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满足职工精神需求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满足职工精神需求
面对企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面对职工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我们的工作不仅要让职工群众在经济上富足,而且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满足职工精神需求,为建设新型能源企业加油添力。
一、着眼煤矿可持续发展,从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企业归属感出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企业文化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治久安、长盛不衰的灵魂。建设新型现代化矿井,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需要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支撑。
为了落实“两个一切”的企业宗旨,使矿井在技术、装备、人才上处于领先地位,促进矿井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实施科学管理,丰富企业文化核心内涵。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我们的领导紧盯先进的管理目标,争创一流;有利于引导我们的干部有境界、有本事,敢挑重担;有利于引导我们的职工有信心、有斗志,爱岗敬业。
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动力必须把物质利益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随着职工收入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明显改善,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企业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凝聚和激励职工,实现矿井发展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研究矿井整体发展战略的同时,充分调研矿井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人们的精神需求,及时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以及相应的措施。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为矿井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认真实践企业核心价值观,构筑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全面把握企业核心价值观、共同理想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以“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为主要内容的宗旨文化,以“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战略文化,以“严管干部,善待职工,转变作风”、“干部最可贵的七种品格”、“严细实”为主要内容的作风文化,以“讲境界、长本事”为主要内容的职工精神文化,以“健康、前瞻、集成、精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文化,以瓦斯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文化,以德的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文化,以“八讲八长”、“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文化。统领企业文化的是“负责任、能创新”的企业精神,以及建成新型现代化矿井的共同理想,构成了矿井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企业发展进程中,要坚持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紧盯共同理想,使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企业发展的实践中,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作励志图强、创造崭新业绩的实际行动,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干部职工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二)努力把企业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要把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心,放在实施文化管理的首位。用愿景激励人、用理念引导人、用学习提高人、用制度规范人、用环境改变人,让职工群众受到鼓舞和启迪,广泛认同,从而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三、落实“一发展三构建”的要求,建设具有煤矿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导向。
一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优秀成果,遵循“发展先进企业文化,构建先进管理文化,构建先进和谐文化,构建先进道德文化”的要求,进一步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建成以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文化体系,形成文化管理与科学管理并举的模式,全面优化、提升职工素质和矿井形象。
二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一是坚持服务性,为推动矿井发展服务,为职工利益服务。二是坚持先进性,遵循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本着先进适用的原则,使之成为矿井不断进步的支撑力量。三是坚持统一性,把价值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统一起来,把信念级理念、方略级理念、行为级理念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互相衔接,互相呼应,形成企业重要的软实力。四是坚持实践性,从理念创新转到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上来,把先进理念上升为制度、标准、规范,运用教育、培训、管理约束、制度惩处等综合立体途径,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促进职工的思想政治、文化、技能、道德、作风素质不断提高。
(二)以创新瓦斯文化和行为文化为重点,构建先进的安全文化。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提出的一系列安全理念,牢固树立“一通三防第一,安全第一,不出颠覆性事故第一”的思想,深化“一通三防”和防突教育,创新瓦斯抽采技术和治理措施,进一步把我们率先提出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如“五位一体”防突现场管理措施等在职工中扎根,防止低级错误,杜绝高值瓦斯超限和重大颠覆性瓦斯事故。加强三基工作,我们要把以班队长为重点基层建设、以培训为重点的基本功建设、以质量标准化为重点的基本功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和载体,而且作为一项经常性、多年不变的基本工作,一抓到底。真正形成干部规范管理行为、工人规范操作行为的良好局面。发挥广播、电视、网络、职工论坛和安全文化长廊作用,给职工以温馨嘱语、安全寄语、操作警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带动人、教育人、提升人。
(三)以提升企业凝聚力和职工精神面貌为重点,构建先进的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矿区。和谐产生凝聚力,和谐提升战斗力和创造力。一要实现物质利益和谐。用发展成果为利益和谐奠定物质基础,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生命权、利益权、发展权、受尊重权,让职工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要对职工进行正确的利益观教育。二要实现价值追求和谐。尊重和包容职工多种多样的价值追求,用企业文化的力量凝聚职工、形成共识。三要实现干群和谐。严管干部,转变管理作风和管理思想,艰苦奋斗,严细实廉。善待职工,把科学管理和提高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及时消除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不和谐因素,严厉制止侵占职工利益的行为。四要实现先进生产力发展与先进企业文化和谐。把企业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提高。五要实现思想工作方法和谐。善于用对立统一的工作方法,以积极的态度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干成事情。
――深入推动创建活动。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是把和谐文化建设与和谐矿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有效载体。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师傅带徒”以及“文明车间、文明硐室、文明巷道”等竞赛活动,继续深化青年志愿者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推动新一轮精神文明创建热潮。广泛开展“百名和谐职工、十大和谐标兵、十佳和谐窗口”等和谐创建活动,努力在融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风尚、促进心灵和谐等方面取得实效。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创建水平。本着“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重新规划工广环境,有计划、有重点地调整、补充、完善一批文化设施和场所,设计建造一批诠释企业文化内涵、象征意义深厚、造型形象生动的雕塑,适当配套增加人文景观和园林景点。
――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能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温润心灵,对于充实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舒缓心理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独特的作用。要广泛开展职工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职工成为先进人物光荣榜的主角,职工论坛的主角,读书学习的主角,广播电视的主角,摄影镜头的主角,体育健身的主角,书画比赛的主角,唱歌舞蹈的主角,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充分发挥十五个文体协会、十个一工程活动基地、基层单位职工之家的作用,让职工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
(四)以增强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为重点,构建先进的道德文化。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信、互爱等道德规范,深入开展职工职业道德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善于总结和发现各方面先进典型,特别是来自普通职工群众、平凡之中见伟大的典型,广泛开展向道德楷模学习活动,让全体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四、着力推进企业文化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文化发展活力
为了使企业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制度创新,焕发全员创造激情,增强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突出制度建设的文化内涵,重新审视和修订原有的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符合企业本质化要求,具有潘三特色的安全文化制度、发展文化制度、科技文化制度、人才文化制度、资源环境文化制度。要完善工资分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引导、推动企业管理转型。
拓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一要加快建设、推动、传播和实施先进企业文化的进程,编印、发布《企业文化手册》,整理企业文化故事,形成清晰的企业战略、核心价值观念、精神、作风等。二要丰富和完善“创先争优”活动,分年度开展主题实践教育,使党员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要加强以“廉洁从业、诚信守法、行为规范、道德高尚”为主要内容,以警示教育为主要手段的教育工作,将其融入先进企业文化中,促使广大党员、管理人员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责任意识、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四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塑造高素质的班队长队伍、创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的技师队伍。五要关注矿区青工,为他们搭建建功立业、施展才华的平台,搭建教育培训、技术创新的平台,搭建建言献策、畅所欲言的平台,搭建政治温暖、精神需求的平台。
最大限度地动员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企业文化建设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创造有实现空间,让企业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企业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有志于企业文化创造的职工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篇:加强职工文化建设_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关于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引导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手段,它包括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能、文化休闲等多种领域,根植于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实践证明,加强职工文化建设,致力于繁荣先进职工文化,对于全面提升职工文化科技知识,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不断推进构建和谐企业进程,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工对文化需求层次和品味越来越高,与此不相适应的是职工文化建设的发展却相对滞后,重经济,轻文化,重企业经营管理,轻职工教育培训的状况不同程度的存在,职工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相对滞后。
一、职工文化活动开展难的原因
(1)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有的单位对职工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缺乏深刻理解,没有把职工文化建设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提高员工素质能力有机联系起来,担心组织文化活动影响正常生产。(2)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基层单位重视不够,存在职工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是硬指标,紧迫感和主动性不强,缺乏规划和部署,工作局限于党群和少数人员,没形成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和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3)工作落实不够深入,表面化、形式主义的东西比较多。个别单位职工文化建设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活动杂乱且无特色,职工认可度不高。(4)职工文化建设队伍与所肩负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还存在不适合、不适应的问题。担心众口难调,活动无人参与及组织实施人员配备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必须突出重点,结合人才强国战略和江西邮政企业文化建设对职工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必须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新形式下职工文化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措施:必须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创新职工文化工作的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必须求真务实,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开创职工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1.完善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根据文化建设的要求,要明确领导职责,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深刻意义。职工文化建设是企业党政工的共同职责,是推进
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根本之举,是实现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用先进的理念教育职工、用崇高的精神激励职工、用明确的目标鼓舞职工、用规范的制度约束职工、用榜样的力量感召职工、用领先的科技武装职工的过程。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关系到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关系到提高企业竞争力。要加强组织领导,联系实际不断推进职工文化建设。要建立党政工齐抓共管的职工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推动、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将职工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的活动载体与活动形式。
2.推进以“职工之家”、“职工小家”为中心内容的职工文化体系建设。“职工之家”是工会工作的传统品牌,特别是对于邮政企业而言,邮政企业网点多,特别是农村网点,每个农村网点都有一个职工小家,因此抓好职工小家建设对于邮政企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它比较完整地概括了职工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内容,是职工文化建设体系的总体构成。要进一步增强建家意识,动员和组织职工开展多形式的创建活动,把职工的需求作为工会工作的具体实现目标,用排难解忧作为服务职工的最佳手段,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职工文化体系建设通过“职工之家”、“职工小家”的创建活动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3.完善职工文化品牌建设。寓职工的创造精神与职工文化载体建设于一体,使职工文化建设的载体多样化,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职工群众,用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文化大餐满足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活泼、寓教于乐的职工文化系列活动,努力培养具有区域性、企业特色的职工文化活动载体,铸造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特色和品牌。
三、对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职工文化建设的思考
1.职工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精神文化素质。职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群体环境。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作用,要利用报纸、内部网络媒体、展板巡展等形式,加强劳模先进事迹的宣传,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引导广大职工把他们的智慧凝聚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建功立业上来。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职工思想道德境界,塑造企业
良好形象。
2.职工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提高职工队伍的职业技能素质。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职业技能素质,关系到增强企业竞争力;是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职工培训、职工技能竞赛、职工自主管理、职工自学成才和“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加快培养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引导职工学在岗位、练在岗位、奉献在岗位、成才在岗位,推动职工队伍知识化、技能化进程。如上海石化把“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推动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重要载体,按照“需、练、赛”紧密结合的竞赛要求,逐步形成了“培训、练兵、竞赛、晋级”四位一体的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格局,已经成为企业加速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3.职工文化建设必须实现普及与提高的有机结合。职工文化活动必须突出职工的广泛参与,不断扩大参与面,不断提高参与率,不断探索新领域,吸引更多的职工及家属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促进职工文化活动更加群众化。同时必须不断提高企业文化活动重点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形成特色,创造“品牌”。只有将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才能使职工文化的基础更为扎实、活力更为强大、发展更具后劲。
4.职工文化建设必须更好地履行工会职能。职工文化组织和职工文化阵地是工会开展群众工作、密切联系职工的最好方式之一,也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和教育职能的具体体现。深化职工文化建设,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起来,把服从服务大局与全面履行工会基本职责联系起来,把党的要求、行政的需要与职工的意愿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职工文化建设的作用。
随着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职工文化建设的内容也要不断更新换代,不能总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否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现代生产力水平的越来越高,职工的文化建设更应该丰富多彩,也就是在以增强职工身心健康为主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勤俭社区工会联合会
2015年7月2日
第三篇: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手段,它包括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能、文化休闲等多种领域,根植于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实践证明,加强职工文化建设,致力于繁荣先进职工文化,对于全面提升职工文化科技知识,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不断推进构建和谐企业进程,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工对文化需求层次和品味越来越高,与此不相适应的是职工文化建设的发展却相对滞后,重经济,轻文化,重企业经营管理,轻职工教育培训的状况不同程度的存在,职工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相对滞后。一些人员较多的基层单位在逢年过节可能会开展一些诸如联欢会之类的活动,更多的职工文化活动仅局限于一些自娱自乐,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匮乏形成较为突出的矛盾,难以满足职工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职工文化活动开展难的原因
(1)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个别基层单位对职工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缺乏深刻理解,没有把职工文化建设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提高员工素质能力有机联系起来,担心组织文化活动影响正常生产。(2)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基层单位重视不够,存在职工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是硬指标,紧迫感和主动性不强,缺乏规划和部署,工作局限于党群和少数人员,没形成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和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3)工作落实不够深入,表面化、形式主义的东西比较多。个别基层单位职工文化建设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活动杂乱且无特色,职工认可度不高。(4)职工文化建设队伍与所肩负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还存在不适合、不适应的问题。担心众口难调,活动无人参与及组织实施人员配备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必须突出重点,结合人才强国战略和江西邮政企业文化建设对职工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必须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新形式下职工文化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措施:必须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创新职工文化工作的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必须求真务实,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开创职工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1.完善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根据江西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要明确领导职责,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深刻意义。职工文化建设是企业党政工的共同职责,是推进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根本之举,是实现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用先进的理念教育职工、用崇高的精神激励职工、用明确的目标鼓舞职工、用规范的制度约束职工、用榜样的力量感召职工、用领先的科技武装职工的过程。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关系到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关系到提高企业竞争力。要加强组织领导,联系实际不断推进职工文化建设。要建立党政工齐抓共管的职工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推动、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将职工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的活动载体与活动形式。
2.推进以“职工之家”、“职工小家”为中心内容的职工文化体系建设。“职工之家”是工会工作的传统品牌,特别是对于邮政企业而言,邮政企业网点多,特别是农村网点,每个农村网点都有一个职工小家,因此抓好职工小家建设对于邮政企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它比较完整地概括了职工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内容,是职工文化建设体系的总体构成。要进一步增强建家意识,动员和组织职工开展多形式的创建活动,把职工的需求作为工会工作的具体实现目标,用排难解忧作为服务职工的最佳手段,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职工文化体系建设通过“职工之家”、“职工小家”的创建活动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3.巩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导的职工文化提升功能建设。根据集团公司提出的“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的要求,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深入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不断创新职工教育载体,搭建职工学习的平台,拓展职工文化建设途径。首先,要致力于学习型企业建设,正确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使广大职工的素质、修养、水平、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促进企业全面发展,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其次,要不断创新各类活动载体,凸显企业特点,不断探寻和摸索活动的内在规律,促进活动深入开展。最后,开展前瞻性调研工作,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成果,指导实践。用持续的“创先争优”活动实现职工文化持久的提升功能,这是职工文化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4.完善职工文化品牌建设。寓职工的创造精神与职工文化载体建设于一体,使职工文化建设的载体多样化,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职工群众,用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文化大餐满足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活泼、寓教于乐的职工文化系列活动,努力培养具有区域性、企业特色的职工文化活动载体,铸造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特色和品牌。
三、对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职工文化建设的思考
1.职工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精神文化素质。职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群体环境。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作用,要利用报纸、内部网络媒体、展板巡展等形式,加强劳模先进事迹的宣传,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引导广大职工把他们的智慧凝聚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建功立业上来。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职工思想道德境界,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2.职工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提高职工队伍的职业技能素质。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职业技能素质,关系到增强企业竞争力;是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职工培训、职工技能竞赛、职工自主管理、职工自学成才和“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加快培养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引导职工学在岗位、练在岗位、奉献在岗位、成才在岗位,推动职工队伍知识化、技能化进程。如上海石化把“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推动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重要载体,按照“需、练、赛”紧密结合的竞赛要求,逐步形成了“培训、练兵、竞赛、晋级”四位一体的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格局,已经成为企业加速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3.职工文化建设必须实现普及与提高的有机结合。职工文化活动必须突出职工的广泛参与,不断扩大参与面,不断提高参与率,不断探索新领域,吸引更多的职工及家属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促进职工文化活动更加群众化。同时必须不断提高企业文化活动重点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形成特色,创造“品牌”。只有将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才能使职工文化的基础更为扎实、活力更为强大、发展更具后劲。
4.职工文化建设必须更好地履行工会职能。职工文化组织和职工文化阵地是工会开展群众工作、密切联系职工的最好方式之一,也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和教育职能的具体体现。深化职工文化建设,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起来,把服从服务大局与全面履行工会基本职责联系起来,把党的要求、行政的需要与职工的意愿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职工文化建设的作用。
随着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职工文化建设的内容也要不断更新换代,不能总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否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现代生产力水平的越来越高,职工的文化建设更应该丰富多彩,也就是在以增强职工身心健康为主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崇仁邮政局工会
第四篇:关于发展职工文化,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调研
关于发展职工文化,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调研职工是所有企业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职工文化与职工素质决定了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状况。具有高素质,搞文化员工的企业肯定比具有低素质,地文化的企业发展的要更快,更好。纵观世界上历史悠久的百年企业,基本都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每一个该企业员工都或多或少的被打上了该企业的烙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而企业文化的形成,和职工的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的关系和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一样的。
一,职工文化的重要意义
首先,职工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职工文化是企业精神内涵的具体体现,发展职工文化可以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美化工作生活环境,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寓文化理念于制度之中,提高管理效能。
其次,职工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文化贴近职工生活,通过亲身参与职工文化活动,职工职工会有更切身的感受,对文化建设和提升职工素质有更直接的作用。再次,职工群众是文化建设共建共享的主力军。职工文化来自职工,服务于职工。职工既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又是观众,渴望有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现代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之中,职工才是企业的真正主人。只有员工发自内心的热爱企业,以主人翁自居,才会关心企业发展,为企业的壮大而出汗出力。顾客满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才是企业的立足根本,而顾客的满意度则来源于员工的满意度。职工的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构建企业文化,让普通员工从精神上得到满足,得到收获,从而在工作上,不断进步,锐意进取,使企业不断向前发展。职工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带动和谐文化建设、提升全民素质。职工文化建设的水平高低将决定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所以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蓬勃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职工文化的具体内容
职工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反映。职工文化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精神、职工道德风尚、职工文化素质、职工文化阵地建设、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等方面。
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它表达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风气。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内容,人们对它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有人认为它是企业全部的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力。有人把它同企业价值观念等同起来。这些认识都没有抓住企业精神的实质。它其实是存在与员工心中共同的理念。职工道德风尚是道德的一部分,但它又区别于广义上的社会道德。每一种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职业道德。职工作为社会的成员同时又是所属行业的成员,既要有社会道德,也要有行业从业道德。职工道德风尚高,这不但有利于企业发展,更是是社会的大幸。
职工文化素质是职工文化科学知识程度、技术水平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等方面的总和。它并不是单纯的指职工的文化知识水平。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也被包括在内。就算公司内全部是北大清华毕业的高学历人才,但如果你的创造力学习能力很弱,公司的职工文化素质同样高不了。所以从这方面说,公司组织员工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提高其文化素质对一个企业是什么必要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是日常工作中员工最敢兴趣的活动,也是一个企业职工
文化建设最具代表性的缩影。企业如何开展问题活动,如何让更多的员工参与进来以及让员工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满足是组织问题活动都必须要思考的。一般来说,问题活动主要为文化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主要有文艺晚会,舞蹈比赛晚会等。而体育活动则大部分为各项体育赛事以及登山野营等户外项目。企业文化体育活动多姿多彩,不但能丰富职工空余生活,还能加强公司凝聚力,锻炼员工的团结意识以及合作意识等。
三,当前我局职工文化需求的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职工在物质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同时,其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基于多元主体、不同层次而产生不同需求偏好,对应的文化生产与企业文化认同感的培养也亟待深入。
1需求偏好多元化。
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偏好多元化来自不同主体需求的侧重点差异。首先,主体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精神文化需求偏好差异。在如今全球化的人才交流的市场环境中,多种文化背景的不同地区、民族的人才汇集于企业之中。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应着精神文化品味的差异。其次,主体经济层次不同导致需求层次不同。在企业中,职工的级别和对应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阐述了主体不同需求层次的需求客体不同。往往高级别的职工在物质满足更充沛的条件下,对精神文化需求有不同的要求。最后,主体年龄阶段的不同导致需求侧重点的不同。相对于年轻职工对技能学习培训与晋升的渴望,年长的职工多注重健康与休闲需求。
2需求表达形式多样。
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表达形式具有多样性。这种表达形式体现为自建小团体与诉求的自我满足。首先,自发的集群组织。在企业对职工精神文化方面的工作不够重视的背景下,职工对文化需求的表达形式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传统的文化建设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职工的需要了,必须开展与时俱进的更多的形式来进行文化建设。
3需求内容多方面。
随着邮政事业的不断发展,职工队伍的不断壮大,邮政职工视野也在不断的开阔,其文化需求的内容也变的多种多样。以前单调的文化建设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提升的文化需求。同时,在职工内部,由于男女比例差异以及部门从事工作的不同,需求也产生了差异化。有些部门女员工比重较大或者几乎全部都是女职员,比如一些营业网点。而在业务部则是男职员比较多。不同部门对文化需要也是不一样的。开展文化建设则必须兼顾各个方面。四,新形势下满足职工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要突出重点,结合人才强国战略和安徽邮政企业文化建设对职工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必须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新形式下职工文化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措施:必须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创新职工文化工作的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必须求真务实,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开创职工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1.完善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根据江西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要明确领导职责,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深刻意义。职工文化建设是企业党政工的共同职责,是推进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根本之举,是实现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用先进的理念教育职工、用崇高的精神激励职工、用明确的目标鼓舞职工、用规范的制度约束职工、用榜样的力量感召职工、用领先的科技武装职工的过程。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关系到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关系到提高企业竞争力。要加强组织领导,联系实际不
断推进职工文化建设。要建立党政工齐抓共管的职工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推动、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将职工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的活动载体与活动形式。
2.推进以“职工之家”、“职工小家”为中心内容的职工文化体系建设。“职工之家”是工会工作的传统品牌,特别是对于邮政企业而言,邮政企业网点多,特别是农村网点,每个农村网点都有一个职工小家,因此抓好职工小家建设对于邮政企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它比较完整地概括了职工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内容,是职工文化建设体系的总体构成。要进一步增强建家意识,动员和组织职工开展多形式的创建活动,把职工的需求作为工会工作的具体实现目标,用排难解忧作为服务职工的最佳手段,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职工文化体系建设通过“职工之家”、“职工小家”的创建活动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3.巩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导的职工文化提升功能建设。根据集团公司提出的“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的要求,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深入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不断创新职工教育载体,搭建职工学习的平台,拓展职工文化建设途径。首先,要致力于学习型企业建设,正确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使广大职工的素质、修养、水平、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促进企业全面发展,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其次,要不断创新各类活动载体,凸显企业特点,不断探寻和摸索活动的内在规律,促进活动深入开展。最后,开展前瞻性调研工作,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成果,指导实践。用持续的“创先争优”活动实现职工文化持久的提升功能,这是职工文化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4.完善职工文化品牌建设。寓职工的创造精神与职工文化载体建设于一体,使职工文化建设的载体多样化,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职工群众,用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文化大餐满足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活泼、寓教于乐的职工文化系列活动,努力培养具有区域性、企业特色的职工文化活动载体,铸造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特色和品牌。
5要将职工文化建设常态化。要努力开创特色文化建设,将职工文化建设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在日常的工作中就能让员工体会企业文化。比如经常开展一些邮政特有技能的演练与竞赛,或者将平常的工作操作列入竞赛考核中,每过一段时间进行评比,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
随着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职工文化建设的内容也要不断更新换代,不能总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否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现代生产力水平的越来越高,职工的文化建设更应该丰富多彩,也就是在以增强职工身心健康为主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职工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的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邮政事业的发展也会更高一些,再快一点,从而为我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作出更好的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邮政企业更多的力量!
石台县邮政局:左佳丽
第五篇:满足企业需求 深化校企合作
满足企业需求 深化校企合作
摘 要:校企合作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必然要求和路径选择。本文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分析企业的自身需求,探讨满足企业需求的合作策略,切实激发其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马斯洛 需求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C-0091-02
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例如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等等。校企合作特别是深度合作,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校内涵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广泛深远的影响,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必然要求和路径选择。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业界都达成了广泛共识,但是实践操作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合作层次较低,领域偏窄,紧密度不高,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等方面,距离教学资源共享、精神文化融合、办学效益互惠的深层次校企合作,还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是学校和社会没有激发企业参与的动机,忽视了正向激励的作用,未能重视和满足企业需求,从而造成企业虽然拥有合作的主动权,但是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以人为逻辑起点和终点,围绕人的需求而建构的体系。本文基于企业人格化的理论假设,提炼人和企业这两种异质事物在需求动机、组织激励层面的同质性,尝试从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分析企业的自身需求,探讨满足企业需求的合作策略,切实激发其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理论假设:企业人格化
在现代组织学看来,人格化(personalize)指组织内部的相互关系、运行管理、思维方式、价值理念、气场范围和外部的经济往来、社会活动、法律地位等诸要素不同程度地具有人类或人的标志和特征,因而被赋予人类或人的秉性和品质。
企业是若干个体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信仰观念、利益关系,为特定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组织,在本质属性上兼具经济性和社会性。作为“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企业行为不可避免地体现着人的意志、思想、观念、情感、追求和责任道德,也有着和个体相似的生存、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企业人格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其现象本身和作用意义得到普遍认可和高度重视,被广泛应用于运行管理、组织激励、产权厘清、责任判定、品牌推广等方面。
二、满足企业需求的合作策略
(一)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即生存需求,是个体维系生命的最底层、最初始需求,如衣食住行等,是不可避免和无可替代的,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正因为如此,生存需求也是激发人们行动的原动力。企业的生存需求指企业对于维系、影响其生存发展的人力、资本、市场、管理和环境等要素的需求,其中人力是第一资源,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经济逐渐进入由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折的“刘易斯拐点”,人力市场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同时由于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二者的协同效应加剧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问题。学校可以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灵活调整教学安排,在用工紧缺时开展工学结合,弥补用工缺口,提供应急性的劳动力供应,这是最低层级的人力支持。学校不仅可以提供短期、现实的劳动力支持,而且可以通过开设订单班,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人才,提供持久、稳定的后续人力资源供应。
除了提供短期和长期两种形式的有形人力支持外,校企合作还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校企双方一体化合作育人,将企业和学校两个不同场域的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打破了彼此之间的界限和壁垒,在增强知识传授实用性、技能训练有效性的同时,从精神文化层面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大大缩短甚至消除了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用工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另外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师资优势,通过在职员工培训进修、技能考证,对存量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提升,让员工自身成长与企业成长同步,自身利益与企业效益并进,增强企业员工的稳定度和归属感。
(二)安全需求
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作为有机的存在,个体有向往、渴求安全的天然性需求,自身的诸多器官都服务于这一需求。安全需求是个体对于人身、财产、自由等涉及安全诸要素的一种预期,当外部条件和周遭环境能够满足预期,此时个体就会获得安全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因此,安全需求其实就是一种稳定、常态、可研判、可掌控的心理预期。对于企业而言,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满足自身对于人力需求、技术需求和信息需求的预期。
学校通过工学结合和订单培养的形式,可以有效满足企业短期和长期的人力需求,并且不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波动的影响,让企业在人力需求方面既无现实之扰更无后顾之忧,可以集中精力安排生产,从事经营。学校凭借自身的师资和科研优势,对企业在工艺研发、设备更新、流程优化、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和管理问题,通过共建研发中心、开发横向课题、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将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企业的实践资源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科研与教学一体、开发与应用一体的技术服务运行机制。另外,学校可以将自己掌握、了解的宏观政策、区域经济、行业发展、市场运营等方面的信息与企业共享,为企业的发展规划、产品研发、运行管理提供及时的信息资讯。
(三)社交需求
社交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本质上是个体与周围社会环境的一种双向互动,在互动中获得归属、安全、成就、信任等情感体验。对于企业和学校而言,二者在地理环境和行业领域方面基本处于同一场域,相似的社交范畴,具有彼此交往的天然性,但是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转化为必然性。
企业和学校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成员,有着各自的组织边界和社交范围。通过合作,可以跨越二者之间的组织边界,为企业提供融入教育场域的机会和平台,摆脱单一场域的社交局限,打破企业原先与同一场域的企业交往为主的条块状社交,拓宽社交范围,实现跨域交往。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注重成员的多元性、参与的深度化,积极动员、吸纳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职业院校等参与其中,拓展校企合作途径,提升校企合作水平。集团内部不仅推动学校和企业之间“一校多企、一企多校”的合作形式,而且为企业提供与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合作的机会,使企业交往由以单维度的经济往来为主走向以多维度的社会往来为主,从单纯的经济层面提升到社会层面,在拓展企业交往领域的同时,丰富和深化交往的内涵。
(四)尊重需求
在马斯洛看来,自尊、他尊和权力欲是个体尊重需求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自尊即积极肯定自我,心理感觉良好,是一种自我的主观评价和情感体验;他尊指自身的实力、影响、威信、地位等得到他人的认可、赏识和重视,让他人相信自身潜能与价值;权力欲是一种无限、可转化的支配欲望,该欲望总希望可以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源。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人力、技术和信息需求得到保障,社会交往范围得以拓展,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形象稳步提升,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创作物质价值的同时,发挥了育人功能,实现了社会价值,并且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开设文化体验课程,扩大了自身品牌和无形资产的影响,自我的荣誉感、满意度得以提升。
校企合作实质上是企业自身实力的一种外在表征,被选作合作对象意味着学校对企业经济实力、社会信誉、区域影响的充分认可。良好的合作关系,富有成效的合作成果,有口皆碑的合作信誉,可以扩大企业在区域、行业内的影响力、号召力,有利于良好形象的树立、品牌价值的提升和无形资产的积累,进而转化为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合作平台,形成经营发展、品牌建设的良性循环。
从某种程度上说,校企合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学校权力让渡的过程,把部分领导决策权、资源分配权、教学组织权和学生管理权等让渡给企业,由之前学校单方决定的“权力单主体”变为校企双方协商的“权力双主体”。校企双方可以通过一下三个方面实现权力的让渡和共享:一是成立由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董事会或理事会,实现重大事情的协商决策;二是建立运行机制,董(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三是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对专业规划、课程建设、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组织开展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权力让渡后,企业的权力得到扩张,得以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和财富。
(五)自我实现需求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指最大限度地挖据内在潜力,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能力,从而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使个人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个体在客观审视自身的基础上,以积极、主动姿态利化外部世界,在此过程中,个体趋于完美,情感得到满足。
个体价值的追求与实现囿于价值观的影响和引导,企业也是如此。企业作为社会成员,其能力发挥、价值实现在基于内在规定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和引导。在西方语境中,企业价值观不是凝滞固定,而是不断动态演变的,其中社会互利价值观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企业价值观,它要求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从更广的社会视角,秉持互利理念,统筹考虑相关者的利益,把利己和利他有机统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在民生服务、就业保障、慈善捐助、生态保护等众多承担社会责任的形式和途径中,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是企业兼具当下意义和长远意义的社会责任形式。人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逻辑起点和终极目的,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检验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创新方式,搭建平台,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新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将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校企双方可以采取人员相互兼职制度,共同培养培训人才等措施,让企业融入职业教育的场域,使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实现物质价值的同时,发挥育人功能,实现社会价值,为拓展、充实、提升企业价值提供支撑平台和实践载体。
参考文献:
[1](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徐国亮,顾保国.人格化企业演进的经济学思考[J],山东大学学报,2005,(2).[3]王振洪.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校企利益诉求的有效载体[J],中国高教研究,2011,(8).[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