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1:2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简要说明

工程力学是一门面向工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大纲主要是为土木建筑类专业编写的,其它开设《工程力学》课程的专业也可参照本大纲。本大纲的计划学时数为90学时。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其它各门力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直接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对物体及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并进行相关计算;掌握受力构件变形及其变形过程中构件内部应力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理论在工程设计、事故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为经济合理地设计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并为有关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通过学习工程力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1、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理解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基本概念,能够对物体及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并进行相关计算。对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能熟练地选取分离体和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的重点。

(2)材料力学部分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具有将杆类构件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能分析杆件的内力,并绘出相应的内力图,能分析杆件的应力、位移,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并会处理简单的一次超静定问题,对应力状态理论与强度理论有初步的认识,并能进行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能分析简单压杆的临界载荷,并进行稳定性校核等计算。

2、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含讨论课),并安排适当的课外作业,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自学。

四、授课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授课教材:

1.重庆建筑大学.理论力学(建筑力学第1分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干光瑜,秦惠民.材料力学(建筑力学第2分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主要参考书目:

1.王 铎.理论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苟文选.材料力学导教、导学、导考.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赵志岗.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与提高.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4.范钦珊.工程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孙训方.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总学时数为9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篇

静力学(20学时)

绪论(1学时)1 目的要求

了解国内外力学发展史及概况,并对其发展与展望作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要点

(1)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2)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

(3)国内外力学发展与展望简介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知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3学时)1 目的要求

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并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2 要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力、刚体、力系、平衡 2.静力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 第二节

静力学公理

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二力平衡公理 4.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5.推论(力的可传性、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第三节

约束与约束反力 1.柔索约束

2.光滑接触表面约束 3.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4.链杆约束 5.固定铰支座 6.可动铰支座 7.轴承 8.球铰链

第四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1.受力分析

2.画受力图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章

汇交力系(2学时)1 目的要求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和解析法。2 要点

第一节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几何法 1.合成的几何法—力多边形法则 2.平衡的几何条件

第二节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1.力在轴上和平面上的投影 2.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3.投影与分力的比较

第三节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1.合成的解析法

2.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 第三章

一般力系的简化(7学时)1 目的要求

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2 要点

第一节

力对点之矩

1.平面力系中力对点之矩

2.平面汇交力系合力之矩定理 第二节

力对轴之矩 1.力对轴之矩的概念

2.力对直角坐标轴之矩的解析表达式

第三节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1.力偶

2.力偶的性质 3.力偶系的合成 4.力偶系的平衡 第四节

力向一点平移 1.力的平移定理

第五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1.简化中心 2.主矢和主矩 3.简化结果分析 4.固定端约束

第六节

物体的重心、质心与形心 1.重心及重心坐标公式 2.质心及质心坐标公式 3.组合法求形心

第四章

一般力系的平衡(7学时)1 目的要求

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和滑动摩擦定律,并能用它们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2 要点

第一节

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2.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第二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2.平衡方程的几种形式 3.特殊情形

第三节

一般力系平衡方程应用举例 1.求解单个物体平衡问题的要点 2.相关例题

第四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

1.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题要点 2.相关例题 第五节

滑动摩擦 1.静滑动摩擦定律 2.动滑动摩擦定律 3.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4.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第六节

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1.静定问题 2.静不定问题

第二篇

材料力学(70学时)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1、目的要求

明确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学习方法等。

2、要点

第一节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及研究方法 1.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 2.材料力学任务 3.材料力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1.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 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基本变形形式 2.组合变形

第四节 内力 截面法 应力 应变 1.内力的概念 2.截面法

3.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第二章 轴向拉伸、压缩(8学时)

1、的要求

掌握求杆件轴力的截面法,熟练画出轴向拉压杆的轴力图;会应用强度条件对轴向拉压杆件进行强度计算;掌握胡克定律及其应用,会计算轴向各拉压杆件的轴向变形;了解超静定的概念,会解简单的一次拉压超静定问题;了解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压缩时的基本力学性质。

2、要点

第一节 轴向拉伸和压缩及工程实例 1.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2.工程实例: 机构连杆、螺栓、桁架、房屋立柱、桥墩 第二节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截面法 1.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轴力 2.截面法求轴力 3.轴力图的绘制

第三节 轴向拉压杆的应力 1.应力的概念

2.轴向拉压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第四节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 1.纵向变形,横向变形,线应变 2.胡克定律

3.弹性模量,抗拉(压)刚度,泊松比 第五节 材料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1.低碳钢的拉伸试验概述

2.应力应变曲线图及其特征点(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3.铸铁的拉伸试验概述

4.低碳钢和铸铁的压缩试验概述及应力应变图 第六节 许用应力、拉压强度条件 1.许用应力的确定 2.拉压强度条件

第七节 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 1.静定问题与超静定问题概念 2.超静定问题的解题思路

3.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解法举例 第三章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2学时)

1、目的要求

会对铆钉等连接件进行受力分析和进行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了解剪切胡克定律和剪应力互等定理。

2、要点

第一节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1.剪切和挤压的工程实例 2.剪切和挤压的受力特点

3.名义切应力的计算,剪切强度条件 4.有效挤压面积,挤压强度条件

第二节 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1.连接处破坏三种形式

2.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第三节 剪切胡克定律和剪应力互等定理 1.剪切胡克定律介绍 2.剪应力互等定理介绍 第四章 扭转(8学时)

1、目的要求

会用截面法求杆件横截面的扭矩,熟练画出杆件的扭矩图;会计算圆杆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和对杆进行强度计算;会计算圆杆扭转时横截面的扭转角和对杆进行刚度计算。

2、要点

第一节 扭转·扭矩和扭矩图 1.扭转的受力与变形特点

2.功率、转速与力偶矩之间的关系 3.扭矩的概念 4.扭矩图的绘制

第二节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 1.圆轴扭转时的应力计算 2.剪切弹性模量 3.极惯性矩 4.扭转强度条件

第三节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刚度条件 1.相对扭转角的计算 2.抗扭截面模量 3.抗扭刚度条件

第四节 简单的扭转超静定问题 1.扭转超静定问题概述

2.简单的扭转超静定问题解法举例 第五章 梁的内力(6学时)

1、目的要求

会用直接计算法求梁任意横截面的剪力和弯矩;会列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掌握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及由此得出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的一些规律;掌握画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叠加法和简便法。

2、要点

第一节 工程中的弯曲问题 1.平面弯曲的概念 2.平面弯曲的工程实例 第二节 梁的内力 1.梁的内力求法 2.梁的内力符号约定 第三节 剪力图和弯矩图 1.剪力图的绘制 2.弯矩图的绘制

第四节 利用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绘内力图 1.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推导

2.利用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作内力图的方法 3.简便方法绘内力图举例 第六章 截面的几何性质(2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静矩、惯性矩、惯性积、主轴、形心主轴、主惯性矩和形心主惯性矩的定义;会计算矩形和圆形截面的形心主惯性矩;正确应用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会计算简单组合截面的形心主惯性矩。2 要点

第一节 静矩、惯性矩、惯性积 1.静矩的概念 2.惯性矩的概念 3.惯性积的概念

第二节 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1.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推导 第三节 简单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 1.简单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方法 2.简单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举例 第七章 梁的应力与强度计算(8学时)

1、目的要求

正确使用弯曲正应力公式,熟练计算梁上各点的弯曲应力,并掌握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学会计算矩形截面、工字形截面和圆形截面上的弯曲正应力,并掌握切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了解提高梁的抗弯强度的措施及选择合理截面。

2、要点

第一节 梁的正应力 1.纯弯曲的正应力公式 2.抗弯截面模量 3.纯弯曲理论的推广

第二节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1.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2.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应用举例 第三节 梁的剪应力 1.梁的剪应力公式 2.梁的剪应力计算举例

第四节 梁的合理截面形状及变截面梁 1.梁的合理截面形状 2.变截面梁

第八章 梁的变形(8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挠度与转角间的关系和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会用叠加法求梁的某些特定截面的转角和挠度;了解梁的刚度条件。

2、要点

第一节 挠度和转角 1.平面弯曲梁的挠度 2.平面弯曲梁的转角

第二节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1.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的建立 第三节 积分法计算梁的位移 1.计算梁的位移的积分法 2.积分法计算梁的位移举例 第四节 叠加法计算梁的位移 1.计算梁的位移叠加法 2.叠加法应用举例 第五节 梁的刚度条件 1.梁的刚度条件

2.梁的刚度条件应用举例 第六节 超静定梁 1.超静定梁的概念 2.超静定梁的解法举例

第九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8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会从具体受力杆件中截取单元体并标明单元体上的应力情况;会计算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的应力及主应力;了解空间应力状态的概念和空间应力状态下三个主应力б

1、б

2、б3;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会计算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线应变或正应力;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会应用强度理论对杆件进行强度校核。

2、要点

第一节 应力状态的概念 1.主应力的概念 2.主平面的概念 3.主单元体的概念 4.应力状态的分类

第二节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1.解析法概述

2.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方位

3.剪应力的极值及其所在的平面的方位 第三节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 1.应力圆方程 2.应力圆的作法 第四节 广义虎克定律 1.广义虎克定律介绍 第五节 强度理论

1.第一强度理论介绍 2.第二强度理论介绍 3.第三强度理论介绍 4.第四强度理论介绍

第十章 杆件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8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会将组合变形问题分解为基本变形的组合;会分析斜弯曲、拉(压)弯、偏心拉伸(压缩)等组合变形杆件的内力、应力和对杆件进行强度计算;会应用强度理论对弯扭等组合变形杆件进行强度校核。

2、要点

第一节 组合变形的概念 1.组合变形的概念 2.常见的组合变形

3.组合变形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二节 斜弯曲 1.斜弯曲的概念 2.斜弯曲问题解法 3.中性轴

第三节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1.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概念 2.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解法 第四节 偏心拉伸(压缩)1.偏心拉伸(压缩)2.偏心拉伸(压缩)解法 3.截面核心

第五节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1.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2.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的解法 3.相当应力

第十一章 压杆稳定(8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压杆稳定的概念;了解临界力和临界应力的概念;掌握欧拉公式,会计算压杆的临界力和临界应力;了解柔度的物理意义,掌握柔度在压杆稳定计算中的应用。会应用稳定条件对压杆进行稳定计算。

2、要点

第一节 压杆稳定的概念 1.平衡稳定性的概念 2.压杆稳定的概念

第二节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

1.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公式推导 2.细长压杆的临界力普遍公式——欧拉公式 3.长度系数

第三节 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1.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计算公式 2.压杆的柔度

3.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第四节 三类压杆、临界应力总图 1.三类压杆的概念 2.临界应力总图

第五节 压杆的稳定性校核 1.压杆的稳定条件 2.稳定安全系数 3.折减系数

4.压杆稳定条件的应用 5.试算法

第六节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1.减小压杆长度

2.改善压杆的约束条件 3.合理选择截面 4.合理选用材料 机动(课程复习)(2学时)

第二篇:测绘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测绘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工程力学是由基础理论课过渡到设计课程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简单机构的受力分析以及工程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为工程设计提供力学理论基础。对于非机类专业学生了解工程力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的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它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计算方法,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为学生学习相关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教参

教材:《工程力学》,陈传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7 月。教参:

1.《工程力学》:上海化工学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年;

2.《Engineering Mechanics》,R.C.Hibbeler: New York:Mcmilan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1992年;

3.《工程力学》,吴永桥、扬兴和: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7。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习题课或实验等方法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也可使用多媒体与手写相结合的教学。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

根据测绘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共3.5学分,总的教学时数为64学时,其中讲授52学时、实践12学时。具体如下:

1.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4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

基本内容:力、刚体的基本概念,四个基本公理:二力平衡公理,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力的平衡四边形法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约束和约束反力的概念,确定约束反力的准则。

物体的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难点:如何画物体的受力图。

2.基本力系(2学时,其中讲授2学时)

基本内容: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的几何法、解析法,平衡方程;平面力偶系的简

化与平衡条件。平面力偶等效定理;基本力系的应用。

重点:两种基本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

难点:力偶系的理解。

3.平面一般力系(2学时,其中讲授2学时)

基本内容:力的平移定理,力系向一点简化方法。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结果讨论,主矢和

主矩,固定端约束。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静定和静不定问题。物系的平衡。平面一般力系的应用。

重点:物系的平衡。

难点: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

4.空间力系(4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

基本内容:空间力系的概念,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空

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重点与难点:力的投影及力矩的计算。

5.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4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

基本内容: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连续均匀性假设,小变形假设,各向同性假设。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位移、变形和应变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重点: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及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6.轴向拉伸与压缩(4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

基本内容:拉伸与压缩时的内力、应力计算,强度条件的应用。拉伸与压缩的变形,虎克定律,泊松比。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机械性质。应力集中、拉压超静定问题。联接

件的实用计算。

重点:拉伸与压缩的强度计算,材料在拉(压)时机械性质。

难点:拉(压)超静定问题。

7.扭转(4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

基本内容: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扭矩图。薄壁圆筒的扭转;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强度和刚度计算。

重点: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及变形的计算。

难点:圆轴扭转的强度和刚度条件的应用。

8.弯曲内力(4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

基本内容:平面弯曲的概念,弯曲内力:弯矩和剪力。弯矩图和剪力图。

重点难点:弯矩图和剪力图的画法。

9.截面的几何性质(4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

基本内容: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平行移轴定理。

重点:惯性矩,惯性半径的概念。

10.弯曲应力(4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

基本内容: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计算。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弯曲切应力简介。提高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

重点:弯曲正应力计算

难点: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11.弯曲变形(4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

基本内容:挠度、转角,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梁的刚度计算,提高刚度的措施。

重点:弯曲变形的概念,挠曲线近似的微分方程。

难点:挠曲线近似的微分方程的应用。

12.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4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

基本内容:应力状态的概念,主单元体、主应力、主平面。平面应力状态分析:斜截面的应力,主平面的方位,主应力的极值。剪应力的极值。应力圆的概念。三向应力状态的最大应力,广义虎克定律。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重点: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四个常用强度理论。

难点: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13.组合变形(4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

基本内容:组合变形的概念,弯曲与拉伸(压缩)的组合。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重点:组合变形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难点:弯—扭组合变形。

14.压杆稳定(4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

基本内容: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压杆的临界压力,其他支承情况压杆的临界压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临界应力,柔度,临界力总图。稳定计算及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重点:压杆稳定的概念,欧拉方式的适用范围。

难点:临界应力总图的应用。

15.工程力学实验(12学时,其中实践12学时)

基本内容:拉伸与压缩实验,低碳钢的屈服极限,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截面收缩率,铸铁的抗拉强度,铸铁的抗压强度。弯曲正应力测试实验。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第三篇:工程力学课程小结

HCIT-QF-JW027

课程小结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课程负责人:王鹏程 实施班级:210940、210950 实施时间:2009—2010学第2学期

实施情况:根据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反馈结果:如考核成绩、听课评价、学生/教师座谈会意见(如教学内容、条件、方法、手段、考试考核等)。

1、成效

成效显著,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兴趣大增,平时上课认真,出勤率高,作业完成质量较好,期末考试及格率较高。

2、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欠缺。

2)学生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薄弱,不善于思考,学习不能持之以恒,普遍感到工程力学难学。

3)习题课时较少,学生难以在课堂里对知识进行消化。

3、改进建议

1)精心设计与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验实践教学项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虚拟仿真力学实验室与数字化资源教学素材库,加强直观教学,弥补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欠缺。

2)《工程力学》课程在教学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引入工程实例进行教学,同时注重讲练结合,师生互动,适当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通过习题及作业讲评等环节加深理解知识,突破难点,提高应用知识能力。

3)注重过程考核,将过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考核形式多样化.学生最终的总成绩=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课堂练习+提问答辩)×30%+考试成绩(期中+期末))×70%。同时强调评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使成绩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四篇: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

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机械分院:王亚茹,年龄45岁。我授课的对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对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进行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二、教学资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设计

五、考核方式

六、改革方向

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主要从课程性质、课程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方面 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第二方面课程地位前期后续课程的关系

前期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工制图》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基础》、《模具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第三方面教学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以 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项目实施达到知识目标建立准确的力学基本概念,熟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力目标基本的静力平衡计算的能力;杆件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的稳定性分析计算的能力;材料的力学实验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方面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杆件的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解决方法是通过项目完成、作业及习题。

课程难点: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杆件内力图的绘制。解决方法:利用生活实例,掌握受力和平衡规律,并逐步培养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大方面教学资源:1.教学团队:主讲教师3人,职称:副教授2人、讲师1人。

2、教材:《工程力学》(2014年第二版)

主编 :邱家俊

机械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 “十二五” 规划教材 教材特点:

教材内容适合本专业教学要求; 理论体系合理;突出工程应用,淡化过程推导。

第三大方面学情分析存在问题: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学生都有,但是课程难度较大。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较大。对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和就业联系不大。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理论够用、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 第四大方面教学设计:首先教学设计原则:针对性原则,针对机械、机电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适用性原则,适用于机械、机电行业工作的职业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一致性原则,学习要求与实际工作要求相一致,有利于学生“零距离”上岗。其次教学内容设计,分三部分,1是课堂内容设计,2是实训项目设计,3是现场教学设计。项目教学设计我会在后面具体阐述,这里我先说项目内容设计:课堂内容项目化,分为5个项目,静力学基础、平面力系、杆件的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我重点说下项目二、三(看课件)。2现场教学设计,现场参观一 认识构件、结构、支座,观察变形、破坏。现场教学二 观察构件的四种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观察破坏现象,感受压杆的失稳严重性。那么这三种教学形式各解决什么问题呢(看课件将),采用教学方法、手段(看课件)

3、课堂内容教学设计举例:静力学基础教学设计(看课件)

五、考核方式、: 考核形式理论+实践 考核方面知识、能力、素质

考核内容综合考核、实训评价、平时作业评价及期末考试

六、改革方向 完善教学资源

完善师资结构,培养双师人才 加快力学基础实验室建设 加强师生交流 谢谢!

第五篇:工程力学教学大纲(本站推荐)

《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温室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规律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植物对环境要求的特点,研究如何采用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控工程技术与设施,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了解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设施光环境及其调控

(1)掌握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以及功能,四种太阳辐射的单位及其特点。(2)掌握设施光环境特点。(3)掌握设施光环境的影响因素

(4)掌握设施光量、光谱、光周期调控的方法。(5)掌握人工光源的要求及常见人工的种类和特点。3.设施热环境及其调控

(1)掌握设施热环境的变化特征。(2)掌握热平衡方程的基本原理及其作用。(3)掌握设施保温的主要技术措施。(4)掌握设施加温主要方式的特点及应用。(5)掌握设施降温的方式与设备。4.设施水环境及调控

(1)掌握设施内水环境的特点。

(2)掌握设施湿度对设施作物的影响及其调控方式。(3)掌握设施灌溉系统的组成。

(4)掌握设施内各种灌溉系统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5)了解设施灌溉系统主要的设备特点。5.设施气体环境及其调控

(1)了解设施内主要的有害气体的来源及其减除方法。

(2)掌握设施内CO2的变化特点

(3)掌握设施内CO2的增加的方法,CO2施肥的技术要点。

(4)掌握设施内气体流动环境对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控。6.设施土壤环境及调控

(1)了解设施内土壤环境的特征。(2)掌握设施内土壤环境的调控与控制。7.设施环境自动控制系统

(1)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2)掌握自动控制的分类以及设施内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

1(3)掌握设施内传感器的分类及传感器的种类。(4)了解设施内主要的几种环境自动控制系统。(5)掌握草莓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

《设施作物栽培学》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设施作物的范畴,以及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掌握设施环境条件与设施作物生长发育的联系;掌握设施作物栽培制度以及繁殖与育苗技术;掌握主要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果树的栽培技术。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掌握设施作物范畴以及设施作物生产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设施环境与设施作物

(1)掌握设施作物对温度的基本要求、温度对设施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掌握设施作物对光照强度、光质、光周期的基本要求,以及光照强度、光周期对对设施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掌握设施作物对CO2浓度的要求以及CO2气体环境对设施作物生理效应和生育效应的影响。(4)掌握湿度环境对设施作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光合产物分配、生理障碍及作物病害的关系。(5)掌握土壤湿度及通气状况、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土壤连作障碍对设施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设施作物栽培制度

(1)掌握作物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和特点。

(2)了解设施栽培介质类型,掌握设施作物对固体基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要求。(3)了解设施作物茬口安排的原则,掌握设施作物栽培主要茬口类型。(4)掌握设施作物立体栽培的种类与意义。3.设施作物繁殖与育苗技术

(1)了解设施作物繁殖方式,掌握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以及播前处理技术;掌握自根繁殖的方法以及不同自根繁殖方法适用的设施作物种类;掌握影响自根繁殖成活的因素;了解获得无病毒苗的方法。

(2)掌握穴盘育苗的概念、设施设备及育苗技术要点。

(3)掌握嫁接育苗的意义、嫁接育苗的方法以及嫁接繁殖成活的原理与影响因素。(4)了解水培育苗的特点,掌握水培育苗的主要类型及技术要点。4.设施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栽培

(1)了解设施蔬菜栽培特点,掌握我国设施蔬菜栽培区域类型;了解我国设施蔬菜栽培的主要种类。(2)掌握瓜菜类蔬菜的主要茬口安排及设施栽培技术。

(3)掌握茄果类蔬菜的主要茬口安排及设施栽培技术。

(4)掌握食用菌栽培的主要茬口安排及设施栽培技术。5.设施切花和盆花栽培(1)了解我国设施花卉栽培的现状与特点,掌握我国设施花卉栽培的主要种类。(2)掌握主要切花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3)掌握主要盆花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6.设施葡萄、桃、草莓设施栽培

(1)了解果树设施栽培现状及意义,掌握果树设施栽培的原理及生理学基础。

(2)掌握果树设施栽培过程中树种与品种的选择原则、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果树设施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3)掌握葡萄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4)掌握桃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5)掌握草莓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

《土壤肥料学》课程复习大纲

第1章 绪论

1.1 土壤和肥料的概念 1.2 土壤和肥料学发展概况

1.3 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3.1 土壤肥力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3.2 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3.3 可持续农业中的我国土壤肥料学研究

第2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2.2 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2.2.1 土壤生物 2.2.2 土壤有机质 2.3 土壤水分 2.3.1 土壤水分的保持

2.3.2 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 2.3.3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2.3.4 土壤水分的能态 2.3.5 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 2.4 土壤空气 2.4.1 土壤空气的组成 2.4.2 土壤通气性

2.4.3 土壤通气状况与作物生长 2.5 土壤热量

2.5.1 土壤热量来源与平衡 2.5.2 土壤的热特性 2.5.3 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

2.6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与氧化还原性 2.6.1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 2.6.2 土壤氧化还原性质 第3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3.1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3.1.1 土壤孔性 3.1.2 土壤结构性 3.1.3 土壤耕性

3.2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 3.2.1 土壤胶体 3.2.2 土壤吸收性能 3.3 土壤的酸碱性 3.3.1 土壤酸性 3.3.2 土壤碱性 3.3.3 土壤缓冲性

3.3.4 土壤的酸碱反应与植物生长

第6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 6.1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6.1.1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概念 6.1.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 6.1.3 肥料三要素

6.1.4 必需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 6.2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6.2.1 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6.2.2 根外器官对养分的吸收 6.2.3 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和利用 6.3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6.3.1 植物吸收养分的基因型差异 6.3.2 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 6.4 施肥的基本原理 6.4.1 养分归还学说 6.4.2 最小养分律 6.4.3 报酬递减律 6.5 施肥技术 6.5.1 施肥量的确定 6.5.2 植物营养期与施肥

6.5.3 施肥时期(或种类)与方法的确定

第7章 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 7.1 土壤氮素营养

7.1.1 土壤氮素的含量与形态 7.1.2 土壤氮素转化及其有效性 7.2 作物的氮素营养

7.2.1 作物体内氮的含量和分布 7.2.2 氮的生理功能 7.2.3 氮的吸收与利用

7.2.4 作物氮素营养失调的形态表现 7.3 常用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7.3.1 铵(氨)态氮肥 7.3.2 硝态氮肥与硝铵态氮肥 7.3.3 酰胺态氮肥 7.3.4 缓释氮肥

7.3.5 氮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第8章 土壤与植物磷、钾素营养及磷、钾肥 8.1 土壤、植物磷素营养与化学磷肥 8.1.1 土壤磷素营养 8.1.2 植物磷素营养

8.1.3 常用化学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8.2 土壤、植物钾素营养与化学钾肥 8.2.1 土壤钾素营养 8.2.2 植物的钾素营养

8.2.3 常用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9章 土壤与植物中的中、微量元素营养及中、微量元素肥料 9.2 微量元素营养与微肥 9.2.1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9.2.2 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9.2.3 微量元素肥料及其施用

第10章 复混肥料 10.1 复混肥料概述 10.1.1 复混肥料的概念 10.1.2 复混肥料的类型 10.2 掺混复肥的生产 10.2.1 配方设计 10.2.2 肥料混合的原则 10.2.3 投料量的计算 10.2.4 成粒方法 10.2.5 工艺流程

10.3 复混肥料的合理施用 10.3.1 因土施用 10.3.2 因植物施用 10.3.3 因养分形态施用 10.3.4 以基肥为主的施用 10.3.5 掌握合理的用量

第11章 有机肥料 11.1 发展有机肥料的意义 11.1.1 有机肥料的概念 11.1.2 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关系

11.1.3 有机肥料在培肥土壤和植物营养中的作用 11.2 有机肥料的腐熟原理与技术 11.2.1 腐熟的目的

11.2.2 腐熟的过程及其调控技术 11.3 有机肥料的主要类型 11.3.1 粪尿肥 11.3.2 秸秆类肥 11.3.3 绿肥 11.3.4 微生物菌剂 11.3.5 有机废弃物的利用

11.4 有机肥料的利用及其问题与对策 11.4.1 有机肥利用过程中的问题 11.4.2 发展有机肥料的对策

下载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程力学》(二)教学大纲[精选5篇]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工程力学(二) (学分4,学时6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力学》是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远程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工程力学》(二)......

    11.2土木工程力学(本)教学大纲

    天津电视大学广播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力学(2)》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土木工程力学(本)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规范》a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规范课程教学是教育过程的主要环节,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为了全面落实并高质量地完成学校各项教学任务,必须加强教学管理,严肃教学......

    《工程力学》课程学习认识[范文]

    《工程力学》课程学习认识 工程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不仅是力学学科的基础,而且也是《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制造基础》等后续相关课程的基础课。它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

    工程力学与建筑结构课程实施方案

    《工程力学与建筑结构》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简介: 学分情况:5学分 学时安排:理论学时:8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力、力矩、力偶,平面利息的合成与平衡,空间......

    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微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课程类别: 选修 课程学分数:4 课程学时数:54 授课对象: 口腔八年制 参考教材: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第2版......

    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I. 教学大纲:syllabus /teaching program Ceramic / pottery / porcelain 本大纲适应于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及英语四级过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 陶瓷是人类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