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火把节》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下)
教学设计
(一)预习。
1.根据需要查找资料(如有关彝族、火把节等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谈话: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是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除了全国人民共同的节日,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特有的节日,我们先交流一下查找的这方面的资料。
3.“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听,彝族朋友在召唤我们了。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准备过火把节那天的活动——打扫房子,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奔向田野山川,围着篝火尽情歌舞,火把节的来历)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大家交流。
(通过第2、3两问,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和彝家人的优良美德,从而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巩固练习。
1.交流学习、记忆生字的方法。
2.读读写写(课后练习4)
3.词语采集——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积累的词语。
第二篇:语文:4《火把节》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下)
4、火把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饶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难点:
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录音机 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教具准备:火把节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⒈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⒉学生在文中画出。⒊集体交流
⒋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⒈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图片或演示文稿)⒉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⒊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⒋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⒌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⒈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⒉指名说说这个拟说。⒊小组内交流。⒋集体交流。
⒌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⒍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板书设计:
4、火把节
准备:扎火把、民族服饰、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书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饶精神的象征)
教学反思:
第三篇: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导学案《火把节》
五年级(下)语文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5004 课题:火把节 课型:预习+展示+讨论 主讲人:李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狂欢节吗?咱们中国也有狂欢节哦!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hù)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括号内注音
蒿草()山寨()矫健()犄角()蝗虫()头帕()披毡()宰杀()摔跤()嫉妒()熊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
2.多音字(括号内注音,横线上组词):
()()奔 ()率 ()
()斗()3.根据意思在括号里写上对应的词语:
(1)比喻对恶势力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不屈不挠)
(2)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数不胜数)
(3)充满着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激情四溢)
(4)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嫉妒)4.写出它们的反义词:
兴高采烈——(垂头丧气)人声鼎沸——(鸦雀无声)嫉妒——(羡慕)骄傲——(谦虚)矫健——(蹒跚)5.写出它们的近义词:
打扮——(装扮)矫健——(矫捷)企盼——(盼望)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三、默读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2.请你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讲彝家人做好各种准备欢度火把节。第二部分(4-10)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第四部分(14)邀请人们和彝家人欢度火把节。
3.本文中4个“来吧”,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呼应,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互相呼应,对同一个内容反复强调,是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
第二课时
四、品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灾难的勇敢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8.本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开放题)
排比,描写了彝家人食物方面的准备,进一步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2.你从第6自然段中“不约而同”“兴高采烈”“都穿上”“忙着”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细致地描写了人们过节前的准备,表现出热闹而欢快的节日气氛。3.第7自然段的第1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比喻,形象的表现出场面的热闹、欢乐。这句话起到了领起本段,概括下文内容的作用。
4.第10自然段中“悦耳”“赞美”“企盼”传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传达了彝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5.本文的第二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主要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时间顺序,主要写了彝家人一天中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这五个场面。
6.阅读第12自然段,说说这个传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天上的神仙向地上撒下数不胜数的蝗虫。经过:勇敢的彝家人用火来消灭蝗虫,点起了火把,到田间地头捕烧害虫。结果:灭掉了“天虫”,保护了庄稼。7.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本文描写了彝族人民庆祝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赞扬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
五、练习
1.请你将关于火把节来历的传说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3.将课本P19的“读读写写”和“词语采集”中的所有词语每个抄写两遍在下方空白处。五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学生版)
编号:5004 课题:火把节 课型:预习+展示+讨论 主讲人:李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狂欢节吗?咱们中国也有狂欢节哦!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hù)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括号内注音
蒿草()山寨()矫健()犄角()蝗虫()头帕()披毡()宰杀()摔跤()嫉妒()熊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
2.多音字(括号内注音,横线上组词):
()()奔()率()
()斗 ()3.根据意思在括号里写上对应的词语:
(1)比喻对恶势力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2)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3)充满着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
(4)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4.写出它们的反义词:
兴高采烈——()人声鼎沸——()嫉妒——()骄傲——()矫健——()5.写出它们的近义词:
打扮——()矫健——()企盼——()不约而同——()
三、默读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请你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9)
第三部分(10-12)第四部分(13)3.本文中4个“来吧”,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四、品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7.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你从第6自然段中“不约而同”“兴高采烈”“都穿上”“忙着”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3.第7自然段的第1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第10自然段中“悦耳”“赞美”“企盼”传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5.本文的第二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主要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 6.阅读第12自然段,说说这个传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8.本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开放题)
五、练习
1.请你将关于火把节来历的传说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3.将课本P19的“读读写写”和“词语采集”中的所有词语每个抄写两
遍在下方空白处。
第四篇:小学语文:《神鸟》教案2(语文S版五年级下)
教学设计2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都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集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没有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2.小组讨论。
抓住要点:(1)神鸟老老实实让可汗捉住,又约定“既„„也„„”;
(2)讲的故事中狗、猫、乌鸦的遭遇都令人惋惜与同情;
(3)可汗被打动,叹了气;
(4)神鸟逃脱。
(三)思考、交流。
1.课后练习2。
(1)分别谈谈你对猎人、农妇、阿尔拜,以及对狗、猫、乌鸦的看法。
(2)这样好的狗、猫、乌鸦为什么遭到了错杀?
(明理: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
2.“唉,算了吧,确实没办法捉回它了”可汗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就回家了,从这个结尾你看出了什么?
(1)可汗也富有同情心。
(2)神鸟确实聪明,它知道凡是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这样的故事打动,一定会发出同情的叹息声的。
(3)告诉人们:要做善良的人。
(四)拓展。
完成课后带★号的选做题。
(明确:故事不仅仅是使人知道神鸟是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鸟,它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包含在小故事里的。)
(五)练习。
指导课后练习3。
1.读句子,想想“既„„也„„”在句子中表示什么意思。
2.选词填空。
既„„也„„既„„又„„
(1)这棵老槐树()高大()粗壮。
(2)要完成这项任务()要有周密的计划,()要有切实的措施。
(3)这个机器人()可以招待客人,()可以和人谈话。
3.用“既„„也„„”写一句话。
参考资料
1.民间文学
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集体修改和加工的文学作品。不少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歌谣、谚语等,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都属于民间文学的范围。
优秀的民间文学,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比如赞美善良、勤劳、勇敢等劳动人民固有的美德,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批判自私、懒惰、贪婪、凶残等恶行。不少民间动物故事,则借助想象中的动物言行和动物之间的种种有趣关系,反映了劳动人民鲜明的爱憎和勇敢机智的品质。
在表现形式上,民间文学大都以朴素的记叙为主,通过故事情节的自然展开,来揭示主题,发挥教育作用。由于民间文学多半是流传在口头的,要求便于记忆,所以多用反复、对比、重叠等修辞手法,使故事情节在反复、对比中产生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民间文学的语言朴素、清新、刚健,保留了劳动人民许多生动、形象、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式。
优秀的民间文学,对各个时代文学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对于民间文学都非常重视,并认真地从中汲取创作的养料。在旧社会,流传于民间的文学,由于受到历史局限或剥削阶级思想影响,会夹杂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甚至存在着糟粕,必须注意鉴别。
2.词语解释
伶俐:聪明、灵活。
婉转:本课指(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粗枝大叶:比喻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配合课文教学,老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下册)中的《成吉思汗和鹰》和《报仇棒》,进一步感受我们蒙古族民间故事丰富的内涵。其中《成吉思汗和鹰》与《神鸟》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说明不经过认真调查,武断行事会带来不良后果。通过默读这两篇文章,要求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第五篇:小学语文:《猫》教案2(语文S版五年级下)
猫 教学设计2
(一)导入新课。
你养过猫吗?喜欢它吗?你喜不喜欢老舍先生家的猫?为什么?
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平时见过(或养过)的猫,没有老舍先生家的可爱,那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课文,就会找到答案了。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用文中的句子概括出每部分的意思。
2.在小组里交流。
3.熟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阅读第一部分。
理解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1)古怪是什么意思?(难以捉摸,跟一般情况不同)
(2)猫的性格到底怎样难以捉摸?细读课文,看写了猫的什么特点,是怎么写的,从这些描写中你看出什么?
(3)全班交流。
学生可以在老师引导下学习第1自然段。
老实:“的确很乖„„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好像在夸一个心爱的孩子,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贪玩:“决定„„一天一夜„„任凭„„也不肯„„的确是呀”——真是有个性!
尽职:“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不可”——多么有毅力,有耐心,有决心!此时,猫多像一位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的人。
(4)小结:
①抓住两个“可是”体会:“可是”表示转折,从“老实”转到“贪玩”,从“贪玩”转到“尽职”,这本都是矛盾的特点集猫于一身,由此看来猫的性格确实有些古怪。
②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我们还感受到什么?(体会作者感情)
(5)学生独立学习第2、3自然段,全班交流,最后总结。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
2.学习第二部分。
理解“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抓住小猫(1)什么东西都玩儿;(2)玩儿起来不怕摔,撞疼了也不哭;(3)胆子越来越大,开辟新的游戏场所来体会它们如何“生机勃勃,天真可爱”,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五)总结(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方法)。
1.你喜欢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吗?为什么?
描写得栩栩如生(生动具体)。
2.为什么能写得如此逼真?
一是热爱生活,对事物进行长期细致的观察;
一是抓住事物的特点。
(为什么我们觉得老舍先生家的猫可爱,现在找到答案了。)
(六)巩固练习。
1.检查生字和本课的多音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