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立学院中窥探我校管理文化

时间:2019-05-13 19:2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独立学院中窥探我校管理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独立学院中窥探我校管理文化》。

第一篇:从独立学院中窥探我校管理文化

从独立学院中窥探我校管理文化

财务管理本科 2011级1班 黄献

指导教师 王宪辉

中文摘要:2008年2月22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十六号令》对独立院校有了新的定义:“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这更加说明了独立院校的公益性和其自身的创造性。1978年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经济繁荣和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巨大。独立院校这种民办高校在中国对教育的探索中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它正在一步一步踏入正轨。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园文化创新机制特色建设和谐文化 Abstract:

Key Words:

一、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

大学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这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新兴学校。而在这众多的竞争中,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学校核心竞争方式,建设校园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从大方向来说,校园文化又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一是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最基本的文化代表,往往从学校的物质建设得以体现,大到校设施建设、环境布局,小到校篮球队队服设计、花坛绿化造型等。本学院铜梁校区图书馆设计就是一个鲜明例子,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大龟的造型,象征了步步求稳,求真务实的办学态度,俯视图书馆则成一个六面形,每一面上都有由玻璃构成的相互交错的条形图案,恰好合成两手向上托举的手势,象征着追求光明向着太阳的积极进取精神。

二是制度文化,一所高校必须拥有完整的管理制度才有可能实现高校运转,管理制度始终贯穿学校大小事务,“不成规矩,不成方圆”。财务管理制度、人才招聘制度、教师教学评估制度等都折射出了一所学校的制度文化。独立学院相对于传统高校来说更具活力,因此往往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对许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开展。反而不会因为制度繁琐而削弱校园活力,正是由于这些方式使许多事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独立学院文化滋生与发展。三是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也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校园文化的根本标志。学校中的领导、教师,包括学生在内都属于社会的人,在各自的经历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而当大家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就产生了价值观的大融合,从而产生了群体价值观,而一所学校的群体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就占主导地位,包括学校理念、价值观等,而这些又往往通过校训、校风、学风等表现出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精神文化的建设程度直接反映出了学校校园文化水平的高低。

二、本校在独立学院建设的方面

(一)借助外部优势顺水推舟

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把扶持独立民办高校的发展与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放到同样重要的位子,并为发展当地独立院校群作出实际贡献。本校在党委政府带领下积极自谋发展,以合川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打造校园文化,深化学术气氛,并将学校建设成一所小中型园林,促进了本校和谐文化的发展。

(二)体制新颖,管理规范

一是按股份制的机制和模式运行。本校与投资方设立董事会, 决定学院重大事宜,同时强调了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由院长具体实施董事会决定, 负责日常管理。做到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明确了权责利, 体现了股份制的特征。二是运用市场竞争的机制和模式。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这就迫使独立学院必须独立面对市场,而且要独立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不能再在母校的荫庇下生存,因此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促使本校加入优胜劣汰行业,努力提升学校质量。三是体现了民办的运行机制。严格采用民办机制办学, 由普通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本校资金来源全靠收学费和自己筹措, 真正成为依靠民办机制新增的高等教育资源。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合作双方签订了严格的合作协议, 本校有着自己的办学章程和符合国家财经制度的财务制度, 实行“ 统一领导, 集中管理” 的财务体制。

(三)办学特色鲜明

本校坚持“以人为本,素质为重,管理有序,质量立校”为办学宗旨,以“创业、创优、创先、创新”为办学理念,以“专业+外语+技能”为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完善的办学设施和鲜明办学特色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实行扎根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人才输送战略。并与双威教育集团合作,建立凯思国际学院,向美国、英国、卡塔尔等十几个国家输送人才进行深造或工作。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管理经验,提升了学校办学特色。

(四)做到了制度上的严格要求和领导、教师、学生三者的和谐统一

如“教职员工年度考核暂行办法”第五条:教职员工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数,一般控制在本部门总人数的15%以内,优秀等级应兼顾不同岗位、层次的人员,宁缺毋滥。其中,凡一个月内迟到和早退累计达到5次及以上者,或病、事假超过一个月的教职员工不得定为优秀等次。体现了学院评审制度的严格,一个是比例少,突出“精”,一个是“宁缺毋滥”,突出“保质”。又如“聘用制管理办法”第三条:教职工聘用制坚持学院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体现了管理中教职工的和谐平等自由。第十条;聘用期间,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学院的有关规定以及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协议执行。教职工权益得到国家法律、学院规定的保证。2011年4月21号,重庆市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在我院举办,活跃了校园文化学术气氛。2010年1月19号,全院教职工团拜餐会在校食堂举行,对部分教师给予了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提升了教师积极性。

(五)本校积极举办各类活动。

我院活动类型多样,活动举办频繁,旨在锻炼大学生组织领导能力,拓宽大学生技能和兴趣爱好,同时丰富的学校活动充实了校园精神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逢节有各院系的晚会,每学年有篮球赛、趣味运动会,播音主持人大赛、各学院论坛等等,其中也不乏非学校承办的活动,如股为今用炒股大赛,这些活动对大学生实现“T型”纵深横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我院所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我院现有专任教师53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92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12人,另聘校外教师308人、外籍教师6人,在独立院校总体中水平不靠前。母体学校重庆师范大学专任教师1370余人,正高职称教师190余人、副高职称教师42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23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70%,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75人。获国家级奖项的教师较多,质量高,作为重庆师范大学二级学院,应积极邀请母体学校优秀教师来我院交流经验,传播先进思想,多开展两校之间的学术交流。

(二)缺乏文化底蕴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始建于2003年,距今办学近十年,是一所完全独立新建的非合并而成的独立院校。而文化底蕴是前人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步积累的精神财富,办学时间短、没有充分依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造成了文化底蕴基础的缺乏和特色文化发展缓慢的现象。正如11月8日下午在管理学院举行的“学生会干部干事培训大会”上主讲人所说:“清华北大都是百年老校,在文化名人和岁月的积淀下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环境造就人才,要是把你们放到那个环境中,我相信你们一样能够学好。”可见打造文化底子的重要性。在文化体系的建设上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失衡现象,独立学院是一所民办院校,凭借资金的支持迅猛发展着,然而精神文化的建设相对缓慢,因此造成了本校精神文化跟不上物质文化的发展的现状。大一新生之前接受的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大相径庭,众多因素导致本校主流文化与大一新生学术研究气氛不浓、睡觉以天计算、生活极其不规律等校园亚文化激烈争夺的局面,学校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多多开展学术研究等活动。

(三)关注政策,谋求发展 成渝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以成渝高速公路为轴线,其北翼、中轴和南翼,分布着成都、遂宁、南充、合川、简阳、资阳、内江、永川、自贡、宜宾、泸州、江津、重庆等城市,构成了成渝经济圈形成和发展的城市群及交通网络载体。而合川正好位于成渝经济圈第一环线上,在今后的发展中,成渝经济圈必定受到国家政策重点照顾,各辐射单位必然会自主加强相互间联系。办学一定程度建立在地区经济基础上,在这个发展机遇中,我院应以合川为城市依托,在合川政府对独立院校群的大力推动中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 2008年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令》第一章

[2]李书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性与策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52

[3]周子栋.合川独立学院群现象探析.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5,(2,4)

[4]重庆师范大学及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相关资料

[5]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学生手册2011年版

第二篇:独立学院中的管理文化

xxx管理论坛论文

题目:独立学院管理文化建设探索

学院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独立学院管理文化建设探索

2010级 财务管理x班 xx

指导教师:xx

中文摘要:独立学院是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个新生事物,她既属于公益性事业,也是社会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产生出了属于自己的特殊文化,但也存在管理文化诸多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并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文化成为当前独立学院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独立学院管理文化特色管理

一、独立学院基本现状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十六号令》指出: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独立学院”有三大特征:一是实行新的机制办学。独立学院从本质上是民办高校,其投入主要由合作方承担或者以民办机构共同筹措,收费标准也按照国家关于民办高校招生收费的相关政策制定。二是实行新的办学模式。在办学和管理上首次提出“五个独立”,即独立学院校本部相对独立、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颁发证书、有独立的校园、实行独立的财务核算,从而赋予了独立学院确切的内涵。三是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通过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来规范、体现。

作为中国教育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在我国已具有一定规模。全国目前独立院校共有三百余所,其在校老师与在校学生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但社会中仍然存在存在一些人对独立学院是“三流本科”的偏见,这说明独立学院在文化的构建和影响在整体上仍较为薄弱,在社会中还未能具有强有力的文化号召力。

二、独立学院面临的问题

独立学院的局限性:因为普通高校实际上是靠出租其“本科办学特许权”于“二级学院”来获取收益的,类似于产业界的“贴牌生产”,所以母体高校的管理模式和

文化特色对独立学院的影响力极大。而中国的独立学院一般是在申办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母体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方面的雷同现象十分严重。所以独立学院的管理文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目的高校的间接“限制”。

从主观上来看,学生进入大学后,生活空间更为广阔自由,这虽然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立、自理能力的机会,但也会使学生成为“无缰之马”,放任自流,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思想道德滑坡。这就需要学校进行有效的疏导和管理。同时,也表明较为浓厚的学术氛围是大部分独立院校所共同缺乏的。造成社会公众对独立学院的劣质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独立学院一般来说学风比普通本科差很多,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从客观上来讲,独立学院的文化底子相对薄弱,独立院校在我国发展时间补偿,大部分受到母体院校的影响,缺少独立的特色的文化风采。校园管理通常由学生会、各系导员老师共同参与的,但除了日常管理,还要承担教学、科研等任务,工作繁杂,很难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造成了管理模式上的矛盾。

三、独立学院文化建设管理的出路

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再加上独立学院本科起点的优势,使她发展属于自身的特色管理文化的具有充足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发展学校的硬件设施,如:加强对体育场地的改良与维护、促进学生公寓的环境设施发展、加大对教育设备的投资等。为文化的管理建设打好物质基础,促进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设施的全方位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由全才培养向专才培养转变,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明确学生发展目标。在学生集体中建立属于自身的、特色的、“独”立的管理文化。

独立院校属于民办高等教育,所以向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是大势所趋,也是独立院校发展自身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十六号令》。

[2]王韵。《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3]李怀,何立新。《中国核心竞争力探索》

第三篇:从《美的历程》窥探美之末梢

扬枹驰鹜迤逦之域,抚品賿锵琳琅之韵

——从《美的历程》窥探美之末梢

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开篇提到:“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然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手工艺品,那透骨青相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发„„直接感触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程„„”是的,正如作者所言,读罢《美的历程》确实是三叹美的浩瀚,美之绵长,虽然如走马观花般巡礼了美的历程,不能深品细嚼各中美的神韵,但是也忍不住窥探一番。

记得英国经验主义的一个观点:“艺术不能靠机械地拼奏而是要凭艺术家的灵心妙用”,我并不完全赞同此说法,有的时候看似凌乱的堆砌却另有一番审美刺激。青铜饕餮狞历之美的描写,透出馥郁浓厚的楚汉文化特质,也蕴含着出汗浪漫主义的神韵。青铜器上的图案尽管有呆板堆砌之嫌,但是穿越这表明,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所描述的领域、范围以及对象的广度上,确实是空前绝后的。其中有着文明的征服与战胜,这是一种王者之气,这种王者之气使得美的艺术歌颂、赞扬并传播他们所拥有的物质、精神相容的对象,宫殿房屋、山岳庙宇、百土百物„„这些对象都是人在生活中直接的或者见解之后的对象化生存于艺术的美池之中。

汉代的艺术作品,虽然粗大笨拙,但是它们所显露的是一种霸气,一种心胸开阔、气派雄沉的神采。所以要以融入到那种生活与环境中去。展开想象,才能品味出那种宏大的气魄,才会领会到那些特定历史氛围中的艺术产物的魅力之所在。汉代造型艺术从这样的态度,角度去欣赏、玩味,才能正确估计出它们作为一个时代的艺术正宗的意义和价值。

孟子曾说过:“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就是强调了美感的普遍性,特别是艺术美感的社会性。以饕餮那种狞历之美,更是一种艺术对世界征服的无与伦比之美。而宋元山水画却是疏淡清逸、笔墨精妙的时代特写。作者所描绘的“风雨归舟”、“云关雪栈”、“寒江独钓”、“柳溪归牧”等等图面透出“宋元山水的三种境界”。从“线的飞沉涩放,墨的枯湿浓淡,点的绸稀纵横„„”中渗透出无我之境,他们就是将自己、自我隐去,而由所绘画事物来传达广阔、多义的思想感情和主题思想。

第二层次的艺术境界“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中国山水画往往会附会着诗词,营造诗情画意,抑或是无形式上的诗而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细节真实却不要刻意地去刻画雕画,而是“诗意”的结合,在真实的细节中透出诗意,在诗意氛围下铺设细节,细节使得诗意不流于空疏和书卷气,两者相辅相成。如果将他们分离那么就是促进不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准则和特色的形成。第三种境界是从无我之境反退回来之后的“有我之境”,不是书画画面所呈现的形式上的“有我之境”。这种有“我之境是”是在“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的基础上,穿过“无我之境”而形成的一种感恩、感悟之后的不断回味、星点的余味。这是以纯净圣洁的精神感染,揭开“有我之境”的面纱,在作者、欣赏者不同的背景之下跳跃出每个人自己的“诗情画意”,成为个人的真正的“有意味的形式”。

明清版画又与宋元山水画有着不同。《吴骚合编》中雕版的《西厢记》插图(图337),生动而细致地描写了极其微妙感情变化。一些戏曲剧本的插图,如吴兴凌蒙初刊行的朱墨本的一些传奇剧本(《牡丹亭》、《红梨记》)的插图也有这些特点。

明朝这些版画插图在风格上趋于纤细,人物比例小,着重外景的描写,而特别是追求表现细腻的感情,诗情的表现渐渐代替戏剧性的动作表现,也有些画面一般化,缺乏表现力。但是明末的版画插图的全部,无论其内容或表现,都是异常丰富的,论其质量,也是高的。明代末年插图作家陈洪绶的《九歌图》、《水浒叶子》(图340)、《博古叶子》(图339)等,都有鲜明的个人特点。明代版画印刷技术方面的一个大创造是发明了彩色套印,“饾版”和“拱花”技术。清代初年的版画插图就现在所见,康熙时徽派名手鲍承勋的作品(一些杂剧插图)承继了传统,而名画家萧尺木起稿的《太平山水图画》(图348)特别表现了雕版技术上的丰富变化与巧妙,雕手为汤尚,他的刀法的运用值得分析。这说明,版画艺术自身在清初是具备了发展的基础与条件的。

《美的历程》分为十章节,以时间为纬线,以每个时代内容为经线,经纬交织,娓娓道来,展示长而美的历史积淀之美。这些美的标本,无论是以历史的纵向坐标,还是从地域的横向坐标来看,在每个角落都牵动美的情愫。《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的视角对几千年的文明作了概述和把握,从“龙飞凤舞”的原始古艺术,到明清版画之美来借历史阐释中国美学的历程,这是一个成功的杰作。但是,书本没有就这些美的形成进行展示,美的形成是“空白”处。而美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十分有必要探讨研讨的。

有人说艺术的本质就是艺术的形成,就如同世界时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忍视过程的“空白”,因为艺术是世界过程中的一环节。

第四篇:从战争诗中窥探古代中国人战争观

古代中国人战争观初探

摘要

战争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而沉重的话题,而在诗歌极为繁盛的古代中国,战争题材的诗歌也成了反应人们战争观的一面镜子。本文结合具体诗歌,从纵向(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的战争观)和横向(古代中国人战争观的分类)两个方面对古代中国人的战争观进行了简要分析。作者认为,在主观感知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古代中国人形成了以热爱和平、厌恶战争为核心的战争观,并逐渐将其升华为忧患意识并主导着中国人的传统思维。

关键词:古代中国人

战争观

战争诗歌

热爱和平

忧患意识

自进入人类社会以来,战争就成为一个伴随人类的永恒而沉重话题,纵览古今中外,我们几乎无法回避,尽管绝大多数人都不希望它的发生。无论战争的性质如何,它带给人们的结果却是大致一样的,那就是:马革裹尸和家园荒芜。

战争观,通俗说就是人们对战争的看法,简言之,它是“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及与此相关的问题的看法的基本观点,包括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后果、制止战争的途径等问题。说穿了,就是人们对战争的态度问题”1。而战争诗是以战争为题材或背景的诗歌,即“凡由战争牵动的社会各个层面及其所引起诗人心理波澜的动荡而形成的诗歌”2都可视作战争诗。从这个意义上讲,战争诗与军旅诗和边塞诗有交集而又不完全相等,军旅诗和边塞诗中涉及战争的内容才可称为“战争诗”。显然,一定时期的战争观是会影响到该时期战争诗的创作的,反过来,通过分析某时期的战争诗的创作特点也能得出该时期的战争观。

接下来,本文试图从纵向(即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不同时期人们的战争观)和横向(即从中国人战争观的分类角度)两个方面,结合具体诗歌简要阐释古代中国人的战争观。

纵向分析

一、《诗经》中的战争观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余年的诗歌305首,对日后中国诗歌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据统计,《诗经》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诗篇是直接或间接描写战争的(数据来源:吴培德《诗经论集》)说明当时战争尽管规模也许不太大,但却是很频繁的。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控诉战争的残酷,着重描写了征夫、思妇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心声。

我们在中学时期就耳熟能详的一首小诗《小雅·采薇》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 12李艳辉.中国古代战争观及其影响下的魏晋隋唐战争诗

张廷杰.宋夏战事诗题材分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表。忆当初,正值春风和暖、柳絮飘飞时,和家人洒泪告别,踏上征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而现在,已是雪花纷飞的隆冬,自己总算踏上了归程,“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时的征人既有往事不堪回首之苦,又有前途难以预料之悲。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晓更无人安慰,——真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总的来讲,这一时期的人们暂未形成成熟的战争观,对战争主要是基于感性的、片面的、主观的朴素认识;更多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看到的是战争对自己、对亲友造成的伤害。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对战争存在普遍的厌恶情绪,中国人历来爱好和平的这一基调自此奠定。

二、先秦时期的战争观

这里的先秦时期主要是指春秋战国,这一诸侯兼并、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乱频繁,不得不引起先秦诸子们的共同思考。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自始至终都是推行“仁政”、“礼治”的,他们向来反对以暴力的手段达到统治的目的,孟子甚至尖锐地指出“春秋无义战”。虽然道家思想与儒家有很大差异,但他们在反对战争这一点上应该是相同的,例如老子心中的理想社会应该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绝非争霸战争。以“非攻”为核心思想的墨家就更不用说了,即使是在中国军事史上最为著名的《孙子兵法》也告诫后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即不要轻易发动战争。

与主流思想不一致的似乎是法家,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的商鞅让秦国变成了一个全民皆兵的战争机器,并迅速地横扫六合、一统华夏,但是它却不能适应战后的和平发展期,可见主张积极发动对外战争的法家思想还是难以迎合中国人的普遍思想。

总的来讲,先秦诸子对战争的看法更加成熟,他们当中绝大多数的反战派主张是相似的,即“理想状态是‘非战’,迫不得已进行反击时要慎之又慎,同时注意反击的目的是结束战乱,把战争控制在局部并在短时间内结束”3。而少部分主战派的战争观由于无法符合中华民族的普遍心理,繁盛一时后很快便烟消云散了。

三、两汉时的战争观

两汉时期的整体社会局面相对稳定,诗坛的发展似乎也不那么引人注目。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诞生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战争诗。

提及两汉战争诗歌,我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两首经典的帝王之歌了。如果说刘邦的《大风歌》展现的是成功者衣锦还乡的壮志豪情,那么项羽的《垓 3李艳辉.中国古代战争观及其影响下的魏晋隋唐战争诗 下歌》则展现了曾经的英雄穷途末路时的慷慨悲壮。不错,帝王之歌确实展现了一代江山的功业兴亡,读起来颇有些豪迈气势;但是文学主要还是面向大众的,以广大普通民众为描写对象的两汉战争诗歌在主题思想上还是对过去的一脉相承,大力抨击了战争的罪恶和对老百姓的带来的苦难。《十五从军征》就是一例,这首征夫的怨诗描写一个老战士回乡后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仅开头“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短短十个字,就让人有一种难言的悲哀,由战争带来的兵役制度的残酷跃然纸上。

总之两汉时的战争诗虽然从帝王到百姓均有涉及,但反对战争的主题没有变。

四、魏晋时的战争观

三国两晋时期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动荡年代,但同时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曹操不但是一代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位诗人,这样的双重身份让他在文学领域中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堪称开一代先河。《苦寒行》就以一个将军的口吻,极力渲染了行军之艰难。开篇描写环境恶劣,战士行军艰辛可想而知,痛苦可想而知。此情此景,怎能不令将士们心情抑郁、思念故乡呢?“我心何佛郁,思欲一东归”,但是,路再艰险也得前行,思乡再切也不能返回。战士如此,统军大将则更深知进退之间决定着生死存亡,因此必须行进。全诗总的来讲还多是站在“小我”的立场上,像《诗经》一样地描写对战争的主观看法,但已经能够明显感受到作者(曹操)心中的矛盾和一个向“大我”的过渡心态。

魏晋时的战争诗名家还有才女蔡文姬等人。但总体看来,这个时期的人们的战争观处于一个过渡和矛盾的状态。说过渡是指从主观的小我心态向更客观的大我心态的过渡,而矛盾主要是指为了实现统一而不得不发动的战争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痛苦之间的矛盾。看惯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人们,这一时期也开始了对生命主题的思考。

五、唐宋时期的战争观

唐宋时期堪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诗歌在本时期高度繁盛,古代中国人的战争观在此时期亦已基本形成。限于篇幅,仅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简略叙述。

唐朝时描写军旅生活的边塞诗异军突起,诞生了一批以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人。他们的代表作早已耳熟能详,在此不一一列出。唐代战争诗除有少数是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如李贺《南园》)外,绝大多数是揭露战争的残酷本质(如李白《战城南》)或抒发战士的离别痛苦,也有的表面在写英雄主义,而实质是对战争本质的揭露(如王翰《凉州词》)。

而宋朝战争诗则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此时诞生的一批爱国主义诗人如陆游、辛弃疾、岳飞等无不展现了他们渴望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豪迈心情。这种情况的诞生有其历史背景,与唐朝不同的是,宋朝始终未实现全国性的多民族统一,有许多少数民族政权始终与宋政府对立,而宋朝统治者对异族入侵不能像唐朝样予坚决反击,而是一味退让,对入侵者采取贿赂和求和政策,因此难以实现国家安定,这怎能不让爱国诗人们痛心呢?

宋朝以后战争诗数量有所下降,而且古代中国人的战争观至此已基本形成,因此对元以后的部分不再赘述。

横向分析

古代中国人的战争观综合来看,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揭露战争残酷的本质,痛斥战争带来的破坏

这恐怕也是所有的战争诗里表现主题最多的了。提及战争,历代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都是鲜血和死亡。“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多么残酷的战争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看透了战争的残酷本质。

二、战争为征夫、思妇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

这应该是最早的战争诗所表达的主题,只要有战争,就不得不有大批百姓参与其中,多年无法回到亲人身边,甚至葬身异国他乡。“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是多么痛的感悟!每当发起者发动战争时,他们有没有想到多少热爱和平的战士期盼着回归故乡,多少父母、妻子对远去的征人翘首以盼,多少原本和睦的家庭因此即将支离破碎!战争的残酷性让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它充满了厌恶。

三、渴望建功立业的急迫心情

只能说,在中国历史上,持有这种观念的人是少数,而且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这种战争观及其影响下的战争诗的出现,大都是在政府腐败、外族入侵、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环境下,此时的爱国人士,渴望冲上战场杀敌立功,为保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流尽最后一滴血!但这同时说明,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厌恶战争的民族,但绝对不是随意能够被侵略、被欺负的民族!我们不会随意发动战争,但也绝对不会容忍任何人对我们发动战争。

四、古代中国人战争诗形成的思想根源——忧患意识

纵览中国历朝历代的战争诗,我们发现,这类诗作具有较为清晰的前后相承的脉络联系,而联系的重要纽带是贯穿在这些诗作中深沉浓郁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指人类一种自觉的痛苦,它是社会危机引发出来的人类主体世界焦心忧虑的一种思想意识。它的产生是基于高度的历史自觉性和勇于正视人间现实的悲悯情怀。它积淀到我们民族的心理深层,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心理结构,并代代相续,成为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和基本精神。作为民族生活和民族心理的反映与表现的中国文学,忧患意识一直是其构成的重要特质和基调。

中国古代战争诗中或多或少地对这种忧患意识都有体现,这其中的集大成者是杜甫。杜甫是诗人,而且是有过长期与百姓同样经历的诗人,这就决定了他从人民的立场上来看待战争,看待战争带来的灾难。他将忧国与忧民的矛盾和痛苦的复杂情感一一呈现,祖露出一位真正诗人对战争的真实看法。面对战乱带给人们的痛苦,他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看到战后的荒芜,他感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听说战乱平息,他高兴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后世称其为“诗圣”、“诗史”,真是实至名归!

综上所述,《诗经》中对战争的直觉的体会,奠定了中华民族战争观的情感基调;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理性共识,促使成熟的战争观的形成。后代的诗人正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将其升华为以忧患意识为主导意识。

历久弥新的古代中国人的战争观就这样形成了,个人认为,它的核心是厌恶战争、爱好和平。但爱好和平不是完全放弃战争,有的时候发动战争的目的就是制止战争;更不是不敢战争,在历史上面对外敌入侵、国家危难的时刻,无数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这种战争观主导了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思想,并且一直影响到现在。而如今,走过了六十多光辉历程的新中国正在腾飞,中华民族正在向着她的伟大复兴庄严地迈进。中国已多次向世人宣布我们的和平崛起立场,相信在祖国繁荣昌盛的同时,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战争观也会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发挥越发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论文:

[1] 李艳辉.中国古代战争观及其影响下的魏晋隋唐战争诗 [2] 卢红军.唐宋边塞诗词的比较研究 [3] 李华光.春秋战国诸子战争观研究 [4] 张兆年.三国战争诗研究 期刊:

[5]卞良君.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忧患心理.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6]常虹.两汉战争诗思想意蕴探析.文学史与文艺理论

第五篇:底稿 浅谈独立学院中辅导员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管理成品

浅谈独立学院中辅导员对学生情感教育管理的影响力

梅芳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湖北武汉

430083)【摘要】在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中,辅导员这个角色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生活上进行综合地指导辅助,而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成才关键是辅导员的教育管理,管理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者的影响力,而在各种教育管理方法中,情感教育管理成为重中之重。本文着重分析如何让辅导员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管理。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影响力;情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Shallow to discuss counsellor to student affective education influence of management among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Mei Fang(Urban institute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uhan,Wuhan 430083)Abstract: Until university especially independent institute, counsellor whether thought politics study in student guide and assist synthesizing in life in the role, and independent student characteristic of institute determine to it becomes a useful person key to be education of counsellor manage student, manage the influence that efficiency depends on its administrator to a great extent, but in various educational office procedures, manage and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affective education.This text analyzes emphatically how to let the counsellor implement affective education to manage effectively.Keywords:Independent institute's counsellor;Influence;Manage in affective education;Long-efficiency mechanism;

在近些年涌现的一批独立学院中,专职辅导员成为区别于公办院校管理模式的标志之一,在有些院校中称之为辅导员或素质导师,这个名称的含义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生活综合指导的全面概括,而独立学院的“以生为本”办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固有的特性决定了辅导员这个教育管理角色的重要性。非权力性教育管理的影响力是深远的,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是具有更大弹性的无限力量。情感教育内涵及影响力

在国内,有关教育管理影响力的研究尚处在理论探讨阶段。大多数学者也是循着权力和非权力影响方式的分类展开讨论,认为教育管理影响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的核心是权,属于硬件影响力,由职位、传统和资历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核心是权威,属于软件影响力。在谈到教育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时,把品德、才能、知识、情感视为其主要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要成为教育管理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来源。

1.1高校情感教育的内涵 所谓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情感交流触发受教育者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人们在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

1.2 情感教育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一些大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却缺乏美德、责任感等,刘海洋用硫酸破熊事件、马加爵残害4名同窗学友等等。而这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理想人格等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积极实施情感教育。

1.2.1推动完善作用。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情感潜能.促进他们提高整体素质,对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2.2感化感染作用。教师应是学生的知音和朋友。教师运用情感教育把德育寓于各种生动形象和美好的情境之中,才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境中各种教育因素的影响。

1.2.3调节迁移作用。适当有效的情感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也能使学生克服消极情感。这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积极上进的信心,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1.2.4沟通共鸣作用。情感具有引起情感共鸣的感染功能。运用情感教育,教师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冷漠.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高德育的效果。五是导向引领作用。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用真切情意去感染学生,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相应情感。并促使学生自觉接受积极的思想,有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2 独立学院辅导员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2.1 独立学院学生情感发展的新特点

2.1.1当代大学生情感需要的多元性。在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调自我与社会融合,索取与奉献融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而又非常注重自我、注重现实。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中期的年龄阶段,在这一特殊时期他们除了具有一般青年人的喜怒哀乐外,还因知识、阅历等原因使得他们有着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更活跃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体验上普遍存在着以下矛盾与冲: 崇尚理性与较强的情绪性之间的矛盾;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形象的模糊性之间的矛盾;较强的交往需求与较大的封闭性之间的矛盾;思想上的主动性与行为上的被动性之间的矛盾; 较强的责任感与较弱的责任心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冲突的情感体验交互作用对大学生的成长起了负面作用,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压抑状态造成心理障碍,甚至会产生过激行为。

2.1.2情感取向的浅显性。由于科研、生活的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大学教师对教育缺乏应有的热情,对学生缺乏真诚的关爱,对学生的幸福感、满意度、创造力和潜在力关注不多,师生间缺乏必要的双向交流。这些在客观上淡化了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造成了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取向处于浅显状态,表现在大学生的情感活动对处于低级的人的自然性的情感如吃、穿、住、行的欲望和情怀,而对社会性的情感如对自己生存的群体的责任与义务、对集体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维护等则普遍缺失和淡化。另外家庭的溺爱、应试教育模式等也会造成大学生的情感畸形发展。因此,虽然健康向上的情感是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主流,但是他们在情感发展上也普遍陷入懦弱、混乱、虚浮及其冷漠的危机之中。概而言之就是,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对事不负责。

2.2 独立院校情感教育实施的现状

据有关研究展示,学生对于辅导员老师的管理引导人概表现出以下的状况:思想上的肯定认识和行动上的消极应付并存。具体的表现就是学生认为辅导员老师应该管理和引导学生的行动,老师的行为对自己影响很大,对老师的引导有所期待,希望老师能帮助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但是在行动上他们却往往是消极的,学生对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没有主动配合的兴趣,对集体没有形成关爱,没有把学校的生活准则看成是自己顺利进行校园生活的工具,也就更没有能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每个不同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伴随着积极或消极的情感态度。积极的情感态度往往能使学生轻松地接受知识,并增强学习的丰动性与积极性,而消极的情感态度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成效。目前,辅导员老师虽然在不断的进行管理方法的改革,但是实质上还是在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和体现管理、引导过程及教师育人的规律,把调动、尊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学习主动性的环节当成手段而不是目的。就算在班级管理中鼓励学生参与监督,最后结果也通常只以学校或者教师给出的结果为最终的标准依据。

2.3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情感教育实施的策略

2.3.1首先是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即以情育情。辅导员工作中,如何实施情感激励,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教育功能呢?关键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一位教育家认为:爱不是一个人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努力才能掌握的艺术。它的基础是给予、关心、责任、尊敬和了解。“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从大学生入校的适应到学业顺利完成,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到正确处理友谊与爱情,每一步都需要教师的关怀。这种关怀是以尊重、求实、有效为基础的。

2.3.2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之二是辅导员自身的情感修养。辅导员担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高尚的情操影响人的重要任务,应以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个情感修养的目标是很宽泛的,首先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也就是一个人的情感格调和生活品位问题;其次是高尚的审美情趣,辅导员的道德美、语言美、理智美以及对音乐美术体育的爱好与鉴赏能力,都能增强辅导员的人格魅力,从而吸引学生、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第三是辅导员的学科兴趣和学术水平。一个睿智博学的老师必然博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境界有着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3.3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之三是辅导员应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和相当的共处时间。情感教育是通对过情感交流实现的。情感交流是一个不间断的互动过程,需要大量时间。辅导员与学生相处,能够发现学生的思想动向,心理的热点弱点,并可以用春风化雨的自然模式引导他们,将问题化解于未然之中。例如:学生沉迷网络问题。教师如果及时发现一些不好的苗头,及时跟进,就能使很多学生免于成瘾。这最需要的是教师在时间上的付出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学生一旦网络成瘾,他的情感世界将遭到严重的创伤,什么理智感、责任感、事业心都无从谈起。

总之,将情感教育引入独立学院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及实际意义的工作。文中着重对辅导员的工作如何实现情感教育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相信对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将为辅导员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创新,并进一步提高教育引导的质量,稳定独立学院的办学优势。让情感资源成为学生管理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从而营造健康愉悦、生气勃勃的学校班级环境,最终实现管理育人的效果。参考文献:

[1]申继亮.心理与教育研究法[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03-01.[2]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周烁.高校政治辅导员“专业化”刍议[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2).[4]鞠献利.浅谈道德人格的培养[N].光明日报,1999-02-08.[5]翟惠根.辅导员教育艺术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6,7 [6]傅允生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与路径选择[J] 财经论丛,2001,(9). [7]杨晓明 独立二级学院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现代大学教育 2003(2)

[8]褚惠萍.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与高校情感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2006(9).

作者简介:

梅芳,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从独立学院中窥探我校管理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独立学院中窥探我校管理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管理如何从制度走向文化

    学校管理如何从经验走向制度再从制度走向文化 一般认为,学校管理有3个渐进的发展阶段:经验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其实,3个管理阶段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尤其是到......

    从文化建设向文化管理迈进

    从文化建设向文化管理迈进文化建设一定要走到文化管理阶段,才能把企业文化的效能真正发挥出来。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对“建设”的热情从未消减。但很多企业只是将文化上了墙、上......

    纽约市公立中学学生管理窥探[大全5篇]

    纽约市公立中学学生管理窥探 2011年9月21日至11月20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深圳市教育局组织的第17期赴美海外培训班,在纽约市学习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12所公立中小学。每到一所......

    文化独立与文化融合

    从中式洋节浅析文化独立与文化融合 [摘要] 西方文化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中西方文化之间必然发生碰撞。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但文化融合的前提是文化独立。本文首先从......

    企业文化论文——从文化建设迈向文化管理

    从文化建设迈向文化管理XXXXX市烟草专卖局(公司)XX县局(分公司)摘要:我国企业文化已引入二十余年,发展迅速,但我们在探索中也陷入了一些误区。很多企业误将文化建设的大而空,使得企......

    从《在医院中》看女性视角(共5则)

    从《在医院中》看女性视角 丁玲的这篇小说《在医院中》并不是一篇有着沉重笔调的小说,也不并难理解。读完一遍之后给人最大的感觉是无奈。陆萍从抗拒被派往新医院,到不得不服......

    从心理体验的角度窥探游戏的魅力(五篇范例)

    从心理体验的角度窥探游戏的魅力 胡峰光¹莫玉昌² (1.北京教育学院体育系,北京 100009; 2.江苏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通过观察法分析参与者在游戏中......

    浅谈我校促进教师文化策略

    浅谈我校促进教师文化策略前川一小周海燕 在企业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肯定有其成功的企业文化。”所以,许多企业都已开始把构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