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沪教版政治高一上《第三节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案
高三文科政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案
教学内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应有“纳税人”意识。基本要求:识记: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理解:
1、举例说明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从增加财政收入的渠道和调节经济的杠杆两个方面说明税收的作用。
运用:根据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说明公民应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自觉纳税。教学重点、难点: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公民应依法纳税。教学过程:
税收宣传月标语口号
1.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2.依法治税,服务民生 3.为国聚财,改善民生 4.情系民生,关注税收 5.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 6.聚财为国,执法为民 7.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依法诚信纳税,共享祖国繁荣 9.依法诚信纳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0.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1.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2.依法纳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13.依法诚信纳税,是最好的信用证明 14.税收连着你我他,富民强国靠大家 15.规范税收执法,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16.主动索要发票,维护自身权益
2008年4月 思考:这些税收宣传口号都几乎提到要依法诚信纳税的问题,那么到底哪些人要纳税?都纳些什么税?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忆一忆:什么是企业法人?它是否是纳税人?是指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1)纳税人的基本含义: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理 解
①纳税人作为交纳税款的主体,按其性质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②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的规定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不同税种有不同纳税人。2.我国的主要税种(1)增值税
①含义:是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②征税对象和纳税人。增值额: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③增值税的记税方法 ④按增值额征税的意义(2)营业税
①含义:是以纳税人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②征税对象和纳税人
营业额(销售额)。是在我国境内从事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销售不动产以及转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③它的计税方法
④征收营业税的作用:一是增加财政收入;二是调节经济。(3)消费税
①含义: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②征税对象和纳税人
消费品和消费行为。是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下发的《2008年全国税收工作要点》透露,中国将积极稳妥地推进
包括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和房地产税等多项税制政策调整;今年将改革资源税制度,并通过税收政策来抑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此外,还将修正汽油、柴油和卷烟行业的消费税管理办法。
今年9月1日起汽车消费税政策将调整,排气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乘用车,税率由15%上调至25%,排气量在4.0升以上的乘用车,税率由20%上调至40%;排气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车,税率由3%下调至1%。
③征收消费税的作用:一是,合理调节消费行为,抑制超前消费;避免因过度消费而损害人们的健康、危害社会秩序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作用。二是,间接调节收入分配;引导投资流向;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4)企业所得税
①含义: 是对中国境内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②征税对象和纳税人:纳税人的纯收益(利润)。是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和组织。
③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作用:第一,它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第二,国家参与企业分配,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5)个人所得税
①含义: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②征税对象、范围和纳税人 ③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3.我国的税收制度
税种和每一税种的具体规定,共同构成我国的税收制度。
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自觉纳税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有偷税行为的人,不仅是违法的人,更是缺乏责任心、不讲道德的人。
(2)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做物质保证。
(3)纳税人在依法纳税的同时,还应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1.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下有利于再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A.提高增值税率 B.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C.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在我国,中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原为33%, 外资企业一般享受15%或更低的优惠税率。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 将我国境内的中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这一政策调整将()① 有助于改善外商投资结构 ② 提高外资企业管理水平③ 提高中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④ 促进中外资企业公平竞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自2008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1 600元/月提高到至2000元/月。这一调整既体现重点照顾中低收入者,也统筹兼顾财政承受能力。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上述材料,可看出国家个税起征点的调整,体现了()
A.效率优先原则
B.公平优先原则 C.协调生产与生活 D.以调国家利益与个人
4.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测算,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2000元,工薪阶层纳税人数占全国职工总数的比例将由50%左右降为30%左右。这样的结果必然是()
A.国家国民收入减少 B.高收入者纳税增加 C.公民纳税意识增强 D.中低收入者赋税减轻
第二篇: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案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案
四川绵阳外国语学校政治组
陈小平
一、教学目标:知识:识记纳税人的基本含义,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能力:提高学生比较鉴别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要自觉纳税,也要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
二、教学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练习册填空
(二)探究问题
1、纳税人的基本含义
(1)含义:即纳税义务人。税金的直接缴纳者叫做纳税人,税金的承担者叫做负税人(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当纳税人缴纳的税款由自己承担时,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不是负税人。像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看起来是由企业承担,但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还是转嫁给了消费者。所以从这点来看,老百姓才是税收的主要承担者。(2)构成:法人/自然人
(3)条件:税法规定和经济地位决定
(4)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判断:①纳税人即征税对象。
②只有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才是纳税人。
③所有的单位和个人都是纳税人。
④我国公民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2、我国的主要税种
(1)增值税
(2)营业税
(3)消费税:
①征税对象 练习:
1、为了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近期我国将实木地板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 从价格机制看,上述做法之所以能够节约木材资源,是因为征收消费税会导致
A.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提高,使生产企业增加实木地板的供给量 B.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降低,使生产企业减少实木地板的供给量 C.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提高,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 D.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降低,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
2.从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首次将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列为征税对象,新增了高尔夫球及球具等高档消费品税目,提高了大排量汽车的税率。同时取消了有些税目,调低了有些税目的税率。以上材料体现的政府宏观调控意意图是
①引导合理消费和生产
②大幅度增加国家财政收人
③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④抑制社会消费需求总量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②作用
①合理调节消费行为,抑制超前消费,间接引导投资流向(怎么样);
②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4)企业所得税:影响公司收入,从而影响投资。
(5)个人所得税
探讨:体育彩票中奖所缴纳的税是什么税? 外国人在中国中奖了,要不要向中国政府缴纳个人所得税?中国人在外国中奖了,要不要向中国政府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的哪些收入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①纳税人——修改教材:第二款应该是“不居住”。对于老百姓来讲,最直接的税就是个人所得税,这部分一直占全国总税收的7%左右。
②范围:探讨:个人得哪些收入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巧记忆:工薪承包(租)个体户,特许稿酬和劳务;(劳动报酬)股息、利息加红利,偶然所得转与租。
国债利息不交?省部级科技文化成果奖励?
③你会计算吗?
3.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为1600元;全月应 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5%;超过500元至2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2000元至5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5%。小明的爸爸月工资为3500元,则每月应纳的个人收入所得税为
A.165元 B.190元 C.400元 D.525元
请问:从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2000元,小明的爸爸月工资为3500元,则每月应纳的个人收入所得税为多少?比原来少了多少?
④特点及作用?
高——高;中等——低;(通过累进税率减少富人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低——免。工薪阶层纳税人数占全国职工总人数比例将由目前的50%左右下降到30%左右。在我国储蓄结构中,居民所占的份额比较低,而企业和政府所占的比重比较高。其中月收入在3000元至5000元的劳动者,每月将减轻税负40元至60元不等。如果减除标准从1600元上调到2000元,我国年税收总体减收幅度将达到300亿元左右。
③作用: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为什么?
①从税收的性质看——
②从法律上看,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2)怎么办?
①公民应该自觉树立“纳税人”意识,依法诚信纳税。
探讨:3月12日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济宁市市长张振川提出,孔子很伤心,孟子很失败,我们预计要花费300 亿元修建“中华文化标志城”,纳入国家预算。你同意吗?
②公民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
小结: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虽然我们目前还是中学生,但税收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与我们保持着经常性的“零距离”接触,所以让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能做的做起,关注税收,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本课小结:财政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
①出现财政、税收——思路:实施国家宏观调控。
②财政收入——思路:税收、国家经济发展。
③财政支出——财政作用(支出方向是财政作用的着力点)、宏观调控、政府政策。
第三篇: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剖析一些主动纳税和偷漏税的事例,说明公民诚信纳税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税收与公民生活等相互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明确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纳税是公民爱国行为的具体表现,偷漏税等行为是可耻的、违法的。同时,还要懂得,公民既要有自觉纳税的意识,也要有督税的意识,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学习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学习难点]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知识链接]本节课主要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要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是征税与税收这一框的最终落脚点。
[学法指导]先自主阅读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展示所学到的知识。(小组交流后仍不明确的写在【问题反馈】栏)
一、预习课本、巩固基础
1、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2、现实生活中违反税法的现象有哪些?如何处理?
3、公民应如何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二、易错易混
误区一:不同性质国家的税收,税款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误区二:公民纳税,国家受益。
三、思维启迪、拓展延伸
4、假如国家没有税收,会发生什么情况?
6、目前,有意偷逃税款现象依然比较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但有些人对这一现象表现得比较“宽宏大度”。
(1)你认为偷逃税款会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2)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克服偷逃税款现象?
四、一叶知秋、真题剖析
(2008年江苏)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也依法获得相应的权利,这意味着()
A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享有同样的权利
B权利和义务都是不可放弃的C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D权利即义务,义务即权利
(2009年上海)为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上海市地税局在全市范围开展了纳税信用评级活动,并对评定为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意见,接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如果你是一个纳税人,在上述活动中应当()
①增强诚信纳税和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②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③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④只要能减免我的税额,其他一切问题都无所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问题反馈]:
[课后作业]:制作一份调查问卷
提示:调查对象:如:税务工作者、市民、学生等等;
调查内容:如:
1、你经常会遇到违反税法的案例吗?
2、你认为学生是纳税人吗?
3、你每次坐出租车时都会索取发票吗?
4、你认为个人所得税有必要交纳吗?等等。
形式:把问卷结果做成比例图表。
目的:调查居民的纳税意识。
第四篇: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旧版)
第六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怀集一中曾晓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识记纳税人的含义,我国的主要税种及其纳税人理解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主动纳税和偷税的事例,说明公民树立纳税人意
识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辨别比较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树立纳税人意识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是税收,了解了税收的含义及其重要作用,还知道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可是哪些人应该交税,哪些人不应该交税,在我国有哪些税种,应该交哪些税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纳税人,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一.纳税人
含义: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联系上学期学过的对企业的概念,说明纳税人作为缴纳税款的主体,可以是法人,可以是自然人。即: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所以,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负有直接的纳税义务,就是纳税人。)
讲解后提问,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由什么决定?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概括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经济单位和个人不是想成为纳税人就可以成为纳税人,当然也不是不想纳税就可以不做纳税人,能否成为纳税人,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税法规定
第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
(过渡)为什么由这两个因素决定,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来了解有关税种的知识
二.我国的税种
1.增值税
(1)含义:增殖税就是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殖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那么什么是增值额呢?
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经济学知识:一个商品的价格可用C+V+M来表示,C即劳动过程中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V即劳动力价格,M即剩余价值,所谓增殖额就是企业的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2)纳税人范围: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作用 :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发展
这一作用可在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上表现出来,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是:本企业商品销售额乘税率,减去上一环节已纳税金(要求学生阅读P26——27的小字部分,理解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纺织厂(布料)——》服装厂(服装)——》商店(商品)
850元增值增值
增值税
增值税
(由服装厂承担)(由商店承担)
850×17%=144.51500×
17% -144.5 = 110.5
从图示我们可以看出,服装厂缴纳由布料加工成服装的增值额的税款,商店缴纳由服装变成商品的增值额应负担的税款,不重复缴纳.这是其一;其次,缴纳增值税必须出示增值税发票,比如说,如果服装厂购买原材料未得到增值税发票,说明上一环节没有交纳增值税,商店就无权扣除144.5元,所以,用这种方法计算,可以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
提问:如果商店把服装买给了消费者,谁是最终的纳税人?
学生讨论(略)
正确答案为 :消费者
2.营业税
(1)含义:以经营活动的经营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强调:是对营业和服务的总收入征税,经营者不论盈亏,只要营业就需要交税。
(2)纳税人范围:在我国境内从事商业,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金融
保险,邮电通讯,公用事业,出版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
(3)特点:税源广(只要经营就必须纳税;涉及商业等9个行业,因
此营业税可以保证税收的稳定。
(4)作用: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
3消费税
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阅读,然后完成图表
(教师串讲一遍)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
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消费税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抑制超前消费,间接引导投资流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以及避免因过度消费而损害人们健康,危害社会秩序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作用,其征税范围包括烟,酒等11种商品
提问:为什么要对11种商品征收消费税?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这些消费非生活必须品,有的会损害人体健康,有的会污染环境。征收消费税,可以抑制消费量,合理利用资源等等(引导学生看P27第四自然段)
利用P28面的图表“消费税税率”,让学生对税率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图表,指出消费税分从价定率和从量定率。从价定率指销售额乘以税率。如一包香烟为10元,那么消费税=10×45%=4.5元。从量定额是征收标准销售×销量。如啤酒按吨算,汽油,柴油按升算。
4.企业所得税
要求学生找出其含义,纳税人。重点强调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对象是纯收益额,而不是经营额。另外,企业所得税对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有特殊作用,其实质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得分配
5.个人所得税
请学生阅读P28——29面得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个人所得税?
(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
我国公民在国外打工获得的收入该不该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该,因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之一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一外国工程师在我国指导某工程修建四个月,其收入该不该交纳个人所得税?
(应该,个人所得税包括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得个人)
一作家出书该不该交纳所得稿酬该不该交纳个人所得税?
(应该,因为个人所得税得征税范围包括工资,薪金,个人稿酬所得等11项)
个人所得税有什么作用?
(在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方面有重要作用)
个人所得税有什么特点?
(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为调动课堂气氛可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个家庭调查,看看家长是否按照税率表交纳个人所得税
6.关税
含义:对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得货物,物品征收得一种税,它得纳税人是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和出口货物得发货人。进出口货物而没有纳税叫走税。
总结:以上我们介绍了6种主要税种,在我国,税收共有20多种,这些税种和具体规定,共同构成了国家得纳税制度。
三.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1.自觉履行义务
以P31面的小字部分作为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懂得依法纳税使每个公民的义务,每个公民都应有纳税人意识,将自觉纳税看成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
为什么要纳税?
引导学生阅读P31面第二段并回答,指出:第一:税收是同国家富强,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的。第二:权利和义务 是联系在一起的。强调指出有偷税行为的人,是违法的人,更是缺乏责任心的人,是不讲道德的人
2.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指出公民应该依法维护自己得合法权益。即关注国家对税收得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这是由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决定的。
总之:人人都应该有纳税人意识,一旦成为纳税人,应自觉依法纳税。
课堂练习:2001年8月21日,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通知,对低污染排放小汽车减征消费税,具体办法为:生产销售达到低污染排放限量的小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
1,什么是消费税,它对纳税人如何规定?
2,消费税的作用在材料中如何体现?
第五篇:《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教案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
2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了解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4能够准确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现象的能力。
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
6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难点】
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的认识和区分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
设置情境导入。出示关于普通人依法纳税的案例,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然后引入新《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导入实录:同学们,上之前,老师要给大家播放一个感人的故事,讲的是年迈的张大爷,仍然不忘依法纳税的故事。故事看完了,大家想一想,张大爷为什么说“公民依法纳税,利国利民”呢?
环节二:新讲授
税收的性质
过渡:同学们可以结合本第一段的内容,思考这个问题,一会请同学们发表见解。
学生阅读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2违反税法的行为
过渡:我们知道了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一下的四个案例,同学们现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讨论,注意思考:他们分别属于那种违反税法的现象?违反税法的后果是什么?
探究一:王某承包了一家服装厂,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产品销售不畅,产品积压十分严重,资金周转困难,工人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王某经过苦思冥想,想出一条“妙计”,他采取销售收入不记账,把销售收入当作集资款入账,不纳税,用这部分资金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后经举报,检察院一举破案,王某被提到公诉。虽然没有把钱塞进自己的腰包,但他的行为已经违反税法。
探究二:某电子元厂厂长刘某以货贷被骗为由,应缴税款迟迟不交,税务工作人员多次催缴,刘某却从银行转走大笔资金,仍以无钱为由拒不缴纳税款。司法机关对刘某依法拘留。拘留期间,该厂缴清了全部税款和罚款。
探究三:某市五金电线厂等家企业与当地税务部门相互勾结,在短短的4个月内,开出227份,总金额192亿元的空头发票和4份假已税证明。国家根据有关税收政策,返还退税款1218万多元。此案已告破。
探究四:陈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经理。XX年,该厂应缴税71万元,但他拖拖拉拉地只交了16万元。XX年6月,税务机关在催缴未果之后,依法将该厂库存款扣押。陈某不仅不配合税务工作,反而带人阻拦,煽动不明真相的职工围攻、辱骂,非法拘禁税务人员。XX年10月7日,当地人民法院以抗税罪处以陈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以罚金0万元。
学生探究,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
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缴税款的行为。材料一中的王某就是用了欺骗、隐瞒的方式偷税的。偷税的手段还有很多,例如:伪造、销毁、涂改账本和票据,隐瞒经营利润等。
2欠税:材料二中刘某从银行转走大笔资金,以无钱为由拖欠税款就属于欠税。
欠税就是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应税项目的纳税期限是1-1天,但超过天还未缴纳税款;或者纳税期限是30天,但超过7天还未缴纳税款,就属于欠税行为。
3骗税
材料三种五金电线厂的行为是骗税行为。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4抗税
材料四中陈某不仅欠税,而且带人阻拦、围攻、辱骂、非法拘禁税务人员的行为属于抗税行为。所谓抗税,即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过渡:以上的四种违法税法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针对这些现象,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一方面,公民应当履行义务自觉纳税,另一方面,公民还要行使权利,树立纳税人意识。包括:
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监督意识
2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3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这节我们重点学习了依法纳税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各种违法行为的表现和应受到的法律制裁。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认识我国税收的性质和意义,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自觉抵制违法行为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同学们,在走上社会之后,希望大家能够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做一个守法公民。
作业:联系日常生产、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税收实例,讨论应如何认识和对待依法纳税、诚信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这一论题,并以小论文的形式表述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