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要求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荐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工作部署,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专家组对‚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进行了预审、论证。专家组在听取学院汇报、认真审阅材料的基础上,对照教高[2010]8号通知要求,经认真研究、评议,形成以下意见:
一、建设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 1.理念定位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苏北,面向行业,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准确;‚行知共举,德技双馨‛的育人理念科学;‚以服务求生存,以质量为核心,以合作促发展,以特色创名校‛的办学思路清晰;‚围绕食品产业链,做强优势专业群‛的专业建设特色鲜明;‚多元融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契合行业产业需求;‚振兴苏北,服务三农,服务食品行业‛的办学目的明确。
2.行业背景
学院依托的食品行业产业,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
产业、常青产业,也是发展空间极大的朝阳产业,它是整个工业经济中为国家提供积累和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是应对危机、扩大就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柱产业。它的人才需求一直十分旺盛。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习惯和饮食结构正在发生越来越明显的变化,科学、合理、健康的饮食成为公众普遍而重要的生活追求。另一方面,‚三鹿奶粉‛、‚苏丹红‛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从反面警醒了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目前,行业专业人才总体数量缺乏和质量偏低的状况,迫切要求食品高职教育培养大量‚德技双馨‛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院根植于食品行业产业,一直坚持围绕食品行业办学目的不动摇,与食品加工、流通领域的行业企业保持了长期而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产品,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培养行业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特别是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办学机制体制改革,成立学院理事会,实践公办高职院校在理事会指导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牵头高职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共75个相关企事业单位,组建了‚江苏食品职教集团‛,较早试行了校行、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构建了融食品研发、食品生产、食品营销、食品检测和服务等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多方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与行业的结合更加紧密。
3.地理优势
苏北五市土地面积占全省的53%,人口占43%。学院是从全省高职教育布局和均衡发展需要出发而唯一申报建设的国家骨
干高职院。学院地处苏北区域中心,所在的黄淮海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和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洪泽湖水产养殖久负盛名,所在地江苏省淮安市,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也是闻名中外的酒乡。食品加工、酿酒和餐饮业一直是区域内的传统和优势产业。近十年来,在‚淮安〃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和‚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中国〃金湖荷花美食节‛等经济文化活动的推动下,区域内餐饮、旅游业迅猛崛起,提高了淮安的知名度,带动了当地现代高效农业、食品业、餐饮旅游服务业等诸多产业的升级转型。‚雨润‛、‚旺旺‛、‚福满多‛、‚金龙鱼‛、‚双汇‛等知名食品企业竞相在此集聚,产教学研一体化进程加快。
4.办学成效
学院是国内唯一独立设置的以食品科学为特色的公办高职院校,创建于1960年。50多年来,学院在师资、设备、专业、课程、教材等方面都形成了厚重的历史积淀,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目前,学院拥有38个围绕食品产业链设置的专业、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两个省级实训基地,现有教师中,食品大类专业教师占58.6%,且多为高职称和‚双师‛型;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食品类专业设置规范》、《高等职业教育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项目与设备配置推荐性方案》的起草单位;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7部教材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5部教材被评为江苏省评优精品教材或立项精品教材,3个专业为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或建设点。3
由学院牵头主持制订的《淮扬菜通用规范》江苏省地方标准,业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正式发布实施。这是中国川、淮、鲁、粤‚四大菜系‛中唯一颁布实施的地方标准,推动了中式烹饪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建设。
学院人才培养成绩突出,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连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接受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次;2008年被遴选为江苏省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整体办学水平位于我省高职院校前列,具备了建设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和条件。
二、建设方案基本评价
学院围绕申请进入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进行了认真、充分地准备。学院提出的‚实施‘四大工程’,建设‘五个项目’,建成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支撑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专家组认为学院提出的五个项目建设任务,具体、可行并富有创造性。
1.校政行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学院实施‚校政行企、四位一体‛的‚深度融合工程‛,进一步优化理事会指导下的办学体制机制,形成‚四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①探索和实践公办高职院校在理事会指导下的校企合作运
行机制。学院理事会主要由省内外食品行业精英组成,成员分工明确,有六位成员具体负责对重点建设专业或项目的指导、咨询工作,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机制融合贯通:理事会实行年会制,院长向理事会报告学院工作情况及未来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征询理事会的建议;党委在学院重大发展规划、重要事项决策前充分征求理事会的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学院还将邀请理事会成员列席学院重要会议,推动和促进党委各项决策落到实处。
②共建和完善校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学院在理事会指导、协调下,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并积极探索现代股份制企业运作模式,运营和发展食品工业园。学院与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江苏今世缘酒业集团等行业企业运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江苏淮扬菜烹饪学院‛、‚江苏今世缘酿酒学院‛两个校行、校企联办二级学院,使之成为企业产品开发的初试和中试基地、学生真实介入生产的现场、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基地及企业文化的展示中心。
③共同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充分发挥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食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的作用,与‚雨润‛、‚今世缘‛等江苏食品职教集团理事企业、龙头企业合作制定专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新专业,合作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合作制定行业岗位标准和合作就业等,主持或主要参与制定、修订食品行业企业标准,进一步推进食品工业的规范化、标准化,面向全国职业教育院校培养食品及相关专业师资。
④共建和优化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学院不断完善和优化共建共赢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和优化理事会信息平台和‚江苏食品职教集团信息资源库‛;二是强化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共同制定和实施《校企合作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长效管理规范;三是通过联办二级学院和订单培养,拓展校企、校行合作培养人才的深度和广度;四是服务地方经济、集团成员,为食品行业企业、区域内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提供培训服务和成人学历教育等。
学院多元合作、多种运行形式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切合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符合高职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2.重点专业建设
学院实施‚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重点‚专业建设工程‛,提出了‚进一步围绕食品产业链,重点建设食品加工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烹饪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等4个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的专业建设构想,思路清晰、依据充分、构架合理,既体现了学院的优势,又符合发展现代食品行业产业的要求。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①进一步改革和优化‚多元融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框架内,不同专业创新衍分出‚六融合、分层递进‛、‚三融入、学训交互‛、‚三段递进、学做一体‛、‚三对接‛等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具体模式,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和显著的培养效果。
②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学院根据大食品行业产品多样性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围绕就业岗位(群),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与‚今世缘‛、‚旺旺‛、‚快鹿牛奶‛及‚双汇‛、‚雨润‛等区域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合作,将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企业规范分别内化于专业课程中,形成标准化的课程教学内容;开发食品类专业核心课程技能包,融技能、知识与素质为一体,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生物技术实训基地‛及省财政支持建设的‚食品工程实训基地‛、‚烹饪工艺实训基地‛和食品工业园为平台,校企共建‚苏食苑宾馆‛、‚今世缘酿酒车间‛等‚校中厂‛;扩大校外重点骨干实习基地‚厂中校‛的规模,强化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
学院‚多元融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实习实训真实化等建设措施,契合行业企业需求,体现了食品类专业特点,符合职业教育最新发展方向。
3.“双师型”教学团队与“发展型”管理团队建设 学院‚实施‚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优秀团队建设工程‛,着力建设优秀‚双师型‛教学团队和‚发展型‛管理团队,实现师资队伍的‚1519‛目标和提升管理团队服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实施‚师资五项建设‛计划,即师德建设:评选师德标兵,把师德作为教师各项考核与评比的重要内容;名师建设:参加和组织教学名师评选活动,营造争当名师、奋发进取的氛围; 7
双师建设:提出‚五个一‛(联系一个企业、搞好一个课题、带好一批学生、上好一门课程、精通一项技能)具体要求,新进教师必须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教学能力建设:开展优质课评比,组织教师接受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内外结合、引培结合,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项目建设,师资队伍达到‚1519‛(引进10名高层次紧缺人才、聘请50名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大师担任学术带头人、增聘100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双师比例达到90%以上)要求。学院制订实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双师津贴制度》等相关规章,能够保证上述目标和计划的实现。
学院在管理干部队伍中实施‚学习能力、履职能力、发展能力‛三大能力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兄弟院校交流任职和国外培训等措施,提升管理干部队伍服务于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和促进学院科学发展的能力。学院根据形势发展,及时调整有关职能部门和系部,成立校企合作处、发展规划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在中层干部岗位职数配备上,适当压缩职能部门职数,向教学一线倾斜,符合‚小行政、大教学,围绕中心、提高效能‛的要求。
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院在建设期内充分发挥教育部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的作用,实施‚立足苏北、面向行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出‚引领食品类高职教育的专业 8
建设,开展产品技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和对口支援西部高职院校‛等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构建‚高职食品类专业建设与指导‛、‚产学研合作研发‛、‚食品职业教育与培训‛、‚教育交流与合作‛等四个平台,组建食品加工技术工程研发中心、江苏省绿色食品研究会、苏北农业与食品加工业发展研究中心,进行绿色食品的开发研究、技术咨询等,推动特色产品向绿色、有机食品的转化升级。
本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具有显著的食品高职教育特色,对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5.区域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研究与文化环境建设
学院以‚关注民生,共保安全‛为己任,提出‚利用学院技术和人才优势,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参与构建区域食品安全预警与培训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参与区域食品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建设,牵头组建食品安全信息网,研究食品安全预警评估指标体系;二是建成江苏省淮安市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心,主动与区域内质检部门合作,积极承担食品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检验检测任务,建设‚淮安食品企业加工与检验人员培训基地‛,在三年内,对区域内食品类企业的质量与安全检测检验人员进行一轮专项培训;三是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与文化环境建设,把‚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食品安全理念作为行业良心、行业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宣传贯彻到人才培养、原料供应、食品生产和食品流通等环节的整个产业链,把饮食科学、饮食安全宣传贯彻到区域内广大公众;积极与当地电视台等媒体合作,挖掘‚淮 9
扬菜‛美食文化底蕴,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栏以及‚每周一菜‛、‚营养与健康‛等栏目,着力提高公民的饮食文化素质。
本项目围绕专业,计划周密,措施实在,关注民生,融入生活,将有效促进行业企业发展,提高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对构建和谐社会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保证五项建设内容落到实处,学院从三个方面构建制度保障。一是‚项目建设制度保障‛,共八项。包括校企合作管理、项目工程招标管理、项目物资招标采购管理、项目资金管理、重大事项报告、专项咨询管理、信息流通、信息发布、考核监督等,以保证项目建设管理的严谨、严密和严格。二是‚教学管理制度保障‛,共五项。包括《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弹性学制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等,保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三是‚人事管理制度保障‛,共八项。包括《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双师津贴制度》、《绩效津贴分配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实施意见》等。
三、建议
专家组对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建设方案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发挥行业优势,彰显食品高职教育特色 学院食品行业背景深厚,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建设期内,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行业、促进地方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高度,站在强国、富民、健民的高度,进一步把特色做强、做深、做透,努力成为食品类高职教育的引领者,成为食品科学走向大众的桥梁和纽带。
2.进一步发挥职教集团优势,实现多元合作的深度融合 学院牵头组建的‚江苏食品职教集团‛已经和正在发挥‚四合作‛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放大理事长单位的引领功能,在壮大规模、优化形式、长效机制、资源共享等方面与合作方实现深度融合,促进集团健康、稳定、持久地发展;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为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就业问题作出更大的贡献。
3.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丰富办学内容与形式
学院要进一步发挥各种优势,立足苏北,服务全行业,开展行业就业资格认定、工人技术培训、企业员工学历提升、食品知识科普、中职毕业生学历继续教育、与中西部对口支援院校合作办学等多种内容与形式的教育教学形式,积极探索和争取‚学业水平+技能测试‛、注册入学等招生新政策、新途径,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学院提出的建设方案翔实具体,保障措施可行并富有创造性。建设方案实施后,必将有力地提升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并使学院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一○年八月十二日
第二篇: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评价与考核办法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评价与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科学评价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进展情况与绩效,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根据《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学院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评价与考核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客观”的原则,考核过程中注重工作实绩,突出工作重点,强调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整体推进和保障建设的效果和质量。具体原则如下:
1.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原则; 2.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 3.重点考核与一般考核相结合原则;
4.不定期的全程跟踪检查和定期的中期考核、考核相结合原则; 5.考核与中期考核相结合原则; 6.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原则。
第三条 在学院骨干校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由纪委、审计监察室、示建办、教务处、人事处、督导室等部门联合成立考核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项目评价与考核工作。骨干校建设项目考核工作小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制定各建设项目组目标责任书;
2.按建设方案、计划书和目标责任书要求执行检查和验收,对项目建设情况实施监控和考核,跟踪项目建设进程,监控项目建设质量;
3.每季度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一次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时通报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4.每学期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小结,并根据考核结果,提出奖惩意见及依据,提交项目领导小组报院长办公会审议; 5.在项目中期、终期验收期间,组织由政府、行业、企业、社会与学院专家组成的项目专家组,根据示建办及各项目单位提供的建设情况和现场调研情况,对建设项目整体运行状况、运行效能进行评估、考核,提出评估意见和改进建议。
第二章 考核内容与方式
第四条 依据项目建设内容,检查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包括建设方案编写、建设项目是否如期启动、项目进度、项目团队管理,建设中的过程材料是否规范、齐全、真实,档案管理是否符合要求,日常各项资料是否及时上报等。根据项目建设验收要点,检查项目建设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及完成质量;检查各项目单位建设资金的落实情况、相关政策的到位情况及使用是否合理、规范、符合要求等。
第五条 考核工作小组根据项目建设完成时间要求、质量标准,依据项目分值进行量化考核,按照最终建设指标的验收情况得出量化考核结果。
1.按照量化标准,采用百分制方式进行考核。由考核工作小组依据项目建设内容,对项目建设情况按批准的各子项目建设进度监测指标,进行逐项评分;学院骨干校建设领导小组依据评分情况对各项目建设进行抽查,最终确定考核结果。
2.按照项目管理工作的特点,将考核工作分为不定期的全程跟踪检查和定期的中期考核、考核和验收考核。不定期的全程跟踪检查按照项目进程分阶段进行。考核工作小组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内容制定量化检查考核表。
(1)中期考核。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季度检查、半年考核。考核工作小组按照各建设项目工作进程,严格依据建设方案及计划书中的验收点,每季度进行一次量化考核。每年6月底,由考核工作小组组织相关专家和人员,采取现场考核和检查日常运行管理情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期中检查并考核,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领导小组。
(2)考核。每年年终,由学院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领导小组和考核工作小组对全年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考核。结合中期考核情况,对项目建设情况和建设质量做出综合评价,考核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评价结论与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年终考核挂钩。(3)验收考核。在最终验收期间,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学院将提前组织由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领导与专家组成的学院建设项目专家组对建设项目整体运行状况、运行效能进行评估、考核,提出评估意见和改进建议。
第三章
考核标准
第六条 由考核工作小组根据《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和《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的要求,及结合学院工作要点及部门职责提出主要考核指标,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形成评价与考核初稿,经主管院长审核后报国家骨干校建设领导小组办公会议最终审定。
第七条 学院考核工作小组与各项目建设小组签订考核责任书。各项目建设小组对签订的考核责任书的主要职责和主要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确保目标按期保质完成。考核责任书一经签订,原则上不做调整,如因客观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主要考核指标确需调整者,需由考核工作小组讨论决定。具体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由示范校建设办公室另行制定,并以文件或通知形式提前告知被考核项目组或有关部门。
第八条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得分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89—80分为良好,79—60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
第四章
考核管理
第九条 考核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学院骨干校建设领导小组及考核工作小组负责制订项目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并负责全院项目建设工作的总体评价与考核。各子项目建设部门负责本项目各团队日常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将考核方案与考核结果报示建办备案,并接受院考核工作小组的指导与检查。
第十条 为保证考核结果的科学、真实和有效,各子项目建设所在部门负责人应加强对项目建设日常考核的监督与检查,定期向院考核工作小组汇报项目建设考核情况,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学院骨干校建设领导小组和考核工作小组要加强对各子项目建设情况考核的监督和检查,杜绝弄虚作假等现象发生,充分发挥考核对项目建设工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第五章
考核奖惩
第十一条 考核结果实行奖惩制。对于考核成绩突出、效益显著的各建设项目组、个人,以及在创建国家骨干院校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学院将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优先考虑职称晋升、外出学习和交流、骨干教师与专业带头人评定等;对于考核成绩差,未达到合格要求,影响项目的正常建设和验收的项目组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项目组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追究承担该项目的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对协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均应视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给予相应的惩戒。
第十二条 项目组和责任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建设项目考核领导小组可责令其限期整改,视情节轻重提请或移交有关部门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对工作不到位,延误工作,但未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执行小组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
(二)对因人为原因造成正常验收无法进行或经检查达不到要求,及对在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责任人,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三)对怠慢、不支持项目开展的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四)对在工作中发生重大失误、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违纪事件并造成不良影响的责任人,给予行政撤职处分;
(五)对造成重大损失并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有关责任人在审批、管理、评估、检查、考核等过程中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学院考核工作小组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仪器设备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顺利做好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专项建设经费购置仪器设备的相关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在严格执行《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院〔2007〕99)的前提下,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仪器设备(以下统称骨干校建设项目设备),是指利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经费(含接受捐助经费)购置,根据规定需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种仪器设备、软件与器材。
第三条 在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申报部门负责示范院校建设项目设备的申购论证、采购与验收的技术把关、使用管理等工作,设备科负责骨干院校建设项目设备的采购、验收、后期管理及协助教务处做好绩效评价等工作。
第四条 严格按照申报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案,认真做好骨干校建设项目设备的申购论证工作。每一建设项目都要填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可行性报告书”。
第五条 骨干校建设项目设备的申购论证专家组须由5人以上(含5人)组成,由学院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各申报部门对骨干校建设项目设备的申购论证负全责。
第六条 申购的同类骨干校建设项目设备有多台(套)的,按设备总价参照第五条进行申购论证。
第七条 骨干校建设项目设备申购论证的主要内容有:设备购置的必要性,与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及其建设任务的一致性;设备购置的可行性,开展市场调研情况,设备购置的经济性与合理性;设备的利用率与使用效益分析,校内外同类设备拥有量与使用情况,避免重复购置;设备的场地、环境等条件准备情况,贵重设备和特种设备的专职使用与管理人员准备情况。
第八条 骨干校建设项目设备购置项目经论证通过后,需经申报部门领导签字同意。属贵重设备的,还需经学院设备主管部门审核,并经主管院长签字同意。申购骨干校建设项目设备,与经批准的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相关内容不一致时,须经学院骨干校建设领导小组审批。
第九条 购置骨干校建设项目设备时,严格按照国家和广东省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与程序进行操作。所有骨干校建设项目设备全部纳入政府采购计划,设备科组织统一申报政府采购中心集中采购。骨干校建设项目设备购置项目的技术把关工作,由各项目负责人负全责。
第十条 对骨干校建设项目设备的使用效益,学院统一组织考核;对贵重设备,严格按照《2009年实训室(基地)建设与管理绩效考核实施办法》(铁职院教〔2009〕16号)单独评价其使用效益。骨干校建设项目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结果,作为对申报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三篇: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推荐)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内唯一以食品行业为背景、以食品科学技术应用为特色的公办高职院校。
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江苏省淮安市。这里水运发达,航空新启,新长铁路、宁连高速、京沪高速、京杭大运河等穿境而过,涟水机场通达四面八方,是新兴的交通枢纽、台资高地、和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
学院占地1269亩,总建筑面积26.26万平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0000人。学院紧临周恩来纪念馆、吴承恩故居等游览名胜,环境清新优雅,文化氛围浓厚,是青年学生求知读书的理想学府。
学院现有教职工490余人,校内专兼任教师385人,引进或聘任来自企业一线的各类兼职教师294人。校内专任教师中,教授16人、副教授116人,博士和硕士156人。拥有教育部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生物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食品生物技术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4人,全国优秀教师、中国烹饪大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省高校教学名师、省烹饪大师等20人,淮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淮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淮安市“十百千”人才培养对象等27人;还拥有食品加工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等2个江苏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食品生物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现设有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财会与经济贸易学院等四个二级学院以及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医药与健康管理系等四个系,开设的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制药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机电一体化技术、市场营销、会计、商务英语等38个专业,涵盖了食品产业链中食品原辅材料生产、食品加工、食品质量控制、食品贮运与营销以及烹饪等主要环节。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选题7部、省级评优精品教材或立项精品教材6部;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或建设点3个。
学院建有20000平方米的图文信息中心。建有食品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烹饪工艺、机电控制、计算机网络、经贸物流等11大类实验实训室105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个、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个。各类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达7400万元。学院还与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共同兴建12000平方米的食品科技园,按产品分类建设焙烤食品、肉制品、乳制品以及饮料、啤酒、黄酒、葡萄酒等7条生产线,以任务分类建设微生物技术、食品生化检验、仪器分析等食品质量、安全实验实训室,并按“设备生产化、训练岗位化、功能多样化、管理企业化、服务开放化”的模式组织生产性实训和管理,初步实现了校内实训基地由消耗式运行向生产性实训和产业化运作的转变。
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轻工行业特有工程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全国计算机、英语等考核点,可进行化学分析、食品检验、烘焙工、酿造工、烹饪、餐饮服务等20多个工种、岗位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计算机、英语等科目的考级,毕业生“双证”获得率平均达98.6%。学院还与洋河酒业、今世缘酒业、雨润食品、东海粮油、淮安经济开发区等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建有校外实习基地192家。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先后4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是江苏食品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牵头省内外75家行业企业、高中职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组建江苏食品职教集团,创新合作办学机制,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并与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联合成立江苏淮扬菜烹饪学院,与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江苏今世缘酿酒学院,为深化“多元融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产学研深
度融合搭建了重要平台。学院“构建„四位一体‟合作平台,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改革创新案例成功入选中国“魅力高职——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四周年成果展”。
经过50年历史的积淀,学院培育形成了“严谨、求实、和谐、创新”的校风、“笃学、敬业、爱生”的教风和“明理、求知、践行”的学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凝炼形成了“围绕食品产业链,做强优势专业群”的特色鲜明的食品高职教育品牌,办学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06年以来,学院师生在食品检验、发酵酿造、烹饪工艺、化工总控等全国和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上,先后为学院赢得荣誉近200项。学院先后被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30余项。2006年12月,学院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7月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11月成为江苏苏北五市唯一一所国家财政部、教育部重点建设的100所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之一。2011年10月,学院“„围绕食品产业链,做强优势专业群‟的特色积淀与实践创新”项目荣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特等奖。
第四篇: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研讨...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研讨会
简报
第一期
2008年9月7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筑伟业
2008年9月7日下午,我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工作研讨会在桂平市举办,学院党委书记罗家玲作动员报告,院长张桂宁作“全力以赴,建好示范”的专题讲座。参会人员在聆听了动员报告和专题讲座后,为我院在全国1168所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成为10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重点培育的高等职业院校中的一员,进入高职院校的“国家队”而感到非常自豪。同时,更深切体会到机遇与挑战共存,大家纷纷表示要认清形势,加强学习,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使我院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现摘录部分参会人员在听取了动员报告和专题讲座后的感受和感想:
陆曲波:在参加培训前,感到国家示范与己无关,只是示范小组的事,现在听了书记、院长的报告,感到责任重大,没什么话可说了,现在只有一条:努力干。张群生:继续发扬我们机电的优良传统,勇往直前。
张国伟: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进没有退。
韦波、李占坚:破釜沉舟,全力以赴。
赵家禄:风正帆扬,破浪前进。
黄诚:拼命划船,奋勇向前。
卢宗业:勇往直前。
覃群:累趴了也要上。
周运金:这个船大家都喜欢上。
杨喜军: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唐汉坤:死了都要爱,就爱这个示范;一定要创新,一定完成任务。
韦玉屏、唐爱琼、李秀芳、刘津平:激动+行动。
曾恺:感到非常光荣,同时感到强烈的紧迫感。
李晓东:万事都是毛,高职高专是皮,专业是附在上面的东西。
秦培林:108是一家,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庞基赛:我们是一家人,为了大家一起奋斗。
林勇坚、黄尚猛:没有退路了——冲!
潘杰:感动——干到底!
谢德荣:坚持就是胜利!
黄锦祝:排除万难,勇往直前。
陈勇:责无旁贷,迎难而上,胜利属于我们!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也许你、我、他都会有许多的感想和感受,听了书记院长的讲话,自己也有许多话要说,让我们在这几天的学习培训当中,用心倾听,用手勤记,用脑思考。让我们的思想在交流中交融,让我们的激情在碰撞中闪光,用我们的决心,用我们的智慧,为示范建设开好头,起好步。相信你、我、他,我们都是最棒的!
简报
第二期
2008年9月8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思路汇合力齐行动
*2008年9月8日,我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工作研讨会举办了两场专题讲座。第一场是由学院示范办副主任蒋文沛副教授主讲,主题为“申报方案的主要内容与存在问题”,讲座从建设方案的重要性、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建设方案存在的问题三大方面进行阐述。第二场是由学院副院长邹宁副教授主讲,主题为“示范建设项目(任务)分解与监督检查”,分三部分进行阐述:即建设体系与任务书、项目(任务)分解以及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通过讲座学习,研讨会的全体人员对学院示范建设的工作任务、步骤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两位主讲人翔实、深入浅出、生动丰富的讲解及民主的讲解风格使讲座在轻松、意犹未尽的和谐氛围中结束。
*2008年9月8日晚,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党务干部培训学习班隆重举行。学习班上,学院党委书记罗家玲作题为“发挥作用建示范 和衷共济筑伟业”的专题讲座。罗书记就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广大党员和教职工参与示范建设的积极性,弘扬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出要实现“五个转变”和处理好“三种关系”的要求。“五个转变”为:一是由“虚”事虚抓向“虚”事实抓转变;二是由“泛泛而谈”向“有的放矢”转变;三是由生硬灌输向以情感人转变;四是由形式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五是由学校教育向企业延伸转变。“三种关系”为: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工作的关系;二是基层党组织与教职工的关系;三是专人抓与全员做的关系。
罗书记强调,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地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标,必须要有长期的艰苦的思想准备,要充分发挥我们机电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这需要全体教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全力投入到示范建设中去,需要全院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更需要全院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学习班上,学院党委副书记龙伟忠作了主题为“保驾护航 合力建示范”的专题讲座。
*学习心得*
夏子敏:从内心感到举办研讨会非常及时,感到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把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发挥出来形成合力,就会形成巨大的力量,把学院示范建设工作做好。黄富佳:作为党员,在日常各项工作中就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这次学院示范建设中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黄炜、喻宁娜、韦世友:为学院荣获国家示范院校而感动,作为青年人为能亲历示范建设而激动。两天来,学得很认真,感觉收获很大,更深感责任重大,将把青年人的潜力发挥出来,尽一切能力为学院示范建设奉献力量。
简报
第三期
2008年9月9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进入角色全员参与共创机电美好明天
*专题讲座*
2008年9月9日,汽车工程系副主任黎盛寓作“基于工作过程(项目)课程体系开发的研究与实践”的主题讲座。黎盛寓将本专业自2007年11月以来开展的基于工作过程(项目)课程体系开发教改情况给大家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取得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讲座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反响,在互动时间,陆曲波、杨喜军、严金才、唐爱琼、陆华军、黄富佳、林勇坚等老师纷纷就专业的实践和工作体会发表意见和看法。
*考察学习*
为了尽快推动我院示范建设工作,学院于8月27日-9月1日组织了赴上海、浙江考察团和江苏考察团,上海、浙江考察团以院长张桂宁为领队,蒋文沛为组长,赴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考察。江苏考察团以党委书记罗家玲为领队,蒙启成为组长,赴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考察。
9月9日下午,刘宁生、蒙启成分别代表考察团将考察学习的情况及心得体会和感受与研讨会人员共享,以便大家更好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示范院校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群策群力*
2008年9月9日晚,在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研讨会的讨论会上,八个小组就如何开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畅所欲言,现将各组讨论情况汇总如下: 机械工程系:
讨论踊跃、各抒己见,特别是就各自思考的问题以及了解到的其他院校示范建设的经验提出来与小组成员分享,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方法:如专业调查,相关专业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做;可以借助外力,交由一些专业调查公司由专业教师介入参与,以加快调查的速度和历练调查的效果。
大家一致认为:回去之后,要立即行动起来,一边修改、制订建设方案,一边启动实质性的建设工作。
艺术设计系:
1、发言很热烈,对返校后如何开展工作有较清晰的工作思路,大家形成共识。
2、返校后,动员全系教师充分认识示范建设的意义,依靠全体教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按示范的要求开展工作。
3、返校后,卢主任将作专门的考察报告,并组织相关人员到南职院和柳职院调研学习
4、发动教师就专业建设、示范建设的特色和亮点进行头脑风暴。
5、各专业的示范建设有了初步的设想,通过将任务落实到每个人、签订责任状等措施保证示范建设任务的完成。
汽车工程系:
汽车专业团队在分组讨论中全体与会成员畅所欲言,大家就如何开展校企合作以及课程建设走出校园走入企业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初步形成了下一步的工作新思路。张桂宁院长对这个工作新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团队中所有人明确工作思路,详细制定工作方案,最终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建筑工程系:
讨论了关于建筑系在示范性高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及面临的各种困难。针对该系新建不久,各种资源不足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张院长的意见极为合理:集中精力,先建一两个专业,明年再全面铺开。在此之前,要搞好各个专业的相关调研。
大家积极发言,讨论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学生管理等问题,一致觉得以后的路途曲折,但充满激情和挑战。在以后的两三年里,要认真工作、热情对待,积极配合,努力排除工作中会存在或将遇到的各种困难。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1、通过学习,收获很大,对示范性建设的意义、内容、艰巨性有了较充分的认识。
2、结合计算机系实际,大家就如何开展示范性建设发表了许多见解,重点是回去后组织专业团队进一步学习,让系里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示范建设的重要性,使大家都能投入到示范建设工作中来。
3、各专业负责人和带头人表示,回去要带领团队继续深入学习示范性建设的有关文件和专业建设的思路、课程开发的方法等内容,积极按示范性要求推进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决心不怕艰苦不怕困难,坚决完成示范建设任务。
4、我们要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特别是党员的作用,深入学习,充分认识示范建设的重要性,齐心协力把示范性建设各方面工作做好。
电气工程系
1.组织全系教职员工学习示范建设文件精神,做好动员工作,让教职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全体教师的职教意识和职教理论水平。
2.做好示范建设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
3.寻找薄弱环节和差距,寻找外力获取帮助。
4.认真进行调研,做好专业定位。
5.寻找好的典型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该系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要在示范建设工作中,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发挥团队精神,圆满完成重点专业建设的各项任务。
工商管理系:
该系各专业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就管理类专业如何开展示范建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上,教师们各抒己见,结合这两天学习培训的内容,提出了自己所在专业在示范建设中的困难,困惑和一些设想。最后,邹宁副院长对工商管理系的这场讨论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要搞好示范建设,首先要树立信心,其次要认真吃透文件精神,做好工作计划。
这次讨论会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使大家意识到示范建设不是一次两次讨论会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不是一蹴而就。今后,我们还要不断的讨论,不断的碰撞,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认真找准本专业的定位,重构课程体系,做好做强专业。
公共教学部、社科部:
1、文秘专业要按示范性建设要求进行改革。大家认为,最现实的是要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如让学生参与各行政办公室的工作,协助、策划、筹办学院各种会议、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校内实训的平台,同时要加深与现有企业的合作深度,尽快建成文秘专业实训室。
2、应用英语专业教师认为,示范性建设是本专业的一个发展契机,也要按照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来开发课程体系,尤其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模式,并利用学院现有的资源开展“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尽快建设应用英语实训室。
3、思政课要增强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4、公共基础课如《大学英语》、《应用写作》、《数学》等根据各专业的要求进行课改,并主动与各专业沟通,不能坐等。
第五篇: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机制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总结报告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高等教育以提高质量为中心,高职教育质量决定于师资质量,师资质量建设核心是师德建设。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中心。本项目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引入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原则与方法,实施系统、全面、创新、实践的师德研究与建设工程。本项目为辽宁省教改立项项目(《辽宁省教育厅关于确定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项目编号:第492项,已通过结题验收。
一、项目研究与实施的重要意义
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从而建设高质量高职学院的需要;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校风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升我国公民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需要。
二、项目研究与实施的主要依据
1、《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要使每一个教师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一是要明确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二是要建立师德的激励机制。三是要完善师德建设的考核、监督机制。四是要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指出: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5、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三、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师德建设的全面、系统、创新性理论研究严重不足,因此缺乏更丰富的理论成果指导及师德建设实践。
2、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实践中问题具体如下:
(1)学校扩招,教师队伍扩大,扩大时间长,建设时间短,质量问题多。
(2)新增教师多,非师范教师多,应届毕业生多,师资能力与质量下降。
(3)80年代出生教师比例增加,独生子女、少子女家庭成长教师增加,责 1
任意识、独立能力和热爱劳动与艰苦奋斗精神不强。
(4)高职教师职业荣誉感、使命感不强,缺乏职业奉献精神。
(5)忽视教育教学质量,缺乏职业理想与职业动力。
(6)教师缺乏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
(7)高职教师实践能力差、学习能力差、协作能力差。
(8)面向高职教育新形势、新特点、新内容、新方法的师德建设研究不足。
(9)师资队伍建设片面强调“双师”,有工具主义倾向。
四、本项目研究与实践的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探索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十大机制:加强师德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开展师德建设宣传教育机制;建立师德建设的经常化机制;建设师德建设示范引导机制;建立师德建设科学考评机制;建立师德的制度建设机制;建立师德建设的理论研究机制;建立师德全面质量建设机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面的师德建设工程;建立师德建设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机制;建立师德建设示范引导机制。
2、树立师德全面质量建设意识。一是树立师德质量决定学院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理念;二是树立师德建设是全员、全过程、全面的质量建设工程理念;三是树立师德建设与学院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的观念。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撰写5篇以上专题论文并发表;形成项目总结报告,整理相关材料,准备出版;出版相关著作。
五、本项目研究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师德建设内容
1、加强师德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
2、开展师德建设宣传教育机制。
3、建立师德建设的经常化机制。
4、建设师德建设示范引导机制。
5、建立师德建设科学考评机制。
6、建立师德的制度建设机制。
7、建立师德建设的理论研究机制。
8、建立师德全面质量建设机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面的师德建设工程。
9、建立师德建设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机制。
10、建立师德建设示范引导机制。
(二)重点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主要内容
1、从战略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
2、开展师德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倡导青年教师培养优秀技能人才、发展先进文化、钻研业务、拼搏奉献、忠于职守,形成热爱高职教育的师德师风。
(1)教育形式创新:报告、讲座、理论研讨、论文征集、演讲会、参观、考察、示范等,既要有传统的手段,也要有创新的形式。
(2)教育内容创新:既有理想、信念、道德、法律教育,也有进行新教育思想、新人才观念、新的职业理念教育。
(3)教育途径创新:既有领导对青年教师的,还要有社会、企业对青年教师的教育,还应挖掘在校生、毕业生及家长和院校模范教师的教育资源,既可以在校内,也可以通过教师工学交替、到企业实践进行教育。
3、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贯穿于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始终。
(1)结合青年教师引进、把好师德建设的入门关,制定新聘教师的品德考核标准,把良好的职业修养、公民素质和敬业精神放在首位加以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2)结合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进行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把专业能力提升与师德水平提高放在同一位置,在考核培养与培训效果时一并考核。
(3)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方法,帮助青年教师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增加职业发展动力,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用科学手段提高师德建设的质量。
(4)制定并实施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制度,青年教师每年必须到企业实践或调研二个月,体验劳动艰辛,感受生产力进步,培养与企业感情,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进而增加师德建设的实际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每学年组织院系多个层次优质课观摩,组织精品与示范项目建设,把师德作为这些工作的先决条件,与评优、晋级相衔接,营造上进、创新、奉献、有追求的进步文化和良好教风、校风。
六、本项目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一)理论的创新
1、本项目创新提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点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质量重点是加强师德建设,高职院校80%以上为青年教师,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首要任务,发表的《当前高职院校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被广泛转载,并被评为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本项目创新论述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理念,提出师德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首要条件。《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发表在《辽宁教育研究》。
3、本项目探索新时期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过程中对师德的要求,提出了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观念和对策,反映了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论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发表在《辽宁教育研究》。
4、本项目创新地将师德建设纳入院校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之中,《高职院校战略发展规划与实施》专著,获评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中期优秀成果二等奖。
5、本项目应用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针对高职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实际创造性地制定了三大类管理文件,这在高职教育领域具有首创意义。
(二)实践的创新
1、本项目进行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创新实践,开展了职业态度、职业理念、职业技能、教学方法、教育科研、学生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的全面培训,进行二批次专任教师、一批次辅导员共330余人的全面培训,进行教育教学知识考试、技能考核、论文及调研报告评审等全面考核,完成了80余人的国内外培训;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400余名专任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实践;整体提高了师德水平,提高教师责任感、使命感等方面师德水平。
2、本项目进行了师德建设活动的创新实践。一是开展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二是开展青年教师与特困学生的“一对一”手牵手活动,使青年教师在关心了解特困学生的过程中成长;三是广泛开展教师企业实践活动;四是开展学习地震中优秀师德的文艺汇演;五是在青年教师培训中进行技能展演活动;六是老教师进行了教学示范活动。
3、本项目进行了师德建设的机制方面创新建设。
(1)建立了师德建设及相关的专门制度,这些制度自2006年以来不断制定、完善,形成了师德建设的有力制度保障。
(2)建立了师德建设的良好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了师德建设一把手抓的核心地位;二是师德建设的宣传教育机制;三是建立师德建设的示范激励机制;四是建立督导机制,形成三级督导体系,形成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五是建立师德建设的保障机制,给师德建设项目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六是建立师德建设的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学评教活动,召开学生座谈会,建立良好的考评与反馈体系。
4、师德建设与党建工作创新结合。一是开展干部廉政建设工程;二是开展党员教师干部的廉政活动;三是举行廉政建设文化成果展;四是以师德为主要考核内容发展新党员;在实现党建工作新发展同时取得了师德建设的新成就。
5、师德建设项目的创新推广。学院师德建设及项目被列入学院国家示范职业学院建设项目之中。全国有齐齐哈尔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近三十所职业学院到校学习交流,学院的相关经验也在一些成果会议上得到宣传。
6、典型示范。创建一批师德建设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使之成为既是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先进,也是师德建设的先进,建成国家示范软件按职业技术学院和国家示范建设高职学院项目;建成国家、省、院精品课二十余门;涌现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二十余人;已有全国教职委、省高职专家十余人。
七、本项目成果水平与特色
(一)本项目成果水平
1、本项目在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具有首创意义,开创研究和实践高职师德专题建设之先河,填补高职教育科研的领域空白。
2、本项目的理论成果水平较高,二篇论文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文被近二十余家网站全文转载,一部专著正式出版,论文和专著获辽宁“十一五”中期教育成果二等奖和辽宁高教学会2008优秀成果二等奖。
3、本项目的成果总结报告系统、全面、科学地总结了本项目理论与实践的重点意义,解决问题、主要内容,创新理论与实践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和师德建设规律,提出了全面提高师德建设水平的对策措施。
4、本项目的成果应用于国家示范职业学院建设之中,学院示范建设的成果受到教育部、教育厅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多次在全国高职高专会议上交流。
(二)本项目的鲜明特色
1、创新性。本项目建设实践、专题研究选项具有创新性;研究方法、实践方法具有创新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具有创新性;实践的机制建设具有创新性。
2、科学性。本项目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师资队伍建设规律、教师成长规律,提出师德建设的意义,解决问题,对策措施,实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特别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科学方法,体现了突出的科学性特点。
3、实践性。本项目进行师德建设的全面创新实践,建立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实践型模式。
4、系统性。本项目在实施师德建设时,以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是提高教师使命感与荣誉感为突破口,以各项高职院校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遵循渐进地实施,建立起师德建设的制度、机制、活动、考评的工作系统。
5、持续性。高职素质教育不断的持续过程,本项目师德建设也是持续提升
和不断改进的持续进程。自2006年起,师德建设的制度、管理模式都不断改进,这一工程还在持续进行之中。
附录
一、项目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
(一)主要学术论文
1、《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师德建设研究论文汇编》
2、《沈阳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青年教师论文汇编》
(二)专著
《高职院校战略发展规划与实施》,刘家枢著,辽宁大学出版社
二、本项目实践的主要成果
(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师德建设项目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二)青年教师培训方案及相关资料汇编
(三)师德建设---廉政文化建设资料汇编
(四)“向四川地震中的英雄教师学习加强师德建设”文艺汇演资料汇编
(五)2006-2008师德考评资料汇编
(六)学院党建带师德建设的先进材料
(七)学院开展辅导员培训方案及相关资料汇编
(八)学院师德建设的名师、教学团队成果等相关材料
(九)学院师德建设制度建设成果及相关资料
(十)《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结题书
(十一)师德建设——“双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训相关资料汇编
(十二)师德建设发表论文转载网页截屏及获奖证书复印件
(十三)师德建设专题音像资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