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递知识的重要媒介,阅读不仅是个人智慧的积淀,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机和活力,乃至整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和传承。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主要宣传者,是推广全民阅读的主要阵地,在倡导书香型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图书馆要通过改进选书原则,重视构建特色馆藏,建设图书馆联盟,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创建知识交流平台等等措施,更好地为民众服务,真正使图书馆成为人们获取可靠知识和全面信息的首要选择。
关键词:阅读;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在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一带一路”的重要演讲,指出建设文明之路的新观点。让阅读带动交流,让文化超越冲突,让文明超越隔阂,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习近平主席曾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发表演讲,并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等重要观点。
一、全民阅读及其重要意义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得以广泛开展,官方有孔子学院、读书节活动,商业有地铁丢书、图书漂流,公益有农村书屋、社区游园会、大白象小书架活动,民间有读书主题公园、阅读经典、专家讲座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正反映了人们对读书的热情和追求,从各个层面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广受读者的支持与好评,为推进全民阅读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书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阅读是人们最基本、最持久的文化需求,对个人来说,阅读可以使人快乐,内化的知识不仅能提高文化修养,更是其快乐的源泉,随着阅读的加深,读者对内在的自我、外在的宇宙人生都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不容易被眼前的琐事所烦扰,更加明晰自己的追求。对社会来说,民众的知识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上升,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幸福指数大大提升。对国家来说,爱好阅读的民族充满了求知欲和想象力,放眼望去,不只是青年人,一片读书盛景,满是蓬勃的朝气。
二、高校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重要角色
图书馆是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是倡导全社会阅读风气的决定因素,有责任监督民众推广阅读,有义务传承民族文化,有能力融合世界知识宝库。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在推广公共阅读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信息资源充足、文化氛围浓郁、阅读环境良好、文献资源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民众的多样化阅读要求。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阅读文化,比如图书推荐活动,包括对新书、好书、经典、著作、主题的推荐,可以方便读者更轻松地找到适合自己的的图书;图书馆的借阅排行、新闻媒体发布的书单排行,又直观地反映了图书的受欢迎程度,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图书馆会定期开展信息素养讲座,科普一些数据库利用、数据库推荐、资料查找等等信息,宣传一些基本的信息素养;图书馆会不定期邀请一些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为阅读的推广贡献了重要力量;主题展览活动是对包括绘画作品、主题书展、古籍类展、资料展、设计作品展等等活动,极大地增强了读书的趣味性。
三、高校?D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一)资源建设原则
我国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基本模式以实体图书收藏为主,以购买及占有图书为主要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读者不再单纯满足于图书馆收藏的纸质文献,而对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的信任和依赖程度逐渐加强,更加注重信息的效用,所以图书馆在选书时不仅要重视传统纸质文献的订购,同时也要注重电子化的订购方式。文献数量的增加以及学科内容的庞杂使得图书馆员选书工作难度加大,如何科学、高效地选书成为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
国内比较热门的是PDA采购(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即读者决策采购,PDA模式实现了图书馆选书从馆员到读者的过渡,直接从读者的需求出发,大大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和读者的满意度。PDA主要针对的电子书对读者而言具有可实现全文检索、多用户同时使用、随时远程获取、可移动性、打印和复印的灵活性以及可在多种移动设备平台上使用,对图书馆而言,不会丢失或损坏、不需要无限存储空间。
(二)构建特色馆藏
由于网络信息社会的发展,数据库资源的建设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不再是以传统藏书为单一重点,转而注重虚拟电子馆藏的建设,但是,如果过分强调网络信息资源而忽略另一方的藏书建设,以为数字信息能取代图书馆藏书,那就有些片面和盲目了。虚拟馆藏建设与纸质图书建设都是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纸质图书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传播交流媒介,所以虚拟馆藏和图书馆藏这两只手要同时抓,同时确保两手都要硬,因为馆藏建设正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核心部分。
在互联网普及化的今天,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变得尤为重要,图书馆的优势就显露出来,虚拟馆藏建设方面,一定要具备特色,所谓特色,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全”。这样图书馆才能始终保持活力。高校图书馆在对网络资源数字化时,一定要慎重选择,优先考虑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同时不忘选择具有本馆特色的专题和项目,完成高质量数据库,突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
(三)倡导图书馆联盟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纸质图书馆藏占主导地位的馆藏结构受到猛烈冲击,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了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转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馆藏信息数字化,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就这样源源不断地进入了高校图书馆,日益成为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纸质图书的实体资源与数字信息的虚拟资源共同构成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形成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统一整体。在整个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图书馆要一如既往地发挥其倡导民众阅读的领军作用,优化馆藏资源建设,构建图书馆联盟,不仅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还能极大地突出各馆的不同特色,使其成为整个图书馆网络中的独特个体,既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又突出了自身的特色馆藏。可见,实现馆际间文献共享共建很有必要。
(四)加强信息资源整合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更加方便和快捷,人们可以很轻易地对信息进行搜寻和检索,但往往信息资源杂乱,甚至错漏百出。信息资源的横向获取面很大,但是缺少专深的纵向知识体系。这就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仅仅提供浅层次、僵化的信息模式,而是要对信息进一步筛选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网上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重组和导航,使其有条理有系统,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详实、可靠的查询条件。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同时带来了智能化的检索手段、共享化的信息利用和网络化的信息传递,也使得图书馆可以不受空间限制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图书馆数字化的资源为互联网的使用提供了强大基础数据资源,使众多的网络数据库系统集成了各种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
(五)创建知识交流平台
互?网日益走进年轻一代的生活,广泛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字阅读。我国的许多青少年都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是网络原住民,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在线阅读方式大规模发展和流行起来。但是网络在线阅读是个人行为,很难找到一个权威又可靠的交流平台,此时就需要图书馆发挥作用,创建一个在线知识交流平台,以图书馆已有数据库为基础,为读者的在线交流、答疑解惑提供可信的意见交流场所,从而促进全民阅读的更广泛开展。
四、结论
全民阅读是书香型社会的基础,高校图书馆是推进全民阅读进程的重要力量。而网络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使得高校图书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构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形成高校图书馆富有特色的数据库建设,做到“用”和“藏”的结合,使高校图书馆的效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并且要大力推进图书馆联盟建设的进程,同时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进程,严格把关,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高校图书馆还要建好知识交流的平台,供读者更好地阐发观点、交流学术。信息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动全民阅读的知识基础和信息保障,是鼓励国民读书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汤诚.纲目购书与PDA的融合: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复合模式[J].图书情报知识,2017,(5).[2]王洁,高晓琴.基于层次分析与边际效益计算的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荐购模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4).[3]王磊,丁振伟.全民阅读活动中激励策略之运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5,(4).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网络环境下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吴盛雄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本文阐述了电大系统图书馆馆际间信息资源的共建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电大系统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客观因素,提出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探讨电大系统内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行性,以期为电大系统图书馆开展文献协作工作提供研究和借鉴。关键词: 电大图书馆 信息资源 共建共享 模式探讨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一直是电大系统图书馆界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几年,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迅猛发展,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对图书馆的支持服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全国电大图书馆系统普通存在着购书经费和馆藏文献不足的缺陷,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实现图书馆之间的平等互助、互通有无,是目前电大图书馆实现文献支持保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从搞好电大系统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的目的出发,对当前电大系统图书馆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并对现状进行分析,以求共同探讨和研究。
一、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是电大图书馆的建设方向。
随着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和图书馆的迅速发展,通过计算机处理和读取的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各种媒体资源在图书馆馆藏资料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的图书馆的馆藏结构随着数字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而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字资源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学、科研的文献需求保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电大图书馆实行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文献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随着信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信息成“爆炸性”增长,也决定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广播电视大学是基于网络实现的教育方式,学校很大比例的“教与学”过程是通过网络的手段实现的,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学校办学的基础。近几年,随着数字图书馆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依托网络设施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数字图书馆中各种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音像、视频等资源实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但电大系统图
书馆由于自身起步晚,起点低,收藏力相对低下,对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各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全国各图书馆各自为政,固定用户对现有馆藏的利用率不高,对信息资源形成极大浪费。由于电大教育对象是成人,在资源的利用面上比较窄,很多数据资源少有人问津。但由于地区的不平衡,相对迫切需要此类文献资源的其他用户,只能望而兴叹。还有就是用户普遍需求的同类信息资源,各图书馆竞相购置以满足当地用户的需要,造成目前这种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购置的局面。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是解决电大系统图书馆目前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电大图书馆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2、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当前电大办学的迫切需求。
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信息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新型教育方式。由于其在教学、管理和服务模式上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由此带来的图书馆服务的特殊性。在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载体上都和普通高校有着根本的区别,图书馆必须适应成人学生分散,随意的特点来实现文献资源服务。特别是成人学生对数字资源的需求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速度快捷、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电大学生的分散性,决定了图书馆建设必须以数字化建设为侧重点,依托网络电子传输手段来满足用户的信息的需求,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如果每个图书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3、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发挥电大系统优势、协同办学的需要。
立体办学体系为文献信息的共建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办学系统,网络化、多点的教学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各种信息资源的优势,利用双向的、实时交互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使身处异地的读者同时可以共享动态的信息资源。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中,各省级图书馆有义务时时为地市图书馆及县级办学点提供文献支持服务,同时各基层分馆的文献信息支持机构也可以分担省级馆的信息支持服务工作。这种系统办学的优势条件为开展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电大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能性和不利因素。
1、良好的网络环境为电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可能:
广播电视大学是基于网络实现的教育方式,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师生学习和获取信息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平台,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特别是近些年,各省电大借助于“开放教育总结性评估”工作,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也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给远程教育学习者提供了快捷、方便、广泛、丰富的信息资源。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进程为顺利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条件,保证了完善的远程教育文献支持服务体系建立。
2、电大系统的管理体制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了可能性。
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牵头的电大系统图书馆协作组织,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推进着电大系统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从1999年电大图工委提出的把全国电大系统图书馆建设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中心、服务中心和学习中心的议题以来,经过各成员馆之间的不断磨合与努力,绝大部分省级馆都建立了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馆,有些还自建了特色资源库,适应了现代远程开发教育对图书馆的要求。在中央电大的统筹规划下,全国不同片区之间省级馆的文献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各馆之间文献资源的沟通交流渠道也日益完善。电大的系统管理优势有力地促进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浅层向深层,由粗放向效益密集转变。
3、电大系统图书馆共建共享的不利因素
3.1、图书馆缺乏标准规范和协调指导制约着共建共享的开展。
统一的标准规范是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基础。是进行数据交换、兼容和信息转换和不同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近几年,随着各图书馆业务部门都实现了自动化管理,管理软件、各种数据的加工标准、网络接口和传送规范问题日益突出。在全国电大系统内关于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工作开展缓慢,许多环节还很薄弱,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单位。另一方面,在电大系统内图书馆际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协调指导,导致在各馆建立特色文献库使用不统一的规范,从而导致在后期馆际间数据传输的障碍,达不到图书馆资源互补、共建共享的目的。
3.2、观念认识不足、人才匮乏也是制约电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一大因素。虽然全国电大系统图书馆是“一盘棋”,但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图书馆对资源的共建共享认识不足,在文献资源的建设上各自为政、横向联系少,传统的办馆观念根深蒂固。希望共享而不希望共建,只希望本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而忽视整体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发展,这势必会妨碍电大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部分馆员的专业水
平和观念滞后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他们除担负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去伪存真,有效地抵制信息垃圾,以全方位信息资源满足用户。这种人才有限的“瓶颈”在电大系统图书馆尤为突出。特别是全国电大系统地区不平衡、东西部不平衡等现象比较严重地阻碍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进行。
3.3、技术和资源因素制约着电大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的进行。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换代较快、软件配置的智能化、多功能效用越来越显著。带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局限性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的一些网络服务功能还难以全面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技术还不够成熟。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缓慢。另一方面,由于电大馆藏资源建设整体水平不高,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和保障率低,各馆的特色化资源明显不足、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贫乏;书刊重复收藏等等因素都制约这电大系统内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除此之外,网络环境下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还有诸多网络信息的安全与否、资源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部分信息垄断行为能否消除、紧缺的图书馆经费能否得以保障等。
三、网络环境下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对策。
1、组织协调,观念转变。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建共享是一种全局性的,有组织的群体行为。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加以领导、协调、干预。在电大系统内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须要依托全国电大的图书工作委员会,由一定数量的图书馆组成一个权威管理协调机构,做好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从实际出发,优化组织结构,改善运行机制,制定标准,建立具有高度开发能力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同时,该组织必须明确各成员馆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负责建设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另外,各电大馆应树立信息资源共建才能共享的观念。在信息共享中,获取和拥有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突破馆藏观念,注重信息资源的应用和获取手段的通畅上,以满足读者的需求,降低服务成本作为图书馆追求的目标。
2、建立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电大系统图书馆应尽快制定与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条例,加快图书馆制度化建设的步伐。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
益不受侵害。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需对信息资源共享单位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要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必需高起点、创造性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途径及办法。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3、强化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文献信息共享的前提是共建,数据库的建设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和基础。标准化必须贯穿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各个环节,要运用科学的分类与标引工具,对数据进行规范处理,力争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准确化和完整性。确保质量,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电大系统图书馆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制定数据库的统一标准规范,做好数据库建设的宏观调控,对各基层电大图书馆开发的特色资源库必须是在统一的标准框架下合理有序地开发。尤其是书目数据格式,二次文献编制规范、馆藏资源数字化的要求等等,只有统一标准,局部和全部才能形成网络,才能实现国际接轨,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强化技术保障工作。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需要一批在观念上,能力上,知识结构上和技术水平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图书馆应把培养和造就资源共享人才放在首位。要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应建立一个全国性功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统一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种智力开发和技术开发,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他不仅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电大图书馆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方式及时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
5、加强网络建设,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首先、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控制手段,具有信息量大,传输方便和不受时空限制和共享性强等特点,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依托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优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速度。其次,加强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尽快完成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第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建立公共查询系统,以集体契约方式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数据和国外的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通过成员馆的分工协作,建立全国的馆藏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第四,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此来查重、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新书报道。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第五,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
参考文献
[1] 张学波,基于数字图书馆的远程教育探讨.中国远程教育,2002(8)38-40
[2] 周永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图书馆论坛,2005(8)109-111
[3] 刘亚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6)46-48
[4] 郑丽娟,刍议远程教育中的现代图书馆,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0)98-100 作者简介
吴盛雄(1972--),男,福建寿宁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TVU’s Libraries
Wu Sheng-xiong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necessities of mutual construction of inter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TVU’s libraries, analyses objective factors which affect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TVU system, proposes the mode of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and discusses feasibilities of realization of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with the aim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ibraries in TVU system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literature cooperation.Key words: TVU’s libraries;information resource;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study on the mode
in Network Environment
第三篇:论网络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论网络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和服务模式走向计算机网络,从而实现图书馆的馆藏
资源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从国内外图书馆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和网
络化是新的必然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管理和服务将发生改变,因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如何组织和管理是一个新的急需研究的课题。
1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阶段
从图书馆的整个发展来看,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
。而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同样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开始研究开发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立图书馆计算
机局域网,实施计算机管理。70年代后期,他们开始探讨资源共享,实施联机编目,组
建局域网或广域网。到8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初步实现了联机编目,建立了联机书目信息数据和一些专题数据库,初步实现了联机检索和资源共享。进入90
年代以后,随着因特网的普遍兴起和快速发展,图书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
些图书馆纷纷上网探索信息服务的新方法,人们开始研究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数
字图书馆等,图书馆由此进入了网络环境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特网阶段。
我国图书馆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起步较晚,从80年代开始研究图书馆集成管
理系统,建设微机局域网,到目前关于因特网的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的建设的探讨,没有明显的阶段性。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还处于第一阶段,即微机局域网阶段,但部分条件较好的高校图书馆已经连入因特网,进入网络建设的第三阶段,开始探讨关
于因特网环境的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等问题,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在线信息
服务等。
2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所谓网络化图书馆即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起初是图书馆的各个工作和服务环节计
算机化和网络化,发展的最终阶段就是网络图书馆。具体地说,网络图书馆是由电子图
书馆或数字图书馆组成,可以广泛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
信息服务系统[1]。
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应包括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信息技术设备
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狭义是指各种类型和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对于网络化图书馆,由于信息技术设备在图书馆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突出,因而,广义地理解其信息资源
较为科学。从分布看,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馆的现实馆
藏:二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虚拟馆藏)。
2.1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馆藏
信息资源的构成也不尽相同。微机局域网阶段,仍然以印刷型文献信息为主,电子文献
主要是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读者数据库和流通数据库。因特网的馆藏信息资源与微机
局域网阶段不同的是,它不仅包括本馆的馆藏信息资料,而且还包括通过网络可以检索
和共享的其它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料。概括地说,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呈现
以下五个特点:
从载体形式上看,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从馆藏文献的构成比例
看,数字化的电子文献在馆藏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从文献资料的分布看,不仅有本地
馆藏文献信息资料,而且有异地信息资料;从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来看,电子文献的利用
率呈上升趋势,而传统印刷型文献的利用率相对来说,呈下降趋势;从馆藏文献的信息
服务功能看,电子文献相对于传统印刷型的服务功能更加丰富多样,服务效率更高。
2.2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特点。对网络化图书馆来说,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是一
个整体,由不可分隔、密切相关的两部分组成。二者具有以下四个特点[2]:
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具有相互性。对于因特网上的图书馆,自有馆藏既是本馆的现
实馆藏,又是其它馆的虚拟馆藏。本馆对现实馆藏具有更新、修改、利用和支配的权利
;对虚拟馆藏有共享权,一般没有更新、修改和支配权。但对于合作建设或开发的信息
资源除外。从地理位置上讲,现实馆藏是本单位和本地馆藏;虚拟馆藏是外单位或外地
馆藏。本馆读者或用户对现实馆藏的使用具有直接性;对虚拟馆藏的使用一般要有某种
协议或申请手续才能借阅等,因而具有间接性。
3网络化图书馆现实馆藏的组织管理
信息组织是将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信息资源,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使其成为有
序状态的过程[3]。其目的是将无序信息变成有序信息,便于人们利用信息和有效
地传递
信息。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料的组织,是依据各种分类法(如中图法、科图法等)
进行科学的分类与建立各类目录体系(如主题目录、分类目录等等)。而网络化数字图
书馆的信息资源如何进行科学组织和管理呢?事实上,处于不同网络阶段的图书馆,信
息资源的组织方法也不尽相同。处于微机局域网阶段的图书馆,其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的核心是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而处于国际互联网阶段的图书馆,其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除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指引库的建立。
3.1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
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的基础。现在我国一些图书馆建立了局域网,根据集成管理系统的要
求,按照CNMARC格式部分或全部建立了书目信息数据库,在部分工作和服务环节实现了
计算机化管理。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自建;二是购买标准书目
数据套录;三是套录和自建相结合,有标准书目的购买套录,没有标准书目的自建。现
在一些图书馆还提供“联机”书目信息数据的套录。
从现有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看,其书目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格式是标准的。这
些软件大多都提供书目套录和自建功能。套录和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套录的标准书目,优点是著录项较多,数据一般较完善;缺点是受制于标准书目的建
设速度。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优点是建设速度自己可以灵活控制;缺点是书目信息的采集工作量较大,在数据的录入过程中,质量不易控制,因而数据不够标准,影响网上
交流和共享效果。影响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原图书的分
类不正确或著录项不全;(2)所选字段较少或缺少某些字段信息;(3)某些信息所归字段
不正确或某些字段信息错误;(4)录入中造成的错字、错词或漏录的字、词等。
3.2电子出版物的组织管理方法。所谓电子出版物,是指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
存储器(如CD-ROM、磁盘)上,并通过计算机或远程通信进行阅读的出版物。我国新闻
出版署在1994年曾将其定义为: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
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4]。电子文献对
图书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向现代化的发展。电子文献在网络化图
书馆馆藏中所占的数量和比例都在与日俱增,但到目前,有关电子文献的计量、编目和
存放管理等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和科学的标准。然而这些问题具有较高理论和应用意义
。
3.2.1电子文献的计量标准问题。电子文献按载体分,有磁、光、电介质。按文献
类型分,有电子图书、期刊、报纸、数据库和软件读物等。可见,电子文献表现形式和
内容多种多样。目前电子文献在采访、编目、存放和统计管理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是没有
统一的计量单位。是以介质(或载体)为标准,还是以内容完整性为标准呢?是以每个
独立的电子文献载体算一个电子文献,还是以每个内容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文献内容作为
一个电子文献呢?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个载体中有多个独立和完整内容的文献(如一张
光盘上存储多本图书或多个软件等),也有一个完整的电子文献存放在多个载体上(如
一个数据库存放在多张磁盘上)。更为复杂的是,如《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分多
个专辑,每个专辑又分多张光盘存放。而有些数据库连续多年更新出版,使得不同时间
或不同的订户所订内容可能不尽相同。这些给电子文献的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根据电子文献的特点和工作经验,统计工作有以下三种办法,而且我认为第三种办法更
科学和更准确。
(1)以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为计量标准进行统计。如电子图书,以内容相对完
整性为标准。一本图书分多张磁盘或光盘存放时,可按一册统计;若一张磁盘或光盘中
有多个文献时,要按多册统计。电子期刊,仍然按照印刷型期刊的管理方法进行统计管
理。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统计时,可以报x和y卷z期。数据库,无论时间长短
或存放载体的数量,以“个”为单位进行统计。
(2)以载体的独立性为计量标准进行统计管理。具体可以按照各种规格尺寸磁盘、光
盘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结果是,“3寸”磁盘x张和“5寸”光盘y张等。
(3)抛开电子文献的载体形式和具体内容,以bit(信息比特)为计量单位进行统计
。如馆藏电子文献有xM或xG字节等。
3.2.2电子文献的分类编目。一本图书分多张磁盘或光盘存放时,可以按照丛书的办法分编;若一张磁盘或光盘中有多个文献时,可以按多册书进行分编,但每张卡片上
要有相互参见项。
3.2.3电子文献的存放管理。电子文献不同于印刷型文献,有优点,也有缺点。以
磁盘为代表的磁介质电子文献怕磁场,怕挤压,怕高温,怕灰尘;以光盘为代表的光介
质电子文献怕挤压和划伤,怕强光长时间照射,但不怕磁场。因而电子文献的存放保管,最好是放置在远离磁场、干燥阴凉、密闭防尘性能较好的柜里。而且摆放时应立着,不能多层平放。
4因特网上信息(虚拟馆藏)的组织管理
因特网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资源丰富。但因特网上的信息具有在地理上分散,组织
上松散,数据类型多,随机变化大等特点,使得网上信息的查询、组织和管理,成为人
们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网络化图书馆,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即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网上信息服务。因而,未来网络化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不能忽视网络信息资源的查
询、组织管理和利用。
4.1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种类和特点。因特网作为一个整体,在使用者面前体现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所提供的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完善的信息服务。信息资源是因特网最重
要的资源。但从字面上讲,网络信息资源一般可以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根据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说是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利
用的各种信息资源[5]。从信息内容看,几乎无所不包:有科学技术、旅游、消遣和奇闻
轶事一类的信息;有学术、教育、产业和文化领域的各种重要信息,也有与大众工作和
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有严肃主题的知识性和教育性信息;也有体育、娱乐方面的信息
;也有经济、金融和商业信息等等[6]。从信息容量看,小到一句话的E-mail(电子邮件)和大到一个电子图书馆或数百个数据库。而从时效性看,可以分为四大类[7]:(1)电
子报纸(2)动态信息(3)全文期刊(4)书目数据库。
4.2因特网信息查询工具。因特网上信息丰富,但在因特网上检索信息犹如大海捞
针。为了有效地查询和利用网上信息,人们研制了许多查询工具。概括地说,主要有四
大类[8](见表一)每一种查询工具,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的查询
效果,可能还与你的代理服务器的功能和你登录的服务器、时间,网络的带宽以及你的工作站性能有关。
4.3指引库的建设。指引库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指引库的建设是突破传统信息
资源建设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对网上信息服务模式的一种探索。所谓指引库,从物理
上讲并不存储各种实际的信息资源,但对其访问却可以检索到有关数据库的实际资源,即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把因特网上与某一或某些主题相
关的节点进行集中,按照方便用户检索的原则,用用户熟悉的语言组织起来,向用户提
供这些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引用户查找[9]。
4.3.1指引库的内容。指引库类似于我们所建立的专题数据库。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内容的不同。指引库中存放的是有关主题或用户所需信息的数据库或服务器的地址
等信息。形象地说,因特网是信息的海洋,指引库是航海图。为提高因特网上检索信息的效率(检准率和检全率的合理组合),需要网上导航,需要有关的网站、网页甚至网
上私人信息的检索及目录服务,Yahoo、Altavista和Sohoo(www.xiexiebang.com)等所从事的工作可谓网上导航。
4.3.2指引库的组织方法。指引库中的信息采用主题树浏览方式进行组织,它将信
息资源的索引按照主题分级加以组织,用户可以通过浏览的方式逐级浏览,找到所需的信息。按照这种方式组织信息,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标引,设计主题树的结构等。这种
方式工作量大,但检索效果较好。如中文网络神探“搜狐(SOHOO)”采用先进的人工分类
技术和友好的全中文界面,运用符合中国语言习惯的科学分类方法,将18部类、近5万条
链接做成层层相连的树杈结构,网页直观地提供给上网用户。用户只需进入相关的分类
目录或键入一两个关键词,便可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10]。
总之,计算机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馆网络使
其馆藏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本馆的读者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方便地检索
和利用其它馆的信息,特别是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图书馆网络化扩展了其信息服务能
力,但网络上信息资源的纷繁复杂,给组织管理和有效的查询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而,我们必须不断分析、了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并对其组织管理技术指
引库的建设等加以科学地研究,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信息资源建设质量,从而提高和
完善我们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质量。
第四篇:生态文明理念下高校生态图书馆建设研究
生态文明理念下高校生态图书馆建设研究
[摘 要]在生态文明理念下,从高校图书馆建筑建设、信息服务、管理制度、队伍建设等角度分析建设生态图书馆的实施路径,以引导高校图书馆进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使图书馆系统达到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更好地发挥其能动性为全校师生及全社会服务。
[关键词]生态文明 ;高校图书馆; 生态图书馆 ;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7.179
高校乃育人之地,是向全社会输送人才的资源基地,也是影响社会流向的主要参与者和引导者。现阶段,生态文明的理念成为社会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也随之成为促进我国高校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环节之一。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文化支柱,也应立足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一所较为系统型的新型图书馆,服务于高校师生,助推教育事业,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落实。生态图书馆的发展是为高校图书馆事业向着更健康、更和谐和更丰富的方向发展提供保障。生态图书馆的内涵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样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然灾害是人类所无法避免和预期的,但我们应该从规避人为所造成的破坏着手,减轻和消除人类对自然造成的影响和破坏,所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而生态图书馆是一种较为系统和整体的图书馆观念,它是指图书馆在能够保持具有良好的馆内外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整个系统代表了其自身的文化底蕴,将生态学的核心理念,通过一些技术性的渗透和方法上的改变,融入到图书馆的各领域建设中,使图书馆能够实现健康、低碳、节能及无污染的多方面效能,并且带动图书馆事业的继续发展。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有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它代表着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提高建馆综合水平,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高级阶段的里程碑;改善管理模式,保证图书馆良性运行的基本前提。
目前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态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也开始了生态图书馆建设,如中国科学院、天津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都相继建成具有生态性图书馆并且投入使用。但就整体范围而言,我国高校生态图书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需要有更多未知值得图书馆人去探索和完善,确保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校生态图书馆的实施路径探析
2.1 将生态建筑理念融入图书馆建筑建设
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取之自然又回报自然,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互和谐交融。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就是绿色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内部有两层表皮,建筑外层的立面结构中穿插着特殊定制的留有气孔的镀银铝板以及遮光玻璃。其馆体的建筑结构和立面一直延伸到地下部分,所有书架都被集中到了建筑中央,所有楼层的座椅都被分布到了建筑表皮的平台空间,从而使得所有楼层都得到了充足的采光。荷兰的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图书馆也是生态图书馆的典范,整个馆体采用玻璃制成的外墙,其内部则以圆锥体的中空造型,完成了艺术和性能相统一的设计,既引入自然光,有效的利用能源,又充分考虑到了圆锥体顶部的天窗,更能利用空气流通,造成对流,轻松将室内热气带走。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也是高校知识殿堂,构建以绿色环保建筑为基础的图书馆,是自身向生态图书馆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高校打造绿色校园,构建校园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生态图书馆建筑的精髓在于围绕“以读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极大程度上的利用光、风、水等自然资源,完成室内外的建筑需要和使用需求。与此同时,又保证了馆外环境的优雅风格,是在搭建一条建筑与自然,自然与读者,建筑与读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的道路。
具体而言,图书馆建筑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人文环境建设上综合设计方案,追求功能、技术和艺术的统一,既要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又要给人文化修养。馆内要合理布局,为读者提供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绿色节能标准,使用无害、阻燃的建筑材料。安装节能设备,例如节水器具、太阳能利用系统、雨水收集加强水的再利用和节能灯具等,使用良性循环设施实现节能目的。重视遮阳和自然采光,利用玻璃幕墙和玻璃天窗或更多的自然光,将通风系统布局更加人性化,控制气流,使自然空气流通,极大的降低能耗。使用环保装饰材料,减少对人体危害。加强馆内外绿化,增加艺术美感,使读者产生愉悦心情,解除疲劳,并可通过植物改善空气质量,吸附粉尘,保证空气湿度。实际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增设分类垃圾箱,铺设静音地毯,设置无障碍布局,开通便捷馆内WiFi设施等举措来完善绿色图书馆的建设。
2.2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
生态学中进化观点认为,遗传与变异,这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力量推动了生命的进化,并且导致了生命的多样性。而在图书馆内部生态系统里,图书馆员的个性多样化与其信息服务的多样性,也是在遗传与变异相互作用下形成的。高校图书馆既具有因生态遗传,保存历代科技成果的职能,也有因生态变异,适应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而开展多样化创新服务的功能。
同时,整个图书馆的生态系统要坚持多层次化发展,其服务于读者的过程,也要建立在多层次化发展的基础之上,保证服务发展的稳定与平衡。图书馆在开展流通及阅览服务、用户教育服务、网上导读服务、书刊推荐服务和文献信息检索等日常服务的基础上可以开拓思路,结合本地区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特点,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现阶段,高校生态图书馆的功能不仅是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书刊存储,早已经发展为信息的提供者和信息生态的建设者,文献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财富。图书馆的信息功能也逐渐转型,融入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向着可持续的道路发展着。高校的馆藏资源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保证图书馆的文献内容健康真实的前提下,以信息传递功能为例,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加强对信息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与控制,以减少信息污染,提高信息质量。针对读者的需求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工作,这样既可以避免信息接收端的信息遗漏,又可以避免信息冗余,造成信息浪费和信息污染。
在馆建工作中,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并重,形成文献资源多元化的文献资源结构。保证图书资料鲜活力,形成完整、系统、科学的馆藏资源结构。信息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与传播,秉承优效于读者的发展理念,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源成本,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高校图书馆要确保传播文献的健康性,有效控制和防范垃圾信息。很多高校都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图书馆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通过移动电话随时随地查阅图书,打破传统的借阅模式,了解更前沿的学习资料和教学情报。电子图书馆快捷易操作,深受学生与教师的喜爱。
2.3 推进图书馆生态管理建设
生态文明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生态的平衡状态,是重新构建人的精神和人文价值的体现。要打造生态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采取生态管理模式。管理者应该建立和健全馆内各种规章制度和规范,提高馆员的执行力;在具体事务中给予馆员更大的自主空间,尽可能的注重满足每个馆员的要求,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处于良性的平衡状态。充分利用每个馆员的特长优势,发挥个体的创造性,结合“读者至上”的原则,使得具体的馆内工作有序展开并更加立体化,事半功倍。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要给予馆员学习新知识、了解新讯息的机会,多开展馆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尤其是加强馆员的生态文明意识。图书馆员与读者是一种双向平等的伦理关系,要注重和谐互动的发展模式,要学会尊重和关心读者,变被动为主动,馆员和读者相互理解,创造和谐的馆内氛围。
2.4 运用生态文明理论 指导图书馆工作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理论认为在生态系统中,个体、各要素之间既有共性,也有明显差异,其每个个体都在各自系统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同样地,在这些构成图书馆工作运行系统中的各元素之间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个性。由此分析,合理根据共性特征,又利用个性特点,安排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必须是在尊重共性与个性的前提下完成的。从职能部门规划角度考虑,在满足传统意义上图书馆功能的需求,例如文献采编部、借还书处、期刊室等部门的同时,新一代的图书馆人也要看清看远新的社会发展方向和了解发展需求。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与革新,高校图书馆还应满足读者的进一步要求,例如电子自助检索机、电子书下载专区、视听室、真人图书馆活动室等新型服务部门。随着职能部门的增设,管理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图书馆应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实现部门互补和功能最大化,减少不必要的人力与资源的浪费。从信息采集、储存、评价、加工等工作流角度建立一个“馆室生态链”。
2.5 完善生态图书馆的队伍建设
生态图书馆的建设主体是人,只有主体的生态和谐,才有生态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应不遗余力地致力于馆内馆外所有人的生态性发展,促进馆员与管理者,馆员与馆员,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生态和谐。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该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尊重馆员的个性差异采用柔性管理,发现自身合适的岗位,从而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馆员要在对多数读者提供相同服务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每个读者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服务。定期加强馆员思想道德教育培训,辅之以若干激励机制,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个体、社会整体、生态整体相协调的利益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理念并在具体的工作细节中得以真正贯彻落实。
高校图书馆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一个新目标。图书馆与自然,人与图书馆,自然与人都能够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并促使整个社会的生态化发展。高校的生态图书馆建设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高校需结合各自实际馆情,制订有针对性和特色化的建设计划,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立自己的知识殿堂。生态图书馆建设要在增加读者阅读环境的舒适性和适用空间的灵活性基础上,还体现出馆建的艺术氛围,打造一所新型的现代化综合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闫智勇.生态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探析[J].网络财富,2010(20):149-150.[2]百度百科.绿色建筑[EB/OL].[2015-01-23].http://baike.baidu.com/.[3]王建国.市场经济下的图书馆事业[J].中国市场,2014(12).[4]丁全.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方法[J].中国市场,2013(46).
第五篇: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的调查报告
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的调查报告
报告人:工管040/尤辛杰/10041051 阮小浩/10041052 王子健/1041053 / 组号
报告日期:2007年3月18日
资料收集方式:图书馆书库实地调查,图书馆门户网站查询,网上搜索 范围: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耗费时间:调查共持续4天
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收集反馈信息,用Excel,Word制成相应图表,用数据结论说明问题。
为充分了解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促进图书馆质量管理建设,更好的为全校师生服务,我组三名同志从2007年3月14至3月17日,历时4天,针对我校图书馆现有状况展开调研,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我校图书馆当前概况
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2年10月,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化学化工为特色,理工商文相结合多科性大学的研究型图书馆,馆舍面积19648平方米。阅览座位1601席,馆藏资料245余万册。具有美国化学文摘(CA)等48种光盘数据库和网络镜像数据库,容量达60万兆,可在校园网上供全校读者使用。
图书馆设立有“上海市研究生电子文献检索中心”、“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网络学习中心”和“外语学习中心”,并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服务和网上咨询服务。图书馆与全国各地建立文献资源共享协作,可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非馆藏文献资料。
图书馆的网络学习中心建立有教学课件网站,收集有国内外的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材,供全校师生学习与利用。图书馆的外语学习收藏有外语音像资料2500余件,为学生外语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影响我馆信息资源质量的制约因素 我们认为衡量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质量,除了信息资源的自身质量外,还应包括信息资源的使用率。从信息资源的自身质量来看,我们以现存高校图书馆存在的普遍制约因素分析入手,结合我馆当前发展状况,认为存在以下因素的存在制约了信息资源质量的提高。
1.购书资金的局限 2.馆藏书籍的保护 3.专业资源的引导使用 三.当前我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图书馆借阅处随机调查了50位前来借书的同学,其中本科生42人,研究/博士生8人。(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比例分别为74.7%,和25.3%,其中研究/博士生5310人,全日制本科生15660人)。我们就“你对图书馆的新书更新率是否满意”、“图书馆是否能满足你日常查询的基本要求”、“你对图书馆的建议”、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调查。根据反馈结果,我们认为我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读者对图书馆新书更新率的是否满意2921图书馆是否能满足你日常查询的基不能满足2%一般16%是满意程度否基本满足82%
1. 新书的更新与读者的需求缺乏一定的沟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多位读者提到了这个问题,尤其是时下畅销书籍的采购。对于系列丛书,只购置其中几本,不便于读者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关于新书在所有图书中的比例,我们以“经营管理”为例,在查询中共发现了159本相关书籍,其中2006年出版的图书仅有《海尔的49项经营管理准则》(F273.2/2046)、《经营管理的量化与优化方法》(F273.2/3460)等6本,2005年出版的有5本,其余148本均为04年以前出版。
“经营管理”相关图书出版年份***年2005年2004年以前
另外在所有的50名受访者中,只有2位读者知道图书馆在购书前为读者提供的互动平台http://202.120.96.42/gotodb.asp?id=125
2.旧书的质量保护。在谈到旧书的使用效率时,大多数读者认为这些资源(尤其是化工类书籍)的学术价值还是值得利用的,但是很多书都是比较残破,而且上面有很多批注等,间接影响了信息的使用价值和效率。
3.数字信息的使用普及率。很多本科生反映目前的水平仅局限于纸板书籍的查询和借阅,对于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不是相当了解。4.网络信息资源的挑战
以三楼阅览室的英文学习资料为例,尽管那里提供了丰富的英语资源,但互联网的影响下,还是有更
多的人愿意在网上收集查找资料。目前网上有很多网站和论坛提供了丰富的电子版资料下载,如旺旺英语论坛(www.xiexiebang.com)和点点英语(http://bbs.diandian.net)
他们主要提供口语和听力的训练,由于设立了论坛,也方便了英语学习爱好者的交流,在这交流之中也能得到很多提高(比如版主组织的每天一句英文翻译),在论坛里可以找到很多英文学习经验,比如6级如何考高分的经验等等,这些经验恰是图书馆所欠缺的。
四.改变我馆信息资源质量的措施
尽管目前我校图书馆能基本满足全校师生的书本借阅、资料查询等方面的需求,但仍需提高。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突破口,改进现有状况。
1.加强营销力度。通过与读者的沟通,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我们认为图书馆可以利用校内邮件系统,提供读者最新图书信息或收集反馈,或进行专业培训讲座等。2.加强读者道德教育。除了图书馆自身管理机制的原因,提高读者自身的素质,倡导文明用书,提高纸板书籍利用率,也是提高我馆信息资源质量的有效途径。3.结合时下书市潮流,购置符合高校学生口味的书籍。
总之,图书馆必须树立智慧与服务的基本信念,坚持平等与自由的基本原则,弘扬公共与公益的基本精神,倡导个性化与人性化的基本观念,把握发展与创新的基本思路,时刻跟踪信息技术的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扩展文献信息服务形式,优化文献信息服务质量。处理好全面服务和重点服务的关系,即以全面服务为方向,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强化公用、重视效益和效率;处理好重点用户和一般用户的关系,即以现实用户和主要用户为对象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知识管理和服务,适时发展用户、扩大内需、完整发挥知识资源效益;处理好原有服务和新兴服务的关系,即重视实力和基础、把握条件、在搞好现有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新兴服务形式。
我校图书馆肩负着传承中国文化,丰富校园资讯,服务广大师生的重任,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图书馆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即将到来的教学评估为契机,改善体制,丰富资源,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一流的高校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