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经学化过程研究(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8:1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儒学的经学化过程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儒学的经学化过程研究》。

第一篇:儒学的经学化过程研究

内容提要:汉朝儒学在汉武帝、董仲舒的弘扬、改造下,以经学化的表现形式,成为汉代文化思潮的主流。“经”由最初的“六经”不断发展,大兴于汉武帝后。今文经与古文经在诸多方面有重大分歧,二者的发展是一个互为消长的过程。

关键词:经学 今文经 古文经 互为消长

董仲舒的“三人天策”,独尊儒术,满足了汉武帝在先辈六七十年休养生息所奠定的雄厚经济基础之上,变垂拱无为的寡欲政治为扩张皇权的多欲政治,变约法省禁为王霸双管齐下,变轻徭薄赋为“赋敛繁多,律外而取”的理论需求,正中武帝下怀,因此得以迅速推行。汉武帝、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一系列精心的鼓吹、改造,使得儒学取得了“定于一尊”的显赫地位,成为汉代文化思潮的主流。其表现形式,是儒学的经学化。“经”的本义,乃“编丝缀属之称„„以简帛为书,亦编丝缀属也”。[1]盖经之义,取象治丝。纵丝为经;引伸之则为组织之„„后世以降,以六经为先王之旧典也,乃训经为“法”,又以六经为尽人所共习也,乃训经为“常”。[2]

春秋战国时代,文字记载于竹木简上,典籍以牛皮绳贯穿竹简而成,如同织物之经,于是一些权威的开创学派的诸子文献便分别被其后学统称为“经”。除“儒经”以外,墨有《墨经》,道有《道经》,法有《法经》,医有《医经》,天文有《星经》。武帝以后,儒学独尊,地位高于众学,儒家典籍“五经”成为治国之“法”、人伦之“常”,“经”变从此成为儒家典籍的特称。最开始,经的内容仅限于孔子删定的“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到东汉后又增加《孝经》、《论语》,合称“七经”。隋唐时,“三礼”并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析出(《左传》、《公羊》、《谷梁》),再加上古时的训诂词典《尔雅》,合称“十二经”;唐代以后,《孟子》升格,形成了传、注、说、记、疏、笺、证、正义等一整套阐释儒经的学术体例,以及一些列相应严密的学术规范,可以说能与西方文化中的《圣经》学术史匹敌。

经学,便是历代讯解和阐发儒家经书之学。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孔门高足子夏。相传,孔子删定六经,作为讲学授徒的教材。后来其众弟子散居四方,各立门户,祖述先师之学。但是,他们所传之经学,大多亡佚不可考,唯有子夏有经传于世。“孔子弟子,唯子夏于诸经独有书。虽传记杂言未可尽信,然要为与他人不同矣。”[3]经学的大兴,是在汉武帝之后。“经学”一语,首见于《汉书??宽传》:“(宽)见上,语经学。上从之。”故清人皮锡瑞断言:“经学至汉武始昌明,而汉武时之经学为最纯正。”[4]汉武帝废秦代所立之其他各家博士,专立儒家《诗经》、《书经》、《易经》、《礼经》、《春秋经》五经博士。又建立官学,弘扬儒术。经学可以“通古今”、“一天人”,在西汉至清代间成为地道的经院哲学,人们说话著文,行为处世,都要循古宗经,对之深信不疑。士子想做官,唯有攻经独门路可走。即使有所创意,阐发新论,也只能依傍经典,托于注疏之中。在汉代,经学对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直接影响尤为深刻,史上有所谓“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诗》)三百篇作谏书”,正所谓无所不包、无所不能。

武帝以后,经学被推崇为统一天下思想的官方哲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有学术的总渊薮。但是,经学内部却因学术派别不一发生分化,出现了延续2000年的经今文与经古文之争。所谓今文经,是指用汉代通用的隶书写下的经典。秦始皇焚书,将民间的诗、书、百家语等焚烧殆尽。秦亡时,项羽一炬,又使秦宫所藏典籍蒙受重大损失。战国秦代以来的经生们凭记忆背诵,口耳相授,并以当时流行的隶书文字抄写,形成了“今文经”。上述学官博士们所教授的五经都是今文经。所谓古文经,则是用秦汉以前通行的古文大篆写下的经典。景、武之际河间献王刘德搜求到一批“先秦旧书”,有《周官》、《礼记》、《礼》、《尚书》等;武帝末年,鲁恭王刘余拆除孔子后代住宅,从墙壁内发现《尚书》、《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至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受命校理秘书,发现并整理《周礼》、《尚书》、《左传》等一批古书。这些古书均用先秦古籀文写成,篇章内容也与当时流行的隶书今文经不同,故称“古文经”。今文经与古文经,不仅所据典籍版本的文字不同;研究今文经、古文经的两派学者在学术观点以及学术研究的原则、方法方面,也存在如下重大分歧:

1.对孔子和六经的看法不同。今文经学派以孔子为政治家、思想家,认为六经寄托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体现了孔子“托古改制”的目的。因此今文经学家十分重视从六经的“微言大义”中去探求、发现治国安邦的道理。古文经学派则是把孔子视为史学家、教育家,六经并非始于孔子,孔子只是对其历史资料进行了整理,传给后人。2.学术取向不同。今文学家以专讲“微言大义”的《春秋公羊传》为学说的核心,其视角是政治的,讲阴阳灾异,着重发觉经文背后的含义。而古文家则以记载古代礼仪的《周礼》为学说的核心,其视角是历史的,将文字训诂,究命典章制度,着重探讨经文本义。前者主张合时代,后者主张复古。3.在学术源流上,今文经学讲求“师法”。“师法者,鲁丕所谓说经者传先师之言,非从几出。法异者各令自说师法,博观其意是也。”[5]他们斥古文家不溯学术之源,古文经传均为刘歆伪造,“毁师法,令学士疑惑。”[6]古文经则讲求“家法”。“家法者,范晔所谓专相传祖,莫或讹杂,繁其章条,穿求崖穴,以合一家之说是也。”[7]他们斥责今文家保守秦火之残缺。4.在学风上,今文经学迎合统治者好尚,大讲阴阳五行、符瑞灾异、谶纬迷信,学风活泼,但往往流于空疏、荒诞;古文经学注重名物训诂,学风较为朴实平易,却常常失于繁琐。5.两派都崇尚三代,但对具体制度,解释各异。今文家认为,三代封建,分五服三等,王畿内封国,天子五年一巡狩,有太庙,无名堂,无世卿,有选举,三公为司徒、司马、司空。古文家却认为三代封建分九服五等,王畿内不分封国,天子十二年一巡狩,无太庙,有明堂,有世卿,无选举,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至于对经文中某一篇章,某一问题的看法,两派观点也往往尖锐对立。

从武帝时代直到西汉末,今文经学居“官学”正统地位,对古文经学占有压倒优势。武帝所立《易》博士孟喜、梁丘贺,《书》博士欧阳生、夏侯胜、夏侯建,《诗》博士申培、?固生、韩婴,《礼》博士戴德、戴圣、庆普,《春秋》博士颜安乐、严彭祖,14人均为今文经学家。在今文诸经中,《春秋公羊传》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武帝需要利用它来阐发孔子“大一统”之精义,为自己的专制集权多欲政治,扫清思想障碍。从学术方面看,董仲舒及其同学胡母生对《公羊传》的深入研究,将其经义系统化、神圣化,也是它地位特出的重要原因。简言之,在武帝时代的儒学独尊,归根结底是今文经学独尊,《春秋公羊传》独尊。

古文经学的崛起,始于西汉末年哀帝时期间。刘歆倡古文经最力,格外推崇《周礼》《春秋左传》,但一直未获朝廷认可,被斥责为“改乱旧章”。王莽改制以《周礼》为本,故古文经学自王莽摄政后扶摇直上,在“今文十四博士”之外,增立《周礼》等古文经于博士学官。东汉光武帝时又恢复今文十四博士,但实际上古文经学已居主流,大师辈出,贾逵、马融、服虔、郑玄、许慎,尤为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嘲笑今文经学者们的狂妄,强调应该用训诂的方法去理解经书;对于谶纬邪说,进行犀利的讽刺。

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经今文学与经古文学相互驳难,仅两汉期间,大的争论就达四次,皇帝常常“称制临决”,亲自仲裁经学问题。此后历代,今文经与古文经一直争论不绝。每遇社会政治鼎革,文化思潮流变,两者便余响重奏,借尸还魂,影响中国文化可谓至远至深。儒家知识分子凭借其经典的神圣化,介入帝国体制文化建设,并使之在社会各阶层中具有普遍性的文化效力时,经典的文化权威地位已经牢不可破。“经学成了绝对的显学,而对绝对权威的经典的解释之学,也由此构成了中国知识精英思想中知识的来源与真理的凭据:在经典及其注释中人们可以获得所有的知识,在经典及其注释中真理则拥有了所有的合理性。”[8]

纵观汉代儒学经学化的发展,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有一个互为消长的过程,西汉时期今文经学兴盛,礼乐文化发达,今文经学在官方学术中占据主流地位。东汉时期,古文经学已对官方今文经学构成威胁,其间虽有今、古文融合的趋势,但今文经学独大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到曹魏中期,今、古文经学并立于学官,在私学领域则以古文经学占据优势。此后,一种玄学化的经学开始出现,在这种经学思潮的影响下,今、古文经学合流加剧,整个经学遂有形上、形下的区分,此时除玄学化的《易》学为形上学外,其余经书中的学术思想都被贬入形下领域。这种局势促使哲学形上学日益发达,而礼乐之学因贬入形下而日益遭到忽视,礼乐文化遂趋于衰落,出现“礼崩乐坏”的悲剧。而这个时期较能代表儒学的春秋之学开始衰落,《易》学却一反汉代经学视野下过度象数化的特征,一跃为“超言绝象”的玄理《易》学。纵观汉代儒学的经学化过程,其发展兴盛,是在某个时代某个局势下某个方面得到了张扬与发展而已,而这一时代的官方学术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该时代的学术。

参考文献:

[1]章太:《国故论衡?文学总略》,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1年版。

[2]《刘申叔遗书?经学教科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十四“子夏经学”。

[4]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59年版

[5][6]马宗霍:《中国经学史》,上海书店1984年版,第38页。

[7]公孙禄批评刘歆语,见《汉书?王莽传》。

[8]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14页。

第二篇:钢化过程作业指导书

钢化过程作业指导书 发放编号: 发放编号:01 BR/JS 2.11-01 /

1.设备名称: 设备名称: 设备名称 GTL2010 连续式玻璃钢化炉 2.设备用途 设备用途 水平钢化多种厚度、规格的平板玻璃 3.重要技术参数 重要技术参数 1)玻璃厚度: 2)最大玻璃尺寸: 3)最小玻璃尺寸: 4)温度、速度等参数依据玻璃厚度、尺寸不同而设定 4.机组组成 机组组成 上片台、烧成区、强化区、下片台、风机、空压机、干燥机、控 制柜及操作柜。5.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 5.1)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5.1.1)提前十分钟到岗进行交接班工作,应了解前班的设备运转情 况、操作情况、记录情况,查看生产计划,检查设备转动部位及机器 周围环境有无有障碍物品。5.1.2)检查: 5.1.2.1)检查“钢化过程生产记录表”、“钢化过程质量检验记录表”、“作业指导书”、“机台工艺卡”等是否齐全。

BR/JS 2.11-01 /

5.1.2.2)检查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工具是否齐全。5.1.2.3)检查生产过程中所用的量具是否齐全。5.1.2.4)检查电、气压力及电气设备动作,检查控制柜指示灯显示 是否正常。5.2)生产过程的检查: 5.2.1)平直度的检查: 经常检查玻璃的平直度,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5.2.2)颗粒度的检查: 应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作玻璃颗粒度的检查。5.2.3)清洁度的检查: 经常检查玻璃的清洁度,如有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5.2.4)尺寸的检查: 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应对玻璃尺寸进行测量。5.3)开机生产: 5.3.1)开机操作程序: 分为:手动开机、升温;自动开机升温。详见“使用者手册” 5.3.2)运转模式的操作程序: 分为:手控模式、半自动模式、全自动模式。详见“使用者手册” 5.4)生产过程控制: 5.4.1)按“机台工艺卡”上的工艺参数进行设定,不得随意改动。

BR/JS 2.11-01 /

5.4.2)“机台工艺卡”上没作记录的工艺参数,需由技术部门组织生 产测试,测试通过后方能在生产中使用。5.4.3)上片前应对玻璃进行检查,如有气泡、结石、缺口等缺陷应 予以挑出,以免造成炉内炸片。5.4.4)排片时要按公司规定的排片方案进行,不得随意更改。5.4.5)出现炸片时,应及时将强化区的玻璃碎片清理干净并对托辊 进行清扫,以防造成下一炉出现划伤。5.4.6)生产出现异常时,应及时通知管理人员,非有关人员不得擅 自处理。5.5)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5.5.1)排片时检视玻璃是否有气泡、划伤、缺口、磨边不良等缺陷。5.5.2)第一次排片生产时切勿排满炉,要采取渐进的方式排片生产。5.5.3)玻璃排片时要确保均匀负载,排片距离:前后两片的间

距最 小为 50MM,左右两片的间距最小为 20MM。5.5.4)若玻璃于炉内破裂时,应立刻停止生产并清理破碎玻璃,待 炉内降温后清洁罗拉表面,以避免留在罗拉表面的玻璃细屑,影响生 产玻璃的品质。5.6)生产结束: 5.6.1)停止生产,维持加热。程序见“使用者手册” 5.6.2)停止生产,停止加热。程序见“使用者手册” 5.6.3)确认烧成区和强化区内无任何工作物残留。

5.6.4)当机械要关机时,如果烧成区的温度高于停机的温度,就必 须让罗拉持续转动,直到烧成区的温度低于停机温度(停机温度设定 在 270-300 度之间),才可以将烧成区传动马达的电源关闭。6.设备的保养: .设备的保养: 6.1)每日保样: 6.1.1)清洁操作台,保持操作屏幕及操作开关周围的清洁。6.1.2)检查电力监视器确认机器的电源电压是否有过高或是过低的 现象。6.1.3)清洁入口工作台,保持工作台罗拉的洁净。6.1.4)排除空压管内的水份。6.1.5)清扫强化区碎玻璃,避免过多的碎玻璃影响下风排的动作。6.1.6)检视加热区石英罗拉的转动是否平顺。6.2)每月保养: 6.2.1)同每日保养所做的项目。6.2.2)其他项目见“使用者手册” 7.工具、低值易耗品: .工具、低值易耗品: 7.1)量具:读数卡尺、盒尺、应力仪等 7.2)工具:十字改锥、一字改锥、活扳子(大)、活扳子(小)、内六角扳手、平嘴钳、尖嘴钳。7.3)低值易耗品:机油、黄油、棉纱。8.劳保用品:手套、防噪音耳塞、工作服。.劳保用品:


第三篇:研究过程概述

研究过程概述:

(一)、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在课题分解、交流研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基本达到本阶段的研究目标。

1、下大功夫拓宽理论学习面,增强教师的课题意识

针对课题组成员比较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给本课题研究活动进行定位,即边学习边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理论学习开始就一边组织教师学习课题方案,一边学习“研究课题的一般程”,“教师如何做研究”等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指导理论和经验;在对教育研究与课题研究方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后,才着手就“数学建模哪些内容融入经济数学”“如何融入”等材料进行研究。坚持自主学习与集中交流相结合,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有收获。通过学习,使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科学的科研方法的指导下,迅速转化为实用的教学行为,用扎扎实实的课题理论支撑课题研究工作。

2、加强课题研究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工作,课题研究出成效

本课题由蒋元详副校长负责监管,由教科室统一领导,建立了多级监督把关制度,结合常州教科所的网络结题要求建立了课题管理网站(http://61.132.88.19/gblketi),充分调动课题组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坚持每两周一次,认真参与多种形式的课题培训和研究活动,主动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上网及整理工作,做好经验的交流、推广和总结。

3、课题进入课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为扩大本课题研究的参与面、力求子课题的研究有深度、有实效。本课题研究启动后,由课题组长负责把课题研究的阶段目标、计划及任务上传至网站,并通过课题交流会议,促使每位成员都明确要求。为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深入课堂,开设了十多节网络观摩课,结合课堂情况对于各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优化,突出了本课题“行动研究法” 为主体的特点。

(二)、研究的思路、视角

1.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中师生中心点转换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如何建立一个好的学习情景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一切都应以如何好学作为出发点,而不是如何使课上得生动形象。教师的作用应着重放在如何制作所需要的多媒体课件、网页,以及把它们组成一个系统。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它。

2.多媒体积件的作用和性质的转换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积件的制作应从以往的教师演示工具转变成学生的学习工具。目前教学中的多媒体还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工具,是教师的工具,是粉笔、语言工具的延伸。而不是学生的工具。而用超文本方式加以组织和处理的图形、动画、图象、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已经转变为超媒体。这时不仅可以获取文本信息,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管理、组织具有逻辑关系的大量信息。

3.教学过程转变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不一定遵循整个知识体系的前后逻辑关系,而是以组团形式将相关知识制成文本之间的超级链接再整合多媒体积件构成这部分知识的概念框架,让学生随机进入学习,学生的思维可在各个结点进行发散式的跳转。

(三)、三年来我们研究的重点和成效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

主要是课题研究技术储备阶段,由蒋元详、胡云飞、郭兵利、汤益松三位老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课题研究的热情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于科研促教学有了全新地认识。在信息技术操作与应用及课件制作水平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12月举行的溧阳市专题学习网站评比中:汤益松老师的《光合作用》获一等奖,郭兵利老师的《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施艳军老师的《万有引力定律》、汪义华老师的《库仑定律》获二等奖。汤益松老师的《光合作用》在常州市同类评比中获得二等奖(更多的参见成果列表)。

组长郭兵利老师参加了溧阳市首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骨干教师培训,并同过了考试,成绩85分。2006年参加常州市首届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高级研修班学习,并获优秀学员称号,开发的《对数函数》也获常州市优秀成果一等价;同年的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也获江苏省一等奖。2006年组长郭兵利老师随同常州电教馆的专家一行前往深圳、广州等地观摩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的发展,受益匪浅,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2、通过系统的课题研究培训,每位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制作了不少相关的课件(散件、整件),参见资源列表、光盘(见资源分册及光盘)。

3、课题组原创了一系列学习资源网站、学习资料,包括:

Powerpoint2000学习教程1套;

Frontpage2000学习教程1套;

Flash Mx专题学习网站1套,内涵丰富的动态资源。

结合课题组成员的需要,由郭兵利、汤益松两位教师负责搜索整理了许多课件制作、网站开发的学习教程资源等,方便了教师自学。

课题研究的副产品,开发了四套校本课程:《中国数学史》、《几何画板高级教程》、《数学双语词汇汇编》、《数学文化》。

(三)、课题组成员结合学科特点,分学科,进行广泛的资源收集整理,获取了大量的学科教学资源,具体的分工与要求入下:对于教学资源的收集,数量与质量不能完全画上等号,介于中学教师教学工作繁重,目前原创课件资源所占比例较少(具体的资源情况见分册列表及光盘)。

(四)、组员制作相关学科的网络课件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1、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选择适合进行网络课教学的章节内容,并进行汇总。

2、精选部分内容,结合所学的课件制作技巧制作出完整的网络课课件(可以使用powerpoint2000,frontpage2000,flash等软件)。

3、精选一些制作质量好的课件,进行组内交流评价,互相提高。

几年来,课题组教师制作的相关教学设计作品有:

(五)明确分工,发挥课题组成员的个人优势:

郭兵利、狄乐群、汤益松老师,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专门负责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开发中的技术支持;蒋元详副校长主管教科研、胡云飞老师是教科室主任,常年从事课题研究与管理工作,有丰富的课题管理经验,在课题组中负责培训,规范课题研究。其他老师发挥学科优势,进行本学科的网络教学理论学习,研究,制作自己的网络课,学科课件。

(六)深入课堂,加强实践,开设好优质网络教学,实践和提炼教学模式

2005年开始,课题组依照计划,安排几位老师开设了本学科的网络课,并结合观摩情况进行了深入研讨,对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及优化,在实践中进行对比教学:改进模式,提炼模式。具体的内容见下表:对于开设网络课的要求如下:

1、网络课要求每一位执教教师在前阶段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精选出适合运用网络环境的内容自主制作;

2、按照上课的思路,提交教学案例设计一份;

3、提交教学配套网络课件一套;

4、要有教学过程简记;

5、做好相关的教学交流、效果反馈,反思记录。

通过教学实践、研讨、学习与交流,课题组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一些流行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实践效果加以改进提炼,总结出4中典型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基本教学模式(通用型);网络自主作文教学模式;“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创新发展”的一般教学模式(这几种模式在成果里面会有相关的叙述)。

通过深入课堂教学实践,课题组讨论总结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对学生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把握、判断和评定,包括自主学习的的成绩、进步、能力增长以及其他成就、表现等具体内容。评价需客观地反映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能力发展。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和分等,评价的基本方式不是“确认”,而是“对话”,并且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而最终实现;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不再是简单的分数与等级。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应在于“调节学习者学习行为,监控学习过程,促进和指导学习的有效进行”。具体的评价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过程,实现学习过程的追踪、学习成果的阶段性展示。学习过程的追踪是依靠现代网络教育平台实现的,其主要功能有课程管理、用户管理、用户统计报表和学习情况分析等功能。通过学习状况功能可以查询用户学习的详细情况,察看用户学习进度,讨论次数,并统计出相关的报表,这便于教师在学生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更多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另外,在与学生课题研究相关的网站中,记录和体现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这将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加强对学生的具体指导。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完成学习的过程记录,用网络实现学习资料的无纸化管理,比如将“光合作用的实现条件”、“光合作用的原理”等问题以“帖子”的形式,发布在网上的“论坛”或“社区”上,进行适时交流,加强各学习小组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2)合作参与,注重协作能力与再学习能力的评价。现代信息社会特征之一是资源共享,它要求人不仅有竞争意识,还要有协作精神。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需要考虑对学生协作能力与再学习能力的评价。协同工作能力的培养,是指让几个学生学会合作完成同一项任务。协作能力体现了个体在群体中的作用如何,教师应当关注学生之间协作能的培养。比如,在研究“万有引力定律”时,指导学生共同出谋划策,提出设想,精心制作一个“万有引力定律”专题成果网页,就是一个最好的协同过程。所以,协作能力的评价,对培养学生的情商是很有益处的。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不可能只靠信息技术课所学的知识就能完成任务,往往需要学习者不断地进行自学和充实。

(3)多元评价,着重学习个体的多维评价。网络媒体超文本结构的基本构架决定了网络学习环境将给学生提供大量非结构化的情景,在非结构化的学习中,涉及的不单纯是本学科知识掌握的多寡,而包括知识理解的深度、对知识的应用,以及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思维能自主意识的培养,这些是标准化测验所不能反映的,惟有采用包括网络“虚拟实验”在内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才能突破自主学习评价的单一性。学生是作为学习个体参与到活动中去的,对于他的评价应注重于活动参与的多个维度。通过网络活动中的“社区讨论”,“电子邮件”、“聊天室”等交流工具与协作工具的系统服务,不仅可以实现学习的个别辅导,而且能够提供交互式的个性化服务。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真正能够主动发展。而网络记载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历程,这将有助于学生个体回顾其发展过程,也对教师评价一个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七)、通过研讨交流,我们总结出几位教师实施网络教学中的一些共同点:

1、强调学生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利用网络环境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

2、培养创新精神。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中,注重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安全感。培养学生观察的独创性,探究的自主性,留给学生更多的创新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和合作意识的渗透。

3、训练实践能力。简化头绪,突出重点,观察事物,搜集信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大实践活动量,让学生通过感知→建构→生成→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该说就大胆地说,该做就放手地做,该听就认真地倾听。人机交互,生生合作,师生交流,使学生渐入“自能学习”的佳境。

4、应用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性与网络特性结合,全方位信息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量,容量大、速度快。在教学的实际活动中消除学生“畏学”、“苦学”、“难学”的心理。基于网络把声音、色彩、图象、文字、动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便捷、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娱乐形式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中。

5、发挥教师主导。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变“应试”的思想为“发展”的思想,变“灌”为“导”,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做到教师为学生服务,教法为学法服务,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使其突破难点,挖掘潜力,不断发展。

(八)、通过自主的设计课件,开发网络课,各位教师加深了对认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作用的体现:

(1)、作为演示工具;(2)、作为交流工具;(3)、作为个别辅导工具;(4)、提供资源环境;(5)、作为信息加工工具;(6)、作为协作工具;(7)、作为研发工具。

第四篇:研究的过程

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2月)(1)参加研究队伍,知道课题组、了解研究任务。

(2)拟定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任务及方法。

2、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2月)(1)调查研究

按照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分类编制问卷调查表,设计提纲,并实施调查,了解学生教和学的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

(2)实践探索

了解、掌握自身教和学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缺陷不足,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制订措施,开展实施提高课堂教学高效的行动研究。选择试验对象、规定内容、形式。根据高效教学的理念完成教学设计,然后在实验班实施,并进行反思调整、总结,撰写课例、总结经验等。

(3)总结阶段成果

撰写论文、经验总结、教学案例若干篇。撰写调查总报告。

3、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1)整理研究资料,文档归类。

(2)设计教育实验报告的结构、撰写研究报告。

第五篇:个人研究过程综述

个人研究过程综述

本人研究的主题是水资源,我选择XX镇境内的X河为研究对象,着重对该河流的流域面积增减情况、污染情况、主要污染来源、该河流与周边工农业生活等的关系以及目前河流的相比较以前发生的变化对周围的影响等课题进行研究,采用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完成本次研究课题。

某年某月某日,家中,查询网络上对该河流流域的相关报道,查询县志等历史材料,对该河流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情况进行查阅、记录。

某年某月某日,X河河堤,我与组员集合,并一起制定研究、调查计划,分组并安排任务,撰写、打印调查问卷。

某年某月某日,X河沿岸,我与组员采取不同方法在河流的不同地点进行采样,并联系相关部门,将样品送检,拿到检验报告,证明河水被重度污染。

某年某月某日,X河沿岸,我与组员某某等,沿河调查X河两岸的工业分布、规模等情况,对排污口及分布情况进行记录。

某年某月某日,X河两岸,我与组员沿着两岸民居进行问卷调查,着重调查居民发现的现在的X河出现的变化,他们有无直接间接对河流进行污染,及河流的污染对他们生产生活等的影响,他们有无保护意识等问题。并关注沿岸的垃圾处理点、垃圾堆的分布情况。

某年某月某日,X河沿岸,沿着由X河起始的灌溉沟渠进行调查,确定X河的灌溉范围,并随机调查农民对X河河水水质的看法,并观察农药的使用情况、农药包装(容器)的处理情况,并联系镇政府相关部门明确X河的灌溉面积。

某年某月某日,家中,进行材料分析。

某年某月某日,家中,组员碰头,对所有掌握的情况进行总结,对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写出总结报告。

下载儒学的经学化过程研究(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儒学的经学化过程研究(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课堂研究过程

    平江二中生态课堂课题研究过程(一)扎实有效地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1. 做好课题申报工作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新课程理念,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可......

    个人研究过程综述

    篇一:个人研究过程综述胡天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环境质量也越来越差,为此,本组展开了本次关于应城市城区环境卫生及政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本组共十人我们组分......

    依托儒学思想 育化心灵品质(含5篇)

    依托儒学思想 育化心灵品质 碾区第四小学校校长 于学文 各位领导、教育同仁: 大家好! 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依托儒学思想 育化心灵品质》。 从2012年第四小学通过省级标准化验......

    《过程痕迹化管理》管理创新项目

    管理创新成果主报告 成果名称:《过程痕迹化管理》 单位名称:国网荆州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 时间:2013年9月7日 过程痕迹化管理平台助推配网常态化管理 (国网荆州供电公司配电运......

    人大代表专职化研究

    人大代表专职化研究 法学院 2012级研究生 王庆博 【摘要】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人大代表兼职制,代表工作是人大代表的“第二职业”,从属于人大代表的本职工作。然而,随着......

    学雷锋常态化研究

    学雷锋常态化研究3月5日是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每到这一天,新闻媒体就会集中进行宣传报道,全国各地也纷纷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而过了“学雷锋日”之后,学雷锋......

    研究过程记录(范文模版)

    农村中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研究过程 一、 成立课题组 时 间:2012年4月25日 负责人:陈亚红 成 员:赵旭辉 尹要娟 张震阳 王顺峰 王改朝 二、 课题组活动记录: 课 题 组......

    实证会计研究的过程

    实证会计研究的过程 实证会计研究的过程较为固定化,大致如下: (1)确立研究课题。较为常见的研究领域包括: ①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时间、内容、文字风格等的影响因素; ②公司为何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