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复习教案3课时[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1:0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决问题复习教案3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决问题复习教案3课时》。

第一篇:解决问题复习教案3课时

第3课时 较复杂的解决问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较复杂的解决问题,熟练的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弄清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会列综合算式。

2、通过归类整理,使学生掌握各类题目的解决方法,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及作用。

复习重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通过复习,让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应用题)。

复习难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复习准备:练习试卷等

复习过程:

一、复习整理

1、题组练习

①李老师29岁时,小明4岁。小明今年8岁了,李老师今年多少岁?

②参加绘画小组的有6人,舞蹈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是绘画小组的5倍,书法组的人数和绘画小组同样多,参加舞蹈组的有多少人?

③把12条鱼分给猫妈妈和她的3个孩子,平均每只猫分几条鱼?

④妈妈买回一些糖果,比10个多,比20个少。分的份数和每份数的个数同样多。妈妈买回多少个糖果?

列式解答(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练习

1、列式解答。

①张老师有一根电线长12米,做一件教具要用2米,一共可以做几件这样的教具,一共要剪几次?

②把20粒珠子,平均放入红、黄、蓝、白四个袋子里。每个袋子放多少粒?

③一道除法题,除数是6,小明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看颠倒了,结果除得的商事4,。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几?

列式解答(学生独立完成)

2、列式解答。

①把一桶橙汁倒进瓶子,正好可以装4瓶。如果把这桶橙汁倒进杯子,正好可以装12杯。一瓶橙汁可以倒几杯?

②花店里有2束玫瑰花,每束9枝,还有6枝百合花。玫瑰花的枝数是百合花的几倍?

③同学们布置晚会现场,需要搬8张桌子,16把椅子。2名同学一次搬一张桌子,1名同学一次搬2把椅子。一次搬完需要多少名同学?

④一根电线,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余下的一半,最后剩下3米,这根电线原来有多少米?

三、知识的综合应用

1、甲仓库存有1200件衣服,拿走400件后比乙仓库还多100件。乙仓库有多少件衣服?

2、有两块各长46厘米的木板,钉成一块长86厘米的木板,中间钉在一起的重叠部分是多少厘米?

3、一桶油连通重910克,倒出油的一半后还重510克,桶重多少克?

4、有三盘橘子共24个,如果从第一盘拿出2个放入第二盘,从第二盘拿出4个放入第三盘,那么三个盘子中橘子的个数相等。原来每盘各有多少个橘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桌,我们一起来分享!

第二篇:解决问题教案3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执教者:韦柳媚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46页。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大括号和问号在图中表示的意义,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正确理解题意和图中表示的数量关系,并能列式计算。

2.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能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结合图意正确地选择算法。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师:今天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看图列式计算题。出示第1题。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学生回答,并要求学生用手势做出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生:岸上有两只螃蟹,河里有3只螃蟹,合起来是5只螃蟹。算式是2 +3=5只

师: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遍?

师:接下来这道题谁来说?(指名说同上)

师:同学们对前面学的知识掌握得很不错,值得表扬。2.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秋天

师:对,是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今天韦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大自然中看一看好不好呀? 生:(好)。课件出示课本第46页的小兔采蘑菇的插图,师:你们看,兔子一家人也到田野里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了,兔爸爸和兔妈妈带着小兔们来采蘑菇了。可是兔爸爸和妈妈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小朋友一起帮忙解决,同学们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希望我们的同学遇到问题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自己解决)

二、尝试探究 1.尝试探究

(一)师:小朋友们,我们来一起来看看兔爸爸和妈妈遇了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各种说法都有,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需要的信息)

生:我看到有两组兔子,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 生:(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

师:表扬会说的小朋友,同学们好认真观察喔。(1)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师:现在韦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的朋友,课件出示大括号。师指着大括号问:你们认识这个新朋友吗?生: 师:老师告诉大家,这个符号叫做大括号。师:你们知道大括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吗?生:

(引导学生说出合起来的意思,也是求总数的意思)那应该怎么合起来呢?(课件出示动画画面,两边合在一起的画面。)

师:大括号的意思是把左边和右边两部分合起来。也就是说把左边的4只和右边的2只合起来(师边说边用手势做表示合起来的动作)然后叫学生跟着老师用手势表示大括号的意思。

师:大括号可神奇了,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在左、右、上边的位置),可是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出示课件,大括号在不同的位置,老师简单的告诉学生大括号在不同位置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

师:现在韦老师又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看他是谁呀? 生:可能会说得出来是问号。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就直接告诉学生是问号。

师:“?”表示什么?生:

师:“?”这个问号表示要解决的问题。(课件出示)

师:“?”号在大括号的中间也就是“?”号和大括号连在一起表示什么意思?这里大括号和问号在一起表示:把左边和右边的两部分合起来(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是多少的意思)(课件出示)

师:再要求用动作的形式表示一下?带领学生一起动作演示“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6只兔子”

师:左边有4只小兔子,用几来表示?板书:4。右边有2只小兔子,用几表示?板书:2(2)提出问题

师: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用一句简单完整的话说出来:一共有多少只。)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一共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合起来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算?生:用加法计算。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生:表示合起来就是用加法计算。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列算式,学生翻开课本46页,列式在课本上。指名说出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6(只)师:算式中的4、2、6各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师:(提示:6的后面要写上单位名称“只”)

师强调:像解决这样的问题,计算出得数后要写上单位名称,并用括号括起来。板书:4+2=6(只)

师:最后记得口答,老师板书一共有6只。学生齐读口答:一共有6只。(3)检查,解答得正确吗?

师:我们解答完了,我们要检查,看解答是否正确。师:你知道怎样检查吗?

生1:可以一只一只的数,数看一共是不是6只。生2:再计算一遍 师: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图中左边有4只兔子就写4,(嗯,没错)右边有2只兔子就写2(也对啦),合起来是6只,都对了。同学们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检查,我们就可以保证我们解答正确了,我们就不是小马虎了。⑤小结解决问题的步骤: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都经过了哪几个步骤?(先看图里有什么,要解决什么的问题,再列式计算,然后还要检查,最后要口答。(4)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会解决问题了吗?生:会。师: 1.课件出示46页做一做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指名说出)生:左边有2只,右边有5只),师:大括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有多少只?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只?

师:用什么方法解答。生:用加法解答。师:用算式怎么列? 生:2+5=7(只)

师:记得提醒学生写上单位“只”,最后记得口答,答:一共有7只。2.尝试探究

(二)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解决加法计算的问题。现在老师想出更难一点的问题,你们敢挑战吗?(敢)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画,你们知道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 生:

师: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这幅图的?和刚才那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呢?那么图这幅图有什么不同呢?

请同学们认真地比较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提问:这个7只在大括号的下面表示什么意思?生:生:7表示荷叶上一共有7只青蛙,2表示有两只跳走了。师:“?”在大括号的上面有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号在左边表示问左边有几只青蛙?还可以说是还剩几只? 指名学生说出图意,师引导学生用完整的一句话表达图意。(荷叶上一共有7 只青蛙,跳走了两只,荷叶上还剩几只?

师:要求还剩几只?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原来的7只里面去掉跳到水里的2只,所以用减法计算。)板书:7-2=5 问:7-2=5表示什么意思? 3.比较加、减法的不同

?在大括号的中间表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在大括号的一边表示:求其中一部分,用减法计算。我来念儿歌 大括号,小问号,在一起,我会算。小问号,在中间 求一共,用加法。小问号,在一边,求部分,用减法。

三、巩固练习

1、课本47 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练习十第1题。

同桌互说图意,交流,然后列式计算。指名说出解题方法。2.课本48页的第1题。

四、拓展提升。

师: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答什么问题?生1:左边有6个图形,右边有1个图形,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算式是:6+1=7(个)师:这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生:4+3=7(个)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什么想?生:我从颜色上去看,红色有4个,绿色有3个,所以是4+3=7个 师:还可以怎样算式?

生:我是这样列式的,5+2=7,我是从图形上看,正方体有5个,圆柱体有2个,所以是5+2=7(个)

五、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认识了哪两个新朋友?

第三篇: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2页——11页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指导法 自主探究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游乐园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数学同步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1:

22+13=35(人)35-6=29(人)22-6=16(人)16+13=29(人)

(1)22+13-6(2)22-6+13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指导法 自主探究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面包房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

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8.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 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2:54-8=46(个)46-22=24(个)

8+22=30(个)54-30=24(个)(1)54-8-22(2)54-(8+22)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指导法 自主探究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跷跷板乐园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3: 4X3=12(人)12+7=19(人)

4X3+7=19(人)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准备:练习插图情境图。教学方法:指导法、练习法 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 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数学同步习题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

(一)课本P13~36页。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

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方法:指导法 动手操作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方法:指导法 动手操作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四、课堂总结: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例3: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24÷4=6(条)

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方法:指导法 动手操作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情景图。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请小朋友想一想。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个竹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4: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

12÷4=3(个)读作:12除以4等于3。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方法:指导法 动手操作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5: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第四篇:解决问题复习课教案

《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古蔺县水口镇水口小学 王兴万

教学日期:2011年4月25日 教学内容: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综合运用两三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

2、导入课题。

二、提供情景,合作探究

(一)、购门票

1、出示情景,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2、独立完成。

3、小组交流算法。

4、小结。

(二)、吃午餐

1、播放视频,情景再现,出示点菜单。

2、小组合作,讨论怎样点菜,计算要多少钱。

3、抽生汇报。

4、小结:合理安排生活,不要浪费。

三、拓展延伸,灵活运用

问题一:怎样合理安排住宿房间?

1、播放视频,课件出示情景,提出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方案,并计算要多少钱。

3、抽生汇报。

4、讨论:哪种方案相对比较合理?为什么?教育学生要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问题二:小明一家3人黄荆一日游后结余多少元?

1、小组合作,填写清单。

2、全班交流。

3、小结。

四、全课总结

完成了一天的旅游,你有什么收获?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用三位数相加减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思考、多动脑,你一定能解决更多的问题,你也会变得越来越能干,越来越聪明。

第五篇:6单元3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百分数

(一)第三课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例题3.【教学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0.63 1.08 7 0.044 13754 5 20 8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某种学生的出油率是36%。(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出示例3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 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百分数

(一)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4)小结解题方法: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14-12)÷14(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提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注意什么? 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20米是16米的()%,20米比16米多()%。(2)16米是20米的()%,16米比20米少()%。(3)一件衣服,原价240元,现价180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4)一种彩电原价每台2500元,现在价格降低了400元。降价百分之几?(5)一种彩电现价每台2100元,比原来降低了400元。降价百分之几? 2.课本练习二十一的第1.2.3题。

/ 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百分数

(一)3.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吨,更换了节水龙头后每月用水约9吨,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师: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 3

下载解决问题复习教案3课时[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决问题复习教案3课时[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队列队形复习广播操》3课时教案

    《队列队形复习广播操》3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动作的能力和朝气蓬勃的精神......

    列方程解决问题复习课教案

    《列方程解决问题复习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3、培......

    百分数分数解决问题复习教案

    百分数解决问题复习重点: 1、掌握用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单位“1”的作用。在单位“1”不相同的情况下,知道并能够进行单位“1”的统一。 2、能够根据分数与比之间......

    小学第6册英语复习3课时教案

    小学第6册英语复习3课时教案 www.5y kj.co m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问答中外重要节日及部分中外名人的生日所在的月份或季节。 教学难点: 正确表达中外重要节日及部分中外名人的......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共5则)

    第 6单元 百分数(一)第3课时 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例2。【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和分数的互化。2.会......

    拿来主义教案3课时

    《拿来主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正确理解运用反证、具有讽刺意味的语......

    《地名》课时3教案

    《地名》教案(第三课时)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丁丁、冬......

    春教案(3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A.用普通话有感情反复地朗读课文,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B.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句、段。 C.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