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分类分级经验成果全面推进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

时间:2019-05-14 23:0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夯实分类分级经验成果全面推进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夯实分类分级经验成果全面推进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

第一篇:夯实分类分级经验成果全面推进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

夯实分类分级经验成果 全面推进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

为了应对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新形势,进一步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2011年起我局在深化落实所得税分类分层管理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新模式。和其他税种相比,企业所得税税源多样且日趋复杂,征管属性特征积聚且日趋明显,以其为抓手,瞄准税务管理现代化方向,积极展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为此,我们立足某某征管实际,将所得税工作要求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在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找准定位,推进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紧扣时代脉搏的改革使命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日新月异和我国经济的蓬勃迸发,税情也相伴相生地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粗放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税源管理理念和方式势在必行。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实施信息管税,勾画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目标蓝图,成为破解当前税收管理突出问题和矛盾的一个重要突破和第一要务,更是我局推进税务管理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起点。

与此同时,所得税工作在“十二五”期间也将处在重要的转型提升时期。2008年总局某某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所得税管理工作应在继续坚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前提下,全面推行专业化管理。这是在全国税收管理要求上首次明确提出专业化管理概念,既体现出总局税收管理思想的与时俱进,也突出了所得税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江苏省局编印的《所得税管理“十二五”工作规划》中明确指出,将以总局“二十四字”方针为总揽,以大力推进所得税专业化、信息化管理为主线,实施三大战略,构建三个机制,着力三个突破,全面提高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

基于现存的税源发展状况和税收征管环境,综合考量所得税税源结构、征管手段、征管力量和人员素质等基本情况,加强征管、优化服务、信息管税、集约管理,探索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的使命,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二、顺势而为,探索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实现税务现代化的不断追求

自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如何推动所得税征管业务转型升级,推动所得税政策服务专业升级,全面提升所得税的征管质效一直是某某国税不断探究的课题。围绕总局“二十四字”方针,紧跟省局管理思路,我们多年来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层层深入、逐步递进,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脉络逐渐浮出、日渐清晰。

(一)引入风险理念,为专业化管理提供基本方法 2009年江苏国税系统在税源管理中全面推广应用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为实现所得税管理科学化提供契机。在此引导下,市局紧紧围绕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心环节,将风险管理理念体现到所得税管理全过程,正确发挥风险管理在税种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基于宏观风险分析引导,系统谋划工作思路。针对所得税征管数据覆盖面广的比较优势,市局每年年底,以地区宏观经济特征为切入点,做好与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风险因素的关联度分析,准确识别和把握所得税税源特点、遵从风险特征和变化趋势,及时指出各区、县主管局的所得税风险管理领域和环节,并在全市税收业务工作会议、汇算清缴布置会议等场合进行多层次讲评,撰写的《企业所得税年度风险报告》连续两年在省局评比活动中获得第一名。江宁、建邺等主管局也逐年组织一线征管机构进行所得税风险分析讲评活动。市、区两级利用掌握的信息优势,通过不同层级在风险识别环节的分工协作,能够及时把握所得税年度工作重点,指明工作方向。

其次,基于主题风险应对突破,分类建立管理策略。面对所得税税源结构普遍“二八”现象,将分类管理方法应用于风险管理实践中,将市局所得税主题风险确定为重点税源企业、7大重点行业和高新企业优惠、过渡期优惠、资产损失扣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重点项目,从统筹征管资源和税种管理特殊性角度考虑,整体设计风险防控流程,力求实现效率和效果的综合平衡。对重点税源企业实施综合评估,建立管查联动机制,实施“专家团队式”应对;对重点行业实施项目化评估,建立国地税联动机制,针对指标化的风险预警信息逐一进行排查,逐步建立行业评估模型;对重点项目开展专业化评审,由市、区两级所得税专家库成员集中进行交叉审核,形成面上管理经验或工作指引。

应该说,围绕风险分析为税收业务核心确定工作重点,在风险程度、管理可容忍程度和征税成本之间找准平衡,以此来优化税收征管资源配置,形成分工协作机制,可以为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分工基础和发展方向。

(二)探索分类分级,为专业化管理提供管理模式 2009年是所得税管理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我局实现了所得税分类分层管理的破题,“对外分类,对内分层”,分层权责与分类事项相对应,形成立体化、集约化的所得税工作体系。出台了《企业所得税分类分层管理指导意见》及四个附件,在全省召开的现场会上进行了主题交流发言,并被省局以公文形式在全省国税系统进行原文转发。

2010年是我局所得税分类分层管理的“深化年”。以深化分类分层管理为切入点,通过制订《深化企业所得税分类分层管理实施方案》,统一了全市所得税管理工作基本业务规范。具体内容包括:科学梳理了所得税管理事项和业务流程,明确管理对象和具体内容;按照业务管理难度或复杂程度科学划分专业管理类和基础管理类事项;横向职责分工,纵向职能分解,明确界定市、区两级所得税管理部门实体化工作范围;对所得税年度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整体安排,通过以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及信息处理流程,形成所得税年度工作规划蓝本。

应该说,“分类分层”概念的最早提出与总局现行的“分类分级为基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路不谋而合,经过近两年的持续推进和深化,我局所得税分类分级管理的总体框架逐渐清晰,推进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条件已经成熟。

(三)建设专业化示范区,为专业化管理提供实践范本 2011年,在全市国税系统率先基本实现税务现代化的战略大背景下,我们坚持将推进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作为所得税业务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并将指导思想厘清为“在征管机制总体框架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科学分类管理税源,创新设计管理流程,优化重组管理职能,强化制度建设和信息支撑,逐步把握税种管理规律,建立完善的所得税专业化管理和服务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

按照“以点带面、辐射全局、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市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宁国税函„2011‟55号),决定以深化落实企业所得税分类分级管理工作为基础,在白下区局和江宁区局开展企业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尝试在两类不同税源特点的区(县)局率先搭建起符合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标准的示范点,力争在三年内实现“一年试点、次年推广、三年达标”的工作目标。为了顺利推进试点工作,我们鼓励两家试点单位把握各自税源特点,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真正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下的逻辑扁平化,为市局全系统推进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管理经验和模板。

三、务实创新,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彰显特色 某某国税所得税税源专业化试点工作目前正有序开展,总结两家试点单位的专业化管理实践经验,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科学分类所得税税源,重组管理职能

试点单位主要按照规模(税收集中度)标准为主,行业及税种特定业务等标准为辅,对所得税税源进行科学划分,推进所得税税源分类分级管理。其中,江宁区局针对重点税源依存度高的特点,将所得税纳税人分为主要税源企业和中小税源企业,同时兼顾行业、事项等属性,将主要税源企业和房地产、高新制造等重点行业集中到第一、三分局征管,打破了原地域管理界限。征管资源重新调整后,第一、三分局管辖所得税税源达到21.1亿元,占全区总量的88%以上,为实施重点突出的差别化管理奠定了基础。白下区局在每个税源管理科成立三个专业化管理责任区,并以责任区管理员为基础加上职能科室骨干组建所得税专业化团队,对主要税源企业和特定事项实行相对集中式管理,形成常态化的专业团队运作规范。

(二)科学分解管理职责,形成专业分工合作机制 试点单位突出运用逻辑扁平化管理理念,打破区域和部门界限,对所得税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白下区局通过实施“一个管理团队,二大保障措施,三项重点工作”,对所得税专业团队实行“业务统筹配置、行政分级管理”,逐步实现所得税管理从“包户式”向“团队式”的专业化管理方式转变。江宁区局全面构建横向互动、上下联动的“1+2+3”管理模式,通过组建区局层面的所得税风险分析评估团队和所得税政策服务指导团队,实现各类风险管理任务的承接和整合,建立健全区局、分局、税收管理员三级风险应对机制,努力做到效率优先、统筹协作、运行顺畅,实现日常工作无遗漏、内部协作无缝隙、事项管理无真空、落实责任无推诿。

(三)创新设计所得税流程,实现减负增效

为了避免因征管资源错位配置而带来浪费,试点单位在认真梳理所得税管理事项和流程基础上,一是突出强调基础事项和专业化事项分离,实行“四化”管理。即基础事项实行“管户制”,推进“标准化”和“便捷化”管理;专业化事项实行“管事制”,推进“科学化”和“团队化”管理。二是突出创新设计管理流程。对制度性要求以外的内容,力求减化、优化,实现减负增效。如白下区局在认真研读上级管理要求基础上,将所得税“汇缴退税”工作流程由事前审核改为事后风险管理,将核定征收年度重新鉴定工作由户户复核改为风险性复核,极大地减轻了基层工作量。江宁区局对重点税源企业所得税评估实行“全面审计”,实现各类型多层次风险任务的整合应对,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专业性和协调性。

四、持续发展,全面深化推进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 以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示范点建设为突破,推进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取得初步成效:一是专业化管理理念基本树立。通过近三年来所得税风险管理和分类分层管理实践,市局系统上下普遍认识到实施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模式迫在眉睫。二是所得税分类分级更加科学。面对税源结构“二八”现象,在有限的征管资源内,各主管局更加注重抓住地区主要税源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事项的控管,基础管理和专业化管理职能的界定更加明确,征管资源配置逐步优化。三是专业化团队建设形成合力。近几年,市局、区(县)局相继组建了各自层面的所得税专业化管理团队,试点单位通过实践探索,所得税专业化团队运行机制日渐成熟,所得税应对重点税源、复杂事项的解决能力日渐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以总局、省局和市局“十二五”税收发展规划为指引,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成果,制定市局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指导意见,形成全面推进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路线图”,在全省国税系统全面先行先试推进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全市国税系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积累经验,探索道路。

第二篇:关于税源专业化分类分级管理探讨

【摘 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使税源发展变化更加复杂,深化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成为迫切需要。正确处理税收征纳双方的关系,从我国目前税收征管现状着手,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基础,实施分类分级管理,促进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税收征管改革;税源专业化;分类分级管理

税源管理是依法治税、依法征管的重要基础,是衡量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起点。当前,随着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对税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顺应这一新的形势发展变化,构建信息化背景下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体系,更好地提升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就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课题。

一、中国的税收征管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国际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税收征管的主客观环境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如何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何对现有的税收制度进行结构性优化,如何在方式、手段中加强与完善税收征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税源发展变化要求必须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中国的纳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纳税人资产规模大,税源结构复杂。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的规模效益,现在越来越多的纳税人实行集团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财务核算实行一级核算,资金统一调配,生产经营规范,市场覆盖面广。税源包括母子公司、总分机构、跨区甚至跨国企业,税源的复杂性决定税收征管的困难度。其次,纳税人税收专业化,维权意识较强。对很多大企业,尤其是重点税源企业而言,非常重视财务管理以及税收筹划,一般都聘请了具有税务、会计和法律方面的高级人才,形成专家级的团队。这些企业财务制度相对规范,税收筹划水平很高,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维权意识,对现行税收征管提出挑战。

(二)现行税收管理模式要求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我国税收管理模式与经济形势的发展、税源的变化之间存在诸多的不适应。首先,税制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我国税制中间接税比重过大,间接税方便于征管,但是不利于发挥税收调节收入的职能。其次,税制设计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我国目前国地税开征的税种有19个,在税制设计中存在对同一征税对象的重复征税,也存在对某一征税对象的漏征漏管。另外,税率级次太多给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不方便税收的征管。例如,2013年8月1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在全国推行之后,增值税现有税率、征收率以及试点“1+7”行业税率一共有9种。最后,税务干部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全国税务干部的平均年龄在47岁左右,税务干部队伍严重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化税收征管的需要。尤其在信息管税模式之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等专业化的税收管理由于税务干部的素质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真正的效用。

二、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基础,实施分类分级管理

由于我国目前税收征管的现状,税务机关应根据纳税人规模数量、组织架构、经营特点、核算方式、利益诉求等发展变化,积极探索进一步有效加强税收征管的新途径――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分类分级管理,以适应纳税人需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实施分类管理

税收是由税收的征纳双方构成,征收方是税务机关,纳税方是企业。分类管理不仅是针对于纳税人,而且涉及到税务机关。因此,应当对征纳双方进行科学化分类,并在科学化分类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化管理。

1.科学化分类是实施分类管理的前提。

对纳税方而言,按照行业和集约化管理的思路,税务机关根据规模和行业对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中小税源和零散税源;对征收方而言,按照工作流程和事项,对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职责划分为日常管理与服务、税源监控与评估和税务稽查三大块,同时在分清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对税务干部工作按照能力与经验进行合理的分类,分配到相应的职责岗位上。

2.专业化管理是实施分类管理的举措。

(1)对纳税方而言,建立分类基础上的立体税源管理模式。

重点税源企业经营规模较大,财务管理相对健全,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要求做内部控制,其中包括与税收相关的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因此纳税遵从度较高。对重点税源企业税务机关推行个性化的服务,积极解决企业的合理涉税诉求,同时对企业的税收风险内部防控机制提出建议,指出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涉税风险点,强化事前风险防范和事中风险控制管理,以防范重大税收风险。

中小税源企业相当于税源管理中的“潜力股”,随着企业的做大做强,中小税源企业可能变为重点税源企业,要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杠作用,引导中小税源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中小税源企业推行行业化管理,行业是所有企业共有的特征,按行业进行分类管理可以对企业进行横向比较,尤其对购进货物、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等流程相类似的企业参考性更强。另外,税务机关可以运用行业指标分析工具,设置行业风险预警指标,制定动态的行业管理指南,深化对中小税源企业管理。

零散税源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在整个税源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大。近90%税务干部管理零散税源,而零散税源收入占总税收收入比重微乎其微。全国对零散税源管理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对零散税源放弃不管。因为大部分的税务干部投入管理,为的是较少的税收收入,投入产出不配比。同时,从税收征管角度,个体工商户由于规模不一,财务不健全,征管难度大。另一种观点是对零散税源必须要管。因为企业的纳税意识淡薄,如果对零散税源放弃不管,中小税源企业很可能将收入肢解,以避免纳税义务。如何对零散税源的管理,同样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是社会化管理,发挥市场街道的作用,实行委托代征;另一种是自我管理,对零散税源实行自我管理。对零散税源要管,但由于其实现的税收收入规模小,税收征管难度大等特点,建议对零散税源实行自我管理。个体工商户采取自我申报纳税,自我监督的方式,而税务机关从“保姆式”管理转变为“流程式”管理,通过日常管理与服务职能为个体工商户提供咨询等服务,促进零散税源自我申报纳税。同时,税务机关采用评估与稽查的方式检验个体工商户的纳税遵从度,对逃税行为加大惩戒力度,提高个体工商户的纳税水平。(2)对征收方而言,管理主要体现在职责的分工和税务干部的培养。

按照工作流程和事项,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职责划分为日常管理与服务、税源监控与评估和税务稽查。日常管理与服务主要体现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信息采集、涉税审批、税款缴纳等;税源监控与评估主要体现在税收分析、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主要体现在重大违法案件的检查与审理。

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税收工作流程发生变化,税务干部工作分工也同时发生变化。专业化的管理要求具备专业化的人才。我国目前税务干部全国平均年龄在47岁左右,税务干部面临老龄化现象,并且税务干部老中青梯次不合理,很容易出现“断层”现象,不利于税收征管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对现有税务干部的业务培训,建立专业化的税源管理团队,培养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反避税以及行业税源管理的专业化人才,提高税务干部专业化的岗位技能水平。同时,要建立评价激励机制,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创造各方面积极的条件。

(二)实施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意味着各个层级实体化的问题。目前,我国税务机关层级为:总局、省局、市局、县(区)局和分局(所)。目前,总局、省局、市局做政策的制定与指导工作,业务主要集中在县区局和分局(所),但是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之下,各层级将分级承担风险管理责任。

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按照规模+行业划分不同层级,建议分别由总局、省局、市局管理。这种集中的管理模式提出主要是由于税收征纳双方的情况决定的。从纳税方来看,重点税源企业即大企业一般是集团性质,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关联交易较多,财务核算复杂,涉税事项多样化,重点税源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比例占90%以上,原有的属地化的税收征管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应大企业的诉求。从征收方来看,由于征纳双方信息的不对称,重点税源企业大部分是总部决策,属地基层税务机关无法对大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管。而在税收信息化尤其是“金税三期”情况下,数据将实现总局、省局两级集中,大量信息的高度集中将方便做出有效的决策,规划税收风险管理战略,积极应对税收风险,指导和推动基层的工作实践。另外,对大企业的管理要充分发挥税务机关的联动作用,合理划分专业管理局和属地基层局之间责、权、利的划分。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建立国税、地税大企业共管机制,共同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实施风险监控。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提升对大企业的服务与管理水平,促进大企业纳税遵从度的提升。

县区局和分局(所)作为基层局,主要负责中小税源的管理和零散税源的监控,同时承担重点税源企业的属地性日常管理职责。

调整内设部门税源管理职责,将税收风险规划、分析识别、等级排序、下达应对任务等职责整合到相应部门,归口履行上述职能。在坚持现行财税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将现有按照划片管户设立的税源管理机构,调整为按照规模、行业、特定业务等分类的税源管理机构,主要从事纳税评估。科学界定税收管理员职责,改变目前税收管理员“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办法,设置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等岗位,实施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工作的必然举措,实施分类分级管理,体现税源管理的专业化,纳税服务的专业化以及税务干部培养的专业化,是税源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正确处理税收征纳双方的关系,从我国目前税收征管现状着手,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基础,实施分类分级管理,促进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

第三篇: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信息来源:句容市地方税务局 09日

访问次数: 332字 体:【大 中 小】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市场经济逐渐发展,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税源专业化管理顺应时代需求,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发展和完善。本文借鉴经济学上的专业化分工理论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分析了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

(一)专业化分工理论

古典经济大师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分工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分工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斯密的分工思想,他认为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是因为分工能够产生一种集体形式的生产力即协作力。新兴古典经济学家杨格、杨小凯、贝克尔、墨菲、罗默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分工和专业化的作用。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既定的组织目标下,使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分工水平和组织结构,是专业化分工理论在税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二)国际经验借鉴

1以美国为代表的税源分类

一方面,美国国内收入局按照征税对象设置四个执法与服务部门即:大中型企业局、小企业局、工资和投资收益局、政府和免税组织,犯罪调查局专门负责调查涉税违法案件,并与四个业务局保持密切合作,如下图所示。另一方面,联邦税务机构并非州、郡、市层层设局,在上述四个执法与服务部门,另按经济区在全国设置5个大区办事处,下设10个服务中心和63个地区办事处。办事处主要负责税务稽查。

犯罪调查局

政府及免税组织局

工资和投资收益局

小企业局

大中型企业局

业务支持部门

执法与服务部门

美国国内收入局(IRS)

联邦总部专门职能部门

图1:美国国内收入局(IRS)机构设置模式

此外,巴西为加强对税源大户的集中统一管理,联邦税务总局、大区税务局和小区税务局都分别设有大户管理处,其主要职责是对纳税大户尤其是烟草、汽车、金融等行业的纳税大户进行管理;英国国内收入局设置了大企业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全国大企业公司所得税的税收管理及政策处理,伦敦以外的大企业也归大企业税收管理局管理,所在地的税务机关不得干预。

2.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纳税风险评估

纳税风险评估被作为很多国家税源管理的核心工作,贯穿于税款征收、日常管理等各环节。澳大利亚国税局认为纳税人实行自行申报、自行审核后,效率提高的同时风险也增大,因此必须对纳税人资料进行分析,重点是进行纳税风险评估,评估人员将来自税务当局数据信息库、银行、海关、移民局、证券市场的内、外部信息输入由专家设定的标准模型中,自动生成评估报告,主要有财务分析、欠税情况分析、征收情况分析、营业行为报表等,得出分析结论。对纳税人按风险大小分级,实行区别管理。对遵从度高的纳税人主要是自我管理、自行申报、自行审核的策略,税务机关只是简单的监督与观察;而对于抵触税法、遵从度较低的纳税人,管理具有强制性。而美国税源管理智能化程度比较高,计算机电子化系统由东海岸国家计算中心和按地区设立的十个税务征收中心组成,纳税人的报税资料输入电脑后,电脑会自动进行逻辑审核,并以此估算其税款,自动进行评估,旨在追求纳税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要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税源分类专业化是管理基础、税务事项专业化是制度保障、管理人员专业化是智力支持、税务管理信息化是条件支撑,如图2所示。

税源分类专业化

税务管理信息化

管理人员专业化

税务事项专业化

按照总局的部署和要求,各地都在纷纷探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科学模式,以江苏省地税系统为例,通过行业+规模的税源专业化分类、机构改革的专业化分工、以及风险管理平台的成功上线等一系列举措,走在全国税源专业化改革的前列,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1.纳税评估作用不突出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改革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提高风险应对效能的手段之一就是突出纳税评估,按照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意见,各地确实都设立了纳税评估专职机

构和岗位,但专业化带来的效率提高并未形成。形式上优化了专业化管理流程,一事所有户,管理核查、纳税评估及日常检查等不同涉税事项分由不同税收管理员专业化负责;但实质是很多机构观念仍未完全转变,仍然维持一户所有事的模式,税收管理员包揽了管理核查和纳税评估的所有事项,不能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在税源监控、信息管税、风险管理领域的基础性作用和保障性作用。

2.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相辅相成,实施专业化分工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解决“人少户多”的矛盾,降低征税成本;同时优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又能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纳税遵从。按照税源分类,有房地产业税收管理岗、建筑业税收管理岗、规模以上企业税收管理岗、一般税源税收管理岗;一般税源按照涉税事项又分为税源事务岗、登记事务岗、日常事务岗、纳税评估岗。但是目前干部队伍中行业分析专家、纳税评估专家、计算机审计专家、个体税收管理专家属于稀缺资源。加上部分干部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认识不足,对人员配置的不理解、对重组流程的不适应,具体操作中存在专人不负责专岗、专岗不能胜任专职等问题。

3.风险管理不完善

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过程。现实中由于数据采集不够完整准确,风险指标体系不够科学有效,风险排序不重视共享采集、导致风险管理体系形同虚设,人为选取高风险行业、重点行业。

三、进一步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以行业评估为核心的专业化评估机制

年初,我们对区域内4家驾培企业,开展行业专项纳税评估,评估补缴税款85.91万元(不包括由国税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效果明显,初步形成了驾培行业的风险评估指标。依托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借鉴行业评估的成功经验,应确立以行业评估为核心的评估模式。一是“面”上查找行业差异、确定评估行业:税收分析部门对全局进行全“面”扫描分析,通过宏观经济、税收指标进行关联分析,查找行业税负差异,确定重点评估行业。二是“点”上针对典型分析、构建评估指标:确定评估行业后,选取行业内代表性强、影响力大、信誉较高、财务核算比较健全的龙头企业进行典型调查与分析,了解行业的经营规律、运作模式、行业特点和纳税情况,从而获取申报信息外的行业关键数据、重点评估指标、预警值。三是“线”上全面行业评估:运用典型企业获得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行业评估发现该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行业管理办法,进行针对性的纳税辅导,从而实现评估一行、规范一行。

(三)建立以优化配置为目标的立体化风险管理机制

税源专业化管理应坚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采用试点加推广的模式,实施“体检式”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要求基础数据全面、技术含量高,在探索阶段,为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可综合评价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经营者素质、企业效益等宏观指标选取某区域、行业作为试点,如房地产业、建筑业,全面规范该行业的基础信息、召开针对性的税收座谈会,积极采集数据、开展对比分析、评价纳税风险、进行风险排序和应对,对试点中形成的可取经验予以推广,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根据风险发生的规律,通过建立风险特征指标和风险特征库,对风险数据信息进行扫描、分析和筛选,找出遵从风险易发生的领域、环节和纳税人群体。

风险管理需要全系统的协调与配合,基层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信息与技术管理科数据分析与比对的合理性等都直接关系着风险管理的运作效果。为杜绝当前人为选择高风险行业、企业,忽视风险评价与排序的问题,应根据税收风险管理的需求,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专业的人员配备,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运行顺畅的立体化运行机制,制定以“三个是否”为标准的考核体系,即是否有助于促进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于高效地降低纳税风险、是否有利于全面促进纳税遵从。

税源管理专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建立健全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职体系,还要通过新的税源管理机制建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税源管理专业化。我们相信税源专业化管理从信息化入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必定会形成一种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和全社会的新的税收风气。

(作者:姜建美,镇江市句容地税局)

第四篇:服务、征管、监督三位一体全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服务、征管、监督三位一体全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2009年以来,青岛市国税局在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中,坚持“服务、征管、监督”三位一体统筹兼顾,突出信息管税、风险管理、优化服务和规范执法,调整基层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科学分类税源,优化资源配置,再造业务流程,在完善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主要内容

包括“三个有利于、四个基础、五个创新、六个集中”。其中,“三个有利于”是基本原则和检验标准,即要有利于“提高征管质量与效率、优化纳税服务、强化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制约”。“四个基础”是内在支撑,即“强化一体化联动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和专业化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供资源、监督、手段等方面的保障。在此基础上,重点通过“五个创新”和“六个集中”搭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一)重点围绕“科学分类税源、税收管理员制度、征管实体化、流程再造和风险管理”5个方面实施创新

1.科学分类税源。按照税收收入规模等标准,重新分类重点税源和中小(企业)税源。分类后,重点税源户数比重为2.65%、收入比重为84.7%;中小税源(企业)户数比重为67.54%,收入比重为14.6%。

2.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税源管理部门的专业功能细分为日常监管、审批核查、专业评估、日常检查四类。其中,负责日常监管的税源管理部门内部再分出综合业务、户籍管理、监控评估三类专业岗位。审批核查、专业评估、日常检查则分别成立专业化管理部门行使职责。

3.推进征管实体化。五个县级市国税局以普及同城通办模式为基础,向实体化征管单位转变,设立办税服务厅和专职从事重点税源日常监管、审批核查和征管检查的部门,直接参与税源管理,压缩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实施流程再造。一是建立信息化的业务规程和岗责体系,简并岗位、简化流程、压缩层级、提示风险,倡导尽职尽责、尽职免责。二是加强对一体化联动项目统筹调度,整合各税种管理需求,实行“一户式”综合评估,避免多头评估和检查。三是强化项目进度和质量的管理,实现从部门驱动向流程驱动的转变,做到“工作找人”、“信息找人”。

5.建立风险监控管理体系。一是市局各部门成为全系统风险管理大流程的高端,建立统一、综合的税收风险特征库和等级评定标准、运行制度,规划税收风险识别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考评方案。二是分级承担风险管理责任,市局负责提供预警指标数据和督导落实对重点风险对象的评估、检查,其它风险对象由基层局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落实。三是对应不同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运用纳税辅导、风险提醒、评估约谈、自查自纠、核定征收、反避税、日常检查、税务稽查、完善政策等措施。四是以全国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和征管质量监控考评体系为依据,细化指标,强化考核。五是以每月的信息分析应用例会和每个季度的系统工作讲评会为抓手,完善一体化联动软件的项目管理,以及纵向、横向和第三方流程控制功能,实现对风险管理的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

(二)重点实施“集中办理涉税事项、集中实施审批核查、集中按户监控重点税源、集中按行业监控一般税源、集中开展分析评估、集中进行征管检查”等六个集中,以集约化推进专业化

1.集中办理纳税人发起的涉税事项。一是在办税服务厅进一步规范窗口服务流程和标准,落实主动告知、首问责任制和“一窗式”服务。二是集成服务窗口、12366、网上办税平台、自助办税终端等客户服务端功能,集中受理、传递和反馈涉税事项。三是深入推进同城通办,方便纳税人跨区办理业务。四是完善网上申报等功能,建立涉税事项流程跟踪机制,突出网上办税在办税体系中的主体作用。五是推动国地税局服务资源整合,探索建立服务大厅“一厅两用”联合办税模式,国地税协同办理税务登记、纳税咨询等事宜。

2.集中实施审批核查。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纳税人审批事项,不需要实地审核的审批事项直接由办税服务厅即时办理;需要实地审核的事项交由审批核查部门办理,由法规部门对减免税等重大审批事项终审把关;不需实地审核但必须由法规部门终审的审批事项由办税服务厅直接交由法规部门办理;办税服务厅统一收集并向纳税人反馈涉税事项的办理结果。其中,审批核查部门对经办事项所涉及的既往内容负责,日常监管部门对审批核查事项后续的监控负责。

3.集中按户监控重点税源。一是市局大企业处负责总局定点联系大企业集团工作,落实总局大企业司部署的评估、反避税、检查项目,组织落实“大企业直通车”等沟通互动机制,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二是基层局专设重点税源管理部门,在服务方面,安排业务骨干定点负责户籍管理和咨询辅导;在管理方面,成立监控评估专业小组“定身量做”预警模板加强监控,增强对重点税源企业服务和管理的有效性。

4.集中按“行业加属地”方式监控一般税源。一是突出行业管理。市局总结制定行业税收管理规范;基层局征管部门根据本地税源结构不断完善中小税源的行业分类,组织行业性评估,为日常监管部门提供工作模板和信息支持;基层局日常监管部门重点由监控评估岗位对本部门分管的纳税人按业务规程加强日常监控评估。二是加强税基管理。基层局与地方政府加强协作,完善协税护税网络;基层局户籍管理岗位突出管事,按属地负责日常户籍管理事务。

5.集中开展分析评估。两级征管科技部门集中开展数据分析,定期讲评征管运行状况、发布风险阈值,为各业务部门和基层一线提供支持;市局征管科技部门根据风险级别和任务统筹规则,组织基层局征管部门按照项目制实施专业性纳税评估,并直接组织力量处理复杂、重大的风险事项;基层局征管部门在分解落实上级部署评估任务的基础上,直接开展本级专业性评估,并组织各税源管理部门结合日常税源监控情况,统一实施纳税评估任务。

6.集中进行征管检查。由基层局征管检查部门负责注销检查、发票协查、受理举报检查、反避税调查、一体化联动机制交办案件等日常检查工作。征管部门集中数据分析下达一体化联动征管检查任务,征管检查部门落实检查任务。

二、取得的阶段效果

(一)进一步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各项税收收入持续增长。新模式增强了重点税源和中小税源管理针对性,促进了税收收入快速稳定增长。2010年1-9月份共组织税收收入768.32亿元,同比增长28.5 %;国内税收完成346.81亿元,同比增长23.8%;不含免抵调库,国内税收直接收入完成316.85亿元,同比增长33%。

(二)优化了纳税服务,纳税人满意度提升。一方面,按照“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各项征管流程在设置时,不再单一考虑税务机关征管的需求,兼顾了纳税人办税要求,优化纳税服务有了流程和制度手段的支撑。另一方面,原先分散在管理员、管理部门的管理性工作,按照风险管理理念以集约化方式重新组织,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在上述两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整个办税流程运行明显加速。税收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间从5个工作日降为2个工作日。其中,增值税专用发票增额审批提速42.8%、减免税申请审批备案提速63.3%、退抵税申请审批提速93.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业务提速47.3%,得到纳税人的认可。从总局最近公布的纳税人满意度测评结果看,青岛国税的位次从2009年的第13名,上升到今年的第5名。

(三)强化了税源管理,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在新模式中,信息管税、风险管理有了机构、岗责和流程支撑,增强了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推进了重点税源个性化管理服务,对重点税源经营情况、核算方式、供应链、资金链、产业链的监控更加到位。

2010年上半年,重点税源评估入库税款12038万元,推动重点税源总体收入同比增长32.6%。二是中小税源管理突出行业特性,“分析一个行业、整治一个行业、管好一个行业”,管理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上半年,全市中小企业税源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55%。三是纳税评估“信息采集、分析主导、向下推送”有序运转,效率明显提高。2010年上半年全系统评估户数、评估覆盖面分别下降6.38%、10.23%,但评估有问题户数、评估入库税款、户均评估税款分别增长44.84%、81.93%、94.32%。全市上半年评估入库税款2.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93%。

(四)推进了权力科学运行,加强了内控监督。新模式下,原来传统的管理员“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方式发生改变,执法权力分解到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形成了分权制约、环环相扣的专业化流水线,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监督机制。一是整合梳理了202项业务流程、820多个业务环节,明确了承办岗位、工作标准、服务规范、考核要点等内容,基层局业务岗位由原来的81类岗位简化为40类岗位,办税服务厅原先8个岗位整合规范为三类窗口。二是减少了不廉行为发生空间。以行政审批为例,税政部门与办税服务厅、法规等部门组成行政审批的专业通道,统一了核查标准、简化了办税流程,标明风险事项与等级,规范业务环节要点,实行“痕迹化”管理,全程记录业务过程,监督防线更加严密。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建立专业化税源管理体系,根本目的在于管住管好税源,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相对于这个目标,模式到位不等于能够高效运转,正如建起厂房,安装了生产线,找来了工人未必就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专业化税源管理体系要实现高效运转,还需要在以下3个方面进一步探索。

(一)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培养。专业化税源管理体系需要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税源管理任务集约化运转和流水线操作,需要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能力的提高。一个岗位的业务技能不到位,可能会影响整项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同时,数据分析、纳税评估、审核审批、反避税等重要岗位,更加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在人才培养上,将进一步贯彻总局“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培训方针,区别不同层面、不同岗位的培训需求,加大培训投入,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实效性。在人才使用上,探索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选拔培养岗位能手和专业人才,将培训与评价使用紧密结合,增强干部学习内在动力。

(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有四个方面创新需求比较紧迫:一是对照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原先较为单一考虑税务机关的流程和制度,要较大修改,以优化纳税服务引导纳税人主动提高税法遵从度。二是落实风险管理理念,要求征管资源配置要与风险分布相适应,与此相对应,传统的组织框架、岗位设置、业务流程设计等方面要不断优化调整。三是从加强廉政监督出发,专业化税源管理体系促进了权力分环节制约,强化了程序控制和过程监督。以此为基础,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要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作深层次的衔接,将廉政风险内控机制落到实处。四是在工作评价机制上,评价体系设置应体现“跳出税收看税收”,综合运用各项经济社会指标评价管理质量,并探索增加纳税人对税收工作评价的权重。

(三)加大第三方数据收集交换力度。在专业化税源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各项税源管理任务以数据分析为龙头,而数据分析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取足够的第三方信息来激活海量征管信息,从而核实申报质量、排查征管薄弱环节。获取第三方信息,目前主要是靠推动地方政府以财源建设信息平台的方式,实现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数据交换,但感觉部门间协作机制层次不够,特别是在数据质量和及时性方面,需要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五篇:推进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几点思考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社会分工在税源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税源管理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嘉禾县局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建立了以行业为主的税源专业化管理。随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必将促进税收征管工作向更高层次跨越和提升,笔者就对嘉禾县局推行行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一、税源专化管理的基本认识

根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所谓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应是以促进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的目标,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以专业化人才为保障,科学分类税源,合理调整、整合管理职责,优化资源配置,实行专业分工管理,建立健全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的运行机制,提高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服务,严格执法。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一)税收风险管理。就是以最小的税收成本代价降低税收流失的一系列程序。它由目标确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评价和修正五部分组成。其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是最主要的环节。税收风险管理贯穿整个税源管理,按照风险管理理念和程序来设计专业化管理流程,把征管资源

优先用于风险比较大的纳税人、对不同风险纳税人采取不同风

险应对策略。

(二)信息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

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

管水平。

(三)资源配置科学化。包括人、财、物各方面,将有限资

源归结到集中、少量、细分的税务管理环节,管理对象,实现

征收效率最大化。要求职责分工专业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管

理对象专业化,运行模式与制度的专业化。

二、目前税源专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行业化税源管理等同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错识认

识。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分行业或分类管理,应该是

细化到每个行业、每个税种、每个纳税人和每个工作环节上

都有专门的管理办法、管理手段和目标。

(二)没有真正实现“管户”向“管事”转变。分行业

设置税务分局的管理格局下,分局内部管理仍然是税收管理

员划片包干或分类全责的“分户到人,各事统管”模式。如

目前虽一个分局主管某一行业税收管理,但分局行业税源管

理组,仍是按分片分户到人管理,税管员面对纳税人仍是一

对多,一人管户各事包干。

(三)税源管理部门单兵作战。税源管理部门是专业化

管理的主体,但其他部门也是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化管理模式下,专业化管理不能靠税源管理部门单打

独斗,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相互联动。如目前税务分局的设置是小而全的全职能型,税源管理一切事项基本由税务

分局完成,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是按管理职责分工设立若干税

源管理机构,将管理资源配置到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专门的人管专门的事,形成专业化管理。

(四)信息管税水平不高。基础信息质量不高,信息加

工能力不强,信息应用处于浅层次上,并未在数据的综合分

析、有效比对、税源监控上充分发挥作用。如房地产行业虽

有政府主导开发了五局联网的房地产一体化软件,但也只是

社会综合治税的一小部分,软件功能也不能完全满足税收专

业化管理的要求,需不断完善。

(五)未引入风险管理。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要求是以风

险管理为导向,风险管理理念要贯穿于税源管理全过程,如

从机构、职能、人员、管理流程上都要按风险管理理念要求

去设置、配置、设计,风险管理要求组建专门税源管理机构,集中优势资源,侧重于重点税源、风险行业以及纳税评估、税

务稽查等关键环节管理,瞄准管理的重点,提升管理的质量。

三、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科学分类税源,是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行分级分类

管理的前提。可以根据税源的特点,按照纳税人规模大小、登记注册类型、行业产业特点、纳税信用登记等实际情况,将其划分成若干类型,找出规律,实行专业化、精细化、科

学化管理。税源分类管理可按行业、规模、经济性质、管理

环节、税种分类。

(二)团队管户,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按照专业

化职能、岗位的设置,需要将税收管理员职、权、责进行拆

分、整合、重组,最大限度地集中专业人才,组建管理团队,取消税收管理员分片、分行业“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

户制度,税收管员不直接管户,基层税务分局按照税收管理

不同事项,划分专业管理岗位,明确税收管理员开展税收征

管的管理方式。对税收管理员现有职责重新划分,按税源管

理不同事项和环节进行分类,改单一管户为专业化管理。如

可将其工作职责分为综合事务类、日常管理类、纳税评估三

大类,每类又可细化为若干岗位职责。

(三)业务重组与整合机构职能,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保障。按风险应对的“管事”原则,重新调整税务内部机构

设置和职能配置,建立县局、分局、税源管理员三级分工负

责、互动机制。县局成立专业化税源管理科负责制定本级税

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规划、制度,建立本级风险预警

指标体系、评估模型,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

重点,结合实际,下达税源监控、管理任务,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分局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

和评估重点,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

理工作,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税收管理员按岗位职责要求,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及相关工作任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四)信息管税,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支撑。税源管理

实质上是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管理,实现对纳税人纳税状况的全面掌控。信息的采集和利用是信息管税的核心,社会综

合治税是实现第三方信息采集和利用最有效的手段,因此要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税务为主体的链接行业主管部门、工商、国土、建设、规划、房产、银行、技术监督、海关、统计、审计、公安、交警、电力等职能部门的社会综合治税平台,广泛收集相关第三方信息,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利用收集的信息进纳税评估,应对税收风险管理。

嘉禾县局 胡雄飞

下载夯实分类分级经验成果全面推进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夯实分类分级经验成果全面推进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务部门顺应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按照税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和要求,以风险管理为主导,组织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对税源的专门事......

    市地税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今年以来,市地税局紧紧围绕税源专业化管理这一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进程,完善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全力构建专业化运行机制,提高税收管理质效。明确现状......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勇于探索 开拓创新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同志们: 这次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

    马鞍山市地税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方案

    马鞍山市地税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方案 (讨论稿) 为强化税收风险管理,完善税源管理体系,提高税收征管质效,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根据省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

    市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文件

    马鞍山市地方税务局文件 马地税„2011‟36号 签发人: 刘鲁舟 关于呈送马鞍山市地方税务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实施方案的报告 省地方税务局: 按照省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

    科学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科学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蚌埠市国税局 刘强胜 为加强税源科学管理,创新管理方式,破解管理难题,总局提出了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既是在税收管理领域......

    实施个体税源分类分级管理 推进个体税收公平公正(合集5篇)

    实施个体税源分类分级管理 推进个体税收公平公正 宣州区地税局个体分局根据会议要求,我作为个体税源管理分局的代表,简要汇报分局2011年工作情况,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指正......

    以夯实征管基础助推税源专业化管理(古浪)

    古浪县国家税务局 以夯实征管基础助推税源专业化管理 古浪县局现有20名税收管理员,管辖10镇9乡3720户纳税人,且税源点多、面广,管理难度较大。传统的“一人包片,各事统管”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