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单元 美丽的早晨 第一课时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美丽的早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早晨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歌曲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珍惜时间的感情。
2、学习休止符,能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歌曲中的休止符。
2、能准确演唱《早晨的歌》。
教学准备:钢琴、音乐播放器、歌曲的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大家听听这里有几种你熟悉的声音?(同学们一一找出早晨练声、广播、鸟叫、鸽群飞起、哨声、跑步、扫马路等声音)那你们想想,在一天中,什么时候才会出现这些声音。老师:对,这就是早晨。
三、讲授新课
1、导入:今天随老师一起到户外看看早晨人们都在干什么?(第一遍听)
2、初听歌曲。老师:你都看到了那些晨练活动?户外的晨练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推开窗子,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段优美的音乐传入我们的耳际。放歌曲(闭眼聆听)。
老师:早晨真美,歌词中是怎样描绘早晨的?
4、指导学生读歌词(出示图片)5 1 3 3 0 ︳5 1 3 3 0 ︳ 甜 甜 的 风 微 微 的 笑 5 1 3 5 5 ︳0 4 5 3 0 ︳(重点练习切分音、休止符)早 晨 的 空 气 多 么 好
5、老师弹琴,学生随音乐用“la”模唱歌曲的旋律。
6、放歌曲录音,学生轻声跟唱。
7、学生随录音完整地唱。
8、处理歌曲。1)唱好空拍处
2)情绪的处理。老师:我们唱歌时要找到沐浴在早晨明媚阳光中的欣喜美好感觉,通过你们的歌声让我看到,感受到。
9、分组演唱。
老师:早晨美不美?“早晨的歌”所歌、所唱的都是可爱的你们,因为你们是早晨的花朵,早晨的绿树,更是早晨的太阳。让我们一起唱响早晨的歌,唱响我们自己的歌。两排为一组,看哪组唱得好。
三、音乐活动:“做早操 ”
四、小结:
1、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受。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的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 教材分析:
《空山鸟语是一首二胡独奏曲,乐曲结构属于多段体,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简单几笔就描绘出题意幽邃、深远、静穆的意境,接着,以非常活跃的旋律进行,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全曲贯穿始终,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相结合,宛若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清新愉悦心情,与自由自在的鸟语交融相织。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拟手法,将鸟语音乐化,使乐曲的造型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因而音乐优美生动,富有情趣。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刘天华(1895~1932)原名刘寿椿,江苏江阴人,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为著名文学家刘半农之弟,也是我国30年代的国乐大师,由于他在创作和演奏上的努力,使我国的国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开拓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刘天华生活的时代,正值内忧外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叫花子胡琴要饭的笛”一语道出了当时民族音乐的社会地位。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刘天华抱 定“改进国乐”的坚定信念,在崎岖坎坷的路上奋战了20年,培养造就了优秀的民族音乐演奏家,创作了几十首二胡、琵琶曲和练习曲。人们所熟悉的二胡曲《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苦闷之讴》、《独弦操》、《烛影摇红》等都是他创作的。刘天华对我国民间音乐也作了许多整理工作,他就是因为在天桥收集“吵子会”锣鼓谱,在与民间艺人接触中,不幸染上猩红热病,于
1932年6月8日因医治无效而病逝,时年仅37岁。
教学目标:
1.感受题目中的“空山”与“鸟语”的意境,让学生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的感情,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
3.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我国民族乐器二胡演奏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在聆听中体会乐曲的感情和意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教具准备:钢琴、音乐播放器、乐曲的CD、图片、二胡。
教学过程:
1、引入。
“空山”是出自唐代王维的诗“空山不见人”的意思。整个曲子的意境是幽静、深远,犹如山林的召唤,空谷回声。
2、初听乐曲《空山鸟语》。
思考:你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声音?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揭题介绍二胡著名演奏家:宋飞、华彦钧、闵惠芬、刘天华。
4、完整聆听音乐、感受二胡音色特点。
介绍二胡:包括二胡的构造、基本演奏方法、音色等
5、精听欣赏乐曲《空山鸟语》。1)聆听引子音乐:
我们一起随着动听的引子音乐,看一看音乐把我们带到了哪里? 提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学生描述。
3)聆听“人”片段:这么美丽的山谷,你们想不想去呀?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怎样表现自己高兴的心情呢?
4)学生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亲临山谷的兴奋。
5)聆听小鸟片段:山谷里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朋友,我想最高兴的要数小了,小鸟们会怎样表现呢?
6)再次聆听,学生戴头饰自由用身体动作和声音来表现小鸟。
7)聆听结尾音乐,感受热爱的感情:看着你们这些小鸟飞来飞去的身影,听着你们婉转动听的声音,连我都深深地被音乐所吸引。
8)完整聆听音乐选择诗歌,体会意境:在大家的配合下,我们一起欣赏了《空山鸟语》的音乐,你觉得下面哪首古诗的意境更符合乐曲的感情呢?(小组讨论)9)介绍作者的灵感来源并朗诵王维古诗。
(六)延伸欣赏
1、配乐诗朗诵:你觉得乐曲还适宜朗诵哪些古诗?
2、听音乐出教室
第二单元 民歌在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
2、听赏台湾童谣《天黑黑》
教材分析:
1、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 这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 民歌。从它的音调风格来看,有着陕北的特点,这就给人们的印象是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或其它流域。旋律线给人一种起伏、摇荡的感觉,感觉是在船上。再从它的节奏和速度来看,既平稳而又具有一定力度,这就使人感觉不是在激流险滩中行船,而是在较宽阔平静的水面上行进。从整个情绪来看是比较辽阔而开朗的,使人想象黄河是宽阔深广的。透过歌词内容,仿佛又看到黄河迂回曲折的河道及无数船只和艄公形象。这首歌在调式上也极有特色。前边大部分都以A商调式进行,只是到最后一句才用转调的方式转到G徵调上来,让人感到既新颖又完整。
2、台湾童谣《天黑黑》 这首歌曲流传于台湾省北部和闽南地区一带。虽是童谣,但大人孩子都很喜爱,传唱十分普遍。歌曲唱道:“天快要下雨了,爷爷在外面挖了一条泥鳅回来,爷爷要咸的,奶奶要淡的,两人相争,把锅给弄破了”音乐形象淳朴天真,富有农村生活的气息。歌曲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演唱装饰很少,平实自然。第一部分唱爷爷挖回了泥鳅,全家十分高兴;第二部分表现两老争吵,语调诙谐生动。旋律以第一乐段的材料为基础,逐步衍化,音域也逐段向上扩展,层次清晰。乐段的结尾处多用衬腔,使歌曲更加生动,特别是最后摹仿铜锅被打破的声响,很有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黄河船夫曲》,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
2、通过欣赏《天黑黑》,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3.在欣赏中进一步让学生接受我们国家丰富的民歌文化,培养他们爱国情结。教学重点、难点:
在欣赏中感受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教学准备:
音乐播放器、歌曲CD、黄河地图
教学过程:
一、欣赏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两遍)
1、提问引入:你是否知道与黄河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你知道黄河流经我国哪几个省份吗? 展示黄河地图,找找看黄河流经的地方。(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2、初听民歌《黄河船夫曲》。
提问:你能辨析出这是一首什么地方的民歌吗?(陕北民歌)。
3、复听民歌《黄河船夫曲》。
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黄河船夫富有情趣的生活)。
4、再听民歌《黄河船夫曲》。
歌曲在旋律音调上运用了什么手法?(重复)。
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出现了几次?(五次)。
5、你能模唱这首歌吗? 欣赏《黄河船夫曲》,并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
二、欣赏《天黑黑》 1.故事导入。
让学生了解歌曲内容为欣赏打了基础。
2.初听歌曲,了解主要内容,让学生讲一讲,听出什么。3.出示歌曲,复听歌曲,感受歌中幽默的情绪。
听后让学生回答,你觉得歌中最有意思的是哪一段,一起跟着录音哼哼
4.再听歌曲,教师加上渲染气氛的导语,请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扮演歌中的老爷爷,老奶奶。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放马山歌》 教材分析:
《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的一首著名山歌。是歌唱家黄虹的保留曲目。歌词非常简朴,七言两句为一段,反映牧马人生活。音乐结构也很简练,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乐句的曲调,是根据上乐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手法洗练。其中夹以“喔噜噜的”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生活气息,活跃欢快。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吆喝声又别具特色,十分适合活力四射的学生学唱。还可以通过这首歌曲走进云南,走进山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云南,了解云南山歌,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歌曲《放马山歌》,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进一步了解云南,了解云南山歌的音乐特点。
2、通过听赏《放马山歌》,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云南的音乐特点。教学准备:
数码钢琴、音乐播放器、歌曲CD、有关云南风土人情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由宋祖英演唱的《放马山歌》 问:这首歌曲是哪个地方的?(云南)
2、问:大家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了解?
(出示图片,展示云南的风土人情、特色、景点、代表歌曲,比如泼水节等„„)
3、云南民歌介绍
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
二、新课教授
1、歌曲介绍 《放马山歌》是50年代初,擅长演唱云南汉族民歌的优秀歌唱家黄虹的代表曲目之一,她自己在艺术上的钻研和积累,使这里民歌的地域风格更加鲜明,在全国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在西南高原,人们主要从事两种生产方式,一是农业耕作,一是放牧牲畜,因为这里既有雄伟的崇山峻岭,又有宽阔平坦的盆地——坝子和曲折蜿蜒的河谷,它们为各民族人民提供了农业种植和养畜放牧的天然条件,从而也使该地区成为我国很有代表性的高原农牧经济区。而《放马山歌》从题材内容而言,是一首典型的“牧马人之歌”。
2、初听《放马山歌》
问:⑴歌曲的演唱形式——演唱形式是指演唱形式是指齐唱、独唱、重唱、合唱等演唱的组合形式。(独唱)⑵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
(欢快、高亢、奔放等)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山野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感情所演唱的抒情性民歌,歌唱者能无拘无束的抒发自己的感情。主要在山野、田间演唱,这类民歌比较自由、舒展、高昂、奔放。
3、复听《放马山歌》
讨论: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内容,歌曲的音乐特色。
这首民歌所反映的正是西南高原的一种很传统又很普遍的生产和生活,它的唱词采用了“十二月”体,这显然与内地传统民歌体式有关(内地传统民歌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花名等形式联缀),但它所用的衬词如“哦呦”却有本地特色。曲调的音域仅为五度,加上密集的节奏音型和上、下句尾部两次呼喊(似乎模拟吆喝牲口之声),使它具有浓厚的山野风格。反复播放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表达的意境、情绪。
⑴听《放马山歌》,学生轻声跟唱。
⑵老师唱歌词,学生进衬词。
⑶提出问题:为什么最后一句“不会发,不会发”演唱的速度要逐渐减慢? ⑷分析歌曲表现的情绪,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跟唱。
5、课后扩展:
欣赏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让学生感受不同歌唱家所演唱的《放马山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上山砍柴时唱的四川民歌,它曲调高亢、奔放,节奏较自由。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参与的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音乐,从而激发他们大胆演唱山歌的兴趣,并在情趣盎然中感受到民歌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特色。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把握山歌的特点及其演唱风格。
2、准确把握上波音的唱法,协调地完成二部合唱。
3、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四川,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以乐观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难点:
歌曲中上波音的演唱及跨小节切分音的演唱。教学准备:
数码钢琴、音乐播放器、歌曲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歌曲:
1、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同学们,你们了解四川吗?有谁去过四川,请大家把了解的四川相互交流一下。
2、生交流。
3、师:四川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区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勤劳朴实。那里的人们经常上山砍柴,而他们上山砍柴的时候,特别喜欢唱山歌。同学们,大家想不想听一听他们唱得是什么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4、放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
5、让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复听歌曲范唱,做声势律动。听老师范唱歌谱,学生观察歌谱,有什么难点?
6、解决歌曲难点。唱歌方法的指导: 师:同学们在演唱时,吐字、咬字要清楚,演唱时用上腰部力量,嘴皮用一点力气。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在学习时遇到的疑惑(1)波音的学习(2)讲解衬词
7、视唱歌谱。
8、听老师演唱歌词,学生默唱歌词,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9、完整演唱歌曲。
10、欣赏合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学生讨论,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如领唱、齐唱、轮唱、一领众合,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声音要清晰明亮。
1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分组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劳动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希望同学们成为一个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收获快乐的人。也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欣赏、多了解一些中国民歌。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教材分析:
1.歌曲创作背景:1940年10月,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位于沂蒙山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虽然贫穷、偏僻,但群众基础好,且隐蔽、平安。当年,抗大一分校在这一带工作、学习,文工团就驻在这个村里。《沂蒙山小调》就在这时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和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创作的。歌曲最初的题目是《反对黄沙会》,曲调是他们根据山东逃荒到东北卖唱人所唱的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
2.《沂蒙山小调》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山东民歌,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一段体。民歌抒情极浓,特点是:每个乐句的尾音为中心作回返的拖腔,(如 2 1 2,1 6 1,6 5 6)四个乐句的落音层次递降 2 1 6 5。这首歌是具有山歌风格的小调,为了把声音传远,有个长腔,前一句的尾音是后一句的始音,这种创作形式为“鱼咬尾”。鱼咬尾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它类似于文学创作中“顶真”的修词方法。如,李白的诗《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也随君渡湘水„„”这种句头咬句尾的创作手法即是“鱼咬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整合教材,引导同学对学习过的歌曲特点和《沂蒙山小调》进行对比,突出音乐形象与地方文化的融化。拓展同学的音乐思维,欣赏该题材其他演奏形式,掌握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类型。
能力目标 :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同学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感情的唱,连贯的唱好歌曲。指导同学学习运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的变化。培养音准意识,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
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示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反复听民歌手的演唱,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示手法的作用。
2、一字多音的唱法。
3、学会简谱。
4、歌唱时控制好气息。教学难点: 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教学方法:
1、听唱法。
2、比较法。教具准备:
1、数码钢琴、音乐播放器、歌曲CD(民歌)歌片 2演示文稿:有关山东文化.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沂蒙山小调》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歌
1、师:刚刚听到的歌曲是一首流传很广深爱人们喜爱的一首民歌,谁知道它是哪个地区的民歌?曲名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设想:通过引导同学进行探索节奏特点,体会歌曲的节拍。初步感受歌曲的节拍、旋律。同学模仿老师拍击《沂蒙山小调》的节奏型,老师伴奏。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音乐?(三拍子)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山东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三、新授:
1、介绍山东文化,导入歌曲。
出示:祖国政区版图:指示山东的地理位置:同学讲述沂蒙山的历史,革命老区的故事,游击队的故事。红嫂支援解放军的故事等。歌曲简介:简单的和同学交流:谁知道山东产什么?(烟台梨、枣、寿光苹果、)谁会说山东话。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评价。
2、学习歌曲:
(1)听歌曲录音,感受民歌手歌唱的音色、感情。(给同学完整的印象):出示大歌片:实物投影仪:提示:a有的同学在轻轻的跟着唱,老师喜欢这样的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些同学真聪明。b比一比谁学的最快。2-3遍争取学会。c请你说说哪好听?为什么好听?生:尾音/觉得很愉快、旋律优美。(2)学习歌词:注意:ang ao 韵母的归韵,口形的统一。
请同学们念一遍歌词。不懂的地方,小组学习:生互相提问、回答、理解歌词内容。(4)练一练,比一比:
分小组练习,注意歌曲的情绪,有表情的演唱。比一比的标准:从曲调演唱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演唱情绪是否符合歌曲的要求。对优胜的各组采取奖励,奖励方式由学生选择。
四、音乐活动:民歌会
五、课堂小结,学生生随音乐出教室。
师: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
第三单元 摇篮曲集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摇篮曲》 教材分析: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时咏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本单元包括几首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摇篮曲:著名作曲家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写的《摇篮曲》、中国东北民歌《摇篮曲》和印尼民歌《宝贝》。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三首中外名曲《摇篮曲》和印尼民歌《宝贝》,感受不同体裁的《摇篮曲》风格,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能够用自然圆润、优美抒情的声音和恬静温柔的情绪演唱歌曲。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情感体验和表现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自信和快乐。
4、体会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使学生受到爱的感悟和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1、感受、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
2、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教学难点:感悟几首摇篮曲在表现音乐情绪和情感方面的异同点。教学准备:数码钢琴、歌曲(乐曲)CD、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勃拉姆斯的轻音乐曲《摇篮曲》。
1、初听乐曲。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改编的轻音乐,同时随着音乐的起伏,用手画出旋律线。
2、师生共议与归纳: 《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孩童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来发展成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具有温暖、亲切、安宁的气氛。旋律平静、优美、舒缓,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充满了母亲对孩子深切的爱。由于摇篮曲细腻、柔美、贴近生活的音乐特征,这一体裁具有很强艺术性和欣赏性,不仅限于催眠和描写孩童入睡,而更多的是在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精神境界。
3、复听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4、同学们随着教师钢琴的弹奏,哼鸣《摇篮曲》的旋律。哼鸣时要求气息深沉、流动、徐缓,双唇略闭,口腔内有微微含水的感觉,去追求柔美、细腻的音色。
5、小结:什么是摇篮曲?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
摇篮曲的特点:旋律轻柔甜美,节奏型带摇篮的动荡感,充满了母亲对孩子诚挚的爱和祝福。
6、引导讨论与归纳: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仿佛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歌曲为大调式,单二段体。每一乐句的起音均从3/4拍的第三拍开始,作曲家巧妙的把节奏作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作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
二、欣赏莫扎特的《摇篮曲》(童声合唱)
1、导入:许多著名音乐家都曾写过摇篮曲,如莫扎特、舒伯特等。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谱写的《摇篮曲》
2、初听
1)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想象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2)说说感受。
3、复听
1)了解歌词内容
2)听出乐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4、唱一唱 1)哼唱《摇篮曲》旋律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有感情地跟唱《摇篮曲》
5、动一动
听着《摇篮曲》音乐分角色做做哄宝宝睡觉的动作。
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听赏的感受(体会伟大的母爱),教育学生要报答母亲。
第二课时
一、欣赏印尼民歌《宝贝》 ⒈初听歌曲
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
2、再听歌曲,进一步了解歌曲内容
3、再听歌曲,学生可轻声跟唱。
4、说说听后的感受。
二、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 ⒈导入:我们来欣赏一首中国的《摇篮曲》
2、初听东北民歌《摇篮曲》 提问:①这是我国那个地方的民歌?
②力度、速度怎样?)板书:速度:舒缓 力度:轻柔
3、复听歌曲,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情绪。
4、介绍歌曲有关背景: 歌曲作者郑建春根据长期农村生活的积累和对农村妇女的了解,于1960年初,写了这首《摇篮曲》。歌曲抒情恬静,旋律轻柔,速度徐缓,这首歌借鉴流传全国的古老民歌《孟姜女》的音调而创作,保留着东北民歌的韵味,描绘了月下轻歌的母亲形象,倾诉了母亲对子女的殷殷期盼之情。1987年这首《摇篮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音乐教材专家会议选入《亚太地区歌曲集》中。
5、再听歌曲,分析歌曲,之后学生唱一唱。⑴分析东北民歌《摇篮曲》情绪:(分析后唱一唱)
情绪: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 温存、亲切、安宁;
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的爱)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⑵、前八小节:节奏平稳而规律,充满温馨的气氛;后半部分出现了连续点八分音符,突出了“摇篮摇动”的感觉,加上一字多音的运用,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的柔情。在演唱时要唱出节拍的强弱。(唱一唱)⑶、注意运用鼻、头腔共鸣,使声音甜美、明亮、连贯 ⑷、注意体会东北民歌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比较刚直的风格,做到咬字吐字清晰且自然亲切,具有口语化(分析后唱一唱)
6、与前两首《摇篮曲》相比,每首歌曲在情绪与速度、力度上有什么异同?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三、总结
不管是中国的《摇篮曲》还是外国的《摇篮曲》,都表达了一 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都是伟大的。让我们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例,说出最能代表你对妈妈的情感的一句话。(学生自由发言,抒发真情)(背景音乐摇篮曲)最后希望你们刻苦学习,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报效祖国,报答养育你的母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摇篮曲》(舒伯特)
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
2、2、感受母爱的温暖.教学重难点: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准确演唱《摇篮曲》 教学准备:数码钢琴、音乐播放器、歌曲CD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来导入。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下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二、学习歌曲,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放歌曲录音,学生静听《摇篮曲》。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谈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的感受。
师小结: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4、学生再次聆听,跟琴用“恩”轻唱歌谱。
5、听唱法学唱歌曲 a、整体随琴听唱
师: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呢?演唱时妈妈的心情怎样?
b、重点练唱带附点与装饰音的乐句
对比演唱带附点和不带附点的不同,感受摇篮“摇荡的的感觉”,引导唱好附点节奏。学生可模仿妈妈哄孩子睡觉的情形,随音乐摇晃身体或作拍宝宝的动作,进一步感受歌曲摇荡的感觉。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表现出妈妈无限的温柔与慈爱。
C、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摇篮曲》,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用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演唱这首《摇篮曲》。
学生表演:学生上台表演,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三、品味亲情,回报感恩 师:听了同学们演唱,我感受到了你们与妈妈之间深厚的爱。为了我们的成长,妈妈付出了许多。妈妈的恩情象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我们要感谢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感谢的? 学生用简短的话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
四、音乐活动:摇啊摇
五、课堂小结,回味母爱:
师小结:在妈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地成长着,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回报我们的家人。让我们唱着音乐家舒伯特的摇篮曲,再次回味一下那浓浓的母爱吧!
第二篇: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
1.《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不包括(D)。
A.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B.以提升家长素质为核心
C以全国家庭教育工作规划为指导D.以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为目标2.以下哪一项不是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A)
A.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家长如何监督、管理孩子,帮助家长更好地辅导孩子学业。
B.增进家庭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努力构筑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未成年教育网络,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C.面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育人观。
D.通过多种形式为家长儿童提供指导和服务,帮助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点问题,提升家长教育培养子女的能力和水平。3.本文件指出,幼儿园、中小学家长学校要成立(C),负责家长学校的日常管理。
A.家长委员会B.校务委员会C.校务管理委员会D.领导小组二判断
1.家长学校在教学内容上要依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因地制宜地开展宣传和指导服务。对 2.文件在组织管理部分,要求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家长学校工作做到四个纳入。错3.家长学校师资由幼儿园教师或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志愿者担任,场地可利用现有的活动室。对
4.幼儿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3次家庭教育指导,5次亲子实践活动。错5.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中小(幼)、中等职业学校家长学校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对6.家长学校的经费投入主要来自街道办事处的工作经费。错7.中等职业学校的家长学校不属教育部门负责,而属于企业负责。错8.街道、社区(村)家长学校校长、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负责人由主管妇联工作的领导兼任。对9.机关、企事业单位家长学校负责人由分管妇联或工会工作的领导兼任。对10.本文件规定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家长学校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作为评选表彰工作的重要参考。对
第三篇: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面对常见自然灾害,要懂得合理避险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查找资料,认识地震灾害的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平等交流,观看影像资料,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自救互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灾害中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启迪学生面对自然灾害进行理性思考,树立战胜自然灾害改造地球的理想。
二.活动重点:
1、培养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2、认识自然灾害,了解地震给人类及社会带来的危害性。
三.活动难点:
掌握地震发生时自救互救的方法,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精神启迪学生面对自然灾害进行理性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2008年,太多的伤痛,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动打破了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这都源于一个词---灾难。
(板书课题)如果我们关注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能说说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灾难吗?(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一:认识灾害,加深感悟
1、课件出示一些自然灾害现象,请同学们看看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图片)学生交流(震撼,认识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
师小结:是啊,这就是灾难,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灾难。
2、分组调查各种自然灾害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每组围绕一种自然灾害展开专题调查研究。有地震小组、洪水小组、其他灾害小组。
学生分组搜集整理各种灾害发生时会出现的情况资料。如文字、图片、光盘等。
学生分组搜集整理中国各种灾害大事记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学生借助搜集的资料,用列表的方式编写中国地震、洪水和其他灾害大
事记。
(2)用表格或图片等方式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数字统计并展示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目的让学生充分认识灾害造成的严重危害,而且在目睹灾害画面后,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活动二 模拟演练,学会自救
过渡语:看到这些内容相信同学们都非常震撼!灾难不仅带给我们伤痛,更让我们思考,当灾难来临时,我们该如何镇定自救,为自己在自然灾害面前打开一条通向生命的绿色通道呢:
我们同学在成长的过程中大概都能掌握一些自救的方法,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吗?
1、学生交流(地震的自救方法)
A.出示《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了解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的多发国家,并了解家乡地震带的情况。
B.出示问题交流思考:
(1)如果预报将有地震发生,你和家人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2)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高层的楼房里,你该怎么办?如果你正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这时你该如何办?如果你正在马路上,这时你该如何办?
C.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同学的观点。
2、学生交流(感悟)
3、师生共同总结出当地震来临之时正确的逃生方法和一些应急措施。
师小结:灾难似乎是距离我们很近却又很模糊的字眼,也许我们很难遇到例如雪灾、地震等具有毁灭性质的自然灾害,但当这不可预设的灾难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呢?就让我们通过一个环节来检验一下自己对灾难的应对能力。
4、模拟疏散演习
5、互相交流活动后的感悟
教师点评并小结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目的让学生知道如何逃生,懂得逃生的技巧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活动三:灾难无情人有情
师: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灾难,遇到困境和挫折,每当灾难降
临,我们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最多的就是“众志成城”,灾难使我们 更好地团结在一起,让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我们身上受 伤最多的地方,往往就是我们最坚强的地方。我们只有经历了挫折 才会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彩虹总在风雨之上,生活中有风有雨,只要我们留下了坚强的意志,每一次的站立就是生活中一道绚烂的彩虹。就让我们通过歌 声唱出自己的坚强、自信和乐观。
背景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出示:歌曲)
活动小结
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爱的暖流绵绵不断,源远流长。灾
难虽然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也夺去了许多人宝贵的生命,令 我们的同胞失去了家园。但是也让我们学会了在灾难中坚强!同学们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一个智者,相信你们会想 办法为自己也会为他人打通一条生命的通道。
第四篇:新闻单元第一课时
单元教学第一环节(1课时)基础落实
第1课时单元预习【教学内容】 1.记住本单元字词。2.了解新闻基础知识。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
一、速读本单元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二、梳理新闻常识。1.消息 ①消息的含义
消息作为一种文体,指的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②消息的特点
用事实说话。短小精悍,概括性强。时效性强。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大多数消息有电头或“本”作为外在标志。2.新闻特写 ①新闻特写的含义: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值,最生动感人,最高有特量的片段和部分子以放大,从而解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②新闻特写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时效性和真实性 3.通讯
①通讯的分类: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人物通讯,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 事件通讯:相对完整地记述新闻事件,展示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 ③通讯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和评论性 4.其他新闻体裁
①背景资料:调查并呈现新闻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层原因等。2新闻花絮:记录主体事件之外的一些有价值或有趣的小新闻点
3报告文学: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具有“文学轻骑兵”的作用。特征是写直纪实。报告文学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
三、基础知识梳理(-)字形字音梳理
渡过()芜湖()摧枯拉朽()溃退()荻港()泄气()锐不可当()要塞()签订()督战()歼灭()颁发()建树()仲裁()遗嘱()巨额()凌空()翘首()酷似()潇洒()由衷()悄然()桅杆()承载()娴熟()湛蓝()刹那()镌刻()轻盈()屏息敛声()眼花缭乱()
(二)词义梳理,理解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基础达标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第1课消息二则
①战犯汤伯恩二十一日到芜湖dū zhàn(),不起丝毫作用。
②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 qì()③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 bù kě dāng()。
④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 kū lā xiǔ()军无斗志,纷纷kuì tuì()。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①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zhòng cái()的各国议会联盟。②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jù é()收入。
③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jiàn shù()。
④根据诺贝尔的 yí zhǔ(),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典3个,挪威1个)bān fā()。第3课 “飞天”凌空
①这是达卡多拉游泳池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áo shǒu()而望,bǐng xī liǎn shēng()的一刹那。
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着了,村着蓝天白云,kù sì()敦煌壁画中líng kōng()翔舞的“飞天”。
③rú mèng chū xǐng()的观众用震耳欲资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yóu zhōng()的赞赏。
④还没等观众从 yǎn huā liáo luàn()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qīng yíng()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第4课 一着惊海天
①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lǐn liè()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
② hào hàn()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③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yī sī bù gǒu()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④ jīng xīn dòng pò()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的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素。
四、我的疑惑
第五篇:《草原的早晨》第一课时教案
《草原的早晨》第一课时教案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5.草原的早晨-共几课时-3课时 第几课时--第1课时-课型-讲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练习读好长句子。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厂”(偏厂旁)
2.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资源课文插图、与课文相关的诗歌、文章等。预习设计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2.搜集与草原有关的诗歌、文章。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导入
1.学生读准“草原”,识记“原”,认识“厂”(偏厂旁)学生说说自己对“草原”的认识
2、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学生认读生字词,哪个不易读正确的多读几遍。(1)自己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2)正音:民、新、处。(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5)读长句子。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试着读文中的长句。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自学生字,说说你认识哪几个生字,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认识“偏厂旁” 3.分别给这几个字组词。4.学生描红、临写。板块一
1、小朋友,这几天我们跟着春姑娘欣赏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还看了美丽的小池塘。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板书:草原
引导学生说说对草原的认识。
2、出示挂图
教师补充介绍草原:大草原在我国的内蒙古和黄土高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特别是在春天的早晨。
板书完整:草原的早晨 板块二
1、教师范读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鞭声 打破 黎明 宁静 铺满 新绿 无边 牧民 跨上 骏马 远处 飘动 回荡 圈门
4.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5.检查自学效果
6.出示:“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1)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样停顿的?(2)指导读句子 7.文中还有长句,用老师的方法来读读。8.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板块三
1.出示生字:原、打、宁、羊。2.交流讨论。
原:“厂”偏厂旁 半包围结构 里边不是“泉”。打:左窄右宽。宁:上下结构。3.教师范写 作业 设计
★读熟课文。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搜集一些关于草原的诗歌。