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时间:2019-05-14 23:0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第一篇: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为了拓宽眼界,加快培养人才,我委部分年轻干部赴新加坡进行了短期学习培训。新加坡面积为我市的1/6,人口规模相当,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我市。新加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曾经面临的资源短缺、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周边地区竞争压力加大、交通拥堵、社会和谐等问题,我市也同样面临或即将遇到。因此,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对我市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的主要发展经验

1、富有远见的经济政策,不断升级的经济战略

吸引外资。新加坡于1961年投资创建60平方公里的裕廊工业区,加快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授权裕廊工业管理局招商引资、审批项目、园区规划、征税、土地供应、公共服务等多项自主权。目前,裕廊工业园已经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基地,年产值2000亿新元以上,并以此为基地和突破,吸引外资加速发展。2007年新加坡吸引外资230亿美元,占东南亚吸引外资的50%以上,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总部400多家,国际银行100多家。

产业升级。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60年代劳动密集型、70年代资本密集型、80年代技术密集型,到90年代末制造业多元化和服务业飞速发展的过程。进入21世纪,新加坡大力发展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其他知识密集型经济。目前岸外钻井平台占世界20%,船只维修占世界20%,电脑硬盘驱动器占世界30%,同时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亚洲生物医药研发中心。

服务业发展。新加坡服务业以港口商业服务为基础,依靠其航海和航空枢纽地位以及热带海岛风光,相继发展了商业服务业、仓储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2007年新加坡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4.9%,其中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商业服务业、仓储物流业和旅游业,合计占服务业的85.5%。新加坡总部经济发达,目前有跨国公司区域总部400多家。最近,新加坡提出发展可出口的服务业战略,重点是国际医疗和国际教育产业。

2、富有成效的住房保障制度,公开透明的个人税收政策

公积金制度。从1955年开始,新加坡政府开始实施公积金制度,要求雇主和雇员依法缴纳定额保险费。公积金局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势,对雇主和员工双方缴纳比例进行灵活调整,目前情况是个人缴纳工资的20%,雇主缴纳职工工资的14.5%。新加坡的养老保障制度也是与公积金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新加坡公积金制度已经成为集养老,保健、住房、家庭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解决了住房、医疗、养老三大难题。

住房保障。1960年,新加坡政府设立了建屋发展局,负责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近四十年来,建屋发展局组织实施了八个五年建屋计划,已建设了87.8万套公共组屋,全国86%的人口居住在组屋里。目前,新加坡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3平方米,95%的家庭拥有私人成套住宅,两项指标均居发达国家前列。组屋为开放式,一楼空置用作社区活动之用;每个组屋区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如超级市场、熟食店、诊疗所、图书馆、购物中心、游乐场一应俱全,组屋区的楼道公共照明、电梯维护、绿化、学校、道路等均由政府投入。此外,政府每隔5年还对组屋进行一次外墙粉刷,因此新加坡的组屋外观都非常整洁亮丽。

弹性税制。新加坡主体税种是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税制,但税负较低,而且有很多税前扣除。扣除结果,50%的新加坡家庭不需要缴税,另外45%的家庭税负在5%以下,只有5%富裕家庭税负高于5%,全社会平均税负在2%左右。尽管税负不重,但新加坡财产申报制度非常透明,一旦呈报不实就要面临法律的严惩。

3、执行严格的城市总体规划,宜人宜居的国际花园城市。

土地国有。新加坡是一个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独立以后,国家通过强行征用个人土地的办法扩大国有地产,全国私人占有的土地面积已由独立前的70%下降至20%左右。为了防止滥用《土地征用法》赋予的权力,政府规定了非常详细的征地程序:有关部门提出土地征用建议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呈报给规划审查委员会审核,经国家发展部部长呈交给内阁和总理最后批准,并在政府的征用土地公报上予以公布,征地才正式启动。如果被征土地所有者对地税官确定的赔偿方式、金额,以及赔偿费的分配等不服,都可以向上诉委员会提出上诉。

规划严格。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城市规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新加坡已经形成了由规划法令、概念蓝图、发展指导蓝图、详细规划组成的完整的规划编制体系。规划编制由民间事务所完成,政府只负责审查其资质,对于政府认为重要的工程,可通过设计委员会对建筑布局和外观设计进行指导。新加坡对国土面积功能的区分非常严格,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居民居住用地抑制控制在国土面积的15%以内。城市重建局将新加坡所有土地划分为900多个区块,并在每一区块内对土地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制作沙盘模型供舆论监督,由于每一栋房屋、每一扇窗户都能在城市规划沙盘模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违反规划的行为很容易被发现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集约用地。新加坡一方面填海造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地铁、停车场大部分在地下,甚至污水处理厂、地铁维修厂、水库、商场、康乐设施也逐步转入地下。全岛6个污水处理厂均建在地下50米深的地方,共节约土地300公顷。

4、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局势,廉洁高效的行政机关架构。

社会稳定。新加坡是一个人口超过400万的经济中心,不同信仰不同宗教的族群共同生活在一个面积600多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依然秩序井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新加坡在社会和谐方面要比香港和台北更加出色。新加坡很注意保护弱势群体,致力于推行增加人民资产的富民政策,如旧屋翻新计划、店屋出售计划、全民拥股计划、公积金填补计划、教育储蓄基金计划、小家庭辅助计划等。这些政策和计划的实施使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了保障,稳定了社会环境。新加坡大多数人口所居住的组屋没有围墙,但盗窃事件很少发生,社会环境非常安全,犯罪率只有0.48%,是全世界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劳资和谐。新加坡劳资关系比较和谐。全国工资理事会每年6月份公布工资指导原则,在保持国民经济竞争力的同时确保职工获得合理的酬劳。如2001年经济萧条时,工资理事会建议公司采取严格节制工资的措施来渡过经济难关,保住员工的工作,吁请公司将裁员当作最后的途径,在裁员之前公司应先采取其它措施,包括公司管理层带头减薪、减少每周工作日、无薪休假、冻结工资或减薪、控制除工资成本外的其它商业成本、将公司的业务表现及前景向员工介绍等。

廉政建设。新加坡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反腐倡廉、遏止腐败的体制机制,即教育倡廉、高薪养廉、规则和监督保廉。为消除腐败,先后出台了《防止贪污法》、《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等法律,任何人所拥有的财产如果与该人已知的收入来源不符合,又不能向法院作出合理的解释时,即被视为贪污所得,从而使得各种隐形的腐败行为都会受到惩罚。贪污调查局是新加坡反贪污腐败的最高专门机构,直接对总理负责,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广泛的权力。

二、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对我市的借鉴意义

1、政府应创优环境服务企业,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新加坡共有公务员6万名,若把教师扣除,只有3万名左右。由于行政层级单一,公务员队伍也比较精炼,行政成本得到节约,因此税负水平可以维持较低水平。同时,政府层次的单一和廉洁的公务员队伍也减少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企业不需要和多个政府部门打交道,在时间、精力、财力上都得到节省。与此同时,新加坡通过实施差别化的产业优惠政策,促进了高端产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据外商反映,由于物流效率高,从印度出口中东的货物,出口商宁愿绕道先把货物出口到新加坡。进行编组换载后再前往中东,这样反而比从印度直接出口中东节约时间和成本。相比之下,周边国家如印尼、泰国虽然工资成本低,机场和港口也很现代,但效率低下,加上政治不稳,外商往往望而却步。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空前严峻,企业面临着市场萎缩、经营困难的巨大压力,我们必须强化服务,有所作为,把扶持企业的措施落实到位,为企业营造逆势突围的优质环境。江苏省123项、常州市101项行政事业收费的取消停止要全面落实到位。对中介机构不合理收费问题,要清理、整顿、管理、处罚多管齐下。同时,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加工业向高端制造业、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物质资源支撑向人力资源支撑转变,摆脱企业对资源消耗和国外技术、市场的过度依赖,企业才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全市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

2、政府应吸引民资参与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新加坡对公用企业的管理卓有成效。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新加坡政府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以民营化为中心的改革,陆续把新加坡地铁公司、新加坡港务局、新加坡电信公司通过上市实行了民营化。新加坡对民营化的国有企业一律实行政府控股,民营化的政联企业中至少要有30%的股本是由政府控制的,任何个人不得拥有超过5%的公司股权,外国投资者入股则不允许超过公司资产总值的15%。通过实施上述国有企业民营化措施,不仅有利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实现经济目标,而且使新加坡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如地铁系统和公交系统票价都很便宜,但由于管理高效,公共交通公司都保持盈利。

近年来,我市成功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快速公交、南北高架路、奥体中心等重大设施相继投用,城市综合功能大大增强。我市公用事业在公交优先、菜市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引进民间资本方面已经有所突破,比如港华燃气、污水处理等方面,但也存在条块分割、资金短缺等矛盾。今后应借鉴新加坡方面的经验,按照“政府监管、特许经营、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放开市场,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实现投资多元化、经营市场化和发展产业化,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

3、政府应重视因材施教,培育和吸引一流顶尖人才。

精英教育是新加坡精英治国的基础。新加坡实行强制教育,中小学全部公立并对成绩优秀者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他们在小学四年级就实行分流,凡是成绩优异的孩子就由国家送入最好的学校培养,在新加坡,只有30%中学生升入大学,并把经过层层选拔的1‰左右的精英分子由国家出资送到哈佛、牛津等国外著名大学深造,学成回国后为国效力,其余学生则进入职业学院学习实用技术。新加坡职业教育发达,对专业师资要求很高,鼓励有成就的工程师、技师进入职业教育行业或做兼职教师,与学生分享经验,由于推崇因才施教的教育方针,新加坡职业学院毕业生不仅节约了抽象理论教学上的成本,而且能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

我市教育事业一直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基础教育指标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蓝天计划”和“春晖工程”让10多万流动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4%,连续7年列江苏省首位;常州科教城建设创造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企所共赢”的高职教育常州模式,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成绩面前我们更要看到差距,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抓好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推动科教城三期建设,让常州真正成为人才创新创业和科研成果集聚的首选之地。

4、政府应吸引全民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增加社会爱心和活力。

在新加坡,从政府工作人员到普通市民,都要坚持参加一年一度的植树运动,各居住小区、学校、企业都有自己养护的绿地,所有的绿化工程都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推行全民管理方式,形成了男女老少共同养护,政府、单位、群众同心协力绿化美化城市的机制和风气。新加坡的社区硬件建设资金投入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政府投入80%,其余20%来自社会各界捐助,新加坡政府并不缺少社区建设资金,之所以要留出缺口,就是为了培养全体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新加坡每个社区都有义工队伍,在社区生活的成功人士是义工队伍的中坚力量,这些处于社会较高地位的有知识有专业技术的人士都愿意为相对贫穷弱势的群体服务,他们是社区工作和服务的主要力量。

我市近年来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创造了慈善事业常州模式,全市募集慈善基金数量超过13亿元,一度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今年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价值超过4亿元;积极开展创建“爱心之城、慈善之都”活动,社会爱心充分涌流。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继续体现出强烈的民本意识和浓厚的民生情怀,切实帮助社会弱势群体,集中精力、财力、物力解决好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营造和谐、和睦、和顺的社会环境;同时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5、政府在城建时应注重文物保护,尊重城市历史文化。

新加坡寸土寸金,但新加坡的文物保护、历史街区保护非常出色。新加坡有原始的热带雨林,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中,修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另一方面也将这些珍贵植物很好地保存下来。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移民国家,华人、马来人、印度人都有相当比例,各民族既交流融合又保持传统文化,印度寺庙、教堂、清真寺、佛堂和平相处,成为族群和谐的一个象征。在新加坡高楼林立的金融街隔壁,就是一排一排的传统华人建筑——牛车水,虽然那些传统建筑地块非常值钱,如果搞商业开发政府可以赚很多钱,但新加坡政府没有这样做。在新加坡,50年以上房龄的房子都作为文物得到保护,业主可以对内部进行现代化装修,但不可以改变建筑物外观。

历史文化是软实力,也是展示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光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文化的崛起,一个国家或地区是不能真正崛起的。我市是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现有国家级文物单位4处,历史文化街区4处,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但由于文物保护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常州历史风貌曾遭受不同程度损害。值得庆幸的是,文保工作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文物三年修缮计划和系列修复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还应深入学习新加坡在文物保护与开发方面的经验,加强统筹规划,不应只强调文物保护而将古建筑区域孤立起来,要使周边新建筑与古建筑相协调,让常州古城区既体现出历史发展的轨迹,又能不断满足城市更新扩建的步伐。

第二篇:国外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反腐倡廉的成功做法

1、专门立法依法治腐

上述国家均为崇尚法制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它们在打击腐败时,首选的武器自然是法律。

早在20世纪初,北欧国家就开始制定反腐败法律,强调预防与惩治相结合。瑞典于1919年、1962年、1978年制定和完善了《反行贿受贿法》。芬兰在20世纪20年代制定了《公务刑法》。丹麦则在其刑法的有关章节中明确规定了有关贪污受贿罪的罪刑规范,对贪污罪的刑罚大大高于其它经济犯罪的处罚标准。新加坡在1960年颁布了该国第一部《防止贪污法》,此后又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对其进行了多次修改,从而使其更加完善,且更具可操作性。同时,新加坡政府还推出了《公务员惩戒规则》,这是对《防止贪污法》的补充。1988年又出台一部专门惩治腐败犯罪程序法——《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

2、独立机构专司反腐

为了治理腐败现象,这些国家都设立了高效、独立、专司反腐的机构,负责彻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

新加坡于1952年设立贪污调查局。2000年,该机构与专事查处非法交易的商业事务局合署办公。它不但拥有很大的权力而且直接隶属政府首长,还有独立而不受政府官员干扰的法庭作支援,其职能主要有三方面:接受举报和调查相关情况;调查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防止腐败法》第15条还授予调查专员可以在没有逮捕证的情况下逮捕违法人员;通过审查公共部门的工作方法和程序发现存在的问题来预防腐败。

瑞典于1998年成立国家经济犯罪署,专门治理经济罪,主要管辖斯德哥尔摩、哥德堡等大城市。在中小城市和边远地区,则通过与地方检察机关的警局合作实现目标。203年,瑞典又成立国家反腐败办,专门负责调查政府腐败和各种贿赂案件。

加拿大于1878年成立了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审计署。它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内设一专门委员会负责向谇报告工作,委员长会主席一般由反对党代表担任,其职能主要是监督政府财政支出。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于1989年成立的独立反腐委员会是一个公共权威机构,独立于政府部门,具有重要权力;通过公正的调查,揭露腐败事件;向公共部门提供警示建设和预防措施,防止腐败事件发生;在公共部门和社会团体中,开展有关反腐败的教育,宣传新南威尔独立反腐委员会任务的活动。其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防止社会诚信破坏,指导公务员的行为,揭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潜藏于公共部门中、并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腐败现象。

3、透明政府阳光拒腐

在这引起国家,官员的财产都是公开的,人们对官员的财产有疑问可以投诉,有关部门应调查并向人们作出解释。

在瑞典,从1766年开始,公民就有权查阅官员直到首相的财产与纳税状况的国家

在芬兰,政府档安馆及共共部门的所有档案不仅专家学者开放,也对新闻媒体和公众开放,以接受公民和媒体的监督。此外,芬兰法律还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开设匿名账户,每个公民和团体的收入与财产每年都要在纳税表上予以公布,税收当局有权了解公布,税收当局有权了解全国所有账户的情况。

后来,北欧国家都实行了金融实名的存款制度和官员财产信息公开制度,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和透明官员。

4、严格执法利剑惩腐

这些国家,在惩治腐败行为时,可以说是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真正做到了“执法必严”。

在新加坡,事无巨细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严”字当头。公职人员哪怕接受一听中咖啡、一盒香烟、吃一顿饭都被视为违法,都要受到惩罚。《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对贪污受贿更是作出了严厉的惩罚规定。公职人员贪污受贿一经查实,不仅要处以5—7年的监禁,还要没收无法说明来源的一切财产,同时没收本人的公积和退休金。该国环境发展部前政务部长曾接受了印尼商人赠送的7张机票,携带家人旅游,被发现后不仅被撤职,还被判刑4年。原国家发展与建设部部长郑章远算得上是新加坡的开国元勋,曾为“政府组屋”建设立下汗马功劳,新加坡贪污调查局发现他两次受贿50万元,便他拒不承认,最终在铁证面前畏罪自杀。

在芬兰,公务员接受金钱、珠宝、家电、低息贷款、公费旅行均被视为受贿,甚至接受荣誉头衔和有关部门的推荐也不例外。公务员如果被指控受贿,罪名成立,将被立即免职。

5、倡行廉德文化御腐

长期以来,北欧国家塑造了较高的公民道德水准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人们对通过旁门左道满足个人欲望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到的财富才是合理的。

芬兰在初中教育阶段就开设了社会学课程,学生在高中阶段便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因此,青年人在步入社会之前就具备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芬兰年轻人从大学毕业进入公务员体系后,最重要的就是弄清“腐败”界限,即接受礼品或受请吃饭的上限是什么。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公务员可以接受一杯热啤酒和一个冷三明治,但如果喝上葡萄酒那就危险了。”

新加坡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动了自上而下的“文化再生运动”,推动以儒家文化为核

心的东方价值观。1991年正式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确立了新加坡国民“国家至上,社会为行;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五大价值观,并提出“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德作为新加坡人的具体行为准则。其中,廉耻就是廉洁奉公,反对各种形式的腐败。

6、落实制度细节防腐

这些国家在预防和惩治腐败时主要采取了以下制度:

(1)现代文官制度。西方国家克服了早年的恩赐官职制、政党分服制的种种弊端,逐步发展为如今的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的现代文官制度。其中占职位少数的事务官由考试录用。政务官官职不得作为竞选的许诺;事务官不受政务官更迭的影响,其升迁实行考绩制,不犯过失即不得被解职。

(2)公务员日记制度。新加坡政府每年发给公务员一本日记本,公务员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将自己的活动记载下来。日记本定期接受检查,由主管官查毕签名后发还。如果发现有疑点,要交贪污调查局一旦从另外的渠道查明公务员有贪污腐败的行为,该主管官也将作为知情不报者予以相应的刑事处理。这种具有“连环保“特征的考核方式,不仅迫使公务员本人而且也包括其主管官员都必须对公务员品德负连带责任。

(3)财产早报公开制度。在新加坡,每个公务员在任职之初,必须详细申报个人财产,包括其担保人或家庭成员所拥有的投资和利息情况;若财产在任职有所变动,应自动填写变动财产申报清单,并注明变动原因;每年7月1日,各政府部门的职员必须填报个人财产申报表,申报财产如果说不清来源,特别是有关部门调查时,不能能以满意的答复,这部分财产就会被推定为贪污所得。

(4)高薪养廉制度。新加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中央公积金制度》(CPF),为公务员提供甚为丰厚的退休金。这一制度规定,所有参加社会工作的人员,包括政府公务员、企业职员、一般工人等,每月个人出资、政府出资,存入个人公积金账户,工龄越长,公积金越多。若任内没有出现贪污受贿或其它渎职违法行为,退休后就可提取这份公积金。据统计,高级公务员司局级到岁退休时,公积金总额大约有80—90万新元,相当于人民币400—500万元。因此,新加坡公务员是个非常令人羡慕职业,始终居于社会高收入阶层。高福利伴随着的是高要求,一生衣食无优的前提是一生勤政廉洁。

(5)集中采购制度。北欧国家解除了政府对企业的行政管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让资源充分地市场化、私有化,这样,从源头上断绝了钱权交易的机会;同时,政府对于办公用品、市场建设、公共服务等,都实行集中采购、招标投标的制度。

(6)举报人制度。新加坡政府实施举报人制度,并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积极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反腐倡廉,使贪赃枉法者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7)监督制度。在芬兰,监督包括议会监督、法院监督和政府内部监督。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政府机关中的最高检察官,其主要工作是依据宪法监督总统、内阁成员以及政府其他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监察官员一般均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

巡视,倾听民众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与公务员的举报。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通过自主的新闻报道、转播、调查、评论等,发达国家的各级官员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言一行都得十分谨慎小心。在公众监督等方面,任何公民都可依法自由检举和揭发政府官员的违法行为。

(8)控权制度。以丹麦为例,以前,该国警察局内部没有纠察处,1995年,丹麦议员认为,警察不能自己监督自己,必须实行他律,所以在当年取消了纠察处,在全国各地警区设立了由议员、群众代表和律师组成的警察诉讼委员会,负责处理诉讼警察案,有权决定对警察渎职及其他违法行为进行调查。

第三篇:国外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作者:范洪保

更新日期:2009-5-7

腐败,就像一个纠缠不休的幽灵,困扰着每一个国家,严重威胁着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侵蚀着执政党的执政基础。为此,各国都在进行不懈地探索,试图遏制腐败的发生,可在多数国家反腐效果每每差强人意。令人振奋的是,有几个国家的做法却取得了巨大成功。

根据最近几年透明国际组织发布的全球清廉指数(CPI),排在全球前10位的最清廉国家分别是:2005年,冰岛、芬兰、新西兰、丹麦、新加坡、瑞典、瑞士、挪威、澳大利亚、奥地利;2006年,芬兰、冰岛、新西兰、丹麦、新加坡、瑞典、瑞士、挪威、澳大利亚、荷兰;2007年,丹麦,芬兰、新西兰、新加坡、瑞典、冰岛、荷兰、瑞士、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亚;2008年,丹麦、瑞典、新西兰、新加坡、芬兰、瑞士、冰岛、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

这些国家的政府何以如此廉洁?它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功经验呢?对我们有何启示呢?

一、国外反腐倡廉的成功做法

1、专门立法依法治腐

上述国家均为崇尚法制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它们在打击腐败时,首选的武器自然是法律。

早在20世纪初叶,北欧国家就开始制定反腐败法律,强调预防与惩治相结合。瑞典于1919年、1962年、1978年制定和完善了《反行贿受贿法》。芬兰在20世纪20年代制定了《公务刑法》。丹麦则在其刑法典的有关章节中明确规定了有关贪污受贿罪的罪刑规范,对贪污罪的刑罚大大高于其他经济犯罪的处罚标准。新加坡在1960年颁布了该国第一部《防止贪污法》,此后又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对其进行了多次修改,从而使其更加完善,且更具可操作性。同时,新加坡政府还推出了《公务员惩戒规则》,这是对《防止贪污法》的补充。1988年又出台一部专门惩治腐败犯罪的程序法——《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

2、独立机构专司反腐

为了治理腐败现象,这些国家都设立了高效、独立、专司反腐的机构,负责彻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

新加坡于1952年设立贪污调查局。2000年,该机构与专事查处非法交易的商业事务局合署办公。它不但拥有很大的权力而且直接隶属政府首长,还有独立而不受政府官员干扰的法庭作支援,其职能主要有三方面:接受举报和调查相关情况;调查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防止腐败法》第15条还授予调查专员可以在没有逮捕证的情况下逮捕违法人员;通过审查公共部门的工作方法和程序发现存在的问题来预防腐败。

瑞典于1998年成立国家经济犯罪署,专门治理经济犯罪,主要管辖斯德哥尔摩—哥德堡等大城市。在中小城市和边远地区,则通过与地方检察机关和警局合作实现目标。2003年,瑞典又成立国家反腐败办,专门负责调查政府腐败和各种贿赂案件。

加拿大于1878年成立了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审计署。它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内设一专门委员会负责向议会报告工作,委员会主席一般由反对党代表担任,其职能主要是监督政府财政支出。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于1989年成立的独立反腐委员会是一个公共权威机构,独立于政府部门,具有重要权力:通过公正的调查,揭露腐败事物;向公共部门提供警示建议和预防措施,防止腐败事件发生;在公共部门和社会团体中,开展有关反腐败的教育,宣传新南威尔士独立反腐委员会任务的活动。其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防止社会诚信破坏,指导公务员的行为,揭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潜藏于公共部门中、并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腐败现象。

3、透明政治阳光拒腐

在这些国家,官员的财产都是公开的,人们对官员的财产有疑问可以投诉,有关部门应调查并向人们作出解释。

在瑞典,从1766年开始,公民就有权查阅官员直到首相的财产与纳税状况的国家。在芬兰,政府档案馆及公共部门的所有档案不仅对专家学者开放,也对新闻媒体和公众开放,以接受公民和媒体的监督。此外,芬兰法律还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开设匿名账户,每个公民和团体的收入与财产每年都要在纳税表上予以公布,税收当局有权了解全国所有账户的情况。

后来,北欧国家都实行了金融实名的存款制度和官员财产信息公开制度,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政府和透明官员。

4、严格执法利剑惩腐

这些国家,在惩治腐败行为时,可以说是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真正做到了“执法必严”。在新加坡,事无巨细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严”字当头。公职人员哪怕接受一听咖啡、一盒香烟、吃一顿饭都被视为违法,都要受到惩罚。《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对贪污受贿更是作出了严厉的惩罚规定。公职人员贪污受贿一经查实,不仅要处以5—7年的监禁,而且还要处以最高10万美元的罚金,还要没收无法说明来源的一切财产,同时没收本人的公积金和退休金。该国环境发展部前政务部长曾接受了印尼商人赠送的7张机票,携带家人旅游,被发现后不仅被撤职,还被判刑4年。原国家发展与建设部部长郑章远算得上是新加坡的开国元勋,曾为“政府组屋”建设立下汗马功劳,新加坡贪污调查局发现他两次受贿50万元,但他拒不承认,最终在铁证面前畏罪自杀。

在芬兰,公务员接受金钱、珠宝、家电、低息贷款、公费旅行均被视为受贿,甚至接受荣誉头衔和有关部门的推荐也不例外。公务员如果被指控受贿,罪名成立,将被立即免职。

5、倡行廉德文化御腐

长期以来,北欧国家塑造了较高的公民道德水准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人们对通过旁门左道满足个人欲望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到的财富才是合理的。

芬兰在初中教育阶段就开设了社会学课程,学生在高中阶段便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因此,青年人在步入社会之前就具备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芬兰年轻人从大学毕业进入公务员体系后,最重要的就是弄清“腐败”的界限,即接受礼品或受请吃饭的上限是什么。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公务员可以接受一杯热啤酒和一个冷三明治,但如果喝上葡萄酒那就危险了。”

新加坡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动了自上而下的“文化再生运动”,推动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1991年正式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确立了新加坡国民“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五大价值观,并提出“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德作为新加坡人的具体行为准则。其中,廉耻就是廉洁奉公,反对各种形式的腐败。

6、落实制度细节防腐

这些国家在预防和惩治腐败时主要采取了以下制度:

(1)现代文官制度。西方国家克服了早年的恩赐官职制、政党分肥制的种种弊端,逐步发展为如今的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的现代文官制度。其中占职位少数的政务官由党派轮流充任,占职位多数的事务官由考试录用。政务官官职不得作为竞选的许诺;事务官不受政务官更迭的影响,其升迁实行考绩制,不犯过失即不得被解职。

(2)公务员日记制度。新加坡政府每年发给公务员一本日记本,公务员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将自己的活动记载下来。日记本定期接受检查,由主管官查毕签名后发还。如果发现有疑点,要交贪污调查局进行审查核实,否则,如果贪污调查局一旦从另外的渠道查明公务员有

贪污腐败的行为,该主管官也将作为知情不报者予以相应的刑事处分。这种具有“连环保”特征的考核方式,不仅迫使公务员本人而且也包括其主管官员都必须对公务员品德负连带责任。

(3)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在新加坡,每个公务员在任职之初,必须详细申报个人财产,包括其担保人或家庭成员所拥有的投资和利息情况;若财产在任职后有所变动,应自动填写变动财产申报清单,并注明变动原因;每年7月1日,各政府部门的职员必须填报个人财产申报表,申报财产如果说不清来源,特别是有关部门调查时,不能给以满意的答复,这部分财产就会被推定为贪污所得。

(4)高薪养廉制度。新加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中央公积金制度》(CPF),为公务员提供甚为丰厚的退休金。这一制度规定,所有参加社会工作的人员,包括政府公务员、企业职员、一般工人等,每月个人出资,政府出资,存人个人公积金账户,工龄愈长,公积金愈多。若任内没有出现贪污受贿或其它读职违法行为,退休后就可提取这份公积金。据统计,高级公务员司局级到岁退休时,公积金总额大约有80—90万新元,相当于人民币400—500万元。因此,新加坡公务员是个非常令人羡慕的职业,始终居于社会高收人阶层。高福利伴随着的是高要求,一生衣食无优的前提是一生勤政廉洁。

(5)集中采购制度。北欧国家解除了政府对企业的行政管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让资源充分地市场化、私有化,这样,从源头上断绝了钱权交易的机会;同时,政府对于办公用品、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都实行集中采购、招标投标的制度。

(6)举报人制度。新加坡政府实施举报人制度,并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积极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反腐倡廉,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强大的声势,使贪赃枉法者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7)监督制度。在芬兰,监督包括议会监督、法院监督和政府内部监督。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政府机关中的最高检察官,其主要工作是依据宪法监督总统、内阁成员以及政府其他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监察官一般均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民众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与公务员的举报。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通过自主的新闻报道、转播、调查、评论等,发达国家的各级官员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言一行都得十分谨慎小心。在公众监督等方面,任何公民都可依法自由检举和揭发政府官员的违法行为。

(8)控权制度。以丹麦为例,以前,该国警察局内部设有纠察处。1995年,丹麦议员认为,警察不能自己监督自己,必须实行他律,所以在当年取消了纠察处,在全国各地警区设立了由议员、群众代表和律师组成的警察诉讼委员会,负责处理诉讼警察案,有权决定对警察渎职及其他违法行为进行调查。

二、几点启示

前面提到的全球最廉洁国家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把“法治”的理念树立好。

各国的成功实践证明,法治能够从根本上抑制腐败,而人治则容易催生腐败。因而,必须要树立依法治腐的理念。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这方面我国已经取得较大进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据统计,我国现行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已多达1200余件。然而,现存反腐败立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我国的反腐败法律法规多以党内文件(条例)、规定、规划、办法等形式存在,迄今为止,我国仍然没有明晰的、便于操作的反腐败专门立法。其二,不少法规具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性、阶段性的弊端。其三,一些法规原则性太强,具体规范较少,缺乏操作性。其四,许多法规都缺少严谨的程序规定。

因而,树立依法治腐的理念,首先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廉政立法。不仅要有廉政建设的基本法,对反腐败的机构、权限、人员及职责、腐败的种类、惩罚措施等予以规范,而且要有相配套的各项具体法规,如贪污腐败举报法、财产申报法等等。

2、把法制的尊严维护好。

古人云:“徒法不足以自行”。光有好的法律还是不够的,关键是能否很好地贯彻执行。将清廉指数居于前的国家和清廉指数落后的国家相比,其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有没有反腐败的法律,而在于法律是否得到严格执行。最清廉国家把法律当作至上权威,维护法制尊严是全民的共同责任,在那里法律就是“高压线”,凡腐败者必受罚,法制的刚性得到充分实现;而在腐败盛行的国家,法律被肆意践踏,形同虚设,“人治”高于“法治”,各种“潜规则”、“关系网”大行其道,腐败者逍遥法外,法律成了可以随意扭曲的“橡皮筋”,弱不禁风。严格执法,使得向腐败者望而生畏;懈怠执法使得腐败愈演愈烈。

由此,我们必须彻底坚定执法理念,坚决抵制执法犯法、徇私枉法、以言代法、以言废法等非法行为。在执法时要顶住压力、排除干扰、铁面无私、一视同仁。

3、把独立的机构设置好。

国外成功的反腐经验表明,设置专门机构防治腐败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的廉政建设部门包括党的内部监督机构——纪律检查委员会、政府系统的监察机构——监察部门、隶属于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机构——反贪污贿赂局。但是,我国目前缺乏一个像新加坡贪污调查局那样的独立而又有高度职权的廉政权威机构。

况且,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廉政建设部门的财权、人权、物权都受同级政府的管辖和约束,其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地官员的影响,因而很难保证自己的独立性、权威性和超然性。

由此,新加坡、加拿大、瑞典等国设立独立机构开展反腐败工作的做法事非常值得借鉴的。

4、把透明的信息公开好。

反腐实践还证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必须在阳光下操作。

腐败的形式虽多种多样,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公开透明,使得掌握权力者能够利用权力搞暗箱操作或私下交易。没有公开透明,没有人民充分的真正的知情权,惩治腐败的一切举措都将成为一纸空文。

在我国,公开透明的信息资源还是比较短缺的,信息渠道也不够通畅,群众难以有效地参与监督。为了实现透明化,一方面,必须实现公共信息的公开透明,保证人民的知情权。信息公开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为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之外的一切公共信息,都必须通过科学具体的机制和程序及时地向人民群众公开,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的权力、义务及责任,制度规范等具体事宜也要向社会公开。另一方面,必须彻底改变权力的授予、运作及结果公开的模式,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变“少数人任命”为“差额选举”。再一方面,必须完善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让群众监督领导干部财产的来源及变化情况,随时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

5、把廉政的文化建设好。

清廉国家的实践表明,廉政文化对公共权力的异化具有重大的防范作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廉洁自律是政府官员必须具备的品格。政府官员优秀的表率和垂范,可以起到良好的学习榜样和标杆作用。弘扬廉政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清正廉洁的风气和氛围可以起到有效地预防腐败作用。在社会转型时期,执掌公共权力的公务人员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其对公共权力异化的承受能力变得十分脆弱。廉政文化可以通过建立公务人员自身的价值理念来弥补法律的空缺,自觉拒腐防变。

故而,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固本函源。第一,应从培养正确的荣辱观念抓起,要通过教育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腐败带来的严重后果,积极树立清廉信念;第二,从小就向孩子灌输“俭以养德,廉以立身”的廉洁思想,培养他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是非观念;第三,还应宣传廉洁典型,倡导淡泊名利,使廉洁自律成为公务人员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培养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从思想源头上预防腐败,增加民众对反腐败知识的了解,加强民众对腐败问题的认识,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意愿,减少社会文化习俗产生的腐败。

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虽然漫长,成效也不能迅速体现,但是一旦廉洁光荣、贪污可耻的思想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灵中,弥漫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那么贪污腐败滋生的土壤将会渐渐贫瘠,干部、官员的自我道德约束机制会逐步塑造得坚不可摧。

6、把人民的目光凝聚好。

在清廉国家,不仅政府在为人民“守夜”,人民群众自己也在“守夜”,对各种腐败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它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反腐败不仅仅是政府和执政党的责任,更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让充分保障群众对腐败现象的监督权,才能使腐败现象无处藏身。

俗话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对打击腐败现象有着极高的热情。目前,在我国已被查处的腐败案中,有60%至70%的案件是通过群众举报而发现的。

可是,现实中的“官本位”思想和其他不良的体制机制阻碍了群众的眼睛。许多案例显示,一些群众正当的检举、揭发、意见、建议没有被认真对待,一些群众的正当诉求被当成无理取闹,甚至出现受理单位与被举报人串通从而使举报人遭受不利的情况,群众与反腐机构间的信息传递未能顺畅进行,多样化的监督尚未实现。由此,在二者之间建立起正常可靠且安全通畅的联系通道不仅是当权者决心反腐的表现,更能获得最有效的社会支持。

三、结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国情的差异,国外的反腐倡廉举措及其成功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但是也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必须从本国与他国的实践中揭示反腐倡廉的规律性,借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高效率;必须既重视依法治腐,强化法制的刚性特征,又要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做到“刚柔并济”;必须把独立机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更要把执法必严作为核心理念;既要做好公共信息的透明化,又要坚定人民群众是做好反腐败工作的真正的力量来源和强大后盾。

第四篇: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启示

对中国留学生就读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 新加坡职业教育吸引了大批中国留学生,主要优势在于其教学质量高,升学、就业渠道通畅,有健全的培育和吸引外来人才的政策机制等等。这对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产业型、技能型人才以及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有借鉴和引导的意义。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却在建国后的短短几十年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这与新加坡大力推行科学务实的职业教育密不可分。职业教育不仅是新加坡教育的主体,也是经济发展的支柱。

新加坡成功的职业教育不仅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的本国人才,还吸引了大批留学生。近几年新加坡平均每年吸引的中国留学生的人数为5000人,据2008年的统计,在新加坡的中国留学生有3.9万之众。约有46%的留学生就读专业文凭课程与高级专业文凭课程,仅有25%的留学生就读本科或研究生课程。

新加坡职业教育吸引中国留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新加坡职业教育品质优良,培养出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1)新加坡职业教育的优良品质离不开专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质量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得到保障。

一方面,新加坡高职院校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严格的教师选拔、培养制度。重视教师的企业经验,规定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在企业工作3年以上的资历,也鼓励有成就的工程师、技师进入教育行业或做兼职教师。同时,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鼓励教师从事科技项目的研发,使专业教师不断从生产实践中汲取营养。此外,新加坡高职院校开展了与国外大学联合开发、联合办学等项目,鼓励并帮助教师到海外进修,提升师资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采用灵活的教师聘用制,有一套严格、规范的教学评估制度来保障教学质量。通常在每学期期末之前校园网站就开通了网上教师评估平台,学生们使用学号和密码登录后,对所选课目的任课教师进行在线评估。虽然只要花费大约十分钟的时间,但学生有义务参加评估,这也是获准参加考试的必要条件。再综合其它方面的评估,对反馈结果不佳的教师将不再续聘。

(2)新加坡职业教育的优良品质体现在培养出了市场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实践性,通过对专业设置,课程更新调整以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落实。

高职院校通过对市场信息的调研、反馈,使专业设置尽可能切合市场需求。从课程确定、课程设计和课程审查等各方面都与产业、行业紧密关联。例如:新加坡创新计算机学院通过 1

市场调研,针对新加坡港务局、樟宜国际机场等企业对IT人才的需求,采用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就近设立办学点等灵活方式为企业服务。这样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不但满足了市场的人才需求,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

在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采取先实践后理论以及在实践中增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等教学手段。在新加坡各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中,“教学工厂”模式得以广泛推广,教学工厂是由企业与学校联办的以教学和技能训练为目的的生产车间,使学生通过生产实践,掌握知识和技能。经历了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锻炼,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职业岗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教学工厂”模式将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有机地融为一体,是一种深层次的产学结合模式。

二、新加坡采取既分流又并轨的教育体制,具备合理完善的上升通道。

新加坡实行小学、中学两次分流,每年约有25%的学生升入初级学院(2年制的大学预备教育),40%的学生升入理工学院(3年制文凭课程),25%的学生升入工艺教育机构或技术教育学院(2年制技术培训课程)。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每个层次都有独立的职业发展方向,但又是互联相通的,成绩优良的学生有机会在更高的教育水平上参加更高一级的学习。这样的教育机制能够因材施教,发挥人才的潜能。

另外,新加坡沿袭了英联邦的教育体系,英文授课,政府院校的文凭受国际认可。许多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与欧美同步,对想去欧美继续深造的留学生,在新加坡的学习成为快捷的通道和跳板。

三、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恰当,合理有效的控制投入和产出,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国家教育体制的建立要从整体人才的需求与供给出发,研究产业政策的导向,综合考虑到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企业的用人成本,使各层次教育有机结合,最大效率的配置和利用资源。新加坡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切合市场对研究型人才和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状况,避免了匮乏和过剩两种偏颇,实现了高效利用人力资源,对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1)教育资金投入得到合理配置。新加坡政府除国家拨款发展职业教育以外,还向企业集资建立技能发展基金。(2)调控了企业的用人成本。由于毕业生的起薪是根据学历来定,合理用人使企业节约开支,提高了竞争力。(3)成就了高性价比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切合市场需求,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好,虽然职业教育比大学本科的学历低,但从所投入的时间、金钱和所得到的回报来看,具有高性价比。在新加坡甚至有一些已具备资格升入初级学院的中学毕业生选择就读职业教育。

四、新加坡职业教育成为引进外来人才的渠道,留学生享有广阔的择业空间

新加坡把人才作为立国之本,意识到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的问题,采取积极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国策。就读新加坡政府高职院校的外国留学生,可以享受新加坡政府的学费资助,比例约占学费总额的70%以上,使得留学生的学费支出仅比本地学生高大约10%.享受政府资助的留学人员毕业以后需要在新加坡工作三年。留学生在找到工作后,只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合同,可获得工作许可,符合一定的条件还可申请新加坡永久居民资格,享受更好的社会福利保障。

就找工作的难易程度方面,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往往机会更多,因为社会对产业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从收入看,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收入未必低,例如在新加坡具有美发师资格的高职毕业生,收入可能与硕士研究生起薪相当。一些中国留学生看中在新加坡留学后有留在当地发展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留学生获得适合中国国内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回国就业处于有利的位置。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市场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仅上海,未来5年中就将有50万的技能型人才缺口。与其去挤学历教育的“独木桥”,不如选择职业教育,适合发挥自己的潜能又有好的就业前景。

中国的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两个一半的态势,即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一半规模,高等职业教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中国面临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一方面作为制造业大国,对技能性人才有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海外院校对我国中学毕业生生源的抢占逐步增加,据报道,今年我国有大约10%的应届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部分学生选择出国留学。面对国际竞争,中国职业教育须迎头赶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向人力资源大国发展的进程中,职业教育任重道远。新加坡职业教育培育留学生吸引人才的成功经验具有借鉴和启发的作用。

一、我国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未确立应有的社会地位,面临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任。

由于受到招收生源的质量、师资水平、办学条件、课程设置、教材等各方面条件所限,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加之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风气,使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受到影响,生源质量不佳反过来又影响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很难在求职市场上体现出优势,造成劳动力供需失衡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在1996年的《职业教育法》中已经得到确立,但确立其应有的社会地位还需具体的措施保障。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最终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职业教育经费紧张,投入不足的直接后果是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经费供给方面除了中央财政拨款,还可多渠道筹措资金,使职业教育投资主体与资金来源向多元化发展。可以鼓励调动企业、个人对职业教育投资,甚至可以吸收国外资金和贷款来发展我国高职教育。也可借鉴新加坡征收“技能发展基金”的做法,向企业集资,支持保障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一方面须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协调与管理。对办学规范、教学质量高的院校给予经费上的倾斜,对教学质量不良的院校予以限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和机制。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为例,包括四种教育机构:普通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分别由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由于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资源分散造成诸多问题。因此,整合教育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是当务之急。有教育专家提出,应明确划分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的职责,可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职业学校,劳动部门则负责技术资格认证、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指导行业制定职业标准。

三、打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普教和职教的上升通道;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认可度。

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对于增加职业院校的吸引力有很大帮助。学生在求职与升学之间有自由选择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的发掘自身潜能。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是一项能沟通各教育层次的行之有效的机制,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既能满足企业的“定单”需求,为企业提供适合的人才;也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吸引生源。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又与其它教育类型互有联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沟通职业教育与行业用人需求的桥梁,对促进就业、提升教学水平,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重视推行“双证制度”,鼓励并帮助学生考取中国国内的行业技术等级证书和/或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薪酬待遇,同时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四、拓展我国职业教育的输出,服务世界

中餐烹饪在国际上具有广泛深入的影响力。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等政府职能部门与中国烹饪协会以及国内外高等院校紧密合作,举办中餐烹饪职业认证和专业培训;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行业交流和技术交流,不断弘扬中华烹饪文化,提高中餐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输出有引导和探索的意义。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的提高,外国人学习汉语已经越来越广泛。据统计,外国留学生在中国主要是在大学中学习汉语。职业教育可以以汉语语言优势为契机拓展服务领域,吸引国外受教育者来中国留学,提升国际影响力。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进程中,我们应在国际竞争和发展的框架下去构思,着眼于世界职业教育最新发展的趋势,同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机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使职业教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深层次发展的驱动力。

参考文章

1.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王学风 《职业技术教育》 2001(31)

2.试论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李春玲《教育与职业》

(9)2008

第五篇:国外税收宣传成功经验及启示

国外税收宣传成功经验及启示

税收宣传是税务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我国长期以来一方面秉承税收宣传工作的传统,另一方面不忘合理扬弃,大胆创新,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税务工作各种元素的变化,税收宣传工作面临着愈来愈多的机遇和挑战。许多新形势、新要求的出现,使税收宣传显现出工作疲软、前进乏力、发展迟滞的状态。从国际上看,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税收宣传方面经验丰富,成果显著,本文将通过简要介绍其宣传经验,从而得出有利于推动我国税收宣传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一些启示。

一、世界各国税收宣传经验

(一)把宣传寓于服务之中

世界各国的税收宣传都把对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宣传放在首位,并着重强调“服务”,是这些国家纳税人自觉纳税的观念深入人心,征纳环境秩序良好。

1.免费提供申报表和延长工作时间。为尽可能减轻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以激励人们自觉遵守税法,不少国家的税务局除免费提供申报表外,还在某些地区延长工作时间,请税务人员就有关问题向纳税人进行详细讲解。

2.免费提供电话服务。纳税人可免费打电话到税务局,询问关于税收方面的信息,索要表格或出版物,或询问关于其个人税收账户的信息。

3.个人联系。有关资料表明,美国大约有4500万纳税人是通过纳税人服务系统与税务局联系的,税务工作人员每年都要向税务名册上的纳税人邮寄税务表格和说明。另外海年大约有700万纳税人拜访税务局的办公室,以寻求帮助。

4.志愿者计划。一些国家的税务局为了帮助那些自己不能填写报表又用不起税务代理的纳税人,发起了志愿者行动。志愿者还对老年人提供税务咨询,帮助老年人履行纳税义务,志愿者不领取任何报酬。

(二)广泛应用传播媒介

很多国家和地区税收宣传中,传播手段多样、途径广泛,这也是这些国家纳税观念深入人心的主要原因。

1.免费提供出版物。许多国家的税务局都出版“税务指南”等特殊的税务出版物。加拿大税务当局为配合实施新的商品和服务税,曾出版过近90种专门的小册子,这些出版物一般都不直接向纳税人收费。

2.利用大众媒介。许多国家都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向纳税人传播信息,如智利的报纸专门刊发税务增刊。近年来,也有的国家开始利用电子媒介向纳税人提供信息和材料。提供录像带和录音带。一些国家税务机关专门发行有关各种税收问题的录像带,并将这些录像带分发到私人录像带商店,免费提供给消费者看。墨西哥税务局还把录像带分发到地方税务分局,纳税人可以到当地税务局去看。还有的国家为视觉困难者提供录音带。

3.广告委员会。为使宣传效果达到最佳,美国请广告委员会帮助设计税务宣传方案,通过各种媒体,将“尽早填报,准确填报”等信息传给公众,从而使尽早、准确填报申报单的人数越来越多。

(三)宣传与教育紧密结合税收教育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得到重视,这种教育往往是涉及面十分广泛,且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的个人和群体采取不同的方式,使税收观念深入人心。

1.媒体宣传。不少国家的税务局都利用媒体向纳税人进行宣传教育,通过一些人们感兴趣的税务话题,使纳税人明白社会如何得益于各种税收,不承担公平税负的人会受到哪些惩罚等。

2.学校设立税务课程。美国有被称为“了解税”的教学计划,对14岁~18岁的中学生进行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解释征税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填写简单的纳税申报表。菲律宾对学生教育也很重视,在初中和高中加入税务课程。

3.小型企业税务研讨会。许多国家为初入商界的人制定了这一计划,主要是向他们介绍有关税收信息和提供帮助。研讨会的课程一般由税务局设计,由税务工作人员在税务局讲授,也可以由税收专家在社区学院或教育中心讲授。

4.税务诊所。美国联邦税务局每年都与商业性的电视台联系,在2月初的一个星期天,通过公共电视频道和有线电视网向全国播出“税务诊所”节目。节目中请纳税人与税务官员、会计师和律师讨论有关纳,税的话题,同时安排热线电话,邀请公众参与。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一)在服务中强化税收宣传。树立“以纳税人为本”的服务观念,税收服务要深入纳税人中间,诚心诚意听取纳税人意见,掌握纳税人需求,在保障纳税人需求的同事有效进行税收宣传。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从实际出发,科学简化工作程序,减少审批手续,认真落实“一站式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远程服务等。在基层成立纳税服务志愿队伍,是志愿服务成为税收宣传和税收服务中的常态。

(二)创新宣传的形式和载体。建立全国统一的税收宣传与服务免费电话,向纳税人提供税法信息,解释税收政策,接受税收咨询。多运用技术含量高的宣传载体,在有影响的广播电视栏目中开设税收固定栏目,拍摄播放电视宣传资料,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即使全面地将相关税收信息传递给没提以供宣传。进一步完善网络,推进网络宣传的“平民化”,在条件成熟时首先为大型企业和重点纳税人建立门户网站,为他们提供多种多样个性化的纳税服务。

(三)税收宣传与税收教育结合。将税收宣传引入学校,在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的正规系列教育中开设税法课,普及税务基本知识,对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宣传从小做起。还可以采取其他形式的税务教育,如为培训中小学税务教育教师、辅导企业和个人纳税而开办纳税辅导班,从整体上提高全民自觉纳税意识。

下载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加坡的公务员制度及其启示

    新加坡的公务员制度及其启示 【摘要】新加坡是一个面积小、人口密度大且异质性强的城市国家。从1965年独立至今的几十年里,新加坡在保持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了贪污......

    国外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大全5篇)

    国外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国外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启示●王国华毕帅辉社会管理理念先后经历了控制思想、社会规管思想和社会管理论的演变过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

    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的 成功经验及启示 广州市金融服务办公室 为做好市属银行机构不良资产处置和加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市金融办会同市商业银行、市农联社等单位组成广州......

    9-德国展览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德国展览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3月16日 闭幕的2005年德国汉诺威国际信息与通信技术博览会□在一周内吸引了48万名参观者,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技术和通讯业的盛会。德国素有世......

    考察新加坡的公共管理的启示

    考察新加坡的公共管理的启示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颜如春 一、新加坡公共服务的特色 新加坡政府坚持“亲市场”、“亲商”、“亲民”服务理念,其公共服务特色具有以下特色: 1、公......

    新加坡廉政建设基本经验及其启示李敏敏

    李敏敏 关 园 摘 要:腐败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各国在治理腐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新加坡是廉政建设方面的典范。严密的反腐败法律系统和法治体系、专门的反贪机构、全方位的监......

    新加坡的监督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的监督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新加坡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为廉洁的几个国家之一,在透明国际组织在2008年公布的世界最廉洁国家中,新加坡排名世界第四,而新加坡在廉政建......

    新加坡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启示 中央国家机关赴新加坡考察团 2013-4-3 9:10:48 来源:《中国社会报》(京)2007年911期 2007年4月22日~29日,由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带队,中央国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