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夏儒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07:0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西夏儒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西夏儒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范文模版)》。

第一篇:关于西夏儒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范文模版)

关于西夏儒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笔者在2006年曾发表《儒学与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对西夏儒学研究中的不同认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再认识,故撰成此文,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1一、概念的定义与讨论问题的范围

准确的界定概念的定义和讨论问题的范围应当是学术研究的前提或起点。讨论西夏儒学问题自然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儒学从孔子创立之日起到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学已有了四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指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所谓“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髙。”在子学时代,儒学实际上是指称百家争鸣中的一个显学学派。

二是作为统治思想所倡导儒家学说,如班固赞誉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歴数、恊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儒学者,王教之首也。尊其道,贵其业,重其选。”

三是后人对孔子学说的研究和发展,形成的带有不同时代特点的学说。譬如清代学术有所谓“汉学”“宋学”之争。“汉学”和“宋学”即是汉儒和宋儒对儒学的研究和发展。《宋史》道学传序云:

仁宗明道初年,程颢及弟颐寔生,及长,受业周氏,已乃扩大其所闻,表章《大学》、《中庸》二篇,与《语》、《孟》并行,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 1

234 杜建录主编《西夏学》第一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前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

《前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

《晋书》卷四十七,傅玄子咸咸从父弟祗 234会贯通,无复余蕴。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传,其学加亲切焉。大抵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氏者欤。其于世代之污隆,气化之荣悴,有所关系也甚大。道学盛于宋,宋弗究于用,甚至有厉禁焉。后之时君世主,欲复天德王道之治,必来此取法矣。

这里所言的“儒学”或“道学”,并不是指孔子的思想或学说,而是指对孔子即儒家的思想进行研究的学说和研究儒家的思想而产生的学说。换言之,尽管后世的儒学虽然“宗师仲尼”,但已不能将其视同为“儒家的学说”,因为后世的儒者所面对的历史条件不尽相同,时代的认知也总有偏差,他们对儒家的学说的阐释不可能承袭不变,而必然要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在不违反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做出新的解释和发挥。汉学、宋学或者道学即是这种新的解释和发挥的结果。

四是泛指兴办儒学教育和饱学儒家经典的学人。从《汉书》以降,《二十四史》大都设有“儒林传”和“儒学传”,记述历朝历代兴办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学校教育制度的情况以及博学鸿儒的事迹。譬如《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八《儒学上》序云:

髙祖始受命,鉏类夷荒,天下略定,即诏有司,立周公、孔子庙于国学,四时祠。求其后,议加爵土。国学始置生七十二员,取三品以上子、弟若孙为之。太学百四十员,取五品以上;四门学百三十员,取七品以上。郡县三等,上郡学置生六十员,中、下以十为差;上县学置生四十员,中、下亦以十为差。又诏宗室、功臣子孙就秘书外省,别为小学。

又如《元史》卷一百八十九,《儒学一》序云:

周予同先生认为孔子死后,经学有三大派,西汉今文学以孔子为政治家,以六经为孔子致治之说,所以偏重于“微言大义”,其特色是功利的,而其流弊为狂妄。东汉古文学以孔子为史学家,以六经为孔子整理古代史料之书,所以偏重于“名物训诂”,其特色为考证的,而其流弊为烦琐。宋学以孔子为哲学家,以六经为孔子载道之具,所以偏重于心性理气,其特色为玄想的,而其流弊为空疏。见(清)皮锡瑞《经学历史·序言》,中华书局2008年2月第2版。前代史传,皆以儒学之士,分而为二,以经艺颛门者为儒林,以文章名家者为文苑。然儒之为学一也,六经者,斯道之所在,而文则所以载夫道者也。故经非文则无以发明其旨趣,而文不本于六艺,又乌足谓之文哉!由是而言,经艺、文章不可分而为二也,明矣。元兴百年,上自朝廷内外名宦之臣,下及山林布衣之士,以通经能文显著当世者,彬彬焉,众矣。今皆不复为之分别而采,取其尤卓然成名,可以辅教传后者,合而录之。为儒学传。

杜佑《通典》的《选举门》、郑樵《通志》的《选举略》、马端临《文献通考》的《选举考》《学校考》大致都要叙述选举取士、学校教育与儒学的密切关系。

从以上对儒学含义的界定来看西夏儒学的讨论,第一个定义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自汉朝以降儒学已占据统治的官学地位,而孔子的学说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不同的分野“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所以后世所讨论的儒学概不出后三个层面的儒学含义范围。在后三个层面的儒学中,所有目前已揭示出的有关西夏儒学发展的全部史实表明,第三种含义的儒学在西夏几乎没有什么发展,这即是笔者前揭拙稿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是西夏儒学没有明确的思想发展以推动儒家传统的前进,二是在学说思想方面,儒家的影响甚小。在西夏学术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无疑是佛教。西夏儒学的发展主要是第二、第四种含义上的儒学,亦即是一种处在儒家影响下的官僚体制与政治文化、和西夏的儒学教育在中后期达到较高水平。

另外,现今使用“儒学”一词多是第三层含义,百度百科的“儒学”词条即是一例。而第二、第四层的含义多是在叙述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统治思想时则多使用儒家政治思想,或政治文化,或以儒治国、崇儒等。所以,今后在讲西夏文化、学术思想时,不宜笼统使用“西夏儒学”这一概念,否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误解或误导。

76二、关于三条史料的新阐释

论者常以如下两条材料来说明元昊建国即发展儒学的重要史实:

6《韩非子》卷十九,显学第五十。

杜维明:《何为儒家之道》有类似的看法。7“元昊自制蕃书„„用蕃书而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为蕃语。” 嘉祐七年(1062年)“己丑,夏国王谅祚上表求太宗御制诗草隶书石本,欲建书阁寳藏之。且进马五十疋,求九经、唐史、册府元龟,及本朝正至朝贺仪。诏赐九经,还其马。”

其实,对这两条材料可以从另外的角度作一些新的解释和补正。因为第一条材料中的《孝经》和《尔雅》虽然是儒家经典,但是都不在汉唐间学校和隋唐科举考试所用的《五经》《九经》、北宋学校、科举使用的《九经》《三经》之列。《孝经》只在明经科中列为兼通的经典,即所谓“兼经”。《孝经》其所以见重于唐宋,主要是在于它的伦常理念,而非学术思想,所以西夏前期蕃学所学的儒家经典着眼点不在发展儒学,而在于倡导政治伦常。或者如学者所论:“元昊时既然要与中原分庭抗礼,那么他的本来目的也许并不是要用西夏文宣扬儒学文化,而只是想用这几本篇幅较小的书来作为传播西夏文字的媒介。”目前所见元昊、野利荣仁创制的西夏文中很少涉及“儒”“儒学”字样及其解释,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二条材料,虽然引进《九经》,但有学者指出“西夏始终没有把《九经》正式列入番学教材”,对此暂且不论,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嘉祐七年赐赠的“九经”,现今论者大都以为是《易经》、《书经》、《诗经》、《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这种解释恐有误,因为《九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指称。《九经》之名大致始出现于唐代,北宋中后期人吕陶曾考证说“五代之乱,疆宇割裂,孟氏苟有剑南,百度草创,犹能取《易》、《诗》、《书》、《春秋》、《周礼》、《礼记》刻于石,以资学者。吾朝皇祐中,枢宻直学士京兆田公加意文治,附以仪礼、公羊、谷梁传,所谓九经者备焉。”南宋末期人亦考证说“唐贞观中,孔颕达奉诏撰《五经正义》与马嘉运等参议(恐止于《易》),于礼记、毛诗取郑,于尚书取孔传,于易取王弼,于左氏取杜预,自正义作而诸家之学始废。独疑周礼、仪礼非周公书,不为义疏,其后永徽中贾公彦始作仪礼、周礼义疏。本朝真宗又诏邢昺挍定周礼、仪礼、公羊、谷梁正义,于是九经之义疏始备。”《孟子》一书在《汉书》、《隋书》、新旧唐书的艺文志、经籍志,乃至南宋中期的《郡斋读书志》中都被列入“子部”,而不列于经部。8

213《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夏国传》。

《续资治通鉴长编》巻一百九十六,嘉佑七年夏四月。

聂鸿音《西夏文〈新修太学歌〉考释》《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3期。

李吉和、聂鸿音《西夏番学不译九经考》《民族研究》2002年2期。

吕陶《净德集》巻十四,记·府学经史阁落成记。910111213《六经奥论总文》六经注疏辨·郑孔之得失疏。《孟子》在唐中叶以后受到重视,入宋以后更受到王安石、二程,朱熹等人的特别尊崇,出现孟学升格运动,熙丰变法时期,《孟子》开始作为科举教材与儒家经典并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知成都府席旦补刻《孟子石经》,正式列入儒家经典。故在南宋时期,随着四书地位的提高,《九经》所指的九部经典也发生了变化,吕祖谦说:“今取六经及论语、孟子、孝经以字计之,„„大小九经合四十八万四千九十五字,„„”王应麟总结说:“太史公滑稽传以礼、乐、诗、书、易、春秋为六艺,而班史因之又以五学配五常而论语、孝经并记于六艺略中,自时厥后,或曰五经,或曰六经,或曰七经,至唐贞观中谷那律淹贯群书,褚遂良称为九经库,九经之名,又昉乎此,其后明经取士以礼记、春秋左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谷为小经,所谓九经也。国朝方以三传合为一,又舍仪礼,而以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为六经,又以孟子升经,论语、孝经为三小经,今所谓九经也。”可见,《九经》在南北宋有不同的指称,所以嘉祐八年,宋朝“以国子监所印《九经》及正义《孟子》、医书,赐夏国,从所乞也,”这里宋朝赐赠西夏的《九经》与《孟子》并列,显然不应是南宋时期重新整合的《九经》,而应是承袭唐五代以来的九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周礼》、《仪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人庆三年(1146年),夏仁宗“尊孔子为文宣帝”,论者非常重视这条材料,几乎现今所有西夏史论著一致以为这是中国历史上对孔子空前绝后的尊号,证明西夏崇儒之盛,证明西夏崇儒举措确有独到之处。标志着西夏接受以儒学为代表的汉文化已经相当深邃精密。其实这条材料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可以说明仁孝本人对孔子的尊崇或崇拜,另一方面恰恰又说明仁孝对儒学的了解还很肤浅,这是因为“礼”是儒家政治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礼的作用主要在于正名分,分等级,“古之儒者,博学虖六艺之文[师古曰:六艺谓易、礼、乐、诗、书、春秋],六学者王敎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隋文帝“仁寿元年六月乙丑,诏曰:儒学之道,训敎生人,识父子君臣之义,知尊卑长幼之序,升之于朝,任之以职,故能赞理时务,弘益风范。”三纲五常即是儒学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1

419

161

514 吕祖谦《少仪外传》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景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二,艺文经解·总六经。1516《续资治通鉴长编》巻一百九十八,嘉祐八年夏四月丙戌。

《宋史》卷四百八十六,《夏国传》。《前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第五十八。171819《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髙祖下。也是秦汉以降中国古代极权统治的理论基础。宋人朱光庭说:“臣窃以天覆于上,地载于下,人位于中,三才一贯,纯粹不杂。有圣人作,因天叙而立五典,因天秩而庸五服,因天讨而用五刑,然后三纲五常立,而万事咸治,圣人惟能以皇极之道,弥纶辅相于其中,故天下无一民一物不得其所,此极盛之治。”所以封号实际上也反映这个基本原则,不能“僭越”。孔子自汉代以降,其封号基本定位在传道圣人或先师这个层面,清雍正皇帝曾总结说:

五伦为百行之本,天、地、君、亲、师人所宜重,而天、地、君、亲之义,又頼师教以明,自古师道无过于孔子,诚首出之圣也。我皇考崇儒重道,超轶千古,凡尊崇孔子典礼无不备至,朕蒙皇考教育,自幼读书,心切景仰,欲再加尊崇,更无可增之处„„上考历代帝王皆有尊崇之典,唐明皇封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加封至圣文宣王,封孔子父叔梁纥为齐国公;元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齐国公为启圣王,至明嘉靖时,犹以王系臣爵,改称为至圣先师孔子,改启圣王为启圣公,王公虽同属尊称,朕意以为王爵较尊,孔子五世应否封王之处,着询问诸大臣具奏。

可见,历代给以孔子的封号都是定位在传道圣人、先师这个层面。汉以降特别是宋朝,儒家政治文化中,孔子与帝王各有司职,孔孟至宋儒是“传道者”,尧、舜、禹、周文王、周公乃至后世帝王是“行道者”,而传道者比行道者高明,所谓“夫子贤于尧舜远矣”。所以“致君尧舜”是历代儒生、儒士的神圣职责。他们并不希望孔子与帝王简单的合流(也不可能合流),其实比西夏封孔子为文宣帝还早近八十年之前,宋神宗在熙宁七年(1074年)“请追尊孔子,以帝号下两制,礼官详定,以为非是而止。”熙宁时期正是儒学获得极大发展的时期,而礼官否定给孔子封帝号,显然是按儒学的微言大义不越礼的表现。鉴于此,西夏仁孝封孔子为文宣帝之举,不可轻易视作是西夏人对儒学有深入了解以致达到深邃精密程度的重要标示。

1三、关于儒学在西夏发展原因的商榷

赵汝愚编《宋诸臣奏议》巻八十四,儒学门上,朱光庭《哲宗乞戒约士大夫传异端之学(系第二状)》。《世宗宪皇帝圣训》卷三十二,崇祀典。2122《宋史》卷四百二十七,道学一。

《宋史》巻一百五,礼八,吉礼八,文宣王庙。23

有论者认为西夏故地的河西、朔方曾是王化之地,儒学有深厚的基础,因而是“西夏儒学”得以兴盛的重要原因。这也需要从多角度观察,不能为了说明或褒奖西夏发展儒学仅从只言片语的记载或笼统地印象就作想当然的推论。首先,从西汉凿通河西以降,河西、朔方之地汉文化(包括儒学)确实有很大发展,但是自唐中叶安史之乱导致吐蕃占领河陇地区以后,出现了以夏变夷或夷夏杂居的局面,这大致是宋元时期史家和士大夫的共同看法,欧阳修著新五代史时论及河陇地区,认为从安史乱后该地区是夷夏杂居,已与中原隔绝:

安禄山之乱,肃宗起灵武,悉召河西兵赴难,而吐蕃乗虚攻陷河西、陇右,华人百万皆陷于贼。文宗时,尝遣使者至西域,见甘、凉、瓜、沙等州城邑如故,而陷贼之人见唐使者,夹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犹念陷蕃人民否,其人皆天宝时陷贼者子孙,其语言稍变,而衣服犹不改。

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国衰乱,不能抚有,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甘州为回鹘牙,而凉、瓜、沙三州将吏,犹称唐官,数来请命。自梁太祖时,尝以灵武节度使兼领河西节度,而观察甘、肃、威等州,然虽有其名,而凉州自立守将。唐长兴四年,凉州留后孙超遣大将拓拔承谦及僧、道士、耆老、杨通信等至京师,求旌节,明宗问孙超等世家,承谦曰:“吐蕃陷凉州,张掖人张义朝募兵击走吐蕃,唐因以义朝为节度使,发郓州兵二千五百人戍之。唐亡,天下乱,凉州以东为突厥、党项所隔,郓兵遂留不得返。今凉州汉人,皆其戍人子孙也。”

可见至五代后期,河西地区基本与中原王朝隔绝,处在夏夷杂居而以党项、突厥等族为主导的情形之下。

虽然宋人把这里仍视为王化之地,如宋仁宗改元时诏曰:“况河西士民,素被王化,朕为之父母,岂不闵伤。”张方平说:“今羌戎乃汉唐郡县,非以逐水草射猎为生,皆待耕获而食。„„朔方、灵武、河西五郡,声教所暨,莫非王民。”但是当宋哲宗元符时期用武力 2

426

2524《新五代史》卷七十四,四夷附録第三。

《续资治通鉴长编》巻一百三十四,庆历元年十一月丙寅。

赵汝愚编《宋诸臣奏议》巻一百三十三,张方平《上仁宗乞因郊禋肆赦招懐西贼》。2526占领青唐后,宋士大夫仍把这次行动称为以夷变夏,《哲宗旧录》云:“唐室不纲,吐蕃肆虐,致陇右、河西之陷,在乾元至德之间,不守者踰二十州,迨今兹越三百岁。”“其后章惇等草贺,曰:陇右、河源久陷腥膻之域,旃裘毳服俄为冠帯之民,未阅旬时,不勤师旅,尽定羌胡之杂种,悉复汉唐之旧疆。”宋元之际人马端临更是以为唐中叶以后至西夏建国基本是以夏变夷了,“唐天宝以后河西、陇右没于吐蕃,大中虽复河湟,而名存实亡,流传五代以及于宋,„„独西陲沦于吐蕃,遂有夷夏之分,致使数百年中华衣冠之地,复变为左袵,不能自拔。”由上可见,在汉族士大夫眼中,过去的王化之地被“蛮夷”占据,而当地的华人也被蛮夷同化。所以,清人吴广成在追述元昊建立“蕃学”的原因时据此推测说:“夏州自五代后不列职方,其官属非世族相传,即幕府迁擢,尚无科目取士之法。元昊思以胡礼蕃书抗衡中国,特建蕃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强调西夏建国前的河西、朔方之地具有深厚的儒学基础是不客观的。

其次,从宋以前中原地区学习儒家经典的状况亦可折射河陇地区的儒学教育发展程度,前面提到儒家教育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而宋以前中原地区受儒学的教育的人群是相当有限的,因为宋以前能够受学校教育的,主要是贵族和官宦子弟,唐代宏文馆、崇文馆是贵族性质的学校,国子学、太学一般招收三品和五品官员以上子弟,只有四门学是八品官员和庶族地主的子弟,普通民众受教育的机会是有限的,这种情况直到宋代才有较大改观,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由门阀世族社会转向平民社会的重要时期,普通民众已有较多机会受到学校教育,即使是如此,把儒学的伦理、政治信念以及基本知识真正传播到下层民间成为普通民众的生活准则,则要到南宋中后期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五代至宋初六十年,从中央到地方学校教育一片萧条,只有到宋仁宗天圣年间、宋神宗熙丰年间、宋徽宗崇宁时期,范仲淹、王安石、蔡京主导三次兴学高潮,宋代的学校教育才获得大发展。与五代宋初儒学教育萧条相应的是,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直到宋仁宗庆历年间才形成较大规模,儒学复兴有二层含义,一是继绝学,宋儒自诩周敦颐、二程等人的学术直承孟子,二是恢复儒学被隋唐以来风靡一时的佛道思想动摇的独尊地位,由此不难看出中原地区在西夏建国前儒学的发展都不可称为昌盛,更何况河陇地区自唐中叶以后,佛教大盛,汉文化大步倒退,我们除了在敦煌文献中看到些许儒家经典而外,对于唐末至五代、宋初时期该地区还有哪些文献记载足以说明儒学 27

27282930《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百十六,元符二年闰九月壬申李焘注引。《文献通考》卷三百二十二,舆地考八·古雍州。2829《西夏书事》卷十三。

参见袁征《宋代教育》第7-9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30发展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又何以说有深厚的儒学发展基础呢?所以,对唐末五代北宋前期的西夏故地的儒学发展不能有过高的估计。

事实上,儒家文化或儒家教育在西夏发展的原因主要是西夏统治者在建立政权的汉化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儒家的政治文化,如宋人富弼在元昊建国不久的庆历四年(1044年)时所说的:“拓拔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皆与中国等。”显然这里所说的中国是指唐宋,唐宋的政治制度、法令、礼仪、图书器物无不打着儒家文化的烙印,虽然元昊时期企图以“胡礼蕃书抗衡中国”,行秃发,创制蕃字,然蕃学胡礼的内容依然脱离不了汉文明,所谓蕃学只是利用蕃书来讲解汉文化的经典而已。所以汉文化在元昊制蕃书和建蕃学以后,仍然是西夏统治者行蕃礼和蕃学的重要基础。蕃学或蕃礼其所以脱离不了汉文化,是因为汉文化始终是党项统治者作为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的一个重要手段。党项统治者如果想要僻处朔方、河西,或向关中、中原伸张势力,单凭游牧的部落武装,而不去努力汲取汉文化,都是不能想象的事情,所以在这个阶段西夏儒学的发展只不过是一种模仿中原王朝官僚体制与政治文化的反映。换言之,因模仿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而学习、接受儒家政治、伦常思想,与西夏主动积极研究和阐释儒家经典而产生新的学派、新的学说是不能混淆的两个方面。

儒学教育在西夏真正有所发展,或者说西夏统治者由摹仿唐宋政治制度和文化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儒家文化、学习儒家经典到自觉接受并积极兴办儒学教育,应是在西夏的中后期。恩格斯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西夏中期以后儒学得到尊崇是当时西夏社会和政治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学界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已较多,不赘。在这里只是要强调儒学教育是西夏儒学发展的主要方面。西夏行科举考试,给番汉中小地主和普通民众以参加政权的机会,这与西夏前期以吸纳宋朝汉族知识分子参加政权建设不尽相同,当时宋朝的“举子不第,往投于彼,元昊或授以将帅,或任之公卿,推诚不疑,倚为某主”。宋人盛传张元、吴昊二人为西夏谋划侵宋,正说明这种情况。仁孝实行科举制、庙祀孔子后,大大改变了这种格局,对后世无疑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大大推动了西夏的儒学教育,西夏不仅从宋朝引进、购买儒家经典,而且还用西夏文翻译儒家的主要经典《论语》《孟子》《孝经》《尔雅》等,和依据汉文典籍编译而成的《经史杂抄》、《新 3132

313233《续资治通鉴长编》巻一百五十,庆历四年六月戊午。

《恩格斯致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二十四,宝元二年九月丁巳。33集慈孝传》、《德行集》,以及西夏人自己编纂的《生义立海》、《新集锦成对谚语》等等,虽说番学儒家经典的翻译水平不高,但是对于党项族来说已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随着儒学教育的发展,以至于儒家的政治理念、道德观念被编入字典。譬如骨勒茂才编于西夏后期《番汉合时掌中珠》:

人体上:圣人、贤人、智人、愚人、君子、小人

人事下:阴阳和合,仁义忠信、五常六艺、孝顺父母、六亲和合、学习圣典、立身行道、世间扬名、行行禀德、国人敬爱、万人取则、恤治民庶、君子有礼、小人失道、孝经中说,父母发身、不敢毁伤也,如此打拷,心不思惟,可谓孝子,彼人分析,我乃愚人,不晓世事,心下思惟,我闻此言,罪在我身。

这是儒家的政治理念、道德观念深入社会各阶层的重要标示。

至于儒学教育在其它方面的发展,如对元朝儒学和政治的影响等,学界已多有论述,不赘。

(原刊于《西夏学》第六辑,2010年)

534 34 参见聂鸿音《西夏文〈新修太学歌〉考释》《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西夏文〈新集慈孝传〉释读》《宁夏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贞观政要〉的西夏文译本》,《固原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西夏本〈经史杂抄〉初探》,《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孔子和坛记〉的西夏译本》,《民族研究》2008年第3期。

35《番汉合时掌中珠》,黄建华、聂鸿音、史金波整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

第二篇: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07-02-10 16:48:3

3【作者简介】韩小忙宁夏大学西夏研究所副研究员,宁夏银川,【内容提要】自西夏文字被重新发现至今,近两个世纪以来,中国、俄国、日本、欧美学者在西夏语言文字研究方面总的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一)启蒙期——西夏文字的发现与识读(~年);

(二)形成期——以黑水城西夏文献出土为标志(~年);

(三)繁荣期——多国学者参与研究,大量著作刊布出版社(~年)。

【关键词】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历程

【正文】

中图号

一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在中国的起

源和发展

西夏文字自明代中叶以后,再无人使用,历经明、清两代五百余年间,世人不复知历史上曾有过这种精美奇特的文字。到世纪初,才由中国学者发现和识别出西夏文字,揭示了它在历史上的存在。清代西北史地学者张澍~为最早判别和认识西夏文字的学者。清嘉庆甲子年张氏于家乡武威疗养之际,一日携友人游清应寺(注:按:此寺实即原西夏之护国寺。),偶然拆出一座石碑来,但见碑阳所刻文字形体方正,类似汉字,但无一字可识,见碑阴有汉字,末尾落款“天佑民安五年岁次甲戌十五日戊子建”。“天佑民安”乃西夏年号,张澍遂判定碑阳所刻不识之文字为西夏字,该碑便是日后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俗称“西夏碑”。张氏为这一重要发现作文一篇曰《书西夏天佑民安碑后》(注:张澍:《养素堂文集》卷,清道光年刻本。)。西夏碑发现后不久,金石学家刘青园在武威

发现的数瓮古钱中,不但识得数品西夏年号的汉文钱,还见到不少所谓的“梵字钱”。他将此类钱文与西夏碑阳文字对比,方知钱谱中所谓的“梵字钱”实为西夏文钱,自此以后,钱谱中才真正开始著录西夏文钱(注:初尚龄:《吉金所见录》卷,清嘉庆年刻本。)。据载,清代学者鹤龄于清字(满文)馆供职时,曾从绥远(呼和浩特)城一古庙中得经一函八册,其标题为九个西夏文字,因该经卷数与偈语同《佛说妙法莲花经》,鹤遂判断该经必为《法华经》,每册第八字各不相同,因此知其必为记数。年,法国人毛利瑟发表了他年前在北京所得《法华经》三册残卷,此经第一卷第一页经文右上方已有汉字注解。也就是说远在毛氏之前,即有中国学者曾试通其文。联系鹤龄事迹,盖西人毛利瑟君之所得或正是鹤龄原藏八册《法华经》失散之卷册(注:聂历山:《西夏语研究小史》,载《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卷第号(西夏文专号),年;贾敬颜:《西夏

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历史研究》年第期。)。

黑城西夏文献出土后,俄国人捷足先登,率先着手研究,并迅速将重要的学术信息传递给中国学界。于是我国学者罗振玉于年,将俄国学者所赠之对西夏文字解读至为重要的文献《番汉合时掌中珠》——西夏文、汉文对音词典残页照片在日本京都翻印。其子罗福成、罗福苌二人立即投入西夏文字的研究。年,罗福成《西夏译莲花经考释》、《西夏国书类编》,罗福苌《西夏国书略说》等著作相继刊布。年,罗振玉刊出《西夏官印集存》,据实物文字,以正西夏纪年。年,罗福成又将《同音》影写石印。西夏学在中国的发展,罗氏父子功不可没。

鲜为人知的临夏人郑隆~,亦曾著有《书武威县西夏感通塔碑后》、《西夏译华严经普坚行愿品考释》、《西夏译妙法莲花经考释补》等文章。国学大师王国维及陈寅恪等人亦对西夏文字有所研

究(注:见贾敬颜:《西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历史研究》年第期。)。年,北平图书馆隆重出版了馆刊“西夏文专号”纪念该馆年从宁夏购得的西夏文佛经百余册。刊物中收录国内外专家著译篇。当时西夏研究在中国可谓盛况空前。

继罗氏兄弟之后,王静如教授在西夏语言文字研究方面成绩最为显著。~年他连续出版了《西夏研究》三辑,除论述西夏国名、语言、文物等方面的文章外,主要是对西夏文佛经的译释,首次为学界提供了长篇汉译西夏文材料。同时,王氏还在《中国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发表了有关论著(注:详见《王静如教授学术著作目录》,载《中华民族史研究》二,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年版。)。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这一学科被迫中断了数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老一辈学者王静如、罗福颐等,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后备人才方面,同时,在西夏历史

方面开展了部分研究工作。不久即发生了反对科学文化的“文化大革命”。直至年代末期政策松动之后,新老西夏学者才能有机会发表有关的研究成果。年到年代初,王静如、史金波、白滨、李范文等对河北保定明代西夏文经幢和甘肃武威新发现西夏文字的考释、讨论,陈炳应对武威西夏碑的介绍和译释;李新魁对西夏文字构造方式的初步探讨;史金波、白滨对国内外西夏文字研究状况的介绍;史金波对西夏文字及辞书的论述;李范文对西夏文字的论述等,一步步把中国的西夏学推向高潮。年代至今为西夏学的黄金时代,单就语言文字方面的论文就有百余篇,专著余种。专著分三个方面:对西夏辞书的研究和整理,计有《文海研究》、《同音研究》、《番汉合时掌中珠》、《宋代西北方音——〈番汉合时掌中珠〉对音研究》等;西夏文字类文物的研究,计有《西夏官印汇考》、《西夏陵墓出土残碑粹编》、《西夏文物研究》等;西夏世俗文献的译释和研究,计有《类林研究》、《西夏谚语》、《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圣立义海研究》、《贞观玉镜将研究》等。这些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门著述,尤其辞书研究,对学界了解和运用西夏文字资料提供了工具书。论文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对辞书的研究,如《西夏文辞书的特点和历史价值》;《西夏辞书〈同音〉研究提要》;语音方面,如《西夏语的浊塞音与浊塞擦音》、《西夏语音系导言》;语法方面,如《孙子兵法西夏译本所见动词词头的语法功能》、《西夏语的复合构词法》、《西夏语的音韵转换与构词法》;文字方面,如《略论西夏文字的构造》、《西夏文的意符与声符及其衍生过程》等。这些论文大都提出了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前沿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二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在俄国

俄国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在整个西夏学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成就位各国之先,这主要是得益于科兹洛夫从我国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黑城掘走的大量西

夏文献。

年,当科兹洛夫将黑城所得西夏文献运回彼得堡后,时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的伊凤阁就立即着手研究这些珍贵的西夏文献。他首先从中发现了前述赠给罗氏的西夏文——汉文对音词典《番汉合时掌中珠》,打开西夏文献宝库的钥匙找到了!这一极为重要的资料经伊氏初步研究后写成《西夏语简介》(注:文载《帝俄科学院院报》第种,第卷,年。),介绍给学界。同时,他还研究了其他西夏文献,写就《西夏语考》、《观弥勒菩萨上升兜率天经》、《西夏文献》。这些学术信息的刊布,如同打开了一扇新学问的大门,西夏语言文字的研究,出现了质的飞跃。

随着苏维埃的诞生,又有一批青年学者加入到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的行列,其中以龙果夫和聂历山最为突出。龙果夫于年发表了《〈掌中珠〉中“尼卒”型二合字》(注:文载《苏联科学院报告集》第号,年。)。同时,他还整理、编写出

一个西夏文献目录(注:即《科学院亚洲博物馆馆藏西夏书籍目录》,载《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卷第号(西夏文专号),年。)。聂历山则成果更丰,短短数年间,就写出了《西夏文字对照西夏文字抄览》、《论西夏辞书》,以及与日本学者合著之《西夏语译大藏经考》、《西夏文八千般若经合壁考释》等语言文字和历史方面多篇尤具新意的佳作。年他的《夏俄字典》编成,共收余字。后来聂历山在苏联肃反运动中受害致死。他的以上论著后被收入两卷本《西夏语文学》(注:莫斯科,东方文献出版社,年。)。聂氏的这些卓有成效的成果,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肃反运动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处于停滞状态。二战结束后,龙果夫带领戈尔芭切娃、克恰诺夫等人重新着手进行西夏文献的整理与编目工作。从年代末起,苏联开始加强对我国北方民族历史、语言和文字的研究,并投入了较多的人力

和物力。这一时期从事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主要有克恰诺夫、克平、索夫罗诺夫、科拉科洛夫、缅什克夫等。这一时期不仅参加的人数多,而且取得的成果也十分显著。克恰诺夫、克平和索夫罗诺夫可作为其中的代表。克恰诺夫具有较深的语言学功底,并精通汉语,在西夏学领域内涉猎甚广。他在西夏语言文字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西夏文写本和刊本目录》(注:该书由克氏与戈尔芭切娃合编,莫斯科,东方文献出版社,年。)、《西夏语语音研究》(注:该书由克氏与索夫罗诺夫合编,莫斯科,东方文献出版社,年。)、《西夏文译汉文经典——〈论语〉、〈孟子〉、〈孝经〉》(注:该书由克氏与科拉科洛夫、克平合编,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年。)、《文海》(注:该书由克氏与科拉科洛夫、克平合编,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年。)、《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注: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年。该书为卷本,包括对《西夏法典》的译释、研究以及全部的影印照片,是书耗

费了克氏余年时间。)等多种。此外,克恰诺夫还发表了有关西夏社会历史、文化、军事、政治、地理、宗教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论著,如《西夏史纲》(注:该书为克氏的博士论文,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年。),书中充分利用汉文史料,更多的吸纳了其他学者所看不到的西夏文材料,对党项族的兴起,西夏的建立及其社会制度,西夏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地论述。这里对他有关方面的单篇论文就不一一列举了,到目前为止,克氏的论著已逾百种,在国际西夏学界,他无疑是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索夫罗诺夫为语文学博士,他在西夏语言文字研究方面成绩突出,除与克恰诺夫合著《西夏语语音研究》外,又出版了两卷本《西夏语语法》(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年)。作者运用印欧语法的若干规则,较为全面系统地描写了西夏语法。另外,他还发表过多篇西夏语言文字方面的论文。克平于年和年先后与克恰诺夫、科拉科洛夫等人合作

整理出版了西夏文译汉文典籍《论语》、《孟子》、《孝经》以及西夏文辞书《文海》的译注本;另外,她还出版了《西夏文译〈孙子〉》(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年)、《西夏文译〈类林〉》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年)。克平女士更有成效的工作是对西夏语言的研究,尤其在西夏语语法方面提出了许多见解(注:克平:《西夏语形态学》,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年。),克平语法著作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大量西夏文世俗文献,从藏缅语法范畴去研究西夏语言。她还先后发表了多篇西夏语言、历史方面的学术论文。

可以说,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在俄国开展得如此轰轰烈烈,首先是科兹洛夫的功劳,一件件弥足珍贵的西夏文献,便是一个个丰富的宝库,只要身处其中,必定有所收获。其如聂历山、克恰诺夫者,用力甚勤,涉猎广泛,成绩斐然。如此,俄国在该领域之领先地位,便成为预料中事。当然,俄国学者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东西。首

先,他们率先研究黑城文献,筚路蓝缕,功不可没;其次,他们迅速将这些珍贵文献介绍给学术界,并与中、日等国学者亲密合作,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学术氛围;再次,俄方集中了数批优秀的汉学家,始终重视对西夏学尤其西夏语言文字的研究,为推动西夏学的国际化及其繁荣,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从年开始,中俄双方联合系统整理黑城文献,并由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不但揭开了中俄合作的新篇章,也必将使西夏学进入新的繁荣时期。

三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在日本

就在欧洲学者围绕居庸关石刻辨别西夏文字的时候,日本学者也已开始进入该研究领域,其人便是时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的百鸟库吉。百鸟著《契丹女真西夏文字》(注:该文分上下两篇,刊于日本《史学杂志》年第编⒈号。),作者同意欧洲学者的正确见解,认定其中不识之文字为西夏文字。但关于西夏文字的创制时期,他则反对仅依据《辽

史·西夏传》将西夏文字的创制定在德明时期的结论,而在日本首倡西夏文字创制于元昊时代的观点。他根据《宋史·夏国传》、《梦溪笔谈》中的有关记载,举出五条理由,加以论证,颇具说服力。虽然百鸟库吉的文章中,所涉西夏语言文字之学无多,但这是第一次向日本国内介绍西夏文字的作品。可以说,百鸟库吉开了日本西夏语言文字研究之先河。

黑城文献发现后不久,日本便有一大批学者加入了西夏研究行列,诸如石滨纯太郎、长部和雄、宫崎市定、田村实造等。但是,在语言文字上有所建树的仅石滨纯太郎一人,其他人的研究均在历史文化方面。石滨与俄国西夏学者聂历山是同时代人,二人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和广泛的学术联系。聂历山游学日本时,石滨曾帮他在日本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著多篇。此间,石滨亦与聂历山合著过多篇论著,如《西夏语译大藏考》(注:日本《龙谷大学论丛》第号,年,京都。)、《西夏文若般经片断》(注:日本《艺文杂志》第卷第号,年,京都。)、《于阗文智炬陀罗尼经片断》等(注:日本《龙谷大学论丛》第号,年,京都。)。作品内容多系西夏文译佛经的译介。其实,在此前石滨业已在西夏史方面有所建树,二战后,他仍在继续着自己的研究。

在经过年代的一段沉寂之后,从年代开始,日本的西夏学研究又出现新的蓬勃局面,但多数人仍是在历史文化方面。进入年代以后,则一部分学者专攻西夏语言文字,另一部分人仍从事西夏历史、文化及其他方面的研究。西夏语言文字方面的代表人物要算桥本万太郎、西田龙雄和野村博了。桥本万太郎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掌中珠〉和西夏文、汉文对音研究的方法》(注:日本《中国语学》第号,年。)、《关于文海的音韵组织——论西夏语言的韵》(注:日本《语言研究》第号,年。)、《西夏国书字典〈音同〉的同居韵》(注:日本《语言研究》

第号,年。)、《关于唐古特语(西夏语)的“韵”结构》(注:日本《东方学》第号,年。),等等。可见作者将主要精力放在对《文海》、《同音》等西夏字典的语音研究上。西田龙雄的主要成果集中于三部学术专著里,即《西夏语的研究》(注:日本东京座右宝刊行会出版,年出上册,年出下册。作者主要构拟了西夏语音体系,书末还附有余字的西夏文小字典。)、《西夏文华严经》(注:京都大学文学部出版社,⒌⒍年各出一册。该书刊布了京都大学所藏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全文。)、《西夏文字》(注:日本纪伊国屋新书年、玉川大学出版部年两次出版。)。此外,西田龙雄自年代起至今还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论文,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西田氏的这些论著,奠定了他在国际西夏学界的突出地位。野村博是日本西夏学界年代末到年代出现的后起之秀。野村既从事西夏语佛经的的研究,同时也从事黑城出土西夏文世俗文献的研究。其主要论文有《西夏语

译〈白伞盖陀罗尼经〉片断考》(注:日本《龙谷史坛》第⒏号。)、《龙谷大学保管〈橘瑞超氏请来婆罗佛密佛典之片断〉》(注:日本《东洋史苑》第号。)、《西夏语译〈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注:日本《东洋史苑》第号。)、《西夏语译经史研究》(注:日本《佛教史研究》第卷第号,年。)、《关于西夏文〈新集锦合辞〉》(注:《小野胜男博士颂寿纪念东方学论集》,年。)、《关于黑城守将文书的研究》(注:日本《东洋史苑》第号,年。),等等。

总之,日本西夏语言文字研究成就突出,其水平不让苏俄,究其因不仅在于日本经济的发达,更是日本西夏学界孜孜以求,辛勤耕耘的结果,其治学精神可敬可嘉,值得称道。

四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在欧美

欧洲人最早研究西夏文字是从居庸关六体石经开始的。元顺帝至正五年所建之居庸关云台券门洞内两壁,刻有六体文字陀罗尼经(汉、藏、梵、西夏、八思巴、回鹘文),直至世中叶,其中四体文字当时尚不能识。年,英人维亚利最早注意到石刻中的西夏文字,限于当时的水平,误断为“女真文字”(注:维亚利:《居庸关古代佛教石刻》,年。)。年,法人德维利亚以河南开封宴台之女真进士题名碑相证,知其非女真文,疑为西夏文字而未敢决断(注:德维利亚:《西夏唐古特国文字研究》,年。)。年,法人蓬拿帕特首次将居庸关之西夏文收入《蒙古金石图录》。同年,法国人沙畹和英国人维亚利译出若干西夏字,但于其字义仍未可知。英人布谢尔研究了枚西夏文钱,考释出个西夏字,但未作任何解读(注:布谢尔:《唐古特西夏国之钱币与奇特文字》,~年。)。年,德维利亚在考证了《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西夏碑铭之后,方才明白判定不识之字为西夏国书。故西人始识西夏文字者,德维利亚为第一人。年,法人毛利瑟在北京购得三卷西夏文《妙法莲花经》。其中经卷首页有汉字眉批,毛氏遂撰成《西

夏语言文字研究之初步成果》,他不但识得不少西夏字,并初通西夏语文法若干特点,诸如动词在句尾,宾语在动词前,形容词有时在前,有时在后等。至此,德维利亚、毛利瑟,遂开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之先河,是为西人发现和识断西夏文字之滥觞。

本世纪初,黑城西夏文献的发现对西夏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俄人率先掀起新的西夏研究高潮。年俄人伊凤阁将对解读西夏语至为重要的《番汉合时掌中珠》介绍给学术界,这引起美国语言学家劳弗尔的极大兴趣。年,他根据伊氏提供的材料,选了多个字,通过比较研究,确定西夏语与印支(汉藏)语系中的罗罗(彝)语、么些(纳西)语最为接近,因而名之为西罗么语组(注:劳弗尔:《西夏语—印度支那语言学研究之一》,《通报》,第卷第期,年。)。在如此艰难条件下劳氏能取得这样的研究成果,实赖其广博的语言学知识。这一论断也就成为西夏语研究的经

典结论。年,德国学者本汉底夫人、查哈二氏著文,初次考释出种西夏部首(注:本哈底夫人、查哈:《关于西夏语文的几个附注》,文载德国《东亚杂志》,年。)。恰好此时中国学者罗福苌作《西夏国书略说》亦考证出个西夏字的部首,中西学者在全然不晓的情况下,所得结论完全一致,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年代,由于受苏俄西夏研究复苏的影响,欧美也有数位学者致力于西夏语言文字的研究,如捷克斯洛伐克的谢德拉契克关于西夏虚词的研究论文;年,英人格林斯坦德··在伦敦出版了《西夏文字分析》一书,作者重点翻译了手抄本草书体西夏文《孝经》。不久,他又出版了九卷本《西夏文大藏经》(新德里,年)。年,苏俄刊布了西夏文《论语》之后,华裔学者吴其昱在法国发表了《列宁格勒藏〈论语注〉的西夏文译本考》,他认为西夏文《论语》注本乃斡道冲根据北宋陈祥道《论语解》翻译而成,并非西夏人所作,澄清了以往的错误观点。年,法国语言学家石泰安发表了《关于弥药与西夏的最新资料》,该文认为木雅语非常接近弥药与西夏语,虽然早在年代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就对劳弗尔关于西夏语的论断提出怀疑,但是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他所著的《汉藏语言概论》一书,直到年才在英国出版,年才有了中译本。美国学者吕光东·访苏俄期间曾拍摄了俄藏《掌中珠》全书,经其初步研究后出版了《合时掌中珠》,该书将《掌中珠》原件首次披露出来。

纵观欧美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历程,可发现有如下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一西夏语言文字研究之初,欧美学者用力甚勤,积极促成了以西夏语言文字为代表的西夏学的兴盛,虽然晚清中国学者在发现与判定西夏文字方面作出了贡献,但是,将西夏文字公诸于世进而用近代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加以研究的开创者却应该归之于欧美西夏学者。在方法上,欧美学者有一定的长处,早期大部分学者所成功运用的比较研究法正

是这个时期在欧美逐渐成熟起来的,这对日后西夏语言文字研究乃至西夏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没有比较,就无法鉴别!西夏文字文物发现后,先是质疑,然后通过对金石文字的比照,方知非彼即此。美国学者劳弗尔对西夏语的研究,则更是这一方法典范。劳著在导论之后所有篇幅即是西夏语与相邻诸印支语的大量比较,正是在此基础上,他得出著名的“西罗么”语支的结论。

二二三十年代以后,欧美学者的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给人以急剧降温的感觉,自此以后,虽然时有学者零星发表相关著述,始终再没有出现初期那种“热”度。不过,年代格林斯坦德对西夏文草书的研究以及为西夏字输入电脑所作的努力,无疑在方法上有独到之处。欲将西夏字输入电脑,首先应该将西夏字的结构了解清楚,然后方可用计算机特有的程序输入。最近,日本已将西夏字输入电脑,但字体尚不够成熟、美观(注:中岛干起:《西夏文字研究的计算

机处理趋势》,年,东京出版。)。另外据悉,中国也已有人为此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业已取得可喜的进展。格林斯坦德开此先河,其功不可没。

五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西夏文字重新被发现(年),至今已经年了,经过近二个世纪的发展,包括西夏语言文字在内的有关西夏历史文化的研究已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西夏学。历史地看,西夏学的勃兴,首先是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开展和不断深入的过程,直到现在,语言文字研究还是西夏学的前哨阵地,而且有关这一方面的成果最多,最能反映西夏学的深入程度。因此,我们稍作梳理,将近二百年来西夏语言文字的研究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一)西夏文字的发现与识读——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启蒙时期(~年);

(二)黑城文献的大量发现——标志着严格意义上的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

正式形成时期(~年);

(三)多国学者参与研究、大量著作出版——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繁荣时期(~年)。

(一)属于启蒙时期:西夏文字的发现与识读(~年)

这一时期是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萌芽阶段,包括着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年西北著名史地学者张澍在武威首次发现有名的“西夏碑”,是为西夏语言文字研究之发端。稍后之刘青园、鹤龄等人也只是对西夏字的初步判别和识读,其研究成果世人知之者不多。当时欧洲,对中国学者的发现则全然不晓。过了六七十年,到公元年,英人维亚利虽感觉到六体石经上的西夏文有些特别,但并不能正确识别,其后德维利亚、沙畹等人虽疑之但仍不敢决,直到年见到“西夏碑”后方肯确认。中外学者虽然在识断时间上先后相距近一个世纪,但殊途同归,而且最后认定的依据均为《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公允地说,真正将

西夏文字公诸于世,并用科学手段加以研究和利用的还应该是西方学者,因为中国学者虽有惊人之发现,然其学术多不交流,著述往往束之高阁,难以广泛传播。

(二)属于形成时期:以黑城西夏文献出土为标志(~年)

~年,俄国科兹洛夫于中国西北黑水城发现了大批西夏文文献,轰动了国际学术界,中外学者纷纷研习,使真正的西夏语言文字之学的诞生有了可能。这一时期的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在早期识断文字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的成绩就是大体确定了西夏语的系属,同时识读了大量西夏字。学者们采取的基本方法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方法——比较法,较为成功地走进了西夏学的大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劳弗尔、聂历山、王静如等人无一不是博学的专家。有学识条件,他们才能找到藉以比照的对象,寻得他山之石以之攻玉。如提出西夏语为“西罗么”语支的美国学者

劳弗尔便精通印支诸语言;写出两卷巨著《西夏语文学》的聂历山,更是学贯中西,尤其得益于佛学和藏学者甚多;王静如在研治西夏、契丹、女真、突厥、回鹘等少数民族古文字方面的成绩更为我们熟知。尽管他们有人进行比较研究时将时空条件倒置,得出不太准确的结论,今天看来仍不失其经典意义。

(三)属于繁荣时期:多国学者参与研究,大量著作刊布出版(~年)

这一时期,可大体分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俄、日为代表,于六七十年代集中了一批优秀汉学家发表了大批研究成果;第二阶段,进入年代以中国学者成绩最为显著,大量成果分别集中于北京、宁夏、台湾三地。

年代后期到年代,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影响,西夏语言文字研究被迫中断,年代以后前苏联、日本等国家恢复并加强了这一学科的研究。年代初,苏联政局的变动,首先使无辜被杀戮的聂历山得以平反昭雪,在他身后,又一批优秀

~ 26 ~ 的西夏语言文字研究人员脱颖而出。他们在进行多种语言比较研究的同时,借用近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构拟西夏语结构体系,巨著迭出,并且开展了西夏社会历史的研究,刊出了许多西夏文文献,为国际西夏学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日本在西夏语言文字上的成就尤其引人注目,水平不在苏俄之下。日本学者搜求西夏文献和各种学术资料,采用先进的研究手段,致力于西夏文辞书和声韵著作的研究,系列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显示了日本学者治学专精的特色。在中国学术界因政治原因使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出现断层的情况下,俄、日本两国显示了较强的实力。直到年代前后,中国大陆西夏学重新兴盛起来,北京和宁夏两地相对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学者,在语言文字的研究上以北京的史金波、宁夏的李范文成绩最为卓著。史金波在这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他有系统地对西夏文字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较为准确地总结出了西夏文字

~ 27 ~

构成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改进了以往学者们以中国传统小学理论为依据而探求研究西夏文字的途径,将西夏文字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李范文的《同音研究》和《宋代西北方音——〈番汉合时掌中珠〉对音研究》两部著作,是其数十年来研究西夏语言学的力作。作者在总结批判了以往的研究成果之后,较为系统地逐一对西夏文字进行了拟音,自成一家之言。另外,兰州地区的陈炳应在语言文字方面亦多有成果问世,如《西夏谚语》(注:山西人民出版社,年。)、《贞观玉镜将研究》(注:该书及克恰诺夫、李范文、罗矛昆合著的《圣立义海研究》均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年出版。)等书,便是作者对西夏文献译释的新作。

我国台湾学者在西夏语言文字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代表人物当首推龚煌城。龚氏发表相关论文似起于年代前后,至今已近篇(包

~ 28 ~

括中、英两种文体)。其论著可分语言、文字两科,语言学方面,如《西夏语的浊塞音与浊塞擦音》、《十二世纪末汉语的西北方音》、《西夏语的音韵转换与语音拟构》、《西夏语的音韵转换与构词法》等;文字学方面,如《西夏文字的结构》、《西夏文字中的汉字汉语成分》、《西夏文字衍生过程的重建》、《西夏文的意符与声符及其衍生过程》等(注:龚氏及下文林英津之论著均主要刊载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及有关刊物。)。可以说龚氏的每篇文章无论是选题、立意,还是论据、结论均经过缜密的思考、设计,论证谨严,循循善诱,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林英津博士的研究在方法上与龚氏相类,同大陆同龄青年学者相比,她的研究似更为细致和深入,这从林氏所著之《孙子兵法西夏译本所见动词词头的语法功能》、《西夏语具有空间意义的语词》、《夏译〈孙子兵法〉研究》等已刊论著中是完全可以体会到的。

~ 29 ~

总之,这一时期尤其是年代以后可视为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黄金时代,这方面的著作数量逐年递增,水平愈来愈高。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黑城西夏文献的全面公布和珍贵西夏文献的不断发现,划时代作品的诞生指日可待。

~ 30 ~

第三篇:英语教学中学困生问题研究

《英语教学中学困生问题研究》心得体会

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

黄洁平

如何改进高中英语教学,转化“学困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英语教学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会有一定数量的英语学习上的学困生。这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智力因素与其他学生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他们大多表现为不大愿意学,甚至不想学。造成英语学困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听、记、背,出了课堂便迅速遗忘。学生学英语时就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情绪。久而久之,英语学习中不懂的东西越积越多,从而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和对立情绪。

下面就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许多“学困生”主要是没有信心,缺乏学习动机和科学的方法,因而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率低,不能面对挫折。开启心扉,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师应必须想到和做到的。对“学困生”的教育,首先要帮助他们恢复信心,强化动机,大力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我并不马上强求他们达到满意的要求,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我都恰到好处地予以表扬,使他们切实感到老师是发自内心的期望和鼓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不仅要掌握一门学科地基本原理,还要掌握学习地基本态度和方法。良好的方法可以在学习迁移规律的作用下,使知识触类旁通。教师领其入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只是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因此我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学、学哪些,哪些是重点,如何预习,上课怎样听讲,做笔记,课后如何独立完成作业,上课做到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动口就是要大胆说、读、问。动手就是要做好笔记,多默写。动脑就是要即使复习,背诵是巩固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熟练背诵既可以提高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又可以掌握重点知识。它是一举多得的有效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三、融洽师生关系,多方指导学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一种力量,它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心理催化作用,学生地情感、意志、态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现实中的实际情况是哪一位老师同学生地关系密切,友好,对学生付出的感情多,学生就信任他,就对这位老师教的这门课感兴趣,就想学好那门课。反之亦然。尤其是英语教师,应关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同学生交谈,关心帮助学生,同时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经常用英语交谈,教师应倾听他们对教学的建议,提高他们多讲英语的积极性。

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张思中教学法的一部分,材是指学生-人才,也指教材。学生的个性和英语基础不同,教学要求和教法也应有所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教法也就不同。转化 “学困生”的有效办法就是对“学困生”要放低要求,从最基础抓起,适时、适当地因人进行基础只是的补缺和学法指导。变“苦学”位“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学会”为“会学”。重视作业信息及时反馈,采取“课外批”手段,与“学困生”个别进行信息交流反馈,针对性强,又效性高。教师在面批中,演示做题思路及过程,引导学生领悟学习方法。另外,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原则上“一帮一”的承包责任制,让优秀学生辅导“学困生”一起研讨方法,带动“学困生”浓化学习气氛,提高努力程度,实现共同提高。

五、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课堂气氛死板,枯燥无味,学生就容易开小差,所以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用投影、图片、简笔画或适时加段英语歌曲,或让学生进行对话,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发现思想开小差的,就适时提醒或提问,让他们做个 简单的替换练习,做对了给予鼓励,做错了,不讽刺挖苦,使他们逐步走上正规,形成良好的习惯。

六、课堂教学多照顾,课外练习多辅导

在课堂上,要对“学困生”实行“三多政策”,多提问,通过多回答问题使他们思考,消除惰性,培养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维他命提供练习的机会。多批改作业,进行面批面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当天的内容当天消化。作业要从严要求,对一些“学困生”的作业,不能听之任之,要根据他的差处,当面指导。指导学生规范书写。追求速度不认真的,让他们重做,抄袭作业的,提出批评。要经常抽查,提问学生预习或复习情况,做的好的给予肯定,督促他们尽快进步,迎头赶上。

七、让“学困生”享受更多的爱和尊重 从心理来讲,“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尊重和关心,只有在人格上受到尊重,爱护,才能使他们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因此,教师不能以分数低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学困生”从分数中解放出来。对平时成绩不合格者,不在班里公布,而是找其他个别交谈,帮助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他们表现出来的优点、长处,要及时抓住,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其信心。

八、使“学困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舞学生。使他们进一步追求成功。从根本上说,要让“学困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要让他们能体会到“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的成功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手势、板书、实物、情景设计(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形式,启发引导“学困生”解答较为基础的知识。并以旧带新,以新复旧的学习中,吸引“学困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原理,使用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正确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既要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又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才能更加有效,英语教学中的“学困生”才能真正走出学习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原理,使用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正确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既要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又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才能更加有效,英语教学中的“学困生”才能真正走出学习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 I 页

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摘要

当今世界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使得现代商业在供货能力、客户需求和全球竞争方面具有新的特征,使得任何一个现代企业都必须改革其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以适应这种全球性的发展和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和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商务活动的国际化、信息化和电子化,已经成为现代商务发展的一大趋势。

电子商务正是为了适应这种以全球为市场的变化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机会、要求、规则和挑战,代表了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将继续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电子商务独特的运作方式向目前的商务规范模式提出了技术、财务和交易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挑战。没有法律规范的电子商务将难以进行可持续的正常发展,并解决其发展中出现的新的法律问题。

电子商务中出现的涉及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问题中主要有著作问题和商标问题。研究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是推动电子商务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 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 II 页

Abstract Now world network, correspond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ast development , Internet in global rapid popularization Causes the modern trade in the goods supply ability, the customer demand and the global competition aspect has the new characteristic, Causes any modern enterprise all to have to reform it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the movement way adapts this kind of global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Along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ommercial domain widespread application, With the aid of in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realization commerce activ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and computerization, Already became the modern commerce development a major tendency.Electronic commerce is precisely in order to adapt this kind to appear take the whole world as the market change and to develop.Electronic commerce proposed one kind of brand-new commercial opportunity, the request, the rule, and the challenge, have represented the information industries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lready and will continue to the global economy and society's development has the profound influence.The electronic commerce unique operation way proposed aspect and so on technology, finance and transaction security to the present commercial standard pattern great challenges.Will not have the legal standard electronic commerce with difficulty to carry on the sustainable normal development, and will solve the new legal matter which in its development will appear.In electronic commerce appears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legal framework in the question mainly to have the work question and the trademark question.The research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legal matter, creates a health goo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legal system environment, is impels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the premise and the safeguard which develops along the health track.Key word: Electronic commerce;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Legal protection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 III 页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1章 绪论...........................................................1

1.1 课题背景.........................................................1 1.2 研究的现状及成果.................................................1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 1.4 本文结构.........................................................2 第2章 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3

2.1 目前知识产权应用状况.............................................3 2.2 人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4 2.3 现今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5 2.3.1 知识产权流失严重.............................................5 2.3.2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质量不高...........................5 2.3.3 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建设还不完善.................................5 第3章 现阶段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7

3.1 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现阶段存在哪些问题.............................7 3.1.1 因特网上版权保护问题.........................................7 3.1.2 因特网上专利保护问题.........................................8 3.1.3 因特网上的域名保护问题.......................................9 3.2 知识产权问题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9 3.2.1 域名保护对电子商务的影响.....................................9 3.2.2 著作权保护对电子商务的影响..................................10 3.2.3技术成果保护对电子商务的影响.................................10 第4章 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意义...........................12

4.1 在传统领域中解决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问题的方法和手段................12 4.1.1 传统知识产权观念............................................12 4.1.2 传统知识产权制度特点........................................12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 IV 页

4.1.3 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程序........................................12 4.1.4 传统知识产权具体的保护措施.....................................................................13 4.2 在电子商务中如何解决知识产权问题................................14 4.2.1 网络专利法方面..............................................14 4.2.2 网络著作权方面..............................................14 4.2.3 网络商标与域名方面..........................................15 4.3 传统的知识产权能否解决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15 4.3.1 现行知识产权法有着鲜明的地域性..............................16 4.3.2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本质区别在于它的数字化、网络化..........16 4.4 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对电子商务有哪些积极的影响....................16 4.5 本章小结........................................................17 第5章 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19

5.1 开展政府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提高国民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19 5.2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19 5.3与国际密切合作, 探寻有中国特色的域名制度........................19 5.4 修订中国版权法,充分兼顾国际保护的新要求.........................20 结论..................................................................21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23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 1 页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业的经营者都在积极探索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电子商务。由于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具有与传统商务活动不同的特点。

电子商务的出现与蓬勃发展,给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给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法律制度、特别是民商法律制度对电子商务的出现了巨大的适用上的困难。

所以现有的调整商贸活动的法律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活动的形式需要新的法律规范与之相适应。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的知识产权法面临着如何认定电子商务中的侵权行为,以及如何保护电子商务中出现的新的知识产权等问题。

1.2 研究的现状及成果

为解决这些新问题,国际社会一方面通过制定新的公约加以协调。另一方面要求各国知识产权法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围绕电子商务的法律框架也在逐步建立起来,所有准备或者正在开展电子商务的工商企业都应当了解其交易的法律环境,采取受法律承认和保护的交易方式,以便有效的维护自己的财产利益。

我国网络通信技术起步较晚,无论在电子商务实践,还是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立法与司法研究方面,都远远落后发达国家,一些在国际电子商务活动中热点的法律问题,在我国表现得也不算明显。但是,与全球性的电子商务一样,我国有关电子商务的知识产权立法也必然是全球化的。很多国家纷纷制定相关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立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法律基本框架,也正是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电子商务的立法。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2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这次毕业论文的撰写从了解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了由此而引发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

在此基础上,运用价值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研究,剖析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知识产权法的影响,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就问题的解决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对我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法未来发展的统一立法思路提出了初步设想。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与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使之达到保护权利人的知识产权与保护社会公众合理利益之间的新的平衡点。

1.4 本文结构

第一部分简要叙述了一下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分别从目前知识产权应用状况、人们对知识产权认识的认识、现今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叙述了现阶段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包括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现阶段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两方面。

第三部分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其现实意义,分别从在传统领域中解决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在电子商务中如何解决知识产权问题、传统的知识产权能否解决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对电子商务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四点阐述。

第四部分是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问题解决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五部分是结束语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3页

第2章 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

2.1 目前知识产权应用状况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指的是专利权、商标权、版权(也称著作权)、商业秘密专有权等等,人们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从法律的意义上来讲,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专有性等特征。我国从1985 年开始实行专利法到现在经历了2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知识产权制度。我国知识产权现状喜忧参半。

一方面,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过去20年时间里, 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

二是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体系,实行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工作体制,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

三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能力有所提高, 知识产权数量居世界前列,进入世界知识产权大国行列。尽管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晚,但我国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的年申请量近几年已居世界第一。

四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日益显现。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正在逐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正在不断优化。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状况不容乐观。从专利申请情况看,在1985 年4 月1 日至2002 年2 月28 日期间,中国受理的专利情况来分析,代表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国外占到了54%,授权量占到了60.4%。而在我们相对较低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中,包括企业在内的职务发明专利申请仅占到36.4%,而国外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职务发明占有率却高达95%左右。

从专利授权情况看,2002年在我国的授权专利中,本国人拥有的专利为11.2 万件,外国人拥有的专利为2.0万件。从总量上看本国人拥有的专利占有绝对优势,但从拥有的专利类型来看,本国人与外国人拥有的专利在质量上的差距十分明显。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4页

2.2 人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较为淡薄。由于受我国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和影响,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特别是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在科技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中还普遍地存在着重成果、轻专利,重奖励、轻市场,重有形、轻无形的“三重三轻”的错误观念。我国约90%的中小企业、70%的大型企业和60%的高校没有专利,730万家企业只有12万家有专利申请。

国家知识产权局2001 年《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调查报告》显示,受调查企业在“九五”期间共获科技成果奖23840项,发表论文33787篇,申请专利9638件,平均每2.5项获奖成果才申请1件专利,发表3.5 篇论文才申请1件专利,这说明国内的许多企业和很多科技工作者仍然对科技成果鉴定、评奖、发表论文情有独钟,却忽视申请专利,对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更是重视不够。知识产权保护乏力,群体性侵权事件多。正如有关专家总结的那样,“侵权好比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还比较严重。

盗版软件的盛行、背景音乐的随意使用,从某些侧面说明,公众正在以消极的方式淡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作用。只有让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和经营中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并且自发地维护知识产权,那么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

任何一个企业都应将保护别人的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义务,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只有人人都尊重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自己的知识产权才不会受到侵害。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缺少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

现在,一些世界上的大企业,他们创新了很多的专利,用这个专利去开发新产品满足社会的需求,然后用得到的利润再来支持研发,加上自己的新思维,又产生新的专利,然后再支持包括基础研究、公益性活动、青少年教育等,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知识产权文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在拥有13 亿人口、现阶段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的中国,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广大消费者艰苦细致的工作和长期不懈的努力。建设知识产权文化,应当成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工程。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5页

2.3 现今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

2.3.1 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知识产权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不过短短20来年,至今我国还有相当多的人不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在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的意识也不强。在我国经常出现知名的品牌在国外被恶意抢注的事件,而这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很大的。

如我国知名的广东志高空调公司,当其欲在印度尼西亚申请商标注册时,却发现自己的商标已经被其在印尼的经销商抢注了,如果志高公空调公司想拿回自己的商标,将不得不付出比通过正常渠道注册时所花费的近30倍的费用。知识产权的流失固然有管理失控、法制意识淡薄等多种原因,而它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教训是非常惨痛的。

2.3.2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质量不高

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和载体的企业,应该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在当今的知识经济中,企业更应成为专利开发的主体。而且目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特别是与核心技术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并且缺乏知名品牌,尤其是国际知名的品牌。

如在《商标周刊》网站公布的2005全球品牌100强名单中,中国竟无一品牌上榜。我国企业申请专利的热情并不是很高,由国知局统计的数据显示,从1985年专利法实施至今,我国只有约1.4 %的企业申请过专利。而在欧美和东南亚一些发达国家,企业专利的申请量却达到了申请总量的70 %~80 % ,并同时大量到国外去申请专利。

2.3.3 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建设还不完善

尽管经过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符合国际规则、比较适应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并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一系法律法规。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所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相比,我们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在知识产权的预警机制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同时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国内法律,使之与国际条约接轨。

另外,我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位。目前关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6页

平的认识,存在着三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保护水平过高论、保护水平过低论和水平适中论。各方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这种对定位存在的分歧,直接影响着我国知识权保护的立法与执法,不利于法制建设的长远发展。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7页

第3章 现阶段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

3.1 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现阶段存在哪些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智能和计算机的高速运行能力汇集和融合起来,创造了新的社会生产力,丰富着电子商务等大量的活动,满足了人们的社会交往、购物、学习、消费、医疗等各种需要。电子商务活动中涉及最多的是知识产权问题,电子商务活动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使一部分商品流通“隐形化”。

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谈判、签合同、订购商品,乃至最终取得商品的这种商务活动,已经使知识产权保护产生了新的问题。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中的版权问题、电子商务中的专利问题、电子商务中的域名和商标问题等方面。在网络传输的电子商务中,已涉及版权产品的无形销售,产生了版权保护的新问题。特别是已经产生了,在网上的商标及其商业标识保护、商誉保护、商品化形象保护等与传统保护根本不同的新问题。电子商务在网络环境下,已对我国著作权法和商标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与传统的商务活动一样, 电子商务活动中也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然而, 我国现有的关于电子信息方面的法规和商务贸易方面的法规都未涉及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全部。立法的不完备对商务贸易造成了障碍, 人们既无法准确地把握以非传统的书面形式提供信息的法律性质和有效性, 也无法完全相信电子商务的安全性。

3.1.1 因特网上版权保护问题

版权保护的核心内容是保障版权人拥有控制作品传播和使用的权利。在传统的传播技术条件下,复制权、发行权、广播权等权利上基本保证了版权人对版权作品的控制。然而,在网络环境下,版权人面临作品“失控”的严重威胁。

网络上的版权侵权问题主要表现在:(1)直接侵权,未经作者或者其他版权人许可而以任何方式复制、出版、发行、改编、翻译、广播、表演、展出、摄制影片等等,均构成对版权的直接侵犯。此外,关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由于其服务者的侵权行为,和其计算机系统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自动复制而被牵涉的侵权责任问题,尚属于争论的范畴,还需要在法律规定上进一步明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8页

确。

(2)间接侵权,主要指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和网主因用户的侵权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在网络上的间接侵权责任问题上,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责任的大小,也在研究当中。

3.1.2 因特网上专利保护问题

网络技术对专利领域也提出了大量问题。例如,计算机软件能否成为专利制度保护的客体;因特网的广泛性和开放性对专利的“新颖性”特点提出了挑战;此外,专利的电子申请方式中涉及的法律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在网络环境中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

很多国家的法律在用版权法对计算机程序进行保护时都采取了一些变通的做法,吸收了专利保护的一些内容。但是,能否直接对计算机程序申请专利,不同国家在此问题上所持的态度不一样。依据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附录中对授予专利的事物这样描述:“任何一项发明创造,无论是产品还是程序,无论在任何技术领域,只要它们是新颖的,具有创造性的和具有工业实用性的,都可以被授予专利。”可见,专利制度成为保护计算机软件的一种法律手段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在知识产权理论界不少人都认为要把专利和版权两种法结合起来,实现对软件真正的保护。

(2)Internet对专利法的影响

在专利法中一般都规定,授予专利的发明创造必须具有新颖性,新颖性是授予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实质要件之一。传统的专利法并没有规定在Internet上公开发明创造应采取什么样的原则,因此,在广泛的、开放的Internet上公布的发明是否还具有新颖性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专利的电子申请问题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起草的《专利法案条约》(草案)和《专利合作条约》细则的修改中,已确认了电子申请的合法性。日本专利局已于1990年12月开始接受专利的电子申请。韩国已经着手进行通过Internet申请专利的实验。美国、日本、欧洲三个专利局正在进行通过Internet联机申请专利的准备,并把实现专利文献无纸化作为今后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9页 的发展方向。

3.1.3 因特网上的域名保护问题

域名是连接到因特网上的计算机的地址,设计域名的初衷是便于计算机联网和网上通讯联系,然而,因其易记便用,已经被广泛用作一种商业标志符号了。商业组织已经意识到网站作为发展电子商务基本手段的巨大潜力,为此,商家尽量使用商标、商号和其他公司标志性词语作为其网站的域名,以吸引原有消费者,扩大网上市场的知名度。

域名虽然越来越具有商业价值,但是它与商标、商号等知识产权制度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因此,最紧迫的议题当是建立域名与知识产权制度之间的联系,减少两者之间的冲突。但是,更根本的解决方法还在于给域名“正名”,如果域名真的具有了知识产权的价值,就应当考虑给予它知识产权的地位和法律保护。这样不仅解决了域名与知识产权的冲突,而且丰富了知识产权的内容。

3.2 知识产权问题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以电子数据交换方式的交易逐渐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经济贸易方式。尽管我国的电子商务贸易额迄今不足美国的万分之一,但是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的速度是相当快的。在这虚拟的世界之中,和现实的世界一样,也存在着违法犯罪和投机取巧行为,这些行为同时也成了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也影响着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

3.2.1 域名保护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域名是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的地址,设计域名的初衷是便于计算机互联网和网上通讯联系,然而,因其易记方便,被广泛用作一种商业标示符号。商业组织已经意识到网站作为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手段的巨大潜力,尽量使用商标、商号和其他公司标志性词语作为其网站的域名,以吸引原有消费者,扩大网上市场的知名度。商业组织的域名也被普遍用在广告宣传中,作为该商业组织已经在网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标志。

因此,单个厂商参与全球电子商务的前提是在互联网上注册域名。域名系统的技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10页

术特征决定了域名的惟一性,因此,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想出了将他人的知名商标、商号或其他标志注册为域名,在以高价将这些域名卖给其知识产权的所有人的坏主意。

而在有些情况下,域名注册人并不存在抢注之故意,而是出于自身原因使用了某一域名,偶然与他人以英文字母形式表示的注册商标或使用商标相同或相似,即域名与同刑事犯罪者一样,对网络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有害。这种行为已经在美国、英国等国受到了法律制裁,那些注册了几

十、上百个他人的知名商标或企业名称的抢注者都被迫将抢注的域名还给知识产权的所有人。

而后者纯属域名引发的权利冲突,对其纠纷的解决,首先必须给予域名应有的知识产权地位和相应的法律保护,然后就域名与注册商标之间的关系制定法律规则。这样,域名与商标的冲突就不难解决。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国内或国际的知识产权法来保护域名。这种“无法”状态会妨碍全球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3.2.2 著作权保护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我国著作权法中,对作品的数字化、作品的网络传播都没有作出相应的法律规定。这种状况,使网络环境下作品的主体和客体发生了变化,而信息网络作品、多媒体作品和由工具生成的衍生作品的存在,是作品的分类带来苦难。这就影响了电子商务活动中主体资格的认定。

第二, 个人合理使用作品的界线很难界定。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 经济利益获取与作品形式的分离, 使营利与非营利的界线很难划清。

第三, 用户合法权利的保护受到影响。在网络环境下, 存在着用户对作品被动获取的条件和环境, 极可能使用户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所以, 为了保护各方著作权利人的利益, 同时有利于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原则和重点应当有所调整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的进展, 不断增加调整力度。

3.2.3技术成果保护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技术成果是创新者创造性的智力成果, 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电子商务 中的技术成果不仅包括通过因特网进行交易的商品本身, 还包括交易过程中的创新性贸易技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商务中的商品品种增多, 贸易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11页

技巧层出不穷, 仅靠版权法难以有效地保护这些技术成果的所有方面。因此, 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寻找新的保护途径。

(1)专利权保护

创新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 公布其技术成果, 得到专利法的保护, 这是创新者享有专利垄断权, 提高技术信息价值的有效途径。因为创新者一旦取得了技术成果专有权, 使用它的时间越长, 范围越广, 其价值就越高(在出现新的替代性技术之前, 其价值能无限期积累),而且权利人除了自己使用, 还可以通过权利转让和使用许可赚得极为丰厚的利润。

(2)商业秘密保护

在我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 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时才成为商业秘密”。在电子商务中, 商业秘密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如计算机软件、客户订单、成本核算表、会计方法、市场研究报告、营销策略及物流配送流程等。商业秘密具有很高价值, 这表现在它现在或将来的使用会为权利人赢得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优势。

因此, 企业往往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其商业秘密, 而一些企业为节省开支或了解对手的情况, 可能会不择手段地窃取对方的商业秘密。为保护企业的正当权益, 许多国家规定了商业秘密权, 来救济技术成果创新者的权利。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12页

第4章 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意义

4.1 在传统领域中解决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4.1.1 传统知识产权观念

传统观念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带有地域性范围保护的、有权利人独占的、具有时间限制的智力成果权。具体地,商标只是保护“文字、图案或其组合”不保护动态过程;著作权只是保护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不保护具体的表达内容及其过程。

知识产权制度主要是一种确立权利和保障权利的制度,此外也是体现一种激励创造的制度。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认为,权利尚未形成,则无权利保护可言;权利的保护有一定的界限并遵循单个法律判断。

4.1.2 传统知识产权制度特点

知识产权具有与有形财产不同的一些特点,如垄断性、地域性、时间性、无形性、政府确认性等等。其中,又以垄断性(专有性)和地域性显现出更为特别。如果知识产权不能保证权利人的专有,则知识产权制度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权利也就成了一种摆设。如果地域性被彻底打破,权利就有可能成为世界通行的“全球权利”或者产生世界性统一的制度。

4.1.3 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程序

(1)法院管辖

传统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法院管辖上,多采用被告所在地或者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一旦确定管辖法院,则涉及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准据法的适用通常以诉讼地法律为准。但是互联网上的侵权行为,难以确定具体的行为地点和受害地点。有学者提出通过加速各国知识产权法律国际“一体化”进程,即通过弱化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来解决这一矛盾。事实上,无论怎样弱化地域性,也总还存在着地域性的问题。

(2)证据及保留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8条规定:“证据材料为复印件,提供人拒不提供原件或原件线索,没有其他材料可以印证,对方当事人又不予承认的,在诉讼中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4.1.4 传统知识产权具体的保护措施

(1)传统著作权保护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目前国内网络传播的作品,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基本上处于无序的状态,绝大部分作品未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没有向著作权人支付稿酬”。《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32条第二款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稿酬”。这是为了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文学、艺术作品和科学知识传播的角度出发所做的规定,并非是为侵犯著作权留下的空隙。没有法律依据,非报刊的传媒未经著作权人同意而擅自使用他人作品的行为,构成了著作权的侵权。将他人的作品上网就属于此类。(2)传统专利权保护

我国有学者指出,专利法的第2次修订,在理论上有了进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解决专利授权及无效程序中与“在先权”冲突的问题;二是传统的“侵权构成要件说”在专利法中开始动摇;三是对民事赔偿的“填平原则”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后再次做了突破尝试。(3)传统商标权保护

商标在商业活动中被广泛地应用,传统的商标是一个商业性的标志,而且是平面的、固定的标志。但是网络技术使得传统的商标发生了许多变异,如商标的飘动化形象、多维形象、变动化形象、与音响效果结合形象、与气味结合形象等多方面的变化已属平常。

如果按照过去传统的保护方式,则难以界定把他人固定形象的商标过程化行为是否属于商标侵权。而且,商标在电子商务中可能不一定使用在具体的商品上,如何界定商标的使用也将成为讨论的话题之一。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14页

4.2 在电子商务中如何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突破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另一方面,它也不再完全地遵循法律和商业惯例规定的有关传统程序,这导致了各国政府的变革以及立法和商务的变革,一系列新规则不断涌现。在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这一依国内法产生的权利,其传统的特性也在迅速地发生着改变。

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界、实务界应积极应对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挑战, 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电子商务无国界,传统专利保护的“属地主义”原则正在面临挑战。

4.2.1 网络专利法方面

我国的电子商务虽迅速发展, 但其模式大多照搬或模仿美国的商业方法, 其中潜在法律风险不言而喻。在我国立法尚未明确在网络商业方法专利保护问题的态度时, 我国的产业界、实务界更应提前行动,以避免被动局面。

首先, 必须从观念上树立专利侵权风险防范意识。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随时注意美国、日本等国在网络商业方法的专利

申请, 如定期聘请专利律师和技术人员检索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在网络商业方法领域所申请的专利, 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避免踏上专利地雷区。

其次, 注意对电子商务中的商业经营的创新和技术上的改进、提高。从美国网络商业方法专利的类型可以看出, 它们有简化购买手续的方法, 还有通过链接来达到促销目的等。事实上, 专利上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方法和技术的竞争, 我国电子商务企业一定要加强对网络商业方法创新和技术改进与提高。

最后, 网络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在带来风险的同时, 也为我国企业在全新的领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创作了新的契机。因此, 中国企业应当向日本的企业学习, 学会“行动在先”, 及时地、尽可能多地将创新或者改进的网络商业方法作为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在中国申请专利, 亦以积极的行动来推动对网络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研究和立法的进展。而且还应该主动地在 美国、日本、欧洲等电子商务大国提出专利申请, 争取在这些国家的专利保护。

4.2.2 网络著作权方面

网络经营者与管理者(不论为 ISP/OSP 或 BBS站主)在使用者申请登录时,应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15页

设法告知使用网络时应注意的著作权相关事项。网络经营者与管理者应于使用者申请登录使用权限时,以适当的方式(例如在供使用者填写的申请格式中,以重体字、有色彩字或加注记号显示),告知其在网络上应注意的著作权相关事项,如此至少在发生使用者侵害他人著作权争议时,在现行法规尚未对 ISP/OSP 等网 络服务供货商制定有如 DMCA 特别免责规定的情况下,仍能依民法通则有关过错责任的规定,主张自己并非故意或无过失而减免责任。

4.2.3 网络商标与域名方面

只有企业充分认识到域名作为知识产权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及早进行域名的注册工作,才是解决域名恶意抢注的根本途径。从业者可采取下列措施:

商标如尚未向商标局注册,应尽快申请,如为国际化的企业亦应在主要市场所在国家申请注册;以商标向CNNIC申请注册域名,由于域名申请时间很快且不须缴纳申请费,因此即使尚未申请商标,也可先申请;由于域名有地域之分,且不同地域受理域名注册的单位不同,如为国际化的企业,应考虑在主要市场直接向该地申请域名注册。

4.3 传统的知识产权能否解决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针对电子商务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言,我们应特别注意电子商务所借助的工具——互联网的特征。互联网是一种虚拟的时空,在这虚拟的世界之中,和现实的世界一样,也存在着违法犯罪和投机取巧行为。

代表社会发展先进技术方向的贸易过程电子化的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与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问题的冲突,需要对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问题加以认真的研究。正如托德·迪金森所说的:“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兴技术如信息产业尤其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

然而,现实证明传统的知识产权机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电子商务中发生的各种知识产权问题了,给了传统的知识产权很大的冲击。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16页

4.3.1 现行知识产权法有着鲜明的地域性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的实质是国家主权原则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具体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确定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能在本国或本地区范围内有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发生法律效力。虽然随着一些地区或全球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组织的建立,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签订与生效,知识产权保护向统一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但是至今还没有完全打破知识产权地域性的界限。

4.3.2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本质区别在于它的数字化、网络化

网络传输的特点是无国界性,在互联网上是没有国界的,甚至连地区,大洲的概念都很模糊,电子商务在“无国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起着很重要的角色,所以电子商务活动中跨国商务活动的比重也是很大的。

这样,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各国知识产权法的格格不入更加突出了。当发生跨国侵权案件时,合法的权利人要想主张自己的权利,惩罚侵权人,就会遇到诸如权利认定的问题,国家间司法管辖等等诸多问题,使得行使正当权利变得非常困难。

4.4 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对电子商务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应用。知识产权法调整因智力成果的取得、使用、转让和保护等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保障知识创造者的合法权益,鼓励人们的创造性。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主要作用不仅激励知识的生产,而且有利于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应用,使科技知识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因此,知识产权制度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法律制度。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经营方式,不具有网上运营能力的企业将无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在传统商务模式向电子商务转换过程中,企业面对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加剧,产品的创新和换代不断加速,企业对市场变化和商业危机的快速决策响应,以及向基于知识的服务和产品的转变,使得知识管理变得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的策略,可以对长期保存下来的信息资源和创新思想进行有效地挖掘、共享和利用,使企业了解自己拥有的独特知识,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达到发展的目的,这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至关重要的。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17页

其一,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问题贯穿于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终始。如企业在创建电子商务网站时,首先要注册域名,这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其次便是开发网站所需要的内容、界面、源程序等,这些组成网站的素材都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而在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经营活动中,和传统商务一样,存在假冒、混淆商标,假冒和仿冒专利,商业秘密侵权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等知识产权问题。

其二,知识产权是电子商务企业竞争的核心。企业电子商务创新的重要机制在于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是指国家依法赋予民事主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生产经营等领域创造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目的在于保护其精神权利和物质权利,从而促进知识的创新。

其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优化电子商务市场的基础。

电子商务市场规范、有序运行赖于参与各方的自身的规范行为。然而就目前而言,由于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加上许多步伐之徒利用电子商务立法的滞后性进行违法活动,导致知识产权侵权现象此起彼伏,层出不穷。这极大地扰乱了电子商务的市场秩序,影响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目前国际社会和许多国家通过加强有关立法来惩治各种侵权行为,并规范各主体的行为。就企业而言,则需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保护水平,这既是对企业自身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也要对整个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贡献。

4.5 本章小结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不仅是企业维持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而且是净化电子商务市场环境,促进电子商务公平、有序、合法发展的需要。这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且影响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

由于互联网漫无边际、传播迅捷,网上内容被任意使用与传播、网页被抄袭、被设置深度链接等侵权行为。其中深度链接这一侵权行为更难被发现。所引发的知识产权法律纠纷,可能涉及著作权、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等法律问题。取得作品授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无论是做内容服务网站,还是制作多媒体数据库,都需要取得大量的作品授权。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18页

这一工作面对的是分散的众多著作权人,有些著作权人甚至无法联络,这个遵守版权精神的网站和数据库制作者带来非常大的工作量,他们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逐一获得作者授权实在是很困难的事情,这甚至成为有些侵权者的一个借口。目前,电子商务企业管理者表现出对当前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不满和无奈,急切地呼吁尽快地完善或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

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同样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一方面尽量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发生,另一方面防止自己的知识产权受侵害,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知识产权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很大,我们要加强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19页

第5章 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100多年所走过的立法路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过程中,同时又面临着高科技的电子商务的深度开放之挑战。尽管说我国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但是,相对于世界公约的要求以及从建立一个良好的尊重知识产权、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维护社会竞争秩序方面来看,我国在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仍有待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

5.1 开展政府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提高国民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看, 电子商务虽涉及的领域众多,形式多样, 但行业和区域差异较大,企业管理水平有高有低,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也不统一。因此,我国政府应适当开展必要的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抓试点、重宣传、贵引导, 在试点的基础上取得经验, 逐步推广,在宣传的基础上普及电子商务基本常识, 提高国民电子商务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吸引更多的企业或消费者加入到电子商务的行列中来,引导他们有效地进行知识产权的积累和保护。

5.2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信息服务系统是以因特网技术为网络连接平台的。这种开放性的网络平台使得电子商务的安全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而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保护必然涉及到电子商务的知识产权问题。因此, 电子商务平台的规范化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为了规范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我国必须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开发出类似于IBM 公司的“密钥容器”这类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具有信息保障功能的硬软件技术产品来确保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5.3与国际密切合作, 探寻有中国特色的域名制度

我们只有立足国情,修订和完善我国现有相关法律,才能对域名权加以有效的保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20页

护。目前各国均没有颁布有关域名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对策可以借鉴其他相关领域的立法经验以及国际上的某些通行作法,对与域名权有关的各种知识产权法律作出相关规定,从而为域名权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5.4 修订中国版权法,充分兼顾国际保护的新要求

现行的中国版权法普遍存在内容陈旧的现象,即使是有关网络信息版权保护的阐述也很模糊, 易造成侵权纠纷和审理结果的随意性, 更无法适应电子商务中版权保护的需要。现有的中国版权法中关于“复制”、“合理使用”、“版权保护期限”等规定亟需依据中国实际情况充分兼顾电子商务 中版权国际保护的新要求加以修订或增加新内容。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21页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商务交易形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电子商务应运而生,这种以互联网为操作平台的崭新贸易形式降低了交易成本,简化了交易流程,清除了传统贸易中的时空对贸易双方的限制,带动了经济变革,但我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立法相对滞后,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还没有最终形成,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法律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网络通信技术起步较晚,无论在电子商务实践,还是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立法与司法研究方面,都远远落后发达国家,一些在国际电子商务活动中热点的法律问题,在我国表现得也不算明显。但是,与全球的电子商务一样,我国有关电子商务的知识产权立法也必然是全球化的。很多国家纷纷制定相关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立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法律基本框架,也正是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电子商务的立法。

综上所述,建立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明确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方法、途径和机构,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法律救济制度,规定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法律救济的形式和内容。制定一系列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完善我国的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政策法律环境,是当务之急。

这将改善我国的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法律环境,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以推动电子商务活动全面迈向国际网络经济舞台。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22页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23页

参考文献

[1]李居迁,杨帆.《网络与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2002,34-210.[2]蒋志培,孔嘉等.《网络与电子商务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7-100.[3]李琪,秦成德等.《电子商务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260-290.[4]李正华.《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J].《政法学刊》,2002,9(3):5-9.[5]沈培.《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保护策略》[J].《特区经济》, 2005,8:209-210.[6]谭红霓.《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02,5:110-111.[7]王辉.《电子商务中的域名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及法律保护》[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4,82-84.[8]李长兵,罗森.《电子商务中商标侵权行为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10,91-94.[9]向高飞.《商业方法专利侵权行为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05.10,14-17.[10]杨巧.《域名纠纷及其解决》[J].载于《当代法学》,2003.4,143-144.[11]何正贤.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特点与新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1-33.[12]林科、李敏.《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其保护策略》[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6,209-210.[13]王鑫刚、王玉春.《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J].学习与探索,2004.1,23-33.[14]万小丽、苏芳荔.《质疑电子商务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制度》[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7,160-360.[15]张绍敏.《电子商务中的著作权保护》[J].著作权,2001.2,125-150.[16]王化鹏.《电子商务中的版权保护》[J].著作权,1999.3,60-96.[17]范晓峰等.《电子商务下的知识产权保护》[J].互连网周刊,1999.3,5-22.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24页

[18]张瑶、柯棕俊.《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科教文汇(财经视点),2006,12:199-200.[19]章东柯.《电子商务下的知识产权保护》[J].知识产权保护,2000,11:32-34.[20]张沙琦.《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J].科技创业月刊(经营之道),2006,2:81-82.[21]薛虹.《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的法律责任》[J].立法探索(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1,2:59-60.[22]徐家力.《传统知识的资源化及此过程中所涉电子商务的知识产权保护》[J].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2005.6:210-225.[23]吴志军.《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J].Market Modernization电子商务,2001,5:86-87.[24]王辉.《电子商务中的域名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及法律保护》[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4,48:82-84.[25]彭柳、王方.《初探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J].现代情报,2002.9,9:168-169.[26]蒋红珍.专利保护——《电子商务网络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15(1):67-71.[27]胡翠华.《论电子商务的知识产权保护及对策》[J].情报科学,2001.5,19(5):540-544.[28]侯海平.《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J].北方经贸,2002.7:50-51.[29]郭立宁.《电子商务及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J].宁夏科技,2000,5:30-31.[30]甘春梅、肖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J].科技广场,2007,2:229-230.[31]程蕾.《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情报科学,2000.8,18(8):678-681.[32]曾琳.《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的现状和立法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7.12,524:259-260.[33]毛铮铮.电子商务需要知识产权保护[N].科技日报,2 0 0 0-0 6-2 9(0 0 2).[34]仰泳.eBay 侵犯知识产权电子商务鼻祖背骂名[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10-16.

第五篇:儒学的经学化过程研究

内容提要:汉朝儒学在汉武帝、董仲舒的弘扬、改造下,以经学化的表现形式,成为汉代文化思潮的主流。“经”由最初的“六经”不断发展,大兴于汉武帝后。今文经与古文经在诸多方面有重大分歧,二者的发展是一个互为消长的过程。

关键词:经学 今文经 古文经 互为消长

董仲舒的“三人天策”,独尊儒术,满足了汉武帝在先辈六七十年休养生息所奠定的雄厚经济基础之上,变垂拱无为的寡欲政治为扩张皇权的多欲政治,变约法省禁为王霸双管齐下,变轻徭薄赋为“赋敛繁多,律外而取”的理论需求,正中武帝下怀,因此得以迅速推行。汉武帝、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一系列精心的鼓吹、改造,使得儒学取得了“定于一尊”的显赫地位,成为汉代文化思潮的主流。其表现形式,是儒学的经学化。“经”的本义,乃“编丝缀属之称„„以简帛为书,亦编丝缀属也”。[1]盖经之义,取象治丝。纵丝为经;引伸之则为组织之„„后世以降,以六经为先王之旧典也,乃训经为“法”,又以六经为尽人所共习也,乃训经为“常”。[2]

春秋战国时代,文字记载于竹木简上,典籍以牛皮绳贯穿竹简而成,如同织物之经,于是一些权威的开创学派的诸子文献便分别被其后学统称为“经”。除“儒经”以外,墨有《墨经》,道有《道经》,法有《法经》,医有《医经》,天文有《星经》。武帝以后,儒学独尊,地位高于众学,儒家典籍“五经”成为治国之“法”、人伦之“常”,“经”变从此成为儒家典籍的特称。最开始,经的内容仅限于孔子删定的“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到东汉后又增加《孝经》、《论语》,合称“七经”。隋唐时,“三礼”并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析出(《左传》、《公羊》、《谷梁》),再加上古时的训诂词典《尔雅》,合称“十二经”;唐代以后,《孟子》升格,形成了传、注、说、记、疏、笺、证、正义等一整套阐释儒经的学术体例,以及一些列相应严密的学术规范,可以说能与西方文化中的《圣经》学术史匹敌。

经学,便是历代讯解和阐发儒家经书之学。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孔门高足子夏。相传,孔子删定六经,作为讲学授徒的教材。后来其众弟子散居四方,各立门户,祖述先师之学。但是,他们所传之经学,大多亡佚不可考,唯有子夏有经传于世。“孔子弟子,唯子夏于诸经独有书。虽传记杂言未可尽信,然要为与他人不同矣。”[3]经学的大兴,是在汉武帝之后。“经学”一语,首见于《汉书??宽传》:“(宽)见上,语经学。上从之。”故清人皮锡瑞断言:“经学至汉武始昌明,而汉武时之经学为最纯正。”[4]汉武帝废秦代所立之其他各家博士,专立儒家《诗经》、《书经》、《易经》、《礼经》、《春秋经》五经博士。又建立官学,弘扬儒术。经学可以“通古今”、“一天人”,在西汉至清代间成为地道的经院哲学,人们说话著文,行为处世,都要循古宗经,对之深信不疑。士子想做官,唯有攻经独门路可走。即使有所创意,阐发新论,也只能依傍经典,托于注疏之中。在汉代,经学对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直接影响尤为深刻,史上有所谓“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诗》)三百篇作谏书”,正所谓无所不包、无所不能。

武帝以后,经学被推崇为统一天下思想的官方哲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有学术的总渊薮。但是,经学内部却因学术派别不一发生分化,出现了延续2000年的经今文与经古文之争。所谓今文经,是指用汉代通用的隶书写下的经典。秦始皇焚书,将民间的诗、书、百家语等焚烧殆尽。秦亡时,项羽一炬,又使秦宫所藏典籍蒙受重大损失。战国秦代以来的经生们凭记忆背诵,口耳相授,并以当时流行的隶书文字抄写,形成了“今文经”。上述学官博士们所教授的五经都是今文经。所谓古文经,则是用秦汉以前通行的古文大篆写下的经典。景、武之际河间献王刘德搜求到一批“先秦旧书”,有《周官》、《礼记》、《礼》、《尚书》等;武帝末年,鲁恭王刘余拆除孔子后代住宅,从墙壁内发现《尚书》、《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至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受命校理秘书,发现并整理《周礼》、《尚书》、《左传》等一批古书。这些古书均用先秦古籀文写成,篇章内容也与当时流行的隶书今文经不同,故称“古文经”。今文经与古文经,不仅所据典籍版本的文字不同;研究今文经、古文经的两派学者在学术观点以及学术研究的原则、方法方面,也存在如下重大分歧:

1.对孔子和六经的看法不同。今文经学派以孔子为政治家、思想家,认为六经寄托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体现了孔子“托古改制”的目的。因此今文经学家十分重视从六经的“微言大义”中去探求、发现治国安邦的道理。古文经学派则是把孔子视为史学家、教育家,六经并非始于孔子,孔子只是对其历史资料进行了整理,传给后人。2.学术取向不同。今文学家以专讲“微言大义”的《春秋公羊传》为学说的核心,其视角是政治的,讲阴阳灾异,着重发觉经文背后的含义。而古文家则以记载古代礼仪的《周礼》为学说的核心,其视角是历史的,将文字训诂,究命典章制度,着重探讨经文本义。前者主张合时代,后者主张复古。3.在学术源流上,今文经学讲求“师法”。“师法者,鲁丕所谓说经者传先师之言,非从几出。法异者各令自说师法,博观其意是也。”[5]他们斥古文家不溯学术之源,古文经传均为刘歆伪造,“毁师法,令学士疑惑。”[6]古文经则讲求“家法”。“家法者,范晔所谓专相传祖,莫或讹杂,繁其章条,穿求崖穴,以合一家之说是也。”[7]他们斥责今文家保守秦火之残缺。4.在学风上,今文经学迎合统治者好尚,大讲阴阳五行、符瑞灾异、谶纬迷信,学风活泼,但往往流于空疏、荒诞;古文经学注重名物训诂,学风较为朴实平易,却常常失于繁琐。5.两派都崇尚三代,但对具体制度,解释各异。今文家认为,三代封建,分五服三等,王畿内封国,天子五年一巡狩,有太庙,无名堂,无世卿,有选举,三公为司徒、司马、司空。古文家却认为三代封建分九服五等,王畿内不分封国,天子十二年一巡狩,无太庙,有明堂,有世卿,无选举,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至于对经文中某一篇章,某一问题的看法,两派观点也往往尖锐对立。

从武帝时代直到西汉末,今文经学居“官学”正统地位,对古文经学占有压倒优势。武帝所立《易》博士孟喜、梁丘贺,《书》博士欧阳生、夏侯胜、夏侯建,《诗》博士申培、?固生、韩婴,《礼》博士戴德、戴圣、庆普,《春秋》博士颜安乐、严彭祖,14人均为今文经学家。在今文诸经中,《春秋公羊传》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武帝需要利用它来阐发孔子“大一统”之精义,为自己的专制集权多欲政治,扫清思想障碍。从学术方面看,董仲舒及其同学胡母生对《公羊传》的深入研究,将其经义系统化、神圣化,也是它地位特出的重要原因。简言之,在武帝时代的儒学独尊,归根结底是今文经学独尊,《春秋公羊传》独尊。

古文经学的崛起,始于西汉末年哀帝时期间。刘歆倡古文经最力,格外推崇《周礼》《春秋左传》,但一直未获朝廷认可,被斥责为“改乱旧章”。王莽改制以《周礼》为本,故古文经学自王莽摄政后扶摇直上,在“今文十四博士”之外,增立《周礼》等古文经于博士学官。东汉光武帝时又恢复今文十四博士,但实际上古文经学已居主流,大师辈出,贾逵、马融、服虔、郑玄、许慎,尤为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嘲笑今文经学者们的狂妄,强调应该用训诂的方法去理解经书;对于谶纬邪说,进行犀利的讽刺。

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经今文学与经古文学相互驳难,仅两汉期间,大的争论就达四次,皇帝常常“称制临决”,亲自仲裁经学问题。此后历代,今文经与古文经一直争论不绝。每遇社会政治鼎革,文化思潮流变,两者便余响重奏,借尸还魂,影响中国文化可谓至远至深。儒家知识分子凭借其经典的神圣化,介入帝国体制文化建设,并使之在社会各阶层中具有普遍性的文化效力时,经典的文化权威地位已经牢不可破。“经学成了绝对的显学,而对绝对权威的经典的解释之学,也由此构成了中国知识精英思想中知识的来源与真理的凭据:在经典及其注释中人们可以获得所有的知识,在经典及其注释中真理则拥有了所有的合理性。”[8]

纵观汉代儒学经学化的发展,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有一个互为消长的过程,西汉时期今文经学兴盛,礼乐文化发达,今文经学在官方学术中占据主流地位。东汉时期,古文经学已对官方今文经学构成威胁,其间虽有今、古文融合的趋势,但今文经学独大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到曹魏中期,今、古文经学并立于学官,在私学领域则以古文经学占据优势。此后,一种玄学化的经学开始出现,在这种经学思潮的影响下,今、古文经学合流加剧,整个经学遂有形上、形下的区分,此时除玄学化的《易》学为形上学外,其余经书中的学术思想都被贬入形下领域。这种局势促使哲学形上学日益发达,而礼乐之学因贬入形下而日益遭到忽视,礼乐文化遂趋于衰落,出现“礼崩乐坏”的悲剧。而这个时期较能代表儒学的春秋之学开始衰落,《易》学却一反汉代经学视野下过度象数化的特征,一跃为“超言绝象”的玄理《易》学。纵观汉代儒学的经学化过程,其发展兴盛,是在某个时代某个局势下某个方面得到了张扬与发展而已,而这一时代的官方学术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该时代的学术。

参考文献:

[1]章太:《国故论衡?文学总略》,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1年版。

[2]《刘申叔遗书?经学教科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十四“子夏经学”。

[4]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59年版

[5][6]马宗霍:《中国经学史》,上海书店1984年版,第38页。

[7]公孙禄批评刘歆语,见《汉书?王莽传》。

[8]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14页。

下载关于西夏儒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西夏儒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研究 西藏昌都地区初级中学 代剑宁 【摘要】本文从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西藏地区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对中学数学教学中......

    新时代职场中男女平等问题研究

    “男女平等国策行 社会性别主流化”征文活动 新时代职场中男女平等问题研究 长沙市芙蓉区五一中路小学邓沁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女性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就业率低、从事职业范围......

    关于电子商务中避税及反避税问题研究

    关于电子商务中避税及反避税问题研究 11财管(6)班 滕慧敏 3211005442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形成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全球性电子虚拟市场,电......

    农村教育中的辍学问题研究

    农村教育中的辍学问题研究 刘洪涛 “科教兴国”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思(推荐5篇)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思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对文明演化汇集而成反映民族特质和风俗的文化,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

    儒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现实意义五篇范文

    儒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优秀文化。近代,我们民族经历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当代,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级化发展,为了抢经济的制高点,全......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