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总书记多次强调,“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是大国,“大要有大的样子”。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结合工作,谈几点情况和意见。
一、“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情况
2013年金秋9月,在古丝绸之路经由地哈萨克斯坦,习近平主席鉴往知来,向世界发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真诚邀约。同年10月,在郑和到访过的印尼群岛,习近平主席勾勒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蓝图。“一带一路”倡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之间架起了桥梁,为世界发展注入新动力。4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显著成效。
(一)政策沟通方面
一是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层次的对话机制,也是建国后首个由我国发起的重大多边外交平台。来自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云集,形成了270多项具体成果。期间,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演讲、致辞,引发强烈共鸣。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引领力空前提升,世界也强烈地感知到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形象。
二是签署了一批合作协议。我国与8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其中2017年新签署50余份,实现中东欧16国“全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完成中蒙俄经济走廊及中哈、中白、中捷对接合作文件签署,编制中捷、中塔、中老、中柬等双边合作规划。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与俄罗斯形成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共识。
(二)设施联通方面
一是加强陆上联通。蒙内铁路竣工通车,匈塞、中老、中泰、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等项目开工建设,签署雅万高铁项目商务合同和贷款协议。开展中巴铁路、中尼铁路等前期研究。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界河公路桥启动建设。双西公路(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境内段建设积极推进。
二是推进海上联通。汉班托塔港交由我企业运营,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全面复工,比雷埃夫斯港建成我海外重要中转枢纽。巴西巴拉那瓜港口签订股权收购协议。“中欧陆海快线”经营初成规模。我国船舶多次成功试航北极东北航道。连云港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中哈物流基地等发挥效益,宁波“海丝指数”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是中欧班列发展迅速。2017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达3600多列,目前总量累计6600多列。国内开行城市达38个,到达欧洲13个国家36个城市。与白俄罗斯等6国签署《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成立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和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
(三)贸易畅通方面
一是贸易投资取得新进展。2017年,我国与共建国家贸易额达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增速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144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我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270多?|美元,吸引入区企业近3500家。
二是自贸区网络建设步伐加快。与格鲁吉亚、马尔代夫签署自贸协定,与智利实质性结束自贸协定升级谈判。推进与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以色列、新加坡、新西兰等国的自贸协定谈判或升级谈判,与毛里求斯正式启动自贸协定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稳步推进。
(四)资金融通方面
一是政策性金融支持不断加强。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美元,丝路基金签约项目17个,实际出资金额约62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累计承保102个重大项目,保额1663亿美元。
二是金融合作与机制建设持续扩大。商业性金融机构借“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海外布局,已有10家中资银行在参与国设立了67家一级机构。21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的55家银行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与17个国家共同核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发起创立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会员总数已达107家。
三是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人民银行已与24家参与国央行签订约1.4万亿人民币规模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7个共建国家和地区获得8300亿元RQFII额度,占总额度的48%。波兰等国在我国成功发行人民币债券,匈牙利、马来西亚等国通过“债券通”向我国投资者发行债券。
(五)民心相通方面
一是促进教育科技合作。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方案,与60多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协议,打造教育援外品牌。签署40余项科技合作协定,设立45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资助13个共建国家130多名科研人员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启动“一带一路科教文卫引智项目”。
二是扩大文化交流。在50多个共建国家设立了138所孔子学院和135个孔子课堂,与60多个共建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确定了300多个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建设了16个中国文化中心。打造“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等重点交流品牌项目,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推动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发起成立世界旅游联盟。
三是加强卫生合作和对外援助。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备忘录》,在捷克、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设立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累计为共建国家合作培养1200余名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人员。启动“共筑援助之桥 畅通‘一带一路’”行动。实施 “幸福家园”、“爱心助困”和“康复助医”项目。开展粮食援助和应对洪涝灾害等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此外,启动国际智库合作项目,成立丝路民间组织合作网络,中外60多个国家的近300家民间组织加入。启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筹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
(六)综合保障方面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对外发布《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白皮书。发布“一带一路”建设能源合作、农业合作白皮书,出台“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标准联通、绿色环保、检验检疫、军工军贸等专项规划。研究编制“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规划、关于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文件。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关于支持香港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安排》。
二是做好安全保障。完善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三位一体”境外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完成对共建重点国家和重点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初步建成国家级“一带一路”建设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电子平台。出台应急处置工作规程及情景模拟等指导文件,妥善处理突发安全事件。实现境外安保教育培训和巡查指导机制化、常态化。
三是提升服务能力。设立“一带一路”建设法治保障专题工作组、“一带一路”司法研究中心,对外发布两批涉“一带一路”建设典型案例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环境国别报告》。开通“一带一路”官网并实现联合国6种官方语言上线。各部门联合治理防范借用“一带一路”建设概念敛财聚财行为,核查处置一批典型案件,有力维护了“一带一路”建设的严肃性。
二、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被五次提及并写入党章。新精神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吹响了新的集结号。要把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光荣使命和重大任务,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二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重中之重。要推动沿边和内陆加大开放力度,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协同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走出去既要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合作,也要与参与国家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引进来既要引入资金,更要引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创新理念,不断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我国由开放大国向开放强国的转变进程。
三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强调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是增强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内在要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根基在国内。要进一步将“一带一路”建设与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优化等区域发展战略联动协调,与京津冀协同发展、?L江经济带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密切配合,推动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四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要载体,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要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弘扬丝路精神,把中国发展同共建国、参与国发展战略或构想衔接起来,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人文互通,推动形成更加密切的利益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三、新时代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任务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扎实实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继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共识。稳步扩大“朋友圈”,扩大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文件的国别范围。进一步完善对接工作方式,做好已签署协议的推进落实,对已开展战略、规划对接的国家,要稳步过渡到机制、项目对接。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标志性项目建设。推动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打造合作示范。加快推进雅万高铁等项目建设相关工作,做好匈塞铁路、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已开工项目建设和莫喀高铁、马新高铁等项目研究或跟踪。发挥比雷埃夫斯港、瓜达尔港、吉布提港等海上合作支点作用,畅通连接欧亚的陆海联运大通道。
三是完善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丝路基金等融资功能,开展金融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融资支持。完善金融机构海外布局,引导大型金融机构更多更好服务走出去企业,在共建国家布局设点。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要契机,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四是加强境外安全风险防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2018年三大攻坚战之一。要将境外安全风险防范特别是对外投资风险防范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密切关注各类风险隐患,做好风险预警预报。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指导协调,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防止非理性对外投资、恶性竞争和腐败行为。
第二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往往取决于重大关头的抉择。35年前,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紧要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的重大决策。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通过的《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吹响了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进军的新号角。“ 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回首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每一次重大的改革都和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的,就是在改革从试点向推广拓展、从局部向全局推进中不断发展的。今天的中国,经过35年不断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使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少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留下来 新问题与老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这项改革措施与那项改革措施相互关联、彼此制约。在新的重要关头,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途。场经济尤其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十八届三全会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社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带来民企发展新机遇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经济改革给了非公有制经济越来越宽广的舞台,无论从国家税收还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非公有制经济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35年间,中国的民营企业从原来不足10万家发展到目前超过1000万家,数量不仅占据了中国企业的绝大多数,民间资本也占全社会资本的比例超过60%,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在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时说,这次全会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出其伟大。
第三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贯穿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和巨大勇气,体现了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深谋远虑和责任担当。
《决定》明确提出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突出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描绘了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纲领。《决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们要正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不断把经济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充分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的重要意义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是中央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准确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考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要决策。
(一)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是立足基本国情、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全面推进改革的“突破口”和“重头戏”,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年,我国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低迷的冲击,战胜严重自然灾害,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坚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重要原因。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0%左右,发展中面临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新的挑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本质上是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是适应形势变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科技革命孕育突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多变。从国内看,我国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同时,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阶段,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一些领域的潜在风险仍然较大,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产生这些矛盾和问题有多方面原因,但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比较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必须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多的智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制度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是引领其他领域改革、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的客观要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了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发挥其牵引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牵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可以有力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促进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深化。同时,改革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迫切需要统筹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其他领域的改革,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互协调、相互支撑。我们必须坚持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重点,协同推进其他各方面改革,努力营造各领域改革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形成强大改革合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二、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
《决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今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决定》中一个重大而鲜明的观点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用决定性代替基础性,这是我们党对市场规律认识的又一次升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围绕调整政府和市场关系进行的,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的力量一步步得到释放。正是认识上的不断深化,才使得我们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我们更要看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和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市场体系和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市场还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我们实施渐进式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和条件逐步形成,社会各方面也有了相应共识。当前,我国仍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政府权力过大、审批过杂、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经济发展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大改革力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思想上更加尊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行动上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二)全面实行科学管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绝不是说政府就无所作为,而是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提高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的水平。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各国对发挥政府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发挥好政府作用,要善于底线思维,注重宏观思考,深入研究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举措和问题;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切实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要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要更加注重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创造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环境,让市场主体有更多的活力和更大的空间来创造财富、发展经济、造福人民。
(三)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是看得见的手,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无论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都要搞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协调配合。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也不是简单地让市场作用多一些、政府作用少一些的问题,而是统筹把握,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协同发力。要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政府要简政放权,要松绑支持,不要去干预;凡属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水平,避免出问题。要善于运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只告诉市场主体不能做什么,至于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变化作出判断。要找准市场功能和政府行为的最佳结合点,切实把市场和政府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和优势。
三、准确把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按照《决定》部署,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们的财产权都不可侵犯,都应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按照《决定》要求,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把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二)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一些领域市场机制还不完善,要素市场发育也不健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搭建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要让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让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让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决定》提出,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推动重要要素市场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需要强调的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坚决防范各种风险,切实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这些重要举措针对性很强,有利于清除市场壁垒,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现代市场体系。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水平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一方面要重点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不断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另一方面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坚决做到“三个一律”,即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的企业投资项目,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要特别强调的是,政府职能转变要注重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同步推进,权力要下去,标准要定好,监管要上来,增强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政府效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财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这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年,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晰、税制结构不合理、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决定》提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五)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结构问题,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之间在劳动力就业、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同时也要看到,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决定》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包括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这些改革举措,有利于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有利于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六)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格局深度调整,世情、国情正发生深刻变化。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决定》提出,要放宽投资准入,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七)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要坚持改革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理念,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协同推进,下大气力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步伐,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更好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决定》提出,必须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既要保证政府履行好应尽的职责,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
(八)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严峻。今年春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大面积、长时间、高污染雾霾天气,东北三省秋季又连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这些都警示我们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已经刻不容缓。生态领域出现的问题与我国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有很大关系。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生态领域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良性互动,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决定》指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这些改革措施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事关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任务繁重艰巨。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决定》的各项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重在实干落实,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汇报人:xiexiebang
第四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试卷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试卷
一.单选题
1.现代市场体系高端要素包括管理、技术、知识、()。(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劳动力
B.资源
C.土地
D.资本
2.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3.国有资产监管以“管资本为主”是一个重大的提法,涉及到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如何能进一步的适应市场、发展自身、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了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问题。(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4.十二届三中全会是()年召开的。(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1983
B.1984
C.1985
D.1986
5.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公有制经济
B.私有制经济
C.国有企业
D.集体经济
6.现代市场体系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资本
B.技术
C.资源
D.市场
7.()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深化改革
D.社会建设
8.现代市场体系最基本的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技术
B.资源
C.劳动力
D.市场
9.我国毫不动摇、支持引导()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国有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
C.集体经济
D.外向型经济
10.十六届三中全会是()年召开的。(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2002
B.2003
C.2004
D.2005
第五篇:解读一带一路--重点布局天津等15个港口建设
解读“一带一路”:重点布局天津等15个港口建设
来源:钢之家
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区域定位
将“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内区域开发开放有机结合起来,以沿边地区为前沿,以内陆重点经济区为腹地,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引领,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港口建设
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提出要充分发挥国内各地比较优势,以沿边地区为前沿,以内陆重点经济区为腹地,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引领,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重点布局天津等15个港口建设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三部委经国务院授权,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就此,记者采访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问:共建“一带一路”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共建“一带一路”,将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把握好合作方向。“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发展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合作方向有三个,分别是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合作方向有两个,分别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并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南太平洋。
二是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将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三是推动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要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尽早建成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实现区域互联互通,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达到一个新水平,彼此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同时,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使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友好相处。
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请问如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设施联通领域的合作?
答:应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合作。
在交通基础设施合作方面,要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断头路”,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
在能源基础设施合作方面,要加强与中亚、西亚、东南亚、俄罗斯等能源通道建设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在通信基础设施合作方面,要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区域通信干线网络建设,大幅度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打造畅通便捷的信息丝绸之路。
问: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中国将从哪些方面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答:投资贸易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传统领域,也是大有可为的重中之重,需要各方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
一是努力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沿线国家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等方面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多双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实施。改善边境口岸通关条件,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
二是努力促进贸易转型升级。进一步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三是努力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加强与有关国家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消除投资壁垒,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协调解决工作签证、投资环境、融资需求、优惠政策等问题。
四是拓展相互投资领域。继续推动在农林牧渔业及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水淡化、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等领域合作。加大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五是努力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加强与有关国家在产业链条上的分工合作,推动上下游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积极与有关国家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国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
六是树立投资合作新典范。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支持中国走出去企业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问:请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发挥国内各地方比较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答: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积极性和比较优势,将“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内区域开发开放有机结合起来,以沿边地区为前沿,以内陆重点经济区为腹地,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引领,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西北、东北地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好面向中亚、南亚、西亚、俄罗斯的开放窗口。
西南地区。主要发挥广西、云南、西藏等地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周边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建设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重要门户。
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内陆地区。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战略支撑和成都、郑州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战略合作。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
问:《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后,中国政府将如何推动落实?
答:“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跨越时间长、建设任务重,需要加强组织和领导,统筹做好对内、对外两方面工作。为此,中国政府成立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具体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中国将与沿线国家一道,不断充实完善“一带一路”的合作内容和方式,共同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积极对接沿线国家发展和区域合作规划,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和备忘录;在既有双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框架下,通过合作研究、论坛展会、人员培训、交流访问等多种形式,促进沿线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内涵、目标、任务等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和认同;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共同确定一批能够照顾双多边利益项目,对各方认可、条件成熟的项目抓紧启动实施,争取早日开花结果,让当地人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