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新)要点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执教:何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淀粉滴上碘酒会产生新物质并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的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勤于探究、乐于合作, 善于交流的科学态度以及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科学习惯。
2.让学生通过淀粉滴上碘酒会产生新物质并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科学记录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淀粉与碘酒能发生变色反应, 淀粉与唾液一起会生成新物质等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米饭、淀粉滴上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并利用这一特性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难点: 分析米饭和淀粉滴上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教学准备:
分组: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几种常见的食物(学生自备)
教师演示:打字纸、碘酒、毛笔、表格
教学过程 :
课前交流。拉近师生感情。
一、激趣引入,获取感知
(一)、会变味的米饭
● ● 谈话 :应同学们的邀请,今天我也给大家表演个节目!看,这是一张白纸、这是一杯红色的液体(边说边展示,展示后放在实物投影台上),这是一支笔,我要用红色的液体在白纸上画出蓝色的画。你们觉得可能么?
表演节目。(画笑脸)。
● 同学们是否觉得奇怪呢?
谁来猜猜其中的奥妙?●
了。
想法很好,是不是这样呢?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就知道其
中的奥妙
(板书课题: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品尝米饭:
● 我们先来做一件既简单又有趣的事品尝米饭。谁先说说你印象中得米饭是什么味道?
——
● 但这次品尝可与平时不同哦,有几个任务要交给大家。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
1、刚放入口中时的味道。
2、咀嚼一到两分钟后的味道。
3、我们猜测变味的原因?
4、作好记录。
仔细品尝,注意米饭在不同时间的味道变化:
● 记住,每位同学都要品尝,可以边品尝边交流并填写记录表一。现在开始。
● 学生探究、教师参与学生探究。
记录表一: 品尝米饭 第()小组 刚品尝时的味道
咀嚼一分我们猜测钟后的味变味的原道 因?
注:小组内认真讨论,及时作好记录。
2、交流展示:
● 哪个组愿意来说说你的发现?
● 你们的发现和他们一样么?对,就是这个变化。
猜测一下,米饭中有什么物质才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3、分析交流:
(如果有学生说是“糖”,解释:如果是含有糖,那一放入口里,就马上感觉到甜,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那是糖在起作用么?)● 对!米饭变甜是因为米饭中含有一种叫“淀粉”的物质。想了解的更多么,请打开课本第30页自由读一读“米饭是甜的么”。
谁来说说米饭为是么会变甜? 你也来说说。说得好!
这就是米饭变甜的原因。
4、复习提升:
● 米饭出现的“甜味”是本来就有的么? ● 那是一种产生的————(新物质)。● 那么米饭在口腔里的变化是什么变化呢?
● 米饭变甜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在咀嚼中与唾液中的淀粉酶混合产生了麦芽糖。
(二)、认识观察淀粉
● 同学们,淀粉又名生粉,是家庭厨房的一种烹调用品,你看到过淀粉吗?
桌上的培养皿中的物质就是淀粉。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吧!
● 学生观察,教师参与学生观察。● 汇报交流。板书: 淀粉
白色 粉末状、滑 无味
● 淀粉的作用可大了,它是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吃到肚里后,就会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同吸进的氧气化合产生热量供给人体肌肉运动和各部分器官的正常活动。
为了健康饮食,怎样来判断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呢?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
● 认识碘酒: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淀粉有一样秘密武器——碘酒,(出示碘酒)瞧!就是它!在你们的桌上也有碘酒,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 学生观察碘酒: ● 它是什么颜色的?
(演示:闻一闻,是否有刺激性气味。(板书: 碘酒 棕色液体 无气味
● 下面我们就用它来鉴别淀粉吧!(大屏幕出示)淀粉与碘酒的反应:
1、将装有淀粉的培养皿放在白纸上。
2、用滴管滴1--2滴碘酒在淀粉上面,仔细观察,淀粉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这种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强调实验中滴管的滴口不能碰到被检测物体。)看清要求后就动手探究吧。
● 学生探究,教师参与交流并予以适当引导。
3、交流:
● 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淀粉的颜色变成了深蓝色,产生了深蓝色的物质)
这是淀粉本来就有的么?
● 那这是一种————(新物质)。
(板书:混合后产生深蓝色的新物质)
4、小结:
淀粉滴上碘酒会变成深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之一。
● 刚才同学们说米饭变甜是因为米饭中含有淀粉,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才能证明你的猜测呢? 小组内交流一下。
● 谁来说说?你也来说说。● 方法很好,动手试试吧。
● 学生实验验证,教师参与、交流。
● 交流汇报。
● 提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也来说说。这个现象说明米饭里含有什么?
(四)、寻找淀粉的踪迹。
● 像米饭这样含有淀粉的食物生活中还有很多,谁来总结:怎样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在食物上滴上碘酒,如果产生了深蓝色的新物质就说明这个食物中含有淀粉。)
● 这个方法好!
● 桌上有我为大家你准备的食物,你们预测一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哪些不含。将含有淀粉的食物放入左边的盘子里,不含的放在右边的盘子里。
● 谁来汇报你的预测结果。● 预测结果能作为结论么?
那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吧。试验中同学们要安静、快速、正确的进行判断,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二中。实验结束后争取上台展示。
● 讨论、实验: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实验,并参与完成记录表。寻找食物中淀粉的踪迹
含有淀粉的食物
不含淀粉的食物
我们的 我们组认为 类 类 食物中含有淀粉。发现
(可以归纳出1—3类)
● 汇报交流。
(及时纠正学生豆子不含淀粉的错误、抽学生展示操作方法)同学们发现了么,豆子中也含有淀粉,之所以出现不同的结果,是因为部分同学在试验中没有将豆子剥开。
同学们,实验的效果与实验的时间长短、操作方法有关系,在以后的试验中同学们一定要细心、耐心、反复进行检测。●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归纳出:谷类、面粉类;根茎类蔬菜
● 小 结:其实生活中含有淀粉的食物主要有四大类。(大屏幕上出示)
谷类、面类:米饭、米粉、汤圆、年糕、麦片、面包、馒头、包子、水饺皮、馄饨皮、面条、烙饼、玉米、蛋糕、饼干……
根茎类蔬菜: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
豆 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
水果类食物:香蕉、苹果、枣、桃子……
三、小结本课。
●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淀粉的知识,知道了淀粉和碘酒混合后会产生深蓝色的物质,那么谁来说说我开始表演的节目中有什么秘密呢?
(想一想纸上有什么物质,用什么液体书写才能成功呢?)● 同学们,生活中还有许多食物含有淀粉,今天我们只检测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课后同学们再去寻找还有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下节课同学们再进行交流。
下课!
(四.课外拓展知识: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淀粉的知识,知道了淀粉和碘酒混合后会产生深蓝色的物质,那么谁来说说我开始表演的节目中有什么秘密呢?
(想一想纸上有什么物质,用什么液体书写才能成功呢?)非常好!
现在我有个问题要考考你们:在抗日战争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应该怎样制作?
学生通论并汇报。
方法非常好,同学们下课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施,学要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儿领取碘酒。
下课!)
说 课
设计思路:
主题:科学探究,引导学生构建科学的概念
教材分析:
本课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
会变味的米饭,平常吃饭的时候感觉不到甜味,只有细细品尝才会感觉到米饭产生了甜味,用这样日常生活中经历却不大注意到的活动,开始本课的学习。
米饭、淀粉和碘酒,让学生利用感官对淀粉、碘酒进行观察,在淀粉上滴上碘酒进行实验,对其产生的现象,教科书进行了明确的告知。
淀粉的踪迹,利用淀粉与碘酒混合后的变色反应来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制作神秘的信件,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是寻找淀粉的踪迹活动的延续。(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本节课内容太多,此内容可作为课后探究。)学情分析:
六下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研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以及知识基础,对于米饭非常熟悉,对其味道了如指掌,有一部分的学生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还会出现甜味,甚至于有些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知道米饭里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并且学生已经熟悉了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器官进行细致观察的探究方式。再加上本课的活动内容生动有趣,所以我认为只要教
师组织合理,整堂课里学生自始至终会在比较轻松的情形之下进行学习。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通过他们身边的一些物体进行科学的探究,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走近课堂,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设计尽量体现《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指导学生从众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归纳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事物的共同特征归结在一起,概括形成科学的概念。
一、引导——创设情景,激发思维,引入概念
概念如何引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是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知开始的。因此在课前导入部分,我注重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利用学生都感兴趣的节目表演入手,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直观操作,深化思维,理解概念。
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在对“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色”这一概念引入之后,合理安排学生使用课前准备好的米饭,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米饭变甜是因为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接着让学生利用感官对淀粉进行观察、亲自动手进行在淀粉上滴上碘酒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淀粉与碘酒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出现变色反应。再通过检验米饭中含有淀粉的实验,总结出利用淀粉滴上碘酒会产生深蓝色的物质这个特性能够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激发、深化学生思维,理解概念。
三、发现——分析归纳,强化思维,形成概念
概念的抽象与概括要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和综合,才能真正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准备好的米饭和学生自备的各种食物,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反复观察淀粉遇碘酒变色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
最后再通过设计无字信件的方法进一步加深了概念,同时让学生学会了应用学到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将教学延伸到了课外,给学生开启了更宽广的学习空间。(本内容可移到课外进行探究。)
本节课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希望同行们多多指正。
2010年3月19日
记录表一: 品尝米饭
刚品尝时的味道
咀嚼一分钟后的味道 我们猜测变味的原因?
记录表二
寻找食物中淀粉的踪迹
含有淀粉的食物
不含淀粉的食物
我们的 我们组认为 类 类 食物中含有淀粉。
发现
(可以归纳出1—3类)
第二篇:《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这样几个知识点: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与唾液作用发生化学变化,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蓝色物质,并应用此性质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在熟读教材教参,把握了科学概念及重难点的基础上,我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自主实验去获得知识。首先以一份神秘的信件引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再以活动反馈和猜测验证的方式获得科学概念,最后以解读神秘信件和制作神秘信件结束教学。整个教学活动环环相扣,体现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具体反思如下:
一、新旧整合,循序渐进
课堂伊始,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也为了衔接本节教学内容,我提了两个问题:物质的变化有哪两种?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本节教学内容。
二、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根据教材中制作神秘信件这一活动,我以校长收到神秘信件,却不知信的内容,请同学帮忙引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惊奇的刺激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大多数孩子面面相觑,也有的孩子说,也许可以放在火上烤一烤,或者放置水中浸湿。我没有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评价,只是告诉孩子,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自己寻找答案。学生的胃口彻底被吊起来了。
三、猜测验证,自主探索
淀粉与唾液发生化学反应,使米饭出现甜味,这一内容学生无法解释,我便给出是一段小资料,让孩子自主阅读,然后解释给大家听。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关于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产生蓝色物质这一科学概念,则是通过先猜测后验证的方法,转变前概念,建立科学概念的。
四、实践操作,分工明确
在大家动手寻找淀粉的踪迹时,则是完全放手,让孩子们先说出实验的步骤,然后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前,我只是简单介绍了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虽然没有此物,但方法得让孩子知道),关于实验中如何合作,没说一句废话。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如此的好,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而且井然有序,实验效果也好。
五、紧扣主题,小有收获
本学期我的教研主题是“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基点,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的有效策略的研究”,本节课上,我有意结合教研主题,课堂伊始,让学生帮助校长解读神秘信件时,有学生提出用火烤或浸湿的方法,这主要是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此环节,我知道了全班学生没有一个知道淀粉遇碘酒会变成蓝色的这一特性的。在活动反馈中,学生说米饭有甜味,是因为米饭中含糖,然后我出示小知识后,就此引发认知冲突,通过仔细阅读,学生知道了自己的前概念是错误的,并且在以后的猜测验证环节,通过自主探索转变前概念,建构了科学概念。虽然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但我感觉还是有收获的,起码我知道这条路是可行的。
六、感谢同事,全力配合这堂课整体来说很顺畅,这都要感谢同事的全力配合。感谢张老师为我提供的课件和实验材料,更要感谢五班师生,尤其是班主任金老师的全程配合。且不说课前实验材料的配备,单说课后实验材料的整理工作,无论是桌面还是地面,都极其整洁。再次表示感谢!
七、慧眼辨别,遗憾效果
评课中,几位同事和领导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张老师提出验证真假钞票中,如果能让学生拿钱验证,效果会更好。我接受了张老师建议,在后来的几节课中,都是让学生提供钱币,孩子的积极性很高。
八、自我反思,评价吝啬
虽然整堂课孩子们的表现很好,但课后仔细琢磨,课堂上对孩子的评价很少,我想,如果评价机制跟得上,孩子的表现会更好。毕竟,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
九、注重整合,渗透德育
一直以来,无论从教哪一学科,我都很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本节课结尾,让学生制作神秘信件,我便规定了内容——写一句励志格言送给你的好朋友。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教育。
第三篇:《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这节课,上得比较开心成功。学生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和下发了碘酒后,学生对这些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了很第一个环节,请学生品尝米饭。这米饭是我一大早在家新做出来的,学生拿来的,其中有一个怕吃了着凉,我还裹上了毛巾(感动)。很多学生尝到了甜丝丝的感觉。有的孩子没尝到直接咽肚子里了,还有的学生没好意思尝。对于为啥咀嚼是甜的,我进行了细致的解释。
在我讲了滴管的使用方法后,让学生观察了一下碘伏的颜色,将滴管发给了各个小组,学生直接就往米饭上滴了,结果黄色的液体滴到盘子里的米饭上,米饭瞬间改变了模样,好像蓝黑色的液体渗在了上面,学生都很兴奋。这时,学生得到这样的结论,淀粉遇到碘酒后,会变成蓝色,颜色很深,接近黑的了(原因是碘酒多了)
接着,各组迫不及待地验证其它实物里是否含有淀粉,发现有的学生还是忘记了滴管的使用方法,用玻璃口用力地戳蒸发皿里的土豆块、苹果块上,我急忙制止,又强调了一遍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不能用玻璃口接触被检测物体。
第四篇:六年级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以下是我读书之后的再设计,这次更注重学生的活动,教师只是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研究材料之间的关系,在积极的探索中发现物质之间的联系,了解物质的构成,明白化学变化的特点。试图突破过去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努力实现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研讨,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我们常吃的米饭可以滴入碘酒后,变成了蓝黑色。进一步研究淀粉,遇到碘酒也变成蓝色。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明确淀粉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并将这一成功运用到实践中,检测其他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2、正确使用滴管
3、了解化学变化的特点,产生新物质。
4、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身边的物质世界。从而,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研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分组: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培养皿、几种常见的食物(学生自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提前一天通知各组同学带食物若干,带饭勺一把(或筷子一副)
每组发一个蒸发皿,一张表格(共十个组)
出示今天要用到的东西,说说,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
好,下面我们就开始研究
1、品尝米饭
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不少食物,老师也给带来了大家熟悉的一种食物——米饭。
请组长给各位同学发米饭,一勺品尝1分钟,老师计时,另一勺放在蒸发皿里,等待研究。
说说,你的品尝感觉。读书30页。
说说米饭变甜的原因,里面有一种叫做淀粉的东西,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有甜味了。
2、碘酒有什么用?
下面老师说一下,这个小瓶中的药液,是碘酒。这个特殊的玻璃管,叫做滴管。
如何使用滴管呢?
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请各组同学根据老师的介绍,开始研究米饭和碘酒之间的关系。(小组活动)
汇报小组活动结果:
米饭遇到碘酒(或者说碘酒滴到了米饭上,米饭变成了蓝色,很蓝,甚至看起来像黑色了。)
为什么?
3、淀粉遇到碘酒
为了让大家更进一步研究,给每组发一小包淀粉。
继续实验,讨论。
汇报情况
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不同于淀粉的新的蓝色物质。
结论:淀粉和碘酒反应时会变成蓝色,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寻找淀粉的踪迹
下面,我们就利用刚才的研究成果,来测一测我们带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淀粉吧。
小组活动开始,拿出自己带来的食物,每种取一小块,放入蒸发皿中,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填入31页表格中。
汇报小组测试结果。
小 结:其实生活中含有淀粉的食物主要有四大类。
谷类、面类:米饭、米粉、汤圆、年糕、麦片、面包、馒头、包子、水饺皮、馄饨皮、面条、烙饼、玉米、蛋糕、饼干……
根茎类蔬菜: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
豆 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
水果类食物:香蕉、苹果、枣、……
5、制作神秘信件
讨论制作方法,下节课,请同学们带来自己制作的神秘信件。(每组制作一封)
第五篇: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变化教学反思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后反思
修水一小城南校区晏承仁
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对相关活动的主动观察和探究为核心,重视对科学情感的培养,重视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突出了以下几点:
1、魔术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是学习的动力因素。这节课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的形式将他们带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此时,已经把教学目标变成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变“让我学”为“我要学”。而且学生带着“魔术的奥秘是什么”的问题展开一系列探究活动,然后在课的结束前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你知道魔术其中的奥秘了吗”。这样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乐于探索新事物的情感,而且整节课首尾呼应,增强了课的完整性。
2、自主探究,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我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思想,设计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亲身经历一次完整的自主探究过程,每一个活动我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
3、概念升华,以环环相扣的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化学变化本身是一个抽象性的概念,这一节课又是学生刚刚进入学习化学变化的第一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三个实验“淀粉与碘酒的反应”、“米饭与碘酒的反应”、“多种食物与碘酒的反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反复观察和分析淀粉遇碘酒变色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
这节课中,我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1、设计好的板书体现了本课的知识结构,却未书写到黑板。
2、米饭为什么有甜味可以适当让学生分组讨论,部分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了这些知识。
3、学生准备的食物中淀粉含量较高的种类较少,课前让学生准备食物时可以布置部分必备食物。
4、学生在做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实验前,可以让学生先猜猜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以及淀粉含量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