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析美国个性化教育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适者生存—解读《野性的呼唤》中的“生命的法则” 谈中国唐诗中数字的翻译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in Gone with the Wind
用弗洛伊德理论解析品特早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房间》和《看管人》为例 论D.H.劳伦斯诗歌中的救赎意识 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
《身着狮皮》中的话语、移民与身份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试析简爱性格的对立性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沉默行为的解析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看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女性主义观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 商务信函中模糊语的使用研究
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 Wordsworth’s Nature Poem and One by Tao Yuanming 超音段特征对意义的影响
Biblical Ideas on Women and Sex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论《呼啸山庄》中耐莉•丁恩的作用 论《紫颜色》中黑人妇女的反抗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 《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分析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
霍尔顿的人生之旅--《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存在主义解读 玛丽•巴顿的女性意识 言语幽默产生的语音机制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旅游标语英语翻译标准研究
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的平衡原则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
视频辅助和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的作用 商务英语广告中比喻的翻译
翻译中的性别--《简•爱》几个中译本的女性主义解读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浅析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现象 从传统消费观念看中美文化差异 口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
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 英语外教与中国英语教师写作教学风格对比研究 广告英语的语用策略分析
学生英译汉翻译中的英式汉语及其改进方式 文化商务交际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项目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 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汉英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度 论英语广告语中的双关应用及翻译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 从合作原则角度解读《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 一个纯洁的女人的毁灭—苔丝的悲剧性色彩浅析 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 浅析简•爱的反抗性格及其形成过程 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研究交替传译中的笔记特征以及它对翻译准确度的影响 《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人物分析
《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自我的过程 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
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 中国皮钦语的产生和发展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Chapter Titl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论文化对词语内涵意义的影响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
A Study of Beauty in Sound, Form and Meaning Displayed in Zhang Peiji’s Prose Translation 语篇转喻的功能分析
进退维艰的女性—《儿子与情人》的女性主义分析 “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
Self-improving English Proficiency by Reading English Classics 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of Business English Word Chunks and Their Translation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
从简•奥斯汀作品中的礼仪看英国人的社交心理 试析《旅游巴士》中的犹太文化内涵
Problems Occu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Possible Solution 美国个人主义和中国集体主义的对比与分析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 从迪斯尼动画《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 88 An Analysis of Huckleberry Finn’s Personality 89 浅谈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劝导》中的体现 90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 91 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公示语翻译 92 论英语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93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
以《新时代汉英大辞典》为例析中文谚语英译 95 “生活大爆炸”中美式幽默的翻译方法研究 96 善,还是恶――《我弥留之际》中安斯性格分析 97 对大学课程中“旅游英语”的教材分析 98 探析中国电影英译的几个误区 99 浅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 101 《简爱》与《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比较分析 102 从英语中性别歧视词看西方女性社会地位之变化 103(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 104 《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 105 英汉“批评”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 106 论疯女人形象对小说简爱所作贡献
浅论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108 会议交替传译中习语的翻译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沉默之语用分析
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董贝父子》中伊迪丝的堕落女性形象 111 论汉语景点名称的英译
从《人鼠之间》中人物的精神分析看美国梦的幻灭 113 An Analysi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 114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精神之旅 115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 116 初探法律英语用词的准确性与模糊性 117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
A Brave Call for Peace--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deric Henry and Catherine Barkley and Its Tragic Ending in A Farewell to Arms 119 顺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委婉语的英译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我不能与你一起生活》的多重主题研究 121 报刊英语新词的汉译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123 《太阳照样升起》中杰克•巴恩斯的形象 124 浅析《宠儿》中塞丝背上的树的形象 125 试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风格 126 浅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海明威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精神荒原主题分析 128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 129 浅析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原型人物解析 131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 133 论英语自然地理术语的汉译
《一位女士的画像》伊莎贝尔婚姻悲剧的原因分析 135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手法解析 136 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 137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138 探析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风险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140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商标名称汉译
论人文主义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体现 142 欧美电影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的影响 143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
存在主义视角下浅析《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和布莱特的爱情 146 汉英姓氏文化差异
意象美,声响美,节奏美--评济慈《希腊古瓮颂》 148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 149 汉英“甜”字隐喻用法对比
The Use of Symbols in A Farewell to Arms 151 《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比较
152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53 论《苔丝》中女性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154 威尔斯的对等翻译理论在商务翻译中的应用
155 言语行为理论在意识流作品中的应用——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例 156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 157 英国贵族精神和绅士教育研究
158 从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人物看克里斯蒂的反女权主义倾向 159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160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161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62 [会计学]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研究
163 浅析尤金•奥尼尔三部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164 从礼貌原则探析酒店服务英语
165 The Conflict between Desire and Surroundings:an Analysis of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166 等效原则视角下的汽车商标中译探析 167 英汉新闻标题中缩略词对比研究 168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
169 Etiquette and Protocol on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170 An Analysis of Harriet Beecher Stowe’s View on Christianity in Uncle Tom’s Cabin 171 活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安中学为例 172 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3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
174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中的人物冲突分析 175 华兹华斯与阮籍诗作思想对比研究 176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
177 通过阅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178 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 179 “垮掉的一代”形成的背景探析
180 从精神分析和人格面具理论看“我”和吕蓓卡的对立统一
181 欲望与命运--《推销员之死》与《旅行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的悲剧根源之比较 18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TVs in China and U.S.183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 184 论《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昌盖茨“美国梦”的转变
185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86 旅游宣传资料翻译中的语用因素 187 解析《红字》中的红与黑 188 幻灭的美国梦:《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解读 189 《恋爱中的女人》人物及其人物关系的象征分析
19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urtes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191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192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193 论《海浪》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和生命意识
194 你是爱丽丝吗?从《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人物看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写作意图 195 论《纯真年代》的女性意识 196 游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97 英文电影中俚语的翻译策略
198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ocial Etiquettes 199 浅析美国嘻哈文化影响下的美国俚语
200 简析美国个性化教育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
第二篇:个性化家庭教育方案案例
个性化家庭教育方案案例
(一)(按语)个性化教育是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个性化、社会教育系统化和家庭教育的专业化乃是个性化教育的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里摘录的一份家庭教育的方案,多少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要求,虽不完善但却能起到为家长们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孩子的概况
小美(化名)女孩 8岁 小学二年级
身体健康 身高、体重均达到同龄儿童平均水平智力中等偏上 身手矫健,喜爱运动
心态良好,内心善良,乐观豁达,容易满足,性格内向,胆量较小。平时学习、做事注意力不太集中,动作也较慢。
在校学习各科学习成绩均在班级平均水平之上。
二、孩子本人对未来的向往
小美内心单纯,向往未来的生活能过得既温馨又快乐,想过芭比公主那样的生活。因为从小喜爱跳舞,梦想将来成为一个“跳舞家”(舞蹈家)。她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除了跳舞、画画,其他我都不考虑”。
三、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因为小美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对孩子都十分钟爱。尽管如此,平时也不娇惯孩子。父母希望小美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既不愿看到孩子未来的生活遭遇挫折,也不奢求孩子能够成名成家,出人头地。唯一的期望是让孩子这一辈子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根据孩子目前的身体、智力、性格、兴趣、能力和心态,认为小美未来职业的方向基本上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公司的白领。
四、个性化家庭教育的规划
1、学会做人。
做人说到底就是要做社会的人。因此,对孩子的教育一是要让他们从小适应社会这个大环境;二是要学会人际交往,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为了让孩子将来顺利地进入法治社会,在家就要给孩子做规矩。在家父母和孩子同时家庭成员,父母跟孩子平等相处,无论做什么事,无论大人、小孩都要讲道理。不讲道理,无理取闹的事情绝对不允许存在。小美性格内向,为了弥补孩子的这一弱点,一方面创造条件让她多参加一些自我展示的活动,如电视台举办的“小主持人培训班”,学校举办的“小达人秀”,一方面有意识地让她多参加类似小小派对、母子团等聚会活动。
学会人际交往不是简单的技巧和方法等问题,从根上来说是要学会尊重人和关心人的问题。人和人之间的尊重和关心是相互的。要让小美懂得尊重人,我们首先让她感到自己虽然年幼,但在家庭中始终受到尊重。由于她感受到被尊重的需要和被关心的温暖,她就会体验到尊重别人和关心别人的重要。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应该有所不同。我们的原则是:在儿童时期,孩子还不懂事,这时父母要走在孩子的前面,为他们指点道路,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在少年时期,孩子逐渐走向成熟,这时父母要走在他们的身边,陪伴他们同行,必要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惑;到青年时期,孩子已经成熟,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尽量少发号施令,要让孩子走在前面,自己跟在后面,鼓励他们,支持他们,必要时当好他们的参谋。
2、启迪智慧。
除了在学校学习各门功课外,孩子的智力的开拓和能力的发展是每一位家长所关心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事实上比学习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要。针对小美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让她通过学习弹古筝训练她的听觉注意力和手脑并用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她阅读有趣的课外读物,看完后要求她讲心得体会。为了扩大她的信息量,还准备经常带她去参观展览,观看演出和外出旅游。
3、培养习惯。
俗话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明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对未来的生活、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在所有的行为习惯中勤劳和认真对人的影响最大。因为习惯具有扩展性和延续性,所以一个人从小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长大后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和工作习惯。为此,培养小美的习惯应该先从生活习惯开始。
要培养孩子的勤劳的习惯,做父母的首先要树立一个理念,那就是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只要孩子体力、能力可以做到的事情一定让她自己去做。这包括孩子自己的事情(穿衣、叠被、洗漱,整理玩具等),还包括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培养孩子做事认真的习惯,无论对完成眼下的学习任务,还是将来成就事业都至关重要。这方面的教育一直要渗透到生活中的小事。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做事一定要认真,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把它做好。逐步做到读书时要专心,写字时要认真,做数学题要仔细的好习惯。
4、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很大。主要的是让孩子经常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既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又要有稳定的情绪,并且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小美是个女孩子,幸亏有比较内向,因此在情感教育中要突出性格锻炼,注重培养坚强的意志。比如,小时候她一遇到不开心或不如意的事情总是爱哭。她每哭一次,我们都会提醒她:“哭是没有用的”。然后再帮助她解决问题,慢慢地她就学会用积极的态度,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在困难和挫折中丧失勇气。做父母的要经常关心他们内心的喜怒哀忧,多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声,像朋友般地跟他们交流思想。让他们在赞扬声中成长,在鼓励声中前进。
个性化家庭教育方案案例
(二)(按语)这是个性化家庭教育的又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提供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男孩子。由于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特征不同,在家庭教育中所定的目标和方法与案例
(一)有着明显的差别。目的是为了家长们了解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对象的独特个性,怎样才能最有效地释放孩子的生命潜能。
一、孩子的概况
姓名:小强(化名)性别:男 年龄:13岁 小学六年级
身体健康,心地善良,性格外向。AB型血型。喜爱运动,热衷阅读,擅长演讲。爱结交朋友。在校学习成绩优秀。缺点是胆量较小,缺乏耐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二、孩子自我价值取向
因自幼喜爱阅读,尤其是有关历史知识、人物传记和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等知识,有意从事历史研究和人物考证等工作。平时喜爱足球运动,尤其对国际足球明星的崇拜,向往未来的自己也能成为一名足球明星。对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一类的职业并不反感,但总觉得此类工作过于严谨、刻板。自己不愿为此受更多的约束。
三、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家长认为孩子的智商较高,盼望孩子将来能够成才,事业有较大的发展。孩子在四岁的时侯就能口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上完小学一年级后直接跳级到三年级。但是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和诱惑。从好处想,孩子长大后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或者是从事财经工作的优秀管理人才;从坏处考虑,弄不好“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头来孩子可能一事无成,只能跟在别人身后当跑腿的。
四、个性化家庭教育的意向
根据孩子自身的个性特征和价值取向,结合家庭的期望,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小强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应该放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培养健康的情感,提高孩子的情商上。
1、指导孩子正确交友,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 人在社会上是需要支撑的。尤其在现代社会中,因为信息的密集,分工的精细,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格外重要。对于小强而言,因为他性格外向,从小跟小朋友来往就很密切,交友对他而言并不成问题。问题在于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和怎样交朋友。玩得好,未必是朋友;吃吃喝喝只能是“酒肉朋友”。应该经常用生动的例子教育孩子,让他懂得真正的朋友应该是能称得上“两个身体,一个灵魂”的人。鲁迅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也”,就是这个道理。
法治社会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为了让孩子适应未来的社会,从现在开始就要让他懂得规矩。人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人,所以一个人要适应社会就必须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对孩子来说首先应该学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家里也要做一些起码的规矩。
2、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提高对身边诱惑的抵制能力 有人说:“女孩子主要应该培养坚强,男孩子主要应该培养耐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孩子从小就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凡是能够“延迟需要”突出的孩子将来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工作也容易取得成就。对小强平时注重培养他的耐性,每做一件事不仅要求认真仔细,而且还要善始善终。表现好的就给予奖励。学习上遇到问题一定要反复思考,尽量自己解决,实在无力解决的才给他辅导。
经不起诱惑是许多聪明的男孩子失败的重要原因。对小强首先给他讲明诱惑的本质:诱惑是一种表面的、暂时的、局部的利益。有志的孩子应该始终想着内在的、长远的和全局的利益。
培养孩子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多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分散对诱惑的注意力和抵制诱惑的意志力。
个性化家庭教育方案案例
双全小学
第三篇:新文化运动对文学的积极影响
-对文学的积极影响
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一场关于文字的白话文革命也随之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当我们站在现在回顾这场革命,我们无疑要感谢我们的先烈们对此作出的巨大贡献。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
在古代文言文以其言简意赅、便于书写的特点,而适用于书写工具较为落后、纸张比较昂贵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晦涩难懂的弊病逐渐显现出来,甚至达到了“中国的文字艰深难写、古文难读难懂,妨碍老百姓说话。”(——鲁迅)的地步,作为一门语言,如果已经让人交流都感到困难,那自然就更加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语言符号越简单越易于交流的这是永恒的定律。因此简单、易懂的白话文便迅速推广开来,很多人开始加入到文学的队伍中,积极地进行阅读、写作,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同时也使得国民素质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
另外由于文言文的难懂,对于某一概念或者现象的描述,不同的人会从中得到不同的结论。自然不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所以在文言的影响下,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必然很缓慢。白话文的出现则为之带来了生机。首先其简散的语言更加准确的表达了某一事实。其次国民素质在短时间内的迅速提高,使得人们开始阅读更多的国内外的书籍、报纸、杂志,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促使人们进行研究、创新,从另一方面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这一点早在易峻的《评文学革命与文学专制》中就有提到“该白话文因其词句组织之平易解放,活动自由,故其表现作用,有较文言文之须受法度声律等约束,为易于骋其奥衍曲折之致,以达其透切深密之旨,而能明白晓畅者,此殆可公认。则以学术思想之随时代进步,愈趋繁复精密,其文字上书写所使用之方式,亦必使之趋于繁复精密,以全其功用。白话文适应此种要求而起,亦不能否认者也。”同时这也道出了白话文于艺术和功用的意义。由此可见白话文的推广另一方面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
白话文的兴起还带动了符号的发展。在文言文中是没有没有标点符号、无句读的,不仅读起来困难,而起意思含混,易于出现分歧。如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被后人理解标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种,而这反应的教育思想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通过白话文运动,刘半农等语言学家将西方的标点加以改造,编入汉语中,使得白话文更加完整,同时也避免了文言文存在分歧的弊病。从而将中国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一种文化,其是具有时代性的。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得“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他讲到“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遁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作为遍览古今、通融中西的胡适对此也发表过见解称“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早在清末裘延梁也提到“愚天下之具,莫文言若;智天下之具,莫白话若。吾中国而不欲智天下斯已矣,敬欲智之,而犹以文言树天下之的,则吾前所云八益者,以反比例求之,其败坏天下才智之民亦已甚矣!”为使得天下智,则白话须将文言取而代之。因此说白话文替代文言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篇: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题 目:新传播媒介-网络对青少年成长与认知的积极影响
学生姓名:罗佳佩 学号:0802090121
指导教师:
院(系):
专 业: 吴应驹 西财行知学院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年级:班级:
2008级 1班
新传播媒介-网络对青少年成长与认知的积极影响
内 容 摘 要
网络是传播媒介中的新生力量。自产生以来,网络以其强大的功能对人类社会尤其是人类社会中的青少年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网络密不可分。还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的就是青少年群体的成长与发展。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网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使青少年大大开阔了视野。作为社会教育的一方面,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网络更新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使其对各种社会问题能作出准确的判断。网络让青少年不断了解并接触新鲜事物,与时俱进,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个性、拓展其思维。网络还通过其强大的社交功能丰富了青少年的情感。更重要的是网络正在不断的更新青少年群体的认知结构,使青少年向一个更为全面、健康、积极、成熟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网络媒介 青少年 影响
序 言
网络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作为传播媒介中的新生血液,它除了具有三大传统媒体的“共性”特点之外,还具有即时性、全球性、互动性等特点,这也是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传播媒介中的主要力量的重要原因。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态,它对人类文化最深刻、最内在的影响在于人类认知与思维方式的转变。青少年作为正在建立认知与思维方式的人类群体,网络对其的影响就变得尤为明显,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关键。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可以明确的划分为正负两面。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网络带给青少年这一群体的正面影响,即网络对青少年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我国青少年与网络的交集概况
青少年是人类未来的希望,这一群体能否得到健康、向上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迄今为止,世界总人口数的22%为10-20岁的青少年群体,可以说,对青少年的保护、引导以及教育至关重要。而网络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据统计,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4.85亿,其中将近一半为青少年群体。可见,网络的应用与普及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那么,青少年上网究竟做些什么,青少年与网络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交集,这应该是我们关注和研究的第一个问题。
(一)查找资料、阅读书籍、了解新闻等以涉入信息和知识为目的的交集
青少年是以受教育为主的一个群体。在青少年时期,每天离不开的便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涉入并积累新的知识,书籍、教师授课、电视报纸等等。在这些途径中,网络无疑是最迅速、最直接、信息量最大的一种。通过网络,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任何方面的知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以及对信息的需求。网络甚至弥补了正规校园教育中不足的地方,使得青少年可以了解到在学校或通过
老师了解不到的知识与信息。所以,青少年与网络的第一个交集便是以涉入信息与知识为目的的。
(二)使用虚拟社交平台、网络聊天工具等以交友、聊天为主要内容的交集
青少年一般指10—20岁的群体,这个年龄段中的人群已经逐渐具有了一个社会人的正常情感,希望得到认可、期待交到朋友、情绪的发泄等等。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虚拟的情感环境。在网络上,青少年交到了不同的朋友、大胆的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流、可以发泄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发泄的情绪······青少年感受到了网络通过虚拟社交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心理上的满足。所以网络交友、聊天等内容是青少年与网络第二个大的交集。
(三)游戏、影音娱乐为主体的以娱乐、休闲为目的的交集
青少年群体易被外界影响、学习压力较大、娱乐方式和时间较少,所以游戏或电影这种无需环境,利用网络直接进行的娱乐活动成为了青少年群体首选的休闲、娱乐方式。青少年群体正处于成长和受教育阶段,比较缺乏社会认同感。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他们可以找到一定的认同感并得到满足。电影、电视等是青少年了解世界的另一种窗口,并且这种方式易为青少年所接受。所以,青少年娱乐的方式是其与网络的一大交集。
二、网络对青少年产生的积极作用
经常和网络接触的青少年得到的信息量之大和占有的知识面之宽,是过去的书刊人不能相比的。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求学的广阔空间、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对青少年的认知过程、行为方式、情感、价值观与世界观等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积极作用
青少年群体正值建立与更新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与途径建立自己的观念。网络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信息社会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对青少年各种现代观念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1.网络有助于青少年自主观念的培养
依赖心理强、不善于独立思考、原则性不强等都是处于受教育时期的青少年群体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可以简单地总结为缺乏自主观念。而与网络的交集完全有助于青少年树立自主观念。青少年上网首先是一个自主的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接受的大量信息完全由自己思考并处理,
第五篇:美国家庭教育理念
美国家庭教育理念
在美国,大多数孩子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被大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美国的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去做某事,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该能做的事情。如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
在美国,一般来说,孩子完成了高中学业,不管他们是进大学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就是他们离开家庭去独立生活的时候了。因此,绝大多数美国青年在很小的时候(至少在别的国家的大人看来还小)就离开家而走上了自我奋斗的道路。他们之所以这样年轻就走上了独立这条路,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他们很小的时候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与他们的家长的家教观念有关。美国人的独立性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美国家长绝大部分都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尤其鼓励他们去独立完成。正因为如此,美国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同样,他们也很早就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家长轻易不说“不”
美国7岁的女孩洁西卡驾机身亡的悲惨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争议。但洁西卡的母亲在无比的悲伤之余仍然说:孩子想飞就让她飞吧!我对洁西卡的要求从不轻易说'不'。”这是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坚持,从这句话看来我们的这位伤心的母亲尽管对女儿的死很难过,但她仍然对女儿的这种独立行为很赞赏。事实上,西方的教育精神就是这样。他们注重鼓励、支持,陪伴孩子度过漫长的学习、训练过程,而不太看重最终的结果。西方人一般不会在孩子想干什么时说“不”。比如孩子想拆一件玩具甚至于电视机,父母也不会发怒。因为这完全可以买一些旧货来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当孩子看见人家开汽车,自己也想试试时,父母明明不赞成,也会请专业的赛车手来教。他们为的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懂得开车不仅是开得快,而且还要有体能、耐力的艰苦训练。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又让孩子在实践当中明白了哪些该做、可做或相反。他们知道,简单地说“不”,只能破坏亲情关系,压抑孩子的能动性,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活动”——到那时就悔之已晚。
由此可见,家长首先要尊重和鼓励孩子的愿望,然后才考虑怎样去尊重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最应该注意的是了解孩子的真正能力。因为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程度不同,有时孩子只是一种兴趣,其实就其能力来讲还达不到,这时为人父母的就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帮助行为,保持他们的兴趣,允许他们去尝试和犯错误。但对于洁西卡那样可能以生命为代价的情况,就不能完全让他们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