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垃圾带来的烦恼_鲁人版
《垃圾带来的烦恼》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垃圾的来源及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2、能力与方法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搜集垃圾的来源及分类,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交流、讨论、调查等方式,了解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减少垃圾。
二、活动重点:
了解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减少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切实从一点一滴做到减少垃圾。
四、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本课的设计,我首先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从学生生活的青州环境导入新课,再到全国城市的垃圾状况,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不是个人问题,但有要求人人从我做起。其次,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各种活动的设计只是一种媒介,体验才是教学的精髓。只有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技能与素质才能真正内化到他们的头脑中去,产生其应有的意义。第三,注重方法引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调查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等,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是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五、活动准备:
老师准备:垃圾来源调查表、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通过查、看、听、问,调查垃圾从哪里来进行分类。
第 1 页
六、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激情导入
1、教师引导:同学们,大家觉得咱们的青州美不美?(生:美)。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青州的美景吧。
教师播放课件。你看到了哪些地方?有什么感受?
2、学生交流。
3、教师继续引导:但是有人提出疑问了,说我们的青州不美,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
继续播放课件(把镜头锁定在垃圾上)。教师: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想到了什么?
4、教师小结:大家看了心里一定都不舒服,因为垃圾破坏了我们生活中的美,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烦恼(板书:垃圾带来的烦恼)
【设计意图】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视频青州宣传片,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历,是学生自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为进一步探究做好铺垫。
(二)、交流汇报:垃圾从哪里来
1、教师引导:这么多垃圾从哪里来?课前我已经让同学们做了调查,分小组讨论完成老师手中的调查卡。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各组交流完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随机评价。
4、教师引导:我也做了调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的各行各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垃圾。板书:垃圾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出示垃圾来源调查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观察生活,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调查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第 2 页
(三)、师生算账
1、教师引导:出示塑料袋,同学们想一想昨天一天你家产生了多少袋垃圾,如果按最少的计算,一天一袋,我们班有多少个同学,我们班一天产生多少垃圾?我们一个学校呢?整个青州呢?潍坊?全国呢?还能算出来吗?
2、教师出示课件: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理事长肖家宝在2019年度城乡环境卫生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大约有多少呢?我们一起从个位来数一数,这个数是多少?
1000000000吨
3、教师小结:看到这个数据,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到垃圾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触目惊心,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为下步讲垃圾的危害做好铺垫。
(四)、讨论分析:垃圾的危害
1、教师引导:这么多的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呢?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内容,小组内交流汇报,垃圾带来的危害
2、班内交流汇报。小组长代表小组汇报。
3、教师介绍有关的垃圾危害的资料。
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大约1.5亿吨,并且每年以6%-7%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产生的工业垃圾约50亿吨,有97%的垃圾只能露天堆放,占地4万多公顷。
4、指生读垃圾带来的危害并板书:危害巨大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本课的内容出示大量的资料,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拓展了教学资源,使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汇报辩析: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
1、教师引导:越来越多的垃圾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烦恼,甚至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第 3 页 生命安全,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不可避免的产生垃圾,但是我们能减少垃圾的产生,那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呢?
2、小组汇报交流
3、教师板书:节约、不浪费,变废为宝
4、教师继续引导,只有我们自己做到减少垃圾行吗?遇到这种情况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公共场所应该怎么办?
5、怎样写宣传标语 板书:美好家园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垃圾的来源和分类,了解了垃圾带来的危害,并且知道了怎样减少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垃圾少一点,生活美一点。为了我们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减少垃圾的产生,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
(七)、课外作业
1、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2、利用废弃物做你喜欢的小制作
七、板书设计
垃圾带来的烦恼 无处不在 节约、不浪费
垃圾 减少 美好家园 危害巨大 变废为宝
第 4 页
第二篇:垃圾带来的烦恼教学设计
垃圾带来的烦恼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实际,了解垃圾的种类和来源。
2、通过调查、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学会垃圾分类。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知道尽量的减少垃圾,会分类堆放。重点难点:
1、了解垃圾种类、来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
2、难点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知道尽量的减少垃圾,会分类堆放。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整洁优美的环境照片”和有关“垃圾现状”的照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发现问题
孩子们,咱们山东好多地方风景如画,想看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
这么漂亮的地方,可有的人却说它不够美,想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找到原因了吗?
确实,垃圾破坏了美丽的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烦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话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垃圾的来源。
1、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身边的垃圾?
2、小组合作完成课堂调查表并汇报。
3、老师也做了调查。(课件播放图片:工厂的废渣污水、农业塑料薄膜等)。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我们周围很多的地方都能产生垃圾,垃圾无处不在。
三、了解垃圾的危害
1、过渡:这么多的垃圾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严重的影响和危害。(板书:危害)下面先请你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交流一下这个问题,待会儿我们再来共同分享。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垃圾的危害。
3、学生汇报。
4、老师补充资料:癌症村图片
5、学生谈感想。
6、小结:是啊,由于工厂垃圾污染了水源,使许多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其实不仅仅是工厂的垃圾会产生危害,我们生活中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也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
比如老师手里的这块电池,如果把它扔到大自然中去,会产生怎样的危害呢?看资料。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课件)
四、学习垃圾的分类
1、过渡:在生活中,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学会给垃圾分类。(板书:分类)怎么分类呢?
2、学习垃圾的分类:(课件)指名读一读。
明白了吗?谁来说说垃圾可分为几类?
现在,我们大体知道了垃圾如何分类,下面老师可要考考你了!(课件——把垃圾送回家)老师准备了3个垃圾桶,而且还有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看你会不会分?
3、把垃圾送回家:学生模拟给垃圾分类
(1)请两个同学来台上,把这些垃圾送回家。其他同学不要出声,当当小评委,看看他们分得对不对?
(2)学生进行垃圾分类。(3)检查分类结果。
五、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垃圾的来源,认识到了垃圾的危害,学会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为了不再让垃圾给人们带来这么多的烦恼,那你打算怎样做呢?
2、学生畅所欲言。
3、总结:同学们,希望大家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建我们美丽的江北水城!
六、布置作业(课件)
七、板书设计
垃圾带来的烦恼
来源 危害 分类
第三篇:《垃圾带来的烦恼》.教学设计
《垃圾带来的烦恼》教学设计
一、导入
播放优美景色,再播放景色中的垃圾图片,对比导入。
二、小组展示
1、小组内讨论自己完成的调查。
2、准备汇报。
3、教师总结。
三、合作、探究
1、幻灯出示合作要求:
2、小组内完成小采访。
3、小组展示。
四、演一演
1、播放乱扔垃圾录像。
2、出示表演的要求。
3、自愿结合,做好表演的准备。
4、到前面表演。
5、教师总结。
五、课外拓展
出示老师的话。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
第一单元:我的邻里生活 第一课时: 邻居家的小伙伴
教学目标:
理解并珍惜邻里小伙伴的友情,学会一些与同伴相处的技能,体验邻居的关爱,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学重点:
体验友情,学会互相关爱。教学难点:
如何化为行动,在生活、学习中做到与小伙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通常把自己家边上的人家,叫做邻居。你们有邻居吗?在邻居中你有没有自己的好伙伴?你能向大家介绍你最要好的小伙伴吗?
二、学生先思考并完成下表。我的好伙伴 姓名:
我们经常在一起: 我们能成为好伙伴,是因为:
三、学生交流各自的好伙伴,体验邻里伙伴之间的友情。
四、故事欣赏《雅各布的故事》
五、学生讨论:为什么故事中的小伙伴能成为好伙伴? 再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六、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小伙伴之间产生了什么矛盾,他们是怎样解决的;
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和小伙伴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现在还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吗?
七、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的邻里是怎样互相关心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邻里为自己家做过哪些事情,自己又为邻里做过哪些事情。体验“远亲不如近邻”。
八、师小结: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和爱护,要互相帮助,要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九、美文欣赏《好邻是棵父亲树》 课后小结:
学生通过故事,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邻居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不给邻居添麻烦
教学目标:
是学生明白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相互谦让,相互宽容;逐步树立民主意识,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教学重点:
是学生明了邻里之间相处的准则。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起为别人着想,谦让、宽容的良好品质。教学过程:
一、讨论:怎样多为邻居想一想。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注意怎样做了吗?
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体会怎样为邻居着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
二、讨论:有了麻烦怎么办?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在不经意时也会给邻居添麻烦,请你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给邻居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学生看图并讨论,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给邻居添过麻烦。
师:我们会给邻居添麻烦,反过来邻居有时候也会给我们添麻烦,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先请小朋友看图,说说图中小朋友的邻居给他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该怎么处理?
师小结:《民法通则》关于相邻关系的有关规定:
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三、三味书屋《不一样的琴声》
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琴声怎么会前后不一样呢?”
四、小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1)讨论共用部位乱堆乱放的现象该怎样处理。(2)制定邻里大会大会议程(3)制定邻里公约。
五、师小结(略)课后小结: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必须要为邻居着想,不给邻居添麻烦。
第三课时:快乐的邻里生活
教学目标:
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能够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初步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体验“我们多快乐”:
师: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里大家是不是天天与小伙伴一起玩,想一想,你们一起都玩了些什么? 学生下想一想,写一写:
如:我们在一起。交流。
师:小朋友们,去年的年夜饭你和哪些人一起吃的? 学生简单交流。
二、回忆,并交流邻居平时在在一起做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邻居们平时在一起都爱做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格式如下:
(1)我家周围的爷爷奶奶经常在一起 他们感到。(2)我家周围的叔叔阿姨经常在一起 他们感到。
三、讨论“这样好不好”
学生说说P15页图上的人在做什么,并讨论这样好不好。
师:酗酒、赌博都是不好的现象。那么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不好的现象了呢? 学生交流。
四、故事讨论“让我们一起帮帮刘玫”。
1、先读故事
2、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刘玫遇到了一件什么麻烦事。
3、帮助刘玫给县张写封信。
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方法。
五、要不要搬:故事“孟母三迁”
1、听《孟母三迁》的故事
2、说说自己是否赞同孟母的做法。各自说说理由,开展讨论。
六、我为邻里添欢乐方案征集
师:邻里之间要团结,如果大家都参加健康的娱乐活动,邻里生活就会充满欢乐。让我们为邻居设计几个有意义的活动吧!看水想得有快又好!学生先自主设计 开展课堂交流。
七、总结(略)课后小结:
通过故事和活动设计使学生体验建立快乐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并且了解开展邻里活动的一些策略。
第二单元:我的成长与学校 第四课时: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
动地参与学校建设。教学重点:
了解学校,树立小主人意识。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个学期,我们又来了好几名新同学,下面请他们来进行一下自我介绍。
1、插班生自我介绍;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给这几位新同学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一至两位学生介绍学校。
(1)学校全称(2)学校地址(3)学校建筑物(4)学校环境(5)学校班级(6)学校师生(7)学校历史等。
二、整理学校的相关资料
学生根据刚才学生的介绍和老师的补充,将学校的有关情况整理,并汇集在一张卡片上。
学生相互交流,互相评价整理结果。
三、夸夸我们的学校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对学校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那么你觉得我们学校有哪些可爱之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呢? 学生讨论交流。
四、小结本课 课后小结:
通过介绍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爱学校的思想感情。
第五课时: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重点:
了解学校,树立小主人意识。难点: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讨论更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的学校,同学生也都夸了夸我们的学校,今天我们就来把我们对学校的赞美通过画画或写诗来表达出来,你们愿意吗?
二、赞美学校
(1)学生通过画画或写诗来赞美学校(2)作品交流、;评价。
三、创意大赛
师:你知道我们学校的校徽是怎样的吗?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画一画并说说含义。
师:小朋友们,你也能来为我们学校或者班级设计一个徽章吗? 学生设计并说说意图。作品展示
四、了解过去的学校,展望未来的学校。
1、师介绍过去的学校“私塾”
2、学生畅想未来的学校。
五、小结(略)课后小结:
学生很乐意为学校做一些事情,在设计校徽的过程中都表现了较高的积极性。课后小结:
通过赞美学校和创意大赛让学生进一步珍惜自己现在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增强爱学校的思想感情。
第六课时:我是教室美容师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 的因素,从而在教师里更愉快地生活和成长;通过美化教室这一活动,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审美品味,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难点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审美品味,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同学们,我们的教室是怎样的?你喜欢它吗?
二、讨论交流
(1)学生先想一想,写出三个喜欢自己学校的理由。(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确实,教室有许多值得我们喜欢的地方和理由,但是我们的教室里肯定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们有没有觉得?
(1)学生想一想,写一写,教室中有哪些还不尽如人意的地方。(2)交流
师:既然有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们想改变吗?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学生讨论交流改变的方法。
师:你知道我们学校的校徽是怎样的吗?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画一画并说说含义。
三、设计打扮自己的教室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加美丽?那么请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些,每个小组都拿出自己的方案。(1)学生分组讨论(2)课堂交流(3)动手实践。
四、小结
师:同学们,教室是我们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我们在这里学知识,学做人的道理,我们大多的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我们是教室的主人,我们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教室环境,使我们学得更轻松,更快乐!
第七课时:我送老师一朵花 教学目标:
使学生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重点:
使学生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难点: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一定知道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请你想一想,有哪一件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你写下来。(1)学生回忆并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2)学生交流。
二、故事体验
1、师:是啊!每一位同学或多或少都有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的事例,下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看看故事中的这位同学遇到了什么事情,他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师讲故事《人间最美的笑容》
学生交流:
(1)故事讲的是什么?
(2)故事中的同学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3)什么是“人间最美的笑容”?
2、师讲述故事《回忆饥饿》
学生交流
(1)故事讲的是什么?
(2)故事中的同学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三、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简单交流。
师:是啊!每一位老师对自己的学生的关心都是无微不至的,老师都
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的工作是辛苦的,在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以一首《米兰》来结束。师生同唱歌曲《米兰》
课后小结:学生能通过故事,通过讨论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体会到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艰辛。萌发理解和尊重教师的情感。
第八课时: 我送老师一朵花 教学目标:
使学生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重点:
使学生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难点: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要尊重老师和老师的劳动。那么你想用什么实际行动来表示呢?
二、讨论“我让老师笑一笑”
1、师: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和做法能使老师笑一笑?
(1)学生先在组内讨论
(2)班级交流
师:你觉得这样做为什么为使老师开心?
学生交流。
2、欣赏日记《老师,您辛苦了》
三、讨论如何做老师的开心果
学生先自主完成“35页填空再进行交流。
四、和老师做朋友
师:其实,老师和同学是平等的,不仅要相互尊重,更要相互关心,老师和同学完全可以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成为朋友吗?你觉得怎样才能和老师成为朋友?
讨论:(1)当老师出错时,你该怎么办?
(2)当你和老师有不同意见时,该怎么办?
五、精彩创意
师:你知道教师节是什么时候吗? 在教师节,你们是怎样为老师庆祝节日的? 学生讨论。
六、小结
师:老师和同学是平等的,可以说是朋友关系,师生之间要互相理解、尊重和互相帮助,希望我们的同学都能成为老师的好朋友。
第九课时:我的劳动感受 教学目标:
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重点:
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难点: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最光荣吗? 学生讨论 师小结:劳动光荣
二、讨论:我会做写什么事情
师:请小朋友们说说看,你会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生讨论并记录
欣赏体验日记
三、户外活动,“弯弯腰”
学生分组在校园的各个园中检垃圾。交流活动心得。
四、劳动创意设计 简单设计并交流。
五、想一想: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进行课堂讨论。
六、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知道“劳动最光荣”,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帮助家长、老师、同学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课时: 有多少人为了我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重点:
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喝的水是什么地方来的?我们吃的粮食是什么地方来的?我们穿的衣服又是什么地方来的吗?
学生讨论,体验没有工人、农民等劳动人民的劳动,我们的生活就会遇到问题。
学生再讨论,有多少人在为我们默默地做着工作。完成天空:
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停止了劳动,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假如 假如
欣赏:《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
二、辩论“农民工进城,虽然给城市带来了方便,但也给常识带来了麻烦。”
小喇叭P49
三、师:既然有这么都人在为我们服务,那么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学生先根据图P50,51上的情景说一说,再开展讨论。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知道,社会上有许多人都在为我们服务,我们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们着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帮助他们。记住列宁的一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第十一课时:不说话的“朋友”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及使用、维护情况,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共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共用设施,初步形成公德意识。重点:
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共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共用设施。难点:初步形成公德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知道有许多人为我们服务着,你是否知道,同样有许多不说话的朋友——共用设施也在为我们服务。学生说说各种公用设施并说说功能。小资料:P52
二、说说共用设施给我们带来那些方便
学生先在组内进行整理再进行课堂讨论。
读读《候车室的烦恼》和《真实的故事》,感受公用设施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谈谈如何爱护公用设施,并和破坏公用设施的不良现象做斗争。
三、活动:调查学校中公用设施的使用情况并制成调查表。
四、讨论怎样与“朋友”相处,我能为朋友做点什么事情。学生进行交流 小知识:P57 完成填空:你知道吗?
五、小结
师:我们要爱护这些不说话的朋友,课后请大家一起来设计一些爱护公用设施的公益广告,你们愿意吗?
第十二课时: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能以地图为工具认识家乡的空间位置,对家乡在祖国的位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2)能够初步辨认地图上的方向、简单认识图例。(3)简单了解地图的用途,知道地图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4)培养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
能以地图为工具认识家乡的空间位置,对家乡在祖国的位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难点:培养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昆山是哪个省你知道吗?你能从地图上找出来吗?
学生说一说,找一找。
二、找家乡
师:我知道我们班级的同学来自不同的省,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吗? 学生找一找
交流:(1)家乡在那个省,在北京的哪一面(2)怎样看地图 小喇叭:P61 小小地图会说话P62 小窍门P63
三、看方位图,再画一画学校方位图 学生先交流再动手画一画
四、根据地图了解我们的珍惜动物及其所在的省。
欣赏:美丽是不能忽略的、小资料:P66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在地图上找到了我们的家乡,大家知道了家乡在我们国家的哪个方位,也了解了怎样看地图和方位图。课后请大家查阅一些
资料
(1)我国的领土面积(2)我国的主要湖泊和河流(3)我国的民族和人口
第十三课时: 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目标:
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重难点:
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在地图上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乡。下面请大家来说说你们家乡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好吃的东西。
二、学生交流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请学生先分省交流。
再请昆山的小朋友交流昆山的自然景物和物产。昆山三宝 昆山旅游 昆山三贤
阳澄三宝 昆山小吃等。
三、制定游千灯、锦溪、周庄古镇一日游行程表 学生小组合作 开展课堂交流。
四、欣赏:《故乡的野菜》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同学的家乡,大家的家乡都是美丽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课后请大家来编一份“家乡小报”来夸一夸自己的家乡。
第十四课时:可爱的家乡人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与热爱。重难点:
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与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几节课我们一直在讨论“家乡”,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家乡人吗?
学生交流并在班级里找一找家乡人。古诗:《回乡偶书》
二、说说家乡的名人 学生讨论并整理 昆山名人
三、讨论:怎样才能知道家乡的名人?(1)电影电视(2)广播
(3)报纸xkb1.com(4)网络
四、欣赏:《我是小小家乡人》《美丽的传说》
五、小结
师:我们班级有许多小朋友远离家乡,跟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昆山,你们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家乡人吗?你能有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现在的心情吗?(学生吟《静夜思》
课后大家可以以《思乡情》为题,写一篇小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
第十五课时: 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目标:
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地图册等资料,对祖国的辽阔国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认识,从中发展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重难点:
对祖国的辽阔国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认识,从中发展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火车的速度吗?你知道飞机的速度吗?你知道祖国的东西、南北有多少距离吗?请自学P82、83页,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二、讨论:
(1)完成上面的任务(2)我国的国土有多大?
(3)我们国家最长的河是什么?最大的湖是什么?最高的山峰是什么?
三、师:我们大多数小朋友是汉族,你知道我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
什么民族吗?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一共有多少人口? 学生先自学P84-86 交流
四、歌曲欣赏:《爱我中华》
五、小结
师:我们国家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只有我们大家团结了,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
第一单元 温暖的家 主题一 我长大了
教学内容:教材P2—P6 教学目标:
1、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2、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教学重点:
1、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2、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教学难点:
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自己的出生证和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儿童用品等。
2、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的童年趣事。教法、学法:讲述法、演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1)、板书课题。
(2)、请学生读教材第2~4页乐乐、虎子和文文的话。(3)、让学生欣赏教材第2~6页,并发表意见。
2、小组调查。
(1)、开展有趣活动:我的“昨天”和“今天”。
(2)、分小组,测量每个人的身高体重,与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作比较。
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哪位同学体重增加得最多,哪位同学身高增加得最多。
3、故事会。按照座位排列,就近的几个同学组成小组,交流教师事先布置的任务:选一件自己最有趣的幼儿趣事讲给大家听。并展示自己幼儿时的物品。
4、全班讨论。请学生读教材第5页小文发现小鞋的文字,引导学生讨论“我长大了”的含义。
5、教师总结。
6、课后反思:
主题二 爸爸、妈妈抚育我
教学内容:教材P7—P10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学习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教学难点:
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教法、学法:讲述法、演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1)、板书课题。(2)、提问:什么是抚育?
2、探究活动。
(1)、学生读教材第7~10页,然后教师以提问。学生自由发言为主要形式进行全班讨论。
A、第七页的底衬图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B、第八页的底衬图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C、本页两幅照片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对本页的的课文有什么想法?
D、喜欢大手拉小手的照片吗?为什么?
照片“雨中情”和乐乐的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记录,告诉我们什么?
E、请学生读教材第7页的课文和“我心灵的家”。
3、故事会。(小组进行)
请每个同学根据课前准备,讲一讲爸爸、妈妈疼爱自己的故事,或者一件令自己难忘的父母抚育自己成长的事情。
4、教师总结。
5、课后反思:
主题三 我懂事了
教学内容:教材P11—P13 教学目标:
1、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教学重点:
1、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教学难点:
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1)、板书课题。(2)、提问:什么叫懂事?
2、探究活动。
(1)、请学生朗读乐乐的感想。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乐乐爸爸工作一天的艰辛。
(2)、各人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父母一天工作的情况。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
(3)我们的父母一天工作那么艰辛,回家还要做那么多家务和照顾我们,确实辛劳。我们作为子女的应体贴父母、孝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减轻父母的负担。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哪些事情是我们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做的。1)、个人制作。
请每一位同学写一个准备在今后执行的小计划,可以参加刚才大家讨论过的、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2)、教师总结。
“爸爸、妈妈为了家庭生活而操劳,工作很辛苦。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应该懂事了,要尽量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做个好孩子。”
主题四 健康生活每一天
家里的文明礼貌
教学内容:教材P14—P15 教学目标:
1、具有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
2、乐于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
1、具有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
2、乐于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难点:
知道要对爸爸、妈妈有礼貌。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文明举止。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1)、板书课题。
(2)、提问:你们了解哪些文明礼貌,如果不讲文明礼貌,别人是否乐意与你交往?
(3)、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4~15页,使学生了解从早到晚,一天三餐到行动坐卧等,有哪些是家庭文明礼貌?分小组说后并写在卡纸上,看哪一组写得多,写的好,板贴评比。
(板书:起居方面 行动坐卧 文明进餐)
2、个人作业。完成教材第15页“我家里的文明礼貌”。教师巡视并做适当指导。
3、分组讨论。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进行发言,小组按照以上几方面归类和做简单记录。
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按照黑板上所列的三项介绍自己小组同学发言。教师将与括号中内容比较一致的内容写在黑板相应的标题下。
5、教师总结。居家生活讲节约
教学内容:教材P16—P17 教学目标:
1、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的美德,知道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是珍惜资源和爱护环境。
2、乐于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3、能在自己生活的家庭中赞成和支持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教学重点:
1、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的美德,知道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是珍惜资源和爱护环境。
2、乐于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教学难点:
能在自己生活的家庭中赞成和支持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教学过程:
1、导入。
(1)、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2)、请学生看教材第16页的连环画,想一想这组连环画说的是什么意思?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有什么想法?请学生发表意见。
2、探究活动。
(1)、请几位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表演小品。然后小组讨论进行探究。让学生知道盲目“攀比“的坏处。
(2)、请学生说我们班级中哪些同学有出现过盲目攀比的行为,你对此行为有何看法?
(3)、教师小结选择生活用品的原则,并朗读教材第17页——“节约,体现了对劳动和劳动成果的尊重。节约,也是珍惜资原和爱护环境的表面。”提问学生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并做适当解释。
3、小组活动。
讨论家庭生活中有哪些节约的方法。可以参考教材第17页的图画教师巡视并且适当帮助学生,要求学生只说一两条就可以了。
4、全班介绍。各小组介绍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生活中的安全(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18—P23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教学重点: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学生朗读教材第18页上方的课文。
告诉学生今天要讨论的是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安全。
2、自由讨论。提问:“在日常的家庭中,有哪些方面容易对我们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伤害?
同学们是否遇到过或听说过在家庭中发生的安全方面的事故?”
通过讨论明确:“在日常生活中,用电、煤气、火、水等都容易对我们的伤害,每位同学都应具有防范意识。下面我们进行讨论。
请学生看教材第18页安全用电和安全使用燃气的图画,并阅读豆博士的话,组织讨论:
1、为什么不能用手拉触电者,而要用干木棍或不导电的器具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
2、为什么发现燃气泄漏,千万不可以使用明火,甚至不能开灯,而要先切断燃气的泄漏源,打开窗,再抢救中毒的人?
3、模拟体验。小组分角色表演教材第19页的图画上的情景,并好好想一想,如果你是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教师作适当点拨。
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为全班表演,向全班介绍他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教师作简单讲评。
5、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19页各种报警电话与报警连线练习。
6、教师总结。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教学过程:
1、导入。检查上节课布置的课堂练习。
2、模拟练习。让学生练习报警。可以同桌互相配合练习,要求按照三种情况逐一练习。可以一人打电话报警,另一人做接电话者。
提醒学生:报警电话内容要真实性、报警语言的完整性。火警:地点、火势的大小。匪警:地点、情况。急救:地点、病人情况等。
3、全班活动。请学生上来抽签,然后按照抽签上的内容用教师事先准备的电话模拟报警。根据时间,尽量让每个学生有锻炼的机会。
4、自由讨论。请学生看教材第20页的图画,按要求进行讨论: 如果被烫伤了怎么办?图中两位正在玩耍的小朋友有危险吗?为什么?
5、让学生各自谈谈对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6、教师总结。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教学过程:
1、导入。
2、讨论与检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我的表现”。(1)、请学生发表意见,对教材上所列项目有什么看法?(2)、请学生在自己的教科书上按照全班讨论结果补充和删减,然后各自按照成绩单的要求给自己画“苹果”。
(3)、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结果。
3、全班调查(文明礼貌、节俭、安全方面)。
同学们平时哪条做得最好?哪条做得最差?(学生边说边记录)(1)、在黑板上画上三种苹果。
(2)、按照项目顺序,逐一统计得到各种苹果的学生数。(3)、按照项目顺序,逐一将得到不同苹果的学生人数写在黑板上。
4、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宣布并做总结。
5、四人一组,下康乐棋。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