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校学生到校率的思考(精选)

时间:2019-05-12 21:3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校学生到校率的思考(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校学生到校率的思考(精选)》。

第一篇:对我校学生到校率的思考(精选)

对我校学生到校率的思考

去年夏季,市教育局对我校学生到校情况进行逐班点名检查,结果到校率为99.4%。其学生到校率大大好于其他中职学校,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的赞扬。今年春季开学,经对各班到校学生人数认真清点,到校率为91.2%,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调查本市几所中职学校,今年春季到校率分别为75%、80%、85%。回顾我校学生到校率,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和思考。

学生到校率是一所学校工作情况的综合反映。学校工作情况如何?必然要通过学生到校率反映出来,可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去年以来,我校作出了“改革创新、质量强校”的战略决策,立足“练内功”,走“内涵发展之路”,做了大量的工作。

改革用人机制。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实行“绩效考核”、“末位淘汰”,将“收入同绩效挂钩”调动了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下半年以来,先后招聘引进了近20名教师和工作人员,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2012年教职工工资收入平均提高了 %。

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投入巨资新建了汽车维修、数控两个多媒体教室和两个电脑室;新增100台电子计算机、50台电子琴、80台电动缝纫设备;新建并装修了一个舞蹈排练厅、一个服装裁剪实习车间等,极大改善了实习实训条件,完善了办学设施,确保了实习实训任务的完成。修建了“人行天桥”;开办了第二食堂;安装了电讯宽带;加装了宿舍楼顶水箱;安装了智能热水供应系统等等,这一切都是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我们五星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己大大改善。

学生管理新举措。开展了“二个文明建设”、“三自教育”、“四个一工程”、开展“入学军训”,实行“准军事化宿舍管理”等活动,以“活动带动竞赛、竞赛中深化活动”、各项活动接连不断,丰富多彩。先后进行了近二十项各类竞赛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积极开展活动,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校园活动积极分子。

教学改革新思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抓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出了“神圣45分钟”的要求。建立教研组、配备教研组长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学检查,对教案、授课日志,实行定期检查;对授课情况进行专人巡查;干部带头组织“公开课”、“示范课”、“教研课”等,加大实操力度,使实操和课堂教学接近了1比1,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去年以来共组织 个专业,700多人参加市组织的技能等级考证,考试合格率为 74%。

“勤工助学”活动,获得了“三赢”。去年以来,学校先后在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勤工助学”基地,组织了数十批,近万人次到企事业单位勤工助学,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了平台,实现了书本、课堂、社会的零距离。

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从校旗、校徽、校训到校歌,无不体现着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学校的办学理也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先做人再做事”的职业教育特点。“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学生当中无小事”、“使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对社会负责”等口号己内化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特别是学校提出的“三、五、八”奋斗目标、“改革创新、质量强校”战略决策等,为学校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宣传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标语横幅到彩旗彩灯;从名人雕像到名言警句;从墙壁专栏到喷绘宣传牌;从校报内刋到校园网络,时刻传递着学校欣欣向荣、奋发图强的“正能量”。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己成为学校的特色。

由此可见一斑,学校的工作情况,师生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到校率的影响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职业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岀路就是“凝智聚力、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内涵发展”。“走自己的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新的一年己经开始,任重道远,我们只有继续努力,开拓性思维、创新性举措、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到校率。使学校在职业技术教育竞争的大潮中脱颖而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篇:对我校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我校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吴书记:

您好!

我是许某。首先谢谢您对我的关心。在我的进修问题上让您费了不少力,也给您添了不少麻烦,甚歉。在迎新工作结束、追缴欠费及交接工作尽力做好之后,我就到东南大学来了,比规定报到的时间晚了两天。

我现在是在东南大学建筑系进修城市规划专业。建筑系的教师对我还挺好,但在对我们的教学要求上仍不放松,在考虑进修的课程上,我选择了四年级的课程(该专业读五年),除了要求的三门必修功课外,我又另外参加了几门课程的旁听,另外,因专业基础不好,我又在自学一些计算机制图课程,所以挺辛苦的,学这些课程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尽快跟上东南大学的教学进度。

在该校进修过程中,我有一些感受和不成熟的想法,想向您作个汇报。

一、在教学工具上。该校教师(我调查了建筑系、工商管理系、交通工程系等三个系的情况)绝大多数都自配了笔记本电脑,可以说计算机教学在该校相当普及,绝大多数教室都有投影屏幕,投影机、幻灯片在教学时由学校或所在系提供,教师只需自带笔记本电脑。计算机教学的普及带来了革新。第一,它更加适应了信息时代对多信息、多媒体、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减少教师书写的时间,可使上课节奏加快,也可尽量避免教师在规定的课时内上不完课的情况。第二,它更加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大爆炸的回应与挑战。第三,它更加适应了教与学的互动。利用电脑的声、光、图像、图表等措施,使教学显得形象、直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计算机水平的普及与提高。

二、在教学的方法上。我和这里的其他进修教师在聊天时,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教师教学应当捕捉时代信息,运用多媒体技术,抓住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强调兴趣,教学的目标可以在教学的兴趣中逐渐实施。东南大学建筑系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在有意地利用这点,他们主张快乐学习。首先,一个学生既然学了这门专业,如果对专业不能培养出兴趣,无疑会产生消极抵触心理,对我校的学风也很有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经常提“以人为本”,我们目前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到底如何?从调查来看,我校有相当的学生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这些人又有多少干得不错呢?我国在加入WTO之后,对这些不喜欢专业的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回应和对待呢?其次,我个人觉得,我们学生学了这么多年的外语,只能应付考试,而不能脱口而出,学生对英语又没有兴趣,教学方法难道不值得探讨么?第三,我记得当时我们学生片面对这类问题都是从正面来教育学生。比如面对不喜欢的专业,在攻克它之后,会有成功感,增加自信心,经历这些之后,在工作中即使碰到不喜欢的岗位,也可采取同样的心境对待,等等。可以说这样作对学生也解释得通。但是,在学校扩大招生之后,大学入学率的提高,在未来的2003年我们就极有可能碰到更大的挑战,这种挑战的结果就是就业率下降,影响了我校的招生。对就业的问题我曾写了一篇文章给了王外长和吴书记,他们对此都挺重视的,现请你过目(见附件)。

三、在教学时间和教室的安排上。我在离校之前,已经听说过我校教室使用比较紧张。可能在时间安排上,星期六和星期天仍然用于合安排上课,对于这点,我觉得不妥,星期六和星期天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时间,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时间来集中学习课外知识。东南大学的排课可能对我校有些启发:

早上上课时间:8:00---12:15,共有五节,每节课45分钟,课间休息5分钟。

下午上课时间:14:00---18:10,共有五节

晚上上课时间:19:00---21:25,共有三节

假如这样教室还不够调剂的话,也可仿照东大的做法,将老牌专业且动手能力强的课程安排在科技馆设计室中上,每个专业教师上课的课程以设计为主代替以上课为主,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在教师的工作待遇等方面。教师的工作待遇等各方面应拉开档次,每个专业课程教师分成主讲和非主讲教师,这是以能力取胜,而非以资格取胜。教师之间形成竞争。在东大与学生接触最明显的印象就是学生都争取让主讲教师上自己的课,和主讲教师打交道有明显的收获。

五、在素质教育的整体构架方面。应将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整体纳入素质教育的大体系之中。在东大,还有一个明显的印象就是,这儿的讲座特别多,平均一个星期至少2次讲座,少部分是自己学校教师的讲座,允许学生提问,这对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另外大部分都是由该校外请院士和在学术界很有声望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同时由教务处下属的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发放素质教育听课表,该校规定学生毕业前必须听8次以上讲座同时写二篇读书报告方可正常毕业。实际上我校学生片1998年便有类似想法,记得当时在您的领导下,也出台了一整套素质教育培养方案,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此方案最终只能部分实施。我们完全可以参照东大的作法,将讲座赋予一定的学分。同时,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所拓展。愚见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实质上都是素质教育活动,对学校及所在系开展的活动赋予一定的学分(如有条件可计算教学工作量,可乘系数),弥补教学片开展文体素质教育活动的不足,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我校的教育才能有更大的突破和创新。

六、在对素质教育的看法上。本人始终觉得:素质教育是一种理念,由此可以生发出许多新的东西。比如,素质教育要求坚持学生的个性和共性的协调发展。有些教师认为坚持个性就是坚持学生的本性,让学生自由发展,这样容易走入误区,应该澄清一下。坚持个性发展,根本离不开自律和他律,尤其是他律,这是许多学者已经证明过的,也是许多学校实施过的;同时追求个性也离不开“三自”——即自我培养、自我锻炼、自我提高。但遗憾的是我却很少看到我校学生在这方面的提高。以我校运动会为例,以往的运动会忙的不是学生而是学生片的老师,学生的运动会结果都成了老师的竞技场,比赛时因一点小问题老师之间闹得不可开交。我有一点搞不懂:学生的运动会,把老师搞得那么忙干什么?学生起什么作用,难道仅仅是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就够了,他们不需要自我锻炼与培养么?我们的老师实在太累,能否在这方面放松下来,放手让学生去干呢?有的学校甚至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运动会,从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七、在素质教育的途径方面。在第二课堂中,我校很少强调学生看书,对学生看一些什么样的书籍缺乏规范化。此点东大做得较好,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介绍一下该课程的相关教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利于深化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我校应规定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一些必读的人文书籍,如原华中理工大学规定博士生必须背诵《老子》。从目前来看,我觉得我校在追求师生的文化认同上还有所缺乏。比如,有学生认为我们学校的有些横幅过于政治化,缺少人文气息。江西财金大学将校内的路名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部分词代替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美国学者ED•培根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我只要看了一个城市的建筑,我就可以知道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无疑,外校通过学校的标语也可了解我校的文化品位。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学校的灵魂。当然,文化的积淀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或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八、在对待学生业余生活方面。有些教师认为:目前我校学生的课余时间太多,因而想通过各种活动来活跃、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结果出现了几种结果:一种是有些学生觉得活动太多,太累;一种是杂而无章,缺少学校性的主题;一种是仍然有学生觉得活动太少;还有学生认为我校活动的政治性太强,缺少大学气氛,似乎我们学校缺少宏观调控,陷入了微观的工作之中,领导和教师们都很忙,不象大学有点类似中专,等等。后面的问题我没有思考,我就说前面的问题。我觉得学校多搞些实证性的研究,比如计算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同时计算每位学生参与活动的平均时间。如果前者比例高,说明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多,活动也具有普遍性;后者比例过高,说明活动占据了学生过多的时间。据我多年观察(不一定对),参与我校各类活动的人数(不是人次)并不高,且活动缺少普及性,参与多的是学生干部和一些积极分子。实际上最易普及的活动是寝室活动,学生在寝室呆的时间长,作为寝室文体活动的开展有其现实基础,虽然难度较大。

九、在学生党建工作方面。东大的党课是全校统一上课,有利于全校把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整体水平。从我校部分学生的反映来看,各系对学生党员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且学生党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其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情关系参杂于党建工作之中。其实,我个人认为讲人情没有什么不对,这也可能是中国特色。关键在于要加强这些学生的培养和监督,只要符合党员的标准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但有多少人愿意下这个功夫呢?

十、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一点我始终觉得疑惑,也许我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缘故。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许多学校的老大难问题。在东南大学亦是如此。思想政治工作到最后都变成了形式主义,成了做表面文章,取得的实效不大。据《南京日报》载,现在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下降的趋势。在中小学中,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越差。大学也有相似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教育系统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弊端:过于追求形式、方法单

一、工作重点还不够突出。比如,教思想政治课的教师竟然没有几个现在从事学生工作,在学生一线中锻炼的更少,也没有几个担任班主任,挂靠各个系锻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少。这样的思想政治课难道不是脱离实际的教育么?又如,学生在学校呆的时间较长的两个地方是教室和寝室,既然教室是教学的阵地,那么学生宿舍呢?可不可以成为学生管理的重点呢?加强宿舍管理,强化宿舍的功能,促进素质教育在宿舍的展开,这实际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等等。

十一、在教师素质的提高上。学生片教师经常参与学生活动,一方面可以说明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另一方面是否可以说明因客观原因使自己工作方法不当呢?在这种疲劳状态中又如何投入新的工作,更有所提高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这与学校对学生工作的评价是否有关?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我们学生工作人员还能保持这样的工作模式么?能否让各系学生片搞试点呢?同时让这些试点工作作为一个课题,实在地对这些教师有所帮助和提高,因为从职称评定来看,学生片人员的课题实在太少。以东南大学为例,学生辅导员工作满三年后即可自动转入学校的研究生,南方冶金学院对学生工作的政策也还不错,都值得我校借鉴。

以上所说的有一些是在和东南大学比较得出的,东南大学在教学方面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缺陷仍然较大,比如系学生工作的教师过于投身到细节之中,对学校的政策执行的主动性上有所缺乏,该校在本学期中有两名学生因各方面压力而自杀。在东南大学中,我所接触的学生,专业水平高,但多数不太善于表达和沟通,学生的表情比较冷漠,缺乏朝气,只顾自身利益的学生较多,等等。

本应早一点给您写信,但犹豫了好久,出于一个党员的责任感,同时作为一名留校教师,我觉得还是应该说说我的看法,其中有许多方面很难操作,我的本意只是提一个思路而已,可能充满谬误,也有可能会得罪一些人,望见谅。还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等有机会的时候再向您汇报,耽误您的时间了。

祝工作顺心。

许某

2011年12月6日

第三篇:对我校课改的几点思考

对我校课改的几点思考

渣渡中心学校

张武

自2012年下学期,我校开始课改尝试、探索和实践,至今已快两年。两年的课改之路,我们的确走在了一条全新的路上,沿途我们既看到了一些美丽的风景,又经历了不少预料中的坎坷。截止目前,我校的课改依然走在一条荆棘遍布的路上,刺痛和受挫的感受还远远多于成功和胜利的体验。作为一名课改实践的参与者,下面是我对本校课改工作的几点思考。

是“课改”还是“改课”

从杜郎口模式到洋思模式,从铜都实验到景弘课改,从二中探索到我校实践,我校的课改从借他山之石到自己独立攻玉,一步步走来,似乎一路顺风顺水,轰轰烈烈。至少,我们在全市已经小有名气:到今年上期,已被市教育局定为课改示范学校,一些兄弟单位已经“慕名”来我校考察学习,交流取经,甚至全市的课改小组建设交流活动也在我校成功举行。

成绩似乎显而易见,我们也因此增加了不少课改的信心。然而,当课改名声在外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不少教师对课改的不认同,许多学生对课改的反感,教学效果的不容乐观,学生流失的不可遏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当前课改的不如人意?

虽然,任何改革都会有阻力,任何新生事物都会有一段适应期,但我总觉得,好的改革必然会得到多数人的赞同。为什么我校的课改已进行近两年,却依然能听到许多不和谐的杂音?

老师说:课改就是让小老师代替我上课,小老师站中间,我站两边;学生说话,我闭嘴;学生唱戏,我看戏。

学生说:课改就是让我多做作业,多走动;老师不教,自己学;学没学懂无所谓,小组加分是关键。

面对我校课改当中的种种现状,我时常问自己,我们真的是在“课改”吗?我们全盘否定传统的课堂模式,传统课堂真的一无是处吗?别人的模式虽然很成功,它真的适合我校的学生实际吗?课改既然很好,为什么需要行政强制命令来执行?我们主张个性张扬,每个老师都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为什么一定之要求课堂形式统一一致?种种问题总是萦绕于脑际,困扰于内心。

近日,忙里偷闲翻看了一期《中国教师报》,其中一篇关于课改的文章让我感同身受,颇受启迪。下面是文章的摘录:

课改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倘若依然只拿改课说事,那我们的课改就难免走入形式主义的老套。要知道改课不等于课改,完整的课改不只在课上,还在课下,所以课改不能止于改课。„„ 2013年,《中国教师报》曾提出了“第三代课改”的概念:第一代课改是改变课堂结构;第二代课改是改变课堂内部教和学的关系,以及师和生的关系;第三代课改旨在把教室打造成一个学生集体学习、集体生活、共同成长的地方,让教室这一方空间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领地。课改的终极目的是要重建学校管理,重塑学校文化,再造学校课程;就是要从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走向管理中的学生自治和生活中的学生自理;就是要让我们的工作不再以考试评价为导向,而是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为学生的健康、快乐、幸福成长提供均衡的营养。——摘自2014年3月12日《中国教师报》《课改不能止于改课》一文 权衡之下,我校当前的课改还处在第一代,只是强制改变了课堂结构,规范了课堂操作流程,还没能完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师与生的关系。换句话说,我校的课改还处在课改康庄大道的初级阶段。所以,我们面临的矛盾还很多:传统课堂与课改课堂、老师教与学生学、课堂效率与考试评价等之间还存在诸多对立与冲突。至于课改的终极目的,有如共产主义社会,“路漫漫其修远兮”!

课改非得有导学案吗

导学案似乎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标志,无论哪种模式的课改,都要十分重视导学案的编写,而且,凡成熟的课改模式都有比较固定的导学案模块。我校重点参考借鉴的是杜郎口模式,虽然如今的杜郎口已不再要求一定编写导学案了。

对于蹒跚于课改初级阶段的我们,导学案有如“拐杖”,是支撑我们摸索前行的必备“利器”。在学习借鉴他人导学案模块的基础上,我校也基本固定了自己的导学案结构形式。以新授课为例,我校的导学案由五大板块组成,它们依次是“学习目标”、“新知探究”、“演练提升”、“巩固梳理”和“达标检测”。五大板块体现的是课堂的五个环节和基本流程。

导学案的编写显然增加了老师的备课负担,至少在没有现成的导学案可利用之前是如此。编写一张象样的导学案自然是颇费脑力和时间的事,尽管我们有备课小组,可以集思广

益,但实际主笔还是由个人完成的。由于个人的业务水平不一样,工作态度也相差悬殊,所以导学案的质量也就参差不齐。有的导学案在设计上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有的导学案则仅仅是习题的汇集,或是教材内容不分主次的重复,或是网上内容的整合,根本起不到“导学”的作用,反倒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便于课堂上操作。

为了完善导学案的编写,充分体现“导”字功能,学校已多次召集全体教师进行集体学习和探讨,还请了市教研室的专家来我校现场指导。老师们的探讨,不可谓不热烈,专家们的指导也切中要害,一致的结论是,导学案上不光要有题目和问题设置,更应该有“学法指导”。于是,学校做出决定,凡是没有“学法指导”的导学案,一率视为不合格,要求重写。硬性规定自然“有效”,从此,导学案上的“学法指导”成了醒目的内容。只可惜坚持没多久,新的问题又来了:有的“学法指导”千篇一律,有的“学法指导”只是课堂操作流程的简要说明。更有意思的是学生根本就不在意“学法指导”,他们只关注题目能不能完成。

真是“导”什么,来什么,越“导”(捣)问题也就越多。作为两门课程导学案的编写者,我深切地感受到,不同学科的导学案,其编写原则也不尽相同,“导”的方向也相去甚远。就拿本人主持的语文和地理导学案来说,语文导学案侧重于把学生“导入”文本,引导学生如何感知和理解课文,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而地理导学案侧重于把学生“导入”地图,掌握积累知识要点,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与地理相比,语文似乎需要导学案些,因为教材里不再明确提出每一课的学习目标,没有了目标,我估计学生读课文也就没有了方向。地理虽然也没有在每节前写明具体的学习目标,但每个方框的标题基本告诉了学生学习要点和该节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不言自明。至于数、理、化等课程,教材编写本身就遵循了“导学”的原则,再“导”,无非是老师的个性体现罢了。

这样说来,我倒很赞同杜郎口不再强调导学案的做法,扔掉“拐杖”,独立上路,应该是课改的更高阶段。窃以为任何导学案都不可能兼顾到教材的方方面面,总会遗漏些信息,甚至把学生“导上”歧途。把导学案作为课改上路的“拐杖”则可,一旦作为课改的“标志”,只怕越“捣”越乱了。

“小老师”真的有必要吗

不论是督导课改工作的市教科所研究员,还是来我校学习的兄弟单位老师,听完我们的课后,都会对我校课堂上“小老师”的设置特别感兴趣。总体评价不外乎两方面:一是认为“小老师”的设置是课改的亮点,它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宗旨;二是认为“小

老师”的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它更多的是体现一种课改形式。

本人在近两年的课改实践中,既感受到了“小老师”带来的好处,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小老师”组织课堂的诸多不足。这大概就是辩证法所说的:凡事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

我校的“小老师”设置大抵遵循“一科一任”或“一科两任”的原则,即每门课推选任命一个或两个“小老师”,他们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维护者,代替老师行使课堂主持和管理的权利与责任。实践表明,“小老师”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勇气和胆量,增强了口头表达力和自信力,提升了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此外,“小老师”的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任课老师的负担。来我校学习的老师,往往对“小老师”们赞赏有加,夸我们的学生素质不错。可见,课改当中“小老师”素质的提高还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我们的课改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追求的是课堂的高效率。衡量课改成败的关键,不是看少数几个学生素质的提高,更不能以牺牲大多数学生利益为代价。近两年的课改实践,我更切实地感受到“小老师”设置带来的不少问题。我们决不能因为有人肯定“小老师”是我校课改的一大“亮点”,而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

问题一是,“小老师”的数量毕竟有限,哪怕一门课设置两个,他们也只是全班中的少数,大多数同学依然只能做“学生”,不可能得到同等的锻炼机会。那么,采取“风水轮流转”,“小老师”轮换当的做是否可行呢?事实证明,这只是一种良好的设想,学生的素质毕竟有高有低,培训一个“小老师”也绝非一日之功。倘使真的这么执行起来,课堂效率将更加大打折扣,沦为“小老师”的培训场。

问题二是,“小老师”究竟是学生,他们的知识有限,课堂管控能力也有限,让“小老师”全权代替任课老师是十分激进冒险的做法。尽管任课教师就站在课堂上,但他们已被课改的条条框框剥夺了大部分的话语权,面对“小老师”掌控的局面,他们充当的是“旁观者”和“救火者”的角色。一旦“火”已成灾,“救火”也只能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了。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调查发现,大多学生不喜欢“小老师”上课,嫌他们罗嗦而不得要领,“小老师”们也不喜欢自己上课,感觉费力而不讨好。

问题三是,“小老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课程内容的学习,而不是学习如何当“老师”。为了完成“小老师”神圣而光荣的任务,“小老师”付出的是更多的课外时间,牺牲的是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他们得提前完成导学案,熟悉教材内容,聆听任课老师的课堂设计,而课堂上却只能把时间和智慧都奉献给其他学生。可怜的“小老师”啊,他们的学习任务本已

十分繁重,却不得不腾出课堂时间,挤占课余时间来应付那些本该属于任课教师的事务。虽说“小老师”们提高了自学能力,培养了当“老师”的能力,可这一切真的值吗?

问题四是,课堂时间是宝贵的,课改追求的目标是打造高效课堂。虽不能否认有个别“小老师”的确相当出色,完全能够完成任课老师下达的任务,甚至有自己的创新。但事实上,更多的“小老师”还离不开大老师的支撑,在课堂是,与其让“小老师”做一番无谓的努力,充当大老师的传声筒,还不如大老师直接传达的了当。课堂时间如此短暂,经不起折腾,一折腾效率自然就低了。更可怕的是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说了一箩筐,让学生们在云里雾里中失去了耐心。我已经能明显地感受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另外,“小老师”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却也滋长了部分老师的惰性。他们往往顺水推舟,表面积极践行课改要求,实则把担子推给“小老师”。同时,“小老师”的设置也让大老师失去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因为他们的“三尺讲台”已交给了学生。

可见,“小老师”的设置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在课改实践当中,我们还需反复权衡利弊,以便扬长避短。

如何分组才更科学

课改的中心理念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说课堂流程是课改反传统的内容体现,那么小组合作则是课改反传统的形式体现。任何课改模式都是建立在小组建设基础上的,小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成败。

我校的课改小组建设直接借鉴的是株洲景模式。全班分为六大组,每组根据学情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再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三个学习共同体。这样的分组遵循的是平等互助,公平竞争的原则,即六大组的实力是平等的,共同体内是互助合作的,组与组之间是公平竞争的。

看似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实际操作中问题也总是层出不穷。为什么在株洲景弘这种完美的分组方式,在我校推行当中会产生种种问题呢?

小组本来是一个团结拼搏的小集体,一旦形成,组内成员理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牢牢抱成团,拧成一股绳。可是,从我所教的两个班看来,组内的团结问题难以形成凝聚力。两年来,没有哪一个组是固定的,几乎每个组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调兵换将。即便组内有了新鲜血液,我也时常见到组内矛盾频发,不时有人向老师提出转移“阵地”。

可见,分组的科学性并不能消弭组内的矛盾,营造小组团结的精神,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才是根本。

共同体的宗旨是互帮互助,讲求的是传、帮、带,可是我们的共同体往往是孤掌难鸣。由于生源质量的限制,小组选出三名A层学生已是矮个里拔高个,退而求其次。所以,平摊到各共同体的三名成员,往往很难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合作探讨中,常常是A层同学自说自话,时间久了,合作自然就成了空话。更可怕的是两名B、C层同学,甚至全小组的B、C层同学在“团团坐”的合作氛围中,形成一股强劲的逆流,把三名力量本就单薄的A层同学席卷而下,淹没在与学习内容无关的探讨中。虽然我也见到极具定力的A层学生,但他们是多么的孤单啊!可见,平等的分组原则,应该建立在大多数同学好学上进的前提之下,否则,平等就只能使大家都变得消极怠惰。

组间竞争本是一件好事,其初衷是为了激发全班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一种争当先进,你追我赶的学习态势,进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班级班风。我校在小组建设中,也引进了这种激励机制,不单班内组间竞争,而且全校建立了小级晋级制度,并建有专门的小组晋级栏。有了竞争,自然就有评价打分: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堂到课间,从教室到寝室,从学习到休息,从纪律到卫生等等方方面面,学校都建立了评价打分细则。

为了给小组加分,同学们可没少动脑筋,甚至加分已成了校园生活的中心任务,至于分数背后所应真正争取的反倒变得次要起来。当然,也有班组不为分数所动的,分数加多加少无所谓,反正又不会输钱失地,大不了挨一顿批评,罚几天卫生,跑几圈操场或抄几遍作业。而且,罚的又不只我一个,小组成员共同承担,心里平衡着呢。

对待分数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代表了小组竞争的两种不同极端,一样的不足取。所以,如何引导学生走向良性的竞争,是学校决策者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钥匙,也许不在“加分”机制里,而应在“罚分”制度中,更可能隐藏在更科学理性的、合乎本校实际的分组原则和管理理念中。

集体备课为何难以坚持

随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集体备课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学校不只一两次在教师会议上提出此事,并向全体教师发出号召,而且进行了具体的操作实践。但出于种种原因,我校的集体备课,依然流于形式,甚至连形式都难以坚持。每次学校发出号令,各备课组迫于

学校检查,装模作样维持两三周,以后便不了了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原因自然很多,但我认为“不见实效”、“没有时间”,是两大主因。

我校的课改已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年多,从课改开始,学校就主张集体备课,甚至也采取措施,在期初和期中集中进行了两三次集体备课安排,但目的仅仅是写出一周的导学案,防止无学案上课而已,至于集体备课究竟该如何操作实施,如何才能真正集思广益,尚未认真考虑过。每次集体备课无非是讨论一下进程安排,分配一下主备任务,然后便是各自独立行事。这样一来,集体备课达成的是统一了教学进度,分解了备课任务,很难在如何解读教材,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上有所突破。因此,集体备课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很难有实际的效果,也就没了坚持的理由。

更何况,我校的课改工作还有许多不彻底的地方,既没有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没有把老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当中解脱出来,更有不少纯粹应付检查的工作要对付。大多宝贵的时间空耗在一些意义不大的琐屑工作上,挤占了教师钻研业务的时间和精力。虽说时间如海绵里的水,但每块海绵里所藏的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挤不干。因此,老师们疲于应付批改作业,牢骚于写各种检查材料,哪有时间和心思静下心来集体备课。结果,再强力的号令,也只是一时应景,成不了长久坚持的常态。

除了以上两大原因,集体备课机制没有建立健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任何事情要想长久得以维持,总得有一个长效机制,我认为学校在加大检查力度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对教师集体备课的激励机制,引导全体教师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加。坚持久了,老师们从集体备课中尝到了甜头,自然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真正让集体备课成为常态。

课改是大势所趋,我们当然不能因为课改路上遇到种种棘手的问题就止步不前,更不应该倒退走回老路。套用校长的一句名言:“开弓没有回头箭,课改没有回头路。”我们如果能用最大的智慧解决课改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迎难而上,课改的成功就不会有“问题”。

第四篇:对我校办学理念的思考

对我校办学理念的思考

竹溪二中 周艳丽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传统的积淀,是对时代内涵的准确把握,是对学校自身特色的现实思考。一所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尤如人之灵魂,如果学校没有办学理念,工作必将松散而又茫然,既消磨学校的教育时光,又会延误了学生的成长时机。在制定学校办学规划的过程中,办学理念的设计与认可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初的一步。

不同的学校对办学理念的使用是不拘一格的,不同的人对办学理念有着不同的理解.“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我校的办学理念。这种办学理念是在上学期广泛征求全体教职工意见并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学校最终确定下来的。这种办学理念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它深刻的内涵的,我们要让它成为实实在在的指导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纲领,并内化为全校教职工的自觉实践行为,真正成为学校的灵魂,成为全体教职工的行动指南。

通过学习,我认为: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学校的灵魂,是由学校全体成员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追求组合而成的。它就像一所学校办学方向的标尺,指引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指导着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树立办学理念,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一所学校形成或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色的需要.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符合当前的教育原则。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进度,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内容和进度符合大多数学生只是水平和认知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有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我们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由于每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不同等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的爱好、兴趣、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需要尊重、信任、关爱,他们都有自我发展的要求。面对这样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我们不仅要承认个别差异,而且要尊重个别差异。不是搞“填平补齐一刀切”,而是要充分估计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应该内化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追求。而如何让我们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呢?我认为:一是要改变我们对学生的态度。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这是普遍现象。现在的孩子变了,变得不服管教,变得个性十足,变得会让你丧失教育的信心。但他们依旧是孩子,只是社会变了,家庭变了,氛围变了,孩子才会变。既然都在变,那我们也得变,否则每天我们都会抱怨,否则我们每天都会生气,甚至由于我们教育孩子还会和学生及家长出现不和谐。到时更加委屈和失望。了解孩子们是前提,特别的孩子仍然是少数,了解他们的家庭、脾气和性格,变换自己说话的语气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当然还有很多听话懂事的孩子。理解孩子们是基础。人心都是肉长的。当你对他微笑时,再没法管的孩子也会还你一个微笑,当你尊重他时,再没法管的孩子也不会不尊重你。当你用心对他时,他也会用心对你。

二是要在课堂主阵地上下功夫。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课堂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激情与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焦虑和烦恼。你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会让学生从心底佩服你,他会爱上你的课,期待你的课。你说的话,他都爱听。在你的课堂上,他会挺直腰板,放下零食和小说,用关注的眼神注视你。因为你也在用关注和期盼的眼神在注视着他们。因为你的存在,而让他有了变化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活得更美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加幸福;教育要面对现实面向未来;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育要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人的智能能是多元化的,有时不平衡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让人变得更聪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要同步和谐的发展。

目前我校正在新建扩建,每个二中人都在亲历这种充满艰辛与向往的过程,每个二中人都为建设环境优美的学校奉献智慧。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校凝聚成“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校园精神,在师生中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心态占绝对主流,这为我校成功创建市级示范高中植下良好的精神根基。

第五篇:关于我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作为一所普通高等学校,我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是我们党务工作者的重中之重。而且学生党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龙头,培养一批具有政治觉悟较高、业务素质优良、战斗力强,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大学生党员,是关系到我党发展和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依靠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学生党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更大的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如何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时代感,加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是我们党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到如何实现党委确立的“开展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年活动”目标的重要内容。

一、目前我们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学院党委十分重视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在大学生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把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生党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思想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已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生党建与团建工作相促进的多层次多体系思想教育格局;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热情高涨,参加党校学习的学员、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不断增加,学生党员队伍不断迅速壮大;学生党组织在校园文化活动、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生党建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我们也必须冷静清醒地看到我们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党员发展的数量与发展的质量不和谐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党建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大大增强。目前被考察的对象人数远远超出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人数,考察工作难度加大。部分学生党支部把发展党员的人数作为衡量支部工作开展的成效,大力发展学生党员,但由于正式党员的有限,支部在吸收新党员时,很难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考察发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出现了一些“重发展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重学生干部轻一般学生”的不良现象。甚至在一些党支部中出现这样的提法:“可发展可不发展的,要发展;迟早要发展的,早发展,有缺点留在党内来解决。”结果一路赞歌,考察不严,匆忙发展,留下隐患。这些现象无疑使学生党员的质量大打折扣。

(二)入党前的教育和入党后的教育不和谐

目前,在学生支部中普遍存在着“重入党前的发展,轻入党后的再教育”的现象。在发展前,对发展对象进行重重考察和层层教育,参加党校培训、马列主义班、党章学习小组等等,但发展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忽略了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导致了部分党员“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随之不再成为其追求标准,一些思想上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思想上麻痹,行动上松散,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甚至出现一些违法违纪现象,大大损害了党在学生中的形象。

(三)部分学生党员政治修养不高,理论知识贫乏

政治修养是否合格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已符合党员条件的首要标准。目前,我国社会政治健康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当今的学生党员没有经历过各次各种的政治斗争,因而不大注重政治修养的提高,造成有些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观念淡化、政治素质下降、政治敏锐性退化。对改革攻坚阶段中所必然出现的一些新旧交替、新旧长消的复杂情况,缺乏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认识,导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模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不牢。理论知识是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任务,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保证。现在部分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强,把理论的学习看作一种纯粹的形式,当作一种机械的学习,导致党的理论知识非常贫乏。在与学生党员的谈话中,我们甚至发现,个别学生党员连“三讲”和“三个代表”的含义,党的性质与宗旨之类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都不清楚,可以说作为一个党员是不称职的。

(四)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整体影响尚不明显

学生党员应该在群众和集体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总体上看高校学生党建在“进口”上把握较严,但有些学生入党后并不意识到自己党员的形象,不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群众和集体中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够;学生党组织的整体影响也不明显。在校园中活跃的各种群众性社团活动中,学生党组织的声音较为低沉,学生党员在各种学生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五)共青团在学生党建工作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够突出

共青团是连接团员青年和党组织的桥梁,成为培养发展党员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共青团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决不容忽视。目前,学院的共青团组织在执行党委决议,做好团的各项工作方面表现突出。但在对优秀团员的培养考察方面缺乏连贯性,特别是院团委在推优问题上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考察,只是停留在例如成绩是否合格、是否由违纪行为等基本问题的考察上,主要原因是党建工作与团建工作脱节,团组织也觉得推优进入党校学习后,主要是支部的事情,这样导致在培养对象综合考察环节上团组织作用下降,既不利于调动团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党的发展工作。

二、对新时期我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面对学生党建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在开展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年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手段、体制,切实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规范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考察、培养、发展、教育工作,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切实推动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加强党支部在学生当中的核心作用,促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巩固学生党建在高校学生工作的“龙头”地位。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抓好思想建设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头等大事,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论灌输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党员整体素质

由于大学生中不可能自发的产生马列主义思想,对他们进行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和知识的灌输无疑是不可缺少的,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思想浪潮的冲击下,引导学生党员在比较与区别中分清是非、辨别主次,掌握思想武器,提高政治敏感性和识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旗帜的作用和理论的力量,把思想建设放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年活动”的首要地位。为此,要继续加强我校“两课”教育,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充分利用院(校区)系党校、党的基本理论学习小组等宣传阵地,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新三进”工作,营造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使大学生从更高的理论层次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勇于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真正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成为我校党建工作的舆论主导和理论主流。其次,党总支要注意紧密结合形势,不失时机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党员的爱国热忱和工作热情。如结合“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内容的学习,让党员谈谈学习有关文件的个人心得体会并开展广泛的交流沟通和总结活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让党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谈自己的奉献精神等;针对我国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党的十六大召开等重大事件,组织党员座谈、讨论,让大家谈心得、谈体会、谈感受,谈如何把激情化作动力,更好地搞好学习、工作。

(二)健全学生党员发展体系,严格把握党员标准,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

高校的党员发展工作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其他的基层党支部,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党章规定,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建立一套符合我校学生发展党员的完善的标准和体系。为此必须制定相关的发展培养制度,如基本理论知识测试制度、考察登记制度、民主测评制度、寝室考核制度等等。其次,在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扩大数量与提高质量的关系、积极发展与严格把关的关系、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始终把坚持党员标准、保证党员质量放在首位,严把入口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党员工作的步伐。吸收党员时不仅在党内充分讨论,而且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实现学生党员选拔“透明化”,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坚持考查对象公示制,把考查对象置于大家的监督之下。再次,党员发展要有规划。克服那种平时不发展少发展、毕业之前突击发展多发展,低年级时不发展少发展,到高年级时多发展的错误作法。在发展党员时应当坚持“早发现、早培养、早发展”的原则,注重党员的结构分布和梯队建设,保证党员队伍稳定发展。具体地说系党总支要坚持“四看四重”的工作方针,全面地对发展对象进行考核,即:看思想品德是否高尚,重点看言行是否一致;看学习成绩是否合格,重点看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看工作成绩是否突出,重点看工作态度是否积极;看日常生活中能否起模范带头作用,重点看平时是否严于律己。在考察过程中要执行“六不”措施:即没有通过团支部民主推荐的不予重点考察;政治思想素质、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不达标的不予考虑;考察时间不够的不予讨论;党的基础知识考核不合格的不予发展;材料不全的,不予上报;手续程序不合规范的不予通过。

(三)实施科学的、系统的党员再教育工程,确保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对学生党员来说,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还处在形成阶段,还需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事实上学生刚成为预备党员时一般没有经过党内政治生活的严格锻炼,同时也缺乏履行党的义务的实践。有的同学入党后,产生“松口气”的思想,缺少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一定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考察、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增进他们的自修能力,真正达到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要求。通过对学生党员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教育党员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在学生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号召广大同学和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对党员进行监督,教育他们向优秀党员学习;通过党组织生活、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努力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增强服务意识。通过学生党员的“三大”作用的发挥,即充分发挥学生党员政治上的稳定作用、学业上的带头作用、工作上的骨干作用来检验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四)进一步加强支部建设,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和活力

制订、完善支部工作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党员组织生活制度、联系人考核制度、党校学习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党外民主评议制度等等,做好党员的监督考核工作,使支部工作的开展有章可依。规范支部生活,严格生活纪律,提高生活效率。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时,要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合理解决党内矛盾。同时还要探索支部工作的新模式、新思路。结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三进”,开拓党建工作的“新三进”;适应高校学生活动社团化的趋势,提出“学生支部建在社团上”的新思路;满足高校后勤逐步社会化、公寓化的需要,进行“学生支部进社区”“学生支部建在寝室上”的尝试。进而推动学校学生党建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引领我们迈入了信息社会。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已广泛渗透到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及时介入,不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性,不但不利于网络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校党建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校园网络,利用网络的特点,把校园网络办成沟通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办成学生交流思想,进行自我教育的园地;办成传播信息和知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舆论阵地;我们的党务工作者应该公布自己的电子信箱,通过校园网以朋友身份与学生交流、谈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使网上的党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成为广大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精神家园。

新时期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我们作为高校的党务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借助学院开展的“入党积极分子活动年”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之机,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实际,坚定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牢牢把握学生党建工作的前进方向,注入学生党建工作新的活力和无穷生机,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业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下载对我校学生到校率的思考(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校学生到校率的思考(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我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范文大全)

    关于我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作为一所普通高等学校,我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是我们党务工作者的重中之重。而且学生党建是高校学生工......

    关于我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关于我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作为一所普通高等学校,我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是我们党务工作者的重中之重。而且学生党建是高校学生工......

    关于对我校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户县四职学生上网情况 调查报告 04秋行政管理专科 王建锋 一、调查目的 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提供给人们便捷的学......

    对我校学生实习的几点建议

    对我校学生实习的几点建议 光阴荏苒,又到我校大三学生实习时。实习本身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而这种“投资”的主要“收益”应该还是“经验和知识”,而不是“真金白银”。然......

    对做好我校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思考

    . 近年来,在我校党委的领导下、离退休党支部认真贯彻中组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把离退休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维护稳定、构建......

    关于对加盟店商品配送率控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加盟店商品配送率控制的几点思考在我国超级市场的发展中,连锁经营的方式是最主要的方式,在发展初期都是直营连锁,但很快有许多企业开始发展加盟连锁。从这些超市公司发展......

    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案例分析及思考

    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案例分析及思考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马拴锁 我校是一所民办医学类高职院校,有着不同于一般公办高校的特点,尽管长期以来我校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

    学生对我校的意见和建议书五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跟建议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建议书不是最终的定文形式,它可以被修改,被增删,甚至弃之不用,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怎么写建议书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