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谋划 扎实推进(讲话)
科学谋划 扎实推进
奋力夺取我区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
——在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月12日)
于革胜
这次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体会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形势,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会前,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张毅书记、正伟主席对进一步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全面落实。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进一步坚定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10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应对挑战、成效显著的一年,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砥砺奋进、再创佳绩的一年。面对倒春寒、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全区粮食总产达到356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 “七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4675 1 元,增长15.5%,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规模与效益同增,设施农业总面积突破百万亩大关。“农业招商引资年”活动成果显著,龙头企业带动力进一步增强,伊利、雨润、野娇娇、煌上煌、汉口精武等一批大型“农”字号企业落户我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节水改造工程扎实推进,黄河标准化堤防及道路工程全线贯通,农村公路建设走在西部前列。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完成生态林业工程、治理沙漠化土地均超百万亩。县内生态移民20多万人建设搬迁任务基本完成,第三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进展顺利。
2010年,我区农业农村工作顺利完成了自治区党委、政府交付的艰巨任务,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十一五”规划的胜利完成划上了圆满句号。可以说,过去的5年是我区农业发展最快、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5年。
五年来,我们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力促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13个特色优势产业带基本形成,“三大示范区”、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启动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份额提高到82%,农业增加值由2005年69.8亿元跃升到2010年的140亿元。特色产业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农业机械化率比“十五”末提高了12个 百分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十五”末的3.2倍。
五年来,我们着力夯实农业基础,改善生产条件,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提升。坚持不懈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比“十五”期间增长两倍多,新增灌溉面积67万亩、旱作基本农田21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2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3万亩,为农业增产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禁牧和湿地保护成效显著,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省区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五年来,我们不断改善民生,强化公共服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宽带,农村信息化走在了全国前列。大力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山区危窑危房改造、农垦职工安居和农村人饮安全工程,30万农户乔迁新居,158万人喝上干净水,25万农户用上清洁能源。加快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资助普通高中贫困生工作,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农村义务教育走在西部前列。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村村建有文化体育场所。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实施,“少生快富”工程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五年来,我们注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破除发展障碍,农村各项改革迈出新步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全区累计流转土地近百万亩。扎实开展统 筹城乡试点,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乡镇债务和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推进,搭建农业投资平台,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支农力度加大。农垦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农垦事业发展焕发新的生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五年来,我们大力强化宗旨意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领导“三农”工作的能力得到新提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创先争优”、“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村级“两委”班子建设得到新加强,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农业农村工作的生动实践,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宝贵经验,概括起来就是要必须将“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多做打基础、谋长远、增后劲的工作,切实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必须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城乡、山川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宁夏实际的发展路子;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优市场,促进特色农业向高效、优质转变;必须把富裕农民作为根本目标,始终保持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不减弱,农民增收的势头不放缓,解决群众脱贫的措施不松懈,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跳出传统思维定势,增强全局意识、市场意识、产业意识,善于 谋划项目,勇于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不断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通力合作、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广大基层干部、科技人员、农民群众艰苦创业、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战在 “三农”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把握机遇,科学谋划,奋力推进“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突出地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这些重大战略部署和要求,为加快我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些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显著成果,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的趋势,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不可低估;受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农产品价格起伏波动趋于频繁,影响农业比较效益的因素增多,农业生产面临的市场风险不可低估。从我区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农业基础不牢、传统农业比重大的基本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的基本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基本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山川区域发展不协调、贫困面较大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农村发展仍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城乡二元分割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变、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转移的关键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区上下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估计,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思路、好做法,对农业农村发展一些重大战略问题统一思想、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抢抓新机遇,推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我区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化同步”、城乡统筹的总要求,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中心目标,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长期任务,把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作为关键环节,把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作为重要保障,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大力推进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0万亩,总产稳定在35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做出我们无愧于历史的贡献。
今后五到十年,推进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重点把握和解决好几个方面。
一要树立“三化同步”、城乡统筹的科学理念。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农业发展支撑工业化,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又能有效解决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果工农业发展失调、城乡发展失衡,长此以往,工业化、城市化将难以持续。张毅书记指出:统筹城乡,关键在“城”、核心在“统”,难点在“乡”,方向是“城乡一体化”,鲜明地指出了“三化”相互促进、相互交织、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三化”整体水平还不高,还没有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要在城乡统筹的大格局下谋划审视“三农”工作,着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从而实现与工业化、城市化同向推进、同步发展。我区地域不大,农业人口相对较少,近几年工业化、城市化步伐较快,特别是随着推进黄河金岸建设、加快生态移民、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来规划建设等战略的实施,必将为我区推进“三化同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 件。落实“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在思想认识上,就是要坚持把农业农村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摆上优先发展的次序,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块“短板”;在体制机制上,就是要健全完善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将更多的政府公共资源投向农村,将更多的社会资源引向农村;在工作举措上,就是要从战略上研究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努力扭转城乡居民收入拉大的趋势。只要我们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扎实推进,我区“三化同步”、城乡统筹工作完全有可能走在西部地区前列。
二要坚持特色农业的主攻方向。多年农业农村工作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宁夏农业讲总量没有优势,只有靠特色才有出路,靠品质才有市场。遵循规律,扬长避短,挖掘潜力,打造特色,培育优势,用特色拓市场、创品牌、扩规模、增效益,是我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荷兰国土面积只有4.2万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8亩,比我们还小,但奶制品、花卉、马铃薯、蔬菜等出口额居世界领先,每一农业劳动力创造产值近7万美元。西吉县以前就有种西芹的传统,而且品质很好。但前些年分散种植,小打小闹,没有把特色做成优势。这两年全县把西芹作为特色产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探索出了多种复合种植模式,实现了一地多收,仅一茬西芹亩收益可达万元以上。前不久,还被评为“中国西芹之乡”。总体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区不少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开始彰显,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农民也得 到了实惠。今后我们要继续大做“特色”的文章,向特色要规模、要品牌、要效益。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的原则,每个县(市、区)突出1-2个当家产业、主打品牌,在品种、技术、种植方式、管理模式、加工转化等各个环节挖掘特色、优化特色、放大特色,努力实现从传统农业、产量农业向“一优三高”(优良品种、高新技术、高端市场、高效益)农业转变。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加大结构调整,推动连片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产业县,形成产业集群,形成特色板块,切实以特色扩大农民增收空间,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三要坚定走节水高效的发展路子。我区是干旱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水是制约我区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农业用水比例高达90%以上,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不仅是实现农业自身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三农”战线的同志更要增强珍惜水的意识,主动调整,主动节水,自觉走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路子。我们要按照节约优先、优化结构、创新机制的原则,依托现代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实行分区治水方略,在北部引黄灌区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在中部干旱带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在南部山区加强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注重加强节水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积极探索以工补农节水改造的长效机制,形成节水兴农、节水兴工、节水兴城、良性循环、可持 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努力为工业化、城镇化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四要大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农业现代化,实质上是农业科技、装备、管理的现代化。从总体上讲,我区农业科技水平还不够高,新成果转化率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少,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接受较慢。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土地产出率,坚持量质并举,以良种、良法、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为重点,以12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平台,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研发和推广上要有大的突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科技与农业产业化的对接、与农民群众的连接,鼓励支持科研院所和技术人员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创新农技推广应用和利益联接机制,切实把“三农”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切实加大科技投入和工作推进力度,努力实现科技兴农惠民支撑作用的进一步提升。
五要突出农业产业化的现代经营模式。现代农业突出特征就是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经营形式。近年来,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水平依然较低,集中度不高,尤其是龙头企业少、实力弱,产业链条短、加工转化增值率低,严重制约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可以说是我区农业发展的一条短 腿。我们一定要下决心通过外引内培,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决不能就农业抓农业,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统筹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谋划好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格局。要继续做好“龙头、基地、市场”三篇文章,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升级工程”,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努力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专业化营销、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真正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六要始终坚持民生为本的发展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说重点、难点都在农村。今后五至十年必须把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方面要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事业,努力解决农村上好学、看病难、社会保障水平低、公共设施薄弱等问题,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目前,我区仍有110多万贫困人口,尤其是中南部地区还有35万人生活在条件极差的环境里,群众对摆脱贫困、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的愿望十分强烈,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艰巨。妥善解决这部分群众的生存发展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打好生态移民攻坚战,可以说是我区“十二五”时期的头号农村民生工程,是一场“硬仗”。全区各级党政组织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坚决完成。“三农”战线的同志们更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勇于担当。总之,就是要举全区之力,用5年时间,通过产业移民、工业移民、劳务移民等多种途径,把中南部山区不宜人居的困难群众整体搬迁出来,再用5年时间解决致富问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继续贯彻去年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围绕一个中心、夯实两大基础、做好三篇文章、深化四项改革、抓好五项工作”思路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乘势而上,积极作为,突出抓好“农业提质增效”活动,在深化上做文章,在实效上求突破,千方百计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确保今年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奋力实现“十二五”“开门红”。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强化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建设。今年,中央首次就水利工作专门出台一号文件,这为推动我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方面,我们要抓紧谋划,上报和储备一批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积极争取中央更大 支持。另一方面,要继续组织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力抓好青铜峡、沙坡头和固海三大灌区续建配套、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部干旱带节水高效补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确保今年各类水利投资完成25亿元,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高效补灌面积3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解决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要继续实施“六个百万亩”、“三北”五期、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完成造林15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000平方公里,不断强化农业基础保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我区特色优势产业要迈出新步伐,达到新水平,关键是要在扩量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从目前的情况看,不论是特色产业,还是设施农业,增收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就拿设施农业来说,全区已发展到100万亩,但每亩的收入差距还是不小的,有的每亩收入高达几万元,甚至十万元,而低的只有几千元。如果亩均收入提升5000元,就是50个亿;提升1万元,就是100个亿,将会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实惠。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盯住“一优三高”做文章、求突破。一要抓规模。继续抓好设施农业、优质水稻、枸杞、清真牛羊肉、蔬菜、葡萄、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发展,今年设施农业要新增15万亩以上,山区要确保实现50万亩发展目标。要保证完 成马铃薯400万亩、压砂瓜100万亩、覆膜保墒140万亩,新增枸杞9万亩、葡萄6万亩、红枣18万亩、苹果3万亩、适水产业8万亩。特别是要抓紧规划实施好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基地建设。二要抓品质。要加快培育、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不断提升粮食、畜禽、水产、瓜果菜、花卉苗木等优质良种扩繁能力,提高主要农作物优质化率和良种覆盖率。要注重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产业基地、重点企业和主要农产品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三要抓龙头。要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及其精深加工,嫁接和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今年,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新增20家,新增专业合作组织140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4%。四要抓流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工程”,扶持改造一批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在区外设立一批特色农产品外销“窗口”,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型连锁超市的对接,不断提升我区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竞争力。
(三)着力抓好生态移民攻坚工程。我区新一轮生态移民总体规划已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春节后将正式启动实施。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自治区的总体部署,抓紧制定各自工作方案和措施,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确保今年完成6万人的搬迁任务。迁入地要做好土地调整、基础设施配套、企业(园区)对接、公共管理服务等。迁出地要做好移民的思想动员、搬迁组织 和移民迁出后的生态建设。自治区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显其能、各尽其力,全力推进生态移民攻坚计划的落实。自治区发改委和生态移民局要制定详细的年度工作方案,切实加强组织协调,抓好项目的实施工作;财政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整合项目,捆绑使用,集中投向,形成合力;水利部门要组织开展安置区的农田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林业、扶贫、人力社会保障部门要抓好产业培育和农民技能培训;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政、计生等部门要把移民区的社会事业发展列为工作重点,各种项目要倾斜覆盖;组织、统战、政法、民族宗教部门要深入研究移民区的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提出具体的办法;其它部门也要积极主动,想方设法为移民办好事、办实事。在生态移民攻坚计划覆盖不到的1100多个贫困村,要开展新一轮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明确目标、提高标准,整合项目、增加投入,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四)着力推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今年自治区将投入1亿多元,启动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35所农村幼儿园;要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新建和加固校舍100万平方米,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活动,不断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认真落实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惠民政策,做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推广工作。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启动实施统筹城乡居民 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工、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塞上农民新居”和山区危窑危房改造,加大农村道路、电网改造、农村信息化、“六小”工程和村庄环境整治力度。今年,要新修农村公路2000公里,确保2012年实现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目标;新建示范村庄20个,综合整治旧村200个,改造农村危房危窑3万户,力争我区农村面貌年年都有新变化。
(五)着力创新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创办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三农”信贷担保体系,积极推行农业保险。农业科研院所要创新服务“三农”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我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支撑能力。供销社改革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经营,创新服务。要进一步深化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和完善农垦改革、集体林权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今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将我区列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省,我们要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选择事关农村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项目进行重点突破,为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经验。
四、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坚决落实“重中之重”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能力、解决农村民生突出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农业农村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一要切实强化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中央反复强调,“三农”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在领导分工、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上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在谋划思路、制定规划、工作摆布上体现三化同步的精神,确保抓“三农”的精力不转移、劲头不减弱、工作不松懈。要健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粮食生产、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等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各级干部更加重视、更加积极地推动“三农”工作。要坚持发挥部门工作合力,加强综合协调,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作。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实现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二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几年,我区农业农村工作形势好,基层组织建设功不可没,广大基层干部功不可没。这些同志长期奋战在第一线,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百姓群众解愁,待遇不高责任不小,手段不多担子不轻。各级党委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为契机,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强乡村两级班子,进一步拓宽基层干部来源,真正把那些有本事、靠得住、愿意为农民办事的人推选上去,带领群众致富。要不断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方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要重视关心支持乡村基层干 部,认真落实村级组织经费保障和村支书“一定三有”规定,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努力把农村党组织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三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完成艰苦繁重的“三农”任务,关键是要有好的作风。要带着“四情”做工作,即“服务农民要有感情,开展工作要有热情,开拓创新要有激情,献身事业要有痴情”。从事“三农”工作的各级干部心里都要装着群众,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深入实际、深入农村,真心帮助群众,竭力排生产之忧,济生活之困,解发展之难,多干促进发展的事情,多做让农民得实惠的事情,让我们的工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狠抓工作落实,想大事、抓大事,定了就干,干就干好。要有攻坚克难的胆识、打破常规的锐气、百折不挠的韧劲,切实把发展举措落实到田间地头,把实惠政策兑现到千家万户。
四要巩固农村和谐稳定局面。这些年党的惠民政策力度大,农民得到实惠多,农村总体上呈现人心舒畅、社会祥和的良好气象。但是也要看到,随着城乡互动增强和农村社会深刻变革,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农村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各种利益矛盾和挑战日渐增多,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相当艰巨。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改进信访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 事不出乡镇、矛盾不激化、问题妥善处理。要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要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动,重视农村警务建设,构筑严密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我区农村和谐稳定。
同志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务实苦干,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第二篇:科学谋划整体推进
科学谋划整体推进
为我院跨越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李家洋院长在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1月1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深入贯彻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新的要求上来,开拓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我院跨越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刚才,炳文同志代表院党组作了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稍后,董涵英同志还要传达刚刚闭幕的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并代表部党组和驻部纪检组监察局对我院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重要指示。会后,各单位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抓紧制订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把这次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2011年,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驻部纪检组监察局的悉心指导下,紧密结合我院实际,我们认真贯彻中纪委六次全会及农业部廉政会议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以及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我院的中心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希望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再接再厉,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我院党风廉政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形势
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总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新成效和新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强调全党要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严格队伍管理相结合、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相结合、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相结合、发挥监督作用和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求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大力加强监督和严明纪律,把党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各单位要认真学习
贯彻落实胡锦涛、贺国强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反腐倡廉形势,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工作计划。
近年来,教育科研领域发生的腐败案件明显增多,已经成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之一。我院作为国家级农业科研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同全国一样,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我院的科研经费、政府采购、基本建设、产业开发总量和规模都越来越大。此外还掌握着不少土地、房屋、科技成果等公共资源。在经费的使用,土地、房屋利用,成果转化,基建和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方面存在着较大风险。如果管理监督不到位,就可能会出现决策失误和腐败问题。今年中央1号文件以农业科技为主题,表明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正在谋划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破解制约我院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和管理障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我院跨越发展。在这个重要、关键的时期,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如何发挥好重要保障和促进作用,是我院各级领导和纪检监察工作者应深入思考并努力去实践的大事。我们一定要以科学的理念和思路谋划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按照中纪委全会和农业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要求,部署和推进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要在坚持和完善以往行之有效方式方法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办法、掌握新手段、开辟新途径,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为我院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周密部署,整体推进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周密部署、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是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整体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等各项工作。这里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一)认真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0年,中央纪委、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我院党组也制定印发了我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廉政文化的价值理念,加强廉政文化传播,筑牢廉政文化教育阵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为我院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跨越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学习《廉政准则》,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要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力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各单位要继续将《廉政准则》作为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廉政准则》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要全面落实《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洁身自好,按照规定,认真述职述廉,主动、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要做认真学习的表率、贯彻落实的表率、接受监督的表率。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抓好《廉政准则》的贯彻实施。要坚持监督检查从严、批评教育从严、问责追究从严,对违反《廉政准则》的党员领导干部果断查处。
(三)加强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
继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实施有效监督的途径和方式。要对权力的运行进一步规范、制约和监督。对“三重一大”,即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民主决策。要切实加强对基建、课题经费使用和成果转化的监督,相关管理部门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严格管理,监督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基建和政府采购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该公开招标的必须公开招标,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公开招标的项目不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或者对项目进行肢解,有意规避招标,是违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行为,要引起高度重视。科技经费使用的管理监督也是一个重点。最近一段时间,媒体时有对这方面违纪违法的报道,尽管我院到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我院的科技经费总量和人均量都非常可观,管好用好科技经费很重要。研究所要加强管理,对上级部门有关科技经费的管理制度要吃透精神、严格执行、准确运用,建立健全本单位科技经费使用管理制度。要加强对科技人员特别是课题组长科技经费预算编制、使用等方面管理制度的宣传普及,加强相关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制度,自觉执行制度,避免稀里糊涂犯错误。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审计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科技成果是科研单位实力的体现,也是有价值的无形资产。科技成果的转化,既产生社会效益,又创造经济效益。因此,一定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和监督。科技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关规定,加强以成果转化为中心的科技成果管理。要严格区分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防止把职务发明作为非职务发明被个人侵占。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切实履行保护单位无形资产的责任。
三、加强领导,为我院跨越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院将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在给我们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我院实际,加强领导,积极工作,探索符合科技创新活动规律、具有我院特色的反腐倡廉建设新路,为我院改革创新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
各单位领导班子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单位“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领导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要带头学习中央和农业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指示精神,学习政策法规,自觉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总体规划,寓于各项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之中,整体把握工作进展情况。要与科研管理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做到“两手抓、两手硬”。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对班子内部和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总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要管住自己,管住班子,管住下属单位和部门的一把手。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抓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坚持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好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推进科研、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工作。要加强监督检查,防范于未然,努力创造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
(二)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
纪检监察部门承担着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倡廉任务,要充分认识纪检监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农业部和院党组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纪检监察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促进我院跨越发展上来。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和惩处并重,把以人为本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教育是基础,要把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道防线。制度建设是根本,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监督是关键,要坚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抓好自身建设,并自觉接受监督。
(三)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建设一支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一是要加大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要拓宽学习培训渠道,加大学习培训投入,提高学习培训质量。通过学习培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整体素质。纪检监察干部不仅要学懂弄通纪检监察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掌握法律、财经、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熟悉本单位的主要业务,注重在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得到提高。炳文同志在工作报告中提出
今年要举办纪委书记培训班,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研究所的纪委书记,大多是做科研业务工作的,纪检监察业务相对生疏,学习培训可以帮助这些同志变得更加内行。希望纪检监察工作者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是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锻炼和交流。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纪检监察队伍建设,选好配强纪检监察干部,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可以选派干部到上级部门锻炼,从更宏观的角度了解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学习他们好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可以选派干部到研究所锻炼,了解基层状况,熟悉研究所业务。要加大交流力度,稳步推动纪检监察干部轮岗交流。把思想作风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同志充实到纪检监察队伍中来,同时把条件成熟的纪检监察干部交流到其他业务管理岗位。通过交流,使纪检监察干部更加熟悉单位主要业务,使业务干部更加了解纪检监察工作,形成纪检监察业务与单位主要业务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风廉政建设的新任务、新部署、新要求,准确把握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实效性,使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有力地促进我院跨越发展。元旦的钟声刚刚响过,春节的爆竹又将鸣起。希望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轻松愉悦的同时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过一个健康、文明、节俭的春节。同时,请各级领导切实关心群众生活,做好春节前访贫问苦、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的工作。
预祝大家新春愉快、美满幸福、万事如意!
第三篇:夯实基础扎实推进 精心谋划服务创业
夯实基础扎实推进精心谋划服务创业—赣县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阶段工作做法
赣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
今年以来,我县把“创业服务年”活动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紧紧围绕“优化环境、服务创业、促进发展”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扩大机关效能建设成果,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创业服务工作热潮。
一、强化领导,高位推动,活动开局抓住一个“精”字。
1、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我县把活动作为全县纵深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全局性战略决策的“助力器”,并同步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两项活动”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时,县党政主要领导全面承担起活动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部署、调研和点题检查,并细化分解责任,确定了五名县委常委分别牵头负责“创业服务年”活动的五项重点工作。
2、精研方案,夯实基础。为使活动方案符合实际和科学合理,我县在活动前期开展了创业服务建言献策和大讨论活动,安排了六个调研组深入到各单位、企业、创业户中开展调研,并在县委常委会上进行专题汇报、集体研究。同时,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安排了专项工作经费,添设了电脑、公务用车等办公设备,并从县委办、组织部、督查室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由5个科级干部带队的“创业服务年”活动督查督导组,每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督导,对活动滞后单位分类指导和补课,并每月进行一次督查情况通报,推动各单位有序开展好活动。同时,细化各活动单位每季度工作任务,一季度提出了“九个一”的工作要求,即:成立一个领导机构、制定一个实施方案、召开一次动员大会、开辟一个宣传专栏、制作一条横幅标语、开展一次考试、组织一次问题查摆活动、开展一次创业服务大讨论活动和一次创业服务调研活动,并对五个重点工作方案工作落实时序进度提出了严格要求。
3、宣传造势,广泛动员。为使活动有一个轰轰烈烈的开局、我县在农历新年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机关效能年活动总结表彰暨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全面总结了09年全县机关效能年活动情况,严格兑现了考核结果,对位列最后一名的自来水公司经理进行了就地免职,对创业服务年活动进行动员部署,提出了严格考核要求。同时,为营造创业服务年活动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短信、大型广告牌和条幅等平台大力开展各类宣传;通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创业服务大讨论、建言献策、政策服务月等活动,让服务创业发展扎根于干部心中;在电视台设立了“创业服务”聚焦栏目、在报纸开辟了“回眸机关效能年,展望创业服务年”系列报道专栏、在电子网络 设立了“创业服务监督岗”等,全方位、多层面地宣传服务创业的开展情况和创业典型,通过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来促进各单位扎扎实实地开展服务创业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县各媒体宣传创业服务标语1000多次,发送移动信息宣传信息5000余条,悬挂宣传横幅230余条,制作大型宣传广告牌5块,录播“聚焦”电视栏目5期,组织36个单位在报纸上进行了服务举措专版报道,部门开展特色宣传29次,如:县地税创业地税行活动、供电公司客家灯火服务行活动、中小企业局“十大创业能人”创业事迹宣传等,乡镇各基层站所也都能在醒目处悬挂宣传横幅和服
务承诺等。
二、强化机制,突出重点,活动推进围绕一个“快”字。
1、狠抓问题查摆。通过组织百名职校学生上街纳谏活动,“查千岗,访百企”活动、“百名纪检干部”服务创业接访活动,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协会会员、企业、服务对象、创业能人和返乡创业人员等各类群体寄发征求意见函,公布投诉和创业服务热线,召开创业服务座谈会等等广泛征求意见和收集问题,活动中我们发出征求意见函1600多份,发放联系监督卡5000多份,收集意见和问题1300多条。意见和问题经综合梳理后,推行“挂帐式”销号整改,对热点、难点问题还组织22个单位“一把手”在电视台就整改措施、时限向社会作公开承诺。
2、狠抓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一日一台帐、一月一汇报、一季一点评、半年一考评”、“每月一重点、每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日结日问活动”等工作推动机制。针对我县确定的百个重点项目,建立了“定目标、定时间、定措施、定责任,保证项目按进度推进,保证无特殊情况工程不超预算,保证工程质量,保证项目按时竣工”的“四定四保”责任制,并进一步完善选地供地、协调配合、定期调度、督查销号、奖惩激励等项目快速推进机制。同时,县效能办制定出台了《干部对口驻点服务企业制度》、《服务企业网络直通车制度》、《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报备制度》、《纪检监察干部跟踪服务重点项目制度》等8项制度,并积极抓好制度落实和责任追究,有力推动了全县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开展。
3、狠抓服务举措。一是全面加强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健全了招商、招工、安商、环境整治等10支队伍,完善了创业服务物质载体项目10个,其中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土地流转中心等7个项目已逐步发挥效用;二是大力实施投融资改革。成立了县城投公司、国资经营公司、四大片区开发公司等7大融资平台和财政信用担保、新市民创业贷款担保等担保平台,引进创办了汇民小额贷款公司,创新了信托产品融资方式,多元化融资机制初步建立。三是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在确保去年行政审批“三个缩减30%”真正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开展了“回头看”活动,进一步对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进行缩减,以实现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精减60%以上。四是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下发了赣县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针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收费等,科学制定执行标准,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合理简化程序与时限。
三、务实创新,服务发展,工作成效体现一个“实”字。
1、服务创业机制更全。为促进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我县出台了《纵深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决定》发展纲领性文件以及13个服务创业配套文件,确定了全县服务创业工作的工作目标、制度建设和机制要求;制定《赣县鼓励投资促进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县全民创业工作考评办法》等规定;工商局贯彻柔性执法,制定推行《行政指导工作实施方案》;物价局完善《涉企收费一本通》和收费登记卡制度等,全县各种创业主体不断涌现,截止目前,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658户、中小企业21家。
2、服务创业平台更多。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后,全县各地各单位围绕服务创业不断地创新举措,紧锣密鼓地推进,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机会、条件和平台。我县在年初四的春季就业招聘会暨全民创业项目推介会上,准备了100多个创业项目展示推介,有116家企业进
场招聘,提供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现场录用12680人,达成创业意向的235个;围绕十里樱花带打造了个体创业街;中小企业局在红金工业园建立了县级全民创业基地;就业局建立了小额贷款扶持创业一条街,建立了创业网站,帮扶创业者等,为创业服务年活动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3、推进发展作用更显。随着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开展,干部工作作风不断改进,机关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服务创业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创业服务年活动作用得到极大发挥,截至目前,我县招商重点跟踪在谈项目计33 个,内外合同投资分别为12.05亿元人民币和 460万美元,实际进资4.8亿元人民币和1552万美元;1-2月,实现工业生产总值达18.68亿元,同比增长81.5%,固定资产投资额达57804万元,同比增长23.8%,创业服务推动经济发展初现成效。
第四篇:科学谋划 合力推进精神文明大发展2
科学谋划 合力推进精神文明大发展
——阿荣旗东光村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阿荣旗新发乡东光村位于那吉镇西北部,301国道西侧,距省际大通道1公里,自然风光秀丽,交通便捷,是一个区位优势明显,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鲜民族村。全村总户数87户,总人口283人,其中朝鲜族242人,耕地面积3730亩,其中水田3500亩,该村具有浓郁的朝鲜族风情,民族特色旅游业和个体餐饮业发展很快。2006年确定为“全区北疆文明大通道创建试点村”,2007年在全区第六届星级文明城乡系列竞赛活动中被评为“六星级文明村”,2009年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
三年来,在旗委、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村党委支部、村委会始终如一地发扬“民族团结,崇尚文明,稳定发展,勇争第一”的精神,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随着全旗旅游业的发展和“大西扩”战略的实施,东光村立足本身位于旅游区和民族特色餐饮及民族亲缘优势的实际围绕旅游业,外向型劳务经济壮大水稻种养业,发展以“民俗”“乡村”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将产业发展和生态农业模式结合起来,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后续效益。2008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680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410元。全村常住户41户兴建了砖混结构新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户户安装了电话,家家安上了网络电视。
回顾近三年的工作,能有今天村富民富的变化和成绩,靠的是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政策,靠的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靠的是坚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靠的是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全村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艰苦创业,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一、高度重视,合理安排,包扶到户,为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东光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从开始实施以来,得到旗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镇乡党委、政府积极配合,狠抓落实以及村两委的齐心协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在深入贯彻落实区、市、旗一系列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从本村实际出发,立足长远,兼顾当前,积极开自身特色经济、朝鲜民族亲缘优势等适销对路的经济主导产业。同时,为了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实行专人负责,专人联系,一包到户的方式,明确了包扶项目,包扶产业以及工作目标,有效确立“民俗”、“乡村”旅游产业和民族特色餐饮业发展模式,大力改善东光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1、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经乡政府聘请规划设计二院前来对东光村进行先期规划,本着经济适用和适当超前的原则,依托地缘优势进行了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打造内蒙古朝鲜民族第一乡的大幕就在东光村这片土地上拉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民俗馆,修建了民俗广场,为了完善广场功能在广场北,设立科普宣传栏,建立科普长廊。建成餐饮一条街,茅草居改造基本结束,为了美化生活环境,在全村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在水泥环路两侧和水稻灌区两侧植树8000余株;在村落路口设臵了创建北疆文明大通路永久性宣传牌;在水泥路两侧安装了24盏路灯;修建木栅栏围墙3200延长米;水泥硬化路面2050米,平整村路2000米;出台了《东光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成立了村卫生队,负责公共场所卫生和垃圾清运;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处理,定点堆放、定时收集,在公共场所设臵了17个垃圾箱,方便村民投放垃圾,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组织开展“五清、五改、五进”活动。利用会议、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对村民的卫生知识宣传,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村民的文明意识明显提高。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而且有效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档次。
三、结合本村实际,落实有效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科学种田,向有限的土地要更高的效益。由于没有有效的组织经营,经济效益一直都不大。为了向这有限的土地要更高的效益,我们着实费了一番心思。首先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走出去引进来,改进了种植技术。在水稻种植方面,我们邀请东北农业大学的水稻专家、教授到村里来给村民讲课,引进了优良品种,然后就动手干了起来。2005年至2007年,试验示范成功了水稻条播技术,2008年至2010年试验示范成功了旱育稀植。注册了“阿伦新米”商标,提升加工水平和包装档次,“阿伦新米”已销往牙克石、海拉尔、满州里,并出口到俄罗斯,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创收200余万元;“阿伦新米”现在已申请绿标,绿色水稻已成为东光村主导产业。
二是发挥“族缘”优势,转移劳动力,开辟农民曾收新途径。东光村由于土地较少,劳动力却在不断增多,尽快帮助剩余劳动力重新就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乡党委和政府做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劳务输出的决策。东光村因为是朝鲜族村,具有民族优势,到韩国打工的机会比较多。为了鼓励村民外出劳务,市、旗、乡各级领导部门和民政部门利用与市国际旅游贸易公司及其它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采取积极争取指标、为出国劳务、经商人员代办各类手续、积极为劳务输出人员解决缺少资金问题、为劳务输出人员家属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等手段,解除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后顾之忧。而且,针对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低的实际情况,抽出一部分资金对外出打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拓宽外出后的择业机会,同时与旗社会劳动保障和就业局保持经常联系,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增加创业就业的机会。通过采取有力的措施,到目前为止,东光村劳务输出人数达到162人,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种外向型劳务经济,每年的劳务输出收入都能达到400多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近50%。
三是以民俗餐饮旅游为特色,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自身优势努力挖掘“民俗游”和“乡村游”等旅游文化资源。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和群众自筹,规划和修建了民俗村寨2座,以农家游的方式改造茅草屋30栋。吸引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和周边地区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通过典型引导,基地带动,激发了全体村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广大村民真正享受到了文明生态村创建带来的实惠。
四、积极争取外界的支持和帮助,合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东光村以最大帮助;2004年修建了通村公路,更是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得益于从国家到省、市、县各级领导部门对东光村的重点投资;东光村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突出成绩,是全村百姓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中央、区、市、旗、乡各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共同努力创建的成果。2006年建成东光村通往301水泥环路,中央文明办投资10万元建起了万村书库,自治区文明办投入创建资金25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302平方米的村部综合楼和文化活动室;筹建民俗广场,广场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广场内有标志性建筑,在民俗广场建设中阿荣旗旗委、政府、旗开发办、旗旅游局、旗住建局、旗文体广电局等很多单位都竭尽所能地在资金、人力、物力方面都为东光村文明村建设出资出力,并帮扶了了不少贫困户,使其脱贫。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无私的帮助对东光村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围绕这一目标,我们乡制定了在东光村下一步发展规划:按照“一个板块,两个轴线,三个中心”(以整个东光村为一个板块,体现民族特色核心;以三千里文化景观一条街、阿里郎美食风情一条街为两个轴线;以打造呼伦贝尔旅游线路上的民俗旅游经济中心、打造东光文化中心、打造东光商业中心)的发展思路,进行项目建设。重点实施“一二三四五”项目工程,全力打造内蒙古朝鲜民族第一乡全面升级新发乡功能定位“一纵两横三通四园五区”工程是指:“一纵”即:金达莱景观大道;“两横”即:三千里朝鲜民族风情一条街和阿里郎朝鲜美食一条街;“三通”即:通热、通水、排污工程;“四园”即:亿鑫生态花园、阿里郎朝鲜族风情园、民族文化景观园、朝鲜族归国人员创业园;“五区”即:中部民俗风情体验区、东部文化景观区、西部田园度假区、北部高效农业区、南部现代人居区。现在按照整体规划正在稳步推进中。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东光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我们将在学习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努力把这一民心工程做实、做好,做出成效,用辛勤的汗水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用坚实的足迹印证我们发展的成果。
第五篇:吉林讲话高度重视扎实推进
高度重视扎实推进
全面提高基础管理水平
吉林分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相贵双
(2011年8月5日)
同志们:
总行党委在年初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夯实管理基础的战略部署,决定在2011年开展“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3月23日,项俊波董事长亲自对“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动员会后,省行党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分别于3月24日、29日召开行办会,对我行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进行部署,分解落实省行机关各部室工作任务。4月1日,召开了全省农行“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动员视频会,会上,党委书记、行长沙龙云同志做了题为《夯实管理基础 提升管理能力 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强保障》的动员讲话,对全省农行“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按照总行实施意见的要求,制订下发了《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了七大板块、26个部门7大项58个工作任务,明确了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保证了“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落到实处。
7月1日,总行下发了《关于印发总行“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各专业小组实施方案的通知》(农银发〔2011〕203号),成立了10个专业小组,分别制订了10个专业小组的实施方案。省行参照总行模式,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和专业小组,分解落实了10个专业小组的工作任务,制订了实施方案。7月25日,在总行召开的2011年年中工作会议上,项俊波董事长和张云行长分别就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作了重要讲话,对全行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确定了新的工作目标。会后,省行两次召开行办会,听取开展“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工作任务。
到目前,全省各级行共组织召开动员会10次,成立领导组织10个,成立工作小组103个,124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共梳理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产品设计、网络系统、风险防控、队伍建设与岗位职责、监督检查、工作效率等八个方面存在的问题183个,其中:需要总行解决64个,省行本级解决问题84个,二级分行及以下解决问题35个。“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午,省行10个专业小组还要对活动提出具体落实意见。
为全面落实总行和沙行长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继续深入开展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有关要求,推进我行“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扎实开展,我受省行党委委托,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础管理的重要意义
基础管理决定一家银行的管理质量、管理效能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全行上下必须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全面夯实基础管理工作。
(一)加强基础管理是实现全行科学稳健发展的需要。在年初工作会议上,省行党委提出了“21125”三年发展规划。全行上下只有苦练内功、夯实基础、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才能经受住外部环境变化和经济周期波动的考验,才能不断巩固和扩大来之不易的经营发展成果,才能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否则,基础管理跟不上,发展越快,出现风险就越大,造成的损失就越多。过去粗放式管理造成大量资产损失,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加强基础管理是应对同业竞争的需要。随着同业竞争主体的不断增加,竞争领域不断拓展,竞争层次不断提升,我行的价值创造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受到严重挑战。加强基础管理,应当是全方位的、可持续的,包括治理架构、价值创造、风险管理、竞争优势、管理团队和社会形象等各个方面,这是吉林分行实现科学稳健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全行竞争能力的重要前提和有力支撑。如果放松了基础管理,突破了最基本的原则和底线,也会招致风险和损失,也就无从谈起竞争力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一手抓业务经营、一手抓基础管理,通过进一步提升基础管理能力,持续推进各级行业务经营水平得到提升,才能促进业务技能健康稳健发展。
(三)加强基础管理是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需要。履职尽责是对一名领导干部最简单、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加强基础管理的根本所在。要明确责任,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习惯,从本职工作做起,不找借口,用心做事。要落实责任,真正使各项目标任务制定科学、落实到位。要追究责任,始终坚持从严治行,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要强化责任,牢固树立落实体现责任、执行就是负责、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敢于负责、严抓敢管、靠前指挥、攻坚破难,干一份工作,尽十分责任。
(四)加强基础管理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强基础管理,不是强调增人设岗,而是要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我行一方面表现为人均业务量小,人均创效水平低,另一方面,各级行、各部门又都感到人手紧张。事实上,不是人数少,而是适应工作的人较少。加强基础管理,夯实队伍基础,必须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合理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人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打造优秀的员工和优秀的团队。只有这样,才能把员工的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
总之,全行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各级行一把手要亲自抓,切实将此项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夯实管理基础,明确工作目标
近几年来,经过几届党委的综合治理和全行员工的共同努力,我行基础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全行执行力建设、流程建设、三农事业部管理基础、风险防控、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员工队伍建设等基础性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系统内及同业先进行比较还有较大差距,我行基础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有些问题还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战略调控能力、市场反应能力、政策执行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年初工作会议上,项俊波董事长提出了夯实六大基础,尽快实现六大转变的奋斗目标。即,夯实法人治理架构基础,实现由注重形式规范向注重治理效能的转变;夯实运营管理基础,实现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夯实风险管理基础,实现由单纯风险控制向全面风险管理的转变;夯实绩效管理基础,实现由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转变;夯实信息科技基础,实现由传统银行向信息化银行的转变;夯实人才队伍基础,实现由人员大行向人才强行的转变。按照总行年中工作会议的部署,下步“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的总体目标是“三优化、两防控”,即优化制度、优化流程、优化系统,防控风险、防控案件,进而实现我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部门履责意识,提升流程顺畅程度,提升制度管理层次,提升系统支持能力,提升风险控制效果,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客户服务明显改善,资产风险明显降低,价值创造明显增强的工作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结合我行的实际,必须在基础管理上下功夫,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打牢思想基础,客户基础、内控基础、队伍基础和业务流程基础,为我行实现“21125”发展规划提供保障。
(一)继续强化“五大理念”,夯实思想基础。
一是进一步强化以内部控制为前提的风险管理理念,正确处理好科学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防范风险是全行健康发展的基础,决不能以加快发展为由,放松风险防范;也不允许以控制风险为由,束缚和阻碍发展。
二是进一步强化以先进文化为动力的企业文化理念,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广大员工的认同度、参与度和归属感;把企业文化建设与领导班子和员工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用先进的文化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是进一步强化以优化队伍结构为基础的人本理念,针对现有人员队伍状况,深入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合理经营管理人才,把员工数量优势转换为质量优势。
四是进一步强化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理念,要使各级行经营效率和点均、人均指标要大幅提高,要加强网点转型步伐,优化盈利模式,确保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协调发展,对公业务和个人业务优势互补,努力实现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五是进一步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坚持客户综合经营,业务综合营销,紧盯目标客户,落实营销责任,整合产品、渠道、载体、系统和团队,强化综合营销和交叉营销,提高客户贡献度和忠诚度。
(二)坚持“扶优退劣”,夯实客户基础。目标客户的选择必须坚持风险最低、综合回报率最高原则,坚持战略性客户、成长性客户优先原则,大小并举,城乡并举,优中选优。各级行都要细化客户营销名单管理,强化营销行为引导。信贷前后台在调查、审查、审批各环节,都要加强客户价值分析,把好客户准入关,发挥紧缺信贷规模和经济资本资源的杠杆效应,着力培育高价值核心客户群体。
一是要紧盯目标客户群体,加大优质客户拓展力度;二是强化综合营销,挖掘客户价值;三是加强产品推广应用,推进客户关系管理;四是加大劣质客户退出力度,提升客户质量和层次。
(三)加大防控力度,夯实内控基础。
一是继续做好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各级行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管理,严格新增贷款准入条件,对年内到期的贷款按期收回,不得办理展期和借新还旧。加强对房地产行业贷款管理,严格执行银监会“三挂钩”和“三不贷”原则,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关键环节管理,防止信贷资金被挤占挪用。要进一步提高行业信贷政策的执行力,加大对落后产能、淘汰项目和劣质客户退出力度,把“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占比逐步降下来。
二是进一步加大“三农”和县域风险防控力度。由于自然灾害、农户经营不善、贷款管理不到以及业务停牌只收不放等原因,今年县域部分业务和部分县支行风险开始抬头。农户不良贷款出现双升,这说明县支行风险管理能力薄弱的问题尚未根本改观,我行在“三农”和县域的风险管控压力仍然很大。下半年,在加大“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力度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县支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坚决摒弃过去那种不顾后果、盲目增长的粗放发展方式,实现“三农”和县域业务增长与风险管控持续协调发展。规范停复牌管理流程,继续实施停复牌的穿透式监测,加强派驻风险合规经理的日常管理和履职监督,进一步健全县支行风险管理机制。
三是高度关注潜在流动性风险。今年以来,货币政策逐渐趋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6次提高,监管要求也更加严格,整个金融体系流动性明显偏紧。各级行要在积极加大吸收存款力度、确保存款增长的同时,切实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摆布资金,确保我行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
四是始终保持案件防控的高压态势。要组织开展好两项重点治理工作(中介机构清理规范和员工与他人非正常资金往来),继续抓好重点行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努力实现领导干部违纪问题明显减少,员工违规行为明显下降,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双降低”的目标。
(四)加强人才建设,夯实队伍基础。
以各级行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专家型人才和岗位技术能手“四支队伍”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干部员工培训。对业务经营管理中所急需的客户经理、合规风险经理、独立审批人、运营主管和产品研发人员等专业技术人才要进行挖掘和培养。鼓励和支持员工参加各级各类职业资格、岗位资格考试,拓宽岗位晋升通道。加大一线岗位技术能手的培养选拔力度,全面提高各岗位操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服务能力、操作技能。加大全员学习和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经常性的学习培训活动,经营好现有人力资源,提升全行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选派对公、个人、国际业务等专业的客户经理到浙江、江苏分行跟班学习。定期举办“周末大讲堂”活动,全面提高各层面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运营体系建设,夯实业务流程基础。
以方便客户为目标,梳理核心业务流程。核心业务流程是全行流程体系的主体,不仅直接面对外部客户,对全行经营绩效、客户口碑和市场形象的影响较大。为此,各级行要把流程梳理的重点放在核心业务流程上,特别是那些客户满意度低、影响涉及面广、优化再造难度较小的核心业务流程,通过层层上报,层层解决,层层优化,力争在短期内见到成效。
以现代运营体系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柜面业务的流程效率。近几年我们对柜面业务的制度办法和操作流程进行了大面积的梳理,通过改进静态授权、再造签约流程、简化登记簿和报表打印、优化ABIS交易功能,柜面业务的处理效率比之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业务数量高速增长、复杂程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之下,与网点由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的转变要求相比,我行柜面业务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仍然有不小的瓶颈。下半年是“三大集中”推广的攻坚期,各级行都要把“三大集中”推广作为开展“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的重要工作内容,各级行要抓住总行“三大集中”推广应用关键时期的大好时机,利用好政策,把我好尺度,力争年底前“三大集中”全部上线运行。同时,要健全运营作业和运营管理的制度规范,深入推进运营基础管理“三化三铁”工作,提高柜面运营作业质量和运营风险的管控水平,最大限度发挥出集中化运营模式的优势和潜力。
以组织机构优化调整落地为契机,推动组织流程的持续优化。各级行人力资源部门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研究制定分支行内设机构的优化调整方案,争取年底前完成全行组织机构优化调整工作。进一步完善前台专业化经营、中台垂直化控制以及后台集中化作业的新型组织模式,加强对分支行内设机构的规范管理和动态调整,进一步增强全行组织机构对市场竞争、客户需求、产品创新和流程调整的适应能力。
三、结合自身实际,继续查找问题
各级行、各部门要按照省行下发的“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总省行10个专业小组的实施方案及任务分解表,重新梳理查找上级行、本级及下级行在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产品设计、网络系统、风险防控、岗位职责和队伍建设、监督管理、工作效率等八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矛盾,揭示问题,分析成因,有的放矢,将梳理查找出来的问题认真分析,仔细研究,层层上报,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一)在规章制度梳理方面,各级行各部门要认真梳理现行的规章制度,查找现有规章制度应废止未废止问题,是否存在缺失、重叠、冲突、不适应业务发展等问题。
(二)在业务流程方面,查找在业务流程中是否存在管理不规范、不到位问题,是否存在作业方式与风险控制要求不匹配的问题,是否存在客户满意度低、业务流程繁琐等问题。
(三)在产品设计方面,查找现有产品在配套制度、配套设施、适用人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在网络系统方面,查找在整合应用系统、如何减轻主机的运行压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找机房外部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查找网络带宽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在风险防控方面,查找各级行、各部门是否建立了内控防范机制,风险理念、合规文化是否深入人心,是否存在对重要岗位人员的行为控制要求不落实,人防、机防、物防是否到位,工作计划安排是否符合实际,涉农业务传统的手工操作是否符合业务发展的实际,基础管理数据是否能有效控制信用风险,是否存在权责利不对等问题,贷前贷后管理是否存在脱节问题,是否存在不执行外部监管部门政策问题,上级行推出的新业务、新产品是否存在管理办法、操作流程不符合实际的问题。
(六)在队伍建设与岗位职责方面,查找事业心和责任感问题,查找各级行现有的岗位设置是否存在设置不合理导致劳动强度苦乐不均问题,岗位职责边界是否清晰,是否存在机器制约不到位,部门内员工岗位职责是否覆盖部门职责等问题;是否存在现有高管人员不能胜任岗位的问题,是否存在各级行中层干部素质不高、工作不尽职问题,是否存在县域网点人员营销技能不足、人员结构老化、业务能力不适应工作需要问题。
(七)在监督管理方面,是否存在监督检查不到位问题,屡查屡犯问题,是否存在发现问题不处理或者处理不到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以罚代处等问题。
(八)在工作效率方面,查找人浮于事、扯皮推诿问题,是否存在由于政策、制度因素导致效率低下,是否存在人为因素导致业务链条过长,是否存在由于资源不共享导致重复劳动、多余操作影响工作效率等问题。
四、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
按照总行《关于印发总行“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各专业小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省行10个专业小组结合吉林分行实际,共梳理制订实施方案10个,分解落实了各项工作任务,制订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公司治理小组。总行公司治理小组共提出工作任务20项,其中,总行机关各部门解决问题15项,省分行及以下解决问题5项,提出整改措施20条;省行公司治理小组结合吉林分行实际,梳理归纳出工作任务10项,其中:需要省行本级解决的问题9项,需要二级分行及以下解决1项。提出整改措施12条。
(二)三农业务小组。总行三农业务小组共提出工作任务8项,其中,总行机关各部门解决问题7项,省分行及以下解决问题1项,提出整改措施8条;省行三农业务小组结合吉林分行实际,梳理归纳出工作任务8项,其中:需要省行本级解决的问题8项,需要二级分行及以下配合解决3项。提出整改措施8条。
(三)对公业务小组。总行对公业务小组共提出工作任务13项,其中,总行机关各部门解决问题12项,省分行及以下解决问题1项,提出整改措施28条;省行对公业务小组结合吉林分行实际,梳理归纳出工作任务13项,其中:需要省行本级解决的问题13项,需要二级分行及以下配合解决2项。提出整改措施28条。
(四)零售业务小组。总行零售业务小组共提出工作任务8项,其中,总行机关各部门解决问题2项,省分行及以下解决问题6项,提出整改措施35条;省行零售业务小组结合吉林分行实际,梳理归纳出工作任务23项,其中:需要省行本级解决的问题10项,需要二级分行及以下配合解决13项。提出整改措施23条。
(五)风险管理小组。总行风险管理小组共提出工作任务56项,其中,总行机关各部门解决问题29项,省分行及以下解决问题27项,提出整改措施91条;省行风险管理小组结合吉林分行实际,梳理归纳出工作任务48项,其中:需要省行本级解决的问题35项,需要二级分行及以下配合解决13项。提出整改措施69条。
(六)计财小组。总行计财小组共提出工作任务89项,其中,总行机关各部门解决问题88项,省分行及以下解决问题1项,提出整改措施106条;省行计财小组结合吉林分行实际,梳理归纳出工作任务34项,其中:需要省行本级解决的问题34项,需要二级分行及以下配合解决1项。提出整改措施49条。
(七)运营管理小组。总行运营管理小组共提出工作任务10项,其中,总行机关各部门解决问题10项,提出整改措施10条;省行运营管理小组结合吉林分行实际,梳理归纳出工作任务10项,其中:需要省行本级解决的问题10项。提出整改措施10条。
(八)科技产品小组。总行科技产品小组共提出工作任务11项,其中,总行机关各部门解决问题5项,省分行及以下解决问题6项,提出整改措施19条;省行科技产品小组结合吉林分行实际,梳理归纳出工作任务6项,其中:需要省行本级解决的问题6项,需要二级分行及以下配合解决6项。提出整改措施28条。
(九)行政支持小组。总行行政支持小组共提出工作任务10项,其中,总行机关各部门解决问题6项,省分行及以下解决问题4项,提出整改措施21条;省行行政支持小组结合吉林分行实际,梳理归纳出工作任务29项,其中:需要省行本级解决的问题24项,需要二级分行及以下配合解决5项。提出整改措施38条。
(十)金融市场小组。总行金融市场小组共提出工作任务14项,其中,总行机关各部门解决问题14项,提出整改措施14条;省行金融市场小组结合吉林分行实际,梳理归纳出工作任务10项,其中:需要省行本级解决的问题10项。提出整改措施10条。
总行及省行10个专业小组共提出工作任务430项,其中,需要总行机关各部门落实解决188项,省行本级落实解决210项,二级分行及以下配合落实解决44项,共提出整改措施627条。详细内容参见总、省行10个专业小组的实施方案及任务分解表。各二级分行要参照总、省行10个专业小组实施方案及任务分解表的内容,在落实上级行整改提升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层层制订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落到实处,持续提高基础管理水平。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收到实效
根据《实施方案》总体安排,“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已进入“改进提升”阶段。省行各专业小组、各二级分行、各支行要根据各专业小组实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继续查找问题,落实整改项目、措施和责任,认真推进计划执行,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加强上下级、部门间的配合与协调沟通,逐项落实,确保活动有序推进。
(一)各二级分行及各支行都要成立领导组织及工作小组,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二级分行要结合工作任务的实际,成立若干工作小组。其中:二级分行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内控合规部,支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管理部,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各二级分行都要召开动员会议,对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各支行及以下单位也要召开会议,对此项工作做出安排和部署。
(二)各级行要根据经营管理层次,确定“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工作重点。支行和经营单位重点研究解决对辖属部门及单位的管理问题,设施安全运行问资产风险问题,控制问题,经营安全运行问题,提高员工素质问题以及操作风险问题。
(三)各级行要结合本行实际制订细化专业小组实施方案,各二级分行方案制订情况、任务分解落实情况及问题查找情况要于8月12日前报送省行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也要每周上报。
(四)各级行、各部门要以省行办公资源网为平台,踊跃投稿,及时总结“活动”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五)加强督导检查。活动期间,省行将派出督导检查组,对各二级分行及以下营业机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各级行政策传导、任务分解、项目计划推进、改进提升效果等情况进行现场抽查验证,指导各级行开展工作。各二级分行也要对辖属机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收到实效。
同志们,当前各项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各级行、各部门要统筹安排,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以“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夯实六大基础,尽快实现六大转变,着力提升基础管理能力,为实现“21125”发展战略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