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是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沿线国内城市和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西北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其对外经济发展将受到这一战略构想的影响。本文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概念提出出发,宏观分析了西安在丝路起点的战略位置,并从落实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深度分析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影响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外向型经济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亚四国访问期间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1]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又将为西安带来更多的机遇,未来西安对外经济发展的前景必然受到这一战略的巨大影响,面对新形势新政策,要积极统筹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一、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
2100多年前,张骞从汉都城长安出使西域,从此打开了亚欧大陆往来的商业贸易通道。作为古丝路的起点,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000多年的建都史,西安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和国家发展规划中,是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西部前沿城市。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哈萨克斯坦、中亚国家睦邻友好的关系和合作政策,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习近平指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
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西北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意味着,在向西开放的重要端口――西安成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极具发展力、带动力和辐射作用的重要城市。在以新欧亚大陆桥为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陕西是从中国通往中亚、欧洲的必经之地,而西安作为陕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得西安自身就具备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转枢纽的良好基础。
二、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一)外贸市场更加多元化
长期以来,外贸地区主要集中于香港、欧美等传统地区的西安,导致了外贸市场的空间布局多元化战略发展缓慢,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将从国家层面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如我国向吉尔吉斯斯坦投资30亿美元,中俄签署了涉及经贸、海关、旅游、教育、电信等领域的共21个经贸合作文件;中印签署了交通、能源、文化、教育、地方交往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3]„„西安作为重要的战略前沿城市,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有利于西安将外贸领域向西推进,优化外贸市场地理格局,开辟更加多元、广阔的外贸发展新市场和新路径。
(二)政策支持
西安作为西部重要开放前沿城市,同时又位于中国的中心节点上,在地理位置等方面具有极佳的优势,同时又作为新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家以及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西安市政府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不断推进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建设,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及规划,例如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实施方案》,努力打造“一高地六中心”。[4]而西安市政府将共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当前发展西安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形成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西安经济的发展并积极带动沿线及周边城市的发展,为西安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扩大对外交流
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一系列涉外平台的建立和完善,为西安与沿线地区及国家交流和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例如,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关中、天水经济区;2013年11月,“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建立了内陆企业与中亚、欧洲贸易沟通的通道。2014年1月,西咸新区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在整合西咸新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产业发展交流平台的基础上,打造国内领先的丝路贸易产业基地与物流基地,积极建设沿线最大的国际货物中转枢纽港――西安港,进一步为西安外贸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外部交流平台,培育更强的对外经贸合作能力。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对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现阶段工作思路是:推进深化亚欧合作,促进政策沟通;建好西安枢纽港,促进道路联通;聚集生产要素,促进贸易畅通;构建丝路金融中心,促进货币流通;打好丝路文化牌,促进民心相通,努力把西安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5]。
(一)构建国际物流通道。国际物流通道将以空港新城作为航空代表、以国际港务区为铁路代表空港新城为代表进行逐步建设工程。建设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空中走廊。把西安国际港务区放入国际港口体系中来,使其成为国际交流的出始港,以国际内陆港为依托,连接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深度开放西安国际港务区,拓宽内陆口岸与沿线口岸的交流合作。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公路和交通枢纽,实现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的连接,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交通运输黄金通道。
(二)建设创新科技交流平台。凭借高校多、科研院所多的优势,在高校联盟、智库、高新技术等方面与中亚国家合作,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现有资源,推动社会发展。构建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高新技术市场,打造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创新交流中心、高新技术资源聚合中心、科技成果国际交易平台。加快推进“西安制造”建设,促进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走出去”跨境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创新金融领域。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契机,利用互联网与沿线国家建立金融交易平台。申请亚投行、丝路基金在陕设立分支机构,引导欧亚各国投行和证券交易所落户西安。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各大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项目的落成。
(四)突出文旅发展。利用古城文化特色,建立西安文旅中心,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贸易中心,举办各类丝路文化展会等,积极打造“丝绸之路起点旅游”品牌。在“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的基础上,开通更多与中亚五国及俄罗斯贸易往来的专列,推广自主品牌、特色产品的跨国交易,加快“西安制造”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加强政府与民间的交往,突出西安元素,彰显西安能力。(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R].2015年10月.[2]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J].人民日报,2013年09月08日,第3版.[3]希轩,吴绍礼.西安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J].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11月28日,第5版.[4]于尧.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陕西对外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5年15期,第132-133页.[5]西安市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实施方案[R].
第二篇:西安旅游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机遇
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契机下的西安旅游业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对西安旅游业现状的分析入手,在论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涵义及其对于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契机下,西安旅游业发展的要求,进而对西安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西安旅游业
1.西安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现状 1.1西安旅游资源 1.1.1自然旅游资源
西安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它位于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西安独特的自然景观。自然资源主要集中在秦岭北面地带,以秦岭北坡动植物景观和关中平原黄土地貌景观为代表。1.1.2人文旅游资源
西安是世界文明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国的十三朝古都,居中国古都之首,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具有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伴随着三千多年历史的西安,人文景观丰富,是闻名遐迩的丝
第 页
绸之路的起点,有北宋时始建的碑林,建于明洪武年间的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的西安城墙举世无双,也有唐僧从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作为藏经之处的大雁塔。西安临潼县坐落着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见证的华清池以及褒姒烽火戏诸侯的骊山烽火台,不远处坐落着有列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西安有天然历史文化博物馆之称,伴随着悠久的历史岁月,智慧勤劳的西安人民也传承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长安古乐、秦腔,历久弥新的展现着古城民间的风俗人情。1.2西安旅游业发展现状
1.2.1西安目前发展势头良好,成为西安市发展的主导产业 当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世界各国普遍看好这以“无烟”的朝阳产业,努力利用各种资源、技术、市场和社会资源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本国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西安作为我国古都旅游的代表,从西安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来看,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2015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36亿人次,比2010年增长1.6倍,旅游业总收入1073.69亿元。
1.2.2繁荣背后有不足:旅游产品类型、形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旅游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旅游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长期以来西安凭借着垄断性极
第 页
高的历史文化遗迹为主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获得极大的成功。但隐藏在旅游业繁荣背后的深刻问题在于产品类型单一,主要为历史文化遗迹和文物类产品。正因为如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产生了靠祖先吃饭、不重视管理、不求创新的惰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的供给日益丰富,替代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西安旅游项目多为静态的展示,观光文化类,旅游产品的参与性,鲜活性的最大优点没有得到发掘利用,没有真正从旅游者的需求角度切实可行的进行旅游产品的深层次挖掘开发,对景点的市场推广,营销和管理往往被忽略,旅游业基本上还是停留在靠山吃山的观念上,而游客的体验不深刻,对西安整体形象的美誉度和游客重游率的提高极为不利。2.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 2.1丝绸之路和经济带的涵义
2.1.1古丝绸之路的涵义
“丝绸之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
第 页
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2.2.2经济带的涵义
经济带是带状经济区的简称。经济带类似于城市带。经济带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带状地域经济单元。经济带是依托一定的交通运输干线、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并以其为发展轴,以轴上经济发达的一个和几个大城市作为核心,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联结带动周围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经济发展,由此形成点状密集、面状辐射、线状延伸的生产、流通一体化的带状经济区域或经济走廊。2.2“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
2015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强调,中国希望同中亚国家深入合作,加强道路联通、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应运而生。
“丝绸之路经济带”,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市
第 页
区,而这些省市区,基本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因此,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旅游业,不仅有利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有力的支持。丝路之旅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伊始向海外重点推介的黄金线路之一,也是世界旅游组织向国际旅游市场着力推介的世界级旅游线路产品之一,我国旅游业的象征性徽标“马踏飞燕”即源自丝路名城甘肃武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所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新的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或理念。
3.丝绸之路经济带对西安旅游业的影响和新要求 3.1积极影响
随着总人口30亿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渐渐形成,在这一历史机遇下,将会带来巨大的商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活力四射的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沿岸国家互补性极强,交通,金融,能源,通信,农业,旅游等各个领域开展互利共赢。
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向西开放
第 页 的国家新战略。按照难易程度,旅游文化产业最有可能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排头兵”,实现率先发展。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必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新疆,陕西、甘肃,敦煌一带的旅游业将带来巨大的活力。随着我国产业的不断升级,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受到国家的大力提倡并且支持。新疆独特的地貌以及少数民族风情,甘薯敦煌的艺术宝库,以及从西安开始的古丝绸之路,都具有巨大的旅游、艺术,历史文化价值。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本来又属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重要地点,具有强力的政策保障支持。有区域专家指出,西部各省近年来在经济增速与总量规模上处于加速赶超的阶段。比如,陕西的经济增速处在弯道超车的关键节点上,并且经济结构升级亦急需借助丝路经济带带来的机遇提升。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西安旅游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面向中亚、欧洲经济区,背靠中国中,东广阔经济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可以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天优势和国际影响力,使得旅游业可以率先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导产业,发挥旅游业的引导作用。通过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城市间的旅游合作,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丝绸之路沿线的经济水平,更能促进国际、国内的民间交流。丝路的魅
第 页
力所在,不仅在于它是一条贸易通道,更在于它是一条文化交流碰撞的通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五通”之一就是民心交往,而民心之交往,需要民间的广泛交流。旅游,正是推进民间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旅行,不同地区、民族、宗教、语言的人能够相知、相敬。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人群间的相互沟通,有利于促进我国西部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3.2丝绸之路经济带对西安旅游业发展的新要求 3.2.1整顿旅游市场乱象,改善交通方式
西安市交通设施较为落后,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部分景区间的交通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从西安兵马俑到华清交通状况不规范,黑车盛行,这些问题影响着西安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全面整顿旅游交通方式的混乱现状,保障游客的出行安全以及便利游客的出行。
3.2.2运用互联网等新型宣传手段进行西安市旅游业宣传的全面覆盖
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方法,加大网络营销宣传力度,建立西安旅游官方网站,通过互联网的便捷大规模宣传旅游区的项目和给予一定优惠,全方位、多渠道推介西安旅游业。并加强对欧美等重点客源市场的促销,巩固和拓展入境客源市场增加游客的回游率。
第 页
3.2.3加强区域间合作,走区域联动发展之路
构建大区域“共赢竞合”机制。通过共享丝绸之路旅游市场、共创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和共推丝绸之路旅游形象,打造丝绸之路旅游产业共同体;要以搭建政府推进平台、开发丝绸之路旅游信息共享平台等,构筑丝绸之路世界遗产旅游官方共推平台;利用“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城市联盟、丝绸之路旅游企业联盟和丝绸之 路旅游协会联盟”,构筑“丝绸之路旅游合作三大联盟”,走区域联动发展之路。
以丝绸之路为纽带,联合西北五省和中亚各国,创新跨国际性的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以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区域合作,把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旅游资源转化为合作优势,打造利益共同体,形成“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组织”,共同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品牌。
3.2.4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旅游业供给侧改革,以供给促进需求
促进政府调节和市场自发调节作用的协同发展。通过出台丝绸之路旅游扶持政策,创设旅游经济试验区(例如西安浐灞园区),推动旅游的市场化;以争设丝绸之路旅游航线、推进旅游专列常态化、打造丝绸之路游客服务中心等,强化可进入性、旅游服务设施
第 页
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以政府重点项目扶持建设,建设项目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全力构建丝路旅游投融资体系,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和供给,以供给促进需求的上升。3.2.5加强中微观的跨境次区域合作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抽样调查,接近20%的中国入境游客离境后将前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欧洲各国。据测算,“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的游客、2000亿美元的旅游消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特别是正在大力扩展入境市场并提振国内基础与接待设施的国家对中国的客源市场与旅游投资都有较高的诉求。但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国家与地区众多,经济与旅游业发展程度不一的状况成为制约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因素。例如在中亚经济圈中,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3个国家尚未加入世贸组织。不同国家在政府行为规范化、经济主体自由化、贸易环境公平化、生产要素市场化、金融参数国际化方面,还存在着现实与发展理念上的较大差距。因此,选择中微观的跨境次区域合作,要比宏观的区域合作更易操作,也能够产生示范效应。扩展大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围绕古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展“大丝绸之路”旅游合作,最终形成当今世界覆盖区域最广泛、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第 页
3.2.6实施“六大发展战略”。
“内生外联”战略、旅游“破局”战略、新业态培育战略、世界遗产旅游引领战略、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和智慧旅游推进战略。重点通过内生力培育、外联力促进、旅游率先突破、新业态创建、遗产精品带动和智慧旅游大发展,实现西安市旅游持续快速增长。
3.2.7重构“一体一轴三廊十核”旅游发展格局。
一体:西安世界遗产旅游综合体;一轴:欧亚大陆桥陕西段;三廊:陕西丝绸之路西北线文化旅游廊道、东-西线文化旅游廊道和北线文化旅游廊道;十大旅游发展核心景区——盛唐宗教文化遗产景区(大雁塔、小雁塔、兴 教寺塔)、秦兵马俑景区、汉长安城大遗址景区、韩城司马迁景区、汉中两汉三国景区、乾陵唐文化景区、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岐山西周文化景区、彬县大佛寺景区和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景区。
3.2.8发掘西安旅游业的参与性,鲜活性,增加旅游产品类型、形式
正如前文所说,西安的旅游业长期建立在历史遗留下来的静态经典景区展示上,缺乏创新形式和内容,可以根据新时代背景,与时俱进,给予历史景点以新的内涵以及民族特点、民族精神的展现,例如将历史故事以话剧或者电影为载体展现出来,给予游客更深的第 页
体验,增加中外游客的旅游带来的愉悦感,提升西安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内涵。增加游客的重游率。
参考文献
1.卫玲.丝绸之路经济带:超越地理空间的内涵识别及其当代解读.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2.杨恕.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3.李树民.西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分析.西北大学学报 4.刘欢.陕西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陕西日报.2013.9.30 5.习近平弘扬人民受益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9.8
第 页
第 页
第三篇:西安担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使命
西安担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使命
西安担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使命
齐树华
《 人民日报 》(2013年09月25日
版)
9月26日—28日,2013欧亚经济论坛将在陕西西安举行。
2100多年前,汉朝使者张骞两次从西安启程前往中亚,完成了探索中亚的史诗般功业,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2100多年来,丝绸之路沿途各国人民始终保持友好往来,告别大漠驼铃,架起从中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的新欧亚大陆桥,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续写着古丝绸之路的兴旺繁荣。
今年,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举办2013欧亚经济论坛,对落实上海合作组织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和元首峰会议定合作事项,创新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合作模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丝路沿线区域“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就在论坛举办前20天,习近平主席对中亚诸国访问期间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在这项大事业中,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最大的中心城市,理应担当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使命,为更好实现沿途各国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作出应有的贡献。
打造丝绸之路交通走廊富有活力的出入口和集散地
西安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定位和历史使命,推动西安踏上一个外向性、国际化的发展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西安大有可为。
从区域发展格局看,西安地处我国两大经济区域结合部,与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都有良好的通达性,是全国重要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铁路、公路、航空和信息枢纽。如此的外在条件为西安做好道路联通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西安作为全国铁路六大枢纽中心之一,联通着两条铁路运输大通道,即从上海至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乃至中亚的东西大通道;从北京至太原、西安、成都、昆明的南北大通道。目前,西安已实现高铁四小时到北京、五小时到上海、八小时到广州。这种布局使西安不仅是丝绸之路的中心站,也是欧洲和中亚进入中国的客流、物流的集散地。西安是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的节点城市,国家高速公路网34条线中有5条穿过西安,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2公里,形成了“一环十二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已成为全国高速公路网中东联西进、沟通南北的主要枢纽。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奠定了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西安能够在道路联通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目前,西安正在全力推进包括公路交通枢纽建设在内的“五项重点工作”,举全市之力实施“缓堵保畅”民生工程,全面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这一系列举措将有效改善西安的交通环境,从而为丝绸之路交通走廊打造一个畅通、有序、富有活力的出入口和集散地。
拓展国际贸易领域空间 提升经济外向度
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已经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四区两基地”、国际港务区、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加速了西安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世界大遗址会议、欧亚经济论坛、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国际性活动相继举办,进一步打开了西安面向世界的窗口,拓展了西安国际贸易的领域和空间,提升了西安外向型经济的综合实力,推动西安快速走向国际舞台。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安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0年来,年生产总值从1000多亿元跃升至4369亿元,年进出口总值从18亿美元跃升至130亿美元,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从1910万跃升至7978万。西安越来越快地走向世界,世界也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西安,将脚步迈向西安。目前,进入西安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人企业)超过1000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20多家。富士通、东芝、麦德龙、百事可乐、霍尼韦尔等跨国巨头纷纷抢滩进驻,在西安设立分支机构。去年,韩国三星投资7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项目正式落户西安。在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西安企业赴中亚投资采矿业、制造业和农业等领域,与丝路沿线国家企业开展卓有成效的务实合作。
西安已经成为一片投资热土和兴业旺地,为西安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畅通展开了广阔的前景。西安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等产业优势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相关产业高度互补,具有广泛合作的基础。西安作为中国西部商贸、金融、物流中心,与中亚各国及丝路沿线各国有良好的合作前景。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将沿海港口口岸服务功能内移,聚合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功能平台,打造“中国最大的国际型陆港”和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已经初具规模。相信西安必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蓝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笔迹。
传承丝路文明 加强文化沟通 促进民心相通
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传承着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传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加强文化沟通,促进民心相通,西安责无旁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安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一直十分活跃,尤其和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较为紧密。俄罗斯的舞蹈、绘画经常在西安举行演出、展览,中亚地区的很多民族表演经常出现在西安的演艺舞台,每年都有3000名中亚国家学生来西安学习汉语。西安创作的影视作品、书画作品也大量进入到丝路沿线城市,西安出土的国宝级文物也多次到中亚各大城市展出。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中亚很多城市的人民对西安的了解,开阔了西安人民的文化视野,增进了西安与这些城市人民之间的友谊,进而促成了一大批西安对外文化合作项目,提升了西安知名文化企业的外向度。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做大文化品牌就更具活力和潜力,在深化民心相通上就担有一份使命。目前,西安正在加快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大城市签署旅游合作联盟协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旅游走廊,积极加入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西安和丝路沿线城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越来越深入广泛,对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城市民心相通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丝绸之路将西安和沿线国家的主要城市结为一个整体,创造了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机遇,抓住这个机遇,西安责无旁贷,用好这个机遇,西安大有作为。
第四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研究综述
1.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研究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6日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和建设路径: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实现“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同。(习近平,201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血脉”,是实现“五通”基础,文化的汇通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条捷径。(古龙高、古璇,201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以现代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区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人类的未来活动空间将不再为海洋所隔绝,而且也不再为高寒和荒漠所困扰,横跨海际的环球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畅通,为人类生存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的全面繁荣发达(芮杏文,1996)中国调整了发展与中亚国家关系的方式及内容,强调“丝绸之路”式的多边、互利合作,是应时、应势之举。(关贵海,2013)展望未来,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应把握三方面的原则:一是目标不宜定的过高,二是过程要注意循序渐进,三是要加强战略自觉和统筹规划。(胡波,2013)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中亚对中国具有十分主要的战略意义:第一,中亚是中国的能源战略仓库,第二,中亚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第三,中亚是一个重要的粮仓。(占豪,2013)“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成为连云港发展的新跳板。(鞠海涛,2013)
第五篇: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以手机、互联网等为主的新媒体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面对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思政工作者需正确认识,合理引导。本文通过论述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使人们对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挑战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232-02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是: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方式也发生了深刻改变。现阶段,新媒体主要是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其对应的终端分别是:电视新媒体、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和交流过程中具有交互性和平等性、及时性和便捷性、虚拟性和开放性、多元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
(一)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形成的新媒体构建了一个巨型网络体系,该网络体系改变了传统媒介主要依靠信息发布方将信息通过载体单向传递给信息接收方的单一形式,形成了信息发布方和接收方之间可以双向传递信息的形式。如此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参与到信息建设中去,促使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通过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个体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最全面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学生可以突破传统课堂固定时间地点以及图书馆现有资源等的限制,运用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随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可从新媒体海量的信息资源库中搜寻出最新的思政理论成果,并以图文并茂结合音视频的形式更大范围及时传递给学生,这种方式既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又克服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更加受到当代大学生的欢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平台。
(二)新媒体的灵活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智能手机、微博、网络论坛、贴吧等正以灵活便捷的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异时异地的开展成为了可能,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显现出其全时、灵活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手机等途径及时获取所需的知识,避免了因知识获取不及时而打击学习积极性,以至于影响学习效果等情况的发生。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信息单向获取的方式,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自主选取需要的信息,在信息搜寻过程中也可以将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作为新的信息源补充到信息库中,这样使得信息库资料愈加丰富,为他人的信息获取提供了帮助。这种双向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受教育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变为主动参与学习资料的建设者,更加提高了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积极性,使学习在一种既可以异时异地,又可以实时交互的环境中进行。传统媒体中的报纸、杂志、期刊等注重信息通过何种途径单向传递,而智能手机、微博、网络论坛、贴吧等新媒体则更加注重如何实现信息的互动交流并不断丰富更新。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主灵活,同时交互性又强,有利的改进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三)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平等性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时代新的技术、新的交互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使信息可以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进行,这种虚拟的环境主要借助文字、图形图像、音视频等实时异地传递信息。新媒体的虚拟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交互方式,在足不出户的状态下可以方便快捷的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因具有虚拟性和平等性,使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激烈辩驳而不必过多顾及外界的约束,所以受到大学生的普遍青睐。通过新媒体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也有利于围绕热点话题展开探讨,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传统的教育关系中,师生之间因为特殊的师生关系致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往往在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中进行,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客体地位,更多的倾向于倾听,这样思政工作者要想如实了解学生内心状况是比较困难的。如今,在虚拟环境中,交流双方可以隐蔽彼此的身份,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交流,这样容易消除人际交往间的心理障碍,使得交流更加深入真实,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今,信息传播的自由化、传播方式的个性化、信息获取的虚拟化等因素,决定了新媒体在给人类交流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由于大量不良信息的干扰,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新媒体的开放性为人们获取海量信息提供了保障,多元性为人们了解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奠定了基础。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现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认清开放性和多元性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从而进行及时干预,合理引导。一方面,开放的信息来源为大学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信息,满足了他们对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但是,正是因为新媒体的开放性,很多不良信息在未经过过滤和筛选的情况下便直接进入了大学生的眼帘,外加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很容易对虚假或不良信息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影响他们的判断,对思政工作带来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外来的多元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涌入,一些“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奢靡主义”等侵蚀着大学生的头脑,他们还没来得及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这些价值观念就已经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二)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互动性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互动性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提供了平台,为学生与信息之间的随时互动提供了载体。在新媒体环境中,学生可以不受现实伦理道德的约束,也不会过多的留意纪律制度的存在,是他们情绪宣泄的理想场所。对于长期沉迷于虚拟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虽然虚拟性拉近了他们之间的物理距离,但实质上增加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降低了现实世界人际交往的和谐性。也有的大学生过渡依赖新媒体的虚拟性,造成了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无法正常区分,无法自由转换的情况,以至于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这样不符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即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三、增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所以思政工作者应做到面对新媒体采用新方式,理性面对机遇与挑战。笔者对现阶段新媒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增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指大学生在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首先,高等学校要做好媒介知识和素养的普及教育工作。在学生一升入高校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宣传教育活动,采用课程教学的形式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采用宣传栏、宣传海报的形式使教育进宿舍,进饭堂,也可以采用校园网的形式使教育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其次,高等学校要加快校园信息化的建设速度,提高校园信息管理能力,在学校范围内对不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进行及时干预,正面引导,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质疑能力,避免不良信息在更大范围内扩散。同时要不断丰富校园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合理获取优质资源的习惯。
(二)拓展教育路径
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方式,丰富了教育途径,高等学校和思政工作者要主动构筑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首先,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师主要采用文本和说教的方式传递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显得枯燥无味。如今,思政教师可以利用新的传播媒体,用图文并茂结合音视频的形式传播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直观,更符合大学生的喜好。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地位,进而采用设置不同话题开展分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网站内容须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以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的内容为依托,通过设立与学生密切的栏目引导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如开展十佳励志青年的评选栏目,在栏目中对历届励志青年的事迹进行报道等。最后,加强对手机和网络新媒体工具的合理使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可通过手机、网络等途径开展深度交流与指导,这样给平时不愿袒露心声的学生提供了平台。在交流过程中,由于彼此身份的隐蔽性,要求思政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语言特点和其他特性,对学生的现实身份做出大概判断,然后尽可能结合现实生活中该学生的特点进行沟通交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引导。
【参考文献】
[1]孙珊.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2]沈德立.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3]钱文彬.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06).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