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乡土实际设置情境进行地理教学初探

时间:2019-05-15 00:5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结合乡土实际设置情境进行地理教学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结合乡土实际设置情境进行地理教学初探》。

第一篇:结合乡土实际设置情境进行地理教学初探

结合乡土实际设置情境进行地理教学初探

中学地理新课程、新教材突出了实践性和探究性,更多地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学地理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作为导演的教师,如果能结合乡土实际进行地理教学,通过某些情境活动将教材的地理知识和涉及的乡土地理能动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效果,这种教学法已成为笔者多年来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笔者通过十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结合乡土实际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地理教学变得富有色彩,富有激情,而且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更是功不可没。那么,怎样结合乡土实际进行地理教学呢?简单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准知识教学点,巧设疑难问题情境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知一般学生是不太注重地理课教学的,他们甚至还有“看看书就行了,其实好多知识我都会”的错误认识。有时,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还会形成对某一知识的共性错误认识或疑问,这时教师不妨利用这些错误的认识或问题巧设一种求知情境。

如教学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时,不少学生会认为凡是经度为东经的地方都在经度为西经的地方的东方。针对这一错误认识,我就可以这样设问:我们的学校在天津,它的经纬大约是(39°N、117°E),而你将来留学要去美国的旧金山,它的位置大约是(40°N、120°W),那么,我们学校应在旧金山的什么方向?很多学生会回答:学校在旧金山的东方。此时我问:我们的判断正确吗?请大家看世界政区图,从图上看天津在旧金山的什么方向?学生惊讶的发现天津在旧金山的西方。这一矛盾的产生使学生产生困惑,从而激发其探索真知的欲望,我就可以顺势引入地图上的方向教学,而学生此时听讲的注意力就会非常专注。

二、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架设切身问题情境

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那些知识渊博之人。的确,许多地理知识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然而过去的地理教材由于过多地注意地理学科体系与知识的传授,而使我们的地理教学远离生活实际,使得学生对地理课没有什么兴趣。现在,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所体现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学习生活地理,让地理走进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教材,从现实生活中挖掘 问题,作为一种问题情境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只有把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体验地理知识、巩固地理知识,并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服务于生产、生活。我想也只有这样才是我们从事地理教学的根本目的。

如讲授土壤与植被时,就可以联系学校周边地区实际架设切身问题情境:我们学校东面朱唐庄的菜地基本是什么颜色的土壤?它具有什么性质?人们常种植什么蔬菜?而学校北面5公里外的刘招庄因历史原因形成的盐碱地是什么颜色?它有何性质?人们常种植什么?再往北到9公里的小韩庄,那里的田地表面就有大量的海螺贝壳,土壤又呈什么颜色?有什么性质?人们常种植什么?这种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设置问题情境能亲切迅速的将学生引入教学内容之中。又如在教学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时,我就联系学校周边地区的污染实际问题设问:为什么刘招庄村南一个镀锌厂开工刚三年,现在村民都不敢喝井水了?以前大张庄的河堤上有一冒着呛人黄烟的工厂,大张庄中学的窗户为什么都不敢开?高庄的一个化工厂为什么看门值班的人接连患癌症,现在竟招不到值班的人了?„„„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很容易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是现在已经刻不容缓的事。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迫切性,也增强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

三、放眼家乡未来,创设责任问题情境

身在农村,每一个学生都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他们都希望家乡的环境污染能得到治理,种植条件能越变越好,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应该是地理课的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就想方设法设置情境、组织活动,放飞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天地,通过诱导启发,相互激励,引发出大量的创造性设想,让每个参与者在学习地理知识同时也充分为建设自己的家乡发表自己的观点。

比如针对学校周边地区只有郎园引河一条可用于灌溉的小河流这一情况,在讲我国水资源分布知识后,可开展如下活动: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课前已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对家乡“南(北)水北(南)调”工程的看法(包括调水的原因、可行性、具体措施、调水后的情景描述等各方面),学生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熟悉的家园和自己每天途经的地方,规划起来就多了一种亲切感和责任感,每一个人都会有准备的侃侃而谈。这种活动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对地理课学习的兴趣,细化了他们热爱家乡的心理,也锻炼了他们的开拓创新能力。

四、大胆走出课堂,增设角色问题情境

结合乡土实际进行地理教学的开展使同学们开始学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甚至开始分析问题、努力思考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进而达到实施学科素质教育的目的。而结合乡土实际的活动如果都在课堂上进行,显然是力不从心的,也是不可能的。我就将某些活动的现场变成课堂,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当事人”的角色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努力建设家乡的健康心理。

例如在有了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就可以在某个污染源召开环保“模拟法庭”活动。如在刘招庄的镀锌厂附近开召开“关注农村生态,还我家乡清流”为题的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厂长、村民等不同角色。由于学生已经是深受其害,所以他们兴趣浓厚、积极性极高。活动前无论“原告”还是“被告”,都认真搜集资料(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有的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还有的学生积极向教师口头咨询)。有了前面的精心准备——在“法庭”上,“原告”与“被告”展开唇枪舌战,谁也不肯甘拜下风。最后,在大量事实和铁证面前,厂长(被告)不得不低下头,对因“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后果而接受法庭的制裁。

我们的学生是农家子弟,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那么,如何才能使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步发展呢?在讲解这个课前,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参观生态园。例如,我们参观了距学校6公里外的双街生态植物园。那里,门口鲜花争妍斗丽,路旁垂柳依依,田里禾苗青青、果园硕果满枝,池塘清可见底„„完全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参观中,同学们注意到:这里的农业灌溉既有世界先进的喷溉技术,又有集农、贸、牧、渔等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结构,已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生态发展。参观后同学们感触颇深,他们激动的表示从现在起一定好好学习,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长大后把家乡也建设成这样美丽的生态园。

总之,通过几年的结合乡土实际设置情境进行地理教学,我获益匪浅,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增加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了,同时也树立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理想情操,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品质和学风,从而达到了新课程要求的实施学科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二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习惯在课后自己进行教学反思,一节课结束后想想哪些片断让我骄傲;哪些环节出现问题了;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做?并作详细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例如我在教学《细胞的生活》时,由于利用了多媒体展示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形象动态的画面,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由于讲解的较多,学生们写作业的时间不够用,没做完。在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时,我进行了反思,虽然课堂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但纪律不容易控制,过于强调学生的个性整个课堂华而不实,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此后,我在上课时时,时刻谨记这些的经验和教训,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和传统的教学有机结合。

我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找出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对于教学很有价值。

反思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反思教学成功之处;二是反思教学失败之处;三是反思学生的反馈。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对于教师今后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多帮助,教师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而且可以更快的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也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不可预料情况发生时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

我每堂课后,我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恰当。2.课堂导入是否引人入胜。3.课堂教学环节呈现是否多元化。4.多媒体应用是否恰到好处。5.课堂教学气氛是否动静适宜。6.教学目标是否达成。7.课堂反馈和检测是否与教学目标一致。8.对学生在课堂生的表现以及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否恰当。总之,课堂教学反思要反思所得,汲取教训,弥补不足,精益求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

第三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范文)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

---------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新课标、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规定小学第三阶段的阅读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要让学生根据其中的阅读形式自觉并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其中关键是要把好课中或课外的“牵引”关,让学生在教师巧妙语言的“牵引”下,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外阅读世界,去感受更广阔的天空。

经过一系列的课外书阅读、信息资料的查阅、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自觉学习胜过教师的百般讲解。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巧妙语言,利用教学文本引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既巩固了学生的课内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阅历。

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是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

二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

三是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四是适时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巩固兴趣。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第四篇: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

生活实践产生了数学知识,数学为生活实践服务。因此,数学教学,讲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整合教材内容,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1、改变例题的呈现方式,把静态的知识转为动态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采取先出示动物图,再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样展现应用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最后再通过比一比,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虽然这样逐一呈现例题的方式所花时间较多,但它直观、新颖、容易理解,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激趣、迁移的新理念。

2、联系实际,突出教学的实用性。

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删繁就简,突出教学的实用性。例如四则运算的教学,就可避免大数目的繁杂计算,引进“计算器的使用”这一教学内容,加强了实用性,和现代接轨。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修路、做零件”等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合理补充教材,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却未能进入课本,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如何学”为着眼点,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在“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前调查各式各样的百分数,然后在课堂上汇报并说明它的含义。有人说:“某种药品的有效率为95%,意思是100人服了有95人会痊愈,效果很好”,有人说:“衣服上标有100%棉,说明这衣服是全棉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小悟空”采回的“野果子”也就绚丽多姿,学生自己教自己,大大地丰富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二、结合实际,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捕捉“生活现象”

良好的开端如同纽带,联系着学生的认知与新问题,恰当地运用生活现象引入新课堂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促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含义时,可运用生活实际这样引入:妈妈买来8个梨,要平均分给4个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我,可以怎么分?由于是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的事例,所以学生对这道题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二)还原“生活画面”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编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如在教学“求总数应用题”时,根据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色彩艳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课件出示):草地上有5只白羊在吃草,又走来了4只黑羊;有4只花蝴蝶在花丛中(4朵黄花,5朵红花)飞舞,又有2只白蝴蝶停在红花上……由于画面生动,内容丰富,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被激活,他们能在现有的知识起点上进行探索,组合条件和问题编出“求总数”的应用题。通过教师对内容创设整理和及时的引导,不仅让学生理解掌握“求总数”应用题和“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站在整体的角度把握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孕育了“相差关系”应用题的内容,为后继知识的学习作了准备。

三、在课堂中学,在课堂中用,学以致用

1、注重实践,给予学生体验、感悟的机会。

例如:1时、1分的时间观念的建立,通过让学生静静地看着秒针走1圈和用1分时间做不同的事情(写1分钟字、读1分钟课文等),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1分的长短,同时恰到好处地进行惜时的教育。再如:教学长、正方形的春风吹又生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去测量书本、教室的长和宽计算它们的面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所学到的知识,从而达到内化,根深蒂固。

2、拓展“生活时空”,让数学回归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它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学习了简便运算后,走进市场,了解商人的口算技能;在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后,组织学生在校门口记录来往车辆,然后加以统计,并发现规律等。学生兴趣很高,知识也在娱乐中得到巩固和应用。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链接与交互”,封闭的书本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自我发展过程,这既是学生认识与能力发展完整性的必须要求,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知识,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 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课程标准》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了精辟的描述,现在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数学课程标准》还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由此可以看出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恰当地组织教学,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利用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

数学从来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学问,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就来自你我的生活。学生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储存了许多生活知识。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主动探索生活中的数学。

2、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问题

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随着课改的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用生活中的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更多的是配置生活原型,创设生活中的情景。当然,有些情景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所以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生活情景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能帮助学生搞清较难、易混的内容,使他们感到自然、亲切、易懂。

3、参与实践活动探究数学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版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是一个大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得到运用,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将推动学生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为此,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学地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去处理数学问题或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5、改善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课程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指出了数学教学必须与自来水笔建立紧密的联系,因为数学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都会真正认识到本学科的实用价值;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肯定学生的差异性,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培养他们能力的多样性。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和“探究性教学”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建立在现代心理学基础上的,注重让学生获得生活体验及生活实践能力并以此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观。总结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杜威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发展,指出现代教育应当改变传统的与自来水笔实践相脱离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3、建构主义理论。数学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数学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老师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的加以建构,数学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学习数学就是做数学,只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才有可能理解数学,学会数学。因为任何数学知识的获得都必须经历“建构”这样一个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再现创造性的“做”,才有可能是有效的学习。老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由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个体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不再是灌输着而成为学生的合作者。这为学生学习个化特征的形成创造了很大的空间,使其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倒塌的个人经验的内化。

4、多元智能理论。传统的智力理论都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事实上智力并非如我们所认为的那样,而是彼此独立的、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置于一个动态的、体验、发现、探究以及操作等多种学习活动方式来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因素,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本课题正是半促进每一个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其所具有的开发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元智能理论为数学课题的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

六、本课题的保障措施

1、课题组每学期召开一次校课题负责人工作会议,结合当前研究的实际情况分析布置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以利于各实验校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修正研究方向。

2、及时组织各实验校及实验员参加上级课题组织的各项课题研讨活动,积极于外地实验校联系,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交流。

3、每年组织一次课题研讨会或课题研究优质课评选活动,鼓励实验员参预研究,对好的实验员和实验校进行表彰。

4、每年组织一次课题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对实验的过程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进行归档。

第五篇:结合教育教学实际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论述怎样贯彻落实 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性任务。当今中国,教育公民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包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

1.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干教育,踏踏实实与人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做学生满意的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只要我们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要克服工作的急躁情绪,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对待学生要有耐心,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要给他机会,用发展的眼观看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精心营造育人的一片蓝天。

3.教师的工作是育人的工作。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品质和道德观念,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去昂学生的心灵得到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4.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实践观,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各项任务、工作目标顺利完成,落实到工作中就是干好每一天工作,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全面发展,全面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下载结合乡土实际设置情境进行地理教学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结合乡土实际设置情境进行地理教学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进行“情境教学

    关于进行“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教研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镇原县曙光乡寨地小学教师席浩平一、课题的确定、研究的目标、成果形式。 我在五年前就开始实验一种快乐教育方法......

    乡土地理案例教学初探

    乡土地理案例教学初探 类别: 中学地理编号:【内容提要】如何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以乡土地理知识作为敲门砖,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并以此培......

    立足生活实际 创设教学情境

    立足生活实际 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此,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感受颇多。通过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数学教学......

    结合音乐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结合音乐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的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

    结合本地分析说明开展乡土地理的优势

    元江开展乡土地理教学的优势和特色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9′~102°22′、北纬23°18′~23°55′。东与石屏县毗邻,南与红河县相连,西......

    教学设计与情境教学的结合

    经验总结 教学设计与情境教学的结合 吴凤君 孟家中心小学校 教学设计与情境教学的结合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置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置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引导熏陶学生是必不可少的,更是成功的开始。教学情境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

    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推荐五篇)

    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摘要】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设置具有启发性、探索性、能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