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少数民族初中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英语教学策略分析(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00:5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区少数民族初中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英语教学策略分析(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区少数民族初中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英语教学策略分析(最终版)》。

第一篇:山区少数民族初中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英语教学策略分析(最终版)

傈僳族初中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以傈僳族学生为例 华坪民中:万军 摘要: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组织教学,因材施教。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傈僳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尝试找出他们英语学习难的解决办法,许多傈僳族学生成长在信息闭塞的贫困山区,受到环境的影响他们形成了如下个性心理特征: 1.内向、孤僻,不善于和别人交流;2.缺乏自信心,胆小,不善于语言表达;3.思维不活跃,缺乏创造力;4.缺乏自我反省能力,不善于总结学习经验.这些特点或多或少影响了他们能力的学习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来克服:首先,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塑造品格,促进全面发展;然后,通过“大量输入,大量输出”,锻炼记忆力,培养语感,扎实基本功;其次,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建立积极情感,培养学习兴趣 ;最后,强化师生交流,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傈僳族学生英语难的问题就能有效解决。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学 傈僳族学生 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引言:

傈僳族人大多居住在高海拔的山区,受恶劣地理条件的影响,再加上民族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傈僳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许多人至今未能摆脱贫困,生计较为艰难,傈僳族被国务院列为特困民族之一。要想改变他们贫穷落后的面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当务之急是继续加强扶贫力度,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力,使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

社会的发展依赖于无数个体所作的努力和他们取得的成功,而教育的作用则是促进他们个体的和谐发展,为他们提供知识和智慧,为他们的成功提供基本的能力保障。因此,为他们的下一代提供优质的教育是傈僳族地区最终摆脱贫困的关键,教育将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从而推动傈僳族地区的发展。

当前,全社会都在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简单说来也就是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生存智慧的教育。作为一个极端贫困的民族,他们最需要这种教育,只有这种教育才能为他们的发展带来真正的希望。因此,怎样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他们的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英语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英语教学中对英语文化的介绍和渗透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对于一个文化落后的民族来说,引进一种文化先进的成分,可以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具有文化改良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加上老师教学组织的失败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当,英语成了农村地区学生普遍认为最难学的学科之一,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他们产生消极的厌学情绪,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不得不予重视。而对于傈僳族学生来说,学习英语不仅是一种外语的学习,同时它还是第三种语言的学习。他们本身的母语和汉语以及英语之间的冲突,加剧了他们学习的困难。如何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出发,因材施教,探索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求。

一.傈僳族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成因分析 傈僳族学生由于他们特殊的成长环境,并在父母不科学教育家庭教育作用下,形成了特殊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他们的情况作认真的分析研究,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矫治他们的性格弱点,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使他们健康发展。综合起来,他们主要有以下几种个性心理特征:

1.内向、孤僻,不善于和别人交流

傈僳族人居住分散,许多学生都是在单村独户的环境中成长的。在成长中,他们邻居少、玩伴少,缺少与别人语言沟通的机会。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弱化了他们沟通交流的能力。另外,他们父母对他们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打骂体罚,更是加剧了他们这种性格的发展。他们怕老师,怕同学,惧怕陌生的环境,总是避免和不熟悉的人交往。在课堂教学中,他们总是不敢单独问题,或者声音太小。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问题,致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越堆越多。

2.缺乏自信心,胆小,不善于语言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傈僳族学生并不积极于回答问题,总是等到别人回答后才随声附和,这给课堂信息反馈带了困难。这并不都是因为没有听懂,而是一种胆小,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这一性格,是在长期备受压抑的环境中自然形成的。由于傈僳语是他们的母语,很多学生学习汉语是进入学校后才开始的。小学阶段他们很多同学都是本民族的,因此在课外与同学交流中,大多使用傈僳语,从而导致作为课堂语言的汉语没有得到很好的练习,语言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他们对汉语没有足够的信心,造成了他们与别人交流时的一种心理障碍,具体表现就是口语表达能力差。而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英语学习中,英语对他们来说是第三语言的学习,更缺乏练习运用的环境,他们对英语的信心更差。

受语言障碍的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课堂教学中的参与也就不够充分。因此,在学习中,他们成绩总处于中下水平。一个学生在备受否定的环境中,很容易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正是这种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他们大多对自己的学习不抱多大的希望,他们之中很少有学习比较刻苦或者成绩优异的。这严重抑制了他们的学习潜能,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他们将陷入成绩越来越差的尴尬境地,长期持续下去,就会逐渐摧毁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3.思维不活跃,缺乏创造力

要锻炼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我们必须提供给他大量的有效信息,然后让他作推理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反复练习就能形成思考的习惯,变成思维能力。而许多傈僳族学生都成长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山区,童年时代生活简单枯燥,所见所闻较其它坝区学生贫乏,因而抑制了思考问题的需要,养成了不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在学习中他们表现为:不善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会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探索一些富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他们总是等待老师和同学给他讲标准答案,而不是自己主动去解答。所以,在课堂讨论中,他们总显得较为被动,不积极、不活跃。

4.缺乏自我反省能力,不善于总结学习经验

在傈僳族的传统文化中,没有学校教育这一概念。教育一般都是依赖口传心授来实现的,他们没有学校学习这种传统。因此,他们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就存在局限性。他们的父母不懂教育,于是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很少得到老师以外的人在学习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他们完全靠自己的经验来安排自己的学习,缺乏对学习过程的有效的组织设计,所以显得随意散漫,学习效率较低。

他们在学习中显得迷惘,没有目标方向,也不知道如何努力去摆脱自己学习遇到的困境。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反省,不会查找自己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并改良自己的学习方法造成的。一般来说,他们依赖老师的帮助来发现问题,并期望老师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途径。加上他们本身不善于交流,没有外力的帮助,他们对自身的认识就会出现偏差,也就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

二.针对傈僳族学生的英语教学策略

学生个体差异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工作的必要措施。傈僳族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形成了他们特殊的个性心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他们的弱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补救:

1.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塑造品格,促进全面发展

英语学习,不单纯是一种语言学习的过程,语言学习只是其中一个部分,还有更重要作用是透过语言的学习来了解一种文化,并用这种文化中优秀的元素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英语文化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智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英语文化对人性之美的诠释以及文化中传递的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德和观念,应成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品格的塑造。

对于一个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来说,介绍一种先进的文化可以促使他们对自己文化的反省和再认识,从而推动自身文化的发展。

其次,英语学习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加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不可能所有人都学得轻松容易,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许多需要逾越的障碍。所以,通过英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正确态度。在不断想办法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坚韧的毅力和积极乐观、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从而为他们长远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大量输入,大量输出,培养语感,扎实基本功

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语感是学好英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了达到这两点,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大量输入,大量输出”的办法,强制适应。大量输入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接触大量的英语信息,使原有的知识得到不断的强化。而大量输出,则是将得到的知识加以整理运用,通过大量的作业或口语对话练习,使它转化为语言能力。具体措施可以采用:在课堂上,每节课都涉及适量的听、说、读、写、练的内容,保证课堂质量,重要内容反复训练,使他们每节课都有所收获。课后,将整个班级的同学分为若干的学习互助小组,然后每天布置任务让他们集体练习,老师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检查指导。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必须对学过的课文和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复习,防止遗忘。为了培养敏锐的语感,对一些重要的课文和对话要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直到能够背诵。对于基本句子和句型则要求学生能脱口而出。

3.优化课堂教学,建立积极情感,培养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培养学习英语兴趣,开发情感因素的主要阵地。对具有众多性格缺陷的傈僳族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矫正他们弱点的最佳地点。课堂里众多同学积极表现,热烈讨论的氛围中,能够潜移默化式的帮助他们克服许多平时独自学习时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当好好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将所有资源进行精心整合,然后通过课堂集中展现。但是课堂的组织要遵循要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要有利于培养学习能力、要有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原则。在课堂中教师用幽默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多鼓励、多表扬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对话、讲故事、玩游戏、唱英语歌、猜谜语、辩论、演英语短剧、看英语影片等方式充分刺激他们的感官。并通过鼓励他们大胆说、大声说,冲破心理障碍,并通过不断地肯定进步,增强他们的信心。

4.强化师生交流,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都比较感性,很多学生喜欢上某个老师的课是由于他们喜欢某个老师。因此,老师有必要在课后多和学生沟通交流,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他们中间,了解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的意见。通过参加平时他们组织的各种活动,如郊游、球赛、晚会等促进相互了解。在生活中关心他们,热心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用情感感化他们,化解角色冲突,使他们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在此基础上,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替他们分析他们学习方法的优劣,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使他们找到适合于他们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三.结论

傈僳族学生英语学习难主要是由于他们自身的性格弱点、老师教学方法不当、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缺乏语言环境等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老师就必须要分析他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只要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英语语感,突破性格缺点,培养学习能力,扎实基本功等方面进行强化,他们就能学好英语,并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二篇: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教学策略

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教学策略

摘要:要提高初中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成绩,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应用策略进行必要的引导,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自主学习,从根本上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一、时代背景

现在推行新课程,新课程与旧课程有本质区别。旧课程观框架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学生可以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另外新课标又强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面向每一位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教会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应该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让学生在过程中取得进步,体验成功。

二、什么叫自主学习?

新课标指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即学习过程呈现自主、主动、创新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它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个关键。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意识的自觉发挥,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积极发挥,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双主体”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初步具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三、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所以我们说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并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思想。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个性的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成长的关键在于自身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因努力做到以下三个转变。即:由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活动的单向性转变为教学共同活动的多边性,努力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参与率;由只重教法的改进转变为教学改革与学法指导并举,努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结合;由教学过程中英语基础知识教授式转变为注重思维训练的启发式,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学力的提高,从而“教会学生学习”。

四、初中英语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发展过程,而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的内化。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和谐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激发兴趣,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在教学中我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创设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趣味盎然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实践。在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方面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直观教学,眼见为实。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课文背景和其他有关文字介绍不如图片直观易懂,因此我在教学中精心制作课件,直观介绍所学内容,加深学生理解。

二、因材施教,情景教学。根据上课内容特点能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景的教学内容,就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开口操练,在交流中习得语言。

三、玩中有学,学中有玩。英语基础词汇、语法应用、短语表达难以用情景操练,但可以设置游戏环节,寓教于乐,让在游戏中掌握它们。单词接龙、脱口秀PK、翻译竞赛、英语作文征文等活动是不错的选择。

四、充满信任,充满自信。对于初中生来说,批评是一种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学生一旦受到了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行,对这门学科产生恐惧感,也就不会积极参于课堂的教学活动,所以从小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要设法消除孩子生理、心理障碍。俗话说:“自己是最大的敌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获得胜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性的话语对于初中生来说很重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培养孩子对英语的自信心,这样他们才有信心继续学下去。如:在初一〈2〉班复习教过的对话时,我请了一位上课很少发言的同学,他非常紧张,不敢回答。我一直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他,并对他说:“I believe you.”(我相信你。)遇到他回答不上来的,我就请其他同学帮忙,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这样也打破了孩子回答不上来的尴尬局面,之后同学们都以热烈的掌声鼓励他,此后,每节课他都积极发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为学生准备了各种精美的奖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英语。

(2)不搞“一言堂”,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D RINK.“

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搞“我说了算”的“一言堂”,而是提出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故我还经常故意提出错误的推理和结论,和学生展开辩论。鼓励学生据理力争,坚决摒弃盲从、迷信的观念。如讲评句子翻译题“花了他们一个半小时做完回家作业”时,有同学提出有几种翻法,我就放手让学生讨论,把所有的翻法说出来,再写下来。而每当我真的出现了失误,学生向我提出时或我意识到了失误时,我总是虚心改正。这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树立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学生有主见、不盲从、能自主的好习惯。

(3)引导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运用已学知识探索、发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这过程当然需要教师的主导,但主导并非包办代替,把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自主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尝试、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如教学have/has gone to及have/has been to时,通过安排情景,让一学生去办公室帮教师取物,引出“He has gone to the teachers' office”.当该生回来后引出“He has been to the teachers' office”从而让学生探究出两者的区别,以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习惯,促进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所谓“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 ①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

课前主动预习新课,通过部分理解、消化、记忆,同时发现问题,有利于上课专心听讲,解决问题,也使课堂上有更多时间进行各种练习活动,如知识点专项训练、听读练习、对话表演练习,使语言知识迅速地转化为言语技能。在上课前二、三分钟,老师在班内巡视一圈,检查预习情况,表扬预习好的同学,督促不按要求做的同学,坚持下去,同学们就会形成习惯。

②培养学生坚持听、读习惯。

英语要坚持每天听、朗读,所以我要求学生抽空就听,要熟读全部课文,并做到背诵重要语句和段落,坚持不断,以提高听力、口语水平。同时我也常在班内举行一些英语朗读比赛,小品表演等,使同学们有展示自我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心。③培养学生自觉扩大英语阅读范围的习惯。

要提高英语水平,在学好课本知识基础上,还必须加大阅读量。目前的英语课本课文大部分较短,加上与之配套的练习册中的习题,阅读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只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大量地阅读课外材料,大量地输入,通过自主阅读,广泛涉猎社会政治、自然科技、史地文学、文艺宗教等小读物,大大收集信息,开阔思路,同时也扩大词汇量,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④培养学生自觉练笔的习惯。

写作表达是学生最怵的项目,我们培养学生从朗诵课文、复述课文入手,进行课内的作文训练,如每课课文练习中的写作要求,在吃透课文的情况下是不难做的,但同学们往往因为心理作用,怕写不对句子,懒于练笔,这些题目大都被忽略过去了。如果学生自觉练笔,并主动让老师修改,坚持下去,就会由无从下笔,到有话可写,由怵写到愿写。为鼓励课下坚持练笔的同学,我在教室内设置一个英语作文小展栏,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场所。⑤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排疑解难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教会学生使用常用的英汉、汉英词典,使他们能迅速、熟练地查找出一词的音、形、义,了解该词与众多词义的搭配及惯用词语,进行自我排疑解难,为自主学习铺平道路。因此,在学生进入初中后,我开始培养学生查阅词典的能力和使用电子词典的能力,帮助他们扫除自主学习的障碍。

四、结语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淘行知曾语,“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到比得到金子更重要的“点金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学有所获,体会成功的快乐。

第三篇: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无论是语文学科还是政治学科都是一样的,都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策略的。现代教学强调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包括情境教学的创设、理论与现实相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等等,这些教学策略既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之中来,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宣扬和培养学生正确三观和品质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那么,教师应如何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来发挥教学智慧,巧妙运用教学策略教授知识成为初中政治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实践出真知。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和或多或少的包含着我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和常识,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多少年来人类实践的经验所总结出来的,而后通过整合和技术的发展使其理论得到充实和进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情感态度、行动能力和知识认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注重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活动构成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个方面,教师可以深刻的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和初中政治课本中的“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等等框架来教授道德知识和法治知识。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中有一课,课题叫“走入中学时代”,在这一课教学中,教师能够发挥出教学策略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同学们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来教学,从实际出发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课本。教师在教授这节课时候可以利用好学校的环境,带领我们的学生来学校里走一走,感受中学的美丽。“生命好像一场旅行,我们刚刚告别了小学,满怀希望跨进中学校园,同学们,你们在校园里有哪些新奇的发现?”通过边带领学生真实的融入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边适当的设置疑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在教学的最后,教师教师要用好教材的“脚手架,适当的利用起课本上的活动探究,让我们的学生一起来分享一下自己对中学生活的期待。“我期待中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有趣的”、“我期待我在中学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教师通过创设这样一个来源于实践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愉快的参与到课堂中的讨论当中来。引导学生思考、分享、探讨、碰撞。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和尊重个性差异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新课改强调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该看到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道德经验和认知水平,对于道德和法治已经有了自己的了解,但是他们还是有所欠缺、冲突和疑惑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设置问题。要尊重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继续学习留有空间。要基于学生们已有的道德经验和只是水平,以学生们在生活中产生的大多数真实的困惑、矛盾为突破口,从“道理”的教授转向“道路”的探寻,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课堂参与、课堂互动的生命热情。

举例说明,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七年级上册一课中,课题名叫“成长的礼物”。教师根据学生刚刚步入中学时代,对于中学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没有目标,但是有较大的好奇心来准确的设置教学计划和过程。教师情境导入,“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的成长,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时代的我们来说,这份成长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礼物呢?”吸引我们的学生的注意力,一步一步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开展平等民主的对话

同时,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营造良好热烈开放的课堂氛围。注重课堂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高课堂的开放性。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交流与探讨,教师认真细致地倾听、欣赏与评价。鼓励和表扬学生的优点,批评和指正学生的错误。亦师亦友,同学生积极主动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

举例说明,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一课“中学序曲”中,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候尤其要注重学生课堂气氛的调动和营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来设置问题和设计教学活动,“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不同的词语来和我们分享你对中学生活的初步感受?新奇、激动、迷茫、担心、紧张等等词语”,接着大家一起来讨论和回答,自由发言,并且教授要给予鼓励。“非常棒,看来同学们对于中学生活有了许多感受。同学们既感到新奇、高兴和激动,同时又感到孤单迷茫和紧张。其实,我们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前进、迈向成功的过程。”通过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真正的体现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最根本目的,不断在学习中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现代新课改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在教师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提高知识素养和培养高尚品德相结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合作探究,积极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个知识能力与思想道德素质相互融合的学科,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能力和高水平的新时代人才,还有培养人才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三观,“德”才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要素。

第四篇:《语文教学策略与学生个性培养的探究》开题报告.

《语文教学策略与学生个性培养的探究》开题报告

丰庄中学:刘翠萍

一、选题背景:

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言: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育者应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方式、方法和手段,在组织教学、选择教法、调控各教学要素关系时,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在实践教学中,迫于升学的压力,我们老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和学习技能的转化,忽视了语文学科应有的人文熏陶,没有充分挖掘、调动语文学科本身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从而失去了语文教学应有的丰富多彩的人文特征。语文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仅是交流、表达的工具,更应该是使他们心灵得到熏陶成长的心灵圣餐。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才更应该关注自己的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是不是最优的选择,是不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是不是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良好的个性化品质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策略是不是都建立在对文本的透彻解读与对学生的透彻解读的基础上。总之,作为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更应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发展其鲜明的个性。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学生鲜明个性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作为首要任务和目标。知识的传授和传授的策略的终极目标不外乎是为培养更健康更有能力的人服务的。

因此,我们将“语文教学策略”与“学生个性培养”之内在联系,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前者是行为与方法,后者是目标。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学生鲜明个性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作为本课题的研究的终极目标正体现语文学科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1世纪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有关语文教学与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使得语文教学充满了生命的色彩,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面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目前,关于语文教学与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朗读教学等方面,更多的是在不同教学领域内研究个性发展。而我们的选题主要是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深入探究如何综合运用教育教学中各个相关要素,培养学生语文学科个性化的学习品质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得语文教学充满人性关怀、富有生命色彩、具有个性光辉,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由的遨游在语言与文学的海洋中,进而培养出丰富的想象,敏捷的思维,独立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设立一个课堂学习目标;也要以个性化学习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结合语言能力发展规律,设计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目标,力争做到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发展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主要研究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培养,重点关注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个性培养的效果,通过尝试与比较,逐渐筛选出适合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在获得语言文字能力和提高文学修养的同时,在情感、意志、性格、爱好、气质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德行修养。课题研究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过程的设计、方式方法的选择、技术手段的运用、课堂教学中要素的组织等相关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个性发展。目的在于在语文教学中寻找到恰当的教学策略,营造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形成教与学的融合互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自由的生命空间,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最充分的发展。

三、课题阐述

关于“教学策略”,邵瑞珍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是这样定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相对系统的行为。而在《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一书中,关于教学策略是这样阐述的:教学策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质内容的交流。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学策略,它是一种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下支持下完成的教学行为,应该是具有谋略色彩的。

关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策略的选择,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的参与态度;正确明辨是非的价值取向;有执著的信念与顽强拼搏的勇气;有独特的发现美欣赏美的高雅志趣;有独特的自我创新的意识。每一个学生都是相似而又不同的思想个体,无论是成长背景、性格秉性还是人生阅历与已有的知识结构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课题教学策略的选择,基于几个前提:

1、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能力和性格特点确立的,思路是清晰的。

2、对目标的达成是有针对性设想的。

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针对不同层面学生的情商状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个性状况和个人优势来调整、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过程中的随机问题。

四、研究内容:主要围绕“语文教学策略与学生个性培养”的关系来探究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更有效,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一)教师情感因素对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效果的影响。

(二)创设个性化学习氛围的策略。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造人人平等、个个参与的活动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优化情景、情境。

(三)关注个性化学习过程的研究。教师要从设计教学开始就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主导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的感受、体验、价值观,在动态生成中放飞学生的个性;为学生设计的活动要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生命力,使得学生敢想、敢问、敢做,他们可以对别人的思想进行分析,对自己的设想大胆地怀疑,再想象、再创造,从而培养其敏锐的直觉思维品质和优秀的发散型品质。

(四)建立个性化的评价的研究机制。既可以采用包容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又可以采用延时性评价,拓宽学生个性思维空间,还可以采用自主性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活动的研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和自信,让他们大胆地亮出自我,张扬个性。

五、课题实施研究条件及方案:

课题组总共七人:刘翠萍、陈昕旸、付花云、焦南、李燕挥、陈继云、由珊珊。1人承担六年级教学任务,2人承担七年级教学任务,2人承担八年级教学任务,1人承担九年级教学任务,另有1人跨六年级与八年级。所以本课题组成员研究实践覆盖了不同年级段,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研究范围。课题组成员中陈昕旸老师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陈继云老师是研究生,理论经验丰富;付花云、焦南老师年轻有创新精神。这些为课题研究实施提供了人力保障。

“语文教学策略与学生个性培养的探究”课题探究的重点是如何优化“教学策略”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激情与独创的个性。为此课题组把研究的方向定位于课堂,从具体的每一堂课着手,研究的切入点分别是:

1、教师情感因素对学生个性培养的影响。

2、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针对每个层面的学生设计教学问题,让每个层面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彰显生命的色彩,唤醒他们对生活、对生命的真实的感悟与思考。

3、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唤醒每个层面的学生在生活感受和积累,培养他们独特的发现与思考,书写对生命、生活的独特体验与理解。

具体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现行语文教学策略下学生个性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结合课堂教学,教师自我反思发现问题。(课题组教师分别完成)

首先请有经验的心理教师帮忙设计问题调查问卷在不同年级段进行调查分析。

初步拟订的调查问卷涉及的问题范围:

1、语文课堂上,自己能否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语言与教学情绪能吸引你吗?

2、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的各个过程中,你觉得自己得到老师的关注了吗?

3、语文课堂上,你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原因是什么?

4、语文课堂上,你回答问题之后,希望老师有怎样的回应?

5、如果你站在讲台前上语文课,你最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6、教学中,觉得教师什么样的情绪适合学生的课堂学习

7、语文课堂上,你最喜欢老师怎么做,你才会精神百倍。

同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必须真实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自己最真实的素质表现,记录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思考自己在过去实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存在的优劣表现以及对学生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反思以自我问卷的形式和课堂教学实践观察总结的形式来研究以下四个方面的若干问题:

1、教师在课堂情绪控制方面的情况怎样?怎样的情绪素养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相应的策略与方法是什么,效果怎样?

2、课堂意外事故的处理的策略如何?效果怎样?

3、教师注意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策略如何?

4、在实施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入的程度问题。这个研究步骤实质上是课题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首要解决的自身素养的培养问题。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自我反思才能转变态度与教学策略。

第二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2月):以“课堂实践——教后反思——再课堂实践”的流程,验证优化后的教学策略最适宜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

分别从如何优化作文教学策略与阅读教学策略入手,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优化选择对学生个性培养的促进作用。六、七年级备课组研究的任务是:阅读教学中,教学策略与学生个性培养的探究。

阅读教学中教学策略的探究如下问题:

1、如何创设体验式的情境。立足文本,挖掘文本的人文特征,创设合适的导入情境;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能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问题情景,以多种方式创设亲历实践的机会,在体验与感受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价值观的碰撞与选择,给予他们一个又一个历练情感的过程,不断提高道德素养与语文素养。

2、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关注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乐观的参与思考的好品性。

3、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蕴涵的美,懂得欣赏美,欣赏生命。

4、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道德与思想的教育。

5、怎样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学习评价。八、九年级备课组研究的任务是:作文教学中教学策略与学生个性培养的探究

作文教学中教学策略的探究如下问题: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调动学生原始生活积累?怎样根据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孩子进行感悟生活的能力培养?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怎样给予学生作文的个性化的评价。

第三阶段(2011年1月——.2011年4月):总结研究结果。课题组最终形成论文,课堂实录的汇总,撰写研究报告。本课题在具体研究和实施中可能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课题组成员将开展定期的交流和探讨,在研究中不断完善改进,希望各位专家给我们更好的建议。

第五篇:大学英语综合课与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能力培养 .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大学英语综合课与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能力培养

作者:苏蔚

来源:《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10年第02期

摘要:本文结合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听、读的输入和说、写的输出方面介绍了如何利用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教改找到其归宿点。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综合课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少数民族学生1 引言

自从国家教育部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以来,实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众多高校开始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逐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各方面进行了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得以巨大革新与进步。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较之以往,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听力和口语课程在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与关注,有的院校甚至在基础阶段只开设听说课程的做法。然而,对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其英语学习的固有特点和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要求也对语言基础的学习及语言能力的培养提出更多的要求,这是单纯强调听说的教学所无法完成的。而且,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门基础和实践性的重要课程,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能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因此也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大学英语综合课对于民族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综合课在一般意义上指的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由传统的大学英语精读课改革和发展而来,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下,系统讲授基础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层面,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基本能力培养与技能训练的课程。它即有传统大学英语精读课的优点,也显示出其更为综合而灵活的特点。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做到基本功扎实,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得到训练和发展。

克拉申(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习得途径获得的。而第二语言习得则是在自然语境下,学习者大量地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语言基础知识的输入,提供大量的语篇素材以作输出的前提,使学生能达到能听会说的效果。当然,在综合课的教学中,教师并非唯一主角,学生在有了一定量的听和读的输入后,说和写的输出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的思想概况起来,即通过产出语言,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语言习得可以发生。在大学英语综合课上,通过各种任务和活动,学生得到输出的机会。无论是口头形式的输出,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还是书面形式的输出,如写作文、编剧本等,都可以加强学生语言的输出的作用。在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中,从输入和输出两个环节上着手,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只重听说课教学而忽视综合课教学的课程的做法只能使大学英语教学沦为无根之树。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以笔者所在云南民族大学为例,很多少数民族学生都来自于比较纯粹的少数民族文化地区,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语言环境中,汉语对他们来说也是第二语言。因此普遍的情况是学生英语基础不够好。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只能在大量的英语基础知识的输入为前提的情况下来展开教学,这就对基础阶段的第一学年的大学英语综合课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并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要求,一定量的综合课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利用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方面是综合课的教学中,以听和读为主要形式的输入在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上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第一,教学的导入环节,引用一些音频及视听材料,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同时让他们对和本课相关的关键词有一定印象和初步理解。

第二,泛读材料的环节,先给学生一些有关文章内容重要事实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先把问题本身给学生做解释,同时介绍并练习Skimming和Scanning两种快速阅读方法。这对学生应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来说是比不可少的阅读技能。

第三,精读材料的环节,先抽取部分学生朗读其中一些段落,以反映并解决语音方面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对材料中词、句理解上的问题,并先以自愿请求同学帮助的方式解决,老师再做纠正与补充,以此督促学生课前及课后通过思考与查阅词典的途径而获得基础知识。这对学生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并在实际听力、口语、阅读及写作各方面语言运用的各方面起基础性的作用。

第四,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环节,在让学生对每一段落,每一部分做大意归纳之后,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写作的思路和文章结构作整体上的把握。同时,以文章为例子,讲解写作技巧。这对学生在四、六级的写作和今后工作中的写作都有重要示范作用。

第五,对材料部分内容进行翻译欣赏的环节,讲解翻译方法及技巧。让学生知道语言基础知识,如词汇、句型等语法知识对翻译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是综合课教学中,以说、写、译为主要形式的输出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上起到重要的训练作用。可用以下做法达到强化训练的作用。

第一,每堂课都可以先以一个或两个学生作presentation开始。针对每单元话题,安排学生课后写文章的任务,并根据所写文章做陈述。

第二,让学生对课文中所持观点做正反两方划分,并进行简单辩论。

第三,根据记叙文的故事中的角色让学生做角色表演。

第四,教师根据大纲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选择难度适当的短文来给学生做翻译比赛。以上这些活动都将作为学生考核体系中的形成性评价的方面,而且只要是参与了就能得到至少及格分数,因此,即使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也能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做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练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结语

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是各高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良好初衷,而对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这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理由和目的。如果在听、说方面的教学受到高度重视的同时不忽视基础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课教学,那么他们目的的实现则会得到更可靠的保障。因为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之路走得更长、行得更远。

参考文献

[1]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London:Longman,1985:2

[2]Swain,M.1993.The output hypothesis: 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50(1)158-164

[3]教育部高等教学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杨连瑞,张德禄等.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下载山区少数民族初中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英语教学策略分析(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区少数民族初中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英语教学策略分析(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