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校主办2015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高峰论坛
我校主办2015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高峰论坛
7月23日至24日,2015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高峰论坛在杭州市拱墅区举办。本次论坛由杭州市委宣传部、中国传媒大学主办,杭州市拱墅区委区政府与我校文化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袁军、杭州市拱墅区委书记许明、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陆政品等嘉宾出席开幕式。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文化产业主管单位、文化企业和运河研究专家等各界精英参加论坛,共谋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发展大计。
本次论坛以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发展为主题,围绕大运河的历史意义和战略使命,探讨大运河文化保护、利用、开发及其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推介运河沿线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与经验;商讨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的协同发展机制与政策问题。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浙江等大运河沿线省市政府、研究机构和文化企业代表,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和学术研讨。
袁军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传媒大学与大运河沿线各省市之间有着亲密无间的血肉联系,运河文化产业带的开发需要沿线城市之间协抓共管,国家和省、市形成合力。
胡坚副部长在致辞中认为,要抓住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有利契机,加强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的讨论和研究,使古老的运河文化与时代结合、与生活结合、与互联网精神结合,实现杭州市文化产业的飞跃式发展。
陆政品副部长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要把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打造成杭州文创的重要板块。许明书记表示,拱墅区将进一步把运河打造成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和文化河。
范周院长发言
主题发言环节中,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指出,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蕴含了丰富的工程性文化、活态型文化和融合性文化,要从新的历史与空间中,为运河文化价值的彰显寻找到突破点,为沿线城市充分利用运河加速城市发展寻找文化路径。曾任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水法研究员认为,对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的开发要坚持“硬保护”与“软利用”相结合,正确处理好“遗产”和“财产”之间的关系。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运河三老”之一朱炳仁提出,希望将大运河文化和世界其他运河文化结合起来,建立国际大运河联盟机构,让京杭大运河在世界范围内联动起来。
圆桌论坛环节中,天津市静海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于栋结合静海县运河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在挖掘运河文化过程中,要把继承、保护和发展结合,将运河资源与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河北省沧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冯彦宁认为,要抓住申遗成功的品牌效应,合理利用大运河文化,通过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发挥社会效益,提高经济效益。要加强大运河沿岸的文化互动,适时成立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联盟。要处理好“死掉的运河”和“活着的城市”的关系,把运河真正打造成“产业运河”、“文化运河”。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副主任童伟中提出,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要建立城市内部协同发展与区域间协同发展两大协同机制。城市内部协同发展机制有规划协同、战略协同和产业协同三大部分;区域间的协同发展要寻求差异化发展。运河产业带要尝试打造重大运河文化产业项目和运河文化产业联盟,推动大运河保护和大运河文化的活化。
论坛最后,文化发展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卜希霆代表“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调研组发布了《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调研报告》,提出建设大运河文化产业带,是推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是探索文化领域区域协同、融合发展,促进转型升级的战略抓手。为提升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建设,《报告》建议: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产业带统筹规划,并纳入国家“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崛起;以大运河文化为内核,在运河沿线建设系列文化氛围浓郁、特色突出的城镇,编织中华大地璀璨的“文化珍珠链”;以重点城市、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为突破口,快速拉升产业带的实力和形象,扩大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4年7月24日至8月2日,我校文化发展研究院组成“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调研组,实地考察了京杭大运河沿线六省(市),探索运河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协调发展机制。先后在北京通州、天津西青、河北沧州、山东济宁、江苏扬州、浙江杭州召开由当地文化产业主管单位、文化企业与有关学者参加的6场座谈会,调研了一线情况,发表了系列文章。经过广泛和深入地论证,调研组形成了《“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调研报告》,提出了“建设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的构想,并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响应。值此大运河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文化发展研究院承办本次高峰论坛,将加强建设国家文化发展智库,并为运河文化产业带的规划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本次论坛以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发展为主题,设立了“大运河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主题发言、“大运河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经验与协同机制”圆桌讨论两大环节。论坛对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效应、运河沿线地区协调发展机制、文化产业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优化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布局等问题进行研讨,深入探讨运河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探索定位明确、协同创新、融合共生的现实开发路径,将为“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的规划建设、提升中华文化遗产对经济社会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等贡献智慧。
第二篇:全国人大代表刘卫高代表加速开发京杭大运河产业带
全国人大代表刘卫高代表加速开发京杭大运河产业带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3月11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中豪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江苏运河文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卫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应该在保证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任务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沿河城市产业开发,以苏北段为起点,分期分段规划建设京杭大运河产业带,造福沿线人民。
全国人大代表、中豪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江苏运河文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卫高。
据悉,京杭大运河纵贯我国南北,全长1794千米,承担着我国南水北调和货物运输的重要任务。运河全线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途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五省市。
刘卫高向记者介绍说,2010年总投资180亿元的江苏运河文化城京杭大运河宿迁段启动建设,历经四年多,如今的运河文化城联通了多个产业链条,已经逐步成为一个集文化、旅游、创意、商务、宜居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形态。
刘卫高认为,建设京航大运河产业带,不仅有利于保护和开发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有利于江苏及周边省份加快产业发展。
刘卫高代表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京杭大运河沿河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大运河内河航运功能,发掘“公铁水”联运优势,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调研论证,着手制订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并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实施。
出台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对运河沿岸地区产业发展在项目、资金、人才及土地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更好地促进区域产业集聚。优先鼓励产业关联度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产业发展。
支持建立内河型保税区。整合区域内的港口资源,支持沿线地区发展条件好、辐射区域广的节点港口,特别是处于承接东西、联通南北的苏北地区港口,建立内河型保税区,逐步建成集仓储配载、临港加工、货物运输、销售展示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
第三篇:如今康健主办的生殖文化高峰论坛在北京闭幕
2013“首届生殖文化高峰论坛”在北京闭幕 由北京如今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起的“首届生殖文化高峰论坛”于4月8日在北京闭幕。妇女界、医学界、企业界、媒体界200余人出席了论坛。论坛围绕女性如何消除女性生殖系统炎症、预防妇科癌症等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炎症是妇科癌症的罪魁祸首
据全国妇联有关人士介绍,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是妇科癌症中发病率最高的三大疾病。在我国,妇科癌症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妇科癌症发病快、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给女性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生殖系统炎症是妇科癌症的根源。女人一生要经历经期、婚期、孕期、产褥期和更年期5个生理变化较大的周期,每个生理周期的变化都易引起各类妇科炎症。而最让女性困扰的是:生殖系统炎症反复复发,久治不愈,极易导致宫颈糜烂,发生癌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妇女中各种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为65%以上。我国有关资料显示,育龄妇女妇科病的发病率在70%以上。
科学护养生殖需走出杀菌误区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仲伯华教授指出,抑制生殖系统炎症高发一方面要提高全民和妇女自身对生殖系统炎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一方面要重视科学护养生殖器官,走出误区。
比如,很多人不了解如何科学的护养生殖。女性生殖器官的环境是弱酸性环境,清洁时必须使用符合其环境的产品,可是人们往往认为,用清水洁阴最为安全,但是不知道水的PH值是7.0左右,同样会破坏生殖弱酸性环境。香皂偏碱性,用香皂类洁阴更不科学。杀菌消炎洗液大都含有抗生素,最容易破坏生殖系统的菌群环境,使其丧失自洁功能而无力抵抗病菌,日后造成依赖抗生素,形成耐药性,出现炎症反复的现象。弱酸性洗液虽符合生殖系统环境,但是大多数产品添加有西药抗生素成分,有些酸性洗液对皮肤粘膜有腐蚀刺激性,还会减少阴道分泌物和降低阴部湿度,加深外阴皮肤色素,造成阴部干燥不适。
2010年卫生部曝光30种消毒品多含有抗生素或激素,其中多种产品是妇科产品。另外,卫生部还公示了洁尔阴、复方妇科千金洗液等几十款不合格女性消毒产品。正确的选择产品也是控制生殖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殖系统炎症是由自身和传染两种渠道引起,预防炎症要双管齐下,炎症不除,后患无穷。“微生态自洁法”提供科学养护新思路
抑制生殖系统炎症高发要重视科学护养,走出日常误区。目前市面上女性生殖用品最大的危害就是滥用抗生素,严重破坏了生物菌群的平衡,使有益菌无力抵抗病菌,导致女性生殖自洁功能丧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黄晖博士根据中医的整体平衡的思维原则,提出建立“微生态自洁法”的思路。根据微生态自洁理论,通过纯草本精华来调节微生物菌群平衡、改善生殖器官弱酸性生态环境、消灭有害菌,更关键的是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生存和活力。有效解决了妇科炎症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世界性难题,预防了妇科癌症的发生,堪称生殖健康领域的突破。美国纽约华人商会常务理事斯蒂文先生说,中医作用无可替代、大有作为,当与西方医学并驾齐驱,中医药得到世界认可只是时间问题,中国人当有自信和耐心。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微生态自洁法填补两癌检查中的空白,以预防为主,防癌症于未然,减少癌症发病率,极具推广价值。
第四篇:塘河文化高峰论坛讲话稿
2010’塘河文化高峰论坛讲话稿 亲爱的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 2010’塘河文化高峰论坛在这里隆重召开!我首先代表XX市人民政府对此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远到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记者同志及与会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
XX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后,就一直承载着防洪、航运、供水、生态、景观、文化等多种功能。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同步,温瑞塘河水环境逐渐恶化,河道黑臭、淤积现象十分普遍。原本清澈的温瑞塘河沦落为最主要的污染集散地之一。
水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必将影响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经济的不良发展。XX在调研温瑞塘河整治和环保工作时指出,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民生。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来抓,努力把XX建设成为一座生态文明发达、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现代化大都市。
为彻底解决XX塘河存在的问题,恢复昔日“盈盈碧水相连,楼阁隔河相望”的美景。2008年,浙江省政府把XX塘河的整治列入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2月,XX市委、市政府把治理塘河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可以说,从2000年成立专项治河小组开始,十年多的时间里,XX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XX的生
态环境也逐渐好转。但离过去“梦里的塘河水乡”还有很长的距离。
此次论坛,以打造生态城市,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邀请国内知名水利专家,文化名人、环保人士、与相关部门领导齐聚一堂,以保护与挖掘塘河文化为切入点,进一步创新塘河整治模式,研究水文化和生态文化建设。我相信,通过此次论坛,今后XX塘河的保护与治理,乃至整个江南水乡水纹网的保护与治理的工作会更加高效,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将进一步推进。
我也相信,以XX文化高峰论坛为载体,再结合塘河文化节配套的系列活动,可以打响XX塘河的知名度,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全民治河的积极性,从而重新树立XX塘河具有文化底蕴的整体形象,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品位,为XX塘河两岸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最后,我衷心祝愿在座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谢谢大家!
第五篇:我校主办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国际研讨会
我校主办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国际研讨会
2008年12月6日,由我校人权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国际研讨会,在广州江悦酒店开幕。来自美国、丹麦及我国香港、大陆各地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及司法机关人士,就刑法诉讼法再修改及其相关的法制理论,进行为期两天的深入研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谭玲、我校党委副书记赖卫华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赖卫华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她首先代表学校对来自国内外法律学界和业界的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她还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发展情况,对人权研究中心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希望此次国际研讨会促进我校与各界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深。
谭玲在致辞中对研讨会的举行表示祝贺。她希望本次对“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进行研讨,要凸显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利于我国诉讼民主和人权保障。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资助方代表,丹麦人权研究所代表 Lone Lindholt女士,高度评价与我校人权研究中心3年多来的合作,是“思想的婚姻”“灵感的婚姻”,她认为此次合作举办这一研讨会,有利于形成对“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形成立法的建议稿。
著名法学家、我校人权中心主任李步云教授代表主办方在致辞中对各方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是我国法学界对“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讨论意见的其中一个平台,并得到国际关注,目的是对促进中国法制建设做出贡献。他希望,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要在中国人权保障上“步伐大一点”,同时也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据悉,本次研讨会征集研讨论文42篇。大会编印了论文集。在两天的会期中,安排了10多场主题发言和学术讨论,研讨的议题涉及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基本理念、被指控人权利告知问题、刑事辩护权的保障与落实、强制措施问题、刑事证据制度的建立健全、起诉裁量权问题(包括未成年人暂缓起诉)以及死刑案件特别程序等。
据了解,刑事诉讼法修改已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有关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正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我校人权研究中心从2006年开始参与“中国诉讼法再修改”项目的研究,三年来做了大量调研工作,除本次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外,之前还在广东、新疆、湖南、辽宁四大省区100多个县,对6大类人权进行1万5千多份的问卷调查,并多次举办研讨会和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