开发莲花湖原生态旅游资源,发展集水上运动、小球运动于一体的旅游休闲中心,吸引高端客户前来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机制创新——“田间股份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过程中,都江堰积极探索实践“田间股份制”模式,利用市场化,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的有效联结机制,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田间股份制”模式的具体做法是:计划用三年时间采取“政府扶持、公司出资,农民出地,茶园品质验收合格后,青城贡品堂茶业有限公司逐年将股份退回农民”的形式,在向峨乡开展万亩优质绿茶基地建设。其中,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余部分由公司和农户以“田间股份制”投入。茶叶投产后,公司将在前4年分别按照4%、2%、2%、4%的比例将所持股份赠送给农户、村、社、合作社。“田间股份制”不仅使农民土地承包权得到保护,而且充分保证农民在公司的参与权、管理权和收益权。对于公司而言,也获得了稳定的优质茶叶基地,一举两得。都江堰探索“田间股份制”模式是灾后重建中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典范。

四、产业重建

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都江堰在工业上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实行集约化发展;在农业上从传统走向现代,提出“一镇一特色”的建设目标;在旅游业上,加大恢复和发展,利用都江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

(一)工业——合作共赢

工业基地建设融入上海特色。在建的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就业创业基地融入了上海特色,分为单层、二层和多层建筑,单层主要是安臵重工业企业,二层和多层则是安臵轻工业企业、服装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基地着力形成以政府引导为关键、各类企业为主体、优势互补为基础、市场运作为导向、产业项目为载体、合作共赢为依托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合作机制,推动都江堰的工业集约化发展。

灾后就业培训积极开展。基地的建成将有效解决都江堰面临的就业问题。为了保证人员的顺利就业,都江堰将和上海大力合作,开展就业培训为当地培养人才,特别是技术研发人才、生产管理人才等,保证都江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一镇一特色”

对于整个都江堰发展而言,农业对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灾后,上海援建的10万亩现代农业聚集区将形成都江堰惠及面最广的支农惠民框架体系。据悉,该聚集区覆盖都江堰12个乡镇、60%的耕地、44%的农民,将做到一镇一特色,建成后可带动核心区农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民持续增收基地和两地合作交流基地。10万亩集聚区将同时成为都江堰市未来6个4A级景区之一,有望成为一个“一、二、三产”互动、解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平台。

(三)旅游业——“加快恢复提升”

震前,都江堰就拥有很好的旅游业基础,这次地震虽然导致一些旅游景点受损,但也给都江堰增添了新的旅游元素。震后,都江堰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及新形成的地震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规划一批批特色城镇,大力开发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路线,努力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五、对口援建——“援建+合作”

在上海的对口援建下,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据统计,上海援建资金达80亿元,共112个援建项目。其中,“交钥匙”项目70项,“联建共建”项目39项,“交支票”项目3项。

工业方面,在建的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就业创业基地就是旨在增强都江堰“造血”功能的上海援建项目之一。而且都江堰和上海将在项目上进行优势互补、互惠合作,形成长效支援合作机制,为灾后都江堰的工业重建提供动力。

农业方面,上海援建了10万亩现代农业聚集区,而且开辟“绿色通道”,帮助都江堰10多家特色产品企业与上海大型超市成功对接,扩大销售市场。此外,上海企业还成功举办了“浦江爱.岷江情”慈善义卖、“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振兴计划”等活动,促进了都江堰农业产业的重建和提升。

旅游业方面,上海市旅游局向都江堰授发“世博会旅游推广工作站”牌,推出包括世博之旅、爱心之旅等在内的8条上海与都江堰之间特色旅游线路,对外宣传推广都江堰的旅游资源。为了加强客源互动,上海多家旅行社还与都江堰开展合作,推动都江堰旅游产业的恢复与提升。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部署,都江堰抓住新机遇,谋求新突破,坚持科学重建和科学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都江堰模式。都江堰的恢复重建不是简单复制过去,而是更高起点的建设、更高水平的发展,一二三产业得到全面的恢复和提升,灾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都江堰模式为灾后重建、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样板,我们相信都江堰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汇报材料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汶川及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抗震救灾成为灾区当前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随着抗震救灾中救援阶段的结束,灾区居民安置已经成为目前最紧迫的工作和任务,并且,关于灾后重建的一系列工作也已开始谋划。在目前灾民安置任务非常紧迫的情况下,关于农村灾区灾后重建的方向、目标、形式、以及方式方法

等问题在现在仍然还处于思索阶段,对于农村灾区灾后重建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还处在探查和预测之中,但这些问题必须在全面的灾后重建开始之前就已形成一套系统的解决预案,这是农村灾区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灾区重建更加美好家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因此,系统地研究、科学地预测灾后重建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案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四川省成都市而言,它辖下的都江堰、彭州、崇州也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特别是都江堰还是成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一些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工作受此次地震影响在当前被迫中止,一些已经开始的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工作也因为地震而面临新的问题,比如,对于一些已经对农村房屋和土地使用权已经进行了确权登记,而房屋或土地又在此次地震中损毁严重,其权利是否还继续有效?或对受损权利是否应该补偿,以及怎样补偿等?这些都是在灾后重建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受此次地震的影响,灾区是否还具备进行城乡统筹综合试点改革的条件,城乡统筹是否应该继续推行,以及怎样推行?城乡统筹能否成为解决农村灾区重建问题的一种全新模式等?都是大家非常关心和灾后重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灾区的灾后重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灾区的社会经济设施及功能的建设,不应该是简单的恢复,而应该是一种全新的重构,为灾区的重建和发展构筑更高更好的起点。我们认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城乡统筹的理念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是实现这一构想的有效路径。

一、灾区灾后重建中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

1、农村灾区房屋修建方式问题

目前对灾民的安置仍然是采取的搭建帐篷、活动板房等临时安置措施,对灾民居住房屋的重建将在未来2—3年内成为救灾工作的重点。虽然灾区农村的房屋损毁及其他个人财产、经营资产损失情况还在进一步统计之中,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确切数据,但一些重灾区农民房屋损毁情况是十分严重的,农民的永久居住房必须大面积地重建。在这次地震中,成都市市区80年代以后修建的具有防震措施的房屋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损失情况非常轻微,而成都市周围郊区的农民自建房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情况,尤其是在都江堰、彭州等重灾区,农民自建房损毁情况严重。这种情况表明,农民的自建房受其资金技术等的限制,其安全质量不能满足抗震要求,在灾后重建中,如果仍然由农民自行修建房屋,将可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由政府出面,由农民参与,综合利用各种渠道的重建资金,在严格质量控制下进行的灾区房屋修建工作应该是灾后重建中农村房屋修建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仍然在过去四川农村单家独院的宅基地基础上重建农民房屋,一是会造成房屋建设速度的迟滞,影响灾民安置的整体进度,由此也会影响其他灾后重建工作;二是会造成人力、资金使用的分散,房屋修建的安全质量标准可能因这种资金、人力的分散而被迫降低,同时也会房屋修建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监控带来困难。因此,由政府对农民居住社区进行统一规划,集中资金、技术和人力,按片修建农民集中居住房屋,将是灾后重建中比较有效率的房屋修建方式。而在此之前,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实行的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的做法也能为此次灾后重建的提供较为成熟的经验。

2、农村基础设施重建问题

在此次地震灾害中,除了农村房屋损毁严重外,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这种情况甚至对救援工作的及时展开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说明,在过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不仅基础设施的数量规模有限,而且十分脆弱,无法经受住像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的考验。因此,在灾后重建中,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是简单的设施修补和功能恢复,而应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设施的质量等级等进行全面评估,利用灾后重建的机会,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水平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从而为促进灾区灾后重建的全面开展,为今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震后农村房屋及土地使用权问题

此次地震对农村房屋及土地使用权的影响在于:一是原有房屋或土地损毁,原宅基地或承包地遭到毁灭性破坏(如房屋或土地被泥石流掩埋),不能在原地恢复房屋或承包地使用权;二是由于地震而使房屋、土地移位,一些土地消失,而另一些新生地出现,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原有房屋或土地的使用权产生混乱。在成都一些已经对土地和房屋使用权进行确权登记的城乡统筹综合

第五篇: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雪化后是春天

雪化后是春天

——观北川地震遗址后有感

2013年12月28日,临近2014年,绵阳的天气很好,蓝天白云,冬阳灿烂,微风淡扫。这样的天气是很适合外出游玩的。很早就想去北川地震遗址看看的,刚好有去过的同学愿意再陪我去一次。去时在车上他就告诉我,叫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到时不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知道他的意思,毕竟2008年的那场地震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无法抹去的创伤。在车上我就在想着自己以前通过网络和电视看到的那些汶川地震图片,还记得当时自己在上初中,那时震感很强,远在达州的我们都能感受到那么强烈的震感,别说就在震中的汶川和北川了。学校自然是放了一周多的假,人们都害怕回家,都拖家带口的露营在广场上,广场上的广告显示屏上24小时播放着关于地震的最新情况,当时很多人都是哭着看新闻,整个广场都很安静。现在想起来总觉得恍惚如昨天,历历在目。

到达北川地震博物馆的时候,才中午,天很蓝。看着当地人脸上都洋溢着舒心的微笑。其实在来的车上就已经经过了北川新县城,房子修得都很漂亮,环境优美,游客也很多。到处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的气息。当时只觉得心里一松,真好!北川的人们已经从那些伤痛中走出来了,真好!

我们是先参观的北川地址博物馆。博物馆用的建材都是庄严地褐红色,显得很沉重和端庄。走进博物馆,看到的第一幕就让我很心痛:那时一个很大的钟,上面的指针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后面还有无数的各式各样的时钟,它们的指针都定格在了那一瞬间。只知道自己的心在那一刻揪得很紧,紧得快透不了气。在后面就是地震中被砸坏的各种车辆,有的车被砸坏后,只剩下一个形状。还有上百双鞋子,大小各异,有平底的布鞋,有时髦的高跟鞋,有板鞋,有皮鞋„„记忆最深刻的是几双小孩子的鞋,是那么的小那么可爱,却蒙上了厚厚的尘土。我想在那一天他们定是高高兴兴穿着自己最喜爱的鞋子去上课,可是到了最后,鞋子还在,它们可爱的小主人却永远不能陪它们了。也许这就是命运的无常吧!

博物馆里那么多的场景都让人望之动容,还有就是四处悬挂的写满各种美好祝福的旗帜,那是一句句温馨的满含爱的言语铸成的温暖城墙。还有志愿者、军人、医生„„抛下的满腔热血和爱。每一件当时的留下的物件都让我心酸又心疼。还有那用蜡像做成的一家四口温馨吃晚饭的场景,也许他们没有意识到下一刻的残酷无情。他们脸上的笑是那么让人暖心。在博物馆里还放着当时的新闻,当时的音乐,以及作家诗人写的诗歌,每一句都是那么让人心酸,却又那么感动。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博物馆后面展览的都是北川如何在大家众志成城下,重建家园。今天的北川那么漂亮是离不开党和国家,以及世界上爱心人士的帮助,所以你可以在北川的任何角落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和感恩的标语。这是北川人民最朴质的一种感谢吧!走出博物馆,恍惚穿越了一次时空回到了08年,再看看外面的蓝天觉得格外美好。

到了北川就必须去看看地震遗址,就如同到了北京要去长城一般不容置疑。也许是我之前在博物馆时情绪已经崩溃过,在到了车程几分钟远的地震遗址,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只想一次哭够。在遗址大门处有两副图,一副是地震前的北川县城,一副是地震后的,差距是那么大,大到让人看了就想哭。08年5月12日地震,我没有去过现场,但从电视中已看到当时的惨烈场景,心已受到猛烈撞击。一进入地震遗址禁区,我们的眼帘就被一条醒目的提示吸引住了:放慢你的脚步,放低你的声音,给逝者一个安宁。逝者已经离去,我们还忍心惊扰他们吗?然而当自己的双脚真正踏上这块曾遭受大自然摧毁的土地时,见到那一片片残墙废墟时,心头仍然一阵阵抽紧:那摇摇欲倒的住宅楼卫生间里那面反射光亮的镜子,那扇已由正方型变为圆弧形的塑钢窗,那几辆掩埋在大楼下的汽车,那一排挂着已退色遇难者照片的橱窗的瞬间;凝重的空气里,透出阵阵阴森的寒气;不知何时,惊叹和议论渐渐被寂静的四周替代,那残垣断壁间偶尔生出的几棵青草,那祭奠残留的痕迹,都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现实的安息乃至对他们深深的怀念之情„„凝重写在脸上,悲痛刻在心里。无不让人心酸掉泪,唏嘘不已。

记忆最最深刻的是曾经的北川中学,那么一个中学竟然被一片山体活活掩埋掉,只剩下小块操场上孤零零的篮球架,还有那孤零零的升旗台,那一面见证了最悲惨一幕的红旗,是不是也会哭泣。很多人都安安静静的买上一朵黄菊,祭奠逝者。也许,我是说也许,如果没有那么一场地震,那些正在读书、午睡、嬉闹的孩子,他们现在一定幸福快乐的生活着,可惜,天不如人愿啊!我注意到每一个参观者脚步轻迈,神情凝重,没有人嘻笑,没有人高声说话,恐怕惊扰了地下长眠者。

诚然人生很短暂,但是上天很不公平,那些人他们还没来得及认真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就已经化为一缕缕烟,飘散了,只留下残垣断壁诉说着灾难和痛苦,还有、还有那瞬间匆匆离去的数万逝者,为何上天不怜悯苍生?曾经的人们是那样的踌躇满志、轰轰烈烈、功成名就,人生、理想、情感、抱负、事业、家庭,还有他们为之奋斗的希望,是何等的美好呀!还记得有栋楼已经坍塌了,但是在那坍塌的废墟上却开满了多多不知名的花,很美好。那花儿她还知道自己的主人哪里去了吗?是不是也在等着自己的主人?物是人非,花依旧在,种花和看花的人却已经不再了。世界上最悲痛的事莫过于如此。

我们在当年的县政府大楼前面,看到了一个20多岁的青年人在那里默默地站立着,我们忍不住上前询问后,才知道他就是这座大楼唯一的幸存者。他告诉我们只要有空进来,他都会站在那里祭奠他的朋友、亲人和所有在地震中的遇难者,才能使自己的心灵深处得当一丝丝慰籍。他说他其实最害怕过节了,因为只要一过节,他就想哭。因为在那之前有那么多人陪他过节,可是现在虽然也不是一个人,但每逢佳节总会想起曾经的那些人,想得心发疼。我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是静静地陪他站着。最后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那个人对我说了一句话,他说:没有过不了的寒冬,雪融化后不就是春天吗?然后他很灿烂的笑了,很好看很有感染力的笑。看到他如此,我悬着的心突然就放下来了,轻轻地松了口气。是啊,子曾在川上曰:“逝者如是夫!”时间已经过了5年,他们的创伤已经被治愈了,他们已经度过了最严寒的冬天,迎来了最美的春天,还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呢。

我平时游玩是很少拍照的,但这一次却拍了很多照片,有些历史是不可以忘记的,不是吗?在返回绵阳的路,我感到先前朋友说得没错:参观北川地震遗址会让每个人都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想我不仅洗礼了自己的灵魂,更多的是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和热爱生活。还有就是感动,因为人生不需要多么伟大,只需要感动和珍惜。

下载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探索学术研讨会[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探索学术研讨会[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川汶川地震水利灾后重建规划

    附件: 附件: 四川汶川地震水利灾后重建规划 四川汶川地震水利灾后重建规划 地震水 重建 编制大纲 编制大纲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7.8 级地震后, 党中央,......

    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灾后重建调查心得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又一年大学生活结束了,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我决定对都江堰灾后重建的情况进行一次调查。于是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了一个队,分为三组,从不......

    地震灾情核查及灾后重建工作报告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抗震救灾的决策部署,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沉着应对、科学调度,举全县之力,调动......

    服务灾后重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探索与实践

    服务灾后重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探索与实践 盐亭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张伟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无情地波及到盐亭——这座地处四川省绵阳市的西北部、有着60万......

    北川县人民医院灾后重建护理队伍建设探索与体会

    北川县人民医院灾后重建护理队伍建设探索与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北川县人民医院灾后重建护理队伍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灾后重建护理队伍能力建设提供借鉴。方法比较地震前......

    山东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山东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齐鲁网11月26日讯 山东省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今天在济南隆重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省委......

    巴中市“512”特大地震× × × 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5.12”汶川特大地震通江县基础设施 重建规划方案 (2008年6月)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发电„2008‟81号)的精神......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本土化探索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本土化探索 ——以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 史铁尔王松 摘要:汶川大地震后,大批社工机构、社会工作者进入灾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促进了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