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背景下营造农村“书香校园”的实践课题研究

时间:2019-05-14 23:0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班化教育背景下营造农村“书香校园”的实践课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班化教育背景下营造农村“书香校园”的实践课题研究》。

第一篇:小班化教育背景下营造农村“书香校园”的实践课题研究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营造农村“书香校园”的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

1、源于对“书香校园”的理解

2、源于对新课改精神的领悟

3、源于对学校发展的思考

二、研究的设计

(一)概念界定

(二)基本运作框架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创设优美典雅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书香”氛围,打造学校特色,成为品牌学校。

2、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化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通过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逐渐形成博学、善思、实干、智慧型的新一代教师群体。

三、研究内容

1、对书香校园环境建设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使我们的校园更具书香气息。

2、对小学生低中高年级经典诵读赏析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采取多种形式与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渠道。

3、对学生阅读效果的评价手段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激励学生不断的积累和阅读。

四、操作的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1、美化硬情境

(1)解决书源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里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书香校园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书源问题。我们首先根据学生实际由教科室统一对新教育经典书目和传统经典诗文进行筛选,推荐阅读内容(另附资料),然后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解决书源:

第一学校购买书籍 充分把学校图书室的藏书运用起来构建开放的读书环境。

第二发动学生捐书在班级中设立“阅览角”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是教师向学生家长推荐阅读书目,家庭里建立“藏书架”。

(2)美化环境

有个成语叫“耳濡目染”意思就是说见得多听的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就受到了影响,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意识,就需要学生每天都能“耳濡目染”良好的情境,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这“耳濡目染”的内容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很有必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发挥宣传窗的作用,设立“读书时间”专栏,内容可以有:新书推荐,经典选读、优秀读后感选登、每月一星等栏目;

第二建设走廊文化,可以在走廊的墙上悬挂文人墨客的画像名言等,在走廊的瓷砖部位建立“涂鸦墙”,把班级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第三建立班级文化,在教室的后墙开辟图书角,在黑板上都开辟一个“诵读角”,我们可以将经典的诗文进行梳理,精选出一些作品供学生诵读。

2、优化软情境

“软情境”即校园氛围,也就是是整个学校的主流。学校各项活动的主体是人,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每个人受到环境的心理影响大体相同,这种群体中每个人心理环境的一致性就形成了一种规范力量,这个规范力量就会十分自然的约束每位成员。这种规范没有显性标志,没有规章可循,但是却是集体所默认的约定俗成的。良好的书香氛围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长期的积淀与积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总体设计者和执行者,教师对这项工作的热情程度与否,将决定学校书香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只有让广大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之路和开展书香校园教育的强烈意识,以及具备足够的业务素质,才能使教育取得最大成效。基于以上考虑,准备做以下工作:

(1)建立教师读书制度:每学期向教师推荐书籍4本,要求精读2本,每位教师每天能看书1小时,每周2节课理论学习,每周一次教学反思或学习体会,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沙龙,交流学习体会,每学期评选优秀学习型老师。

(2)建立“读书节”制度 每年的定一个月为读书节活动,可以开展“我的读书名言”设计评比大赛、“小小藏书家”推荐评比、“读书小明星”评选、“小小导读员”评比、“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读书主题队会、读书征文竞赛、书香班级评比、书香家庭评比、邀请专家讲座等一系列活动。使全校上下掀起一股诵读经典诗文的热潮。:

(3)建立校园网站,设立阅读论坛,让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在论坛里交流,把论坛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

(4)创办文学社刊物 把学生平时的学习心得,读后感等及时刊登。

(5)开辟佳作广播站:把各班推荐的习作或者学习体会文章在红领巾广播里交流。

(二)打造绚丽的阅读时空

1、改变传统语文教学 做到师生共读

我们学校的班级班额都比较小,一般都在30人以下,在教学中可以大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加快教与学的进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师生和生生之间信息的流通量,把课内外时间节省下来,给学生增加阅读量。课堂教学实施“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同步导读法。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比较有效的形式:

(1)范读经典 即教师每节课给学生3分钟范读经典诗文或者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引领学生走进经典。

(2)导读经典 举例式:补充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阅读材料; 捆绑式:就是根据课文某一方面的特点,选相似的课外读物合看,采用“读一篇、带几篇”的方法,“捆绑”在一起,来扩大课内阅读量。荐读式:教师在课内推荐与课文有关的好书给学生,让大家到课外去阅读。

2、增设阅读课程 实践同伴共读

“同伴共读”是北师大附小早几年提出的课题,是同伴合作学习在阅读领域的应用,在同伴阅读中,两名学生一起阅读学习材料,强化和掌握技巧,根据学生的年龄不同,可分为同年龄同伴共读和跨年龄同伴共读。

同伴共读需要有专门的时间来支撑,我们想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把一兴趣课改为专门的阅读课,主要实践跨年龄同伴共读,一年级和四年级、二年级和五年级、三年级和六年级分别结对,每周开展一次活动。另外我们准备调整40分钟的课时,把课时缩短到35分钟,把节省下来的30分钟设立为午间阅读,采用同年龄同伴阅读。

在实行“同伴共读”的策略时主要采取自我评价的策略:

1、能否和同伴合作顺利地阅读所给诗文,2、能否对诗文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3、能否理解诗文的含义;

4、能否看到此诗文联想到其他的诗文,5、能否积累阅读中发现的好词好句。

3、促进家校互动 尝试亲子共读

相对于学校来说,家庭教育对学生个性的成长、爱好的形成作用要更大、更直接,我们已经看到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望是很高的,但他们更多的是看到眼前的学习成绩,而对比较隐性的文化底蕴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请专家引领,阐释我们的的观点,希望他们能支持孩子在课余时间多看书,并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能以“朋友”的身份予以帮助,通过给家长的信、开设校园读书论坛等方式向他们推荐好书佳作,要求孩子能和家长一起阅读,并在家校联系册、校园读书论坛里交流反馈,在家长会或者“读书节”里可以邀请家长发言,说说体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亲子阅读征文比赛等。

(三)建立开放的评价机制

1、评价原则:赏识性、宽容性、形成性

2、评价内容:阅读兴趣、阅读内容、阅读积累

3、评价手段:资料检查、活动评价、作品展示

4、评定时间: 每学期一次

5、评定等级:与雏鹰争章活动为载体考核以书面测试+古诗文背诵(注:各占50%)的形式进行。学生达到相关考核要求的,学校向其颁发相应颜色的阅读章标志。(考核要求另附)

五、研究的预期目标

1、《小班化教育背景下营造农村“书香校园”的实践研究报告》以及相关子课题实验研究论文集。

2、编制本校各年段学生经典诗文课程。

3、能定期举行“书香校园”成果展示会

六、研究的方法、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2、行动研究法 坚持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续性、创造性原则,采取个别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3、经验总结法 坚持写教学随笔,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推广。

(二)研究步骤

第一步:准备阶段(2006年3月至2006年6月)

1、搞好课题论证研讨

2、组建、培训、落实研究人员,建立研究队伍

3、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4、做好先期调查研究工作

第二步:初步实施阶段(2006年4月至2007年7月)

根据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目标并开始实施。课题组对实验进行阶段小结,及时调整实验计划,保证课题研究有效有序进行。

第三步:课题的再实施阶段(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

修改方案,调整实验计划,针对性的积累课题资料。

第四步:课题总结阶段(2008.5-2008.6)

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汇总资料分析研究。将有关科研成果、课件、论文结集,聘请专家评估鉴定,推广成果。

七、可行性分析

(一)课题组实力较强分工明确

组 长:

钱 彬 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 本课题研究思路设计者 区教科研成果二等奖获得者 负责全程监控课题的运转情况

副组长:

冯小炎 教科室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 区教科研先进个人 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者 本课题方案设计执笔者 负责对经典诗文的筛选与推荐工作

金 英 教导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 区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者 负责小学生低中高年级经典诗文诵读赏析的研究

赵德生 副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 区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者 负责对师生阅读效果的评价研究

童天荣 总务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对书香校园环境建设的研究

主要成员:

翁海江 教研组长 负责小学高段古诗词赏析的课题研究

周力锋 语文骨干教师 负责中高段学生阅读期待策略的课题研究

瞿伟利 语文骨干老师 负责小学低中段书香班级营造的课题研究

楼慧芬 大队辅导员 负责以奖章为评价载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课题研究

何 锋 科技辅导员 负责校园网站的建设和论坛的维护

韩铁飞 语文骨干教师 负责以课外阅读为载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课题研究

杨丽琴 青年教师 负责小学低段语文古诗生活化教学的课题研究

盛国燕 王利娜 青年教师 负责小学中段学生阅读兴趣激发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基础较好

学校是02-04年度区教科研先进集体,学校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教科研氛围浓厚,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会教学能科研的教师队伍,对非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经验,科研成果屡获高奖,非学科课题获得省二等奖一次,市三等奖一次,区一、二、三等奖若干,学校有能力和信心把这个课题做好。

参考书籍:

《最新小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实用方法书系》 冯克诚 肖坚强编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与理想同行“新教育实验”指导手册》 福建教育出版社 课题组

《 语文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在线网站

-------------------

第二篇:《加强写字教育 营造书香校园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发挥写字育人功能 创建和谐书香校园

——《加强写字教育 营造书香校园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盱眙县兴隆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及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素质的要求,我校全体教师都深深认识到写字教育的重要性,它能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协调,健康地发展,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近年来,我校重视写字教育,提出了“以写字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明确把“写规范字、做端正人”作为写字教育的重点目标,更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10年,我校把写字(书法)作为特色活动项目,还大胆提出了“营造书香校园,创建绿色学校,促进和谐发展”的学校发展目标,并努力形成“以字育人,陶冶身心,提高素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二、课题界定

(一)写字教育:在指导学生把汉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美观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以及热爱学习、务实求美的良好素养。

(二)书香校园:营造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古色古香的校园环境,渗透“写一手好字真幸福”的书法意识,通过制度引领,使师生人人都能写一手好字,人人都对书法有一定的知识底蕴。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汉字书写法则和技能,养成循序渐进的学习态度和勤学苦练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以加强写字教育为契机,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创建星级特色学校,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三)开展走廊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展活动,评选“小书法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师生书法练习、奖励机制的构建

(二)写字校本教材的开发

(三)用历代书法家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的研究。

(四)把写字与做人做到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写规范字”的同时,让学生“做端正人”。

(五)加强学生文化艺术和道德情操的修养,使学生接受美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兴隆中学各班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目标设计、内容选择,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将活动与研究结合起来,边研究边实施,边总结边反思边改正,不断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方案,使研究尽可能取得好效果。

2.调查访谈法。对于本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分析,我们采用调查访谈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需要,以便更好地学习指导与评价。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学生书写技能的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

分析各班学习情况,收集课题相关资料,拟写课题实验方案,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二)实验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月)

开展相关课题内容实施检查评比,收集、整理写字教育成果资料,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三)总结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

整理课题实施资料,分析各种现象和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撰写课题论文、进行学生作品展示、汇总。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与做法 我校按照课题计划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师生写字教育制度。

1.教师练字制度。为了搞好写字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学校要求教师人人写好“三笔字”,不断提高写字水平。“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写好字是写字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1)要求:落实新教师“1122”书写规定,即每周对全校教师作一次书法辅导讲座;每位教师每周交一块黑板字;每位教师每周完成2页毛笔字;每位教师每周完成2页钢笔字。

(2)范围:新教师必须参加,40周岁以上教师鼓励参加。(3)考核:纳入校本培训考核,对教师作业加以点评,学期分二次进行考核。

2.学生练字制度。提出“写规范字,做端正人”的口号,要求“规规矩矩写字,端端正正做人”。学校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先从写字姿势入手,每次写字,都要求学生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脚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在教室的醒目位置张贴了双姿图(坐姿与握笔姿势),提醒学生随时注意。

(1)抓好起始年级的写字教育,遵循“低起点、严要求”的方针,对各年级写字分阶段训练作好前后衔接。

(2)规范作业书写,三年级以上学生各科作业原则上都要用圆珠笔、钢笔书写,要求字迹清楚,工整,干净。学生练字与各科作业相结合。建立学生写字档案,开展星级评价与校园写字考核等级认定。

3.作业评改实行“双分制”,即教师在评作业质量的同时,也要对作业书写作总体评定。

4.实行写字段位考核制。以语文新课标中各年级写字教学的内容及要求为基础,顺应学生写字能力发展的需求,把硬笔和毛笔书写标准按有关规定分为八段。每学期组织一次评段活动,先由班级初评,再由学校终评。向已获五段以上段位的学生颁发校级“写字能手”荣誉证书。评段活动结束后,由校长在校会上颁奖。

(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师资培训。

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写字(书法)教育的教师队伍,学校对教师进行了多层次的培训。首先是选派书法较好的教师组成写字教学骨干队伍,参加县书法协会学习交流或加强自学提高。其次是本校优秀老师 主讲开讲座或邀请兄弟学校书法老师,带领全校教师共同学习提高。其三是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各市县书法作品展,或参观书法教育成效较高的学校。

(三)实施以写字教育为主题的教学管理。

1.成立写字活动教育领导小组。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任副组长。下设写字教研组,由语文组教师参加,具体指导协调写字教学,负责学期书法教研活动。要制定每学期《书法活动训练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期末有总结。

2.开展写字教学课程。(1)七——九年级每周安排一节写字课,另安排一次午间20分钟的写字时间,以学写钢笔字为主。(2)在七至九年级中选取有一定毛笔字基础的学生组成书法特长班进行楷书、行书、隶书专门辅导,一次午间或下午第四节45分钟的写字时间,作为写字课的延伸。以各任课教师担任写字课的辅导教师,并根据课题组制定的写字训练计划与本班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做到“每周一重点,每月一系列”。

3.组织写字教研活动。学期举行一、二次书法教研活动,组织写字课教师集中听课,课后进行交流讨论,为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制定多元化师生评价体系。(1)教师评价方案。提出“以写字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要求青年教师将个人的专业发展与学校的特色活动同步,从提高写字教学水平和自身的书写水平入手,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2)学生评价方案。以“以字育人,陶冶身心,提高素质,和谐发展”为指导,开展书法竞赛评比与校园书法考核等级认定,重在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写字水平,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写字活动。

1.结合书香校园争创,开展写字周活动,围绕节庆等主题开展书写比赛。

2.结合每年的艺术节、读书节开展写字活动展示周。举行现场书法展示,规范作业展览,家庭书法赛等,意在弘扬书法艺术的魅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的艺术氛围。3.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为了让更多有兴趣的学生接受写字教育,学校鼓励各年段成立写字兴趣班,规定每周抽一个下午开展写字指导课。

4.成立书法社团中心,让学生自主管理,有序开展勤练笔活动。

(五)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1.建设书香校园校园,利用墙壁,橱窗,画板等,介绍书法常识、名家名贴,展览学生书法作品。在教学楼走廊放置书法展板,利用围墙制作书画长廊,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欲望。

2.在各班设立读书园地,张贴学生书法作品,展示规范作业等。3.精心布置学校书法、绘画活动室,作为部分学生日常书法的训练所。

4.制作书法展览柜,集中展示历年来我校学生的获奖作品和证书。

5.从高年级学生中挑选、培训出了一批有书法基础、解说能力较好的学生当起了书法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书法知识。

(六)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将家庭作为一支重要的写字教育力量,广泛宣传,让家长明确认知写字与孩子身心健康,行为培养,习惯养成等诸多因素的关系,向家长宣传有关书法方面的知识、信息,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今后,我们结合艺术节等活动向家长们进行大力宣传。

八、课题研究成效

(一)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本研究前后均从每个年级中抽取同一个班级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看出孩子们浓厚的写字兴趣提高了35.8%,了解书法知识的孩子增加了68.6%,平时作业书写整洁的孩子增加了56.2%,写字态度端正的孩子增加了43.8%,坐姿正确的孩子增加了53.1%,握笔到位的孩子增加了56.8%,笔顺正确的孩子增加了61.3%,笔画到位的孩子增加了46.8%,字体端正的孩子增加了32.8%。由此可见,本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促进了学生写字习惯,写字水平的提高。

(二)提升了学生书写水平。无论是正规比赛还是日常作业,学生的书写水平均达到一定的水平。校内还不断涌现出一批批小书法家,近年来,我校从书法兴趣班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均取得可喜成绩。共有300余人次在各级书法比赛中获奖。如在2010年9月张恒等同学在“第二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法大赛”获奖。2011年12月,全校480多名学生参与“第五届江苏省中小学师生书法展示赛”并分别获金、银、铜奖。2011年8月20日,戚艳等50名同学在“盱眙县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011年6月卢梦冉等180名学生参加中国艺术教育联合会主办的2011年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作品评选活动获奖。

(三)改善了学生学习习惯。

古人说:“练字养心。”学生在经过有目的、系统的教育和培养,兴趣得以激发,写字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初步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写字习惯逐渐内化为学生内在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这种非智力因素促成了学生在对待学习上的行为习惯的转变。在实验的班级里,很多学生一听到上课的预备铃声就会迅速回到教室和座位,准备好当堂课的学习用品。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专心、认真的学习态度,能对提问做一些思考和主动回答。课后的练习和作业不交或迟交的现象减少了,而且大多数的作业工整、美观。

(四)提升了教师指导能力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勇于探索、钻研,先后编印校本书法教材;汇编了活动资料与教学案例、论文集;汇编了学生书法作品集;教师书法作品刊登在《校园书法》杂志上;张其其老师成为市书法协会会员,赵国香老师成为县书法协会会员。我校10多名教师在2010年省第四届中小学书法展示赛优秀指导奖,20多名在盱眙县2010年中小学师生书法比赛书法作品荣获指导教师一等奖。

(五)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教育观念不断提升,建立以生为本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牢固树立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观念。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培养,变重成绩为重学生的发展。学习、研究、小结、再学习、再研究,在这良性的循环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强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了,课堂灵动着生命的活力。在研究中我们更形成了一种合力,课题组教师团结协作,形成了浓浓的教科研氛围。在这两年里,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的“三字”书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体教师均达到了写规范字的要求,30%的教师进入了书法学习的层次。还有个别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心得体会或教学论文。很多教师创作了水平较高的书法作品,有许多教师在各级书法展评中获奖。

(六)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

由于我校紧紧围绕书法特色和教学质量这两个抓手,来开展工作,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初步形成符合我校实情的办学特色,我校写字教育经验《“立字立人”创特色,笔飞墨舞春满园》被《淮安日报》全文刊登。同时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先后被评为盱眙县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江苏省第四、五届中小学书法展示赛优秀组织奖,盱眙县书法特色教育星级学校,中国书画艺术院评为先进艺教集体等荣誉称号。

九、课题研究的思考

经过深入的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如:学生学习任务重与持之以恒的练字之间“抢”时间的矛盾,编写校本课程读本经验不足,缺少较专业的书法教师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接下去要努力探究的内容。

写字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贵在持之以恒。只有强化学生的写字教学,才能彰显书法艺术的国粹,弘扬民族精神,留住中华民族书法艺术这一瑰宝。

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5—10页 2.《中国教育报》2006年10月15日第1版

3.段九思 写字教学不容忽视[J] 河南教育 2004年第8期

执笔人:周浩 2012年10月10日

第三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1999年开始,美联邦政府正式启动庞大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其中以田纳西州的STAR计划和威斯康星州的SAGE计划最为著名。我国1997年9月上海率先开始了小班化教育的首轮试点,总的发展趋势是要逐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个别化,研究形成了《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等教材。台湾小班教学改革的实验始于1998年,班额数控制在35人以下,并大力提倡适应化、多元化、个别化的“小班化精神”。大连市西港区2008年明确了以小班化教育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思想,并总结出:“微笑每一个,健康每一个,智慧每一个,创新每一个,高尚每一个”及“关注每一个”的“5+1”小班化教育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国外教育更多的是对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国内的研究集中在“小班化教育”的师生关系、课堂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评价、小班化的网络教育和资源配置、小班化教育与课程改革、小班化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研究我市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的打造,探索农村小学小班化背景下课堂的实践范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2.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小班化教学不仅是种教学组织形式,更是种教育理念。它由来已久,从中国儒家教育先祖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到很多国家的大力成功推行;它魅力四射,从中国香港整体实施的成功,到内地部分学校尝试的有效。事实胜于雄辩,成功的个例也说明了小班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其中关键的是它既有效地弥补了班级授课制中关注整体而忽略个体的缺陷,那就是它更关注到每个个体,为每个个体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又转变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教而忽视学的现象,那就是它更关注到学生的学,更多地给予每个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方法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理论依据 ①.心理学理论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马利翁效应)。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②.教育学理论基础

“新基础教育”(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

③.我国的教育方针

我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学说,明确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教育方针,这对小班化教学起着明确的指导作用。我国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样也对小班化教学起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概念界定

①.小班化教育:是指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模式、教法、评价手段会发生全新的变化,教育观念将更新,而校园文化、社会教育等也要进行配套改革。

本课题中涉及的“小班化教育”不仅是种教学组织形式,更是种教育理念。它由来已久,从中国儒家教育先祖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到很多国家的大力成功推行;它魅力四射,从中国香港整体实施的成功,到内地部分学校尝试的有效。事实胜于雄辩,成功的个例也说明了小班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其中关键的是它既有效地弥补了班级授课制中关注整体而忽略个体的缺陷,那就是它更关注到每个个体,为每个个体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又转变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教而忽视学的现象,那就是它更关注到学生的学,更多地给予每个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方法指导。

②.农村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农村小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那就是国家财政统筹并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家长呼唤优质的教育、各界人士的强力关注等,同时农村小学生源的萎缩而导致班级人数实质上已经小班化了,这些都为农村小学尝试小班化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因此农村小学更适合实施小班化教育,农村小学唯有走小班化教育之路才会产生优质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注重教而忽略学教学理念,夯实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2.通过比较研究,摸索出一系列适合本校、本地区农村小学小班化的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的策略,形成可以在农村小学推广的教育教学模式。

3.通过合作研究,打造高效课堂,整体上稳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一些优秀甚至名教师,增强本校的影响力,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

4.通过小班化的实践研究,巩固“一校一品”的建设,推行本校教育特色项目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本校的教育特色。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的研究从业已形成的自然小班化(班级学生人数不足30人)为主,并辅以实验性小班化(人为抽取30人组成的班级),小班化课堂研究的核心在于在控制班级学生数的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每位学生,运用课堂教学拓宽的时空,提高个体受教育程度,让每一个学生受到高效、均衡、平等、充分的教育。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1.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实施与推进的策略。

2.小班化教育组织中涵盖学生管理、环境布置、班组组织形式等的班级文化建设。

3.小班化教育中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4.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教材的选择与教学策略的选择,尤其是课堂互动的组织形式与体现学生个体特点的作业设计。

5.小班化教学中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评价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是在我市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小班化小学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革新尝试。为此,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总体研究的技术路线沿“理论筛选—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展开。

1.文献法。思想、理念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和个案进行比较与归纳的方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充分检索、分析和利用。2.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召开相关人员的座谈会和个别访问,与专家、学者零距离的访谈,接受面对面的指导,广泛听取意见,为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或参考意见,进行强有力的调控。3.实验法:随机抽样选定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前期测试,属可比样本。实验过程中进行数据积累,实验后运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实验前后对比。4.行动研究法。坚持行动中研究、研究中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原则,分阶段以子课题为单位进行总结评比,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个案反思分析,不断形成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学校小班化背景下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新路子。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过程 我们依据“细化方案,加强过程管理,抓实课题研究各个环节,高质量达成预期研究目标”的指导思想,课题组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完善,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课题的研究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围绕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要求所有成员阅读各种教育理论书籍,参与网络研讨交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综合素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开展网络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①.要求课题组老师每两个月看一本相关的书,并作好读书笔记;

②.组织老师外出听课,参加小班化的共同研究,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

③.鼓励老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理论经验,参与网上论坛,实现资源共享,增进横向交流;

④.理论学习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讨论与自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尤其是集中学习,更讲究其高效性及活动意义,分散学习也要保证质量,记好业务笔记,做到定期与不定期检查。

⑤.立足课堂,认真上好研究课。根据每位课题组教师的情况,有计划安排好研究课,抓好备课、上课、评课各环节,强化实验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2.资料积累,规范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材料记录了课题研究开展的全过程,它们既是成果,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每学期末,课题组教师自觉地把学习资料、研究材料等整理好,上交课题组长处,以便于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学习其中有价值的经验。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随着课题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些困惑和争论。这些困惑和争论表现在思想上的不稳定、理论观点上的不统一,也表现在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不同认识、个别研究人员的参与度和热情和对研究结果的前景不是十分乐观等。研究中出现的困惑和争论是完全正常的,根本不可怕。更难人可贵的是,课题组面对困惑和争论,反而信心百倍,正面分析困惑,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1.蜻蜓点水式的理论学习与简单粗放的实践,影响到课题研究的整体效果。留给老师们的学习交流时间相对来说很少。因此,主题性理论学习与交流的不是很多,对体育课堂教师高效性的实践思考也不是很深入。

2.功利浮躁的大背景与基础薄弱的小环境,制约着研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课题研究的深入,对课题组成员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和教育体制以及管理机制的影响,有一部分教师是为了评职称等目的,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埋下头来实践。大多数的骨干教师教育思想相对滞后、人员变动大等诸多现实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来自不同层面学术上争论的问题与实践中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纠缠在一起,让原本激情投入改革的老师们十分迷茫,产生畏惧情绪,这对课题研究人员的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的影响是十分不利的。

九.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下阶段研究计划

①开发与利用《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网站资源

尽力成为课题组和广大教师的一个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为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研究与培训提供平台。

②完成《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教材的编写

完成《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教材的开发与实施以及《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教材解读》等草案,早日寻找到帮助一线教师走出困惑和迷惘、走向清晰和成熟的突破口。组织好课题组教师基本功比赛和教研组常规检查评比等工作。

③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紧扣课堂、研究课堂、抓实课堂,努力提升成员课堂教学能力,是本课题组的主攻方向,也是所有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课型”研究,立足课堂,研究课堂,提升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不断实践、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努力在保持成员现有教学特色的同时,逐渐形成各自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将继续以每个成员各自的研究方向,如教学方式、课程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听评课制度。一如既往地采取“提供主题学习材料、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角度、以论文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方式,将课题实施、科研培训和课堂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每次集中研讨活动,确立一个研究的话题,明确研讨的方向,提供给成员;在集中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求每个成员形成书面文字,留下研究轨迹。

④打造科研成果品牌。教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提升教师品位的关键,也是为教师解除苦与累和享受职业幸福的重要途径。积极尝试《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科研成果,不断提高教师的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对重点研究成员采取“明确方向、独立建构、集体研究、自主修改”的方式,帮助每一位成员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和科研成果等。

2.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①更加宽泛、多样地加强理论学习。应从优秀课的基本特点中去思考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贯彻“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和体现小班化课程的性质。因此,学习内容应包括基本教育教学理论、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评价等。可以通过精心选择此类书籍,共同学习与研讨,让交流活动更能促进成员思维的提升。②更加及时、丰富地收集分析资料。为每一位成员成长过程留有痕迹,不仅是课题研究工作需要,更是促进每一位成员专业发展的资料库,使每一位成员了解自己不足,有针对性的规划自己发展目标,为成员成长搭建平台。

③更加扎实、有效地研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成员上课都应围绕研究课题进行,评课过程也应如此,以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促进成员研究能力。期待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以进行理论提升,开展“理论指导+模拟实验+反思再实验”的研训活动。因此,进一步解读2011版新课标,在小班化背景下,使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并享受教师的充分关爱;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组织的教学环境要适应学生的发展,体现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密度,让学生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个别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培养创造精神。

④更加广泛、深入地推广研究成果。课题组除在广泛开展宣传报道的力度外,还应注重多为课题组成员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使其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成长。进一步做好《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网站的建设与完善等工作,扩大信息量,增强互动性。

第四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尽管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但始终没有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紧箍”,仍存在着整齐划

一、千人一面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还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主动和谐发展。因此,在新一轮实验研究过程中,对现行教育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扬弃,既继承又创新。积极实施个性化教育和民主化教育,注重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有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创新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模式及教育教学环境,从而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每个学生主动、和谐、健康地成长。为此我们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提出开展小班化教学的课题研究。

随着城镇经济的飞速发展,本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以及对孩子期望值较高的家长都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往城区小学就读,这样致使大量的本地学生外流,导致本校生源逐年减少。再加上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及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大班额学生知识水平差别大、管理困难、教师课业负担重等现象的产生,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普通教师都在思考甚至尝试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随着部分地区及学校探索小班化教学的成功,使小班化教学成为现在的热门教育话题。我校小学语文组教师也呈现出积极研究并尝试小班化教学的热潮。

经我校王寿平同志申报,并于2013年3月起开始“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本课题研究参与的老师共6人,研究对象共涉及6个年级(1—6年级),主要以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为主,逐步向其他学科过渡,到目前为止已进入了结题阶段。

二、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选择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方法,构建小班化教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

2、探索小班化教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及教育评价的具体实施策略。

3、探索小班教育资源、环境配臵,使之更具育人功能。

(三)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目的

1、研究的价值

农村小学本来就是中国教育的“滩涂地”,不仅体现在外部设施设备上,还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改变和个体发展的形势等,农村家长要求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而现在国家也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并逐步有效的推行。以上种种都对农村小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与机遇,同时更是挑战。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学校必须主动求变、主动求发展,走在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队伍的前列,那样才会推进学校发展,促使学生成功。

2、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注重教而忽略学的教学理念,夯实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2)、通过比较研究,摸索出一系列适合本校小班化的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的策略,形成可以在农村小学推广的教育教学模式。

(3)、通过合作研究,打造高效课堂,整体上稳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一些优秀甚至名教师,为本校的长期发展奠基。

(4)、通过小班化的实践研究,推行本校教育特色项目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本校的教育特色。

三、研究的周期

2013年3月——2013年12月

四、关于本课题的有关理论假设:

1、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化,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2、以往大班授课有着许多不足,小班化教学设计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小班化教学设计能更加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焕发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

4、同样的教学设计由不同的教师施教,教学效果是有差异的。

五、关于本课题的开题已经做的准备工作

1、课题的选定:本课题的名称为《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

2、选择本课题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①小班化是我校顺应学生数的减少,教师和设施的相对富余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

②深化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③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教育公平。

④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首要环节是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的最大的成功在于教学决策的科学。

⑤教学的质量的提升关键是教师,教师成长的关键靠科研。

六、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调查法:对学生进行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进行了解、分析、整理、从而了解现状。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并根据

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小班化教育发展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引导一线教师参与研究,组成研究共同体,使教师和其他研究人员在研究中都获得发展。

3、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了解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和小班化教育的最新成果,力图使本课题的研究有新的突破。

4、经验总结法: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小班化教学工作经验与理论。

5、个案研究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实践中的事实进行研究,丰富理性认识的基础性材料。

七、课题实验的程序安排。

(一)课题设计,实验起草阶段(2013.3—2013.4)

1、制定实施方案。

2、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提出具体的研究。

3、做好各项资料的准备工作,组织学习有关资料。

(二)归纳总结、研究实施阶段(2013.5—2013.10)

1、对学生进行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进行了解、分析、整理、从而了解现状;

2、选定几个小班进行听课、评课,和相关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学习,并随时记录重要的信息;

3、查阅相关资料,书籍,和网上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汲取他们的精华;

4、科研教师做到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记录及时总结,及时收集、积累教案、案例、论文;

5、做好中期的阶段性总结

(三)成果展示,总结验收阶段(2013.11——2013.12)

1、把实验材料撰写成论文。

2、在进行实验的同时,着力于实验的总结、将本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一次综合性总结,形成本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3、根据实验内容和我校实际,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将有以下几种形式:课题报告、课堂教学设计、个案分析集、优秀论文集。

4、进行终结性成果鉴定,推广实验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1、对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2、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大了学生与老师的接触面,提升了课堂效率;

4、提高了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多次在课堂教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通过将近一年的课题研究历程,我认为在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

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学习,无论是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途径、手段,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没有理论做指导,任何一种的研究都是盲目的,甚至是无从着手的,但是,我们在学校的课题研究中,往往会发现这样的问题:

1、教师没有成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以致理论依据比较单薄,无法支撑课题。;

2、是即使有部分理论依据,理论也比较陈旧,比较浅层次;

(二)、研究过程中总结还不够及时。

我们的教师大多重视做而轻视写,开展了工作而忽视了成果积累,虽然目前课题组教师已经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但在研究过程中大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及时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性,以致总结不够及时,好多资料保存不够完整。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给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样教师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 ”的校本教研之路。

(一)、把“问题”当作“课题”

搞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仔细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平时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成研究“课题”。

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搞教科研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找不到合适的研究课题。实际上,教师要研究的课题俯拾即是。教师搞教科研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为教学服务这个根本上,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是要研究的课题。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直接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不好?数学教材的主题图怎样呈现等等。二是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如分层分类教

学应该怎样操作,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等。三是反思性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发现的问题,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应如何调整?”等等。因此,有效的教科研所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困惑与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课题。

(二)、把“教学”当作“研究”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其实,教学活动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科研的性质。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

(三)、把 “成长”当作 “成果” 在研究结束后,教师们将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过程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形式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还要不断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地提高,让课堂中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那么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促使教师有效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不断地主动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策略,由此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为此,我们认为,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应该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这也是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目的。

2013年12月30日

篇二:小班化课题结题报告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小班化教育已经较为普及,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外关于“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视野关注的范围一般不超过25个学生,而传统的大班由于班额人数过多,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小班化教育由于人数少,增加了师生之间交往的额度,每个学生能更多地得到教师的关注和指导,促进了教育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实现。通过实行小班化,让学生更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小班化教学已成为个性化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被称为“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上海、杭州、南京等许多小学陆续开展了“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而国外的研究则更早。“小班化”对班额要求将每班人数控制在30人以下,随着生源的自然萎缩,结合我校师生比的现状,今年我校通过努力在班额设置上具备了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的条件。

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互动、合作,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关键词的界定

小班: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区别于一般在40甚至50人以上的传统教学班。

小班化教学:在小班配置条件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标的素质教育观支配直的教学活动体系,强调和谐的情境,充分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小班教学特征。

合作:合作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交往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那种会合作,又能积极参与竞争的人才。小班化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做好合作小组成员组合的研究,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对各小组的组员构成进行认真考虑,而不是随意的进行组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把全班同学进行科学分组,寻求最佳的分组方案,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的合作效果,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在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坚持小组内合作为主,竞争为次;小组之间开展竞争,既达到竞争的目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研究小组内成员的科学合理分工,帮助学生在小组中明确各自的职责,合作学习小组 可以达到学生之间资源相互利用,目标的相互依赖,奖励的相互依赖,身份相互依存,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助人,学会寻求帮助。

我们可采取两种分组方式:一种是学生自主选择小组成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完成协作学习的内容;另一种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分组,有两种分法:可分为同质组,即每个小组成员的层次相同,也可分为异质组,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同质组有利于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小组学习中学生活动机会均等。异质组有利于开展“帮助差生”活动。

(2)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张:“每个学习者都不就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亦即我们平常所说学生的知识技(转载于:www.xiexiebang.com 在点 网)能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通过他自己的学习“习得的”。“教是为了不教”,体现了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终身学习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着重在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与交流、学会搜集资料,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以保证课堂交流中听课的质量,培养认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二)研究基本思路:

1、以校本培训为主线,加强教师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学习

(1)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学习小班化教学的理论知识

(2)观摩展示课,全面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3)案例反思,交流分享小班化教学实施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2、以(骨干)青年教师为主体,培养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生力军

3、以课题研究为导航,确保小班化教学的顺利推行

三、课题实施情况

这学年我们初一社政备课组实施的是《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课题》。我校由于地域原因,学生人数较以往在不断较少,每班学生有三十多人,这为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上学期来我们组课题实施情况。

(一)理论学习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育研究的先行探索和理论总结。为了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思想意识,我们备课组先进行了理论学习。

1、教学互动理论

所谓互动,基本上有三种互动的方式,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师互动。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课堂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活动,有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和成员型(是一种视教学为师生平等的互动关系的教学活动),这是合作学习对“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种教学观的拓展。有关专家认为:仅仅持“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一观点来认识教学过程是不够的,过于简单化。“互动”是合作学习教学思想的最主要思想。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积极互赖,即指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个人与集体息息相关,只有集体成功自己才成功,因此,这种互动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活动。

2、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掀起的教育学理论。它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首先,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次,事物的意义不能独立于主体而存在,新知识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然后纳入他的现有的知识结构中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还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要构建有效的、平等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课堂氛围,实行协作学习开发学生差异资源,改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个性的发展和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

4、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题。“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体现在:首先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肯定多于全班交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这样,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成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其次,合作学习还能激励学生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时,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对知识的钻研就更加深刻。在表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会使新旧知识更加融合,从而扩大了知识的应用层面。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深层次的思维;另外,合作学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和谐发展。同学们在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有助于消除学生间的隔阂、歧视和泠漠,因此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

(二)实际操作

1、新授课

第一:课前“四人小组”的预习检查。现在学校推行任务单制度,要求每节课预习,有任务就要有检查,否则学生不会真正的进行自主学习。为了更好的督促学生和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意识,每次上课前的2分钟,由四人小组组内进行学案的检查,然后反馈给老师。

第二:在新授课的课堂中,我们教师在课堂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引导学生互助学习,采用1对1挑战、1+1共同体的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等。

1+1共同体的形式,也就是兵教兵的形式。上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地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难,如果所有的问题都由教师解答,这样课堂的效率会很低,教师照顾的面也不够广,因此我们采取1+1共同体的形式来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大洲和大洋》这一课的时候,由于一些学生的读图能力较差,找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这些重要的水道时,总是很不明确在什么地方,这个时候我们就运用1+1共同体来完成,同桌之间或互助共同体在《世界地形图》上相互指认,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再一次熟悉地图,还让哪些找不到的同学得到了帮助,还学习到方法,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小组合作讨论,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课堂讨论是一个让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形成共识,使问题逐步得以解决的课堂教学过程,经过讨论的问题,学生往往经久难忘,而且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同时使其在自学阶段获得的正确认识得到巩固。经过预习自学环节,学生与教材已经有了基本“对话”,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适时推出导学案中“探讨与提高”题目,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这样,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比如:在《信用是金》这一节课中,老师主要设计了两个小组合作活动:一个是让四人小组课前收集关于诚信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设计问题,在课堂中展示,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筛选资料的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一个是小组合作讨论美的紫砂煲事件,为了让学生小组讨论具有实效性,规定一个合作小组只讨论一道题,避免了课堂走过场,能让学生交流、讨论充分,易于参与到课堂当中。

2、复习课。

期末阶段的复习工作是紧张收获的季节。期末考试是学生一个学年的辛勤汗水将在此得以体现。那么怎样打好这一仗呢?过分的强压与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复习课在传统上都是由教师把所要复习的内容重新讲一遍,然后再做相应的练习。这样的课堂,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对学生来说,复习课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故复习效率低下,后进生基础知识仍然存在漏洞,优等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得到的提高,这样的课堂,不仅学生没兴趣,连老师也感到索然无味。合作学习就给复习课堂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比如,期末复习的时候我们运用1对1挑战的形式,主要是学生考学生的方式,这种形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的积极性高。在这学期的期末复习阶段,在上课阶段以挑战的方式来进行比赛,比如在翻书、知识点问答等方面。因为以学生的关注点来考察学生,学生用自己易错的题来考察对方,不仅考察了另一个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自己再一次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在上学期的期末阶段,我们平行班在复习课中采用由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复习课堂知识点,复习内容由教师课前通知,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做好准备,学生在课堂上分别进行知识点介绍、题目作答、学生疑难点解答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极速班根据班级特点和教材特点,让学生担当“小老师”的方式来进行复习。例如七上《历史与社教科书中,各式各样的图像层出不穷。这充分体现了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一大特点“图文并茂”,图与文的密切互动。但教材中的图,不再是“附图”,而是具有意义的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一部分教学任务,由此可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中读图是很重要的,为了复习这块内容,教师把教材中的重要的一些图分配给各学习小组,要求他们从图中读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整理,课堂内派本组的汇报员上台通过提问其他小组的同学,落实这部分复习内容,上台汇报的同

学真正体验当了一回教师,课堂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课后甚至有学生主动请缨争当课堂的小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复习形式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和不受威胁的环境,学生不用担心犯错误,复习兴趣更高,使得学生成绩不断提高,有利于缩短两极分化现象。可以说,小组合作为提高科学复习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途径。

四、课题实施存在的问题

1、分组不科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规则不明。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3.评价不全。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非常重要,但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在合作——探究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做就避免了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困难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合作学习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思考、进步的机会。

五、解决对策

1、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还有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篇三: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河西堡中心小学宗家庄学校 徐惠兰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尽管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但始终没有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紧箍”,仍存在着整齐划

一、千人一面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还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主动和谐发展。因此,在新一轮实验研究过程中,对现行教育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扬弃,既继承又创新。积极实施个性化教育和民主化教育,注重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有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创新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模式及教育教学环境,从而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每个学生主动、和谐、健康地成长。为此我们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提出开展小班化教学的课题研究。

从已有的资料和信息可以发现:小班化教育在美国,其研究主要是从缩小班级规模,如何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大众化方面,体现政府对教育的监督和管理;在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和设计方面则主要体现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实践。在我国小班化教育较为发达的上海,除侧重于班级规模的缩小外,还重点研究了小班化教育中,教学流程管理、教学环境设置、兴趣爱好培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问题。这些前人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也积累了某些方面的优秀经验。但是作为我们农村初中,如何在小班化教育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影响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设计对小班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有何影响等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和系统的总结。所以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进一步丰富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理论,着重在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层面上进行探讨和实践,促进学生的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效益。

经我校徐惠兰同志申报,并于2009年3月起开始“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研究。本课题研究参与的老师共6人,研究对象共涉及3个年级(7—9年级),主要以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教学设计为主,逐步向其他学科过渡,到目前为止已进入了结题阶段。

三、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小班化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学情,全面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也就是教师的角色地位要发生变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主要起指导者、帮助者和咨询者的作用。

2、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对师生关系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1)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分层教学,体现

了因材施教的思想。(2)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的要求频率增加了,教学中生生和师生对话机会增加了。

3、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对教学质量提升的影响。

4、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师素质的影响。(1)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2)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师教研能力的影响。

(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为:

1、通过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的前端设计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保证,是教师素质的体现。通过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可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可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前提下,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更具科学性、实用性与艺术性,从而体现教育的科学艺术化。

2、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使教育更加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要使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除了制度保证、教师素质外,还需要一定的外在组织形式,而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则能兼顾这一点,它将比大班(班

级人数多的班)有更好的效果。

3、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发展和丰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原则,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不同班级学生的学力差异、情感差异及学法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发展,最好的办法和措施就是通过小班化分层教学,而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则可较容易的对学生进行分层和分组,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还可以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并通过培优补差设计,体现因材施教和教育的公平性理念。

4、小班化教育课堂设计研究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建高规格的农村基础教育的学校品牌。在农村初级中学物质、人力基本能够符合条件的基础上,在及时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前提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课堂教学效果体现出来,而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与探索则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施教区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保证学校生源的稳定,这为农村初级中学的可持续发展,打造高品质的学校品牌提供有力的保证。

我们这个课题组开展实验研究,就是要通过案例来探讨: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学生学业成绩及教师素质的影响,从而丰富小班化教育理论。

“小班化教育”则重在教育过程层面上更充分地体现教育公平原则精神,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

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急切需求。教育公平理论小班化教育的重要理论支撑之一。

三、研究的周期

2009年3月——2009年12月

四、关于本课题的有关理论假设:

1、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化,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2、以往大班授课有着许多不足,小班化教学设计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小班化教学设计能更加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焕发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

4、同样的教学设计由不同的教师施教,教学效果是有差异的。

五、关于本课题的开题已经做的准备工作

1、课题的选定:本课题的名称为《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2、选择本课题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①小班化是我校顺应学生生数的减少,教师和设施的相对富余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

②深化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③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教育公平。

④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首要环节

荐农村小班化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第五篇:营造书香校园,追寻幸福教育[定稿]

营造书香校园 追寻幸福教育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向大家回报我校的读书活动,我汇报的题目是营造书香校园,追寻幸福教育。

五月的阳光温暖妩媚,五月的书香烂漫醉人。五月是希望的季节,我们播下了理想的种子,在读书活动月里,全体师生深受启迪和洗礼,相信我们会带着阅读兴趣出发,品味着华夏文明的精神大餐,汲取着经验与智慧,在书海中徜徉,不断变得丰满而充实。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我们力求改变学校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命质量。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乘着新教育实验启动的东风,我们林家村小学从“读经典美文,写规范汉字,做少年君子”活动扎实稳步的开展,到如今的新教育实验“营造书香校园”之“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的全面启动,伴随着读书月活动的和煦春风,我校的书香氛围已逐步形成,师生接受着传统经典文化的浸润,追求且享受着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1、营造书香文化

我们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营造一个书香流溢的读书环境,让心灵徜徉书海,让师生都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利用校园横幅“劝学”,墙壁文化“教诲”;师生共写随笔、共同探讨“ 毛虫与蝴蝶”;我们倡导亲子共读,共写随笔,共同探讨读书感悟。通过 开展丰富

多彩的“书香班级”、“书香学生”、“书香家庭”、“书香教师”“美文诵读”“争做少年君子”等系列书香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师生生活中一份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我们从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让每一处墙壁都能和师生对话,让每个空间都溢满书香。我们开展名人读书故事比赛,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名人因为读书而成才的故事,黑板报上抄写名人读书立志的格言警句,润物无声地激励着师生终生以书籍为友,“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这些名言警句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全体师生心智罗盘的指向。

在此基础上,我们以班级为小阵地,创造性地开展书香班级竞赛与评比活动,如好书伴我行,我读书我快乐,优秀读书展板评比、小小图书角、少年君子演讲比赛等,在这种静态的、隐性的、特设的“文化氛围”中,学生们阅读经典、提升思想、涵养精神、锤炼品格、陶冶情操,无时无刻不呼吸着校园文化浓厚的书香气息。用书籍点亮人生,让书香溢满校园。

2、阅读经典美文

朱永新教授曾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同时,他是书香校园的积极倡导者。近年来,我们不断引领着学生进入经典阅读,倡导学生“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我们经过精心筛选后,分别向每班推荐一百本必读书目,向学生开放图书室,把读书以课程的形式纳入课程表中,保证读书的时间,我们统一制作了读书卡,保证读书的效果。在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我们把首要任务一直定位在把那些承载着民族精神,折射着人文光芒的,传承着华夏文明的经典著作,通过口诵心领,使之积淀于师生心底笔头,为

他的智慧和人格奠定基础,成为其一生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根基!我们倡导师生共写随笔,学校特别为教师设计了《知识集锦》和 《教学反思》两本笔记。为学生设计了《暮省》、《读书随笔》两本集子。师生在写随笔、写日记、写叙事、写摘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这些随笔不仅记录了师生成长的足迹,让师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且培养了阅读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懂得了做人道理,坚持长久便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为了保证学生的读书质量和数量,我们开展了好书交换、献一本看百本活动,班级建立图书角并定期更新图书,定期开展好书推介活动,为每位学生设置阅读档案表,每班有读书竞赛栏,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作用。

3、诵读国学经典,争做少年君子。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背古诗诵经典,为每个孩子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成了我校建设书香校园的又一亮点。

学校充分利用《书香润年华》《小学生古诗必背》,并分低中高年级精心整理了经典美文校本教材。印制了《弟子规》,编写了《少年君子四字歌》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利用每天的晨诵、午读、暮省,积淀、内化和升华。古诗美文;《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的阅读,培养了学生儒雅、文明的书生气,道德品行也与日提高,人人争当风度翩翩的少年君子蔚然成风。

书香校园的建设使我校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它在悄悄改变着学校的生存状态,展现着学校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会乘着新教育实验的东风,以读书月活动为契机,深入扎实的将读书活动持久的开展下去,让师生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努力走出“厚德达理,书香育人”的特色之路。

我的回报完毕,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下载小班化教育背景下营造农村“书香校园”的实践课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班化教育背景下营造农村“书香校园”的实践课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浅谈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内容提要】结合我校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探究如何转变教育理念,贯彻以人为本,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构建平台,以班级文化......

    小班化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精选5篇)

    小班化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大丰市裕华镇中心小学 杨美云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了英语课程,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农村小学的英语教......

    《小班化背景下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小班化背景下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研究论证报告 大丰市白驹中学数学课题组 施剑丽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年来随着本市学生生源逐渐减少。农村经济不断的发展,家长......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改3

    《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霍口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罗源县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在县教育局,进修校......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管理实践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管理实践 作者:马季艮兰 钱国盛 来源:杭州 发布日期:2009-7-14 浏览次数:907 一\研究背景 我校位于浙江西部山区,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农村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

    营造书香校园,深化教育内涵5篇

    营造书香校园,深化教育内涵 北岳中心小学袁保严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营造书香校园,深化教育内涵”。 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学校教育的领头雁、管......

    “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实施方案(5篇可选)

    “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内容: 为营造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切实推动文化建设,我校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经过讨论商议,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学校......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尽管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但始终没有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紧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