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2019-05-15 01:1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6-7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6-7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篇:第6-7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六、美丽的街景 ——两位数乘两位数

信息窗一:美丽的街灯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科书第63~64页。教学目标:

1.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及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初步有条理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3.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口算。活动一:

师:课前我们观看了市府门前美丽的街景,提出了许多的问题,想一想,都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学生观看情景图,回顾提出的问题。活动二:

1.师:这节课先来解决共有多少盏灯这个问题好吗?

2.师:大家先独立思考,观察要解决的问题与前面有什么异同?然后再在组内共同研究解决。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案:(1)23×10=230 23×2=46 230+46=276(2)12×20=240 12×3=36 240+36=276(3)23×2=46 46×6=276(4)23×3=69 69×4=276(5)12≈10 23×10=230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看能否出现用竖式计算的学生。做好课堂教学进度的调整。如果学生没有出现预想的情况要进行点拨。活动三:

1.师:刚才大家利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但所用的方法都是口算的方法。能否利用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列竖式计算呢?同学们自己先试一试,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2.师:比较同学们所列竖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吗?

学生先自己进行整理,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计算方法。(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算法,感受合作的乐趣。活动四:

总结升华计算方法,同时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整理不同的计算方法,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活动五:

1.师:现在,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来解决市府大楼有多少间办公室这个问题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选择几名同学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理由。

活动六:

师: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哪些问题?暂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放到“问题口袋”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在课上的表现和收获。课堂小测:12×13、32×21。课后作业: A:自主练习7、9 B:7、9、4道竖式计算。根据课堂测试选择。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对孩子来说是全新的,可是因为有的孩子课前就有了家长指导方法,但他们对算式的竖式列法算理并不是很理解。而且有的孩子自以为都会了,所以上课就不能够认真听讲了。

信息窗二:漂亮的街心花园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科书第67~68页。教学目标:

1.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能够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3.主动参与新知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口算。活动一:

师:十一长假刚刚过去。节日期间,街心花坛装扮得异常美丽。请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图中的信息。(1)“保护环境”花坛每排27盆花,共23排。(2)“美化家园”花坛每排有22盆花,共28排。(3)街心喷泉每行有43个喷头,共32行。(4)买了15箱新型灯泡,每箱12个。活动二:

1.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真了不起!要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组里的伙伴们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

2.师:谁愿意把你提出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可能提出:

(1)“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2)“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3)喷泉一共安了多少个喷头?(4)一共买来多少个新型灯泡?(5)这些灯泡可以装饰多少根灯柱?(6)“保护环境”花坛比“美化家园”花坛多用多少盆花? …… 活动三: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四个问题,其它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再解决,好吗?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想怎样做呢?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1)口算23×3=69,69×9=621(2)竖式计算(3)估算 ……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棒!这个问题,你们试试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乘看。

学生自己尝试,列出竖式。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发现交换因数相乘,积是一样的。(在学生没有出现交换因数位置的基础上,教师予以适当提示。令学生发现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道理,并可用来进行乘法的验算。)

师:用这种方法,可以进行乘法的验算。

让学生有选择地解决问题。活动四:

师:“美化家园”花坛大约用了多少盆花? 学生交流估算的方法。

让学生充分交流,讲清估算的方法。要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是整十数。活动五:

还剩30根这样的灯柱,这些灯泡够吗?

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1)30×6=180,15×12=180,180=180(2)15×12=180,180÷6=30 ……

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不同。活动六: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收获。课堂小测:12×35、32×46。课后作业: A:自主练习7、8、聪明小屋

B:

7、8。

课后反思:

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学习气氛很浓厚,大部份都参与到了课堂的活动当中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课堂测试情况看,学生的计算依然是近期的教学重点,出错率较高。

信息窗三:壮丽的观光塔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及乘除混合运算,教科书第71~72页。教学目标:

1.学习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巩固乘除混合运算。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3.主动参与新知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口算。活动一:

1.谈话导入:上节课,美丽的街心花坛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观光塔的壮丽。2.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信息。

(1)参观观光塔的人数(2)买票的钱数(3)经过路口的车辆数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1)今天最多有多少人上塔观光?(2)买6张票,100元够吗?

(3)12分钟(或1小时……)经过路口大约多少车辆? ……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余问题放入问题口袋。活动二:解决问题(1)

1.要求今天有多少人上塔观光也就是求什么? 2.怎样列式? 3.怎样计算?

生:求39个28是多少。39×28=(1)估算: 28 ≈ 30 30×39=1170 39 ≈ 40 40×28=1120 28≈ 30 39 ≈40 30×40=1200(2)口算: 28×40=120 1120-28=1092(3)笔算:2 8 ×3 9 2 5 2 8 4

252表示什么? 84表示什么?

“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0 9 2 生充分交流数字的意思,充分理解竖式每一步的得来。活动三:解决问题(2)1.让学生独立完成。2.指生交流方法。

(1)6÷2=3 30×3=90(元)

>90 够(2)30÷2=15(元)

15×6=90(元)100 > 90 够

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说明理由。尊重学生的选择。活动四:解决12分钟(或1小时……)经过路口大约多少车辆? 学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利用此题,尽可能多的进行计算练习。活动五: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课堂小测:24×35、65×46。课后作业: A:自主练习7、9 B:

7、8。根据课堂测试选择。

课后反思:

列表整理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要让孩子明白它仅仅是一个好方法,不是解题目解题所必需的,所以这就要求上课的时候侧重点还是在分析问题上而不是如何列表整理。学生计算速度不够快,需要持续练习一个阶段。

信息窗四:多彩的街道夜景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简单乘除混合运算。

2、初步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巩固两位数呈两位数和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根据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口算。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从“美丽的街灯”、“漂亮的街心花园”、“壮丽的观光塔”这三个信息窗中,感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多彩的街道夜景”(板书)它进一步地展示了城市的繁荣、家乡的美丽。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探索空间,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发现更多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二.合作探索

(一)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二)全班交流补充,整理画面包含的信息。

生1:这条街上同样的广告灯有29个,一个广告灯一天的租金是45元。生2:有48根灯条,每根71个灯泡。

生3:A型车限乘25人,B型车限乘8人,租4辆A型车正好,如果 租B型车,需要多少辆?

生4:5棵树用了75米彩灯线,用400米彩灯线装饰剩下的25棵树,够吗?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能分类整理出这么多的数学信息,还发现 了问题,真了不起!

(三)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帮助信息窗中的小朋友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可以吗?

1.我们先来解决“乘车”的问题。

1、指生一边读有关的信息和问题,一边让学生思考。

2、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的思考一下。

3、师:根据你的理解,请试着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吧!

4、师巡视,并随时点拨学生的疑惑之处。

5、小组内交流解题的思路及计算的方法。(师巡视,关注每个小组差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及存在的普遍问题)

6、指生全班交流。

师:哪位同学能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讲给全班的同学听,并将算式写在黑板上? 生:先求出有多少人乘车。„板书:25×4=100(人)‟

再求如果租B型车,需要多少辆。

„板书:100÷8=12(辆)……4(人)‟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可能有的学生有别的解法,只要有道理也应该提倡)

2、师:同学们能认真思考,解决乘车的问题。我相信大家只要动脑想,不懂就问,一定能解决“彩灯线”的问题,试一试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师巡视。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板书在黑板上。第一种:75÷5=15(米)第二种:25÷5=5 15×25=375(米)75×5=375(米)第三种……

师:同学们能大胆地尝试不同的做法,老师为你们喝彩,继续努力吧!

三、巩固练习

1、根据信息窗中的其他信息,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

2、小组交流,讲情解题思路。

3、练习自主练习中的3、4。(同桌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出色,一定收获很多,谁来谈一谈? 课堂小测:12×35、32×46。课后作业: A:自主练习5、6 B:

7、6。根据能力自主选择。

课后反思:

课堂上总是有思维的火花产生,但是从这节课明显的看出,很多孩子的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缺乏自信等等。

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检测课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单元检测课。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口算。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大家都完成的很好,同学们想不想检测自己学习的怎么样?

二、巩固练习:

(一)出示题目

1、(1)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多少?

(2)两位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

2、连线题:

3456 2448

48×72 36×96 68×36 72×48 73×34 35×29

3、先笔算下面各题,然后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2 23 36 45 ×11 ×11 ×11 ×11 应用上面的规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各题吗? 13×11= 24×11= 38×11= 49×11=

(二)小组讨论分析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

(三)交流方法,解决疑难。

(四)学生独立完成。

(五)集体订正,小组评价学习效果。

教师及时对合作效果好的小组及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

三、单元小测:

(一)出示题目

1、计算

24×25+125 24×33-68 330+27×16

313×(300-295)36×(270÷9)296÷4×16

1、学校礼堂有32排座位,每排38个座,我们学校有1500人,这些座够吗?

2、奶牛场有5个牛栏,每个牛栏有15头奶牛。每头奶牛每天平均产奶油13升,这个奶牛场一天能产多少升?

3、爸爸的工资除以3后,在480元和500元之间。妈妈用爸爸资的一半买了一台洗衣机。(1)爸爸的资可能是多少元?(2)买洗衣机大约用了多少元?

4、一个旅游团有35人,从烟台到沈阳旅游。先乘船到大连,每张票40元,然后包一辆车去沈阳用600元,请算一算,这个旅游团从烟台到沈阳一共需要多少元?

订正并改正答案。小结、谈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师:同学们学习的都不错,课后认真复习,准备单元检测。课后反思:

七、我家买新房子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信息窗1: 看新房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经历观察、估计、测量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对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教学用具:课件、几种建筑的平面图。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口算。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现在家家都富裕了,都换上了宽敞的新房子了,你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二、合作探索:

(1)面积的意义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明确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

2.再次看图,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3.出示红点标示的问题。

① 让同学们思考:怎样比较餐厅和厨房的大小?比的是什么?

②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为了便于比较,可以借助平面图比较。(板书平面图形)

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比较的方法。④ 小组交流比较的方法和思考的过程。

⑤ 全班交流:(可以让学生画图或用纸板一边说一边演示)

生1:将它们重叠在一起,将不重叠的部分剪下来后再比较,就能知道它们的大小。

生2:用圆片摆一摆,看看哪个图形摆得多,就能知道它们的大小。生3:用小方块摆一摆,看一看哪个图形摆得多,也能知道它们的大小。

⑥ 师说明:厨房、餐厅平面图的大小就是它们地面的大小,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⑦ 出示几种不同的建筑的平面图。让学生说说它们的面积指的是什么。⑧ 结合身边的物体,说说它们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二)面积单位的学习

1.引导学生提出“餐厅的面积到底有多大?”这一问题。2.解决问题的过程:

① 分组想办法测出它的大小。② 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师:我们测量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呢? 生:因为测量的单位不同。

师:你们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请再次讨论一下吧!

③ 学生一边讨论一边操作,师巡视。④ 交流测量的好办法。

⑤ 师小结:只有统一面积单位,才能结果一致。

3、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cm2)‟学会测量。

剪一个,画一个边长是一厘米的正方形,建立以平方厘米的表象。

观察周围什么物体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指生回答。

利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测量较小的图形,较小的物体的表面面积。让学生知道包含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就是几平方厘米。

4、让学生分组去量较大的物体的表面或大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让学生体会出用比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板书: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方法同认识平方厘米一样)

三、巩固练习

1.82页——83页自主练习1、3、7。2.83页自主练习第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有哪些? 课堂小测:65×35、55×46。

课后作业: A:计算15*

15、25*

25、35*

5、45*

45、55*55……并探究规律

B:78页第12题竖式计算。根据能力自主选择。

课后反思:

学具多导致课堂比较忙乱,如何有效探究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始终是我的追求。

信息窗2:算面积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求房间面积的过程,促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模型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的研究过程,在此过程中,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在直接测量的方法基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发现间接测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2、在探索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口算。

1、情境导入:

(1)谈话:小明家最近购买了一套新房,你们想去参观一下吗?请大家看课本,这就是这套新房的平面图,请同学们观察一下 师:观察每个房间地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卧室地面呢? 生:长方形

(2)师:如果想铺地板,得知道什么才行? 生1:知道它的面积单位。生2:知道它的面积。

师:怎么才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 生:量,用尺子量,量出长和宽。师:量出长和宽就能求出面积?

生:先用1平方米去量,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师:老师不能带你们去小明家测量,怎么办? 生:用长方形卡片代表这个房间。师:通过对长方形卡片的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1、自主探究

(1)材料袋: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4厘米、3厘米)、直尺

学生自主探究。汇报:

第一种: 生:量一量长和宽,再用长乘宽

用小正方形摆一摆,用了12平方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师请生数。

生:(动作:先数一排4个,再竖着指了一列3个)三四十二 板书:4×3=12 师:4和3各表示什么? 生:一行有4个,有3行 师: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生:12个

师:所以它的面积单位? 生:12平方厘米

第二种: 生:摆了一排是4个,再摆了一列的3个。有3排,是12平方厘米。师:和大家说说你的想法。(指着没有铺满的图)有12个,我怎么没看出来? 生:每行4个,有3行,另外两行再摆三个就行了。师:请生完整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沿长摆4个,沿宽摆3个。一共是12平方厘米。

演示: 沿长放4个,沿宽放3个,一共是12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师:和刚才的方法比,怎么样? 生:简便

第三种:生:用直尺测量长和宽,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用4×3=12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小组内讨论。

生:每一排4厘米,有4个,有3排这样的,所以是4×3=12平方厘米 师请生再复述。师:为什么一排能摆4个?

生:长是4厘米,一排摆4个。宽是3厘米,一排摆3个。

师:长是几厘米,就能摆几个1厘米的计量单位。长8厘米呢摆几个?宽20厘米摆几个? 面积怎样算? 生:长乘宽

2、尝试应用 得出结论

(1)用刚才的方法算出长方形卡片纸(长6厘米、宽4厘米)的面积。生:6×4=24平方厘米 师:怎么想的?

生:一排6个,排4排,一共有24个,面积是24平方厘米。演示:一排放六个,放四行。师:面积是多少?

生说算式,师板书6×4=24平方厘米。(2)再算卡片纸面积。(长7厘米,宽5厘米)汇报,师板书。

(3)小结: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知道长是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知道宽是几厘米,就能知道能摆几行,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4)解决问题:卧室地面长5米,宽4米。生:20平方米。怎样列式? 生:4×5=20平方米 师:你们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

(5)回忆研究过程,遇到困难怎么办的? 生:用1平方厘米去铺 生:再量

3、任选一个房间,算出面积。汇报: 生1:7×(2+3)=35平方厘米

师:他算的是哪个地方的面积?你怎么想的?

4、以后利用这个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长方形的面积。

三、动手实践.

师: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请你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步骤:(1)各组讨论分工(测量、记录、计算).(2)汇报分工情况.(3)分小组进行测量.(4)反馈交流.

选测量正方形的小组,问:长和宽相等了,是什么形状?你能总结出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四、看书质疑

五、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课堂小测:71×35、52×46。

课后作业:课外实践:测量计算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物体的面积。课后反思:

本节课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让孩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是遗憾的是时间有些不够,所以没有进行的完

信息窗3:算费用

教学内容: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求费用的过程,促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问题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的研究过程,在此过程中,体验求周长与面积的区分,进而总结求费用的方法。

2、在探索求费用方法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区分长方形周长与面积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口算。

1、情景导入:小明搬入新房后,为了美化他的房间打算铺木地板,你们愿意帮他计算一下吗?请大家看课本第89页,观察信息窗。师:根据小明的打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2、生提出可能性问题。

(1)石膏线需要花多少钱?(2)铺的木地板需要花多少钱?

3、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寻求解决方法(2)班内交流,进一步抽取规律

明确:

1、要求石膏线的花费,须先求出房间的周长

2、要求铺地板的花费,须先求出房间地面的面积。

4、尝试运用

(1)学生独立做自主练习1,加深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枕套周长的3倍 集体订正

(2)做自主练习2.3题,小组内说算理,辨题意,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及求法。

小组订正后在班内说算理(3)算一算 90页5题

学生先思考,实际生活中怎样包书皮,需要求这张纸的什么?还要考虑什么实际问题?老师一边提醒学生注意的问题,一边引导学生做题。

5、归纳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求费用

石膏线需花多少元?(5+3)×2 ×12 求石膏线的花费,须先求出房间的周长 铺地板需花多少元? 5×3 ×60 求铺地板的花费,须先求出房间地面的面积 课堂小测: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课后作业: A:周长是12,长和宽可能分别是多少,面积分别是多少?

B:测量自己课本封面的长和宽,计算周长和面积。

课后反思:在实际应用中到底是求周长还是求面积是每年此处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个什么样的环节能让所有的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应用呢?

信息窗4:参观小区

教学内容: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91-92页。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较大的面积单位用公顷和平方千米。

2、理解并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

3、能换算简单的换算。教具准备:

卡片、信息挂图、投影仪、。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口算。

活动一:看信息窗说信息

师:让学生说自己居住的小区的环境,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寻找数学信息。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活动二:感受1公顷的大小。

1、师:让学生估测教室的面积。(约50平方米)

学生亲身感受教室的面积。(长是9米,宽是6米。面积是6×9)

2、师: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就是1公顷。

学生想象1公顷的大小。

3、进一步感受一公顷的大小。师: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学生了解边长100的正方形的大小。

4、师:100×100=100000(平方米)

师:板书10000平方米=1公顷 学生讨论记忆1公顷=10000平方米 活动三:学习习近平方千米

1、师:在计量很大的面积的时候要用到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2、师: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即:1000×1000=1000000平方

学生借助公顷推想1平方千米的大小,师:板书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3、师:因为10000平方米是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学生理解1平方千米=100公顷的换算过程。理解平方千米和公顷的进率

4、师: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

学生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居住的小区大约有多大,并交流。活动四:偿试练习

1、你会填吗?(自主练习的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算一算 92页3题

学生先看明白,A、B两个小区各是什么图形?用哪个面积公式计算。老师一边提醒学生注意的问题,一边引导学生做题的过程。活动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自己学到的知识。

课堂检测: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课后作业:A:自主练习2、3、4、6;B:自主练习2、3、5 附:板书设计:

公顷和平方千米

10000平方米=1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课后反思:大部分学生能准确选择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两片绿化带有学生就没乘2,由此可见,学生读题不够认真,需要培养良好的读题习惯。

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复习。

2、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复习。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教学目标

1、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面积的计算等知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难点:掌握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口算。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小组讨论、思考下面问题:

1、本单元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2、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

3、表示面积和计算面积时要用什么单位?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我们今天把这些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1、小组活动,初步构建知识系统

2、小组交流,资源共享,互补

3、让学生指出黑板的面积和周长,并说说面积和周长的含义。

4、长方形的长度和四条边围成的平面的大小计算方法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5、计量单位 厘米、分米、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进 率 10 100

6、周长和面积的对比小结:

(1)不同点。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计量单位三方面不同。(2)相同点: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都要知道长和宽,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要知道边长。

三、面向全体,分层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铅笔长2()小明身高132()课桌面的面积是24()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0()2、35平方米=()平方分米 87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400平方分米=()平方米

3、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1)计算本班教室的周长和地面面积。(2)计算粉笔盒的周长和面积。

4、判断下面各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

(1)4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无论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它的面积都是4平方分米。()

(2)一个长方形长4米,宽3米,它的周长是12米。()(3)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二)综合练习

学校音美室长18米,宽6米,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分米?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木板铺地,需要这样的木板多少块?

(三)拓展练习

拿1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填在下面的表里。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1)讨论: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提问:知道用1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不同的长方形,怎样找出长和宽呢?(3)提问:知道一个长和宽的和是8厘米,那长和宽可能是几厘米呢?(4)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面积不一定相等,其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四、谈收获,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既掌握了所学知识,又知道了它们的内在联系,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课堂检测: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课后作业:A:94页自主练习7;B:计算94页下图玫瑰园和牡丹园部分的周长和面积.C:计算百合园和菊花园的周长和面积.课后反思:本单元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虽然有的学生对面积的涵义理解不够到位,但由于计算方法简单,所以都能用正确的方法列式计算。周长是二年级的学习内容,孩子们当初学习的时候问题就很多,有些孩子现在把面积和周长混在一起解决,受记忆力影响出错很多。可见数学也是需要记忆的。

第二篇:五年级第4单元教学设计

生活的启示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杨海艳

【单元教材解读】

在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中,我校主要采用了五种课型教学方法,即整体预习、精读品诵、读写结合、略读提高和阅读拓展五种课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以及《主题丛书》的相关文章来诠释生活的对我们的启示。

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本单元的内容正像单元提示中写到的一样“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它要告诉我们的正是从生活的小事中去悟得至简、至真、至纯的人生哲理。

既然是丰富的人生哲理,单单从文章的语言来感悟显然是比较单薄的,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同时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以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来悟“道”。

第四单元的教学,我想目的是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以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来悟“道”,培养学生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

等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能够较为准确的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结合本单元的特点,重点围绕启示,深入感悟的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了深入文本的对话设计,希望学生在训练中,阅读能力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的32个生字,会写本单元的26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五种课型,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熟记文中重点词句,并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单元教学流程】

整体预习课

学习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单元整体预习《生活的启示》中的文章。学习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并会理解运用。

2、检测课文重点段的朗读情况。

3、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课文所揭示的做人的道理。

学习流程:

一、通过导读,整体感知:

通过阅读本单元导读,我知道了这个单元的关键词是:

【设计意图】:根据课前的预习从单元导语中找内容主题,再找训练主题,指名交流汇报,学生很快就自己找到这一单元学习的重点了,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从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什么。

二、检查字词,扫清障碍:

借助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我扫除了生字新词的障碍。

汉字听写: 词语理解: 我的补充: 【设计意图】:写字环节重视引导作用的发挥和其人文性,重实效。

三、朗读过关,梳理内容:

1.小组成员分工朗读课文重点段: 1、2号读《钓鱼的启示》

10、11自然段。3号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2、13自然段。

4号读《落花生》7---10自然段。5号读《珍珠鸟》第8自然段。

【设计意图】:形式多样的读,全体学生都很好的参与其中,学生兴趣盎然,时效性强,做到了以“生”为本,有实效。

2.默读课文,我会运用摘录句段、题目扩展、问题回答等方法来概括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

《钓鱼的启示》: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落花生》: 《珍珠鸟》: 3.我可以运用各种方法理顺课文层次。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预习,感知课文内容;课前师生共同交流,学生互相学习,查漏补缺,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迁移学法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明确主题,拓展升华:

1.从这单元文章中,我收获到了生活中的启示,明白了做人的哲

理:

2.我阅读了《语文主题丛书——生活是一本书》中“成功启迪”的文章,也了解到了文章中的生活启示。其中《感动过后》,作者向我们介绍了 3.拓展阅读:如《弱者面对强者》、《种子的信念》、《一个国家的诚信》、《滴水之恩》等。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书本中汲取做人做事道理的重要阶段,老师通过学习典型的文章,然后适当做到拓展延伸,既为学生很好的提供了读书的素材又让学生读后所获,真正的让语文课做到活学活用,老师的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的思想就完全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了。

五、梳理问题,贵在质疑:

初读课文和丛书中的文章后,我产生了以下疑问:

【教学反思】:整节课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与检查、各种评价密切结合,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很好地起到了激励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更加自觉主动地去完成预习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预

习效果。

(杨海艳:***)

精读品诵课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路军凤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钓鱼的启示》《落花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优秀篇章。学习目标:

1、按事情发展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钓鱼的启示》教学过程:

一、质疑: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除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你还学会了什么?

二、答疑:

从学生问题入手学课文。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书,划出有关词句,读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作者钓到鲈鱼后惊喜、得意说出来了吗?

2.还有哪些描写也衬托出了作者钓到鲈鱼的高兴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写: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

②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

3、捕捞鲈鱼是有时间的,在什么时间?是放?是留?父亲和我对待这条诱惑人的鲈鱼态度一样吗?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合作读书)

①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你理解父亲的做法吗?(讨论)

②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你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样呢?

语言:

①小组合作读对话。②引读。③表演

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再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行动:

①“乞求的目光”的扩展。

②放鱼动作的朗读指导。

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反映人物心理。

4、“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5、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设计意图】

“学则须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就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在质疑、答疑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总结:

1、写法上学会了什么?

2、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

四、拓展:

阅读丛书中的《我相信》《心墙》两篇文章,谈谈你的收获。

《落花生》教学过程

(重点学习议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一.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找出孩子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花生的什么,又想告诉孩子们什么。

2.画出作者听了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感悟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的再读课文 二.学生边读边思考

三.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

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和苹果这几种植物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说明了花生的什么品格?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父亲的希望是什么?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什么父亲的话“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上?” 四.拓展延伸,阅读丛书

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称为借物喻人。丛书中还有哪些文章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请你找出来读一读。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和《落花生》是两篇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让孩子既学得懂,又学得有趣呢?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优选组合,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

一、引导思维,解决问题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得问题以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二、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教学实践也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

用多种形式地读,在读中感悟、体验。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

三、联系实际,感悟文章

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同学通过讨论找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形象的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同样通过对《落花生》一课的学习也是如此,通过对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不仅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而且学到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四、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这是两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路军凤:***)

略读提高课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路军凤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精彩文章赛读。学习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

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展示《主题丛书》精彩内容,让学生领悟每篇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学习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的深刻道理。学习过程:

回顾旧知: 《钓鱼的启示》讲述的是(),让我们懂得了()的道理;

《落花生》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讲授新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本单元的两篇课内阅读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

一、学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给课文分段,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各段的意思。

(一)灯塔顶 受教诲

(二)另辟蹊径 走出新路(三)面对空难 再找出路

(四)感谢父亲 一生受用 3.理解欣赏重点语句。

“通往广场的路不只有一条。生活也是这样。”等。4.生活中,你一定也遇到过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怎么做?

二、学习《珍珠鸟》 自主阅读 适时点拨 1、学生质疑

读了课文后,你有哪些需要大家帮你解决的问题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一点儿都不害怕,而且和作者相处的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

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默读课文 共同释疑(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3.拓展

同学们,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班级争霸赛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一定懂得了很多道理吧!让我们通过学习《主题丛书》中的文章去获得更多的知识。用下面句式来谈一谈你喜欢的文章吧!

一、必答题:(以小组为单位,用以下格式,谈一谈你从《主题丛书》中了解到的知识)

我从()文章中,感受到了()。我从()这篇文章,懂得了()。()篇文章最让我感动,特别是这一句

()。我从中感受到了

()。

二、抢答题

生活中能给人启示的小故事,你能讲几个,把他讲给你的同学听。【设计意图】

“班级争霸赛”是学生最好的交流经验的舞台。学生在这多维互动的空间中不仅能尽情地释放自我,张扬个性,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方法引领

在学习《钓鱼的启示》和《落花生》两篇重点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另外两篇略读课文,要继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读自

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专题,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把握主要内容领会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含义。根据阅读提示所提出的要求,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作者是如何面对困难。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使学生领悟到要有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勇气。

二、拓展阅读

课后,我引导学生读主题丛书中的一些优秀篇章,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读后有什么启发?还设置选做题:读了课文,你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请把它写下来。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举一反三,拓展学习空间,提高阅读能力。

三、不足之处

教学时,由于紧张导致教学环节变的生硬、呆板,不能自如地处理好课堂上的一些细节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多实践。

(路军凤:***)

读写结合课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路军凤

学习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和《生活是一本书》中《感动过后》、《种子的信念》。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了解课文中人物的言行心理,及其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

3、学以致用,完成知识迁移。学习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生活就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赏读文本,感悟情感

1、《钓鱼的启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段落是,从中我感受到了。

2.《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段落是,从中我感受到了。

3.《落花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段落是

,从中我感受到了。

4.《珍珠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段落是,从中我感受到了。

三、解读文本,体会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钓鱼的启示》是通过 告诉我们。《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通过 用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落花生》是通过写一家人 说明人要做 《珍珠鸟》是通过

告诉我们 2.全班交流。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品读《主题丛书-生活是一本书》“成功的启迪”单元中《感动过后》《种子的信念》。

2.我从 中感受到了。

五、学以致用,知识迁移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设计意图】

本节课,首先通过回顾单元内容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的素材写作,使习作化难为易,让学生有话可写。然后把更多的思索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再在感悟中尽情释放,一气呵成。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播下兴趣的种子 教学反思:

学习完本单元的文章后,本节课我对本单元的一些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回顾,并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读书和写作,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选材料与要阐明的道理不相符,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书注重积累,同时教给学生选材的方法。

(路军凤:***)

阅读拓展课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路军凤

学习内容:

回顾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内容,读丛书,分享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学习目标:

1、读懂书籍,体会真挚情感,领悟其中所蕴含的的深刻道理。

2、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流畅地表达读书感悟,交流读书心得。教学重难点:读懂书籍,流畅地表达读书感受。学习过程:

一、主题回顾

1.《钓鱼的启示》讲述的是(),给我的启示是()。

2.《落花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整个过程。用()手法,告诉我们().二、丛书精彩篇章阅读: 《感动过后》 《偷了豆饼回家》 《种子的信念》

《猎人与狼》

(小组交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

三、分享收获:

让我们再次走进读本,一起去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震撼!请找出书籍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或自己最喜欢的一幕,给大家分享。(生边谈感受,边寻找文中精彩语段或图片进行分享。)

四、好书推荐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激荡着我们的心胸,一本本经典课外书籍,敞亮了我们的心扉,激发着我们对优美文字的向往。你能分享给大家更多的好故事、好书吗?

(生介绍、分享并推荐课下读过的故事和书籍)【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阅读。”以课堂为起点,以丛书为载体,引导学生多读书。本节课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读,注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在品词析句中感悟,从语言文字入手读出画面,读出灵魂,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给孩子们选择了丛书中的一些优秀文章让孩子阅读,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优秀的孩子能领悟其中所蕴含的的深刻道理,流畅的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一些悟

性稍差的孩子也在本组优秀学生的带领下领悟到了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

不足之处是:课堂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如果给让每个孩子自主选择文章,悟道理谈感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堂应该会更精彩。

(路军凤:)***

第三篇:第8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第二课时 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04页例3和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点: 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四、教学难点: 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小黑板、主题图、盘秤、苹果。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填空。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千克”可以用符号()表示。(2)填上适当的数或单位。

一筐苹果重20()一个乒乓球约重()一只鸭子约重2()5只鸭子大约重()

2、探究新知(1)教学例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①读题 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②怎样解答 先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③汇报交流。

苹果有大有小,要根据大小来估计 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20÷4=5(千克)

5个中等个儿的苹果大约重1千克。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20÷5=4(千克)(2)解答正确吗?

①你有什么办法检验吗? 分组讨论 ②交流方法。用秤称一下,看是不是有4个或5个重1千克的苹果。③学生称一称。

3、巩固练习(1)做一做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先独立练习,再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练习二十第9题 调查一下500克鸡蛋有几个。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先独立练习再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作业设计: 练习册中相应的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解决实际问题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20÷4=5(千克)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20÷5=4(千克)

答: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大约重5千克。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大约重4千克。

第四篇:第四单元第12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12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第12课

鸦片战争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课标要求掌握的是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初中的教材第一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和世界的概况,其中主要与政治和外交比较为主;第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危害;第三,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第四,英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第五,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南京条约》。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初中的教材更注重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整个过程,高中简略了战前中国和世界的比较,对于鸦片战争的经过做了淡化处理,重点在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三)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学生对鸦片战争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和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高中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要是学习中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资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历史事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难点: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方式(1)引导学生分析概括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七)教学用具(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按小组的形式摆放课桌。(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多媒体设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1)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教材或者其他参考书)(2)结合课本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3)结合课本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4)依据教材,客观辩证的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新课导入部分罂粟花,这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它鲜丽夺目,娇艳欲滴,它的果实成熟饱满。可是它却被殖民者用来作为一种武器,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家拖入了痛苦的深渊。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去回忆那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的悲怆时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三)师生互动部分1.课堂探究部分——鸦片战争前的英国和中国在幻灯片上分别给出一些能反映中国和英国当时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和英国的差别。第一张幻灯片给出四张图片,分别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手工纺织图、英国工厂的机器大生产、中国传统的牛耕图、英国田间的机器耕作。引导学生分析战前中国和英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国还是传统的男耕女织,而英国是及其大生产。第二张幻灯片是也给出四张图片,分别是清政府的军机处、英国议会大楼、清政府的战舰木船、英国的铁甲舰。引导学生分析战前的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英国则朝着现代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在军事上中国还是传统的木船,而英国则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最后在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完成下表: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项目中国英国政治封建主义,日益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军事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外交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设计的意图:通过学生对历史图片的直观感受,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比较得出鸦片战争前英国和中国的差别,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2.虎门销烟(1)让学生结合课本归纳中国和英国的贸易特征,得出英国处于出超的地位,从分分析得出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让学生归纳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引出了林则徐的广州禁烟运动,并观看虎门销烟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林则徐的英雄事迹,面对清王朝的落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并组织人翻译西方书籍、报纸,向中国人介绍西方;面对鸦片的危害,领导了禁烟运动,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学生讨论回答)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设计意图: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不同的历史观点,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本质分析历史事件。)4.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让学生结合前面的课前探究和课本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1)中国战败的原因:①主观原因:中国制度腐败、军备落后;②客观原因:英国的强大;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资本主义制度。(2)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通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分析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5.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那些主权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领土完整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门户大开,损害贸易主权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协定——丧失关税自主权④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⑤《望厦条约》——破坏领海主权(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中国跟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品等条约的内容,认清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6.鸦片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捷克课本和所学的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1)社会性质:中国有一个独立自主、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社会矛盾: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侵略反封建;(4)思想文化:开始向西方学习;(5)历史阶段:中国近代史开端,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7.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爆发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四万万人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大门,就能大量销售商品,获得高额利润。材料二:鸦战前后中英贸易(单位:万英镑)年份***51846输华商品总值52.496.9239140材料三:国家人口棉纺织品消费量中国3.6亿0.75便士洪都拉斯14600人934.5便士(1)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英国的绵纺织品在中国滞销(2)假如你是一名受雇于英国商人的市场调查人员,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消费水平低下;商品不受欢迎;(3)面对这种情况,英国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归纳历史信息,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2)鸦片战争的经过:主要让学生自己归纳,老师主要是提示几个关键的点比如:时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火烧圆明园等!最后老师在幻灯片上打出一些具体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3)《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在幻灯片打出来,给学生分析一下,主要介绍开放的十一个通商口岸,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来,并指出与鸦片战争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较有什么特点(一是遍布整个沿海,二是开始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让学生依据课本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社会性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政治上: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经济上: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清政府的变化:政治上: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的服用和工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革命(总理衙门、总税务司、京师同文馆);经济和思想上:兴起了至灾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7.思维拓展:(学生分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你是否赞同上面的说法?鸦片战争在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同时,有没有促进近代中国的发展?参考答案: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终于使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封建士大夫开始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站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也冲击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带来了先进生产方式。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部分1.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鸦片战争

结果: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一批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影响

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

结果:中国失败,失去更多新的权益

影响

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

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兴起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本节课总体上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题作用,整节课上老师基本上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最后思维拓展的设计,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史观分析历史问题。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时间很紧,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不充裕。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讲解有点单调和枯燥,应该提供更多的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凡名家治史都讲究“论从史出”。的确,说任何话都是要有根据的。在分析战争的必然性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引用了较为丰富的材料来给学生以深刻之体验,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比空洞的叙述结论有效的多,也更容易实现师生的互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关键是要教学生学会自己分析,教室主要是在关键时候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五篇:第十五章 整式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第十五章 整式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可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幂的运算性质,第二单元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除法,第三单元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除法,第四单元是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除法。第一单元包括4个小节,分别是“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第二单元包括2个小节,分别是“单项式的乘法和单项式的除法”。第三单元包括2个小节,分别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第四单元包括5个小节,分别是“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多项式除以多项式、余数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系数”,其中后三小节“多项式除以多项式、余数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系数”是带双星号的选学内容。

其中,第一单元“幂的运算性质”是学习本章知识的基础,第二单元“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除法”是学习第三、四单元的关键,是通向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多项式乘法的“桥梁”。它们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2.单元整体目标分析

1、幂的运算性质和整式乘除的运算公式、法则;

2、在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过程中,不断渗透类比、化归、换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人们认识与研究事物的一般方法;

3、正确运用幂的运算性质和整式乘除的运算公式、法则进行计算,注重“通法”,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及合理性。3.本章教材的难点:

正确选择乘法公式灵活地进行计算,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及合理性; 4.本章教材的课时大致安排: 15.1 整式的加减 2课时

15.2 整式的乘法 3课时

15.3 乘法公式 2课时

15.4 整式的除法 2课时

15.5 因式分解 2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2课时 5.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1)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2)教科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有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添括号法则、整式的四则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分式、根式运算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

全章共包括五节:

15.1 整式的加减

本节分为2个小节,教科书先讲单项式,后讲多项式,再归纳出整式概念。关于单项式,依次讲了单项式的意义,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关于多项式,依次讲了多项式的意义,多项式的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此后,由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引出同类项,并在对同一个多项式的各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给出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在引进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介绍了整式的加减法。

15.2 整式的乘法

本节分为4个小节,主要内容是整式的乘法,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整式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中,幂的运算性质,即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是学习整式乘法的前提条件,教科书把它们作为本节的预备知识依次安排在前3个小节中。教学时,应适当复习幂、指数、底数等概念,特别要弄清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在学生掌握了幂的运算性质后,作为它们的一个直接应用,教科书在第4小节的开始安排了单项式乘法。我们知道,运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多项式乘法的关键,是熟练地进行单项式乘法,对此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在学生掌握了单项式乘法的基础上,利用分配律等就能进一步引进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及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这样就使得整式乘法的运算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15.3 乘法公式

本节分为2个小节。乘法公式是在学习整式乘法的基础上得到的,在第1小节的开始,教材以“探究”的形式安排了3个题目,这些题目,按照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并不困难。通过总结三个题目结果的共同点,我们选取上述形式的多项式乘法并直接写出结果,把它们作为公式,即平方差公式,今后遇到该形式的多项式乘法时,可以直接写出结果。

用类似的方式,第2小节引进了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在引进完全平方公式后,适时引进添括号法则,以满足整式运算的需要。

15.4 整式的除法

本节也分为2个小节。同底数幂的除法是学习整式除法的基础,因此教科书在第1小节中首先介绍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熟练地进行单项式除法是学好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关键,在第2小节,教科书根据乘、除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并以分配律、同底数幂的除法为依据,由计算具体的实例得到单项式除法的法则。

对于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教科书是从计算

来导出运算法则的,根据是乘、除法互为逆运算及分配律。可以看出,法则的基本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而单项式除法是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的。

15.5 因式分解

本节的内容是多项式因式分解中一部分最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方法,它包括因式分解的有关概念,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区别与联系,因式分解的两种基本方法,即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两种方法分别安排在第1和第2小节。

下载第6-7单元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6-7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下语文教学设计第1单元

    第一单元 好习惯 不懂就问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就问。 教学重、难点: 1.掌握......

    第1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 教学设计 1.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is unit is the tenth unit of the book. In this unit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

    第一二单元教案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澄江县高西小学:张从华 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单元“春光无限”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所选的五篇文章 ,反映了春天的无限美好,让学生在感受春......

    第5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 (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

    第9单元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 九 我家买新房子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信息窗1: 面积和面积单位(共两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

    第1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目标 本组教材是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整合内容,主要由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组成,是一组实施美......

    第1单元教案

    1、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雏、巢、蜜、蜂、航、封”6个生字,能照样子把词语补充完整,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思考“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封面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 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学年: 201 —201 学年 学期: 第 学期 系部: 教师: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 教学详案 学年: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