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农村建设中婚约财产纠纷现象的法律思考

时间:2019-05-15 06:3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新农村建设中婚约财产纠纷现象的法律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新农村建设中婚约财产纠纷现象的法律思考》。

第一篇:对新农村建设中婚约财产纠纷现象的法律思考

对新农村建设中婚约财产纠纷现象的法律思考

张建国

, 汤学明

虽然社会发展让各种婚嫁的繁文缛节精简了许多,但订婚时女方父母收受彩礼在广大农村却被大多数人认为天经地义,尤其近年来彩礼数格有一年高过一年的态势。经笔者过调查统计,2008年江西省于都县人民法院受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36件,平均涉案标的3万余元,2009年受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58件,平均涉案标的5万余元。这说明有关彩礼中隐含的道德、法律和社会问题需引起高度关注。为此,笔者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法院如何在婚约财产纠纷中发挥自己的司法能动作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婚嫁新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努力。

一、婚约财产案件上升的原因

同案不同判引发标准失衡

因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十条并没有用“酌情返还”限制返还比例,也没有对经济困难作出法律定义,使得司法者因自身道德结构、社会阅历不同致返还标准不一,最终引起守法者的内心失衡,此类案件乡、村组织难以调解,谁都怕吃亏,直至到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诉讼)仍不接受调解。

打工文化酿就速配婚姻多

江西是个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出外打工人数众多,很多年轻人初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打工时因不愿离开家乡和父母,不愿和外地青年结婚,可在家的时间又短,只有春节时才在家里呆上十几天,打理好家务、孝敬父母后,所剩时间很少。捷径就是找当地媒婆介绍邻乡、村的未婚男女谈婚论嫁,五六天时间就完成相亲—订婚—农村习俗成婚同居的过程,这种“速配”婚姻往往要以高额彩礼为代价,男女双方无充分的了解,他们之间的感情时常是同居后培养起来的亲情或现实的爱情,见面时只注重相貌和文化程度。可想而知,此种打工文化酿就的婚姻有点“悬”,很容易崩盘。

订婚同居带来的情法之争

目前各乡镇男、女青年在性观念、贞操意识上处于新、旧交接时期,反映在现实中有的过于淡薄,有些过于保守,但农村90%以上在婚约确定之时,又伴随着同居生活。保守的人认为办理结婚登记只是一种形式,有时为规避计划生育,等生育男孩后才进行结婚登记。于是同居就是结婚在老百姓心中占有较大的份量。淡薄的人一般是接受西方文化较快的年轻人,他们认为,同居是双方愿意的事,与解除婚约是两码事。所以对同居时间较长,或生育了小孩,因未办理结婚登记是否返还彩礼在民间习俗中的情理与法律之间产生冲突致纠纷增多。

彩礼名目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高造成一次性返还难

现在彩礼名目繁多,如见面礼、礼金(有些乡镇叫长金)、小心礼、三金钱、衣服钱、手机钱等,数额从过去的8、9千涨到如今的7、8万元。女方得到礼金有的盖了房,有的又用作礼金了,一次性返还存在很大困难,男方为确保债权,不得不打官司。

二、婚约财产纠纷的特点

纠纷频发地点、主体、原因、期间规律性

婚约财产纠纷越多的地方彩礼越高,也越容易发生纠纷。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女方一般为养女、远嫁女、身体缺陷女、未到婚龄女,男方主要是家庭贫困者、患不宜结婚疾病人员、有不良嗜好者。纠纷的原因除男方主动解除婚约外,大部分是女方外出,杳无音讯。纠纷发生的期间一般在男女订婚同居后的三至四个月,这段时间双方经过了一定了解,会发现彼此的一些不足。纠纷还有个明显特点是大多数是媒人介绍成婚,不是自由恋爱。

纠纷的尖锐性、群体性

有时女方不要男方,怕承担返还彩礼的责任,故意躲避冷落男方,甚至在陪男方外出打工时玩失踪,一走了之,造成男方人财两空,而男方家长则会以女儿到你家后走失与其无关为由,拒不返还。表面上的情理让男方深感委屈,求助法律又出不起高额的律师费,因此很多人就拉拢亲友用群体打架斗殴的方式解决,构成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即使走了诉讼程序,情绪失控大闹法庭的事也常有发生。

调解难度大,执行效果差

婚约财产返还比例公平尺度不一,良莠不齐,于是老百姓都根据自己有利原则创想出一番“理”来,然后在为争这个理互不相让,致使调解难以成功。即使法官判决后,双方都不服判决上诉、上访情况也仍然存在。也就是因为他固守住自己的这份“理”,给判决的执行带来很大阻碍。执行效果差的表现还在于高额的彩礼一般均用于建房或还债、治病,农村家庭很少能及时返还,而另一边则急等这笔钱去娶新的媳妇,因此,法院工作要得到双方认同、理解需要做的非常多的工作。

三、婚约财产案件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认定婚约条款的效力

婚约涉及人身、财产的约定均不受法律保护,当事人不能起诉法院要求成婚或支付彩礼。至于婚约中约定“男方反悔则彩礼不予返还,女方反悔彩礼就要返还”的约定是否应得到遵循,民间习俗一般是彩礼不超过1万元,男、女双方又订婚同居了的,大家都能恪守该约定,超过1万元,争议就颇大,延伸到法学界也有不同看法,有一种意见认为,婚约本身不受法律保护,所以该约定也无约束力,男方解除婚约后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十条规定要求返还彩礼应予支持。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因婚姻法只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并未禁止按当地习俗自愿给付的彩礼,所以只要双方约定“男方反悔则彩礼不予返还,女方反悔彩礼就要返还”未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就应为有效,婚约当事人双方彩礼返还要遵守该约定,况且该约定在农村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理解和接受,符合情理。对此,笔者认为,订婚本身不是一种法律行为,它只受道德的约束,我们不能对签订婚约条款作出有效或无效的认定,婚约协议只是作为收取了多少彩礼的证据使用,并且双方约定“男方反悔则彩礼不予返还,女方反悔彩礼就要返还”纯粹是将金钱关系变成约束婚姻自由的砝码,故对该约定不应讨论其效力,而是作为返还比例的一个参考因素。

如何确定婚约财产返还的主体

在审判实践中,是单独将彩礼的给付人、收受人还是婚约男女双方作为当事人有一些混乱现象,有些还影响的案件的社会效果。如不让婚约男女参加诉讼,不分清婚约未成的是非过错,只讲彩礼返还,或只讲解除婚约,不让实际彩礼收受人承担彩礼返还责任,这些笔者认为均不妥当。应当将婚约男、女,收付彩礼的当事人共同作为诉讼当事人才有利于案结事了。

婚约财产范围界定

在司法实践中,大部分只将礼金(长金)认定为彩礼,对见面礼,小心钱,酒席钱,媒人、亲属红包,金银手饰、衣服钱都不认定为彩礼。小心钱数额不大,一般孝敬爷爷奶奶,酒席钱用于招待亲朋好友,媒人、女方亲属红包是男方自愿给媒婆或女方亲属的,这些不予返还情理可通,可为结婚目的给付女方的见面礼、金银手饰、衣服钱,若有证据证明每项价值高于1千元,根据我县实际生活水平,依法应当认定为彩礼,属于返还之列。

返还比例参考因素

究竟返还比例多少才算公平,应该要考虑哪些因素,究竟什么叫“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这些都让法官感到为难,也影响到法院的公信力。所以笔者在下文首先提出必须规范法官在此类案件中的自由裁量权,以确保法律在同一地区的统一性。

四、婚约财产纠纷的对策和建议

由各地区法院审委会统一规范本院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各地区的审判委员会要根据本地区特点,征求广大人民群众及司法人员的意见,共同制定婚约财产案件审理指导意见,指导本地区的审判实践,做到同区同案同判,从而推广到全地区司法实践(各基层调解组织参考)。规范自由裁量权主要认定多少数额财产属彩礼,彩礼返还考虑的因素,不同情况返还比例幅度。

各乡镇民政部门、妇联正月期间联合毗邻乡镇组织“相亲大会”,倡导婚姻新风尚

高额彩礼的背后,凸现了农民群众固有婚姻上的渴求与无奈,也反映了他们缺乏交流和正常恋爱生活的现状。我们党和政府在此之前,也许更多的是关注打工农民工资和农村的经济发展,至于他们的婚姻是否幸福、家庭是否安定、文化娱乐是否愉快、社会交往是否健康却关注不够。面对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各乡镇党委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打工者回家之际,协同毗邻乡镇,组织好“相亲大会”,为打工农民搭建起有利于爱情、婚姻质量的平台。从源头上断掉乡村媒婆介绍的速配婚姻,将高额彩礼降下来,让骗婚者无利可捞。适时提倡移风易谷,运用社会舆论的力量表扬、宣传好典型事迹,适时教育农村青年妇女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树立正确、文明的婚恋观,使农村女性懂得婚前如何保护自己,懂得如何自重。

提倡婚约当事人自愿选择婚检

婚检不仅可以发现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和优生优育,还可以对婚约的解除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提高婚姻幸福和质量。据调查统计,因为男、女一方患有禁止结婚的疾病是占解除婚约的30%。

对反复性案件法院开辟专栏公开曝光

现实中,无论女性骗婚还是男性骗婚,都有一定的隐蔽性,很难认定并对其进行处罚。笔者就遇到几个未到法定婚龄的女孩把订婚同居当作过“家家”,未到20周岁就已经嫁了三、四家,堕了几次胎,有的用嫁下次的彩礼返还上次的彩礼,对如此丧尽廉耻的婚嫁男、女,法庭除庭后教育、帮教之外,笔者建议要将其名单及相应的法律文书通过媒体曝光,起威慑作用。

提高婚嫁男女自身防范意识

婚约财产纠纷的发生从上面调研的特点规律来说,有它一定的必然性。对那种“上午交钱,晚上同居”的艳遇,虽然看上去很美,却给以后艰难的婚约财产返还埋下了隐患,这难道不觉得十分“后怕”?所以,笔者在此告诫各位婚嫁男女,牢记以下婚约口诀:“谈婚论嫁靠爱情,金钱婚姻不久长。不要仅听媒妁言,眼见为实才是真。身体疾病莫隐瞒,免得婚后起纷争。男女需自爱,未婚莫同居。婚姻不是戏,千万要三思。”

诉讼中加大诉讼财产保全力度

经笔者调查发现,我院对婚约财产案件,逐步加大了在起诉时对女方财产保全的力度,先根据线索查清女方彩礼存放银行,再进行冻结。对彩礼进行财产保全的案件,90%以上都能得到调解结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明显,有的开庭前女方就找到男方自行协商,很少出现扯皮、躲猫猫的情况,起到审执兼顾的效果。

婚嫁男女、收受彩礼当事人应共同列为诉讼主体

如果把婚嫁男女、收受彩礼当事人割裂开来,很容易发生就案办案,忽略社会效果。把婚嫁男女列为当事人,一可以体现男女双方解除婚约的真实意愿;二可以查明解除婚约的过错责任;三有利于查明婚约财产的来源及去向;四可以判决女方承担彩礼返还的连带责任,更有利于案件的执行。

严格区分借婚姻索取财物、骗婚与按习俗给付彩礼的性质

区分好借婚姻索取财物、骗婚与按习俗给付彩礼的性质,不会混淆视听,放纵违法犯罪份子,还有利于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借订立婚约索取财物、买卖婚姻的,属于非法所得应追缴,对以订婚为名诈骗钱财的应将诈骗所得全部退还受害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对于少数以恋爱、订婚为名,以送对方财物为手段玩弄异性者,因送交财产具有非法目的,解除婚约时,其要求返还财产请求不应得到支持。

最后,笔者还要强调一下,有的给付婚约财产一方当事人落个“人财两空”确实值得同情,但不能寄希望法院判决返还的越多越好,最主要的是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很多买卖婚姻,“送”的财产都应当没收,没有返还,那买方是不是更值的同情呢?因此,只有靠大家共同努力,树立社会主义婚姻新风尚,降低直至消除彩礼,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也许法院判决返还少一点,下次大家谈婚论嫁时就不会再那么高的彩礼了(因为付彩礼方有血本无归的心理准备了)。总之,法院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莫大的公平。

第二篇:《对达州市新农村建设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本文辑由稻田野夫编辑

目 录

目录······································1 摘要······································2

1、研究对象及其背景 ······························2

2、研究的问题及其原因:

2.1六O六一三八”部队较多···························3 2.2 医疗条件滞后································4 2.3 思想观念较落后·······························4 2.4 交通条件落后································5 2.5 一些农村干部急于求成,工程简单粗糙·····················5 2.6 建设资金匮乏,新农村建设一再停滞······················6 2.7 重建设,轻管理·······························6

3、研究的解决方案:

3.1 加大农村思想文化教育,提升农村教育整体水平·················7 3.2 积极贯彻惠民政策,大力兴建福利院······················7 3.3 改善交通,拓宽发展渠道···························8 3.4 不断加强基层干部学习,全面改善干部面貌···················8 3.5 加大资金投入,有步骤地进行新农村建设····················9 3.6 加大医疗设施投入,让群众看得起病······················9 3.7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力度,保障设施安全··················10

4、概论····································10

稻田野夫

新浪微博:柳山先生

本文辑由稻田野夫编辑

学科:社会科学(SO)对达州市新农村建设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作者:四川省宣汉中学

周 博

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正以空前的速度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尤其是达州市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农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达州市农村的生活水平与达州市城市的生活水平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市政府制定了很多有利于本市农村发展的政策,对农村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现今达州市的新农村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关键词:达州 新农村 建设 问题 方案

1、研究对象及其背景:

据目前掌握的最新数据来看:达州的新农村建设将会特别艰巨、紧迫。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属西部丘陵山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0°92′-32°20′,东经103°29′-108°23′,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的结合部,距重庆、成都、西安、武汉分别相距220、420、460、850公里;达州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下辖通川区、达县、宣汉、大竹、渠县、开江,代管万源市,共102个镇,209个乡,2850个行政村,幅员面积约269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650万,全市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达州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历史包袱比较沉重,全市七个县市区中国家

稻田野夫

新浪微博:柳山先生

本文辑由稻田野夫编辑

级贫困县就占到了两个;但是达州资源富集,交通便捷,发展势头良好,开发潜力巨大,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四川省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和川陕鄂渝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达州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历史遗迹、名山大川、河湖风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自然景色绚丽多姿,被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为“西南奇胜”,素有有着中国气都和中国苎麻之乡的“川东明珠”的美誉。

2、研究的问题及其原因:

2.1 “六O六一三八”部队较多

近年来,由于达州市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长,我市农村“六O六一三八”部队生存困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谓“六O六一三八”部队即60岁以上老人、留守儿童和妇女。在达州一些贫穷且相对偏僻的地区,他们的生活相对于达州市的其它人群来说比较困难,亲情依靠比较少,缺少丰富的文化生活。由于他们对农村的有效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迫切解决“六O六一三八”部队的生存环境对达州市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近年来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留守儿童队伍的壮大(比如达县石梯镇的某个村,统计人口2300余人,现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儿童达400余人,其中儿童占到了75%以上)。因此留守儿童增多问题阻碍了达州市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导致了留守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对达州市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些留守儿童长大后独立生存的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度将会受到未来社会现实的拷问。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我市的一

稻田野夫

新浪微博:柳山先生

本文辑由稻田野夫编辑

大难题,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生活不能治理,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留守儿童出现两个极端——内向或及其顽皮。“父母挣到了钱却丢了孩子的未来”这句是反映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真实写照。社会现在对留守儿童的不关心以及一些同龄孩子对留守儿童的蔑视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心理自卑,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久性的过程,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对达州市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乡风文明”,作者认为这一点与留守儿童有极大关系,留守儿童是一个地方乡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

2.2 医疗条件滞后

一直以来,达州市农村的医疗条件就落后于城市地区。一些稍高级的医疗设备广大农村地区不能拥有,农民长期在落后的医疗条件下治疗他们的疾病,一些疾病由于治疗条件不好或资金缺少的问题夺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比如达县桥湾乡的窑坪村1400余人只有一个个体摊医生,由于交通闭塞到周边的乡镇徒步需二个多小时。三年中,因急病未及时送往医院,先后夺去了11人的生命)。加之,由于医药费贵的原因使原本看病就困难的农村人民生活更加困难。尽管近年以来,达州市人民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但是对于长期患病的人来说,这种措施并不能有效保障他们的生活安全。因为长期患病,家庭负担加重,这便导致他们的生活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3 思想观念较落后

稻田野夫

新浪微博:柳山先生

本文辑由稻田野夫编辑

当前达州一些农村地区的人民文化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这与达州市的历史包袱有一定的关系。达州市农村地区的人民由于长期以来以务农为主要活动,很少走出过本地区。思想观念没有与其它经济、文化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交流,导致达州市农村地区的思想观念较于其它地方农村地区相对落后,这使得达州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滴河云尾村有三位80多岁的老人,到现在还不知道汽车是什么样子。他们认为汽车是一种动物,要靠吃草来工作。走访中发现该村村干部的知识水平也普遍偏低)。由于长期的思想观念落后,并不能对达州农村经济的向前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时可能是破坏作用。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农民自身身上,也发生在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的身上。这两者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者,所以思想观念落后对达州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致命的。

2.4 交通条件落后

达州市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受本地地形的影响,导致交通落后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同样又是桥湾乡窑坪村,有2000余亩柑橘园,由于交通不便,大多烂在树上。车辆运输不出去,紧靠人力运输,除去成本反亏)。这些地区与外界联系困难,靠原始的徒步走出本地区与外界进行交流的日子已不能满足当今达州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如今,在农村地区发展适宜本地的特色农业已成为农村发展的潮流,但是在达州市的一些交通条件落后的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却举步维艰。落后的交通条件严重阻碍着达州市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为顺应农村经济的发展潮流,改善达州市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已迫在眉捷。

稻田野夫

新浪微博:柳山先生

本文辑由稻田野夫编辑

2.5 一些农村干部急于求成,工程简单粗糙

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新农村建设是否真正有利于人民群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达州市农村地区的一些基层干部为了自己的各种利益,不顾新农村建设中工程的质量,片面追求高速度,造成达州市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偏低,对达州市以后的发展形态产生不良影响(比如S202达县段修好不到2年,已经出现了一些坑洼,车子行走起来也比较颠簸,这充分说明工程质量有待考证)。由此可见:农村地区基层干部的急于求成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是致命的。

2.6 建设资金匮乏,新农村建设一再停滞

达州市的农民并不都是富有者,他们不能拿出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大部分资金只有依靠政府和一些企业的支持和赞助。(目前,达州一部分地方还在温饱线上徘徊,政府补助打造的房屋也只解决了治标的问题,也正如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外面雪白,屋里摸黑”)。当今,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政府和企业就难以支持如此巨大的财政需要。达州市一些农村地区新农村的建设就只能是处于梦想阶段,甚至该这些地区的农民对本地能实施新农村建设不抱有任何希望。达州市一些地方的某些政府官员一味追求绩效,实行“路边工程”不管偏远地区农民的生存环境,这对那些偏远地区的农村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伤害了他们追求小康生活的信心。

2.7 重建设,轻管理

达州市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虽然完成了,却不注重后期的管理,导致已修好的新农村工程受到破坏。长期以来,有些乡镇只注重修,稻田野夫

新浪微博:柳山先生

本文辑由稻田野夫编辑

不注重管,对新农村建设后的工程没有进行很好的维护及保养,造成了这些工程寿命短(在走访中我发现,许多地方的基础设施已经经过改造,但是由于长期不注重维护,这些基础设施已经不能使用)。这样不利于达州市新农村的建设,不利于达州市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达州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今,达州市解决上面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

3、研究的解决方案:

3.1 加大农村思想文化教育,提升农村教育整体水平

通过兴建“百姓书屋”等方式,加大对达州农村地区人民的思想文化教育。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政策,让达州市农村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进步。加大对达州市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较为普遍的地区,加大对达州市这些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以及人文关怀,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以达到让留守儿童更好更积极地接受文化教育的目的。在农村教育与留守儿童是密切相关的,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以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适当情况下,在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在学校居住,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管理。政府应该对留守儿童负起更大的责任,投入更多的资金在留守儿童这方面,这也是对一个地区未来发展的投入。这样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怀,让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每一个国人应有的贡献。

3.2 积极贯彻惠民政策,大力兴建福利院

稻田野夫

新浪微博:柳山先生

本文辑由稻田野夫编辑

积极贯彻党的惠民政策,对于达州市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力兴建福利院,让“六O六一三八”部队有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乐有所居,暖有所感,深切的体会到社会的温暖,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完善福利院的各项管理措施,切实为“六O六一三八”部队提供一个“温暖的家”,使社会呈现出一派更加和谐的新气象。让福利院的娱乐方式多样化,以提高在福利院居住的人们的身体素质。在“冬暖夏凉”方面也要做好措施。冬暖:要避免不安全取暖措施(如使用蜂窝煤,不通风的情况下燃烧会导致使用者窒息而死)的使用,尽量在福利院配备安全性高的取暖工具。夏凉:一般情况下给福利院安装电风扇,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安装空调,保证在夏天福利院居住的人员能够避暑。要做好电的安全工作,以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3.3 改善交通,拓宽发展渠道

改善达州市一些贫困地区交通不良的状况,让他们积极地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大同外界的联系。利用交通便利的条件,出售本地的特色产品,创造经济效益,这样达州市农村地区经济就会逐步发展起来。农业科技人员应该对农村地区进行辅导,让农村地区人民因地制宜地在本地发展经济。发展的目光要放远,这一刻在发展,要思量下一刻的发展,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要坚持科学发展,做好长足发展的准备。

3.4 不断加强基层干部学习,全面改善干部面貌

稻田野夫

新浪微博:柳山先生

本文辑由稻田野夫编辑

现在,达州市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社会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地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的学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不断加强达州市基层干部的学习,才有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长期发展,才不会使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受阻碍,才更加有利于农村地区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态势;加强干部学习,才会使干部的思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才会改善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才有利于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向前发展。基层干部的学习要有方向、步骤、目标,要建立一个完备严格的考核机制,把基层干部的学习抓紧、抓牢。

3.5 加大资金投入,有步骤地进行新农村建设

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有步骤在达州市进行新农村建设,这样才能使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资金缺乏问题已成为达州市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阻碍,我们应大力鼓励一些企事业单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采用多种方式争取他们的支持,赢得他们的支持。这样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实现取资于民得利于民,才能让新农村建设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让达州市的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现达州市的全面小康。

3.6 加大医疗设施投入,让群众看得起病

加大达州市农村地区医疗设施的建设力度对于达州市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的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医疗设施的改善有助于农村地区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这对于达州市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大有好处。降低一些昂贵药品的价格,克服药价贵的缺点,在特殊地方面对特殊人群还可以实行免费医疗的政策,让达州市农村地区人民看得起病,以提高地方医疗信任度。这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稻田野夫

新浪微博:柳山先生

本文辑由稻田野夫编辑

3.7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力度,保障设施安全

当今达州市新农村建设后一些设施的保护问题始终是大问题,新农村建设是为了使农村的人民群众过上舒坦的生活,而维护设施安全是为了让这种舒坦的生活能够持久。因此,维护达州市新农村建设的设施安全对于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采用自我维护与政府管理相统一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维护设施,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便利。要在农村地区加大对基础设施保护的宣传力度,让保护基础设施深入民心。

4、概论:

总之,当前达州市新农村建设出现的各种问题是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这些问题阻碍着达州市农村经济的向前发展。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市全面小康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完善达州市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制度,解决新农村建设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对达州市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素质教育,提高达州市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改善达州市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做好新农村建设,对于稳定社会、促进发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增强达州市的综合实力实现达州市的共同富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0一二年二月

周 博

稻田野夫

新浪微博:柳山先生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中对人口计生工作思考和建议

新农村建设中对人口计生工作思考和建议

农村人口问题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省既是农业省份,又是西北地区人口大省,在建设新农村大背景下必须抓紧抓好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经过这几年的初步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协调各部门制定出台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尤其是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节育户,即农村“两户”)的优先优惠政策、把控制人口目标与给群众给好处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等等方式方法和政策措施,是统筹解决我省人口问题,有效缓解人口压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更进一步抓好人口计生工作,我们以为还需强化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城乡人均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使农村广大计生户的生殖健康服务缺乏资金保障,建议在新农村建设中全面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对农村群众尤其是农村“两户”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的投入。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第二届中国医院院长大会开幕式上说,现在中国医疗资源80%在城市,广大农村仅占20%。在联合国公布的医疗卫生工作公平性排序中,中国位列192个成员国的倒数第四。测算显示,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村居民所花费的医疗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她指出,政府承担维护公共卫生和公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计划生育县、乡服务站(所)作为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生殖健康和避孕节育的服务机构,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维护公民健康权益的职责。如何有效解决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公,为广大农村地区90%的人群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确保我省广大农村育龄群众享有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切实维护公民的健康权益,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破解的难题之一。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服务能力得到提高,科技管理逐步规范,技术服务成效明显,在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育龄群众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基层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主力军,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诸如,服务能力较弱。全省40%的县服务站服务能力不足,乡镇服务所54%达不到规范化标准,3/4不能单独开展结扎、皮埋和妇女病普查。技术人员素质较低。具有医学本科学历的仅占1.94%,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仅103人。从业人员大多为近年医学中专新分配毕业生,未取得执业资格人员占41%。服务机构、设备老化。全省县级服务站需要改、扩建、新建的34个,乡级服务所582个。县站缺少开展服务急需的基本设备,乡所开展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管理、教育、宣传、妇女病查治等工作缺乏必备设备。技术服务成本高,自主发展能力不足。我省地域辽阔,服务半径大,如玛曲、碌曲、肃南、肃北、阿克塞、敦煌等县、市面积在1~3万平方公里左右,陇南、定西等地山大沟深。据肃南县测算,放一个环仅车辆往返汽油费就需要近200元。宕昌县技术服务人员到有些边远乡、村开展环孕情服务必须背着发电机、b超上门。这些因素造成我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成本很高,服务站(所)很难良性发展,自主发展能力很弱。

要实现“十一五”期间我省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提出的“群众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降低,婴儿死亡率降到23‰以下,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42/1

0万以下”、“县级服务站达到国家标准,规范化乡镇服务所达到80%”的目标,我们认为,必须加大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设的投入。建议实施四个项目:

第一、县、乡(镇)服务站(所)标准化建设项目

该项目直接成本属于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符合成本递减原则。主要是在目前网络已基本形成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建设,一并进行乡镇服务所和婚育学校一体化改造,增加农村公共医疗资源、改善农民生殖保健条件和计划生育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提高项目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边际成本的收益率,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成为农村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农村出生缺陷干预项目

此项目含三个子项目,以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为依托,对重点地区以提供免费药物的方式进行干预。甘肃每年出生1.5万缺陷儿,按干预成功率40%测算,每年可少出生6000名“缺陷儿”,减少6000个家庭近2.4万的贫困人口,缓解了给卫生资源带来的压力,有效降低人口出生率、新生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增加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使农户享受到更高水平的优质服务。

第三,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生殖健康促进项目

充分利用“十五”期间全省普遍开展妇女病普查及所建立的妇女健康档案等资料,在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妇女病高发地区,开展以妇科病普查和宣传教育为主的妇女生殖健康干预项目,提高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健康水平和提高节育措施的有效率,减少对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改善项目区妇女的健康意识和生育观念。

第四、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技术公共服务项目

依托西北地区人口信息中心(待建)和甘肃省计划生育科研所,建设全省人口计生综合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居西北地区领先地位的省级计划生育技术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中心(甘肃省生殖保健院);甘肃省计划生育不孕不育/生殖技术服务中心;甘肃省计划生育遗传优生指导中心;甘肃省计划生育避孕药品/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信息中心;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学术交流中心(甘肃省性学会);甘肃省计划生育病残儿医学鉴定中心。

二、当前出台的一些政策对控制农村人口有不利影响,建议在新农村建设出台政策中,充分体现农村“两户”的现实利益,实现农村“两户”享受政策的利益最优化。

自二十世纪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我省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全省因实行计划生育少出生955万人,使人均gdp相对提高了1590元,为全省提前4年完成翻两番奋斗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压力,人口控制的重要性逐渐被社会各界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但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出台的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和社会保障制度中,诸如发改部门的以工代赈易地搬迁、扶贫部门的整村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教育部门的“两免一补”等等,均按人头分配资金(项目),如此累加,必然使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的计划生育户受助程度降低,政策帮扶力度减弱,现实利益受损。由此将严重挫伤响应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户的积极性,对控制农村人口数量产生不利影响。针

对此,我们提出两方面的建议。

第一,在发改部门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和扶贫部门整村推进等项目中,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两户”的扶持力度。实践证明,以工代赈易地搬迁、整村推进的扶贫措施和配套政策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最有效形式之一。2009年,在扶贫、发改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全省7万多户农村计生户得到项目资金8000多万元,这对平抑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有效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引导群众少生快富、转变生育观念起到十分明显的政策引导作用,产生强烈的激励效应。建议一是在整村推进等扶贫项目和配套政策中,能尽可能以家庭为单位实施资金(项目)补助,确保农村“两户”得到扶持;二是充分体现城市和农村计划生育两个利益导向,对农村超生者扶贫部门暂不扶持、民政部门暂不救济、其他部门暂不帮助,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给奖励、给帮扶、给好处。建议在整村推进、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等扶贫项目中对超生户的扶贫补助资金加以限制,在总资金不增加的基础上,向农村“两户”倾斜。

第二、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和教育部门“两免一补”中,建议对计生“两户”加大扶持力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2009年,经过各级共同努力,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中,为计生户落实资金592.8万元;在国扶县有26万名农村“两户”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受助群众反响强烈,十分拥护。但是由于按人头实施补助,在同等条件下,未能更好地体现对计生户的优先优惠。建议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地区和人群逐步扩大,农村医疗保障成为普惠性政策的大前提下,由政府出资对农村“两户”自筹资金全免,实施全额资助参保;教育部门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基础上,对农村“两户”全部免除课本费和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

三、计划生育特殊困难人群成为农村中的不和谐因素,建议在新农村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计生特困家庭的帮扶救助力度。

省委发[2009]2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认真实施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办法。”这是省委统揽全局,结合人口计生工作重点和实际作出的科学规划和决策。同时提出,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主要指计划生育家庭中因父母或子女死亡、伤残、手术并发症等原因造成家庭生产、生活特别困难的,在我省有16万户,其中独生子女、二女户家庭因父母、子女死亡、伤残后丧失劳动力的有3515户。这部分为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贡献的家庭虽然数量不大,但在社会上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是导致新农村建设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关心这部分人群,大力实施“两项工程”,增强新农村建设和谐音。

第一、全面实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工程。对农村“两户”因夫妇本人或子女死亡、病残造成的特殊困难家庭,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比例负担经费,进行救助。目前的13293户是多年来形成的,按照《甘肃省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办法》规定的标准,一次性解决需

要1675.40万元。目前,已经为1万多个家庭每户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救助,解决了近900万元,尚需775.4万元。根据调查和测算,今后每年将新增140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0户左右,每年还需增加一部分救助金。建议通过政府救助、结对帮助、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予以保障,体现党和政府亲民、务实,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的执政理念,营造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二、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程。在近期的工作调研中,我们普遍感到,仅有计生部门的奖励优惠政策不足以帮助农村“两户”困难家庭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仅仅能做到“雪中送炭”,如果加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措施加以扶持,可谓“锦上添花”,就能彻底帮助一部分家庭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逐步减少计生户中的贫困户,进而提高我省农村地区整体扶贫水平。因此我们建议,选择在为国家做出奉献的农村“两户”困难人群中首先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程,逐步为我省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借鉴。

目前,民政部门已将5.3万计生户纳入了低保,落实资金3112.9万元,为试点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根据测算,今后每年安排相应试点经费,就可以启动此项工程,以此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强农村人口自我保障发展能力。

以上是我委结合当前人口计生工作实际提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我们非常感谢贵党多年来对人口计生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热切期望两方加强交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我省人口计生事业健康稳定发展。也期望贵党一如既往、继续关心支持我省的人口计生工作,为人口计生工作鼓与呼,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更多有利于计划生育户的重大政策建议,解决计划生育户的实际困难,开创少生快富新局面,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共同作出努力。

《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免费公文网,欢迎阅读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于培养数以亿计的观念新、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依托。要提高农民素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是关键。因此,加强农民教育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

一、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现状

农民教育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有近8亿农民,4.8亿农村劳动力,农民是最大的人口群体,但同时也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全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初中占50.2,高中占9.7,中专占2.1,大专及以上占0.6.秀山县农村劳动力的文化层次则更低,经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在全县31.8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7,初中占40.0,高中以上只占9.3.由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下,组织化程度不高,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瓶颈。一是制约了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的快速推广,影响生产的快速发展;二是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进程,影响农民增收,难以实现生活宽裕;三是农民接受爱国主义、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公民道德、公共卫生等教育较少,农民普遍对营造文明乡风、建设整洁村容、加强民主管理缺乏认识,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热情不高。

二、农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教育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长盛不衰,关系到农村社会能否繁荣稳定,关系到全面小康能否顺利实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做到任何时候都不忽视、不放松农民教育。

1、加强农民教育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长期偏低,人均只有城市居民的1/3,而且差距还在扩大。农民素质不高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技术水平差,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难以快速推广。有关资料表明,一项先进农业技术在发达国家全面推广只需2年,我国需6年,秀山则更长。二是就业技能差,农村富余劳动力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的比重不到20,秀山还不到10,而随着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来了就业结构的相应变化,出现了劳动力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民工荒”现象,这种表面上的“民工荒”,实际上是“技工荒”。三是营销能力差,优质农产品难以实现高价值。单家独户的提篮小卖,没有真正进入市场,大部分利益被中间商攫取,农民在农产品价值链条中没有获得应有利润。解决这些问题,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必须把农民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

2、加强农民教育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农民与城市居民的综合素质相差很大,城市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农村居民只有8年;城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占到70以上,而农村只有39.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切实加强农民教育,用城市的教育资源覆盖农村,用市民的文化素养提升农民,逐步缩小城市与农村的文化差异,促进城乡文化自然融合,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3、加强农民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投入主体是政府,建设主体应当是农民。因此,必须把农民教育作为重要突破口,大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切实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4、加强农民教育是构建和谐农村的现实途径。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精神文化缺失,市场意识淡薄是造成群体事件时有发生,赌博成风,各种犯罪活动猖獗等不稳定现象的根源。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市场知识培训、法律法规教育、精神文明培养,真正提高农民的市场风险意识、依法办事意识、民主管理意识,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农村长治久安、和谐繁荣。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农村的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此,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大批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并着力培养和建立以下五支队伍。

一是培养产业工人队伍。主要是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培养一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于培养数以亿计的观念新、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依托。要提高农民素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是关键。[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因此,加强农民教育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

一、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现状

农民教育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有近8亿农民,4.8亿农村劳动力,农民是最大的人口群体,但同时也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全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初中占50.2%,高中占9.7%,中专占2.1%,大专及以上占0.6%.秀山县农村劳动力的文化层次则更低,经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在全县31.8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7%,初中占40.0%,高中以上只占9.3%.由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下,组织化程度不高,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瓶颈。一是制约了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的快速推广,影响生产的快速发展;二是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进程,影响农民增收,难以实现生活宽裕;三是农民接受爱国主义、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公民道德、公共卫生等教育较少,农民普遍对营造文明乡风、建设整洁村容、加强民主管理缺乏认识,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热情不高。

二、农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教育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长盛不衰,关系到农村社会能否繁荣稳定,关系到全面小康能否顺利实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做到任何时候都不忽视、不放松农民教育。

1、加强农民教育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长期偏低,人均只有城市居民的1/3,而且差距还在扩大。农民素质不高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技术水平差,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难以快速推广。有关资料表明,一项先进农业技术在发达国家全面推广只需2年,我国需6年,秀山则更长。二是就业技能差,农村富余劳动力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的比重不到20%,秀山还不到10%,而随着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来了就业结构的相应变化,出现了劳动力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民工荒”现象,这种表面上的“民工荒”,实际上是“技工荒”。三是营销能力差,优质农产品难以实现高价值。单家独户的提篮小卖,没有真正进入市场,大部分利益被中间商攫取,农民在农产品价值链条中没有获得应有利润。解决这些问题,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必须把农民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

2、加强农民教育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农民与城市居民的综合素质相差很大,城市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农村居民只有8年;城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占到70%以上,而农村只有39%.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切实加强农民教育,用城市的教育资源覆盖农村,用市民的文化素养提升农民,逐步缩小城市与农村的文化差异,促进城乡文化自然融合,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3、加强农民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投入主体是政府,建设主体应当是农民。因此,必须把农民教育作为重要突破口,大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切实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4、加强农民教育是构建和谐农村的现实途径。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精神文化缺失,市场意识淡薄是造成群体事件时有发生,赌博成风,各种犯罪活动猖獗等不稳定现象的根源。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市场知识培训、法律法规教育、精神文明培养,真正提高农民的市场风险意识、依法办事意识、民主管理意识,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农村长治久安、和谐繁荣。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农村的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此,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大批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并着力培养和建立以下五支队伍。

一是培养产业工人队伍。主要是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培养一大批电子、轻纺、手工、建筑及服务业等行业的产业工人,使他们掌握某一特长或技能,在满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有组织地向外输出,并逐步把他们从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

企业、个人和社会民间组织参与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多元化的智力投资保障机制。要通过改革现行的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将各类面向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的社会资源纳入财政支持的范围,鼓励各类培训资源公开平等竞争,凭能力获得支持。要建立政府、市场和培训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平衡机制,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优势互补、平等竞争、市场导向的良好局面,最大的限度提高农民教育的整体效益。

6、创新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监督检查是确保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建立健全对农民教育的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办法,加大对农民教育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农民教育质量和效果。

7、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持续有效的农民教育的激励机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手段,引导政府部门、培训机构、企业和农民等积极主动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当前,尤其需要调动培训机构和农民两方面的积极性。对从事农民教育的培训机构,要根据培训规模、培训质量等指标,从减免所得税和营业税、降低贷款条件或者予以贴息,在土地利用、财政直接补贴等方面进行扶持,也可以直接对培训机构进行奖励。要通过对农民参加教育培训进行补贴、降低收费标准、制定培训计划与使用相结合的配套优惠政策、开展表彰奖励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等方式,鼓励农民自觉参加教育培训,使农民真正做到参加教育培训与不参加教育培训在个人收入、社会待遇和权益保障等方面大不一样,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从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成为农民个人的自觉行为。

下载对新农村建设中婚约财产纠纷现象的法律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新农村建设中婚约财产纠纷现象的法律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党和国家确定的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它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

    对城管现象的思考

    对城管执法乱象的思考 在城市管理执法中,执法人员与被执法者的冲突屡屡发生,城市管理执法陷入了城管暴力执法与百姓暴力抗法的怪圈中。随着城管执法中冲突的升级这一现象已经......

    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思考

    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 调查与思考 张 化 强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强调:“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

    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起步之际,通过对**县农村实际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所在,也是摆在各级党委......

    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起步之际,通过对**县农村实际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所在,也是摆在各级党委......

    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中干群关系的思考5篇

    关于在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中 融洽干群关系的思考 干部是关键,群众是基础,只有正确处理好了干群关系,变“要农民干”为“农民要干”,才能快速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 一、干群......

    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施村民联户建房的思考

    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施村民联户建房的思考 发布日期:2009-12-25 文章来源:互联网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联户建房;以人为本 论文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

    “民工讨薪”现象的法律思考

    现行所称的“民工”,通常指那些离开农村所承包土地而进城从事其他工作的劳动者。建筑业的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劳动者组成的。建筑业的特点决定了这些就业人员处于弱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