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将于2014年3月在全国推开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将于2014年3月在全国推开
央广网北京2月4日消息(记者沈静文)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4开门头件事:目前在多地试点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将于3月起在全国推开。改革取消“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的门槛,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经营场所登记“由地方政府规定”,注册资本实缴登记改为认缴登记,强化诚信体系建设。这场涉及千万企业主和无数潜在创业者的改革将如何惠及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对于辽宁省开原市辽北大众汽车商贸有限公司的合伙人陈红艳,这个春节里最惦记的事儿,是公司节后即将动工的汽车4S店。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小型企业,公司原计划的注册资金是500万,在新的工商登记制度实施后,“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必须放在账上的钱少了、流动的钱多了,陈红艳说,几位合伙人因此决定将公司注册资本提高到3000万。陈红艳:以前咱们办这个业务的大概十天左右,现在三天就能办完,节省时间,还有就是在资金方面,以前的话咱们得把资金存在银行,需要一大笔钱,现在节省这个钱了,可以把它直接放入咱们企业当中去,这样对企业运营有很大的帮助。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涉及注册资本、取消年检等五方面内容,办公司速度快了、门槛低了,这两点最为社会关注。在去年9月起进行改革试点的广州,除19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被保留,其余38项均为后置审批;晚一个月启动试点的上海自贸区,3个工作日核发营业执照,加上质监、税务手续,企业办理证照总共需要4个工作日,比试验区外缩短6-9个工作日。方先生的企业也在这里:方先生:可以说是超乎想象,闪电般的速度,递完了之后过了3天他们就通知我们说所有的证件都已经办下来了。创业的便利直接投射为创业热情。改革后,所有试点地区的新设企业数量和新增注册资本均直线上升,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局长周石平在接受中国之声独家专访时,以上海自贸区举例。周石平:上海自贸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始于2013年9月29日。去年10月份到12月底自贸区一共注册了3633户,是2012年同期的5.11倍。新增企业注册资本总额745.34亿元,是2012年同期的7.80倍。改革后无论是新设企业数量还是新增注册资本都是呈直线资本上升。去年底,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预计2014年3月在全国推开,距今已不足一个月。从试点到全面施行,目前准备情况怎么样?是否有难点待破解?国家工商总局资料显示,目前除了广东省深圳、珠海、东莞、顺德、上海自贸区、北京中关村、福建平潭等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外,全国还有14个省区市正有序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其他地区也正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工商总局的要求抓紧开展实施准备工作。去年底《公司法》正式修改通过,为改革扫除最大法律障碍;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局长周石平介绍,在此基础上,仍有相当规模的修法工作有待完成,不仅涉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全国性法规,还涉及地方政府。周石平:公司法修改之后,还又涉及到八部行政法规的修改,和两部行政法规的废止,目前这项工作应该是在积极的推进之间,3月份肯定能发布。还有一个就是与这个制度相适应清理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立、改、废。据改革的措施的需要,我们地方人民政府需要制定市场主体住所的管理规定。再就是我们工商部门自己,根据改革的需要,要先制定这个《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办法》、《企业公示信息的抽查办法》等等一系列落实改革的配套规章,目前这项工作我们也正在积极推进中。在周石平理解的改革蓝图中,工商部门的“服务”职能将最大可能地凸显,通过工商部门提供的平台,所有企业的注册和信用信息可以被所有人轻松查到。要实现这一点,也有许多工作有待完成。周石平: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和管理方面的制度。通过规范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的方式、范围、内容、责任和义务,从制度层面,为我们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提供了一个法制保障。这项工作目前正在做。
第二篇:2015年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定稿)
2015年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
好消息!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啦!
“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落评更灰心”,针对1160万中小学教师过去评职称时的各种糟心事,国务院26日推出了四招改革举措,每条都将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至于红利是哪些,别急,一条条往下看!
红利
一、小学老师也能当“教授”了!
【问题】以往,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最高职称是副高,职业发展空间窄,一直为中小学老师所诟病。尤其是一些小学老师,整天围着学生转,工作勤奋努力,但职业生涯却有天花板,评起职称来级别始终低人一等。
【政策】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点评】其实,在山东省,早在2011年就已经开始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开启了中小学教师统一的初、中、高级职称的历史。在山东省,三级教师、二级教师被归为初级教师,而一级教师则是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则对应了高级职称。
新的改革方案出台后,将普及到全国,小学、中学老师的职业发展通道一下子打通了,小学老师也能评教授级了,老师们的努力更能得到肯定了。更何况,职称突破天花板,也会带来工资待遇的新提升。
红利
二、论文、学历不再一统天下 乡村教师受重视!
【问题】小学老师能当“教授”,如何才能评上?那些身处农村的乡村教师们在职称评聘这件事儿上比较吃亏,和城市老师相比,荣誉少、论文少、信息闭塞,评职称难度太大。
另外,以往评定职称过于看重论文等评价指标,让很多课上得好、实操能力强,但是不善于做科研、做论文的老师,在职称评聘中“屡战屡败”。这就导致评上职称的,并非都是教学水平高的老师。
【政策】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共 2 页 第 1 页
【点评】过去,乡村教师的辛勤付出一直为人们所敬佩,但除了赞美之外,他们应有更多发展环境与机会的支持。
可以说,这次职称评聘的改革,淡化论文、学历色彩,将会给乡村老师更多的发展机会,对于师德、实绩的重视,也更利于乡村教师,同时也有利于那些常年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注重教学实操的老师。一句话,乡村教师在职称评审时,不会再“被人遗忘”!
红利
三、有同行专家做评审,评职称更透明了!
【问题】过去,中小学教师的评聘权主要掌握在教育行政部门手里,从考核、名额分配到评审都由他们把控,权力过大。一些教学一线普通教师要想评职称,就得和身在管理岗位的学校各级领导PK,常常败下阵来。
【政策】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点评】评审有猫腻,教师怎能不丧气!现在好了,同行评审更“懂行”,“猫腻”没处藏!
真正交给了同行进行评价,通过同行评价来淡化行政部门在职称评审的作用,最大受益者就是一线教师。一线教师最苦最累,通过同行评审,靠本事评职称,他们的水平才能得到承认,一些评审的潜规则更能得到规避。职称虽有高低,但评得公平公正,教师们才放心。
北京大学中国职业教育所副所长李杰甚至还建议,同行评定应该是一个类别的,比如语文教师职称需要教语文的同行来评,而不能是教其他的同行,比如数学教师。要是如此,中小学教师参评时就没那么心累了!
红利
四、评审聘用相结合,工资待遇能兑现!
【问题】过去,一些教师虽然符合评审条件,也能够参与评审,但评上了也不代表就能享受相应的待遇,只能等有职位空缺出来、被聘用之后,才能拿到职称工资、享受待遇。结果,有的教师虽获得了高一级的职称,却多年享受不到相应待遇。
【政策】新政策规定: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点评】评上职称没职位,工资待遇跟不上,这曾是很多教师心中的痛。但评聘结合之后,就不会再出现目前这种“高评低聘”的状况,评上的职称不会因学校未聘任而成为“空头支票”。这样一来,职称真正影响工资待遇,将让老师的职称评得更放心,工作干劲儿更足。
共 2 页 第 2 页
第三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向全国推开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向全国推开
嘉宾: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张建龙
责任编辑:白中华、实习记者任淼
主持人:雨亭
主持人:各位听众,欢迎收听《今日论坛》节目,我是雨亭。如今有不少反映集权制度改革的言语,比如:以往山民财源少,如今林农富路多;往日造林无甜头,今朝植树有奔头。最近几年,一场林权制度改革引发的绿色变革,在我国福建、江西、浙江和辽宁等试点省全面展开,不少林区呈现出了林活民富的新景象,到处可以感受到林改给林农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国家林业局日前也明确表示,我国将全面起动集权林权制度改革,由试点向全国推开。明天,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国重点的林业省江西召开,对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部署。这些改革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林区林农的生产生活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项工作对于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又带来什么影响?今天的节目我们将一起关注这个话题。今天连线的嘉宾是正在江西准备会议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张局长,早上好。
张局长:主持人好,听众朋友早上好。
主持人:这几天中央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连续报道了我国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所取得的成效,已经给听众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还特意上网在百度搜索了一下,“林改”这两个字能找到的相关网页大概有36900条,可见关注程度之高。我想请你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即将全面推开林权制度改革。现在你在江西,会议准备的怎么样?
张局长:全国林业改革分了三大块:一是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这项改革已经于去年的上半年黑龙江省伊春市进行了试点。二是林场分类经营改革,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准备的过程中;三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是条件最成熟、大家关注度最高的一项改革。这个改革从2003年开始,已经在福建、江西、浙江、辽宁一些省全面铺开,现在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明天,我们就在江西的井冈山召开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场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试点省的成功经验。
主持人:我们在一线采访的记者带回来一些深刻感受,最生动的话就是:把“我们的”变成“我的”;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最具活力的就是林权市场,也就是林地、林木的租赁、抵押等等。还有最形象的就是从山底到山顶延伸的革命。从相关报道我也注意到,农民说这场改革早就应该来,也有的说林权改革是逼出来的一条路,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张局长:这项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现在改革是最好的时间。这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建设,为这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大家知道,党中央国务院在2003年颁发了《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这是近20年以来党颁发关于林业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在这个决定里就明确要求,要加快林业制度改革的要求,这就为我们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今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又把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作为农村的一项重点工作再次推开,这都为我们实现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第二,从林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要求也有迫切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林业管理模式比较单一,经营机制不活等体制性的障碍,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发展,造成产权不清晰、经营主体不实、林农造林和护林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林业,为解决好13亿人的生态需求和林产品需求问题,加快林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必须实行林权制度的改革。第三,广大林农热切盼望改革,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林农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造林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次林产品的需求也不断扩大,林产品的价格也在不断提高,农民经营林业有利可图。特别是税费改革以后,取消了特产税,农民经营林业的税费负担也明显减少,所以林农盼望实现林权制度改革。
这次我在江西筹备现场会,我亲眼目睹了广大林农对林权制度改革的参与热情,改革非常深入民心。
主持人:林权制度改革本身是一场林地权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情。手机尾号3362的听众说,我们江西迈的步伐很大,林业部门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再靠山吃山,职能收费审批转变为执法和服务,甩掉了农业发展的体制性包袱。手机尾号4375的听众说,在一些地方试点已经取得了经验,下一步是不是也根据不同的地方进行相应改革,要因地制宜,比如西部地区也会纳入。手机尾号3517的听众说,改革之后给这些老区人民带来什么好处?有没有一些针对性政策?
张局长: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建立经营主体、明晰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以及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多种经营形式并存。改革以后农民就成了林地的主人,这有一个总的要求。改革是渐进的,需要进行不断探索,因为各地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区分对待,不能一刀切,总的要求既要保护生态,又要使农民增收。
应该说在西北这个地区,主要是以生态林为主,生态林相对多于商品林,南方林区条件比较好一些,有一些生态林,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商品林。
主持人:自然条件不一样。
张局长:所以它的经济效益也比较好,西北这些地方,比如甘肃等主要还是以生态领域为主,所以这部分的改革也是要看群众的需求。总的要求,既要让森林资源不断增长,又要使群众增加收入,但是改革是渐进的,就是只要条件成熟,我们就可以改革,这次所确定的林权制度改革交流会上,一些领导都有专门的部署和要求。它的意义主要有几个方面:一要通过改革确立农民林业的主体地位。第二,通过改革让农民拥有丰富的农产资料和就业机会,增加农民和农村的集体收入。第三,通过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木材等其它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第四,促进林区的发展。
主持人:意义很大,通过你一介绍,大家就能感觉到,不仅给农民带来好处,主体也确定了,收入也增加了。另外一方面还提高林业的发展能力。手机尾号2873的听众说,我最关心的是林地抵押贷款和我种的山货能不能上保险,这方面各地是怎么样做的,接下来在政策措施方面是不是也有具体考虑?
张局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第一步是要明晰产权,就是把山林承包给老百姓去经营,老百姓是山林的主人,就是山林给了老百姓,老百姓得到了效益以后,有这种机制才能促进林业的发展,最终一定要见到效益,配套改革一定要跟上,配套改革第一要解决税费,林税税费不解决,老百姓效益就大打折扣。第二,就是流转问题,刚开始还是要稳定一段时期,大家在山林还要经营一段时间,但是流转是必然趋势,因为林业跟农业不同,流转能够让资产变为资本,现在也正在研究。当然,一定要规范,公平、公正、透明,我们要鼓励建立产权市场。第三,要进行投融资改革,把林权给老百姓,老百姓拿着林权证抵押能够贷出款来,这个方面福建做得不错。福建从2003年以来,老百姓通过林权抵押,已经贷出几十亿的林业资金。第四个问题,当然是保险问题,跟保险公司一起研究,森林保险怎么更合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建立社会化负责体系,林改以后,森林的防火要加强,有的地方协会建立起三方体系:防火、防虫防病、防盗,这三防体系不能打破基础,在现有的基础下,一些中介组织搞一些协会,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当然还有其它方面。
主持人:马上你就要参加现场经验交流会了,看来对于目前所带来的经验和过去的经验中,印象比较深的事情在这次会上都要做更多交流。这次福建、江西、辽宁等省改革抓住了林权关键,是林业生产关系更加适应林业生产力发展要求,极大地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我想只有继续深化、规范和完善,才能实现林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非常感谢张局长今天来到我们的节目,主持人雨亭代表责任编辑白中华、任淼感谢大家的收听。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提出以兴林富民为目标 2007-04-17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张建龙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
4月14日至16日,省委、省政府在普洱市召开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研究部署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会议认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明晰集体林产权、激活林业发展机制、增强林农增收能力、增强村集体收益、有效转变林业管理职能、促进林区社会和谐稳定6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省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委书记白恩培近日在玉溪调研时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借鉴省外和试点县(市)的经验,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实际的改革办法,周密谋划,正确引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强势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省委副书记、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省委常委、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曹建方,副省长孔垂柱,省政协副主席和占钧出席会议。
张建龙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云南的林改工作。他指出,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措施得力,宣传、资金保障到位,使云南林改工作成为全国推动力度最大、效果最显著的省份。他希望云南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勇于探索,为西南地区的林改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让林改成为建设新农村、兴林富民的动力和源泉。
李纪恒在讲话中强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三农”工作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各级各部门在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必须坚持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必须坚持维护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必须坚持充分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意愿,严防出现偏差。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强势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在落实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上下功夫,让群众吃下“定心丸”;着力推进配套改革,为林农提供政策扶持、法律保障、科技支撑、信息咨询、商品流通和投融资等社会化服务,构建完善的服务平台;加快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深化改革提供重要保障;做好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森林旅游、特色经济林建设、发展现代林业四篇大文章,加快发展林产业。
他强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改革合力。各地要科学制定方案,完善改革措施;严格改革程序,确保稳定推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大环境。
孔垂柱主持会议并做工作部署,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推进林改中,务必把“农民群众是否满意、林业产业是否发展、生态建设是否加强、发展机制是否完善、集体经济是否壮大”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基本尺度,牢牢把握政策,加强工作指导,深入检查落实,确保改革依法、有序、健康地顺利进行。
会上,江西省林业厅厅长刘礼祖介绍了江西林改工作经验。普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屏边县作了试点经验交流。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景谷县4个村、县林改办和林权服务中心。
积极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促进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日期:2007-04-06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李兴山
------------------
从2003年,福建、江西、辽宁等省先后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这一改革的试点过程中,我们中央党校调研组曾两次到江西省进行调查研究。现就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谈点看法: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
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因此,广大群众把这次改革称为是解放以后的“第二次土改”。但从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次改革主要是耕地的联产承包,受益的主要是种地的农民,而对于广大的山区和林地来说,虽然也曾实行过“三定”,但收效不大。我们之所以说,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主要根据有二:一是从广度上说,这是一次由平原到山区的改革、由农民到林农的改革、由农业到林业的改革。二是从深度上来说,这是一次从承包责任制到产权制度的改革,从生产经营到市场交易的改革,从放权让利到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广大山区农民把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称为是“第三次土地改革”。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的必由之路
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关键还是要调整生产关系。我们应当看到,目前我国有八亿农民,其中山区的林农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全国耕地面积只剩18.3亿亩,而林地则有42.7亿亩。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耕地平均复种指数已高达128%―300%。今后虽然还有潜力可挖,但必须同时要在耕地以外广大国土资源,特别是在广大山区林地资源上大做文章。因此,如果能下决心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同时通过各种配套措施,把更多生产要素引向山区、引向林业,这就能为山区致富、林农增收提供可靠的保证。关于这一点,已在先行推动集体林权改革的一些省得到了充分证明。其中,江西省从2004到2006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仅两年时间,就新增社会对林业的投资48亿元,新增林业从业人数50.63万。农民人均林业总收入两年共增加了278.72元,增长幅度为69%。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搞好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突破口
在我国,山区是整个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山区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69%,在全国2100多个行政县、区中有1500多个山区县。山区是我国的资源宝库和江河湖泊的源头,全国90%的林地、84%的森林蓄积量、77%的湖泊、98%的淡水都集中在山区。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目前全国5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有490多个在山区。因此,从全国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而农村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在山区。
实践证明,由于各地区情况不同、差异较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有突破口。那么,相对来说,比较贫困落后的山区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从哪里突破呢?尽管各地区也有情况不同,但从总体上说,特别是对于那些林业比重比较大的山区农村来说,应当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这是因为,许多事实表明,凡是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地方,凡是许多老大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方,其问题的症结一般首先不在发展本身,而在改革不到位。从目前已经进行集体林权改革的几个试点省经验来看,情况确也如此。这次改革,不但大大激发了广大林农的积极性、解放了林业的生产力,促进了林区的生产发展,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的水平,并且使许多过去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以制止乱砍滥伐为例,过去行政和公安部门也采取了不少手段,加以“围追堵截”,但是由于山林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因此很难根本上解决。而林权制度改革以后,由于林农有了山林的经营权、处置权、受益权,这就不但使他们把山林看成是自己的生存和致富之本,而且把植树造林看成是在山上办银行,是为子孙后代留财产。因此,不但能自觉地制止乱砍滥伐,而且对可持续发展也有了内在动力。据江西省的统计,仅从2004年实行集体林权改革以来的两年时间,全省的造林面积就由121.2万亩增加到273.3万亩,增长了125.5%。由此可见,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一个发展问题、建设问题,还是一个改革问题、体制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把体制改革作为发展和建设的突破口,就会产生“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四)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符合中央有关深化改革精神和部署
目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在这一阶段,能否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的大方向,真正打好改革的攻坚战,不但事关中央所提出的各项新的战略部署能否真正贯彻落实,而且事关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
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深化改革的部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在不断从试点向全国延伸。去年5月,国家林业总局与中央党校、福建省人民政府等在福建省联合举办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峰论坛”。事隔不久,又在江西井冈山召开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交流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试点省的改革经验。这实际是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普遍开展发出的动员号令。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特别强调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由此可见,积极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既是山区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完全符合中央有关深化改革的精神和部署。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范围和政策界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必须要明确改革的内容范围、划清各种政策界限,才能确保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顺利进行。从福建、江西、辽宁等集体林权改革试点省的改革情况看,他们虽然在一些改革的具体方法步骤上有所不同,但就其改革的内容范围和大政方针上来说,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中,归纳起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明晰产权
明晰产权是深化林业体制改革的核心。依据不同的情况,福建、江西等省都首先确定了明晰产权的改革范围,严格区分明晰产权的政策界限。对此,各省都明确规定:这次明晰产权的改革范围主要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区划界定的集体商品林,尚不包括公益林和国有林场。就改革而言的林业产权,是指森林、林木的所有权和林地的使用权、经营权、转让权等,并不改变林地的所有权。
(二)减轻税费
减轻税费就是要全面减轻林农进行林业生产经营的税费负担,这是林业体制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江西的做法是实行“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两取消”,即取消木竹农业特产税,取消市、县、乡、村出台的所有木竹收费项目;“两调整”,一是调整育林基金平均计费价格,二是调整集体林育林基金分成比例。“一规范”,就是规范增值税、所得税征收范围。
(三)放活经营
所谓放活经营,就是在明晰产权、减轻税费的基础上,把林地的经营自主权真正还给林农。各地由于资源情况不同,放活经营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例如,江西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改革木竹采伐管理制度;二是适当放宽毛竹的采伐范围;三是打破木材垄断经营和地区封锁,允许林业经营者自主销售木竹。
(四)规范流转
规范流转,就是在不改变集体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林木所有权或经营权以及林地的使用权依法、合理、有序流转。江西省明确规定,森林资源的流转必须充分尊重经营者的主体地位,但必须坚持五个原则:即有利于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自愿、平等、合法;不得改变林地的性质;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
(五)综合配套
搞好各项配套改革,是使林权制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江西省配套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二是转变林业部门职能,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管理;三是调整财政体制,由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乡、村两级减收问题;四是建立健全林农负担监督机制对涉及林农负担的各种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五是组建林权交易市场及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林业服务体系。
三、几点经验与启示
(一)产权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抓住了产权制度改革就是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
产权制度是所有制的核心内容,也是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基本保证制度。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就不能有效保护所有者、经营者等各方面的权益,同时也谈不上各种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这次福建、江西等省的林业体制改革,突出产权制度改革,抓住了林权改革这个“牛鼻子”,通过明晰产权,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做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从而破除了制约林业林区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各种功能,使过去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二)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改革也要坚持以人为本
在社会主义国家,所谓要坚持以人为本,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基本主体和基本动力。发展是如此,改革也应如此。江西省在这次林业体制改革中,始终把广大林民作为改革的主体,坚持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把广大林民是否在改革中受益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准,政府管理部门不怕砸自己的饭碗,地方财政出钱自担改革成本,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相反,如果我们的改革不是强调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是强化部门的既得利益;不是实行民主决策,而是政府包办代替,那就不可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改革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三)政府职能转变是改革攻坚的关键,政府既应是改革的领导者,又应是改革的带头者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政府职能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政府机构改革是最关键的改革。而政府转变职能和改革管理体制又是政府自己革自己的命,因此既是改革的重点又是改革的难点。由此可以说,所谓体制改革打攻坚战,最主要的“坚”,就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江西省在这次林业体制改革中,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始终站在改革的第一线领导改革、推动改革,并勇于在改革中革自己的“命”。他们在改革中提出“高位推动、三级书记抓林改”,从而使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妥善地解决。
(四)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体制改革同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的重大战略决策紧密结合起来
如果从整体上分析,改革并不是目的,而是发展的保证和手段。通过改革促进发展、促进和谐,从而使中央提出的各项重大战略决策和奋斗目标得以真正贯彻落实和顺利实现,才是真正的目的。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来说,一定要和农村,特别是要和山区农村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并不断抓出成效。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农民真正在改革中受益,从而进一步从实效上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福建、江西等省的广大林农之所以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喻为“第三次土改”,并且由衷地喊出“林改万岁”的口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真正在林改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到了发展变化的光明前景。
第四篇: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知识测试题
柞水县工商局
春季全员业务培训考试测试题
考号 单位: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于每年(),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上一报告,并向社会公示。
2.《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自()起施行。
3.企业应当自出资信息、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即时信息产生之日起()个工作日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企业未按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应当书面责令其在()日内履行。4.市场主体不得将()、()、()等作为住所申请登记,并在登记时作出()。5.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依法履职过程中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与企业取得联系的,应当自查实之日起()个工作日内作出将其列入()的决定,并予以公示。
6.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个体工商户纸质报告之日起()个工作日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个体工商户已经报送报告。
7.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邮寄专用信函的方式与企业联系。经向企业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两次邮寄无人签收的,视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两次邮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日,不得超过()日。8.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再审查住所(经营场所)的()和()。9.改企业年检为报告公示,企业对报告公示信息的()性、()性负责。
10.公司的实收资本及股东(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公司股东(发起人)出资信息在2014年3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发生变动的,公司应当于()日之前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1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抽查企业公示的信息,可以采取()、()、()等方式。12.个体工商户未按时报送报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当年报告结束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将其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
13.企业发现其公示的信息不准确的,应当及时更正;但是,企业报告公示信息的更正应当在每年()之前完成。
14.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满()年未履行公示义务的,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15.实施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从主要依靠行政审批管企业,转向更多依靠建立透明诚信的市场秩序规范企业,真正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桩”,构建起“()、()、()()”的全社会共治格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20分)
16.政府部门发现其公示的信息不准确的,应当()更正。A.限期 B. 及时 C.在10个工作日内 17.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由()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A.省 B.市 C.县
18.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当按照公平规范的要求,根据企业注册号等随机摇号,抽取辖区内不少于()的企业,确定检查名单。
A.5% B.3% C.10% 19.《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核心内容是()。A.建立社会诚信体系 B.建立企业信息公示制度 C.加强企业社会责任
20.农民专业合作社报告不含下列哪项内容()。A.生产经营信息 B.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 C.资产状况信息
21.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社启用新版营业执照的时间,最迟不得超过()。
A.2014年12月31日 B.2015年2月28日 C.2015年7月1日
22.个体工商户未按时报送报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当年报告结束之日起()工作日内将其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
A.5 B. 20 C.10 2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于每年报告公示结束后,对企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信息的情况进行一次()抽查。
A. 定向 B.不定向 C.随机
24.()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其登记的企业的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
A.县级 B. 市级 C.省级
2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企业公示的信息虚假的,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举报材料之日起()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予以处理,并将处理情况书面告知举报人。A.15 B. 20 C.10 26.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抽取一定比例的企业,对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信息的情况进行检查的活动。
A.按行业分类 B.随机 C.按注册资金多少 27.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应当自信息形成之日起()个工作日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A.30 B.10 C.20 28.个体工商户未按照规定报送报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其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并于本()至()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A.7月1日;本12月31日 B.7月1日;下一6月30日
C.7月1日;本10月31日
2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政府部门在企业信息公示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
A.要求行政赔偿 B.提起行政诉讼 C.要求听证
30.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检查后,应当将检查结果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A.定期 B.统一 C.随时
31.对自公示之日起届满5年的行政处罚信息的处理正确的是()。
A.仍继续公示 B.记录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但不再公示
C.直接删除该记录
32.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告知行政处罚当事人行政处罚信息将向社会进行公示。A.书面 B.口头 C.详细
3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检查,企业不予配合情节严重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
A.责令其限期改正 B.当场处罚 C.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
34.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公平规范的要求,根据()
等随机摇号,确定抽查的企业,组织对企业公示信息的情况进行检查。
A.企业注册号 B.企业注册时间 C.企业类型 35.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未依照《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履行职责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A.市级 B.省级 C.上一级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共20分)36.《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建立了(),来确保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的实施。
A.异常名录制度B.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 C.日常监管巡查 D.部门联动响应机制
37.企业报告内容包括:()
A行政许可取得、变更、延续信息B 企业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信息C企业开业、歇业、清算等存续状态信息D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
38.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检查,企业应当配合,接受询问调查,如实反映情况,并根据检查需要,提供()、行政处罚决定书、场所使用证明等相关材料。
A.会计资料 B.审计报告 C.行政许可证明 D.外来人口证明
39.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应当作出列入决定,将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信息记录在该企业的公示信息中,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统一公示。列入决定应当包括()、作出决定机关。
A.企业名称 B.注册号 C.列入日期 D.列入事由
40.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门应当公示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下列哪些企业信息()。A.工商注册信息 B.行政处罚信息
C.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D.行政许可准予、变更、延续信息
41.个体工商户的报告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行政许可取得和变动信息 B.生产经营信息、联系方式等信息
C.开设的网站或者从事网络经营的网店的名称、网址等信息
D.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要求报送的其他信息
4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作用约束机制,在()等工作中,将企业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A政府采购 B工程招投标 C国有土地出让 D授予荣誉称号
43.在申请工商注册登记时,对未取得房屋产权证明的住所,属城镇房屋的,提交下列材料之一即可:()A房地产管理部门依法出具的证明B购房合同及房屋销售许可证C其他有效证明
44.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抽查企业公示的信息,可以委托()等专业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并依法利用其他政府部门作出的检查、核查结果或者专业机构作出的专业结论。A.会计师事务所 B.税务师事务所 C.律师事务所
45.《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主要特点是()。A.强化信用约束措施 B.体现部门联动响应 C.强调企业社会责任 D.推动形成社会共治
四、判断题(每题1分 共10分)
46.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能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报送报告。()
47.《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公布,充分体现了政府放松对企业直接干预,从依靠传统行政监管手段向注重运用信用监管手段转变。()
48.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其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不准确的,应当及时更正。()
49.个体工商户不能自主选择其报告内容是否公示。()
50.个体工商户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报送的电子报告与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报送的纸质报告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1.当年设立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需报送并公示报告。()
52.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由市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53.同一住所不得作为多个市场主体的住所办理登记。()
54.成员跨三个以上省辖市,出资总额100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在其名称中可以使用“辽宁”字样。()
55.对于应当具备特定条件的住所,或者利用非法建筑、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等从事经营活动的,由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公安、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人民防空以及规划、房屋管理等部门依法管理;涉及行政许可事项的,由负责行政许可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监督管理。()
五、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56.问:市场主体增设经营场所时,可以不再办理分支机构登记,而采用备案,请问增设经营场所备案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57.问: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有哪些情形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第五篇: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热点问答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热点问答
《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2014年第5期
问:国务院刚刚公布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确定了怎样的目标和原则?
答:关于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处理好“宽进”与“严管”的关系,既要放松市场管制,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又要强化市场监管,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处理好“效率”与“安全”的关系,既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让市场主体便捷进入,又要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交易安全;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既要赋予市场主体更多自主权利,还权于市场主体、市场,又要强化市场主体信息公示,扩大社会监督,促进社会共治。关于改革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握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原则,将职能转变与改革创新、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结合起来,把这三个基本原则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改革的制度设计和探索实践中始终做到统筹兼顾。
问:新修订的《公司法》和国务院公布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对公司设立制度进行的核心调整是什么?
答:此次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根据新修订的《公司法》和《方案》,公司、公司股东(发起人)在注册资本管理方面增加了一系列权利:一是自主约定注册资本总额,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一元钱办公司”;二是自主约定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零首付”;三是自主约定出资方式和货币出资比例,对于高科技、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创新型企业可以灵活出资,提高知识产权、实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形式的出资比例,克服货币资金不足的困难;四是自主约定公司股东(发起人)缴足出资的出资期限,不再限制两年内出资到位,提高公司股东(发起人)资金使用效率。在登记注册环节,改革后,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在进行公司登记时,也无需提交验资报告。注册资本登记制度上述改革对于创业者而言,意味着注册公司“门槛”和创业成本最大限度的降低。
问: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是否是普遍适用于所有行业?
答: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和保险经纪人、直销企业、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融资性担保公司、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劳务派遣企业、典当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27个行业,仍然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这主要是考虑到一些特定行业由于行业自身和政府管理的特殊性,对其实缴注册资本的要求较高,特别是从国际上看,世界各国普遍对金融机构实施审慎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具备相当数量的实缴资本,以维护金融稳定。
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新版营业执照的版式有何变化?
答:新版营业执照对原执照版式进行调整,将工商部门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营业执照统一为一种版式,标题统一为“营业执照”,所有执照记载事项中修改或增
加“类型”一项。不同市场主体据其性质、组织形式或者是否具备法人资格,在记载事项“类型”一项中加以记载,以示区别。
问:新版营业执照在适应信用信息监管方面还有哪些创新?
答: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营业执照。二维码采用国际通用QR 码,记载注册号、记载事项名称及内容、登记机关、登记时期和企业信用信息网址等信息。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扫描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标签,联网就能进入工商部门防伪查询页面,也可登录工商部门网站,输入防伪标识上的序列号,系统将显示防伪标识图片信息;对比营业执照防伪标识图片信息与网上显示信息是否一致,可进一步查询工商登记信息,再与营业执照登记信息比较,以此辨别营业执照真伪。在便利企业查询和辨别营业执照真伪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遏制伪造、变造营业执照等不法行为,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奠定信用信息监管基础。
问:改革后,面对全新的监管方式,基层监管人员在监管理念上应该如何转变? 答:“严管”,在监管主体上,不仅是市场监管部门的“严管”,而是按照审批与监管相适应的原则,强化行政许可审批部门的行业监管;在监管对象上,不再是重点对市场主体资格的监管,而是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在监管手段上,要以行政处罚为主转变为以信用约束为主;在监管模式上,要从“网格化”、“巡查制”的全覆盖模式中解脱出来,逐步形成按照经济发展需要和行政资源配置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更加灵活多样的模式。改革后,登记事项的审查进一步放宽,对在登记中不审查的事项,在监管中以提供信息公示服务和信用手段来代替行政处罚手段,将“严管”的重点放在对商标、广告、专利、质量、食品安全、公平竞争等经营行为的监管,强化企业自律和社会共治,从而形成宽严适度、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问:实行认缴登记制后,是否还要对实缴资本进行监管?
答:一方面,实行认缴登记制,认缴出资是否缴纳,由公司章程约定,属于股东之间的义务,工商机关不再进行监管;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仍然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政府部门仍应履行出资监管职责。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中列举了27类暂不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的行业,这部分企业的注册资本依然实行实缴制,因此,《公司法》与《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保留了对实缴注册资本的管理,两虚一逃主要针对这类企业违法行为依然进行监管。
问:改革后,在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简化的同时如何做好对住所的规范管理?
答:住所的规范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一方面,市场主体要求放宽住所登记条件,根据其生产经营情况自主选择住所;另一方面,出于社会治理的需要,并非任何场所都可以注册为住所,例如注册登记的住所是违章建筑或危险建筑,就可能造成住所的合法性问题和严重的安全隐患;注册登记的住所是民用住宅的,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可能扰乱邻里生活,造成民事纠纷。在目前的工商登记制度下,规划、环保、消防、卫生、建筑质量等许多管理功能被融入到市场主体的住所登记监管中,客观上导致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确,赋予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以及本地
区管理的实际需要,对住所登记条件作出具体规定,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落实监管责任,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工商部门根据投诉举报,依法处理市场主体登记住所(经营场所)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对于应当具备特定条件的住所(经营场所),或者利用非法建筑、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等从事经营活动的,由规划、建设、国土、房屋管理、公安、环保等部门依法管理;涉及许可审批事项的,由负责许可审批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监管。
问: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后,股权不再作为登记事项,那么,外资产业目录中部分限制类行业对外商投资的股权比例有限制性的规定,比如,中方控股、中方相对控股,工商部门是否还要审查把关?又比如,股权转让不需要到工商机关进行登记只需要进行备案,备案时是否审查其审批手续?
答:实践中常有经审批机关审批后的章程,其审批文件上出现不符合产业政策股权要求的事项,对此,工商机关应查看章程,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求其重新进行审批。
问:实行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后,是否对外资出资进行监管?
答:实行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后,工商部门将按照章程载明的期限对其出资行为进行监管,主要是通过抽查、举报投诉对外商投资企业出资情况进行监管,发现外商投资企业没有按照章程的规定履行出资义务,将依法进行查处,根据外商投资企业法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应当在审查批准机关核准的期限内未完成出资的,工商机关有权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和监督。
问:今年外资联合年检是否正常进行?外商投资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仍按照管理办法提交报告?
答:根据注册资本制度改革方案,外商投资其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公示制度,联合年检不再进行。外商投资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仍按照管理办法提交报告,没有变化。
问:个体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执照是2011年启用的新版营业执照,各地还有存量这些存量执照的使用是否有过渡期?
答:考虑各地有一定存量,因此对于更换新版营业执照暂时还没有严格规定,但是过渡期不超过2015年2月28日。已经登记的个体工商户继续有效,个体工商户愿意更换新版营业执照,可以随时向工商部门申请更换营业执照,工商部门要依法进行办理。采取自愿原则,等新版营业执照应用一段时间后,再决定是否更换新版营业执照。目前个体户营业执照上的注册日期,主要指初次登记日期。
问:实行“先照后证”改革后,有基层工商干部提出,如果出现了大量有照但无证经营的问题,有基层工商干部提出,容易造成监管责任不明确,监管风险加大。对此,应该怎么做?
答:对此问题,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请地方党委政府做好部门协调,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加强部门协同监管;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强化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使用,加强对无证经营行为的信用约束。
问: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开展年报工作?
答:关于个体商户的年报范围,还没有具体的规定,正在起草和调研。总体上要以便利化和不加重个体工商户的负担为原则。今年的年报进行顺延,但不少于6个月。所有的个体工商户的年报都要进行公示。
问:关于改革前设立的公司的实收资本及股东(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改革前属于登记事项的公司登记信息,是否进行公示? 答:在2014年2月28日前设立的公司的实收资本及股东(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改革前属于登记事项的公司登记信息,由公司登记机关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按最近一次登记的信息予以公示。
问:《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将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作为“严格市场主体监管”的一条重要措施,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从《方案》规定来看,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要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强化市场主体主动公开相关信息的义务,以尽量减少交易、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制度层面为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提供法制保障。二是要建设主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运行,既立足于对市场主体信息的公示,又由于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通过系统向全社会公示,起到了对主体披露信息的监督。因此,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落实“宽进严格”最为重要的技术措施和保障手段,对于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以至于整个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来说至关重要。
问:《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为什么明确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要以企业法人国家信息资源库为基础?
答:明确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要以企业法人国家信息资源库为基础,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搭建中央和省级两级信息平台。并要求加强公示系统管理,建立服务保障机制,为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这种规划,既考虑到了我国国家法人库建设规划和建设成果,又充分体现了法人库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还考虑了各个管理部门既统一规范又各司其责,从而这一系统也成为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必将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从《方案》来看,登记机关通过系统公示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备案、监管等信息;市场主体通过系统公示其报告、股东出资情况、获得资格资质等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向有关政府部门或国家有关信息系统开放数据接口,各政府管理部门通过系统可以获取市场主体公示信息。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有效地扩大了市场主体信息的公示范围,方便了社会各方对市场主体信息的需求和查询,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进而将对市场主体单一部门监管扩大为全社会共同监管。
问:市场准入放宽后,如何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企业自治?答:放宽注册资本等事项管制,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就是变企业对政府负责为企业对社会负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积极性,利用社会化监管来取代单纯的行政监管。尤其是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起来后,公示范
围进一步扩大,企业相关信息更加透明,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将被如实披露,为社会公众、政府各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和监督提供了机制保障,将对企业形成较强的信用激励和信用约束作用。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公司股东(发起人)正确认识注册资本认缴的责任,理性作出认缴承诺,切实做到践诺守信。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制度的变化健全自我管理机制,发挥企业内部独立董事、监事的监督作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诚信经营,否则就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