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专题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因此必须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及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英语能力需求情况,探索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这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学改革;高职英语;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1、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调查的院校均开设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这为学生的英语交流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但在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上存在一定差异,不尽如人意。基础英语的设置应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分专业、不分层次,“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足。专业英语应该普及到每所院校或每个专业,并将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有机联系起来,而且专业英语课程不能只流于形式或太难。
2、教材内容有待丰富和完善
高职英语教材应选用统一的标准编写,各院校选用教材不能有太大差异,否则不适于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教材内容可多选取跟中国文化相关的题材,少加入了一些英美文化的内容。这样才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3、教学方式有待改善
本研究所调研院校中,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它的优点是能够模拟并形成一定的语境和场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存在弊端,如:有些教师一味地使用多媒体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把“人灌”变成“机灌”,形成了现代化的填鸭式教学;课件演示速度快,使得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进度。教材附带的课件并不是根据所有学生的实际水平制作,不够详细和简单。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1、准确定位目标,构建灵活、合理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
重新审视未来职业取向及社会特别是重点行业、企业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重新审视教师的英语教学方式,准确定位,构建灵活、合理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形式应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利用互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在低年级开设公共基础英语课程,在高年级开设专业英语及专门用途英语拓展课程。依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的英语能力要求,实行分类教学、分类指导,以获得高职英语教育的最大时效比。
2、合理设置课程,注意课程间的衔接连贯
所谓“模块化”就是根据不同专业对英语能力的不同要求,按照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类别分别进行设置,然后对学生某一项技能进行重点强化,以“重点”技能的学习带动其它技能的学习,从而促进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模块化能够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英语课程,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所谓“层次化”,就是为了满足不同起点学生的学习要求,将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分为不同的级别来组织教学。高职学生的来源较为多样,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单一进度很容易造成起点高的学生“吃不饱”而起点低的学生“跟不上”的窘境。
3、改进教学模式、调整教学重点,助推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通过创造英语典型任务的方式,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以工作实践为手段、主线和框架,以“特长项”的学习带动“普通项”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比笼统的讲授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在英语教学中应依据专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核心原则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实践”教学的重大特色。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就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的促进和激发,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教学中可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激励作用,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把学生的学科内容与将要从事的职业联系起来,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演和讨论,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
4、改革考评机制,强化科学考核
传统的考评机制多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尺度,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评机制改革势在必行。高职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更应采用多元考评的方式,以真实反映学生的英语能力。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科学考核。同时,鼓励学生选择性参加英语职业技能考证,提高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和社会认可度。
5、加大投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在“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本位”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充当着多种角色,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素质对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特别是各类专业英语拓展课的开设离不开能够胜任的英语教师队伍。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英语教师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投入,提升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英语教师必须了解各行业、专业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对行业、专业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学生全面、系统地完成职业英语训练任务,满足社会需要,实现教学与实际工作的接轨。
三、结语
总之,高职英语教育和普通高等院校的专业英语教育是有区别的。前者更注重培养和社会岗位切合的人才,所以高职英语课程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而开设。不但要加强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重视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培养,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以实践性和实用性为专业特色,实现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珠.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赣南师范学院,2012.[2]赵红霞.浅析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创新型高职英语教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1:83-84.
第二篇:输入输出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输入输出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近几年高职生源结构多元化,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本文基于输入输出互动模型,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利用微信平台、微课、手机报等信息化渠道灵活选用学习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等,提高学生有效输入,促进语言输出,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输入输出;高职;英语教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3.02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079-03
现有的输入输出互动假说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和实践多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某一个假说应用在某单项英语技能的训练,如输入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等。二是输入输出互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多研究的是本科段大学英语教学,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研究比较少。本科和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不一样,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各位高职老师面临的难题。
一、输入输出互动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
(一)输入假说
语言输入假说是克拉申提出的监察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他认为如果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下接触大量稍微高于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就能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但是他的可理解性输入是针对目的语环境进行的,而我们的学习者没有使用英语的自然语言环境。另外,稍微高于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比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高多少的语言知识很难界定。过难的语言学习资料使学习者无法理解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过于简单的材料会导致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由于每个学习者个体差异很大,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最佳的语言输入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也很难把握。最后,外部语言输入固然重要,可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对语言输入的吸收也起着关键作用,语言知识只有被学习者吸收并转化成相应的语言能力,才是学习者习得了该语言。
(二)输出假说
Swain认为可理解性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学习者二语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学习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会意识到自己的表达方式与目的语正确的表达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更正自己的表达,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语言能力。Swain将可理解性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功能归纳为三类:注意触发功能,假设检验功能,元语言反思功能。
(三)互动理论
Wagner-Gough&Hatch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会话互动是获得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形式和获得语言输出的机会。Gass&Mackey在2007年整合语言输人、互动、反馈和输出提出新的互动假说,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也包含在内,因此被称为“输入互动和输出模型”。新的互动假说描述了学习者从语言输入、参加互动、得到反馈到语言输出的过程,它是一种语言习得的模式。
(四)语言输入、输出和互动假说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不
语言输入和输出不是孤立的,应该通过课堂互动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输出性活动,引导学生在意义的互动交流中提高对语言形式的注意。输入输出互动假说为诸如交际法、任务法等大学英语教学法提供理论依据,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将三者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输入输出互动,从而提高高职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
二、基于输入输出互动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一)灵活选用教学内容
通过学生课堂表现、测试成?与任课教师访谈,了解到学生英语水平差别很大,如果对所有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便老师按中等难度授课,差生仍觉得难、听不懂,而程度稍好的学生又觉得容易,这两类学生都不愿意听。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语言输入的难度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匹配,造成这两类学生消极应付英语课,甚至上课故意忘记带课本,只拿手机进教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授课时就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选择与取舍,大胆地舍弃较难又缺乏趣味性的内容,选择一些趣味性强而难度适中的材料。例如教师把课本作为基础教学内容,搭配使用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之所以选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是因为其内容丰富、时事性强,双语手机报每天有早晚报,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娱乐、趣闻怪事、名人名言、有声新闻,还提供常用的口语表达及分类提供热门词汇,难度有难中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现有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学习吸收。双语手机报的内容贴近生活、时事性强,大部分内容学生有所了解,有了一定的中文背景知识学习起英文表达相对容易些,不会觉得内容离自己远、枯燥。另外,内容以中英双语呈现,利于学生对照吸收,由于早晚报内容丰富,难易不等,各层次学生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难度适合自己的内容学习。如2015-12-11的晚报,内容包括Tobacco tax tobe raised我国拟提高烟税及价格HK occupy sitescleared香港警方全面清障;self employment encour.aged大学在校生可休学创业;sick wife freezes meals老太为老伴备余生菜肴等,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现有水平选择阅读,一天只要学习一条,吸收正确的表达并能用英文表述出来,长期积累也会有很大提高。对于程度差的学生可以不要求他们吸收一条完整的内容而只选择手机报中专门列出的每日热词学习即可。
除了基本教材、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未来职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活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大胆舍弃、合理补充将会使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充满新鲜感、趣味性、职业性与实用性,使英语课堂充满活力,激发起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优化教学方法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相对薄弱,学习兴趣又不高,教师应采取传统讲授法、结合促进学生互动、输出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相对有限,教师在课堂中还必须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语法知识和单词基本用法。但是,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除了讲授还需要适时地采用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促进学生互动、输出来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引人CECE训练法、Toastmaster模式、微课、微信答题和百度问卷星等方式方法。
CECE训练法就是用中英双语材料对学生进行训练。首先让学生听或读中文材料,思考对应的英语表达,之后听英文录音,跟读模仿,纠正语音语调,并学习好的英文表达和他们不会说的词句(学生程度不好,或听不明白时可改为阅读的方式)。然后再听中文录音或看中文篇章,利用学到的地道表达把它译成英文。高职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薄弱,首先进行可理解性输入,使他们积累一些词汇、地道地表达,才能提及听力口语的训练。练习材料不可太难,应根据语言输入理论,给学生使用略高于他们水平的资料。
Toastmaster模式是一种充分利用输入互动输出模型的语言提高方式。爱好英语,想练习表达能力,公众演说能力的会员可以利用toastmaster clubs这种形式提高自己。Toastmaster每次活动有指定演讲训练、即席问答训练和讲评员训练等几个阶段。整个活动中,会员会被分配不同的角色,如主持人、计时员和讲评员等。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时可采用toastmaster的形式。练习材料同样采用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上的内容,学生有中英文的内容作参考,先进行学习后自己表达。指定演讲者根据事先准备的内容进行演讲,讲评者就演讲者的讲解及肢体语言的使用进行评论并给予建议。没被指定发言者也可参与到讲评和即席问答训练中,彼此分享经验。利用toastmaster的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吸收可理解性输入、促进学生主动互动和输出,并能提高学生公众面前流利自然讲话的能力及有效沟通能力。
通过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完成?y易程度适当、并自己感兴趣的CECE篇章练习及进行定期toastmas―ter模式的会议,促进学生互动输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了可理解性输入,在互动与输出中及时得到反馈、之后引起注意、验证假说、调整输出,从而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三)提高课堂纠错技巧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效果起着关键作用。正面情感会促进语言习得,负面情感会阻碍语言习得。如果课堂中学习者的错误频繁被纠正,会严重影响他们思维与表达的流畅性,还会影响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虽然及时的反馈能引起学习者注意,调整语言输出,但课堂中对学生不断地纠错还是应该避免,教师只需要在学生无法完成表达时进行一些必要的提示,在最后进行总体讲评或总结时再进行集中纠错,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减少挫败感,不至于失去学习信心。
(四)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
大部分学生只在英语课堂上学习英语,课堂外没有学习英语的习惯。我们要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我们推荐学生利用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随时随地学习,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在听到或看到与手机报中内容相对的中文信息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联系到英文表达,日积月累英文水平无形中会得到提高。这种学习过程本身无压力,不规定学习时间及任务量,学生不会觉得乏味。另外,我们要给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灌输B2A(believe to achieve相信到成功)理念,让学生看到学习效果,获得成就感,产生B2A思想。让学生相信只要坚持按照这种方法,英语并不可怕,一定能学好。
(五)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是针对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进行。无论分数高低都无法体现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新的考核方式我们采用学生平时课堂的互动、输出参与表现+课外的自主学习情况+听说写测试,这样更能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注重应用和自觉英语学习意识的养成。
三、结语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学生2020年将达1480万人。这就意味着今后职业教育规模更加庞大,层次更加多元化,学生基础可能更加薄弱。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每位高职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难题。基于输入输出互动假说,本文针对多元生源的高职英语课堂进行了研究,希望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第三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教学改革
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的数量连年增加,社会人才的供求关系出现了极大的变化,高职生就业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高职生也越来越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而作为招聘方的企业也在不断地抱怨新进的高职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如何使高职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就业市场上找到合适位置,是高职生面临的严峻考验,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笔者认为,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深化高职教学改革,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一般按照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模式设置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对实践重视不够,忽视学生技能的培养。毕业生到生产、服务一线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实施高职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就是要在课程建设中,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就是要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从岗位需求出发,紧密围绕实际岗位的具体工作而展开,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能力的养成,最终通过职业资格考核或岗位技能鉴定进行检验。教学内容应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设计,以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程融合为途径推进双证制度,课程标准涵盖职业标准,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教学方法。积极尝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教学中获得技能。各专业根据对应企业不同的岗位,将所需要的知识划分成相应的项目,将各项目中所要求掌握的技能化解成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到专业知识,获得职业能力,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突出实践教学,必须改变过去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把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建立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并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之中,所有专业的实践类学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为实现实践与理论相融并进,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在充分调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针对行业企业中不同岗位及岗位群的特点进行分析,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结构和要素,将这些技能结构和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突出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是职业学院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良好的实训实习条件是实行工学结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保证。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实行情境育人,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融入到生产性实训各个环节。加强校内实习实训设备建设,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及时补充现场新技术所需求的设备,实现实训设备的标准化,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和工学结合校内化。为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求,各职业学院应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与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学生学习期间交替安排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通过参加工作和接触社会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在工学结合实践中加深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在现场真实环境中感受专业工作过程,在工作过程中进一步锻炼专业技能。改革课程考核和评价模式,实行职业能力考评
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形式,重理论、轻实践,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鉴别学生的差异性,不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进取精神,引导教学发展,促进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发展提高。改革课程考核和评价模式,一是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二是始终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注重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考评,三是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教育,努力使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把学生取得“双证”率作为考评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四是教学考评与就业创业结合,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着力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学校加强职业技能教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要求所有教师应有明确的“双师型”意识,把成为“双师型”教师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素质的目标;二是专业课教师都应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也是本专业、本行业实践操作的行家里手;三是每个“双师型”教师都应具有指挥、示范、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能力;四是一个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应和学科、专业建设配套,努力建成结构合理、数量适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四篇: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能力本位教育.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能力本位教育
摘要:对“十一五”期间我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对基地的CBE(能力本位教育)进行了重新认识,提出了以能力目标为中心构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能力本位教育教学体系的构想,并对加强教学实践能力锻造、优化教学实践环境、不断提升职教师资整体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CBE;能力目标;教学实践
能力本位教育,英文名称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又称CBT(Competence Based Training 能力本位培训)。能力作为一个教育概念,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十分突出。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能力观具有不同的能力标准。能力标准对能力本位教育(培训)教学体系的构建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下面将就职教师资的能力标准、职教师资是否要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如何构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能力本位教育或能力本位培训、其教学体系体现何种内容、“十一五”期间应该表现出何种时代特征等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以能力目标为中心构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CBE教学体系
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大幅度提高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培养培训能力”。《意见》指出,必须切实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基地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内涵建设,必须把师资培养培训项目开发和课程建设作为核心,各基地的培养培训项目要体现自身的专业和学科优势,创出品牌和特色。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能力培养目标应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第一,坚持以提高性培训为主,面向社会开展职教师资资格培训。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制定80个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开发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用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项目体系,满足新师资培养、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养培训需求。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快速高质量的发展,教师队伍规模稳步扩大,素质结构不断优化,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建立起了以国家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为龙头、省级基地为主体的师资培养培训网络,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养培训活动广泛开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职教师资队伍仍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教师的数量、素质、结构等都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规模与职教师资增长数量不相适应、教师总量不足、生师比偏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等。此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与人才培养素质的要求不相适应,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也亟待完善等。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过去一段时期内,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弥补性培训曾对师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提高教师的学历,对于提高职教师资的整体质量很有必要,但如果不尽快把弥补性培训调整到提高性上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就会落伍。要使基地成为培养培训合格师资的主战场,培养培训对象不仅应包括学历不达标的教师,还应包括一切从事与职教事业相关的教育类人才,如教师、管理人员、实习指导人员,以及一切具有一定职业技能且有相关相应学历并有志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员。只有这样,基地才能为加快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特别是职教师资队伍的调查分析,依托学校的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特别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的研究,力争取得一批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使基地成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主阵地和职教师资科研的重要平台。
第二,以职业性为特征,以复合性为内涵,切实提高职教师资的师德师能。
能力由知识、技能组成,是知识、技能、才智、态度等多元素的整合,是职业表现中多成分的素质结晶。职教师资的能力认定,首先要体现“教与授”的职业特征。职教师资与理论型、研究型、设计型、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区别在于能教会做、能讲会教。“口才”是教的基本条件,不但要能动口还要能动手,这是职业教育师资的底蕴所在。这就要求基地的CBE充分体现职教师资的职业特点,为其打造深厚的本位能力功底,包括胜任教师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动手能力、群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调控能力等。这些能力集中成复合性能力。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CBE构建中,必须目标突出并严格考核复合性能力的程度。
教育部的《意见》明确指出: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师德师能培养已成为基地CBE的重要内容。基地要建立师德考评奖励制度,要把师德建设作为职教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职务聘任、选派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要构建师德建设工作检查评估体系,对到基地学习的每一个学员进行科学的师德考评。与此同时,以地方职业教育的师资德能需求作为基地培养培训的方向,不断强化德能教学实践。
教师的专业教育是对已经取得某一学科文凭或正在学习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的职前或在职教育。其内涵是培训教育知识、教育技能、养成职业态度、进行伦理训练。职教师资的CBE是把所教授的学科知识、应用技能与教师的专门教育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师的系统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对于职教师资而言,其专业知识不是指所教课程的知识,而是指该专业领域的知识,即职业技术(工种)。教师要传授知识技能,就必须懂得如何教授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因此,掌握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熟悉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手段等,正是基地CBE体系中建立在职业性特征基础上的复合性能力的培养培训所需要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师德师能的关键所在。
第三,以提高教育教学素质为基点,重点加强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基地是师资的锻造场所,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培训包括教学计划、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实训模式等一系列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严格遵循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素质这一能力目标原则。基地必须牢固树立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教育手段的综合化观念。在培养目标上,要以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为基本规定。在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加强教育教学的技能训练,还要特别注重拓展和延伸其专业知识,使其个性特征得到很好的发挥。
知识技能的主体与多维以及传授方法的多样与多变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职教师资必须做到一专多能。基地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教师,教师对教师的教育应有别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基地CBE教育的终端是应用型技能人才。所以,基地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具有相对的特殊性。职教师资必须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相互沟通,这是根本。在这个根本上养成教学的技能技巧是职业教育师资的特殊性所在。如今电脑、视听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广泛运用,特别是信息网络的发展使教育手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更快提升,基地应当十分重视视听教育的综合、讲授与讨论的综合、集体与个体教学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与交互网络的综合,把CBE过程的多层次性、多方面性和多阶段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教育与自我教育、育才与
自我成才的生态型网状教育环境。
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锻造,不断提升职教师资整体水平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以培养培训职业教育的骨干师资力量为主,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并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基地以造就合格的职业师资人才为本位。这些年来,基地在新师资培养培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十五”期间,随着职业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体系框架。今后,在加强基地自身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抓好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培训这一重要环节,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造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做大做强。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优化CBE教学环境,建立健全“教学型实践”工程体系。
“教学型”实践针对“应用型”实践而言。职教师资的实践实训目标和方法与“应用型”应当有所不同。基地的培养培训对象并非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而是肩负对这些应用型技能人才进行知识技能传授的职业师资人才。通俗地说,基地的能力本位培训依据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两个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教他们怎么教”的教学,而非“教他们怎么做”。优化CBE教学环境要求合理安排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学实践与职业岗位考评、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手段创新等各个环节,并依据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全面要求将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技能进行系统的设计,做到以专业学科知识为载体,把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这样,在培养培训过程中就能充分体现教育理念与教学结构的最优化。
另外,突出“教学型”实践,还必须在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能力目标、规格方向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要严格按照教学实践的要求,加大与实习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基地、企事业合作单位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合作力度,有目的地构建起本地区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二,强化实践教学能力的锻造功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结构布局。
最近,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必须依托高校,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大力推进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优化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资源,强化实践教学能力的锻造功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空间是基地CBE的本位职能。应不断加强基地与基地间、基地与企业间、基地与行业间、基地与人才需求方之间、基地与各科研机构及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目的在于寻找实践教学的最有利突破口,并在专业建设、项目开发、岗位培训等方面广泛与社会接触,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综合运用能力。
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的不可分割性,注定了教育的内涵是“职业岗位的不断重组与派生所影响的教育”。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产业的纵向延伸与横向交叉及相互渗透随处可见,这必然要求职教教师既要有工作能力,又要有应对社会职业岗位不断变化的教学适应能力。在知识与能力成为人们谋事立身的当今时代,注定了从岗位到行业、到领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具有不断扩张性。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师资人才,在养成自身的岗位能力和传授职业岗位知识时,应广泛涉猎岗位所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范畴。因而,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十分重要。
实践证明,具有行业领域知识技能的人才比只具有岗位知识技能的人才更具有社会适应性与技能生命力。基地培养师资,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强化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突出专业领域的知识培养,重视行业领域与岗位职业技能训练,正确处理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把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与岗位综合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知识型人才培养与教育型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并把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与操作技术技能训练始终贯穿到职教师资的CBE目标培养培训计划中,从而使实践教学形成一个专业面广、适应性宽、针对性强、能有效发挥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整体功能的系统的教育教学网络。
参考文献:
[1]黄崴.教师教育体制国际化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王兰兰.应用型本科院校CBE人才培养控制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06,(5).
第五篇:浅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语文 教学评价 能力本位
论文摘要:为适应当前高职院校打破以学科理论知识为核心的传统课程体系,积极构建以职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本文在对当前高职语文教学评价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定位高职语文教学评价的目标和功能,主张树立以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本位的多元化教学评价观。
高职语文是面向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和素质教育课,作为高职院校最具综合性、基础性的课程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为了适应当前高职院校迅速打破以学科理论知识为核心的传统课程体系,积极构建以职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课程体系背景下的深层次教学模式改革,进行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在对当前高职语文教学评价的利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定位高职语文教学的考核目标和评价功能,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实行以语言应用能力为本位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构成元素
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基本功能是诊断与定位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并服务于课程目标。教学评价与课程目标是有机的统一体,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教学评价的目的、功能、内容和方法等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试内容和方式引导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是未来教学方向的导航,考试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测定学生学习成绩,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考试的目的、内容、方法是高职语文考核整体化的三个互为支撑的元素,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检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调整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高职语文教学评价应符合能力培养目标
高职语文课作为基础性、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从知识、情感、审美、道德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文学欣赏和语言表达训练的想象性、情感性、思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拓宽学生的视野,塑造学生的品格,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交际、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判断是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未来对人生有了更高的追求。基于此,我们应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机制,以最大限度地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目前高职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以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为主,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不够重视;从评价主体上看,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不够重视;从评价功能上看,强调评价的等次评定功能,忽视评价的激励促进功能;从评价内容上看,重视对知识与技能再现性评价,忽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从评价的方法上看,重视书面考试,忽略对学生活动性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无论是目的、功能或是内容、方法都不适应新的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在:
(1)考试评价内容和方法过分拘泥于教材内容。统一规划的教材具有权威性和普适性,但是从应用的角度讲,相对缺乏实效性和特殊性,本身编写、出版、发行的周期无法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速度。目前,高职语文教育的考试内容仍依附于教材,以教师、教材、课堂为命题中心,评价方法单一,评价范围狭窄,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引起学生的心理惰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殊性和高职语文教学现实状况要求教师必须突破固定教材程式,充实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在考试和评价内容及方法上进行突破,打破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充实新内容、吸纳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2)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现行评价方式往往以标准化考试为主,标准化命题考试尽管能简化考核的程序和环节,保障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但由于教师命题时并不能完全达到科学化的要求,有的只流于题型的标准化。这造成命题只限于个别知识的检验,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能力的考察,弱化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