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刑事政策——浅谈中俄关系论文
浅谈中俄关系
当今世界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已经消失,而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在这种变动过程中,中俄这两个世界大国的相互关系是世人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中俄两国的战略与外交关系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两个世界大国,而且作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和义务的国家,面对冷战后世界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率先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中俄两国本身看,作为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国家,而且是地缘接近的两大邻国,没有任何理由不搞好或不加强双边关系。历史证明,中俄关系的惟一最佳选择就是和睦相处,和则两强,分则俱弱,正如中俄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中俄两国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共识,对抗或结盟都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从世界范围看,中俄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关系到国际政治的发展走向,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迁,特别从长远看,随着中俄两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加强,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二、双方经贸的互动与影响
2009年是中俄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年份,中俄两大邻国的关系已有六十年悠远历史,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有十三年的经验,进一步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中俄两国长久发展都有重要深远的意义。双方巨大的市场容量,丰富的科技、自然、人力资源为两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为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经贸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双方在经贸领域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和乐观的。
三、两国的民族文化交流
中俄文化交流成果丰硕。并具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两国的官方文化交流稳步发展。第二,两国的民间文化交流日趋活跃,交流形式呈多样化。
近年来,我国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更是逐年增强:2006年为中国——俄罗斯年,2007年为俄罗斯——中国年,2009年为中国俄语年,2010年为俄罗斯汉语年,我们更是在上海举办了世博会,为中国与各国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据悉在留学方面,近年来,中国在俄罗斯的留学生数量累计增长了近10倍,2006年在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已达2.5万人。
对于俄罗斯来说,许多俄罗斯朋友对我国厚重的中华文化非常感兴趣,希望能更加了解,增进交流。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的俄罗斯留学生有9000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俄罗斯朋友也越来越多,他们都惊叹于中国的飞速发展,并期望看到一个崭新的中国。
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在全面深化和发展,双方加倍努力,密切配合,推动中俄战略协作在今后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 中俄关系论文
形势与政策 浅谈中俄关系 13级城规一班宁致远
浅谈中俄关系
如今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关系也日趋复杂,每天打开电视,各种新闻节目总是将目光聚焦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上。台海问题,中日关系,钓岛局势,南海问题,中印边界,让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听了都头皮发麻。当然,不能让我们忽视的,还有与中国远隔万里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然而,我们有一个重要的邻居,他曾经辉煌,然后衰落,如今再度崛起,他与我们有着长达数千公里的边境线内,在历史上,我们与他亦敌亦友。而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却时常被民众所忽视。他就是俄罗斯。
中俄关系实际上是中苏关系的继续和发展。俄罗斯独立以后,由于中俄两国领导人和政府在两国关系上都采取冷静、郑重和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原则,中俄关系不但没有停滞和倒退,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军事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顺利和健康的展,两国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两国经济关系落后于政治关系、边界勘界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两国边境人员进出交往中的某些无序现象等问题有可能影响中俄关系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加以解决。中俄两国平等信任、睦邻友好关系形成和发展是由历史教训、国家利益、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等主导因素决定的。这些主导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和有深厚基础的,它们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形势与政策 浅谈中俄关系 13级城规一班宁致远
中俄两国在亚洲互为两个最大的邻国,中国和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国土加在一起几乎占亚洲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两国之间有4300多公里漫长的边界线,两国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5个核国家中的成员,中俄两国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对亚洲和世界的局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和重要的影响。在世纪之交和下个世纪,中俄关系的前景如何,对亚洲和世界会有什么影响,这是每个国人都应该关注的话题。
俄罗斯所拥有的中西伯利亚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领土。古代时,我们便与这片土地产生了诸多的联系。而中俄关系密切起来则是从近代开始的。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曾是共产主义的老大哥,是中国在革命时期重要的盟友,二者又是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同盟。在那几十年中,中俄关系(当时称中苏关系)度过了一段蜜月期。建国后,中国面临着美苏争霸的格局,作为共产主义国家,中国当然义无反顾的站在苏联这边。而苏联也很照顾中国,为中国援建了许多工厂和设施。在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初期,苏联专家也提供了很多帮助。
然而好景不长。在赫鲁晓夫上台后,他全盘批判斯大林,中苏关系开始紧张。政治上,苏联试图在中国建立电台,了解干涉中国政治,毛泽东极力反对。军事上,苏联反对中国的核弹研究。经济上,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要求中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方面不赞成,毛泽东批判苏联的是修正的社会主义。1961年,中俄 形势与政策 浅谈中俄关系 13级城规一班宁致远
珍宝岛战役爆发,中俄关系降至冰点。苏联方面撤走了留在中国的专家。在经济方面,苏联也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
苏联解体后,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中苏关系开始慢慢恢复。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很多国际问题上,中俄两国有着相同的立场。中俄两国目前有着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美国。所以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原则,两国关系也理应越走越近。
中俄关系越来越密切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从实力上来看,俄罗斯是一个合格的盟友。俄罗斯拥有大量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也在慢慢复苏。而中国则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是全球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一个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二者联手,可以与美国相抗衡。
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又给中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俄也在近海区域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其用意不言而喻。2005年,两军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2007年,我军赴俄罗斯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事演习;2009年,中俄在沈阳军区洮南合同训练基地举行“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中俄的军事演习已经常态化。我们且不想将来爆发战争,俄罗斯会与中国联手出击。假设台海终有一战,那么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形势与政策 浅谈中俄关系 13级城规一班宁致远
中俄关系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因为两国的有着共同的利益。但内部其实暗流汹涌。事实上,中俄两国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中俄国防关系最明显的变化是近几年俄罗斯出售给中国的武器在大幅减少。中国国防武器的增加和改良也使得俄罗斯官方面临了一个很难的抉择。直至现在,俄罗斯都拒绝将其最先进的武器,譬如远程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出售给中国,他们害怕中国获得这样的武器后会打破东亚的军力平衡。
俄罗斯政府也不愿将其最好的核能技术和其他知识产品传授给中国,因为那将使低价的中国制造取代俄国成为第三方市场的出口方。双方的能源合作仍存在问题。双方不断地对外宣称两国签订了巨额石油和天然气合同,但直到最近都没有实现。俄罗斯能源公司试图引进欧洲和亚洲客户来抬高竞买。尽管这个方法提高了俄罗斯的议价权,但却使中国更加怀疑俄罗斯是否是个可靠的长期能源合作伙伴。
两国政府还对彼此在中亚的活动有所怀疑,在东亚中俄国企再为石油和天然气进行着竞争。中国拒绝同意俄罗斯认定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是独立国家的决定。这两个地方是2008年8月,在战争中,俄罗斯从格鲁吉亚抢来的。在社会层面,中国民间交流也很有限。
综上所述,我们与俄罗斯既要合作,又要有所防备。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俄罗斯这个国家是有虎狼野心的。与中国合作也不过是权 形势与政策 浅谈中俄关系 13级城规一班宁致远
宜之计,未来也不是不存在反咬一口的可能。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对俄罗斯的动作,也该要有些防范。参考文献:新华网2012年04月23日 07:58 新京报(北京)2012-04-29 02:13:01 《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6期
第三篇:刑事政策论文——习近平欧洲之行
2014年4月21日,央视播出习近平访问欧洲特别报道节目——《一桥飞架中欧》,详细讲述了习近平的欧洲之行,以及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发展。令许多观众看得激情澎湃。在世界制度和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要变革的历史时刻,习近平主席对于欧洲五国的访问,掀开了中国对外关系史的新篇章。
大国崛起的历程,必然是走向开放的历史。
当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蔓延肆虐,中国以实际行动同欧洲共克时艰。患难见真情。对中国的开放进程,欧洲给予了更多期待和信任的目光。
习主席此访,适逢欧洲经济走向复苏之时。
这一高规格、全方位的访问,深化了中欧关系史的诸多领域:中法之间,传承半个世纪前破冰建交的勇气,在“知天命”之年谋划两国关系“向哪走、怎么走”;中德两国,不再局限于经济伙伴,更是政治和战略合作伙伴;中比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酝酿已久,欧洲期盼多时。习主席上任以来,欧洲密切关注他在国际舞台上的一系列精彩亮相,发出热情邀请。
中欧从未相互走远。历史深处,丝绸之路,帆影幢幢,驼铃声声。近现代,政治、经济、人文,千丝万缕,水乳交融。
中欧从未如此相近。元首外交,提升战略定位,拓展合作空间,对接利益契合点。中国同四国关系有了新的定位:中荷建立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法开创紧密持久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中德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比建立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走近彼此,欧洲更加认同中国发展道路,理解中国执政理念,合作意愿更为强烈。这意味着欧洲看待中国的视角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折
这次访问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领导人的高度自信。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人民领袖在历史运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主张人民领袖应该具有恢宏的世界历史视野,与人民 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并具备高超的战略和策略艺术。作为十三亿人的领袖,习近平的欧洲之旅完美地展现了中国领导人自信的一面。
在巴黎,习近平在演讲中展现出的对伏尔泰、卢梭、萨特、司汤达、雨果等作品的熟谙,使举座震动并为之喝彩;在里昂,他在留法勤工俭学、寻求民族和人类自由 之路的先驱者照片前的驻足流连,令人们动容。实际上,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没有任何一位领导人像习近平那样,因熟悉人类思想和精神遗产而深邃和高屋建瓴,又 因来自“希望的田野”而从容、平易和宽广。因此,正如国际媒体的评论所说:习近平善于把深刻的理性思考与来自中国最基层的感性经验结合起来,善于把全球视 野与中国的经验结合起来,他具有毛泽东那样坚定、崇高的信念以及邓小平一般对于历史辩证法的深刻洞悉。
这次访问同样展现了中国的自信。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是在近代落伍了,自秦统一到盛唐贞观之制长达千年的时间内,以制度优势领先于世界的中华民 族,何以在近代走向积贫积弱?积贫积弱的中国,是怎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新走向伟大复兴?今天,全世界都在思考这个这个被称为“李约瑟之谜”的重大课 题。
在这次访问中,习近平简明而深刻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向世界讲述了“什么是中国”。第一,中国很大,“我们有无比广阔的舞台”,东方不亮西方亮,灭了南方有 北方。第二,中国的历史很长,“我们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五千年的历史证明,我们这个民族有无比强大的复兴能量。第三,我们的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 精神,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亚欧大陆桥,一头连着中国,一头牵着欧洲。
中国,欧洲,两者加起来,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经济全球化之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势,把双方紧紧相连。其关系走向,牵动世界格局。
辽阔的国土、悠久的历史和勤劳勇敢的人民,正是这三者的结合构成了被拿破仑称为“睡狮”的中国,习近平庄严地向世界宣告:现在,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头和平的、文明的狮子。
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国和欧洲的每一次对望、对话,不仅相互影响,也牵引着世界的 神经。去年,欧洲多位领导人先后访华、《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发布,中欧关系渐入佳境,战略合作进入新阶段。人们深信,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与 面临结构性改革的欧洲,可以朝着成熟稳定、互利共赢、包容互鉴的方向发展。
亚欧大陆桥,一头连着中国,一头牵着欧洲。
中国,欧洲,两者加起来,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经济全球化之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势,把双方紧紧相连。其关系走向,牵动世界格局。
也因此,中国国家元首访欧之旅,意义非凡。无论是与各国领导人的交流,还是核安全峰会上的宣示;无论是造访欧盟总部,还是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总部,多边、双边密集活动,不仅有利于中欧保持合作“惯性”、提升合作“加速度”,也会继续向世界重申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坚定立场。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去年,习近平主席用累计36天的时间出访14国,呈现了中国领导人自信坦诚、灵活务实的风采魅力,展示了一个新兴市场 大国活力四溢、包容开放的国际影响力。今天中国领导人友好友谊的访欧步履,还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 献。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作业(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
当前,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两国在经济合作上稳步上升,经济合作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渐有所改观,并且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
然而,国家与国家之间良好发展的背后必然存在着利益关系。下面我详细分析一下中俄两国良好发展的基础:
首先,中俄两国之间已经彻底解决了土地争端。
中苏边界问题的形成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17世纪中页,在康熙力挫老沙皇的雅克萨和尼布楚战争后,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勘界清晰地划出了国界。但其间由于两国关系一度破裂,导致中俄东段边界问题始终处于争议之中。几十年的谈判中各国都拿出各种论证证明自己的主权,直到本世纪初年两国元首作出政治决断,一定要解决黑瞎子岛问题,以消除可能给两国关系带来的麻烦隐患,集中精力更好地发展两国关系,并责成双方外交部谈判解决这一问题。终于在2004年,《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将黑瞎子岛划回了中国,协议中规定:满洲里东部额尔古纳河上的阿巴该图洲渚归俄罗斯所有;塔拉巴罗夫岛(银龙岛)归中国所有;黑瞎子岛由于属于哈巴罗夫斯克市区,两国政府商定将该岛一分为二,靠近哈市的一部分归俄罗斯所有,靠近中国一侧的一半岛屿归中国所有。次年中俄完成了国界东段的谈判,至此,中俄边界问题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其次,两国都在探索中前进,需要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在经济贸易方面,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他们希望同中国这样超级大国在石化产品、电力、煤炭等方面的合作。俄罗斯西伯利亚乌拉尔石油天然气化工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亚历山大·斯塔罗杜布采夫说:“我们正在认真寻求一个来自中国的有实力的合作伙伴,中俄的合作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天然气、石油的进出口,我们现在还要开展这些石油产品的再加工合作。”另外,中国每年从俄罗斯至少进口几千万吨煤,同时还进行煤变油技术方面的共同研发。这样,双边贸易不断扩大,合作不断加强,对各国的经济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文化方面,两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相互了解是长期发展的前提条件。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7月1日访俄时,两国元首宣布,为全面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决定20 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举办“中国年”。两国高层之间的互访,有力的促进了双边的合作关系,推动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向前发展。
在军事方面,由于美国以及欧盟对中国实行武器禁售,中国主要从俄罗斯进口一些先进的武器装备。据俄罗斯战略和技术中心透露,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俄罗斯最大出口国的地位,俄罗斯武器出口的30%--50%均有中国购买。从空军来看,中国通过俄罗斯获取了相当数量的苏-30等先进的战斗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4年,中国空军实际上已经装备了二百多架苏-27和苏-30及其改良型先进战斗机,其总量已经超过了俄罗斯本国空军装备的数量。在近几年,中国对俄罗斯的军事装备的需求虽然有所减少,但是,中国仍将需要从俄罗斯进口先进武器和技术,尤其是包括加油机和运输机在内的远程攻击性武器和高性能的舰对地导弹。同时,俄罗斯也通过武器的销售,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
另外,中俄两国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和平是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是发展的保障。周边环境的不稳定,必将影响国内发展的形势,引起国内的骚动,为国家的安定埋下隐患,那么整个国家将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发展中去。对于两个超级大国更是如此。
中俄两国的合作的加深还存在着某些外部条件的刺激。其中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就是美国的霸权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凭借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世界上推行霸权政策。他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现役兵力总数为136.58万人,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有203个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21个作战旅部署在海外。美国依仗他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军事设施,干预别国内政,欺负弱小国家。1990年8月,美国发动了二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2003年3月,美国不顾联合国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2011年3月19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2011年11月,在叙利亚局势紧张之时,美国又将“布什“号航母开入到地中海,又不知道要搞什么小动作;最近,对于伊朗与英国之间的交锋,美国也插入其中,对伊朗施压,并在多方面进行制裁。美国不仅欺负弱小国家,对于俄罗斯、中国这样的大国他也不放过。二战过后,美国惧怕苏联对他的威胁,先后通过军事制裁、技术封锁、军备竞赛以及和平演变战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对于中国,美国强行干预中国内政,在中国的极力反对下,出售给台湾武器,帮助台湾训练军队,企图将台湾与大陆分裂开来。另外,美国强迫人民币升值,企图降低中国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事时期,他又无赖的强迫中国购买美国债券,企图缓解他在经济上的损失。总之,美国唯利是图,为了自己的发展,实施霸权主义,在这种情形的推动下,中俄这两个发展中的国家只有强强联合,才能遏制美国的不轨行为,才能维持世界的相对稳定。
另外,中俄两个超级大国的和平稳定发展必将促进周边国家的稳定发展,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某种意义上将,两国的和平发展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诉,从两国的发展和外部条件等多方面看来,两国的互助协作是必然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两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共同提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我相信,在中俄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必将成为真诚互信的政治合作伙伴、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和谐友好的人文合作伙伴、团结互助的安全合作伙伴。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第五篇:浅论中俄关系论文
浅论中俄关系
摘要: 作为当今的世界性大国,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战略利益大于现实利益,为了应付来自美国的压力,相互需要又存在摩擦,经贸关系落后与政治关系.无论从两国关系的历史来看,还是从当前中俄的国际地位来看,研究中俄关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字:合作 中俄关系 综述 竞争 协议(一)中俄关系现状
中俄之间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新型关系。中俄新型关系有着鲜明的特征,既不同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兄弟国家”关系,又区别于当今世界其他大国之间的“盟友”关系。在中俄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近年来两国关系继续得到深化和全面发展,经贸往来继续加深,政治上两国继续保持高层互访,两国关系保持积极健康发展的状态.1.政治领域
俄国确实有亲西方派,也有这样的主张,但俄罗斯不可能实行向西方一面倒的对外政策,这有历史的和现实政治的原因。在俄国近代史上,布尔什维克夺得政权之前,俄国一直存在着亲西方派和较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斯拉夫派的较量。前者更偏好对欧洲开放友好,希望尽快通过欧化而迈入现代化;而后者则更强调俄国以伏尔加、乌拉尔地区为中心的俄罗斯文化传统,以及俄国作为欧亚国家,要平衡考虑它在欧洲和亚洲的发展。苏联共产党并没有摧毁这些想法,所以,尽管历经了近一百年,在俄国知识分子当中,至今仍然可以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而斯大林统治时期,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控制系统使得俄国的亚洲部分逐渐加深了与欧洲部分的联系,各民族精英被笼络到莫斯科定居、许多民族被迫整群大迁移、以及劳动力的流动,也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造成了俄国东西部文化的融合、以至人种的混血。这一切,都使得今天的俄国,特别是在知识分子当中,对亚洲、对东方有着一种较为深刻的认知,与中欧、西欧精英对亚洲的远距离观察有所不同。这样的历史背景有利于俄国坚持一种欧亚平衡的传统。
在现实政治方面,俄国已经处于政治多元化当中,虽然自由派政治家有亲西方的倾向,但其他政治势力的立场不同。俄国共产党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原因,对西方国家保持相当的警惕和敌意、而对中共有天然的好感,而民族主义政党的斯拉夫主义的诉求也反映出对西欧的某种疏离和对俄罗斯亚洲部分的注意。
目前,中俄两国都希望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并在边境地区裁减武装力量,双方相互承担了不以任何方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参加任何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国缔结任何损害另一方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条约或协议等义务。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层互访不断,应经建立起高层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双方在涉及双方核心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互相支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配合,推动了政治合作的加深.2.经贸合作领域
自1990以来,中俄双边贸易额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8年双边贸易额已达到560亿美元,到2010年时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从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俄国有与中国合作开发的需要,但也始终对中国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警惕。中俄两国有着长达数千公里的边界,在俄方领土内,远东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除了沿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城镇有居民以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渺无人烟,交通极为不便,甚至铁路线上两个车站之间没有可以通行自行车的道路。就是这些有限的人口也集中在少数城市中,隶属于政府和文教机关、国营企业和驻军,当地工业生产能力很小,也缺乏资金、技术和熟练劳动力,日用消费品要靠从俄国中西部运来。在经济自由化过程中,一方面因为中央政府的能力大为削弱,无暇照顾偏远的远东边疆区;另一方面,由于远离本国中心地区,远东地区企业过去与俄罗斯内地的经济技术联系被中断了,当地消费品缺乏,经济萧条。中俄两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是一个可能的利益互补的机会。最近几年中,中俄边境贸易非常活跃,中国的农村劳动力也大量进入俄国的远东地区种地做工。中国与俄国接壤的省份,经济都不很发达,对发达国家开放的机会不多。为了使本地区民众有机会增加收入,中国的地方政府官员对民众去俄罗斯做生意或打工一向持乐观其成的态度,给予方便。既然中国政府不加约束,当地中国民众出入俄国如入无人之境从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俄国有与中国合作开发的需要,但也始终对中国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警惕。中俄两国有着长达数千公里的边界,在俄方领土内,远东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除了沿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城镇有居民以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渺无人烟,交通极为不便,甚至铁路线上两个车站之间没有可以通行自行车的道路。就是这些有限的人口也集中在少数城市中,隶属于政府和文教机关、国营企业和驻军,当地工业生产能力很小,也缺乏资金、技术和熟练劳动力,日用消费品要靠从俄国中西部运来。在经济自由化过程中,一方面因为中央政府的能力大为削弱,无暇照顾偏远的远东边疆区;另一方面,由于远离本国中心地区,远东地区企业过去与俄罗斯内地的经济技术联系被中断了,当地消费品缺乏,经济萧条。中俄两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是一个可能的利益互补的机会。(二)双方国内政治和经济改革的互动与影响
中国和苏联(俄国)各自国内的政治经济发展从来都深刻地影响着另一方的国内政策,恐怕世界上还很少有哪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带有这种特征。当然,历史上,苏联是中共的“师傅”和中国的“老大哥”,这决定了苏联对中共和中国的单向的巨大影响力。可是,中苏之间从五十年代起就存在着双向的政治经济影响。由于两国之间长期以来一直在基本相似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竞争,当一方对其政策或制度进行重大变革而获得成功后,另一方就或迟或早试图仿效;而另一方的经验教训则经常成为这一方国内政治斗争的工具。所以,中俄两国的政治经济改革从来就不是相互独立的,这种互动和相互影响通过改变各自国家的政策方向而间接影响国家间的关系。而过去十来年中,中国改革的成功使不少苏联(俄国)的政治家对“中国模式”刮目相看,两国改革的互动效应又明显增强。
在中俄两国历史上,中苏有过一段“蜜月”,在那个阶段苏联对中共建国后的制度建立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苏联专家指导和留苏学生返国实现的。今天中共高层领导人当中,战争年代的领导人多数已经离开舞台,在中苏“蜜月”时期留苏的学生占据了重要位置,这是否意味着“亲苏派”会在两国关系中发挥有利于俄国的影响力呢?如果进一步分析,结论是,正好相反,今天被视为“亲苏派”的中国领导人现在已经不太了解俄国,倒是俄国的左派政治领导人变得越来越象“亲中派”。最近中国的改革道路开始影响俄国的国内政治,这是近几年两国关系史中出现的重要的转变。
中国今天的领导人当中,很多是五十年代被选送苏联东欧学习工程技术的,他们所拥有的学历也是苏联东欧的大学授予的。但是,这些个人资本并不一定对他们目前的政治活动有非常大的价值。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中,也有不少在苏联受训的,如陈云、康生等,但当时他们接受的就是政治活动能力的训练,回到中国后,因为能与莫斯科保持联系、或者直接代表第三国际,而一度身价百倍。今天中国大陆留苏的政治领导人之所以能够逐级升迁,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并运用当年在苏联所学的工程技术知识,而是因为他们是大陆政治中的成功者,此外还有一个可信任的家庭政治背景,以及有个可以称呼响亮的学历。这些工程技术知识只是成了他们踏入管理阶层的敲门砖,以后几十年在政治中翻滚,工程技术知识早就扔到一边。而他们多年积累起来的、真正有用的政治经验和能力,则仍然是毛泽东、邓小平教给他们的,并不带多少“苏联味”。相反,当年他们留苏期间,正是赫鲁晓夫大批斯大林的时候,当时中国政府深恐留学生受到影响,加紧了对留学生的思想控制,要求他们专心读技术,不要过问政治。所以,五十年代苏联的“解冻”也没有在这批留学生头脑中留下多少印象。这些留苏学生回国后,中苏交恶,音讯阻断,他们在苏联的关系网也不能帮助他们了解苏联的情势。时至今日,他们对苏联的印象还常常停留在五十年代,而他们对七十、八十年代的苏联的了解,实际上并不比他们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多多少。即使他们今天回访俄国,也会发现今昔变迁,昨日不再。例如,江泽民1956年在莫斯科实习过的“吉尔”工厂,当年曾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一个工业“巨人”,但现在却是在破产的边缘上挣扎。
在目前的俄国,中国改革的经验或改革的“中国模式”,并不是一个供学者专家认真研究分析的对象,而是一个已经被高度意识形态化了的、政治角力的工具。俄国共产党及其他左派政党经常把“走中国模式”当做可以向选民挥舞的旗帜,他们所宣传的其实是“中国城市居民目前迅速提高的生活水平”,而完全不管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如何举步维艰、处境困难。俄国共产党的候选人当中,多数是在过去几年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过程中,未能占据一席之地的原苏联党政干部。而在他们的执政意图背后,则是强烈的期盼,希望夺得政权后,能控制经济资源、发一笔财。因此,他们对坦率客观地研究“中国模式”毫无兴趣,也从未根据“中国模式”提出他们的政纲。
而俄国的自由派政党则尽量贬低“中国模式”,强调在中国完全没有民主,专制的共产党和原来的苏共一样把持一切,如果仿效“中国模式”,就会导致苏联共产党复辟。由于意识形态上不喜欢“中国模式”,他们也没有兴趣研究中国改革的经验教训。在俄国,虽然也有少数知识分子和中国问题专家发表一些文章,分析“中国模式”的利与弊,但并不能引起大众和政治家的兴趣。
同样,俄国的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的结果也曾被中共用来作为赢得民心的手段。苏共瓦解后,中共在党内所进行的宣传强调,如果中国也出现和平演变、乃至民主化,则中共的权力就会被剥夺,各级党政干部的地位、特权会因而丧失。这一宣传确实抓住了中共干部的心理弱点,取得了相当效果,使得中国大陆出现了对俄国民主化过程积极成果的贬低和忽视。另一方面,中共的新闻媒体对俄国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了选择性报道,集中向民众渲染,俄国的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中国大陆所能看到的俄国实况,多数来自新华社或中国官方媒体,往往是从中国立场出发的、并不很客观公正的报道。俄国本国的新闻媒体现在拥有新闻自由,报道更准确客观,能从俄国社会的多个角度反映现实,可是这样的新闻却很难与中国大陆民众见面。在官方的控制下,大陆民众的多数对俄国的变化缺乏真正的了解,对俄国发生民主化的政治、经济、社会原因基本上不清楚,而对俄国变革的结果往往持负面的理解。这一切,最后都是有利于中共重新赢得在“六。四”中一度失去的民心。
基于各自的民族主义情结和潜在的意识形态理念,俄国的左派政治领导人与中共在国际关系上有着某种程度的共同认知,对西方国家不信任,面对西方国家的种种要求、压力,虽不得不尊重却又心不甘情不愿。这些会帮助中共和俄国的左派政权在国家关系上发展一定程度的相互信任。可是,这种信任也是有限的。对中共来说,俄国共产党强调民主制度,这就构成一种挑战,令中共不安。而对俄国来说,面对一个集权的、资源动员能力强的、有时候对外咄咄逼人的中国,显然感到总存在着一种威胁,而面对一个民主化的中国,则要放心得多,因为民主政府比较少用强权获取外部利益;然而,一个集权的中国政府可能比一个民主政府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其社会,而防止因社会混乱造成对俄国的移民威胁。所以,在对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问题上,俄国政府也面临着一种和西方国家相似的两难处境。
三、中俄两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两国加强双边合作与交流
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尤其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处理国际事务中,对许多事关全球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的的问题上负有重大责任,同时面临类似挑战;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遏止战略的巨大压力,都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与此同时,两国在地区和边境问题上都面临着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国际恐怖主义分子、极端宗教主义分子以及跨国犯罪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弱化西方国家敌视性的对华对俄政策,遏制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经,有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助于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和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拓展道路。
基于以上各项,我们可以对21世纪的中俄关系作出以下几个结论:
建立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之上的中俄关系具有较好的合作,并有牢固的基础。普京总统与江泽民主席在北京签署的《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的联合声明》体现了俄罗斯新任总统对俄中关系发展的连续性政策。新世纪中俄关系将继续得到健康发展,并有望通过即将谈判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俄两国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要求两国拥有和平稳定的周边与国际环境,以振兴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中俄两国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得两国在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前景。两国在资源、经贸合作等方面的互补性有望通过各种大中型合作项目表现出来,从而使得两国贸易额得到大幅度增加,真正做到“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使“经贸合作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强劲推动力”。16
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共识不断增多。面临北约东扩、日美军事同盟的强化、美国国家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中俄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和磋商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反对一极主导、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强和巩固中俄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斗争将更加激烈。中俄两国睦邻友好,不仅可以稳定周边环境,更可以与西方求得平衡,提高两国的国际地位,增大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
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注意到,鉴于梅杰韦德夫实行“强国富民”政策,力图实现经济振兴,经济务实主义压倒国际关系意识形态,一再强调“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要求外交为经济服务,因此,俄罗斯在与不断发展两国关系的同时,必将继续保持与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占有优势的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关系。俄罗斯对外关系的重心依然在欧洲。正如普京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所明确表示的:“俄罗斯是欧洲文化的组成部分,我无法想象自己的国家被孤立于欧洲以及我们常说的‘文明世界’之外。”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2000年8月19日
2.钱其琛:《纵论今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1996年2月31日
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0页
4.《中俄北京宣言》,《人民日报》2000年8月19日 5.《俄罗斯争取表决权》,《人民日报》2000年7月20日,第7版 6.<<当代中国研究>>一九九六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