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校促进教师文化策略
浅谈我校促进教师文化策略
前川一小
周海燕
在企业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肯定有其成功的企业文化。”所以,许多企业都已开始把构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激励文化摆到了战略性的位置。同理可推,一所名校必然有其独特的学校文化。在前川一小这十多年里,我深感这片沃土的魅力。
慕名挤到这所百年老校,我看到的是学校人数越来越多,不断涌进远乡镇农村、武汉市区插班生,不断调进新的面孔让学校正常运转。无论是问学生、还是问家长,都说一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小的教师是真正的文化人,将孩子送到这里放心。的确,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教师文化是学校的核心文化,并起着引领作用。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长期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及情绪反应等等。前川一小的教师以“奉献、敬业、一专多能”为标准,是师德师风够硬、技艺水平够高的一支队伍。这种教师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呢?我认为与学校文化的熏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各尽其责的思想引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政治生命线,是民族国家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学校是为祖国培养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成长之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高地、文化高地和人才高地。而学校的发展需要教师文化的提高,所以我校特别重视教师思想素质的培养。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民主自由的领导例会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前川一小的车头就是学校领导班子。教师做什么、怎么做,都是以领导班子为标准的,尤其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原来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都是不一样的,要把大家凝聚起来,形成一个有合力、有朝气的集体,全靠领导班子。因此,领导班子内部的思想统一显得格外重要。开展例会是统一思想的途径之一。
例会,很像古代皇帝的朝会,基本包括工作的汇报、布置、督导、通报、研究几个层面的内容,是全面工作的指挥中枢,维系着工作开展的内容和质量,关乎教育发展的成败。我校每周一的第一节课是校领导班子例会。
每次例会完毕,教师们都会知道本周学校的重点工作,自己将要做什么。对于有异议之处,教师们可以向相关领导反映情况,交流思想,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会感受到领导班子间思想的高度统一,行事的雷厉风行,沟通的游刃有余„„ 我认为,我校领导班子例会,是统一思想的例会,是提高觉悟的例会,是历练队伍的例会,是成功安排工作的例会,是集中智慧的例会,是分享快乐的例会,更是体现民主管理,防止工作越位、错位、不到位的例会。
2、主题鲜明的教师大会
我校每月至少开一次全体教师大会。每一次教师大会不只是布置任务,拧思想上的那根弦,还有鲜明的主题,如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教师要善于保护自己、怎样做才是爱学生、如何发展自己、教你几招减压法„„传授方法的不是专家教授,而是我校在这些方面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现身说法,让广大教师受益匪浅。大家不仅习得教育教学方法,而且时时处处以其为榜样指导大家的行为,让工作更顺利、更顺心。在会上,大家可以自由提问、发言,解决自己在工作中的困惑。不要当告状的老师,给家长一点教育孩子的信心;给学困生行为的指导,而不是结果的指责;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不要只看分数„„这些都是教师大会的给予。
3、与时俱进的党员培训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校的每一名党员都是思想过硬的进步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在时时处处传播着正能量的同时,紧跟时代的脉搏,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为。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还学了“三讲”理论、“八荣八耻”、七一精神等,永远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在先进理论的指引下,党员们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4、定期开展的道德讲堂
我校定期开展的道德讲堂不仅教育学生,还要引导教师。如在“谁来讲”的道德讲堂中我们以“六个我”形式——“我听”:听取先进事迹宣讲;“我看”:观看短片、情景剧表演等;“我讲”:教师自我宣讲道德故事;“我议”:讨论现象,评议行为;“我选”:由教师推荐选树先进人物;“我行”:引导教师在认识、接受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后,群起效仿,转化行为。
我校还开展了“道德讲堂”观摩会,其中包含了七个流程,以师德教育为主题,老师们齐唱《晋光之歌》,观看“最美乡村教师”刘效忠事迹视频短片,齐诵《师说(节选)》,听取专题讲座《心灵的习惯——教师梦、教育梦、中国梦》,几位老师发表了即兴感言感悟,老师们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写下自己的道德承诺。整个道德讲堂活动,主题集中明确,形式活泼多样,老师们每个人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随后,校长作了总结,谈了三点体会,与大家共勉励:一要见贤思齐,做道德榜样的学习;二要身正为范,做道德规范的践行者;三要教书育人,做道德文化的建设者。
二、不限形式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我校也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
1、毫不吝啬的专业培训
人靠精神站立,靠业务行走。我们学校45岁以下的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
74.7%。为此,我校着眼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工会具有广泛群众性特点和职能部门专业性优势,同教务处、人事处和各部门工会等单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学期我校都会选派教师参加区级以上各级通识培训、骨干培训、名校访学、学习考察等活动。我校多名教师远到常德、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学习,涉及的科目也极多,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以及信息、健教等。每年耗资巨大,但为了教育事业、学校发展在所不惜。现在,我校拥有专业化极强的教师队伍,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市骨干、市优青、魅力教师„„大有人在。连续组织了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评选“三十佳”即“十佳授课教师”、“十佳课件”、“十佳教案”。为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培育了一批用心教学的骨干教师,促进青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很受青年教师欢迎。
2、如火如荼的自主学习
我校每年每学期都会发两本书让教师自学,如《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王金战《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等。通过读书,做笔记,写心得体会,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确实非常具有启发性。我们不断地体现新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快乐而有意义的过程,让教师的教学成为每一次艺术的创造。经过几年的学习,越来越多的教师理论水平提高了,教学手段更科学化了。
信息化的发展,教师们又如饥似渴的扑了上去。自制课件甚至flash、熟练地使用电子白板、更多的搜集资源和利用资源„„都使教师们抢电脑、抢导师。现在一个办公室里一个电脑不够用,电脑高手也愈来愈多。
3、不惜时机的强化训练
教学永远是第一线教师的生命。每年我校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像五项技能比赛、市区级赛课、朗读比赛等。然而,学校教师太多,机会的光顾弥足珍贵,教师们全力以赴的参与其中。每一次的参加,都是一种锤炼,都是一种考验,都是一种成功。赛前的强化学习,促使他们的教学素养急速提高。
每学期校内群众性的大练兵活动,虽不是在全校展示,但没有一个人怠慢,一学期一次的机会里,大家非常重视。虽只有几个听众,但大家查资料、写详案、同讨论、做课件,还试讲哩。在求索、实践的过程中,的的确确提高了技艺。
4、积极响应的笔耕精神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写教学反思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我校积极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虽不要求每节课必写,但许多教师已有写教后记的习惯。写的内容有教学效果的反思,有教学困惑的质疑,有教学期待的迫切,更可贵的是还有理论的支撑。在不辍笔耕中,愈来愈多的教师善于写案例分析、教育教学论文、说课评课稿等。在练兵活动中,好多教师可以脱口评课,还有理论支撑哩。
5、不遗余力的甘当人梯
前川一小是个具有优秀传统的学校,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这一美德代代相传。在每天的教学中,我们都会不拘一格的开展教学研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诲人不倦,使前川一小教学研究氛围无比浓厚。社会上有这样的传闻:一小教师就是不一样,她们走在一起,不是谈麻将,不是谈服饰,而是谈这篇课文怎样教。
特别是每学期的练兵活动,教研氛围更浓。一个年级虽一个教师上校展示课,但这节课凝聚了全年级成员的心血。从研究教材到确定教案,从制作课件到具体操作,从教学风格到教学效果,都经过每一个教师不遗余力的琢磨。若有教师参加区级、市级竞赛活动,参赛教师独自研究后,不懂就问,年级组所有教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无数次的磨课中,不仅全年级的教师忙着指点迷津,而且学校有经验的教师都会亲临指导,教导主任更是尽心尽力。这种教与学的氛围,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三、细心体贴的人文关怀
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 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透露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
我校在这方面做得细心体贴。
1、形式多样的减压方式
教师被人们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在学校这个圣洁的园地里辛勤工作着。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部分教师特别是中小学年轻、骨干教师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教师们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也凸现出来。我校特别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减压。
备课形式多样化。如通过备简案、备片断、电子备课等有效方式,减少乃至杜绝教师只是简单抄教案的现象。
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广泛开展感情宣泄的渠道。经常组织联欢会、茶花会和运动会等集体活动,还利用学校的场地组织教师们跳广场舞,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合理运用评价和惩戒机制,使之成为教师积极、愉快工作的动力。最受教师们欢迎的是“谈心”式减压。主动找教师“交心谈心”是我校的一个优良传统。经过多年的传承,已在内部形成一股良好风气。主要领导班子成员花时间、花精力、花心思主动找教师谈心,成为领导班子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在以往的基础上,今年我校加大该项工作力度,要求主要领导成员在本学年内要与至少三分之一的教职工进行“交心”。开诚布公,推心置腹,把问题摆上桌面,把意见提在当面,使谈心真正谈出和谐、谈出团结、谈出干劲、谈出进步。
2、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学校里,同事关系友好,气氛和谐,心情自然就会舒畅,不仅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大有裨益。反之,如果关系不协调,心情就很难舒畅,这会影响到学习和工作,也会影响工作的氛围。
前川一小的教师在人际交往中践行着三个原则: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有欣慰之感;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有愉悦之感;心善之人,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有轻松之感。因此,班主任老师与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新老教师之间的关系、前后任教师之间的关系相处得都很好。不仅如此,教师们还能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事业成功的催化剂,能够消除不必要的误会、摩擦和内耗,从而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地工作,取得优异的成就。
3、通情达理的工作分工
领导们就像我们每一个班主任一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境况,每家老人的身体状况怎样,每家孩子读几年级,每家夫妻的关系如何„„领导们了如指掌。在安排工作时,领导们总能两者兼顾。他们总说: “只有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他们才可能安心的工作。一心挂两头的结果只能是一件事也做不好。”对于有孩子读高三的女教师,学校从不安排担任毕业班的工作,还允许周三中午提前回家做饭、送饭给孩子。如果家中老人住院,学校是允许完成教学任务后回家照顾病人的。教师生病了,不是提倡带病工作,而是劝其治病、养病。在教师外出学习的日子里,学校会安排理想的人代课,并一直与之保持联系,反复叮嘱照顾好自己。这样的关怀还有很多很多。这种关怀愈是细致,教师们愈是勤奋,愈是敬业,愈是有奉献精神。
一直以来,我校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为依托,在“以人为本,文化立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发展、壮大学校。校领导深知教师素质对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一如既往将教师发展放在首位。在促进教师文化这一方面,特别重视思想教育与专业化发展,用文化的感召力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地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以文化教育人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卓越的教育质量。
第二篇:促进教师发展十大策略
促进教师发展十大策略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校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坚持以教师、学生、学校发展为本,全面实施教师教育工程,打造学习型师资队伍,让我们的教师成为“师德的表率、教学的专家、育人的典范”。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支德才兼备、爱岗敬业、一专多能、功底扎实、身心健康、善于合作、乐于学习、勇于创新、结构合理、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已经初步形成。
一、不断完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不断进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合格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师德的升华在于高尚的人格。我们要求教师在心理、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方面从严律己,以身垂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落实各项教育法规的学习制度,依法治教、依法治学,弘扬敬业爱岗精神,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全体教师都能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要树立起教师正确的教育思想,懂得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首先是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近年来,我校围绕专题研究,认真进行学教活动。学习十六大以来历次重大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领会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和教育观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全校教师切实将教育职业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思想觉悟,明确个人价值取向;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坚定教师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师德修养,提高执教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群体的英雄事迹,组织教师观看八集专题片《师德启思录》、观看名师录象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来激发教职工奉献教育事业的激情。我们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了“修身立德,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演讲比赛。坚持文明处室的评选活动,这些活动对促进教师形成敬业爱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学校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做专家学者型教师
教师教育科研的意义在于: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提高自我,获得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果。进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策略。时代要求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广大教师不仅应该掌握教育规律,教育教学技巧,还应通过教育科研实践,不断取得新知识,探索新领域,在教育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课题研究使我校的教育科研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近年来,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教研工作的10多个文件,使教育、教研、教改走上了规范化的管理道路,大大地推动了我校教育、教研、教改工作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全校科研教研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坚持研教结合,以研促教,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写出了很多质量高的研究论文,制作了许多有学术价值的课件、教案,并在各级各类学术团体中频频获大奖。
我校的课题,正如专家组在成果鉴定意见中指出的那样“该课题主研究人员务实工作,付出了艰辛劳动,研究带动了一批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增强了教师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参研人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研究方法切实可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了一批优秀论文,开发了一批优秀课件,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其成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落实校本教研制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它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素。
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及教研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形成“优势专家群体”。
为了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十分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使校本教研活动成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策略。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
教师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教学后记); 每周参加一次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 每学年上一节校级研讨课;
每学期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或典型案例); 每学期编制一份试卷或制作一个课件。教师们在研讨过程中深有体会:
学会了等待,能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学期课改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学会了分享,即师生间的双向沟通、彼此给予,是引领不是强制,是欣赏关怀,不是训斥和指责;
学会了宽容,胸襟变得开阔,气度变得豁达,更加珍视个性,尊重多样化; 学会了合作,与领导、与家长、与同事、与学生;
更重要的是有了一定的创新理念,知道了课改,课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不断的创新。校本教研,让教师们发现了个人专业成长的可能,为教师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我校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努力实现出名师、出质量、出特色、出理论的奋斗目标。
建立了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素质全面提高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其落脚点在于知识的综合与应用;教学资源不局限于课堂,而向社会开放;教师在其中处于指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这门课程要求教师具备的知识与以往各位老师从事学科教学所需要的知识是有显著区别的。以往学科教学所要求教师拥有的知识,主要由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要素组成,其中专业知识居于首要地位。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除了要拥有原有知识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充电,这些急需补充的知识主要有:与研究性学习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常用的信息技术;常用的科研知识;学生心理知识等。
研究性学习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设计者、合作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教学能力,而这些能力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教学设计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学预见的能力、新知汲取的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反思能力、合作性教学的能力、综合评价的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因此,不断提高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年来,研究性学习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在我校得到了有效实施,我们十分重视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能力,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确立了与研究性学习相适应的鼓励创新和实践、学会欣赏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了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等教育技术手段,掌握了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科研方法并能指导学生有效运用,能认真研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心理特点,提高研究性学习指导的有效性。
五、不断开发校本教材,促进教师观念转变
就本质而言,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特色的形成。这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必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介入课程开发以后,教师会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材料和策略的挑战。让教师参与课程发展,从理论上讲,能增进教师对学校课程乃至整个学校的归属感,可以提高教师的士气,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多的投入。有研究表明,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发现自己比原来能够教给学生更多的东西,而且教得更好,在课堂教学中更能指导学生使用学习材料和指导小组学习,对学生的期望有所变化。另有研究显示,教师参与课程发展与实施其参与发展的课程纲要之间存在正相关;教师参与课程发展,可令教师对所教内容有更多的准备,也更为自信。可见“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课程开发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变革过程,因为课程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重建他们的知识观及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课程开发意味着对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协作阐述知识的方式所进行的不断的重组,同时对他们的教学进行再思考。这样课堂就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也就自然地成为这个实验的主要参与者或者说是主持者。总之,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使教师具有一个更开放的思维系统,能够改变教师不合时宜的观念,使教师具有更强的批判性反思能力,更多地去发现和探寻他人的信念和思维方式,并能增加教师的探究性活动等等。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者认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在精神领域、知识领域、技能领域三个方面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在精神领域,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主动地使自己走向“专家型教师”、合作精神、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知识领域,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使教师改变了对知识本质的看法,而且为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变提供了可能。在技能领域,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教师的技能发展,具体地说能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会自动发生。借助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转换角色。
(1)从“消费者”到“生产者”,校本课程开发赋予教师一部分课程开发的权利,从而使课程开发不仅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而形成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课程的态势,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
(2)从“教书匠”到“研究员”,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生的需要、社区的需求,这就迫使教师或多或少地要从事实践研究。
(3)从“点菜者”到“菜单提供者”,在校本课程开发环境下,学生可以参照校方提供的校本课程“菜单”,圈点自己喜欢吃的“菜”,教师不再是“点菜者”而成为“菜单提供者”,点菜的权利则交还给了学生。学生还可以修改“菜单”,与教师一起对“菜”的配料、制作工艺等进行改造。
(4)从“教师”到“导师”。
(4)从“独奏者”到“伴奏者”。
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发和管理校本课程,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校本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的有关精神,我校建立了完善的课程管理机制。制定了《重庆万州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成立了由专家、校长、骨干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学校课程委员会,并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办学理念制定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定期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估,促进课程不断更新。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包括调查论证、制定计划、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等,不断提高学校课程的教学水平。初步建立和完善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与高中新课程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要求相一致,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立足本校,在学校层面为教学管理制度和重建提供经验。
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高质量实施包括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英语以及艺术、体育在内的必修课程。提供近100种以上能基本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选修课程,开发20多种体现本地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如①三峡工程系列课程:三峡工程建设、三峡工程与旅游、三峡工程与移民、三峡工程与环保、三峡工程与新城镇建设、三峡工程与我校发展、三峡工程与五桥移民新城,②校园系列:校园植物漫谈、校园建筑欣赏、校园文化建设与欣赏、校园绿化设计与欣赏。学校还不断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参加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努力探索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的管理制度。学校还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开设选修课、活动课等的能力,使他们能根据本地条件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六、开展读书报告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新举措,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利用空余时间至少读一本好书,从而丰富每位教师的理念、知识、价值观等方面的内涵。每学年,学校还在全校或教研组举行了“读书报告会”,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了该项活动,将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感进行了全面的交流,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受益匪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不断地读书、学习、交流,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教育思想和行为。为了将读书活动引向深入,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学以致用,我们还以骨干教师为中心,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骨干教师的读书内容,在促进他们快速成长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
七、建立教学督导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整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毕业年级的出口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每年都要组织骨干教师在毕业年级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督导的内容主要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及相关情况。相关情况包括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等。督导的主要方式有查阅资料、随堂听课、调查访问、开座谈会等。要求学科督导组在充分了解每位教师教学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问题,为每位教师写出不少于500字的督导报告,在报告中要多提希望和建议,以促进教师的发展。
八、组织教师外出考察,不断拓展学习视野
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研组长的业务能力,学校组织教研组长等赴外考察学习。考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这些学校教学管理,特别是毕业年级教学管理的情况;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情况,如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选修课的设置、校本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等;校本教研、教育科研及教师教育的情况;教研组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示范性学校建设的经验和体会;办学条件的改善情况,如教育技术的运用、图书馆建设、科技活动及文体活动设施的建设等。在考察学习期间,老师们采取听课、听介绍、索要资料、参观等形式,在考察学习过程中,老师们虚心学习,边看边问,收获良多。既开阔了眼界,又受到诸多启发。
近年来,我们在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种考察培训的同时,还组织全校教师先后到各校进行了参观学习,就课程改革、毕业年级的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关问题与兄弟学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九、开展教育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促进了教育观、教学理念变革,现代化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教学媒体与学科教学实践相整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标志,同时也是教师培养主要内容和策略。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是:实现全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全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加快教育资源库建设,满足深化教育改革的需求;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加强教育研究和实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和应用水平;加强领导,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把万州中学建设成为重庆市及全国信息化技术教育的示范性学校。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主要有:(1)电教设备使用培训(常规电教仪器的维护及使用);(2)电脑基础知识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DOS操作系统、WPS和WORD文字编辑系统、数据库、操作等);(3)课堂设计培训(开展怎样说课、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评课、怎样设计网络教学课等多项培训);(4)网络运用培训(上网操作,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搜索,校园网内部系统使用);(5)课件设计制作培训(PowerPoint、几何画板、Authorware、Frontp Page、Flash等,鼓励教师个人CAI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培训教师,也为大容量课件库作充分的资料准备);(6)教师计算机等级考核;(7)选送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国家级培训及培训者培训。(8)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增强,教育技术论文、课件、网站、优质课等不但量大,而且获奖层次高。我校在运用信息技术,创建现代名校的过程中,教育理念新,认识水平高,工作落实好,做到了硬件建设硬,软件建设有特色和亮点,在打造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校园网络建设符合要求,做到了经济、实用、好用;信息技术教育科研成果突出,研究水平高,在普通中学中名列前茅;教师学习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高,校园网使用频率高,绝大部分教师会用且较熟练,教师培训提高有成效。
十、严格教师调入制度,用导师制助其成长
近年来,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我校新调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了迅速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我们除了把住进口关选取德才兼备的优秀者之外,还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导师制”活动,通过导师导思想,带业务,传作风,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对导师提出的主要要求有:
1.指导青年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学校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
2.指导青年教师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做好备课工作,重要章节的教案要审核、提出修改意见;每学年指导青年教师至少在校内上两次公开汇报课。
3.指导青年教师掌握教学常规,尽可能安排青年教师听自己的课;同时,指导老师每学期听5--10节青年教师的课,做好听课记录,并及时反馈听课意见。
4.指导青年教师做好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批改、评讲工作。
5.指导青年教师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科技小组及学科竞赛、专题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6.指导青年教师编写单元、阶段练习等试卷及做好试卷的批改、评讲、统计工作。7.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科研活动。
8.指导青年教师做好期中、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9.指导教师隔周对青年教师就备课、教学、辅导、作业及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检查,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做好“传、帮、带”工作。同时,将活动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务处,与教务处经常保持联系。
10.对青年教师在师徒结对期间的表现作出书面鉴定。
青年教师的转正定级将依据指导教师提供的文字材料,并广泛征求学生、家长、班主任及有关教师意见,对青年教师的工作情况做出认真客观的评价。
我们对青年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有:
1.每学年要拟定自己的发展计划,经指导教师和教务处同意后,认真落实。2.认真虚心地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经常地主动地向指导老师请教。3.有计划地听指导老师的课,一般情况下,每周听课1--2节。并认真记好听课笔记,写好受益体会。
4.主动邀请指导老师审核自己的教案,听自己的课,邀请指导老师听课每学期5--10节。
5.认真做好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批改、评讲工作;认真做好单元练习、阶段练习等试卷的编写、批改、评讲、统计工作。
6.认真组织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科技小组及学科竞赛、专题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7.青年教师每学年至少在校内上两次公开汇报课。8.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活动。
9、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学效率。10.认真写好拜师学习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第三篇:构建现代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策略
构建现代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策略
栏目名:管理特色 点击数:498 来源:
论文提要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从而造就了每所学校特有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直接影响着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文化是影响学生生命成长的根。一所现代化的优质学校必须努力创造能够促进所有师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本文从构建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学校构建现代学校文化的探索和实践。近几年,栅堰小学通过现代学校文化的构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学校”,“中华小神笔”国家动漫画创作基地,嘉兴市文明单位,嘉兴市新一轮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嘉兴市教科研基地,南湖区“美术”特色教育学校等荣誉。学校正在逐渐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构建文化和谐发展
一所学校对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师生来说,对他们最具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学校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为学校全体成员所认同,遵循并带有本校特色的学校精神、传统、校风、教风、学风、追求目标、行为方式的综合,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代表着一所学校前进的方向。对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生命奠基的地方,是影响其一生的精神家园,而学校文化则是影响其生命成长的“根”。由于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从而造就每所学校特有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直接影响着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质量。我认为一所现代化的优质学校必须努力创造能够促进所有师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现代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合教育资源、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制高点,是学校深层次、高品位的建设。如何构建现代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应该成为每位校长认真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我在栅堰小学开展了构建现代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构建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作为一种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组织的灵魂,它体现着学校文化的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方向和实质,学校精神同时诠释着一所学校的个性。学校精神是通过学校对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校训的提炼和制定,对校徽、校牌、校歌、校报等的设计以及学校共同愿景的确立,对师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导向。通过长期的反复强化,对培养师生的责任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形成传统,学校精神就会产生其权威作用,持久地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
我校在剖析、反思、总结学校现状和现有文化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精进”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个孩子学会思维、享
受学习、体验成功,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厚德博学求真求美”的校训,精心设计创作了校徽、校牌、校歌、校报并把它们统一命名为翱翔,寓意全体学生像雏鹰一样在洋溢着和谐之美的天空中自由地展翅飞翔。
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校训和共同愿景的确立,为学校提出的“携手共创和谐校园,全力打造学习型校园、平安校园、节约型校园”奠定了基础同时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同并逐步孕育着我校的学校精神,为我校的生存与发展注入了坚强的生命底蕴,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构建学校制度文化
一个学校组织的管理制度反映出这个组织的管理风格,同时也是一个学校组织的文化反映。不同的制度文化,对制度的内容、作用和实施的方法的理解与认识,也是各不相同的。民主和谐的学校制度文化环境,能够为师生提供舒心惬意的氛围,会使人的心灵得到美化,并激起内心愉悦向上的情绪。因此,我校在重视校园外部环境建设的同时更加突出制度环境的人文建设,为教师搭建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把学校决策权还给教师,学校重大决策由教师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审议后修改再通过,使教师真正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与管理中,使教师真正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真正愿意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发展与自己息息相关,使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舒展,感受到工作着并快乐着。学校要求中层以上领导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想方设法为教师创造一种有压力但无压抑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经过几年的努力,教师之间初步形成了既能够和谐相处,相互合作又不乏竞争的氛围,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们都能够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学校也因此逐步形成了健康的精神风貌,逐步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征。学校正在逐步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学校一位青年教师这样描述我们的校园:在这里,工作着是美丽的:博大的胸怀、年轻的心态、真诚的微笑、愉快的合作……在栅堰小学的教师眼中,工作是一种快乐的享受,一份抚慰心灵的爱;在这里,学习着是幸福的:畅快的言说、热情的关怀、丰富的体验、默契的配合……师生的个性如春天的枝叶一般无拘无束地伸展,孩子们像雏鹰一样在美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三、构建学校行为文化
每个学校组织都有其不同的组织行为,并通过学校组织的行为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校组织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反映出这个组织的文化品位。学校行为文化的塑造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确立以人为主的人本文化,以学校成员的成长与发展为中心,提供有利于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平台和发展空间,这是学校组织文化的主旋律。学校是放飞心灵、放飞生命的精神家园,教育的精髓在于培养生命。小学教育面对的是处在人生最重要时期的、具有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少年儿童。教育应该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立足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体验,呼唤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质量,应成为学校行为文化构建的基本内涵。
从这样的意义出发,小学教育理应尊重学生的生命,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同时,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也是作为生命的个体存在的,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的生命也在成长。在感染与熏陶学生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品质,能够真切地享受
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从而焕发教师的生命活力,实现生命的价值。这正是我校确定“以人为本,和谐精进”的办学理念的理论基础之一。
(一)走向“生本”,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
1、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我校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文化氛围,关心他们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重视培养他们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为学生的一生服务的,要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着想、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因此我校更加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的教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学校在注重以厚德励已的同时更注重以厚德育人,我校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学生在赏识的环境下主动地构建自身的美德。2004年,我校首创了“美德银行”,力图籍此挖掘和彰显出每位学生的美德闪光点。学校精心设计了“美德银行卡”、“银币”、“金币”,以存储美德的方式促进学生人格优化和美德内化,在学生稚嫩而纯净的心灵中点燃一盏重孝、好善、至诚、礼让、宽容、仁爱的心灯,重塑起千年华夏的优秀传统美德。我校围绕“美德银行”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美德大讨论”、“美德大搜索”、“美德银行激励语”征集活动、“我与美德银行”征文活动、美德小富翁评比、爱心义卖会、爱心图书交易会,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地积累着美德,体会到拥有美德的快乐。我们衷心希望“美德银行”储蓄活动像一片闪着金光的钥匙,开启孩子一生的美德之门。
2、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允许学生保持自己的个性,并把个性当成一种资源来开发,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建立厚实的基础;允许学生间存在差异,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所长和所短。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具有九种不同的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生存智能。这几种智能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一项对人都非常重要。教育要使这几种智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善于语言学习,却不善于运动;有的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界,却不善于人际交往;有的学生善于绘画艺术,却不善于逻辑数学的原因。可长期以来,教育只注重学生的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的培养,忽视其他智能的发展。加德纳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爱好。教学评价应通过一定的方法给予学生发挥各自长处的机会,以使他们在特定的领域内拥有较好的技能,产生自信心。再利用强项来带动弱项,向自己挑战,最终达到全面发展。
这为我校努力创建走向生本的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考角度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我校先后成立了合唱、舞蹈、笛子、二胡、古筝、健美操、小主持人、小记者、青少年集邮协会、国学研究、翱翔文学社、美术创新社等艺术团体,成立了乒乓、篮球、足球、业余田径队、羽毛球队、棋类、轮滑、跆拳道等体育团队,这些艺术团体和体育团队的成立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了发展各种智能和发现自身优势智能的机会,与此同时,我们每年都举办读书节、科技动漫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搭建了广阔的舞台。这些孩子们所喜爱的团队活动在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同时取得了丰硕成果:校合唱队在2003年11月代表全市少先队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的大型演出;舞蹈队在2004年10月参加了浙江省庆祝少先队建队五十周年的演出并多次参加区市两级政府的春节团拜会,市、区少儿文艺汇演;美术创新社更是成绩斐然,近几年获得全国、省、市、区各项奖项达600多人次,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全国蒲
公英奖银奖、“中华小神笔”特等奖、浙江省群星奖、荣获浙江省少儿写生大赛金奖,摄影大赛金奖、省教育厅一等奖等许多荣誉,六幅作品被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带到法国参展。学校现已被区教文体局命名为“南湖区少儿美术书法创作基地”、南湖区美术特色教育学校,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和上海青少年金钥匙科技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华小神笔”动漫画创作基地。
(二)走向“师本”,以教师为本,为教师创设适合他的环境
学校在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的同时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学校应致力于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我校以推行新的课改工作为契机,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以新课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突破口全力支持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走向研究型。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培养是整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研究型教师既是教育工作的实践者,也是教育理论的探索者,是具有创造性的实践者,是具有反思能力的实践者。为了培养研究型教师队伍,创建教师行为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采用了以下培养策略:
1、走“科研兴校”之路,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活动,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服务。正式启动学校教学总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案例研究》和德育总课题《美德银行的行动研究》的研究。
2、加强校本教研,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制度,成立学校学术委员会,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评析、教学论文。开展“我思故我成长”教学论坛、新课程论坛、文化驿站、头脑风暴等活动,结集出版《教育教学案例评析》、《思旅――教师优秀论文与反思集》,促使教师在学习和反思中成长。
3、完善教师学习研讨制度,创设教师学习研讨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提供书报资料,推荐阅读文章,开设学术交流网页,精简会议时间,为教师的学习与研讨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打造学习型校园。
4、充分发挥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鼓励他们多上示范课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向名师方向发展。引导全体教师以求真务实、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为目标,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确定努力方向。有计划地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定期的聘请专家、学者、名师来校作讲座或上示范课,引领全体教师
5、在加强校本教研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学习,送教下乡及与兄弟学校开展联合教学展示活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每学年,我们不定期的与苏州外国语学校、苏州敬文实验小学,无锡东林小学,杭州翠苑小学、新丰中心小学、洛东中心小学、秀城教育集团、行知小学、清河小学等结对学校开展联合教学展示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此举有效地促进了本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6、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记录教师成长的足迹,积累专业成长的成功经验,记录值得珍藏的成长故事和感人瞬间。
四、构建学校物质文化
高品位的现代学校文化,还应体现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学校文化还应该具有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我校是一所小区配套学校,建校已有16年,由于前几年资金投入不足,学校环境、卫生面貌等相对于新学校来说已严重滞后,影响了学校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近年来,为了重塑学校形象,我校特别注重为师生创建充满人文气息的“和谐舒畅,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
首先在南湖区教文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扩建了专用教室,同时对教室、电路
系统、灯光照明系统,操场、司令台、花坛、橱窗进行了全面的维修和改造,学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学校整体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这为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创造了较为理想的环境,提高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为了营造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使每一位身处其中的人都能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我们精心布置每一个橱窗,每一面墙壁,精心设计每一句宣传标语,使它们处处散发出和谐温馨的人文气息。“只要你敢想、敢问、敢做,就一定会很棒”,“会倾听,会思考,会合作,才会有进步”,“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老师为你的进步而高兴,为你的成功而骄傲”,“美德银行,用爱心来存款、用行动来增值”、“拥有美德的人是快乐的”等等,这些匠心独具的温馨而富有哲理的话语激励着在校园内快乐奔跑的孩子们。精心设计的美术长廊上有我校孩子们那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美丽“童画”,凸显着我校浓郁的美术特色,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宣传橱窗里,学校网站上展示着孩子们参加校园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的的活动照片和充满奇思妙想的优秀作品,每个班级的板报上都展示着孩子们的成长足迹和小眼睛看大世界的精彩故事。现在,当孩子们一踏入校园,就会被学校浓郁的艺术氛围所感染,体验到美的愉悦,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陶冶着情操,完善着人格。校园环境浓郁的人文化气息使每一位师生能够在温馨、和谐、优美的氛围中展示自我,获得发展。
以上初步阐述了我校在构建现代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知,现代学校文化是一种追求理想、与时俱进的文化。要想真正形成具有个性的独特的现代学校文化,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已经真切感受到了构建现代学校文化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近几年,我们先后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学校”,中华小神笔国家动漫画创作基地、中华小神笔动漫画大赛优秀组织奖,嘉兴市文明单位、嘉兴市青年文明号、嘉兴市新一轮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嘉兴市教科研基地、南湖区美术特色教育学校、南湖区办学水平综合考核优胜单位等许多荣誉,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在我们构建现代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后所取得的,这必将鼓舞我们在构建现代学校文化的旅途上继续探索并乐此不疲。
2006年4月发表与《嘉兴教育》
第四篇:班级文化策略
班级文化策略
固驿中学 武 丽
一、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和落脚点,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创设自我教育载体的阵地和园地。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创建良好的班风,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级。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爱我,爱家,爱祖国
三、创建目标:
目标是要创建一个具有班级特色、环境优美整洁、富有激励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长远发展的优秀班集体。
1、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
3、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
4、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5、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扩大班级藏书量以及报刊量,推荐学生每月读一本好书,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灵活利用所学课外知识,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二、具体实施过程:
1、完善自主管理机制:
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②制定最优班级目标。班级每月每周都有自己的目标,目标的形成都力求使学生能认同,切合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的行为。
2、优化班级文化环境: 利用教室里有限的空间,布置标语,张贴中国地图,书写诗歌,成立图书角等,把教室布置的既美,又有学习氛围。
3、开展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
根据班级创建特色学生所需,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为拓宽班级教育活动空间,开展课外综合兴趣小组活动,如与学生一起篮球比赛、一起下棋、乒乓等在互动中促进交流。
4、及时反馈:
对于每个学生在“自主、创新、合作、竞争”方面的具体表现、班级的学习与工作的状况及成效,将通过书面的或口头的形式及时告之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
5、定期总结:
利用周五班会课,针对学生及班级存在与暴露出的具体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并分别由教师或学生分别主持,进行分析与总结。以达到及时调整,更快进步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扬善抑恶,形成良好的班风。
用三年的奋斗与汗水,铸就自己成功的一生。
团结协作,众志成城;惜时如金,超越自我;挥洒汗水,收获成功!
第五篇:文化营销策略
2、文化营销策略的内容
(1)产品文化营销策略
产品的文化营销策略是把文化内涵融合于产品的设计、款式、品牌形象包装和服务等方面,用文化提升商品的内在价值。首先,产品在设计上要有文化创新,)即 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还要力求满足他们的 精神文化需求。其次,产品的品牌应更适应市场的文化要求。最后,应增加各项服务的文化附加值,建立消费者反馈意见数据库,借助感情沟通使营销文化成为沟通企业与客户的桥梁。
(2)价格文化营销策略
商品价格的制定要受到成本、需求、竞争、法律等多方面的影响。从价格文化促销策略来看,企业在营销时必须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根据各行业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消费者的文化需求采取适当的定价策略。
(3)渠道文化营销策略
企业在设计分销系统时必须考虑到已经存在的渠道结构,即分销文化。
(4)促销文化营销策略
促销是指企业将本企业及产品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消费者,促使其了解、信赖并购买本企业的产品。这些方式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销和公共关系。促进文化营销策略有两条实现途径:一是利用传统文化进行促销。二是利用文化潮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