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环境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09:4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职业环境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职业环境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最终版)》。

第一篇:论职业环境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最终版)

论职业环境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陈艺超

职业教育先进有效与否,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能强势发展。德国从二战后一个废墟中迅速堀起并长期保持世界经济强国行列,就是其拥有一套完善有效的“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保证了其进行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高素质、高效率生产劳动者的输送。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先进和完善的职业教育无不失为该国经济繁荣的高效武器。

回过头来,看一看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第一:我国的职业教育分为两大块块,一种是建国初期模仿前苏联模式的技校模式;一种是改革开放后学习世界各国形成的职业学校模式。瞻其未来,技校模式最终要划归职业学校模式。我国的职业学校模式的产生是由普通高中转型为职业技术学校而成的,自然是摆脱不了传统的“菁菁校园,莘莘学子”的教学环境,许多专家也十分认可这种教学环境。但是笔者认为:“菁菁校园,莘莘学子”的教学环境不可否认地是适应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但不一定十分地适应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在“菁菁校园”里培养出来的职业学子们一走上工作岗位,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如:汽车修理专业,当学生在真实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时候,就会抱怨工作车间有油污灰尘,修理的车辆太脏,甚至事故车上残留着车祸遇难者的血迹更让他们望而却步。他们在职校里实训的时候,环境是干净的,供拆装实训的车辆是干净的,他们已经适应了那种环境。而真正的汽车修理厂就不一定是那样了,而且也没有人会洗干净了车辆再拉去给你维修。这种环境的巨大落差,使学生出现了不愿工作、不敢工作、想逃离工作的“不适应”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习学习,导致学生错过了职业教育最黄金的授渔获宝期(实习期是学生将在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少量的实践经历付诸与完全的技术生产实践的重要黄金期)。这种“不适应”使应该专心在生产岗位上实践学习的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自己的“不适应”或因“不适应”多次转换实习单位。待到稳定下来,学校中学习的理论已经模糊了,实习实践学习也没有形成完善系统的学习过程,大量学生不能实现一上工作岗位就能工作,不能迅速成为高素质的高效率的社会生产劳动者,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相当一部分职教专家发经发现了这个职业教育的弊端,也采取了许多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开展校企合作、在校内模拟工作环境、工学结合等措施。不可否认,这些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序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形成一套职业环境培养系统,以求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职业学校不能总抱着“菁菁校园”这个传统不放,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环境培训的重要性,研究形成一套“职业环境培养”的培训系统,将这套系统始终渗透在学生在校的两年理论学习期中。笔者设想:这套培训系统应该分为三大模块,具体如下:

模块一:生产岗位模拟模块。

地点应试设置在校内实训场或模拟教室,布置应与现实生产车间或岗位大置相同。比如:我们常见的物流模拟工作仓库、汽车维修模拟车间,使学生一进入场地就感觉是在上班。还要有相应的形式模拟,比如: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扮演厂长、车间主任等,还要有相应的制度模拟,比如:进入厂区必须换穿工作服、签到,每次模拟实训必须有下达生产任务,结束后学生必须填写工作日志等。生产岗位模拟应相当程度地高仿真真实的工作过程,甚至还模拟学生工作的工资,谁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众,模拟工资就高,谁表现不佳如出现迟到、旷工、工作失误等,模拟工资就低,最后将模拟工资折算成百分制的学习科目成绩。这种高度的防真模拟虽然有一定作用,但模拟毕竟是模拟,并不是真正的职业工作环境,还需要下一个模块的支持。

模块二:生产实训见习模块。

见习不是真正的生产实训实习。职业学校应该每学期有一周或两周时间分批安排学生到真实的生产岗位上见习,也不等同于参观学习,而是安排学生做为真实生产者(正式职工)的副手,或是旁观,或是参与简单的不影响大局的生产行为,比如:递工具、收拾车间或办公室、整理资料等,当然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在经允许和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参与正式的生产行为。低程度的生产实训见习有大家常见的校内勤工俭学、“三自教育”等活动,高程度的是到真正生产企业中去。学生经过生产实训见习,基本上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和环境有了感观上的理解,也从正式职工身上学习到了从事生产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也能从正式职工犯的错误遭到单位的批评和处理的过程中知道自己将来工作时不应犯同样错误,也能学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经验,更能使学生树立了安全生产意识。要实现这个模块,职业学校必须开展稳固的校企合作,校企结合,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养活动。这样才能获得满足校内学生生产实训见习需要的工作岗位。

模块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素质能力培训。

通过文化课教师或班主任,由易至难地进行职业素质能力培训。笔者是一名班主任,曾对此进行了尝试性的培训。笔者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和了解观察社会上诸多工作者的工作经历,发现,作为一名工作者,有些事情是必须长年做的。比如:简单的有“填写自己的简历”、“自我鉴定”、工作会议记录等,难度大点的有写工作日志、报告、工作总结等。笔者针对学生进行了培训:

首先,从简单的开始,让学生必须记得自己的简历或一篇已经写好的自我鉴定,抽个时间随机进行训练,要求他们5分钟内能正确写全自己的简历或自我鉴定。

然后,再进一步训练他们写工作会议记录,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本工作日记,每次的安全课或班会课,都要求他们当做一次工作会议进行会议笔记,结束后上交,过后指出会议笔记的不足,指导他们学会规范、简明、扼要地进行会议笔记。一个学期十几次,两年四个学期就是差不多五十次的训练能使学生掌握会议笔记的方法并养成习惯。试想:一名刚进入单位的学生,第一次参加单位的会议,就能手捧着笔记本进行规范的会议记录,自然会让单位领导和老职工对这名新人刮目相看。从以前老职工看不起新职工或欺负新职工转而变成关心新职工,潜心培养新职工。这种训练使大部分学生从事职业生涯伊始就能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尽量避免了“新鸡入笼多被啄”的现象,使学生尽可能地减少其他麻烦而专心进行生产实践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迅速在生产岗位上实现经济效益,真正地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最后,就学生进行写工作日志或工作总结的训练。虽然在职校的课程中有《应用文写作》课程,但这属于语文教学,有时并不实用,且没有形成长期效应。笔者认为:工作日志和工作总结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语句,也不需要什么虚张的口号,只要能简明扼要地写出四个问题即可:

1、你做了什么工作?

2、这项工作产生了什么效果?

3、工作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

4、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或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结合学校团委、学生会开展的各种活动和生产模拟或生产见习等事件训练学生根据上述四个问题写工作日志或总结,只要把问题说清楚,不要求字数的多少。通过上述的训练,即锻炼了学生的文笔,也使学生在未来的企业中轻车熟路地应对这些非生产劳动的常规工作。

对职业教育学生进行“职业环境培养”三个模块的训练,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尽可能地减少由学生转变成职业生产劳动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使学生迅速在生产岗位上“适应”并产生经济效益,是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用人单位的真实需要,也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职业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出本校、本专业、本地区职业环境培养的方法,开展职业环境训练。以上便是笔者的拙见,如有补充和斧正,敬请指导,共同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贡献。

2011年10月29日

第二篇:论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创新其实是个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不创新,则死亡: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时代赋予了创业中心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秉承“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思想,拓展新思路,开辟新境界,时刻高举创新的大旗,紧跟发展跳动的脉搏。熊彼特(J·A·Schumpeter)曾经说过“企业家精神的真谛就是创新,创新是一种管理职能。”

职业发展可以是任何人在一段时期内不同的工作经历。在这个定义里,强调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讲什么样的技能带到你所从事的工作中。这些东西都是一种全新的定义,是一种在你的职业发展规划中所应该涉及到得东西。而要想对这些东西有一个全新的,适合自己的规划。并且这个规划又能够使得自己在未知的将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那么我们就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创新。

所以,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职业发展的真谛即是创新,创新是一种发展的原动力,是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

一、创新的本质特征

1.创新与环境

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防御型创新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为了避免威胁或由此造成的系统损失扩大,系统在内部展开的局部或全局性调整;攻击型创新是在观察外部世界运动的过程中,敏锐地预测到未来环境可能提供的某种有利机会,从而主动地调整系统的战略和技术,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种机会,谋求系统的发展。

2.创新的时期

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将其分为系统初建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系统的组建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项创新活动。系统的创建者在一张白纸上绘制系统的目标、结构、运行规划等蓝图,这本身就要求有创新的思想和意识,创造一个全然不同于现有社会(经济组织)的新系统,寻找最满意的方案,取得最优秀的要素,并以最合理方式组合,使系统进行活动。但是“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动荡的环境中“守业”,必然要求积极的以攻为守,要求不断地创新。创新活动更大量地存在于系统组建完毕开始运转以后。系统的管理者要不断地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寻找、发现和利用新的创业机会,更新系统的活动内容,调整系统的结构,扩展系统的规模。

3.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原有秩序之所以要打破,是因为其内部存在着或出现了某种不协调的现象。这些不协调对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会或造成了某种不利的威胁。创新活动正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这些不协调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因此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更何况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的任何一次突发性的变化都有可能打破组织内部创新的程序。所以,作为一个创新者,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创新的方式

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无功便是有-1-

过”的新观念,使每一个人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要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时时想创新、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氛围,使那些无创新欲望或有创新欲望却无创造行动、从而无所作为者自己感觉到在组织中无立身之处,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组织聘用自己的目的,不是要自己简单地用既定的方式重复那也许重复了许多次的操作,而是希望自己去探索新的方法,找出新的程序,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去尝试才有继续留在组织中的资格。

1、思维创新

对何谓创新思维,或创造性思维,理应有个比较严谨的定义,不过,在理论界目前对这方面的定义又难求一致。但当人们谈到创新思维时,大致都把它作为一种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思维活动,而这种过程、方式、活动又有别于一般重复性、通常性的思维。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创新其实是个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不创新,则死亡: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

邓小平认为,创新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其对创新的思想先导、创新主体的精神要素和创新活动的系统结构等的科学规定和系统阐发上。综观邓小平的创新思想、创新实践以及支配其创新行为的思维方式.我们清晰地看到:解放思想是创新的思想先导;胆识和勇气、策略和方法是创新主体所必须具备的精神要素。

2、环境创新

环境是职业发展的土壤,同时也制约着职业发展。职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是单纯地去适应,而是在适应的同时去改造、去引导、甚至去创造。环境创新不是指职业发展为适应外界变化而调整内部结构或活动,而是指通过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职业发展的方向变化。例如,通过公关活动,影响政策的制定;通过技术创新,影响技术进步的方向等等。

3、技术创新

熊彼特(J·A·Schumpeter)在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①引进新产品;②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③开辟新的市场(以前不曾进入); ④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不管这种来源是否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⑤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组织,例如生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技术创新就是要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

三、职业发展的定义

对职业生涯的定义是:任何人在一段时期内不同的工作经历。在这个定义里,强调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讲什么样的技能带到你所从事的工作中。

显然人们的职业发展和许多因素相关,如体力、脑力状况、个人兴趣、个性特征、家庭环境、所处的大环境、就业市场、能力、技能、教育以及性别等等。但个性在职业发展确实提供了不同个性类型的人擅长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个性类型的人需要不同的工作氛围使他们的工作富有成效,并且开心愉快。对于不同的人有着决定不同职业发展的因素,对于组织也有着不同的决定因素。在个人和组织中也有着对职业发展的相应阐述。

1.组织单元

职业发展是组织用来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方法。实际上,职业发展是组织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

性培训、教育等活动。是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各个岗位,设置多条职业发展系列并搭建职业发展阶梯;然后,通过岗位能级映射,探测岗位间的关联,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如行政序列、技术序列、销售序列、管理发展序列等。

2.个人单元

职业发展就是在自己选定的领域里,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成为最好的专家。所谓专家并不一定是研究开发人员或技术顾问。专家是在某一领域有深入和广泛的经验,对该领域有深刻而独到的认知的人。至于行政管理能力、员工培养能力、团队建设能力、规划和沟通能力等,是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培养的能力要素,它们是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但不是职业发展的目标。

职业发展管理是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基础条件之一,是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各个岗位,设置多条职业发展系列并搭建职业发展阶梯;然后,通过岗位能级映射,探测岗位间的关联,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如行政序列、技术序列、销售序列、管理发展序列等。

四、职业发展的必要性

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大部分人不知道他们的优势何在。如果你问他们,他们就会呆呆地看着你,或文不对题地大谈自己的具体知识。事实证明,即使在德鲁克如此断言的几十年后人们对自己的认识仍然很茫然。

1.组织单元

从组织的观点看,职业发展能降低员工流动带来的成本。如果企业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计划,这些计划可能与组织密切相连,因此,员工就不大可能离开。热心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同样能鼓舞士气,提高生产率,并帮助组织变得更有效率。事实上组织对员工的职业发展感兴趣对员工也有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员工认为企业把它们看作是整体计划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些数字。通过职业道路引导,为员工带来一系列包括正式与非正式教育、培训及工作体验的开发活动,这些开发活动有助于员工能够从事更高一级的职位。职业道路引导指明了组织内员工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机会,组织内每一个员工可能沿着本组织的职业道路变换工作岗位。重视职业发展对员工看待他们的工作和雇主的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

2.个人单元

因为人们的职业发展和许多因素相关,如体力、脑力状况、个人兴趣、个性特征、家庭环境、所处的大环境、就业市场、能力、技能、教育以及性别等等。所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并且符合自身的性格的职业发展计划就变得更加的必不可少。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式可以使得自己对于自己不再茫然,对于自身从事的职业也不茫然,并且可以提高自身能力以及在这个行业中的待遇等。

五、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任何人在一段时期内不同的工作经历。在这个定义里,强调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讲什么样的技能带到你所从事的工作中。这些东西都是一种全新的定义,是一种在你的职业发展规划中所应该涉及到得东西。而要想对这些东西有一个全新的,适合自己的规划。并且这个规划又能够使得自己在未知的将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那么我们就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创新。

1.案例:小天鹅的“末日管理”

无锡小天鹅公司是一个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几年来,在企业内

部推行“末日管理”,以建立全球性“横向比较”的信息体系手段,以全员化、立体化、规范化的营销管理体系为支柱,以强有力的人才开发机制为保证,从追求卓越到追求完善,小天鹅人的危机意识已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意识。

1.竞争就是争取消费者。小天鹅运用特殊的比较法参与竞争,将传统的“纵比’’改为“横比”,比出了“危机”:其一,与国际名牌比,找出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争创国际品牌;其二,与国内同行比,学习兄弟企业的长处,保持国内领先;其三,与市场的需求比,目光紧紧瞄准用户,把握市场命脉;其四,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努力避免一得自矜,警钟长鸣。

2.参与竞争就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既是企业成功的条件,又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占有了市场就是争取了消费者。小天鹅认为,企业出产不仅仅是产品,是质量和信誉,而且是广大消费者给我们发了工资和奖金。今天的小天鹅不仅完成了这个观念上的转变,而且已经实现按订单生产,成了“无仓库企业”。小天鹅又提出“24小时,365天运行才是正真经营”的经营理念。实行双班制生产,推行24小时热线服务,进一步提高小天鹅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效率,确保了市场占有率。

3.建立面对市场的全员化、立体化、规范化的营销管理体系。全员化就是多让职工参与营销。立体化就是企业内部在生产、科技、营销、人事等方面面对市场发扬团队精神,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化就是把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制度化,这包括:(1)小天鹅的企业精神:“为国贡献,团结拼搏,进取敬业,全心服务,文明礼貌。”(2)小天鹅的规范管理:人事管理推行《职工就业规则》,对职工的权利和义务都作了详尽而明确的规定;财务管理实行《裁决顺序和签字原则》,明确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长的权限,对公司日常事项的决定作了详细的规定。(3)实行成品零库存的制度,如果产品三天卖不掉,宁可停产。

4.注重服务。小天鹅在服务上推出了“金奖产品信誉卡”的承诺,将服务监督权交给用户,把服务公约公布于众,坚持做到“1,2,3,4,5”的特色服务,即“上门服务带一双鞋,进门二句话,带好三块布(一块修机布,一块垫机布,一块擦机布),做到四不准(不准抽用户一根烟,不准喝水,不准乱收费,不拿用户礼品),五年保修,随叫随到,如有逾期甘愿受罚”,并为用户办理了责任保险。并坚持“名品进名店”,与全国经联会、贸联会、新联会、华联和交电系统的一百多家商界台柱子商场建立正常友好的业务往来。

5.实施名牌战略,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经营只是今天,创新才是明天,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末日管理又有了新的拓展,推行战略联盟,壮大销售同盟军,也壮大了小天鹅自己。为实现自己的“旭日目标”,小天鹅的做法是:(1)

与同行联盟。小天鹅只有波轮全自动,没有滚筒,也没有双缸,从这点看,小天鹅要抢占市场份额,确有难度,偏偏上海惠而浦、长春罗兰、宁波新乐有设备,有产品也乐于接受定牌,扩大批量,小天鹅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与他们成功地进行战略联盟,达到了双赢。(2)与相关产品联盟。洗衣机和洗衣粉休戚相关,小天鹅与广州宝洁公司建立了伙伴式的营销联盟。宝洁公司在他们生产的“碧浪”洗衣粉包装袋上印上了“一流产品推荐”的字样,并标明了小天鹅的商标。小天鹅洗衣机在他们的产品为宝洁公司分发碧浪洗衣粉试用样品。(3)与国外大公司联盟。小天鹅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双方投资,组建了博西威家电有限公司生产滚筒洗衣机,又与松下公司合资生产绿色冰箱,与MOTOROIA、NEC分别结盟成立实验室,使小天鹅的产品始终与世界先进技术保持同步。

2.分析:

a.对于企业和个人在思维上的创新

小天鹅公司是一个国有资产企业,前世始建于1958年,作为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出来的企业“大锅饭”已经成为那个年代特有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很难真正的使员工将自身和企业进行有效地联系,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其一,从“小天鹅人的危机意识已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意识。”不难看出小天鹅的“末日管理”是从思维上的创新推动员工的对企业的重视,树立危机意识,使得员工知道企业对于自己和自已对于企业同样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员工认为企业把它们看作是整体计划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些数字。员工就不大可能离开。员工自身热爱企业,那在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中就会想着企业为自己带来的利益,建立属于自己的以企业为中心的职业发展通道。

其二,小天鹅的企业精神:“为国贡献,团结拼搏,进取敬业,全心服务,文明礼貌。”通过建立全新的企业精神,改变企业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企业在思想上得以发展,也使员工的思想产生一定的转变。建立全员化的的体系让员工参与营销,让员工觉得企业重视自己,也是自己忠实于企业和产品。同时,无形中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指出了一个方向,通过职业道路引导指明了组织内员工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机会,热心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同样能鼓舞士气,提高生产率,并帮助组织变得更有效率。

b.对于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上的创新

“小天鹅运用特殊的比较法参与竞争,将传统的“纵比“改为“横比”,比出了“危机”,与国际名牌比,找出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争创国际品牌。”从观念上改变了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改变了在职业发展中企业所提供的环境,改变了员工对于自身在企业环境中的定位,使得自己不再是一个受拘束者,使员工自己的工作成果都有着与国际名牌竞争舞台。提高员工对于自身的定位,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其一,将企业置于可与国际名牌相比的环境,在找出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争创国际品牌。同时,让企业去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环境。将企业深化改革,国家改革开放将要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正式提上日程。为企业以后的发展中,所要面临国际化这个大的市场环境时一些可能的危机敲响警钟。为企业将来的职业规划做提前的安排,提高了企业的生命周期,和生命力。

其二,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表示着企业内部体系结构的调整。使得企业内部环境完成一次更新,使内部环境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员工在新的环境中去工作,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抬高员工的视野。企业发展的同时让员工认识到,自身职业发展与新的环境的互斥性。弥补自身的缺陷性,修正职业发展规划,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个全新的生命形式。

c.对于企业和个人在技术上的创新

“建立面对市场的全员化、立体化、规范化的营销管理体系。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并且与同行结盟开辟新的市场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采用联合攻关的方式。充分利用新旧技术不连续发展的机会,创造条件,集中力量对一些重点领域的先导技术进行模仿创新,实现跳跃性发展。,改变了单一企业的垄断形式,以联盟的方式进军国内或国际上的市场。

注重服务和事实名牌战略都是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注重服务,提出全新的服务模式等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产品,并用这种产品来拉拢消费者。就好像如今的一些国际化的大型企业,产品质量虽好但是却并不是值得支付昂贵的费用,然而却有许多消费者购买,就是因为卖的是服务。通过名牌效应,可以去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组织,例如生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即使这种效应并不能真正的建立一个垄断地位,但是确实可以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以员工的角度来说,做好职业发展的计划,并且这个计划是以企业为中心,创新为灵魂的,那么一个企业的提高也就是员工自身的提高也就是在职业发展中的目标的实现。

3.总结:

创造积极的声音和形象。是企业摧毁“消极自我”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积极的鼓励去代替它。要想向“我是一个失败者”这个判断挑战。建立创新的思维,建立创新的环境,建立创新的技术。企业培养创造性,消除头脑中消极的声音,很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的环境,这意味着要发现或营造有益于创新表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此外,企业也应该充分地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计划,这些计划可能与组织密切相连,因此,员工就不大可能离开。降低员工流动带来的成本。同时使员工能“看”到自己在工作中干得很出色,与他人相处得很融洽,在自己参与或主持的活动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如果企业努力地去创造这些积极的声音和形象,员工就会将企业变为自己思考中自然的组成部分。既然积极的思考会导致积极的结果,那么,上述努力将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宣告书。

所以,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职业发展的真谛即是创新,创新是一种发展的原动力,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 杨爱梅 模仿创新与民营企业创新战略选择 【革与战略】NO.10.2006

2. 李东芝 邓小平创新思想研究

3. 德鲁克 MBTI对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的意义

4. 孙锐薪酬、授权、培训、职业发展与组织创新关系研究【科研管理】

2010年02期

5.张锐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如何挖到人生第一桶金

第三篇:论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化培养

.论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化培养

张建荣/王建初

【内容提要】职前培养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职教师资需要具备“双师型”素质和在教学实践中把职业分析、技术应用、教育手段融为一体的能力,这需要通过硕士研究生层次的专门化培养才能实现。为此,建议设立“职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开展职教师资的专业化职前培养。【关 键 词】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化培养/硕士学位

一、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化培养的必要性

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来源与构成的分析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我国现有8所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另外还有32所高校的二级学院开设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但8所技术师范院校大部分是非技术师范类专业,技术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不去职业院校工作。32所大学下属的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或被关停并转,或时招时停,毕业生数量有限。因此,我国每年新增的职教师资中只有极少部分教师接受过专业化教育。大部分师资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普通师范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具备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但缺乏与职业劳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二是非师范类专业(主要是工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或硕士研究生,他们是按照传统的工程师模式培养出来的,未接受过教师技能的专业训练,而和工程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教师资的操作技能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三是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些人虽然了解职业教育的现状,掌握职业教育的理论,并且在某些方面对职业教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其知识和能力结构尚不能满足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要求;四是由其他行业招聘、调动或兼职担任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尚不能完全胜任职教师资的职责。

我国尚未设立职业教育师资的教学能力标准。职业院校招聘专业教师一般只能看其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学校尚无法根据职业教育师资教学能力的要求,直接...招聘到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学校对新招聘的教师需进行两方面的培训:一是教师基本能力的培训;二是职业操作能力的培训。这实际上是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责任全部推给了职后培训,给用人单位(职业院校)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专业化培养过程的缺失影响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制订。如浙江省东部某县经济发展较好,教师工资待遇相对较高,教师工作有较大吸引力。为保证师资队伍质量,当地政府规定必须是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才有应聘教师岗位的资格。对职教系统来说,这一规定限制了普通工科专业毕业生进入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因为全国职教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极少。其结果是造成了职业学校无法招聘到所需的专业教师,有的学校便只好招聘师范大学物理专业毕业生担任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师。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中文、数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的情况。因此,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水平无法得到保障。

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没有经过专业化培养的师资无法从制度上保障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职教师资应接受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

专业化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是职业的不可替代性,一个职业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是该职业是否具有专业性的标志。职业的不可替代性表现在从业人员具有不可替代的能力。事实上,职教师资这种不可替代的能力是存在的,只是以前未被充分认识。

这种不可替代的能力就是把职业、技术、教育融为一体的能力,形成于教育学科与某一专业学科相交叉的领域。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首先必须掌握某一专业学科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其次,作为教师,又必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和知识,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1]具有把教学法与专业内容结合起来的能力,即专业教学能力。这么多内容的学习,而且是交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大学本科期间无法完成。

...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德国各州可以制订并实施不同的教育政策,但职业培训政策却是由联邦政府制订的,这也包括建立全德统一的职教师资培养框架。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有两个重要特征。[2]第一个特征是“两阶段培养”,即要成为职教师资须经过两个阶段的学习,并通过两次国家级考试。第一阶段是专业学习,学制为四年,其中包括至少一年的专业实习,基本要求相当于大学本科,毕业时须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第二阶段是在职业学校开展为期两年的教学见习,一方面在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的指导下在职业学校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在高校或教师进修学院参加一些教育教学研讨课程。在完成一份报告(论文)并通过答辩后,再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培养并通过两次国家级考试方可取得职业教师资格。第二个特征是“双专业学习”,有志从事职教师资的学生要学习两个专业。一般第一个为主专业,即具有特定行业或工程背景的专业;第二个可选普通教育方向的专业,如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外语等。教师在教学工作安排中也可以教两类不同的课程,避免了专业课教师与基础课教师相分离的问题。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上述两个特征值得我国借鉴,特别是两阶段培养模式符合职教师资“双师型”的要求,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及我国现行的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制体系。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仍采用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职教师资队伍。我国也正在开发中职师资培训包,以提高培训的水平和质量。职后培训可以补充或改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但限于时间、精力、经费和培训机构的认识水平、质量意识、负责态度,职后培训的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职教师资所需要的“双师型”素质是基于某一专门技能、教育科学和职业科学的复合体,包含了系统化的学习内容和课程结构。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养成需要集中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潜心探索和实践反思,因此要求教师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调查分析手段。这些能力目标无法通过四年本科教育达到,需要通过硕士研究生层次的专门化培养才能实现。

三、设立专门学位开展职教师资专业化的职前培养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学历提高的途径有攻读工程硕士、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或接受中职教师、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但上述学位教育难以实现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的目标。

工程硕士的目标是培养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这类人员的知识、能力要求和工作内容、性质都与职教师资有较大差距,其培养目标、研究方向、教学内容、考核标准不符合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要求。尽管目前有许多职业院校教师为了追求学历达标获得了工程硕士学位,但作为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专业教学能力并没有随其学历的提升而提高。

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基础教育需要的高层次教育、管理人才。它是根据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目标设立的,其内容及内涵与职教师资的专业发展需要有差异。基础教育的课程大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开展的课程研究是与学科结合起来的,教学研究围绕基础理论展开,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懂不懂”的问题。而职业教育课程是以技能为中心的,其类型、模式多样,理论与实践并重且建立在“行动即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学研究通常要与职业劳动、生产组织、专业技术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懂不懂”,更要关注学生“会不会”;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涉及“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等内容,关注的是“怎样学”的经验和“怎样干更好”的策略,而不是“是什么”的概念、原理和“科学”的论证、推导等。因此,即使单纯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教育学与职业教育学也是完全不同的两门学科。另一方面,从学科所涵盖的范畴看,职业教育学必定包含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但教育学则不可能涵盖职业科学的内容、方法和领域。因此,“教育硕士”学位无法涵盖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师资必须具备把职业、技术、教育融为一体的专业教学能力,与工程师或技师的能力不同,与普通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不同,它不是“教师”能力和“工程师或技师”能力的简单叠加,不是教育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的总和。在职教师资的培养中应当把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知识技能的传授训练过程中,并实现两者之间的“化学合成”而不是“物理组合”。这一培养目标不是现有的“工程硕士”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所能实现的,其内容也不是“工程硕士”和“教育硕士”的教学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有必要专门设立“职业教育硕士”这一新的学位,而不能把它作为工程硕士或教育硕士的附属品,以“工程硕士(职教师资)”或“教育硕士(职教师资)”的形式出现。

我国自2001年开始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这既是提高中职教师学历水平的举措,又是提高中职教师教学水平的良机。但由于学位制度设计上的错位,其效果并不理想。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的是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术研究型学位,导致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论文选题、研究路线必须按照学术研究型学位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学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难以达到要求。另外,这个目标与学员的工作内容相脱节,学员不愿学。其结果是生源萎缩、招生下滑,学员取得硕士学位后不愿再回原单位工作。[3]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无法实现职教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培养目标。

因此,有必要根据职业教育师资的教育背景、岗位标准和发展需求,建立一种专门的学位——职业教育硕士。这是一个职业型的学位,其基本目标岗位是职业院校教师;这是一个硕士层次的学位,学生入学前必须掌握某一工程学科或专业领域完整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过程中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和考核方法,并须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这是一个交叉学科的学位,其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均位于教育科学、技术科学、职业科学之交汇点上,[4]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职业教育核心能力的教师。

四、开设“职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可行性

...2001年以来,我国开展中职学校教师、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形成了一支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其中大部分教师既有工程技术或某一行业领域的教育背景和研究经历,又有职业教育研究的能力和成果。[5]这为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和开展“职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开展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开发80个中职师资培训包。通过实施中职师资培训包开发项目,在全国范围形成了一个把工程技术科学、职业科学、教育科学结合起来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术研究平台,造就了一支复合型的科研队伍。80个中职师资培训包的开发工作将于2010年结束,其主要成果将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教师培训方案、教师培训核心课程教材、专业教学法教材、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这些成果不仅将有效地提高职教师资培训质量,大部分内容也可以直接用于职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知名校长,他们既是学校管理的行家,更是具有丰富职业教育实践经验的专家。许多高职院校还设立了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开展职业教育专题研究。这些职业院校一线的专家、校长是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中坚,他们既可作为“职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实习的指导教师,也可被研究生培养单位聘请为导师或副导师。这既有利于“职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更好地符合职业学校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的需要,也利于研究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学校的实际,实现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

“职业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人才,具体地讲是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及企业培训机构师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学生应掌握某一专业或学科完整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与该专业或学科相应的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和生产组织,具有相关工种的上岗操作能力,拥有至少一...个该行业中级或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从事某一专业领域教学工作的能力、技术应用与开发的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

当然,要真正建设好职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是长远而艰巨的任务。高校不应仅仅为了增加硕士点而临时凑班子、借牌子、做表面文章,而应该从学科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扎实开展工作,在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导师队伍组成、实训基地建设、实验设施配备、专业建设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和保障,为尽快造就一支合格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发挥高等学校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颜明忠,张建荣,王建初.从国际比较角度看“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2,(19).[2]RUETZEL J., FASSHAUER U..Lehrerbildung Füer Berufliche Schulen.Professionalisierung und Reformvarianten[J].Berufsbildung, 53.Jg.(1999), Heft 58.[3]姜大源.职业科学:一门新学科的创立与定位[J].教育发展研究,2005,(3).[4]Zhang Jianrong, Le Yanyan.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of Master Education for In-service TVET Teachers: A Case Study at Tongji University[A].Frank Buenninng, Zhi-Qun Zhao: TVET Teacher Education on the Threshol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C].August 2006.[5]张建荣,陈祝林,王建初.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点建设的思考[J].教育改革与管理,2006,(1).【作者简介】张建荣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院长 教授;王建初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上海 200092)。(转自《教育发展研究》(沪)2010年1期)

发布时间:2010-12-27 13:39:06

..

第四篇:论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

74101227.doc 论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

本文从创新的定义出发,着重论述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如何利用创新教育的思想培养人才,提出在现代社会里学校教育融入创新教育的新模式,为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提供一方面的借鉴。【关键词】

创新 创新型人才 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 创新教育模式

【引入背景】

曾经在新东方学校的网站上看到一则征集论文的信息,要求的主题范围是有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由此想到创新在当今飞速变革命的社会中的重要性是日渐突现,那么我们当今的教育是否能担负起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巩怕当今的中国教育界,还未对创新在教育中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有所定位。笔者想借用此文对创新在学校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作一点探索。【正

文】

既然要谈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就不得不先谈一下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新型的人才。

创新一词早有专家研究过,起源于英文词汇Innovation翻译而来。在20世纪初的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在他的著作中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组合的生产函数。

从熊彼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只要有新的内容和新的组合即为创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创新其实可以分为两种方面。第一种方面即为一种原始的创新,这种创新就是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这是一种难度很大的创新,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第二种方面的是对世界上已有的东西进行再加工,把已有的东西重新组合也就是创新。

从以上创新定义的分析,其实做到创新未必要创造出这个世界上没有的东西,只要对已有的东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见解加以改造都可以视为创新。其实微软公司的很多软件也是在借用其它软件技术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那么我们必然应该思考什么才是创新型的人才,是否必须要象爱迪生那样有自己的原始创造才是创新型的人才。根据现代创新理论的研究,其实不是这样。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包括的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博精深的知识

74101227.doc 这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一个基础条件。这里所谓的知识不只是指学校教授的学科知识,社会间接信息也是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很难有给创新的逻辑联系条件。

(二)以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智能。

这一个人具备创新能力的一个核心条件。包括这几个方面1.创新的求异思维2.敏锐的观察力3.创新的想象力。这是一个人有创新思维过程的几个必要的环节。

(三)创新的个性品质

一个创新型的人才必然有创新相关的品质。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自信与乐观2.善于独立思索的习惯,而不盲目从众。3.善于向合作者学习,增加自己的思维面。4.有强烈的好奇心。5.有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

分析了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为我们该去培养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可以找到努力的方向。创新培养须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以造就一个富有创新活力的教育环境体系,使我们的育人环境能真正地培养为社会发展起到推到作用的人力资源。那么创新在教育中能起到什么的作用呢?这是我们重点要分析的问题。

总的说来,创新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是推动人类教育向前发展和人类自身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创新在教育中产生的作用分别加以论述:

(一)创新是推动人类教育自身发展的原动力。

凡是教育工作者皆知道,自人类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便出现了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这可以看作社会教育的雏形。但那时的教育手法显然很单调,因为社会生产力水平有限。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已经非常发达,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满足不同的人群学习。若没有创新作为动力,人类的教育始终就停留在原始社会的水平上,无法进一步发展,满足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承。

(二)创新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社会的造就者。既然是未来社会的造就者,若没有创新的精神,就无法开拓未来社会。当前教育界提到的素质教育口号已多年,但真正有多少学校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行动上,恐怕很少。究其原因当然很多,但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为了所谓吸引生源,满足家长的功利思想,就一味地按照中考,高考的出题方式进行教育,制约了人才的真正素质培养。学校教育成了考试辅导教育,而非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

为了能培养出具有未来社会造就能力的人才,我们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的教育工作是一种很博大精深的活动,须要不断地根据需要创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只有教师具有创新的品质,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同样,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是只会依葫芦画瓢的操练工具。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敢于质疑思索,并勇于实践解决问题的

74101227.doc 精神。

(三)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

当前的社会无不充满革新的需求,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当前教育体制下,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老是守着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就无法解决教育在新的社会时期所遇到的众多矛盾。教育中的评价机制问题,课程内容设置问题,教学手法问题,教育理念问题对我国教育已经困扰已久。若不加快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加以创新,若干年后我们的国家的接班人可能就不能适应当时的世界民族的竞争。所以用创新的手段改革以往的陈规,是一条不可绕开的路。

(四)创新是人才不断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的发展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人自我教育不断完善的过程。那么人如何才能不断成长起来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人才,其实就是要具有创新的意识不断地打造一个变化的自我。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努力。第一,须向前人的先进理念学习,增加自己的见识面,为自己的创新奠定基础。第二,要善于独立思索,发现前人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也符合熊彼德关于创新的定义。举例来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提出惯性定律之间,就已有其它的科学家,如伽例略等对物体的惯性运动作出了研究。牛顿在考察其它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之后,完善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提出了著名的惯性定律。

(五)创新是学校的教育工作做出特色的前提条件。

基础教育改革,口号提出已多年,然而应试教育的统一性,使几乎使所有的学校都走的是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之路。其原因根源可能在于中国长期的科举文化使社会对人才的认识观简化为了人所拥有的学校毕业证,而非人所有的社会贡献力。这是一种对人才观的曲解。

然而随着考试升学制度的改革,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的教育之路恐怕还得要从真正培养人的能力入手。这要求学校的办学当中要体现自己办学的优势和特色,从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出发去思考办学思路,而不是盲从学生的升学优率。学校要办出特色,就要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式,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进行全方位的创新,而不能停留在考试辅导教育上不思进取。尤其是学校的人才观要有根本的创新,这样才能教育我们的学生,改变他们的人才观。否则,学校的教育总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总结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创新在教育上的作用之后,我们不勉要问,在学校的教育模式中,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是具有创新教育的模式?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不需要离开我们当前的课堂教育阵地的。

创新教育模式是指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把创新教育作为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加以对待,通过对学校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较为深刻的变革,从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

74101227.doc 氛围,并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日渐形成的一套具有固定行为特征的教育表达方式。[1] 下面笔者对当前主要的创新教育模式加探讨。

当前主要的创新教育模式有探究教育模式,试错教育模式,问题教育模式,案例教育模式。

(一)探究教育模式中体现的创新。

探究教育模式在新课程提出以来就开始提出,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现在已成为一种教育思想。其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的其核心思想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到新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去,并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手段,对未知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新的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最终形成新的结论。

从这一种教育模式来看,具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的优点,这对于形成人的创新思维力,并形成本人对知识的建构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课堂教学的操作中要有相应的步骤。首先是引导,教师要根据本堂课达到的目标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的对新问题的发现。然后创造适合的条件组织学生参与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这个过程是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过程。教师要鼓劢学生想象各种可以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于验证问题的结论。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自我思考总结,归纳,发表学生的看法。这是对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形成创新升华的一个必要步骤。

当然,课堂的探究教育模式并非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内容适当地采用。

(二)试错教育模式中体现的创新。

试错教育模式起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该教育模式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分析各种学习中的误解,再由教师点拔,对比正确的解答,使学生深刻思索,从而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

学习过程中,发生了理解上的错误并等于是坏事,桑代克的思想是学习就是形成一定的“刺激—返应联结”。而这种联结主要又是通过试误建立的,即在重复的尝试中,错主的反应逐步被解除,正确的反应则不断得到加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大胆尝自己的想法,然后组织学生集体分析,辩论,抢答等手段,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敢于发表自己看法,实际是引导学生创表思维的开展,而不据于权威。

(三)问题教育模式中的创新

问题教育模式的提出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马赫穆托夫。其方法是由教师和学生的提问与回答形成问题情境,以对话为直接交流的有效手段,使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下进行积极的思维探索活动。其核心是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师要提出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案。须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置上教师要做到问题精炼,能够激起学习的思考兴趣,特别是要适合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因此设计问题时,须要明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提出的问题,学生才能乐于思索,学生的创

74101227.doc 新才能成为可能。操作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想问题的解决方案,尽力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四)案例教育模式中的创新

案例教育模式首先起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它的方法是教学中采用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使学生接触现有的案例,让学生把自己处在此案例的背景中,作为一个当事人的来思考对待事物的方法。操作步骤是课前要将一个案例发给学生阅读,并准备好自己的思考。课学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案例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案例的见解。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记录,并加以评价,学生将自己对案例的思考和课堂上其它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案例教学法不需要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而主要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其实这一切的行动都是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展开。案例无非是给出一个给学生思考的素材,但核心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通过思考提升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了解他人的先进之处,扩大自己的见识面。

以上讨论的是几种创新教育模式中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操作过程。我们在懂得了这一些教育模式中的创新原理之后,对学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课堂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方向。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无止境的过程。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基础教育的涉及面广而复杂,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好人才须要有长期不断的努力和大胆的创新魄力,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成为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事业。

[1]周鸿主编:《创新教育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第五篇:论新闻宣传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 要:本文简要概述了企业新闻宣传的特点,重点分析了新闻宣传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对如何发挥这种作用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新闻宣传;企业管理;特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 g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2-2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新闻宣传的作用不可忽视。新闻宣传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也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而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立足企业、服务企业的重要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假期社会实践中亲自参与了某银行企业文化的新闻宣传工作,对其进行了深度了解,深切感受到新闻宣传作为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所具有的信息传播功能,能够更加有效地助力企业管理和发展,作用不容小觑。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

1.1 目的性

企业新闻宣传不同于一般的新闻传播,其侧重点在于“宣传”。对内更倾向于宣传与员工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和十分重要的问题,对外宣传企业发展理念,弘扬企业文化,展现企业成就等等。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受众的认同感,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1.2 政治性

企业新闻新闻宣传作为我国新闻宣传的一部分,政治性也是其基本特点,这一点尤其在许多国有企业中体现更为明显。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就是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政策,是联系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方式,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把企业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方针相统一,才能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

1.3 专业性

企业新闻宣传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兼顾“企业人”和“新闻人’的双重职责,需要更高的政治文化素养和新闻专业素质。但现如今的情况是,许多企业没有独立的新闻宣传部门,更没有专业的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归根到底是对新闻宣传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与足够的重视,这是许多企业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强化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原则与途径

2.1 把握时、度、效,发挥引导作用

一是要抓好企业新闻宣传之“时”。“文章合为时而著”,新闻宣传贵在与时俱进。企业新闻宣传最为重要之处在于围绕企业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展开宣传,准确及时地宣传报道企业改革发展政策制度、时事动态、重大决策、先进经验以及员工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使企业发展有统一目标、员工做事有统一方向。当前,就要认真宣传贯彻好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供给侧改革政策,传递出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的政治政策信号,切实把企业发展、理念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中来,为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提供舆论支持。

二是把握企业新闻宣传之“度”。适度的宣传引导可起到除疑解惑、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作用。反之,容易引发思想混乱、认识偏差,甚至给党和政府以及企业的公信力带来一定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企业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在发展中面临许多新情况,也会产生新矛盾、新问题,因此企业新闻宣传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一定要把好关、把好度,要通过宣传报道引导全体企业员工正视形势,正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营造健康向上的发展环境。

三是提升企业新闻宣传之“效”。所谓“效”,就是要看效果,增强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只有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突出企业特色,把本企业决策部署及时传递下去,让职工群众清楚地知道企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重点工作是什么,应该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从而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

2.2 找准着力点,发挥激励作用

一要坚持“虚功实做”,记实事要事。新闻宣传工作首先必须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从而使新闻宣传这一“务虚”的工作变得更加务实,目的性更强。企业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新闻宣传工作要找准切入点,把中心当做目标,把大局当做舞台,坚持把镜头对准企业改革发展的主阵地,真正发挥优势,使新闻宣传工作始终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要坚持“面向一线”,发基层之声。基层声音是新闻宣传的血脉和骨肉。只有坚持沉下身子,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多多创作一些接地气、系民生,富有企业特色、充满基层气息的稿件,才能真正体现媒体舆论的价值,才能做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传达企情民意统一起来,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新闻宣传人员要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把采访报道植根于基层实践中,新闻宣传才有“鲜活”的素材,新闻宣传才富有价值和生命力。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展员工风貌。新闻宣传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坚持把挖掘、发现、传递好广大员工群众的心声作为做好新闻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围绕广大员工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做法,以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深度挖掘职工群众中的“亮点”和“闪光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把企业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部署要求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上来。

2.3 拓宽新途径,发挥驱动作用

2.4 构建大宣传,形成强大合力

一要探索设立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特定时间就本企业重大决策或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准确地发布有关信息,通过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形成对本企业的良好公众认知,成为企业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正确引导媒体,宣传和维护企业形象的关键环节。

二要建立一支新闻宣传专业团队。只有高素质的新闻宣传队伍,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反映企业工作的优秀新闻作品,从而全方位展现企业建设成果,提升公司良好形象。而各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就是企业充实新闻宣传队伍的最佳资源,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培训、招收引进新闻专业人才等方式,打造专业队伍,提高企业新闻宣传质量和水平。

三要推进全覆盖。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不仅需要一个专业团队,更需要的是动员全体职工积极参与。某银行推行的“幸福家园直播间”就采取了“员工写写员工”的方式,由成员单位轮流负责直播间的信息播报,机关部室和营业网点定期上报简讯,支行进行考核并不定期对稿件进行评比,对优秀稿件进行奖励,极大激发了员工宣传热情,提高了宣传成效。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构建人人参与的宣传大格局,既催发员工成就感、价值感,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执行力。

结语

对于企业而言,当前是新闻宣传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关键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高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不断涌现,企业应该紧随时代发展的大潮,把握住黄金机遇。正确认识到企业新闻宣传的重点和难点,着重突破新闻宣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新闻宣传工作中的经验与方法,解放思想,强化自身建设,更好的发挥新闻宣传的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助力,为企业发展助力。

下载论职业环境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职业环境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论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电教媒体创建逼真的英语语言交际环境,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提供和创设直观的语言交际环境。形成相对独立的学习环境,以课......

    论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

    目录引言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柯坪县民政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及贯彻落实两个“《决定》”实施意见后,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

    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唐河一高 李静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多媒体教学逐渐走向普及化,本文通过对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实践考察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多媒......

    论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产生、建立、发展和完善起来。在这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政府无疑起到了最为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是保障人......

    论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论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班级:会计3班姓名:汪秀峰学号:1007111021 摘要:无论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企业的管理中,沟通无处不在,无时不起作用。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感到它的重......

    论执行力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执行是任何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在合资企业,企业的执行力是企业的战略得以实现,战术得到有效的实施的关键。企业的各个组织(团......

    论网络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

    论网络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内容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发达,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逐渐增多,位置日益突显,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发表言论的一个重要渠道,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