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摘要:针对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分析,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之间存在的关系,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预算绩效管理是内部管理中绩效管理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内部控制视角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其内容包括加强对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和培训,结合内部控制要求,有针对性地细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现对预算业务的风险控制等。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体制改革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实施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等,使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充分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提升政府对社会的服务质量。当今社会不断发展,要想使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得到充分提升,就需要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并使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不断完善。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之间存在的关系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指的国家机关、团体以及相应的事业单位等采取相应的措施管控或者防范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而使事业单位的既定目标得以实现。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和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其中的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且为会计信息资料的可靠性提供有效保障,其需要在单位内部实施科学的自我调整,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的约束,并制定出一定的规划,采用科学可行的方式和手段,这些内容均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但是预算绩效管理则属于系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项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制定预算管理目标,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资源的配置进行科学优化,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有效实现[1]。以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为例,行政事业所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其预算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着相对重要的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取得双重效益的基础性因素。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当下,各个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抓住内部控制的契机,改变旧有观念,建立新的理念,进而使绩效工作得以完善,使其有效性得到提升。
(一)加强对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和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宣传的方式将内部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认识进行科学扭转。一方面,可以使内部相关部门对绩效管理的重视度有所提升,帮助相关人员理解到,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只要使用财政资金,就涉及了经济活动。这时就需要通过内部控制,并实施内部控制和管理[2]。第二方面,使行政事业单位干部执行以及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素质以及能力具有相应的提升作用,进而使培训的全覆盖目标得以实现。与此同时,可以使财务部门、内部控制部门等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等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帮助其他部门的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以及内部控制过程中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使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融合得到推动。
(二)结合内部控制要求,有针对性地细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实施绩效评价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判断所设计的绩效评价指标是否存在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特点,直接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规范的内部控制,为其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准确的认识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并对各个关键点做到充分认识,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具有一定针对性的修改,并对其进行科学完善。一方面,实施项目决策过程中,对目标进行设定应当属于振幅智能范围内的工作,建立相应的研究机制,为专家和技术人员的集体研究提供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进行技术咨询和集体决策,对重大经济制度的决策进行科学评审。第二方面,对相关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制定并增加和政府采购标准相适应的项目执行制度,并且对合同进行科学的内部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定期的进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保障不相容的职务之间是相互分离的。第三方面是,对项目进行绩效管理过程中,建立并增加完善的预算执行和考核制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动态监控。
(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现对预算业务的风险控制
实施过程中,要保障预算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摒弃传统管理过程中,“重分配、轻过程、轻产出”的做法,加大对预算环节的管理力度。第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预算执行追踪制度。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对项目实施单位所存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定期对这一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第二方面,使内部信息的有效沟通得以实现,使内部管理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第三方面,及时采用必要的措施,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偏离绩效目标情况,进行及时纠正。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所提出的预算调整的相关事项,需要实施严格的预算调整[3]。
(四)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并开发和绩效管理需求相适应的子系统。这一子系统中包括对绩效目标的设置、对预算的编制、实施追踪管理和绩效评价。同时,使信息技术在政府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收集、信息比较以及信息分析、共享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以上方式使绩效管理和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得以实现,并且使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五)将编制流程进行细化
导致编制流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编制方法不够全面,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必须建立健全的编制方法,进而为预算以及编制工作提供有力依据。预算编制人员实施编制的过程中,应当将主观意见适当的去除,对绩效管理的目标进行明确,使其和相关的与预算管理政策相适应,进而使事业单位的发展得到有效推动[4]。与此同时,预算编制工作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部分较多,因此,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较大,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相关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和财务知识有一个充分的提升,同时要是预算编制人员和内部部门之间的联系得到增强。编制人员频繁的和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实现科学编制和合理编制。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为了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各级单位共同对绩效管理进行相应的计划和评价,在此过程中,会将整个绩效管理过程向预算管理中融合,进而使个人、部门以及组织的绩效得到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并且将编制流程进行细化,从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海鹏.浅谈内部控制背景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J].会计师,2014(21):49-50.[2]田祥宇,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09):29-35+96.[3]张英慧.内部控制体系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7):20-21.[4]安广实,周文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06):33-38.(作者单位:内蒙古河套灌区永济管理局)
第二篇: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探究
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探究
摘要:事业单位是以国家为后备支撑,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而存在的一种具有中国经济特色的组织形态,其对稳定我国市场经济水平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作为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内控视角下,探究和探索构建具有我国经济发展特色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以期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关键词:内控视角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构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从2004年开始颁布、被推广。通过该文件的深入推行,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已有显著的提升,但是,离该文件控制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确保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高效益的目标仍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进一步强化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寻找出一条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有效捷径成了每个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首要任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则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推至前台。
一、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同点
在内控视角下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因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存在许多共同点,让两者之间具有相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相同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目标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核心的财务管理体制。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成果和财务管理效益,最终目标是达到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经济效益的终极目标,完成社会使命。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使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资源达到利用最大效益,最终完成既定的管理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效率及产品。两者之间的管理目标存在一致性。从本质上来说,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受内部控制运行效果直接影响的。因此,从内控视角下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都非常重视对过程的控制
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预算管理行为要贯穿于整个管理环节和每项具体工作中,要求绩效管理工作要融入到整个预算管理的过程。而内部控制也要求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措施应该涵盖到事业单位的每个经济行为,以及事业单位管理的每个基本流程当中,都必须具有内部控制的意识,也必须依照内部控制来实施。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都具备全面性原则,对管理前的防范、管理控制以及管理监督整个过程的控制都非常的重视。
(三)都体现出了共同参与的管理特征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的整个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整个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有关的所有人都必须参与其中,需要各个部门,每位员工共同参与、相互配合。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既定目标逐渐实现,依据既定管理目标制定的相关措施才能顺利开展。而内部控制的实施也是如此,需要内部控制管理团队、财务部门及内部执行部门等主体共同参与,以确保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执行。内部控制工作也具有全员参与性。
二、内控视角下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一直都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自身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直处于推一步走一步的状态之下,预算绩效的管理水平并没有得到实际上的提升。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实行的是分开原则,将预算绩效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分开进行管理。这种预算绩效管理方式在内部控制条例实行之后会大大增加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量,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执行后的管理效果没有预期的那么明显。另外,一些事业单位会因为对业务能力的管理比较重视而忽视对预算绩效和内部控制的管理工作,也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热情。还有一部分是单位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认为事业单位的主要存在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的社会效益,而不注重对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即便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之下,也不需要向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一样去注重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的完善,这种错误的管理认识制约了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限制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
(二)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之后,通过我国财政部门的政策指引,我国事业单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绩效评价体系。这套体系当中对绩效管理指标的解释和规定仍比较宽松和广泛,缺乏精准、严谨的词义解释和定位。对内部控制中的决议投票机制的规定较少、要求较低,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决策功能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这主要是因为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管理不够完善,可能会在项目申报和批复制度中的风险考核管理效益变低,有时候甚至出现项目风险超标仍却通过决议的不良现象,致使国有资产的投资风险增大,国家资本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三)信息化建设滞后
2014年的《规范》指出,事业单位应该要加强信息化体系的建立、强化内部信息数据资料的管理工作,要积极运用单位信息系统单位内部控制开展管理工作,尽量减少人为操作内部控制的现象发生,以确保内部控制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革还不够深化,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升,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仍通过人工管理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使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数据、可行性?蟾婕澳甓缺ū碛胧导是榭龃嬖谝欢ǖ牟钜欤?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大大缩水。
三、内控视角下构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措施
(一)从管理意识方面强化内部控制下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团队自身应该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正确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对内部控制的促进作用,以及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发展的推动作用,然后加大宣传力度,将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传播到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氛围。其次,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外部市场环境变化速度较快,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团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为了保证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水平满足国情发展需要,应该定期对事业单位整体员工组织业务培训和内部控制理念宣导,以此来保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内部控制管理队伍都能基本掌握内部控制的先进理念和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方法。最后,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的资源能得到最大效益的发挥,应该将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有效地融入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当中,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二)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工作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根据《规范》的要求,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管理应该具有预测风险、规避外部投资风险的作用。可见,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首先要将项目决策的设定目标纳入到事业单位内控控制的管理范围之内,然后采取集体决策、专家咨询辅助和项目技术参考三者相结合的审批机制,并依照我国法律法规以及财政部门有关的规定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立项评审制度。同时还要依据动态监管机制实施对项目决策实施动态监管,项目实施后还应及时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收集预算执行过程中有价值的预算管理信息。
(三)强化预算管理全程控制
基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原则,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措施时应该先采用预算执行实时监管制度,监管部门或者是财务部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要进行及时地登记和记录,并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总结。其次,建立与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执行通报制度,定期公开预算监管信息,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开性。最后,建立与监管制度相符合的事后整改机制,及时整改预算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在发展中往往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事业单位应该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当中积极地深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资源库。依据事业单位所处的行业特征、发展趋势以及单位自身的经营状况,收集与事业单位有关的相关信息及对手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科学的分析、合理的总结,为后期预算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数据支持。
四、结论
综上所述,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内控控制的重要内容,其应该响应内部控制规范的号召,通过树立从内控视角下构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意识,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信息工作水平,强化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全程监管和控制,进而不断地完善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侯建云.内控层面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一些思考[J].会?师,2014,(24):63-64.[2]刘春英.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J].中国市场,2015,(22):124-125.[3]燕美荣.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9):26+28.[4]吴鹏.基于内控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完善[J].财会学习,2016,(22):62-63.
第三篇: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它单位的收支预算。单位预算是国家预算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指各级政府的直属机关就其本身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收支所汇编的预算。
第一章 预算领域机构职责及内容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健全预算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我市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行政单位预算规则》、《事业单位预算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定,并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预算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各项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控制度,防止财产、资金流失、浪费或被贪污、挪用。
第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由单位预算管理决策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分别负责预算各阶段相关工作。
第四条 单位领导班子组成预算管理决策机构负责预算制定,单位会计、出纳组成预算管理、执行机构,负责预算管理执行工作,单位纪检部门组成监督机构,负责预算监督审计预算监督工作。
第二章 预算编审、批复、执行、调整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核、报批。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组成。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和罚没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其他收入等必须列入收入预算,不得隐瞒或少列。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实物),要据实及时入账,不得隐瞒,更不得另设账户或私设“小金库”。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或财政预算内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或罚没款,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滞留在单位坐支、挪用。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应当保证本部门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制。
支出预算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人员支出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没有政策规定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日常公用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节约、从俭的原则编报。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的编制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专项支出预算的编制应紧密结合单位当年主要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及事业发展设想,并充分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本着实事求是:从严从紧、区别轻重缓急,急事优先的原则按序安排支出事项。
第八条 对财政下达的预算,单位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用款计划和项目支出计划。预算一经确立和批复,原则上不予调整和追
加。
第九条 单位应加强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和上级补助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的申报、论证、实施、评审及验收制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专项资金应实行项目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虚列项目辜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浪费、套取、转移专项资金,不得进行二次分配。单位应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支出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审批、审查制度,完善内部支出管理,强化内部约束,不断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各项支出应当符合国家的现行规定,不得擅自提高补贴标准,不得巧立名目、变相扩大个人补贴范围;不得随意提高差旅费、会议费等报销标准;不得追求奢华超财力购置或配备高档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和其他设施。
第三章 决算管理
第十一条 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及各级财政对单位预算的批复文件及时清理收支账目、往来款项核对预算收支和各项缴拨款项。各项收支应按规定要求进行年终结账。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应及时入账本年的各项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在年终前全部上缴。属于本年的各项支出应按规定的支出渠道如实列报。
(二)应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会计核算资料编制会计决算报告做到数字真实、计算正确、内容完整、账表相符、表表相符。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财政部统一下发的报表格式、编制说明及软件操作要求认真编制会计决算报告。
(一)报表封面应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和财政部统一规定如实填报。报表编制完毕
后须经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报表编制人员审查、签字并盖章。单位公章应加盖单位行政公章不得以财务专用章代替。
(二)报表各项指标应严格按照财政部统一制订的报表编制说明、指标解释认真编制做到表内项目之间、表与表之间、本期数据与上期数据之间相互衔接。
第四章 绩效评价管理
第十三条 预算绩效评价范围,是指财务预算管理的部门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及整体支出。
第十四条 预算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一)统一领导原则。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领导,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由预算部门负责并具体组织实施,财政部门根据预算部门自评报告进行审核评价。
(二)分类管理原则。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特点,分别建立项目立项管理库和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库,并制定分类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及相关指标体系。
(三)客观公正原则。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应从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公开透明评价项目预算绩效情况。
(四)科学规范原则。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应以资金支出的经济性、效益性为出发点,按照规范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科学、准确地认定评价结果。
第十五条 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的基本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
(三)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
(四)预算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
(五)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六)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财政部门预算批复,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决算报告;
第十六条 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资金和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按照预算级次,可分为本级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
第十七条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应当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部门整体支出进行评价。
第四篇:基于战略管理视角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一些思考
基于战略管理视角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一些思考
[摘 要]文章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起源切入,进而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角度对大型企业集团三鹿破产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文章指出,在战略管理观下,企业应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结合,将战略风险贯穿于整个控制过程,建立完整的以战略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体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战略目标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9.103
思考的背景
真正的内部控制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以后,即产业革命以后,它实际上是企业大规模化及资本大众化的产物。内部控制总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和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在21世纪初,美国频发的财务舞弊事件催生了萨班斯法案(简称SOX法案)。该法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出的严格要求和限制在美国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应。COSO于2004年9月《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框架),这个框架将内部控制提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认识。
国内外对“风险管理”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作为企业六大管理功能,风险管理不可或缺。著名的法国管理理论学家亨利?费尧(HenriFayol)在其1949年发表的著作《一般与工业革命》中认为,风险管理活动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一。美国风险管理学家格理森在其所著的《财务风险管理》一书中,将风险管理的内容概括为以分析企业总风险在生产经营业务范围内如何进行评估的过程并强调了风险管理对企业这一组织的重要性,而且建立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以处理企业风险和控制企业风险发生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世界各国经济逐渐互通有无也是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有关,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类型也越来越多,基于前人对风险管理的认知,我们发现风险管理过程本质可以看成一种信息系统,将控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理论运用在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综合处理风险需要用合理经济的手段,从而有效实现保障的科学管理过程。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它的制衡性和流程化,在严谨的内部管理中,站在战略管理理论的高度来分析企业所要完成的战略目标,对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分析,制定出制衡性强,标准流程化的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以三鹿集团为例分析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问题
我们从案例着手,分别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方面分析,从而对其有一个认识和梳理。三鹿集团曾是中国知名的乳业公司,该公司所生产的奶制品销往全国各地,在群众中口碑一直不错,然而在2008年12月23日,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宣告三鹿破产,很多人觉得一个知名企业突然垮台难以理解,我们深入研究发现,三鹿集团内部存在很多问题。“三聚氰胺”是三鹿破产的导火索,其作为食品添加剂属于有害物质,在食品行业是知晓的。“三聚氰胺”导致了我国各地都出现了大头娃娃,造成6名婴幼儿死亡,逾30万儿童患病。三鹿作为乳业品的龙头企业,其出现这么严重的恶劣事件在受到法律制裁的同时值得我们从其公司内部问题深入探讨反思,为我国更多的上市公司敲响警钟。首先从内部控制方面分析发现,在购进原材料的过程中,导致各种劣质有害的产品生产出来并且大量流向市场的原因是由于三鹿集团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对原材料管理检查。公司为扩大销量,争夺市场,在激烈的原奶争夺战中,为了能快速便捷地获得奶源,三鹿奶粉在收购原料奶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原料奶的营养成分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进行分析,也没有对农户的奶源进行深入有效的检测。说明企业没有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放任风险的产生及发展。对于奶源的提供者,三鹿集团也没有建立诚信档案,导致屡次不合格的奶源提供者也不受约束和限制,说明内部控制活动中也存在缺陷。在技术监督人员进行库房检查时,发现了与生产日期不符的产品,这说明三鹿集团生产部门没有严格按照生产日期贴标签,检验部门也没有对这样的不好行为检验出来,说明生产过程控制存在缺陷。早在2007年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产品质量有问题,然而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却没有公之于众。这种信息与沟通的延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毒奶粉的危害后果。
从风险管理角度分析看,运营风险管理失控是其破产的真正原因。高层管理人员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不遗余力地进行扩张,风险意识淡薄。对乳业而言,只有实现对奶源的控制才能实现产能扩张。据了解,三鹿集团在石家庄收奶时对原奶质量要求比其他企业低。企业快速增长,对奶源监管不到位,管理存在巨大风险。对于高风险的食品行业来说,三鹿集团本应加强奶源建设,充分保证原奶质量,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三鹿仍将大部分资源聚焦到了保证原奶供应上。
三鹿在各地有数百个奶站,其中散户的奶源比例占到一半,且形式多样,“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在执行中存在重大风险。三鹿主要依靠最后一关的严格检查管控,加强了对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分散的奶源,这样的监管方滋生了很多的作弊手段。但是在?ψ鞅资侄蔚氖侗鹕希?三鹿集团的反舞弊监管不力。另外,三鹿集团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贴牌企业众多,然而对贴牌生产的合作企业监控不严给三鹿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风险。
2007年12月以来,在接到消费者关于婴幼儿食用奶粉出现病症的投诉后,三鹿却没有对奶粉问题进行公开,而是通过产品调换,加大品牌广告投放等各种公关手段将“毒奶粉”隐瞒下来。在对经销商的态度上,三鹿同样隐瞒事实,打着更换包装和新标识的口号收回奶粉,导致收回响应者寥寥,由此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奶粉出现问题之后,三鹿集团本应积极地进行召回,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三鹿集团一再向社会公众隐瞒真相,导致更多的消费者受到毒害。在危机发生后,三鹿集团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媒体的追问,仍然对公众及社会媒体隐瞒真实情况,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能力去协调危机,从而使消费者对其品牌失去了信心并且相关媒体仍然对其内部深挖曝光。
三鹿集?F曾从一个小小的幸福乳业合作社发展成为与全球最大的乳品制造商之一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合资公司正式运营的向国际迈进的知名集团,其发展过程中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在后期管理上,以价格取胜,靠销量争夺市场的目标使得自己没有注意到公司内部出现的对奶源质量监管不到位的风险,以及内部控制出现的严重问题使之逐渐走向衰败直至破产。基于战略管理观的理论分析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方面对三鹿集团进行分析后,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了认识后,从战略管理观的理论分析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任何组织设立之后必然有其追求的目标,一般来说,大部分企业的目标都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通常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制定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为了指导企业长期经营活动的总谋略,所以企业对于宏观的战略来说,通常将其细化形成战略目标,对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对风险的评估,从企业整体的角度评估风险,从而在战略目标下,制定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很多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够强,内部控制的理念落后,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的目标过程中,通常会陷入忽视风险管理单方面追求业绩目标的怪圈,三鹿集团的破产原因也在于此。要想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企业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为了减少企业实施和监管成本,企业应尽快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进行有效整合,在战略管理目标下,制定出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战略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在控制目标方面,加入战略目标。真正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内部控制目标应该不再局限于法律条文的规范。另外,以战略为导向的内部控制需要通过对各层级的风险控制来使得整体的风险保持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将战略风险贯穿于整个控制过程。融入战略管理目标后的控制活动利用战略目标使其各个要素联合起来,形成自发良性的交替循环模式,控制活动不再仅是割裂的、单个的程序和流程。建立完整的以战略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体系将会使企业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田[J].会计研究,2005(7).[2]吴水澎,陈汉文.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5).[3]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10).[4]陈晓更.论企业建立全而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J].会计之友,2008(9).
第五篇:高会(2014)第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处理与内部控制 课后作业
第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处理与内部控制(课后作业)
【案例1】
甲单位是一家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2013发生部分事项如下:
(1)2013年3月甲单位经批准将一台专业设备用于对外长期股权投资。该设备原始价值为2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已使用4年,累计折旧80000元。该设备评估价为140000元,发生手续费3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2)2013年6月甲单位收到半年付息一次的公司债券利息1000元,款项已打入单位账户。(3)2013年7月10日甲单位购入不需要安装的事业用设备50000元,取得全款发票(发票金额包括质量保证金),发生相关的运输费1000元、装卸费500元。甲单位扣留质量保证金5000元,扣留期为2个月。相关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4)2013年12月末,甲单位将“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贷方余额90000元和“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借方余额50000元结转。(5)2013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是1000000元,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为900000元。甲公司财务人员对财政直接支付的结余资金进行年终结转。要求:
请编制上述事项的会计分录。【案例2】
乙单位属于某省级交通厅的下属事业单位,2014年初召开由各部门领导参加的讨论会,主要议题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主要领导发言如下:
(1)领导A发言: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具有稳定性,一经确定,则在3~5年内不得改变。(2)领导B发言:公司大额资金的使用、大宗设备的采购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3)领导C发言:为节约人力资源,出纳可以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但不得兼管稽核、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4)领导D发言:单位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编写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当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发表意见。要求:
上述领导的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不正确之处,并说明理由。【案例3】
甲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为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已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
关于2014年预算编制部分内容如下:
4月份财政部门核定的基本支出用款计划数为200万元,其中120万元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用于支付甲单位人员工资;80万元采用财政授权支付,用于办公等一般性支出。关于2013年预算执行:
(1)甲单位在5月10日由财政直接支付发放了工资120万元;12日授权支付额度80万元也已经到账。(2)年终甲单位尚有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5万元未使用,甲单位将其转入了自行开设的银行存款账户。
(3)甲单位有一施工项目,计划于2013年5月到11月实施。甲单位5月份与施工方签订合同,并支付首付款。10月份发现施工设计存在问题,该项目处于停滞状态,合同无法如
期实施。2013年12月10日,甲单位为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将该项目资金用于正在实施的其他工程项目。要求:
1.根据2014年的预算编制,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分别指出工资支出应列入的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的类别。2.根据2013年预算执行的事项(1)指出上述发放工资和收到授权支付额度的入账依据以及会计处理方法。
3.根据2013年预算执行的事项(2)指出甲单位将年末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结余转入自行开设的银行存款账户是否妥当;如不妥当,应如何处理。
4.根据2013年预算执行的事项(3)指出甲单位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案例4】
A事业单位(以下简称A单位)按照省级财政部门要求,参照执行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预算管理等规定,并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A单位有甲、乙、丙等下属事业单位。2×13年7月,A单位财务处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召开工作会议,对下列事项进行研究:
(1)A单位决定自2×13年7月1日起,提高本单位在编人员的待遇,提高人员经费,缩减日常公用经费。所属各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标准提出增加人员经费基本支出预算共计3000万元的申请,本年累计基本支出预算超过财政部下达的基本支出预算控制数及财政拨款补助数额300万元。会议建议审核同意并报省财政厅。
(2)甲单位由于2×13年上半年取得的事业收入超出预算较多,申请根据实际超收收入调整增加2×13年下半年日常公用经费基本支出预算中的会议费,会议建议审核同意并报省财政厅。
(3)对乙单位2×1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该单位由于人员扩编较多,经费不足,将单位财政基本支出结转资金中人员经费结转用于发放规定标准的扩编人员的基本待遇。
(4)丙单位为进行环保治理,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一套大型设备(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范围,但达到政府采购的限额标准),丙单位自2×13年6月20日发出招标文件。物资采购处张某建议:鉴于投标供应商已经较多,为满足环境治理工作的迫切需要,会后第二天(7月3日)立即开始评标。
要求:根据部门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政府采购等国家有关规定,逐项判断上述事项的建议或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分别说明理由。【案例5】
甲单位为一家省级事业单位,按其所在省财政厅要求,执行中央级事业单位部分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规定,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3年12月2日,甲单位新任总会计师张某召集由财务处、资产管理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的工作会议,了解到以下情况:
(1)甲单位收到上级单位拨来的补助款300万元,将其计入事业收入。
(2)甲单位用事业经费购入一项价值为40万元的办公设备,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甲单位在减少银行存款的同时,增加了固定资产40万元。
(3)经批准,甲单位将其拥有的一项软件技术无偿调拨给其他单位使用。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为5万元,已经摊销2万元。调出时,无相关税费发生。甲单位就此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3万元,借记“累计摊销”2万元,贷记“无形资产”5万元。
(4)12月4日,甲单位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和“工资发放明细表”,通知书和明细表中注明的工资支出为150万元,代理银
行已经将150万元划入甲单位职工个人账户。甲单位将150万元的工资支出确认为事业支出,同时减少银行存款150万元。
(5)接受其他单位捐赠的打印机10台,价值5万元,捐赠收入相应增加5万元。
要求:分析判断甲单位上述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对于不正确的,简要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参考答案及解析
【案例1】
(1)借:长期投资——股权投资 143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143000 借:其他支出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120000 累计折旧 80000 贷:固定资产 200000(2)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其他收入——投资收益 1000(3)购入时:
借:固定资产 515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51500 借:事业支出 51500 贷:银行存款 46500 其他应付款 5000 支付质量保证金时:
借:其他应付款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4)借: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 90000 贷: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90000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50000 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50000(5)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10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100000 【案例2】
(1)领导A的发言不正确。
不正确之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具有稳定性,一经确定,则在3~5年内不得改变。
理由:内部控制应当符合适应性原则。控制制度应当随着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P585)(2)领导B的发言不正确。
不正确之处: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决定。理由: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P590)(3)领导C的发言不正确。
不正确之处:出纳可以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
理由:出纳不得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出纳和会计档案的保管属于不相容岗位,应当分离控制。
(4)领导D的发言不正确。
不正确之处:评价报告应当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发表意见。理由:评价报告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P606)【案例3】
1.根据支出功能分类,支付的工资应归入“教育”类支出,根据支出经济分类,应列入“工资福利支出”类支出。2.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对于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应于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按入账通知书中标明的金额确认收入和确认支出,即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应于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按到账通知书表明的额度确认收入,即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3.甲单位将年末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结余转入自行开设的银行存款账户不妥当。正确的做法:终了,事业单位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注销额度时,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下恢复额度时,事业单位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4.甲单位的做法不正确。理由:应当按照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的实施,项目资金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不得自行调整。如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经财政部批准,并进行预算调整。【案例4】
(1)事项(1)的建议不正确。理由:预算单位在财政部门下达的基本支出预算控制数额及财政拨款补助数额内,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在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各自的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之间,自主调整编制本单位的基本支出预算,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财政部门。
(2)事项(2)的建议不正确。
理由: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非财政补助收入超收部分原则上不再安排当年的基本支出。事项(3)的做法正确。事项(4)的建议不正确。理由:货物或者服务项目采取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二十日。因此,建议7月3日立即开始评标不正确。【案例5】
(1)事项(1)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事业收入是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应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正确的处理:甲单位收到上级单位拨来的补助款,应计入上级补助收入。
(2)事项(2)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事业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应相应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正确的处理:甲单位用事业经费购入设备,应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银行存款”。
(3)事项(3)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事业单位处置资产时应先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核算。正确的处理: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3万元,“累计摊销”2万元,贷记“无形资产”5万元;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3万元,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3万元。
(4)事项(4)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处理:将150万元的工资支出确认为事业支出和财政补助收入。
(5)事项(5)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增加收入。正确的处理:借记“固定资产”5万元,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