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雀东南飞》与《陌上桑》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比较
《孔雀东南飞》与《陌上桑》女主人公的形象比较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发展的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男尊女卑,女人要读女戒,要谨遵三从四德。然而,《孔雀东南飞》与《陌上桑》的女主人公刘兰芝和秦罗敷就是我国封建时期两位典型的受到封建文化熏陶的女性。那么,她们两位在经过文学艺术加工后给我们了怎样的形象,其异同呢?
(一)刘兰芝和秦罗敷都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在《孔雀东南飞》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详细的写出刘兰芝的娇好面貌、优雅举止。在《陌上桑》中也道:“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秦罗敷当时流行的服饰表现她的美丽脱俗,又以不同年龄的人见到罗敷时各种行为来侧面烘托她绝颜无双。
(二)朴实勤劳,谨遵三从四德,深深爱恋着自己的丈夫。在《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在家尽心服侍公婆,照料小姑,勤于纺织……却落得被公婆逼回娘家,刘兰芝在与焦仲卿离别之时许下誓言:“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地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一番感情的忠贞与圣洁。而在后来刘焦夫妻今世再无缘在一起时,刘兰芝和焦仲卿“生人作死
别”,共约死期,充分说明刘兰芝对丈夫的“情之深,爱之切”!在《陌上桑》里,“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秦罗敷勤于采桑养蚕可谓古代男耕女织时期的典型劳动妇女形象。而在她被太守调戏之时,却能勇敢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拒绝使君无耻要求表现得最为突出,毫无惧色,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严正指责身为使君,却非礼而动的愚蠢行径。同时也从侧面村托出秦罗敷不畏权贵、对丈夫忠贞不二!
(三)刘兰芝与秦罗敷对待爱情的方式不同。刘兰芝虽是被逼与焦仲卿分离,然而,刘兰芝这样立下誓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哪成想,这一日她收获的却是焦仲卿的如此指责“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最后却落得个死后相守。只能让人哀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后者顾,前者也可抛!秦罗敷为逃避被调戏,就喜夸,”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从而表达丈夫在自己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她积极的爱情观也使得她与丈夫的爱情更加的坚固不受外来干扰。
……
俗话说,“动情容易,守情难”,刘兰芝面对母兄让其再嫁的想法却以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离其夫,终老不复嫁与母兄诤言,以示反抗;秦罗敷面对太守权贵利诱,却以“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来反驳太守,趋避权贵,敢爱敢恨!试问普天之下会有几人与之同耳?在这灯红酒绿、流光溢彩的社会中,真正能做到来着能拒、“坐怀不乱”能有几人?
第二篇:《白鹿原》中两位女主人公形象与白鹿意象之间的关系
目
录
一、田小娥„„„„„„„„„„„„„„„„„„„„1
1、田小娥,美女也多舛 „„„„„„„„„„„„„„1
2、田小娥,反抗也可怕 „„„„„„„„„„„„„„2
二、白灵„„„„„„„„„„„„„„„„„„„„„3 宗法之家的叛逆灵魂„„„„„„„„„„„„„„„„
三、白鹿„„„„„„„„„„„„„„„„„„„„„3
1、“白鹿”为图腾崇拜的对象 „„„„„„„„„„„
2、“白鹿”为祥瑞的象征 „„„„„„„„„„„„„4
四、联系„„„„„„„„„„„„„„„„„„„„„4
1、田小娥与白鹿„„„„„„„„„„„„„„„„„„
2、白灵与白鹿 „„„„„„„„„„„„„„„„„„5
参考文献„„„„„„„„„„„„„„„„„„„„„6
《白鹿原》中两位女主人公形象
与白鹿意象之间的关系
[摘要]:陈忠实的《白鹿原》是新时期以来第一部规模较大而又集中地探讨儒家文化的经典文本。文中描写了一个儒家文化氛围浓郁的白鹿村,“白鹿”是《白鹿原》的中心意象,作为民间传统的守护神,是作品中人物的神灵化身,具有传统民神的神兆效应,无论从创作思维还是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种男权意识的重压之下出现了几位叛逆的女性,如被村人唾弃的小娥,牺牲于政治运动的白灵等。
[关键词]:白鹿
意象
民族精神
正文: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发表以后,许多人从儒家文化、长篇叙事风格、人物形象、象征意象等方面对此作品进行了研究,其中田小娥形象是一个研究重点,有人认为她是一个“善良而真实”的女人;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性欲狂”;还有人认为她是封建宗族制度和家族斗争中的牺牲品。笔者认为小说通过对田小娥一生悲惨命运的分析,展现了女性原始追求与复杂人类社会环境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对女性原始本性的毁灭作用。
一、田小娥
1、田小娥,美女也多舛
田小娥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中一个耐人寻味的女性。她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20—30年代关中平原上年轻美貌的农村妇女。她的性格中有着善良、多情、柔弱的一面,也有着叛逆、勇敢、大胆的一面,她生活在社会环境的桎梏中,却有着对女性欲望本能的追求。田小娥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特点——温柔善良,她的愿望是守着自己的丈夫过一种平静的日子。这样的女性在生活中 理应是受大家欢迎的,可是在她所生活的环境中,她却成了一个被人们耻于提及 的女人。一个年轻漂亮的秀才之女却嫁给一个年近七十的老头做小妾。白天她过着婢女的生活,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由她来料理,而且还受正室的欺压,晚上还得在正室的逼迫下充当给郭举人“泡枣”的工具,并且还要尽她作为小妾的义务。这纯属病态的婚姻,但是她的遭遇并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同情,也没有人认为她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而为她觉得不值,反而这种现象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被人们视为非常正常的事,甚至被人们拿来逗乐,这种现象在旧社会较为普遍,这是封建思想、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一种无情的折磨、戕害。
2、田小娥,反抗也可怕
在黑娃出现之前,田小娥就已经开始反抗了。她采用的方式是让郭举人吃尿泡的枣。黑娃的出现,更进一步激发了她对自己屈辱命运反抗的意志和愿望。黑娃的出现让她看到了一线生机,她做出了大胆的举动,用“婚外情”对郭举人进行报复。她挑逗黑娃继而与黑娃真心相爱,这些已由一种生命的本能的需要上升为一种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田小娥与黑娃的恋情最终被发现,她向黑娃提出私奔的建议“跑到远远的地方,哪怕讨吃要喝我都不嫌,只要有你兄弟日夜跟我在一搭”。为了真爱,她宁愿抛弃目前尚属宽裕平和的生活,这实是一个青年女子对美好爱情大胆追求的肺腑之言。但是事情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田小娥的父亲田秀才知道后竟“气得病倒在炕上”,决定“尽快把这个丢脸丧德的女子打发出门”,像铲除庭院里的一泡狗屎一样急切。小娥与黑娃的婚姻是得不到封建家族的承认,入不得祠堂,拜不得祖宗,见不得父老乡亲的面,永远被公公拒之门外。封建家族文化的横蛮再次体现。小娥与黑娃被迫在一孔破塌的窑洞经营他们历尽艰辛的爱情。
然而大革命失败之后,黑娃投奔习旅,之后又由于政治上的原因,田小娥不得不营救黑娃。无奈之下,她只能屈服于鹿子霖的淫威。为了取得点利益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身体。之后又在鹿子霖的唆使下勾引白孝文。在黑娃出逃的这段日子,小娥迫于生活的困境,与狗蛋、鹿子霖、白孝文交往,诚然,小娥这种生存方式是其自我意识、自我觉醒尚未升华到一定高度的局限,因此她的抗争方式不太高尚,但是其中她对生命不息的追求正是她对自我的尊重!
环境让她丧失了人格,失去自我让她变得危险,不安全感让她选择了反抗,她的反抗是报复。她给整个白鹿原带来了一场瘟疫,她此时的做法就像中国传统故事中的女鬼复仇一样。同时她还附在鹿三身上诉说出自己心中的不平,向人 们发问。因为她不明白,她到白鹿村之后对村民一直都是充满着善意,没有伤害过谁,也没有偷拿过别人的任何东西,为什么他们却容不下她?她用浅薄的意识去追求深层的原欲,这种矛盾也使她丧失自我的内力。其外,她还以与白嘉轩斗 法来反抗传统文化加在她身上的种种枷锁;她抗议着封建礼教的摧残;诉说着自
己的冤屈,向全社会发出控诉,并以变态的心理报复男权社会。然而最终她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与支持,还遭到更严厉的压迫。
在这样复杂阴森的环境里,我们又怎能对一个倍受凌辱的女子处处苛求呢? 尽管命运多舛,她依旧顽强地生活着,这种对现实生活的不妥协更进一步凸现了其性格的叛逆性。
二、白灵
宗法之家的叛逆灵魂
白灵是个极富个性的人物,她的出现,从一开始出场就注定了不平凡。按陈忠实的解释,“白鹿”是儒家思想所孕育出的精灵,作者选取白灵做为了白鹿精灵的化身。她勇于追求真理和爱情,身上总有着生机勃勃的活力。她把自己看作是属于自己的,并不是他人的附属品,所以她理直气壮地敢于和鹿兆海私定终身,当她后来发现鹿兆海与她志不同道不合时就毅然决定分手,大胆地与志同道合的鹿兆鹏结成患难夫妻。在爱与不爱、嫁与不嫁的生重大问题上,白灵毫不含糊,清醒地加以把握与抉择,决不接受强加于她的无爱的婚姻,哪怕这种强加的意志来自于自己的父亲、昔日的恋人,也是拒不接受。在对传统婚姻的反抗上,白灵甚至比鹿兆鹏都要果敢、坚定,鹿兆鹏是以逃避的方式来反抗父亲强加于他的婚姻,而白灵是以坚定拒绝的方式来反抗父亲强加于她的婚姻,把婚姻的自主选择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部以男性为主体的作品中,这个极具个性的女子,虽然是封建家长按照男权文化的思想标准一手塑造出来的“接班人”,但她骨子里却有着抗争男权社会的反叛精神。在以男性人物精神为主导的社会中凸显了女性的主体性。她宁可与家庭决裂,也不让封建家长来左右自己的命运。她要勇敢地追求自身幸福和人格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但这种叛逆举止大大触动了男性至上的中心集团的权益,使处于统治地位的男权社会受到震动,但最终她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的结局———牺牲于政治斗争漩涡中。
三、白鹿
1、“白鹿”为图腾崇拜的对象
陈忠实小说《白鹿原》的中心意象,“白鹿”意象的运用贯穿了故事的始终,小说的情节也是围绕着这一意象展开和收拢,起到了结构全篇的重要作用。也正因此,“白鹿”意象的研究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象。在对诸多论文细心地分析之后发现,概括起来主要观点有三:一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象征;二为认为“白鹿”是关中的图腾形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如果把“白鹿”意象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则可解读朱先生,然而却无法解读白灵。如果按第二种说法,“白鹿”是关中的图腾形象,从“图腾”的概念、起源、表现形式上细加分析就会发现,实则是因为对“图腾”的认识错误而导致的一种误
读现象。
2、“白鹿”为祥瑞的象征
神兆是指中国传统民间民神信仰中人们认为神的现身会给人以一定的启示或暗示。在《白鹿原》中有两次是“白鹿”带给人们的吉祥兆示。第一次是在“白鹿书院”的传说中,“宋朝年间,一位河南地方小吏调任关中”,宋朝一位调任关中的小吏途经白鹿原,见到了一只雪白的小鹿,得知此地叫“白鹿原”之后,便认定了自己看见的白鹿是此地的神灵,于是在此盖房修院,后来他的四个孙子皆成进士,成为了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四吕,之后也就有了白鹿书院。白鹿书院的传说出现在全文的第二章,在此谈到历史确凿可考的吕氏的发达史给“白鹿”崇拜填充了切实可信的内容,使得百姓更加相信“白鹿”就守护在他们身边,信仰“白鹿”是正确的,它确实能带来吉祥,为以后的叙述铺路。而且后来的“白鹿书院成了神人朱先生的居所,对白鹿书院的介绍也为朱先生添了几分神秘和神圣。说到这里,似乎白鹿这个意象和神灵有莫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仔细阅读下作品,便会发现,在作品中,尤其是到了后面,战乱频发,生灵涂炭,又加上瘟疫,小娥死后的复仇,等等,白鹿原上的人口数量一度逼近最低点,但是,不管怎么艰险,最后还是人民取得了胜利。正如尼采所说:“所有我们的希望都集中于一个事实之上,即,在我们之文明的狂热的运动底下实际上隐潜着一股奇妙的古老的力量。”我想,这里所说的“古老的力量”在《白鹿原》中就是指白鹿这个意象,代表的是一种坚持不懈的民族精神。
四、联系
1、田小娥与白鹿
下面再说说这两位女主公与白鹿这个意象之间的关系。前面说过白鹿象征着民族精神,而田小娥这个形象,虽然在作品中,白鹿原上的村民认为她是淫妇,是入不得祠堂的,但是当我们联系她一生坎坷的经历的时候,就会觉得,其实,田小娥也是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孜孜追求的人,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她和白灵是有共通之处的。她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努力的,田小娥的梦想是“跑到远远的地方,哪怕讨吃要喝我都不嫌,只要有你兄弟日夜跟我在一搭”,她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和黑娃相守到老,即使受到村民的白眼也无所谓,为了救出黑娃,她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诚然,表面上看来,这种行为似乎和精神无法挂钩,但这难道不是一种坚持不懈的民族精神吗?
2、白灵与白鹿
在《白鹿原》中,与白鹿这个意象最能让读者联想起来的就是白灵了。白鹿神灵似乎对她特别的关注,她的某些行为也显现出一种通灵性。她从小就显示出与不同常人的聪灵,成为了村中白嘉轩唯一不能左右命运的人。她第一次在女子
教会学校听到上帝的名字时,认定“上帝就是白鹿,奶奶的白鹿”。当她立志要跟着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的时候,她又感觉共产主义就是“白鹿”,她的革命活动就具有了与“白鹿”信仰同质的理想追求的性质。在白灵身上,有许多民族精神的体现,在革命中,她不屈不饶,视死如归,在感情上,她坚持自己所爱的,至死不渝,她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毅然与鹿兆鹏结合,诸如此类的,都说明了一点,白鹿这个意象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在白灵身上也有体现。
所以说,这两位女主人公都与白鹿这个意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都是白鹿这个意象的一个寄托,一种外在的体现。
参考文献 陈忠实.白鹿原,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 11.
第三篇:《 陌上桑》 与《 威尼斯商人》 喜剧性之比较
《陌上桑》与《威尼斯商人》喜剧性之比较
李俊伟
(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 延安,716000)
摘要:《陌上桑》作为汉乐府民歌中一首杰出的五言叙事诗,以完整的故事情节,塑造出了秦罗敷和使君这两个的生动的喜剧形象,长期以来为人们所传诵。《威尼斯商人》是公认的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之一,成功的塑造了鲍西亚、夏洛克等栩栩如生的喜剧形象,给人们流下了难忘的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秦罗敷与鲍西亚、使君与夏洛克这两对喜剧形象的分析,得出《陌上桑》与《威尼斯商人》这两部作品喜剧性的异同。
关键词:喜剧形象
喜剧性
比较
“喜剧的真正根源和基础不在于历史领域,而在于人,人的本真存在,人类超越和否定历史的自由精神。”[1](p9)所以要比较《陌上桑》和《威尼斯商人》的喜剧性,必须从这两部作品塑造的喜剧形象入手。秦罗敷和鲍西亚是肯定型喜剧形象,而使君与夏洛克是否定型喜剧形象。罗敷的喜剧形象并不纯粹,是与优美和崇高这两种形态在一起的。《威尼斯商人》以鲍西亚这一肯定型喜剧形象反西方喜剧传统,同时夏洛克这一形象既是喜剧,又是悲剧,是悲喜剧混合形态。
一、秦罗敷与鲍西亚肯定型喜剧形象之比较
罗敷这一以肯定型的喜剧形象,与优美和崇高这两种品质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以喜剧为主的复合美。鲍西亚这一喜剧形象一反西方否学术资源 定型喜剧传统,以肯定型喜剧形象,同时也与优美和崇高这两种形态混合在一起,与罗敷不同的是:作为西方女性,鲍西亚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热情奔放、淘气的的个性和超人的智慧。而受传统儒家道德观、贞操观影响下的罗敷则显现出含蓄、温婉、机智的一面,同时,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不屈服于恶势力,以机智和勇敢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更能显示出其精神上的崇高和伟大。
《陌上桑》一开始,作者就浓墨重彩的铺陈描写了罗敷的美貌,“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陵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正是罗敷的美貌,才引发出了下面的喜剧情景,观者的失态和反常。“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敷,脱帽著癣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罗敷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住了行者、少年、耕者,使他们忘记了自我,完全沉浸在罗敷美貌之中。行者放下担子假装歇息,凝神注视,忘情地捋须。少年脱帽理巾,逗引罗敷。耕者和锄者看见罗敷而忘了劳作。这些诙谐而夸张的描写,侧面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初步形成了全诗喜剧效果。往下,罗敷的美貌又引发了使君对罗敷的垂涎。太守调戏罗敷,遭到罗敷的反抗。“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句话反映出了罗敷内心的高洁,在恶势力面前不屈服的崇高品格。
全诗中最具有喜剧意味的就是罗敷机智地讽刺太守的场景。“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学术资源 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罗敷在这样带夸张性的铺叙中,虚构了一位玉树临风、才识过人、武艺高超、道德高尚、功名显赫的丈夫。越说越得意,越说越神气,而使君越听越丧气,越无地自容。在罗敷对鄙陋丑恶的使君德反击中,表现了她对使君卑琐灵魂、无耻言行的极端蔑视和尽情嘲弄,从而显示了她的纯情和坚贞的品格,同时也表现了罗敷机智过人的一面。在拥有崇高品质的罗敷面前,貌似显赫但内里丑恶鄙陋的使君只能是尴尬窘迫、无地自容了。
鲍西娅是贝尔蒙特—个美丽、多情的名门千金,但她没有封建社会贵族小姐的那种精神状态。从她照她父亲的遗嘱,让求婚者从预设的三个匣子中去选择来决定她的婚姻。首先从她评论求婚者优劣的谈话中,我们就看出鲍西娅知人的眼力。她不喜欢声威显赫的亲王勋爵,而赏识文武双全的穷贵族巴撒尼奥。再从她要她的侍女采取些措施使她不喜欢的人不会选上。都可见她的聪明和不慕虚荣、真诚相待的婚姻要求。巴撒尼奥一来就选中了时,她对他又热情、又有礼、有谦虚。仅此一举,就不同凡俗。这是对封建传统世俗的摒弃,也是对“门当户对”封建伦理习俗的蔑视和否定,鲍西亚的崇高与伟大在这一点上也就显现出来了。
在法庭上,她并不直截了当地宣判,而是从劝导入手,先从人道、慈悲的道理去说服夏洛克。她的道理比公爵高明而周到,她的手段比别人委婉而可亲。她一再强调法庭执法无私,法律不能变通,如果坚持依法审理,那就只好把商人宣判定罪。这种做法无异于鼓励夏洛克学术资源 坚持照约处罚,把斗争的主动权掌握在手里。结果在她的劝导过程中,夏洛克抛弃了道义,放弃了三倍赔款。最后鲍西娅劝她从起码的人道出发,在割肉时请—个外科医生,免得安东尼奥流血致命。夏洛克一口拒绝,这就等于当众承认自己蓄意杀人,为鲍西娅判他有意谋害威尼斯公民的罪名提供了依据。鲍西娅的三步棋表面上看来被夏洛克顶回去,实际上他把夏洛克一步一步引进了死胡同。鲍西娅接过夏洛克坚持的办法,照约执行,判决只准割肉,不准流血,只准割一磅,不准轻一点或重一点,即使相差一丝一毫,也要诉讼者抵命,并将其全部财产充公。夏洛克惊愕之余慌忙退却。他报不了仇,就想要钱,从三倍赔款退到捞本,再退到放弃诉讼。然而鲍西娅执法无情,判处夏洛克改信基督教。法庭上的辩护,使鲍西亚的机智聪慧、果断干练显现的淋漓尽致。她和巴萨尼奥约会时,她又是一个热恋的多情女子。她故意索取戒指,爱作弄人,爱开玩笑,又体现了鲍西亚调皮可爱、幽默风趣的一面。
鲍西亚是集美貌优雅、聪明机智、果断干练、调皮可爱于一身的女性。罗敷同样也是集机智聪慧、美貌优雅于一身的女性。罗敷与鲍西亚都是优美与崇高的完美结合,这不仅表现在她们天生的美貌上,更表现在她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崇高的品德、无畏的勇气战胜了貌似强大,但内里却丑恶鄙陋的恶势力。与鲍西亚相比,罗敷更显得崇高,因为鲍西亚虽然才智过人,但她是名门千金,有高贵显赫的地位,才智与地位的结合,才使她战胜了恶势力。而罗敷出生卑微,没有任何靠山,她仅仅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和崇高的道德战胜了比她地位高学术资源 出许多的使君,她以才智和道德战胜了丑恶,更显得她精神上的伟大崇高和伟大。罗敷这一形象在美学上的显著特点是:“优美、崇高喜剧结合在一起,呈现为以喜剧为主要形式的复合美”。[1](p109)
二、使君与夏洛喜剧形象之比较
《陌上桑》的喜剧性主要是通过使君的否定型喜剧形象与罗敷的肯定型喜剧形象的对比而形成的。使君是一个否定型的喜剧形象,一个小丑,他愚蠢丑恶,淫乱卑劣,凭借自己的强势地位侮辱戏弄罗敷,而罗敷机智地虚构了一位德才貌功名俱全的丈夫,与他作比较,使鄙陋丑恶的使君羞愧难当、尴尬无比。使君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但人品却卑劣无比;罗敷虽社会地位低下,但却有高尚的品行,两者一对比,便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更显得使君内心的丑陋。
夏洛克通常都被认为是一个喜剧角色,他的言行举止带给读者许多笑声,而笑声之后留下的思索却不是那么容易令人释怀。夏洛克的滑稽可笑是完全无意识的。是出于被迫因素的驱使而不自觉不情愿地走向了可笑,他的性格本身并不是喜剧性的,喜剧只是他悲剧命运的表现形式。夏洛克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他虽然贪婪、吝啬、残酷,但他也受尽种族压迫和屈辱。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安东尼奥是一个慷慨、大方、忠诚、尊贵而谦恭的绅士,可他的慷慨大方只是对于和他有共同信仰的基督教徒们而言的,在犹太人夏洛克的面前,即使是借钱的时候也是盛气凌人而极尽嘲笑挖苦夏洛克。所以在安东尼奥出事以后,这么一个爱财如命的犹太人竟然宁愿放弃三倍于本金的金钱而执意要个安东尼学术资源 奥身上的一磅肉,他的理由是,安东尼奥憎恨犹太人,羞辱过他,夺去了他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诬蔑他的民族,破坏他的买卖,离间他的朋友,煽动他的仇敌。
夏洛克在失去亲人和财产之后还忍受着更大的精神上的折磨: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接受基督教徒们的赦免,被迫答应改信基督教。不论犹太人在历史上经受了怎样的屈辱和磨难,不论在文艺复兴的欧洲犹太人是怎样受到基督教徒们的歧视与仇恨,犹太人却执着地保持着他的犹太教信仰。他的心里已有对于基督教徒的仇恨与蔑视,他一再地称他们是“愚蠢的”基督徒。当法庭判决赦免夏洛克的死罪,但他必须同时答应两个条件,第一立即改信基督教。第二当庭立下文契,在他死后,所有财产归他的女婿罗兰佐和女儿所有。此时,夏洛克不仅在物质上一无所有,精神上更是承受着巨大的打击。当公爵问他对判决是否满意,是否还有什么话要说时,夏洛克的三个字“我满意”包含着多少受凌辱、被压迫者的悲怆与无奈。如果说剥夺了他的财产等于要了他的命,那么,被迫放弃宗教信仰则是让他忍受生不如死的精神上的折磨与羞辱。
使君是一个纯粹的否定型喜剧形象。与使君相比,夏洛克这一形象既是喜剧,又是悲剧,是悲喜剧混合形态。夏洛克表面上是喜剧性的,但他的性格本身并不是喜剧性的,而是悲剧性的,喜剧只是他悲剧命运的表现形式。参考文献:
[1]魏久尧.中国喜剧美学[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2008.9 学术资源 [2]朱豪生等译.莎士比亚全集[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1978.作者简介;李俊伟(1982-),男,汉族,陕西勉县人,现为陕西省延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学。通讯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77号信箱,716000。E-mail:ljw_198202@163.com。电话:***
学术资源
第四篇:《陌上桑》与《羽林郎》的比较
《陌上桑》与《羽林郎》的抒情模式
《陌上桑》讲述的是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调戏的故事,《羽林郎》讲述的是卖酒女胡姬拒绝了一位权贵家豪奴的调戏的故事。可以说两首诗歌的主题都是相似的,都谱写了一曲美丽妇人反抗强暴凌辱的赞歌,宣扬了女性忠贞的美好道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像冯子和使君那样的人物。在具体的描写上,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从“诱惑”到“推拒”的抒情模式。两首诗塑造的主人公都是一个美丽的妇人,她们共同的特点都是既年轻、又非常漂亮,但都是有夫之妇。这也是形成诱惑而又必然推拒的抒情模式的原因所在。因为她们非一般的美丽而具有了诱惑感,才致使被调戏;又因为她们是有夫之妇,而为了表现美好的道德,两位作者都必然地让她们拒绝权贵的调戏,以显她们的高洁。
两首诗开头都着力描写主人公的美貌。《陌上桑》中这样描写罗敷的美貌:“罗敷憙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一句并不直接描写她的容貌,而是描写她用的器物和穿戴的服饰之美。她耳朵上挂着晶莹闪亮、价值连城的明月珠,上身穿一件紫红绫子短袄,下身围一条杏黄色绮罗裙。一切都是鲜艳的、明丽的、珍贵的、动人的。这好像是一个采桑的农妇,其实是一个理想中的美女。诗人所要写的,是绝对的、最高的美,而这种美无法加以具体的、直接的描绘。所以后面诗人从侧面通过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四种人见到罗敷后的反应,来烘托罗敷的美丽。这样的描写大大地增添了诗歌的戏剧性,使得场面、气氛都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从虚处落笔,无中生有,表达了不可描摹完美,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而罗敷对读者或者是对诗中的围观者和使君的无限的诱惑也就由此无限扩大化了。《羽林郎》主要是从正面描写胡姬的美貌:“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作者运用了白描、夸张、骈丽、借代等多种手法,从胡姬的年龄、环境、服装、首饰、发髻等方面着力铺陈、烘托胡姬的美貌艳丽。人人都有爱美之心,更何况遇到罗敷和胡姬这样的绝代佳人,她们的诱惑力不言而喻,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她们被调戏的共同遭遇。
两首诗后半部分都是描写被调戏的场面,也就是“推拒”的过程。可以说这是故事的核心,前面对她们所有美貌的描写都只是为后面做铺垫,“诱惑”到“推拒”就这样一脉相承。
《陌上桑》中使君的出现,冲破了围观者和罗敷之间无形的墙。可能也是因为他的地位比较高,胆子也大吧。他对大胆直接地问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的回答巧妙而不失礼节:“使君一何愚!”她委婉地拒绝了使君的爱意。她把使君放在前面,先说他是有妇之夫,这样既不会得罪使君,也很自然地有让使君想想自己妻子的好之意。后面,她才说自己是有夫之妇,再全面铺展地夸耀丈夫,一方面暗示自己丈夫比使君优秀。罗敷夸婿,完全是有针对性的。使君出巡,自然很有威势,于是她先夸丈夫的威势:丈夫骑马出门,后面跟着上千人的僚属、差役;他骑一匹大白马,随人都骑黑色小马,更显得出众超群;他的剑,他的马匹,全都装饰得华贵无比。使君官做得大,她就再夸丈夫的权位:丈夫官运亨通,十五岁做小吏,二十岁就入朝作大夫,三十岁成了天子的亲随侍中郎,如今四十岁,已经做到专权一方的太守。言下之意,目前他和你使君虽然是同等官职位,将来的前程,恐怕是难以相提并论了!最后是夸丈夫的相貌风采:丈夫皮肤洁白,长着稀稀的美髯,走起路来气度非凡,用这些来反衬使君的委琐丑陋。这么一层层下来,罗敷越说越神气,越说越得意,使君却是越听越晦气,终了必然是灰溜溜逃之夭夭。
《羽林郎》后半部分,诗人一转笔调,改用第一人称手法,让主人公胡姬直接控诉豪奴调戏妇女的无耻行径。特别是最后八句胡姬柔中有刚、义不容辱的严辞拒绝:“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她首先从容地说对方不惜下红罗来向她示好,她不能够计较自己低贱之躯。这句话仿佛她接下来一口就会答应,其实是抑先扬,欲擒故纵。下文就马上转调表示男人喜新厌旧,而她却是重旧情,忠于丈夫的。其实,十五岁的胡姬未必真有丈夫,她所以暗示自己“重前夫”,亦如罗敷一样,一则表明自己忠于爱情的信念,更主要的则是权借礼法规范作为搞暴的武器。胡姬的语气较上婉而弥厉,她这样的拒绝既委婉,也不会给冯子一点机会。
总的来说,《陌上桑》跟《羽林郎》从“诱惑”到“推拒”的抒情模式是相当相似的。
《陌上桑》《羽林郎》艺术成就的比较
《羽林郎》运用了白描、夸张、骈丽、借代等多种手法,与《陌上桑》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八句写胡姬柔中有刚、义不容辱的严辞拒绝。胡姬面对倚权仗势的豪奴调戏,既不怯懦,也不急躁,而是有理有节,以柔克刚。她首先从容地说道:“君不崐惜下红罗前来结好,妾何能计较这轻微低贱之躯呢!”(裂:《广雅·释诂》:“裁也。”古人从织机上把满一匹的布帛裁剪下来叫“裂”)仿佛将一口答应,实则是欲抑先扬,欲擒故纵。下文随即转折:“但是,你们男人总是喜新厌旧,爱娶新妇;而我们女子却是看重旧情,忠于前夫的。”这与《陌上桑》中“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如出一辙,只是语气稍委婉而已。其实,十五岁的胡姬未必真有丈夫,她所以暗示自己“重前夫”,亦如罗敷一样,一则表明自己忠于爱情的信念,更主要的则是权借礼法规范作为搞暴的武器。“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语气较上婉而弥厉:“既然女子在人生中坚持从一而终,决不以新易故,又岂能弃贱攀贵而超越门第等级呢!”真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言外之意,恰如左思《咏史》中“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表现了胡姬朴素的阶级意识和风棱厉节,何等义正辞句,“多谢”,一语双关,表面是感谢,骨子却含“谢绝”。“私爱”,即单相思。“区区”,意谓拳拳之心,恳挚之意。这结束语更耐人寻味:“我非常感谢官人您这番好意,让您白白地为我付出这般殷勤厚爱的单崐相思,真是对不起!”态度坚决而辞气和婉,语含嘲讽而不失礼貌。弄得这位不可一世的“金吾子”,除了哭笑不得的尴尬窘态,狼狈而逃的可耻下场,还能会怎么样呢?读者在报以喜剧性的笑声中,大可作“言尽意不尽”的种种遐想……。
本诗在立意、结构和描写手法上,均与《陌上桑》堪称颉颃。写女子之美,同样采用了铺陈夸张手法;写反抗强暴,同样采取了巧妙的斗争艺术;结尾同样是喜剧性的戛然而止。但《陌上桑》更多的是用侧面烘托,虚处着笔;本篇则侧重于正面描绘,实外铺排。前者勾勒使君垂涎,主要通过人物语言,用第三者的叙述;本篇刻画豪奴的调戏,则是一连串人物动作,即“过我”、“就我”、“贻我”、“结我”,妙在全从胡姬眼中写出。太守用语言调戏,豪奴用动作调戏,各自符合具体身分。前者反污辱是以盛夸已夫来压倒对方,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本篇反调戏则是强调新故不易,贵贱不逾,辞婉意严,所谓“绵里藏针”、“以柔克刚”。罗敷在使君眼中已是“专城居”的贵妇人;而胡姬在“金吾子”眼中始终都是“当垆”的“酒家胡”。因而本篇更具有鲜明的颇具讽刺意味的对比:“家奴”本不过是条看家狗,却混充高贵的“金吾子”招谣撞骗,这本身就够卑鄙之极了;而“酒家胡”虽地位低贱,然究竟不必仰人鼻息过生活,在“高贵者”面前又凛然坚持“贵贱不相逾”,这本身就够高贵的了。于是,尊者之卑,卑者之尊,“高贵”与“卑贱”在冲突中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完成了戏剧性的转化,给读者以回味无穷的深思和启迪。
比较《陌上桑》中的罗敷和《羽林郎》中的胡女的形象的异同
面对名分之外的示爱、求欢,古往今来的节妇贞女们,都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演出一幕幕“还君明珠”的精彩故事,在展现高贵女性品格智慧光辉动人的同时,更彰显了作为核心价值的忠诚与坚贞。
汉代辛延年《羽林郎》中的“霍家奴”想“吃豆腐”,就“调笑酒家胡”。在汉人京城开小酒店的西域胡女,显得很弱势,面对狗仗人势的“霍家奴”,只有哈腰陪笑脸的分。但当骚扰升级时,她则收敛起笑脸,并作了明确决绝的表态,恳切婉转中又不乏义正辞严:感谢大哥看得起,给了我如此丰厚的礼物,这面子太大了,我委实担当不起呀!不像你们男人喜新厌旧,我们女人讲究对结发夫君从一而终(“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不该贪图富贵而见异思迁,你还是收回这些东西,死了这条心!
同样面对非分纠缠,《陌上桑》中的那个罗敷女,就不像“酒家胡”那样完全处于被调笑的弱势地位了。她嫁得了好夫君,可谓郎才女貌、天造地设,自是底气十足、少有顾忌。“你怎么这样糊涂?!你可是有妇之夫,我也是有夫之妇呀!”对于求爱者,罗敷的回敬直截了当,一下子就把对方推到了道德被告席上。占据有利地势之后,罗敷便发起了炮火猛烈的攻击:她自己的如意郎君可是身份高贵的白马王子——“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高贵之外,尤其富有——“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至于仕途出息——“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好家伙!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年届不惑已是封疆大吏,这下对方该认瘪了吧?还不够——“为人洁白皙,髯髯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从相貌到姿态风度,都使眼前的求爱者自惭形秽,全方位被比下去。那“使君”,只能知难而退,落得个自讨没趣。
较之罗敷女的直率坦露,唐人张籍《节妇吟》中那位虚拟的“节妇”,却能充分施展委婉含蓄的女性天赋对求爱者的拒绝,技术含量则更高,也更具温柔敦厚风致。“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貌似平和、波澜不惊的起句,却用皮里阳秋的手法,一下子戳穿了对方的不正当意图。当然,人心都是肉长的——“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看来,赠送明珠的这番盛情美意,“节妇”还是领受了,这也使求爱者颇感慰藉。可是,话锋马上一转:“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道吗?我夫家的府第高楼紧傍着皇家花园,我那口子在皇宫的明光殿里供职呢!亮出夫家的“硬件”后,“节妇”又继之以伦常规范的“软件”说事:“知君用意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明褒暗贬、语含讥讽的“用意如日月”,已把对方噎得透不过气来,击中了求欢者猥琐龌龊的要害,而天经地义的“事夫”原则,更彻底地侵削了任何的苟且余地。在对方无地自容的情况下,那“节妇”却又施展起柔曼蜿蜒的身段,以充满甜蜜伤感的煞尾,奉送给求爱者一个貌似真情缱绻、实则虚假廉价的抚慰——“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在西方,上流社会男子对美貌女子的追求,也是一个永恒的时尚。卜迦丘《十日谈》中那位垂涎倾慕蒙费拉特侯爵夫人的法兰西王,利用侯爵征战在外的机会,借故绕道造访独守空房的侯爵夫人。尊贵客人的不期而至,女主人并没有喜出望外或受宠若惊,而是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揣摩出来者的暧昧企图。与这位操有生杀争夺大权的绝对强势人物周旋,侯爵夫人的贞操、智慧和心机都要面临一场空前严峻的考验。她绝不能严辞厉色拒绝法王可能的挑逗示意,伤害了君王的面子尊严,这会让她吃不了兜着走的!当然也不能含糊其辞地虚与委蛇,传达错误的信息会招致更大的麻烦!至于法兰西王这一头,也同样不得轻松:君戏臣妻,不体面、不光彩,所以不得堂皇为之,只能遮遮掩掩。在尚未得到对方欣欣然“愿荐枕席”之类明确回应之前,不能随便挑破窗户纸,也不能擅越礼仪规矩套近乎,更不能倚仗强势霸王硬上弓。君父威严、纲纪体统和社会舆情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使得他不能恣意而为,只能见机行事。
女主人自然不敢对这位身份特殊的不速之客有丝毫的轻慢,于是她特地遍邀当地名流显达,以示欢迎的隆重、礼仪的周全。实际上却巧妙地杜绝了与法王单独相处的机会。更绝的是,侯爵夫人心机独到地设置了百鸡宴,每道菜虽花色纷呈,各有特色,但原料却是清一色的母鸡!法王当然不知就里,认为这是夫人的调情暗示,于是借机挑逗:“这地方只有母的,没有公的?”谁料法王的问话正中侯爵夫人苦心设计的圈套,“可不是!我的主子。这里的女性尽管在装束和身份上与别的地方有所不同(每道菜花色各异),但别的方面实质上是完全一样的(都是母鸡做的料)!”利用菜肴设套引人入彀,巧妙取譬的回答,却又天衣无缝地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作为女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坚守的伦理底线,不能苟且!就此打住后,法王肯定暗自庆幸这层窗户纸的完好无损,一场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在这种款曲微妙的交锋中得以化解避免。也许此时的法兰西王,在对侯爵夫人的倾慕之余,又多了几份感激和钦佩。
第五篇:《飘》和《简_爱》中女主人公的性格比较
《飘》和《简·爱》中女主人公的性格比较
作 者:解媛
指导老师:詹蓓
安徽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 英语系 2010年9月30日
ⅰ
摘要
《简·爱》和《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反映爱情故事的作品。两部作品在诸多方面,如女主人公简·爱和郝斯佳的独立意识、爱情观、金钱观及写作背景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简·爱和郝思嘉都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爱情、追求独立的生活,但她们对待爱情、婚姻和生存方式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从《飘》与《简爱》的创作背景入手,在分析她们性格的闪亮点以及性格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飘》与《简爱》中郝思嘉与简性格的双重性以及她们性格的异同,进而探讨了该书的精神价值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飘》;《简·爱》;性格;
Abstract Jane Eyre and Gone with the Wind are two masterpieces about love, written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different countries.The two works both hav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heroines Jane Eyre’s and Scarlett’s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views on love and money, writing background and so on.Jane Eyre and Scarlett are not contend with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they struggle with fate, dare to pursue love and independent life, however, their attitudes toward love, marriage and survival are quite different.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writing background of Gone with the Wind and Jane Eyr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hining points of their personality and reasons for their character formation, expounds systematically the heroines’ double character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the two novels.And thus it makes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spiritual value and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two works.Key Words: Gone with the wind;Jane Eyre;character
ⅱ
目 录
摘要......................................................................................................................................................ii Abstract...............................................................................................................................................ii
一、引言..............................................................................................................................................1
二、作品简介......................................................................................................................................1
(一)《飘》的创作背景...........................................................................................................1
(二)《简·爱》的创作背景...................................................................................................2
(三)《飘》和《简·爱》的研究价值...................................................................................3
三、《飘》中女主角性格分析.........................................................................................................4
(一)郝思嘉的性格特点.........................................................................................................4
1、战前的自大、虚荣、任性..............................................................................................4
2、战中的坚强、勇敢、拼搏、自强..................................................................................5
3、战后的贪婪、倔强、自私、卑鄙..................................................................................5
(二)郝思嘉的性格特点形成原因.........................................................................................6
1、家庭的影响......................................................................................................................6(1)母亲的影响..................................................................................................................6(2)父亲的影响..................................................................................................................7
2、不幸婚姻的影响..............................................................................................................7
3、战争的洗礼......................................................................................................................8
四、《简·爱》中女主角性格分析.................................................................................................9
(一)简的性格特点.................................................................................................................9
1、自尊自主、叛逆反抗......................................................................................................9
2、追求自由、渴望平等....................................................................................................10
3、感情炽烈、追求真爱....................................................................................................10
4、意志坚强、智慧过人....................................................................................................11
(二)简的性格特点形成原因.................................................................................................11
1、等级偏见........................................................................................................................11
2、宗教束缚........................................................................................................................12
3、经济压迫........................................................................................................................12
4、男尊女卑........................................................................................................................13
五、郝思嘉与简的性格特点比较...................................................................................................13
(一)相同点.............................................................................................................................13
(二)不同点.............................................................................................................................14
六、郝思嘉与简性格塑造的现实意义...........................................................................................14
(一)维护女权.........................................................................................................................14
(二)男女平等.........................................................................................................................15
七、结语............................................................................................................................................15 参考文献............................................................................................................................................16
《飘》和《简·爱》中女主人公的性格比较
一、引言
一个人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他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的真实再现。玛格丽特·麦切尔的《飘》和勃朗蒂·夏洛特的《简爱》也是如此。我们通过分析郝思嘉和简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她们的性格比较。使我们对她们有个面面而系统的了解。正确的看待她们的优缺点。再从家庭的影响﹑婚姻的不幸﹑事故变迁三个方面分析郝思嘉性格复杂性由来。从等级偏见﹑宗教束缚﹑经济压迫﹑男尊女卑等分析简爱的性格从而成功地塑造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简爱的生动形象。让我们能够站在人性化的角度,审视她们身上所展现出来世人所共有的人性弱点,帮助人们公平公正地去评价两为女主人公。凸显她们身上的积极因素。由此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当代女性在成功道路上遇到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与挫折。提出现代女性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事业方面可以学习郝思嘉的创新意识和自信;在家庭生活方面学习简的自尊自爱,追求平等和独立人格;在人际交往方面学习郝思嘉充分利用美丽外表优势以及简的真诚及善良内在修养,赢得他人尊重。
二、作品简介
《飘》和《简·爱》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反映爱情故事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如女主人公简·爱和郝斯佳的独立意识、爱情观、金钱观及写作背景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一)《飘》的创作背景
(美)米切尔(1900~1949)美国女作家。出生于美国南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父亲是个律师,米切尔曾就读于华盛顿神学院、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其后,她曾担任地方报纸《亚特兰大报》的记者。1925年与约翰·马尔什结婚,婚后辞去报职,潜心写作。从1926年开始着力创作《飘》,10 年之后,作品问世,由于适合一般市民品味,一出版就引起强烈的反响,于1937年获曾利策文学奖。米切尔一生中只发表了《飘》这部长篇巨著。1949年8月16日,她不幸因车祸而去世。
亚特兰大是佐治亚的首府和最大城市,始建于1873年,内战期间曾是南部邦联的铁路、工业和主要物资供应中心。1864年南北两军曾在这时进行过几个月的拉然战,后被北军焚为平地。后来的亚特兰大完全是靠亚特兰大人的双手重建的。所以米契尔从幼年时起,就常听到人们乐此不疲地谈论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这在她心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
《飘》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历史背景、以南方的社会生活为生活环境的全景社会小说。小说全面展现美国南方社会风貌以及各色人物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的命运变迁,通过展现不同人物在混乱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命运变化,揭示了不同的性格所必然走向的不同的命运安排。作者运用女性所特有的观察视角,细微而又深刻地描写了以郝思嘉为中心人物,以瑞德、梅勒妮和艾西里为主要性格人物的社会活动,通过他们的社会活动,展现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画面,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命运走向。
在以往小说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塑造性格单一且突出的人物,即正面人物则性格光辉伟大,没有丝毫缺点,而负面人物则通常充满了阴暗狡诈、冷酷无情的性格本质,性格区别塑造的十分分明。而《飘》却打破了这种描述方式,小说所呈现给我们的人物形象都是正负两方面性格的组合体,这种性格组合既圆润而生动的变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在深层次中揭示了社会巨变所带个人的一种改变。
小说1936年问世以来,一直畅销不衰,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现已公认是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小说的经典之作。《飘》的出版使玛格丽特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时美国文坛的名人,成了亚特兰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
(二)《简·爱》的创作背景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曾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长篇小说《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是一部自传成分很浓的小说,虽然书中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女主人公以及其他许多人物的生活、环境,甚至许多生活细节,都是取自作者及其周围人的真实经验。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生活很不幸。1821年,即她5岁时,母亲便患癌症去世。父亲收入很少,全家生活既艰苦又凄凉。豪渥斯是山区的一个穷乡僻壤,年幼的夏洛蒂和弟妹们只能在沼泽地里游玩。好在父亲是剑桥圣约翰学院的毕业生,学识渊博,他常常教子女读书,指导他们看书报杂志,还给他们讲故事。这是自母亲去世后孩子们所能得到的唯一的乐趣,同时也给夏洛蒂以及两个妹妹带来最初的影响,使她们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但因不能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家庭教师的歧视和刻薄,放弃了家庭教师的谋生之路。她曾打算自办学校,为此她在姨母的资助下与艾米利一起去意大利进修法语和德语。然而由于没有人来就读,学校没能办成。但是她在意大利学习的经历激发了她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促使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
《简·爱》写于1846年,是夏洛蒂的第二部小说。她借一个出身寒微的年轻女子奋斗的经历,抒发了自己胸中的积愫,深深打动了当时的读者。小说于1847年秋以柯勒·贝尔的笔名发表,随即在次年又相继两次再版。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由此进入英国著名小说家的行列。
(三)《飘》和《简·爱》的研究价值
《飘》这部小说赢得了美国及世界各国众多读者喜爱,并且历久不衰。《英美文学研究新视野》中指出,《飘》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小说,因为是一部美化蓄奴制,曲解南北战争的作品,其对废奴运动是抵制的,其政治态度保守,同时因为西方文学中重个体,个体的精神,是西方文学创作中注重人物典型刻画的一个重要指导精神,也是我们研究其的价值所在。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之作,作者以其自身成长经历为模板成功地刻画了简这样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女性。作者使简成为一名既具反抗与追求又不乏善良与真诚的完美的艺术形象,女主人翁简的崇尚理智, 忠于理想, 富有理性的性格促成了作品的价值。
《简爱》与《飘》都塑造了一位典型的女性形象。玛格丽特·麦切尔塑造的是一位复杂性格的女性形象。在她的笔下,郝思嘉不仅阴险、狡诈,同时也是个勇敢、独立、自立、自强、有自己的主见。而简爱则是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藐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己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而不向命运低头。这俩位女性都很坚强、独立、自主,有积极上进的精神。通过了解这俩部小说以及对它们性格的研究。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自立,学会了自尊。
我们明白了要维护女权与男女平等,我们以郝思嘉和简为榜样,与一切违背道义与人格的制度作斗争。明白妇女从自身经验出发的阅读的合理性。清算了男性文本中表现出的对女性的歧视,解构了男性文本中的虚假女性形象,并力图在这样的颠覆性阅读中,提高女性自身觉悟,使妇女选择一条自主的生活方式。不受男权的控制。从而完善当代女性的性格特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飘》中女主角性格分析
《飘》中女主角郝思嘉的性格是双重性的。他不仅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一些不足。作品中的主人公郝思嘉既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拥有许多少女的共同特征:热情、开朗、纯真、浪漫,但她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面对环境变化,更多表现出她的坚强、勇敢、拼搏、自强。郝思嘉生长在一个优越的家庭,拥有美丽的容貌和智慧,因此她又拥有一般贵族小姐的缺点:骄傲、自大、虚荣、任性。下面我们通过对其性格的分析,对其有个理性的认识。
(一)郝思嘉的性格特点
郝思嘉是一个鲜明、生动、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作家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不仅仅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后天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过程对性格的塑造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文中,战争对郝思嘉的性格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又可以把郝思嘉性格的转变按照其生活经历的变迁分为战前、战中和战后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和讨论。、战前的自大、虚荣、任性
战前,郝思嘉作为拥有众多黑人奴隶的塔拉农场主的女儿,她拥有着财富和地位,生活安逸、富有魅力的外貌赋予她很强的虚荣心,不喜欢读书。对于艾希礼及媚兰所谈及的音乐、诗歌、书本知识一概不感兴趣。她习惯了身边的每个男的都围着她转,为她着迷。习惯了轻易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习惯了一切如她心愿。他的虚荣与自大使她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会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像对艾希礼,他和别的男的不仅在教养、学问、爱好不同,也不像别人对她是百依百顺,因此她对艾希礼痴迷不已。当汤家兄弟告诉她卫希礼马上要跟媚兰结婚时,她在心里说:“唔,这不可能是真的!那对孪生子准搞错了.他们又在找她开玩笑呢.艾希礼不会爱上她.谁也不会的.同媚兰这样一个耗子似的小个儿。”(13,玛格丽特·米切尔),她竟天真地相信艾希礼其实是喜欢她的,甚至跑去要求阿希礼同她私奔。看得出,由于天生的丽质,郝思嘉这时已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而正是这种优越感和她的自信自负使她的爱情成为必然的悲剧。在遭到艾希礼的拒绝后,为了报复艾希礼,她居然赌气地答应跟自己一点也不爱的查尔斯结婚,而且说越快越好。这就足见郝思嘉小姐的幼稚和任性。但即使是结婚,也是为了气艾希礼。在她内心深处,他从未放弃艾希礼,从未放弃自己的初恋,永不放弃!这就是一贯娇生惯养过着优雅生活却高傲自负固执虚荣的郝思嘉。她的这一举动反映出了她的自大、任性和天真幼稚,她就是一个被宠坏的小女孩,因此会为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哭闹不休。不惜一切得到自己想要的。
2、战中的坚强、勇敢、拼搏、自强
由于战争的爆发,不久郝思嘉旋即成了寡妇,因为她的丈夫病死沙场。对于丈夫的死,她没有多少痛苦,因为她不爱查尔斯,但她不得不面对这场战争。为了实现对艾希礼的承诺,她在亚特兰大成为一片火海之时,坚持照顾自己的情敌,艾希礼的妻子。一个即将临产的孕妇。即使自己对接生的事一窍不通,听到媚兰痛苦的呻吟声,在那个时代,一般的年轻妇女们可能早已晕倒在地上,郝思嘉却坚强挺了下来。这种骨子里的坚强让她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她们在回塔拉时,途中她们遇到一头她们很怕的老母牛,可是她一下子就把自己本来的角色转换过来,以前她是“连袜子也懒得捡”的庄园千金,可现在她们需要这头可怕的老母牛,媚兰的孩子需要喝奶,而且她们要吃。她怕牛,但最终她还是用自己唯一的一条完整的裙子撕成布条,一条条连结起来,直累得起泡的手指流血 来,颤抖不已才制服了这头牛。
殊不知,正当斯佳丽为塔拉没有被无情的战火摧毁感到庆幸时,一场更大的灾难正等着她。母亲已在前一天去世,父亲因母亲的辞世悲伤过度,神志不清。家里十来张嘴要吃饭,而塔拉种植园留给她的几乎一无所有了。为了保护庄园和她的亲人,亲手杀死一个北佬。郝思嘉明白她需要的不是难过,而是把家支撑下去,她要的是坚强的面对。饿过、痛过,受过屈辱和伤害,可斯佳丽还是坚持下来了。她指挥起一家人开始各得其所地工作,自己也事必亲躬,带头到田里去采熟了的棉花,在北佬来临前带领大家将食品和牲口藏好……当父亲去世,当黑妈妈离开她最疼爱的小姐,当自己最可爱的女儿夭折,甚至连最深爱自己的瑞特也走了……斯佳丽没有绝望,直到最后一刻。她相信“明天又是一天”。
3、战后的贪婪、倔强、自私、卑鄙
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以后,饥饿、贫穷让郝思嘉变得尖刻和自私。当她看到塔尔顿家中为他们逝去的儿子立的两块大理石墓碑时,她感到的不是悲伤,而是为多花在墓碑上的钱心疼。当她收留南方士兵时,她时时刻刻在为多吃掉的食品痛心,恨不得他们赶快离开。同时,为了能赚取更多的钱,她不顾世俗的偏见和传统的观念,采取各种手段,对弗兰克也是恶声恶语,成日没有好脸色。自己做主买下了锯木厂并亲自经营。她不顾别人的嘲笑与轻视,坚持做自己的原则。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多的利益,她又一次不顾众人的非议,排除种种阻碍,雇犯人到工厂来做工。她做生意使用的残酷手段令人骇异,非法雇用囚犯,并和北方来的商人大做生意。她可以为了赚钱,丢开妇女足不出户的规矩,抛头露面地经营木材厂。为了更多的利益,采用“上等人”所瞧不起的“卑鄙”方法。还可以和一个被所有人责骂为无耻、下流的人结婚……但是郝思嘉已经根本不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了。甚至为了赚钱,连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好好照顾过。
郝思嘉的三次婚姻也可以看出她的自私,固执与卑鄙。第一次结婚,是为了让艾西礼生气,同时考虑到这个人有钱。第二次,为了得到钱,她打算嫁给瑞德,还打算做他的情人,遭到拒绝后,她知道自己的妹妹的情人有存款,就用尽心计与他结婚。第三次结婚,不是她爱上瑞德了,而是为了享受奢侈的生活。而在此过程中,郝思嘉还是执迷于艾希礼,瑞德一次次的容忍,想办法让她摆脱阿希礼给她的假象,希望她明白自己所爱。而斯佳丽却一一次次的执迷不悔,固执地认为自己爱的是阿希礼。而当玫兰尼死后,斯佳丽突然发现自己爱的是瑞特而不是阿希礼:但是此时已经晚了,她失去了太多。
(二)郝思嘉的性格特点形成原因
郝思嘉出生在比较富裕的家庭,她从小就是家中的大千金,父母疼爱她,经常参加舞会。骄傲自大无视别人,同时勇于追求自己的初恋。但是她也经历了战争,在战争中她表现出另一种性格。然而她在婚姻方面是失败的。我们从家庭、婚姻、战争三方面来分析其性格形成原因。
1、家庭的影响
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与其生长的环境有关,因此父母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郝思嘉当然也不例外,她母亲贤惠大方,父亲粗犷、豪放,他们都对她性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母亲的影响
郝思嘉出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个农场主家庭,在她出生时,郝思嘉的家庭已经算是上等人家的家庭了。她有一位温柔贤惠而又能干的母亲。母亲是郝思嘉人格成长的重要因素。从小郝思嘉就受到母亲良好的道德规范的熏陶。面对这个可以称之为“女人楷模”的母亲,郝思嘉的态度是十分矛盾的。她既想做个母亲那样有着大家闺秀风范的淑女,骨子里又有背叛种种道德规范的意识。她受不了母亲责备的目光,所以,她在母亲面前总是摆出最好的面孔,行动也最规矩。“她只学会了外表的优美仪态,至于这种仪态理应迸发出内心的美她可从来没有学过”(47)郝思嘉学习礼仪只是为了更受欢迎。所以无论她散开的长裙多么老实,发型显得多么端庄,小手交叠的多么文静,她的本来面目是藏不住的。
但是母亲对她的教育还是有影响的,在她看来,所有女人都是敌人,只有母亲和老天最可靠,最让人放心。当战后回塔拉的途中,她首先想到的还是回家依靠家人,依靠母亲。当瑞德给她东西时,首先想到的是母亲教育她,当别人给自己东西时,首先要给钱的道理。她一方面要尊敬母亲,把她当偶像崇拜,又想揉母亲的头发,并且取笑她,她一方面对母亲的教育反抗,又把母亲当成圣母,这些复杂性影响着她性格的多重性,使她爱慕虚荣,单纯又实际,思考问题不缜密,同时形成了她独特的叛逆性格。
(2)父亲的影响
郝思嘉沿袭了父亲豪爽、粗犷、不拘小节和脾气暴躁的性格。然而在家里她和父亲就像是好朋友一样。当父亲看到她跳篱笆时,便当面责备她,但事后不会向她母亲提出。而郝思嘉要是知道父亲打牌输了钱,她也不会告诉母亲。他们两个人有一样的想法,父亲有事不想让妻子知道,女儿有事也不想让母亲知道。他们之间有一种挺正常的父女联盟,不想让爱伦知道了他们做的事而生气和担心。同时,郝思嘉在父亲身上学到的还有对生活的坚强品格和对黑人仆人的慷慨关心。十几年的生活对她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她之所以在后期表现的很坚强,很勇敢,能够独立撑起一家人,一大部分原因还是受她父亲的影响的。她始终记住父亲的话:这个世界上只有土地和日月同在。这股强大的力量加之她固有的爱尔兰血统潜在的反叛思想,使之公开在亚特兰大和北方佬做生意。而思佳的信仰是坚强,自信,对土地的热爱,一个固执而倔强的信仰,这也受了她父亲的影响。
一位表面严厉其实内心憨厚的父亲在关系到女儿终身幸福的婚姻大事上,还是觉得应该嫁给塔尔顿家兄弟中的一个,当然这也是出于现实和家族利益。但郝思嘉更体现了她对旧习俗的反抗和个性的叛逆。在郝思嘉看来,他的父亲代表的是旧的思想观念,正是这种旧思想产生的教条阻碍着她对爱情的追求。因此,在斯佳丽的内心里,对那种束缚人的礼教、教条更厌恶了。她要摆脱原有的生活方式。
2、不幸婚姻的影响
郝思嘉一生中经历了三次婚姻,而这三次婚姻对她来说是失败的。第一次婚姻,她嫁给了自己从来没有喜欢过的查尔斯,仅仅是为了气艾希礼,让他以为自己只是和他调调情而已,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当然也是考虑他有钱。然而结婚没几个月,丈夫就战死沙场,自己成了寡妇。然而,使她灰心的是,接下来又做了母亲。由于查尔斯和她没有一点感情基础,所以甚至对于孩子,她也带着厌烦的心理,更不用说寡妇带来的束缚了。她是不会向现实屈服的,她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一切。第二次,她也是为了钱,不择手段的抢走了妹妹的情人,结婚后,她根本不顾丈夫的感受和建议。也不照顾自己的小孩。一心只想自己经营的锯木厂。第三次婚姻,她嫁给了瑞德,虽然也是为了生活的富裕,然而瑞德是爱他的,疼她的。但是悲剧是她一直迷恋他的初恋艾希礼,直到自己女儿夭折后,她才清醒。才意识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瑞德,而此时已经晚了,瑞德已经离开了她。
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奢侈,在追求的过程中,她也失去了很多,同时也说明了她缺乏一种安全感。她失去了亲情,失去了爱情。后期她还是坚强的活下来了。此时,她觉得只有金钱和土地才可以让自己过的更好。从而加深了她的贪婪,吝啬与卑鄙。
3、战争的洗礼
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后,郝思嘉对生活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对现实的态度也更理智了。她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理智地面对这个新兴的功利主义世界,才能保全她自己、她的家人和她的塔拉。在这种观念支配下,金钱对她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了,郝思嘉从一个随心所欲、贪图享乐的少妇变成了一个精明强悍、敢做敢为,同时又吝啬贪婪、斤斤计较的当家人。她身上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惊人毅力。为了生活,堂堂的大小姐亲自下地干活,为了养活一家人,原本白嫩的手上长满了老茧。
战争虽然令其厌恶,但战争也为郝思嘉从旧的教条中脱离出来创造了条件。在混乱的环境中,框框条条的束缚必定会有所松动。帮助她从枷锁中挣脱出来。在义卖会场上,在瑞德不怀好意的邀请下,郝思嘉虽然也有过顾虑,也有过担心,但是在顾虑、担心之前,她还是渴望快乐,渴望自由的心灵早已经无比兴奋接受了。尽管后来引起了别人的非议以及父母的责备。最终还是摆脱了一切,自由快乐的生活。
四、《简·爱》中女主角性格分析
简是一个不漂亮,没有金钱也没有地位的平凡女人。那么她的魅力到底来自何处呢?毫无疑问,这主要是作者赋予简这一人物性格的完美复合性。反抗和追求,善良和真诚和谐地统一于简的性格中。
(一)简的性格特点
主人公简的魅力源自于作者赋予其的鲜明性格。她的抗争是对她那个社会的残酷、伪善的批判,她的追求表现了平民女性应有的尊严和权利,她的善良和真诚则让我们看到了平民女性的那种决然不同于上流社会妇女的美德。下面我们具体的看看其特点。
1、自尊自主、叛逆反抗
简,从小就寄居在舅妈家里,舅舅去世后, 受尽里德舅妈一家的虐待, 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境况, 简并没有忍气吞声, 而是萌生了反抗情绪。当表兄不分青红皂白地狂打她时, 被积压已久的愤怒终于暴发出来,演变为激烈的动作和语言,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斥责表哥就像是杀人犯同时指责舅妈不是好人。从原文可以看出她是多么的反抗:
“不公呵,不公!”我的理智呼喊着。在痛苦的刺激下我的理智变得早熟,化作了一种短暂的力量。决心也同样鼓动起来,激发我去采取某种奇怪的手段,来摆脱难以忍受的压迫,譬如逃跑,要是不能奏效,那就不吃不喝,活活饿死。
那个阴沉的下午,我心里多么惶恐不安!我的整个脑袋如一团乱麻,我的整颗心在反抗:然而那场内心斗争又显得多么茫然,多么无知啊!我无法回答心底那永无休止的问题——为什么我要如此受苦。此刻,在相隔——我不说多少年以后,我看清楚了。(5,夏洛蒂·勃朗特)
在洛伍德学校,塑造了海伦·彭斯,这一典型,她与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海伦是个逆来顺手的乖乖女。是宗教迫害下的产物,简看到这一情景想到的就是反抗。长期受到欺负和责骂, 使简爱幼小的心灵中充满了爱与恨的激情, 养成了“大胆, 激越, 坚强的个性。
简认为, 真诚的爱应该光明正大、合情合理。当她得知罗彻斯特有位疯妻时, 她不得不面临两难的选择: 她的精神、灵魂希望与罗彻斯特在一起, 可是理智告诉她必须离开。留下意味着成为罗彻斯特的情妇, 意味着失去自尊、自爱与独立, 于是, 简选择了离开。她是多么得自尊、自爱、自主啊。
2、追求自由、渴望平等
离开寄宿学校,简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在这里, 简赢得了男主人公罗彻斯特的挚爱, 简爱没有什么地位,长相也很平凡, 但是她拥有极其丰富细腻的感情世界和不屈的个性。在桑园,一个是受人歧视, 贫穷位卑的家庭教师, 一个是受人仰慕, 富有位尊的庄园主。在等级森严的社会观念看来, 意味着遭受嘲笑或侮辱,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偏见的大胆挑战., “对待爱情, 简认为平等是其存在的前提。在精神上, 在爱的世界里, 简觉得自己和主人罗彻斯特是完全平等的, 都有爱和被爱的权利。当她发觉自己深深地爱上主人后, 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 她执着、勇敢地去爱, 敢于向传统的等级制度和世俗观念挑战, 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的平等, 虽然她没有贵族小姐的气质。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向罗彻斯特控诉: “你认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 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 ⋯⋯你以为, 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 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78)这表明她有主见, 追求平等,勇敢追求爱情。
3、感情炽烈、追求真爱
简对罗彻斯特的情感非常真诚和专一,这主要表现在对她对罗彻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上.离开桑园后, 简被神约翰的妹妹救助后,简遇到了圣约翰。在与简相处的过程中, 圣约翰发现她温顺、勤奋、无私、忠实、坚贞、勇敢, 非常文雅, 又非常英勇, 于是向她求婚。按理说, 简也是基督教徒, 面对救命恩人为了传播福音而求婚理应是点头答应的, 然而她却拒绝了。她不想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放弃女人的权利。简说, 如果作为助手去印度协助圣约翰的工作是可以的, 但是作为妻子则不行。因为在她看来, 圣约翰爱的是上帝, 并不是自己, 求婚只是为了方便日后在印度的工作, 妻子只是个称号, 里面没有蕴含着爱, 没有爱情作基础的婚姻是不完整的。但是在得知罗彻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她还是拒绝了他的爱,她不愿作人情妇,她要的还是一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虽然简爱离开了桑园,但是他还是爱罗彻斯特先生的。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更不会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在重回桑园时,虽然罗彻斯特先生已经双目失明,残疾了,但是她还是没有离开他。守住真爱,与他共度以后的人生。
4、意志坚强、智慧过人
简是一位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女性。小时候,她弱小,丑陋,怪僻,胆小,任人摆布,是个没有明确地位和身份的”小家伙“,是个”外来人“。是个连佣人都比不上的下姐。所有人都歧视她,一切力量都压迫她,残害她的天性,扼杀她的成长,但简的心却并没有被丑恶的现实所摧毁,她的精神却因粗砺的生活而锤炼得顽强,她的意志被磨砺得坚决,非凡的处境培植了她非凡的勇气和洞察力。在洛伍德学校学习时, 表现了简的坚强和惊人的意志力.简刚刚摆脱舅妈的虐待,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读书,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经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学校里传染病夺取了好多孤儿的生命,简爱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呆了10年.开始她被排在最低的那个班的最后一名。到毕业时,她升为最高的那个班的第一名,并且被留在学校任教。就是她流浪到荒原的那一段最艰苦的日子里,她也没有停止奋斗。她先是跟黛安娜和玛丽学习德语,后又跟圣约翰学习印度斯坦语。正因为她能这样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她才能变得心灵丰富,头脑敏锐,知识渊博,见解独到。
(二)简的性格特点形成原因
简从小就受歧视,地位十分的卑微,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特点。我们从等级偏见、宗教束缚、经济压迫、男尊女卑四方面来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
1、等级偏见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为了分裂运动,表面上采取改革措施,如女工实行八小时工作日,但是妇女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改善,妇女没有平等的权利与地位。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简直不能相比。简就是生活在那个时期。她 生活在一个以社会等级观念为主流的社会里。她的孤儿身份决定了她的下层社会 地位。传统的等级偏见影响着她的社会生活,使她的生活充满了不公平和不平等。在她与里德夫人和罗切斯特的接触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里德夫人,一位已故地方长官的妻子,是社会等级偏见的化身。她使整个盖兹海德府弥漫着对小简·爱的鄙视。盖兹海德府也因此成为小简,爱萌发反抗意识的 第一个舞台。十年后再次回到盖兹海德府看望垂危的里德夫人的简,虽然依旧受到里德夫人的女儿们的鄙视,但是对她来说,她们的嘲讽已不再具有一度有过的那种力量了,这意味着她对社会等级偏见有了一定的抗衡力量。返回盖兹海德府的决定显示了 简,爱对等级偏见的抗争走向成熟。在与罗切斯特的相爱同样也涉及到了婚姻观念的等级偏见。当简得知罗切斯特最有可能的结婚对象是一位地位财产相当的布兰奇,英格拉姆小姐时,她画了两幅肖像画并在内心把自己和这位贵族小姐做了对比,称自己是孤苦无依、相貌平凡的家庭女教师肖像,称对方是多才多艺的名门闺秀布兰奇。尽管最后她勇敢的追求真爱。她的思想与生活多少还是受到等级森严的影响。
2、宗教束缚
海伦·彭斯就是基督教的化身。对于充满异教色彩的幼小的简爱,海伦·彭斯就是一盏明灯,一步步引导简爱走出迷津,海伦的教诲和躬身力行的榜样为简爱的灵魂注入了宽恕和克己的精神:“爱你的敌人,为诅咒你的人祝福,善待那些恨你,凌辱你的人。”(7)简天性中的报复和反抗情绪逐渐被基督教弱化,而代之以基督教的博爱与隐忍。让她在孤儿院整整呆了十年。当简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出走生活,也还是受到当时宗教的影响,她毫无怨言,因为有强大的精神支柱:“上帝无处不在,我感到了上帝的伟大和力量,我肯定他有能力拯救他创造的东西。”简爱不愿意回首那段她自认为是宗教罪恶的感情,在艰难困顿中,她一次次呼求上帝:“哦,上帝啊,再支持我一会儿吧!帮助我,指导我吧。”这可以体现简爱深受宗教的影响,基督教意识支撑着她,基督教也束缚了她。毕竟社会的主流是基督教,异教的侵入在简爱的思想只是很少的一个部分,当罗彻斯特威逼诱惑简爱作他的情妇时,面对男权的专制,简爱用基督教克己的精神理直气壮的拒绝了他,而当他双目失明后,简爱又听从上帝的召唤回到他的身边。可见,在当时的西欧,基督教弥漫社会各个角落,渗透人们的深层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思想和言行。、经济压迫
在维多利亚时期,出身低微,没有钱是会被歧视的。由于经济的压迫,简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是会被人指责的,但是她很勇敢,要求平等。在简的心目中,经济的独立是她人格独立的支柱,只有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她才觉得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才觉得自己是个实实在在的人。虽然童年是贫穷的,但她发奋努力,终于以超群的才华当上了老师,经济上得以自食其力。成人以后她也是如此。她拒绝了罗切斯特给她买的昂贵首饰,她不想有一颗被恩惠压倒的心,她执意不放弃家庭教师的工作,而要继续作阿黛勒的家庭教师,用挣得的钱来付自己的膳宿费。在离开桑菲尔德和她所深爱的男人后,简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一份新的生活。她承担了圣约翰为他介绍的艰苦工作———为穷人服务, 做一名乡村教师。同时,这份工作也给了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她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需要依附任何人。
4、男尊女卑
在《简爱》中,在那个时代,男尊女卑是十分明显的。也扼杀了女性的本性。如今讲究男女平等,可是,那时就是男权社会。男权永远大于女权。简的表哥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尽管不学无术,品行恶劣。但是却依仗其男性的身份自然的成为里德舅妈的心肝宝贝。成为家中的小主人。而简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了。这也造成了她的反抗与不公的心理。
简的行为在当时是不允许的,第一,向罗切斯特表达真爱,第二,拒绝了别人的求婚。很明显男尊女卑十分严重,为什么女的就不可以而男的却可以呢。简就看不惯这一点,敢于挑战,争取自己的权利,获得了真爱。
五、郝思嘉与简的性格特点比较
郝思嘉与简俩位女主的性格塑造堪称文学经典,各自作者都通过对女主性格的分析,心理描写以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概述从而总结出她们复杂多变的性格特点。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俩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形成特点以及对我们新一代年轻女性的启发,下面就她们以她们性格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也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
(一)相同点
郝思嘉与简她们都是世界范围内闻名遐迩的不朽的文学著作中塑造的性格鲜明的女主形象。她们都是作者意愿的表现。虽然她们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下诞生的女性形象,但是她们仍然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
她们都很叛逆与反抗,郝思嘉虽然出身家境好,但是却不像个大小姐,她讨厌胃口小,跳舞没跳俩下就说自己累了。简也反抗,她反抗命运对她的不公平,不管在舅妈家还是在孤儿院,她都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
其次,她们都很勇敢与坚强。郝思嘉虽是大小姐,但是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她表现出出人意料的坚强与勇敢,她做了一般女人都不敢做的事情,比如,拿枪杀死北方佬,帮情敌接生等。尽管经历了三次婚姻的失败,但她还是坚强的带着一家人活着。简童年在孤儿院长大,在那里,是人间地狱般的生活,没有一般的毅力是支撑不下去的,而她一呆就是十年啊。
最后,她们都是很勇敢的追求真爱,向对方表达真爱。尽管郝思嘉最终没有得到真爱,而简却得到的,但是这个勇气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不同点
郝思嘉她木兰花般白皙的肌肤和纯净的淡绿色眼睛征服了读者。她沿袭了母亲爱伦那种法蓝西沿岸贵族的优雅,她出身优越使她不自然的就形成了自大以及极度的虚荣心。比如,就是因为艾希礼的教养与学问与县里其他男孩不同,也不像其他男孩对她百依百顺,她才对他执迷不已。她认为只要有一件新的衣裳和一张白净的脸当武器就能击败命运。她因为生活富裕,有一百多个黑奴可以使唤,有父母为她满足一切的愿望。因而她自私、任性,爱慕虚荣,自私表现为她为了自己的利益她抢走了妹妹的情人,任性表现为在被艾希礼拒绝后,立刻决定一个她一点也不爱的人的求婚,仅仅为了气艾希礼。又由于婚姻的失败以及战争的洗礼,是她十分的贪婪与自私,同时他也很卑鄙,为了钱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如雇佣犯人,仅仅只是为了生活的富有,她不相信爱情。而作为家庭教师的简。她身材娇小,头发一丝不苟的盘在脑后,一张苍白的小脸儿,穿一身朴素的衣裳,只有一件单粒小珍珠的胸针——潭波尔小姐的礼物。一个典型的平民女子。她虽然身份地微却十分的善良,她很喜欢罗切斯特的女儿,在简知道她的身世后,也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以前的看法。简很自尊也很自爱,对待爱情也很理智,当得知罗切斯特有个疯妻后,她选择了离开,她不会为了爱情而作别人的小情人。当圣约翰向她求婚时,她清楚他并非真的爱她,只是为了工作,因而拒绝了他,他很理智。简和郝思嘉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她们。
六、郝思嘉与简性格塑造的现实意义
前面我们分析了《飘》与《简爱》中女主的性格特点;分析了其性格形成的原因;分析了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分析,从而明白她们性格塑造的现实意义:维护女权、男女平等。
(一)维护女权
郝思嘉和简在维护女权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郝思嘉和简都争取了追求爱的权利,她们维护自己的权利,敢于向对方表达爱。特别是简,她在庄园被毁,疯妻自尽,罗切斯特双目失明下依然选择了他,她获得了合法妻子和独立人格的权利。郝思嘉自己经营工厂,她维护女权,认为妇女有权利自己经营。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自尊自爱,我们也应该维护女权,去争取我们女同胞应有的权利,当我们付出劳动成果时,我们有权获得相应的报酬。我们有权享有女性特殊假期的权利。我们要大胆勇敢的创业,追求自己的爱情。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会用合法的途径保护自己。
(二)男女平等
简与郝思嘉都是生活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她们那个时代有着严重的男女区别。而她俩则是追求男女平等的代表。她们反抗,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男女是平等的。不管在爱情方面还是事业方面还是家庭方面,男女都是平等的。这对我们当代很有教育意义。随着国际社会中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趋势,各国政府对妇女问题高度重视,妇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作为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发展原则,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战略目标。男女平等”作为妇女解放的标志性口号早已深入人心,它简明、准确、深刻地提示了妇女解放的实质,具有极其有力的社会号召力,为争取两性的社会的平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消除性别歧视已是国家的责任,也是国际共识了。
作为当今的一代,我们更应该争取男女平等,我们有权利和男同胞一样,我们有上班的权利,而不是一定要在家干家务,带孩子。招聘单位也应该没有性别歧视。男女平等了,社会才会进步,人类才会发展。
七、结语
《飘》与《简爱》自问世以来至今仍然畅销不衰,说明作者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高度的艺术表现手法凝结成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对于主人公郝思嘉,玛格丽特·米切尔赋予她性格的双重性;而简的魅力源自于夏洛蒂赋予其的鲜明性格。我们对其应有理性的认识。
通过对《飘》和《简爱》中女主角的性格分析,我们对郝思嘉和简也有了很全面的了解。我们看到她们身上的优点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她们的缺点。我们看到郝思嘉的自大、虚荣、勇敢、拼搏与自私。同时也看到简的自尊自爱,渴望平等,追求真爱与聪慧过人。从她们的性格比较中,我们学习到维护女权与男女平等在当今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学习她们做一个有头脑,有智慧,有勇气,独立自主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Charlotte Bronte, Jane Eyre.New York: The New.199.Charlotte Bronte.Jane Eyre [M].Random House U.S.A, 1994.Charlotte Bronte.”Jane Eyr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Margaret Mitchell.Gone With the Wind〔M〕.World B-ook Publish-ing,2001.Stephen, Martin.English Literature: A Student Guide.2nd ed.London: Longman, 1991.常耀信(Chang Yaoxin).《英美文学简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邓兴义(Deng Xingyi).《新编英美概况》[M].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丁芸(Ting Yun).《英美文学新视野》[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胡新(Hu Xin).“两位女性迥异的自我实现之旅——简·爱与斯佳丽之比较” [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柯云路(Ke Yunlu).“童话人格-〈飘〉与思嘉丽情结” [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涸磊(He Lei).“《飘》和《简·爱》的情爱叙事比较” [J].《时代文学理论》2007(10).梁海燕(Liang Haiyan).“简·爱的爱情观及其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J].《中国期刊网理论界》,2009(12).李霁野(Li Jiye).“夏洛特·勃朗蒂和她的创作” [J].《 外国文学研究》,1980(5).刘卫红(Liu Weihong).“勃朗特女性价值观对当今女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J].《学园》,2010。
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飘》(陈良廷等译)[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潘晓梅,严育新(Pan Xiaomei, Yan Yuxin).《情爱简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苏珊.S(Susan.S).《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孙曼(Sun Man).“英美两国民族性格特征对比” [J].《 中国科技信息》,2007(20).斯科特·普劳斯(Scott· Plous).《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沈林昌(Shen Linchang).“传统人格文化和现代意识的冲突——解读舒婷《致橡树》的爱情观”,[J].《阅读与鉴赏》,2008(11).宋燕(Song Yan).“简爱:自强与自爱” [J].《 当代电视》,1999(3).王化学(Wang Huaxue).“说简爱” [J].《 外国文学研究》,1980(4).王佐良(Wang Zuoxiang).《欧洲文化入门》[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简爱》[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9。
张伯香(Zhang Boxiang).《英美文学选读》[M].北京:外语与数学研究出版社,1999。张丽丽(Zhang Lili).“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体现” [J].《 黑龙江教育学院报》,2008。
朱虹(Zhu Hong).《英国小说的黄金时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张孝宜(Zhang Xiaoyi).《人生观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