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对我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对我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许永池(审计署驻昆明特派办)
【摘要】本文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和现状,并重点探讨了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与内容,认为在我国现阶段社会责任审计应实施多主体的联合审计模式,并明确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审计;主体;内容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而社会公众在关心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和道德联系更为密切的名词,它的出现表明人们在经过疯狂地追求经济增长并达到一定的成果后,开始反思自我、审视过去,并逐渐以一种崭新的理念来追求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因此,所谓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应当保障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存。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1924年,但直到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Howard R.Bowen在《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才完整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同时提出应针对社会责任实施相应的审计(姜虹,2009)。到了70年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如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沃利克(1972)表述的那样,现代公司寻求的是持续生存,更应关注长期的利益,短期利润最大化行为可能会损害企业的长期生存,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可以使得其被社会所接纳,而这正是其持续经营所必需的。简而言之,当时的大众已经认为企业对社会福利做出贡献对己对社会都有好处。因此,企业除了应提供正常经营活动的信息外,还应当提供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更多信息,例如企业与环境保护、就业、雇员培训、反种族歧视、医疗劳保和社会发展直接的联系或者所作贡献的相关信息资料。从而社会责任在实务和理论上开始与企业密切联系。理论界对社会责任会计及其相关的信息报告等方面进行研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实务中企业开始尝试对自身的社会责任进行计量和报告。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已有一些跨国公司把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公共政策中,将其作为整体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报告的形式定期对外公布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据毕马威(KPMG)2008年的调查显示,在“财富500强”前250家企业中,已有79%的企业编报了社会责任报告,而在2002年和2005年该比例仅为45% 和52%。这说明在国际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对外发独立社会责任报告已逐渐成为一种战略管理上的共识。
在我国,国家电网公司在2006年3月正式对外发布了中央企业的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接着,深交所、银监会、国资委和上交所相继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关于加强大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意见》、《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对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提出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要求。其间,不断有企业响应号召加入到披露的行列之中。但众所周知,披露的信息应当经过鉴证才具备可信性,因此,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责任审计便呈现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面前。
二、社会责任审计
(一)社会责任审计概述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深入人心以及社会责任会计的兴起,社会责任审计便应运而生。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国外简称“社会审计”,从1953年Howard R.Bowen提出到现在,已经很多西方学者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审计主体、审计标准和内容界定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而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由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政治体制有别以及人文背景有差异,世界各国学者对“社会审计”所下的定义也不同。
Gerald Vinten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评论,用以确保一个组织对其直接或间接为公司决策所影响的广泛的社会责任给予应有的考虑,并且在这些方面和传统的商业目标之间的公司计划中达到一个平衡。美国学者Homer H.Johnson教授将社会责任审计定义为一个标准过程,是一个用来鉴别、测量和报告组织的伦理和环境影响的过程(周兰、彭昕,2009)。而日本学者片野一郎认为“社会审计是有别于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的一种崭新的审计,它是一种检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审计”。英国学者山多技认为:“社会审计是对一个组织的社会意识进行独立而客观的审查和评价,这种社会意识主要表现在:企业除对业主—股东承担责任以外,还应接受社会责任”。我国审计界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对“社会责任审计”进行探索。陈金池教授认为“社会审计”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工具,它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社会后果,提出审计报告并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及管理决策。而阳秋林和李冬生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由专门的审计机构积极、主动地接受政府、社团和社会个人的委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所履行的各种社会责任进行有效审计,审查和监督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尽管各位定义的具体内容有差别,但其总目标却是一致的,即: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督促企业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
(二)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现状
毕马威(KPMG)2008年的调查显示,“财富500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附有正式第三方审核声明的报告数量为40%,而在2005年该比例为30%。但在我国,尽管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每年递增,可聘请独立第三方对报告进行鉴证的上市公司却屈指可数。与此同时,理论界对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尚更需努力。毛洪涛、张正勇(2010)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进行检索,结果显示,以“社会责任审计”为篇名或主题的文章,最早出现在1993年,到2002年10年间文章仅为8篇,从2006年开始,社会责任审计的文章才开始明显增多,无论是文章数量还是研究内容,我国理论界在社会责任审计方面的研究力度都亟需加强。因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应共同深入研究社会责任审计以推动我国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三、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审计主体是构成审计行为的重要因素。在众多审计文著中,一般认为审计主体是指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包括专门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国外一般认为审计主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公司外部机构;一是公司自身。Johnson(2001)指出,美国对公司进行社会责任审计的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投资基金组织,审计目的是要确保资金的投向,即资金应当投向那些从事有社会责任感的活动、道德水准较高的企业,同时促使企业遵守投资者的要求;第二类是社会公共利益监督机构,例如环境保护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等,审计的目的是为投资者、政策制定者、消费者、雇员等群体更好地决策提供信息;第三类是公司自身进行社会责任审计,目的是为了解自身的责任履行状况(姜虹,2009)。前两类都可归为公司外部审计,后一类是内部审计。
我国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审计主体分为三种形式:国家审计主体、社会审计主体和内部审计主体。对于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形式,国内学者看法不一。有的学者主张目前宜采用单一的审计主体,如陆建桥认为可先由国家审计机构来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待条件成熟后再由其他审计主体参与;又如黄溶冰和王跃堂认为现阶段实施社会责任审计的最佳主体是注册会计师。还有的学者主张应根据组织的性质来分审计主体,例如方堃,认为对国有企业可以以国家审计机关或社会审计机构为主体,而对于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则宜以社会审计机构为主体。又如阳秋林和李冬生、刘长翠和陈增雷等人则认为,应该实施由审计人员与社保、财税、环保、工程和法律等专家的联合审计机制。
(二)明确我国社会责任审计主体
毫无疑问,我国学者们对社会审计主体的认识尚不明确,这将会阻碍社会责任审计的发展。其实,我国的社会经济关系、审计资源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本身等因素决定我国的社会责任审计在现阶段应当采用多主体的联合审计形式。
首先,从社会经济关系来看,我国存在企业与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细胞,他们都在享用社会资源,同时也都应作为社会公民、在各自的范围内承担着对社会的义务。由于非营利组织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非营利组织从社会所摄取的资源与企业相比很少,承担的义务也会相对较小,社会责任的概念也就尚未涉及到非营利组织。故目前社会责任审计应是主要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和督促。而对于企业而言,由于其所有权的关系被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国家审计机关每年会对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抽查,也会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而社会审计机构只在接受委托的情况下对企业(国企以及非国企)进行审计。也就是说,国家审计机构与社会审计机构各自只涵盖了一部分范围的企业,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覆盖尽可能多的企业,才能对更大范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责情况进行审计。
其次,资源是有限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在财务上都会有所表现,譬如,企业对职工权益保障所做的努力,可以从企业每年为职工所提的保险费(检查企业是否按法律法规为职工购买社会保险)、工会会费的用途(证实企业是否开展相关文体活动)等各方面的资金用途得到证实;又如,对企业内部结构的治理,可以通过检查文件和制度设计来实施,也还可以通过财务检查来证实历年是否切实分红以保障股东权益。因此,审计主体在进行常规审计时,也可以将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融入其中一起进行。这样,在原有的审计程序下或者做出适当调整的情况下即能完成社会责任审计,节约审计资源,有效完成审计任务。
再次,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众多内容,如对股东债权人权益的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和供应商权益保护、职工权益保护以及公益慈善支出等等。这就对社会责任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但具有会计、审计知识,还应具有社会学、统计学、经济学、法律、税收、环保、工程和科学等众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否则在常规审计中难以胜任。但现实是我国审计队伍中符合上述要求的综合性人才十分匮乏,精通审计不一定是工程专家,也不见得精通环保。
因此,靠单一的审计主体来完成社会责任审计在现阶段并不现实。从长远来看,我国需要大力建设审计人才队伍,在审计队伍中大量充实各专业人才;从短期来看,社会责任审计的实施需要各类专家的协助,可以大胆采用联合审计的模式,在审计人员的带领下,根据企业类型不同,请环保、工程等专家或者社保、税务等公务人员来共同审计。
四、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
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也称范围。由于我国对社会责任的研究属于起步阶段,对社会责任本身的界定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大体而言,很多研究都倾向于从企业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来界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例如,黄溶冰和王跃堂将社会责任审计内容划分为必须披露和自愿披露,对股东、员工、消费者、政府以及生态环境的责任属于必须披露的范围,而慈善和公益则属于自愿披露的范围。而阳秋林和李东生则认为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范围包括企业对职工、消费者、政府公众等群体以及生态环保履责情况的审计。
其实,深交所发布的《指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应当是比较全面而普通的。《指引》认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是指上市公司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自然环境和资源,以及股东、债权人、职工、客户、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方所应承担的责任。尽管《指引》是针对深交所上市公司而言,但其内容完全可以适用于其他非上市企业。因此,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应当包括:
1. 企业对股东、债权人权益保障的审计。主要包括企业是否完善公司治理、是否制定长期和相对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和办法、是否充分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是否保障公司资产、资金安全等方面的审计。
2. 企业对职工权益保护的审计。主要包括是否依法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包括薪酬体系与激励机制等用人制度、是否保障职工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是否尊重职工人格、是否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是否建立职业培训制度等方面的审计。
3. 企业对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审计。主要包括是否虚假宣传和广告、有无预防产品危害措施、有无程序防范商业贿赂、是否使用或转售个人信息以牟利、有无良好的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审计。
4. 企业环境保护的审计。主要包括是否制定环保政策、是否为环保政策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和财力支持、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程度如何、排污投入情况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情况等方面的审计。
5. 企业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审计。主要包括是否确实参加环保、教育、文化、科学、卫生、社区建设、扶贫济困、灾区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其捐款是否确实到位等方面的审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行业有别,因此,不同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重点不同,审计内容的重点也会因行业而有所区别。例如,石化企业的高污染使得对环保的审计尤为重要,而卫生与健康行业,如医药等,产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则是一个重点。此外,正如欧洲会计专家协会可持续性审核主席Lars-Olle Larsson指出的那样“没有经过审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广告好不了多少”(张正勇,2010)。因此,某些内容应着重于检查其履责情况的真实性,如社会公益事业的审计。(许永池)
参考文献
[1]姜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述评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9.03:33~37.[2]毛洪涛、张正勇.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根据国内1993年至2009年研究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05:47~53.[3]张正勇.我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审计的基本依据、作用机理及实现路径[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02:63~67.[4]阳秋林、李冬生.建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构想[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11:11~13.[5]周兰、彭昕.社会责任审计研究现状分析与启示[J].财会月刊,2009.04:68~69.[6]方堃.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03:38~40.[7]黄溶冰、王跃堂.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治理与实现[J].华东经济管理,2008.11:20~23.[8]刘长翠、陈增雷.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初探[J].山东经济,2006.04:116~121.
第二篇:对强化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思考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DP网站www.xiexiebang.com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在厚学网合作的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在厚学网合作的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在厚学网合作的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在厚学网合作的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在厚学网合作的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xuexiao/35852/ 通过在厚学网报名学费可优惠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微博http://t.qq.com/zjuedpmd
形成的国际组织———AA1000。汇丰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就是全盘遵循AA1000标准执行的。英国政府在汇丰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扮演着管理监督、有效促进、激励和客观评估的角色。
从我国来看,政府当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从《商业银行法》层面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加快出台适用所有在华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强化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定期公布社会责任报告;要求商业银行严格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二是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通过鉴定政府的鼓励与引导,使我国商业银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从“不愿意”上升到“我愿意”阶段,自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三是完善银行业协会,注重发挥银行业协会对银行社会责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及通过带头发布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充分向社会披露银行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中的角色。
(四)厘清银行社会责任的边界。
商业银行既要避免因为过度强调对股东负责而忽略社会责任,又要防止因为过多承担社会责任而破坏股东权益。要避免成为政府背后的“第二财政”的方式履行社会职责。同时,只有对社会承担必要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同,从而进一步改善经营绩效,提高自身竞争力。
第三篇: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
企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不断的追求利润为目的,弗里德曼也曾经说过:“企业唯一的责任就是利润”,企业更加理所当然的为利润而生。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劳工问题、环境问题、两极分化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民众对企业的不满情绪日渐高涨;这种激扬的民众情感,最终演化成一次次如火如荼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社会各界也开始不断的重新审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无论在发生和影响的广泛性还是在关注点的多样性上,都是以往任何时期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所无法比拟的,其中不仅包括一直存在的劳动者权益问题,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运动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旨在维护人权、消除贫穷、遏止腐败、支援教育医疗、创造社会公平等具体的社会公益活动也不断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社会责任的概念、一些跨过公司具体的社会责任活动(公益事业)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方面对社会责任进行分析,希望引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重视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社会责任的概念
关于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国内外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尤其是在我国,社会责任运动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在这里引用几种主要的观点:
世界银行对社会责任运动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欧盟对企业社会责任则定义为,公司在资源的基础上,把社会和环境密切整合到它们的经营运作,以及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
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美国权威的帮助会员公司实施社会责任战略进而实现商业成功的组织,它对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通过尊崇伦理价值以及对人、社区和自然环境的尊重,实现商业的成功。
台湾世界企业永续发展协会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社会合于道德的行为,特别是指企业在经营上须对所有的利益相关人负责,而不是只对股东负责。企业承诺持续遵守道德规范,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且改善员工及其家庭、当地整体社区、社会的生活品质。
美国波士顿学院从企业公民的角度指出:企业公民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和政策相整合的行为方式。一个企业公民认为公司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关,因此,它会全面考虑公司对所有利益相关人的影响,包括雇员、客户、社区、供应商和自然环境。
英国的“企业公民会社”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有以下四点:企业是社会的一个主要部分;企业是国家的公民之一;企业有权利,也有责任;企业有责任为社会的一般发展做出贡献。从上面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对社会责任的表述很多,但是其本质是一样的,我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也就是说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行为还要通过与其他群体和组织、地方团体、社会和政府部门进行密切合作,来实现这些利益。
2、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往往也是直接和间接浪费资源、损害环境的责任单位。企业总体水平决定国家经济水平;企业的总体效率决定国家竞争力;企业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关键意义。
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的活动中应把握好自己的双重责任。
首先企业应企业应该承担并履行好经济责任,为极大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其次企业在遵纪守法方面做出表率,完成所有的合同义务,带头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承兑保修允诺。带动企业的雇员、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共建法治社会。第三,是企业的慈善责任。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的最直接利益,也直接决定着社会安定与否,和谐与否。很多地方在发展社会事业上投资不足或无力投资,这就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本,企业应充分发挥资本优势,为发展社会事业,为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公民而对外捐助。支援社区教育、支持健康、人文关怀、文化与艺术、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自愿为社区工作。
跨国公司在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很好的表率作用。2007年胡润慈善排行榜发布了2007年企业社会责任50强,排在50强名
我们可以看到50强中跨国公司有16家,占全部企业的三分之一。实例——三星中国大陆公益事业活动:
自进入中国以来,三星以努力成为“受中国人民喜爱,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为目标,在开展经营活动的同时,围绕着教育支援(希望运动)、社会福利(爱心运动)、农村支援(分享运动)和环境保护(绿色运动)四大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社会贡献活动。
◆教育支援:2005年三星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助900万人民币,用于在三年间建造45所希望小学,截至到05年底已建成15所小学。赞助《三星智力快车》,该栏目已经成为中国最权威和奖励金额最高的智力竞赛节目;从2002年始三星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17所优秀大学设立了三星奖学金。
◆社会福利:三星SDI导聋犬捐赠,此项活动将持续开展下去;从2004年开始,天津三星视界有限公司每年向天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资10万元,每年帮助50名困难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截至2005年底共有142名来自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2007年4月19日上午,中国三星与中国残联正式签署协议,开展“三星爱之光行动”,从2007至2009年每年为全国各地2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三年间共计为6000名。
◆农村支援
2005年,三星把农村支援运动带到中国,启动三星爱农工程,开展了“一心一村”行动。三星在中国的40家分公司分别和各自的姊妹村结缘并进行持续的支援活动。截止到2007年6月,总共进行了350次活动。
从2004年起资助“西部阳光行动”,选派志愿者前往四川仪陇县大罗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支教、医疗服务、调研、法律咨询等工作,且提供并帮助建立了三星村民活动室、三星老年人协会、三星村民图书馆等设施和组织;从2007年起,中国三星扩大了支援西部阳光行动的规模,由原来的1支队伍扩大到现在10支队伍,并将此定名为“中国三星——西部阳光行动大学生乡村志愿服务项目”。
◆环境保护:三星“环保小天使”绘画节、绿色奥运植树节
◆体育/文化艺术:三星Anycall赞助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三星Anycall经典音乐之夜、赞助培养文物保护专家。
三星为此专门成立“三星社会公益团”负责三星在中国大陆德所有的社会公益事业。
3、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
(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高效途径
企业是市场主体,伴随市场竞争产生;企业是社会成员,伴随社会进步发展。企业是否能够在激烈的经济实力竞争和社会形象竞争中不断提升竞争力,是加快发展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竞争力既来自产品竞争力,同时也来自社会影响力。产品竞争力提升依赖的是企业生产力,社会影响力的提升,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获得则是高效途径。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增强社会公众对
企业的好感,提高顾客忠诚度,尤其是在中国消费者消费时有很强的感情因素,这时企业的社会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来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是新的企业发展规律。
(二)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和众多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绩效成正相关的关系,而不是完全像传统经济学理论所认为的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其利益,企业完全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高销售量和忠诚的顾客群,从而提升财务业绩,所以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自身的发展是一种机会。众多的研究成果显示:企业越注重社会责任,其产品和服务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可提高业绩,这就做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
(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使企业、政府、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为自身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如为了保护环境、保障生活质量、维持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普通公众等都向企业提出了种种行为限制,有时还附有严厉的惩罚性措施。企业若不能符合要求,便会受到指责或惩罚,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相反,企业若能主动适应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限制条件,使决策和经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因此,社会责任是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是维护企业长远利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互利”行为。这一行为对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付出,同时也是一种获取。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第一,有利于调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有利于调整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使公众了解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树立可信赖的企业形象;
第三,有利于调整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所有企业都应该明确,企业要想获得大发展,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既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规律,又尊重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规律,把自己的企业当作一个社会的“企业公民,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重要任务,明确社会责任范围,规范自身行为,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d)结语
当然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不是叫企业承担的越多越好,那样企业都成了慈善机构,企业组织的基本功能是创造利润,企业应按照自己的盈利能力综合考虑自身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的承担责任,同时我认为企业应把履行社会责任看成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和知名度,企业只有从本质上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与员工、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公众和企业提高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认识,作为社会管理者,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规使得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下履行社会责任,使得社会责任活动更加有效的展开。
——正信嘉和
第四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定稿]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巨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以企业发展为标志的经济高速增长与快速发展的也产生了环境、资源、劳动者权益保护、产品质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究其原因是我国部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因此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多个方面系统的、科学的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案希望能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有所贡献。
关键词:企业 社会责任 缺失 提高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bstract: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gained huge success that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s a sign of the high speed growth of econom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resources, also produced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The reason is that Chinese enterprises lack social responsibility, so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find the causes and solutions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scientific analysis of China'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asons for the missing, but also put forward the specific, feasible scheme in hope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 contribute.Key words: corporation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Defect promote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企业单纯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导致了大量社会问题的产生。如为了利润不惜破坏和污染环境,去年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今年的哈药总厂污染事件都属于此类;侵犯消费者权益,前些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最近的双汇“健美猪”瘦肉精事件等都属于此类;至于普遍缺少诚信,恶意违约、恶意欠薪、破产逃债、虚假信息披露等更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因此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成因,以便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之道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至少应承担三个方面的责任:即经济责任、法律责
任和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是由资本追求利润的本质所决定的,法律责任是由社会的公约性所决定的,二者是强制性义务,企业必须遵守,否则难以生存。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却不同,它实质上是一种道德责任,没有明确的责任范围,也不具有强制性,这导致了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不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层面主要是社会道德的下降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曾对1500 家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显示,只有8%的企业设有社会责任部,8%的设有可持续发展部,16%设有环境管理部,37%设有公共关系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立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即还没有把企业社会责任专门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加以对待,其原因如下。
(一)没有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轻视员工利益
1999 年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建议全球企业参加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协议》,希望企业自动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基本原则,可是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却显得落后。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经营观念落后,轻视甚至无视员工利益,视员工为机械,这种现象集中表现在生产领域,例如生产安全、职业中毒、加班超时、福利待遇等方面。如果员工发现自己的收入是以牺牲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或者说自己的收入难以弥补工作对自己身体的伤害时,员工可能会转移自己的职业。早在1998年《工人日报》曾报道,在广东某市外资企业打工的工人,一年里就被机器切断了1000多根手指。在一些企业里,工人每天在粉尘飞扬的车间工作达16小时,在闷热如蒸笼的宿舍里睡眠不足5小时的情况极为平常。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视其员工为宝贵的资源,那么这个企业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前途。
(二)企业缺乏基本的道德约束
市场经济在给我国带来极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企业的道德观,使人们打破了应有的道德底线,在企业现实生活中则更多的表现为诚信的缺失。很多企业为了眼前利益,制假售假,偷工减料。非法生产不合格的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经久不息的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地沟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只注重经济利益,漠视环境保护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企业改革过分偏重对效率的追求,对企业社会责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缺乏协调发展意识。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固然是人类的追求,但它们只具有工具和手段意义,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是公平与公正,而不是以牺牲社会和谐与环境为代价所换取的经济利益。我国许多地方缺乏环保意识,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急功近利,掠夺式地开发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严
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010年7月3日,位于福建上杭县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污水渗漏事故,9100立方米废水外渗引发福建汀江流域污染,造成沿江上杭、永定鱼类大面积死亡和水质污染。可悲的是这类事情一直在发生,很显然其原因是企业骨子里只注重自身经济利益,漠视环境保护所致。
二、缺乏健全,完善地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但是这些社会责任条款本身无法在具体案例中作为判断合法或不法的依据,换言之,它是一条“软法”,而不是可以强制实施的“硬法”。哈药总厂一边喊着“品质至上、追求人类健康”的口号,一边却做着排污口色度为892,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60近15倍。排污口氨氮为85.075,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35两倍多,排污口COD 为1180,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120近10倍的事情,就是明显的例子。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我国能够完善与公司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与司法的力度。比如在劳动和环保方面,明确市场准入的具体条件,同时对违法用工、损害职工权益、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依法纠正、处罚或令其退出市场,那么至少在危害劳动者权益,环境治理方面企业将会更加尽自己的责任。
三、政府的监督职能没有有效的发挥
政府担当着社会公众利益代表和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因此应该约束和监督企业的社会行为并使之履行社会责任。目前,《财富》《福布斯》等杂志将“社会责任”引入为评价企业的指标之一,而我国还没有制定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则,准则和指南,没有强制性的约束。于是政府监督大多流于形式,或者是往往从地方税收的角度考虑,对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不够重视,大多等到成为新闻焦点后才采取措施,但是此时危害已经产生,难以起到预防作用。
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从本质上讲,企业也像人一样需要激励,否则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难以提高,这就要求通过法律和政府的引导,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激励措施,而不是放任不管。对企业来说,履行社会责任,国家应该采取诱导的方式。如对公益捐赠和使用新能源给予税收优惠;对注重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保护环境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政府采购拒买“血汗工厂”的产品;不准有“欠薪”记录的企业进入建筑市场等等。事实上,我国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积极尝试。如有些地方通过政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来促使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帮助企业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以提升竞争力;通过这种措施,引导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总之,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还有政府等方面的原因。在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主要有以
下几点措施。
一、明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大势所趋,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都不断推广“社会责任”的概念,希望企业经营者所做的决策除了考虑遵守法律法规与市场经济运作因素之外,还应在道德方面承担社会义务。因为企业只有在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与创造更多的利润。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同时,还蕴藏着巨大的机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重新认识社会责任,统筹好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二、完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外部环境
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从企业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建设两方面入手,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推动下,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良性发展。首先,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机制。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机制主要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一般都确认股东及其利益代表掌握公司的决策大权。因此,要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权益,应让利益相关者的代表进入公司的决策层。公司在做出涉及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决定之前,应征得有关利益相关者代表的同意。公司应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需要可以引入独立董事或外部董事制度、职工参与制度等。其次,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环境。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以政策去引导和规范企业的行为,同时通过逐步建立市场激励和社会监督机制来积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法规和政策体系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将企业责任建设提升到法律层面。相关权威部门应尽快制定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标准、规范,同时加强其真实性的认证,提高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积极性与真实性,让社会责任报告真正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做出贡献。再次,优化外部治理机制。从西方发达国家看,企业社会责任并不完全依靠企业家的自觉,而是靠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达成必须借助社会的强大力量,特别是发挥新闻媒体以及消费者协会、环保组织、工会等社会群众团体的外部监督作用; 推动企业信息透明化;建立企业社会信用和道德评价体系。国外的经验表明,社会责任投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助推器,而且社会责任投资的整体投资回报更高。因此,中国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各种媒体对优秀的企业给予宣传和表扬,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以及外部投资者,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并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近年来,中国企业员工合法权益保障的总体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个别企业的违法违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劳动合同、工资、劳动时间和职业安全等方面,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且群体性恶性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劳动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不利因素。据有关资料显
示,绝大部分劳动争议案件是由劳动者提起诉讼的,而且企业的败诉比例高达85%以上。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劳动领域的法规,要求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现有劳动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面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综合提高员工的各方面福利,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普遍共识。
四、走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低附加值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受到了能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等的强力制约。经济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支持政策。在2009年末哥本哈根会议上,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各国的共识。企业自身也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奉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价值观,实现了超常规、高速度、爆发性的经济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但在这种“中国模式”下的经济发展,衍生出了许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进入21世纪之后,这些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如果解决不好,将极大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只有使企业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化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参考文献1、2010年蓝皮书: 我国百强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整体偏低
2、孙继荣.中国社会责任发展的现状和机遇 WTO经济导刊2010(6):53-56 3、201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 http: / / finance.eastmoney.com /new s /1350.***52.htm.】
4、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6、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7、杨继瑞.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及对策思考.福建论坛.2005(1)
第五篇:我国企业的八大社会责任(范文)
我国企业的八大社会责任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建议,应从以下八个方面来确立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
1、明礼诚信
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责任。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诚信缺失正在破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营,由于企业的不守信,造成假冒商品随时可见,消费者因此而造成的福利损失每年在2500―2700亿元,占GDP比重的3-3.5%。很多企业因商品造假的干扰和打假难度过大,导致企业难以为继,岌岌可危。为了维护市场的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企业必须承担起明礼诚信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社会责任。
2、科学发展
企业的任务是发展和赢利,并担负着增加税收和国家发展的使命。企业必须承担起发展的责任,搞好经济发展,要以发展为中心,以发展为前提,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扩大纳税份额,完成纳税任务,为国家发展做出大贡献。但是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任何企业都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也不能只顾局部,不顾全局,更不能只顾自身,而不顾友邻。所以无论哪个企业,都要高度重视在“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特别紧缺的国家,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与节约资源相适应。企业不能顾此失彼,不顾全局。作为企业家,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场上,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关注节约资源。并要下决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要响应中央号召,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用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以保证经济的运行安全。这样,我们的发展才能持续,再翻两番的目标才能实现。
4、保护环境
随着全球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日益恶化,特别是大气、水、海洋的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面临危机,森林与矿产过度开采,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威胁,环境问题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企业一定要担当起保护环境维护自然和谐的重任。
企业社会责任之保护环境
5、文化建设
医疗卫生,公共教育与文化建设,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极为重要。特别是公共教育,对一个国家的脱除贫困、走向富强就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医疗卫生工作不仅影响全民族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社会劳力资源的供应保障。文化建设则可以通过休闲娱乐,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我们的国家,由于前一个时期对这些方面投入较少,欠债较多、存在问题比较严重。而公共产品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固然是国家的责任,但在国家对这些方面的扶植困难、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分出一些财力和精力担当起发展医疗卫生、教育和文化建设的责任。
6、发展慈善事业
虽然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还存在很多困难。特别是农村的困难就更为繁重,更有一些穷人需要扶贫济困。这些责任固然需要政府去努力,但也需要企业为国分忧,参于社会的扶贫济困。为了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我们的广大企业,更应该重视扶贫济困,更好承担起扶贫济困的责任。
7、保护职工健康
人力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健康和确保职工的工作与收入待遇,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为了应对国际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也为了使中央关于“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落到实处,我们的企业必须承担起保护职工生命、健康和确保护工待遇的责任。作为企业要坚决作好尊纪守法,爱护企业的员工,搞好劳动保护,不断提高工人工资水平和保证按时发放。企业要多与员工沟通,多为员工着想。
8、发展科技
当前,就总的情况看,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较差的,资源投入产出率也十分低。为解决效益低下问题,必须要重视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降低煤、电、油、运的消耗,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尽快改变技术落后状况,实行了拿来主义,使经济发展走了捷径。但时至今日,我们的引进风依然越刮越大,越刮越严重,很多工厂几乎都成了外国生产线的博览会,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确没有引起注意。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引进技术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发,加大资金与人员的投入,努力做到创新以企业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