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校课改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4 23:0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校课改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校课改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对我校课改的几点思考

对我校课改的几点思考

渣渡中心学校

张武

自2012年下学期,我校开始课改尝试、探索和实践,至今已快两年。两年的课改之路,我们的确走在了一条全新的路上,沿途我们既看到了一些美丽的风景,又经历了不少预料中的坎坷。截止目前,我校的课改依然走在一条荆棘遍布的路上,刺痛和受挫的感受还远远多于成功和胜利的体验。作为一名课改实践的参与者,下面是我对本校课改工作的几点思考。

是“课改”还是“改课”

从杜郎口模式到洋思模式,从铜都实验到景弘课改,从二中探索到我校实践,我校的课改从借他山之石到自己独立攻玉,一步步走来,似乎一路顺风顺水,轰轰烈烈。至少,我们在全市已经小有名气:到今年上期,已被市教育局定为课改示范学校,一些兄弟单位已经“慕名”来我校考察学习,交流取经,甚至全市的课改小组建设交流活动也在我校成功举行。

成绩似乎显而易见,我们也因此增加了不少课改的信心。然而,当课改名声在外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不少教师对课改的不认同,许多学生对课改的反感,教学效果的不容乐观,学生流失的不可遏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当前课改的不如人意?

虽然,任何改革都会有阻力,任何新生事物都会有一段适应期,但我总觉得,好的改革必然会得到多数人的赞同。为什么我校的课改已进行近两年,却依然能听到许多不和谐的杂音?

老师说:课改就是让小老师代替我上课,小老师站中间,我站两边;学生说话,我闭嘴;学生唱戏,我看戏。

学生说:课改就是让我多做作业,多走动;老师不教,自己学;学没学懂无所谓,小组加分是关键。

面对我校课改当中的种种现状,我时常问自己,我们真的是在“课改”吗?我们全盘否定传统的课堂模式,传统课堂真的一无是处吗?别人的模式虽然很成功,它真的适合我校的学生实际吗?课改既然很好,为什么需要行政强制命令来执行?我们主张个性张扬,每个老师都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为什么一定之要求课堂形式统一一致?种种问题总是萦绕于脑际,困扰于内心。

近日,忙里偷闲翻看了一期《中国教师报》,其中一篇关于课改的文章让我感同身受,颇受启迪。下面是文章的摘录:

课改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倘若依然只拿改课说事,那我们的课改就难免走入形式主义的老套。要知道改课不等于课改,完整的课改不只在课上,还在课下,所以课改不能止于改课。„„ 2013年,《中国教师报》曾提出了“第三代课改”的概念:第一代课改是改变课堂结构;第二代课改是改变课堂内部教和学的关系,以及师和生的关系;第三代课改旨在把教室打造成一个学生集体学习、集体生活、共同成长的地方,让教室这一方空间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领地。课改的终极目的是要重建学校管理,重塑学校文化,再造学校课程;就是要从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走向管理中的学生自治和生活中的学生自理;就是要让我们的工作不再以考试评价为导向,而是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为学生的健康、快乐、幸福成长提供均衡的营养。——摘自2014年3月12日《中国教师报》《课改不能止于改课》一文 权衡之下,我校当前的课改还处在第一代,只是强制改变了课堂结构,规范了课堂操作流程,还没能完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师与生的关系。换句话说,我校的课改还处在课改康庄大道的初级阶段。所以,我们面临的矛盾还很多:传统课堂与课改课堂、老师教与学生学、课堂效率与考试评价等之间还存在诸多对立与冲突。至于课改的终极目的,有如共产主义社会,“路漫漫其修远兮”!

课改非得有导学案吗

导学案似乎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标志,无论哪种模式的课改,都要十分重视导学案的编写,而且,凡成熟的课改模式都有比较固定的导学案模块。我校重点参考借鉴的是杜郎口模式,虽然如今的杜郎口已不再要求一定编写导学案了。

对于蹒跚于课改初级阶段的我们,导学案有如“拐杖”,是支撑我们摸索前行的必备“利器”。在学习借鉴他人导学案模块的基础上,我校也基本固定了自己的导学案结构形式。以新授课为例,我校的导学案由五大板块组成,它们依次是“学习目标”、“新知探究”、“演练提升”、“巩固梳理”和“达标检测”。五大板块体现的是课堂的五个环节和基本流程。

导学案的编写显然增加了老师的备课负担,至少在没有现成的导学案可利用之前是如此。编写一张象样的导学案自然是颇费脑力和时间的事,尽管我们有备课小组,可以集思广

益,但实际主笔还是由个人完成的。由于个人的业务水平不一样,工作态度也相差悬殊,所以导学案的质量也就参差不齐。有的导学案在设计上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有的导学案则仅仅是习题的汇集,或是教材内容不分主次的重复,或是网上内容的整合,根本起不到“导学”的作用,反倒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便于课堂上操作。

为了完善导学案的编写,充分体现“导”字功能,学校已多次召集全体教师进行集体学习和探讨,还请了市教研室的专家来我校现场指导。老师们的探讨,不可谓不热烈,专家们的指导也切中要害,一致的结论是,导学案上不光要有题目和问题设置,更应该有“学法指导”。于是,学校做出决定,凡是没有“学法指导”的导学案,一率视为不合格,要求重写。硬性规定自然“有效”,从此,导学案上的“学法指导”成了醒目的内容。只可惜坚持没多久,新的问题又来了:有的“学法指导”千篇一律,有的“学法指导”只是课堂操作流程的简要说明。更有意思的是学生根本就不在意“学法指导”,他们只关注题目能不能完成。

真是“导”什么,来什么,越“导”(捣)问题也就越多。作为两门课程导学案的编写者,我深切地感受到,不同学科的导学案,其编写原则也不尽相同,“导”的方向也相去甚远。就拿本人主持的语文和地理导学案来说,语文导学案侧重于把学生“导入”文本,引导学生如何感知和理解课文,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而地理导学案侧重于把学生“导入”地图,掌握积累知识要点,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与地理相比,语文似乎需要导学案些,因为教材里不再明确提出每一课的学习目标,没有了目标,我估计学生读课文也就没有了方向。地理虽然也没有在每节前写明具体的学习目标,但每个方框的标题基本告诉了学生学习要点和该节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不言自明。至于数、理、化等课程,教材编写本身就遵循了“导学”的原则,再“导”,无非是老师的个性体现罢了。

这样说来,我倒很赞同杜郎口不再强调导学案的做法,扔掉“拐杖”,独立上路,应该是课改的更高阶段。窃以为任何导学案都不可能兼顾到教材的方方面面,总会遗漏些信息,甚至把学生“导上”歧途。把导学案作为课改上路的“拐杖”则可,一旦作为课改的“标志”,只怕越“捣”越乱了。

“小老师”真的有必要吗

不论是督导课改工作的市教科所研究员,还是来我校学习的兄弟单位老师,听完我们的课后,都会对我校课堂上“小老师”的设置特别感兴趣。总体评价不外乎两方面:一是认为“小老师”的设置是课改的亮点,它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宗旨;二是认为“小

老师”的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它更多的是体现一种课改形式。

本人在近两年的课改实践中,既感受到了“小老师”带来的好处,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小老师”组织课堂的诸多不足。这大概就是辩证法所说的:凡事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

我校的“小老师”设置大抵遵循“一科一任”或“一科两任”的原则,即每门课推选任命一个或两个“小老师”,他们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维护者,代替老师行使课堂主持和管理的权利与责任。实践表明,“小老师”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勇气和胆量,增强了口头表达力和自信力,提升了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此外,“小老师”的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任课老师的负担。来我校学习的老师,往往对“小老师”们赞赏有加,夸我们的学生素质不错。可见,课改当中“小老师”素质的提高还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我们的课改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追求的是课堂的高效率。衡量课改成败的关键,不是看少数几个学生素质的提高,更不能以牺牲大多数学生利益为代价。近两年的课改实践,我更切实地感受到“小老师”设置带来的不少问题。我们决不能因为有人肯定“小老师”是我校课改的一大“亮点”,而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

问题一是,“小老师”的数量毕竟有限,哪怕一门课设置两个,他们也只是全班中的少数,大多数同学依然只能做“学生”,不可能得到同等的锻炼机会。那么,采取“风水轮流转”,“小老师”轮换当的做是否可行呢?事实证明,这只是一种良好的设想,学生的素质毕竟有高有低,培训一个“小老师”也绝非一日之功。倘使真的这么执行起来,课堂效率将更加大打折扣,沦为“小老师”的培训场。

问题二是,“小老师”究竟是学生,他们的知识有限,课堂管控能力也有限,让“小老师”全权代替任课老师是十分激进冒险的做法。尽管任课教师就站在课堂上,但他们已被课改的条条框框剥夺了大部分的话语权,面对“小老师”掌控的局面,他们充当的是“旁观者”和“救火者”的角色。一旦“火”已成灾,“救火”也只能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了。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调查发现,大多学生不喜欢“小老师”上课,嫌他们罗嗦而不得要领,“小老师”们也不喜欢自己上课,感觉费力而不讨好。

问题三是,“小老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课程内容的学习,而不是学习如何当“老师”。为了完成“小老师”神圣而光荣的任务,“小老师”付出的是更多的课外时间,牺牲的是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他们得提前完成导学案,熟悉教材内容,聆听任课老师的课堂设计,而课堂上却只能把时间和智慧都奉献给其他学生。可怜的“小老师”啊,他们的学习任务本已

十分繁重,却不得不腾出课堂时间,挤占课余时间来应付那些本该属于任课教师的事务。虽说“小老师”们提高了自学能力,培养了当“老师”的能力,可这一切真的值吗?

问题四是,课堂时间是宝贵的,课改追求的目标是打造高效课堂。虽不能否认有个别“小老师”的确相当出色,完全能够完成任课老师下达的任务,甚至有自己的创新。但事实上,更多的“小老师”还离不开大老师的支撑,在课堂是,与其让“小老师”做一番无谓的努力,充当大老师的传声筒,还不如大老师直接传达的了当。课堂时间如此短暂,经不起折腾,一折腾效率自然就低了。更可怕的是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说了一箩筐,让学生们在云里雾里中失去了耐心。我已经能明显地感受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另外,“小老师”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却也滋长了部分老师的惰性。他们往往顺水推舟,表面积极践行课改要求,实则把担子推给“小老师”。同时,“小老师”的设置也让大老师失去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因为他们的“三尺讲台”已交给了学生。

可见,“小老师”的设置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在课改实践当中,我们还需反复权衡利弊,以便扬长避短。

如何分组才更科学

课改的中心理念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说课堂流程是课改反传统的内容体现,那么小组合作则是课改反传统的形式体现。任何课改模式都是建立在小组建设基础上的,小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成败。

我校的课改小组建设直接借鉴的是株洲景模式。全班分为六大组,每组根据学情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再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三个学习共同体。这样的分组遵循的是平等互助,公平竞争的原则,即六大组的实力是平等的,共同体内是互助合作的,组与组之间是公平竞争的。

看似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实际操作中问题也总是层出不穷。为什么在株洲景弘这种完美的分组方式,在我校推行当中会产生种种问题呢?

小组本来是一个团结拼搏的小集体,一旦形成,组内成员理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牢牢抱成团,拧成一股绳。可是,从我所教的两个班看来,组内的团结问题难以形成凝聚力。两年来,没有哪一个组是固定的,几乎每个组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调兵换将。即便组内有了新鲜血液,我也时常见到组内矛盾频发,不时有人向老师提出转移“阵地”。

可见,分组的科学性并不能消弭组内的矛盾,营造小组团结的精神,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才是根本。

共同体的宗旨是互帮互助,讲求的是传、帮、带,可是我们的共同体往往是孤掌难鸣。由于生源质量的限制,小组选出三名A层学生已是矮个里拔高个,退而求其次。所以,平摊到各共同体的三名成员,往往很难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合作探讨中,常常是A层同学自说自话,时间久了,合作自然就成了空话。更可怕的是两名B、C层同学,甚至全小组的B、C层同学在“团团坐”的合作氛围中,形成一股强劲的逆流,把三名力量本就单薄的A层同学席卷而下,淹没在与学习内容无关的探讨中。虽然我也见到极具定力的A层学生,但他们是多么的孤单啊!可见,平等的分组原则,应该建立在大多数同学好学上进的前提之下,否则,平等就只能使大家都变得消极怠惰。

组间竞争本是一件好事,其初衷是为了激发全班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一种争当先进,你追我赶的学习态势,进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班级班风。我校在小组建设中,也引进了这种激励机制,不单班内组间竞争,而且全校建立了小级晋级制度,并建有专门的小组晋级栏。有了竞争,自然就有评价打分: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堂到课间,从教室到寝室,从学习到休息,从纪律到卫生等等方方面面,学校都建立了评价打分细则。

为了给小组加分,同学们可没少动脑筋,甚至加分已成了校园生活的中心任务,至于分数背后所应真正争取的反倒变得次要起来。当然,也有班组不为分数所动的,分数加多加少无所谓,反正又不会输钱失地,大不了挨一顿批评,罚几天卫生,跑几圈操场或抄几遍作业。而且,罚的又不只我一个,小组成员共同承担,心里平衡着呢。

对待分数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代表了小组竞争的两种不同极端,一样的不足取。所以,如何引导学生走向良性的竞争,是学校决策者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钥匙,也许不在“加分”机制里,而应在“罚分”制度中,更可能隐藏在更科学理性的、合乎本校实际的分组原则和管理理念中。

集体备课为何难以坚持

随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集体备课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学校不只一两次在教师会议上提出此事,并向全体教师发出号召,而且进行了具体的操作实践。但出于种种原因,我校的集体备课,依然流于形式,甚至连形式都难以坚持。每次学校发出号令,各备课组迫于

学校检查,装模作样维持两三周,以后便不了了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原因自然很多,但我认为“不见实效”、“没有时间”,是两大主因。

我校的课改已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年多,从课改开始,学校就主张集体备课,甚至也采取措施,在期初和期中集中进行了两三次集体备课安排,但目的仅仅是写出一周的导学案,防止无学案上课而已,至于集体备课究竟该如何操作实施,如何才能真正集思广益,尚未认真考虑过。每次集体备课无非是讨论一下进程安排,分配一下主备任务,然后便是各自独立行事。这样一来,集体备课达成的是统一了教学进度,分解了备课任务,很难在如何解读教材,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上有所突破。因此,集体备课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很难有实际的效果,也就没了坚持的理由。

更何况,我校的课改工作还有许多不彻底的地方,既没有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没有把老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当中解脱出来,更有不少纯粹应付检查的工作要对付。大多宝贵的时间空耗在一些意义不大的琐屑工作上,挤占了教师钻研业务的时间和精力。虽说时间如海绵里的水,但每块海绵里所藏的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挤不干。因此,老师们疲于应付批改作业,牢骚于写各种检查材料,哪有时间和心思静下心来集体备课。结果,再强力的号令,也只是一时应景,成不了长久坚持的常态。

除了以上两大原因,集体备课机制没有建立健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任何事情要想长久得以维持,总得有一个长效机制,我认为学校在加大检查力度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对教师集体备课的激励机制,引导全体教师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加。坚持久了,老师们从集体备课中尝到了甜头,自然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真正让集体备课成为常态。

课改是大势所趋,我们当然不能因为课改路上遇到种种棘手的问题就止步不前,更不应该倒退走回老路。套用校长的一句名言:“开弓没有回头箭,课改没有回头路。”我们如果能用最大的智慧解决课改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迎难而上,课改的成功就不会有“问题”。

第二篇:我校课改自查报告

龙门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2013年,龙门镇中心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探索的基础上,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认识到位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邹巨臣任组长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了课改研究小组,抓教学的教导主任余友求任组长,学校行政分配到班到科,责任明确。如教导主任余友求负责三年级55班,政教主任曹正根负责二年级56班,办公室主任郑花梅负责五年级50班。

学校制定了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老师全员参与到课改当中。另外,教研组制度相对完善。

本项应得10分,自评10分

二、课改氛围

我校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在形成的“勤”文化的特色校园文化基础上,突出了课改主题。校内有课改宣传窗,课改班级有醒目的标语、标牌,且教室布置整洁、美观。师生精神饱满,积极向上。我校老师也对本校课改有强烈认同感,特别是课改组的全体教师们,工作积极主动,认真参与课改工作。经过长时间摸索和坚持,我校学生

在课改课堂中乐于思,乐于学,乐于做,真正做到了课堂的小主人。

本项应得8分,自评8分。

三、队伍建设方面

1、师资配备:我校根据课改要求配齐配足了学科专任教师,我校现有英语、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专任教师。专任教师学科结构、专业职务和年龄构成合理;学历合格,师资学历结构:本科 16人,占教师人数的 50%,专科14人,占 44%,全面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教师做到持证上岗。

2、师资培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我们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教师业务学习,利用多渠道、多种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培训,给教师“洗脑”、“充电”,彻底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如近两年来学校多次组织老师赴长沙,县城等学校学习,观摩,研讨等活动;学校内部的校本课改培训也坚持到位。其次,学校非常重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多渠道、多方式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用素养。本项应得分8分,自评8分。

四、教学管理方面

1、教学常规

首先,建立了相应的校本教研的领导机构,并明确教导、教师各自承担的责任;制定了相应教科研计划,建立了教师业务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集体合作教研。每周四进行教研活动,规定每位老师

在每一个学期都要上一堂公开课,特别是课改组的老师,更是起到了传帮带的示范作用。其次,我校行政人员实行推门听课,经常深入课堂,特别对新上讲台的老师有过关课,汇报课等要求。再次,学校教研组坚持进行月查月评,并在大会上进行通报点评,总结。

2、课堂教学

以往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大部分学生脱离课堂 之外的状况已经改变。课堂开始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一些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面貌焕然一新。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项应得分25分,自评得分25分。

五、教学研究方面

1、校本教研

我校校本教研经常化,制度化。针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热点与焦点,我校申报了关于《农村小学多视角互动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集体备课

我校教研组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坚持每周进行至少一次集体备课,真正做到研究资源共享。

3、教学模式

学校尝试构建“双五”理想课堂教学模式。“双五”即课堂教学渗透“五主”理念,课堂操作落实“五环节”。

“五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以探究为主翼,以发展为主题”的理想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五环节”即“导、预、探、练、测”。

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好的导课设计,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这里因科目、课型不同,采用复习旧知、迁移类推、谜语、儿歌、讲故事等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预:预习反馈,找出问题。预习因教学内容不同分课前预习和课内预习两种,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师都要进行预习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师课内检查预习情况,找出哪些问题学生会,哪些问题学生不会。做到心中有数,为精讲做准备。

探:尝试探究,点拨升华。对找出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来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对好的做法和困惑之处可以用口头、板书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集体学习探究。

练:练习展示,巩固新知。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练习,采用多种形势和方法进行练习,有坡度,有密度,有难度,拓展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做到“放优生、促学困生”,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结合教学内容可选取设计基本练习、对比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实践练习的形式,在小组内展示或部分板书展示来进一步巩固新知。

测:课堂作业,达标测试。把作业权还给学生,师生都减负,要求各

年级段不超过10分钟的作业时间。教师批改一般执行一、二年级当堂批改,三、四、五年级当堂做完。

4、教学反思

我校教师教学反思制度化,经常化,能对自己的课堂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反思质量高。学校教研组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每周有督查,每月有检查,并有针对性评价。

本项应得24分,自评得分21.5分。扣分原因:教学模式基本成型,尚未真正做到全面运用,推广价值待定。个别教师反思有待提高。

六、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1、示范班级建设

我校通过开展示范班级建设和评估工作,确定了以二年级56班,三年级55班,五年级50班等示范班级,充分发挥了示范班的典型作用。

2、示范学科建设

学校尝试构建“双五”理想课堂教学模式。“双五”即课堂教学渗透“五主”理念,课堂操作落实“五环节”。

“五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以探究为主翼,以发展为主题”的理想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五环节”即“导、预、探、练、测”。

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好的导课设计,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这里因科目、课型不同,采用复习旧知、迁移类推、谜语、儿歌、讲

故事等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预:预习反馈,找出问题。预习因教学内容不同分课前预习和课内预习两种,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师都要进行预习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师课内检查预习情况,找出哪些问题学生会,哪些问题学生不会。做到心中有数,为精讲做准备。

探:尝试探究,点拨升华。对找出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来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对好的做法和困惑之处可以用口头、板书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集体学习探究。

练:练习展示,巩固新知。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练习,采用多种形势和方法进行练习,有坡度,有密度,有难度,拓展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做到“放优生、促学困生”,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结合教学内容可选取设计基本练习、对比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实践练习的形式,在小组内展示或部分板书展示来进一步巩固新知。

测:课堂作业,达标测试。把作业权还给学生,师生都减负,要求各年级段不超过10分钟的作业时间。教师批改一般执行一、二年级当堂批改,三、四、五年级当堂做完。

基本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并在教学中自觉实践。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效果初步有所显现。

3、教育质量

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良好,去年到今年的全县教育质量评比中稳居前列。县直评的59所学校中我校位居第三。今年县举行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夺得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一名。去年市三等奖一名。

4、课改特色影响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初具特色,并成功为我学区兄弟学校土龙完小及木金中心小学提供了示范,取得了相应成效。

本项应得25分,自评24.5分。扣分原因:教师合作有待加强。通过自评自查,我校自评分为97分。由此可知,虽然我们在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中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面对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充满自豪,洋溢骄傲。当然,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目前学校每个教学班过高的成班率对新课程教育教学工作有较大影响,教育技术装备落后,许多专用教室的配备也面临较大问题。但我们更坚信,只要继续本着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行动,我校新课程教育教学工作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新课程学习中轻舞飞扬。

龙门镇中心小学 2013年12月

第三篇:关于课改的思考

关于荔波二中课堂改革的一些思考

自2010年下半年荔波县教育局牵头带队组织了全县中学校长及教导主任赴山东杜朗口学和昌乐二中参观学习了那里的教学模式以后,各所中学随后分期分批派人去培训学习。我是我们学校派去学习的第一批学员。此后,在全县吹起了课堂教学改革之风。这也使我真正领悟到了国家积极推行的素质教育的涵义。为了积极推行“三三六” 杜郎口中学或“五步三查”昌乐二中教育教学模式,我县教育局和我们学校采取许多措施旨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也进行的大胆的尝试.说实话,课堂比以前活跃多了.最明显是学生参与课堂人次增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上课打瞌睡的现象几乎没有了。现在的问题是怎么组织学生参与、学生怎么参与、怎么学。全盘照搬照抄别人的教学模式可以吗?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或理论,吸收先进教育教学思想,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当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根据这一哲学思想,联系我县或我校实际,本人做了以下思考.供同行商榷.一、学情

我校班额学生人数多(一般每班在60人左右),我们所到的杜朗口中学每班也就30人左右。那里的学生似乎人人都能说,人人能展示,人人会学习,而我校的学生似乎只是少数人会说,少数人能展示,少数人会学习。课堂学习学生参与度远远不如杜朗口中学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高。由此看出发达地区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厚。晚自习我观察到了一部分班级,有老师在和没老师时,人人都能自主学习、自觉学习,而我校的情况是一部分学生能自觉学习、自主学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学习、不愿学习,甚至弃学。特别是杜朗口中学的学生能用双色笔做笔记,更能看出他们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多么的强。

二、设备

杜朗口中学教室四面都是黑板,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一个板面,而我们学校前后一共两块,好在学校去年添加了“班班通”设备,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

三、经济文化

山东泰安是个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人也比较开放、外向、贵州荔波是个经济文化欠发达县,人相对保守、内敛。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每天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教室里参观者川流不息。

第四篇:对我校办学理念的思考

对我校办学理念的思考

竹溪二中 周艳丽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传统的积淀,是对时代内涵的准确把握,是对学校自身特色的现实思考。一所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尤如人之灵魂,如果学校没有办学理念,工作必将松散而又茫然,既消磨学校的教育时光,又会延误了学生的成长时机。在制定学校办学规划的过程中,办学理念的设计与认可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初的一步。

不同的学校对办学理念的使用是不拘一格的,不同的人对办学理念有着不同的理解.“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我校的办学理念。这种办学理念是在上学期广泛征求全体教职工意见并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学校最终确定下来的。这种办学理念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它深刻的内涵的,我们要让它成为实实在在的指导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纲领,并内化为全校教职工的自觉实践行为,真正成为学校的灵魂,成为全体教职工的行动指南。

通过学习,我认为: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学校的灵魂,是由学校全体成员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追求组合而成的。它就像一所学校办学方向的标尺,指引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指导着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树立办学理念,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一所学校形成或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色的需要.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符合当前的教育原则。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进度,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内容和进度符合大多数学生只是水平和认知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有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我们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由于每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不同等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的爱好、兴趣、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需要尊重、信任、关爱,他们都有自我发展的要求。面对这样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我们不仅要承认个别差异,而且要尊重个别差异。不是搞“填平补齐一刀切”,而是要充分估计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应该内化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追求。而如何让我们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呢?我认为:一是要改变我们对学生的态度。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这是普遍现象。现在的孩子变了,变得不服管教,变得个性十足,变得会让你丧失教育的信心。但他们依旧是孩子,只是社会变了,家庭变了,氛围变了,孩子才会变。既然都在变,那我们也得变,否则每天我们都会抱怨,否则我们每天都会生气,甚至由于我们教育孩子还会和学生及家长出现不和谐。到时更加委屈和失望。了解孩子们是前提,特别的孩子仍然是少数,了解他们的家庭、脾气和性格,变换自己说话的语气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当然还有很多听话懂事的孩子。理解孩子们是基础。人心都是肉长的。当你对他微笑时,再没法管的孩子也会还你一个微笑,当你尊重他时,再没法管的孩子也不会不尊重你。当你用心对他时,他也会用心对你。

二是要在课堂主阵地上下功夫。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课堂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激情与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焦虑和烦恼。你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会让学生从心底佩服你,他会爱上你的课,期待你的课。你说的话,他都爱听。在你的课堂上,他会挺直腰板,放下零食和小说,用关注的眼神注视你。因为你也在用关注和期盼的眼神在注视着他们。因为你的存在,而让他有了变化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活得更美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加幸福;教育要面对现实面向未来;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育要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人的智能能是多元化的,有时不平衡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让人变得更聪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要同步和谐的发展。

目前我校正在新建扩建,每个二中人都在亲历这种充满艰辛与向往的过程,每个二中人都为建设环境优美的学校奉献智慧。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校凝聚成“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校园精神,在师生中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心态占绝对主流,这为我校成功创建市级示范高中植下良好的精神根基。

第五篇:浅谈我校课改之心得体会(景仰磊)

浅谈我校课改之心得体会

——市八中教学课改工作实践心得

景仰磊

参加工作的一年多以来,切身体会到了我们学校课改正在全面稳步向前推进;亲眼目睹全校上下为了搞好课改工作所做的一切努力。作为八中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也有幸参与了课改工作,虽然时间很短,但却受益匪浅,启发很大。给我最直接的感触就是我们学校的“硬件”、“软件”全面升级。

我所说的“硬件”指的是学校的设施设备和校容校貌。走进八中的校园,你会立刻被整齐有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吸引,从校园内张贴的各类教师的寄语、学生的光荣榜到楼梯、走廊的各种标语且用中英文对照。在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教学楼东侧的六位农民儿子的伟人的雕像,极大的鼓舞了同学们的积极奋进的拼搏精神。在校园东边的学生公寓楼顶赫然树立着的“我们永远欣赏每一个孩子,我们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彰显着我们的办学导向;综合办公楼楼顶粘贴着的“教好书仅是我们为师的基本要求,为孩子的前途负责才是我们从教的终极目标。”表明了我们的师德标准;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的《可爱的八中——校方之真情告白》阐述了我们学校立足实际的自我定位。体现了我们在营造校园物质文化氛围的细致入微。而校

园广播、学校誓词等则体现了他们在营造精神文化氛围方面的良苦用心。学生在这样一种高雅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学习和生活,其精神得到激励、激情得以点燃、灵魂受到震撼、内在动力被充分激发,从而有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克服困难、锐意进取的能力素质,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随着学生公寓楼和教师周转房的翻修以及田径场和多功能办公楼的启用,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说的“软件”亦或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助学习和自主管理模式。

我们学校最大的亮点是以“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检测小结”为基本结构的“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法”。

一、自主学习——课堂前段

自主学习就是课前教师将学案下发给学生。学案中明确了学习目标,有自学方法指导,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展示点评的具体任务。学生运用学案,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

二、讨论展示——课堂中段

讨论展示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交流自主学习中遗留的疑难问题和学案中设臵的探究问题,并进行充分展示。通过学生点评、教师点拨,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困惑以及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

点问题,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展开思维,激发情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检测小结——课堂后段

检测小结采用口头提问和书面检测等形式,让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对知识进行梳理、小结。以学案为载体的导学式教学模式使课堂从以往“以教代学”、“以教导学”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讲课中心走向“以学定教、以学导教、以学评教”的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从以往“单向性、封闭性模式”转变成“互动性、开放性模式”。具体地讲为主变成了学为主,听为主变成了说和做为主,学生个体封闭学习变成了互动交流开放学习。讲堂变学堂,教师由“演员”变成“导演”和“主持人”,学生由被动式听讲转变成主动式探究,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尝试着成功的快乐,体验着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活动的承担者、参与者甚至组织者,成为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真正的主人。从深层次上看,学生不但学会学习,而且学会做人,他们在互相帮助中体验做人,在交流展示中凸现个性,在对比分析中掌握方法,学习越来越成为他们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自主管理秉承“先成人再成功,注重养成教育。”的管理原则。通过建设学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机构,由德育处

管理,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体育活动、在校生活等多方面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对检查结果通过周考核、月考核、学期考核直接与班级管理考核相挂钩,有效促进各班级的管理;各班都成立了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职务由学生通过报名竞选产生,主要督促班级内各学习小组在校的生活、学习、卫生、纪律、卫生等工作,并交检查结果用来考核学习小组,同时对不良现象及时公示于班级爆光栏。通过班主任、学校自主管理委员会、班级管理委员会的层层管理和落实,学生的行为得到有效的引导和规范,形成了良好的学生教育氛围,每位学生都有责任,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在被管理。从而形成了学生自已管理自已,自主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同时也有些发自肺腑的想法愿与老师们共勉,也可说是对学校的点滴建议吧。

五、制度要健全,落实要到位。

学校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教师、学生的管理,都要有详实的管理制度,方案细致,落实到位。部门之间分工详细,通力合做,协调发展。规章制度应合理、科学、规范,严格落实。因此,我觉得学校今后应该加大制度措施的落实力度,同时盼望我们的老师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校的制度,并按照规章制度去规范自己的工作,将强制成为一种习惯。

六、狠抓养成教育,不停留在表面。

学校工作应以德育为首,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过分强调了教学工作这个中心,而有意无意削弱了德育工作的辅助作用。只有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文明意识与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学习的自觉性也就顺理成章养成了。我们往往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将德育工作做成了活动,看起来工作做了不少,没有形成一个连接紧密的教育模式。往往是工作安排的全面细致,工作做得扎扎实实,资料准备的详实完备,但是我们的活动只是一个阶段的小结,德育工作缺乏连续性与持久性,工作的开展也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细节上。因此,我们要倡导学生自主管理,通过老师指导学生去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锻炼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处理事件的能力。建议全体老师们能想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参与班级制度与公约的制定,让学生体会作为一个班级成员的责任感,这对增强班级凝聚力、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当下这个日进千里的信息化时代,为了确保我们的“软硬件”的及时跟进和不断升级,我们应该具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意识。真正做到细微之处见真情,平凡之间显温馨。

下载对我校课改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校课改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结合我校的课改和[精选多篇]

    结合我校的课改和“四位一体”模式在教学中采取的措施 1.回归教材课本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资源依据,是物理知识、规律、方法最科学的载体,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反观历年......

    写在我校课改推进会之前

    新课改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写在我校课改推进会之前 我想从学校 、班级 、课堂三方面的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好校长造就好学校,建议校领导多与老师 、学生交......

    2014年3月4日教研室对我校课改调研总结会实录

    2014年3月4日教研室对我校课改调研总结会实录 教研室李磊: 1、上全县课改单位展示课,现场课。 2、总体评价,良好,再回头找找录像,自我诊断。 3、导学案设计,(目标:考纲等,导学案设计......

    对做好我校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思考

    . 近年来,在我校党委的领导下、离退休党支部认真贯彻中组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把离退休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维护稳定、构建......

    对我校学生到校率的思考(精选)

    对我校学生到校率的思考去年夏季,市教育局对我校学生到校情况进行逐班点名检查,结果到校率为99.4%。其学生到校率大大好于其他中职学校,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的赞扬。今年春季开学......

    我校课改工作已进行一年了

    我校课改工作已进行一年了,现在3—6年级课堂改革全面推开,下面我将近一年的课改工作及所遇到的困惑与大家交流、汇报: 一、思想统一、提高认识。 中小学课堂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研训十:课改思考

    研训十:PK赛之后谈感受 课改PK赛如期举行了,这次课改PK赛,我校与华阁中心小学进行PK,在两校听完八节课之后,我深有感触。对于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一直以来,对于如何教学,如何课改,我......

    课改的思考与实践

    课改的思考与实践引言:校长职能:规划发展;经营文化;优化管理(理念:民主管理;人本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构建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组织;完善机制制度);引领课改;培养干部;统筹资源;协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