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08:1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国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国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篇:外国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2013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论文

论文题目: 外国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名字: 廖钟源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人文艺术系 联系方式: ***

外国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随之步入大众化阶段,同时面临着许许多多新问题、新情况。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了社会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外国大学生就业经验的分析和思考,希望能给予我国的大学生就业一些启发。关键字:外国大学生;就业;启示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无声息地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变成愈来愈突出的中国现代社会时代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 学习和借鉴外国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经验,提速革新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进程,对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外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埃及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埃及大学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工作是最大的愿望,为此埃及政府做出了各种努力,包括资助私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鼓励外国和本国商人投资、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优惠和创建自贸区的机会等等。

(二)巴西提出先就业后择业。

在巴西大学生普遍认为毕业后只能通过先就业再择业的方式来适应社会。他们一边工作,积累工作经验,一边寻找自己所喜爱的工作。虽然小企业和服务行业这些单位收入低,而且工作流动性大,但是在当前的这种就业形势之下应聘者却保持着只增不减的态势。

(三)俄罗斯希望平静面对毕业改行。

俄罗斯的高级教育发展的相当发达,高中生的大学入学率相当高,通常跨入大学校门只是被看作是成年生活的台阶。在俄罗斯,专业和行业不沾边的情况比比皆是。他们往往在毕业之后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需要再进行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和学习。[1]

(四)瑞典大学生不对薪水提出过高要求。

在疲态的瑞典劳动力市场,瑞典大学生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就业预期,将找工作的态度由被动变成主动,曾经,在许多知名学府企业上门寻才,大学生则待价而沽。然而,现在形势扭转,一个热门的岗位常常引来成百上千人前来应聘,由于竞争异常激烈,毕业生再也不敢要求过高的薪水。

(五)印度大学生无奈看待高才低就现象。

在印度,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只有少数能找到自己心中理想的工作,他们当中除了部分人决定考研继续深造外,大多数人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调整预期,因此,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大学生售货员,大学生司机等等。

(六)美国大学生不得不面对五种选择。

第一,自主择业,寻找满意的工作;第二,自降身价,找到能将就的工作;第三,回校深造,读研或读博,以图日后更好地发展;第四,寻找兼职,先度过难关;第五,无奈面对失业。

(七)加拿大大学生则学会了用三条腿走路。

第一,通过学校职业介绍服务,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人才需求信息;第二,通过校方安排的专业实习计划找工作;实习办法为在最后一个学年里,在企事业单位和民间机构等单位实习3个月左右;第三,到自己联系的单位去实习,然后通过带薪实习的方式获得一定的收入和实习经验,方便了大学生在其他单位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途径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八)德国大学生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德国的大学一年当中有两次入学机会,毕业时间则根据自身不同情况而定。大学没有指定就业协议等约束,大多数学生通过就业中心提供的就业信息自荐来寻找招聘单位。由于德国特殊的学制,为就业市场激烈的竞争带来了缓冲,特别是理工科和商科的学生比较好找工作。此外,德国的经济近年来一直停滞不前,许多大学生面对来自各国的就业竞争者,选择带着行李箱去上班。

二、德美英三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经验对比

(一)德国:人事局统筹规划

在德国,以政府系统为主体,大学生就业工作由国家人事总局及各州联邦政府的人事局共同负责,就业指导课也是由人事局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并由工作人员负责委派相关人员到指定学校上课。人事局下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附属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设置全国网络信息平台,用人单位和学生都可通过电脑登录,免费共享资源。此外,大学里设立就业市场学院,专门负责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以外的职场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训。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在学生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之中,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同时,企业界还常年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基地,并且负责实习生的培训与考核。

(二)美国:普及就业“圣经”理念

在美国,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很多,按其性质划分有三种:政府机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民间就业服务机构。美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主要靠高校和人事部门共同为毕业生服务,它并不是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政府机构是联邦人事部,其主要职责就是收集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数据,重点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等等。同时,还负责开发就业渠道、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发布。美国政府当局还负责投资,由人事部建立了统一网站为雇佣双方提供媒介,面向公众。人事部还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其下属就业统计局有两千多名工作人员在全国各地采集数据,并发布未来十年的就业环境,分析各行各业的就业需求形势,每两年微调一次。人事就业统计局根据这些数据编撰的《岗位需求手册》,成为每个美国大学生必备的就业“圣经”。此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除收集供求信息外,还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生在校必修课。民间就业服务机构除了向社会及时提供求职信息外,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传授求职技巧。

(三)英国:学校提供就业咨询服务

在英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由学校负责。高校一般都设置有“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它不但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信息,又承担着为大学生排忧解难,对症下药的心理辅导任务。服务中心的资料部门储藏有非常丰富的就业相关信息,不仅有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也包括奖学金、教育基金资助下的各种深造途径。服务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与用人单位常年保持着密切联系,甚至拜访企业并建立联系。在大学里,对毕业生的辅导除了择业外,还包括了个性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等。此外,还有一个民间组织,联合各高校来编写就业指导书,发布有权威性的评估和就业率统计。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一)理解就业指导工作的精髓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和巨变。这一大变革,给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方向和新课题。当前,只有调整就业指导新方式,才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因此,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就业指导工作的精髓,使就业指导工作走上职业生涯、人生规划这一高层面,使就业指导工作展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

1、实施全面的就业指导观

当前,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需求也出现多样化,大学生就业存在职业定位难和职业能力欠缺问题,这告诉我们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必须个性化和分类指导。另外,就业指导工作还应该面向全体大学生并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应该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就业指导教学和实施方针,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2]

2、拓宽就业指导外延职能

拓宽就业指导外延职能就必须要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一方面,加强指导和研究毕业生的就业定位。通过分析毕业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性格特点及爱好,对其适合的就业岗位进行自我定位。同时,就业指导工作应从大学低年级开始,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全过程,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另一方面,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包括学生就业信息反馈,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动以及专业设置及调整,课题设置及改革等方面的意见等。[3]

(二)建立合适的毕业生宏观调控机制

我们可以发现,英、美、德三国经济发达,地区差异小,没有户籍制度等,给毕业生提供了较宽松的职业选择余地。但是,我国有自身的国情,近十年来“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探索,在一些地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显示出政府宏观调控的实效。因此,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从政治、经济、教育、人事、户籍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公正合理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1、建立用人信息登记制度

信息渠道不畅通已经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瓶颈”。因此,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通过建立并推行用人信息登记制度,由主管部门统一把收集到的信息及时提供给个高校和毕业生,实行信息公开、资源共享。

2、成立联谊组织

由政府牵头,组成由用人单位、中介机构、校共同参加的联谊组织,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活动,使用人单位、中介机构、学校发挥联动效应,共同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4]

3、建立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库

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建立一个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库让各省市把收集到的需求信息、各高校的毕业生生源信息统统进入,使之成为最权威、最丰富、最真实的毕业生供需信息网,并实现与各地、各高校、各用人单位的统一联网。[5]

(三)创新就业工作体系

1、健全基层为主,全面统筹规划的就业工作机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到了15%,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高校在完善学校统筹,主管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的学校层面的毕业生的工作机制的同时,更要进一步加强院系一级毕业生工作机构的建设,明确职责,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心下移。[6]

2、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

首先,进一步完善,规范以学校为基础,与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的“有形市场”,即传统的就业市场。其次,建立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培育学校的“无形市场”,使网上求职择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就业理念和便捷的就业方式,成为我国大学生择业的重要选择和渠道。

3、培养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

面对新的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要求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要想收到良好的就业指导效果,必须具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较强的就业指导队伍。[7]

注释:

[1]蔡克,蔡晟,林闽.中外高职毕业生就业模式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 年,第 23 期.[2]郭启炜.美德两国高校就业指导的比较及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3]胡滨.国外大学生就业情况扫描[J].大江周刊,2007年,第5期.[4]史顺利.外国大学生怎样找“饭碗”[J].劳动保障世界.2006年,第6期.[5]王军.国外大学生就业促进手段对我国的启示[J].黑河学刊.2005年,第3期.[6]夏清晨.外国大学生就业也不易[J].劳动保障世界.2007年,第8期.[7]叶玲.德、美、英三国学生就业工作的特点与启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第3期.Enlightenment to China from foreign students employment experience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higher education also followed into the popular stage, while facing many new problems and new situations.Currently, the Students' Difficult Employment has become a hot social issues.This article by foreign college students experience in employment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we can give our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ome insights.Keywords:Foreign students;Employment;Revelation

第二篇:外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外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

我国的启示

目 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1.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4 1.1重视战略性管理.....................................4 1.2重视开发与培训.....................................4 1.3重视良好的工作环境.................................5 1.4注重激励雇员,保留人才.............................6

2.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不足........................6 2.1教育与市场需要脱节.................................6 2.2员工的选拔随意性...................................6 2.3员工培训体系存在问题...............................7

3.对我国的启示........................................7 3.1应注重战略性人才...................................7 3.2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8 3.3应珍惜人才.........................................8 3.4应建立激励机制.....................................8 3.5要中西结合.........................................9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摘 要

本文通过观察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各种特点,分析其形成不同管理模式的原因,并指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热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试着提出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 企业, 启示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of foreign countries.Key word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Enterprise;Enlightenment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是形式上的改动,而与原来无实质性的差异。从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到企业经营者的任用制度基本沿用传统的方法。当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原因,有体制原因,也有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原因,但是,没有一支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队伍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1]。所以,企业首先应该培养一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管理人才,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只有这样彻底地改革过去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人事管理制度,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国情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才能尽快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以下我们逐步分析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1、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1发达国家企业重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是指为了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对人力资源各种部署和活动进行计划的模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企业通过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各个方面。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人力资源配置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的人事部门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策略性角色,其工作重点是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的拟定,激励雇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满足其成就感, 营造雇员和企业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帮助企业成功地实现战略目标。

1.2发达国家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

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把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既作为一种提高员工能力的手段,也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和保留员工的方式。发达国家企业非常重视职工的教育与培训,把教育培训看作是获取与保持企业竞争力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活动,由于 科学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已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美国企业,每个雇员平均每年接受15个小时的教育培训,总计达150亿小时;小公司教育培训费用每年平均21.8万美元[2]。

1.3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部门注重为雇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雇员进行各种方式的沟通,例如通过参加雇员的生日聚会、家庭日聚会,了解雇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并听取建议,并使雇员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引导雇员参与企业管理,使雇员感到自己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定期不定期的向管理层汇报雇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关心协作的和谐的工作环境。企业创造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的事业发展,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和参加社会活动等,使员工提供住房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1.4发达国家的企业注重完善企业激励雇员、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

发达国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不断改进和完善员工工资福利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形成了比较灵活、有效的分配制度。近些年来,国外企业对有价值的战略性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间竞相通过提高薪水等待遇吸引优秀人才[4]。特别是那些跨国企业、合资企业,他们在吸引人才方面非常有经验,利用各种各样手段与国内企业竞争人才。

2、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不足

2.1教育与市场需要脱节,人力资源流动性差。

我国尽管现在有着发展良好、要求严格的教育系统,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学校教育十分重视理论的学习,强调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大学毕业的新员工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需要,而是进入企业后才开始技能培训。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制度,大多数人一生只在一个单位工作。由于需要办理复杂的调动手续,同时还得私下找许多关系,使得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很差,很少有跨单位、跨行业以及跨城市的调动。在苏维埃时代所有的成年人都希望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并且许多工作岗位保证终身雇佣。

2.2员工激励和选拔有很大的随意性。

由于不重视赢利,企业不像西方企业那样重视对职工的激励以及能力的选拔。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工人的选择由国家劳动部门统一控制,多数工人的招聘是由劳动部门推荐提名,其中往往夹杂裙带关系、腐败行为。同样企业管理者的提拔也是通过政党推荐或通过裙带关系。人事主管的提拔不是凭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受的教育和拥有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是根据工作态度和劳动积极性。这种制度必然导致对人的能力判断标准,往往成为对领导跟随的紧密程度和积极肯干程度。

2.3我国国有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国有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不够,投资严重不足。一些国有企业仍然保持计划经济时的组织形式,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人事工作仍然是企业行政或后勤的一部分,没有单独设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呈大幅度下降趋势。据对部分国有企业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5%的国企增加了对员工培训的投资;20%左右的国企年人均教育培训经费为10-30元;30%的国企每年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培训经费,人均不足10元;其他国有企业因连年亏损早已停止对员工进行培训投资。可见,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不仅不能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达到激励和保留员工的目的,而且连基本的为适应市场发展和产业升级调整需要对员工的业务培训都达不到。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企业界足够的重视。

3、对我国的启示

3.1我国企业应注重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发展。

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通过人力资源的规划、政策和管理实践达到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通过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的匹配,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组织战略灵活运用,实现组织目标,战略性让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的地位,就是系统地将人与组织联系起来,建立统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具有我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3.2我国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我国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对人才的开发和管理,积极转变观念,转变为切实把人才作为企业最具有活力、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对待。企业要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沟通,做到上下沟通,重视情感的交流,形成和谐和团结的人际,视员工为企业核心的资源,经营好企业人才,建立健全企业民主机制,使员工有一种归宿感,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3我国企业应经营好企业人才。

一方面要有高强度的优惠政策,加大吸引优秀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用好人才,通过为人才提供机遇将人才留住,使有才干的职工有用武之地。建立对关键人才进行特别保护的制度。保留关键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对管理者意义重大。调查显示,80%的企业经理人认为,现在企业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67%的企业经理人相信保留合适的人才比起吸纳新鲜的生力军更为重要 目前 许多单位“一方面人满为患,一方面人才流失”、“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普遍缺乏一整套 科学 的人力资源评判标准,如工作 分析、能力测试、绩效考核、性格测试等。

3.4我国企业应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运用市场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励人才的创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使人才享有贡献 社会 的成就感、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着眼于人才个体效能的充分发挥,建立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薪酬、保障制度,落实知识、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使人才的贡献得到相应的物质回报;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在国家没有明确限制领域中投资创业,并从中得到合法收益。设计合理的报酬激励体系能吸纳所需的人才,要科学地设计绩效考核与报酬激励体系,开发员工的潜能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报酬体系的设计既要考虑到企业内部公平,也要考虑企业外部的平衡建立适当的激励制度。

3.5要中西结合。

一定要把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建立在与我国的文化的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的渊源上,具有理性的传统。从古典经 济学的亚当斯密,到政治学巨匠洛克,哲学家卢梭,管理学家泰罗、西蒙等。正是这些思想文化的土壤滋养了西方国家制度的伦理,强调尊重法律的作用;同时,在这个前提下,提倡人的自由,弘扬人的独立性,尊重人的个性和价值,形成了西方独特的伦理精神。反映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中,突出制度为基础的市场导向[5]。与此相对应,我国由于是东方文化影响,提倡人际伦理道德,重视对人才心灵的关注,更重视心理的契约,因此,形成了以关系为根本的契约型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在借鉴外国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要注意中西结合,要研究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

结 语

总之,人是企业发展中第一重要的生产要素。世界先进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我们必须学习和尽快消化吸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结合我国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参考文献

[1]林新奇: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版

[2]刘永安王芳: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示,企业 经济,2005 [3]张博: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中国 培训,2005 [4]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5]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第三篇:国外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继续教育研究20112年第期 国外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们的启示,刘丽梅宋景华(,050018)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摘要通过对国外大学生就业工作发展的分析比较探讨总结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国家的先进经验如具有高度发达,、,的职业生涯服务体系的美国政府积极立法组织企业培训为就业服务的德国科学调控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适应就业市场,的新加坡等国家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促进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其中有继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整个社会积极参与大学生就业工作以及以创业带动就业等为今后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借鉴:;;关键词国外经验大学生就业:G40-059.3:A:1009-4156(2011)02-155-0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更新教育理专业和职业定向提供参考在大学生就业阶段通过多种方,,念切实改善大学生培养质量和规格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式与大学生交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大学生结合自。。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借鉴国外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对身特点和社会发展实际选择有发展可能的职业同时通过训、,、。总结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练帮助大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就业技能等美国高校可以依。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美国大学在行政管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专业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权学院的专业完全理、:一美国高度发达的职业生涯服务体系、、,根据当地的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实际需要确定设置哪些专,,美国高校经过多年就业指导实践不断整合资源积累经业和开设哪些课程事先要多次调查反复征询有关企事业单。,位的意见然后进行评价如发现劳动力市场某类技术人员验建立完善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就业服务的长效机制在有。过剩即采取隔年或停止招生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效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和减少人为失业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1]。,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障在美国所有的就业指导人员要有培训资格证书有明确。的岗位分工配备足量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以职业生涯规划、:、二德国政府积极立法组织企业培训为就业服。与发展理论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和服务就业服务。务的对象不仅包括全校学生也有已经毕业的校友服务体。,系硬件设施完备就业指导机构规模也比较大就业指导中德国通过立法等有效手段为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就业。。、、心建有就业图书馆全部开架阅览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高环境德国政府以信息统计网络服务职业培训等运作方式。校就业服务的体系也不断完善包括大学生在校全过程以及服务就业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劳动市场上劳动数量与质量的,“”“”,大学生就业前和就业后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一体化全过程的各级高校就业体系平衡政府在和之间积极协调起到沟。,,模式对于已经毕业的大学生需要时仍可以回到其曾经所通和桥梁作用专门成立针对各级高校的就业服务机构以。,在的大学继续接受各种职业指导和培训获得学校延续不断及各级大学的就业协调中心这些服务机构各尽其责从职。,的服务和帮助另外美国高校还特别重视对毕业生的职业业咨询到职业培训和学徒培训的安排以及职业培训的安排,、,发展状况跟踪分析以此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就等都详尽明确应有尽有其中包括明确的就业促进政策和。、、。业的参考依据美国高校的就业服务是集服务管理教学和失业保险机制等在这些服务机构中信息中心的设置受到高。,研究为一体的多元化活动重视就业指导理论的研究和相关度重视和完善信息中心有一个全国通行的网络平台用人。,课程的开设注重大学生潜能开发与培养就业服务方式多单位和大学生免费共享资源从而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能力,种多样入学初期就业中心通过专业测评手段帮助学生对自和劳动市场的需求不相吻合以及大学教师和大学生对劳动市、、、。,“”身状况特质兴趣潜能等作出评价从而为大学生个体选择场了解不够等问题另外德国拥有独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十分发达的职业高等教育体制企业有责任同通与交流通过实现就业信息网络化实现全社会的就业信、。。高校政府共同开发学生培训机构共同制订学生培训计划息资源共享是实现大学生就业服务创新的重要途径从大,德国企业承担大学毕业生的实习和培训并保证发放一定的贯穿于其学生入学就开始提供职业生涯和规划的教育服务。。,薪金接受实习的企业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合格后大学的全过程另外要重视加强收集动态的毕业生就业跟[2]。,、方能上岗德国企业还负责定期和政府主管部门或有关踪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回馈信息为高校今后的专业设置培养。,信息机构沟通申报现实岗位缺员情况和新增岗位情况委目标的改进提供依据高校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发展各地,托相关政府部门或高校就业协调中心为其挑选适合的毕的校友联合组织方便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和进。业生行就业指导帮助3.,培养创新意识开展创业教育引领大学生转变就业观、:三新加坡科学调控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适应就,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是当今高校就业工作新的切入念业市场。,点目前就业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等教育也从以往。,新加坡大学的招生人数随着经济发展状况适当增减新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的教育然而部分大学生受对自己。,加坡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职业学院学习实用职业技能这对社会需求状况缺乏了解找工作时缺角色的转变缺少认识。,样不但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用人成本又降低了民众接受高乏主动性和竞争意识就出现了被动就业难的现象另外在。,等教育的成本有效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在新当今学业投入和高等教育成本提高的状况影响下大学生普,,加坡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职业教育学院在调整学科或确遍期望毕业后拥有一份体面的高收入的工作因此宁愿待业。定各学科招生人数时都要充分采用人力市场的调查结果和也不愿降低标准就业从而出现大学生主动失业的现象要。,对经济发展的预测在新加坡四年制本科生到大二年级时解决这两个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在高校中开展创业型就业教。,会结合自己的个人特点爱好和社会需求最终确定自己的职业育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开展全新的教育和理念更新从大学。,、。方向同时新加坡政府提出让大学生掌握现代最前沿的科新生进校起就开始进行全程性的系统化的自主创业教育,,适应飞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需求尽量拓宽大学生的技知识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建立与时俱进的择业就业观念引导大学。,知识面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外新加坡高校非常生建立在各种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理念最终实。。重视创业教育新加坡国立大学很重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现自我创业开展创业教育需要高校和全社会给予积极的投,积极鼓励广大师生依据创新成果设立公司举办多种创业活入和重视各级高校可以统一组织聘请指导教师或企业高管、。。具有创新创业研究创业教动各级高校还建有创业中心组成师资队伍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3]、。育创业发展和风险支持等功能大学生创业大赛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活,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通方式动、四国外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启、,过开展立足专业特点的科技活动创新知识普及教育激发大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大。教育工作并扩大其内涵和外延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为学生顺利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他们树立职业志向帮助他们合理选择大学生提供帮助,、、:参考文献职业教育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发展社会需要和兴趣事业等[1].杨怀祥美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及对我国就业。。,问题的关系职业适应性越高择业焦虑水平越低另外人J].,2010,(1).[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指导工作的启示。际适应性对就业竞争压力的预测作用较大人际适应性差的[2],.段丽华储克森德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保障体、,大学生往往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不强面对就业过程中的激烈J].,2007,(33):2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系,,他们常常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感到很大的压力产生焦竞争[3]..[J]北京劳朱莉莉新加坡促进就业的经验及启示。虑情绪等2009,(4).,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加强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程化的就业服务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就业服务【:2010基金项目河北省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季节性特点缺乏系统的过程过程通常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困境与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途径。,和全面内容安排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就业服务已经不仅(:10457206D-23)】”编号研究,、、。仅是针对毕业生的工作更是一个全面持续系统的工程【:,刘丽梅河北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教育心理,、根据我国当前实际各级高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及,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和了解行业。:,教授硕士生和咨询宋景华河北科技大学副校长,发展状况和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建立全社会信息共,】导师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管理研究,享的资料库帮助大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实现就业信息的沟156

第四篇: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邓英达 刘军伟 张海

摘要:

当前,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支柱,在消费需求的拉动下,国内汽车工业今后几年仍将快速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然后介绍了日本和韩国发展汽车工业的经验和教训,最后有针对性地对我国汽车工业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汽车工业;竞争力;自主创新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提高,我国汽车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加,汽车工业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为国内外汽车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对中国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将明显增强。然而,现阶段在国内汽车工业企业规模小、产业分散、自主开发能力弱,在国际上面临着汽车强国的竞争压力。如何更好的发展和壮大我国汽车工业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二、汽车工业现状

1、企业规模小。

我国汽车企业规模小、投资分散。据统计,我国汽车整车企业有130多家,前十大汽车企业2006年的销量占到总量的84%以上。其余的120多家总销量不到120万辆,绝大多数汽车整车企业年销量不到万辆,最少的只有几十辆。中国的国产汽车品牌已经超过了80个,而在汽车业最发达的美国市场,只有47个本土汽车品牌。乘用车制造商美国只有15家,而中国已经达到了50多家。过多的企业参与汽车行业意味着大量的业务重叠。2007年上半年,有16家中国汽车厂商的市场份额仅有1%或更少,一些企业的年产销量不足百台。即便是在合资企业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缺乏竞争力,没有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及时跟进。

2、自主开发能力弱

新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实际价值。新产品创造了新的价值标准,新标准形成了新的市场需求趋势。在国际汽车市场上,企业技术进步的竞争在企业竞争中占有很大比重。不断推出的新产品为企业占领市场提供了条件,所以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大部分体现在新产品推出周期的竞争。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代表汽车工业水平的轿车产品开发能力。与国外高水平汽车开发技术相比,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开发的组织体系和人员、产品开发的组织管理工作、产品开发技术等方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一是研发费用过低,二是企业对开发技术缺乏重视,没有自主开发的动力,长期陷入“引进技术-国产化-再引进技术-再国产化”这种等距离技术追赶的困境中。

3、零部件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还处于低水平、小规模、分散重复的状况。

首先,规模小。从投入的角度看,我国现有的约230家汽车零部件三资企业协议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仅占4%;从产出的角度看,一是生产集中度低,同类产品的生产厂家数量为发达国家的5-6倍,而产量只有他们的1/10。二是生产配套率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配套率为8%,而发达国家一般在80%以上。

其次,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技术力量薄弱,缺乏独立开发的能力,产品的可靠性差,难以满足汽车更新换代的需要,技术发展缓慢。我国目前的汽车主件多依赖国外进口和外商在中国的独资企业或控股企业生产,真正使用中国自己生产的主要零部件很少。例如,所谓的国产“宝马”真正属于国产的基本上就只有4个轮胎而已,技术、品牌以及零部件都是宝马公司带来的。

4、合资特征呈现出“外资主导型”

从我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的发展道路看,相对于初期的“以市场换技术”阶段,我国汽车工业合资采取的是“中资控股型”模式;到现在的“以股权换技术”阶段开始进入“外资主导型”模式。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汽车市场基本上被外国的品牌所垄断,洋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汽车工业的利润80%以上被外方拿走。目前,包括一些大型汽车集团在内的国内汽车企业出于商业考虑,无暇进行本土品牌汽车的白主开发也无力控制外方和企业。以东风、日产合资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为例,与“中资控股型”模式相比,通过“以股权换技术”,东风公司虽然在合资企业中保留了50%的股权,但由于缺乏自主

知识产权,控制力减弱加剧,已由此前的技术层面开始向公司品牌、规划等领域渗透,合资企业的主导权控制在外方手中,呈现出“外资主导型”特征。

三、国外经验教训

1、丰田汽车产业集群

在全球范围内,丰田在2003年已取代福特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商。现在丰田营运利润率为8%,即使受到日元升值的影响,丰田仍是创纪录地超过10000亿日元,是1999年的两倍,也是日本企业中第一个利润超过10000亿日元的企业。丰田由此成为过去10年中这个星球上赢利能力最强的汽车生的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比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戴姆勒-克莱斯勒三者市值的总和还要高。丰田公司之所以能取得上述成就,得益于丰田汽车产业集群。由于集群能产生集聚效应,能提高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因而促成了丰田公司今日的辉煌。丰田汽车产业集群具备的特征:

1)丰田汽车产业集群是以轴心企业—丰田汽车公司和众多下承包企业共同构成的,是一种轴轮式发展模式,轴轮式发展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典型模式。

2)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柔性、动态变化的关系。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竞

争又彼此合作的关系。集群内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其他相关行业和机构的支持,大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会带动其相关产业彼此相互促进和补充,共同协调发展。

3)集群内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非常明显。丰田汽车公司只进行关键零部件以及整车

组装,下承包企业大多从事初级或中级零部件产品生产。而在下承包企业之间,对零部件生产又进一步细分,甚至出现了一个企业只进行一种零部件生产情况。

4)集群内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质:忠诚、信任、亲和。基于这种文化特质所形成的社会根植性是一切竞争之源,是最不能被他人模仿的。

5)大量团体、机构的存在紧密了企业网络和社会网络,加快了丰田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

2、韩国汽车产业的兴衰

韩国汽车业的真正起步在19世纪60年代初,各汽车厂商以组装进口零部件生产整车的方式开始试制汽车,直到1970年,韩国的汽车年产量仅为2.8万辆。进入70年代,韩国政府实行“汽车国产化”政策,各汽车公司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生产技术。现代、大

宇等汽车公司与美日企业开展合作,开发生产汽车。随着1990年第一辆自主设计名为“王子”的国产车的推出并在市场获得成功,国产化政策使韩国的汽车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1985年,韩国的汽车年产量为37万辆,1986年达到60万辆。1987年,汽车普及高潮开始,国内市场迅速扩大;同时,由于韩国汽车工业出口战略政策导向在80年代末取得成效,逐步实现了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量出口汽车的目标,而这又进一步推动了韩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因此,1987年为其普及轿车起始年。该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110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轿车价格之比为2︰1,全国年销轿车25万辆,平均每千人购买轿车6辆,其中由私人购买的比重占80%。而进入90年代中后期,韩国汽车业在西欧、美洲、东欧、中亚、亚洲和大洋洲建立生产基地,实现生产本地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外生产体系和全球营销网络。1997年韩国汽车总产量达到280万辆,一跃成为世界汽车第五大生产国。韩国经济的腾飞被视为奇迹,而汽车业的发展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同韩国的其他工业体系一样,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与国家的扶持政策分不开的,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的汽车业遭受了重大打击,原来被飞速发展所掩盖的政企不分、家族式经营日益显露出弊端,企业走到了破产与亏损的边缘。

四、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1、组建大汽车集团,形成核心竞争力

我国目前汽车生产企业数目过多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运用地方政策进行保护,阻碍市场规律作用的发挥,企业自由竞争受阻。要废除各级政府对当地企业的各种保护,克服大而全、小而全的通病,使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产生几家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汽车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大企业要做大做强,要突出主营业务,通过主辅分离,精于主体,增强竞争优势。而一些小企业要走“专、精、特”的道路,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同大企业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而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应依法破产,让其退出汽车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作用的发挥,我国必将形成少数的几家大汽车集团,就能更充分地利用资源,形成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

2、坚持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

我国汽车工业既要实现技术创新,又要进行制度创新,在技术创新上要推动中国产

业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制造更多核心的零部件,一方面搞好对国外先进产品和新产品开发技术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开放的、稳定的联盟合作关系,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在制度创新上,要深化体制改革,转变经营机制,汽车企业通过产权多元化,健全内部治理结构,通过经营理念与模式的创新,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达到创新发展模式的目的。坚持自主创新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开发建设民族品牌,通过自行设计、自行开发、自行生产,生产真正的民族产品,真正形成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3、完善政府角色定位,制定合理政策措施

在汽车工业发展中,前期的幼稚产业时期,政府要对汽车产业进行保护,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及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激烈开展,对汽车产业的保护的力度应该不断地降低,使之不断成熟,并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在放开保护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合理的定位,政府要介入的地方主要就是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比如针对现在汽车企业数目过多,要强行关闭一些小企业,加大对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同时放宽在汽车产品设计开发方面的政策。政府的政策制定必须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做到既能支持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又能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4、加快产业配套,形成规模发展

汽车产业的发展还需要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加快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大力推进零部件工业的发展,促使其跃上一个新台阶,要加快零部件生产企业重组步伐,强化研究开发能力,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形成零部件工业生产和科研的核心,集中力量扶持重点零部件企业,促其更强、更优,并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对重点零部件产品,在政策、资金、管理上要予以重点支持。只有零部件工业发展了,才能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保证。其次还要加快我国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最后要做好企业的配套改革,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力量。

四、结语

改革开放和整个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给汽车工业迈上更高台阶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实践证明,完全依赖国外技术发展汽车工业这条路走不通。中国汽车工业经过这些年的引进、消化、模仿、合作创新,己经为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只能走自主创新之路,只有这条道路才能使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也只有走这条道路中国汽车工业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工业处于重要转折点[Z].安永调查报告.2、张丽莉.丰田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启示[J].汽车工业研究,2005(3).3、彭连港,薛永昭.论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4、李垣,方润生.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创新行为选择[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第五篇:国外国企改革经验综述及对我国国企改革启示

国外国企改革经验综述及对我国国企改革启示

刘昆

摘 要:国外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表明:必须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建设及其完善。同时应注意防止金融泡沫及金融风险。应重视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及其市场规则的建立,规范市场秩序,发挥市场机制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增强国有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并在市场竞争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衡量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标准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民营化。

从西方企业形式演变历程看,随着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向强调政府干预的的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组织形式也大体经历了从私人企业为主向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并存转变的发展格局。目前,世界各国国有企业已经先后或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私有化或社会化及民营化,股份制改造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增强国有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及抗风险的能力,着眼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就世界各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的状况看,既有相通之处亦存在一定差别,其具体经验及做法是:

一、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造过程及其经验

1.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的浪潮最早源自英国。英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以后英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路。为提高经济竞争力,英国战后历届政府先后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其基本措施是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其做法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形成所谓私有化浪潮。

2.英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政府通过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86年):主要对包括石油公司、天然气海岸设施、宇航公司、电报电话公司、铁路、旅馆、全国卡车公司等在内的亏损不太严重、仍可获利、且大多属竞争行业的企业实行私有化。具体做法是:(1)企业公开上市;(2)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3)职工内部持股。总起来看,该阶段改造的规模相对较小。

第二阶段(1987年-1991年):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包括:天然气公司、航空公司、机场、钢铁、供水、造船、电力、全国公共汽车公司等。与第一阶段不同,第二阶段主要以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企业,其它则采用股份公开上市及职工持股的办法。从改造的规模看,该阶段比第一阶段扩大了近一倍。

为保证整个改造进程的平稳性,英国政府采取了多种相关配套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特别股权安排及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所谓特别股权安排是指:政府保留

一部分国有股权暂不出让。其目的在于防止某些行业或私人企业利用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采取恶意收购或兼并国有企业的不良做法,同时也在于制约企业的个别经理人员利用私有化改造转公为私,乘机扩大个人利益,使国有资产流失。所谓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重点在于合理确定职工持股购股方案,一般让本企业职工持有本企业总股份的10%左右。

总体上看,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肯定及借鉴的经验主要有:(1)化大为小,区别对待。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对亏损的大企业本身进行划分,根据各部门具体的盈亏情况划分为若干个小公司,以区别对待。由于一个大型企业的亏损,不等于其各部门一概亏损,因此区别对待的优越性在于:政府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那些因亏损而急需改造的部门中去,从而降低了国企改造的成本,并增加了企业扭亏为盈的机会。(2)逐步推行,相对平稳。整个改造过程分阶段实施、按步骤进行;重视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备;实际推行中先易后难,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体出售、内部收购、股票上市、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综合使用,同时注重各种改革措施之间的相互衔接配套。

由于政策可行、措施有效,通过10多年的私有化改造,英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其中英国最大的40家被改造的国有企业全部取消了亏损,企业盈利增幅较大。同时政府也甩掉了一些财政包袱,使财政收支状况有明显好转,政府通过出售国有企业,直接获得的总收入超过600亿英镑。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也有较大增长,加上股票收益,使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也相应地得以改善。此外,股份制改造也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及广大人民的支持,表现在社会公众持股人数大增,由300万人上升到1000万人。

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企业大量裁员,使失业问题空前严重。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由此带来工人抗议等众多社会问题。(2)如何有效监督管理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尤其是对具有自然垄断性企业实行私有化后,如何防止因私人垄断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益,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二、德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及其经验借鉴

1.理论设想及其验证。原联邦德国国有企业改革始于50年代末,其理论依据主要来自当时的联邦政府经济部长艾哈德的理论。艾哈德主张通过民营化来改造国有企业,他认为,民营化是手段,其目的在于改变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并使两者分离,从而使国有企业能够真正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与此相应,企业的管理体制发生变革,形成独立于政府的经理集团,并置于众多股东的有效监督之下。由此可以在市场竞争中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扩大企业的资本,增加社会就业。

80年代以来,原联邦德国加入到世界性国有企业改革的私有化浪潮中,到1987年,联邦政府已全部售出所持有的大众汽车公司、煤炭电力股份联合公司和普鲁士矿冶股份公司等主要国有企业的股份。通过对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证实了早年艾哈德的理论设想,民营化改革的政策进一步得到推广。

2.经验借鉴。原联邦德国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曾经取得一定成效,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致力于改造前东德地区的国有企业,其经验是:成立“托管局”,利用“托管”的形式对其“注资改造”。为筹集改造的资金,托管局先后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特种债券,获得巨额资金后注入国有企业。注资后再采用新的管理措施,如实行股份制加以改造。由此使大多数原东德国

有企业扭亏为盈,并成为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此外,对负债十分严重的企业不是简单地加以出售而是从职工队伍、企业环境等方面加以包装后再出售,从而使出售得以比较顺利地进行,相应地也获得一定的出售收入,有助于降低国企改革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化并不等于将国有资产全部变为私有财产,它仅是调整改变国家对企业的控制方式,使其由直接控制改为间接控制。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改善和加强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变过去国有企业单一化的管理形式为多样化的管理,相应地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方式也变得多样化。

总之,德国通过对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企业的经营效益得以提高。国家股的存在,为保护国有资产及维护公共利益提供了有效的监督。国家以参股的身份控制企业,使企业减少了过去对政府的依赖性,比以往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

三、俄罗斯、东欧国家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

1.与西方国家不同,俄罗斯、东欧国家国有企业改革具有自身特色:(1)原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比重相对较大;(2)具有体制转轨的特征。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相应地需要培植、扩大私有产权;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是体制转轨的需要,也有利于市场体制的建立及完善。与西方国家相同之处在于:俄罗斯、东欧国家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深受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私有化浪潮的影响,是以其为模本并强调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接轨的同样的私有化改革。

2.俄罗斯、东欧国家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主要采取内部私有化和外部私有化以及大私有化和小私有化的形式进行。所谓内部私有化是将股票出售给本企业职工从而实现企业私有化改造的一种方式。外部私有化是通过股票上市的办法,即在证券交易市场出售股票的办法实现私有化。小私有化则是对国有商业、服务业以及小型工业企业的私有化,主要通过商业招标和租赁的方式进行。大私有化则是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私有化。

3.从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看,俄罗斯主要采取了以无偿转让国有资产为重点的私有化改造方式。在俄罗斯小私有化中,主要以无偿转让国有资产为主,有偿转让的比重很小。在大私有化的第一阶段,也主要是通过发放私有化证券无偿转让国有资产,又称“证券私有化”。只是到了私有化的第二阶段,才开始从无偿转让国有资产过渡到按市场价格公开出售国有资产。

除私有化改造外,俄罗斯还保留了部分国有企业并未实行私有化改造,对这些国有企业主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管理、国家控股等手段加以改造,相应地强化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有助于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并参与市场竞争。

4.与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方式不同的是,匈牙利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有偿转让国有资产的改造方式,其原则是国有资产出售而不分配。具体做法和经验是:(1)以股份制作为国有企业改造的首要形式,相应地国家保持控股地位;(2)企业改革配套进行。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改革外贸体制和金融体制,注重其与市场经济的接轨。(3)注意利用外资改造国有企业。

纵观俄罗斯、东欧国家国有企业改革,大致有如下值得重视和借鉴的经验:依法改造、加

强领导、形式多样。各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模式皆不同,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具体的改革方式也灵活多样,大体上包括公开拍卖出售、租赁、私有化证券、股票上市、内部持股、职工参股、外资并购、合资等各种形式,国情不同,企业的盈亏状况不同,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一般地,对效益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多采用股份制改造的形式,通过股票上市或职工内部持股及参股等方式改变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及管理体制;对濒临破产的国有小企业则采用公开拍卖出售、集体与企业合股经营等方式加以改造。

通过私有化改造所反映出的问题在于:

(1)内部私有化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外部私有化则使旧体制中的隐性收入显性化,它有利于同旧体制有联系的权势阶层迅速致富,从而引起社会不满。

(2)据俄罗斯学者分析,私有化进程过快,与此相应的市场体系、法律制度及经营管理方式难以迅速形成并与之配套,因而对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造成巨大冲击。

(3)相比较而言,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比大型企业要顺利,大企业改革相对缓慢,从而使整个私有化进程延迟,其结果是使多数国家面临巨额预算赤字、失业人数剧增以及社会贫困面的扩大。

总之,从世界范围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发达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是一个没有既成模式的全新课题,特别是在传统体制下国有制经济不仅比重大而且根深蒂固,短期内不可能迅速改变,因此激进的私有化改革难以达到预计的效果。一种新体制的完全建立需要时间,当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全建立、旧体制的影响依然存在时,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阻力及成本必然加大。因此,不论是过于激进的改革还是相对迟缓的改革,都不利于体制转轨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重要的在于选准国有企业改革的范围、模式、力度、速度及时机。

四、其它国家国有企业的改革

1.80年代以来,出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世界性浪潮,从欧洲到亚洲,这股浪潮波及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除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外,亚洲的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也纷纷对国有企业实行改革,内容分别涉及到铁路、航空、海运、电报电话、烟草专卖机构、大型企业集团等,其中印度尼西亚通过拍卖使海运、出版等行业中的国营企业私营化;新加坡、马来西亚则分别通过股票公开上市的办法对航空公司、国营建设工程公司,以及国际海运公司和电气通信公司等实行股份制改造;日本则通过民营化改革,较好地解决了亏损国有企业如日本国铁的债务问题。

2.日本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做法和主要经验是:(1)国有民营。通过民营化改革,使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得以彻底分开。(2)引人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借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3)股票出售。通过出售被改造国有企业的股票,改变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使民营化得以彻底实现。(4)分担债务。通过对亏损企业的债务区分,相应地政府和企业各自承担一部分债务,联合清偿。

3.新加坡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出售国有股权等私有化政策筹集巨额资金,再将其用于高技术部门的国有企业的发展;二是通过政府资金支持等手段,使国有企业向高技术领域转让,从而实现对国有企业的结构性改造。总起来看,新加坡国有企

业改革的突出特征是:(1)强化对高技术部门国有企业的改造支持,并以高技术改造来带动一般国有企业的改革,使之实现结构转换及产业升级;(2)强调国家控股,尤其对高新技术部门国有企业的股份实行绝对控制,规定国家控股不低于30%,不允许个人和外国投资者控股。其中个人不得拥有该类型国有企业5%以上的控股权,外国投资者的持股不得超过总额的15%。

(3)强调国有企业减少与私人经济的竞争。这与其它国家通过对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使之最终能够参与同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市场竞争有很大的不同。

通过改革,新加坡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得以提高,并增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新加坡是世界上国有企业效益最好的国家,这与新加坡政府利用高技术与市场机制改造国有企业不无关系。

4.美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出售国有资产。战后曾把大部分军工企业出售给私人垄断企业。80年代以来,又相继先后出售了包括联邦铁路货运公司、部分国有土地、电力销售机构、全国铁路客运系统等在内的一批国有企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放松市场管制。政府重点取消了对国有通讯业及公共汽车业的管制,取消了对绝大部分有线电视和无线电广播以及电子计算机的电讯服务方面的限制。美国具有自由市场经济的传统,一向比较重视私人企业的发展,美国政府国有企业改革的突出特点是:政府转让职能,即把本属于政府的职能转让给私人企业。政府相继通过国有资产出售、私人企业承包或改善经营管理等办法改革国有企业。一般地,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出售国有资产,州与地方政府则着重于转让政府职能。政府转让职能后,企业效率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市政服务方面尤其明显。

总之,通过对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使国有企业获得了自由经营的自主权,债务问题的解决,有效地改善了政府的财政状况,对消除财政赤字、从根本上解除政府财政负担,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世界各国国有企业改革由于国情不同、企业状况有别,其改造的方式及变革的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基本目标主要是两个:(1)政府为摆脱财政负担;(2)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率。从改造及变革的方式看,大体采用了股份制、承包制和租赁制等具体形式,其中以股份制改造为主。具体分三种情况:①股份制改造。对那些一时难以整体出售的大企业,或者政府需要加以控制的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一般通过企业内部职工入股和股票上市、部分出售等具体措施加以改造,其产权形式表现为:从原来的国家独有转为官民合有而民营的形式。②承包和租赁。主要用于市政服务及公共交通等行业的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造。一般来说,在大多数国家,私人资本难以经营的基础设施及国防工业仍属国有或由国家控股。这里仅变革企业的经营权,而不改变企业的所有权。③拍卖出让。对那些国家没有必要占有或没有能力继续经营及改造的国有企业,一般通过招标、拍卖的形式整体转让给某个或某些私人企业,使原来的完全国有转为完全私有。从总体上看,世界各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经验表明:国有企业只有改革,才有出路。改革不能不付出一定的代价,如失业者增加、居民社会福利受损等;但通过改革,大多都扭亏为盈,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政府财政状况得以改善,从整体上提高了国民经济素质以及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的改革利大于弊。

由国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以下一些问题值得重视:

1.债务及资金问题。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诸多难题,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是企业负担过重。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已达一万多亿元人民币;从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可知,市场经济的成功转轨,需要巨额的原始积累资金启动,正反两面情况说明:资本市场的建立及其迅速发育成熟事关重大,在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应不断拓宽各种投融资渠道,创造条件,积极促成国有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同时注意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防止金融泡沫的出现,尤其是应注意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2.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问题。与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问题有所不同的是,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正在建立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后滞效应还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因此,一方面企业忽视市场作用的逐利行为,致使热门产品和热门项目重复生产及重复上马,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低效和无效;与此相关的另一方面是,市场信号失真,统一、合理、规范的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没有形成,致使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无序竞争现象,进一步弱化了国有企业面向市场、适应市场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机制建立。从根本上说,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市场问题,市场竞争的不规范与自身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同时制约着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国有企业解困必须“双管齐下”:规范市场的同时健全企业适应市场的机制。唯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产权改革和发展多种所有制问题。由于国情的不同及社会制度的差异,西方流行的非国有化或私有化并不构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唯一可行的出路。衡量所有制结构变化合理性的的标准,从根本上说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即邓小平制定的“三个有利于”的衡量标准。将其中的生产力标准进一步具体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应逐步确立自身的市场标准,即:将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大小和市场占有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好

坏的标准;同时作为衡量是否“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及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具体标准。

参考文献:

[1] 佟福全.欧美与东亚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及不同做法[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7).[2] 戎殿新.国外大公司与现代企业制度[J].世界经济,1997,(10).[3] 田春生.美、德、日三种经济模式的调整与改革[J].世界经济,1997,(12).

下载外国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国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摘要]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于制度、市场和科技三者来实现的。本文讨论了美国、日本和西欧三种农业现代化模式,结合对我国......

    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进一步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提上日程。与此同时,电子政务的建设也逐渐成熟。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

    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提要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税务部门都专设了税收信息中心或计算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计算机税收信息网络。税务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

    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07-10-22 1、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经验总结1.1、加强煤矿安全立法,贯彻严格执法围绕煤矿安全生产,美国先后制定了10多部法律,安全标准越......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 1、建国初至60 年代中期的毕业生就业制度(1949-1965)自谋职业与政府招聘相结合 2、“文革” 期间的毕业生就业制度(1966-1976) “工农兵大学生社来社去”......

    3 对我国的启示

    3 对我国的启示 3.1 我国应加强和完善对转让定价税制的立法 我国的立法层级较低,内容过于简单和抽象,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对此,应借鉴国际上在转让......

    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思考

    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思考 摘要:2003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取得了成效但纵观相关文件,有些政策过于宽松,缺乏可操作性,有的未有得......

    日本“新农村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

    一、日本“新农村建设”经验 二战结束后,日本许多城市被夷为废墟,物资非常匮乏,农业也遭遇欠收,通货膨胀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55年日本农林大臣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构想”,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