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城市对辽西城市群建设的影响分析

时间:2019-05-14 22:4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沿海城市对辽西城市群建设的影响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沿海城市对辽西城市群建设的影响分析》。

第一篇:沿海城市对辽西城市群建设的影响分析

沿海城市对辽西城市群建设的影响分析

摘 要:辽西是辽宁省的经济薄弱地区,实现辽西沿海城市群一体化是促进辽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辽西沿海城市群区域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海洋经济特征明显,科教能力较强。辽西沿海各城市间具有发展城市群的便利条件,发展潜力巨大。锦州、葫芦岛、盘锦等城市都在辽西沿海城市群的建设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辽西;城市群;沿海城市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0-0204-03

一、辽西城市群的发展背景及研究概况

在辽西地区432公里的海岸线上,形成了以锦州为中心,包括葫芦岛、盘锦、朝阳、阜新在内共5个地级市,下辖5个县级市和11个县城。辽西是辽宁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直接影响着全省老工业基础的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加快辽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实现全省总体发展目标的必然和当务之急。作为辽宁省三大经济板块之一,辽西沿海城市在辽宁的地位举足轻重,对辽西及周边地区必将起着强劲的辐射和聚集作用。

近年来,关于辽西城市群的开发成为辽宁省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一些学者也开展了一定的研究,认为辽西城市群开发建设将对所在区域产生一系列的良性影响[1]。一些研究也证明辽西城市群具有发展极核模式的客观条件,同时证实了建设辽西沿海城市群具有促使全省经济均衡发展的内在必要性和区域条件上的切实可行性[2]。对于全省和辽西地区的发展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已经成为全省最突出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而辽西地区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薄弱的区域,可以说,没有辽西地区的振兴,就没有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与和谐。

二、辽西城市群的区域特征分析

(一)区位特征

“辽西城市群”位于“京、津、唐城市群”、“辽南城市群”和“辽宁中部城市群”之间的三角地带,地处京津冀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结合部,亚欧大陆桥的前端,北与资源大区内蒙古相连,东承辽宁中部城市群的辐射,西与京津冀城市群接壤合作[4]。交通便捷,各城市之间有高速公路网和铁路连接,各市均进入1小时城市圈。辽西沿海岸线拥有多处天然深水不冻的建港基础,现有各类港口9个,其中葫芦岛港为天然深水不冻良港,辽西城市群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开发潜力[5]。

(二)资源特征

1.矿产和能源资源

辽西地区拥有省内唯一年产原油万吨的辽河油田,辽河油口是中国的三大油田之一。目前,辽西沿海城市群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优势产业。辽西沿海锦州、葫芦岛和盘锦三市的工业都是以石化业为主,2010年,三市石化产业产值占三市工业总产值的近一半。

锦州湾区域内能源、矿藏储量丰富,炼油、石化、有色金属加工、能源化工产业已形成规模,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5座百万千瓦级火力发电厂中有4座位于辽西北地区。

2.土地资源

辽西沿海地带有大量的荒滩、废弃盐场,发展空间尤为广阔。而辽西地区耕地相对贫瘠。锦州、葫芦岛多为中产区;朝阳、阜新等地区为低产区。

3.旅游资源

锦州湾旅游资源丰富,锦州的笔架山“天桥”潮涨隐、潮落现,隐可驰舟,现可行人,是当今世界唯一的此类自然奇观之一。笔架山上的三清阁,有中国海上唯一的盘古造像,同时集儒、道、释三教派于一阁之内。医巫闾山山峰峻秀,景观奇特,被誉为“中国东北三大名山之首”。青岩寺观音圣母,造型奇特。辽沈战役纪念馆已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葫芦岛绥中九门口水上长城、兴城古城,盘锦双台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阜新查海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等都形成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三、沿海城市对辽西城市群建设的影响分析

(一)辽西沿海城市的发展潜力分析

辽西沿海城市地缘优势明显,锦州位于辽西沿海城市的区位中心,葫芦岛位于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交汇点,盘锦位于与辽宁中部城市群的连接点,城市发展潜力突出:

一是辽西城市群是京津冀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的结合部。其中沿海城市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城市分布较密集,在100余公里的距离内,有锦州、盘锦、葫芦岛三座中等城市和凌海、兴城两座小城市进入“一小时交通圈”内。

三是交通便利通达,辽西沿海港口城市已具有铁路及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管道等五种现代化的立体交通体系,特别是三个城市都拥有自己的港口,已经具备形成辽西沿海城市群组合港的基本形态。

(二)沿海城市在辽西城市群建设的作用分析

1.打造锦州市作为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

锦州位于辽西沿海城市群的区位中心,并且缘于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现代化交通体系、教育科技文化及商贸物流集散地的比较优势,在推进和实现辽西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中,负有重要责任和使命。锦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雄居辽西之首。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轻工纺织为支柱,兼有造纸、冶金、电力、建材、医药、食品、塑料制品、汽车配件、输变电设备等行业的工业群体。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新型产业集群日益壮大,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绿地投资”大规模推进。锦州还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棚菜种植基地,水果生产鲜贮基地和肉蛋奶供应基地,是全省规划的三大物流中心之一,是辽西地区物资集散地及商贸中心,批发零售贸易额居辽西之首,金融、保险、证券业繁荣,也是省邮电通信和输变电中心之一。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带动辽西沿海城市群及整个辽西地区的发展。

2.加快葫芦岛市、盘锦市产业集群的建设

葫芦岛与锦州相比,地缘优势并不强大。但葫芦岛有海洋、矿产、林果、旅游等资源优势,充足的原料和能源资源使其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具有石油化工、有色金属、船舶机械、能源电力等产业优势。恰有沿海交通干线和区域交通网络与辽西经济带连接,使得葫芦岛港形成点带线的港市有机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在这样的运输优势和交通优势,为葫芦岛大力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推进聚氨酯、数字技术、泵阀、泳装、有色金属深加工、海洋工程装备等6个产业集群建设。

第二篇:对沿海城市非公有制经济考察报告

__月__日至__月__日,市政协非公有制经济考察组一行_人,由王淑媛副主席带队,赴___、___两市,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组听取了有关部门情况介绍,参观了当地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___、___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这次考察的两个城市,都处在沿海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以___市为例,民营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总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枝花”到“半壁江山”、“三分天下有其二”,再到如今的“五分天下有其四”,曾被费孝通先生称为“晋江模式”,石狮被誉为中国的“民办特区”。通过几天来的考察我们感到,两个城市在进入新世纪后,以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为主体,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热潮。据介绍,2003年,___、___两市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760亿元和1380.11亿元,财政总收入分别为149.22亿元和105.01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已是___、___经济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总量较大。2003年,___市民营企业已达到9万户,产值2649亿元,税收60亿元,出口515.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00多家,产值约510.2亿元。___是我国海内外客商投资的热点城市之一,截止2003年6月,已有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5890个外商投资企业,选择___作为在中国事业发展的基地,这其中包括了为数众多的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也不乏柯达、戴尔、波音、沃尔玛等这样的全球知名跨国公司,据了解,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1家在___投资了48个项目,外商投资企业是___经济的主要支柱,创造了___84的工业产值、65的出口和40的税收。二是机制活。___市,目前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已过渡为管理规范的现代企业,企业家职业化,形成了新的决策管理机制,全市已有55的企业办理了产权甄别手续,有20168家企业按《公司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有27家企业登记为股份有限公司,3704家企业改造为股份合作制企业。___市加快国有企业改制,完成改制企业58家,分流安置7500人,盘活资产28亿元。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改制,明晰了产权,加上良好的装备基础,正在焕发出活力。三是水平高。主要是规模较大、外向化、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在___,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就有196家,产值544.8亿元。这次我们参观的___福林鞋业有限公司(其中包括富贵鸟鞋业集团与福林鞋业集团等八家子公司)、大帝(企业)集团,总资产分别为11.2亿元和2亿元,员工都超过4000人,其生产的皮鞋、服装均为国内同行业的领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分别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免检产品”和“外经贸部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产品销往欧洲、南北美洲和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___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民营企业4家、省级科技企业93家、民营科技开发机构1039个,全市高新技术工业企业86个,产值达288.46亿元。四是县域经济发展迅速。___市人口728万辖4区、7县(市),有5县(市)进入全国经济竞争力百强,占福建省百强县的1/2。号称“民办特区”的石狮,不到50万人口的县级市,在160平方公里的狭小空间里就创下了102.2亿元的GDP、165.4亿元的工农业总产值和10亿元左右的财政收入,全市拥有2700多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产值近百亿元。五是块状经济和产业链高速发展。目前___已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陶瓷业、纸制品业和食品等五大行业的产业链,涌现了诸如晋江鞋业、石狮服装、安溪茶叶、惠安石雕等闻名中外的企业集群,而其中制鞋业的产业规模在全国已形成绝对优势,有各类制鞋企业3000多家,年产各类鞋4亿双,占全世界运动鞋、旅游鞋产量的近五分之一,其生产厂家几乎都是民营企业。

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优化了经济结构,扩大了社会就业,而且有力推动了市场体系的发育和社会的转型。在___,市场经济的氛围十分浓厚,几十个行业商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民营企业通过他们维护权益,培训骨干,沟通信息,寻找商机,已步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求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___、___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___、___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优越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政策优势,改革开放20多年的自我积累,但我们感到更得益于每一届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家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1、解放思想,加大力度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鞍山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与___、___的差距,我们认为还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___非常注重转变、更新

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每一届领导都坚定不移地接过前任的“接力棒”,承前启后,认准目标,加快速度,从未出现过反反复复折腾、走弯路的现象。我们必须坚决冲破一切束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性障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力求在引导和服务、营造促进发展环境、建立加快发展机制和公平竞争秩序等方面有所作为。二是彻底放开投资领域,放开经营条件,除国家明确禁止的投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都对民营资本开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构建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与管理平台,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财政与金融支持,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三是要保持工作思路的连续性。

2、建设载体,构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大平台

非公有制经济要有大的发展,必须有大平台。___、___非公有制经济就是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发展专业片、培育企业集团崛起的。实践表明,工业园区不仅是企业做强、产业做大的重要载体,也是开放的窗口、产业的高地、城镇发展的新组团。要做强做大民营经济,必须要做好这方面的文章,我们感觉这也是鞍山未来的希望。一定要把现有的园区管理好,同时对已列入计划建设的工业园区,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建成有鞍山特色的园区;在园区内引导民营企业适度集中,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链群;加强项目建设,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发展优势产业为基点,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链群,通过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以产业链形成产业“链群”效应,实现由松散的“个体经济”、“块状经济”向紧密型的“链群经济”发展。

3、抓住重点,扩大民营经济总量

我们感觉发展首先要有量的扩张。___市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积极引导民营经济,由“村村冒烟,遍地开花”向以培育新的支柱行业和壮大优势产业为重点转变,在抓重点突破中整体挺进民营经济发展。鞍山要实现扩张民营经济总量,必须抓重点,带全局。“侨资起家,外贸促发展”是___民营经济的一大特点,而我们鞍山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之一,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我们要立足这一优势,紧紧围绕“一个基地,三个产业”这个已定的方针大做文章。___发展民营经济的又一条重要经验是建设大市场,推动大产业,走产业化与市场互动的路子,以大市场促进大流通,以大流通促进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鞍山地区也有许多知名的大市场,但我们没有抓住机遇,做的更强大,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同时我们还应大力培育更多的消费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发展规模大、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服务优质的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

4、始终如一,实施县域经济发展

___的经济在几年时间能飞速发展,关键是该市坚定不移地实施“县域突破”战略,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以强县支撑强市的方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小康之路。我们要尽快找到一条符合鞍山实际的城镇工业化和农村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选准选好县(市、区)委书记,视他们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龙头”,为鞍山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为经济发展赢得先机。

5、抓科技人才,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素质和水平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既要有量的扩张,更要有素质和效益的全面提高。___、___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得益于有一批素质高的企业家、技术人才、员工队伍,得益于有一批综合素质高的民营企业。鞍山一定要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指导、服务和协调,大力支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要积极推进民营经济组织结构调整与创新,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要实施品牌战略,推动民营企业创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开展品牌经营。要加强民营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培育人才和引进人才并举,大力培育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民营企业的人才小高地,抢占民营经济发展制高点。

第三篇:沈阳城市群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沈阳城市群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园艺11-1 110344106 尹柯壅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形成和扩张是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并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城市群和沈阳城市群对城市发展起的作用来概括说明中国城市群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群;沈阳;城市发展;作用

Abstract As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increased, the form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city agglomer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urbanization, and they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The essay agglomeration and city agglomeration in Shenyang city development through research to outline the role of city agglomeration effect on city development in China.Key words

city agglomeration;Shenyang;city development;affect

城市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一种经济社会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域空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规模推进,这种地域空间的结构、功能和地理尺度在集聚与扩散机制的交互作用下不断发生演进,从而出现了从城乡对立向城乡融合的转变、从各城镇独立发展向相互依赖发展的转变,进而在一些地理环境条件优越的地区形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密集且相互联系密切的城市群。研究中国城市群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对优化我国城市体系和地域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城市群

1.城市群的概念

城市群是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城市群最早是由法国城市学家戈特曼1957年命名的,他在其著名论文《Mega—lopolis))中研究了美国东北沿海地区由一连串的大都市区聚合形成的连绵逶迤的大城市经济地区,把这种巨大的城市空间形态用原意为巨大的城邦的希腊词“Megalopolis”来命名。戈氏在当时就预言,城市群是城市化高级阶段的产物,若干都市区的空间聚集是城市化成熟地区城市地域体系组织形式演进的趋向,在20世纪和21世纪初将成为人类高级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最早出现城市群的是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之后,欧美各发达国家许多地区都形成城市群。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达、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也出现了向城市群发展的趋势。[11] 2城市群的形成 2.1区位条件

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貌及土壤植被等方面。区位条件是城市群形成的基础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为城市群的形成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广袤的腹地市场;良好的自然条件为陆路交通和航行(主要对港口)提供了便利,也为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为城市化的发展准备了区位条件。

2.2交通通讯条件

交通通讯条件既是城市群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城市群发展的必然结果。交通运输和信息产业的高度发达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发达的通讯条件为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城市群与全国乃至全球的联系以及资金、信息、物资和人口等的汇流提供了技术支撑。

2.3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

城市群不仅是新技术、新产业的培养器,同时也是新技术、新产业推动的结果。因为新技术的产生是新产业形成的前提,而新产业的产生和主导产业的演替、产业结构的转换决定了城市区域经济的自我增长和自我发展能力,构成了决定城市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在一个区域中,城市之间、城市与地区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特定功能,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或大系统。1+1>2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即部分组成系统后,超过原来部分之和的力量。

3.城市群的功能

3.1城市群可以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城市群的整体发展使单个城市的发展更加完善。“城市群的内聚力表现为城市群所具有的吸纳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能力。城市群的发展演化中,凝结了广大地

[5]区范围内的文化、科技、教育力量,强化了城市群的内聚力”。“国际性城市群能够克服单个国际性城市在资源、幅员等方面的水足,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调整资源配置,实现共同[6]增长”。“事实证明,城市群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运,通过‘发展极’的特殊功能可向周围地区扩散,而在这种传播与扩散中,所有的信息、物质流等都处在一个[8]增值的循环之中”。

每个城市的发展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必须与外部发生经济联系。城市群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也是各城市之问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过程。发达的交通条件使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加速,从而使城市群内各城市能够摆脱自身资源的有限和市场不足的弊端得以更好地发展。一个内部经济发展协调的城市群可以使地理位置、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不同的各等级的城市承担不同的经济功能,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单个城市无法达到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凡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高。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广州、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上海、广州和深圳经济之所以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三个城市都位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区域的整体力最对单个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3.2.城市群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载体 城市群作为区域最发达的地区,是先进生产力水平的代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大连在辽宁带状城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事实上就是发挥大连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龙头作用,千方百计地在各个领域为辽宁带状城市群搞好服务,为辽宁带状城市群的经济振兴创造条件”[7]。“城市群是联接国内与海外的枢纽,是国家对外经济技术联系的通道。城市群是我国在21世纪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城市经济框架的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源地。城市群是我国科技发展领先区域,是21世纪中国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基地。沿海城市群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主导

[8] 地位说明,它们将起着带动中国整体走向繁荣的作用,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火车头。”从全球看,目前世界上著名的城市群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如: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和五大湖地区城市群,日本关西地区城市群,英国中部城市群和德国中部城市群等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能有较快和较高层次的经济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地区的城市群结构正在形成”。城市群是其所处区域内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活力、潜力最大的地区,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载体。

3.3.城市群具有强烈的辐射带动作用

城市群都强调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京津两个大城市拥有强大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大连要通过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产业的发展,不断优化辽宁带状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增长极的构建使中心城市有了支撑点、扩散点 ”。“构建大西安经济圈,发挥西安在陕西及陆桥经济带上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并促进陕西经济发展”。城市群的辐射力包括两个阶段:在城市群发展的初期,其辐射力表现为单个城市的扩散,由市区延伸至郊区,核心是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用地的外延扩展。在城市群发展的高级阶段,城市间的各种联系(人、财、物和信息)加强,形成区域城市群的网状辐射,以交通线为纽带。中心城市的规模扩大,作用增强,城市群内部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数量增加,城市间的联系密度增大。二.沈阳城市群

1沈阳市群的概况

沈阳城市群,又称沈阳经济区,是指辽宁中部以沈阳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八个城市。人口2500多万。近年来沈阳经济区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一体化的形态和特征日益凸现;是中国主要的重工业发展基地之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域和辽宁省的经济核心地带,是世界上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少有的都市密集区,更是我国最重要、最具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

2沈阳城市群的发展定位 2.1 沈阳

沈阳市的发展定位为辽宁省会。发展目标是成为以创新为主导、生态为特色、立足沈阳经济区、面向东北、辐射东北亚的集商务商贸、金融服务、文化行政、休闲宜居为一体的生态城市核心区,成为中心城市新都心.2.2 鞍山

鞍山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中国第一钢铁工业城市,有“共和国钢都”的美誉,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鞍山整体经济有较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钢铁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

2.3 抚顺

全国十大工业城市之一,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随着60年代大庆油田的开发,抚顺的石油加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逐步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加工基地。经过50多年的建设,抚顺已经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形成了以石化、煤炭、冶金、化工、机械等五大行业为主的工业体,以国有大型企业为骨干的城市工业城市,集中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产业

2.4 本溪

本溪是我国主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之一。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随着沈阳经济区的发展,目前逐渐由重工业基地转变为重视轻工业、高科技、侧重旅游资源的现代化城市。

2.5 营口

是环渤海经济圈以及东北亚地区最具发展竞争力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之一,是中国传统轻纺工业基地和新兴的冶金石化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全市工业门类齐全,产业结构合理,正逐渐成为轻工制造业基地与港口旅游城市。

2.6 阜新

矿产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原料产地。阜新被确定为国家液压装备产业化基地、全国首家“承接转移· 中国制革示范基地”、中国北方家具研发制造基地和国家特色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市。至今阜新仍是重要的矿产基地和工业基地。

2.7 辽阳

辽阳市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包括石油化纤、轻工、纺织、冶金、化学、机械、电子、建筑材料、能源、医药和食品加工等十几个主要行业。同时也是农业发达的“粮仓”。

2.8 铁岭

是粮食主产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新兴的煤电能源之城。[11] 3沈阳城市群的影响和作用

当前,辽宁经济实力居全国第7位,GDP年增速处于中等水平。沈阳经济区中八个城市在通信、环境整治、市场、旅游、工农业、社会事业等方面一体化已初见成效,沈阳作为中心城市也迅速发展,但整体上沈阳经济区在交通等方面还略显不足。

3.1沈阳城市群现状

沈阳城市群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工业基地,自然资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经济基础雄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重大装备制造业和重大国防战略产业基地。近年来,由于体制转轨等因素,沈阳城市群发展出现了一系列老工业基地问题。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沈阳城市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辽宁中部城市群是以沈阳为中心,通过中心城市沈阳的经济辐射和吸引,与周围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地区,形成了“区域经济共同体”发展趋势。其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区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一体化的形态和特征日益凸现,是中国主要的重工业发展基地之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域和辽宁省的经济核心地带,是世界上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少有的都市密集区,更是我国最重要、最具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

在辽宁省政府6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长陈政高表示,国务院批准沈阳经济区进行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旨在使沈阳经济区在重点领域和环节的改革上,大胆探索,率先突破,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带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全国范围内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3.2沈阳城市群优势

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毗邻渤海,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地势自北向南,由东向西倾斜,适宜农业生产及港口发展。

交通方面已初步形成以沈阳为中心,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合,沟通全省和全国的交通运输网络框架。该区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航空港、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四通八达的高等级公路网,拥有7500万吨以上吞吐量的港口,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产业方面一是经济区都市密集,是全国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二是重工业基础雄厚,专业分工趋于合理,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石化工业基地、国家级精细化工和催化剂生产基地;三是产业互补性和关联性强,经济区重化工产业框架形成之初就是以产业关联性而打造的,具有矿山→能源→冶金→机械装备的产业发展链条;四是经济区科教发达、人才济济,拥有普通高等学校39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57%;五是经济区资源富集,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水资源。

3.3沈阳城市群的作用

沈阳经济区的建设以沈阳为增长极,尤其强化了沈阳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加快了沈抚同城化和沈本一体化进程,积极引导辽阳灯塔地区与沈阳浑南新区的对接,同时沈阳北部新区的建设带动了沈铁工业走廊的发展。

营口将被建设成为沈阳城市群的海上物流门户和临港工业基地。以港口为依托,建设服务辽中、辐射东北地区的现代物流基地和现代化大型海港城市;同时,积极发展临港工业,承接城市群内沈阳、鞍山等城市的产业转移,打造辽宁沿海(临港重化工)产业基地,推进辽中城市群由内陆向沿海的空间扩展。此外,实现营口中心城区向鲅鱼圈的转移。

沈阳城市群内部空间协调发展与合理对接,实现了人口、产业、经济、社会、城镇、资源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围绕装备制造、钢铁、石油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推进了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的重构与转移,并且在快速交通体系、信息网络、生态环境整治等领域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完善城市群合作和协调机制,加快制定城市群协调发展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加快了沈阳巨型城市区和营口海上门户城市的发展,对沈抚本都市区、鞍辽都市区、营口都市区和铁岭都市区的发展起协调作用,扶持了桃仙空港、灯塔市、辽中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对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城乡规划建设的统筹起到极大作用。[10]

对于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来说,除八市本身产业化发展的贡献外,一方面要加快中心城市沈阳的发展,完善城市功能,调整结构,实现产业开放,提升对周边城市的辅射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合理协调七市的产业类型转变与经济体系发展。这样才能更快更好的构建以沈阳巨型城市区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友好型城市群。

参考文献 1.胡序威,周一星.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OO0. 2.姚士谋.中国城市群.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

3.上海正大研究所.长江边的中国—— 大上海国际都市圈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北京:学林出版社,2003.

4.许经勇,任柏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性思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4). 5.薛东前等 城市群形成演化的背景条件分析.城市地域与研究,2000(12)

6.周玲强等 三角洲国际性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O00(3)7.刘昌阳 大连在辽宁带状城市群发展中的龙头作用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1998(9)8.赵永革 论中国都市连绵区的形和发展的意义.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2)9.苏雪串 中国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在城市化中的作用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2)10.辽宁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2 11.百度百科等网上内容

第四篇: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

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国家对流动人口控制政策的放松,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流动人口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中国流动人口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具有重要意义。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成为城市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城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流动人口城市化形成原因利弊分析建议与对策

城市流动人口,是指非城市常住户口而暂住或滞留在城市的人口。近二三十年以来,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这些人中有学生群体,工人群体,可更多的是一类被我们成为“农民工”的群体,他们是现在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因素。最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农民工群体为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一、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城市流动人口现状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情况:第一,流动人口规模大,一些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常往人口;第二,经济性流动人口比重高,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形成了大规模的“民工湖”;第三,人口流动周期长,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滞留时间普遍加长;第四,经济发达城市流动人口增长幅度较大,且流动人口的构成日趋多样化。

二、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形成对城市流动人口的形成原因有多种理论视角,如二元经济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供需理论同化理论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推拉理论”。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在市场经济和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人口迁移和移民搬迁的原因是人们可以通过搬迁改善生活条件。于是,在流入地中那些使移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因素就成为拉力,而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就成为推力。人口迁移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当然,以往的研究也提出,流入地和流出地各自都有推和拉两种因素,即流入地和流出地都同时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力;此外,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还有中间障碍因素,比如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会对流动产生影响。

三、流动人口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流动人口的涌入对城市以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流动人口的积极影响。

第一,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流动人口的增 加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人才资源,他们参与到城市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和第三产业等经济领域的发展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以这些流动人口为媒介,先进的知识技术工具,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优良的工作制度传入城市,为城市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的涌入使深圳一夜崛起并不断发展为今天的国际大都市,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流动人口本身构成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形成庞大的购买力.在城市中生活,流动人口的衣食住行无疑都要依靠城市供给.这必将有效拉动内需,促进城市相关行业的发 展,进而带动城市经济腾飞.第二,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文化效益.城市是文化的大熔炉,城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各种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流动人口在进入城市的同时,也将各个地方的特色文化带入城市.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 不同地域的习俗,方言,文艺形式等在城市中相互交织,汇聚,使城市的文化氛围更趋多元, 自由, 为新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广阔深厚的土壤.同时,流动人口所具有的流动性,还使其在离开城市之后,成为传播城市文化的天然使者,不断扩大城市的文化影响.第三,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社会效益.显然可见,没有稳定的 社会环境,就没有城市的健康发展.统计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已达2.5亿之巨,不计其数的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来源得不到稳定的保障.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维护社会稳定的当务之急.而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增加在满足了城市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为农村待业人口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由此可见,流动人口的增加在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家庭收入等方面, 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社会效益, 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流动人口的消极影响

第一, 给城市当中的环境带来了很多不利之处。大量的人口意味着大量的生活垃圾,要处理这些垃圾需要很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以及管理人员,目前很多城市还不具备这一条件。另外,由于与城市中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差异,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随地吐痰,乱仍纸屑的现象都是屡禁不止,给生活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第二, 以男性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对农村地区造成了农村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它使中国农村人口的老化速度快于城市.虽然由 于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这一老化的影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并不表现在农 村男性年轻劳动力的短缺上,但会较突出地表现在农村老年人的供养问题上.另一方面, 有些地方大量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特别是举家流动,造成了农村土地抛荒的现象.这些流出的农民既不愿割断他们与土地的联系纽带,又无力从事生产经营, 从而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三, 流动人口包括他们中的学龄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进一步加重了城市住房和交通, 电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和卫生设施的负担, 如不能逐步加以解决, 水, 不仅流动人口衣,食,住,行,医疗以及他们的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权益和合理要求不能得到维护和满足,而且还会形成私搭乱建的“棚户区”, 加剧交通堵 塞和水电供应紧张,破坏环境卫生, 形成新的文盲, 从而造成流动人口与常住 人口之间的矛盾,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第四, 少数的城市流动人口特别是一些无固定工作,无固定收入,无固定住 所的流动人口, 给城市的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带来一定的问题和隐患.今天不少城市的流动人口犯罪比重逐年上升, 计划外生育时有发现.考虑到流动人口男性多,年轻人多,育龄者多的特点, 我们必须十分重视防止其犯罪和超计划生育的问题。

四、建议与对策

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条件, 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明确合理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积极解决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的重要意义, 将这项工作切实列入国家和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需要改变迄今在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中缺乏这方面要求的不合理状况.应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确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目标和速度, 转移的渠道和措施以及实现转移的支撑条件.第二, 积极扶持和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并将其与有条件, 有潜力的小城镇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农村内部的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外部的劳动力转移统一 起来, 使之成为今后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迁移流动的主渠道.第三,合理引导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合理调节人口流动的总量,结构和速度,组织好流动前,流动中和流动后的全程服务,降低流动成本,维护流动人口的正当权益,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第四, 深化城乡改革, 进行制度创新, 主动适应未来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第五篇:城市旅游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分析

城市旅游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旅游业已然成为推动各个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行业。“旅游要发展,规划须先行”,城市旅游规划工作因此渐渐受到重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与该城市的规划息息相关,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已经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归纳到城市规划的内容里,对一些标志性建筑物和基本旅游设施进行了保护,对城市的旅游环境也加强了保护。

关键词:城市化建设,旅游业,城市规划

引言:当前,我国开发城市旅游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旅游规划沿用传统的风景区规划模式,缺乏对城市自身特点的研究,就旅游论旅游,缺乏与相关规划的沟通和支持,使得城市旅游规划的可操作性不强。城市规划作为一种综合性规划,在内容、方法与作用机制上的发展较为完善和规范,应结合城市旅游创造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城市旅游业、交通业以及城市本身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1、城市旅游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城市是各种旅游地的主要目的地,较之其他类型的地域,城市具有食、住、行、游、娱、购等功能,成为休闲度假的主要场所。城市旅游与城市规划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目前我国的每个城市,都有旅游接待功能,部分城镇还为游客提供中转地、休息地等场所,提供游客旅途中的基本生活、接待服务。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刺激交通行业的发展,是城市对内、外交通体系的生存保障。城市规划中,涉及旅游产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大板块: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要素、旅游地基础设施。日后的城市规划,渐渐的把城市旅游提到了工作日程中,对城市旅游进行整体规划和整合。城市规划配合城市旅游,城市旅游促进城市大发展,增强城市规划的效果和收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美好形象,不断开创旅游项目和旅游点,投入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费,强化城市旅游整体功能,还运用交通规划的方法保证市内与区际间的紧密联系,提升原有旅游区(点)的价值,也为城市交通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另外,城市自身具有的历史文化、生活气息、娱乐设施、自然遗产等本身就能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规划者意识到这一点后,注重城市自身的有利条件与特色,将特有的旅游吸引物开发为旅游产品。

城市旅游需要城市规划来配合,从城市旅游目的地系统的构成可以看出,城市旅游的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尤其与城市物质空间环境的建设密切相关。首先,城市旅游吸引系统的核心和关键是城市的旅游形象,而这个形象的确立应该以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基础和

依据。同时,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必须以优美宜人、风格独特的城市物质空间环境为前提。其次,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城市景观,包括城市整体风貌、标志景观和代表性区域,本身就是城市旅游重的吸引要素。而且,城市旅游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以及城市各项旅游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城市基础设施、接待设施、购物设施和娱乐设施的配套建设。城市旅游与城市物质空间建设密切相关,这决定了城市旅游的发展需要城市规划的积极配合。

2、城市规划在城市旅游方面存在的不足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的城市规划在有关城市旅游方面的涉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在规划理论上,城市规划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但这里的“人”指的是城市居民。它主要考虑的是城市内部的发展,体现的是城市居民的利益和要求,同时忽视了城市旅游者对城市的要求。这一理论在具体的规划中的表现有:设置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时,不仅数量上是按城市居民每人所占份额量计算的,而且设施的位置选择也是完全考虑城市居民的使用方便,没有注意到有些设施(如酒店、宾馆等)的使用者大都是城市旅游者而不是城市居民。

其次,在规划的内容中,对城市旅游的关注太少。根据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中与城市旅游相关的内容主要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中的专业规划“园林绿地、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规划(必要时可分别编制)”。这一规划虽然在规划对象上与城市旅游有所关联,但两者关注的角度却不尽相同,故其对城市旅游的作用是有限的。城市旅游则要求城市具有特色鲜明而富有感召力的城市旅游总体形象,它是城市自然文化遗产,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科技中心的吸引力,动态、优美的城市环境,丰富多彩的城市娱乐活动与设施以及具有竞争力的城市整体形象等多种景观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城市规划中仅有园林绿地、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规划是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城市旅游对城市的软、硬环境的要求的。

最后,在与相关规划的关系上,城市规划未能与城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编制和实施的城市旅游相关规划很好的衔接、沟通。上文已经提到,目前有许多城市都相继编制了城市旅游相关规划。但作为城市某一经济部门内的相关规划,城市旅游相关规划的编制、审批与实施与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与实施并不是由同一批人负责的,甚至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不懂城市旅游相关规划、城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不懂城市规划。这进而造成了两者之间的沟通欠缺,以致城市旅游相关规划在实施时所遇到的跨部门问题不能及时地传达给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所作的有关城市旅游方面的决策无法由城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落实。

3、改进措施

第一,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皆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且由于一个封闭的系统自身的熵会不断增加,系统越来越趋向无序;而开放系统可以通过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抵制自身的熵增,提高系统的有序程度。自然界中只有相对封闭的系统,不存在绝对封闭的系统。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充分体现使用各项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基础设施与享用城市环境的人的利益和要求,这里的人包括城市居民和城市旅游者两个群体。有了这一指导思想,规划中考虑的情况将会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规划将更具指导意义。

第二,在编制规划时,一方面应全程贯彻上面所说的规划思想,根据城市旅游相关规划确定的现状旅游者人数、规划期内预测人数以及旅游者对有关设施的平均使用频次,调整城市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基础设施的规划标准和布局,尤其是宾馆酒店、会议展览设施和交通、供水、供电、排污设施;另一方面,由于城市旅游已成为城市的一项重要功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在具体的规划内容上,除了原有的与城市旅游有关的园林绿地、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规划之外,应适当增加针对城市旅游发展的新内容。目前,各地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纷纷顺应城市旅游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对城市规划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补充。

第三,在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相关规划的关系问题上,根据前面已经分析了的两者的区别与联系,鉴于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规划,在编制城市规划时,我们必须具备城市旅游方面的知识、了解城市旅游方面的情况,与城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取得沟通,进而明确城市旅游相关规划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这些问题加以通盘考虑、解决。与《旅游规划通则》中要求旅游规划编制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旅游规划编制人员应有比较广泛的专业构成,如城市规划方面一样,城市规划有关政策法规中也应有相应规定,以保障城市规划更好地为城市旅游发展服务。

4、结语

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能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各个城市要建立有利于城市旅游发展的城市规范方案。要从规划理念上,重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看到其发挥的职能。另外,在城市规划的内容里,要为城市旅游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城市旅游与城市规划要相互协调,争取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邹再进,罗光华.论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相关规划的关系[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下载沿海城市对辽西城市群建设的影响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沿海城市对辽西城市群建设的影响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的血管·排水设施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快了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

    沿海城市酒店前景发展分析(5篇)

    关于沿海旅游城市酒店行业附加产业前景 分析众所周知沿海城市的旅游旺季在6月份至10月份之间,旅游业的繁荣拉动当地各行业的发展,在此之中首当其冲的要属酒店等服务行业的,许多......

    论城市群的发展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论城市群的发展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中经专网[摘要]农村改革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与城市群的推进,作为当代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两极,意味着人口、......

    浅谈日本核泄漏对我国沿海海产品市场的影响

    浅谈日本核泄漏对我国沿 海海产品市场的影响 浅谈日本核泄漏对我国沿海海产品市场的影响 【摘要】:源于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核泄露事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

    对城市人的发展的影响

    对城市人的发展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能够促进举办城市树立起对外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回味力、 亲情力,对内具有规范力、凝聚力、推动力、自豪感的良好城市形象,促进......

    地下水对工程施工影响分析及探讨

    地下水对工程施工影响分析及探讨 摘要: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解决地下水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是工程建设领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施工实践出发结合理论阐述了地下水对工......

    城市的建设影响居民的方方面面

    城市的建设影响居民的方方面面,城市空间的构建要与居民心灵有所联系才能充分体现出它的功能性。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谈及当代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问题时,特别谈到了有关城市文化建......

    对南京城市的分析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