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外生枝

时间:2019-05-14 21:5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节外生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节外生枝》。

第一篇: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是课堂的一份美丽,学生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课堂里的一个偶发事件,甚至突如其来的“干扰”,都可以成为难得的教育资源。对于这些突然出现、稍纵即逝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及时地抢抓并有效利用,运用教学智慧巧妙发挥,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充满情趣、充满活力、充满智慧。

我们要努力把数学课上得简单、快乐,使数学课充满生机与乐趣,使数学课成为学生学习创造的乐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数学好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享受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美丽的数学童年。

数学与生活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公园里有数学、体育中有数学、购物中有数学、图案中有数学、科技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拥有一双发现数学、欣赏数学的眼睛,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思考世界。

教学天下

创设情境,以用引算浅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因此,计算教学中要创设适合计算的教学情境,把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情境之中,从具体的情境中引出计算。新教材中出现的大量的主题图和情景图,给计算教学提供了具体、丰富的生活情景。如:采松果、青蛙吃害虫、小小图书馆,乘车、乘船、套圈游戏等等,使原来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同时背景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从熟悉的现实背景中引导出计算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愿学乐学,才能使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计算,达到“引算”的目的。例如:一年级下册《小兔请客》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板书:小兔请客] 请大家认真听:有一天,天气非常的好,小白兔到森林里摘了好多的果子,它想这些果子我不能自己吃,我要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分享,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把好朋友请到家里来做客,白兔非常的热情,早早就把果子准备好了,好朋友们接二连三的都到了,小白兔一看来了这么多的朋友,担心果子不够吃,就又取来了些果子,边走边说:“朋友们,尽情的吃吧,每盘有10个果子呢!”(出示第一幅主题图)故事讲到这,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看看谁听的最认真,看的最仔细 师: 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每盘有10个果子

生:小白兔先端来了3盘果子,又端来了2盘子果子

生:小白兔先端来的果子是30个

生:小白兔后端来的果子是20个

师:谁能根据你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生:小白兔一共端来多少个果子?

师: 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

生:用20+ 30就可以算出一共多少个? 师:那么20+30=?现自己想办法,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呢?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通过童话故事,创设了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自然地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而学生为了解决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求算出得数的方法。此时的计算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意愿,他们不但知道为什么要算,还知道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这比教师的精心讲解更为有效。从而也不再认为计算是单调的、枯燥的、繁琐的、„„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在解决问题中,激起了学习计算的欲望,体验到计算的作用,那么学习的效率将是事半功倍的。

教学天下

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计算的方法,想办法验证其算理。例如:为了弄清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方法,我让学生用圆代替西瓜,想办法去证明“2/8+3/8”等于多少,为什么?刚开始,孩子们的眉头紧锁,慢慢地,孩子们的眉头逐渐变得舒展,甚至有的孩子脸上还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审视他们的方法,不由得让人发自内心地给予称赞。他们先用对折的办法把圆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涂成红色,3份涂成蓝色,那涂色部分就占了5份。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西瓜平均分的总份数不变,自始自终都是8份。2/8表示八戒吃了其中的两份,3/8表示孙悟空吃了其中的三份。那么,两个人一共吃了其中的5份。这5份就占整个西瓜的5/8。因此,2/8+3/8=5/8。通过自己主动的探究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重视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把爱洒向每一名学生 在教育引导学生时我积极用爱去感化他们,与他们推心置腹的进行交谈,以理名义,以情动心,以言导行,持之以恒,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爱,愿意接受教师的指正。例如:把“后进生”当成“后劲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们。坚持“只激励,不指责;只帮助,不埋怨”的原则,努力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错误。对待优等生,也没有因为他们的“优秀”而放弃关注“教育上的盲点”,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心理倾向和错误行为。自始至终都牢牢把握这样一条原则——把爱洒向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用“心”育人。

第二篇: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

造就精彩

科学新教材以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内容,为科学教师呈现一个全新的局面。对此,我们一方面欣喜,一方面又深感踌躇。因为课堂成了学生个性张扬,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得到了发展和尊重,课堂上学生表现十分活跃,常常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不确定因素也由此增多了,老师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课堂出现的“节外生枝”我们即不能无端否定,也不能助长他们无节制的个人自由,怎样把课堂上的“节外生枝”转化为“资源”,化消极为积极,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精神,促使每一颗心灵都个性化地发展,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挑战。

[案例描述] 这是七年级下的一堂科学课,课题是“新生命的诞生”,学生已根据教材的要求完成了对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大致情况的了解,课时已过半,教师也准备进行下一段的教学。

突然有一个声音冒出来;“怎样才能生男孩?”话音一落,顿时全班哄堂大笑,说话的同学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她后悔不该提出这个问题。我一愣,随即一想,这位女孩不会是故意逗乐大家,肯定事出有因,就和颜悦色地问她:“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该生说“我奶奶很想我妈生个儿子,可我妈却一连生了两个女儿,所以奶奶心里就一直不痛快,怪我妈妈。”听了这番话,同学们一个个都七嘴八舌迫不及待地议论起来,“我奶奶也一样,我阿姨怀孕了,奶奶说如果不是男孩就不要。”“对啊,为什么有的人生男孩有的人生女孩”„„

看着学生如此投入,于是我干脆说:“同学们,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生男生女的奥秘,人的个体发育起点是什么?”“受精卵。”“那受精卵是如何形成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生男生女的奥秘就是因为男性所产生的精子有两类:X精子(女性精子)与Y精子(男性精子),当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生下来的就是女孩,当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生下来的就是男性,由此可见生男生女有哪方决定?”“男的。”我肯定了同学们的回答后接着追问:“如果人为选择性别,会带来什么后果?如果你的周围有重男轻女的现象,你将如何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男女比例失调”“社会治安混乱” „„。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到生男生女不要紧,只要健康活泼就行的思想教育,同时也开放了学生的思维,有位学生后来提出“老师,书上说接近卵细胞的精子有许多个,但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却只有一个,那双胞胎是什么回事?”,又有学生提到“克隆,试管婴儿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们还余兴未尽。

课间,上课提问的这位同学还高兴的跑到我身边说:“老师,今天我一回家就告诉奶奶,不要再怪我妈妈了。

[反思]

本节课并没有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教学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设计,使得预先的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从传统教学看,教学出现了失误,是不可取的。但只要反思一下,就不难发现,如果我们的教学中,都是按照事先设好的方案进行,而对制造 “节外生枝”的学生轻则制止,重则厉声诉斥的话,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压抑。长久下去,学生学习兴趣、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会衰退下去。殊不知,“节外生枝”中可能隐藏着意外的收获,看似败笔中也会蕴藏着教育的良机!上述案例中,正是有了半堂课的“节外生枝”,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健全人格有着积极作用;也正是因为此“节外生枝”,才使一堂比较“敏感”、学生不敢流露自己好奇的课,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课。那么,要处理好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教师应具备哪些品质?

一、教师要具备科学精神

可以这样说,对于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教师而言,他是实事求是的,因为他知道科学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他对学生又是平等相待的,因为他明白只有营造出宽松的环境,自由思想才得以滋生;因而,他的每一堂课,无论是讲生命还是讲地球,都是科学精神的高度弘扬。春风化雨中,教师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育宽容。正因其有宽阔胸怀,才容得下“胡思乱想”、“不守常规”的学生;也正因其有博大精深的知识视野,才解得开疑问重重、环环相扣的心锁。倘若在这节课第一位学生由于特定的家庭影响而质疑的时候,教师这么回答:“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或者假装没有听到,那么他失去的就不光是一次思想教育的机会,还将失去创新思维的萌芽、科学精 2 神的绽放。

二、教师要具备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的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发事件。它可能是外界因素的干扰,可能是教师的失误,可能是师生(生生)的矛盾,也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估不够等等。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发挥教学机智,做出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并妥善处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当然,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思考—实践,长期坚持,循环往复,经过艰苦磨砺和用心领悟而来的。

三、教师要具备课堂资源意识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突发的“节外生枝”乍看似乎完全属毫无用处的奇思怪想。但当我们真正去关注它、研究它时,却会发现这些“节外生枝”中也不乏隐藏着极具教学价值的课堂资源,这或许就是成就整个精彩课堂的亮点。因此,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意外”时,不管是什么观点、看法、内容,教师都要树立“可能是一个良好的教学契机”的意识。惟有如此,才会去正确对待、巧妙处理,换回精彩的收获。树立课堂资源意识就是相信学生在教学过程能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即将课堂教学中“暴出”的意外情况,看成是能利用的教学契机。

总之,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它是开放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我们只有关注课堂即时出现的“节外生枝”,把握“机会”、抓住“时机”,巧妙地化“节外生枝”为现场生成的“教学资源”,再利用自己敏捷的教学机智,从中捕捉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跳出备课预设的框架,尊重学生的发展,及时与学生展开民主、平等的交流讨论,课堂就会因这些“节外生枝”而变得更加精彩,大家都在意外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第三篇:“节外生枝”瑕不掩瑜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因多种因素而“节外生枝”。教师要能正确认识并合理引导与利用,使之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营造出精彩纷呈的课堂。

关键词:节外生枝;品味用词;挖掘素材;提升情感;引导价值观

所谓“节外生枝”是指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与教学内容产生碰撞,认识和体验的层次不同,都有可能产生与教师预设所不同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合理引导与利用这些“节外”生出的“枝”,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新构建,就能形成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成就一份没有预设的精彩。

一、“节外生枝”,品味用词的准确

“问题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这是充分考虑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对于许多“节外生枝”的问题,在教师的及时引导下,可引导孩子自己解决,或让孩子自己体验和感悟,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乐园。如教学《山行》,一生在读诗后大胆质疑:诗中的“生”写错了,应该是“深”。很多同学也纷纷表示同意。确实,以往每每学生写到此句诗,也总是将“生”写成“深”。今天我何不引导学生攻克这一疑难病症呢。于是我进行了以下教学:(首先我在黑板上板书了“生”与“深”)师:谁能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应该写成“深”?生:我想,有白云的地方,山一定很高,那得在深山老林,所以写“深”。生:《寻隐者不遇》中说“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想这两个“深”的意思差不多,所以应该写这个“深”。师:那么,这里的“生”是什么意思呢?生:是“产生”的意思。师:如果你是诗人杜牧,你会用哪个呢?生:我觉得用“生”好。因为,从诗中我们知道诗人顺着石径往山上望,看见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如果用“深”,他可能就看不见人家了。生:我也觉得用“生”好。因为用“生”会让人产生一种云雾缭绕的感觉。这一环节的教学在我的预设之外,本想轻轻一点而过,但考虑到这确实是学生易出错之处,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所以我有效利用学生的这一“节外生枝”,引导学生顺势比较“生”与“深”的异同,畅想“生”字背后所蕴含着的美妙意境,从而为学生架设了一座通向文本,走进诗境的桥梁,真正品味了诗人用词的准确与精妙,课堂也因此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可喜的是学生在之后的练习中再也没有出过这个差错。

二、“节外生枝”,挖掘表达的素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那是一节习作课,我正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教学进行大约5分钟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曾豪和许小玮在偷偷地吹气球,并不时发出窃窃的笑声。又是这两个捣蛋鬼,无名之火顿生,我本想狠狠批评一顿,但转念一想,如此一来,这节作文课岂不泡汤了,于是我调整了教学计划,将他们这“节外生出的枝”巧妙地为这节作文指导课添上了精彩的一笔。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吹气球吗?今天我们来一场吹气球比赛如何?学生们欢呼雀跃起来。也难怪,头疼的作文课换成了有趣的吹气球比赛,谁不开心呢!教室里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师:下面我们掌声先请许小玮和曾豪来比一比。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两位同学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走上讲台。我简单说了规则后,比赛正式开始了。顿时,同学们的目光全都聚焦在讲台前的两个同学身上。随着比赛地进行,我顺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他们动作、神态,气球的变化,并想想如何用语言表达。比赛结束后,我又让学生相互采访,了解选手的心理想法和作为观众自己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感觉。课后,我要求学生以“比赛”为题,写一篇观察日记。由于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本次习作较以往的任何一次都更生动、有趣。我庆幸当面对学生的“节外生枝”时,我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就地取材,借题发挥,巧妙运用,不但让犯错误的学生意识到自己错了,还让其他学生上了一节轻松、愉快的作文课。

三、“节外生枝”,提升作品的情感

“节外生枝”不是学生的故意捣乱,更不是对教师权威的挑衅,却恰恰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是学生与文本的碰撞,这是一种宝贵的教学再生资源。智慧的教师善于捕捉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提升作品情感的有价值的“节外枝”。

如,孙双金老师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时,多数学生认为黄河的主人是艄公,但有一个学生却认为坐在小小的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也是黄河的主人。究竟谁才是真正的黄河的主人呢?这正是课文的重点所在。孙老师及时把握住这一“节外”生出的“枝”,顺势创设了辩驳情境:“备课时也有老师提出乘客也是黄河的主人,大家同意这个观点吗?你们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黄河的主人’?”于是,学生再次深入文本,主动探究。最终学生领悟到:文章中写“我”和乘客是为从各个方面衬托“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因此艄公才是真正的“黄河的主人”。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还让学生领悟到侧面衬托的写作方法,对艄公的崇敬与赞美之情更在这辩驳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孙老师如此智慧地处理课堂中的“节外生枝”,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节外生枝”,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寓言故事,它以简短的结构,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喻的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这类课文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然而,由于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理解与体验,往往在课堂上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面对此时的“节外生枝”,教师要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和批评的价值,再因势利导,进行教学。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教学接近尾声时,一个学生发出了另类的声音:“老师,我认为故事中的南郭先生也很聪明,他见情况不妙就赶紧走人,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发出一片附和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节外生枝”是简单压制还是故意忽略呢?我清醒地认识到,此时,面对学生“南郭先生的做法是聪明的”言论,如果不加引导就会误导学生的思想认识,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于是我让学生结合对寓言内容的理解,耐心引导学生讨论这算不算是真正的“聪明”?这样的“聪明”错在哪里?真正的聪明又该如何去做?学生在思辨中明晰了认识,深化了理解。教师对这一“节外生枝”的处理,不仅是对文本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也是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正确的航向,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有效措施,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对寓言理解的拓展与深入,体现着课堂学习的活力,也展现着课堂学习的精彩。

所以,我认为在新课改理念下,作为教师不应该惧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节外生枝”,而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及时抓住这“节外的枝”上可以发挥的点,从而使课堂上的“节外生枝”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营造出精彩纷呈的课堂,让“节外生枝”瑕不掩瑜。

第四篇:节外生枝好处多

“节外生枝”好处多

江苏省兴化市钓鱼中心校

卞书鉴

【摘要】节外生枝本是贬义,在数学里有时“节外生枝”却好处多多。通过“节外生枝”不仅解决了问题,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节外生枝

探究

思维

能力

节外生枝指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其实,数学里有时“节外生枝”却好处多多。

【案例1】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P102有这样一题:下边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比的?

学生是这样比的:4×4=16厘米

4×3.14=12.56厘米 16>12.56

答:通过计算发现,正方形周长长一些。

好了,一切顺利,学生对于周长已基本掌握,一节课又完满结束。

下课后,我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这是圆周长练习课的最后一题呀!难道编者的意图仅仅是把正方形和圆的周长进行简单的计算对比练习吗?肯定不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题目不值得排在最后一题。而且,“你是怎样比的?”似乎也是多余的。不通过计算比较,还能怎样比呢?

经过一番思考,我终于明白了编者的意图。于是,下一节课我又接着出示了下面的题目:

下边每组中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比的?(1)

学生依样画葫芦,通过计算发现,正方形周长长一些。(2),第二幅图刚一出示,学生大呼;“老师,题目少条件!”、“老师,你没有写边长和直径分别是几。”„„

“同学们说的对,条件是少了,现在给你们补上吧。”我慷慨大方地说。一边说我一边画了两条线。(见下图)

师:刚才老师画的是什么线?

生:平行线。

师:平行线之间的—— 生:——距离处处相等。(齐声)

师:现在大家能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吗? 一会儿,有学生发言:“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假设正方形的边长是a,圆的直径也是a。正方形的周长是4a,圆的周长是3.14a。因为4a>3.14a,所以正方形周长长一些。”

真棒!我和同学们都忍不住为之叫好。“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用什么方法比较的?”我追问道。

“计算!”同学们异口同声.“两个同学的计算方法一样吗?”我步步紧逼。一个学生回答:“第(1)题条件是具体数量,计算结果也是具体数量。第(2)题条件没有具体数量,计算结果是含有字母的式子。”

“能不能不计算比较呢?”我接着问。

学生有的陷入沉思,有的小声议论,还有的用手比划着。没过多久,一个学生回答道:“正方形边长与圆的直径相等,我可以把圆移到正方形里”

“‘把圆移到正方形里’,同学们,这可以吗?”我一边比划一边问。“可以!”同学们完全赞成。接着我出示了下面的图:

“正方形的周长肯定比圆的周长长,因为正方形有4个角突出来,一看就明白。”那个学生接着说。

“用移动比较的方法,同学们听懂了吗?”我一边问一边用手比划着。听到同学们响亮的回答,我如释重负,大家为上面那个同学精彩的发言热烈鼓掌。

接着,我乘胜追击又出事了下面的题目:(3)

师:“想一想,这一组题怎样比较周长的大小?” 生1:“把各种图形直接移到长方形里比较。” 生2:“观察发现,只有平行四边形不能移到长方形里,其他图形都能移到长方形里。”

生3:“平行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周长>梯形周长>正方形周长>三角形周长>圆周长,所以,平行四边形周长长一些。”

【案例2】苏教版小学数学十二册P99有这样一题:把下面的正六边形分割成6个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图形,你有几种分法?

题目一出示学生很快想出3种分法(如下图):

我为学生的表现而欣喜,练习已经达到教学要求,一般的考试也不过这三种而已。但是,我没有止步不前,常说无限风光在顶峰,我们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于是,我先是对学生的表现赞扬了一番。接着,我故作神秘地问:“其实,还有许多种分法,你们愿意课后尝试吗?”学生听我这么一说,既惊讶又跃跃欲试,好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刚一下课,就有学生急切地问我:“到底有多少种?” “无数种。”我神秘兮兮地回答。“哇塞!”学生忍不住叫出声来。

来到办公室,我想,这个问题什么时候解决呢?如果占用下一节课时间,显然超出了教学计划,可是,如果课外私下交流,又起不到整体教学效果。思前想

后,我下定决心下节课继续上。其一,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其二,做事要有始有终,也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里正是值得拓展的地方。值得去浓墨重彩!

第二天,数学课上竟没有一人会做,对此,我没有灰心。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让学生回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两份的分法,学生很快回想起来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无数种分法。以平行四边形为例,除了上一行画常见的4种外,还可以把其中一条对角线中点为轴旋转,可以在上下两条边之间旋转,也可以在左右两条边之间旋转,这样,平行四边形分别被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而梯形有无数种分法(见下图):。

师:上面的无数种分法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找出来的? 生:旋转。

师:那么,从正六边形中能找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吗?

生:正六边形的6个角都不是直角,所以,找不出正方形或长方形,只能找出平行四边形。

很快,用平行四边形中心旋转的方法学生终于找出了无数种分法(见下图):

由此我想,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题目,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丧失题目实质的把握。下面就此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如何面对“枝”

这两个案例中,面对学生的横生枝节,如果采取保守策略,让学生知道案例1是通过计 算比较的。案例3有两种分法。不再深入下去,那样只是简简单单的做了两道题,无疑是浪费了宝贵的探究资源,而且打击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果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缺少了探究的过程,又是索然无味的。

因此,让学生继续探究,教师做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虽然有些超出本节课的教学范围,但是,没有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和兴趣范围。这个“枝”值得生,生得有道理,生得有价值。

二、如何处理“枝”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好探究的平台。当学生通过具体数据的计算

得出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时,我在肯定学生的同时,接着出示了“没有条件的图形”比较周长,逼着学生的思维去跳跃、碰撞。当学生解决问题之后,再呈现一个新的问题,使学生充分享受探究的乐趣。在探究的过程中,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提醒学生和以前的知识进行联系;当学生想到了却又有些模糊时,启发他们用画图等直观方法探究;当学生还感到疑惑时,教师加以适当的指导;当学生取得成功欢呼雀跃时,老师也分享了学生的喜悦。较好地处理了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从上面的探究过程可以看出,对于“枝节”教师要循序渐进加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如何运用“枝”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发生质变,课堂探究同样如此。首先

“节外生枝”要有价值,学生要有探究的欲望;问题要有探究的价值与必要;学生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所谓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离开了这三点讲探究,是为探究而探究,是无意义的。不仅冲淡了主题,而且浪费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其次,就探究同一个问题而言,也有“度”的限制,同一个问题中年级只能探究到某一个层次,到高年级也许能探究到更高层次。

综上所述,这里的“节外生枝”,不仅解决了表面问题,而且解决了深层次的、本质的问题。既解决了问题,又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里的“枝”生得有道理,更有必要。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不妨把题目和学生的思维比作一棵大树,教师要让这棵大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江苏省兴化市钓鱼中心校

卞书鉴 ***

第五篇:节外生枝应有度

“节外生枝”应有度

店口二小

郦伟源

记得我们学校有一次组织教研活动,温善庆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拔鼠,土拔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另一棵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

故事讲完后,温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我们想到是:“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等等问题。直到我们再也找不出别的问题了,他才说:“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拔鼠哪去了?”

土拔鼠哪去了?这一句话,一下子将我们的思路拉到猎狗追寻的目标上——土拔鼠。因为兔子的突然冒出,让我们的思路在不知不觉中打岔,土拔鼠竟在我们头脑中自然消失。

当今的语文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开放的语文课堂经常会在“途”中伸出很多“节外生枝”的问题,会使我们分散精力,以致中途停顿下来,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

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节外生枝”的问题。其中有问题对教学有着积极作,教师应及时开发和利用这些有益的问题,使之能上升为教学的“资源”,使教学更精彩。

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引入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历史背景;在教学《给予》一课理解“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这句话时,让学生知道“五十美分”相当于人民币三元五左右;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体会“有些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一句时,引入水循环的规律。这些都是有效的“节外生枝”,对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而有些“节外生枝”的问题对教学有着消极作用,教师应及时抛弃或转化。今天我们面对的这个案例当中,教师在教学“像银河从天而降”一句时,通过课堂的超级链接,竟延伸到“牛郎织女”为止。个人认为这样的节外生枝有过离谱。这“牛郎织女”就好象是刚才哪个故事中的“兔子”。

所以,我们面对这些“节外生枝”的问题时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要尽可能地把握好当中的度,让故事中的“兔子”尽量少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不让那些无用的“节外生枝”的问题成为教学有害的“问题”,成为教学沉重的“包袱”,成为教学无形的“伤疤”。

下载节外生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节外生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节外生枝也是景

    “节外生枝”也是景 Baishaorong 内容提要:在课堂上“节外生枝”现象是常有的事,作为教师一定要适度把握现象的发生,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因此,首先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节外生枝成语5则范文

    【成语】:节外生枝【拼音】:jié wài shēng zhī【简拼】:jwsz【解释】: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当语文课堂“节外生枝”

    当语文课堂“节外生枝”【案例背景】我教的三(1)班是全校有名的“活跃”班级,上课时学生喜欢插嘴、捣乱,教学常常被打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对此可谓“痛心疾首”,尤其是张祥和樊......

    节外生枝成语含义及谜语范文合集

    节外生枝,汉语成语,拼音是 jié wài shēngzhī,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成语谜语是谜语的一个分支,猜成语是一种很有趣的益智游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的谜......

    节外生枝也美丽五篇

    节外生枝也美丽 ——浅谈数学课堂插话心理的点拨艺术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朱永梅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课堂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

    节外生枝让课堂更加精彩

    “节外生枝”让课堂更加精彩 语文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

    正确看待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大全)

    龙源期刊网 http://.cn正确看待课堂上的“节外生枝”作者:方素香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年第03期许多老师把课堂教学中的“节外生枝”斥之为“瞎搅和”、“乱弹......

    这样的节外生枝该如何处理

    这样的“节外生枝”该如何处理? 江阴市西郊实验小学 蒋新娅 教学片断描述: 上《千克的认识》这天,我早早来到了学校,为了做课前准备。其中有一项是称一称班里最胖和最瘦的同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