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14

时间:2019-05-15 07:3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1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14》。

第一篇: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14

文学类文本阅读1(山东)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 8分)

佛爷 刘建飞

①佛爷非得道高僧,乃是民国年间毫州城一著名唢呐艺人——赵玉亭的别号。他出自唢呐世家,其祖上几辈皆为毫州城叫得响的唢呐艺人。佛爷刚满8岁那天,恰逢州城的古庙会:按旧俗,凡在亳州域有点名气的艺人。都要在庙会上施展绝艺。表演助兴。初出茅庐的小王亭骑在父亲肩头,沿街吹奏。悲凄凄《三更殿》、威凛凛《穆桂英》……一出出梆于残吹得是有板有眼、活灵活现,吹至兴处,小玉亭霍地站起.边吹边表演.一下子把赶庙会的人们吸引得里三层、外三层,掌声不断,叫好连声。自此。在毫州域都知道赵家出了一位唢呐神童,18岁时,佛爷已尽碍赵家唢呐的真传,成为亳州城最年轻的唢呐手。

②毫州自古是唢呐之乡,当地老百姓凡有婚丧嫁娶、开业庆典、领功受赏之事,均要请个唢呐班子热闹热闹。当时在亳州城名声最大的有张、王、赵、崔四大唢呐班子。其中数佛爷所在的赵家斑最为著名、佛爷虽然名气大,但从不摆架子,为人谦和,平日里总是一刮乐呵呵的样子.遇到有人请他,无论你是官商巨贾.还是贫苦百姓,只要他有空。有请必 到。

③时光在嘀嘀嗒嗒的唢呐声中似水流去。忽一日,人们发现赵家

班子里不见了佛爷。据知情人讲:佛爷偶遇一高人,跟着他云游学艺去了。后来又听人说:佛爷所投的这位高人不仅唢呐吹得神,而且善口技,会魔术,能用一支唢呐吹出千军万马之势,且能在吹唢呐时,把人给变没了……

④在佛爷走后的第六年冬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天气出奇地冷。有一天早晨,人们忽然听到城北的涡河岸边传来阵阵鸟鸣。先是隐隐风鸣,接着是画眉、黄鹂、斑鸠、夜莺齐声鸣叫,中间夹杂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知了报暑、麻雀喳喳……各种鸟鸣是时高时低,时分时合,叽叽啾啾,此起彼伏,把个天寒地冻的涡河岸边叫得是热热闹闹,春意融融。等好奇的人们涌到涡河岸边一看,只见冷清的涡河岸并无半只鸟在,唯有一人端坐河边,凝神吹奏。此人正是佛爷,所吹的曲子也是人们比较熟知的那段《百鸟朝风》。正愕然间,有细心人发觉:在佛爷面前的那片方寸涡水已悄然解冻,岸边的小草也萌生出细细的嫩芽。这下亳州人都说:‚佛爷神了!‛

⑤归来后的佛爷依然是那么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忙时上事,闲时就坐在家里悠然地吹着唢呐。只是人们从未见过佛爷表演那传言中的唢呐口技和唢呐魔术。

⑥直到有一年,亳州城以诚、信、善、施著称的‚益寿堂‛掌柜卢大先生病故之时,人们才算真正领略佛爷的神奇吹技。

⑦卢大先生的葬礼上,佛爷身着长袍正襟危坐,先吹了一曲以悲见长的《哭黄天》。细听之,其声凄凄然,如泣如诉,如思如慕,如泉水呜咽,如杜鹃夜啼。蓦然,佛爷深吸一口气,但闻女儿嚎哭,儿

子啜泣,老妇数落,亲戚落泪。当是时,哭天喊地声,手拍棺木声,悲痛倒地声,劝人节哀声,鞭炮声,鼓乐声,百声齐发应有尽有……一时间把围观的观众听得泪水涟涟抽泣阵阵。正在此时,佛爷突然笛交左手,右手凭空虚抓。赫然间,人们分明看到:佛爷的手中霎时已多出了一副挽联。上联是:牡丹吐蕊,哀叹施善人英年早逝;下联是:芍药飘香,默送卢先生泉下安息。细看之,其字墨迹未干。自此,亳州人对佛爷更为敬重。

⑧这一年,日本人占领了亳州城,烧杀抢掠三昼夜后,日本兵司令小野在亳州城门楼内大摆庆功宴。其间,小野听闻了佛爷的唢呐吹技,就命人将佛爷带到楼内。佛爷神色凛然毫无惧色。落座后,佛爷从容地拿出唢呐,吹的仍是那曲《百鸟朝凤》。喧闹间,只听一阵凤鸣自天际传来。旋即,但闻杜鹃啼血、黄鹂哭泣、乌鸦怒斥、百鸟哀怨……这低回哀怨的天籁之音直把日本人听得神情凄然、瞠目结舌、愁容满面。这时,突感一只巨鹰凌空扑来,待到扬手格挡,巨鹰又忽然飞走。众鸟悲鸣声里,忽闻‚啊‛的一声惨叫,众日本兵循声看去,只见一把飞刀正直插在小野的喉部,鲜血汩汩流出。顿时,枪声大作,唢呐声断,而鸟鸣之余声却久久不散……

⑨后来,亳州人都说:这迷人心魄飞刀杀人的绝技,是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

19.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请用简练语言加以概括,分条陈述。(4分)

20.联系全文,回答小说第④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21.小说最后写到,“这类人心魄飞刀杀人的绝技,是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这句话应如何理解?(4分)

22.小说有两处描写佛爷吹奏《百鸟朝凤》,这两处描写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鱼鹰

杨光洲

我说的鱼鹰是人,不是水鸟。

三十多年前,我刚记事时就听说过鱼鹰。鱼鹰家住卫河边,是卫河中游的钓鱼台、石羊胡同、石榴园、西花园,还是卫河上游的合河村,人们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听过鱼鹰的传奇后,人们的感觉却都

是一样的,那就是:神!鱼鹰的水里功夫比浪里白条张顺还要神!

鱼鹰要想过卫河,随时都可以过,无论脚下是否有桥,水里是否有渡船。咋过?他把肥大的裤管撸到大腿根儿,下到河里,半蹲,两条小腿曲成盘,有时还一手端着蒜臼,一手拿着馍,蘸着蒜汁吃着馍,就过河了。到了对岸,放下裤管,竟一点也不湿……有人说鱼鹰的脚掌很宽,脚趾之间有软肉,脚就像蹼一样,划起水来比鸭子还自如……

鱼鹰瞄鱼的眼力更是了得!他走到河沿,甚至于站在高出河面五六米的大众桥上,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鱼!‚这儿,一条‘铁扁担’!‛‚这儿,一窝‘锅片儿’!‛拿抄网的人照着鱼鹰手指的位置一网下去,准有一条五六斤的黑鱼或一窝鲫鱼被捞上来。捕鱼人手忙脚乱地把鱼收拾进渔篓,转身向鱼鹰说‚谢‛时,鱼鹰的身影已在远处……

然而,鱼鹰并不总是帮着捕鱼人,更多的时候,在鱼与人之间,他偏袒的是鱼。

河边垂柳嫩黄泛绿时,鱼鹰会在捕鱼人身后唠叨:‚少捕点吧,母鱼正甩子哩。现在捕这么多,到夏天没鱼可捕,可别怨我没把话说在前头哇!‛

知了和河里的蛤蟆开始二重唱时,鱼鹰会溜到渔篓旁:‚才进夏天呀,鱼还没长起来哩。你瞧,这条还不到四两,让它再长长吧!‛也不管捕鱼人是否同意,他一扬手,‚扑通‛一声,把那条鱼给放生了!

河堤斜坡上野菊还在风中招蜂引蝶呢,鱼鹰就堵在捕鱼人面前了:‚都秋天了,还用网捕鱼?就不怕明年河里没有鱼——给明年留点鱼种吧。‛如果人家不听,鱼鹰还死乞白赖着不走:‚要不用钓竿钓吧?少钓点,给明年留点想头。别用这么大的网!想一网打尽呀?‛

虽然有一身水中的好功夫,鱼鹰却很少下河捕鱼,家里更是难得吃一次鱼。如果来了客人,客人提出要吃鱼,鱼鹰才会去捕鱼。下河前鱼鹰要问客人想吃什么方法烹制的鱼。客人想吃红烧鱼,鱼鹰拎回来的必是条大鲤鱼。客人想吃熘鱼片,鱼鹰拎回来的定是条黑鱼。客人想喝鲜鱼汤,鱼鹰拎回来的准是一兜鲫鱼片儿。

鱼鹰捕鱼有个规矩,鲤鱼、黑鱼、鲢鱼这些大鱼,每次只捕一条。至于鲫鱼片儿,则要看喝汤的人数,每人一条,每条不超过半尺长,多一条他也不带上岸。

有人劝鱼鹰多捕点,鱼鹰就像被人骂了祖宗,恶狠狠地盯着对方:‚别想坏了俺的规矩!‛

到我十多岁的时候,卫河水已开始变浑发腥。一到夏天,总有几天卫河得翻河——河底的脏东西沉淀得太多了,天一热,都泛到上面来了。这时,大鱼小鱼都浮到水面上换气,河面上满是一张一合的鱼

嘴,用洗脸盆都舀得起鱼来。

这时,卫河两岸的人们往往全家老小齐上阵,搬网,粘网,抛网,甚至窗纱、蚊帐都派上了用场。一场‚全民皆兵‛的‚歼灭战‛打响了,鱼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时,常有一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老汉骑着快散了架的自行车在卫河两岸奔走呼号:‚少捕点吧!过两天一下雨,河水不臭了,鱼就不浮头了,留到明年会有更多的鱼给你们捕哇!‛小孩子追在他后面喊‚鱼疯子鱼疯子‛,用碎砖头、小石子掷他,他全然不顾,还是一个劲地呼号。有人说,他就是鱼鹰,已经疯了!

而立之年,我要到千里之外的异乡谋生。此时的卫河已臭不可近。临行时,不知咋的,我忽然想起了卫河,想起了鱼鹰,便问送行的朋友:‚你知道鱼鹰吗?‛

‚知道!老皇历了!你傻不傻?‛朋友不屑一顾地说,‚卫河里鱼绝种了,咋还会有鱼鹰?鱼鹰早死了!‛

(2010.8《小小说选刊》)

19.小说中的鱼鹰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0.本文在叙述过程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21.文末朋友回答“鱼鹰早死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4分)

22.从全文看,作者创作“鱼鹰”这一形象的意图是什么?(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韦延才

父亲决定去一趟深圳。

父亲两个月前就想去深圳了。父亲很早就听说深圳是个美丽的城市,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到深圳去走一走看一看,因为他觉得那个城市再好,也只能是别人的城市,他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他这一生就算是平稳了,也无憾了。

然而命运就是捉弄人,父亲晚年平静的生活被一个意外打破了——父亲的大儿子,我哥,因病去世了。这个噩耗从深圳传来,我们一家人都无法接受。父亲听了走回他的房间,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

大哥去深圳打工已经十多年了,每年都要回来一趟,看看老父亲,每次回来,都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父亲对那些东西没有兴趣,每次都告诉大哥,下次回来,不要再带那些东西了,只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他就高兴。

大哥今年春节回来,还是带回很多的东西。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说:工作不要那么拼命,干不下去就回来,家里还有两亩薄田呢。从父亲的话里,我发现大哥比去年消瘦了,估计在那里干得太累了吧。大哥笑笑说:没事儿。

想不到半年之后,大哥就走了。

大哥是被癌症夺去生命的。大哥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对于大哥的不幸,有人说大哥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职业病,甚至有人说是死于安全事故。对于这样的猜测,我也产生了怀疑,怀疑大哥的死是不是真的跟他的工作有关。后来了解到的事情,使我的怀疑更加加深了。

听说大哥在住院期间,他所在的公司给了他一笔医疗费,又发动员工捐款。可再多的钱也无法挽回大哥的生命了,大哥住进医院没多久就不治了——大哥的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的后期了。

那时候父亲是想亲自到深圳去处理大哥的后事的,但考虑到父亲内心的悲痛和他的身体状况,在我们的一再阻止下,父亲才没有去深

圳。

两个月后,父亲决定要南下了。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我们无法说服父亲,也不知道父亲去那里到底为了什么。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父亲登上了南下的客车。天气很好,但我的心里却是波涛滚滚。面对失去儿子的城市,面对太多猜不透的死因,刚强的父亲会做出些什么呢?我无法预测。

一如我所预料的,在大哥工作的那间公司,我们没有顺利地见到经理。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才见着经理。

经理对两个月前他公司失去的那名员工还隐隐有些印象。他是个不错的员工,他的英年早逝我们也感到惋惜。经理回忆着,并安慰了父亲一番,然后就让他的秘书到财务那里支两千块钱给我父亲。父亲听了,站了起来,摆了摆他那双有点干枯的手,说:经理,我来深圳不是向你要钱的。

经理看着我父亲,一时不知说什么。

这时,父亲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色塑料袋子,慢慢地解开。那是一沓崭新的票子。看着父亲的举动,我惊呆了。经理也愣愣地看着我的父亲。

父亲上前几步,把那沓票子递给经理:这是你们工人给我孩子治病捐的款子,现在用不着了,请你转给他们,并转达一个父亲对他们深深的谢意。

父亲说完,向经理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看着父亲深深弯下的脊梁,我的心一颤,眼里饱含着泪水。

我们走吧。父亲说。从他那平静的声音里,我知道,现在的父亲心里一定是很平稳的,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选自《广西文学》2008年第一期,有改动)

19.结合作品,分析“父亲”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4分)

2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1)一如我所预料的,在大哥工作的那间公司,我们没有顺利地见到经理。(3分)

(2)从他那平静的声音里,我知道,现在的父亲心里一定是很平稳的,也没有什么遗憾了。(3分)

21.小说在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

结合文中具体例子简要分析。(4分)

22.有人说,“父亲”没有要求公司赔偿,反而退还捐款的行为是高尚的、感人的;也有人说,“父亲”不能查明儿子的死因,是不懂维权吃闷亏。你是如何看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没有名字的东西

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地爱跟我说话,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

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

‚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波普的工棚里不再有锤子和锯子声。木屑闻起来也不新鲜了,颜色也变黑了,几乎像烂泥一样。波普开始酗酒,他身上有一股朗姆酒味,经常大哭大叫,然后就发火想打人。这使他被那帮人接纳了。

哈特说:‚我们过去错怪了波普,他是个好汉,和我们一样。‛ 波普从不以为我年纪小,有些话不该对我讲。‚孩子,等你到了我这把年纪,‛有一次他说,‚你会发现你一心喜欢的东西一旦得到后,你就不再会珍惜它们了。‛

他讲话就这个风格,像谜一样。终于有一天,波普离开了我们。

波普回来后完全换了个人。我一跟他说话他就对我大吼大叫。哈特说:‚你们看,女人把那家伙整疯了。‛

往日那熟悉的声音又从波普的工棚里传了出来。他拼命干活。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还在做没有名字的东西。但我害怕没敢问他。

他往工棚里拉了一盏电灯,开始在夜间干活。他家门外总停着许多车子,将东西拉选拉出。后来波普又忙着漆房子,将房子漆成大绿色,又将屋顶漆成大红。哈特说:‚这家伙准疯了。‛又补充道:‚怕是他又要做新郎官了。‛

哈特没有全说借。大约两星期后的一天,波普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女人,是他老婆,我的阿姨。波普很快又恢复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把时间都花在做那没有名字的东西。他又停止了工作,他老婆又到我们学校附近的那户人家做了厨娘。

后来发生的事太突然,我们都不知道会出这种事。哈特也是读了报纸后才知道的:小木匠被捕入狱。

这太不可思议了,原来波普是个作恶多端的梁上君子。所有那些新家具,用哈特的话说都不是波普做的。他偷来别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实际上他偷的东西太多,有时只好把不要的那些卖掉。他就是这么被抓住的。现在我们才明白以前为什么总有许多车子停在波普家门口。

哈特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他说:‚这老兄真笨,为什么他要去卖他偷来的东西呢?

告诉我。为什么?‛

我们都认为他这么做确实太蠢。

波普出狱后成了英雄。他成了那帮小子中的一员。但对我来说,他变了。这种变化使我伤心。

因为他开始干活了。

他开始为别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橱。有一次我问他:‚波普先生,你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呀?‛他竟臭骂了我一通。

‚你他妈的真讨厌,他说,‚快滚开,否则我非揍你不可。‛

【注】奈保尔,英国作家,以其‚富有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将扭曲的历史中的真实展现出来‛,获得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14.小说开头描写波普忙碌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4分)

15.“我”眼中的波普与众人眼中的波普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4分)

16.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17.波普从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到做有名字的东西,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种变化 是可喜,还是可悲?请写出理由。(6分)

参考答案

一、19.少时庙会“崭露头角”;河边吹奏初展“神技”;卢氏葬礼更显“神奇”;飞刀刺杀小野显示。最神”。(每点1分)

20.内容上,正面描写佛爷所学“神技”.丰满人物形象;(2分)结构上,照应上文“佛爷离开赵家班的传言”,为下文写刺杀小野作铺垫。(2分)

21.佛爷最后一次在毫州城吹奏《百鸟朝风》,用飞刀绝技手刃敌酋

小野,大快人心。这里展示的不再是佛爷的唢呐绝技,而是民族大义和英勇无畏。这用佛爷生命奏响的绝唱。理应成为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

22.第一处写的是佛爷在寒冬季节、涡河岸边吹奏《百鸟朝凤》.吹出了热热闹闹、春意融融的景象:第二处写的是佛爷在毫州城楼.面对日寇吹奏《百鸟朝风》,吹出了仇恨和杀气。(2分)之所以造成这种不同是因为佛爷第一次吹奏面对的是毫州的山川,自信平和:第二次吹奏面对的是烧杀抢掠的日寇,充满仇恨。(4分)

二、19.(4分)水性好,捕鱼技术高超;做事执着(讲原则);具有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遵循自然规律)。(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20.(4分)这样叙事,一方面真实可感,通过“我刚记事”、“我十多岁的时候”和“而立之年”三个时间段,体现自己的亲历亲闻;(2分)另一方面也传递出了叙述者的声音——对“鱼鹰”行为的支持和赞美,透露出强烈的人文情怀。(2分)

21.(4分)朋友这话实则答非所问,因为“我”问的鱼鹰是人,而答的却是水鸟;(2分)这恰恰反映了鱼鹰这个人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说明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恶化习以为常。(2分)

22.(6分)文章创作了“鱼鹰”这个生态环境的孤独守护者形象,(2分)作者通过这一形象,与其他人滥捕滥渔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人们对自然资源攫取欲望的膨胀及环保意识的淡薄,(2分)警示人们要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和谐发展。(2分)

三、19.(1)朴实,本分,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就没有遗憾。(2)重亲情不重钱财,对大儿子带回家的东西不感兴趣,一家人能在一起吃顿饭就高兴。(3)关爱孩子,劝告儿子工作不要太辛苦。(4)刚强,得知儿子去世,能够强忍痛苦,并想亲自去处理儿

子的后事。(5)善良无私,知恩图报。儿子死后,父亲不但没有趁此机会向儿子所在的公司要求补偿,反而归还了工人们的捐款。

注:答对四条即得满分4分。

20.(1)含意:“一如我所预料的”,证明了“我”对大哥死因的猜测是有根据的;(1分)“没有顺利见到经理”,经理误认为“父亲”是来要钱的,因而避而不见。(1分)

作用:众人的想法和表现制造了情节上的波澜,为小说“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结尾埋下伏笔。(1分)

(2)含意:父亲归还了工人给自己儿子的捐款,了结了自己的心事,抚平了心中的伤痛与不安,所以心情平静了下来。(1分)作用:这与前文“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相照应,(1分)也回答了我们“不知道父亲去那里到底为了什么”的疑问。(1分)

21.(1)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也可)

(1分)如“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去世后,父亲“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表现出父亲内心的巨大悲痛和强忍痛苦的坚强。(1分)

(2)对比手法。(1分)如文中用“我”对“大哥”死因的猜测,“经理”对“父亲”的误解等,与“父亲”一定要到深圳归还捐款的行为形成对比,反衬出“父亲”这一形象的高尚人格。(1分)

注:此题答出两个方面,准确并且分析正确即可得4分。

22.答案略。考生回答能结合文本,并言之有理即可。

满分4分。

四、19.突出波普工作的诗意,表达了我对波普的赞美欣赏之情,为下文写波普的转变铺垫。(4分。每点2分)

20.“我”眼中的波普热情、健谈、具有诗人气质,后来变得嚣张,令人害怕;众人眼中的波普傲慢、无用、不受欢迎,后来变成了英雄。表现了理想世界(儿童世界)与现实生活(成人世界)价值观的不同取向。(4分。不同2分,价值观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1.“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以“我”来展现主人公,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了作品主题。(4分。每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从追求精神(诗意)(理想)到追求物质(实际)(现实)。可悲:是对现实的妥协。消失了理想和诗意的生活,工作就会失去情趣性,尽情想像的创造性就会缺失,与世俗趋同的人生将会是平庸的人生。可喜:虽诗意但脱离现实的生活,必然会被生活抛弃,走出理想的空中楼阁,脚踏实地生活和工作,是真实而理性的人生。(6分。第一问3分,第二问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第二篇:2011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14

2011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山东)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 8分)

佛爷

刘建飞

①佛爷非得道高僧,乃是民国年间毫州城一著名唢呐艺人——赵玉亭的别号。他出自唢呐世家,其祖上几辈皆为毫州城叫得响的唢呐艺人。佛爷刚满8岁那天,恰逢州城的古庙会:按旧俗,凡在亳州域有点名气的艺人。都要在庙会上施展绝艺。表演助兴。初出茅庐的小王亭骑在父亲肩头,沿街吹奏。悲凄凄《三更殿》、威凛凛《穆桂英》……一出出梆于残吹得是有板有眼、活灵活现,吹至兴处,小玉亭霍地站起.边吹边表演.一下子把赶庙会的人们吸引得里三层、外三层,掌声不断,叫好连声。自此。在毫州域都知道赵家出了一位唢呐神童,18岁时,佛爷已尽碍赵家唢呐的真传,成为亳州城最年轻的唢呐手。

②毫州自古是唢呐之乡,当地老百姓凡有婚丧嫁娶、开业庆典、领功受赏之事,均要请个唢呐班子热闹热闹。当时在亳州城名声最大的有张、王、赵、崔四大唢呐班子。其中数佛爷所在的赵家斑最为著名、佛爷虽然名气大,但从不摆架子,为人谦和,平日里总是一刮乐呵呵的样子.遇到有人请他,无论你是官商巨贾.还是贫苦百姓,只要他有空。有请必 到。

③时光在嘀嘀嗒嗒的唢呐声中似水流去。忽一日,人们发现赵家班子里不见了佛爷。据知情人讲:佛爷偶遇一高人,跟着他云游学艺去了。后来又听人说:佛爷所投的这位高人不仅唢呐吹得神,而且善口技,会魔术,能用一支唢呐吹出千军万马之势,且能在吹唢呐时,把人给变没了……

④在佛爷走后的第六年冬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天气出奇地冷。有一天早晨,人们忽然听到城北的涡河岸边传来阵阵鸟鸣。先是隐隐风鸣,接着是画眉、黄鹂、斑鸠、夜莺齐声鸣叫,中间夹杂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知了报暑、麻雀喳喳……各种鸟鸣是时高时低,时分时合,叽叽啾啾,此起彼伏,把个天寒地冻的涡河岸边叫得是热热闹闹,春意融融。等好奇的人们涌到涡河岸边一看,只见冷清的涡河岸并无半只鸟在,唯有一人端坐河边,凝神吹奏。此人正是佛爷,所吹的曲子也是人们比较熟知的那段《百鸟朝风》。正愕然间,有细心人发觉:在佛爷面前的那片方寸涡水已悄然解冻,岸边的小草也萌生出细细的嫩芽。这下亳州人都说:‚佛爷神了!‛

⑤归来后的佛爷依然是那么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忙时上事,闲时就坐在家里悠然地吹着唢呐。只是人们从未见过佛爷表演那传言中的唢呐口技和唢呐魔术。

⑥直到有一年,亳州城以诚、信、善、施著称的‚益寿堂‛掌柜卢大先生病故之时,人们才算真正领略佛爷的神奇吹技。

⑦卢大先生的葬礼上,佛爷身着长袍正襟危坐,先吹了一曲以悲见长的《哭黄天》。细听之,其声凄凄然,如泣如诉,如思如慕,如泉水呜咽,如杜鹃夜啼。蓦然,佛爷深吸一口气,但闻女儿嚎哭,儿子啜泣,老妇数落,亲戚落泪。当是时,哭天喊地声,手拍棺木声,悲痛倒地声,劝人节哀声,鞭炮声,鼓乐声,百声齐发应有尽有……一时间把围观的观众听得泪水涟涟抽泣阵阵。正在此时,佛爷突然笛交左手,右手凭空虚抓。赫然间,人们分明看到:佛爷的手中霎时已多出了一副挽联。上联是:牡丹吐蕊,哀叹施善人英年早逝;下联是:芍药飘香,默送卢先生泉下安息。细看之,其字墨迹未干。自此,亳州人对佛爷更为敬重。

⑧这一年,日本人占领了亳州城,烧杀抢掠三昼夜后,日本兵司令小野在亳州城门楼内大摆庆功宴。其间,小野听闻了佛爷的唢呐吹技,就命人将佛爷带到楼内。佛爷神色凛然毫无惧色。落座后,佛爷从容地拿出唢呐,吹的仍是那曲《百鸟朝凤》。喧闹间,只听一阵凤鸣自天际传来。旋即,但闻杜鹃啼血、黄鹂哭泣、乌鸦怒斥、百鸟哀怨……这低回哀怨的天

籁之音直把日本人听得神情凄然、瞠目结舌、愁容满面。这时,突感一只巨鹰凌空扑来,待到扬手格挡,巨鹰又忽然飞走。众鸟悲鸣声里,忽闻‚啊‛的一声惨叫,众日本兵循声看去,只见一把飞刀正直插在小野的喉部,鲜血汩汩流出。顿时,枪声大作,唢呐声断,而鸟鸣之余声却久久不散……

⑨后来,亳州人都说:这迷人心魄飞刀杀人的绝技,是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19.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请用简练语言加以概括,分条陈述。(4分)

20.联系全文,回答小说第④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21.小说最后写到,“这类人心魄飞刀杀人的绝技,是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这句话应如何理解?(4分)

22.小说有两处描写佛爷吹奏《百鸟朝凤》,这两处描写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鱼鹰 杨光洲

我说的鱼鹰是人,不是水鸟。

三十多年前,我刚记事时就听说过鱼鹰。鱼鹰家住卫河边,是卫河中游的钓鱼台、石羊胡同、石榴园、西花园,还是卫河上游的合河村,人们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听过鱼鹰的传奇后,人们的感觉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神!鱼鹰的水里功夫比浪里白条张顺还要神!

鱼鹰要想过卫河,随时都可以过,无论脚下是否有桥,水里是否有渡船。咋过?他把肥大的裤管撸到大腿根儿,下到河里,半蹲,两条小腿曲成盘,有时还一手端着蒜臼,一手拿着馍,蘸着蒜汁吃着馍,就过河了。到了对岸,放下裤管,竟一点也不湿……有人说鱼鹰的脚掌很宽,脚趾之间有软肉,脚就像蹼一样,划起水来比鸭子还自如……

鱼鹰瞄鱼的眼力更是了得!他走到河沿,甚至于站在高出河面五六米的大众桥上,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鱼!‚这儿,一条‘铁扁担’!‛‚这儿,一窝‘锅片儿’!‛拿抄网的人照着鱼鹰手指的位置一网下去,准有一条五六斤的黑鱼或一窝鲫鱼被捞上来。捕鱼人手忙脚乱地把鱼收拾进渔篓,转身向鱼鹰说‚谢‛时,鱼鹰的身影已在远处……

然而,鱼鹰并不总是帮着捕鱼人,更多的时候,在鱼与人之间,他偏袒的是鱼。

河边垂柳嫩黄泛绿时,鱼鹰会在捕鱼人身后唠叨:‚少捕点吧,母鱼正甩子哩。现在捕这么多,到夏天没鱼可捕,可别怨我没把话说在前头哇!‛

知了和河里的蛤蟆开始二重唱时,鱼鹰会溜到渔篓旁:‚才进夏天呀,鱼还没长起来哩。你瞧,这条还不到四两,让它再长长吧!‛也不管捕鱼人是否同意,他一扬手,‚扑通‛一声,把那条鱼给放生了!

河堤斜坡上野菊还在风中招蜂引蝶呢,鱼鹰就堵在捕鱼人面前了:‚都秋天了,还用网捕鱼?就不怕明年河里没有鱼——给明年留点鱼种吧。‛如果人家不听,鱼鹰还死乞白赖着不走:‚要不用钓竿钓吧?少钓点,给明年留点想头。别用这么大的网!想一网打尽呀?‛

虽然有一身水中的好功夫,鱼鹰却很少下河捕鱼,家里更是难得吃一次鱼。如果来了客人,客人提出要吃鱼,鱼鹰才会去捕鱼。下河前鱼鹰要问客人想吃什么方法烹制的鱼。客人想吃红烧鱼,鱼鹰拎回来的必是条大鲤鱼。客人想吃熘鱼片,鱼鹰拎回来的定是条黑鱼。客人想喝鲜鱼汤,鱼鹰拎回来的准是一兜鲫鱼片儿。

鱼鹰捕鱼有个规矩,鲤鱼、黑鱼、鲢鱼这些大鱼,每次只捕一条。至于鲫鱼片儿,则要看喝汤的人数,每人一条,每条不超过半尺长,多一条他也不带上岸。

有人劝鱼鹰多捕点,鱼鹰就像被人骂了祖宗,恶狠狠地盯着对方:‚别想坏了俺的规矩!‛

到我十多岁的时候,卫河水已开始变浑发腥。一到夏天,总有几天卫河得翻河——河底的脏东西沉淀得太多了,天一热,都泛到上面来了。这时,大鱼小鱼都浮到水面上换气,河面上满是一张一合的鱼嘴,用洗脸盆都舀得起鱼来。

这时,卫河两岸的人们往往全家老小齐上阵,搬网,粘网,抛网,甚至窗纱、蚊帐都派上了用场。一场‚全民皆兵‛的‚歼灭战‛打响了,鱼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时,常有一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老汉骑着快散了架的自行车在卫河两岸奔走呼号:‚少捕点吧!过两天一下雨,河水不臭了,鱼就不浮头了,留到明年会有更多的鱼给你们捕哇!‛小孩子追在他后面喊‚鱼疯子鱼疯子‛,用碎砖头、小石子掷他,他全然不顾,还是一个劲地呼号。有人说,他就是鱼鹰,已经疯了!

而立之年,我要到千里之外的异乡谋生。此时的卫河已臭不可近。临行时,不知咋的,我忽然想起了卫河,想起了鱼鹰,便问送行的朋友:‚你知道鱼鹰吗?‛

‚知道!老皇历了!你傻不傻?‛朋友不屑一顾地说,‚卫河里鱼绝种了,咋还会有鱼鹰?鱼鹰早死了!‛

(2010.8《小小说选刊》)

19.小说中的鱼鹰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0.本文在叙述过程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21.文末朋友回答“鱼鹰早死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4分)

22.从全文看,作者创作“鱼鹰”这一形象的意图是什么?(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韦延才

父亲决定去一趟深圳。

父亲两个月前就想去深圳了。父亲很早就听说深圳是个美丽的城市,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到深圳去走一走看一看,因为他觉得那个城市再好,也只能是别人的城市,他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他这一生就算是平稳了,也无憾了。

然而命运就是捉弄人,父亲晚年平静的生活被一个意外打破了——父亲的大儿子,我哥,因病去世了。这个噩耗从深圳传来,我们一家人都无法接受。父亲听了走回他的房间,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

大哥去深圳打工已经十多年了,每年都要回来一趟,看看老父亲,每次回来,都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父亲对那些东西没有兴趣,每次都告诉大哥,下次回来,不要再带那些东西了,只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他就高兴。

大哥今年春节回来,还是带回很多的东西。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说:工作不要那么拼命,干不下去就回来,家里还有两亩薄田呢。从父亲的话里,我发现大哥比去年消瘦了,估计在那里干得太累了吧。大哥笑笑说:没事儿。

想不到半年之后,大哥就走了。

大哥是被癌症夺去生命的。大哥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对于大哥的不幸,有人说大哥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职业病,甚至有人说是死于安全事故。对于这样的猜测,我也产生了怀疑,怀疑大哥的死是不是真的跟他的工作有关。后来了解到的事情,使我的怀疑更加加深了。

听说大哥在住院期间,他所在的公司给了他一笔医疗费,又发动员工捐款。可再多的钱也无法挽回大哥的生命了,大哥住进医院没多久就不治了——大哥的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的后期了。

那时候父亲是想亲自到深圳去处理大哥的后事的,但考虑到父亲内心的悲痛和他的身体状况,在我们的一再阻止下,父亲才没有去深圳。

两个月后,父亲决定要南下了。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我们无法说服父亲,也不知道父亲去那里到底为了什么。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父亲登上了南下的客车。天气很好,但我的心里却是波涛滚滚。面对失去儿子的城市,面对太多猜不透的死因,刚强的父亲会做出些什么呢?我无法预测。

一如我所预料的,在大哥工作的那间公司,我们没有顺利地见到经理。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才见着经理。

经理对两个月前他公司失去的那名员工还隐隐有些印象。他是个不错的员工,他的英年早逝我们也感到惋惜。经理回忆着,并安慰了父亲一番,然后就让他的秘书到财务那里支两千块钱给我父亲。父亲听了,站了起来,摆了摆他那双有点干枯的手,说:经理,我来深圳不是向你要钱的。

经理看着我父亲,一时不知说什么。

这时,父亲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色塑料袋子,慢慢地解开。那是一沓崭新的票子。看着父亲的举动,我惊呆了。经理也愣愣地看着我的父亲。

父亲上前几步,把那沓票子递给经理:这是你们工人给我孩子治病捐的款子,现在用不着了,请你转给他们,并转达一个父亲对他们深深的谢意。

父亲说完,向经理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看着父亲深深弯下的脊梁,我的心一颤,眼里饱含着泪水。

我们走吧。父亲说。从他那平静的声音里,我知道,现在的父亲心里一定是很平稳的,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选自《广西文学》2008年第一期,有改动)19.结合作品,分析“父亲”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4分)

2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1)一如我所预料的,在大哥工作的那间公司,我们没有顺利地见到经理。(3分)

(2)从他那平静的声音里,我知道,现在的父亲心里一定是很平稳的,也没有什么遗憾了。(3分)

21.小说在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中具体例子简要分析。(4分)

22.有人说,“父亲”没有要求公司赔偿,反而退还捐款的行为是高尚的、感人的;也有人说,“父亲”不能查明儿子的死因,是不懂维权吃闷亏。你是如何看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没有名字的东西

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地爱跟我说话,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

‚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

波普的工棚里不再有锤子和锯子声。木屑闻起来也不新鲜了,颜色也变黑了,几乎像烂泥一样。波普开始酗酒,他身上有一股朗姆酒味,经常大哭大叫,然后就发火想打人。这使他被那帮人接纳了。

哈特说:‚我们过去错怪了波普,他是个好汉,和我们一样。‛ 波普从不以为我年纪小,有些话不该对我讲。

‚孩子,等你到了我这把年纪,‛有一次他说,‚你会发现你一心喜欢的东西一旦得到后,你就不再会珍惜它们了。‛

他讲话就这个风格,像谜一样。终于有一天,波普离开了我们。

波普回来后完全换了个人。我一跟他说话他就对我大吼大叫。哈特说:‚你们看,女人把那家伙整疯了。‛

往日那熟悉的声音又从波普的工棚里传了出来。他拼命干活。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还在做没有名字的东西。但我害怕没敢问他。

他往工棚里拉了一盏电灯,开始在夜间干活。他家门外总停着许多车子,将东西拉选拉出。后来波普又忙着漆房子,将房子漆成大绿色,又将屋顶漆成大红。哈特说:‚这家伙准疯了。‛又补充道:‚怕是他又要做新郎官了。‛

哈特没有全说借。大约两星期后的一天,波普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女人,是他老婆,我的阿姨。波普很快又恢复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把时间都花在做那没有名字的东西。他又停止了工作,他老婆又到我们学校附近的那户人家做了厨娘。

后来发生的事太突然,我们都不知道会出这种事。哈特也是读了报纸后才知道的:小木匠被捕入狱。

这太不可思议了,原来波普是个作恶多端的梁上君子。所有那些新家具,用哈特的话说都不是波普做的。他偷来别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实际上他偷的东西太多,有时只好把不要的那些卖掉。他就是这么被抓住的。现在我们才明白以前为什么总有许多车子停在波普家门口。

哈特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他说:‚这老兄真笨,为什么他要去卖他偷来的东西呢? 告诉我。为什么?‛

我们都认为他这么做确实太蠢。

波普出狱后成了英雄。他成了那帮小子中的一员。但对我来说,他变了。这种变化使我伤心。

因为他开始干活了。

他开始为别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橱。

有一次我问他:‚波普先生,你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呀?‛他竟臭骂了我一通。‚你他妈的真讨厌,他说,‚快滚开,否则我非揍你不可。‛

【注】奈保尔,英国作家,以其‚富有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将扭曲的历史中的真实展现出来‛,获得2001诺贝尔文学奖。

14.小说开头描写波普忙碌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4分)

15.“我”眼中的波普与众人眼中的波普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4分)

16.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17.波普从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到做有名字的东西,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种变化

是可喜,还是可悲?请写出理由。(6分)

参考答案

一、19.少时庙会“崭露头角”;河边吹奏初展“神技”;卢氏葬礼更显“神奇”;飞刀刺杀小野显示。最神”。(每点1分)20.内容上,正面描写佛爷所学“神技”.丰满人物形象;(2分)结构上,照应上文“佛爷离开赵家班的传言”,为下文写刺杀小野作铺垫。(2分)21.佛爷最后一次在毫州城吹奏《百鸟朝风》,用飞刀绝技手刃敌酋小野,大快人心。这里展示的不再是佛爷的唢呐绝技,而是民族大义和英勇无畏。这用佛爷生命奏响的绝唱。理应成为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

22.第一处写的是佛爷在寒冬季节、涡河岸边吹奏《百鸟朝凤》.吹出了热热闹闹、春意融融的景象:第二处写的是佛爷在毫州城楼.面对日寇吹奏《百鸟朝风》,吹出了仇恨和杀气。(2分)之所以造成这种不同是因为佛爷第一次吹奏面对的是毫州的山川,自信平和:第二次吹奏面对的是烧杀抢掠的日寇,充满仇恨。(4分)

二、19.(4分)水性好,捕鱼技术高超;做事执着(讲原则);具有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遵循自然规律)。(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20.(4分)这样叙事,一方面真实可感,通过“我刚记事”、“我十多岁的时候”和“而立之年”三个时间段,体现自己的亲历亲闻;(2分)另一方面也传递出了叙述者的声音——对“鱼鹰”行为的支持和赞美,透露出强烈的人文情怀。(2分)

21.(4分)朋友这话实则答非所问,因为“我”问的鱼鹰是人,而答的却是水鸟;

(2分)这恰恰反映了鱼鹰这个人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说明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恶化习以为常。(2分)

22.(6分)文章创作了“鱼鹰”这个生态环境的孤独守护者形象,(2分)作者通过这一形象,与其他人滥捕滥渔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人们对自然资源攫取欲望的膨胀及环保意识的淡薄,(2分)警示人们要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和谐发展。(2分)

三、19.(1)朴实,本分,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就没有遗憾。(2)重亲情不重钱财,对大儿子带回家的东西不感兴趣,一家人能在一起吃顿饭就高兴。(3)关爱孩子,劝告儿子工作不要太辛苦。(4)刚强,得知儿子去世,能够强忍痛苦,并想亲自去处理儿子的后事。(5)善良无私,知恩图报。儿子死后,父亲不但没有趁此机会向儿子所在的公司要求补偿,反而归还了工人们的捐款。

注:答对四条即得满分4分。

20.(1)含意:“一如我所预料的”,证明了“我”对大哥死因的猜测是有根据的;(1分)“没有顺利见到经理”,经理误认为“父亲”是来要钱的,因而避而不见。(1分)

作用:众人的想法和表现制造了情节上的波澜,为小说“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结尾埋下伏笔。(1分)

(2)含意:父亲归还了工人给自己儿子的捐款,了结了自己的心事,抚平了心中的伤痛与不安,所以心情平静了下来。(1分)作用:这与前文“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相照应,(1分)也回答了我们“不知道父亲去那里到底为了什么”的疑问。(1分)

21.(1)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也可)

(1分)如“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去世后,父亲“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表现出父亲内心的巨大悲痛和强忍痛苦的坚强。(1分)

(2)对比手法。(1分)如文中用“我”对“大哥”死因的猜测,“经理”对“父亲”的误解等,与“父亲”一定要到深圳归还捐款的行为形成对比,反衬出“父亲”这一形象的高尚人格。(1分)

注:此题答出两个方面,准确并且分析正确即可得4分。

22.答案略。考生回答能结合文本,并言之有理即可。

满分4分。

四、19.突出波普工作的诗意,表达了我对波普的赞美欣赏之情,为下文写波普的转变铺垫。(4分。每点2分)

20.“我”眼中的波普热情、健谈、具有诗人气质,后来变得嚣张,令人害怕;众人眼中的波普傲慢、无用、不受欢迎,后来变成了英雄。表现了理想世界(儿童世界)与现实生活(成人世界)价值观的不同取向。(4分。不同2分,价值观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1.“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以“我”来展现主人公,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了作品主题。(4分。每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从追求精神(诗意)(理想)到追求物质(实际)(现实)。可悲:是对现实的妥协。消失了理想和诗意的生活,工作就会失去情趣性,尽情想像的创造性就会缺失,与世俗趋同的人生将会是平庸的人生。可喜:虽诗意但脱离现实的生活,必然会被生活抛弃,走出理想的空中楼阁,脚踏实地生活和工作,是真实而理性的人生。(6分。第一问3分,第二问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第三篇:2011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33

2011届高三二轮专题卷:基础知识(山东)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中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扁舟/偏锋 钳制/潜流 数九寒天/数曲忘祖 ......

B.稗草/裨益 ..C.供述/供职 ..D.恪守/咯血 ..

亢奋/伉俪 ..

积攒/攒动 ..

殚精竭虑/箪食壶浆 ..

栖栖遑遑/息息相通 ..

()

疏放/淑静 旋转乾坤/头晕目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惨淡

元宵

暖洋洋

左右逢援

B.渲泄

腾空

挤牙膏

稍纵即逝

C.添置

监察

首影式

卑躬屈膝

D.告竣

廓清

硬着陆

泾渭分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针对吉尔吉斯斯坦动荡局势,有关专家指出,吉尔吉斯“郁金香革命”后,经济、民生和腐败等没有根本解决,导致

不断扩大并最终引发骚乱。

②中国外交部4月13日对“日方称中国海军直升机在其海域附近飞行是‘危险行为’”作出

,称“有关海域是公海”。

③有关干群关系的调查数据令人困惑:大多数公开对干群关系“没有感觉”,而55%的公务人员认为干群关系“很融洽”。为何在对双方关系的认识上,出现如此大的 ?

A.事态

回应

偏颇

B.事端

回复

偏差

C.事态

回应

偏差 D.事端

回复

偏颇 4.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泰戈尔随笔一向以俊秀飘逸、意蕴丰厚著称。特别是由冰心先生翻译的《园丁集》,不仅字字珠玑,而且词约意丰。....

B.“天河一号”开发团队是一群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年轻人.他们立志在有生之年....开

发出领先世界水平的超级计算机。

C.就在贵州旱区.在简陋的教室里。传出一阵琅琅书声。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在一位教师的带领下,正目不斜视,聚精会神地学习。....

D.我国将在2020年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似旅游胜地.使其成为世界著

名的度假天堂、首善之区。....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济南2009年房地产市场蓝皮书》显示:济南市公务员群体购虏理性审慎,多以自身收入与资产条件出发,以满足自住需求为目标。

B.市疾病控制中心通过落实一系列整改措施,使服务态度和服务质±I£有了大幅度提

升,整体服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C.记者从省司法厅获悉.开封市司法局已组成调查组,就被媒体称为“冲凉死”的开封市劳教所学员穆大民死亡事件展开调查:

D.财政部将不断加强财政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税收、贴息、转移之付、政府采购.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砧板/毡房

剽悍/漂泊

折本/折服

......B. 撷取/劫难 狙击/阻挡 显露/露怯 ......C. 跳跃/ 耀目 粗犷/旷达 飞涨/涨潮

......D. 安谧 /细腻 磋商/嗟叹 匀称/称心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分量 枉费 抹稀泥 欢渡良宵 B.遣责 契机 迷彩服 奴颜婢膝

C.恻隐 蛰伏 顶梁柱 不近情理 D.赌博 暴烈 打磕睡 春风骀荡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过去的两年,所迫,欧洲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显著增长。学位、在国外生活的经历以及职业经验如今已经不再是高学历者直通职场的“免费车票”。

②上海市最近召开了“有关地铁安全的听证会”,关于“便携式自行车带上地铁”出现激烈争论,议题搁置。有利于求大同,存小异,也有利于稳定发展。

③风闻央视名主持人王小丫的一幅涂鸦之作,竟然卖出了4800万的天价,不少人先是吃惊得掉了眼珠,感到非常有趣:王小丫的一幅画真得值4800万吗?

A.时势 疑义 既而 B.时势 异议 继而 C.时事 异议 既而 D.时事 疑义 继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世博会,将世界的目光集聚到了上海,所有人都为这次盛会欢欣鼓舞,跃跃欲试。....海归也不例外,他们积极地融入其中,为世博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B.俗话说得好:知错就改不算错,犯而不校错中错。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了事可以....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心事,也出来晒晒太阳!

C.银河人才网高级职业顾问李汶娟指出:大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瞻前顾后,要....从个人兴趣、个人特质及专业特点出发,并不是证书多了就业之路就宽了。

D.电暖器、饮水机等这些半大不小的物件有的商场不给送货,许多顾客表示,谁送货....就买谁的。看来,给这些商品送货,不仅是良好服务的体现,更成为潜在商机。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杭州目前已经明确表示,要在5月份推房的楼盘不到20个,与去年同期的36个相比减少了近一半,之前业界一度十分期待的“红5月”极有可能成为楼市的“静默期”。

B.从技术主管到商界奇才,谷歌似乎每周都会流失一位顶级员工。美国媒体近日称,作

为全球最成功和最知名的企业,看到如此多的顶级人才离开谷歌总是令人惊讶。

C.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地震后不到一个小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的一些医院,就像当年在战场上听到冲锋号声一样,立即组成医疗队,火速奔赴灾区。

D.教育何时走出工具理性,淡化功利色彩,才可能回归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对准人本身,给每个受教育者健康的身心与健全的人格。

三、(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安份(fân)暴躁(zào)流水账

捕(bǔ)风捉影 ... B.莅(lì)临 偌(nuî)大

贴标签

独辟蹊(xī)径 ... C.箴(zhēn)言

笑靥(yâ)

购物券

呱(gū)呱坠地 ... D.剽(piāo)悍

毗(pí)邻

白炽灯

呀呀(yā)学语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5月5日刚刚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合理

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

困难群体,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A.配置

逐渐

扶持

B.配备

逐渐

扶植

C.配备

逐步

扶植

D.配置

逐步

扶持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在表现现实。在加缪看来,现实是荒诞的;在梵高看来,现实是模糊的;在毕加索看来,现实又是割裂的。

B.于丹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庄子告诉我们,人最难认知的是自己的内心。人最难解答的就是,我究竟是谁?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C.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报告说,去年开始到今年“五一”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扬25%(包括新房和二手房)。

D.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建立人力资源强国,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虽然年事已高,却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年代实在难能可贵。

B.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功利性、庸俗化的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 C.为探寻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试射远程导弹,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局势如箭在弦。.... D.现在的市场上,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产品质量也是良莠不齐,能够选购到真正....让广大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需要甄别。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今后,农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志管理制度。

B.中石油2月17日宣布,已与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边境的管道设计、建设和运营协议。

()

C.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分赴黑龙江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D.毋庸置疑,网络民意表达较之传统媒体上的民意表达更为直率、本真,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因为网络这面“镜子”的存在而增加了透明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四、、(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副增长 融会贯通 擘画(bî)越俎代庖(páo)..B.独角戏 绵里藏针 讣告(fù)一哄而散(hîng)..C.座上宾 轻歌曼舞 馄饨(dùn)大腹便便(pián)..D.编者按 严惩不怠 唱和(hâ)吹毛求疵(cī)..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①位于山东省曲阜市的“三孔”,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富的文物珍藏、丰厚的文化 以及极高的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②记者在北京博士后研究员 会上看到,卫生、交通等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很迫切。

③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 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A.积聚 引见 里程 B.积聚 引荐 历程 C.积淀 引荐 历程 D.积淀 引见 里程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防治手足口病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必须坚持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B.要读懂陌生文言文,应先粗读文章,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事件,(几件事、事件之间的联系)涉及的人物,(几个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对人物与事件是怎样的态度,做到心里有数,对于不理解的词暂且先不作深究。

C.它从哪里来呀?那歌声。在这么漫长的严酷之后,鸟儿们会这么快就复生?它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

D.去年7月印发的被称为“中国未来10年教育蓝图”的教育规划纲要,就已将“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写入其中。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时下商业竟争愈演愈烈,实力强弱固然是决定双方胜负的重要因素,但调查市场,调整

结构也是出奇制胜对手的重要手段。....B.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心中有数,绝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藩篱,....从而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

C.如果把这些现有的曲艺概念奉为清规戒律来规范和约束现实中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曲艺....艺术,就会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D.《密战》尝试大幅度引入科技元素,这既与当今时代保密防谍工作高科技和信息化特色相结合,又呈现了令观众焕然一新的现代化荧屏景观。....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前段经过有关部门整治,瓜渚湖上那些存在不安全隐患的无证乌篷船消失了,但最近由于气温上升,这些非法营运船又冒出来了。

B.半年多来,稀土又成了中美之间一个新的交锋点,无论美国媒体和贸易官员都死盯着中国有关稀土储备和管理的政策不放。

C.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D.事实上,互联网的绝对自由已经危害到所有国家的社会秩序,所以才会出现很多国家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为互联网管理立法的事情。

五、(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奸佞(nìng)

熟稔(rěn)

削(xuē)足适履

叨(dāo)陪鲤对

B.撇(piē)开

晕(yùn)车

怏(yàng)快不乐 令人咋(zé)舌

C.包扎(zhā)纰(pī)漏

沭猴而冠(guàn)

模棱(1éng)两可

D.倨(jù)傲

按捺(nà)

退避三舍(shè)

差(chà)之毫厘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贸然

额首称庆

指手画脚

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B.照相

坐壁上观

意气用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凑合 长年累月

暴虎冯河

见利思义,见危受命

D.绪言

异曲同工

掎角之势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今明后三天,我省湛江、珠海、汕头

香港、澳门的海面,将会出现今年以来潮位最高、潮差最大的天文大潮。

②我们对待屡教不改的人和

犯错误的同志所采取的态度是不同的。③雍正帝很自负地说:“朕虽不谓上等圣明之君,亦非庸愚下流之主,官场和下层的情形是我的优势。” ④我正在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

走过我的身旁。

A.及其

偶尔

熟习

悠然自得

B.以及

偶然熟习

泰然自若

C.及其

偶尔

熟悉

泰然自若

D.以及

偶然

熟悉

悠然自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9年,国内艺术品市场,忽然变得有些特别了,成了多事之秋,危言耸听的说法就是“冰川期”来了。

B.央行日前宣布大幅降息,让很多投资者感慨如今的理财真是愈来愈难:无论是信贷类理财产品、票据类理财产品或者债券类产品,目前都面临收益率日益减少。

C.后奥运时代的中国,是被世界关注度更高的中国。适逢世界经济的下滑,作为最有前途的新兴经济市场的中国,能否走出困境,担负起世界经济“救世主”的角色,这主要取决于中国在后奥运时代的经济走向是否正确。

D.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品牌、产品、价格、服务的竞争,实质上却是所有企业员工的品质和心态的竞争。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11月10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启动了《‘大众汽车杯’感动中国·2010年人物》的评选活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感动中国”候选人。

B.研究、认识眼睛的种种构造与功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重要的启示:这对我们发展科学技术有重要的意义。

C.报告会结束了,但任长霞“我认为警察就是我的天职,为自己所执著追求的事业而献身”的铿锵话语仍响彻在中原大地上。

D.鲁迅对中国青年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热

风·随感录四十一》)于是写下了这篇题为“死水”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1.A 2.D(A项中“援”应为。源”.B项中。渲”应为“宣”.C项中‘‘影”应为“映”)3.C(事态:事情的状态,局势。事端:是指蓄意造成的纠纷.事故。回应:回答应声,对„„

反应,有对方“陈述后再加以‘解释”的意思。回复:答复(多指用书信),恢复。偏差:工作上的差错。偏颇:不公平;不公正。)4.A(A项“字宇珠玑”“比喻说话或文章词句十分优美”:B项“有生之年”意为。余年,指一生中最后的岁月”;C项“且不斜视”意为“不该看的事物不看,形容品行端正,遵守礼制”;D项“首善之区”意为“最好的地方.指首都”。)5.C(A项为句式杂揉,“以„„为条件”与“从„„出发”杂糅;B项“服务态度”与“提升”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世综合运用”缺少宾语。等手段”)

二、1.B(A.zhēn/zhān piāo shã/zhã B.xiã/jiã jū/zǔ lù/lîu C.yuâ/yào guǎng/kuàng zhǎng D.mì/nì cuō/jiē chân)2.C(A.欢度良宵 B.谴责 D.打瞌睡)3.B 4.C(跃跃欲试:形容急切的想要试试。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半大不小:指人未到成年但已不是儿童的年龄。)

5.A(B.“作为„„看到„„”,结构混乱。C.“医院„„奔赴灾区”,主谓不搭配。D.“何时„„才可能„„”,不合逻辑。)

三、1.C(A.份→分。B.“偌”读ruî。D.呀呀→牙牙,yá)

2.D(配置:配备布置。配备:一是指根据需要分配人力或者物力,二是指布置。逐渐:渐渐;多指没有计划。逐步:一步一步地;多指有计划。扶持:一是指搀扶,二是指扶住,护持。扶植:扶助培植)

3.A(B.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C.括号应放在“房屋”之后。D.后面的两个逗号改为顿号)

4.A(A项,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B.望文生义。“不厌其烦”意为“不嫌烦琐与麻烦”,这里应用“不胜其烦”,意为“烦琐、啰嗦得使人受不了”。C.词义轻重程度不分。如箭在弦:比喻势在必行。D.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都有,并夹杂在一起,用来指电子产品的质量,使用对象不当)

5.B(A.“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句式杂糅。C项语序不当,应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的建议”。D.成分残缺,“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的主语应为“网络这面‘镜子’的存在”。)

四、1.B(A.副——负 C.dùn——tun D.怠——贷)

2.C(积淀:积累沉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积聚:积累。引见: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推荐。“历程”指经历的过程。“里程”指发展的过程。)

3.D(A“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B括号应放在逗号前;C应改为“它从哪里来呀,那歌声?”)

4.B(A项,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后面不能带宾语。B项,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用在此处恰当。C项,清规戒律: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与语境不符,此处应用“金科玉律”。D项,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面貌。此处应改为“耳目一新”。)

5.D(A“不安全隐患”说法不合逻辑,应改为“安全隐患”或“不安全因素”。B“无论„„和”搭配不当,应把“和”改为“还是”。C“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有歧义。)

五、1.B叨tāo

扎zā

差chā

2.答案D解析

A项额手称庆;B项作壁上观;C项见危授命。3.答案D 4.答案C解析

A项搭配不当,“国内艺术品市场,加上„对……而言‟,即对国内艺术品市场而言”;B项成分残缺,“面临……窘境”;D项语序不当,“所有”应放在“企业”之后。5.答案C解析

A书名号应改为引号;B冒号应改为逗号;D去掉第一个后引号内的句号,后引号外加逗号。

第四篇:高考文言文第二轮复习

高考文言文第二轮复习

遵义市第二中学 李德亮

一、强化基础

基础过关是第一轮复习的重要任务,包括:

(1)实词120个;(2)虚词18个;

(3)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包括单音并列、偏义复词)约80个,如:结束、开张、可怜、所以、卑鄙、指示、绝境、中间、作息、父兄等;

(4)古今同形异义单音词若干,如:寻、币、、坐、易、购等;

(5)常见通假字约90个;

(6)词类活用的10种主要类型;

(7)特殊句式:判断、被动(包括动词本身表被动)、倒装(4种)、省略、疑问;

(8)复音虚词和固定格式,如:所以、以为、虽然、然则、因而等(古今同形异义)、“得无„乎(耶)”、“无乃„ 乎(与)”、“岂(得)非„ 与”、“如„ 何”等。

第二轮复习应缩小范围,根据前段复习的情况,筛选出学生不太熟悉或掌握不好的部分加以强化,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通过训练,加强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切实提高解题能力,严守得分点。

二、实词、虚词要归类复习,集中掌握,注意词的“文中义”

(一)、设计练习,同中见异,异中见同,于比较中熟练掌握。如:

1、解释下文中5个“非”字的意思。

李斯非(1)淳于越曰:“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2)当世,惑乱黔首。臣请敕史官,..

非(3)秦记皆烧之。非(4)博士官所职,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诸刑书者,..

悉诣守尉集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是古非(5)今者,族灭。吏见之弗举,与.

同罪。”始皇许之。

答:(1)驳斥 ;(2)责怪;(3)(4)不是;(5)认为 „„不对。(这是同中见异)

2、比较下文中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看有无异中见同?

正光中,雍为丞相,给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宫„„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其竹林鱼池,侔于禁苑,芳草如织,珍木连阴。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食必以数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陈留侯李崇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高阳,即高阳王元雍)

(1)富兼山海(兼:兼有)(4)匹于帝宫(匹、侔、敌均为等同、..

(2)丝管迭奏(迭:交替、轮流)(5)侔于禁苑相当的意思。这是异中 ..

(3)连宵尽日(连:连接)(6)敌我千日见同)..

3、下列句中的“以为”、“可以”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分别是(3)和(7)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以为:把(它)做成 ..

(2)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以为:用(它)谋取 ..

(3)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以为:认为 ..

(4)不韦贤之,任以为郎以为:让(他)担任 ..

(5)刿曰:“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以:可以靠(它)..

(6)“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可以:能因为 ..

(7)故夫取天下之计,不可以不先定也。可以:能 ..

(二)精选例句或文段,集中复习,掌握规律。如: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规律:

青,取之于蓝“于”十名词译为“在”、“从”、“到”屈贾谊于长沙

以吴民之乱请于当朝

孟子谓于王曰动词十“于”译为“向”、“对”、“被”而君幸于赵王

其势弱于秦形容词十“于”译为“比”

皆以美于徐公

吾不能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表被动

吾不能 „„受制于人“ 受„于”表被动

下文集中了“其”字的不同用法和意义,让学生逐一辨别,“其”这个虚词也就基本掌握了。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谓于犬曰:“羊数詈君,其(6)言不堪入耳,君竟无所怨,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离去。

(1)副词,表感叹语气,译为:“可”、“多么”(2)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

“如果”

(3)代词,译为“其中”(4)代词,译为“你的”

(5)代词,译为“那”或“我们”(6)代词,译为“它的”

(7)、(8)连词,表选择关系,译为“是„ 还是„ ”

(9)代词,译为“它们”(羊)(10)代词,译为“那”

(11)副词,表祈使语气,译为“一定”或“可要”

(12)副词,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

规律:“其”作主语、宾语、定语,是代词的用法;“其”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是副词的用法,表感叹、祈使、反问、推测等语气;“其„ 其„?”表选择问,是连词的用法;“其”还可以表假设,也是连词的用法。

(三)对实词的理解,要强调两条:一是词的古代意义,二是词的多义性,避免以今训古或以一义通解。还要注意词在文中的动态意义。

下文是郑国宰相子产给晋国范宣子信中的一段话,其中对几个加点词的解释就很可能以今训古或以一义通解。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1),侨(子产名)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2)者,非无贿(3)之患,而无令名之难(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5);....若吾子赖(6)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

(1)币:钱财(应为“礼物”)(2)国家:诸侯之国与大夫之家

(3)贿:用以买通别人的财物(应为“财物”)(4)难:困难(应为“忧虑”)

(5)贰:有二心(6)赖:依靠(应为“谋取”)

说明:“币”有货币(钱)和帛(相互赠送的礼物)两解,“钱”这一义保留至今,而作“礼物”讲,今已不用,不能以一义通解或以今训古。“贿”的古义为“财物”,不能用今义去解释。“难”在文中与“患”互文同义,有了动态义。“赖”也有了动态义,是以权谋私的意思。词的“文中义”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词语解释、文句翻译、文意的把握都必须注意这一点,一定要根据上下文“以境定义”。

下列语句都是06年高考选文中的,其中加点的词怎么解释,关系到答题的正误和文意 的理解。

(1)全国

(一)卷:

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动词,看不起).

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副词,最、极).

(2)全国

(二)卷:

高祖购求布千金(不能解释为“买”,应为“悬赏捉拿”).

季布匿濮阳周氏(不能解释为“隐瞒”,应为“隐藏”).

(3)北京卷:

兼于涂而不能逮(不能解释为“逮捕”,应为“赶上”).

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不能解释为“任命”,应为“交给”).

(4)天津卷:

北通上党,南迫洛阳(不能解释为“逼迫”,应为“靠近”).

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不能解释为“陷害”,应为“侮辱”).

三、提高词义推断能力

掌握词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词义的记忆总是有限的,考试又不能查词典,这就需要具备词义的推断能力。推断是有规律可循的,应教给学生一些方法。

1、以文定义。一个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意义只有一个,因此可以根据这个词所在的上下文来推断其意义。如05年山东卷要求翻译“奇之,立许字以女”,其中“字”是个难点。根据上下文,该句所在的这一层是写周丰对父母的孝道。父亲死后,十多岁的他学做生意,奉养母亲。“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说明老人看重了周丰的孝道、勤勉和谈吐,认为他很出众,立刻许诺“以女字”,可见这个“字”当作“嫁给”讲。

这次省的高三适应性考试,要求翻译“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不少同学把“犯颜”译为“触犯龙颜”,这是不准的,为什么?这句话是唐太宗在宴会上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后说的,他不可能自称“龙”,因为“龙”是敬称。因此,这里的“犯颜”应译为“冒犯我”或“不顾情面”才恰当。由此可见,“以文定义”是多么重要。

2、成分定义(搭配定义)。根据词在句中充当的语法成分或词的搭配情况确定其词性,推断其意义。如: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谓语——动词——打柴).

(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吹爨(宾语——名词——木柴).

(3)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言(宾语——名词——打柴的人).

(4)焚之者何?樵之也(谓语——动词——用柴烧、烧毁).

(5)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主语——名词——行旅的人、特指商人)..

3、结构定义。根据词的组合结构来推断词义。如:“童牛角马,不伦不类”中“童”字作何解释,可根据“童牛”和“角马”都是偏正结构,再联系下面的“不伦不类”,就可以推断出“角马”是“有角的马”,而“童牛”当是“无角的牛”,“童”的意思便是“秃”,“童山濯濯”中的“童”也就是“光秃秃,不长草木“的意思了。

4、以形推义。由字形看是何种造字法,象形、会意、形声都可大致推断出该字的意思。如:

生而眇者不识日(会意字,少目——眼瞎).

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06年浙江卷)(形声字——叮、咬)

5、以音推义。文言文中某个字按字义无法讲通,就要考虑是否通假现象,利用音同、音近找到相应的本字,便可知道该字的意思。如:

(1)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06年 .

浙江卷)

(“麾”是古代的军旗,这里讲不通,如换成同音字“挥”就讲通了,可见“麾”与“挥”相通,是“挥舞”的意思)

(2)待间,果言如朱家指。(06年全国二卷).

(“指”的字义在这里讲不通,原来它是“旨”的通假字)

6、对称推义。古人行文讲究句式的整齐、匀称,常用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这种句法中,对称位置上的字眼的意思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利用这一点,可以推断词义。如: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和“用”互文见义,可知也是“被任用”的意思)

(2)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06年天津卷)(“全”与“杀”互文反义,可见“全”的意思是“让他活着回去”)

(3)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06年浙江卷)(“盬”与“吮”互文同义,可知“盬”的意思是“吸吮、吸饮”)

四、翻译坚持“对应原则”,直译为主,强调准确

高考从05年开始,文言翻译题已增为10分,考生丢分现象严重,一是没读懂原文,不知所云;二是虽懂大意,但译不准,似是而非,徒劳无功。为此,必须加强翻译训练,严防丢分。

(一)、明确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要做到“五对应”,即实词对应、虚词对应、句式对应、语气对应、关系对应,因此,翻译必须按步骤进行。

第一步,文句还原。

把待译的文句放回原文中,避免脱离上下文硬译。比如06年全国一卷要求翻译“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如果离开上下文就字面来译,很可能错译为:“从县到京城附近的大郡,是近代从未有过的。”而放回原文,根据上文写何远担任武康县令,更加严守清廉的节操,受到百姓的称赞,梁武帝听到他的才干,擢升他为宣城太守,宣城是京城附近的大郡,就可知这句话应翻译为:“从县令直接升为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这是近代从未有过的事。”

第二步,整体观照。

检查文句的句式、语气和句间关系,如是省略句,要先补出省掉的成分。这是对文句的整体认识。

第三步,逐词对译。

一一落实句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明确哪些该对译,哪些该保留,哪些该删除不译,有无词类活用、通假的情况。

第四步,连缀调整。

按语序连接对译的词义,对倒装句式加以调整,最好在草稿纸上写出译文。

第五步,检验誊正。

将译句与原句对照检查,看看有无遗漏和不当之处,修改定稿后誊写在试卷上。如:

(1)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06年全国二卷)

这是选文的结句,整体观照,句式是判断句,应译为“„是„”,实词要注意“闻”和“扬”,虚词要注意“所以”古今同形异义,表原因。这样就可以对译为: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2)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05年全国一卷)

此句的难点在“口腹”,文句所在的上下文写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每天只是粗茶淡饭,不食肥鲜美味,不像以前的郡守那样有三十个仆役去打猎捕鱼来供自己享受,由此 可知,“口腹”是借代“饮食”。突破了这一点,此句就可译为:“裴侠说:‘因为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全部遣散了他们。”(这里对“口腹”的翻译,就是一种意译)使用意译,大多是在文句中出现比喻、借代、婉曲、用典等修辞手法时,高考很少考到,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确:高考主要考直译。

(二)、熟练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删、补、调

(1)留。保留不必译或不能译的词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包括谥号、封号)、年号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首先把它们划开,以免和其它词语相混,翻译时照写即可。要特别注意,上文出现了某人的姓名和字号,下文一般只有名而不再有姓,若不注意,就会把这个人的名或字号看作一般词语来加以解释,那就糟糕了。

(2)对。即对译,按词序逐词解释,逐句翻译。遇到代词,一定要弄清它指代的对象。

(3)删。某些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表句中停顿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的“之”,表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之”、“是”、“之为”,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而”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管。

(4)补。即补出省略的部分。古文多省略,翻译时必须把省略的成分或关联词都补出来,这对于疏通文意、准确理解文句非常重要。

(5)调。即调整语序,把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这些特殊语序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学会抓关键,严守得分点

翻译题总是在词法和句法两方面设置若干关键点,词法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常见虚词,句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倒装句、省略句。每个句子的赋分总要具体落实在某几个关键点上,这几个点若没有译出或译得不对,分就丢了。有的同学翻了半天,没得分,原因就在这里。如:

(1)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05年辽宁卷)

此句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承”,要译为“承受”、“秉承”;二是“年”,要译为“年成”、“收成”;三是“表”,要译为“昭示”、“显示”。如果这三个词译错或漏译,3分就丢了。

(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06年天津卷)

这句也有三个关键点,一是“带河”,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应译为“以黄河为带”;二是“固”,作宾语,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应译为“坚固的防线”;三是“殷实”,这里是两个词,应译为“众多富足”一类意思。如这几点未抓牢,就肯定丢分。

(3)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06年福建卷)

此句在句式上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困”,动词本身表被动,应译为“被围困”;二是“请命于勾践”,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应译为“向勾践请求饶命”。

文言文阅读,词是基础。某些句式虽与现代文有很大差异,但毕竟数量不多,容易掌握,而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古今有变,语法也较为复杂,因此复习的重点应放在词上。词的问题解决了,文意的把握、文句的翻译也就不成问题了。

五、信息筛选题要遵循“观点与材料统一”的原则。

六、文意的把握要有层次观念,内容概括要注意因果联系和作者(或文中人物)观点态度的含蓄性。

七、去年的高考题是今年高考的最好模拟题,应让学生认真做一遍去年全国的两套题。去年其他省市的高考题也可选择几套难易程度接近我省高考的,让学生认真做一做。教师抓好讲评,务必让学生从中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篇:2011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突破复习题2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

1.3 古代诗歌阅读 诗歌的表达技巧破解

1.(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 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2)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2.(201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 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3.(2009·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4.(2010·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的情感无法传递。

(2)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5.(2010·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 ①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6.(2010·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岁 暮(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7.(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定 林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②①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 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为什么认为 “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下载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14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1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备考指导: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

    高考备考指导: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 2012在大家翘首以盼中纷然而至,当日历翻过旧岁,高考倒计时的钟声也开始抵达做声。马上就要开始第二轮复习了,优秀生要夯实基础,提高选拔性试题......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虚词 教师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文言虚词教师版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 熹 “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 例......

    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名著阅读01

    二轮复习专题测试题 一、选择题(选择不正确的项) A.曹操求贤若渴,曾从敌对阵营里招降过许多人才,如董卓的属下才华出众的陈琳,虽在檄文里痛骂过曹操,但董卓失败后,曹操没有杀他,而是......

    高考字形题第二轮复习

    高考字形题第二轮复习 一、[考查重点归纳] 《考试大纲》的表述中增加了“常用”两字,缩小了考查范围,一般以2500个常用字为主,主要是考别字。 考查重点为:词语(包括成语、......

    2014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科学备考赢得高考 2014届高考二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直面现实,反思精进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第十二次模考已经结束。从整体情况来看,同学们发挥较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离自己的梦想......

    201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散文阅读

    专题二:散文(共10课时) 第1——2课时 高考频点整体感知 一、专题解说 纵观这些年的高考散文文本考查的能力点,以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

    高考语文复习第二轮 写景诗鉴赏1

    011高考复习第二轮 古诗鉴赏专题 写景诗鉴赏 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 2、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 3、明确写景诗的设题类型和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201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论语选读

    第六版块:《论语》选读(共6课时) 第1——2课时 高考频点整体感知 一、考向分析 高考年份 考点统2010年 计 2009年 二、命题分析 1.考查范围比较大,涉及到《〈论语〉选读》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